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12 02:17:20| 人氣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媒體改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繪圖/關魚/2001)


卷頭的批ㄟ司

各位關心媒體改革的朋友:

為集中火力談媒體改革這回事,我剛剛另開了「關於媒體改革」新聞台,歡迎所有關心媒體改革事務的朋友前往跟我討論新聞報導的問題:
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aboutfish2/index.html



⊙關魚的記者新兵手記,1996--1998⊙
▂▂▂▂▂▂▂▂▂▂▂▂▂▂▂▂▂▂▂▂▂


幾天前從電腦檔案中,意外發現了六年前剛開始當記者時寫的新兵手記。重新溫習當時的菜鳥心情,雖不能說自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但我會變成今天這樣的記者,看著菜鳥手記,才發現實在是「有脈絡可循」。如今的我想說:「我是在開始當記者之後,才知道要如何當一個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的記者。」

去年秋天,我曾寫了一篇「有人問我關於媒體改革(上)」,但沒寫完就因為生重病需要療養,而休假跑去看世界盃棒球賽,完全沒有料到,就這麼一頭栽進「棒球改革」的世界,且一忙就是一年。如今棒球改革的事務已經推動到上軌道了,我終於能夠回到本行,協助推動我一直念茲在茲的「媒體改革」。

以下,請先看看我的記者新兵手記,它將有助於讓你瞭解:「關魚當初是抱著什麼心情走入這一行,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逐步蛻變成現在的模樣。」


⊙關魚的記者新兵手記,1996--1998⊙
▂▂▂▂▂▂▂▂▂▂▂▂▂▂▂▂▂▂▂▂▂▂▂▂▂▂▂

--------------------------------------
1996.某月某日
--------------------------------------

下午五點到總社報到,原以為只是個輕鬆報到的頭日,卻拖到將近半夜一點才到家。和兩個一起去報到的同學發明了「忐忑、上下、心心」三詞,用來形容我們跟總編輯面談前的心情。沒想到,當初選半天的志願一點用處都沒有,最後竟塵埃落定在"XX組"。唯一較值得欣慰的,是本組正好有兩位早我兩個禮拜的新人,而且同仁多半看來和藹可親,還有一個人在給我名片時附贈金莎巧克力,十分有趣。觀察了女同仁的穿著,一個清秀年輕的美女打扮得很像普通大學生,讓我對未來上班的服裝,充滿維持學生時代原狀的信心。

XX組裡到底要我負責哪個部份?看來只有等明天揭曉,反正如總編說的,不會「一線定終生」。明天又是下午五、六點才需到報社,也許是最後一天可以舒服的睡到中午了,白天除了辦辦健檢、開戶與採買必要物資外,似乎還算可以悠閒的度過。晚上組長會叫我比報和改寫傳來的新聞稿,再來就是確定跑的路線,和已在線上的記者拜會配合吧?!

終於要開始人生計畫中前十年的記者生涯了。
忐忑、上下、心心。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十天
--------------------------------------

雖然曾經想過菜鳥一定會被刁難,也做了某種程度的心理準備去面對挫折,卻也沒想到初入社會的滋味竟是如此帶著酸甜苦辣。十天來,只有一則新聞見報,這樣的成績實在令好勝的我難堪。今天最大的收穫,竟是終於摸清組長是個不喜歡別人爭辯的人,往後無須去拿捏「聽話與無主見之間」的尺度,差可欣慰。只是今天忙了大半天,花去五百元以上的計程車費及照片沖洗費,到頭來竟換來長官的一聲:「拿回去做紀念品吧!」真是無語問蒼天,哭笑不得呀!

這些日子以來的心情,紛紛亂亂佔大多數,不快樂的比率,高到令我自己懷疑是不是選錯行了。雖然心底仍有一個聲音在堅持:「撐過苦澀期便可重見光明,苦媳婦熬成婆時別忘了當初的理想」,卻疑惑著自己有多少的耐力和決心,繼續面對這紛亂的心情,及與組長意見不同時忍氣吞聲故做虛心接受的偽裝。

是啊!組長的意見多半是有道理的,多少都能從中得到一些收穫,例如新聞的結構與邏輯等等,但關於「這不是讀者關心的話題」的種種論調,卻是以前純作讀者的我,最質疑媒體工作者品質的地方。難道說,一個資深的新聞工作者以為讀者關心的東西,就一定是現實生活中的讀者關心的嗎?難道說,一個剛從讀者變成新聞工作者的人,就必然比資深的人不瞭解讀者的口味嗎?

唉!似乎怎麼爭辯也是無用的,只是寫出來記錄自己的菜鳥心情,給日後的自己留做紀念,也以備將來要教授後輩時的參考之需。換個角度想,在二十四歲以前一生順遂的我,面臨二十四歲到三十歲的不順考驗,才能真正有所蛻變,脫離一些不怎麼成熟的人格吧!至少,旁邊還有不錯的同事會適時給我安慰。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十一天
--------------------------------------

進社會的感覺像在坐電梯,今天是地獄,明天可能是天堂,卻不知其週期的比率,是否到痲痺之前還算得清。

第一次耶!第一次交稿後沒被長官叫去說這裡不行、那裡不妥的,還說「這篇寫得很好,有掌握到新聞的重點了,」真是令人雀躍的強心劑,總算又拾回一點往日的信心了。雖然不是一則怎麼大不了的新聞,被刊出來的可能性也不大,還是笑得合不攏嘴的﹍﹍雖然當時被稱讚時,不免要說句「這是組長教導有方,我有聽取您的教訓」。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二十一天
--------------------------------------

大堆頭會議結束了,今年的重頭戲也告終,告別了每天有新聞可寫可上的日子,看來要重建一個身為XX記者的自覺了。今天組長開會時的提醒其實滿實際的,應該要早起,比別人更努力去建立一個路線應有的人脈才是,今天坐電梯時又再發憤圖強,希望不要又是三分鐘熱度了。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兩個月又兩天
--------------------------------------

果然不改寫年記的本色,不過大部份的心情記錄在筆記型電腦的「新聞報導」裡了,再度看總覺得挺有趣的,算是生命的軌跡吧!

不知怎地,今天心情頗好,可能是長官說我的新聞寫得不錯,而組裡另一位號稱很會刁難新人的資深記者又好像看我蠻順眼,往後應該不至於找我麻煩的關係吧!但明天又被指派去做別的任務:「專訪報老闆的朋友某某人,希望能順利達成,但前提:穿得正式些、帶相機和錄音機。」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兩個月又十天
--------------------------------------

覺得當一個記者最大的樂趣在參與歷史,而且可以親臨現場!繼支援立法院核四覆議案流血事件後,又恭逢一場世紀婚禮:「王子成親記」,當王子牽著王子的手走上紅毯,台上擁抱的畫面讓我不禁也眼泛淚光!希望以後能多一點這種「支援兼差」的機會,最好都是不同路線的。

今天線上採訪對象以一個前輩的身份,建議我多寫一點專題,以兩年的時間去累積五萬字,大概寫個三十六個專題,可以事先策畫題目,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也許可以規畫來實施,「抱著出書的決心」,前輩如是說。


--------------------------------------
1996.開始當記者的第兩個月又十六天
--------------------------------------

今天臨起床前做了一個很誇張的夢:簡直是動作片翻版!只是我竟是主角之一!劇情大概是不知怎地我得到處逃亡,和一個男的、一個女的,滿傷腦筋的,好像變成了間諜人人喊打,最後竟得在一箱型車上,因被火箭砲射擊,一躍而下摔到旁邊的人行道上,天哪!我最近看的電影是藝術片而非動作片,難道是工作的壓力叫我要趕快奮發圖強,不要再混了嗎?我想多少是的,否則以前的被追殺夢可都沒這麼「精彩」呢?!

實在有點受不了組長的誇張主義,難道新聞的真實性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嗎?什麼蛛絲馬跡到他手上,誇大再誇大,難怪人家對新聞記者十分感冒,我到底該如何是好?


--------------------------------------
1997.開始當記者的第九個月
--------------------------------------

今天嘛,乃是當記者滿了九個月的日子。看了一下前面的新兵手記,快被笑翻了。嗯,菜鳥的心情果然非常不一樣,還好我把它記錄下來了,否則那些心情我會忘得一乾二淨。

無論如何,當記者的第八個月,是我成長最快,簡直可以說是蛻變的一個月。但同時,這個月也是充滿美麗與哀愁的一個月,情緒老是鋸齒狀發展的一個月。四月二十八日白曉燕的屍體被發現後,徹夜難眠了一晚,想了許許多多,之後也開始去做了許多,想的做的,都是當記者以來,真正體會到一個記者究竟能夠想什麼、做什麼,或者也可以說,我真的知道自己要當一個什麼樣的記者,而且要如何去當。

於是從白曉燕看到他身後無數不被關心的犯罪被害人,於是處心積慮想要去推一個普遍保護犯罪被害人的官方制度,於是進一步地去推一個能夠保護犯罪被害人的民間網絡,雖然沒得到報社應有的重視,卻可以藉由一個特殊的身份,去聯絡市府官員,嘗試從台北市政府開始推一個「保護犯罪被害人」的運動。


--------------------------------------
1997.開始當記者的第十個月
--------------------------------------

我覺得上面的心情沒寫完,應該找個時間補充一下。
這個禮拜過得非常有趣。星期一跑到高雄出差,寫了一個跟我本來念的科系十分相關的新聞,如果我沒去作記者,是否坐在台下的研究生就是我呢?我想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這種交集十分有趣。

星期二,跑到新竹採訪線上的重大新聞,結果忘了派攝影,拍出一張毀了自己一世英名的照片,意外的是採訪對象竟然最喜歡我那張,不過那只是職位所在的責任不同,他解讀的傾向和一般讀者不同,所以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
1997.開始當記者的第十一個月
--------------------------------------

一個難忘的恐懼日子。
平生第一次被人持刀恐嚇,搶走四千元現金。

這是溫妮颱風肆虐,奪走台灣北部二十條人命的一天,而我卻在目睹人間慘劇之後,若無其事的在下班後,想到MTV去看場電影,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一個沒有蒙面的年輕瘦男子,拿著一把新買的菜刀,不很熟練地架著我的脖子,在大安區某棟大樓,尾隨著我進入電梯,在三樓威嚇著我。被推出電梯時,才知道自己竟然碰上歹徒了,心下一句阿彌陀佛,希望菩薩保佑人能平安無事,算是非常乖巧地和歹徒合作(事後竟然被警察虧說太乖了,因為歹徒明顯是菜鳥)。歹徒總算並未泯滅天良,還留了兩百元給我,我說了聲謝謝,就讓他坐電梯逃逸。

掙扎了一下,騎車繞了家附近一圈,心裡還擔心歹徒會不會跟蹤,卻仍然跑到警察局去報案,後來才知道跑錯派出所了。原來馬路對面的案件是歸馬路對面另一個派出所管的,跟李警員和劉警員描述了當時的景況,得知我是記者,警員比較客氣,也比較緊張,深怕我把消息漏出去,他們又多了一件案子,又背負上治安不好的惡名,而案子發生的當時,竟然就有警員在附近巡邏,但我還是被持刀恐嚇了。

這件事情的教訓是,不要對別人的慘劇不懷悲憫之心,那種幸災樂禍的心態,馬上就遭到報應了,這將來會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教材。第二個教訓,過去的我實在太放心家門附近的治安了,單獨一個人進電梯,後面又跟著另一個陌生獨身男子,這種情況無論如何都要避免才是,尤其那麼晚了,以後應該更小心一點,既然我是那麼堅持「一個人過比較好」的話。

第三個教訓也許是,該辦的事情趕快辦一辦了,最重要的是要辦同學會,這件事情一直壓在身上沒辦,太糟糕了,只想著自己。當然該辦的事情不只一樁,答應陳老師寫的報導也應該著手準備了,還有想做的事情就趕快去做吧!也許作記者三年夠了,去作小學老師帶個一屆也夠了,剩下的日子就好好想這一生還想做些什麼事吧!

無論如何,謝謝我的老友徐,在我需要把這些事情從我心裡釋放出去時,他剛好在那裡可以傾聽。


--------------------------------------
1997.開始當記者滿一年前一天
--------------------------------------

就在當記者即將滿一年的前一天,我終於又把第二輛摩托車給掉了。更令自己不安的是,這回掉的不是自己的車,而是姊夫的,就在出車禍後一個半月,就在修了七千元以後。衷心希望這次的車子能夠找到,我實在太迷糊了,如果真的找到了,我發誓把車子還給他,自己再去買一輛。

被搶錢過了半個月,心裡的驚嚇已事過境遷,但諷刺的是,心裡的反省也隨風而逝。今天跟資深記者聊了一下,其實當記者當了一年,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讓自己沒有安全感,不怪其他。沒有別的藉口,就是自己懶又混,厭倦這樣,卻重複行動,才是鐵齒地一直發生不幸事件的主因。

世紀末,若說有什麼願望,就是我想留下一些深刻的東西再死去,於這個拒絕深刻,也被深刻拒絕的年代。


--------------------------------------
1998.開始當記者第一年六個月
--------------------------------------

因為昨天發生採訪上的不愉快,所以寫了下面這封信,我誠心希望這封信是有效果的。

某官員,閱信平安: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終於還是選擇用信件的方式跟您溝通,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您能瞭解,我對您是尊重信任的,也希望受到同等的對待。我一向有話直說,針對「到某處拜會或採訪」這件事,發現的確有必要跟您詳細說明,才不致讓您覺得我在製造困擾或故意找麻煩,請您相信我是有誠意,跟您作適度溝通的。

 基於禮貌,我去某處採訪之前,習慣跟主管官員知會一聲,我在上任官員的任內即是如此,在您任內也是一般,如果昨天在倉促知會的過程中,個人態度有任何冒犯之處,在此先跟您致歉,但我不認為自己在「今天去某處採訪」這件事上,有任何理虧之處,而往後任何一次到某處的拜會,也是如此。

 您是政府官員,我是個記者,您有您的職責,我也有我的職責,這是我非去某處採訪不可的最大理由。您曾說過,「某處花了納稅人民一百多億的錢,有必要讓人民知道他們到底在作什麼」。以這句話作基準,官員的職責,就是必須定期、適時適量地,對外發佈某處的相關消息,對記者而言,就是必須盡其所能地,正確並深入地報導某處的相關新聞,某種程度上,記者還需負起監督之責,這個說法相信您能同意。

 相信您也瞭解,記者要報導正確而深入的新聞,並不是仰賴官方單位發佈消息就作得到的,如果我是個仰賴別人發消息、開記者會的記者,是寫不出諸如「某篇專題」等報導的。這篇報導奠定的基礎包括:去年一月參與赴美考察之旅、每次某處在開記者會時,比別人多留幾個小時和相關人員詢問、以及過去一年來,比其他記者多出約六至十次的額外拜會。

 因此,為了盡一個記者應有的職責與本分,定期到某處的拜訪察看是絕對必要的,即便因此造成某處人員的困擾,在捍衛「人民知的權利」之前提下,我認為,這種「困擾」是政府單位必須要承受的,更何況,那究竟是困擾、是助力、還是雙方各盡其責,只是角度解釋的問題。

 還有一個非去某處採訪不可的理由,便是媒體競爭的問題。您也許知道,某報的某記者資歷二十多年,另一報的記者資歷五年多,而在某報的我只有一年半。他們兩位都曾參與某處發展過往的種種,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們三個並不是站在平等點上競爭的,他們在資歷、經驗、人脈以及參與歷史的優勢,我要怎麼為本報的讀者扳回來?

 由於兩位資深記者過去「幾乎天天到某處採訪」的努力(當時某處總部還在台北而非在外縣市時),他們現在用電話就可取得大消息,甚至會由交情好的某處人員「主動放消息」給他們,而資歷不夠、人脈不廣、對某個領域外行的菜鳥記者如我,就必須尋找台北採訪的空檔到外縣市去,如果您有其他方法可以教我,我會欣然接受,但我相信「多到現場走動、取得第一手資料並活絡人脈」的採訪方式,是無可取代的。

 能到某處去,多認識幾個人,多請教幾個關於某個領域的問題,我那「害怕漏新聞、害怕不懂、害怕寫不出好新聞」的空虛才會稍微感到踏實,也才覺得對得起讀者、對得起納稅的人民,因此犧牲休假、睡眠時間也在所不惜。(事實上,至少有三次到某處的額外拜會,是利用休假去的,那意味著,我工作十三天,只休息一天。沒有交通工具的我,也有好幾次為了搭某處的專車,必須凌晨五點半起床,而我常常是半夜三點才剛躺下去的。)

 老實說,在昨日知會您,我要去某處,並跟您保證那不是採訪,而是轉送讀者的打氣信函後,您一再說著「拜託你不要去,你去會帶給他們困擾」的評語,老實說,我當時的情緒是覺得委屈、難過並帶點惱怒的。或許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你去會帶給他們困擾」這樣的話,對一個記者而言,等於是懷疑他的人格、他的動機以及他採訪新聞的分寸,我得承認因此感覺受到傷害,我安慰自己,您有您的職責和壓力所以才這麼說,但我想盡記者職責的苦心又該如何是好呢?

 在晚上回報社寫完稿後,照例打電話給某處的主任,客氣地告知他將前去某處拜訪一事,收到的卻是一句語氣甚不友善、充滿懷疑的問話:「來幹嘛?」雖然素知某處主任不擅言詞,但這個充滿不尊重、不信任的問號,加上前面的不愉快,終於讓我忍不住到報社附近找個地方哭了一場。

 或許是因為過去我們報社的資深記者,寫了許多某處的負面消息(我也相信,大部份都是因為他要盡監督之責),某處主任對我的戒心是自始則然,但開始跑新聞這一年半以來,我沒有寫過任何一條刻意描寫某處負面的新聞,而從我略懂某個領域以來,已經寫了好幾篇光明、正面的報導,很明顯地,我對某處沒有偏見,甚至可以說非常善意,卻得到「防我如防賊」的回報,甚至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成了奢侈,教我怎麼不難過呢?

 我自認是個有分寸的記者,在善盡告知責任的立場下,寫出某處的某則獨家新聞,是我在報導中應盡的職責,記得您也曾說,「我這部份沒有任何錯」,卻怎麼好像只是說說,怎麼好像並不真的那麼想呢?

 時間很晚了,跟您的誠心溝通先就此打住,如果您看了這封信,有任何需要跟我溝通的部份,歡迎您通知我,我會很樂意前往的。真的得睡了,五點半還要爬起來,準備坐前往某處的專車呢!
 

祝您 身體健康 闔家平安


某報記者關魚敬上,寫於凌晨三點

台長: 關魚
人氣(3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