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12 14:43:14| 人氣8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Cathy Seago《如此這般,我們在這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偶人相遇──人‧偶‧嘉年華會」
主辦單位:牿嶺街小劇場、戲盒劇團
協辦單位:身體氣象館
時間:2006年7月4日至23日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
藝術總監:杜思慧

觀賞時間:2006年7月14日
演出者:Cathy Seago(英國)
節目:《如此這般,我們在這裡》(How We Know We Are Here)

這個作品應該是這次人偶嘉年華會最具實驗性質的一個了,完全以「操控」(manipulation)的概念出發,編舞、影像、繪圖、音樂、燈光五大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分別從自我擅長的角度出發,進行創作,再進行「拼合」(原本想用「統合」這兩個字,但再仔細想想,我所看到的演出到底有沒有「統合」,可能還得存疑)。

演出當中,占去視覺最大比例的應該就是舞者Cathy Seago舞動中的身體,與投映在影幕上頭的電腦影像,這是一個非常低限主義式的電腦影像處理,幾乎都是類曝光式的色塊與影像,動態的畫面極少,直到最後,則是海平面的「自然」影像(看起來仍然像是電腦做出來的);舞者就在這個影幕前的舞台黑膠地板上,跳著不是很俐落的舞蹈,好像是想到哪裡跳到哪裡,至少不像是排練成型的舞作。之後的座談會上,舞者試圖在解釋身體、空間與影像之間的關係,但在我聽來卻比較像是演出不足,輔以演後說明,那麼這個演出究竟是「發展中的習作」?還是「剛成型的實驗品」?實在是看不太出來「操控」在哪裡?我當然可以繼續鑽牛角尖地在這裡繼續思索下去,但實在是不想替創作者進行詮釋的循環。

駑鈍如我,大概只能掌握住舞台上方交錯的線,線上還掛了一支支的鑰匙,這個裝置意像的象徵意義就比較清楚,交錯線網下的舞者,不俐落的舞動肢體,似乎需要以鑰匙解開這一網鎖,才可以解放舞者的身體,真是這樣嗎?抑或這只又是我替創作者所創衍的意義?真煩,來到了這後結構主義的年代裡,創作者是幸福的、自由的、即興的、奔放的,作品是多向的、複調的、歧義的、多元指涉的,獨獨傷腦筋的卻是讀者/觀眾,真是可憐又無奈,為了要讓自己不要白看一個作品,要拼命地幫創作者與作品找意義。

如果到最後「閱讀/觀賞」只是「閱讀/觀賞」,只為了尋取過程中的愉悅,那麼我只好說,我沒有在《如此這般,我們在這裡》找到愉悅,包括視聽感官與智性思考兩方面的愉悅。

這個演出是失敗的嗎?倒也未必,問問別人吧,我的腦筋已經傷夠了!(可能又會有人提醒我,不要用大腦思考,要用「第二種方法」。)

台長: 于善祿
人氣(8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