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06 10:03:59|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個「白宮」?看美國的府會之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8/2001
美國國務卿鮑爾才於上個月底結束其亞洲之旅,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拜登隨及緊接其亞洲之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拜登在台灣短暫停留,並且隨後訪問中國大陸與南、北韓。美國府會動作頻頻,各有不同的算盤,讓世人看得滿頭霧水。

美國學者黎安友與陸伯彬在其「長城與空城計」一書中提及,白宮受民主政治結構的影響極大,必須承受各種遊說團體的壓力,且其外交政策也常在相互對立的意識形態和實用主義間搖擺不定,故其對外發言與具體實踐往往相互矛盾,「政策時有變動,承諾動輒廢止,恩惠不久即忘」。此外,外國政府也常利用美國國會–另一個「白宮」的施壓,左右華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制衡美國無可匹敵的世界影響力。譬如:一九九五年美國國務院面對台灣透過卡西迪公關公司遊說國會,在極大的壓力下,發給李前總統的簽證,使中共認為華府違背承諾,引發台海飛彈危機。
故長久以來,美國府會一直都有外交政策主導權之爭,特別在府會不同黨時,更是白熱化。一九七九年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 Act) 即國會為表達對卡特政府在處理台灣問題的不滿,及惱怒華府未事先知會國會祕密進行與中共關係正常化,以通過TRA來維護其權威。而府會往往在外交政策上互為對立,譬如在布希總統發表「不惜一切代價防衛台灣」時,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的拜登即隨後表示,布希總統的談話已超越其當年極力推動的TRA的範圍。同樣的情形也表現在對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部署的態度上。拜登對布希政府大力推動NMD持保留態度,其認為將可能引發國際安全困境,反而造成武器競賽,不利世界和平,這使得反對NMD的國家或可藉此機會遊說國會,以影響布希政府的NMD政策。此外,布希政府剛上台時宣佈美中關係為「戰略競爭」關係的同時,拜登即主張應持續與中共「交往」的政策。
此外,華府內部似乎也不太平靜。布希總統的幕僚國務卿鮑爾、國防部長倫斯斐、副總統錢尼與國家安全顧問萊絲之間,對外交政策也時有所謂「鷹鴿」之爭,儘管尚未白熱化,但對外口徑不一致,卻也不利於新上任的布希政府國際威信的建立。譬如當鮑爾在亞洲訪問時曾表示「美國不必把中國當作敵人且美國期待與中國建立更穩固的「建設性」的關係」,然而倫斯斐卻在國內重申美中關係為「戰略競爭」關係,且以冷戰口吻稱呼中國為「共產中國」,並大談 NMD的部署刻不容緩,使鮑爾的善意大打折扣。同樣的情況也發生於對俄羅斯與北韓的政策、禁止核試條約的態度、巴爾幹與非洲的維和任務等等議題上。這種內部官僚之爭,在過去經常出現,在發生重大危機時特別明顯,如1962年的古巴危機、1979年德黑蘭美國大使館的人質危機等。
因此,國人須了解美國國內政治的特質與操作模式,才不會隨美國政治人物的音樂起舞,反而亂了自己的節拍,造成戰略誤判,或對外發表不適當的言論。此外,台灣應充分利用美國府會互相制衡的情形,因勢利導,把握有利之契機,以改善台灣目前的外交處境。譬如日前中共國防部長遲浩田態度「強硬」地對拜登表示美國發展NMD,所持理由「站不住腳」,使得拜登對其首要關切的武器擴散問題反而與遲浩田更加針鋒相對。如果遲浩田明白拜登對NMD的態度,就該因勢利導,對拜登的立場大表肯定,相信除了各表立場外,當可賓主盡歡。這種對美國國內政治不甚了解而一視同仁的處理模式,不僅使來訪的美國客人尷尬,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外交效果,實在是最佳的「錯誤示範」。日前陳總統利用在接見美國參議員邦德時宣示回歸「憲法一中」,大有回應日前拜登來台時穩定台海的呼籲,在發表時機上應是正確的決定。


台長: Ian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