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6 21:40:20| 人氣1,36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燃燒中的盼望-受撿選的藝術使命(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燃燒中的盼望-受撿選的藝術使命

 

直線是人間的,曲線是天上的

 

用新眼光重新發現自然的新存在,運用物理科學的新觀念,觀察到的不僅是具體的形象,而是存在萬物之中「能」的現象。

淬鍊東方易理的「太極」,宇宙旋動,萬象循環,將生生不息的生命展現在畫中。

奔騰的海水、綻放的花朵都將「旋」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青澀少年繪畫之旅(1963-1989)

 

繪思

 

繪上七彩的情感

在蒼茫的歲月

畫下綺麗的回憶

於蜉子的生命

令那歲月消逝

永不磨滅的心思

潺流

潺潺的流

無視蒼天的衰殘

人心的悴化

仍走著

無盡不止的路

 

    葡萄藤沿著老屋矮牆爬了上來,像一名老者看照著放學回家的小朋友。

米蘭學成歸國後,王以亮再次與昔日的國小老師坐在屋邊的竹椅上敘著舊,而春風正吹拂著榕樹梢,老師回憶道:「看你小時候的作品,覺得你這孩子的畫跟別人的很不一樣,真的很不一樣。」

當年的這個小孩怎麼也想不到,繪畫之於他,竟是一生要走的天路歷程。

    他的父親和伯叔們都是數學老師,在家學環境的耳濡目染下,讓他有一些數理的邏輯與幾何學的觀念。國中的時候他在家中的數學書籍上發現「牟比烏斯環」,當時只覺得新奇好玩,一個平面的小紙條,彎來折去、打結、扭轉竟然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造型,就好像變魔術一樣。拓樸學的核心價值也在這個遊戲中展現,物體的形態可能有所改變,但本性、原性、拓樸性質不變,因為空間是相連通的,不管外在的形態如何做拓樸運動,它的本質不會改變。

而這一個體驗成了日後他創作藝術作品時的重要養分,慢慢地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

    三叔─王錦堂先生,不僅是個數學老師,同時也從事繪畫創作,淵博的學識,多才多藝能書能畫,高三那年,送了一套畫具給他,這套畫具像是一條導火線一般點燃了他心中對於繪畫的衝動,或者是說,上帝撿選他走上藝術之路,於是他接受撿選,毅然決定報考美術系。

    這個決定曾引起家中一陣小小的騷動,別說當時那個年代,就連現代的台灣社會,藝術工作者常常是困難的一群,藝術家似乎與吃不飽、養不活自己畫上等號。

他回憶著,感慨的說:「我還記得小時候四叔拿著顏料在畫面上自由的噴灑滴染,令人稱奇感動,在三十多年前,這可是一幅前衛的抽象畫哦!現在應該已經深埋垃圾堆中,因為背後的指責聲音是浪費顏料與亂搞,如今我沒再看他拿起畫筆,五叔也具有藝術天賦,唯一幸運獲得家庭支持走入美術工作,當時在師大美術系也是叱吒風雲,屢獲大獎,畢業後移民加拿大結婚生子,為了生活開了一家商店,在美術界瞬間消聲匿跡,許多長輩的經驗,告訴我藝術是條艱辛的路。」

當然望子成龍的父母希望兒子能如同其他嘉義高中的學子,報考「前途看好」的醫學科系,或學個專業技能,安穩過一輩子。但是他對於這些目標並沒有興趣,不論如何努力,成績總沒有起色,於是三叔給予建議,支持並說服了父母,讓他選擇自己的決定,更有衝勁地投入藝術的學習之旅。從家學環境中繼承了數理的眼睛,但他卻用它來尋找藝術、文化、人文的關懷,追求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決定未來志向後,因為從沒受過學院派正式素描訓練的關係,三叔帶他進入陳哲老師的畫室學畫,這裡匯集許多優秀的藝術學生準備考藝術系,幽默風趣的陳哲老師,開啟他找到自信與自我,畫室是他的心靈解放的天地,而白天在學校受到課業逼迫的升學壓力也能在這個畫室裡得到喘息的空間。

但是聯考的失利帶給他重挫,他回憶那時說:「連走在馬路上看到行人都感到自卑」,心情抑鬱,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藝術天賦,只能說,倒霉的事情一但降臨,壞運就跟著入門,連考試提水都會踏到釘子,手一拍拍鞋也會割到玻璃。                                      又因為當時的大學聯考,美術科的傳統考法是石膏像素描和靜物水彩,只要熟記考試的要訣,就可以拿高分,然而制式的選才、有限的形式對於腦中有無限理念的他而言,侷限了他,讓他無法充分表現獨特個性,他相信一個藝術家的思考應該在理念的傳達,在自我的表現,而不在背公式。由於他對於投身藝術理想的執著,將藝術當作是堅持奮鬥下去的勇氣,就是這股不棄餒的精神,給他力量重考大學。

也因為重考大學,在台北進入蘇新田老師的畫室,對於循環空間的繪圖表現有了初步的認識。

考取文化大學美術系後,他沒選西畫組反而選了設計組(尚有另一組為國畫組),選修、旁聽很多外組藝術的課程,像是人體素描、國畫、油畫、雕塑、陶藝…等。

或許會有疑問:「為什麼不選西畫要選設計呢?」。

當時他認為設計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更要學,是他一向的學習的精神:克服你所不了解的,強迫自己努力學習,讓懼怕變成你強而有力的武器;至於慣用的武器(對他而言就是畫筆),所要做的是找一個質地淳厚的磨刀石,與之砥礪,慢慢磨利它。

    藝術家畢爾在1953~1959年間創作了一件作品「不息之環」,使拓樸學進入藝術,也使幾何空間造形有了新的藝術性。由此,他開始研究拓樸學與藝術之間的造形研究,發現藝術與科學之間的平衡關係,探索存在主義哲學,拜讀黑格爾美學,深耕藝術史。大學裡的自由學風,讓大二青澀的他開始以拓樸空間的理念創作許多作品,其中一組十八個的立體造型,就讓他在畢業展中獲得系主任獎,是一個莫大的鼓勵,肯定了他的理念,更奠定了日後以拓樸學為主的創作原理,流動的線條、強烈的色光為物體注入了律動的生命力與美,死硬的石膏像,毫無生氣的靜物,運用這個理念畫出,彷彿都活了起來。

    大學期間的每個暑假,他都會回到故鄉,教導村庄的小孩畫畫,為了引起共鳴,還特別研究了兒童心理學,也透過心理學理論更深層的體會孩子們的作品,因為繪畫最能真實反映孩子的生活和情思,或者說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

他說道:「教兒童畫的真正意涵不只在於『教』,而是了解小孩的成長與啟發兒童的心靈,讓他們能在超現實的想像中與現實的實踐接軌,有勇氣去實驗與嘗試」。

國內對於藝術方面的教育普遍不足,孩子手中握住的從自由奔放的畫筆到為了分數、成績的鉛筆、原子筆,一步步的功利化,回頭看看藝術之路起步如此艱辛就是一個最佳的案例,所以他會想要盡全力捍衛孩子們自由作畫的權利。

    畢業後故事似乎要結束在「當美術老師」或在商場上「成為美術設計者」的路上,但是下面這一首詩可道盡了他的夢想,他認為藝術之路還需要再深造、再精進。

 

狂想       

 

年輕 總是擁有一些狂想

屈原的披髮長嘯 李白的彈劍吟詩

尼采的頹廢宣示 荷馬的浪跡生涯

總是令人沉醉的嚮往

不願安分於千年古廟的庇護

尋求西方 在 東方

回顧東方 在 西方

 

 

於是他放下台灣的一切,負笄前往藝術的國度─義大利留學。

台長: e亮

GraceSheng
Surf this website.
It`s inteeresting!
2009-06-30 14:23:55
GraceSheng
http://cyclicspace.com/
蘇新田循環空間繪畫
2009-06-30 14:25: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