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27 17:32:01| 人氣4,11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感受澳門.動容時刻,魅力無窮的東方蒙地卡羅_DAY4-大三巴牌坊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8.12.15~18-穿梭世界遺產.流連慾望城市_澳門四天三夜鐵腿之旅

1854年的大三巴牌坊與聖保祿學院

以上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澳門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前身是聖保祿大教堂,經歷三次大火後只剩下前壁和石階,因此被稱為牌坊。2005年成功申報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是旅客遊澳門的必去景點之一。

牌坊後方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不少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都會在此展出。牌坊前方的一整條斜路則是著名的手信街和美食街,不僅能買齊澳門必買伴手禮,還提供試吃服務,葡撻、雞蛋仔、木糠布丁等澳葡小吃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唷!

這個時期的小羊咩姐姐在拍照的時候,清一色都是比著「開花」的手勢,仔細看這次的遊記,她總共擺了幾次這樣的姿勢呢?話說我自己也沒數過呢!

大三巴-1

酒店大堂有白龍王的簽名

大三巴-2

這位酒店前檯的服務生非常貼心

大三巴-3

下次去到澳門應該還會選擇入住【英皇娛樂酒店】

大三巴-4

澳門一隅

大三巴-5

「大西洋銀行(BNU)」於1864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建行,具備負責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職能,後來同時負責發行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鈔票。該銀行於1902年在澳門成立分行,為澳門首間銀行,也曾經是澳門地區唯一的發鈔銀行。

大三巴-6

其總部位於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新馬路),原大樓落成於1926年,1997年改建成高樓大廈,但改建過程中保留了原建築的外牆與柱廊。此舉不僅保持了新舊建築風格的協調共存,亦是澳門對舊建築立面的保護及利用之佳例。

大三巴-7

1798年,葡萄牙女王瑪麗一世(Maria I)頒令要在該國及其海外殖民地建立一個規範的郵政服務,因應該頒令,澳門於同年成立了海郵局並指派了海郵局局長,成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個提供近代郵政服務的城市。

大三巴-8

及至1884年,澳門成立郵電廳(1999年更名為郵電局),正式作為政府部門。現時的「郵電局大樓」於1925年動工興建,1929年落成,由著名的華人建築師陳焜培負責設計,大樓樓高三層,帶有強烈的古典主義色彩。

大三巴-9

「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始建於1584年,由印光任、張汝霖兩人編撰之《澳門紀略》所附插圖可知,其前身議事亭原為一座帶有圍牆的中式庭園,是明朝宣讀政府命令以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

大三巴-10

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大樓的地皮外,並修建為一座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大樓,成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及辦公的官署市政廳,也是澳門最早建設且最重要的公共建築物。

大三巴-11

其後於1874年因颱風破壞和白蟻侵蝕而進行大規模改建,工程於1876年完成,重修後的大樓加入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特色。「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最後一次大修在1940年竣工,自此,大樓外觀一直保持至今。

大三巴-12

重修後的大樓在建築平面上作了三個進深發展;在第一進深的大堂通往第二進深的梯級拱洞之上,有一個由葡萄牙皇國國王約翰四世所賜予的木製半弧形條幅,上頭以葡萄牙文寫著「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

大三巴-13

「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最早為管治澳門的市政廳辦公室所在,當年市政廳的部門除一般市政管理外,亦包含了博物館、郵電局、醫療衛生、消防救災、法院及監獄等全部置於大樓之內,之後才相繼遷出、獨立運作。

大三巴-14

1999年12月20日凌晨,大樓由原稱「澳門市政廳大樓」被易名為「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2002年1月1日零時又被澳門特區政府改作「民政總署大樓」使用,2019年1月1日,民政總署被撤銷而改設立市政署。

大三巴-15

「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的建築平面共有三進,第一進深是中央門廳,兩側空間保留作展覽室與公眾用途,二樓部分為會議室和圖書館;第二進深為大樓的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最後一個進深則是大樓的葡式花園。

大三巴-16

大樓的三個進深之間以梯形拱洞相接,內牆自下及腰遍貼藍白兩色青花磁磚,為典型葡式裝飾,牆上嵌有與澳門歷史有重大關係的石碑;門廳後有一天井,以階梯連通小巧別致的後花園,以及二樓的會議室和圖書館。

大三巴-17

大堂四周鑲嵌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石雕,是昔日賈梅士博物院在大樓內設館時,從澳門各處搜羅的。其中位於花園拱門入口上方的聖母像浮雕原鑲嵌在澳門最早的慈善機構「仁慈堂」內,教堂在1883年拆卸時,浮雕便移送至此。

大三巴-18

瓷磚畫(Azulejo)的名稱源於阿拉伯文,意即「精美的石頭」,是葡萄牙或西班牙典型的藝術風格,大量展現在瓷磚、建築、繪畫的藝術之上。曾為葡國殖民地的澳門也有許多瓷磚畫,普及程度與葡國碎石路不惶多讓。

大三巴-19

「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議事亭前地正對面,該大樓曾經作為葡萄牙人在澳門實行自治的官署市政廳及回歸後的民政總署大樓,目前則為市政署的總部辦公室。

大三巴-20

2005年7月15日,當時名為民政總署大樓的「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作為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由22座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大三巴-21

葡式花園位於大樓的第三進深,四周牆面飾有傳統葡式瓷磚,左右兩方還豎立著兩尊半身石雕塑像,一尊是葡萄牙偉大詩人賈梅士,其所著的《葡國魂》聞名於世,另一尊是教育家狄若翰,以紀念市政廳管理市立學校的年代。

大三巴-22

心花一朵朵 名叫勿忘我

大三巴-23

澳門雖然地方不大,但卻很適合旅遊,尤其是在十二月來澳門還可以同時過聖誕節和光影節。澳門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聖誕節為傳統重要節慶,每年都會大肆慶祝,現在議事亭前地、塔石廣場、大三巴牌坊等都有大型聖誕裝飾。

大三巴-24

每年聖誕節,民政總署會在全澳多個地點佈置聖誕燈飾及聖誕樹,而且每年都會訂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大三巴牌坊、玫瑰堂、媽閣廟等景點也會被「光雕表演」添上色彩斑斕的「新衣」,整個澳門充滿了濃濃的過節氛圍。

大三巴-25

今年「市政署大樓(Leal Senado)」裡裡外外也已佈置完成,中庭花園用金色為設計重點,以拉小提琴、吹長笛、手捧荷花的天使為造型擺設,加上大量聖誕飾物、植栽作為襯托,非常美麗。

大三巴-26

大禮堂於澳葡政府市政議會使用期間作為該機構的會議場地,而市政署現時將其作為舉行公開例會及記者招待會之用。天主教小教堂位於堂內的一側,於1940年設立,裡面供奉著聖母無染原罪像以及澳門主保聖若翰洗者聖像。

大三巴-27

圖書館於1929年啟用,現由澳門文化局管轄,是為澳門中央圖書館前身外,也是服務時間最長和館藏價值較高圖書館之一。該館的建築風格仿效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裝潢和傢俬陳設富有濃郁古典氣息,收藏典籍約二萬冊。

大三巴-28

葡式花園後方豎立著兩顆圓形石球,一個刻有葡萄牙盾徽,另一個刻有渾天儀圖案,象徵葡萄牙對「地理大發現(發現時代)」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及其偉大的航海事業和探險精神。

大三巴-29

『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因地處議事亭前(澳門市政廳前身)而命名,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公尺,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上個世紀70年代,廣場中央新建一座噴水池,因此又有「噴水池」的俗稱。

大三巴-30

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成一前寬後窄之漏斗形的『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右側主要建有郵電局大樓和仁慈堂;左側是一列三層樓高,帶有行人走廊的新古典主義樓宇。

大三巴-31

1993年起,澳葡政府更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碎石舖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並刻意砌成波浪形圖案,既美觀又有特色;襯托周圍顏色鮮艷的歷史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大三巴-32

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許多節日慶祝活動都在此舉行,而聖誕節與農曆新年的半個月期間,市政署亦會在前地放置大型聖誕樹與生肖燈飾作為點綴,是旅客們拍照打卡的熱點。

大三巴-33

在城市規劃上,這個西式廣場空間與華人傳統市集緊靠相連,體現澳門是華洋雜居、中西文化共融的城市特點。2005年7月15日,『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三巴-34

『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幾乎是每個到訪澳門的旅客都會前往的景點,因為位於澳門的市中心,也可說是澳門旅遊的起始點。圍繞在前地周遭的特色建築不計其數,全澳門第一間慈善機構「仁慈堂」亦為其一。

大三巴-35

天主教澳門教區的首任主教賈耐勞(D. Belchior Carneiro)於1569年創立「仁慈堂」,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仁慈堂大樓】則建於18世紀中葉,並在19世紀後期加建拱廊,成為富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歐陸式建築物。

大三巴-36

【仁慈堂大樓】的地下原為澳門政府公證署的辦公室,2018年起改為便民藥;二樓則為仁慈堂博物館。想進到博物館一探究竟,得繞到後方的小巷子內,以色彩豐富的花朵和鵝黃色壁面構成的小徑,有著異想不到的異國風情。

大三巴-37

老街古巷總是引領著我們走進詩意生活的一個美麗入口,仁慈堂右巷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走進巷內就像是來到一處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而旁邊的「仁慈堂」與小巷盡頭的主教雕像,似乎都在默默訴說著昔日的澳門故事。

大三巴-38

向左走 向右走

大三巴-39

『板樟堂前地(Largo do Sao Domingos)』位置在玫瑰聖母堂(又稱板樟堂)前面,因此得名。該前地南接議事亭前地,西連米糙巷,東通板樟堂街,其周圍的拱廊式建築使這處公共空間具有典型的南歐氛圍。

大三巴-40

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板樟堂前地(Largo do Sao Domingos)』,偶而會有人在此舉行集會或靜坐表達訴求。每年6月4日晚上,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固定到這裡舉辦燭光晚會,以悼念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死難的同胞。

大三巴-41

窗戶倒映出『玫瑰聖母堂(Igreja de Sao Domingos)』的一部分

大三巴-42

『玫瑰聖母堂(Igreja de Sao Domingos)』創建於1587年,是西班牙「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在中國的第一座教堂,奉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為主保,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

大三巴-43

由於起初只以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之後又於1997年、2006年兩次重修;其鐘樓的「聖物寶庫」收藏展示三百多件珍貴文物。

大三巴-44

該教堂的立面總高約24公尺,形式對稱,採用古典式構圖,水平線條佔據主導地位,垂直線條通過不同的柱式斷續完成。從下至上,底層為愛奧尼柱式,二、三層為科林新柱式,頂部為三角形山花,體現由簡而繁的規律。

大三巴-45

第三層「聖多明我會(道明會)」的會徽居中,顯得莊嚴而神聖,牆面色彩以黃色為主,白色勾勒,整體形式簡潔,富有嚴謹的結構邏輯。屋頂為兩坡屋頂,木屋架、瓦屋面。室內柱子為磚砌方柱,外加粉刷。

大三巴-46

1929年,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批准把花地瑪聖母像供奉在『玫瑰聖母堂(Igreja de Sao Domingos)』中,讓信徒敬奉。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母巡遊,是澳門當地所餘不多的天主節日活動,極具特色。

大三巴-47

澳門旅遊吉祥物黑臉琵鷺「麥麥」,靈感取自東望洋燈塔,身上的紅、黃、藍色帶出歐陸感覺。「麥麥」以探路者的角色帶領旅客探索澳門這個中西文化交織之地,並透過旅行尋找自己的意義,帶著所見所聞回到最愛的地方。

大三巴-48

『玫瑰聖母堂(Igreja de Sao Domingos)』內部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公尺,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中廳寬8公尺,側廊則寬3公尺;兩側還有聖龕,後面為聖壇;室內唱詩席的挑廊幾乎環繞整個中廳。

大三巴-49

主祭壇進深8.5公尺、寬6公尺,拱頂正中描繪修會標誌;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斷山花,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是澳門最美麗的祭壇之一。教堂內沒有彩色玻璃窗,大型的百葉窗體現南方建築特點。

大三巴-50

澳門之前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雖說是一段比較不堪的歷史,但是經過一百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得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澳門歷史城區」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大三巴-51

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技術與器物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也是近代西式建築傳入中國的首站。

大三巴-52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且最集中的中西合璧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遺址、基督教墳場、西式炮台建築群,以及第一座西式劇院、現代化燈塔還有第一所西式大學等等。

大三巴-53

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於2005年7月15日的會議上,「澳門歷史城區」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第31處世界文化遺產,共有22幢建築及8塊前地受到保護。

大三巴-54

在所有「澳門歷史城區」登記的地點當中,『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算是最具知名度的,也堪稱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這座牌坊同時也是「澳門八景」之一,並獲得「三巴聖跡」這一雅號。

大三巴-55

『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這個名字是華人對聖保祿學院及教堂的稱呼,出自葡萄牙文「聖保祿(Sao Paulo)」一詞的漢語譯音。

大三巴-56

聖保祿教堂是由天主教耶穌會所創辦之聖保祿學院的附屬部分,該學院成立於1594年,結束於1762年,是遠東地區及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早年學院培養了大批傳教士到中國、日本等地傳教,是天主教傳教士的遠東區培訓基地。

大三巴-57

基本建成於1603年的聖保祿教堂,曾經是耶穌會在澳門和遠東建立的眾多教堂當中最為壯麗的一座,1608年開始建造教堂前壁(現大三巴牌坊),於1637年至1640年間完工,前壁上的雕刻及塑像則遲至1644年才最終完成。

大三巴-58

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教堂,只剩下教堂正面前壁、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學院入口迴廊等等,由於當地華人認為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牌坊,故稱之為『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

大三巴-59

在天主教中,出身猶太人家庭的聖保祿(Sao Paulo)被形容為最偉大的傳教士之一,他曾三次出外進行傳教活動,走遍地中海和義大利半島等地,學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寓意耶穌會遠赴東方傳教是繼承聖保祿的事業。

大三巴-60

「三巴」一名為葡萄牙文「聖保祿(Sao Paulo)」之漢語譯音,前面冠以「大」字,乃為區別澳門另一座被暱稱為「小三巴」或「三巴仔」的聖若瑟修院及聖堂,為聖保祿學院的分院,位於澳門風順堂區崗頂前地。

大三巴-61

聖保祿教堂是中國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築,教堂前壁在建造時將東方特有的圖飾,例如中國傳統造型的石獅子、漢字和歐洲的古典元素相結合,代表了天主教藝術在遠東的成就,也反映出澳門在歷史上的東西文化交融及其獨特性。

大三巴-62

1835年1月26日早上6時,駐軍部隊在聖保祿學院廚房內存放的柴薪引發大火,2個多小時後,曾經被形容為「雄冠遠東教區」的聖保祿教堂和學院淪為一片廢墟,由於耶穌會已於1762年失勢離澳,故一時之間並未有重建計劃。

大三巴-63

碩果僅存的部分除了地基與石階之外,就屬由花崗石建成的教堂前壁最為完整,高27公尺、寬23.5公尺、厚達2.7公尺。至今學界仍未可知製作教堂前壁的藝術家和工匠的名字,僅能推測是從日本逃難到澳門的日籍天主教教徒。

大三巴-64

後世將聖保祿教堂前壁稱作『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可分為上下五層,每層均有豐富的石刻圖案和青銅塑像,除了糅合東西方文化和藝術特色之外,亦充分反映出天主教的信仰精神及其所帶出的宗教信息。

大三巴-65

『大三巴牌坊(Ruinas de Sao Paulo)』的第五層即最下層,共有三個入口,並有十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中門門楣上刻有「MATER DEI」浮雕,意為「天主之母」,以表明這座教堂是奉獻給聖母瑪利亞並受祂保護的。

大三巴-66

左右兩道門的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的浮雕圖案。耶穌會的會徽中有拉丁文「Iesus Hominum Salvator」的縮寫「IHS」,中文譯作「耶穌,人類的救世主」,會徽上另有一個十字架、一顆燃燒的心以及象徵耶穌受難的三顆釘子。

大三巴-67

第四層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且設有壁龕,分別豎立了四名耶穌會會士聖人銅像,望向牌坊從左至右分別為:方濟各.玻爾日亞、依納爵.羅耀拉、方濟各.沙勿略及雷斯.公撒格。

大三巴-68

聖母瑪利亞的銅像豎立在第三層正中央的神龕內,神龕周圍飾以代表中國的牡丹和代表日本的菊花。該層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右兩旁的盡頭設有中國獅子造型的去水口。

大三巴-69

在聖母像的左右兩邊有著三對天使雕刻,由上至下分別在祈禱、奏樂和焚香。天使的左方刻有象徵魔鬼或撒旦的七頭龍,右方則是一艘葡萄牙商船,其上伴以漢字警句「聖母踏龍頭」、「念死者為無罪」與「鬼是誘人為惡」等。

大三巴-70

第四層中間,置有耶穌基督銅像,兩側有耶穌受難時的刑具浮雕。最頂層,以鴿子代表的「聖靈」位於三角楣中央,周圍刻有象徵天際的太陽、月亮和星星。三角形山花之上還有一枚天主教信仰標誌的鐵製十字架,凌駕其上。

大三巴-71

厚實的一堵牆上有著全澳門最精采的石刻圖樣與歷史故事


官網:http://www.macaumuseum.gov.mo/w3MMabout/ScaredC.aspx

地址:耶穌會紀念廣場

電話:NA

費用:免費入場

時間:參考下述

大三巴牌坊 全日開放

大三巴遺址 09:00-18:00(17:30停止入場)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和墓室 09:00-18:00(17:30分停止入場); 逢星期二14:00之後休館

photo

台長: 活力小太陽[Jim_Chen]

mi ya ko
濃濃的西班牙風情
看了好想出國
2020-07-27 22:17:40
版主回應
曾經被葡萄牙統治過
所以建築物多半都帶著南歐風情
2020-08-10 11:26:42
hamercandy02
馬來西亞汗馬糖官方授權專賣店http://www.hamercandy.tw 歡迎咨詢line ID: hamer321
2020-07-28 10:18: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