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跑步已經二個星期了。所有認識我的人都認為這是個奇蹟,連我自己也這樣覺得。運動對我而言一直是件挑戰的事情,最難的部分並非移動身體,而是持續堅持的決心。
故事要從我看了一本先覺出版的叫「哲學家的食譜─如何減輕體重改變世界」這本書開始講起。首先強調我並沒有要減肥,選中此書只為是先覺出版的,他們的書我幾乎都會買來看。以減肥書來講這真是本幽默又充滿人生哲理的讀物,而全書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作者用了20多頁巨細靡遺剖析跑步的好處。
回到最簡單的問題,全台灣教人運動的書沒有二萬也有一萬,為何我獨獨會被這本書說服,而且還是跟跑步沒有太大關係的減肥書裡小小一篇章節?有個簡單的重點:作者是哲學家。我佩服哲學家,雖然哲學家是只會動嘴巴的傢伙,但你不得不佩服有些人就是可以一直想很多問題講很多話卻不見得做的出什麼(就這點來看某方面我也可算是哲學家)。再來這個身為哲學家的作者同時也是岩洞探險家和長跑健將耶!一個探險家講跑步,我開始有點興趣了。在此並不會花太多篇幅描述書上的內容,好奇的讀者自己買書來看吧!
喜愛閱讀的人都知道,看完一本書跟把書上講的做出來,這中間的差距差不多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因此看完書的第一個星期,我四處跟身邊的朋友嚷嚷打算跑步的計劃,接下來…你應該知道怎麼回事。直到上個月我感冒好久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痊癒,這件事給我一些啟示:身體健康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於是我做了個決定,就是每天跑步。
跑步的第二天運動後遺症開始出現,全身肌肉酸痛不已,為了增加我跑步的決心於是連結至美國運動雜誌「Runner’s World」的網站找些資料,在Women’s Running的單元裡竟意外發現原來我的跑步方法一直是錯的。按著網站上的Training schedule,上面清清楚楚的建議第一周的跑步訓練應該是「跑步二分鐘快走四分鐘重複五遍」。我終於明白肌肉疼痛並非沒有原因的。於是我按著「Runner’s World」的訓練計劃進行,從每天跑步調整到隔天跑步,並且努力節制不跑步的時間不會超過二天。跑步後的第四天非但肌肉不再酸疼,更重要的是我逐漸學會如何調整呼吸和速度,二個星期後的今天已經可以輕輕鬆鬆跑完六圈,不再像過去剛開始跑步時臉紅脖子粗氣喘如牛的模樣。接著我開始有了新發現:跑步真是件迷人的事情。而且完全不輸給初次淺嚐1989 Chateau Larose的滋味。
對於一個才跑步二個星期的運動初學者可能也沒什麼太好的建議分享給大家,不過倒是有點小小的心得,是關於「TEMPO」。初學跑步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失速,也就是無法控制固定的速度,這樣的結果就是呼吸紊亂跑沒多久就得要停下來休息。在我揣摩跑步「TEMPO」的過程裡忽然頗有點頓悟,這是不是很像生命呢?很多時候你急著想做好很多事情,但往往不如預期反而功虧一簣。維持人生的「TEMPO」顯然比跑步更不易吧!「哲學家的食譜」的作者在書中大嘆美國人缺乏改變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其實現代人何嘗又不是呢?
曾經紅極一時的電影「阿甘正傳」,故事裡單純的阿甘為了簡單的信念跑遍美國各地,而媒體和大眾卻趨之若鶩的解讀成各種別具意義的行為。或許這個世代已經越來越少有人在堅持些什麼,因此些微的舉動都會令世人驚訝不已。或許,這是個缺乏英雄的時代。
話題捨太遠了,總而言之套用一句作者的話「選一個吧!選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出選擇而且堅持下去。」什麼運動皆如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