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0 18:56:24| 人氣1,06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背、背面、背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譯自小池昌代〈背.背中.背後〉)

來到約會之處,看到他已在那裡,但是背對我站著。突然想,要怎麼叫他呢?遲疑之間,就從他的背後接近他。

如果迎面走過去,四目相對,那就結了。久等了?好久不見啊,那麼,我們走吧。──像這樣,對話自然泉湧而出。

可是,如果從人們無所防備的背影走過去,不知怎地,話語都消失了。交往時,任誰都只是看到正面才安心,遠眺背影時,都深感不安。
如果這人轉身向後,我立刻可以和他的世界合流;背影,就像是閉鎖的門。
但如果我這樣背著他走下去,這人和我永遠沒有交集,可能最後就分手了。

單方面放棄先前的約定,這是背叛,但怕見面時會有可怕的衝突,因此,為了避免衝突,就只從這人的背後脫逃。這是一種生存之道,就好像犯人或逃亡者般。

這麼想時,看到人的背影,我的內在就表現得像懦夫一樣。我對這個事實也感到有點驚訝。我究竟在怕什麼呢。

不知不覺地,背影好像是可以充分感覺對方的下意識的地方,因此看到誰的背後的樣子時,好像是看到不該看的東西,有時會有歉疚般的感覺。

背面的四周很寛廣,可稱為這個人「背後」的空間,是他自己視線所不及、完全看不到的後半部分。我好像有被這個空間牽動什麼,在看不見的地方,好像有被牽動什麼。

人對於自己背後的世界在發生什麼,是無法知道的。因此,雖然空間在這人背後展開,但是他卻是唯一被排除在這個延伸的世界之外的人。

但是在背後這個空間,雖說這人自己被排除了,他和他的背後,卻又不是毫無關係。只要他回頭,隨時都可以注意到自己的背後。當然,回顧的一瞬間,那裡就再也不再是背後。不過,之前背後的感覺,並不會馬上消失。

現在已經是正面了,自己的背後已經改變了,但是他卻還沒有意識到。經常是處在眼前的世界,就很容易遺忘背後的事;眼線所及的,也就意識到了。因此,如果張大眼睛考量背後,張開的眼睛,只不過是看到「洞穴」一般的大小而已,在這個洞裡,只能通過些許微風。因此,想到背後時,會感覺自己也像成為空無一物的頭蓋骨般。

和人談話談到一半,視線突然看到這人的背後。
講著什麼很重要的事時,突然眼光停留在他後面,樹被強風吹得搖晃不已,夕陽眩目照耀,飛鳥跌落,瀑布川流,不祥的雲漂流著。
感到不可思議。接觸不到這邊的世界,又存在著另一個同時進行的世界。注意到這事時也感到可怕,所謂背後,不正像是彼岸嗎?

我也覺得,可以看到的,常只是他者的背後。這和我們可以看到的,總是人的死後那樣的事一樣,兩者道理相同。
就像是看不到自己的死,我們也看不到自己的背後。逐漸地,我也在完全不考量自己背後等等情況下生活。因為看不到,也就沒有必要看了。(依日文影本,中略)

總之,背面是我們的死角。
從死角衝出來時,對方會嚇到。我在最前面已提到,從背後出聲的話,會造成困惑,為了不讓對方驚嚇,要怎麼做比較好,我想過這個問題。
是不是起初不要摸到他,只對他呼喚,這樣可以吧?
最簡單的是叫他的名字,所謂名字,對人一叫,就好像效力超強的咒語一樣。
談話時,如果不叫對方的名字,而要和這人交談,我常會有居心不良的感覺。如果是用「你」這樣的第二人稱,而不是用專有名詞叫喚,這也是不行的,對方也希望被叫出名字。
因此我想,要怎樣才能強力地聯結起來,到這同一個場景中,召喚出交談的對象,或是被召喚出來,希望兩者同在。
如果不叫名字,例如說,ㄟ-久等了,或是說,我是-小池,你好,等等。如果丟出這一類話,對方會轉頭來看你嗎?我對這實在是沒有自信。
因此在那種情況時,或許還是在對方的肩膀極輕地拍一下,或者是特別轉到他的前面去吧?
在背後潛行時,我們總好像,突然之間,不得不放棄語言這樣的東西吧?

到這裡,就想到孩提時代的遊戲。從以前開始,孩子的遊戲裡,感覺好像有許多利用背後或背後不安的感情的東西。
例如「一二三!木頭人!」。
「鬼」要朝向另一邊,大聲喊:「一二三!木頭人!」講完後,就朝自己背後回過頭,除了鬼之外的孩子,在這之前,為了接近鬼而走向前,到這時,就都要凝固住動作,如果有一點動的話,就會被鬼抓到,要和鬼拉住手,成為鬼的一部分。
鬼回頭看時,那裡總是只有一個凝固的世界;世界溶化開來時,只有鬼朝向另一邊,大喊咒語的那一刻而已。鬼視線所及之處,一個個人都漸次化為石頭般固定起來;換句話說,大概是在鬼之前,裝死一樣吧。

就鬼的立場來說,回頭看時,視線的變化是很有趣、很富生命力的美。在那裡,可以感覺到我的身體。我回頭了,世界凝固了;在那裡,或許會有一種恍惚之間的錯覺,以為給了自己特別的力量;單單只是視線可以看到時時刻刻和變化瞬間的暫停動作,或許就很有趣,但也很可怕。
鬼是禁忌般大家都害怕的存在,但對鬼來說,掌握自己背後的,微妙地前行接近的他者,更是最為不安與可怕的存在。
其中誰若有勇氣,就去把鬼和牽在一起的孩子,說聲:「切!」地把他們切斷。鬼之外的孩子,這時就一起從鬼那裡脫離,向更遠一點的地方飛奔逃散。

在這裡,要再一次仔細看看開頭所寫過的那種行為。因為是兩人相約,所以突然接近也是可以的。但是身體裡有一種微妙的抵抗感,被從背後潛行而來的那個人摸到的行為,或許就好像是鬼接近了,被禁忌摸到一樣,幽微之間有這樣殘留的意味。
孩童時期的遊戲行為,在身體內部,就這樣以原型保持下來,完全原封不動地,在大人時仍然殘留著,好像時時都還在一樣。(依日文影本,中略)

如果讀柳田國男的《兒童風土記》,很令人驚訝,一開頭就出現有關背面的事。是寫有關敲點別人背部時,猜猜是豎起第幾根指頭,關於這個數字的遊戲。有些地區的人會同時唱道:「鹿角,鹿角,第幾指?」

與此相關的是,東京的孩子在分手時會唱道:「伴手禮,三份,安心了!」一邊唱著這種沒有意義的句子,一邊拍打著朋友的背。這是昭和三十四年(1959),生於東京下町的我的記憶,已經沒有人確實記得了。

但是這句子好像在哪裡聽過一樣。柳田國男寫道:「拍打別人的背,並不是隨意的遊戲。」他又說:「這也是約定不要吵架。」(此外,敲打別人的背,猜猜是第幾指的遊戲,在世界各地也都可以見到)

想想自己的身後,探尋自己的下意識,這樣的行為如同寫詩,也是對下意識的探求。
鬼來時,希望它不要回頭來看這裡,同時,卻又希望這個鬼回頭。這種矛盾,就好像我一直持續在寫詩的感覺。
這已是從童年到今天,相當長久以來的遊戲。

(譯按,小池昌代Koike Masayo,日本詩人、小說家,翻譯過多部繪本,附圖為其作品之一,但非本文出處;尚未蒐尋到關於她的作品的中文介紹。此文來自「日本語補講」閱讀課新井裕子老師提供的讀物。文中所譯「一二三!木頭人!」,是我們對這個遊戲的稱法,日本原意似為「不倒翁!轉動了!」--若有錯誤,仍請方家指正。)

台長: 波波與珠珠
人氣(1,06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3:48: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