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1-30 22:23:08| 人氣2,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人生的雲淡風輕: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原典弘一法師,舒硯編著(懂得自省省思改過,才能過好這一生)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內容介紹]

 

  ◎本書初版為木馬文化《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

 

  人生需要一種淡然樸實的美感。

  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60則小故事,

  讓你在生活中時常保持一顆安寧清淨的心 ,從容細細體會人生。

 

  語靜、身心靜。

  真正的清淨是在心裡,最美的風景也是在心裡,而不在身外。

  人生需要一種淡然樸實的美感。

  弘一大師曾說過︰「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讓你在生活中時常保持一顆安寧清淨的心 ,

  從容細細體會人生。學習在人生中雲淡風輕。

 

  【學問卷】

  「世事洞明皆學問」。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美妙的東西,大師教導我們用心靈去聆聽、去學習,是希望我們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總不能學習得更深入,要知道浮於表面的學習遲早會讓你推翻重來。

 

  【敦品卷】

  人世間的欲望沒有止境,沒有盡頭,因而才有那麼多人被物欲情欲所束縛。一旦被欲望所控制,不管你身份地位如何,是否在當下達到了目標,內心都不會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處事卷】

  真正的慈悲是發自於內心有利於他人的想法、作為,不是以作秀為目的,更不是獲得名譽聲望的工具。

 

  【接物卷】

  與人刻薄,也是與己刻薄,我們只有始終保持一顆尊重他人的善良之心,避重就輕,給對方一定空間,才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創造更多的彼此溝通交流的可能。

 

  【惠吉卷】

  事物本身並不存在好壞,是我們心中存在好壞才會在事物上映照出參差區別。世上有很多東西在起初也都是沒有價值差異,是我們因為一己所欲才替它們貼上名利的標籤,使得自己的情緒因為擁有或失去它們而起起伏伏。

 

名人推薦

 

  李偉文(作家)

  游乾桂(作家)

 

 

[作者介紹]

李叔同(弘一大師)

  「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三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件事,都做得有模有樣。」這段話說的是誰呢?是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既是才華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

 

  弘一大師的生平頗具傳奇色彩。他家資萬貫,錦衣足食;他才華橫溢,聰慧過人;他風流倜儻,閱盡春色;他積極入世,革命救國。他是第一個向國內傳播西方音樂;他在日本主演《茶花女》,轟動東瀛,開中國人演話劇之先河;他執教天津、杭州、南京長達十年,成為在國內傳播西洋畫的先驅,又是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無私培育了許多優秀藝術人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均為其高足,鬼才黃永玉也曾得到過他的親自指點。

 

  然而,這樣一位藝術修養極深的藝術家,在各方面都頗有造詣的才子,在藝術成就斐然的時候,居然將所有家當和藝術收藏悉數予人,悄悄皈依佛門,過起了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生活。在二十四年的孤燈黃卷和古刹鐘聲中,他潛心研究佛經,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興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成為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人物典型。

 

 

[目錄]

第一章 學問卷:聆聽學習,你的心不再是狹窄的通道

把心打開觀察萬物氣象,聆聽萬籟聲音

敬畏獨處之時,享受安靜體悟慎獨

方生方死,跟隨萬物規律

讀書為佳,努力精進勿懈怠

學習不可本末倒置,先器識後文藝

聖賢絕無標新立異,世間法中覺悟於心

最好的學問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

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贈幸福予人

 

第二章 存養卷:止息妄念,只有自由的心才是平和的

存養需先止息妄念,清心淡泊

多學靜坐,以收斂浮氣

以理制欲,理勝則心平氣和

存養宜「緩」,言語靜默舉止從容

順境逆境皆人生,臨喜臨怒要心平

胸襟開闊涵養存心,方無疑慮和畏懼

自身修持清淨超脫,對待他人不可心量狹窄

無事時心存明鏡,遇事時果斷處理

如意時淡泊不染,失意時泰然處之

 

第三章 持躬卷:信仰行動,執著善行進入生命之流

凡事當適可而止,做到遊刃有餘

才華不可膚淺外露,大智若愚為佳

切忌歇斯底里,情緒不可發揮到極致

話說到恣情痛快時,宜自持靜默

弓不可拉太滿,留他人立足方無害於己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不自欺不欺人進而不欺萬物真理

以情恕人保全他人友誼,反躬自責要深刻誠懇

謙虛退讓,為自己留有轉身餘地

包容忍讓,你的路沒有減少

 

第四章 敦品卷:清心少欲,美德名譽自然生成

愛惜名譽需寧靜而無所求,沽名釣譽易損己

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詩書音樂能使人勤勉尚志

錢財來之有道去亦有道,才能不為其婢奴

言行知禮恭謹,才能滋養品德和名譽

自我標榜也許與眾不同,但急於求名實乃無根之樹

切勿攀附權貴,名譽不是強求沾染而來

品行端正首先心內有理,搖擺不定易損名譽品格

 

第五章 處事卷:心智上乘,慈悲不是一個名詞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不知為不知,切勿不懂裝懂

無事生事的人,薄福損己

世間自取苦人多,遇事宜化小了之

心中無事真心無念,清淨而心生智慧

辦事全在圓融周密,思慮深遠

貪圖私欲難成大事,眾人的憤怒不可侵犯

既有無私之舉,也當調和人心

審視自身能力德行,觀察時機才能成事

為人之道貴在凡事留心

 

第六章 接物卷:律己宜帶秋氣,接物須帶春風

能辨識方會取捨,己私為小蒼生慧命為大

舍一己便宜,得終生之無憂

涉世以慎言為先,閒談莫論人非

面對誹謗,應不辯解善包容

遇到輕狂者,當施予穩重

浮華的人,應以平實去矯正

用溫和柔順的心境去安撫粗暴剛烈之人

對待他人應在錯中撿對,方止刻薄之心

對待自己應在對中挑錯,方知曉精進

 

第七章 惠吉卷:收斂光芒,讓自己成為一個無名氏

群居要守口,獨坐需防心

與萬事萬物融合,就要真誠,忠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之四海皆準

知足常樂知止常止,出世入世之法門

放下意在清心,收穫非同小可

立身為山般正直,待人似水般寬容

物極必反,與人留餘地自身避兇險

 

後記:禪是人們起心動念中的一滴水

 

[句子摘錄]人從出生開始,就在聆聽眾生的聲音,各式各樣的人、動物,乃至一草一木,其實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只要我們認真傾聽,心底總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溫暖與歡喜,只要我們常懷恭敬與感恩,學習將會變得自然而輕鬆,不會枯燥而蒼白。

           人,透過照鏡子,能夠擁有一顆開放的心,能夠聆聽到更多大自然的聲音。若是我們常常將心封閉起來,無法發現世間大自然眾生的美好,懂得再多的道理也是無用的,因為心是封閉的,你就無法領悟真理,而真理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得到。

            一切頓悟都是從最初聆聽開始的,聆聽的心思不靜、不沉,聽到的聲音只能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入到我們的心裡,形成充沛的人生養分。

             「世事洞明皆學問」。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美妙的東西,弘一大師教導我們用心靈去聆聽、去學習,是希望我們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總不能學習得更深入,要知道浮於表面的學習遲早會讓你重蹈覆轍的推翻。

             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學習是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你如果欺騙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欺騙你;聆聽是件需要隨時拿起放下的事情,你如果太執著,聆聽也將變得無用起來。

          人無完人,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人,需要保留一份敬畏之心,不要過於放縱自己。

     慎獨,正直的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計較別人如何,先看自己是否能夠敬畏,是否能夠謹慎是否能在獨處時也「如臨深淵」。

            違背萬物規律行事思考的人,是不能獲得真理與知識的。

             人不是活在過去,也不是活在未來,所以當下的學習最為重要。多讀書能讓人們心胸更為開闊開朗,眼光更為遼遠,不要僅僅只讀一種書,廣納各種優秀創作的書籍,才是最好的選擇。

     良好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形成優良的品德,培養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

             要將學習的知識變成可以隨意驅使的工具,還需要經由內心的消化、吸收、體悟、理解...,因此我們不要去迷信名校、迷信權威人士、迷信功利主義,世人不要迷信,迷信不可能載著你抵達成功的彼岸,要有所成,能夠依靠的的還是我們自己。

              有時候開悟是很偶然的事情,隨緣比執著以求更容易抵達獲得的境地。

               世人勿因善小而不為,只要付出一點點良善的心,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我們就可以改善世界。

             沒有功利的幫助更加令人受益。

            人生最大福德莫大於心善,心善就是自己積福的根苗。與人快樂、與人幸福,從行善開始。

               妄念過多的人,「利令智昏,欲令智迷」,蒙蔽智慧。

                 由淡化妄念,體會到止息妄念的樂趣,才有更高層次的體悟利益眾生,精神富足。

                人生需要一種淡然樸實的美感,需要一種不張揚、不喧囂的寧靜。生活變得輕鬆很多,充滿的將是清心寡慾的清香,而不是爾虞我詐的銅臭。

               心浮氣躁成不了大事,不知道反省,看不見自身的缺點,成就自然會很有限。

                  人想要坦坦蕩蕩地活著,不大喜大悲,克制欲望是唯一的出路。

                    無常的事物人們控制不了,卻可以轉變自己的心態——以心轉境,只要學會控制心境,由心境來改變有限的作為,命運就又把握在自己手心。

                胸襟的大小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如果心胸狹隘,即使擁有也不會知足惜福,也會感覺事事不順心,人人難相處。可見,心靈良藥,乃是胸襟開闊!

               心有容,德乃大;必有思,事乃濟。自處超然,處人藹然。—弘一法師

              如果有一個人自大自私不願理解別人,那他與人相處時只想到自己,那麼不平、批評、抱怨、爭端、爭吵、吵鬧,必然充斥在他的人生裡。

                 人不應該自私地只愛自戀的自己,這是危險的性格,遲早傷人傷己。

                 智慧是無形的無限,只有通過日積月累的感悟學習得到的智慧,才能夠使人受用一生。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弘一法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已。—弘一法師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弘一法師

              清朝林則徐的十無益並曾:「無欲乃剛,不被物欲轉移,堅韌不屈,是立德進品的剛骨,修身處世的原則。」但走火入魔流於偏激固執,人就殘忍粗暴,好大喜功,給人帶來強勢的壓迫,煽風點火的獨裁者。

                 宜靜默,宜從容。言到快意時,須住。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弘一法師

                凡事沽名釣譽者,並不是真正的賢士。

                 賢良品德,才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高貴的財產。

       哲學家培根:「真正的名譽,在虛榮之外。」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弘一法師

              心智上乘,慈悲不是一個名詞,心智在於慈悲心。

[讀後感想]閱讀多一份清靜的心無雜念,專心閱讀、專心做一件事,有始有終,順便培養閱讀、理解,不要倒退嚕,在科技資訊爆炸的現代,《重點:99%的訊息都是雜訊!》、《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弘一大師也著重勸學,與時俱進,懂得自省省思改過,才能過好這一生,人生無一白走的路,人生果實→結果來自腳踏實地,觀察、察言觀色,心術正和心術不正的人,人生走向是截然不同的,心態決定命運,沽名釣譽多在乎虛名,現代自媒體越在乎人設名氣越人設崩盤,詐騙集團橫行,越缺什麼越營造標榜造假虛設的虛名、虛情假意;在功利的職場、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科技日新月異、資訊量遠超過人類所能承受量、五花八門的視頻川流不息、人流於浮,而弘一大師學識歷代流傳在於修補人們修養生息,學習懂得自我約束,尊重世間法則、大自然規律,做人比做藝術更難,做人比做藝術更重要,美育為人類精神自我完整的重要一端,「非法非非法」,修養生息是一條學無止盡的漫漫長路,無法即學即用,知識的應用,需要通過內心的吸收、消化、理解、體悟...,才有融會貫通後的感悟,不要迷信速成,專業專長專精學習必須學會職人匠心,大智若愚,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榮辱不驚。放低自己,並不會使好友看輕你,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為人低調才能腳踏實地做事,使人舒服自在,但又言之有物,長話短說、言簡意賅,是我們應學習的心內核力穩固精神,自然富足。

台長: 月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