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16 09:00:00| 人氣7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詹宏志主講 ╱ 讀書的未來樣貌:給下一個世代的出版人

推薦 3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直播詹宏志主講   讀書的未來樣貌:給下一個世代的出版人

( 2020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專題講座)

 

講於2020年12月9日

 

請按以下網頁連結即可觀賞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v=1118476128666287&ref=watch_permalink

 

 

 

(轉貼)2020誠品年度閱讀報告專題講座 — 

詹宏志:我們不是沒有方向,而是方向太多

 

 

撰文  賴柔蒨

 

本文來源     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2012220008


「這雖然不是一個紙本書的時代,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書業雖然艱困,卻是知識探險者的絕佳機會。」

 

  

(照片取自網路)

         

PChome董事長詹宏志,以「讀書的未來模樣,給下一個世代的出版人」為講題,分享他的觀察。從出版人身分退役15年,少了線上工作者對於書市銷售衰退的焦慮,詹宏志以讀者的立場、旁觀的視角,帶大家從「賣書」這個立基點上往後退一些,看見以「求知」為出發點的宏觀視野。

 


  (照片取自網路)

 

求知才是出版的核心

 

創辦城邦文化,發行雜誌,身兼作家、主編,過去投入30年在出版業做書,詹宏志和許多出版人一樣,對「紙本書」有著深厚的情感。然而回到知識傳播的歷史脈絡中,紙和書都是偶然出現的「媒介」;他提醒將「出版」等同於「出書」,是把「出版變成製造業了」,「真正的出版是對求知者的服務,出書只是其中一環」。

 

求知才是出版的核心,而「書店的任務是塑造一個求知的氛圍」,因應求知者的移動,或求知方式的改變來提供服務,包含誠品書店創造的城市奇觀,和台中中央書局於日治時代的創辦背景,都說明書店不只是賣書,更在涵納各種文化活動的發生,回應知識的多元展現。

 


 (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社會的進步開放使得出版類型大增,「每人平均書種數」是日本的三倍;詹宏志也肯定當代編輯的國際視野增強,書的品質提升。然而,身處這個數位網絡時代,資訊的來源不只有書,還有各式各樣的視訊、音訊,InstagramFacebook等社群網絡;當代閱聽人除了要看朋友轉貼的訊息,還有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可說是史上「最強大的訊息收受者」,但每一位訊息收受者的眼球被分散到各式各樣的形式中,「書只是其中一部分」。對於今年雙11獨立書店串連歇業的事件,詹宏志認為根本的問題是「買書的讀者量少了,書的聲量小了」,因此應該思考如何「以小為大」。

 


  (照片取自網路)

 

以小為大,開創作品的多元經濟形式

 

詹宏志以英國佛里歐出版社(Folio Society)、傅月庵「掃葉工房」為例,這些如唐吉訶德的當代出版人,秉持古典的製書精神與工序,儘管成本超過一般書籍,卻仍能召喚嚮往昔日美好時光的讀者們。MGIPMotovun Group Of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莫托溫國際出版聯盟)為一集結80個出版商、跨全球20個國家的國際社群,以跨國合製書的模式,共同分攤成本並擴大市場。詹宏志也提到他在台灣新電影時期擔任製片的「勸募式收益」概念,當時和今天的出版業一樣,面臨產品進步但觀眾變少的情況,但台灣新電影開拓了國際市場,國際觀眾創造了營收的多元性,總額超過國內市場。

 

一如英國出版商習慣將全球英文讀者納入目標群,一本書的收入經常一半以上來自他國,包含加拿大、紐澳、香港、新加坡等。於是詹宏志思考,中文出版品如何能在各領域、各國家裡找到縫隙?新媒體時代如何創造一個作品的多元經濟模式?以蔣勳《孤獨六講》在大陸被製成Podcast為例,將文章內容轉化為音檔對作家來說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台灣出版社所挹注資源的寫作、出書階段,然而相較之下,Poscast製作彈性大,受眾範圍廣;因此出版人若沒能在計畫初期將多元經濟模式全盤考量,就失去了先機,被他人收割成果。

 


(照片取自網路)

科技時代出版、傳播的成本下降,為知識的生產與擴散帶來龐大效應,也為當代求知者帶來更強的動能,詹宏志讚美這樣的新時代。Podcast、電子書、線上讀書會等,迎向未來的閱讀形式他還能想到數十甚至百種,「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了。」因此他反而羨慕起新世代所面臨的出版困境;笑稱自己是在旁觀他人痛苦,詹宏志直言不會再以出版來參與這個大時代,但希望透過某種讀書社群的方式激起年輕人對知識與閱讀的熱情。他認為,搜尋引擎的強大在於找出關聯性,人要尋求意義還是得往書裡去。「一百本書,打開一百個世界」,他說,閱讀有如某種攝魂大法,讀者將作者的靈魂放在自己身上,因此讀一百本書,如同經歷了一百個生命;沒有書,生活將是貧瘠的。

 

 -------------

 

 

 

台長: 一個讀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