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31 20:20:48| 人氣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家族DNA老爸簡介佛陀的一生(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證得圓滿智慧之後第七週,他思惟著如何將所體悟的真理讓他人了解。

首先,他想到曾指導過他的二位仙人—阿羅羅迦摩羅及鬱多伽摩羅;但這兩位仙人已先後去逝。最後,佛陀決定向他的同伴—憍陳如等五人說法。佛陀在波羅奈鹿野苑為他們解釋中道------極端縱欲與極端自我約制之苦行,對於追求解脫毫無益處。應當修習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及四聖諦—
苦、集、滅、道。此即為史上著名的「初轉法輪」。這五位苦行者改變了心意,成為佛教的出家比丘。而有佛、法、僧三寶具足的開始。

不久,一位富有的年青人耶舍,厭倦了縱欲享樂的生活,帶領五十多名朋友加入僧團。雨季安居結束時,已有六十多人證得阿羅漢果。為了愛愍眾生、安樂眾生,佛陀及弟子們從此展開行腳佈教的生涯。

佛陀說法時,不分種姓、部族或男女;不論是貴族或奴隸、窮人或富人,佛陀都秉持慈悲的態度,為他們指出解脫之道。

在古印度時代,種姓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其階級分為四種,最高尚的為婆羅門;其次為掌理國家軍政的貴族剎帝利;再者是從事農、牧、工、商的平民階級為吠舍;最後為侍奉以上三階級的奴隸首陀羅等四姓。不同階級之間,彼此不能婚嫁或共同進食;也無法藉由後天的努力改善生活或階級。

佛陀打破傳統的觀念,認為四姓平等。佛陀曾對波斯匿王說法:「若能勤精進,斷不善法,成就善法,此等四姓,若成就精勤支,則能得長夜之利益與安樂 。」「不管種姓如何,惡毒之人投生於惡道,行善之人生於快樂之道。一個罪犯,無論哪一種姓,將因其犯罪而受懲罰,不因種姓而有所差別 。」佛陀接納不同種姓和階層的人進入僧團,有些人亦成為僧團中著名的人物。

佛陀再回到摩揭陀國時,得到許多弟子,其中不乏其它教派的弟子,如優留毗羅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等等。成道後數年,佛陀回故鄉迦毗羅衛城,許多釋迦族青年,如堂弟提婆達多、阿難、異母弟難陀及羅睺羅等也成為佛陀的弟子。而負責為貴族理髮的優婆離也一起出家,後來成為教團中最精通戒律的人。

繼許多釋迦族青年出家後,佛陀的姨母摩訶波舍波提連同釋迦族女,請求出家,但是佛陀不允許。經過阿難再三請求後才答應。在印度,這是第一次有女姓出家者,同時也是比丘尼僧團的建立。在這之前,婦女不但不能出家過獨身生活,在社會上也不受重視。比丘尼僧團的建立受到矚目,相對地提升了婦女的地位。經由佛陀的教導,許多比丘尼精進努力,得到心靈上的解脫,如差摩、法授、蓮花色比丘尼…等等。

佛陀的仁慈,不僅是對人類,也擴及其它小動物。佛陀禁止動物祭祀,並教導:「凡有生命者,都應該讓一切眾生幸福安樂。」承襲印度的習慣,人們以為,屠殺動物祭神、舉辦種種祭祀典禮,可以獲得福報功德,甚至達到永恆的解脫 。

曾有一婆羅門,準備二千多隻牛、一千多隻羊,舉行盛大的祭典。而請教佛陀祭祀之法;佛陀指導:「在祭典上,不殺牛、羊、雞、豬……等種種生物,家僕無受呵責、無淚流顏面。以酥、油代之,為祭祀圓滿。皈依三寶、受持戒、乃至證知不來此生,此之祭典,少煩雜、少傷害,有更多功德、果報 。」佛陀慈悲、巧妙地維護了許多動物的生命,修正當時婆羅門徒具形式、缺乏根本精神的祭祀典禮,進而指出正確的修習之道。

佛陀成道後至入滅的四十五年間,僧團由開始的六十名弟子,逐漸變為數千人的團體。有序地遊化於以摩揭陀國和拘舍羅國為中心的印度地區。

佛陀的教法,在思想學說混亂、崇尚苦行的時代,給予徬惶的人有了依循的方向;打破梵我的迷思,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正確的修行,達到解脫;瓦解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讓人與人之間平等和睦地相處;更由於本著和平、仁慈的精神,使得佛法順利的在印度傳播開來,甚至遍及亞洲、全世界,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許多國家、許多人!







台長: cetiya
人氣(2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