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31 15:42:21| 人氣2,70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笑長隨便談(二):宮崎駿動畫(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笑長 10/06/1995

今天我們來談談宮崎駿的動畫。宮崎駿是近年來少數能兼顧娛樂效果與內容深度的動畫導演。他的片子大部分都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也因此有許\\\多國內對動畫不熟悉的影評把他的作品當作是給小孩子看的--典型的看熱鬧!不過也實在是宮崎駿把他所想要表達的訊息藏的太深了,使得觀眾往往迷失在娛樂的外表之下,而忽略了背後的訊息。所以在看宮崎駿的作品時,真的要十分細心,才能體會出背後的意義來。

我想,宮崎駿最有名的作品就是1984年的「風之谷」了,這也是奠定他為大師級導演之作。「風之谷」是改編自宮崎駿的同名漫畫,也是他目前唯一的漫畫作品。其實漫畫「風之谷」要比動畫「風之谷」來得有內涵多了。動畫明顯有商業傾向,比漫畫搧情多了,不過仍然是一部不朽的動畫經典。今天我們還是以討論動畫為主,因為漫畫「風之谷」可以說是另一部作品,我們有機會再談。

動畫「風之谷」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的環保觀念。還記得有人對於「風之谷」的短評為「為日後人文動畫的典範,在短短兩個鐘頭之內,呈現一部結合宗教的寬容、英雄史詩與環保訴求於一體的巨構」可見本片在動畫史上的地位已不可動搖。不過個人覺得與其是宣導環保,倒不如說宮崎駿想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其實這個主題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天空之城」,然後到「龍貓」作結束。因此個人一直喜歡稱這三部作品為「宮崎駿的自然三部曲」。所以要討論也要三片一起,如此才能一窺宮崎駿的完整思想。

我們可以說,「風之谷」是宮崎駿對於人類最為嚴厲的批判,可以說是警世寓言。故事背景是設定在人類產業文明滅亡後一千年的時空。本片一開始就把一片荒蕪的大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接著我們看到人類在腐海的邊緣苟延殘喘的活下去。所以宮崎駿一開始就把沈重的壓力感帶給觀眾,這在他其它的作品中是找不到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觀眾的疑問就隨著女主角Nausicaa的探索而逐漸解答:原來是一千年前人類所創造出的生物兵器<巨神兵>失控而在七天內把地球燒個精光--也就是「七日之火」。之後地球逐漸產生了以巨大的菌類與奇怪的昆蟲所組成的生態系--腐海。由於腐海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殘餘下來的人類一直想要消滅腐海,以擴大人類生活圈。不過Nausicaa發現其實腐海是地球為了清除人類以前所污染的大地而產生的「大地濾清器」,<王蟲>則為自然的代表,負責保護腐海。因此說服人類不要破壞腐海。

我們可以發現,Nausicaa所扮演的角色是人類與自然溝通的橋樑。她同時為人類與自然的平衡點。所以宮崎駿把她塑造成一個聖女,讓她超脫一切束縛,並且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我們甚至可以說Nausicaa扮演了「大地之母」的神話角色。在「風之谷」中,我們看到所出現的植物幾乎都是低等的菌類,這正是創世紀的象徵。怎麼說呢?因為菌類正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地植物之一,所以充滿菌類的大地正是表示世界的開始。因此我們可以看出Nausicaa這位大地之母將在這個洪荒之地開創人類新的未來。

個人一直認為,「風之谷」是宮崎駿的作品中最易解讀的作品,因為他在「風之谷」中很明確的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大概是認為目前人與自然的關係快要破裂了,所以急著想要告訴大家人類再不反省,就會完蛋!也因此「風之谷」整片呈現出悲觀的氣息(這在他其它的作品是從未出現的)。不過宮崎駿也不是全然的悲觀,在片尾他把生命的旺盛力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尤其是最後一幕,一棵剛長出的幼苗,更帶給觀眾無限的希望,令人動容。

接著在1986年的「天空之城」裡,宮崎駿將時空拉到19世紀的歐洲。宮崎駿要以這個時空為背景,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在18世紀的歐洲,正是工業革命的開始。而人類努力發展工業一百年之後的19世紀,正是人類對於科學充滿信心的時候,而且工業的發展也到了可以破壞大自然的地步。那時的人類樂觀的相信「人定勝天,科學萬能」,我們從男主角Pazu一開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片中的小鎮附近充滿了礦坑,還有到處可見的鐵軌環繞山中。觀眾可以清楚的看到大自然被破壞的情形。我們可以說,19世紀正是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產生裂痕的開始。

宮崎駿藉由「天空之城」表達出他的科學觀,而且藉由男主角Pazu從一開始對科學抱持著樂觀的信心,到後來看到天空之城Laputa殘破的景象而對科學產生質疑與幻滅,來對現在的科學文明作出了反省。並且透過女主角Sheeta對於為何Laputa的人民要放棄天上的城堡與興盛的科學成就而回歸地面的解釋,來表示不管如何人是離不開自然(土地)的。

宮崎駿也特意把片中的世界描繪成充滿機械的世界。從天上各種的飛行器,到地上的汽車與火車,還有銅牆鐵壁的軍事要塞與Laputa的機器人,皆呈現出機械的冷酷面。不過宮崎駿卻藉由Laputa上的園丁機器人與花、鳥、樹木和小動物間的和諧相處,向我們傳達了另一個訊息:其實科學與自然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完全要看人類怎麼去使用。這也正是宮崎駿的樂觀之處。因此「天空之城」對於科學是充滿樂觀的。

順便一提,在片中充滿人情味的海盜們所用的飛行器,都以動物為造型,連飛行動作都模仿動物。可是軍隊所使用的飛行器,則稜線分明,給人感覺冷冷的沒有感情,人造氣息濃厚。這也是宮崎駿特意要給觀眾的印象: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機器。所以科學是好是壞,端看人類怎麼去使用。

到了1988年的「龍貓」,宮崎駿帶我們到了二十世紀中的日本農村。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鄉村,宮崎駿讓我們看到了自然之美。片中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有草地、有樹木、有小溪還有代表自然的龍貓。宮崎駿藉由這些視覺之美,就是希望打動我們的心「既然大自然這麼美,為什麼我們不好好愛惜它?」而且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村裡的人們與大自然非常和諧的生活在一起;這也就是宮崎駿想告訴我們的: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可以非常美妙和諧的。「龍貓」也展現出人類與自然是充滿了希望和未來的。因此「龍貓」可以說是宮崎駿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系列的一個最美麗的完結篇。

個人也一直認為,宮崎駿在「龍貓」中作了相當重大的突破──放棄了過去誇張的表演與複雜的劇情,而著墨於平凡的世界。宮崎駿並未以強烈的戲劇推演來加深觀眾印象,但所有的情節都曾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宮崎駿在「龍貓」中所表現的境界相當的高,所展現的視野也相當的廣。因此個人認為「龍貓」是宮崎駿境界最高的作品。也因為「龍貓」的劇情相當的淡,所以真的要十分細心,才能看出個所以然來。

「龍貓」除了延續「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討論,也開始關懷起人類本身。像對於家庭親情就有深入淺出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父女之情,母女之情還有姊妹之情。並且還特別描寫出鄉間淳樸的世界與濃厚的人情味。像在妹妹失蹤後,村人全部出動不計代價的幫忙尋找,看了令人感到溫暖在心頭。之後的「魔女宅急便」就完全將主題放到人的身上來。因此「龍貓」可以說是處在宮崎駿作品中的一個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

個人也強烈的感受到,本片的主角不是龍貓,不是兩姐妹,而這塊土地,是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更是偉大的大自然全體。「龍貓」中,人們與大自然和樂的相處在一起;沒有破壞,一切只有詳和。尤其片中龍貓施展法力讓種子發芽並生長成一棵大樹的情況,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強烈的生命力,予人生生不息的感覺。而龍貓根本是大自然的化身,龍貓就是代表了大自然。而且片中宮崎駿呈現出「萬物皆平等」的印象,片中的大樹也讓人感受到人類的渺小與大自然的偉大。

基本上,「龍貓」就是宮崎駿的桃花源,也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更是他對未來的無限希望。這讓我想到,黑澤明在「夢」中,也是以一個和平的桃花源作結束。巧合嗎?我不知道。

PS:還沒寫完。下次要接著談宮崎駿在以後的作品中,所開始探討的主題--「人的成長」。

台長: 笑長
人氣(2,70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chii
很好的文章! 喜歡你的看法!
笑長現在還有寫下去嗎?
2009-01-18 03:59: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