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打算開始減肥了。
原因無他,我被「法國女人不會胖」這樣一本書給激勵。
作者Mireille是凱歌香檳(Clicquot)的總裁兼執行長,如果你也喜歡品嚐紅酒,應該不難猜想,這樣的工作每天要接觸多少美食美酒,想不胖?還真是難。
我看看自己PDA的品酒紀錄,VCP有年份的只喝過93年,那年是Rich Reserve。至於沒年份的應該喝過不少,就不需要紀錄了。
或許過去長期接觸歐洲文化(電影、音樂、美食)加上兩次旅遊,自己很嚮往歐洲人對生活簡單卻又有品味的人生。當然這裡的「簡單」和「有品味」的解釋見仁見智。好比對我的巴黎朋友而言,簡單代表去拉丁區的咖啡館喝一杯咖啡配上一個舒芙蕾。但能不能隨便在家旁邊的咖啡館點杯同樣的咖啡和點心,答案是:不行!我承認堅持品味的過程有時候是很龜毛的。
「法國女人不會胖」與另一本「哲學家的食譜」(請見本新聞台的另篇文章「跑者世界大不同」) 有著同樣幽默有趣的文筆。如果有所謂的減肥文學,那我想這兩本書真是當仁不讓。前者是大塊出版,終於挽回我對該出版社書籍不甚好看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他們提倡「吃的健康和享受美食」,套句排毒教主林光常的經典對白「你吃的食物就是你的藥」。如果可以享受美酒美食同時擁有健康身體,這樣的減肥是一件多麼令人開心和享受的事情。
作者Mireille 提到去傳統市場買菜,保持自己在家料理的好習慣!這點真是深中我心。但這部分最難的是「節制」。去市場看到琳瑯滿目的食材,這也想買點那也想嚐嚐,很容易就買多。因此我個人認為減肥其實就是「節制」加上「持之以恆」一言以敝之。
書中提到作者常參加品酒會,幾道菜和酒下肚難免有疲態,他請教一位常宴請賓客的伯爵夫人秘訣就是「一餐只能喝一杯」。可我畢竟是道地的台灣人,第一個念頭是,參加品酒會滿桌好酒,只能喝一杯!這不是太可惜了嗎!但仔細思量,畢竟女生先天條件酒量是比較弱的,如為貪圖「回本」而多喝,不免有面紅耳斥的失態情形。節量而為,確實為上策。
紀錄自己的飲食習慣,也是Mireille在青少年時期減肥的好工具。白紙黑字紀錄下來會更謹慎選擇所吃的食物。
我身邊沒有道地的法國女人,倒是有幾個活的很法國的女人。她們熱愛生活,享受美食,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從她們身上我體會到身為一個女人或母親的快樂滿足,更重要的是她們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生活中的無限魅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