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30 09:31:53| 人氣1,647| 回應3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路裡的小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作者的女性身份,凱爾西的《網路裡的小孩》批色情(p.220)大過毒品! (另參【圖博館】: 色情入侵網站  虛擬性愛  自拍無罪 上傳有理 《毒品》 網路解憂丸 電玩與暴力 搜尋成癮 人肉搜索 啥是部落族 誰是宅族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兒童與電視》童年的消逝)

 

凱爾西(Candice M. Kelsey)《網路裡的小孩》 (商周出版 2008)

 

 :::內容簡介:::

以全新的眼光觀察新的網路青春期!

這本書會助你解開網路規則密碼,幫你了解網路如何改變自己子女的生活,教你怎樣重新和孩子建立關係。

你是否覺得家裡的青少年和網路上的朋友難分難離(唯一例外是使用手機傳簡訊時)?那是因為MySpace、Facebook、YouTube之類的網站已經成為青春期孩子生活的重心,而不只是另一個短暫的消遣而已。從性壓力到隱私,從社會地位到自尊,網路的影響層面幾乎無所不包。

目前有些學校的作法是禁用社交網站,不過你的孩子卻堅持這些網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本書作者凱爾西親自訪談數百位青少年,幫助家長評估自己應該(或不應該)擔心孩子使用科技產品,本書堪稱樹立了里程碑,率先為讀者指引青少年的新世界。你在書中會發現:

◎MySpace的吸引力:互動如何讓孩子上癮,你該如何阻止孩子被網路控制。

 ◎個人身分網頁、加入朋友、八大密友榜人氣指標:網站裡的「交友」如何重新界定友誼。

 ◎敞開一切:年僅十一歲的孩子如何學會自我行銷——他們為何優先注意社交名流和色情片演員。

 ◎從色狼到網路霸凌:如何幫助孩子保護自己。

 

變色的青春─青少年網路交友陷阱

 

我家小明每天回家,第一件是就是鑽進電腦,一邊玩遊戲,還掛及時通,吃飯要三催四請,真搞不懂ㄟ,已經在學校裡和同學朋友混一整天了,有什麼話這麼好聊,為什麼一刻都不能離開電腦,去做一下日常生活該做的事?每次為了上網的問題一直吵鬧不休,不給他上網又怕他去網咖,到時候惹出更多麻煩,真的是很困擾!小明的故事也許是一些青少年父母的心聲,然而新聞媒體不時報導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因為網路陷阱而受騙,輕則破財,重責失身或違法,也讓父母感到惶惶不安。

    網路因有匿名的特性,不論在網路上認識多久,加害人都有隱藏或造假資訊的可能,從一些新聞案例中,這些受害人因輕易信任加害人而遭遇不幸。例如,某位20歲的少女在網路上認了一個乾哥,”乾哥”經過三個月的了解,得知少女的身家背景後,引誘少女見面與同居,少女花盡所有積蓄後,隨即被趕出,流落警局求助。另則新聞是某位貌似郭品超的男網蟲,利用自己的外型,在網路上專找體態微胖女性網友詐騙,再經過一番對話,取得對方信任後,即要求見面,受害人因為輕信男網蟲,隱瞞家人將對方帶回家中,隔天受害者因急於出門,但男網蟲藉口身體不適,等受害者都出門後就大肆搜刮財物。

    如同上述案例,孩子也許在網路上認識陌生網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對談而提出要見網友要求,父母在震驚之餘,其實可以停下腳步先這樣想:幸好孩子還願意告訴我要去見網友,讓我有機會介入和了解,表示孩子對我的信任和尊重!在拒絕孩子見網友的技巧上,可以採取緩兵之計,盡量避免直接拒絕、喝令禁止或道德勸說的方式,降低親子衝突和緊張,比如可以告訴孩子,需要時間考慮或需要與配偶商量;曾經親友中,有當國中老師的經驗分享:當學生來告訴他要見網友,當時,道德勸說學生應該要用功、見網友很危險,學生卻依然故我,繼續與網友連絡聊天;第二次學生再度說想見網友時,他改變策略,先請學生談談他的網友和交往過程,之後才直指網友欺騙學生的部分;學生在經歷證實之後,一群人憤而一起斷網,親友不但贏得學生的心,也成功阻止見網友的行為。

    萬一孩子堅持要去見網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必須多人陪同或親自陪同外,也需教導孩子謹守安全原則,例如:不得傍晚後見面;見面後覺得不妥,要立刻離開;不到遠離人群地點;不能答應網友任何要求(包括更改約會地點、進一步身體接觸或給對方金錢等);財物隨身;離開視線後的餐飲不再使用等,以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

    事實上,父母若能明確監督孩子上網行為,告誡孩子不可透露個人資訊(包括:居住地、就讀學校、父母和自己的基本資料、密碼、信用卡號等),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還需要嚴格限制上網行為,如:不能擅自註冊登入陌生網站、不能點選網頁中自動彈出的廣告、不能任意加入陌生人的交友邀請、不能在網路上購買商品或領取免費商品以及不得上傳或下載任何資料等等,即可避免不幸的悲劇發生。

    ﹝網路八卦殺傷力大﹞

桃園分讀不同國中一對情侶,因為發生性行為,男友拍下女友裸照作為紀念,上傳至部落格相簿加密,卻遭破解迅速流傳出去,女學生因此在校被指指點點。其實這對小情侶遭遇的,將不只是目前在校的流言蜚語、異樣眼光,由於網路友不斷被轉載的特性,未來不知多久之後,可能會再被轉載登出。

    2011台灣數位文化素養親子調查報告指出:有六成青少年不知道上傳或轉載一些移花接木或不雅照片,是違法行為;青少年甚至將網路當作是宣洩不滿和嗆聲的管道,例如致理技術學院某位女學生,因為不滿同學穿高跟鞋來上課,在臉書上嗆聲發表不滿,引來同班男同學吐槽,還引發校園暴力事件。

    由於網路轉載的力量,以及被青少年視為發洩管道,網路因而變成霸凌的工具之一。所謂的網路霸凌就是利用一些科技工具,如手機、電腦散佈不實或攻擊他人的言論或照片,加害人可以透過手機傳發惡毒的簡訊文字,也可以利用電腦留言或貼圖在部落格、臉書、bbs上;原本校園霸凌還需實際與被害人見到面,而網路霸凌不旦在霸凌時不需動干戈、費唇舌,而且只需要短暫的下課時間,就能散佈傷害言論達成霸凌,甚至受害人一時之間還無法掌握加害人是誰;不僅如此,網路霸凌讓受害的學生變得無所遁形,讓原本只是出現在學校生活中的校園霸凌,延伸至各個生活角落,國外因此傳出有自殺案例。

    網路霸凌和一般霸凌一樣,都會出現一些相似的身心症狀,比較不同的是,受到網路霸凌的孩子可能會躲避手機或電腦,多數的青少年都很喜歡接觸這兩樣科技產品,若您的孩子最近老是忘記帶手機,不再抗爭用電腦時間,加上異常的情緒或行為反應,也許該事實了解是否遭遇網路霸凌了。

    對於網路霸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協助孩子:

1.  選在私下或家裡發洩情緒:加害人可能會希望看見受害者有所反應,孩子受到傷害後,不論是憤怒、難過、沮喪等情緒,父母可協助孩子在安全的環境裡宣洩,避免引起加害人更多動作。

2. 絕對不要報復:報復的行為極可能會引起加害人更多的傷害行為。

3. 刪除、阻擋並忽視這些訊息:暫時讓孩子離開手機和電腦,至少讓孩子在回家後可以有安全、休息的環境。

4. 像平常一樣積極參與活動與課堂:鼓勵孩子照常上課、參與活動,讓加害者看不出任何受影響的跡象。

5. 若加害者是在網路上散佈消息,可以向提供服務平台提出濫用申請。

6. 蒐集證據,做為必要時提告或申訴的證據:當孩子暫時停用手機和網路時,父母應接管手機的簡訊留言、通訊資料和網路消息,以便蒐集證據。

7. 要求孩子在遭遇網路霸凌時,必須告知父母或師長。

8. 父母本身在處理霸凌經過時,務必理性冷靜,不要把自身的情緒反應宣洩在孩子面前,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網路科技雖然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多需求滿足,似乎能替代父母功能,例如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資訊、給予支持鼓勵和肯定、提供娛樂和陪伴、給予人際關係與信任感,但只要父母花時間陪伴,電腦終究無法取代這些功能,孩子也能在父母監督與協助下,避免或適當地處理這些網路議題。

http://tw.myblog.yahoo.com/fox-blog/article?mid=297&sc=1

 

台長: 阿楨
人氣(1,647) | 回應(3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童年哲學》
此分類上一篇:《兒童行銷》

阿楨
上課玩手機 學生彷彿路人甲【聯合報/李允中/中國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2013.07.06

報載,日前觀光教父嚴長壽先生到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演講,整場用英文開講,發現台下學生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機。嚴董忍不住對學生說了重話:「若年輕人只會躲在舒適圈裡頭,不改變學習方式,工作就等著被外國人搶走。」
這樣的場景也似乎讓人聯想到,日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到世新大學演講,蘇主席頻頻打斷陸生發言,要幫台灣學生保留提問權。「電火球」還刺激台生說,台灣已經比人家小了,舉手還比人家慢,要怎麼在世界上立足?
筆者認為嚴董所言「舒適的環境」,目前也出現了「無感與M型化」的學習現象。所謂「無感」是指大學生普遍在學習上的動機與效能感不足(不知為誰而上,為何而上);「M型化」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弱,也與家庭的社經地位背景有關。
出身於較佳的社經地位背景,在學習類似通識課程,表現出來的學習意願往往較強,當然也較具備較為足夠的英語文能力與授課老師溝通討論報告。
相反的,若與學生大談政府為何推動證所稅,與對岸簽訂ECFA與後續的「服貿協議」時,會發現除了英語溝通障礙以外,許多出身社經地位較弱勢與偏遠的同學會說:「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一位同學便曾說,他家在鄉下,家裡一張股票也沒買過,飛機也沒坐過,因此「我阿知」(台語)現在的中國大陸進步發展成什麼樣子?
至於上課玩手機打瞌睡之類的現象,有同學跟筆者說,現在連開同學會見面時,都還是忙著用Line與App,所以老師就不要太大驚小怪了!
因此筆者想提供嚴董事長與蘇主席等優秀長輩另外的觀點:年輕人不是否定您們的寶貴經驗與不願意跟您們對談,聽演講時睡覺與玩手機,可能更說明了埋藏在內心深層的自卑,與這一代年輕人與不願意面對大環境困難的無奈。也許,「跟長輩作更多的對談,會發現自己距離成功更遙遠!」所以還是玩手機,睡覺吧!
  回應
  覺得不能怪誰,一切要怪就怪賈伯斯,把地球幾十億的人全變成低頭族、成天滑動螢幕、觸控App,久之,因為每天的程式就擺在哪裡,位置固定,不加思索,人怎麼不變笨,要怪就怪賈伯斯
  在17年愛台灣的本土化政府調教下,台灣人都成為沒是非 + 低能兒 + 寡廉鮮恥 + 饑荒症候群

詳參【圖博館】:提升網路訊息 《誰在上網》 網路解憂丸 《網路裡的小孩》 搜尋成癮 《誰沒部落格》 誰是宅族 《N世代》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2013-07-06 11:38:47
阿楨
緩解監獄擁擠 美將放寬毒品判刑【世界日報2013.08.13

司法部的刑事司法政策將出現重大轉變,司法部長霍爾德12日宣布, 聯邦檢察官可迴避嚴判毒品犯罪的聯邦法律,減輕對毒品犯罪的量刑 ,對量少、沒有暴力、與主要毒品組織和毒梟沒有關係的毒品犯罪, 可不再按照最低量刑的規定提出起訴,以緩解聯邦監獄的擁擠。
霍爾德在美國律師協會年會發表演講說,司法體系的新政策是司法部 採取的許多措施之一,以限制監獄系統使用的納稅人資金不斷飆升, 並有助於糾正司法體系的不公。
霍爾德說,規定毒品犯罪的最低判刑,是違反生產力,美國應繼續嚴 格執法,但要精明處理犯罪問題。他說,美國人口1980年以來增多三 分之一,但監獄囚犯劇增800%,美國人口只占全球5%,囚犯人數卻近 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霍爾德說﹕「許多美國人陷入貧窮、犯罪和入監的惡性循環,太多的 社區被削弱。刑事司法體系的許多方面也加重了這一問題解。」他說 ,聯邦監獄關押的21萬9000名囚犯中,近半數是毒品犯罪。2010年, 地方、各州和聯邦監獄的囚犯用掉800億元政府資金,現在到了改革 的時候。
霍爾德說﹕「我們應重新思考對毒品犯罪的最低量刑標準,部分法律 規定不能靈活判刑,導致檢察官、法官和陪審團的思維縝密降低,也 是對司法體系的不尊重。司法體系存在的歧視,就是對公眾的安全不 負責任。」
國會1986和1988年的刑法規定了毒品犯罪的最低量刑,霍爾德說,希 望國會通過新刑法,與此同時,司法部將修改司法系統的起訴政策。
為緩解監獄人口的壓力,司法部將提前釋放沒有暴力犯罪、大部分刑 期已服完的老年毒品囚犯。
2013-08-13 11:23:07
阿楨
〔公視主題之夜〕 天羅地網大革命 機會全面均等化

網路改變了世界,網路誕生的20年間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網路。網路重塑了我們的文明,改變了生佸每一部份:從學習、購物到交友;甚至是投票。網路帶來許多革命和新機會,但同時也讓我們付出高昂的代價。
「天羅地網大革命」中將從各個不同的層面探索網路如何影響我們,科技趨勢專家Aleks Krotoski博士在節目中訪談到網路世界重量級人物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 全球資訊網路的發明人提姆柏納李Tim Berners-Lee,還有Facebook, Twitter, Amazon等網站創辦人。
網路提供了爆炸的資訊,人人都可以獲得資訊,或是發表自己的看法,網路成為最有力的工具。2009年伊朗因為總統大選爭議爆發衝突,伊朗政府強力震壓,原本以社交為主的微型部落格「推特」(Twitter)成為伊朗民眾向外傳遞消息並且彼此連絡的重要工具,即使是高壓統治也難以抵抗無遠弗屆的網路。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網路雖有革命的力量,卻也可以癱瘓一個國家,2007年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境內因為拆遷蘇聯紀念銅像而暴發衝突,之後愛沙尼亞政府機關、銀行、傳媒的網路系統,同時遭到駭客長達三週的大規模攻擊,網路癱瘓造成國內陷入緊急狀態。這是史上第一次的網路戰爭,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網路改變了文化、政治和商業,更重要的是也改變了人類的心理層面,伴隨網路成長的新世代會有甚麼改變? 專家憂慮人類的想像力將受限於電腦螢幕,網路世界中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也讓專家擔心網路世代可能和現實脫節。
臉書等社群網站的風行也改變了人際關係,如果臉書上有八百個朋友,這種網路上的「友誼」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狀態,也觀察朋友的最新狀態,面對各個社群網站的興起,我們是不是逐漸被淹沒在虛擬世界中?
2013-11-22 08:45:24
阿楨
科技業大老闆 不讓孩子用平板【台灣醒報2014.09.14

科技業大老闆靠智慧科技賺錢,竟從不讓自己的孩子玩平板!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連推特CEO、3D Robotics創辦人等科技大老,因深知智慧型產品的潛在危機,都對孩子加以控管,連使用的時間、地點都受到嚴格限制。反觀現今許多父母把平板、手機當保母,孩子們一「滑」成癮,個個變成低頭族、眼鏡族,還可能因接觸不良資訊,有害兒童身心。
比起一般父母把3C產品當保母,讓小朋友無限制的使用平板玩遊戲、上網,甚至在國小就擁有智慧型手機,靠這些商品賺錢的科技業大老闆們則是採完全不同的育兒模式。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在2010年末iPad剛問世之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坦言,從不讓孩子玩平板,並且在家中嚴格限制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
【科技人育兒大不同】
「我想像賈伯斯的家有超大的觸控式牆面,連餐桌都是巨型iPad做的,但賈伯斯只是笑著否認。」《紐約時報》科技記者比爾頓聽到賈伯斯的回應深感吃驚,此後訪問多名科技業大老,得到的卻是相同答案,不謹嚴格規定孩子們在週間晚上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的時間,連週末也要分配使用時間。他們擔心,讓孩子過早進入科技世界可能會接觸到色情、網路霸凌等資訊,更怕他們會「科技中毒」。
創立3D Robotics的前《連線》雜誌主編安德森有5個孩子,分別從6到17歲不等,他與太太不管是在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都嚴格控管孩子的使用時間,「他們抱怨,同學都不會被限制滑手機、滑平板,我甚至被孩子埋怨是『科技法西斯』。」安德森說,這是因為身為科技人,他們最了解科技對人類,特別是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累」。
【以書代平板】
推特的CEO艾文‧威廉斯從不讓自己的2個孩子使用平板,而是選購數百本優良讀物(實體書而非電子書)作休閒娛樂用。The OutCast Agency是美國專做通訊與市場規劃的公司,創辦人康斯坦丁諾柏有3個孩子,他從不讓5歲的小兒子在週間使用平板,另外2個10歲和13歲的孩子每天只能玩30分鐘。
平均來說,這些大老闆們盡量不讓10歲以下、控制力較差的孩子在上學期間使用平板,週末則可以使用30分鐘至2小時不等;10到14歲的孩子則可以在週間使用電腦,但只能用來做功課。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使用一種聊天軟體Snapchat,在訊息發送後會自動刪除,不必擔心言論會留下紀錄,成為霸凌他人或被霸凌的手段。
  回應
嗯,標準的"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
跟賣地溝油的沒甚麼分別
2014-09-15 07:50:09
阿楨
科技業大老闆 不讓孩子用平板【台灣醒報2014.09.14

  比起一般父母把3C產品當保母,讓小朋友無限制的使用平板玩遊戲、上網,甚至在國小就擁有智慧型手機,靠這些商品賺錢的科技業大老闆們則是採完全不同的育兒模式。科技業大老闆靠智慧科技賺錢,竟從不讓自己的孩子玩平板!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連推特CEO、3D Robotics創辦人等科技大老,因深知智慧型產品的潛在危機,都對孩子加以控管,連使用的時間、地點都受到嚴格限制。反觀現今許多父母把平板、手機當保母,孩子們一「滑」成癮,個個變成低頭族、眼鏡族,還可能因接觸不良資訊,有害兒童身心。
  平均來說,這些大老闆們盡量不讓10歲以下、控制力較差的孩子在上學期間使用平板,週末則可以使用30分鐘至2小時不等;10到14歲的孩子則可以在週間使用電腦,但只能用來做功課。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使用一種聊天軟體Snapchat,在訊息發送後會自動刪除,不必擔心言論會留下紀錄,成為霸凌他人或被霸凌的手段。
  雖然每位爸媽對孩童的限制標準不同,有人認為過度限制反而會造成青少年的反撲,但科技大老闆們一致遵守的黃金守則是:「絕不讓孩子在臥房使用智慧型產品。」
  回應
嗯,標準的"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
跟賣地溝油的沒甚麼分別
2014-09-19 09:41:57
圖博館
玩手機都有貧富之分?研究:窮人孩子盲目玩手機 富人孩子少娛樂2016-07-11

網路世界,知識成為廉價品,你想知道宇宙的起源、想知道中東的紛爭、想知道紅燒牛肉的做法,只要滑兩下手機全部都可以找到,且不用花一毛錢。原本專家對網路抱有期待,以為免費資訊可以改變數位落差,增進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現在專家發現,網路根本無法拉拔貧窮孩子。
  哈佛大學政治社會學家 Robert Putnam 在新書《我們的孩子:危機中的美國夢》中指出,社群與行動科技,對改善社會流動性一點幫助都沒有。Putnam 主要探討的是為何自 1950 年後美國的貧富孩子差距愈來愈大,而家庭結構的變化,地理與社會階層隔離是否加劇問題嚴重性。
  在 Putnam 的研究中,大部分孩子都有智慧手機,但是他發現最貧窮的孩子玩手機的時後漫不經心,盲目地使用手機,而來自上層階級的孩子,經常使用手機來查工作、教育、政治、社會參與、健康與新聞搜集等目的,娛樂與休閒目的較少。
  他表示,「富裕美國人是以增強流動性的方式使用網路,但是窮人、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並沒有利用手機做這些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富裕的、教育程度高的人會利用網路的便利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窮人、教育程度低的人並沒有這個能力。
  當然,那不是誰的錯。富裕的小孩也並非拿 iPhone 來看熱力學的演講,他們也會花時間上 Snapchats、玩遊戲、看 YouTube 影片,但是因為線上社群網路通常反應真實的社交圈,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利用網路吸引更多在教育與職業上有幫助的朋友。
  研究顯示,財富前 20% 的家長比底層 20% 的人有更多朋友,多大約 20-25%,他們認識更多不同職業的人。且當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任意下載資訊的時代,富人的社交關係更重要,因為青少年可以使用科技隨時隨地與任何人聯繫,不代表他們有同等的機會接觸知識與人脈。
  Putnam 認為,科技把世界上的知識都數位化後,更會加劇有產者與無產者的劃分,他說,「至少發展到現在,看起來網路比較有可能擴大機會差距,而不是縮小。」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就是有錢人不只跟你想的不一樣,有錢人的孩子在父母的庇蔭下玩 iPhone 的方式也跟你的孩子不一樣。
2016-07-14 07:32:16
圖博館
快播涉黃案時隔八個月後再次開庭CEO王欣當庭認罪

2016.9.9,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人王欣、吳銘、張克東、牛文舉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案。根據北京海淀法院微博直播,快播及CEO王欣等人均表示認罪,不辯護。
王欣表示,“藉這個機會我對受到傷害的網民表現道歉,如果我還有機會創業,我會把我所學到的技術專業服務於社會,希望快播的案例成為行業自律的警示。”
  回應
 是不是發現中國和國外的不同了?律師的嘴皮子利索程度對案件的審理影響力沒有國外大,媒體干涉司法的影響力更比不上國外,最重要的是你不能給法官的親戚捐款
 然而,騰訊,愛奇藝,優酷這些在後邊沒有利益運作,騙誰呢?要抓,百度雲,迅雷一起抓了才叫司法公平。
 最幸運的是司法不會被像二樓這樣的輿論影響,說明我們的司法獨立性相當好。另外肆意縱容和監管漏洞性質是不同的。
 認了罪並不等於認罪。“認罪”也並不是心服口服、無話可說,而是死心、心死。
 一些網友為了自己的那點私慾,為快播抱不平,卻置法律和公德於不顧,是不是該好好自省一下,好好正一正心?所謂“自由”,最大的危害不是可能傷害別人,而是必然會傷害自己。如果你認為儲存、傳播淫穢信息無罪,那麼賣淫、販毒、招賭都沒罪了,大家都在糖衣砲彈的大海裡沉淪吧!
 同意!
http://www.guancha.cn/FaZhi/2016_09_09_373942.shtml
2016-09-10 08:37:41
圖博館
生活在網絡化時代的我們:網絡化時代青年文化發展趨勢研究
作者: 李慶真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目錄
  第一部分 網絡化時代社會發展新趨勢
第二章 新趨勢之高速變化的時代
第一節 高速變化的時代
第二節 充滿變數的時代
第三節 壓力山大的時代
第四節 困惑、迷茫、郁悶、糾結的時代
第五節 充滿風險的時代
第三章 新趨勢之網絡化時代
第一節 數字化時代
第二節 信息化時代
第三節 網絡化時代
第四章 新趨勢之娛樂化時代
第一節 娛樂化趨勢
第二節 傳媒娛樂化現象
第三節 娛樂化的隱憂
第五章 新趨勢之全球化時代
第一節 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
第二節 關於全球化的理論闡釋
第三節 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第六章 新趨勢之現代化浪潮
第一節 現代化的由來及其含義
第二節 現代化思想潮流的演變
第三節 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及其思想演變
第四節 后現代化潮流
第五節 從文化的角度看現代化浪潮
  第二部分 網絡化時代青年網絡行為與網絡生活
第七章 青年網絡行為之表現
第一節 青年個人網絡應用乎台
第二節 個人網絡應用平台的描述與分析
第八章 網絡化時代的青年E生活
第一節 網購——電子商務時代的消費模式
第二節 E時代的大學生活——不經常上網才是奇葩
第三節 白領——一用電腦、網絡工作成為其身份的標識
第四節 宅——網絡時代的時尚生活
第五節 網絡游戲——一個虛無縹緲而又有魔幻的世界
第六節 E酷成名——亦真亦幻的明星夢
2017-04-04 12:27:10
圖博館
第三部分 網絡化時代青年文化之呈現與新趨勢
第九章 網絡化時代的E語星空
第一節 網絡中青年創造了自己的語言——網絡流行語
第二節 網絡流行語的類型
第三節 網絡流行語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十章 網絡化時代的青年消費行為
第一節 網絡化時代的青年消費模式新變化
第二節 網絡化時代青年消費理念分析
第十一章 網絡化時代青年生活價值取向及其困惑分析
第一節 當代青年的時尚生活及其面臨的困境
第二節 網絡化時代青年生活價值取向的變遷
第三節 解析當代青年生活價值觀的新特征
第四節 當代青年生活價值取向發展趨勢
第十二章 網絡化時代青年娛樂化現象及其特征分析
第一節 娛樂成為網絡化時代一個顯著特征
第二節 透過《中國好聲音》看我國青年文化發展的最新趨勢
第十三章 網絡化時代「后喻文化」現象分析
第一節 網絡化時代文化傳播模式的變遷
第二節 中國后喻文化現象及其影響
第十四章 不同時代的青年文化主旋律比較分析
第一節 父輩們的青春及其文化主旋律
第二節 網絡化時代的時尚青春
第三節 從中國社會變遷的視角分析青年文化價值觀的變遷
第十五章 網絡化時代的青年價值觀與信仰
第一節 網絡化時代青年價值觀面臨的困境
第二節 網絡化時代青年價值觀及信仰問題分析
2017-04-04 12:27:46
圖博館
i世代青年忙什麼? 竟不想約會 也不想愛愛2017-09-14聯合報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珍.特溫吉(Jean Twenge),綜合了歷來針對1千1百萬年輕人所做的調查、外加深度訪談,研究出,在智慧手機時代長大的「i世代」青年,出門約會的比率比前一代大幅降低。X世代的14到18歲青少年,有85%會出門約會,如今這個比率降到56%。
  社會學家將1945年前出生的人稱為「沉默世代」,1945到1964年出生的人是「嬰兒潮世代」,1965到1980年為「X世代」,1980到2000年稱為「千禧世代」。「i世代」則是有智慧手機陪伴青春期的第一個世代,根據研究,比起X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i世代對出門約會比較不感興趣,較喜歡透過社群網站與人互動 。
  青年花大把時間玩手機 性生活跟著減少
研究發現,2015年時,14到18歲的青少年雖仍有56%會出門約會,但和X世代及嬰兒潮世代(美國二次大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的85%相較,仍是少了許多。特溫吉說,原因是青少年將大把時間花在智慧手機上,喜歡透過電腦和朋友連繫。影響所及是青少年大幅減少和朋友見面或外出閒晃的時間,另一影響則是性生活跟著減少。
  i世代的第一次性行為 平均比X世代晚
1991年後,14到18歲青少年的性生活下降約40%之多。而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現在是17歲,比X世代晚了一年。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i世代(又稱Z世代)比千禧世代、X世代、嬰兒潮世代來得節儉,但又不像1945年前出生的世代那般有金錢概念。

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i世代2017.8.4 黃嬿

生於1980年與2000年之間的人被稱為千禧世代,這一族群已經讓上世代的人感到頭痛,一度被誤解為草莓族,擔不起重擔,且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接受與否,千禧世代已經是現在的社會中堅,是市場上消費主力,世界必須圍著這群人而轉,投其所好。其實最麻煩的一代還不是千禧世代,而是跟著智慧手機一起長大的i世代,許多青少年已經出現各種病兆,專家認為這些病兆都是手機害的。
2017-09-17 11:58:20
圖博館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登一篇長文特別描述現在的i世代現象,報導認為,世代差異的行為與態度是連續性的,譬如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世代,個人主義一直在上升,千禧世代是一個高度個人主義的世代,千禧世代與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在於世界觀。
  但報導發現,千禧世代很多特質在1995年到2012 年出生的i世代身上都看不到,i世代花時間的方式也與上一代完全不一樣,原因是i世代的日常體驗已經與比他們年長幾歲的千禧世代有極大差異。
  i世代出現世代特質斷鏈
i世代與智慧手機一起長大,他們根本不知道網路出現以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千禧世代也是跟網路一起長大,但是他們至少有體驗過沒有網路與智慧手機的日子。而i世代在青少年時期就有iPhone,他們高中的時候就有iPad,智慧手機大幅改變了青少年的各方面生活,從社會互動到心理狀態無不受到影響,且不分國籍不分貧富。
  先不論原因為何,i世代的心理狀態比千禧世代更脆弱,青少年抑鬱症和自殺率自2011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現在仍處在高檔,i世代出現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報導認為,大部分可以歸咎於他們的手機與社交媒體。
  不出門、不開車、不打工、不約會
對前幾個世代具有極大魅力的獨立性,對現在青少年而言一點都不重要,2015年調查現在美國12年級學生出門次數 2009年調查的8年級學生還少,現在青少年也不學開車,爸媽就是最好的司機。現在青少年也不願意約會,2015年調查高中生只有56%的有在約會,嬰兒潮世代與 1966年到1980年出生的X世代有85%的高中生在約會。他們也不打工,以前美國人在高中第二年就會開始工作。
  現在年輕人延後承擔成年人的責任,與經濟、教養方式有關,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程度比工作經驗重要,父母也鼓勵孩子唸書。當然孩子也不反對,因為他們也不想獨立,社交生活都在手機上發展。但是數據顯示i世代也沒有花更多時間念書,也不像前世代的人花時間去打工,代表他們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這些休閒時間都在做什麼?報導發現,青少年都在房間玩手機,而且時常呈現憂鬱狀態。雖然i世代的人比前幾代的人更常在家,但是他們也沒有與父母比較親近。2000年到2015年,幾乎每天與朋友聚會的青少年人數下降40%以上。他們花更多時間在螢幕上,愈來愈抑鬱。
2017-09-17 11:59:16
圖博館
青少年睡眠不足、抑鬱、自殺率攀升
先前一項研究顯示,大學生愈常查看Facebook訊息,就愈感到不快樂。每天上社群網站,而不是經常與朋友見面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獨,2013年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孤獨感飆升。調查發現8年級生若是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罹患抑鬱的風險大增27%,而經常運動、參與宗教活動,甚至花時間做作業的青少年患抑鬱症機會都比較低。
  每天花3小時以上在玩電子裝置的青少年自殺的可能性高35%,自2007年以來,青少年的兇殺率已經下降,但是自殺率上升。2011年調查1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24來首次高於青少年殺人率。
  社群媒體容易讓青少年感到被孤立,他們時刻期待自己的動態被關注,看到其他人的團體合照又質疑自己為何沒有被邀約,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受到網路上破碎的社交線索影響。2012年到2015年出現抑鬱症狀的男孩增加21%,女孩增加50%。
  智慧手機也會影響睡眠,專家指出青少年一天應該睡滿9小時,不該少於7小時,2015年調查現在青少年睡不到7小時的人比 1991年多57%,2015年調查睡眠不足者就比2012年調查多了22%。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造成青少年抑鬱與睡眠不足,但是智慧手機的藍光傷害很大。許多矽谷人都限制孩子使用手機,Steve Jobs就是一個例子。
  一天玩手機2小時就會養成不良習慣
智慧手機在i世代童年形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一路影響到成年時期,在童年時期出現抑鬱的人,有半數機會會在往後人生中再度出現抑鬱症狀,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社交技巧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花更少時間與朋友面對面相處,就沒有機會練習這種技巧,未來10年,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成年人只會辨識表情符號,而看不懂真正的情緒暗示。
  研究顯示,一天只要使用2小時電子裝置,就會對心理健康與睡眠造成影響,現在青少年平均一天花2.5 小時在電子裝置上,雖然在現在網路無所不在的環境裡,要求孩子不能使用手機是不切實際的事,但如何限制使用時間,避免他們陷入不良習慣,是現代父母最迫切也是最為難的教養課題。
2017-09-17 11:59:56
圖博館
玩具反斗城聲請破產保護 全球1,600家門市照常營運2017-09-19經濟日報

因十多年前收購案背負高額債務的玩具反斗城(Toys ``R" Us)19日正式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成為又一家不堪網路競爭而倒下的零售業者。
玩具反斗城聲明表示,已向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美國破產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並獲得30億美元的破產保護企業融資承諾,可在重整期間維持營運。玩具反斗城並未公布關店計畫,並表示全球約1,600家門市將繼續營運。
這是苦於關店、客流低迷和亞馬遜競爭的實體零售業所受最新打擊,今年以來聲請破產保護的大型零售商已逾12家,包括Payless、Gymboree和Perfumania,這些公司全都依據破產法第11章聲請破產保護,關閉營運不佳的門市並擴張線上銷售業務。
玩具反斗城的債務多數來自2005年槓桿收購時的75億美元,當時貝恩資本、KKR和Vornado Reality收購玩具反斗城,把債務加諸在玩具反斗城並將其私有化。自此,玩具反斗城一直無法擺脫這些債務。
玩具反斗城執行長布蘭登(David Brandon)2015年上任後,持續設法讓前往該公司購物成為愉快體驗;去年,布蘭登提出願景,希望讓孩子們「拉著父母到我們的門市,因為他們想看看我們的門市有些什麼」。
布蘭登努力削減債務,仍無法挽救玩具反斗城的命運,玩具反斗城在4月29日止的一季淨損1.64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淨損1.26億美元。
  平板電腦打敗傳統玩具
近年來,玩具業面對強大競爭壓力,包括進口的便宜玩具、利潤降低及孩童越來越青睞平板電腦。樂高(Lego)玩具公司今年秋季將裁員8%,銷售「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美泰(Mattel)也受到重創,過去五年股價下跌近60%。
此外,過去幾年玩具反斗城的兩大主要業務:嬰兒用品和玩具,受到在線購物蓬勃發展的衝擊,業績下滑。
2017-09-21 09:01:13
圖博館
知名「玩具走私客」來台受獎 被拒絕入境遣返芬蘭2017-09-17聯合報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辦「2017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記者會,19名國外得主中,來自芬蘭、被國際間稱為「玩具走私客」的拉米 艾德翰(Rami Adham),上週五遭移民署以「不受歡迎人物」拒絕入境,最後只能遣返回芬蘭。他的妻子瑪麗亞昨天代表領獎,轉交一封來自敘利亞難民兒童的信給頒獎者前總統馬英九,更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先生一起造訪台灣。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成立20年來,每年都頒發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今年共有2543人獲全球各界推薦,最後19人脫穎而出。日前已頒給12人,昨天頒發拉米.阿德汗等7人獎章。
據了解,艾德翰過去因為頻繁進出敘利亞地區,由於當地恐怖組織相當活躍,因此艾德翰在國際間被通報為不受歡迎人物,台灣移民署根據國際情資,也將他列為警示對象。
艾德翰被稱為「玩具走私客」,1972出生於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坡,17歲前往芬蘭求學,隨後定居芬蘭;如今已經是6個小孩的爸爸;7年前敘利亞內戰爆發,隔年他就因為女兒的一番話,決定當個「阿勒坡玩具走私客」,過去5年多來往返敘國30多趟,每趟都背著重達70公斤的玩具,翻山越嶺16小時徒步進入阿勒坡,分發給當地小孩許多玩具。
艾德翰原本與妻子只想到帶一些食物及救濟品,但當時3歲的女兒表示,可以把自己的玩具送給他們,於是他用塑膠袋裝了食物,還有一卡裝滿玩具的皮箱,首度重返故鄉敘利亞。
艾德翰說:「孩子們看到食物及現金並不為所動,但當他們看到玩具時,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他才體會到,這些孩童因為戰爭失去了童年,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成熟,內心裡依舊是愛玩的小孩。
2017-09-21 09:02:00
圖博館
網路霸凌 該設專法嚇阻惡意言論2017-10-02陳彥竹

二○一五年四月,一位外型甜美、個性活潑開朗的知名網拍模特兒Cindy,吸入過多氦氣自殺身亡,探究輕生的原因,竟來自於網路霸凌,一時間震驚全臺,讓霸凌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霸凌(Bullying)又稱欺凌或欺負,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而加上了網路,甚至連陌生人也能成為加害人的行列,讓霸凌時間、空間皆無限延伸……。
  「如果可以,我想讓更多人知道網路霸凌是很傷人的。」這是Cindy的遺願。
  如今,這個聚集三十三萬名Cindy粉絲的社群,並未就此停擺,而是換上了社群名稱「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重新上線,這是由Cindy的哥哥彭仁鐸所創辦,為了不想要再有下一位受害者,彭仁鐸化悲憤為力量,協助網路霸凌的受害者有一個抒發出口,讓社福團體連結上網路,更快速地與求助者連線,成立至今,已有七百多件求助案例。
  但是,兩年過去了,薄弱的聲音仍是無法改變任何現況。今年九月三日,一篇虛構的栽贓文章,從擁有兩百萬粉絲數的社群擴散,直指某律師與企業家為強姦犯,短短八小時內,累積超過三萬則以上的謾罵流言,幾乎跳過司法程序,將文中主角定罪。
  政府跨不出的步伐 默許霸凌氾濫
「臺灣是個民主的國家,言論自由是公民極為捍衛的權力,所以在言論發表的管控上,實在難以立適當的規範法,」立委王育敏從兒少福利開始注意到校園霸凌及網路霸凌的案件。她結合社福團體成立反網路霸凌聯盟,與教育部、社群平台溝通,但面對捍衛言論自由的聲浪,她坦言目前只能尋求認同。連立委也退而求其次,是否只能用許願來期望網路霸凌消失呢?
  本刊以網路霸凌議題約訪網路傳播通訊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NCC),但是NCC卻表示,衛福部以及由國家通訊委員會委託民間所辦的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較瞭解相關內容。然而兩者皆是輔導以及申訴管道,屬於消極性防護,以此來看,政府機關並無針對網路領域的發言防護做積極性規範。
  立網路專案防霸凌 言論自由不該是神主牌
但是有了輔導方,仍是無法有效嚇阻網路霸凌事件一再發生,究竟該何解?
2017-10-03 09:47:51
圖博館
針對網路霸凌內容,我國目前多以刑法中的誹謗、妨害名譽或妨害秘密等罪辦理,但是這幾項罪名下,最重本刑皆在兩年以下,公然侮辱更只有拘役。但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定,需最重本刑三年以上如性侵、殺人、人口販運等重罪,才能調取使用者網路位址的規範,即使被害人提告檢察官也無法幫忙調閱資料。也因此讓匿名者可肆無忌憚的發布惡意攻擊留言,也無檢調機制可以繩之以法。
  臺北市議員梁文傑則表示,針對網路世界的特殊性,應特別立專法反制「網路霸凌」,讓調取IP的條件在此可以執行,但必須由法務部列專案,而非立委提案,畢竟喊著要立法的大有人在,但是一旦熱潮過,又進入健忘期。
  信誠法律事務所律師呂朝章也說到,過去面對網路毀謗案件,基本上是無解,雖然網路發言有辦法以實名制快速杜絕逍遙法外的鍵盤手,但是基於網路世界廣大,政府對於規範網路避而遠之,因此他認為設立專法能夠讓明顯毀謗、侮辱者付出該有的代價,減少憾事發生。
  借鏡國外 有重視才有進步
面對同樣的狀況,加拿大政府為免此種悲劇再發生,二○一五年通過「保護加拿大國民遠離網路犯罪法」,授權通訊、交易位置資料調查權、電子證據強制保存,甚至可以沒收發布者財產,以避免持續在網路上散播不當資訊。
  美國則是設置網路霸凌研究中心,追蹤各州網路霸凌立法,目前至少有四十四個州在州憲法中制定反霸凌條文。其中,有六個州的法規明文提到「網路霸凌」屬於霸凌的一種類別;另外三十一個制定反霸凌法條的州則特別提到「利用電子通訊造成騷擾」,可見美國對網路所衍生言論犯罪的重視。
  法國最為嚴厲,加重處罰所有霸凌,網路霸凌與一般騷擾或霸凌同罪,可處兩年有期徒刑及三萬歐元(約新臺幣一百萬元)罰鍰。
  同樣皆是注重言論自由的國家,歐、美國家早已嚴正面對網路新世代亂象,反倒臺灣若再不提早立法嚇阻利用網路攻擊、惡意中傷的有心人,未來這個無法可管的地帶,將會是造成社會亂源的一大主因。
2017-10-03 09:48:39
圖博館
山東建築大學一學院試點:大一新生上課前先上交手機

據齊魯晚報2017.10.14報導,在上百人的大課堂上,躲在角落裡偷偷玩手機——對走進過大學課堂的人來說,這個景象再熟悉不過了。不過,在山東建築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大一的11個班裡,上課前先收手機,斷了這些“手機奴”的念想。
  “其實以前就有過這種想法,只是在這個學期和學院老師一拍即合,才開始在大一新生中進行試點。”今年讀大三的段興偉是山建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自律會主席,這個上課、自習交手機的行動就是他帶頭髮起的。“由學院出錢統一購買手機收納袋,配置給大一的11個班,由班級負責人負責保管。”段興偉介紹,雖然交手機靠學生的自覺,但學生自律會的成員也會抽查,尤其是在晚自習的時候。
  上課效果變好了,老師希望各年級推廣
  早前報導:山東建築大學讓手機退出課堂上交手機再上課(齊魯晚報2014.9.10)
機不離手,就連上課也忙著刷微博、玩空間,不少高校學生變成了“低頭族”、“手機控”。然而在山東建築大學,不少學生卻在以實際行動“讓手機退出課堂”。對此不少學生表示支持,“交了手機心無牽掛”,也有少數學生忍不住吐槽“管得了手機管不住人心”。
  回應
 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就覺得沒用,小學中學可以強制來做因為年紀還小,這是大學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完全無法強制。這種地方,跟大學兩個字不配,師生都不配。
 你的理論很好,但現實很殘酷,大學生都是還沒樹好世界觀,他們成年只是年齡,但是心理年齡依然不一定夠。嚴厲苛刻的大學老師帶的學生水平一般比較高,這是客觀存在的。形成科研習慣了,扔進社會也不怕。
 成年人就更應該懂得尊重,尊重父母每年花幾萬塊供你上大學,尊重老師辛苦備課上課。同時,這也是為出社會作準備,在上班或者開會時,低頭黨會不著待見的。
 這也叫新聞,我們曲阜師範早就這樣了,考研基地可不是浪的虛名
 我們學校都搞了一年多了,現在養機場基本是個擺設
 高中的表示老師早就用上這招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很多人有好幾個手機,上課交備用機,有的甚至交塑料機殼。
 我們學校上課都可以用,甚至說需要用手機
 我在手機上記筆記十幾年了,手機裡2004年到現在所有的會議記錄,紙質哪有這麼方便?
2017-10-16 09:31:32
圖博館
美國的學校會砸學生的手機嗎? 2017-10-13

最近,方老師看到報導,國內某些學校舉辦了“滅手機大會”,把收繳來的學生手機統一用錘子砸碎,放進水里面泡,泡完了再砸,頗有鴉片戰爭虎門銷菸的氣概,只不過鴉片煙換成了手機而已。很多朋友就會問了:美國的手機相對中國來說,便宜得多了,很多美國中學生課餘打工一兩個星期的工資就能輕易買一支最高級的蘋果手機(楨:?) ,那麼美國的中小學學生有沒有手機的問題?美國的老師會不會砸學生的手機?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想一想:為什麼要砸手機?國內的教育管理者的答案很簡單:學生違反手機禁令,在學校使用手機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玩遊戲,聊天,看視頻,上網瀏覽色情資訊,嚴重影響學習成績,影響休息,當然也影響了學校的聲譽和升學率,為了嚴格管理,砸手機就是一種手段。
  美國的教育是多元化的。精英們進的學校也是多元化的,不會一刀切全都實行軍事化管理。因此,“砸手機”這樣的事情,在美國學校是有點匪夷所思的。
  美國的教育管理者們對手機一開始的態度也是嚴格管理的,直接在校規裡面禁止。有的甚至寫進州教育法裡面了。但是,在發生了幾次大型的校園槍擊事件以後,以美國家長教師協會(PTA)為首的家長組織開始大力推動學校允許學生攜帶手機,因為在發生校園槍擊事件的時候,學校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通知學生離開校園某個地方;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聯繫當局,在校園內何處有槍手;也能給家長報平安。
  另外,新技術的發展,也讓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而放棄電腦。從前,美國的公立學校會建議每個教室配備五台電腦,作為“標配”。但是,電腦需要人員維護,更新起來不方便。但是,智能手機和iPad的出現讓學生人手一台相當於電腦的東西成為現實。從前無法在課堂上做的事情(因為不是全班人手一台電腦),現在可以輕易做到。
  最後,方老師想回答的,是“砸手機”這樣的行為,在美國是會被定義為暴力行為,本身就是不應該向學生展示的非法行為。此外,因為砸手機而對學生造成精神損害,那是屬於精神虐待未成年人,也是犯罪行為(楨:?) ,其結果可能是當事人會被吊銷教師執照或教育行政管理執照,失去公務員退休金,永遠不被教育相關機構錄用。沒有一個校長或者教師會拿自己的前途和老年生活開玩笑的。
  相關新聞
砸爛學生違規手機河南中學被整改
2017-10-16 09:33:20
圖博館
学校砸手机是学校的错吗?不!2017-10-14

前些天,河南南阳的某中学有一场大戏。几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而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然后老师洋洋洒洒地用锤子砸了个稀巴烂。网友戏称,古有虎门销烟,今有中学砸手机。学校也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是学校的规章制度,而销毁手机的事情孩子们的家长也十分配合。
  关于这两件事,事后网上的舆论纷纷批判学校的做法。学校是中国教育的代表,学校尚且如此,国内的教育又是怎样?
  然而学校真的做错了吗?我认为并没有。具体为何,且听我娓娓道来。
  我们印象中的好学校,往往每个市里就那么几个,一般学校和差学校肯定要比好学校多。好学校有不错的师资能力,每年向大学输送大量人才,从而称为家长们心中的佼佼者。而差学校师资能力不一定比好学校强,纵然有优秀的教师,教育环境却不一定能称心如意。一般学校与差学校中的差生拉帮结派,抽烟喝酒,甚至殴打教师,这类事屡见不鲜。一些自制力本身就较差的未成年人聚在一起,完全不限制他们的行为,对于学校来讲可能会形成某种隐患。
  为了向家长有个交代,学校只能选择类似的强硬手段,向父母交差。
  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曾经在国内火过几年,其主要原因也是,它让许多曾经许多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有了转变。于是很多家长想利用这种严厉到近乎苛刻的教育来纠正自己孩子往日的缺点。换个角度来讲,其实就是那些家长促成了那些军事化管理的学校。
  虽然学校是教育机构,但是在国情下,学校更多地是服务于孩子父母的。这也是为何学校砸手机前咨询了孩子父母的意见,却没去询问孩子。
2017-10-16 09:35:33
圖博館
国内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从法律来讲,孩子们没法为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于是学校在家长前需要为孩子负责,孩子出的任何差错都可能让家长产生不满,包括孩子在学校内抽烟喝酒,因为失恋得了抑郁症之类的事情。
  可能会有很多人问,学校不是为了教育而创设的吗?我会说是的,但如今学校往往是没办法一心一意去搞理想中的教育的。
  现今社会中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成为孩子父母眼中的教育”而建成的教育。每所学校都对于升学率都十分重视,而决定这些的便是分数。然而决定这种标准的并非完全是应试教育制度,而是父母对应试教育制度的重视。应试教育制度所取得的文凭,是社会公认的敲门砖,可以为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省不少心。
  而好学校扮演着的,则是将学生送入好大学的角色,大谈升学率。一般学校和差学校,则直指学生们将来的就业问题,有一技之长便可拥有工作,大谈就业率。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去指责学生们的父母。许多老一辈的人对教育的认知有限,并不一定能意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另一方面,父母为生存疲于奔波,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最终有了许多的问题。孩子们不能理解为何父母为生活疲于奔命,只懂得父母的陪伴少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恐怕远比学校里的多。
  然而,当父母失职时,他们往往会指责学校。学校应当负责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我的孩子在学校就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是在你这所学校里才学会了抽烟喝酒上网吧,学校你必须为这件事负责。
2017-10-16 09:36:13
圖博館
打擊假新聞 臉書再出新招2018-01-20聯合晚報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19日在部落格和臉書貼文中表示,公司將調查臉書用戶對新聞來源的親切度與可靠度。此數據將影響其他用戶在動態消息看到的內容。
  這是臉書1月內二度宣布大幅調整其演算法。臉書是社群媒體巨擘,一直努力處理平台上四起的假新聞,以及俄羅斯意圖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相關貼文。臉書也逐漸坦承,外國干涉選舉時臉書從中扮演的角色。
  臉書表示,動態消息會優先出現美國和國際認為可靠的新聞來源。
  祖克柏寫下:「當今世界有太多煽動、錯誤和極端的資訊。社群媒體讓人類能用比過去更快的方法傳播資訊,如果我們不針對這個問題來解決,最後會擴大這些問題。因此,動態消息提倡高品質新聞,幫助產生共同的感受相當重要。」
  新聞媒體商會「新聞媒體聯盟」執行長查韋恩在19日聲明中表示,臉書的舉動相當正面(楨:?) ,但目前尚不清楚此體制能否有效辨別可靠的新聞媒體。
  相關新聞
祖克柏懺悔:臉書被用以分裂社群求原諒2017.10.2
祖克柏:我不會讓自己未滿13歲的女兒用臉書成癮,但臉書不會全面禁止孩童使用網路。
小心臉書上癮症,專家以10大不要用FB的理由
臉書到底下了什麼迷藥,讓全世界13 億使用者像吸毒一樣上癮 2014.5.12
好希望臉書被按讚是病?大腦機制作祟「讚」上癮2013.9.10
社群網站使用成癮猶如染毒癮2016.7.6

網路成癮症-維基百科

網路成癮症(IAD),亦作上網成癮症、網路依存症或病態電腦使用等各種名稱,泛指各種對網際網路的過度使用,致影響正常作息的情況。這些其他名稱主要為了迴避比較負面的「成癮症」稱謂,亦不止於單一因由。有時,網癮會被歸類至精神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成癮症」的理論一直存在著爭議,目前為止,「網路成癮症」的真實存在性尚未被醫學界證實,但沉迷或戒斷可能會導致身體危害與暴躁行為的相關性被普遍確認存在。
2018-01-21 11:31:18
圖博館
俠客島:邪典片等么蛾子接踵而至有啥辦法根治?2018.1.26人民日報海外網

  當原本美麗善良的愛莎公主(動畫片《冰雪奇緣》的女主)開始做起了開顱手術;當原本活潑可愛的芭比公主臉上被插滿了水果刀;當綠色的豬牙醫拿著手臂粗的針管扎向了哭泣著的小豬佩奇……你能想像這種畫面嗎?你能想像自己三四歲的孩子看這種視頻的畫面嗎?
  總有一群人,在挑戰著這個社會對於變態和邪惡的認知底線,他們製作、傳播這樣的兒童邪典視頻,並且以此為樂,或以此牟利。他們隱蔽、難以鑑別,從國外的油管,到國內的騰訊、優酷、愛奇藝,都未曾免於這些視頻的污染。
  所幸,相關部門已經出手。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針對這一事件,緊急約談了相關互聯網企業,並部署廣東省“掃黃打非”辦公室對廣州胤鈞貿易有限公司製作傳播涉兒童有害視頻一案依法進行調查。目前各大視頻網站已經在緊急排查和下架這類視頻。
  聽起來似乎可以鬆一口氣了,但其實不然。想想半年前的多款涉黃學習類APP,還有更早一點的讓孩子自殘、自殺的“藍鯨遊戲”,彷彿按下葫蘆浮起瓢,難保過段時間之後,不會有別的么蛾子出現。
  所以,有什麼根治的辦法嗎?
  “兒童邪典片”從何而來?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3月,英國《衛報》就報導了相關新聞。報導發現,在YouTube的視頻頻道Webs and Tiaras中,演員們裝扮成蜘蛛俠、艾莎、小丑等經典卡通形象,但行為古怪且荒謬,由於沒有對白,他們巧妙地清除了語言障礙,吸引了全世界的觀眾。
  去年7月,《紐約時報》報導了YouTube上一些少兒不宜的惡意動畫短片,和原版動畫片一起歸在了兒童區域。該報導在北美引起了強烈反響,被稱為“艾莎門事件”(Elsa gate,因為《冰雪奇緣》裡的艾莎公主是這類視頻中最常出現的主角)。在社會抗議下,YouTube 開始大規模下線這類視頻、封禁賬號。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在國外經歷了嚴打、被嚴禁的視頻,竟悄然流向了中國。
  是一篇發表在Reddit(國外社交新聞網站)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警覺。一位自稱曾參與製作邪典動畫製作的剪輯師在《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一文中,披露了他們慣常的做法:將“艾莎公主”、“小豬佩奇”等,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者軟色情內容。文章被翻譯成中文後,迅速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發現,在搜狐、騰訊、優酷、愛奇藝等平台,都存在大量偽裝成卡通片的“邪典片”,隱匿在母嬰、少兒欄目。
2018-01-26 11:07:39
圖博館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洋垃圾”入境後,竟然開始被“本土化”,不僅有國外視頻“搬運”後的漢化,還有各仿製拍攝、製作的視頻生產。並且,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算法的客觀作用,這些視頻可能會“越看越多”,甚至“永遠看不完”。
  眼下,儘管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已經清空了相關的視頻信息,部分還同步發表了公開的說明,全國“掃黃打非”辦也介入調查,但我們仍心有餘悸。
  利益
  是誰製造了這些視頻?
  國內上傳和製作相關視頻的賬號“歡樂迪士尼”,其微博認證信息是“ 廣州胤鈞貿易有限公司 ”,在事件曝光後,微博名稱改成了“深海5萬米”。其1月22日發表了道歉聲明,稱製作這類視頻的用意是“衝流量”,否認是邪教或者製作邪典片。目前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紐約時報》報導提到一個名為“SuperKidsShop”的網上購物商城的鏈接,網站所在地顯示為越南胡志明市。該網站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製作團隊約有100 人。另一名Mylot網站的博主表示,這些視頻最早上傳的地點為荷蘭,然後迅速發展至美國、越南等地。其中在越南,已經有上傳者因為在當地視頻平台傳播這些視頻,受到父母投訴而被逮捕。
  那麼,到底為什麼要製作這樣的視頻呢?沒有人說得清,不過利益和心理扭曲大概是兩個無法逃脫的指控。
  紅星新聞報導稱,盈利是這些視頻上傳者顯而易見可以獲得的利好。新聞聚合媒體Buzzfeed調查報告顯示,在大範圍下線之前,這些上傳視頻的頻道平均每月可獲得超過50萬美元的廣告收入。
  然而研究者發現,這些視頻會通過吃飯、睡覺、遊戲、聊天等場景,將很多變態行為和性侵、虐待“日常化”,長期觀看這類視頻,無疑將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假如視頻中的教唆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後果不堪設想。
  事實上,這些血腥、暴力、扭曲的視頻,已經對那些看過的孩子造成了傷害。處在生長發育、認知世界階段的孩子,很容被這些視頻嚇到,甚至影響神經發育。
2018-01-26 11:08:21
圖博館
對比
  不過,在譴責和懲罰邪惡份子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們的監管還有些差距。
  在有關兒童的問題上,美國可以說是監管最嚴的國家。經常有人說,在美國,孩子不是屬於父母的,而是屬於國家的。在美國,父母體罰孩子是犯法的,會被控虐待孩子,剝奪監護權;老師和醫生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來歷不明的傷痕,必須馬上向有關機構報告,否則他們自己也會受到指控。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網站上有一份十大通緝犯名單,這份名單隨著犯人的抓捕經常更新。位列榜首的本·拉登被擊斃以後,替代他在2012年登上這份名單的,是因為拍攝兒童色情照片而被全球通緝的小學教師埃里克·托特。托特使用過的學校相機裡存有兒童色情照片和視頻被發現,校方將托特停職並報了警,隨後他逃到了國外。
  FBI懸賞10萬美元徵集線索,不到一年以後,托特就在南美洲的尼加拉瓜落網被引渡回美國,被判刑25年。法庭還判處,他出獄以後要處於被監控狀態,24小時戴上有GPS定位功能的腳環。
  相比之下,我們還有進步空間。
  以互聯網平台上出現的兒童色情為例,假如對一個交流兒童色情圖片、視頻,甚至謀劃實施性侵兒童的網絡社群或貼吧,你點擊“舉報”的話,頂多是封群、封貼。不久後,這些人馬上又會再組織起來。即使你拿著這些圖片、視頻去報案,最後可能也會不了了之。
  前段時間的河南鄭州“西邊的風”網站,傳播銷售不雅圖片視頻及猥褻未成年人案中,犯罪團伙以拍攝兒童教育片為由,先後矇騙100餘名未成年人拍攝不雅視頻,引起了輿論強烈的譴責。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網站曾多次被舉報,結果又多次“復活”,以致長期存在,進行傳播、牟利。
  制度
  換個角度看,在國外“監管制度很嚴”的情況下,也出現了“艾莎門事件”,“邪典”視頻毒害兒童事件。相對來說沒監管沒那麼嚴的國內,更應該完善相關製度。
2018-01-26 11:09:22
圖博館
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那些侵害兒童的視頻、圖片傳播會更廣泛,危害不可估量。我們不僅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發現、預警、監督、舉報和治理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性和專門性。在遇到兒童情色、侵害、暴虐的圖片或視頻時,絕不能止步於“舉報—刪帖”。
  比如,我們在網絡上發現了與兒童相關的有害視頻,是不是應該有專門的舉報通道,與一般舉報區分開來?平台接到了舉報,是不是應該有義務上報執法部門,實行強制報告機制?執法部門接到報告,是不是可以優先、集中力量處理?這可能在操作上有難度,但值得嘗試和推進。
  清理“兒童邪典片”這類侵害兒童身心的毒瘤,司法懲治必須跟上。無論是製作者、傳播者、監管不力者,只要突破法律界限、觸及兒童保護紅線,一律應嚴懲,加大打擊和處罰力度。在兒童保護問題上,從不應該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對網絡平台來說,也應該完善自查機制,暢通舉報渠道,強化反應機制,充分利用技術篩查和人工干預,決不能讓有害兒童的內容傳播,更不能為了“流量”而不顧道德法律。對執法機關來說,應該建立多部分的聯合監管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監管,對涉及兒童的影視視頻等應該細化分類管理,實施分級制度。
  另外要說的是,家長是孩子的最強有力的保護屏障,無論我們擁有何種技術手段、何種監管機制,家長都不能沒有“人工干預”,你的小孩子看什麼內容、接觸什麼實物,你有責任知道,記住你是他的監護人。
http://news.sina.com.cn/c/nd/2018-01-26/doc-ifyqwiqk8026471.shtml
2018-01-26 11:10:07
jsoujsou
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 喬治王

  今天是2018高考第一天,越來越多的家長問我孩子網癮的問題。
  我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資深遊戲策劃,首先得說個現實,商業化的網路遊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
  家長要端正態度
真想要讓孩子擺脫網癮,做家長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態度,如果只把遊戲當做洪水猛獸,不去深入瞭解,逃避只會讓事越來越大。
  為什麼他不和同齡人一起玩王者榮耀?
當你見識過越多,就對越低級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沒有人一邊玩《塞爾達》一邊玩《貪玩藍月》一樣,人的閾值會越來越高,逐漸對低品質遊戲變得不感冒。
  禁止孩子玩遊戲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選擇合適的遊戲讓他體驗,高品質的遊戲教會的並不比書本要少。
  王者榮耀他也玩,但對他更像是一個社交工具,他逐漸覺得並不需要靠王者才能獲得社交和認同感。
  很多人對見識的增長都來源於年齡,但是這樣太花費時間了,當你幫助他見識過什麼是更好的東西,低級的刺激對他就沒有意義。
  玩遊戲不是原罪,哪怕沒有遊戲,還有番劇、網路小說,只要它比讀書有意思,就足夠所謂“毀掉一個年代的孩子”。
  沉迷遊戲的本質
遊戲是一個把複雜事物條理化的產物,遊戲的很多玩法的設計都源於生活、來自於人性,只不過設計者將規則設計得比現實更清晰、回饋更明確、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所以玩家在遊戲中會有爽、滿足、實現了的快感,這是在現實中難以獲得的。
  商業化的網路遊戲,新手引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非常多的細節目標,讓玩家按部就班的達成,並給予獎勵的過程,以達到上手遊戲的目的。
...
  回應
我自己是一個遊戲設計者但是我認為作者的言論具有誤導性。只要是涉及心理學的,這世界上都沒有特效藥。作者舉了自己的教育例子,很好,但沒有人能夠保證他是不是剛好遇到了一個乖兒子。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重度的遊戲成癮者。我非常容易上癮,有些人可能會說,我是一個沒有自製力的人。那我和你對比一下,我從12歲開始到現在,健身鍛煉從來沒有停過,我的體格,健康都非常好,一個沒有毅力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嗎?所以說,遊戲對於某些人真的是洪水猛獸,是另一種形態的毒品。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0435&s=syfwjxbt
2018-06-10 09:05:09
圖博館
兒童長期玩手機大腦似有變化:大腦皮層有變薄跡象 2018-12-10 新浪科技

  日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初步研究資料顯示,每天用這類電子產品超過7小時的9至10歲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
  研究報告還顯示,每天盯著螢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據悉,NIH研究掃描了4500名兒童的大腦,其最終目的是找出螢幕時間是否具有成癮性,但研究人員稱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瞭解長期後果。
  然而,美國小兒科學會(AAP)最新版“螢幕時間指引”作者克裡斯塔•基斯表示:“像我這樣的調查人員擔心的是,在許多方面,我們有點像在對下一代兒童進行一種非人為且無對照組的實驗。”
  據悉,研究初步資料將於2019年初開始公佈。
  美國小兒科學會目前建議家長,除了視頻聊天,避免讓18至24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
2018-12-18 11:01:31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6:12
阿楨
1450教戰手冊瘋傳 自嘲:我們有人常忘切換帳號 2021-06-11 聯合報

親綠寫手林瑋豐(圖)自導自演事件被抓包後,讓民進黨網軍治國印象更深植人心。民進黨善用網軍引導輿論,完全執政後更挨批1450治國。近日流傳一份「1450內部流出的教戰手冊」,內容穿插時事哽,深入淺出引發熱議。
1.要多轉傳貼圖,不要跟任何人硬碰硬,遇到討論就直接連續貼圖洗版,貼粉專側翼的圖酸爆柯文哲就好。
2.同時進攻,看到柯則大家一起同時間噓文,蔡政府則是同時間推文,務必一秒內數個假帳號同時發動,製造言論主流假象,讓真正的討論沉下去,避免生波瀾。
3.辯論逆風的時候,記得留一句「4%」(指柯粉)就趕快撤離,不要跟他們糾纏,因為若拿出資料佐證,很難講的贏他們。
4.看到逐字稿就強烈抵制,這種東西,大多數都對民進黨不利,可以用「逐智稿」之類的話語反擊,然後快速撤離。
5.討論任何國際議題,一定要扯起柯,讓鄉民對柯感到厭煩。
6.多購買帳號,目前有些帳號仍在拋售中,方便集中火力作戰。
7.遇到極端不利的討論,像是「黑道、3+11、卡神」之類的不反擊、不辯論、不討論,就留一句「又一個4%」即可,記得立刻撤離。
8.沒有敵人就製造敵人,偶爾要反串一下,製造鄉民對中國的厭惡,還有對柯哲的仇恨,但請記得要切換帳號。
9.圍魏救趙,柯聲勢好就拉侯打柯,侯聲勢好就捧柯打侯;以前黃國昌聲勢好的時候,我們就操作過一次捧昌打柯,很多笨蛋被騙過去了,如今還可以再做一次。
10.現在因為民進黨嚴重下風,請對柯用顯微鏡檢視,像是萬華等來轉移目光,帶領鄉民思考,務必製造「兩個一樣爛」情況。
11.認知作戰,校正回歸、抗中保台、台灣價值等這一些宣傳標語,已經被大家用嘲笑、嘲弄方式表達,所以請一定要避免寫出這些字眼。
12.敵人要正確認識,唯一的敵人不是中國,不是國民黨,只有柯。
  回應
台灣教育失敗30年,年輕人全都是廢物!會發文放屁賺錢的,算是優秀的。
2021-06-11 07:41:34
阿楨
中電競狂熱 EDG奪冠直播人氣峰值近5億 2021.11.13 工商時報

大陸電競戰隊EDG日前奪下英雄聯盟S11世界大賽冠軍,取得獨家直播版權的嗶哩嗶哩(簡稱b站)最高人氣峰值逼近了5億的驚人數字,是跨年時期的兩倍。
2021年來,大陸進行嚴苛的產業監管措施,官方大幅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長以及消費,這也讓市場一度擔憂近年興起的電競產業,但從日前EDG逆轉韓國DK奪冠的熱度來看,顯然全球民眾、尤其是大陸民眾對於電競產業仍是相當關注,在線觀看人數較S10成長逾150%。
電競產業不僅帶動直播平台回春,也拉動新業態電競酒店,搜尋熱度較前期提升115%,多數電競酒店「一房難求」。

EDG奪冠太感人 學生兌現「祭品文」露奶、吃屎 2021.11.17 批踢踢
  回應
難怪習大大要禁遊戲 一群智障
對面嚴格控管遊戲這件事突然變得合理起來了
人家發祭品文還真兌現,先不說智不智障,起碼有承諾諾

陸EDG奪冠爽拿千萬外加一間房 電競夢也曾是台灣之光
  回應
S2的世界冠军我记得是TPA,台湾电竞人才应该不少,可惜現在台灣玩不起電競,也沒能力做遊戲,只能批評嘴炮對岸遊戲而以!
S2冠軍有一位哥哥已經去台中看守所蹲等開庭了,今年台灣隊還有一個涉賭報明牌,有夠可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9hoTsw23w
2021-11-26 11:29:32
阿楨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08/11調查,國內大量青少年在過去7年間捨棄臉書,更傾向花時間在YouTube及TikTok等影音分享平台上。
在受訪青少年中,約95%稱自己有使用YouTube,有67%說自己是TikTok用戶,僅32%稱有使用臉書。皮尤研究中心約在7年前作過類似調查,當時美國青少年臉書使用率為71%.如今使用人數已大幅減少。
法新社報導,讓人們以影音照片表達自己社群網站.吸引了年輕族群,臉書如今已被視為年紀較大者使用的網路平台。
2022-08-11 06:58:42
阿楨
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 2022-10-10

我有孩子。我的體驗是,鼓勵式教育,失敗的概率超過80%。為啥?因為鼓勵式教育,需要口才和情商,缺一不可。你得學會把握時機,選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措辭,得體的口吻,還要一言誅心,正好說在點子上,基本上,至少是處級領導的口才,才會有用。你有這種才能嗎?我的感覺,越鼓勵,孩子越自滿,越沒有危機感,能學好才怪。所以,鼓勵式教育,是一句“真實的謊言”。總的來說,鞭策和激勵,結合著懲罰,立竿見影,效果明顯。不愛念書的孩子,除了此法,其他方式毫無用處。
  回應
鼓勵還是批評得看孩子的情況的。還行的水準獎懲分明才有效。一塌糊塗同時士氣崩潰,那只能鼓勵了,說壞話只會更差。如果表現很好那最好閉嘴,不做干涉。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現實裡都是挫折 2022-10-10

孩子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怎麼辦?不打、不罵、講道理?他也不聽,就覺得天天打遊戲翹課挺舒服。
小孩為什麼不想學習只想打遊戲?因為小孩想逃避現實,現實的世界裡學習考試沒有成就感,都是挫折,只能在遊戲裡面找了。如果孩子實在不是讀書考試的料,可以培養其他興趣,體育,音樂等等,多耐心尋找,家長還是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關愛的。
還有一種是孩子學習不錯也聰明但他發現遊戲裡面的樂趣遠大於學習的成就感,這屬於自律性差的,可以和孩子協商控制好遊戲時間,還是要家長花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管理孩子。
  回應
我打遊戲充滿了挫折,老是死,幾乎沒有樂趣。
其實打遊戲最不“挫折”的地方是可以無限重啟,而每次重啟又給人帶來“希望”,然後就沉淪於這種“希望”之中——本質跟吸毒沒有區別。
遊戲確實比現實更容易有滿足感,也有成癮性,完全指望說服教育讓孩子不打遊戲是很難的。
2022-10-11 08:39:30
阿楨
記者臥底網課入侵群:“網課爆破”污穢不堪,涉嫌違法犯罪 2022-11-05

近日,河南省新鄭市第三中學一名劉姓歷史老師上網課後在家中不幸去世。據劉老師家屬提供的視頻和圖片顯示,上網課時,直播間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樂,有搗亂者惡意威脅,種種話語不堪入耳。目前,新鄭市公安局、教育局、網信辦等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
網課參與者洩露網課會議號和密碼,隨後搗亂者有組織地“入侵”線上課堂,通過強行霸屏、騷擾資訊刷屏,乃至辱駡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入侵者”被稱為“爆破手”。
專家表示,“網課爆破”不僅擾亂了網路平臺的公共秩序,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實際傷害,當下,對“網課爆破”亂象亟待整治、精准打擊。
成員未成年人居多
  回應
抓幾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就直接開除,成年的就進去。亂世用重典
事實一再證明,老師同普通人一樣,也是弱勢群體。
開除內鬼,不想上學就別上了,搬磚去吧
抓到的直接送去上山下鄉接受勞動改造!反正他們不願意過好日子
說了大半天,根源在於網課這種模式,面對面的課堂交流和授課才是真正應該儘快恢復的。
你以為會爆破網課的人現實裡會喜歡上課嗎?
法律要與時俱進了,這種不算犯罪,那王法何在?
2022-11-06 09:10:19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08:52:25
阿楨
塵埃落定的胡鑫宇案,給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2023-02-03

飽受關注的胡鑫宇案終於在今天迎來了結局,調查組本著專業負責和公開透明的原則召開了新聞發佈會:胡鑫宇系自縊死亡。由於學業壓力以及心理逐漸崩潰,最終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悲劇,令人歎惋動容。讓那些吃人血饅頭的所謂傳媒人失望了,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他們杜撰的器官買賣、惡意兇殺等驚悚電影中的離奇情節。
胡鑫宇案為何引發社會空前關注?
在胡失蹤前,主流媒體大肆宣傳、鼓勵遺體捐贈,私下裡則流傳著各種聳人聽聞的流言。這時,正好遇上胡鑫宇在校失蹤,點燃了廣大學生家長的焦慮情緒,在輿論場激起了漩渦。
為何胡鑫宇案輿論遲遲不休?
2022年10月14日,胡鑫宇傍晚從校園失聯後,一度被網媒炒作得沸沸揚揚,傳得離奇古怪、駭人聽聞,並霸屏了全網。 “化糞池發現碎骨”“被化學老師用藥水化掉”“被人帶進醫院割去器官後拋屍河內”甚至是“外星人綁架”的說法。胡鑫宇遺體被找到後,本以為造謠之勢能有所緩和,沒想到,謠言依舊不絕於耳。
為什麼謠言難以遏制?
許多自媒體人為得流量、蹭熱度、換票子,逢熱點必發聲,他們打著為胡鑫宇發聲甚至是匡扶正義的旗號,毫不顧慮後果。只要賺錢,比真相更重要。
  相關新聞
胡鑫宇案重點不在失蹤| 在活摘器官-新唐人電視台(法輪功/大紀元)
  回應
我倒是想借這個事件,在觀察者網呼籲一下社會多關注“抑鬱症群體”。
抑鬱症在某些藥物或心理治療下,看上去治療好了,其實根本沒有用。
吃人血饅頭的還會繼續吃,造謠的還會繼續造謠,真相對他們來說不重要,也沒有多大影響。
自媒體和吃瓜群眾們的狂歡!如果不嚴加查處,以後會愈加張狂!
2023-02-05 08:09:03
阿楨
中美“狂飆”ChatGPT,一文讀懂超20家科技巨頭最新佈局

  自2023年11月底以來,美國初創公司 OpenAI 發佈的人工智慧(AI)對話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短短5天用戶就超100萬,兩個月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ChatGPT,既能夠寫詩歌、編代碼,還能創造劇本、幫你面試出題、發表論文,以及實現更廣泛的搜索服務等。
  近日,OpenAl 宣佈試點ChatGPT付費版本,每月20美元。據鈦媒體App推算,整個ChatGPT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如果收費模式獲得成功,對於投資者而言,ChatGPT將是巨大的利潤前景。截止目前,全球約有250家ChatGPT及 AIGC 技術相關領域初創公司,2022年吸金超過26億美元。
  如今,包括微軟、穀歌、百度、騰訊等國內外科技巨頭都紛紛佈局,加入到這場全球新一輪 AIGC 技術競賽,但同時也有部分上市企業尋求抬升股價而對外“蹭熱點”,引起A股、港股、美股相關股票多日震盪。
  相關新聞資料
微軟財報成績糟糕,向OpenAI再投入數十億美元,AIGC能否解救陷入掙扎的美國科技巨頭?
中國TikTok 成2022年全球網站流量冠軍!擊敗Google、臉書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議員TIKTOK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
民進黨封殺小紅書抖音
2023-02-13 07:16:13
阿楨
ChatGPT 真能搶走你的飯碗?我問了律師、編劇、程式師…..2023-02-13

在教育圈,ChatGPT最火的是「 代寫論文 」。
但一名電腦學院的大四學生小波奇(化名)說,他身邊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們會用它來翻譯論文、提煉參考資料的資訊或者寫個摘要之類的,輔助一下自己,但沒有人直接用它寫 ” 。一來是因為 ChatGPT 不靠譜;二來畢業論文也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沒必要為了省事欺騙自己。
其實,像斯坦福大學等已經在嚴查了,推出了 DetectGPT ,用來判斷文本是否由機器生成。
  程式師們對 ChatGPT 的疑慮不僅在它的代碼會有紕漏。 “ 它完成你需求的前提是,你能精准用機械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ChatGPT 最擅長不懂裝懂,它沒有智慧和事實判斷的能力 ”。它無法完成複雜業務,只能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但他能搶走編劇們的飯碗嗎?
編劇還不算一個文字創作行業,更像是一個命題作文,製片方給出要求,編劇按照歷史背景、方向、風格、體量和節奏創作故事大綱和分級大綱,劇本的 70% 就已經完成了。比起創作,瞭解製片方的需求才是關鍵,在這一點上,AI 是很難代替人工的。當然, Chatgpt 也許可以承擔大量基礎工作( 比如給每個路人甲生成一個人物小傳 )。和提倡集體創作的美劇相比,和編劇中心制的韓劇相比,國產影視們普遍缺少健全的編劇制度,編劇在製作中權重很低。
  那麼 ChatGPT會不會取代律師呢?
“ 律師是法律在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而這裡面的人,才是關鍵 ”。在律師這一行中,總是能出現人類自己都無法預測的事,更不用提機器了。
  回應
昨晚上玩了個把鐘頭:(優點)資料庫非常龐大,答案生成時的描述很有邏輯。你得把需求說的足夠清楚全面,它才能給你滿意的答案。網上好多說能寫學術論文的,不太現實。(缺點)資料庫是猶太人訓練出來的,問點帶政治色彩的問題,一張嘴就是老CNN那個味。
  相關新聞資料
ChatGPT開始被“瘋狂吐槽” 還能火多久?ChatGPT更擅長於一些搜索、資料整理的工作。雖然郵件、發言稿這類日常文稿使用ChatGPT可以極大解放雙手,但到了學術寫作領域,經不起細讀,更像是概念的生搬硬套。特別是在一些理科領域,如金融、生化環材、電子資訊等等專業,吸引力也並不大。此外, ChatGPT背後的資料倫理和版權抄襲問題。
  回應
ChatGPT就是支援自然語言的智慧化搜尋引擎,所謂的創作能力本質上就是瞎編。
2023-02-14 08:48: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