沈眠/寫
我的大學就讀經歷,好像一直在當逃兵──1997年大一就讀靜宜大學中文系,大二轉到文化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組,大三則是再移動到文藝創作組,最後也沒有畢業,現在回想起來並沒有特別要反抗體制或者極端不適應之類的理由,就只是非常單純地一心一意投入在書寫狀態,再加上後來也病了,自然而然脫離學院。前幾年,有數次機會以學長身份返文大演講,頗覺心虛,畢竟資格抑或對學校的情感,皆是不足的。
但靜宜中文和文大文藝確實給了我不少養分,在二十世紀末,靜宜中文早已開啟諸多臺灣文學課程,包含楊翠、趙天儀等都在其中教課,乃打開了我的眼界。而文大文藝的自由風氣,更是造成我盡情放縱在創作的主因。印象中,不少老師都採取作品決定論,也就是說你所繳的作品或報告足夠優秀的話,蹺課這件事無足輕重。於是,我野浪地缺了各種課,包含那些未必容許同等思維的通識、基礎課,比如體育、英語等,不能畢業也是合情合理。
若真要說有什麼培養,竊自以為,放任式的氛圍無疑激長了我全神寫作的慾望。唯奇怪的是,比起台大幫乃至於後來的東華幫,文壇裡好像沒有文藝幫之類的名堂。以當時我所感知到的自由程度,文藝組理應有更多優秀創作者誕生。
文藝組聲名最響的人物,當屬後來也在系上教書過的駱以軍,另外還有楊宗翰、丁名慶、薛赫赫、李宗倫、陳斐雯、黃同弘、張韻婷、右京、夜瞳、佚凡、喵球、廖大期、蔡文哲等等,各有各的發展,譬如楊宗翰現業已是學院裡的大腕詩歌研究者,黃同弘(黃湯姆)和丁名慶則以刊物雜誌編輯成為著名要角。遺憾的是這些師長同學們的詩集,我手頭上有的並不多,有些也未曾出版作品。
而在略談我所知的文藝詩人之前,不得不提翁文嫻(阿翁)──這位與零雨、夏宇、鴻鴻、曾淑美於2002年共同創辦《現在詩》的詩人,也是文藝組的詩歌課老師,駱以軍與張寶云是她的學生。在我進入文藝組的那一年,阿翁離開,改由張寶云接手現代詩課程。而後阿翁至成功大學中文系,教出了如吳俞萱這樣的優異詩人。
阿翁所主編的《現在詩04行動詩學文件大展》,有不少文藝組成員發表,如駱以軍、黃同弘、薛赫赫。其《創作的契機》,是必讀的詩論、詩評文集,高度驚人。詩集《光黃莽》出版於1991年,市面上十分罕見。裡面最讓我動容的是關於直視情慾的部分,譬如〈肉體〉:「爽而脆的肉體/使我日夕沉酣/如果/這就是沉淪的意義/且讓天地從此離棄我們」、〈光黃莽〉:「所有幽遠的景將漸漸拉近/所有的星月終展現塵泥/所有的人每天都吃肉……/我捲在你間歇的肌膚間/願身體能超渡……所有的追尋若是在身邊/跪拜的密語與生活的密語」,阿翁善用古字,細密織縫詞語與意象的對應。我一直期待阿翁能夠推出新詩集,主要是讀她在《現在詩》時期的作品,感覺更能從容地出入古典與現代。
堪稱臺灣小說之王駱以軍的詩集《棄的故事》是夢幻逸品,印量僅500本的初版見於1990年代,於2013年新版出來。敘事感強烈,並見得關於被棄者、哀傷、慾望、痛苦、悲慘身世、十二星座等日後其小說環繞的主題。我以為,《棄的故事》頗為接近小說詩,特別幾首組詩、長詩,如〈關於詩人F一幅蠟筆畫之殺價過程〉、〈棄的故事〉、〈惦記著那些在他們身世裏的自己〉、〈各各他情婦我的叛徒〉等都有精彩的敘事性,但又非西方史詩般的敘事詩。
而駱以軍濃稠如精的意象、疊厚幽微的情感和跳躍漫遊的能力,乃至於長句綿延風格,皆已出現於詩作,如〈夏〉:「有更多慾念隱在光的裸裎/以為可以分心得更多/以為可以悠晃/隔到更遠的地界」、〈悲歡〉:「放牧我們的身體/在碑和裂綻的邊境……身體在無法挽回的黑暗航行」、〈關於詩人F一幅蠟筆畫之殺價過程〉:「但是肉體等不及我們賦予意義/便面無表情地墜落……光影變遷顏色明暗肢體的擺動/一切後退成為背景/嘶喊厲嚎淫笑么喝盡皆消音/一切靜默成為背景……肉體不理會時間的痙攣、陣痛/和羊水擺盪的感覺/加速成為肉體它自己」,都在在教人驚艷於他一方面摹寫色情、暴力、一方面又能撤退到事物後方體現溫柔之光的本事。
《棄的故事》新版採舊加新的模式,初版全數收入外,再加上「後來的」一輯(共17首),駱以軍雖然仍是駱以軍,但語言調度大有不同,這些詩歌說是分行散文也無不可,但內在精神涵養還是一脈相承,仍可覷見猛烈迸發的詩意。
張寶云(張梅芳、阿流)其實是就讀中國文學組,卻與文藝創作組親近,並加入華岡詩社,後來研究所時期也擔任華岡詩社指導老師,將之認為文藝人也不為過吧。她的首部詩集《身體狀態》在2010年問世,這是一本我個人以為近十年最好的詩集之一,而張寶云身為阿翁的門生,關於張望身體本質的激烈,或走近似的脈絡,譬如〈佛眼〉:「要吃要喝/人血心肝/進補//滿手鮮豔鮮豔」、〈「混──合」〉:「非理性、混淆/他成功地混淆我對身體的感覺……人們總聚集在最盲目的廣場/我們的愛情不能比廣場清醒」、〈「邊界的通道」〉:「全世界隱蔽在角落/我進入自己身體的花房」、〈歌者之苦〉:「為了使一切感官達到顛峰/我決定留在這座無人的荒島/預備一次放逐/『遠遠離開那些探測器』/帶著梳子/死在這裡」等,唯阿翁將女性的欲求密藏於女紅針繡也如的典雅語言中,張寶云卻將體內的野獸解放在詩歌裡,暴烈且迷人。
相對於《身體狀態》宛若大爆炸、足堪天食地吞的能量,2018年出版的《意識生活》份量較薄,但仍可讀到張寶云詩句中神巫臨附的異世界聲響,有若與妖魔共度人世。
我沒有陳斐雯的詩集,大概都是在刊物散讀,如在夏宇主編的《現在詩05:大字報》裡的一首〈灸妳個〉,與刊載於《曼陀羅詩刊》05期的〈日子〉。前者寫:「灸妳個淫丟了的大好白晝/灸妳個陰影不陰影都名之為陰影的難言之隱/灸妳個為愛苦幹實幹好動中指爛不掉」,委實又憤怒又好笑,但又有說不出的可悲;後者詩句為:「鬼沒有眉目/不知如何回答/拎著一顆小小的心/繼續筆直向前跳/就這麼過去了」,寫日子的莫名,與及微微弱弱的悸動。兩首讓我印象深刻。
黃同弘出版有《海岸山脈》和《火星上的抒情詩》,後者是我心目中2014年度十大詩集之一,如〈一九九九秋〉:「這麼長的時間活在悲傷裡/這麼長的時間總以為電影正在放映//只是/我在火車上睡了一會,事情突然都無法收拾了」、〈安那其深海〉:「……在暗裡見我,我正以永恆的悲傷不斷記憶著、重覆著進出鯨魚魚腹,無可挽回地重覆」、〈上海〉:「她離開後/我活在一段鬼故事裡……若困在這樣的地方/就永遠不可能得救」等,細膩地展示憂傷的演化論,從最亮的部分,直抵最幽暗的位置。
薛赫赫(薛淑麗)詩集,我僅有《幽獨一朵小花》,詩人持續往內向式的心靈國度進行各種關於詩人價值的捕捉與思探,形式遊走於詩歌與筆記之間,充滿宗教沉思感,如〈我夢想一個沒有界限的地方〉:「我夢想一個沒有界限的地方,可,界線又成為障壁,界線總有它的輪廓,我找它的形狀,像找我自己的形。」、〈夢裡總有許多門,可以通往許多道鏡子〉:「沒有閃亮的灰燼叫我們哭,我所呼喊的形象,一定會碎裂消散,變成一股我無法記憶的味道。……如果可以,我想鎖住詩人吟唱詩歌的第一個聲音,他從身體中推出打開的一個新空間、新秩序的聲響。……我是我自己眼中的詩人。」
右京(李嘉華)的《幼鯨的海底遺跡》前三分之二是詩集,後面是散文,葷腥不忌的一本書,以詩歌寫漫畫、動畫、布袋戲,而且屢有使人吃笑處,如〈打不倒的綿流祭〉:「身為每次夏天都會肚破腸流的貓咪/我終於微笑明白/當悲劇重複太多太多次/它就是鬧劇了」、〈屌語社〉:「我們就是馬路、真鈔、生殖/我們是公社我們是教會/我們的天敵是雞腿/我們……//且說:啊啊?聽眾都上哪兒去了?」、〈冰箱〉:「關閉我/像關閉一頭/過時的劍齒虎」,詩歌蘊含的淡淡幽默,頗引發噱。
喵球(黃浩嘉)至今有《要不我不要》、《跛豪》、《手稿》,這是一名具備魔王級任性的詩人。任性,意味著他不斷挑戰既有現有的詩歌樣式與風貌,甚至屢屢推翻上一本詩集,以更辣烈的姿態,跟自己沒完沒了的開戰,他坐擁戰佛之名,果不虛假。《要不我不要》多雨、水和植物的意象,悲苦而且遍體鱗傷,但他又能笑以待之,屢屢給予翻轉,如〈仙人掌──記那些死後收回的腳印〉:「他掛在刺上的樣子/已經如此大與殘破/砍下了愛人的頭/吃掉了愛人的身體/我也是前所未有的多肉/我啊,淡淡地笑了/毛髮退化成針/時間踩過/我扎在時間的腳上/我有的、所有的、便是時間/沙丘上的風紋/頓時充滿喜感」。
假跛豪之名出版的《跛豪》,書的設計十足亂來,乍看會以為是印刷廠裝訂錯了,比如書一打開,居然沒有書封,儼然無皮膚、直接裸露血肉,這也對應這本詩集的不正經(正確)的器度。裡面的詩有著喜劇性的指認,但讀起來也都是傷,讓人好氣又好笑,如〈一個詩人在路上〉:「大部分人都相信我/我全部皆輸」、〈毛孩子〉:「所有的事/都太過溫柔/所有的事/都偷偷把我治癒」、〈我能給的已經沒有美好了,只剩下腎──用臉書留言〉:「我相信/壞比好更需要堅強/越靠近壞 走得越慢/最後幾乎停止了/停在離壞幾步的地方/我沒有 也不能壞/但我又虧又敗」、〈小開〉:「他凋落了/在一束花裡留到最後/哭泣的人/損失一點水分//我羨慕他小/我羨慕他/盛開的動作/也很小」,喵球讓人慘笑或笑中爆淚的能耐大矣。
《手稿》則長得像是智慧型手機,內文編排則是採用臉書格式。其名為手稿,詩歌悉數是喵球用手機創作而得,明顯針對當前急速興起的手寫風潮。來到第三本詩集,喵球寫得更簡短精確,內容更日常,但又透露出獨特的觀察視角,譬如〈小魯蛇夫座〉:「你教我/所有暗處/都只是無光/我在無光之處/露出微笑/我的雨聲/已經長大」、〈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塊玻璃〉:「所有堅固平滑的表面/都遍佈無法辨識的微小傷痕」,魯(失敗的魯,還有非常堅持的魯)到讓人無話可說,而他直視普通生活、人生造成的傷害,以及從平庸之中演示神奇的本領,確實不凡。
發表於《創世紀The Epoch Poerty Quarterly詩雜誌 季刊》205期(2020年12月冬季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