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0-23 21:32:52| 人氣11,2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醫子喻讀書心得筆記(二十五)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般說心,說的是人身體內這一顆心臟嗎?

《楞嚴經》中佛與阿難尊者間的對答,所謂的「七番破處」和「十分顯見」將所謂的「心」說得十分明白。

修行在楞嚴成佛在法華,所謂的心是怎樣的修心呢?

證嚴上人不時交待弟子們要「多用心」也就是要法入心法入行。

要用心!「問其心似何物?」我們曾問過心嗎?問自己的心,我們的心是長什麼樣子呢?什麼東西叫做「心」?

心,沒有大小形狀,但心能包容太虛整座須彌山都能包容。

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帖良方若善飲充足,這「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就能包容三界甚至娑婆世界都綽綽有餘,如此的修行,正是《無量義經》所言,非垢非淨,不生不滅,「湛然清澄常寂」。

佛陀常這麼說:「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過去,過去到底是多長久之前的過去;未來,未來還有多長久的未來啊?所以過去、未來,從現在,若現在這念心,人際之間充滿了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有這樣一篇小菩薩寫的短文;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裝得下高山,裝得下大海,裝得下藍天,裝得下整個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時遇到心事,就連兩行淚也裝不下。

若把這眼睛換成心,不正也如此這般?

證嚴上人開示,在慈濟裡雖然你與我過去不相識,現在法親,很親,這人與人,緣沒有長短。過去,我們都不相識,現在慧命相連,這哪有親疏的分別呢?你的歡喜、你的法喜、你的慧命成長,就是我的歡喜、我的法喜、我的慧命成長,這是共同體。法,總是也沒有長短,法也沒有染著形相,所以心自然就沒有去、沒有來,不論是什麼人,我們全都是一樣,來來去去,無不都是我們的家。說回去、說回來,回去、回來,回去你的俗家,回來我們法親的家,同樣是一個「家」。這「心」住在哪裡?走到哪裡,心就是到哪裡去。所以,非垢非淨,就是這樣,沒有污染,沒有什麼叫做「善良」,與什麼叫做「惡劣」。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醫子喻」父親是一個良醫,因為有事情離開家庭,這段時間孩子已經慢慢,去吃到其他的藥同時藥性發作了。

說得正是小教修行「本心」,有的已經失去了本心,有的還未失,重點還在這裡。父親已經回來了,正是是譬喻這個娑婆世界,眾生因緣成熟佛陀就「應緣現相」在人間。

二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降生皇宮,正是佛應化人間,他成佛,曉瞭天地萬物的真理,人間生的滅相,或者是人的生、老、病、死與三理四相等等,無不都是瞭如指掌,所以說佛是大醫王曉了藥性,正如「醫子喻」中的父親回來一樣。

「佛復應緣」示現,重複應這個因緣再示現人間。

「度生故復還此土」因為要度這個娑婆的眾生,所以因緣成熟,再回歸來這個娑婆世界

這就是表示娑婆世界,看到這些眾生已經是入邪毒了,這些眾生充滿了煩惱。長期累積煩惱無明,偏差的觀念,生生世世在累積著,這已經邪毒侵入,已經很深了。

這有的人真的是,煩惱無明是很重,不只是現在聽到、看到,不能改,還要再毀謗,這就是已經深邪,已經入邪毒很深的人。

或者是「有本心而不失」,這個善念,善念還未失,雖然有煩惱,但是善念還沒有失去。

所以「言受邪法,名為飲毒」。有的人是已經中毒很深了,深到不只是身體有病,連心念都完全偏差掉了,這種,那就是失與不失。不失的,就是善念還在、良知還在;聽法,知道、了解,或者是很歡喜,或者是不只歡喜,還身體力行,那就是不失者。

不失心的人。因為他流轉在人間,卻是他知道宿世的因緣,過去生。

所以,「不昧」,了解法之後,知道這全都是因緣果報要好好修,這輩子要好好與人結好緣,不能再造惡業,心要顧好。

失與不失者,是「貪著三界五欲」。什麼叫做「失」?什麼叫做「不失」?在於貪著在三界五欲。

「失先所種三乘善根,佛為是人非滅唱滅」。當善根滅了不肯在這三界五欲去中接受佛法,體會五欲沉迷是錯;儘管聽三乘的教法,也無法依教奉行。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佛陀一再唱言:「我將要入滅了!已經年齡多了,要入涅槃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這是佛發出的警訊一直在警告。

當進入沒有佛法的時期,但若大小根機的小教眾生,開始有心想要向善、接受法,這個因緣若成熟了,自然佛就會再應化人間,正如「醫子喻」中的父親回來了。(2021.10.23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