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事情 一再發生 每年這時候都上演老戲碼 -- 你知道GIS是什麼嗎? 你的專業在哪裡?
更別說那些自稱是術業有專精的學者 站在講台上胡說八道 招搖撞騙 真的是所謂"專假 專假"
我的讀書與學術路 走得不是很平順 應該說是很坎坷 大致上 考進台大資工前 不知甚麼叫挫折 最多不就是比上不足 比下綽綽有餘
進台大地理系 到讀完博士學位 我好像是一塊乾掉的海綿 努力吸收知識 跟著有專業素養的老師 一步一步學 有些 沒走人可以教 自己找資料 找書 自己動手做
中間那四年在台大資工的日子 是我人生的黑暗期 從雲端被打入地獄 完全對自己失去自信心
剛放榜 我高中死黨跟我說我慘了 因為那年大學聯考的狀元跟我同班 她的聯考總分減一百分 還可以上台大醫科 我真正體認到甚麼叫天才 甚麼叫做絕望
但是在台大前後這八年的磨練與教訓 讓我知道 我至少還是一匹中駟 還是一個堪用之才 我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方向與我要走的路 對我現在的教書 研究 有很大的幫助與警惕
很多人以為 GIS 不就是軟體拿來資料丟進去疊圖 假如你也這麼認為 那請你找出一本GIS教科書 仔細讀幾遍 張康聰老師的那本還蠻好讀的 而且涵蓋很全 雖然不是很技術導向
為何我會這麼說 因為GIS課的進度已經到了整合分析 我拿土地適宜性分析當案例來講如何整合所學過的方法
我問學生 知不知道卓蘭層 三峽群 錦水頁岩 台下一片木然 我再問 那你們知道頁岩是甚麼? 還是很安靜 我完全傻眼 也擔心 -- 地理系最基礎的知識那兒去了? 先不要說計量分析 遙測 GIS 至少身為地理本科系該具備的基礎知識應該要有吧
同樣的 我也很想問一句話 “你知道地理是什麼嗎? 包括哪些領域? 你的專長是甚麼?”
Changyi Chang 張長義老師曾說過 地理系是為了訓練環境資源經營管理者科系 所以除了本科系的基礎必修課以外 你得學習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 你才有辦法跟其他領域的人溝通 對話 協調 否則怎麼當個管理者
但是 講經濟地理 你講不過經濟系 講社會地理 社會系可以輕易打趴你 公衛與醫學系可以說地理系不懂公衛與醫療 因為那是他們的專長 土木與交通運輸所在講交通運輸模型理論時 地理系只能安靜的聽 你怎麼存活?
那地理系如何跟別人競合? 難道張長義老師說錯了嗎? 沒有 他說到重點 只是一般人會忘了自己的根本
明尼蘇達大學地理系的前系主任 Dr. MATHER 曾經接受張長義老師邀請來台大客座一個學期 那時候我已經是大四 很捨不得離開待了七八年的校園 有興趣的課就修 修到滿學分為止 所以我一口氣修了他所有的課
他第一堂課就說我們很幸運選了全世界最難的兩個學科之一 一個是歷史 只要跟時間有關的都是歷史研究的對象 另一個 想當然就是地理 凡是跟空間有關的都是地理研究的範疇 只是 地理還要加上人的因素 – 我就是這樣被”騙”去冰天雪地的University of Minnesota!
這就是張長義老師所講的重點 從人為出點 探討空間的特徵與意涵 這也是地理系與其他領域的最大差別與強項 – 空間分析 這也正是GIS的用途
但是 沒有地理系的基礎知識 也就是地理系的domain know-how GIS只是 GIGO 這不是只針對地理系 每個領域都一樣 要有自己的domain know-how
所以 千萬要記住 你的根基在哪裡? 就是你的專業領域的基礎學科 GIS只是輔助 除非你想做的就是單純的軟工 系統研發 即使你想建構分析MODEL 你還是需要專業的 domain know how! 也就是說 要知道做甚麼 就要像甚麼 不可以七拼八湊 沒有domain know-how 也沒有架構 這在任何領域都一樣
我一直認為指導教授是學生的backup 與救援投手 需要時 站出來幫學生解困 前提是 學生自己要先做好自己該做的部分 假如沒有 指導教授可能會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萬一 學生完全不管指導教授的建議與規範 執意胡搞 我只能公事公辦 站出來直接點破哪裡不對 哪裡應該修改 甚至直接fail掉
GIS本身就是大雜燴 只要跟空間分析有關 可以解決空間問題的所有理論 技術 方法 科技 通通都可以收納到GIS裏頭
從最早的 GIS = MIS + CAD + TOPOLOGY + CARTOGRAPHY 然後慢慢演變成是3S 到 5S 中的一個S
當Internet成為資訊流通主要平台後 WebGIS 成為主流 到現在的 IoT , Big Data + Data Mining + Smart City (甚至 Smart for everything) BIM 也算是一個子領域
從最原始的2D 到 3D 到現在的主流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modeling 不管怎麼演變 空間+人 +管理+決策 還是GIS的核心 從資料蒐集 分析展示出空間的分布與關聯性 到變動趨勢 以及預測模型通通沒超出當初 McHarg 所提出的範疇 差別只是 資料蒐集的方法與分析科技的精進 以及模式的複雜化
幾乎每個領域都在講如何利用GIS來協助分析資料以及建構預測模型 如何能禿顯出自己 就要靠你的基本功 我做過很多環境變遷監測與影響 都市防災 空間資料模型 決策支援 還做過防災教育知識庫與網站 以及動態緊急救災路線規劃 現在研究室大都都在做Data Mining & Deep Learning 尤其是從IoT 與衛星影像與UAV影像 做空間分布與趨勢推估 – 講白話 就是Spatial-temporal dynamic modeling 那是我原本就有的domain
但是 我也做全台空氣汙染潛勢推估 肥胖兒童的GIS研究 還有兩篇 SCI 文章 我幾乎不碰環工 也不碰公衛與生理學 怎麼做研究 那至少需要有一個domain expert來支撐整個研究與應用 不是我找專家學者支援 就是我去支援別的領域的專家學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