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2 15:35:41| 人氣9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4年11月19日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團體:歡喜扮戲團
演出:《看不見的朋友》

兩年前,歡喜扮戲團的彭雅玲與金枝演社的謝月霞共同創作出了《千姿百態畫旦角》一戲,擺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放聲狂嬉國際劇場藝術節」裡頭,當時便以謝月霞的成長過程與演戲生涯做為一個基礎發展出該戲的主要梗概,主要就是在表現謝月霞在學戲的過程當中,既是女生、卻被派學生角的性別認同困擾,當時除了謝月霞演自己之外,還有兩位女年輕歌仔戲演員(曹雅嵐、邱芳璇)分飾謝月霞性別意識中的生角及旦角部分;大體說來,該戲的創作意圖十分清楚,但是在表現上卻有點不如預期。

言歸正傳。

兩年後,歡喜扮戲團的彭雅玲又以類似的編導手法,與謝月霞合作,創作了《看不見的朋友》一戲,獲選為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新點子劇展」的劇目之一(第二檔戲),只是謝月霞可以專一地扮演老生戲,司馬文心扮演「他」的老婆,司馬明鈺和黃心平則兩人飾一角──女兒淑珍,但是卻以諸多扮相來表示現代年輕女孩的性格多面向,而所謂的「看不見的朋友」(My Invisible Friends,請注意,英文劇名的「朋友」為複數字尾),指的就是這些不同面向的性格分身,嚴格地說,不只是性格分身,甚至還雌雄同體,很像是「24個比利」(借用一本討論性格分裂的小說之書名);在該戲的編導創作邏輯當中,認為一個身受傳統儒家教養的女孩能夠表現出這麼多面向的自己,就是「做自己」(Be myself)──該戲所欲教化觀眾的核心主題,老實說,一方面陷入了「軍規第二十二條」(catch 22)的套套邏輯困境,以另外一套「教養」方式來取代儒家教養方式,另一方面,戲中所謂的「做自己」(Be myself),到最後只是成為精神嗎啡,似乎只要不斷地告訴自己be myself,就可以be myself,口號化的語言過於天真,卻也說教味十足。

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劇場演出,在進行所謂的「傳統實驗」或「實驗傳統」的化合過程,在這當中,有相當多的個案都只有達到物理混合的效果,有機的化學變化尚未產生,這是很可惜的,因為他們都天真地以為只要把所有的元素加在一塊,這些元素自然就會化合在一起,其實沒這麼簡單。這就好像當年的「俄國形式主義」(Russian Formalism)與「新批評」(New Criticism),只是將作品當做像青蛙一樣的分析與解剖的對象,分析完,解剖完,再換下一隻青蛙,倘若藝術的創作也是如此,就失去最為核心的人文主義,這是十分可惜的!

台長: 于善祿
人氣(9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