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的〈徐訏小說藝術初探——《細讀阿拉伯海的女神》和《鬼戀》〉內容主要即是藉由徐訏小說創作的第二階段——一九三六年到一九零四年,首尾兩部小說為例來看這時期徐訏的創作手法,以至精熟運用,行文當中多所旁徵博引。
旁徵博引的部分是閱讀此篇文章自以為比較容易發生困難的地方。也許作者在寫此文章時已經做了初步的閱讀群的篩選,必須具備某程度專業研究者。所以就沒有舊經驗的讀者而言,對於作者所旁引的作家、作品或者理論,雖然作者會略為說明,但是可能比較容易產生暈頭轉向的現象,反將作者原本想要的舉證或者產生共鳴等等的效果打了折扣。例如讀者我常常看著就不知道為何突然提到某人提出某看法等等,總需要再三的回顧。
文章中總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艾柯的啟發。借用艾柯的某些研究方法來分析徐訏的文章,特別是典型讀者和典型作者、經驗讀者和經驗作者的兩對概念。二是《阿拉伯海的女神》中的虛與實。三是《鬼戀》中的兩個主題。
《阿拉伯海的女神》是徐訏第二階段初始的作品。作者先扼要的舉例片段說明故事梗概,再以章節的取消看故事中的虛實轉換,佈下空間性的迷局,另一方面再看西方現代小說的三種時間:故事時間、敘事時間、閱讀時間,如何在文中穿插運用,造成時間上的不確定感。從作者王璞的分析上來看,徐訏在此創作階段初始對於虛實手法上的運用,主要在於借用結構與形式來營造。
到了第二階段的創作尾聲《鬼戀》虛實的使用已臻成熟,並且有創新手法的出現,這是作者認為鬼戀最成功之處。在故事開頭即用反諷式的手法告訴讀者這是一場人鬼戀,讓一般讀慣了鬼故事的讀者一種震撼。在虛實上,徐訏已開始使用故事細節的部分,以及故事中環境的真實與人物虛幻的對比來營造。很顯然的,我們可以看到徐訏在虛實手法上,已由結構形式的營造轉而向內容著墨了。例如鬼戀中的兩個主題香煙與上海街道。當故事氛圍太過於虛幻時,實物即會出現,增強真實感。
由於讀者我的閱讀能力尚不足,在作者王璞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以及理論與徐訏的作品分析上可能沒有作一個很好的聯結,以致可能無法解讀到作者所欲傳達的精隨處。但從此篇文章中仍受益良多,了解了徐訏小說創作的第二階段在一九三六到一九零四年,作品起於《阿拉伯海的女兒》,止於《鬼戀》。主要的寫作手法風格著重在於虛實上的轉換運用。
從作者對於徐訏創作手法的分析,在創作上也讓讀者我有另一番的視野與想法。也許有機會可以試試在創作奇異的情境故事時,從結構形式進而到內容細節來著墨、營造虛實感,並且適時的創新,顛覆舊傳統給予閱讀者新的體驗與視覺刺激。
篇名:〈徐訏小說藝術初探——《細讀阿拉伯海的女神》和《鬼戀》〉
作者:王璞
刊名:《文學世紀》
年月:2002年3月
卷期:第二卷第三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