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原名 : さらば アメリカ (saraba amerika)
作者 : 大前研一 (おおまえ けんいち oomaekennichi)
出版 : 天下文化
書封文案 :
大前研一最新的美國觀點,
直接了解世界權力與地區經濟的重要著作,你不可不讀!
次貸危機只是美國問題的一個引爆點,卻造成強勁破壞力的全球金融海嘯,足見美國問題已成全球人類的焦點。大前研一分析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八年執政,從對阿富汗、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緣由談起,縱軸是美國近年的政經作為,橫軸遍及世界各個重要國家、地區(主要以G20為主),交織出後金融危機年代的全球政經情勢,深入淺出,直指問題的核心點:
對歐巴馬「改變美國」的悲觀,以及美國處理次貸危機的失策:
社區運動出身的歐巴馬基本上是致力於「財富的分配」,而非「財富的創造」
任命財政部長的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
美國經濟面臨嚴重的道德危機
美國「失落的十年」原因解析:
政治上喪失了寬懷與包容的精神
經濟上極欲支配產油國,逐漸對歐洲、東亞及中國失去興趣
忽視聯合國的功能,傲慢地以武力為其後盾
後金融危機的世界:
美元與歐元的貨幣戰爭已經開始
「跨越」國境之地域國家已經形成
以AU(阿拉伯聯盟)解決中東問題
美國不可忽視的再起力量:
來自全球頂尖的大學人才(學生與教授)
以GOOGLE與YOUTUBE為代表的IT創新能力
給歐巴馬的忠告:
堅守「不工作就沒飯吃」的大原則,不可亂撒錢
「與破壞地球者間的戰爭」才是「新的冷戰」
本書談論美國近十年的作為與全球趨勢變化,對目前身處金融風暴的我們,大前研一觀點提供一個明確的觀察方向,讓我們可以看得更遠。
序/導讀
歐巴馬政權誕生──但我仍不得不抱持悲觀看法的理由
力壓甘迺迪的「語言能力」
「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勇於負責的新時代,每一個美國人都體認到我們對自己、對國家、對世界負有責任,我們不是不情願地接受這些責任,而是欣然接受」
──第44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職演說(歷時19分鐘)上這樣向國民呼籲
自總統大選的初期開始我就已經預料到歐巴馬將贏得勝選,其最大的理由就在於歐巴馬精湛的演說。因為我多次在電視上觀賞他精彩的演說後,就覺得蹇滯困頓已久的美國人應該會投他一票。
雖然歐巴馬在選戰中不太提及具體的政策,但仍藉由反覆呼籲美國必須改變、國民必須團結一致、美國必須以世界一份子的身份重新出發,引發人民的共鳴並獲得廣大的支持。換句話說,歐巴馬憑藉著「語言(logos)的力量」贏得了總統寶座。
過去的50年間,美國也曾經出現兩位與歐巴馬一樣,在預選之初還是默默無聞,但後來卻如彗星降臨一般一舉成為美國總統的人物。那就是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與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歐巴馬、甘迺迪與柯林頓之間有一些共通點,包括他們都隸屬於民主黨,在參選時都才40幾歲十分年輕,而且他們的演說功力都特別突出。
我認為三人之中又以歐巴馬的演說功力最為傑出,甚至超越了甘迺迪與柯林頓。尤其是接受黨內提名的那場演說,其水準之高完全可以媲美當年林肯總統著名的蓋茨堡演講(Gettysburg Address)(1863年以經典名言「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而舉世聞名的總統演說)。
歐巴馬的演說中幾乎沒有冗詞贅句,總是能以最精簡的語言傳達出想說的、必須說的事。
譬如他在2008年11月4日的勝選演說(歷時18分鐘)中,突然提到了一個住在亞特蘭大,名為庫柏(Cooper),高齡106歲黑人婦人的故事。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
庫柏女士經歷了1929年的世界大恐慌、珍珠港事件,甚至到冷戰的落幕,但她在過去的選舉中都無法參與投票,只因為她是一個黑人,而且是女性。但今天她前往亞特蘭大的投票所,利用觸碰螢幕選出了下一任的總統。這意味著美國在這100年間就產生這麼巨大的變化,如果我的女兒有幸能像她一樣長壽的話,在接下來的100年又會親眼目睹什麼樣的變化呢?這些變化的序幕就從此刻開始──。
這場演說讓芝加哥現場近22萬名的聽眾為之動容、狂熱。相信大半的美國人也都透過了電視或是YOUTUBE等收看、收聽了這場演說。
這就是生動的語言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這種語言的魔力也是領袖發言之所以吸引群眾的原因所在。我也是即時收看這場演說的觀眾之一,也得以再度確認歐巴馬總統的確蘊藏了足以「CHANGE(改變)」美國、然後“再起動”的潛力。
蘊藏在歐巴馬演說中對日本的顧慮
談到歐巴馬的演說,雖然相關出版品如有聲書等在日本也大為暢銷,並引起很大的話題。但卻完全沒有一家媒體曾指出隱藏在歐巴馬演說中,他獨特的外交姿態。
其實歐巴馬在宣布勝選的演說中,在提及珍珠港事件時刻意不說出「珍珠港(Pearl Harbor)」一字,而只用「港口(Harbor)」來代替,描述成「我們的港口(Pearl)遭受到了攻擊」。這可說是對日本顧慮至深的一種表現。
因為即使是與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一直都處於蜜月期,而被視為是親日的前總統布希,也從沒把日本放在眼裡,甚至在演說中將911恐怖攻擊比作是「珍珠港(Pearl Harbor)」事件,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恍若隔世。
不僅只是對日姿態。歐巴馬在談到冷戰落幕的話題時,也不用「冷戰(Cold War)」這樣的字眼,而以「柏林圍牆倒塌」的說法來表現。我認為這也為了顧及俄羅斯的感受。
相信自就任前就已經表現出縝密思慮的歐巴馬,不會步上布希「一國主義(單獨行動主義)」的後塵。不會像布希一樣敵視自己厭惡的國家,並稱其為「邪惡軸心」,甚至強詞奪理地認為只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國家不受恐怖份子的威脅,在未獲他國同意的情況下,也能夠出兵至世界各地並發動攻擊,並在沒有宣戰的情況下直接開戰。
不僅如此,歐巴馬的父親是肯亞人,母親是白人,他在夏威夷出生,在印尼渡過童年時期,靠著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相信歐巴馬對於國籍或人種等都不抱持任何偏見,也不會對特定國家有先驗的(a priori)厭惡態度。
相信這種朝向全方位外交的轉變將會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而且如果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話,美國也終將回歸成為「正派的大國」。
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四權分立」體制
儘管如此,我對於美國的前途仍只能抱持著悲觀的看法。這又是為什麼?
第一,因為美國在2008年9月遭受雷曼兄弟倒閉的衝擊之後,已經不再是以前我們所知的那個美國了。
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就是,美國的政治體制已從三權分立變為了“四權分立”。此處所指的「第四權」便是指財政部長。
在前布希政權期間,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 Jr.)用為因應金融危機這種光明正大的理由,以唯我獨尊之姿游走於國家權力之上直至09年1月為止。譬如他明明不是透過選舉所選出的官員,卻訂定出如同是“萬寶槌”一般,只要搖一搖就能心想事成的經濟穩定緊急法案(雖然這在日本並不稀奇)。
再者,經濟穩定緊急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原本的目的是以7000億美元(約63兆日圓)的公資金來收購不良債權,但亨利.保爾森卻暫緩的這項決議,發表了欲將其用於注資金融機構的方針。而且,就如稍後也將會提到雷曼兄弟的破產與花旗銀行的強行紓困等案例,也都是全憑財政部長個人的喜惡就決定了個別金融機構的生殺奪。而最駭人聽聞的狀況是,儘管財政部長已經接二連三地作出這般專斷獨行罔顧法規的決定,國會卻莫可奈何。
我自1967年到MIT(麻省理工學院)留學至今,看著美國一路走來也已超過了40個年頭。美國原本並不是這般毫無氣節操守的國家,會淪落至此,我想也是建國以來頭一遭。
美國基本上是一個「小政府」國家。然而,若將過去230年間的支出換算成現值的話,政府這次為因應金融危機所承諾的支出總額,卻已是僅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準。相信包含今後的因應措施在內,勢必成為史上最龐大的支出(請參考23頁圖3)。別說是小政府了,這樣的規模又豈是大政府所能負荷!光就數字上來看也非常清楚,美國現在正面臨了史無前例的嚴重危機。
換句話說,現今美國已經淪落到必須政府出面干預、管理經濟的窘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等少數幾個人,在未獲得國會認可的情況下,就罔顧法規擅自決定了這筆前所未見的龐大支出。
而且,90年代當日本陷入金融危機時,口口聲聲說「不准變賣美國國債!」、「不要把日本的金融恐慌出口到全世界!」,對日本的一舉一動都有意見的那個美國,現在卻把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散佈至全世界。
現在的美國已經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已不再是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說美國已經淪為一個毫無領袖「資格」、「風度」、「品德」的國家,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連美國人自己都棄國而去的那一天
那麼歐巴馬總統是否就能帶領美國克服金融危機,將美國「改變」成一個正派的國家呢?
很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我也抱持悲觀的看法。
歐巴馬所提名擔任財政部長的蒂莫西.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是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關於蓋特納的具體評論將在下一章裡介紹,但要事先說明的是,他與保爾森,還有FRB(Federal Reserve Board,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伯南克三人,被揶揄是導致美國經濟失政的“三劍客”。蓋特納的就任就好比是由“一丘之貉”直接補位,所以光看這個除了徇私包庇之外簡直一無是處的人事安排,就無法對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抱有任何的期待。
更根本的問題是,社區運動出身的歐巴馬基本上是致力於「財富的分配」,而非「財富的創造」。
實際上,歐巴馬及其支持者的腦中僅有關於財富分配的討論,關於財富創造的討論絲毫不見一鱗半爪。雖然歐巴馬已發表將推出規模1兆美元的景氣刺激方案,但這些都是凱因斯學派的需求創造策略,在全世界幾乎看不到成功的案例。現在美國最苦惱的問題是消費速度趨緩、經濟規模縮小,唯有靠創造財富才能解決,財富的分配根本無濟於事。
再這樣下去,美國人自己都極有可能捨棄零利率的美國,出走海外,投向利率更優惠且穩定的歐元國家等地。屆時,歐巴馬總統就將遭遇龐大資本從美國國內流失這般前所未聞的窘境。
但其實,讓我持悲觀態度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
那就是美國在歐巴馬上任高揭「改變」的旗幟之前,進一步來說其實在雷曼兄弟倒閉的衝擊之前,這個國家已經「變質」到一個已經無路可退的地步,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變化,是一種潮流。
個人書評 :
說到美國,對它崇拜者有之,對它忿恨亦有。崇拜的是它的國力、制度與所謂的美國夢想。忿恨的是其「己所不欲「亦」施於人」,每每強加自身想法於它國不說,甚至於強加罪名於它國,徑行所謂制裁,以得自身國家利益。不管是讓人崇拜或忿恨,美國絕是個無法令人忽視的國家。
書中概述美國近年發展樣貌,如何由二戰後超強霸權,逐漸走了下坡。又描述其與歐洲盟友間的脆弱合作關係、回教世界的對立關係、亞洲國家的競合關係,美國是因做了什麼,讓原本的友好關係弱化,而交惡者更為深化。連原本與美國可視為「同一國家」的加拿大亦開始對其不滿,書中有其精彩論述。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