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4 00:19:58| 人氣1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在闡述古巴國寶級的樂手,如何在古巴這樣對音樂的藝術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的國家,被人挖掘出來,甚至榮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的舞台來作演出。這部紀錄片由Wim Wenders執導,Ibrahim Ferrer為主要的演員,一開始,導演就以回憶的手法,在過去與現代中跳躍陳述,黑白影片陳述著Ibrahim Ferrer過去在古巴酒吧或夜總會與其他古巴國寶級樂手合作的盛況,在熱情洋溢的掌聲及吶喊聲下,畫面漸漸拉到了現代,揭開了序幕。

隨著鏡頭,映入眼簾的是充滿陽光與熱鬧的都市—古巴,Ibrahim Ferrer走在熟悉的街道中一面與人寒喧問候,一面輕鬆寫意地哼著純真的歌曲,歌聲帶動下,鏡頭緩和地拉至錄音室,樂手彼此寒喧問候,回憶起從前那種合作的盛況與心情。客觀的鏡頭傳達了單純的感動與溫暖,超越了限制,散發出悠悠的情緒,導演藉此逐漸帶出樂手,如鋼琴手Ruben Gonzalez等。悠閒的時光下,樂手無入而不自得地以樂器燃燒著溫和而平靜的靈魂,鏡頭層層轉移,希望默默地展開雙翼迎向最深層的渴望。把音樂當作生命賭注的人,以他們所剩無多的籌碼為古巴鄉村帶來靈魂的躍動,導演以零碎片段的穿插畫面,在音樂響起時,總能跨越隔閡,去感受淡淡的寧靜與微光。

連串零碎的記憶與音樂跳著平順而高明的舞步,鏡頭拉至導演的自述與旁白。商確過後,這些國寶級樂手答應,除了錄音外,還要在遙遠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跨越政治的藩籬與隔閡而進行最後一場的演出。至此,鏡頭掠過洋溢著喜悅的面孔,這樣的欣喜,看不到興奮或焦躁,他們只是默默地接受事實,就像信徒的祈禱,在絲毫無漣漪的面容下,散發著自信。鏡頭以樂手悠然自得的平凡生活,捕捉了自然神態,如流水中的落葉,浮沉於時光之中,而積蘊的能量潛藏在柳暗花明的一片天地下,以音樂的節奏、純真的歌喉,激盪在異國的靈魂深處,昇華著樸實無華的價值。

悠閒的氣氛下,鏡頭轉進了紐約城市,從片中看來,習慣了古巴的單純與平和後,紐約的繁華反而顯得刺眼與格格不入,就連建築的線條都充滿了生硬的粗糙,這是種刻意的營造,也是理所當然的穿插,風格便是如此。五光十色城市,Ibrahim Ferrer的身影顯得有點落寞,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對任何事物充滿純真的好奇,相機盡力捕捉,而閃光燈從未歇停,顯露了原有的冷漠。影片不再是色彩繽紛,而是種灰暗式的暗喻,不論對Ibrahim Ferrer或其他人而言,紐約這陌生城市,遠不如古巴那樣的親切,而深度黑暗中的微光,需要靠熟悉來點燃,因此,鏡頭鎖定這些樂手悠閒蹣跚的步伐與單純,藉著雙重的節奏,表達出屬於異鄉人的心情。

在樂手蹣跚的步伐與身影下,鏡頭拉至了卡內基音樂廳,觀眾座無虛席,且自發性地站起,迎接這古巴最後的音樂靈魂。這樣的鮮明影像,多少帶著一種宿命式的沒落與現實,只是,這不是場單純的悲劇,熱情、單純的音樂一掃滯留的陰霾,古巴的萬丈風情散發全場,鏡頭下的觀眾感染著古巴的熱情,柔和了僵硬的表情,展開音樂的國界。樂手一頻一笑間,像發自內心般充滿孩童的天真,音樂渲染下,個個渾然忘我,鏡頭巨細靡遺地投射樂手的樂器,其雙手像要散發出靈魂最後一絲力量般,神氣活現的躍然於影片。樂手的眼神在回憶中閃爍,像神的旨意般不可抗拒,透過鏡頭,甚至可感受到魅力與震撼。觀眾有人不知不覺站起,有人早已成癡態,那種忘憂,那種奔放,那種含蓄,都在平和的樂聲中爆發,與空氣共鳴,這才是真正的古巴。影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那些樂手活在記憶的希望中,而觀眾則是活在體驗的期望中,心中的樂譜從沉默中開始演奏,跳著沉穩、樸實的舞步,直到最後。

台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