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為街道鋪上燦金的薄毯,粗糙的柏油路面反射出細碎的光點而閃閃發亮,在這樣的日子裡,彷彿連呼吸間吞吐的空氣都溫暖無比的日子裡,我總是會想起她。「她就應該活在這樣的燦爛的日光之下」,我已經算不清楚自己這樣想過了多少遍。在開始嘗試書寫故事的這幾年,躺在電腦檔案夾裡頭的文件數量愈來愈多,但是《我們家》始終是我最難以忘懷的故事之一。即便已經過去了三、四年,我卻依舊能在腦海中描繪出一整個故事的樣貌,包括劇情、角色、書寫時的心情、甚至是少部分的對話。那個總令我在陽光下想起她的女孩便是這個故事的主角──賴爾暄。
撰寫《我們家》的過程之所以特別,是因為這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創作,而是十個人的。《我們家》講述了十個陌生人因為各自的原因而收到邀請,因此共同住進一間屋子「幸福透天厝」當中,以及他們在屋裡發生的各種大小事。故事中的十個主要角色分別由包含我在內十個喜歡寫小說的人負責,一人一個角色,各自從每個角色的視角出發去講述這個屬於幸福透天厝的故事。最初這個企劃是來自其中三個朋友聚餐時意外迸出的點子,從「大家一起住的話可能會好玩」延伸到「不然我們一起寫一個把一群人丟進一間屋子裡『同居』的故事吧!」而我很幸運的成為了被邀請參與的成員之一。畢竟是一個共同的故事,不論角色、劇情走向還是對話都必須共同決定,因此計畫成形之後,大家約定好了每個星期天的晚上十一點零九分進行討論。值得一提的有趣之處是,之所以訂定在這個時間,是因為十一月九日是我們其中一個人的生日,因此是十一點零九分。
故事中十位主角的誕生方式也很有趣,是由我們每個人各自設定好一個角色,想好名字、性別、年齡、個性、職業、背景故事等等之後告知大家,接著再像是玩聖誕交換禮物一樣,用抽籤的方式隨機決定各自要書寫的是哪個角色。換句話說,最終每個人筆下的主角都不會是自己最初設定的那位,而是由別人設計出來的其他人物。這一眾角色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各自有各自的模樣,當中有只喜歡打電動不喜歡出門的宅女、安靜的文藝青年、爽朗的大哥、中年的上班族大叔、神秘的跨性別者、樂天派的大學生、個性嗆辣的女強人……還有一個名為「季予望」的角色,有著認真負責的熱心性格,總是被身邊的人「寄予厚望」,也總能夠完成別人的期待。以及「田福珍」,她還有個綽號叫作「Heme」,名字的來源是因為設計者很喜歡歌手田馥甄Hebe,因此為角色取了一個讀音相近的名字,當時聽設計者解釋這段來龍去脈,大家都不禁大笑。而說來也巧,這一眾角色當中唯一的高中生就這麼剛好地被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拿到了,而且這十位創作者當中也恰巧僅有我一人是高中生。
我負責的角色便是開頭提及的那個女孩,賴爾暄。她是一個被家暴的高中生,原先與家暴者的父親同住,母親則是在幾年前因為受不了而將弟弟帶走,卻因為能力不足無法一起帶走爾暄,僅留下了她一人。因為受家暴的經歷影響,導致她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上變得相當膽怯,不太會主動與他人接觸,對她來說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不值得信賴的、都有可能傷害她。因為渴望一個「逃離原生家庭」的機會,所以她選擇來到幸福透天厝。起先她是相當封閉自己的,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在這間屋子裡安安穩穩地,過著不用再被暴力相向的生活。然而即使她現在已經身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被家暴的陰影卻始終壟罩著她,哪怕是再細微的線索都能勾動她心中的恐懼,比方說和父親年紀相仿的另一位房客叔叔李稜,又或者季予望身上習慣繫著的皮帶,都會讓她回想起被家暴的過往。在恐懼襲來時,爾暄出於習慣而產生的行動就是「找地方躲起來」,因此她總會躲在房內的衣櫃當中……只是某一日卻不巧被室友「Heme」發現了。正當她慌張地思考自己應該怎麼解釋這個奇怪的行為,同時又不想暴露曾經被家暴的經驗而顯得非常手足無措的時候,對方卻告訴她不用勉強自己說出來,但若是有天爾暄需要一個傾聽者或者陪伴者時,她願意成為這樣的角色。這開始讓爾暄意識到或許與人接觸並不是壞事,也成為了她開始有所轉變的契機。以此為開端,爾暄慢慢注意到在這間「幸福透天厝」裡的人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也終於和大家建立起比較親近的關係。因為注意到皮帶似乎勾起爾暄不好的回憶,因此往後在她面前不再繫著皮帶的季予望;猜想爾暄不會主動出席大家舉辦的烤肉聚會,因而特別交代了任務給她,藉此想讓爾暄有機會親近大家的Heme;總是主動向爾暄熱情搭話,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品嚐了爾暄煮的麵並且大力稱讚,讓爾暄受到了很大鼓勵的樂天大學生韓天;知曉爾暄的經歷但沒有直接戳破,而是默默給了她一條藥膏的房東貝兒……大家都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展現了對爾暄的關心,漸漸地,在透天厝裡與大家一起生活著的她體會到了「家」的感覺。
在這個總長七個小章節的故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五章的故事。當爾暄經過客廳,看見韓天正盯著電視上的美食節目喊著「好想吃咖哩飯」的時候,她想起了自己曾經答應過對方要再次下廚,因而提出了自己願意試試看。後續大家陪著爾暄一起出門買食材,卻在賣場意外碰上了爾暄的父親。儘管爾暄相當努力掩飾心中的害怕,但大家多少還是察覺了不對勁,紛紛透過擋在她身前、握住她的手等等方式想讓她安心下來。在眾人的關心下,她終於了解到自己已經不需要再畏畏縮縮的了,因為現在她的身後擁有一群可以支持她、可以隨時將她接住的「家人」。故事的最後,「幸福透天厝」因為房東貝兒生活中所遭逢的變故而必須終止,爾暄別無選擇只能先回到家中。她做好了要面對父親的準備,想試圖改變這段扭曲的父女關係,卻沒想到父親也已經離開了那個家,並且留下了一句「對不起」。她不曉得自己該如何面對這句道歉,相比起她經歷過的傷口和疼痛,僅僅三個字的對不起是遠遠不足以填補那些傷痛的。只是,即便如此,她知道自己或許還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消化這一切,過往的陰霾也不可能一掃而空,那些凹凸不平的疤痕可能會繼續伴隨著她,但現在她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經獲得了去追尋陽光的勇氣。她不再是那個需要躲進衣櫃裡獨自哭泣的女孩,而是可以抬頭挺胸地站在暖陽之下,同時坦然接納腳下的陰影。
我還記得自己在寫下爾暄的結局時內心的感觸之深。在書寫《我們家》的期間,其實剛好碰上了我在身心各方面都狀態欠佳的時候,也因為身體狀況的關係影響了我生活的各方面,同時與家人也有很多衝突,這讓我感覺自己與爾暄這個角色有某部分相當貼近。看著她從「對於生活沒有期待」、傷痕累累的狀態,經歷了「幸福透天厝」的大家一次次給予關懷和陪伴之後,最終變得能夠擁抱這個受傷的自己。在書寫她的故事時,我彷彿也隨著劇情演進與她一同起伏跌宕,她所有的心路歷程我似乎也完完整整地經歷了一遍。寫下結局之後我開始思考,爾暄所做到的算是「戰勝」了恐懼嗎?我想並不是,因為我認為爾暄在日後想起那段被拳腳相向的時光時依舊會感到害怕,印在身上的傷疤仍然會偶爾發癢、偶爾刺痛。可是她學會了如何面對恐懼、與其共存,她曉得在害怕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她再也不是一個人了,如今她擁有能夠給予她擁抱的「家人」;她曉得不論過去是如何黑暗、經歷多少絕望,她依舊擁有重新獲得幸福的資格,而她也深知自己值得一切美好。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過去的我總是想著要如何「克服」和「打敗」眼前的困難,總是想著即使受傷了也不能退縮、不能喊痛,卻沒有意識到這一路以來自己不知不覺累積了太多的壓力和委屈,最終幾乎壓垮了身心。是《我們家》裡這一段屬於爾暄的故事,使我意識到原來我是可以覺得痛的,原來我是可以感到害怕的,原來我可以不用勉強自己必定要去戰勝什麼。這給了我很大很大的力量,我總算能夠放下身上那些沉重的包袱,好好正視身上的傷口,為自己塗點藥,而不用強撐著疲憊繼續消耗自己。
我一直認為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便是「塑造角色」。即使預先構想了一套完整、詳細的設定,但是要如何在故事中自然地將這些設定呈現出來卻是一件難事。如果過度強調人物設定,比方說過度聚焦在某個面向或是某些特質上,角色反而會變得很僵硬、呆板。然而,要是太自由、毫無顧忌地寫,又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使得角色做出一些不符合這個角色個性的行為,閱讀時便很容易產生違和感。這也是我在書寫這個故事的前期覺得相當困擾的地方,要塑造爾暄這個角色,就必然要表現出她因為遭受家暴的經歷而導致的畏縮、怯懦、消極等等,但若是反覆地一直去描述這樣的特質,卻也很容易讓故事變得突兀。不過因為這是一個「大家一起創作」的故事,在撰寫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閱讀對方寫的內容,大家也可以互相討論,彼此給予建議,對於角色形象的掌握就能更穩固一些。在討論過程中也經常可以聽見大家對於角色各自的想法,有時會發現儘管是針對同一個角色,每個人對他的想像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當我們進一步去討論為什麼大家的觀點會有所差異時,常常發現那是因為大家會代入自己的角色去看待其他角色,因此每個人看見的面向就不盡然相同。例如,在樂天大學生韓天的眼中,季予望或許是一個有點可怕的姐姐(因為調皮的寒天有時會因為吵鬧過頭而被罵);但在爾暄眼裡,她是一個一直很可靠、細心、總是對自己很溫柔的大姐姐。不過,在寫到故事中後段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漸漸感覺到角色彷彿是「活起來」了一般,我不需要特意去揣想爾暄會怎麼想、怎麼做,而是我腦中會很自然地冒出接下來的故事情節,我可以很明確地知道「她就是一個會這麼做的人」、「在這個場合下她一定會說這樣的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我想這也是一種我對於「賴爾暄」這個角色相當投入的證明。
《我們家》這個企劃從最初期的討論,到所有人都將各自的故事完成之間經過了將近一年左右,而那之後,我們也開了一場小小的「慶功聚會」,紀念我們一同完成了一件或許稱不上了不起,但對於我們來說卻很有意義的事情。十個人其實並不少,不只有許多需要互相協調和討論的地方,構思和書寫故事本身也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與心力的事情,更何況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各自生活中的事務要處理。因此我覺得這次的經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意識到或許以後我們沒辦法再像這樣湊齊這麼多人一起完成一個故事,所以,出於想將這份經驗記錄下來的心情,我將大家寫好的故事整理起來簡單排版,接著交給印刷廠製作成為實體書,在聚會時當作驚喜送給大家留作紀念。沒想到,也有另一個朋友在聚會上準備了小禮物給我們,是一個木製的名牌別針,上面用雷雕的方式刻出了角色與我們的名字,還有著可愛的圖案裝飾。對於一群喜歡寫故事的人來說,我想沒有什麼是比「大家共同完成一個很棒的故事」更特別又更難忘的回憶了。如今再回首自己當時寫下的文字,不免覺得有些青澀,也有許多可以再更進步的地方,但再次閱讀時,我又重新回顧了一遍當時的點點滴滴,也又一次因為看著爾暄在故事裡的成長而獲得了力量。
在寫完《我們家》之後,當初設定了賴爾暄這個角色的朋友前來告訴我,她說當時之所以幫她取了這個名字,是因為「爾」有「你」的意思,而「暄」是太陽,兩個字合起來便是「你是太陽」。她也很高興地說很開心能看見她所設計出來的爾暄最終能獲得這樣的成長,認為爾暄真的成為了自己的太陽。哪怕我知道賴爾暄僅僅是一個虛擬的、活在小說當中的角色,但我總會忍不住天馬行空地想,說不定她是真的活在某個平行宇宙裡。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我會經常想到她,尤其是在豔陽高照的大晴天。我不禁想像起她離開了幸福透天厝以後的樣子,依照時間計算的話她現在應該成為大學生了,那麼她會就讀什麼科系、過著什麼樣的校園生活、有沒有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和幸福透天厝裡的大家還有沒有聯絡等等……。這些疑問可能都沒辦法得到解答,但唯獨有一件事是我無比確信的,那就是我相信她一定能過得很好。我相信她能在藍天下、在晴空下、沐浴在日光裡,不畏腳下陰影地自由自在活出自己的模樣。這也是爾暄帶給我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忘記,我能成為自己的太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