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1. 好/壞比(Odds): 表示在該分數區間內,預測未來一年,未違約人數(好)相對於違約人數(壞)之倍數。
2. 「好壞比值」JCIC每季會更新一次,表1資訊有效期間為95年4月1日至95年6月30日。
█貸款利率之高低
由於JCIC之消費者信用評分四月份才剛推出,台灣的銀行業者仍處於觀察階段,但相信不久的未來,將會把它融入其產品定價之中。
在美國九成的金融機構將FICO scores列為授信之重要參考,當然定價也與其緊密連接。例如,美國
www.myfico.com網站,會依據FICO scores之高低,每天公佈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的利率,供民眾瀏覽參考。
此外,美國紐澤西州的銀行保險部,約每週會根據FICO的分數高低,公佈消費性貸款產品的利率(如表2),這讓消費者可以很輕易地了解評分與利率之關係。
以48個月中古車貸款為例,最高分與最低分利差高達8.448%,這數據說明了消費者維持好信用將會節省大筆利息費用。
█信用評分影響就業
未來個人信用報告普遍之後,企業會要求求職者提供信用報告或同意其查詢求職者在聯徵中心的信用資訊,以供企業用人之參考,尤其是金融服務業或與財務相關的職位,如公民營企業裡與金錢、帳務、財務、交易、採購、內部控制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職位,都是會被要求提供信用報告或被查詢的對象。
█沒有評分的人怎麼辦?
受限於資料、技術,台灣消費者仍有一群人,目前不會有信用評分,這有待JCIC提出更佳的解決方案。這些沒有信用評分的人包括:年齡小於20歲、信用歷史少於3個月、近12個月未曾與金融機構有任何往來交易的消費者,這群少數族群,可能是學生、以配偶或家人為理財主體的個人、新移民者、外籍新娘、外國人等,沒有信用評分可能會帶來其生活與就業的不方便。
在美國長期以來也遭遇到相同的問題,不過在2004年由Fair Isaac公司以非傳統信用局資料來開發信用評分模型(FICO® Expansion™ score)後,此不公平的現象也獲得了解決。
█身分被冒用機率大增
在美國身分被冒用的犧牲者每年將近1000萬人,2004年每個犧牲者因身分被冒用所造成之損失約49,524美元,總損失達480億美元。
只要消費者信用評分受到金融機構及消費者的重視,則身分被冒用的機率也會與日劇増。當身分被冒用時,要如何凍結或解凍自己在聯徵中心的信用資料,將是未來需面對的課題。
█轩 消費者信用意識與行為的改變
1. 消費者信用意識將抬頭
此次雙卡風暴,讓主管機關、消基會、公平會、銀行公會忙得焦頭爛額,未來有關消費者信用的民間機構會陸續出現,如日本之「日本消費者金融協會」或美國的「消費者報導-
www.consumerreports.org」、「消費者聯盟-
www.consumerunion.org」、「消費者行動-
www.consumer-action.org」、「匿名債務人-
www.debtorsanonmous.org」(專門協消費者處理債務問題)、「身分冒用資源中心-
www.idtheftcenter.org」(提供身分冒用之研究資源及顧問服務)等機構會舒緩目前主管機關或相關機構之工作。
2.财 利息套利的發生
透過短期行為的調整改善信用評分以取得較低的利率水準,隨後再恢復原來的狀況。以房貸產品來說,若消費者能忍受短時間的調整而換取十年~三十年的低利率,這種套利行為是絕對划算的。
█轩 其他商業行為的盛行
1.财 評分軟體商業化: JCIC或其他機構可能會開發信用評分計算軟體,以便消費者能試算自己的評分,以便改善並管理自己的信用。
2.财 信用教育書籍或網站會紛紛出現。
(作者任職於金融機構,FRM)
【2006/06/0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