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的甜湯圓 】
農民曆上寫著,「斗指戊,斯時因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也最長。」也就是說冬至是晝短夜長的日子,當天也是太陽走到南迴歸線往北走的一天,以太極來說今天剛好是陰的極點。
「冬至」又稱為「冬節」、「至節」,又有「亞歲」、「如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此節日在周代已有,自漢以後更為隆重。『唐書』載:「元正,歲之始;冬至,陽之復,二節並重。」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今年冬至是國曆十二月廿二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冬至屬於月頭,今年冷風會到春節
)。
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根據【臺灣府志】、【台南縣志】等文獻記載,以前的台灣農業社會時期,遇到「冬至」這一天,會將湯圓糊在窗、門、斗、櫃、井……很多地方,這個稱為「糊圓仔丁」祈求「好添丁」,意思就是來年為家族添個男丁,在「冬至」的當天去看當時所謂的「糊圓仔丁」被風乾破裂能露出餡來,就代表明年家族中即將添丁,若沒有就盼來年有無機會了。
以前農業社會在「冬至」當天,就是簽約立契的日子,因為到了「冬至」這一天,農作物也都收割儲存好了,田地是否續耕或買賣產權上也比較清楚。當契約訂定後,就會準備一些祭品來祭祀神明祖先,告知來年的動態與計畫,並且祈福保佑來年能更為豐收,祭拜完後會將祭品煮食分用,這個又稱為「食祖」,意思就是祖先保佑才有這頓豐盛的一餐。
依據習俗,冬至當天在中國北方,是以吃餃子或餛飩為應節食品,中國南方以米糰為應節祭品,演變到台灣則以米糰做的湯圓來食用與敬神祭祖。
今年己丑年,明年為庚寅年,根據五行『六十甲子歌』,戊子、己丑為「霹靂火」,庚寅、辛卯為「松柏木」,己丑為陰火,庚寅為陽木。所以今年我們吃的第一碗及拜神用的湯圓都要用三個紅六個白的湯圓作一碗,可招來明年的好財運。
§ 冬至敬神祭祖準備的祭品 §
【敬神】
主要是土地公,因此家裡的神龕神彩或者有設置土地公神像、神位的地方為主,家裡沒設置神位、神龕、神彩或神像者,需到居家附近土地公廟或廟中有設土地公的廟宇祭祀。
祭祀時間:上午十點到中午十二點前
供品:湯圓(三紅六白)三碗、四樣水果
金紙:五色金(天金、頂極金、壽金、刈金、福金),10個金元寶或者僅準備30個金元寶即可
【祖先】
祭祀時間:上午十點三十分到十二點前
供品:湯圓一鍋、五樣菜碗、一大碗湯、一鍋飯、三樣水果、十副碗筷
金紙:四方金(刈金)、銀紙(刈銀)、往生咒、經衣、10個金元寶或者僅準備30個金元寶即可
【地基主】
祭祀時間:上午十一點到十二點前
供品:湯圓(四紅五白)一碗、雞腿一支、滷蛋一個、飯一碗、湯一碗(買個雞腿便當就搞定了)、最好附上一個橘子當飯後水果。(請千萬別用水酒祭拜,原因請參閱「祭祀地基主」一文)
金紙:四方金(刈金),10個金元寶或者僅準備20個金元寶即可
【詢願】
「冬至」是今年的結算與明年預算的日子,因此今年有在各家大小廟宇許願的,要記得做還願的動作,有向廟方借金銀的,也在「冬至」起到「送神」前歸還,若不知道自己金年有去哪幾家廟宇許願的,可在祭祀土地公時,委請土地公幫你查找,等到「送神」時擲筊詢問該燒多少,於「除夕」當天一併燒化還清,以免【欠錢欠過年,要衰一整年】。
如「冬至」當天到土地公廟祭祀,就跟土地公說
【信男或信女 XXX 哪年哪月哪日出生 目前住在AA省BB縣CC鄉DD路EE號,今年有委託眾神協助讓我平安到今日,由於工作繁忙一時忘記在哪許願,今冬至以到年底將至,為求順利還願,盼請土地作主,為信女或信男查找需還願多少以玆達謝。】然後擲筊,得一聖筊即可,若得陽筊繼續詢問,若得陰筊,就土地要收你手續費,請加點銀兩再問。【於『送神』篇中再繼續說『如何問該還願多少』的方法】
PS1:地基主祭拜要在家裡最後面,通常是廚房。且因地基主身高不高,故供桌要用小矮桌或板凳。
PS2:地基主不像祭祖和拜神要點三次香,地基主只需點一次香及可,在香過三分之一時,就可以擲筊問可否燒金紙,應杯則燒金紙後撒供。若否,請過三分鐘後再問。
◎ 更多文章 ◎
§ 臥龍居相關部落格圖文歡迎原文意參閱轉載,但請配合使用引用功能或註明出處。嚴禁未經同意使用於商業用途(網站部落格截文轉貼、電視戲劇或命理節目、書藉、...一切公開活動)。經發現,將委任律師蒐證採取法律行動。請尊重著作智財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