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01 20:59:59| 人氣2,44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好出口氣 設定界線,安全表達憤怒》書摘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負責任的動怒不是控制或指責他人,而是果決、勇敢地表達感受及保護自己



序 用負責的態度面對憤怒

「憤怒經常與指責扯上關係。當人生氣時,很容易責怪他氣憤的對象,而不是為個人總以憤怒的感受作為正當反應來負起責任。」p.22

 

前言 我們的世界陷入險境

「當我們過著界限清楚、尊重差異的生活時,便是在做身教;當我們以熱情、安全和尊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也是在做身教。當我們堅定站立、力挽狂瀾時,激起的漣漪終將匯聚成一股波濤。」p.031

 

緒論

「暴力行為與意圖控制比較有關,而與表達憤怒較無關。……「意圖控制」通常意味著逾越別人的界限──尤其是當界限並未清楚說明時。」p.035

 

……最大的障礙在於如何將已了解的理念轉化到生活當中。」p.35-36

 

「很少有人想得起早年曾經有過或見過公開、負責地坦承及表達怒氣的經驗。由於不曾學會如何以負責的態度表達這種感受,許多人長大後,便在坦承和接納憤怒上顯得笨拙──無論是坦誠及接納自己或別人的憤怒。這對個人和社會來說,本來就具有危險性。」p.36

 

……當我們尊重憤怒的強烈情緒時,就能更加親近、更看清楚彼此。」p.36-37

 

01 憤怒──不同的視野

 

「無論社會接受度如何,每種暴力行為都表現出當事人的無助、咎責、缺乏自制及責任感,且對他人的感受遲鈍。」p.40

 

「愈來愈多暴力的發生源於責難與盛怒,因而導致婚姻觸礁、離婚男女企圖傷害對方、贏得控制權或進行報復。」p.40

 

……請想像當你安全、完整地經歷表達怒氣時,會感覺自己多麼堅強且充滿力量。再想像透過負責任的態度表達憤怒,使你心境更清明、健康的景象。……無論我們過去或現在的際遇如何,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這麼做就是健康地表達憤怒。」p.041

 

……負責地承認,表達憤怒,會促進健康,讓我與重要他人的親密互動更為豐盛。」p.041

 

「沒說出口的憤努情緒會發展成身體的壓力和症狀,而健康的憤怒會減輕這種現象。在人際關係上,我們的心智愈清明、也更熱情,精力十足,勇敢地站在眾人面前吐露憤怒的感受,不但能跳脫受害者的角色,也等於向眾人宣告我們具有屬靈的生命力、個人價值及對個人生命的尊重。」p.41-42

 

區別憤怒與暴力

「憤怒:是一種感受、尊重彼此的界限、徵求並獲准呈現憤怒、並非意圖控制或傷害對方;暴力:是一種行動、逾越彼此的界限、未徵求或未獲准呈現的行為、意圖控制或傷害對方。」p.043

 

「負責任的動怒不是控制或指責他人,而是果決、勇敢地表達感受及保護自己。這是關於意義歸屬和個人定位的議題──亦即我是重要的、生命也是重要的。就這一層意義來說,這是定義的問題──在人際關係上,我將自己定義為:我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且會表達自我。」p.043

 

「健康地表達憤怒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在他人的允許下表達憤怒;★清楚表明意圖;直接並誠實地說出內心的感受;★「留在現場,直到釐清問題為止」,儘管這麼做可能讓人很不舒服。除了點頭之交的朋友之外,與似乎是引發我們怒氣的人保持聯繫是可行的、值得期待的。意圖尋求對方的允許,以便建立探索問題的對話,會讓我們深化彼此關係的親密度。透過對話,能了解我們和對方的情緒以及彼此的界限;這就是尊重人類的獨特性與個人界限。」p.44

 

……為了阻絕情緒迅速爆發或重複暴力的舊有模式,有必要區別憤怒的來源、憤怒是怎樣被挑起的,以及如何釋放怒氣三個步驟;這些步驟會接連發生。」p.44

 

「放慢從引發憤怒到釋放怒氣這一連串的舉動,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去阻斷導致暴力的自動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憤怒就不會雨自發性的恐懼相伴而生。……經由不斷練習新的方法,一些與暴力行為或壓抑憤怒有關的身體和情緒症狀逐漸消失了!就整體來看,對個人和親密友誼有健康效益的方法,終究會擴及我們生活的群體。」p.45

 

「當我們以負責任、徵求允許、尊重界限的態度去表達憤怒時,就會培養出安全感,深化彼此的情誼,增進親密度。這意味著身為一個成年人,在遭遇暴力與憤怒被混為一談的模式時,必須做出不同的選擇。另一方面,學會區分、建立即欣賞自己安全感的兒童,日後更可能發展出積極的自我表達。從心智清明和角色定位的有利觀點來看,這些兒童會將記憶中的憤怒經驗累積起來,做為日後與他人心靈相繫即互相了解的基礎。」p.45-46

 

02 檢視定義

 

建立共同的語言

 

憤怒

憤怒是一種自然、「從屬性」的情緒,主要在回應挫折、傷害、恐懼或失落的感受。

 

「憤怒是一種感受,因此它是一種內在經驗,與我們選擇表達怒氣的行為無關。憤怒被指為「從屬」的感受,是因為在它之前就有「基本」的情緒存在,通常是恐懼、傷害、失落或哀傷。憤怒主要是在克服與這些基本感受有關的無助感。當憤怒的感受表現於外,就成了情緒。當事人很可能對令他感到挫折的人、事發怒,或者遷怒他人。憤怒的情緒也可能轉而向內,結果往往是產生自毀行為、自我批評或自我憎恨的模式。界定表達憤怒的品質,關鍵在於個人的責任感。這端賴行為的選擇,徵求對方允許你表達憤怒,並且尊重個人的界限。」p.48-49

 

界限

界限與個人在人際接觸領域的自我定義有關,包括在人際接觸的能量、身體與心理層面的自我定義。界限是個人在人際接觸時感受到的能量經驗,會使當事人在保有內在自我的範圍下,與他人產生互動。

 

「了解和尊重界限是區分憤怒與暴力的基礎。它們可能是以「可以」,也可能是以「不行」的形態出現,在有界限的人際關係接觸點上,才能做出允許對方的動作、描述個人的限度,以及做出心理的決定。除非界限是眾所周知的社會傳統之一,否則通常需要表明,才能受到尊重。如果你發現表明自己的界限,需要費一番力氣,你並不是世上唯一有這種問題的人!許多人在與他人直接溝通自身的界限時,往往會感到焦慮。」p.49-50

 

「當我們沒有清楚表明界限時,就鮮少有機會獲得對方的了解及尊重。」p.051

 

暴力

在未告知對方、也未取得同意,或讓他有所選擇的情況下,逾越對方的界限就是暴力,這麼做往往是意圖控制或傷害對方。

 

「所有的暴力都有兩個共同要素:把人看成「物品」或「角色」;逾越界線以求控制對方。雖然我們比較容易看出別人有暴力行徑,但這並不是「我們/他們」事不關己的生活情境,而是大家可能都會出現的行為。暴力的範圍寬廣且多面向,要完全探索、領悟暴力,就需要接受個人的挑戰,將道德判斷暫放一邊,並抱持好奇心。當我們擴展了對暴力行為的解釋,將缺乏共識、選擇、意圖控制或傷害,也包括在暴力的定義裡,就不會因為發現日常生活中充斥暴力而感到驚訝。」p.051

 

「在我們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控制、塑造他人行為的「灰色」地帶,尤其會牽扯到暴力。」p.052

 

「我們常以「愛」之名,對人施暴。」p.052

 

……我們經常把兒童看作是我們身為「父母角色」的附屬品。這如何稱得上是暴力?不妨思考以下情形:當我們預設後果、限定某些危險的處境、做出違反子女意願的決定時,就是在跨越他們的界限。我們認定自己相信的事對子女最有利,於是依照我們需要保有控制力的需求,自行決定子女的事。同樣地,這無關好壞,只是一種協助子女累積安全感及成長經驗的功能。」p.053

 

積極的能量

積極的能量是一種熱情的生命能量,能使我們以果決、精力十足的態度挺身而出。

 

「從幼年開始,長輩教導我們要「循規蹈矩」、「不要強出風頭」,並且要「保持自制」。這些訊息演變成一種習慣,讓我們常會等待別人來告訴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什麼事事沒有問題的。當我們第一次笨拙地試圖熱切表達憤怒情緒時,卻招來非難,於是我們以為這種侵略性(aggression)是不好的,並且開始「禁止」自己表達自我。」p.054

 

「精神科醫生亞歷山大‧羅溫(Alexander Lowen)在《生物能療法》(Bioenergetics)一書中,將侵略性定義為:「追求個人想做之事的能力,使我們能面對、抵擋及處理壓力。」這種能量是一種衝勁,來自於促使我們挺身維護自身利益的堅持。這是種熱烈、肯定的力量,常會伴隨著憤怒的表達作用在全身。」p.054

 

「當我們本能地挺身而出時,就會在身體作用的範圍內強化我們的感受及表達方式。」p.055

03 探索憤怒的歷史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個密碼,它總括了與某種理念、感受或事件有關的個人生命經驗,我們稱之為「個人背景」(a person’s context)。有許多人在其個人背景中,將「憤怒」視為會引發一連串記憶和防衛的負面情緒。於是,「憤怒」變成背負生命經驗重擔的詞彙,而這類生命經驗往往是產生痛苦或恐懼。憤怒情緒就這樣與暴力行為愈來愈牽扯不清。」p.058

 

「許多人因為父母缺席,或不曾學習如何以負責、非暴力的態度去表達怒氣,導致長大後容易衝動地以暴力行為和權力遊戲,對親友和同事發洩怒氣。用這類行為來處理憤怒,會使憤怒變成一種防衛機制與自保之道,以及奪取權力和自我認同感的來源。」p.60

 

架構目前對事件的解讀與感受

「罪惡感鮮少幫助我們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而有所改變,它只會讓我們假裝自己是不會做出那種行為的人罷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接受。擁有去學習使用一些工具的欲望和意圖,才能安全適當地發洩與暴力有所差異的憤怒。」p.065

 

04 憤怒的演進歷程──生命週期

 

追溯發展步驟與情緒表達──嬰兒期與學步期

 

「我相信憤怒是在回應生命經驗和個人發展過程中,不斷演進的一種情緒。……雖然孩童心情狂亂的反應看起來很像憤怒,但其實與他們對生命和生存的焦慮,及其鮮有能力可以果決行事有更直接的關係。」p.072

 

「兒童也需要回饋系統,好讓他/她透過處理他人「反映」的訊息和對待方式,訂出真實的自我定義;這就稱為「鏡觀」(mirroring)。這些訊息和行為源自嬰兒最初的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在鏡觀的過程中,父母的聲調、撫觸和話語會反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形塑出沾染(父母)色彩的自我觀。無論這些訊息正確與否,嬰孩都會將它當成「事實」。」p.072

 

「為了培養禮貌和責任感,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遲來的滿足共處。當早年的模式與期待產生改變,幼兒也逐漸長大,開始會探索及選擇性地信賴某些人。在學習如何與等待的焦慮情緒共處時,孩子會獲得一種內在的能力感,了解不必在以自我需求為中心的世界哩,也能生存下去。」p.074

 

「父母經常以愛為出發點,延緩且()避免讓孩子暴露在

受限和挫折的世界。但是,父母這種出於善意的「愛心行動」,反而使孩子喪失了機會去整合滿足感被延遲的生命課程。結果往往是暴怒的孩子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或者在他無理取鬧時,得到過度關注。通常這樣的孩子很難與人愉快相處,並且可能感受到別人與他有所距離。他甚至可能對自己的行為能力沾沾自喜,還學會如何挾持父母去滿足他的需求。孩子的意圖是控制,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界線,或需要得到旁人許可,才能表現憤怒。孩子沒有足夠的資訊讓他做出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他愈來愈焦慮。每當孩子氣圖想加倍控制生命,而得到的是父母的虛意撫慰時,孩子與父母都會發現自己身陷危機之中,且彼此疏離。」p.076-078

 

「這些早年、原始的表達怒氣方式,在本質上是沒有界限觀念的,直到孩子學會更負責任地去表達欲望和感受為止。這個過程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嬰孩會被父母節制(contained)在清楚的界限範圍內。這種情況最後會因父母的關愛,而使嬰孩獲得撫慰。

 

★接著,學步期的幼兒會觀察及學習父母和其他重要成人的行為,尤其是當幼兒看見他們對於界限的回應,和在對方允許的範圍內負責地表達怒氣時,便會以此做為榜樣。

 

★最後,孩子會與在成人世界及被接納的經驗融合,他/她甚至可能會教導弟妹。但是,當他感到厭煩、受威脅或過度受刺激時,很可能會故態復萌,回復到以往的行為模式。

 

當幼兒周遭的成人一直未察覺到界限或忽視他們,且為了贏得權力和控制,老是一憤怒就使用暴力時,顯然問題會變得更複雜。」p.078

 

追溯你覺知需求與表達的模式──成人

 

「童年期的學習特別重要,有助於我們開始選擇用成人的方式去表達憤怒。當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學習時,就會累積我們與憤怒有所關聯的資訊。但是,我們依舊會將童年殘存的憤怒鏡彥帶入成年的生活中。」p.080

 

「「浪漫」一詞典型地用來指我們最親密、鍾愛的關係;且通常是指性關係。但是,浪漫的範圍可以應用在任何關係中──伴侶、父母、手足、朋友,甚至同事之間。浪漫關係的模式和習慣會很快建立起來,接著我們有所期待。我們隨即相信,對方自然而然會「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當我們習慣了「心想事成」的模式,也期待不需要求就能持續這種模式時,傳遞出不言而喻的訊息是:「我應享有。」這時,我們可能相信自己有權利讓欲望獲得滿足,於是隨即創造一些小試驗來「證明你是愛我的」。當一連串永無止境的權利、試驗和需求要被滿足時,浪漫也變得令人厭倦。當這段關係裡,有一人決定不玩「滿足我需求」的遊戲時,便會產生混亂。這時,原本可以預期的事變得難以預料,彼此關係的焦點也變成一場混亂,只能沉默地摸索安全感與熟悉感的全新定位。在這場混亂中,常會因為已建立的關係模式遭到破壞,讓人備感挫折。困惑的成人會開始縈繞著失落的傷感,在擾人的思考模式中,會讓當事人逐漸退縮到無助的狀態。其內在訊息可能是:「我沒有安全感、不討人喜歡,且失去控制力。」」p.081-082

 

「有些人一生中鮮少有滋養及滿意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光是無助感可能就足以讓他們陷入冷漠和()絕望的感受。一旦這信念再度傳達出「我不重要」的訊息,當事人可能會避免與人接觸,過著孤立的生活。這種信念和陷入孤立的處境,是憂鬱症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狀況。」p.082

 

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我們以憤怒做為自保或自衛的方式時,就會動員積極的能量,向擺脫無助感的道路加速前進。」p.083

 

「每個人的挑戰在於了解自己內心的憤怒情緒。P.083

 

「在覺察憤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能力選擇負責的表達憤怒方式。有了這樣的覺察,就會發現許多表達憤怒的方式。儘管有許多方法可以表達怒氣,但是當事人往往會陷入過去處理憤怒的方式,發生這種情況時,在衝動、不自覺地過度反應中,有意識的選擇已被拋到九霄雲外。這時當事人重返童年,暴力事件可能再度重演。」p.083

 

「處理憤怒還有兩種幾乎是背道而馳的方法。其一是在尊重他人界限與徵求對方的許可下,負責地表達憤怒。這種方式傳遞出「憤怒是自然的感受,我選擇用負責任的態度去表達」的內在訊息,這種選擇適用憤怒來與他人連結、培養親密感,並且釐清問題或辭不達意的誤會。另一個方法則是暴力。用暴力發洩憤怒情緒的方式包括:爆發怒氣、冷漠算計及高壓逼迫等。這種洩憤方式毫無預警、報復、責難或傷害對方。伴隨暴力行為流露出的內在訊息不外乎:「應該怪你,而不是我。我要控制一切,否則我會讓你付出代價。」有趣的是,成人傾向活在童年暴力的餘波中,且將所有表達怒氣的方式視同暴力。若要建立區分憤怒和暴力的經驗,就需要刻意且富創意地選擇接受憤怒的感受,學習如何以負責和熱情的態度去表達怒氣。要有自覺地接納自己的憤怒情緒,其中一項基本要素就是必須釐清壓抑(suppression)和節制(containment)的差別。壓抑是在克制、壓制及阻止情緒表達;節制則是穩住、保持在適當界限之內。」p.084-085

 

「壓抑情緒的代價是出現內外不一致的行為,這些行為常會從一些小題大作的反應中洩露出來。」p.085

 

「當我們節制情緒時,就會創造機會與空間,安全且負責地表達怒氣。這不是否認在心裡慢慢燃燒的情緒,直到變成「一觸即發的砲彈」,而是活在當下,並集中心力一步步地沉澱我們的情緒。當我們選擇圓滿、恰當的方法表達情緒時,就會顧慮到周遭環境並覺察到內在的經驗。」p.087

 

05 表達憤怒──暴力與非暴力選擇

 

……光是渴望不會如願以償;而是需要先有意識地處理最顯著的情緒,使人明白哪些情緒模式已不自覺地再三重複、代代相傳,並且累積成個人「背景」或潛意識的素材。」p.090

 

介紹表達憤怒的光譜

 

「「社會認可」的暴力具有操控性而且常被社會大眾忽略,往往是因為它似乎已經浮出檯面,但又順應目前的社會道德與倫理結構,所以未被指認出來。」p.091

 

光譜的例子──暴力與非暴力

 

「是什麼因素使發怒的類型有所區別?有以下六項基本要素:★意圖★許可★界限的範圍★表達憤怒的形式★焦點★能量。意圖是人們選擇何種行為的動機。就暴力行為而言,是意圖傷害,及()控制另一人;非暴力的發怒方式,則是進行直接且負責任的接觸。」p.091-094

 

「許可是徵求對方給你時間和機會表達憤怒的對話。在清楚而有效的要求之下,徵求許可的目的主要是在承認並緩和抗拒性反應。非暴力的表達憤怒往往都是事先獲得對方允許可以表現怒氣;以暴力發洩怒氣,則是未能事先得到對方許可而發怒,且發怒者往往刻意不徵求對方允許,目的是要控制、威嚇對方。」p.094

 

「界限的範圍是安全表達憤怒的指導方針。一般而言,界限的範圍包括:不丟擲東西或打人(也不威脅要這麼做)、不損壞非指定的洩憤工具與周遭財物(洩憤的工具,如:舊浴巾或被單、舊雜誌、書籍等等),以及遵守雙方同意「時間到」的言詞、時間限制,並且承諾在事後傾聽對方發怒的緣由。」p.094

 

「表達憤怒的形式是選擇表達憤怒的模式。暴力形式可能具有爆發性和抗拒性反應(直接/主動)、蓄意算計和高壓(間接/被動)及操控性(社會認可的)。選擇非暴力的發怒形式則是用你的聲音和呼吸表達,且往往是表露自己的脆弱之處,或在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仍有所節制並保持好奇心(直接/負責任)。」p.094-095

 

「焦點是我們自身和他人的經驗。在暴力光譜下的焦點,容易將人物化、角色化和標籤化。在非暴力表達憤怒光譜下的焦點,則樂意以個人化的方式投入人際關係,與人保持連結。」P.095

 

「能量是區別暴力式的衝力和非暴力式的熱情。雖然我們的身體經驗也許看來類似,但暴力式的衝力是非個人化的抗拒性反應和衝動;而非暴力式的熱情則是與人互動、彼此接觸,並且是自發性的。」p.095

 

A

「覺察(awareness)、承認(acknowledgment)、接納(acceptance)與行動(action)。」P.097

 

06 表達憤怒的界限

 

自我定義的聲音

「面對一項任務時,我們可能忍不住想聽從別人的意見和期望。先聽從別人的安排,再無拘無束地位不好的結局去埋怨、責怪別人,是更容易的事!但是,唯有選擇鍛鍊意志和自律,反覆進行自我反思的辛苦過程,才能逐漸塑造、磨練出自我的核心價值。這些特性舊是我們如何選擇人生的基礎,此處含有界限的重大意義。當核心價值受到衝擊時,界限就會變成需要面對的議題。界限是無形的、是意識的結果,也是個人對自我認定的內在感受。」p.100-101

 

「倘若要他人了解並尊重你的界限,就必須表明並讓人聽見你的界限。個人價值觀是我們用來定義自己的方法,若要與他人共同相處,並支持我們的自我,就非得與人溝通和對話不可。我們便是在這種自我定義中,從內在的自我參照(self-reference)定義我們在人生的特定時期所看重的價值與需求;此控制中心來自我們的內在。」p.101

 

「界限不是我希望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或希望你怎麼做;而是我想要和不要什麼。」p.101

 

……界限的觀念很容易被誤解為以下假設;界限會受到尊重,甚至讚許。這也許是我們不自覺想控制他人的欲望─這不是界限!即使我們渴望自己的人生有重大轉變,但是在我們盼望別人改變時,就會產生破壞界限的經驗。當我們把重點放在他人的行動,而不是自己的欲望時,就有可能導致防衛、責備及傷害他人的反應,尤其是當現實與我們的期待大不相同時。期待我們的欲望總會受到尊重是刻板的印象,與此遙遙相對的是以清楚的態度表明界限並引發對話,進而創造更大的機會去探索、深化彼此的關係。透過定義自我的意願──願意與他人接觸,而不責備、苛求及威脅別人──我們就能獲得他人的了解。在辨別自己已獲得對方理解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經驗到彼此關係的親密度。」p.102

 

界限

「幼年築起的高牆是我們生平第一次企圖建立界限,因為我們相信需要獲得別人許可,才能「主張」自己的界限。幼兒的第一聲「不」就是一種必要的界限聲明,用意在切斷我們與母親/有權勢者的臍帶關係。如果我們不再持續自我成長,這些原始的界限很快就會變成累墜及自我設限的高牆。然而當我們持續發展自我觀念時,就可能在「是的,我會」與「不,我不會」,以及「現在不行」與「永遠不」之間找到平衡點。」p.103

 

建立界限

「也許界限中最容易區辨的,就是它們都始於會引發緊張、憤怒和()衝力的特定人生議題。」p.104

 

「非常重要的是,在聲明界限之後,必須請他人給予尊重。當心!同樣重要的是要區別請求和期待。請求會開啟、引發對話;而期待則會封閉自己、築起高牆。」p.104

 

「區辨界限和聲明界限的程序:1.區辨特定的議題2.將此議題與核心價值連結3.建議一個「關於我」的界限聲明4.說出界限聲明5.徵求別人尊重你的界限。如果你願意,可邀請對方與你對話。」p.105

 

界限會說話

「如果不與他人分享你的界限,會陷入令人惱怒的人際關係中,也會傾向以行為來控制他人和周遭的環境。一旦產生這些後果時,我們就會增強惱怒和控制的意圖,以便處理這些後果。有時候,沒有表明和未受到尊重的界限,可能會導致兩人的關係生變,引發各種有害的行為,諸如:沮喪、成癮、焦慮、罪惡感、自我犧牲和自我憎恨。遺憾的是,即使我們擁有最佳的企圖去發覺及分享界限,也可能在不清楚與不完整的資訊下陷入僵局。」p.105

 

「透過自我定義和表明界限,深化與他人關係的途徑,是始於個人覺察、誠實和脆弱。」p.105-106

 

「讓我們看看「界限」與「底線」的區別如下:當你的彈性受到一些侷限時,就會浮現「底線」的展望。如果你相信有安全上的疑慮,底線就會包含採取行動保護你自身安全的決定。即使彼此會有對話,但是基本上,焦點還是清楚地集中在你的安全需求和個人界限上。」p.107

 

選擇與後果

「當你的界限未受到尊重時,會在人際關係中造成自然、遞增的後果,範圍可能從情感的疏離倒行為的轉變等等。在主要的親密關係和其他的個人關係中,培養和鼓勵持續對話,會使每個人與對方保持當下的關係。」p.108

 

「當你深化和其他人的關係,且保持連結時,就會不斷更新、擴展可能後果的範圍。你們或許會發現新的共識,進而建立雙方都同意的界限;也可能在支持彼此的界限時,建立能包容雙方歧見,卻仍保持連結的行為模式。你可能因此更了解為什麼彼此會做出如此的選擇,卻仍保有愛意和溝通管道。無論結果如何,在開放和充滿好奇心的對話中,你們總會找到豐盛和值得學習的事。」p.109

 

間接怒氣──以被動攻擊的形式出現

 

「間接發怒的傷疤剛開始可能不會被發覺,成人經常是這種迂迴的態度把兒童當作表達怒氣的出氣筒,甚至可能會為自己的選擇自圓其說,合理化地自我安慰,在「兒童面前」直接發怒並不「好」。」p.111

 

「在家庭爭吵或婚姻破滅時,兒童會在許多方面被利用。若父母避免直接面對自己的痛苦或懼怕,這種錯置的憤怒,可能會阻礙了孩童在完全喪失完整家庭的災難中,面對自己的傷痛。兒童可能成為父母的出氣筒或盟友,而且這種情況隨時會發生變化。在以下情況的兒童很可能被利用當作:1.遷怒的目標2.信差、仲裁者或翻譯3.間諜4.裁判。兒童對於父母操控過度反應的方式有很多種。有時,兒童會直接感受到這種操縱,而且覺得受傷,或者他們會被指責是造成父母問題的原因。更糟的是,兒童可能變成關係尚未和解的父母之間的信差,且認為自己該為父母關係的結束負責。」p.111

 

「如果不直接表達怒氣,就會以各種間接的方式洩漏出來。心懷敵意的人可能滿面笑容、態度友善,同時卻操控一些事,試圖傷害(控制)他人。不據實以告的負面八卦,可能就是一種表達潛抑怒氣的方式;破壞另一人的權威或信用,也可能是宣洩壓抑怒氣的方法之一。有時,人們會已過度善意或過度殷勤的表現來掩飾怒氣;這些經常是企圖彌補心中的負面感受。當憤怒沒有直接表達出來時,當事人就會產生心身症的症狀。」p.112

 

「間接怒氣會引發各種心身症的症狀和疾病,有趣的是,這些症狀和疾病與間接怒氣一樣常見,並且令人畏懼。包括:★頭痛★胃潰瘍★「內臟」的毛病★磨牙★高血壓★肌肉緊張★睡眠障礙(包括做噩夢)……未直接表達的憤怒就是一種會留下痕跡的壓力源。」P.113

 

壓抑怒氣──植下施暴的種子

 

「怒氣不會因為有所壓抑而消失無蹤。我們可能會欺騙自己,隨著時間過去,憤怒的程度不會像起初那麼強烈。但是,這些挫折最後都將「洩漏」出來,小題大作的反應往往會遷怒到信任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身上。」P.114

 

「由於「處於憤怒的警戒狀態」會耗費我們的能量,若還要觀察或審視自己的憤怒情緒,幾乎都會對我們生活中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這種觀察和審視的舉動通常是在壓抑、潛抑或內化我們的怒氣,於是我們往往會做出以下兩種選擇:我們可能將憤怒轉向自己,或者不表露怒氣,而是責怪別人。」P.115

 

「我們可能因為將怒氣轉向自己,而將情況與別人的行動合理化、批評自己,且對此事耿耿於懷。雖然這種情況經常以「自覺」的型態呈現,但其實這是挑起自我憎恨的催化劑。在自覺中,我們的能量會擴張;在自我憎恨中,我們的能量會緊縮。如果我們一直維持能量緊縮的習慣,很可能將自己導向憂鬱症之路。」P.115

 

如何安全,有界限地發怒

 

「重要的是公開、不帶責備地訴說我們的怒氣,包括談論與怒氣有關的想法和感受,最後很可能變成你的安全界限課題。」P.122

 

「以下是有關安全、有界限地發怒指導方針:1.徵求及獲得對方的允許2.辨別你的意圖3.設定界限4.選擇及使用「時間到」的訊號5.限制時間6.眼神接觸7.身體保持鎮定、穩住重心8.深呼吸、使出全身能量,用宏亮的聲音說話9.同意稍後再進行對話●使用「我」的陳述語句●區分想法與感受●對彼此抱持好奇心。」P.122-123

 

07 暴力終結者

 

阻斷暴力

「1.          建立對彼此都安全的環境……2.同意事先安排「時間到」的言語,不使用「停」或「不」這個字。…..P.126-127

 

08 經歷安全的憤怒

 

建立安全

……安全是一種思考過程。」P.130

 

「建議安全的關鍵在於,接納憤怒是釋放緊張的情緒,以及強烈表達生命力及能量的一種方式。」P.131

 

澄清的契約

 

「澄清並不在於解決問題,它是一個分享的過程。」P.135

 

練習安全釋放怒氣的三種方法

 

維蘇威火山式降壓、寫一封信、以身體表達憤怒的方式

 

09 二十種積極因應怒氣的方法

 

釋放與動員能量的構想

一、撲克牌

二、舞蹈

三、撕毀

四、遊戲(拔河、腿部角力遊戲、拇指角力遊戲)

五、有氧遊戲

六、聲音

七、推擠

八、腳踢

九、擊打

十、勃然大怒

十一、呼吸

釋放怒氣的構想

 

十二、寫信

十三、維蘇威火山式降壓

十四、跺腳

十五、毛巾

十六、聲音

十七、擊打

十八、勃然大怒

十九、腳踢

二十、枕頭會尖叫

 

10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生氣

「受挫的孩子在為瑣事煩躁或生氣時,自然而然會用身體來表達怒氣,尤其學步期的幼兒更是如此。他們不太會節制負面情緒,而且總是衝動地表達憤怒。因此,兩歲的幼兒往往會用盡全身力氣大哭,以及反抗式的無理取鬧。」P.168

 

「如果孩子心裡的話觸及一項重要的議題,就該設定時間讓孩子進行「澄清溝通法」……」。P.168

 

「他們道不道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學會透過另一人的眼光去看世界,學習彼此尊重。」p.170

 

「當孩子在吸收基本的語言學習技巧時(大約兩歲),成人教導幼兒各種情緒的名稱是很重要的。幼兒會學到發脾氣的行為叫做「憤怒」。當所有感受都漸漸冠上名稱,便可以幫助幼兒和周遭的人溝通他的情緒。」p.171

 

瓊安‧皮特森著 李聖潔審閱 楊淑智譯

台長: 圓恩
人氣(2,446)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好書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鼠年斷捨離
此分類上一篇:【好書分享】《做公益也能賺錢 青年創業與中年轉業的新選擇》

(悄悄話)
2020-04-17 00:38:2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