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0 21:03:00| 人氣1,6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榮格】人格結構 續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現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早在容格還服務於霍爾茲利精神病院時,便曾目睹過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口中喃喃:「我望見一根陽具從太陽的中心點突出,吹動產生了風…。」當時,年輕的榮格還無法意會這位病人說是什麼,但也沒有僅把這些話當作一堆毫無意義的囈語看待。直到多年之後,容格潛心於宗教及神話的研究中,才在基督教之前真理神教(Mithraic religion)的古老典籍中,發現「風如何從太陽中心懸掉出來的管子中產生」的類似描述。這一段經歷常被容格提起,用以描述他面對集體無意識的現象時心中的震撼。
其實,早在1909至1912年之間,容格便開始形塑他對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概念。首先在1909年,他與佛洛伊德赴美時所做的一個夢,讓他對無意識的非個人層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夢中他進入「自己的房子」,逐次地探索屋內的各個樓層,從大廳(現代)走到地下室(近代歷史),然後下至好幾層密室(古代歷史如希臘羅馬,甚至到達史前石器時代)。這個夢開始讓容格思索他對人格結構的看法(夢中的房子),如何與佛洛伊德不同。因此那段時期,容格雖然與佛洛伊德合作,但卻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神話學並撰寫《無意識的心理》這篇論文。在這篇作品裡,容格主要研究的是米勒小姐的幻想世界。為了研究這一些看似毫無頭緒的怪旦幻想,容格從世界各地聚集了許多相關的神話、童話故事、與宗教主題來詮釋她的幻想,卻被存在於這兩組資料間驚人的平行關係所震攝。容格想解釋為什麼在這一個閱歷不多的女人心底,能湧現類似於埃及神話、澳洲原始部落、以及美洲土著的意像與主題?他把這些事實與1909年的夢連結在一起看待,於是開始理解到:自己所發現的乃是無意識集體層面存在的證據。這表示無意識中有某些質素,並不是經由意識壓抑而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並且具有超越時空,超越個人的同一性,這就是所謂的「集體無意識」。
容格在〈個人命運中的父親〉這一篇論文中,試著如此描述「集體無意識」:
「人類『擁有』的許多事物,不是他習得的,而是從祖先那兒繼承來的。他生下來時不是一張白紙,只是無意識罷了。不過他與生俱有良好的系統,並隨時可以人類的特殊方式運作,這有賴於幾百萬年的人類發展。就像鳥類的遷徙與築巢的本能並非習得一樣,人類呱呱墬地時也隨身定下了他本性的基調,這不僅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本性。」
集體無意識就像是一個儲存所,儲存著潛在的原始意像(primodial images)。原始(primodial)指的是最初(first)或本源(priginal),原始意像因此涉及到心理的最初發展。也就是說人類從他祖先那裡繼承了這一些意像,或者說是繼承了先天的傾向與潛在的可能;意即他能與自己的祖先採取同樣的方式來應對類似的情境。因此,從個體出生那一天起,集體無意識便對人的行為提供了一套預先形成的模式「一個人出生後將要進入那個世界的形式,做為一種心靈的虛像(virtual image),已經先天地被他所具備了。」(《容格全集》卷七,188頁)當這種心靈虛像對應上客觀的外在事物,便成為意識中實在存在的東西。譬如:假使集體無意識中存在著母親這一個心靈虛像,他就會表現為嬰兒對實際母親的知覺及反應,我們之所以很容易的以某些方式知覺到某些東西並對其做出反應,正是因為這一些東西先天存在與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中。
容格認為,相較於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層次更深,因此也意義重大。能探觸到集體無意識的意像及運作,可以使人接觸到人類根本的經驗與知識。於是在容格眼中,集體無意識是心靈運作、人格完美和內在轉變的終極泉源。

原型(archetype)與原型意像(archetype image)
集體無意識的內容稱之為原型,這一個詞並不是由容格所創,而是源自於「柏拉圖理念(eidos)」一詞的意譯(《容格全集》卷九,4頁)),意指:最初的模式,所有與之類似的事物都模仿這一模式。
容格幾乎把後半生都投注到對原型的研究之中,因此後世許多學者一致認為對容格心理學最妥切的稱呼,不外是:「原型心理學」。在容格所描述過眾多原型中有:本我原型、陰影原型、面具原型、阿尼瑪/阿尼瑪斯原型、父親原型、母親原型、聖童原型、智慧老人原型、智慧老婦原型、惡精靈原型、再生原型等等…。誠如容格所言:「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驗由於不斷地重覆,而被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心理結構中,這種鐫刻,不是以充滿內容的意像形式,而是以最初的沒有內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過是某種類型的知覺,和行為的可能性而已。」(《容格全集》卷九,48頁)因此,為了正確地理解原型理論,必須被再三強調的重點是:原型不同於人生經歷過的許多往事所留下的心理意像,就像母親的原型不等於母親本人、母親的照片;它更像是一張原本就存在於那裡,而需要通過後天的人生歷練來顯影的底片。就像容格所說的:「原始意像只有當它成為意識到的,並因而被意識經驗充滿的時候,它才是確定的了。」(《容格全集》卷九,79頁)
由於原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掌握它實屬不易。因此容格會以神話以及種種擬人化的意像來描述它。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我們探知原型心理力量的運作方式,以利個人的成長。但是要注意的是,這種種的原型意像(或原型內容)並不等於原型本身,它只是原型呈現的某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已。
此外,在容格看來,原型的影響亦具有兩面性:正面及負面。原型存在於意識之外,但卻有它獨立的能量及運作法則,能以種種獨特的方式為個體組合出千變萬化的經驗。對原型力量置之不理,等於被原型的狂潮席捲卻不知去向,是十分危險的;唯有試圖將原型的內容引進意識之中,建立兩端溝通的管道,如此才是心理健之道,也因此能使人格發展趨向圓融和完整。

原型(archetype)與本能(instinct)

原型以及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常被批評的一點就是沒有科學根據,只是為純粹的哲學臆測而已。但容格卻極力堅持原型以及集體無意識的概念是經由實際經驗的觀察,有科學根據的。他晚年遠赴英國心理分析重鎮塔非思塔克演講時,還曾打趣地說:若要舉證,恐怕連續講3天3夜也講不完。
「我們的心靈有其歷史,正如我們的身體有其歷史。你可能會對人有闌尾感到奇怪。人可知知道他為什麼會長出闌尾?這是他生而有之的東西。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胸腺,然而他們確實有。他們不知道他們骨骼的某些部分是由魚類進化來的,然而事實正是這樣。我們的無意識心靈,正像我們的身體一樣,是一間堆放著過去遺跡和記憶的倉庫。研究無意識集體心靈的構造,可能會做出你在比較解剖學中也會做出的相同發現,我們實在無須議論這之中有何神秘之處。….事實上,集體無意識一點也不神秘,他只是科學研究的一項新領域。」
----《塔非思塔克演講集》第二講
在上一段引述中,容格把解剖學上的生理現象與無意識心靈現象排比看待,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我們從實際的臨床經驗或者細心的生活觀察來看,就會發現所謂的本能(生理的)趨力內容從來不曾完全地擺脫心理樣態與意像的影響,真實的情況通常是兩者兼具。這是因為本能本身即具有情境模式,它總是要滿足某個意像,而該意像有具有固定的特質。本能的功能非常明確,因為他們由意像引導,依模式形塑,而意像與模式也構成了本能的意義。由此看來,原型似乎可以看待成本能的心理面向,而本能與原型(基本的心理模式)的關係就密不可分了:
「當原型以規範、修正和推動的方式,干預意識內容的形塑時,他們就像本能一樣地作用。因此我們很自然地假定,這些因素與本能有關,也會探求這些集體形式原則所代表的典型情境模式,是否最終與本能或行為的模式相同。」
----《容格全集》第八卷
容格在這裡並沒有採取和佛洛伊德一樣的唯物論,把本能等同於原型,認為人的心理動機只不過是生物趨力的作用而已。顯然地,容格他對原型的看待,顯然還高出本能許多:
「原型出現時有一種獨特神秘的性質,如果『奇幻的』這個字眼太強烈的話,就只能將它描述成『精神的』。…它不是具療癒性就是具毀滅性,但絕不會毫無作用,當然前提是它必已臻於相當明顯的程度。…原型在夢境或幻想的事物中已精靈的型態出現,或甚至已鬼魂之姿現身,都是常有的事。它的超自然性自有其神秘光環,它對情感也有相對應的影響。…這個經驗所帶來的意義,奇深刻與豐富的程度是它從前無法想像的。」
---《容格全集》第八卷
由上引述可知原型意像及其衍生物,具有強大左右意識、轉化心靈的力量,這使得容格相信原型不能侷限於本能,心靈不能化約為身體,不能化約為腦。其實,容格在其作品中關於原型與本能關係的辯證,頗能引領我們進入身心統整的廣闊視野之中,就像容格畢生的努力一樣,既不唯物,也不唯心,而是心物自成一個光譜,層層相疊,又環環相扣,限於篇幅,不在這裡詳細論證。
自性(Self)
如果說,心靈的發展是一個自然而然,而且具有目的性的現象,那麼這一個目的顯然就是要達到一種更為宏大、完美、而且統合的人性狀態。事實上,這種人性狀態原本就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只是我們未曾發現罷了。這一種狀態,容格認為它存在於集體無意識中,而事實上,它位於集體無意識的中心,容格把它稱之為自性(Self)原型。自性(Self)是統合、完滿的原型,它把所有的原型、情結,以及它們在意識中的顯現,都吸引到它的周圍,形成一個和諧統整的現象。假使我們對人生的感受和看法是凌亂、破碎的,那是因為自性的原型還未顯現、未對我們的意識有強大的影響。事實上,很多成道的人(如耶穌及佛陀),他們對人生有著統整圓融的看法,這便是因為自性的原型在他們身上得到體現。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長期研究自己的夢,也會發現夢中的諸多意像中也有這一種完滿、合一的對應。此外,在宗教的許多意像及作品裡(不管是瑜珈的修行、或是藏傳佛教的蔓陀羅),我們都會發現自性原型妥切的表達,這也是為什麼榮格的作品跟宗教有如此密切關係的原因,而榮格涉及宗教研究的【基督教時代】便是一部研究自性原型的力作。

台長: 阿智
人氣(1,6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