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17 09:23:05| 人氣9,171|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搖擺女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劇常有一窩蜂類型化現象。
  難怪自上野樹里主演的日劇《搖擺女孩》(2004)《交響情人夢》(2006)走紅後,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重金搖滾雙面人》《少年手指虎》(楨:KUSO版龐克電影)《超級女聲》)…粉粉出爐。連柯南也來趕流行,在暑期期間推出第12部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第12部劇場版:戰慄的樂譜》在全省戲院上映,劇中伴隨著知名的宗教歌曲「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聖母頌」(Ave Maria)。
  還是看些記錄片:樂士浮生錄/滾石樂團出走記
  或者正港的搖滾電影:披頭四之一夜狂歡/胡士托風波(楨:重「風波」輕「音樂」)/北京樂與路(楨:眾多搖滾電影中最能將「樂/導/演/劇情/主題」等拍成有機地整體之佳片!)/搖滾公路/搖滾教室/蝴蝶的眼淚/錯的真美麗

《搖擺女孩》Swing Girls (2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2p-4lgac

導演:矢口史靖
演員:上野樹里/竹中直人/平岡祐太
  本片榮獲第28屆日本奧斯卡獎「最佳劇本」、「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音樂」、「最佳音響效果」四項大獎,並榮獲「最佳導演」及「最佳電影」提名
平岡佑太及上野樹裏更同時獲得「最佳新人獎」
連續放映四個月 票房衝破2000萬美元
  故事發生在一個悶熱的炎夏。在日本東北遠離城市的小鎮上,有一群女學生為了逃避沈悶的數學補課,於是自動請纓去給管樂隊送便當。
  由於天氣炎熱,這群女學生又忘記下車,廷誤了幾個小時才將便當送到會場,導致飯盒變壞了。管樂隊隊員在不知情下,吃了那些已變壞的飯盒而集體送醫。由於女學生們途中抵不住美食的誘惑吃了一個飯盒,令管樂隊隊員拓雄(平岡佑太 飾)因禍得福沒吃到便當而安然無恙,拓雄遂要求女生們頂替管樂隊以示負責任,可是這群女生對演奏樂器一竅不通。
  經過了兩個星期的密集訓練,這群女生開始懂得吹奏簡單的旋律,這時原來的隊員卻康復返校,女生們唯有不捨地離開樂隊。離去後她們才發現自己已愛上爵士樂,發誓要組成爵士樂隊。這群平日只懂花錢沒有積蓄的女生連買二手樂器的錢也沒有。為了買樂器,她們不惜用盡所有方法賺錢:到超級市場做兼職推銷食物,可是因貪玩而屢次闖禍;聽聞森林裏的野生松茸轉賣會很值錢,沿途卻巧遇最兇猛的野豬…
  就在這個時候,她們發現數學老師小澤先生(竹中直人 飾)也是爵士樂迷,於是在小澤先生的領導下,女生們決定努力向她們第一次的舞臺表演前進…

日本戲劇新一姊上野樹裏 成名作《搖擺女孩》即將在臺發行

《交響情人夢》紅遍全球,在臺灣一樣是不分男女老少,看「野田妹」簡直成了全民運動。但如果你認為上野樹裏是因野田妹才紅的那就錯了!上野主演的電影《搖擺女孩》上映時因廣受好評而連續放映四個月,票房衝破2000萬美元,並榮獲第2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提名,以及「最佳劇本」、「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音樂」、「最佳音響效果」四項大獎,上野也因本片獲得「最佳新人獎」。
  幕前挖鼻孔不再當玉女 天真自然演技深得人心
上野坦誠,拍攝《搖》劇時常因無法完美詮釋角色而哭,並且曾對女主角-友子挖鼻孔的場景感到抗拒,還被事務所說:「你是想當偶像?還是想當演員?」上野回答:「當然是演員」立刻把手指戳進鼻孔裡。野上在《搖》劇擺脫玉女形象,成功演出了鈴木友子獨特的個性,友子懶惰、愛使詐的個性和《交響情人夢》中野田妹極為相似,並且在片中不約而同地演員們都有演奏樂器,因此《搖》也常被視為《交》的前身。
http://blog.udn.com/playwright/2005230

《搖擺女孩》爵士樂也可以輕鬆讓觀眾跟著搖擺  

  一言以蔽之:難得用爵士樂當題材,可惜故事太簡單
  不知道是不是對《搖擺女孩》有過大的期待,看完《紀子,出租中》〔Noriko's Dinner Table〕之後又看《搖擺女孩》,有一點落差,《搖擺女孩》的故事顯得太童話了些。其實,兩部片子應該要用不同的心態來看的,只是一下子轉不過來。
  《搖擺女孩》就是很商業的電影了,不去寫實描繪什麼生活,也不用去體會角色的什麼心境,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沒錯,可是絲毫不嚴肅,走青春校園片的調調,所以訴求的重點對象應該是看日本青少年電影的人,而非看勵志片的人。
  並不是說《搖擺女孩》不勵志,它本來就是勵志故事,當然勵志,但這個勵志的過程,就不是讓你感動到心底的類型了。一群在暑期輔導數學,不怎麼上進的女學生,因為幫啦啦隊送便當出了差錯,讓啦啦隊變成拉拉隊(拉肚子了),被迫加入管樂社替補,因為人數不足,最後決定組爵士樂團,而《搖擺女孩》說的就是這些不務正業女學生因為音樂而上進團結的故事。
  比較挑的地方,是女孩們愛上音樂的過程,不太有說服力,太容易就迷上了爵士,而且每個人都一樣,無區別,全都愛。再來是學會音樂的過程,也不太有說服力,老師提胡灌頂說了一句「要重視節拍」,大家就開始「音樂無所不在」的體會(在《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和《把愛找回來》〔August Rush〕這類電影都看得到的東西),體會完就能精采演出了,演出中其他同學受到感召,全部買了樂器馬上加入演出,省了體會節拍的過程,直接加入樂團還毫無差錯,真的是太一廂情願了。
  《搖擺女孩》就是那種故事已經擺明安排好了的電影,如果你能接受這一點,才能走下去體會音樂之美。
  音樂勵志電影,很難得選上爵士,火行者雖然愛聽音樂,但對爵士並沒有特殊的感覺,也就是說沒有一首爵士音樂聽了會說「啊,好好聽喔!」,不過《搖擺女孩》選用的曲子都算是蠻大眾化的,就連對爵士沒感情的火行者,聽了也是覺得很舒服,不但不排斥,還越樂越入味,到最後的演出也不自主把自己溶入音樂當中。
  剛開始看《搖擺女孩》時,心情不是很好…,總覺得蠻想揍這些女孩們的,又不負責任又不懂關心別人,話也不敢說,做錯事也不承認,漸漸安撫自己之後,才比較輕鬆進入電影,雖然說前面幾乎是沒受到什麼感動(因為腦中一直是「這不合理嘛~ 那不可能嘛~ 這太巧了啦~ 那是不是太簡單啊~」),不過到後來,女孩們已經突破了「我到底想不想演奏」的關卡,開始追求表演的機會,就好多了,當然…劇情還是過於公式,都不難猜,可是多多少少,也在他們的演出中,感受到了一點不一樣的生命力,其實,不是本來預期的成長,而是一種快樂,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她們一心一意要演奏下去了。
  可能因為水手服女孩不會吸引火行者…所以火行者反而對宅宅的老師那部份比較感動吧~~~ XD  身為爵士樂的瘋狂愛好者,自己卻不是演奏高手,然而,還是有著有一天能夠指揮的幻想,終於,在一群本來很不看好的女孩們身上,找到了。這種感覺還不錯,他絕對不是在片末成為一個超級指揮家,他也不是舞臺上的一員,只是從觀眾席上,自己手舞足蹈假裝是個指揮,感人的是,女孩們是真心把他當作指揮的,因為,她們看到他一樣有著想要演奏爵士樂的熱情。。。
讓火行者掉眼淚的,是這一幕呢。 ^^"
  可是真的…《搖擺女孩》和我想像的落差蠻大的哩,看了一些介紹,大多很推這部片子,但我反而在看《把愛找回來》時受到音樂感動比勵志的部份多更多,勵志電影比《搖擺女孩》還能讓觀眾相信的電影不少,所以…到現在還是不理解,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搖擺女孩》可以得到比較多的收穫…看來,從音樂下手應該是最好的吧!(當然,從其他網友在留言中的討論也得到一個結論…想看水手服女孩的男士們…會銷魂 XD)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115662
 
重金搖滾雙面人 Detroit Metal City  2008

編劇: 若杉公德 
演員: 松山研一 加藤羅莎 松雪泰子
影片短評
超好笑的,如果真的有這種雙面人,不精神分裂才怪,結局差一點,女主角到底有沒有跟他交往呀?
  真的超好笑!教弟弟那邊笑翻了!
  有些片段漫好笑,但我覺得男主角的演技太過矯情,很多日本片我都覺得這樣,演技表情劇情太over,反效果
  全場大家都狂笑~不過電影開演不到5分鐘,我旁邊的父母馬上帶孩子逃離現場~哈哈!GO TO DMC!
  劇情簡介
根岸崇一是個再平凡不過、一點也不起眼的青年,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身份,化上妝一身重金屬裝扮的他,是最受歡迎的樂隊「DMC」(Detroit Metal City)的主唱。
但另一方面,他夢想中的抒情流行創作歌曲,卻乏人津味,他一路以重金屬搖滾打敗了來自美國與各地的重金屬強人。隨著他越來越受歡迎,根岸內心的掙扎也就越來越強烈,究竟什麼才是他想要的,他又該何去何從?
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若杉公德的暢銷漫畫《DMC》(Detroit Metal City),講述雙重身份男主角的搖滾人生,與死了都要搖滾的熱血精神,引起廣大讀者迥響,日本的粉絲甚至將漫畫中虛構的歌詞編寫曲譜演奏出來,女星松雪泰子在片打破形象演出龐克女樂團經理,也得到了許多好評。
除了主角內心的掙扎(兩種人生、惡魔與良善),與令人噴飯的搞笑橋段,故事也描寫了音樂在商業過程中的造假與宣傳等行為,反諷社會正義太保守,扮邪惡卻大有市場的現象。

重金搖滾雙面人

社會禮教是一層外衣,大多數的人們穿著這件厚重衣服後就力行循規蹈矩的路線。當有一天有人幫我們換裝,幫你濃妝豔抹,讓你跳到另一個完全不用負責任的身份,這之間的落差,想像起來多麼美好。
 改編自日本知名漫畫的《重金搖滾雙面人》,繼承著漫畫誇張低俗的煽情元素,主角根岸其實原本只是個想唱Swedish Pop這類純愛清新的泡泡糖甜蜜歌謠,哪知道陰錯陽差之下,他變成了大玩死亡金屬搖滾的克勞薩大人。而且,更瘋狂的是,根岸從指彈空心吉他的民謠派歌手,變成能用舌頭咬彈電吉他,還可以一秒內喊出11次強暴(Rape)之類的不雅字眼,克勞薩大人因此成為樂迷們心中的傳奇戰將。
 對於根岸而言,他根本瞧不起,也不願意表演死亡金屬搖滾這種樂風,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也因此,他卡在進退兩難的尷尬舞台上。全片/漫畫的爆點也就在他穿梭在這兩個身份間的搞笑落差,光看他滿臉慘白妝扮及金色怪髮配上低嗓音的咆哮就是一絕,導致於我們看到克勞薩大人做任何接近「正常人」的行為都爆笑萬分(如他也要乖乖排隊搭火車、和家人吃飯等)。更別提他在音樂教室外興高采烈地扭腰擺臀裝可愛的模樣,反倒嚇跑了一票在音樂教室上課的小朋友們。
 若把超人議題帶入這部作品中,絕大部份的超異能英雄面對自己突乎其來的能力時無不先是驚恐,接著學習去使用他們得天獨厚的能力,協助解決周圍人們的困難,藉此符合超人/英雄的定義。《重金搖滾雙面人》中的根岸也是如此,他若只願意表演他那彆腳的甜美情歌,反倒讓人覺得遜色。一旦當他化身成克勞薩大人後,似乎瞬間能飆高音樂能量,儘管他有多麼鄙視死亡重金屬派別,他卻硬是能在這類音樂上綻放能量。
 「自己做最好的事,卻是自己最討厭的事」這樣的人生體悟看似玩笑諷刺實則深沉,全片在嘻笑怒罵之間,還能淺淺地傳達了家庭可貴的親情能量。因為根岸回到鄉下老家後,發現自己的弟弟沉迷於自己一手建立的死亡形象,竟不顧農事及學業。
 這時他搖身一變,成為弟弟的超級偶像克勞薩大人,藉由克勞薩大人對農務的親力親為,讓弟弟深感原來割草就是砍人頭的最佳訓練,馴服牛隻也能夠幫忙降伏巨獸,精通學問才能成為地獄之神。瞬間就讓傲慢的弟弟煞有其事地接受克勞薩大人的耳提面命,足見偶像能量絕對是意見領袖/證言式行銷的終極手法。
 所有的超人故事都免不了主角對異能身份的認知問題,同樣地,根岸也不願老是再投身死亡重金屬搖滾樂。但當他看到母親為他祈福的牌子上寫「希望崇一可以實現他的夢想」時,他感受到母親的鼓舞,明白並非追逐自己喜愛的音樂而已,他更瞭解自己可能代表能夠實現其他人的夢想的偶像角色。最後他回到舞台上,與美國死亡重金界之神對軋音樂,過程又是離譜笑料一堆。
 曾經在《死亡筆記本》裡飾演天才少年L的松山健一,在本片極盡討人厭地裝娘搞笑,舉凡跑步、說話嗓音及臉部神情極度誇張化,為了和變身成克勞薩大人後區分出高度反差。
 若以漫畫影像化的標準而言,《重》片的表現算不過不失,恰到好處地把漫畫元素全呈現出來(還避開了一些過度不入流的黃色笑話),也沒流於照本宣科(如20世紀少年)或是荒腔走板(如七龍珠),對於漫畫迷與非漫畫迷之間,這片做了一個良好改編及選角示範。
 http://blog.roodo.com/blue1989/archives/11585895.html

少年手指虎 The Shonen Merikensack  2008

導演: 宮藤官九郎 
編劇: 宮藤官九郎 
演員: 宮崎葵 佐藤浩市
影片短評
前半段有如搞笑漫畫情節到了中途居然變成五人巴士巡迴之旅的公路電影,調性實在差很多,讓人有點傻眼!
  小葵的演出 很棒.. 龐克就是努力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想發洩就大叫吧
  這部片真是爆笑片的經典~中年男子 的爆笑輓歌!!!說是三分鐘笑一次一點也不為過!
  超好有"點"的搞笑片 雖然表面看似龐克 其實是 龐克 + 搞笑x∞ 耶~
  劇情簡介
日本知名編劇《舞妓哈哈哈》宮藤官九郎最新作品,在日本創下10億的票房佳績,並包辦大部份電影歌曲的填詞工作,日本NHK大河劇「篤姬」宮崎葵主演。
在唱片公司擔任星探的神奈,業績一直不好;某天瀏覽網站時,看到作風詭異的帥哥樂團影片,心想「就是這個」!神奈馬上通報社長,社長卻威脅她若要續聘,就必須要跟這個野蠻殘暴的龐克樂團「少年手指虎」簽下合約。
不過,當神奈找到他們,才發現那影片已是25年前的事!現在他們是一群怪怪的歐吉桑,由於「少年手指虎」的影片短時間內在網路上爆紅,社長便命令神奈帶他們展開全國巡迴....。
《少年手指虎》以龐克音樂為主軸貫穿全劇,導演說:「龐克音樂,不只是拿來『聽』的音樂而已,而是一種具有顛覆性、叛逆性精神的語言,是對社會表達的一種訊息,是人人都可以實際去參與的運動,在音樂本身或音樂所引伸的文化,都可以很龐克。」
這是一個關於怪叔叔龐克樂團和唱片公司粉領OL一起全國巡迴演出的故事,讓怪叔叔樂團做主角是本片構思的出發點。宮藤最初設想讓幾個年輕時曾經瘋狂過的中年人,於某個機緣巧合下在時隔數十年後重組樂團,但由於沒有經費,只能擠在一輛小車中去各地開演唱會。宮藤回憶創作概念時這樣說道:「如果讓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當主角,因為他們擁有未來,所以再艱苦的巡迴之旅也能撐下去,因此我想換成沒有夢想也沒有未來的怪叔叔們來編織故事。」
  宮崎葵脫線演出
當宮崎葵接到片約時,正忙著拍攝大河劇《篤姬》,但一聽說是名導演宮藤官九郎的作品,便立刻欣然接受了片約,她說:「宮藤先生創造的世界觀非常有意思,觀眾肯定會笑,所以聽說這部電影之後,我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參與
  關於宮藤官九郎
宮藤官九郎可謂日本演藝圈中的怪才。從大學退學後,宮藤進入了先鋒劇團「大人計畫」,憑藉能編會演的才華很快嶄露頭角,成為核心成員之一。不久後,他又接手編創電視綜藝節目,展露出多方面的天賦。

少年手指虎---中年大叔的異想世界

這部宮藤官九郎的新作《少年手指虎》從6月上映時就想找機會去看,但台南好像沒有電影院播放,加上當時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就這麼給它錯過了。
昨天去租片店看到櫃檯上的推薦區有這一片,二話不說馬上租回家看。
感想簡單來說有三點。
第一點是裡面的音樂真的很吵,腦袋像塞滿了快爆炸的手榴彈,看來我與龐克搖滾是無緣的。
第二點,喔,戲裡的中年大叔們太酷啦,儘管每個成員顛的顛、老的老、殘的殘、廢的廢,但中年追夢的精神卻值得肯定。
最後一點就是宮崎葵太可愛了,看看在《少年手指虎》與《篤姬》裡她那天南地北的角色完美詮釋,就知道什麼叫做「收放自如」。
在觀影時,就覺得這部片有周星馳「少林足球」加上Mr. Children「Kurumi」的感覺,可以簡單用八個字來形容:「夢想不死,熱血不死」。
明明曾風靡一時的龐克音樂人,卻一個個都老成中年人,只能無奈地沉潛於社會的浪濤裡。即便這樣,當機會來臨時,那股對音樂的熱情又能重新燃起,幹勁是一點都不輸給小夥子。
誰說後浪一定推前浪?前浪也有可能反撲回去阿!
「當謊言被揭露的時候,如果我們表演得好,那謊言就不再是謊言,而是奇蹟。」
就算全國都以為他們是年輕搖滾樂團,就算冒著被丟垃圾砸雞蛋的生命危險,他們也要照樣巡迴下去,就如同貝斯手昭雄說的:
「我們要讓大家看到,一個超越謊言的奇蹟。」
雖然「少年手指虎」的成員幾乎都被歲月摧殘得不成人樣,但外表滄桑沒算什麼,內在的態度和精神還在阿。
木納認真的春雄還是一樣木訥、一樣認真,暴力的昭雄還是那麼暴力,體內破壞狂的基因至今還是那麼活躍。
愛幹架的鼓手聽到又要組團二話不說馬上剃回公雞龐克頭,就算痔瘡剛開刀無法久坐,但搖滾魅力絲毫不減。
主唱吉米最符合「奇蹟」兩個字,中風到幾乎行將就木的他,在一路上的巡迴薰陶下,身體裡的搖滾魂竟然慢慢被召喚起來,最後竟然能唱能跳,雖然到底唱的什麼還是沒有人聽懂。
但沒差阿,爽就好了阿!龐克是一種生活態度嘛,盧廣仲連早餐都能吃得很有rock’n roll的style了阿!
另外,這部片與《重金屬搖滾雙面人》一樣,片中都有所謂「純愛偶像」的元素與「魔鬼搖滾」的曲風來做對比。
一個是愛來愛去無病呻吟,一個是憤世忌俗毀滅一切,前者被描寫得單調無趣千篇一律,後者雖然吵鬧卻提供生活發洩的出口,截然不同的性質造成感官上極大的反差。
還有,我注意到片中的人物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當與過去決裂的時候,暴力的能量就會爆發」。
如「少年手指虎」的前身是個溫柔偶像團體,本來唱得好好的,但就在那場暴力事件後,主唱吉米與吉他手春雄變成龐克搖滾系的信徒,少年手指虎正式成軍!
宮崎葵飾演的康娜原本整天聽著男友唱的單調情歌,但後來發現這一切通通是因為迷戀男友而產生的下意識自我催眠,從幻想逃離之後,真正投入龐克搖滾的懷抱,才了解以前聽的東西是多麼俗氣、多麼無趣。
她不只音樂上接受搖滾龐克,連生活也龐克起來,回到真實的自我,任何事情想做就做,不會再三猶豫。
從一開始的乖乖小綿羊到慢慢不自覺比出中指,後來竟然把男友抓過來硬理光頭,溫柔的小女人竟然變成我的野蠻女友。
而這位懦弱的男友也是一樣,剃了頭上了台,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那麼狂野不羈,才知道狂野不羈是如此爽快之事!
這就是搖滾的魔力吧?
讓人們唱出跳出甩出不曾看見過的自己,不再假惺惺地虛情假意、皮笑肉不笑,不再唱著那重覆的一千零一首K歌,而是把最熱情、最狂野的一面放出籠來!
看著這四位中年大叔很暴力、很用力、很盡力地在追夢,我們這些後浪怎能後繼無力呢?
來龐克龐克一下吧,衝阿!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70128

影評---少年手指虎

能把公路電影結合龐克樂團及中年大叔尋夢之旅,從劇情就已立於喜劇不敗之地,每個出現的主配角逗趣鮮明,笑點層出不窮;你以為馬拉桑、DMC這兩個樂團成軍很扯嗎?相信我,少年手指虎絕對又一爆笑演出呀~
◎看完之後遺症:
●台灣為了再增加稅收,決定在公共的密閉場所(電梯、捷運等)設立臭屁繳稅箱,凡不小心放屁需自願丟五百元充入國庫,據說一年可增加一百億稅收~
●最近總能在公車上看到一群男人拿著男人幫FHM雜誌,莫名的上下搖動著...
●2009年夏季最夯T袖-老虎頭款,其中女用款式最為熱銷,吼~~~
●一群篤姬迷看完少年手指虎後,在戲院外痛哭,似乎不能接受宮崎葵本片被惡整~
●謝謝你的照顧~,門碰一聲,老闆看著桌上員工的識別證,不理解最近員工為何那麼有個性,這已經是這一周第三個了...
◎純建議觀賞族群:
●喜歡中年人公路電影的人(即使看過醉後大丈夫,還是本片的主唱吉米勝出呀~)
●喜歡重金搖滾雙面人的搖滾迷(GO TO DMC~毀滅人類!毒殺人類!)
●佐藤浩市的影迷(不論是魔幻時刻的冒牌殺手或是本片的叛逆貝斯手,都是讚啦!)
●喜歡宮崎葵的篤姬迷(NANA的小八就已經很可愛,但本片的康娜更是可愛掉渣呀~)
  年過半百的男人,其實還是很有魅力的!從太空大哥大、荒野大飆客以及本周上映的醉後大丈夫,都是用喜劇的方式來陳訴一群中年男子的冒險之旅,它們絕對都不再身材健美、臉蛋俊俏,只剩下禿頭、啤酒肚或是老伯樣,除了很會打嘴砲以外,就是那不服老的精神讓觀眾笑聲連連,而對於男性觀眾更是很心有戚戚焉。而少年手指虎更與眾不同的是加了龐克搖滾的音樂性以及荒謬的樂團組成,大大加強他的娛樂性。一群年過半百老伯們,一趟逼不得已的巡迴演唱之旅,一位可愛三八爆表的粉領OL,把整部片笑點與龐克精神塞得滿滿的,絲毫不冷場,喜歡日式喜劇的人絕不可以錯過呀~
  宮崎葵本片的演出跟篤姬真的落差很大,本片開頭前十分鐘,完全是宮崎葵的個人秀,馬上讓你帶入這個活潑過頭、動不動就辭職的康娜角色裡,尤其長得很娃娃臉的宮崎葵,不管與戲中任何一個角色對戲都十分的活力四射,雖然誇張但是有好像這種情緒超OVER的女生活在這世界上,比起很早之前的NANA,更掌握了演員的魅力所在。後半段與各樂團成員大叔鬥嘴及互相叫囂,一來一往十分生動有趣,觀眾從一開始同情康娜的處境,到後面與康娜一同愛上少年手指虎,都是宮崎葵畫龍點睛的效果呀~
  本片另一驚喜為片中的所有主配角塑造與笑點分配,不但讓人印象深刻也十分討喜;一開始樂團成員最先出現的是貝斯手的佐藤浩市,是演一個仍然叛逆的中年大叔,頹
廢又狼狽,個性很屌但是外型就實在很大叔樣,反差十分的大,那種幼稚的模樣真的很讓人想揍他;是演他弟弟的木村祐一是日本吉本一哥,流氓樣的外表不講話實在很殺,但是也有著很憨厚的一面;演鼓手的三宅弘城光是造型就很硬派,但是實際很害羞又老實,時常出乎意料的吐槽都很有梗;出現不多的照大牌真是化龍點睛,田邊誠一把一個頗白癡的視覺系歌手(事實上外表模仿Gackt)演到讓人想揍他;唱片老闆也不知道激動個什麼勁,但片頭與宮崎葵的對手戲的確讓本片前面快節奏到不行,馬上炒高觀眾情緒。
  但是本片最搶眼的還是飾演主唱的吉米,本片太多梗放在他身上,有不輸茂伯的魅力,前面看似中風的他,常常無神的看著麥克風,一直到後面竟然有層次的到最後狂唱狂跳,那帶給觀眾箇中樂趣實在娛樂非凡,前後面的反差是在誇張到極致,也榮登我心中今年的喜劇天王(與松山健一的克勞薩大人並列),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這號人物呀~
  導演宮藤官九郎將本片炒得熱鬧非凡,節奏明快,所有的笑點處理十分到位,適當的配樂以及演員一些細膩小動作都有精心調度(每當前面在講話時,後面配角的動作往往都很有梗),加上演員們喜劇細胞豐富,整體將本片調度的有聲有色本身;可惜本片樂團的歌曲從頭到尾就那一百零一首紐約馬拉松,導致無法了解少年手指虎到底多有料,倒是女主角的軟飯男友貢獻了兩首。而本片採用類記錄片的方式加上新舊穿插敘述著少年手指虎成團的過去及解散的原因,加上老年手指虎巡迴演唱的花絮讓觀眾絲毫不覺得煩悶,塑造又一成功的喜劇;加上導演十分熱愛龐克音樂,本片雖然沒有明顯說出龐克的含意,但藉由這些中年大叔叛逆脫軌的演出,以及用偽紀錄片的敘述,在尾巴最後一段熱唱,心中的熱血激昂已完全能傳達給觀眾心裡,留下極為美好的搖滾樂章了~
  可惜,亞洲的好片總是寂寞,本片依舊無法讓更多人欣賞,下周又要打下首輪片了,即使本片讓觀眾笑聲不斷、後段更是熱血激昂,宮崎葵的外放演出及團員生動的爆笑橋段雖然精采絕倫,也敵不過好萊塢暑假強片的強襲。不論如何本片絕對是值得一看洩壓片,對於男人們邁入中年的不甘心及追求夢想的奇蹟也有很完美的表達,如果有時間,拉朋友一起去看看吧!讓我們見證偉大的樂團少年手指虎主唱吉米的偉大傳奇吧~~~(畢竟明天吉米有可能就死了呀~)
  ◎後記:
●醉後大丈夫我也看了,雖然也是笑料不斷,但是過於拼湊惡搞及一些常有的美國式笑 料仍不算是出色的喜劇,考慮一下少年手指虎吧~
●帶著之前一起看重金搖滾雙面人的朋友看完本片之後,決定自行製作Shonen Merikensack X Detroit Metal City 聯名T作為我們的團服,來完成用搖滾拯救世界的夢想!!!
●宮崎葵真的超可愛的,尤其跟男友撒嬌的樣子讓人酥麻。我的小葵呀~~~放棄你那花心的 老公,跟我私奔吧!
●片尾戲院內很多觀眾遲遲不肯離去,連我都硬是待到最後片尾,結果事實證明沒有公然猥褻頭出現呀....
http://www.wretch.cc/blog/s6320373

超級女聲~總覺得糟蹋了!

音樂名門之後的麻見史緒(Stephanie)原本計畫畢業後出國深造,成為世界級聲樂家,延續母親日本美聲名伶的美譽。但父親一夕間破產,使得養尊處優的她必須捨棄自尊面對現實生活與追求夢想的考驗。 另,綠川萌(滿島光)家境貧困、被母親視為拖油瓶,得不到關愛、缺乏安全感的他變得好勝而神經質。為擺脫母親及窮困的生活,萌決定拋棄自尊、不計代價也要成名! 個性迥異卻註定成為對手的兩人,為了爭取成名機會及心儀對象,究竟誰才有足夠的心機、手段跟實力可以踏上舞台成為最佳女主角?
  瞭解之後才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漫畫「Pride邁向榮耀之路」,電影版更名為「超級女聲」,讓人不禁聯想到曾經在大陸風靡一時的選秀節目(另參本館:星光幫與超女秀),在難免混淆之餘,更讓這部電影的獨特性降低了不少。坦白說,看完電影之後,我覺得原著名稱比較貼近劇情要表達的主題。只能說這又是一次片商想要搭順風車、或是懶得思考、或是盡耍小聰明的失敗片名翻譯。
  「超級女聲」描述千金大小姐麻見史緒與貧困的綠川萌這二位個性、家庭背景、人生際遇等迥然不同的女生,在圓音樂夢想之路上相互較勁,最終彼此惺惺相惜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綠川萌為了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即便有著不俗的歌唱實力,還是靠耍手段讓麻見史緒失去比賽的企圖心,一舉拿下冠軍。為了成功,不惜讓別人受傷、踩著他人傷口上位,真是十足的小人!不禁讓最近也深受小人困擾的我也跟著恨的牙癢癢的!但在瞭解萌的過往後,對於她真的恨不起來;雖然我知道一個人的出身、家庭背景再差勁,也絕對不能因此將自己傷害別人的行為合理化,只是身為一個有血有淚、會哭會笑的正常人,難免因為同理心,不自覺的可以理解萌那種為了獲得成功而不擇手段的糟糕行為,甚至佩服起萌對於音樂那無比的熱情!
  另一位女主角麻見史緒是不折不扣生長於溫室的花朵,不需要四處打工賺錢、不需要為了生活對別人低聲下去就可以擁有萌費盡心力想要爭取的優渥生活,即便後來家道中落,史緒依舊得到許多上流社會人士的幫助(包括萌暗戀的人),讓萌更是嫉妒不已,以致處處跟史緒作對。
  麻見史緒與綠川萌的相遇,就像天使與惡魔因為音樂在人間有了交集。尋夢的過程跌跌撞撞,卻因為每一道傷痕讓歌聲更富深度與色彩!更因為對於彼此而言,對方是一個無法不注目的存在,在仔細的檢閱下,不只是缺點,還發現了對方的優點。是對手,但在別的時點相遇或許會成為朋友,只是不管是朋友、是競爭對手,都因為對方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完整。正確來說,這是一部沒有孰好、孰壞,只是貼近更人性而已的勵志電影!
  故事的主架構我蠻喜歡的,只是對於二位主演我真的不欣賞!過於僵硬的演技,讓這部本應該要超級好看的電影頓時失色,總覺得糟蹋了!後來看簡介,知道麻見史緒的扮演者是美日混血「歌手」Stephanie。我知道對於一個專業演員來說,我不能期待他的歌藝必須專業,同樣的道理,我也不可能期待一個歌手必須有專業的演技,只是Stephanie在「超級女聲」裡似乎連演技都沒有,生硬的讓人很難吞下去。應該說,Stephanie演不出靈魂的同時,也毀了整部電影!滿島光在這部電影中挑起大樑,顯然也挑得不夠好,情緒的轉折處理得很差,差點讓綠川萌這個角色變成無理取鬧的瘋子(囧)!
  最後,稍稍撇開演技欠佳一事,這部電影依舊值得觀賞,一方是因為故事蠻有意義,另一方是音樂真的很好聽!
http://anstand-mrt.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26.html

樂士浮生錄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2000

演員: 伊布拉印飛列 
導演: 文溫德斯 ( 文德斯:名導演29)
  得獎記錄:
本屆金球獎最佳記錄劇情片
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記錄劇情片
入圍本屆英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文溫德斯合作多年的音樂夥伴萊庫德,在一次古巴旅遊中發現一個古巴當地享譽多年的樂團背後許多感人的生長故事。遂說服文溫德斯在1988年帶著一大隊人馬前往古巴哈瓦那。以鏡頭拍攝這樂團中老藝人的身影與音樂生命。
  片子一開始,在樂聲與人物間輕巧帶入了古巴革命四十年後的景象,以淡彩繪出古巴與美國間的愛怨糾結。影片中老藝人除了在音樂的飆放外,更有許多喜感,在逗人發笑的同時,也令人感動得哽咽、落淚……
  1945年出生於德國迪塞多城的文溫德斯國性孤僻,1970年以《夏日遊記》(Summer in the City)開啟公路電影風格,20多年來一直以其細緻的電影語言,拍攝了許多公路電影,最有名者包括《巴黎德州》aris,Texas)、《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里斯本的故事》(Lisbon's Story)。他個人特別鍾愛50年代的美國電影,特別崇拜約翰福特和霍華赫克斯。英國權威電影雜誌《Sight&Sound》選他與法斯賓達及荷索為1974年世界十大導演,也是被認為是80年代世界級重要導演。
  當文溫德斯隨同萊庫德來到古巴,遇見伊布拉印飛列這團古巴瑰寶,立刻被他們的音樂感動,而用記實的手法拍下了《樂士浮生錄》,於是被人遺忘及冷落的這群古巴藝人,隨著電影的熱賣及專輯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彿自睡眠中甦醒,再次看見、聽見古巴。
  伊布拉印飛列是古巴音樂史上遺漏的名字,如同千萬古巴街頭酒吧內等待成名的歌者樂團。布拉印的成功遲至七十歲才隨著《記憶哈瓦拉》專輯到來,雖然早年曾唱紅一兩首古巴鄉民歌,但他與專輯中其他藝人的知名度不可相提並論,他被當地人士封為拉丁樂教父。隨著電影《樂士浮生錄》重新喚起世人古巴音樂的記憶及熱潮。
  多年來在樂團間輾轉直到1996年受到英國唱片World Circuit之邀,參與了全古巴的至愛和電影的演出,才嘗到真正成名的滋味。1998年文溫德斯帶著他的電影班底隨著萊庫德來到實地以寫實、記錄的方式拍下了這部感人的紀錄劇情片。《樂士浮生錄》片中記錄了一群古巴國寶級音樂家的傳奇故事,由於天生賦有音樂細胞,讓這群老樂士有機會踏上歐洲,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表演。縱然與古巴交惡長達40年的美國,卻讓這群古巴老樂士用音樂跨越了政治的藩籬,破例獲邀進入美國的音樂聖壇「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演奏完畢,與會者一致起立鼓掌,讓這些老樂士們感動流淚。事後當他們在美國街頭打公共電話回古巴老家報喜訊,怎樣都打不通,原來兩國無邦交……
  他們的純真、可愛,都被文溫德斯生動捕捉。影片一經問世,受到絕大多數人的肯定,尤其在國際大小影展上共獲得13座最佳記錄片獎,包括歐洲影展、金球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紐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西雅圖、入圍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等,可說是近年來國際知名度最高的一部音樂片。

樂界人生—樂士浮生錄 文/夏樹

  紀錄片,有些起一個頭,說一個主角,講一件事,用有形有色、繪聲繪影的方式留住現實當下人事時地物的「歷史事件簿」。結繩可以記事,文字可以敘述,現在連照片都可以寫日記了,然而電影呢,一隻開麥拉眼就足以拍下眼底光陰山河歲月所有芸芸眾生的電影,流動的影像,稍縱即逝,是紀錄的藝術。
  有些紀錄片,起一個頭,卻說了許多人,一一去講他們的故事,紀錄於人,真人真事真感情真回憶,一扇窗開啟了還有另一扇等待被打開的窗戶。紀錄片拍得出時光的一去永不回,同樣的,也留下了一千零一夜般的永恆傳唱。就像溫德斯(Wim Wenders,1945~)在1998年拍攝與紀錄的這部《樂士浮生錄》(Buena Vista Social Club),把真實的人聲樂聲心聲,豐富安排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無限夢境裏,創意加上誠意,樂音遇見知音,就這樣剪影出海海人生的音樂百態。他們看、他們說、他們哭、他們笑、他們彈彈唱唱,最重要的,他們演出了自己,曲終人散,甚至時間的長河流去無聲人事凋零了,愛電影也愛音樂的我們還是記得曾經,這一幕一景如同「一千零一樂」般的樂士群像。
  許多事都有個緣起,都有個推手。《樂士浮生錄》的音樂推手,毫無疑問的,是跟溫德斯合作多部電影的音樂製作萊.庫德(Ry Cooder)。《巴黎德州》、《慾望之翼》、《里斯本的故事》,是幾部溫德斯常被引頌的電影。而彈得一手好吉他的萊.庫德本身就是一個「游於樂」的實踐者,是溫德斯默契十足的電影配樂夥伴。溫德斯曾說過,他永遠不會拍攝一部沒有音樂的電影,如此想來,《樂士浮生錄》一片應該就是溫德斯最鍾愛的音樂情人了。
  1996年,萊.庫德來到了20世紀末的古巴首都哈瓦那,為了錄製唱片《The Cuban Edith Piaf》。對於古巴鄉村音樂、爵士樂風,萊.庫德知道,「很多人死了,但有很多人還活著,要趕快找到這些人,他們也許就在街上,也許就在身旁……」,他重聚了半個世紀前曾在當地【聯誼夜總會】(Buena Vista Social Club)演出的老樂手,組成【老聯誼夜總會】樂團,灌錄了這支隔年甫一推出就獲得美國格萊美音樂大獎的古巴音樂大碟。對那流淌樂音、傳奇絕響不能忘情的萊.庫德,1998年再度回到了哈瓦那,這次,他要來錄製的是【老聯誼夜總會】樂團裡主唱伊布拉印飛列的專輯,同行的,還有溫德斯和他的拍攝團隊。因為這樣,才有了這部回首顧盼間,身歷其境,技巧與內容都讓人心醉神馳的音樂紀錄片。
  那是一個我不了解的國度,無論是音樂還是古巴。然而,紀錄片的美好不就在於那種從未知通往已知的喜悅。真的人和真的事。溫德斯所謂的「紀錄應該完整,缺少任何環節都教人感到遺憾」的電影語言,在這部《樂士浮生錄》裡充分地被掏洗出來,更何況,這裡面還有電影與人生、人生與音樂。《樂士浮生錄》的美好一如他的中文譯名——樂士群像,浮生廣記——萊.庫德主其事,從古巴的Egrem錄音室唱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可寧劇院的演唱會實況,再到後來意外接到邀約的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唱會的現場演出,溫德斯寫實、紀錄、串聯、捕捉,把音樂融入影像,精采生動地見證了這些幾已被遺忘的古巴老藝人,他們的浮生群像,他們的樂界人生。
  時光飛馳,多變世情幾番涼熱,這些人都老了,他們邊走邊唱,邊彈邊說,走過古巴革命後四十年的大街小巷,站在鐵道旁話說從頭,坐在大樹下細數過往,三言兩語交代好的一生,卻都離不開音樂。一把樂器、一疊照片、一段敘述,一個個都是封塵壓箱的音樂老靈魂。從小就展現的音樂天份,貧苦相依的音樂生涯,都已經過去了的既美好又孤獨的浪裡浮生,他們享受音樂,熱愛音樂,技法如火純青,歌聲悠揚細膩,除了電影裡被譽為「古巴的納金高」,「沒有人唱得比他好」的伊布拉印飛列,還有感情豐富的女歌手歐瑪拉博杜翁多、九十歲的老吉他手宮巴內塞翁多、指法出神入化的鋼琴手魯賓、鼓手阿馬利多、詩琴手巴巴里多、吉他手艾里歐秋、貝斯手歐藍多羅貝茲、小喇叭手馬瑞米拉……,樂界人生裡,他們都老了。
  是萊.庫德喚起了這些被遺忘的音樂老靈魂飛越哈瓦那、阿姆斯特丹、紐約三座城市的月光,是溫德斯的剎那之眼捕聲捉影地留住了色彩鮮明的陽光古巴,迴旋在曲曲動聽的音樂殿堂,凝眸於最後一次演出的飛揚絕唱。音樂無國界,《樂士浮生錄》裡一首首節奏明快、詞調活潑、哀而不傷、深情自然的歌曲隨手彈唱,集動感與感動於一身,「純粹的音樂能量」直指人心。在古巴,音樂是陽光,連憂傷的情歌都可以唱得明媚奔放——

  女孩滿心歡喜,在一棵樹幹上刻下她名字,
  大樹滿心感動,落一朵花相送。
  我是那大樹,傷心又動容。
  妳是那姑娘,鑿得我好痛。
  妳的芳名我永遠珍藏,
  但告訴我,我那落花是什麼下場?
  這就是《樂士浮生錄》拍攝者與被拍攝者共同信仰的音樂命運吧,「音樂自有它們的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這部片子、這些音樂、這幾個人,就像萊.庫德所說的「那麼沉靜,卻又那麼有力量」。有人的地方就有歌,正風雅樂、古典交響裡總有生命中無言以對的時候,同樣的,下里巴人的歌聲也是有故事的,鄉村音樂、拉丁爵士、流行歌謠……,音樂與詩一樣,不論是唱的人還是聽的人都會為之性情搖蕩。多少歲月的苦樂由指尖滑過,多少往事的辛酸再難回頭,音樂可以洗滌人心,也可以廣袤世情,落幕了,「老歌手,琴音猶在」,樂界人生,何不再唱一段——多美多美的「落一朵花相送」——人生有音樂真好,電影裡有音樂真好。
http://blog.tcu.edu.t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55&blogId=123

滾石樂團出走記 Stones in Exile  2010

劇情簡介
1972年發行的滾石樂團經典鉅作〈Exile On Main Street〉,2010年重新推出特別版,為了紀念這張專輯特殊的誕生,滾石籌拍紀錄片,主唱Mick Jagger邀來《萬世歌王》紀錄片導演Stephen Kijak,彙整大量珍貴的歷史影片與攝影師當時拍的照片,配上滾石團員的記憶回溯,穿插樂壇與影壇名人的訪談,完成了一部堪與音樂專輯匹配的精彩紀錄。
1971年夏天,The Rolling Stones為了逃稅而離開英國,來到吉他手Keith Richards在南法租下的豪宅Villa Nellcote,將地下室改成錄音室,有別於以往專輯錄製的自由創作環境下,成就了搖滾史上偉大的作品之一。這是他們第一次在英國之外創作,專輯名稱自然地反映了樂團當時出走的心情。專輯封面選用紀實攝影師Robert Frank經典攝影集《The Americans》與其他系列的照片,以拼貼和塗鴉方式構成。

【光點國民IMPURE】滾石樂團出走記
 
一個樂團的地位多有份量、有多舉足輕重,看他紀錄片邀請了哪些周遭人是做評就知道。這部2010年推出的紀錄片《滾石樂團出走記 Stones in Exile》主要是慶祝1972年的雙CD代表作《頹廢大街Exile on Main Street》在2010年發行特別版而拍攝的。影片一開始便眾星雲集:馬丁史柯西斯、黑眼豆豆、Jack White、班尼西歐德托羅、Sheryl Crow...等人紛紛道出曾聽聞過樂團流亡到南法的傳聞做為開始。
  當年由於英國對名人採取高課稅(電影裡說高達97%!),加上搖滾樂團向來過著浪擲千金的生活,繳不出稅金的Stons一行人決定逃亡到南法,在吉他手Keith Richards租的高級別墅裡成員過著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生活,隨興、即興中帶有一點克難的錄音環境,讓他們創作出生涯代表作。整張《頹廢大街Exile on Main Street》融合了藍調、鄉村、福音、靈魂、搖滾...,洋溢著濃厚的出走心情。
  這不是第一部關於Stones的紀錄片,再看之前我並沒有懷抱著多大的期待,但實際看完的心得仍是相當不錯!電影對於樂團惡名昭彰的吸毒放蕩生活僅點到為止並未深入著墨(但畢竟平和逸樂的逃亡日子怎麼可能少掉毒品與酒精與女人助興!),我覺得拍得很好的部分是對專輯創作歷程的描述。
  每個樂手在別墅都有自己的房間,大家偶爾會湊在一起錄音或是分開小組小組各自錄,走廊上的音箱與電線們自然是糾結的相當熱鬧,錄音師說每一首歌大家一開始都會先亂彈個兩三次,直到吉他手與鼓手對看(眼神交流),貝斯手以84度角拿貝斯(精準的令人發噱),他就知道要正式開始了。
  錄完的帶子是送到LA做後製,Mick Jagger表示他們很多詞曲都取材自身邊事物,像《Tumbling Dice》就是她的管家非常熱衷賭博,而給了Mick Jagger寫詞的靈感。這首歌很有鄉村風味,但後半段卻洋溢著福音式的大合唱,我很喜歡。吉他手Keith Richards相當熱愛黑人音樂,他認為搖滾樂基本上就是融合黑人藍調靈魂樂與白人鄉村歌曲的混合式樂風。
  另外這首《Good Time Women》相當藍調,配上Mick Jagger的聲線就是有種痞子逛大街的調調,一聽到就忍不住隨著節拍搖擺。
  透過電影了解一個縱橫了40年的經典樂團的流亡軼事,除了那點揭露事件原形的神秘感,之後再聽到這些音樂,或許也更能體會其中奧妙吧,就像影片最後一幕班尼西歐德托羅對Stones的評論:「他們就是搖滾樂的極致。」
http://rabbit44.blogspot.com/2010/08/impure-stones-in-exile-2010.html

披頭四之「一夜狂歡」
 
近日推出的年代「大牌影展」有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一夜狂歡】。這部1964年完成的電影,因為版權被獨立製片起家、近年愈作愈大的米拉麥克斯公司買下重新推出,而讓現在的觀眾有機會目睹這部在當年被視為十分「新潮」的「舊作」。 
  【一夜狂歡】之特別,不僅在於它是披頭四第一部正式主演的電影而隨著雞犬升天,也不像大部分貓王主演的電影就只是因為貓王而被記得。事實上出生於美國卻在英國影壇成名的導演李察賴斯特,除了稱職地傳達出披頭四的魅力特質外,更賦予了本片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新穎且具實驗性的形式面貌。比如片中放著披頭四的「Can't Buy Me Love」的時候,導演用鳥瞰鏡頭拍著披頭四團員在一個足球場上狂奔,隨後我們又看到他們躺著輕鬆休憩的特寫,一首歌當中出現十多個間斷而不連續的畫面,與五0年代流行的長拍手法,完全大異其趣,可以說是六0年代新潮運動的有趣縮影。這種狂飆手法在現在可能司空見慣,畢竟音樂錄影帶多如過江之鯽,結構與鏡頭的自由已屬常態,但賴斯特把歌曲與團員渴望解脫與休憩的叛逆渴望,結合得幽默而富技巧,卻是一點也不過時的。
  此外,【一夜狂歡】表面上非常像「紀錄片」,因為披頭四在片中就飾演他們自己,而導演也匠心獨運地把他們的演唱會以及造成萬人空巷的真實魅力放到片裡;但再仔細一瞧,四個大明星在片中利用過人智慧,擺脫龜毛製作人、煩人老爺爺、與外面無數尖叫歌迷的糾纏,度過一個又忙又累的一天,其結構安排,卻是十分符合嚴謹的「戲劇三一律」的。亦即【一夜狂歡】其實是「古典」與「新潮」的詭異結合體,看似鬆散,卻全在掌握之中。但也唯有透過這個奇妙的形式,本片一方面十分忠實地體現披頭熱的實況,卻又是一部帶有導演自身作者色彩的作品,在「真實」與「虛構」的兩端,找到一個曖昧的平衡,豈是像【辣妹之天旋地轉】這種擺明賺取明星周邊商品附加價值的俗爛通俗劇所能比擬。也成了極少數歌手登上大銀幕,既不喪失本色又不限制電影創作的成功範例。
  我是在MTV視聽中心盛行的遙遠年代(八0年代末期至九0年代初期),從影碟(LD)看到這部電影的。現在LD早已被DVD等更輕便的發明所取代,倒是愈來愈多經典影片,無論是重新推出導演版、全長版,或是加以數位化、電腦化的情形,卻像另一股流行風潮。早已曲終人散的披頭四,這些年除了不斷還有過去未發行的歌曲或精選集,繼續提醒大家他們的偉大傳奇,就連偶一嘗試演出的電影,也成了院線新片。只不過我很好奇屆時所吸引的影迷,是懷舊的一群,還是年輕的主流呢?
  過去我一直以為披頭四只主演過這部電影,後來上網查了資料,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其實在【一夜狂歡】大獲成功後(除了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音樂與原創劇本外,四位主角還入圍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新人),披頭四和李察賴斯特在1965年又合作了【救命!】(Help!)。此外,披頭四還有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1968),只不過這部是動畫,披頭四提供了肖像與音樂,不過也在動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看來披頭四在電影上的蜻蜓點水,其成果可都是擲地有聲的。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4990&c=BA0001

爲了告別的狂歡

  《一夜狂歡》注定將在音樂史與電影史上留名。作爲Beatles的第一部官方電影,《一夜狂歡》也是所有Beatles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它承接著兩個偉大的時代,它是Beatles由青澀走向成熟的轉折點。在迪克•萊斯特(Dick lester)天才的創作中宣告了繼好萊塢黃金時期歌舞片時代開啓以降,電影與音樂的又一次偉大結合。它同時也是一次成功的商業宣傳,但商業包裝之下是Beatles對主流文化的不妥協,是Beatles開創屬于自己的音樂時代的宣言書。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讓這部電影至今熠熠生輝。
    樂隊官方電影一般會作爲樂隊唱片宣傳的重要渠道。這是早期在宣傳方式有限的情況下,電影與音樂兩種不同的文化載體的互動。音樂被推廣,電影類型被擴展,好的官方電影總能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從Beatles的官方電影到平克•弗洛伊德那部大名鼎鼎的《迷牆》,再到去年一個芬蘭樂隊的《聽風的歌》,成功的例子不少。不難看出,電影風格與樂隊風格是否能完美配合是宣傳能否成功的關鍵。《迷牆》切合的“反體制”、《聽風的歌》渲染的“自然主義”無不是樂隊音樂思想的完美表征。《一夜狂歡》同樣如此,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Beatles的創作,對理解這部電影必會大有裨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英國勞工階層年輕一代成長起來,經曆了時代劇變,傳統中産階級價值觀與文化的保守主義成爲這一代年輕人發泄不滿的對象。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幾個樂隊敏感地抓住了這一點取得了成功,但他們的音樂仍然擺脫不了當時美國搖滾的影響,還唱不出英國人自己的聲音。直至五十年代末,約翰•列儂與他的Beatles橫空出世。從1959年成立銀色披頭士(Silver Beatles)以來Beatles就開始了反傳統,廣泛吸收包括卡爾•佩金斯早期鄉村搖滾、拉裏•威廉姆斯流行節奏布魯斯以及菲爾斯派格特制作的女子組合音樂的基礎上開始了他們結束美國搖滾樂在英國統治局面的道路。從1961——1964年間是Beatles的“利物浦——漢堡時代”,愛潑斯坦成功與百代簽約,Beatles以強有力的歌詞創作開路,完全打破了英國流行歌曲出版的常規。love me do,please please me等經典歌曲成功奠定了Beatles在英國樂壇的位置。1963年夏天,Beatles被推舉爲少年偶像,唱片出售引發一系列騷亂,音樂會場場爆滿,並由警察維護秩序,有關報道風靡各家報刊雜志。這一切都在《一夜狂歡》中得到了既藝術又真實的“再現”。1964年也就是《一夜狂歡》攝制的當年,對于Beatles來說絕對是樂隊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他們發行了A Hard Day’s Night這張經典專輯,並成功開發了美國市場,自此爲期六年的“披頭士狂”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作爲這一時期Beatles最重要的影像記錄的《一夜狂歡》同樣呈現了這個時期Beatles最重要的精神氣質——樂觀主義,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出現了:和諧、美好、富有節奏、振奮人心。從影片開頭那場注定成就不朽的追逐戲開始影片基調就已確定,Beatles被狂熱的歌迷追逐,伴隨著影片同名歌曲A Hard Day‘s Night,這對于Beatles來說的確是“困難的一天”,但樂觀主義主導下的影片給觀衆、給歌迷卻是“痛並快樂著”的直觀感受。樂隊成員的臉上無不挂著笑容,貓與老鼠式的追逐場景不禁讓人聯想到巴斯特•基頓《將軍號》中的精彩追逐。好不容易上了火車,但對于他們來說這“困難”還遠沒有結束。保羅•麥卡特尼的“爺爺”要與他們一同進行這趟旅行,幾個年輕人與這個古稀老頭之間注定相處不愉快,老頭不僅到處惹事,還無故玩失蹤,讓樂隊成員最後只能把他關了起來。保羅的這個“爺爺”形象可以說搶盡了四位Beatles成員的風頭。這位“爺爺”不但沒有被設定成一個傳統、保守的形象,反而被誇張爲好色、好賭、幽默的形象。這種形象的倒置絕不僅僅是爲了讓影片更有趣,它更是要切合Beatles的一個“理想模型”,再也沒有頑固、僵化、呆板的家長形象了!Beatles改變了這一切,這是青少年文化對主流文化的一次逾越。以一個青少年的性格來塑造一個家長,本身就是解構掉了那個獨屬“大人世界”的權威。而“Beatles世界”與“大人世界”最直接的一次沖突則是在影片末尾。被“爺爺”灌了一腦子“歪理邪說”的林哥突然離開劇場去大千世界尋求生活真諦時因到處閑逛被抓進警察局,而演出馬上就要開始,這時“披頭三”開始營救的好戲,警察的笨與呆,無疑是影射傳統文化、家長文化的種種醜態。警察被Beatles牽著鼻子走,是對強制國家機器的顛覆,像極了馬克斯兄弟的喜劇電影,同樣四個人、同樣把警察耍得團團轉、同樣都高揚無政府主義的大旗。
    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裏森、林哥•斯塔爾,他們在電影中的形象塑造也是極其成功的。共性與個性完美統一。作爲一個組合,其團隊精神的表達是通過樂隊成員的統一裝束:服裝、發型、夾克上衣、靴子來表現的,這也在此後風靡全球,成爲一種社會心態,點燃了歌迷的熾熱之情。個性上對于每個人都刻畫得令人難忘,浴缸中的列儂尤其有趣。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林哥到大千世界去尋找生活真諦那一段:途遇歌迷,急忙進商店換便裝,出來後找人測試,遇到女士急忙獻殷勤,沒想到最後弄巧成拙。看來林哥頗有卓別林大師的風範嘛!也難怪Beatles解散後,林哥還去當了一陣演員。當然這場戲最重要的當屬林哥遇上小孩,它讓林哥明白了團隊的重要性,也是Beatles剛組成不久“蜜月期”的狀態體現。影片中當然少不了Beatles的音樂,恰到好處的音樂插入毫不唐突。片尾那場演出的高潮戲顯然是爲了“照顧”歌迷,對于我們來說,這一段尤其珍貴,畢竟早期Beatles的現場可不是那麽容易見到的呀!在《買不到我的愛》、《從我到你》等歌聲的陪伴下,這又將是一次完美的演出。可是別高興太早,“爺爺”又出來搗亂了!演出終于結束了,樂隊經紀人又下達命令:馬上趕往下一個演出地點,這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Hard Day!
    《一夜狂歡》中的Beatles是那麽樂觀、開朗。誰能想到,一年之後,一切全變了。在1965年的第二部官方電影《救命!》(Help!)中孩子們進入他們那一排平頂房子,揭示了在透過正門之後的公共性吸毒窩。在那個日新月異、各種思潮風起雲湧的六零年代,Beatles成長之快令人咋舌。Beatles告別了年少的夢想,投入到與現實的血淋淋的戰鬥中去了,漢堡時代一去不複返,音樂也不再像以期那樣直接由演奏實現形式來表現,而是需要克服種種壓力才得以推出。《一夜狂歡》中的即興演奏成爲絕唱,更具自我意志表達的歌曲取代了輕松又略帶傷感的情歌。在一種全新的文化狂熱中交織著更加雄心勃勃的反抗精神。從此,Beatles成長爲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搖滾(Rock)明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071456/

披頭士的黃金時代

  一部半真半假的電影,由披頭士本人們表演他們自己,在安排繁忙的演出生活中的趣事。   
  1964年,那時候電視還不像現在什麽發達,也沒有MV、沒有CD、MP3、沒有互聯網,歌星要表現自己多數只能靠電臺、現場演出和唱片,偶爾的,像剛剛火起來的披頭士,有機會拍一出電影來宣傳自己了。   
  但是披頭士就是披頭士,他們雖然沒有經過多少專業訓練,在鏡頭前卻信心十足,演出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好戲。看著他們駕輕就熟的勁頭,你會覺得導演都是被他們操控甚至玩弄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0073/

偉大的Beatles

會抑制不住的笑,有一種馬上讓你的心情有晴轉陰的功能。看著四個大男孩在銀幕上怎麽折騰經紀人,怎麽在應接不暇的應酬之間給自己找樂子,怎麽唱出那些真誠的音符,作爲一個癡迷Beatles的孩子,又怎麽能不笑出聲來。
    整部電影的情節沒有什麽新鮮的。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就好像剛剛參加完一個大party,和Beatles一起狂歡了一下。所以,不要想太多,只要享受,就足夠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42813/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2009
 

導演:李安(另參本館:李安:名導演72
    李安的【胡士托風波】雖然選擇了一個美國流行音樂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為題材,但影片的重心並非演唱會。
    以「胡士托」為名,卻不拍演唱會內容,尤其是在四十週年這個特別的年份,恐怕搖滾迷會無所適從。但好玩的地方也在這裡。我記得坎城首映後,有些人說他的「預期心理」沒被滿足;而我卻正好相反,因為我期待看到的正是:李安個人印記要如何蓋在這部往事如煙又全然美式文化的電影之上?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部描述「胡士托音樂節」如何在無心插柳、從零到有的電影,其目的仍是在凸顯促成這個里程碑活動的主人翁的內在轉折。而他自我認同的主要困難,正是對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卻又不忍離棄;而他說不出口的同志身份,也在在加強了李安風格對本片內涵的影響。
    因此,我們無須意外【胡士托風波】除了透過美國電影體制的專業分工,很有說服力地重建了整個事件的背景與氛圍(而不必像【色戒】如此辛苦而痛苦),最精彩的部分還是男主角狄米崔馬丁(Demetri Martin)與飾演父母的亨利古德曼(Henry Goodman)、伊美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的對手戲;細膩複雜、哭笑不得,讓人不禁聯想起李安舊作「喜宴」的趙文瑄、郎雄與歸亞蕾的親子圖像。
    尤其是和李安合作過【理性與感性】、後來憑【天使薇拉卓克】在威尼斯影展封后、又在【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把粉紅惡魔恩不理居教授演得令人牙癢癢的伊美黛史道頓,在片中老是把過去悲苦經歷拿來解釋自己小氣行為的咄咄逼人,表現得有夠搶眼。這家子才是本片真正著力最深的部分。
    而【聖戰家園】、【X戰警:金鋼狼】的第二男主角李佛薛伯(Live Schreiber)的「扮裝」演出,也頗具「笑」果卻又不亢不卑。【阿拉斯加之死】與【自由大道】的艾米爾赫許(Emile Hirsh)則飾演男主角的兒時玩伴,帶著越戰創傷返鄉,也在胡士托的解放中找到療癒。他們像是本片為了避免單調的和弦效果,除了帶出胡士托與戰爭的反調以外,也引出更開明、多元的意識型態。
    但李安的主人翁還是一步步卸下心防與枷鎖的。他在片中對性愛、藥物的嘗試,幸好都沒被簡單的負面化,顯見李安溫和卻不迂腐。當所有人都把「胡士托」的意義放大成和平、自由、革命的宣示時,李安則把焦距拉回到一個原本不敢在父母面前出櫃的男人,既藉此挽救了雙親岌岌可危的事業(如果那家破旅館稱得上的話)與尊嚴(再度彰顯他對倫理的重視),也在這個基礎上,踏出忠於自己的那一步。外在的大事件,引爆了個人的內、外在革命;即使重點不是音樂,誰說「胡士托」效應對這個角色和他的故事而言,不重要、不動聽呢?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106&c=BA0001

為什麼是胡士托,不是伍茲塔克風波?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是胡士托,不是伍茲塔克風波?一開始我也在問,後來從該片片商口中轉述李安為什麼要選擇胡士托,証實了以下說法。
  李安之所以會用胡士托風雲,主要原因在於李安尚年輕的時候,當時的台灣社會尚未解嚴,幾乎沒有機會接受到外來文化的洗禮,而香港是兩岸三地唯一參與到當時國際化的區域,許多先鋒文化都來自於香港的資訊,而Woodstock最早的中譯名就是來自香港「胡士托」,理所當然地,李安年輕的時候,彼時文藝青年稱呼Woodstock都是「胡士托」,而非後來的烏茲塔克。所以,李安堅持用這個翻譯當片名,其實是有其歷史意義的,也代表他們那輩共同的回憶,與共同經歷過的年代。
  這部片據了解有嗑藥,有裸奔,有集體性狂歡,不知在這個是非道德觀動態好球帶的台灣,「李安牌」是否能將這些長期被妖魔化的符碼回歸到次文化研究的本質?不管答案如何,可以確定的是「胡士托風波」一定會是限制級片。
  目前在坎城,胡士托風波據說評價兩極化,我從目前僅知的一些外電與外國影評看出,輕喜劇的風格,與幽默詼諧的對話,呈現角色與角色間的情感流動,依舊是李安的拿手好戲,但是有些時代感的精髓似乎與真正參予過那個嬉皮年代有些脫節,另外,挺多外電指出李安的剪輯似乎出了點狀況。不管如何,還是自己看了就知道。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21112293

細細玩味《北京樂與路》● 文/陳韻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dVjx43n3w&list=PLA548A99B65673416

  搖滾樂手永遠予人不滿現狀、憤世嫉俗,燈蛾撲火。
  或許題材不易拍,多年來以搖滾樂手爲主幹的華語片少之又少。
  憑《秋天的童話》一片在觀衆記印愛情經典的導演張婉婷,此番出擊,玩的是《北京樂與路》,成績如何,讓視到如今主持立刻帶影迷進戲院!
  演員:舒淇、吳彥祖、耿樂
  講什麽:
  在香港長大並在外國接受教育的創作樂手麥可(吳彥祖飾),因一次事故滯留北京,遇上從別省來到中國首都碰運氣的搖滾樂手平路(耿樂飾),以及反叛又深情的豔舞女郎楊穎(舒淇飾),三人展開了一段奇異的下鄉演唱旅程,也産生了一段複雜錯綜的三角關系……
  看後心情:
  爲何拍《北京樂與路》?導演張婉婷透露:“我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年輕時還組織了一隊名叫墨西哥跳豆的女子民歌樂隊,由我負責彈和唱,但媽媽當時覺得這是虛榮的東西,不支持我,所以我沒有在這方面發展…”

 《北京樂與路》有的是張婉婷本人的感情投影。 

  既然講的是樂與怒歌手,何以不是樂與怒,而是樂與“路”?據張婉婷受訪所言,那涉及官方意思,不過,對于樂與路,她有這樣的解釋:“《北京樂與路》的‘路’字,代表著人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就像現在剛開放的北京,面對世貿、面對2008奧運,有很多路很多選擇。”
  但《北京樂與路》裏的男主角平路(耿樂飾),卻一如不見光的搖滾樂手般,難逃悲劇宿命,最震撼主持的,是他在遭遇車禍臨終前,不忘叫肇禍的司機聽他的音樂作品,聲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化控訴爲無奈,釀成一個令人驚歎的句點!
  論戲,主持不覺得特出,畫面感觸卻非常強,如勾勒搖滾樂手內心的獨白素描、繽紛交錯的螢光影畫,導演張婉婷總擅長在最喧鬧的情節處境中,突出一種隔岸觀火,又或是置身事外的靜止感,主持于《北京》一再見到這種處理功力,這樣一種對比調度,給了觀衆思考的空間,也令聒躁的氣氛沈澱,顯得文藝起來。
  舒淇仍擺脫不了她一貫臺式的嗲聲嗲氣演出,穿三點式跳豔舞或可滿足一些男影迷,吳彥祖有型但角色沖擊力不強,淪爲花瓶,與舒淇的感情戲太開水,比不上《甜蜜蜜》,最終,最搶鏡的恐怕是本地影迷不怎麽熟悉的中國新生代演員耿樂,有一場他在火車站與父親小聚的對手戲,言有盡而意無窮,很感人。
  《北京樂與路》是一部需要將心情沈澱下來、慢慢玩味的電影,講男女之情,成績可能不比《秋天的童話》,但講人生際遇,或令很多人有所體悟。
http://stars.zaobao.com/movies/pages/beijing261001.html

北京樂與路

   這已經是2001年的電影了,我卻在今天才看到,于是仍舊把它看成一張白紙或者黑屏,讓我在上面自由自在的漫話了。
   很難相信這是寰亞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爲那些純正的京罵,更重要的是那些熟悉的影像、情感,還有音樂。
   有朋友告訴我說:那片子一點都不真實,北京地下搖滾的生活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丫導演就是一騙子!
   我不知道。
   很簡單,其實我也聽了很多年的搖滾了,然而搖滾人的生活我一點都不了解。導演是歪曲還是煽情,我管不了那麽多。我只知道現在突然聽到那些過去的音樂,看到那些似曾相識的片斷,我不得不感動。   
   耿樂的扮相總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汪峰,盡管他的頭發比汪峰還要長,盡管他走的路要比汪峰艱苦的多,盡管他在電影前半段基本上都是以子曰的音樂爲背景出現的,盡管他的生命是那麽的短暫……
    耿樂飾演一個地下搖滾樂隊的主唱(平路),他短短的一生也許僅僅代表了北京搖滾的一個很虛幻的側面,但我卻無端地覺得很真實。
   他十八歲在北京站跳離了父親的火車,也從此跳離了父親對他寄予的希望——火車司機,從此踏上了自己的樂與路。
   他自認爲很叛逆,認爲所謂搖滾精神就是反叛,所以很暴躁,很沒耐性,渾不吝,然而卻在一個唱片公司那裏受到了空前的羞辱。那個人很輕蔑地對他說:“年輕人,今天我心情好,就免費教教你:能紅起來的樂隊,都是在外面反叛、裏面聽話的。”他憤而離去。
    這個時候,突然響起了鮑家街43號時代的汪峰那首著名的《晚安,北京》,畫面則切換到了頹廢的他和那個酒吧女瘋狂地做愛。
   于是,一個人坐在破敗的城牆邊,從不流淚的他,哭了;
   于是,他在一個小站邂逅了自己開火車的父親,上演了類似朱自清先生《背影》那感人的一幕;
   于是,幾近崩潰的他在倒在一棵大樹下發出了這樣的宣泄:
   我到這傻B地方來幹什麽啊我
   我唱著垃圾歌給誰聽
   我本來是想好好搞音樂的
   結果給音樂搞了
   最後,他死了,車禍。他倒在滿地的玉米棒子中,長發飄飄。伴隨著子曰的聲音:佛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他的墓志銘是這樣鐫刻著的:路也有疲倦的時候。   
   舒淇飾演平路的女人,一個豔舞女郎。這個角色沒有太特別的地方,縱然她與他同樣反叛,同樣深情。不過就連一向對她沒什麽感覺的我也不得不承認,舒淇在片子裏果然很pp,正應了黃舒駿在《改變1995》裏唱的那樣:老魏告訴我,臺灣的女孩舒淇最美。   
   吳彥祖在耿樂的墓前爲他點燃了一把用無數朵小白花編織而成的吉他。順著熊熊的火光,我仿佛看見了張炬的影子。我幾乎從來不與任何人談論有關唐朝現如今的沒落,雖然我打心眼裏承認這個事實;而且,我一直認爲,這個沒落便是從張炬的車禍開始的,真的。我甚至也看到了家駒。我默哀。   
   片子裏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讓我無法釋懷:耿樂死後,他生前的朋友們在酒吧裏爲他共唱一首《晚安,北京》。酒吧門口,一張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的紅色海報被一陣風吹走,飄得無影無蹤。而就在幾個月之前,我正好寫了一篇有關崔健的文字:《上帝死了》。
    影片的DVD版還特別奉獻了另外一種結局,揭開了一個所謂的秘密。我個人以爲很是無趣,但是結尾定格的那兩句話倒是可以玩味:
     有人說,真正的愛情,背後沒有秘密
   說這話的人,既不明白愛情,也不明白秘密
   大家說呢?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17142/

誰在嘲弄我們的生活?——關于《北京樂與路》
 
    去年在北京的時候,我聽聞了一個消息:一個有關地下搖滾的電影將會開始拍攝,大批樹村的樂隊將會在裏面露面,不時亮相。這個故事將會反映目前北京的大部分樂手或者樂隊的生存狀況。爲此大家奔走相告,希望大家做好工作。我還爲此後悔,懊惱自己爲什麽不來早些或者走晚點參加這種地下的拍攝,爲此我將不安,爲自己不能滿足的出名欲而痛苦。當時很多人,包括我們熱愛的樂評人在內,都充滿了信心和活力,准備讓地下搖滾通過影象方面來向更多的人傳播,抛向庸俗的人群裏。在對十年來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中國地下搖滾音樂來說,這確實應該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好事。
  但是在我返回學校不久,當即看到由顔峻同志起草撰寫,衆樹村樂手簽名同意通過的一份宣言書,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因爲片子是愛情片,並且不打算正常地反映這些地下音樂的情況,大家決定以實際的行動來反對這種行爲。電影可以娛樂,但是我們有權選擇不玩。這時很多人納悶了,這片子到底是好是壞,是在贊揚還是諷刺,或是真實還是虛幻,連我自己都糊塗了。如果當時我積極的參與了,會不會成爲地下搖滾的敗類,會不會失去朋友?太混亂了,我等待著片子的出現,來解決我的問題。
  在大家都還沒有意圖去買這張碟子的時候,我就跑到錄相廳裏搶先花了幾塊錢來一睹這部被贊揚,被毀,被宣傳的片子。我想知道,到底這片子矯情到了什麽程度,或者真實到了什麽程度,還是惡心到了什麽程度。
   其實故事還算簡單,是說一個從香港來的富商的兒子MICHAEL,因爲在大陸一次聚會裏,別人惡意侮辱他的父親,他大打出手而被公安法辦。在審判之前的幾個月,他被迫留在大陸。他父親希望他能夠在大陸好好學學普通話,以後能使他在香港的樂隊“墨西哥跳豆”簽約出名。父親對他給予了厚望,又拿錢到處走關系,也希望他能出名。在一次演出的現場,他認識了地下樂隊“望月”的成員和主唱平路的女朋友楊穎。我們的主角平路是從外地來京的搖滾青年之一,他反叛,堅強,但是內心脆弱而敏感。楊穎則是從安徽來的一個農村女孩,在一個土歌曲團跳舞。平路他們和MICHAEL認識後就開始了一次無聊的走穴,然後平路面臨了簽約失敗,丟失愛狗,楊穎和MICHAEL有了一段地下情等等挫折。最後他在一次車禍中死掉。一個搖滾青年就這樣失去生命,一段戀情就這樣結束,一個夢想就此破碎。
  作爲香港的女性名導演張婉婷,她對愛情的細膩和描述都是有名的。如果我沒有忘記,作爲《甜蜜蜜》第二的《玻璃之城》還沒有在人們的心中消退吧。那種感情,那種相逢,那種戀情,那種深刻,是很多男導演無法表達的。但是作爲她導演的《北京樂與怒》是不是可想而知的那般,以感情爲目的,所謂樂與怒只是個表面的鋪墊,這就不得而知了。
  我看完片子以後以上的諸多猜想都被肯定。首先,愛情就是片中的主題。這就是說,電影並不是真實,非要反映北京的搖滾樂,也無法真實地反映那種樂與怒的感性。在愛情的大前提下,搖滾樂被美化,搖滾樂的愛情也被美化,地下情都被美化,所有的感情都在被美化。而作爲觀衆,在電影院中只能留住對舒淇的遺憾,或是對吳彥祖付出的徒勞的惋惜,再就是對耿樂的最後結局的淚水了。這個愛情,其實完全不必發生在北京的地下搖滾圈子裏,也沒有必要發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它完全可以隨時發生,在任何的場景下。只要有一個脾氣有點暴躁,人比較自我的,內心脆弱的男人,還有一個善良而開朗的女人,加上一個陌生的,但是溫柔的男人就行了。這種愛情,對張婉婷大導演來說,簡直是很容易就可以拍好的,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抓住觀衆的。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而複雜的感情的時候,鏡頭是含蓄而傷感的,在那些浪漫的愛情的鏡頭前,色調是溫暖的。這些個東西,對于一個愛情片來說,又是不錯的。想想我的女朋友在看張導的以前的片子的時候的流淚的樣子,多感人啊!
   在對于搖滾的闡述上,我不得不對這部片子産生強烈的質疑。作爲香港有名的女導演,作爲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搖滾樂,特別是北京的,地下的搖滾樂的人,張婉婷在片子裏用的手法和編劇都讓中國的搖滾觀衆有理由反對。作爲局外人,我們清楚她的大致感受,但是沒有必要爲了一個愛情,不去注意搖滾樂的內部本質,忘記了樂手的真正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態度。搖滾在她眼中(也是大多數人眼中),好象成爲了吸毒,打架,摔東西,說髒話的代表,好象有搖滾的地方就充滿著危險和鬥歐,還有混亂。作爲在樹村生活過和接觸過這些人的我,我了解他們的生活。那是一種艱苦,面向內心的生活。他們每天在狹小的排練房裏排練自己的作品,努力地過著非常不容易的生活。用片子裏的話來說:“北京搖滾的特征就是窮。”但是窮並不代表什麽,窮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不變的插曲。他們還擁有自己,朋友,感動,藝術和其他,窮永遠不是生活的全部。他們執著于自己的音樂,不妥協,也不屑對一些人浪費自己的才華。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現實和真實東西,但是片子卻從來沒有反映。
  爲何拍《北京樂與路》?導演張婉婷透露:“我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年輕時還片子中的演出人員來說,最好的是耿樂。他起碼表現出一個搖滾樂手的本性,那種反叛,固執,脆弱(難道和藝術有點關系的人都有點脆弱?)。可能他就是在那種環境下長大,接觸過或者有過那樣的生活,所以能很真實和貼切地進入角色。吳彥祖相對來說也還可以,因爲香港人演香港人,這還是比較簡單。那種對北京和大陸特有的好奇,對這些和自己一樣年齡的人的好奇,是很容易就表現出來的。而作爲賣點的舒淇,卻沒有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爲她要演的是從安徽農村來的女孩,但是她充滿著香港人的味道,從服飾和說話的口氣,都是香港的。我的朋友覺得,這讓一個北京女孩或者就是象章子怡那樣的象農村一樣的女孩來演才顯得真實些。演平路父親的老人也是一個亮點。他只有幾段話,幾個場景,但是很好的表現了他作爲父親對一個搞搖滾的兒子的感情。父愛的偉大是不能超越的,他就很好的把它表現了出來,而且很自然。
  片子中還有不少的失誤,比如吳彥祖給舒淇拍的DV片中,明明她在樹下睡覺的那一段是沒有拍的,吳彥祖去買油條了,但是最後演出來的時候有,同樣的還有舒淇洗頭的一段。另外平路在給父親買東西的一段本來是不錯的戲,但是他問老板東西多少錢,那人說五十,他給了一張票子老板居然在找他錢,這樣就誤了火車,沒趕上給他父親東西。中國有這樣面額的票子嗎?這點敗筆是應該可以避免的。象這種情況當年張元導演《過年回家》的時候,因爲用了一張新版的五角就遭到了很多批評,是一樣的。在細節上的注意對于每個導演來說都很重要。
  不過片子還是有它的可取之處。比如平路和父親在火車站的那一段,這種人情味,在搖滾樂中似乎被抹殺得太多。好象搞搖滾的就應該是沒爹沒娘,不上學不工作,沒有家也沒有親人一樣。其實不是這樣。平路在火車站的那段,很真實地表現了樂手情感的一面。他們一樣有家,有父母,有愛自己的親人。他們平時反叛,堅強,艱苦,但是在親情面前,卻是一樣的平凡質樸。他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都有對父母的愛心。
  對制度的諷刺上,這部片子也做到了一些,說明了一些問題。在唱片業的內部,充滿了腐化:對歌手的要求不是以歌來標准,而是聽話的程度和炒作的程度。這樣對搖滾的傷害就是如同片子裏平路說的:“本來想好好搞音樂的,沒想到給音樂搞了!”這是很真實的反映,也是很多樂隊的悲哀。在這樣的社會裏他們不能找到平衡點,找不到真實的認同。另外,相對來說,MICHAEL見到的,卻是另一面的黑暗。所謂高層的酒肉關系,歌不好沒關系,錢可以搞定。不寫自己的音樂也沒關系,這才是樂手的痛苦。
   不管在拍攝和演出中有多少不好或者成功,就作爲片名來說,我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內容並不能反映主題,這樣的跑題還是很讓人傷心的。在少有真正的探尋中國搖滾的作品中,我們總是期待有象樣的作品出場。比如張元在早期拍攝的《北京雜種》中反映的那一代北京搖滾青年的情況,還是比較膚淺和片面的,讓人覺得還是局外人在拍電影,看待這些搖滾人。從來沒有人真正地嘗試或者了解地下這些人們的內心和狀態。但是在外國的片子中,《大門》,《紫醉金迷》還有《成名在望》都很好的反映了搖滾的生活。《大門》是直接以THE DOORS的主腦JIM MORRISON爲藍本的傳記作品。主演和導演都對這種音樂和當時情況有很深刻的了解,並且有過接觸,所以很真實和感性。後兩部片子都是以一個熱愛搖滾的記者作爲契子入手,由他們的愛好進入搖滾樂隊的生活,來進入他們的生命。這樣的電影就因爲這樣的真實而生動和出色。雖然看起來有點頹廢和殘酷,但是這就是生活,生活造就了我們教育了我們,但是它接觸了本質,從而感動了我們的內心。
  所以說,電影是藝術,源自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它可以借鑒生活來表達另一種生活和生命,但是不能因爲這樣的表達而喪失了對一些東西的基本尊重,或者說,沒必要借這種另類一些的生活來炒作自己。怪不得北京的樂隊要出來集體反對,因爲這不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和愛情,這樣的東西也不應該屬于這樣的無産者。小資是可以的,但是沒必要獻媚。生活畢竟是有歸屬的,既然那麽小資情調的戀愛了,就不應該無意地去嘲弄那些人們。說白了就同片裏唱的:“橋歸橋,路歸路。”搖滾有它的自由,電影一樣也有,別太認真,但是也別太戲噱了。大家都保留一份尊重,誰又有權利去嘲弄誰?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8C%97%E4%BA%AC%E4%B9%90%E4%B8%8E%E8%B7%AF%E3%80%8B

搖滾公路  Menolippu Mombasaan (2002)

 

導演:Hannu Tuomainen
 演員:Antti Tarvainen、Joonas Saartamo、Johanna Rönnlöf
  Pete原本立志當個吉他歌手,但在一場學校表演中突然暈倒了。他被判決得了絕症,並住院接受治療,沒想到意外跟同房的年輕男子Jusa結為好友。Jusa也得了絕症,他決定在走完生命前達成心願,去Mombasa海灘走一遭...帶著尋找Mombasa的夢,開啟兩個年輕男子瘋狂的尋夢之旅。
   『如果你把手機從自己的右肩膀上扔過身後去,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這是Jusa調侃Pete的話,Pete照做了,路的盡頭竟真的出現一輛願意讓他們搭便車的卡車...。
  從離職後,我就開始瘋狂酗電影;酗的電影不是一般美國的商業片,而是開始沈醉於歐洲的片子,【搖滾公路】(Menolippu Mombasa;One Way Ticket To Mombasa)這部來自芬蘭的電影,便是其中讓我醉的最厲害的。
   乍看【搖滾公路】,會以為是部典型的公路電影,或著是,講重金屬搖滾樂團的片子,但,搖滾樂的畫面竟出現不到一個鏡頭!或許說,這部片,是一部帶點人生苦澀的『黑色喜劇』。
   故事從兩個罹患絕症的少年逃出醫院開始,帶著一把吉他、一台手提音響及一些欺騙自己的止痛劑上了路。Pete因病放棄了站上舞台的機會,只想北上找尋心儀的女孩,在生命終結前告白;Jusa則嚮往著肯亞的蒙巴薩(Mombasa),有陽光、海灘、棕櫚樹、和黝黑的女郎,只要能破除「童子身」就了無遺憾!一路上,他們跌跌撞撞,他們歃血為盟,他們賣藝求生...
   後來,Pete找到了他的女孩,女孩,伴著他們前往Jusa的蒙巴薩...Jusa,沒能來得及前往蒙巴薩,但是他完成了心願,找到了他的"天使"!
   影片的结尾是Pete18歲生日時,父親用V8拍攝到的畫面,親人、蛋糕、新長出的髮、美麗的女友,交構成一個鮮明但悲傷的畫面。我的淚水在Pete獻唱"Mombasa"給Jusa時,隨著旋律墜下。
  「十三歲以前,我以為只要酒醉過、開過車、做過愛,人生就差不多了。」Pete這麼說。
  看完這部電影,我常常想,曾看過的一篇文章,它說:
  『每晚你上床時,一定要覺得--今天可真活了個夠--那麼你的一生都不會有遺憾。』
  年少輕狂,時間是用來揮霍,一旦死亡逼近,才發現自己要的也不過就是時間;活在當下,才是真正的活過。
  我,是不是也該啟程去找我的Mombasa了!
  ●Kapa後記
 這首歌要特別用力推。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對裡頭的「Mombasa」這首歌印象深刻。只有Denigrate男聲版本(這是Pete最後演唱的版本,樂團男聲版)的我,剛想說上萬能的youtube找一下,沒想到,竟真的找到Taiska的版本(這是Jusa在醫院不斷反覆地的女聲版)。真的是太神奇了~~~~所以等不及音樂下載的人有福了(小小聲:我在傳教嗎?),看是比較喜歡哪一版吧?
 http://blog.roodo.com/hopwhung/archives/1370692.html

搖滾公路(Menopippu Mombasaan)

希望總是在遠方。人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將希望放在未來,放眼遙遠的他方,期望逃離讓我們失去想像、習以為常的地方。而且人們總是即將遠離了才懂得把握。所以公路電影裡的主角就這樣上路了,他們遙望遠方,追尋目標,但總是在抵達目的地時發現結果並不太美好,而主角及觀眾這才體會到最美好的、最不堪的、最殘忍的事物都在旅程途中發生了,那些在旅程中是現在式以及現在進行式的人事物,將是這趟旅程的最大收穫。這就是我理解的公路電影,也是人生的縮影。
   搖滾與公路兩個名詞放在一起當做中文片名應該會吸引不少搖滾客吧,許多的搖滾客都愛公路電影,這或許跟公路之旅的放逐與疏離感帶有一種反叛社會價值的感覺跟搖滾很相似有關,但我想逐夢之旅、成長之旅、追尋意義這樣的概念就很吸引人了,更別提公路之旅的主角都恣意的離開惱人的慣性生活。搖滾公路裡搖滾樂佔的比重不高,只有前中後各一段重金屬。出現在電影裡的音樂以熱情的民謠為主,不知道這樣熱情的民謠是否來自芬蘭,但那樣的熱情與我對北歐音樂的冷調有點差距(註3)。
   故事從一位年輕的吉他手派特開始,在某次音樂表演理意外的昏倒,進而診斷出罹患淋巴癌住進了醫院。在醫院裡他認識了個嚮往非洲蒙巴沙的怪胎尤沙。他們臨時且意外的逃離了醫院,然後意外的上了「路」,展開了真正的公路之旅。旅途中展現了芬蘭的美景,一幕又一幕迷人的畫面,像是裝了濾鏡還調高對比的照片,但那樣的畫面卻不會令人覺得失真,蔚藍的天空、火紅的跑車、青蔥的綠地、鬱綠的樹木,完全符合我對北歐國家的想像,乾淨且純粹的顏色與畫面。
   一開始的重金屬樂團團名就暗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No Future Today」。因為沒有明天,所以我們準備死去(中譯團名有著類似涵義)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拖延、把握現在。只有現在,所以派特決定去找卡塔,尤沙決定去蒙巴沙,卡塔決定與派特一起旅行,而後卡塔決定獻身,派特也只有忍痛成全。因為沒有未來,所以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把握現在,一點迂迴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感到殘忍、不堪,但也因此感到幸福。
   希望總是在遠方,而幸福總是在身邊。所以公路電影的旅人們終究會回到常軌,把握現有的幸福。在電影的最後,派特真正成為一個搖滾樂手了,而且獻唱了搖滾版的蒙巴沙給尤沙,全場觀眾還點起了打火機呢(註4)。
 註1:文章標題的那應該是原芬蘭片名,英文片名是:One-Way Ticket to Mombasa
 註2:圖片來自官網原聲帶的封面
 註3:我的印象來自於我有接觸的Sigur Rós、Kent之類的樂團或是很久不聽的黑死金屬。查了一下發現Stratovarius、Children of Bodom也是芬蘭的樂團,這兩個倒是滿熱血的
 註4:這種情形大概只會在演唱會時演唱經典芭樂歌時會出現,通常會全場大合唱。我在2000年Dream Theater來台開演唱會時體驗過一次(也僅此那麼一次,笑)
 http://blog.roodo.com/malkmus/archives/2182760.html

任性的代價--關於《搖滾教室》

 一直對《愛作愛作夢》The Dreamers一開場,美國來的青年馬修的一句台詞記憶猶新……所以,當我一走進Odeon影城才十多位觀眾的小放映廳裡,我直直走向第五排(第一排真的太前面了),總之,比起其他觀眾,一定是最前面的位置。因為,我是如此貪婪地想搶在其他觀眾之前,去聽去看去聞去嗅,在最先時光裡,感受電光幻影的魔力——就在光速飛梭般穿越後方座椅,回歸投影機之前。
   我必須承認,自從十多年前看了彼得威爾的《春風化雨》Dead Poet Society後,我就成了「校園師生電影」的堅實信徒。從理察德瑞佛斯的《春風化雨1996》Mr. Holland’s Opus到梅莉史翠普的《心靈真愛》Music of the Heart,我總能從容不迫地在樂團成員(當然特別是小提琴手)身上投射近似的自我認同。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例如菲佛阿姨那部《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s及木頭帥哥基諾李維的《追夢高手》Hard Ball,相較於前三部好戲,也許會被歸類為「拍壞了的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更別提了),我卻仍然願意臣服於這類電影營造出的希望願景之下,死忠地相信「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的真諦。
   這類電影往往會有一個不情願、為時勢所逼而空降的老師,往往會有一班桀傲不馴的學生,那裡頭的頑劣份子就不用說了,一定會有充滿天分卻缺乏自信的可造之才,也會有「妙麗性格」的乖乖精明牌…如果再灑狗血一點,老師的上頭會安排一個食古不化的校長或主任,班級裡頭會有專門搞破壞打小報告的「抓耙仔」,外面要嘛有黑幫虎視眈眈,要嘛就是搞不清楚狀況的家長氣急敗壞來鬧場。
   李察林克萊特最為影迷熟知、最受影評厚愛的作品,應該是浪漫至極,同時也為他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另外,他走小眾實驗藝術風格的《甜蜜的強暴我》Tape及滔滔不絕辯論哲學人生的《夢醒人生》Waking Life也頗受肯定。但李察林克萊特顯然對校園電影,更是情有獨鍾,要不然他也不會在五年間拍出三部同中求異的青春校園片了(《懶蟲一族》Slacker、《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及《愛在黎明前》SubUrbia)。我看過的後兩片,尤其可視作喬治盧卡斯三十年前的校園經典《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的接棒之作。
   當一向對校園文化的恣意奔放情有獨鍾的林克萊特,碰上有點胡鬧卻終究會在緊要關頭回歸保守的麥可懷特,再搭上老是嘈雜三八的傑克布萊克,會成就一部怎麼樣的校園電影?絮絮叨叨了那麼多,無非是想告訴大家,千萬不要把這部片當成是林克萊特的個人作品(特別要叮嚀那群中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浪漫蠱毒的迷歌迷姐們),千萬抽空去欣賞一下傑克布萊克在《失戀排行榜》的搶戲逗趣。還有,被《搖滾教室》感動得熱血沸騰後,千萬要記住,本篇文章的附圖左邊,那個頭髮微禿,身著白衫的溫和瘦子的姓名——麥可懷特Mike White。
   麥可懷特曾經編寫過《橘郡男孩》Orange County,《橘郡男孩》的兩個主要角色,其一是湯姆漢克斯的兒子柯林漢克斯,另一位就是胖胖的搞笑天王傑克布萊克。這位身兼喜劇演員、搖滾樂手、詞曲創作人,同時主持過MTV電影獎的怪ㄎㄚ,之前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應該是《失戀排行榜》超搶戲的配角演出及掛頭牌主演的《情人眼裡出西施》吧。傑克總算逮到機會,和曾是鄰居的編劇奇才麥可懷特再度合作,這回不只一個編一個演,兩人一起為《搖滾教室》譜寫的同名主題曲,甚至被賭城影評人協會選為年度最佳電影原著歌曲呢。
   《搖滾教室》在北美自2003年十月上映至今,已累積八千多萬美金的高票房,我想這個數字甚至還高過隨便抽選本片導演李察林克萊特幾部前作的票房總和再乘以十倍吧!老實說,《搖滾教室》的劇本還是稍嫌粗糙了些。Mr. S(傑克布萊克)在貴族小學鑼鼓喧天地「偷偷」組BAND,何以從來沒被其他教職員發現過?瓊安庫薩克這麼精彩的女演員,卻受限於戲份而落得頭重腳輕,也是可惜之處。至於麥可懷特親自下海飾演那位放棄搖滾夢,在女友脅迫下只好向現實投降的溫吞室友Ned,則是整部電影裡最缺乏發揮空間的角色,也許他不好意思幫自己寫太多場戲吧。那麼,《搖滾教室》不同於其他傳統「校園師生電影」的優點到底在哪裡?《搖滾教室》硬是催出我一滴寶貴淚珠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想,是在於傑克布萊克在片中即使窮困潦倒、即使偷拐搶騙也要組BAND的那份天真、堅持,還有任性吧!事實上,《搖滾教室》的活潑幾乎讓我回憶起十多年前的兩集《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修女也瘋狂》之所以在當年大為轟動,除了琥碧戈柏飾演的不入流三八歌手避居修道院打破僵化的種族、宗教等規範帶來的喜劇情境外,更在於她勇於挑戰、改造修女福音合唱團的一成不變的任性與熱情。這部份,讓第一集的《修女也瘋狂》有了「校園師生片」的雛形;到了第二集,就是變本加厲出櫃現出原形了。是的,我就是三八的「校園師生電影」,怎麼樣?琥碧換傑克,瑪姬史密斯改成瓊安庫薩克,修女合唱團變成School of Rock,這個奇異的小學生BAND成員包括:世故的樂團經理Summer(Miranda Cosgrove的表現真是太逗了)、華人鍵盤手Lawrence、有創作天分卻缺乏自信的吉他手Zack、頑皮的鼓手Freddy及低音吉他手Katie,還有以容易怯場的天籟美聲胖妞Tomiko為首的三名合音天使。我尤其喜歡麥可懷特不忘關照其他(大部分)沒音樂天分的孩子的那份體貼(大部分類型電影多把重點放在兩三個學生上,其餘的往往面目模糊),當那位Sissy Boy Billy為團員設計出「華麗」的絲質緊身舞台裝時,當其他幾個孩子煞有其事地各司其職,甚至連負責守門報告狀況的孩子都把這項任務看做是神聖的興趣,而非敷衍應付時,我幾乎感動得要尖叫了。
   我知道Mr. S理所當然會受到學生的啟發(或感召),他開始聆聽其他團員的努力,開始懂得在適當的時刻退居幕後,讓真正有天分的人在鎂光燈下發光放熱。當台上的學生一正式演奏,台下滿腔憤怒的家長望著自己孩子臉上的執著神情,我相信他們跟《舞動人生》裡的小比利爸爸心裡想的是一樣的:萬一我的孩子是個天才怎麼辦?《心靈真愛》Music of the Heart片尾的高潮戲是一場師生合奏會,還請來帕爾曼等世界級大師共襄盛舉。但我一直相信,哪怕自己的孩子拉得荒腔走板,在台下父母親朋的耳中,那永遠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旋律。有沒有得獎,還是重點嗎?張之亮曾經在不倫不類的《仙樂飄飄》裡做作地問過這個問題,他有空實在該看看《搖滾教室》,也許能領會出一個較好的答案。
   剎那間,三年前在銀幕上親炙《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時翻騰的熱流,又滾燙地在我體內流動。「點支煙、放張唱片,你就會看見未來」,古典樂也好,Rock n’ Roll也罷,我們總有辦法在關於音樂或影像的隨便一個段落中,找到情感投射的出口,追憶那段屬於自己私密的、已逝的任性歲月。
http://mypaper.pchome.com.tw/legend1976/post/1240282711

《蝴蝶的眼淚》 (Cry Of The Butterfly)

演員 馬克哈洛夫 瑪麗伊可
  劇情簡介- 荳蔻年華的葆琳娜患有血癌,但她憑藉遮祖父的關愛和她對音樂的執著,她不願屈服地和死神搏鬥,在一次演唱會後,葆琳娜對於年齡相仿的鮑伯一見鍾情,熱切期待愛情光臨。但是個性內向憤嫉世俗,的鮑伯卻刻意隱藏他對葆琳娜的愛意,因為童年父母離異的傷害,讓他無法與人正常交往。葆琳娜的真情終於打動了鮑伯,讓他和形同末路的父親重新建立關係,但是不斷釋放愛的葆琳娜,漸漸感到死神的靠近,在她不斷需要幫助和安慰的時候鮑伯能夠獻上同樣的真情嗎?答案將在他們共譜愛情樂章之中。

蝴蝶的眼淚(Cry Of The Butterfly)

影片中女主角葆琳娜罹患了血癌,而她的爺爺為了救自己的孫女,捐出自己的脊髓,這見證了親情的偉大,雖然最後女主角死了,但是她有爺爺、朋友以及男朋友最後的陪伴,至少不會一個孤單的死,有情比什麼都還重要。
 在影在中我看見生病的人是多麼珍惜、愛惜自己的生命,那麼那些不愛惜自己的人,真的是太不應該了,將來我若當了護士,我一定會勸那些好手好腳、沒有生病的人,為了那些愛他們的人以及他所愛的人,也為了世界所有生病、在垂死邊緣上的人活著,想想自己比起那些想活都沒辦法的人都來的幸運多了。
 如果你遇到身旁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首先要去探討他為什麼不愛惜生命,究竟是為了愛情、家庭、生活、學業、就業等等,再來就是要走進他的生活圈,這是需要非常多的耐心及時間的,同時也需要用點智慧。
 看到許多人罹患癌症,我常常會想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如果我罹患了癌症,我的未來是否會改變,我想我會什麼都不管了,一個人痛痛快快的做自己想做了事情。早期的話我會用藥物治療,若是到了中後期,我會放棄治療,因為我認為到這個時候,我想是沒救了,不如不要浪費藥物及金錢了,就讓我做生命中最後ㄧ份心力。
http://epage.hsc.edu.tw/blog/files/6-4324-15023.php
 
錯的多美麗 Clean  2004

導演: 奧利佛阿薩亞斯 
編劇: 奧利佛阿薩亞斯 
演員: 張曼玉 尼克諾特
  劇情簡介
本片由張曼玉主演,這部片也是她的法國導演前夫奧利佛阿薩亞斯為她量身打造的作品,以簡單樸實的劇情,拍攝出貼近人生縮影的故事,張曼玉又以此片拿下2004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成為首位華人坎城影后。
當生命陷在困境中沒有選擇的時候,只能夠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艾蜜麗為一件揪心的事困擾著她,老公曾是搖滾明星,因過量吸毒而死(另參本館: 《毒品》)。艾蜜麗因藏毒被捕,在獄中度過6個月後,她決定透過法律從他的父母那裏,把心愛的兒子奪回來。只是要爭取兒子的撫養權,她就必須重新改變自己的生活……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潔淨。
在「CLEAN」這部電影裡,張曼玉飾演一位為搖滾樂手的先生注射毒品過量,意外致死的殺人犯。出獄以後不但要克服沉溺毒品的問題,還要爭取孩子的撫養權。
張曼玉除了這座坎城最佳女主角獎,更是華人演員在國際影展中連得柏林、坎城2大影后榮銜的第一人,再加上過去得到的5座金馬獎與5座香港金像獎,讓她成為國際間高知名度的華人女演員。

錯的真美麗~the movie

不諱言,會去看這部片完全衝著張曼玉的名聲,許久未見的演技不煌多說 ,整體的氣氛營造和故事的節奏起伏,仿如一件舒適的貼身棉質衣,令人 越發沉迷在影片當中。
 故事簡單的情節,台灣的八點檔或偶像劇或所謂的勵志小說,早不知重覆 了幾百回: 原本如日中天的歌手,和女友在失意爭吵中,意外的因吸毒過量而殞落, 失去男友的艾麗絲因毒品入獄,出獄後在毒品和爭取小孩監護權中爭扎,結局在成功的戒掉毒癮,贏的小孩的信任及找回歌唱事業的成就。
  看完三行的故事大綱後你還會想進戲院花二百五十元看嗎? i dont know但誠如張曼玉說的,這部片反映了真實自己的性格,讓她能深刻表現出艾 麗絲在堅強、無所謂的外表下脆弱、害怕、需要支持的心。
   其實我在中間一小段時曾不小心睡著,在片子一開始,和身旁的朋友還聊 的很開心…但你說悶嗎?nono~這如果悶的話…那…每逢各類影展都盛況空 前的支持度難道是假的?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art/post/1243934798

台長: 阿楨
人氣(9,171)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交響情人夢》
此分類上一篇:《扶桑花女孩》

阿楨
樂之路 (Road Less Traveled, 2011)
導演 / 李劭尹
演員 / 吳建豪、洪天祥、涂百鋒、藤岡靛、隆宸翰、弦子、洪金寶、張魁、柯有倫、吳中天、莫子儀、徐婕兒、川島茉樹代 (Makiyo)、穆熙妍
  獲 97 年度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新臺幣 500 萬元
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郊區,正在旅行中的臺灣經紀人李先生來到了這裡,無意間在一間酒吧中聽見了 Joe 的演唱,在音樂界有極大影響力的李先生極為欣賞 Joe 的才華,於是給了 Joe 一張名片與一個試鏡的機會,只是、這個機會卻不是在美國,而是在遙遠的臺灣,苦思幾個月的 Joe 決定飛抵臺灣一圓星夢,然而隻身來到臺灣的 Joe,到達後臺灣後卻遍尋不著李先生的蹤影,他手邊也只有那一張李先生給的名片,Joe 頓時又陷入了和幾個月前相同的境地,他面臨得飛回美國,抑或留下來等答案的困難抉擇,無奈下,Joe 決定把這趟臺灣行當成是一個意外的假期,讓自己至少好過點。
  開始臺灣旅程的第一天,Joe 就與 SMASH 樂團的主唱 Mike 因誤會而扭打進了警察局,無意間 Mike 發現 Joe 是位樂手,也欣賞他的歌聲,想邀請他加入 SMASH 樂團,在 Joe 聽過 SMASH 樂團的音樂後,立即被樂團的熱情活力所感動,於是便加入了 SMASH 樂團,開始了 Joe 的樂團之路,Joe 也因此結識了樂團成員貝斯手 Yi、鼓手 Taka、主音吉他手 Jason,與 Yi 的妹妹 Cola,Joe 和 SMASH 樂團的成員們,不僅是音樂上的夥伴,更成為在生活中的好兄弟。
  過了不久,李先生出現了,他對於 SMASH 樂團的未來極感興趣,當下與 SMASH 樂團簽了一紙合約。Joe、Mike、Yi、Taka 與 Jason 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出名的搖滾樂團,於是在三年內,他們不斷的磨練自己,經過多次失敗的表演中獲取教訓,從只有一位歌迷,到演唱會座無虛席,逐漸地,SMASH 樂團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下搖滾樂團,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然而,就在 SMASH 樂團聲勢如日中天、持續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式前進時,他們卻嚐到了成名後的代價,價值觀的改變、夜夜笙歌、私生活被攤在大眾面前,以及迷失了自我,成員間的關係開始起了變化,SMASH 樂團的友情面臨了極大的考驗,甚至 Mike 又因為誤會,而意外的將 Joe 最重要的吉他砸毀,兩人關係幾近破裂。
2012-04-28 10:49:39
版主回應
  同時,一場電視臺節目的彩排,發生了一件沒有人願意相信的事,主唱 Mike 因為右心室發育不良而心律失常,必須為了健康放棄搖滾樂的夢想,團員們幾乎要為了 Mike 的健康而同進退,但是堅強的 Mike 卻要求完成一場 SMASH 樂團的告別演唱會,就在演唱會即將順利結束時,Mike 又因心臟問題,而被送往醫院,而團員們仍舊信守 Mike 的心願,繼續完成演唱會,當 Joe 唱起了自己所寫給團員們的安可曲時,Joe、Yi、Taka 與 Jason 回憶起樂團成軍至今的總總…


洪天祥與洪金寶,父子攜手《樂之路》 by超小號

「當時發現爸爸的光環還不小,我怎麼逃都逃不開,所以不如就努力作自己想做的」,Jimmy在日本打工當快遞時,甚至被客戶要求合照,才終於真正體悟到身為名人後代,刻意規避隱瞞,反而可能畫地自限,讓自己綁手綁腳。
  自從資深藝人之子在綜藝節目上崩潰起肖,引發熱烈討論以來,「靠爸族」成為台灣的熱門語彙,只要家中稍有背景,祖上餘蔭就像烏雲罩頂撲天蓋地而來,名人後代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檢視。反之,刻意不靠爸的舉動,也會被媒體加冕,彷彿帶有神聖光環。
  其實香港早已流行過「靠爸」之說。當年,在加拿大唸完高中的洪天祥,因為對音樂的熱愛決定回到香港,為了避免被貼上靠爸標籤,他偷偷參加音樂比賽,希望能打下屬於自己的好成績。然而,名人生活就像《楚門的世界》一樣無所遁形,媒體報導使得作弊耳語在參賽者之間甚囂塵上。雖然最後沒有獲勝,卻讓刻意隱瞞身分的洪天祥Jimmy,對毫無隱私與自由的生活感到灰心,憤然隻身前往日本研讀表演藝術。
  在日本,洪天祥看見年輕人的夢想努力發光。百貨公司打烊後,三五成群的青少年對著玻璃櫥窗練習接舞,他們賣力舞動的身驅在Jimmy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某天夜裡,輾轉難眠的Jimmy腦中浮現一個關於追逐夢想的故事,他爬起來寫下了《樂之路》的劇本雛型。後來,到了L.A,和Tension團員一起練唱,獲得陶喆青睞,開始了音樂上的發展,這個關於夢想的小故事也就一直放在他心裡。
  時值Tension暫時休息,洪天祥和好友吳建豪、涂百鋒決定合開製作公司,一圓拍電影之夢。本來他們打算拍一部動作片,然而發現預算實在驚人超乎想像,只得作罷。在看過許多劇本之後,大夥想起了Jimmy寫下的小故事,一種關於好友共同努力的革命情感,頗符合他們的情境,加上大家各自在演藝圈打拼,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各種小插曲,讓劇本逐漸豐富起來,終於在08年,《樂之路》正式開拍。
  儘管得到父親洪金寶首肯,願意擔任監製並出任其中要角,樂之路的開展仍然歷經不少風風雨雨,包括資金的跳票、還牽涉了版權被有心人士操作,以致於遲遲無法上映。不過,拍攝過程仍然充滿笑料,例如,當吳建豪飾演的Mike質疑自己會被包裝成「又蠢又笨的偶像團體」時,洪金寶脫稿說出:「F4、Tension」,在拍片現場引起哄堂大笑。事實上也正由於洪金寶的智慧,這段帶有自嘲意味的告白被保留在電影中。而資深演員張魁等人的參與、眾多好友的客串力挺,也讓拍片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音樂是《樂之路》的重點,在片中飾演SMASH樂團的五個成員,為了演出努力練團。不過,原聲帶中的原創音樂,經常都是在片場的神來一筆,例如在開拍的第一天,大家正在橋燈位時,Jimmy突然有了想法,當晚就寫下了片中具轉折作用的一首關鍵歌曲「you’re my friend」,而好友麻吉弟弟等人也獻上自己的創作,Jimmy表示,歌曲「老爺車」的情境,特別傳達了他「不想care潮流,只想開著自己老爺車繼續前進」的心情。
  「當時發現爸爸的光環還不小,我怎麼逃都逃不開,所以不如就努力作自己想做的」,Jimmy在日本打工當快遞時,甚至被客戶要求合照,奔波而狼狽的他當下覺得有點丟臉,後來才終於真正體悟到身為名人─尤其是亞洲超級大明星的後代,刻意規避、隱瞞,反而有可能畫地自限,讓自己綁手綁腳。如今,首部編導電影作品終於上映,也許新手之氣息洋溢,甚至在剪接時,懵懂因為別的公司建議一定要剪成83分鐘,而省略不少劇情交代,然而, 《樂之路》的確忠實反映了Jimmy等人有血有肉的親身經歷,那是一條外表光鮮、內心掙扎交錯的夢想之路。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22/33220118/
2012-04-28 10:50:00
阿楨
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的最後旅程2012/09/17 公視紀錄觀點

大部份媒體現在介紹拉維香卡時,都會說他是知名爵士女歌手諾拉瓊絲(Norah Jones)的父親。但是早從60年代開始,拉維香卡就已是印度音樂與西塔琴的代名詞了。是他讓西方世界接受,並且愛上印度傳統音樂。現代樂作曲家菲利浦葛拉斯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也都爭相與他合錄唱片。1969年舉行,在搖滾迷視為聖山的伍茲塔克音樂演唱會中,拉維香卡正是將民族音樂帶進嬉皮文化圈的推手。滾石樂團、披頭四都為他著迷不已,披頭四吉它手喬治哈里森後來不但和他成為摯友,並且拜師學藝,更在他們往後錄製的作品中加入西塔琴的琴音。9月18日晚間10點公視紀錄觀點播出《拉維香卡的大師課程》,將與觀眾一起探索他到底有何魅力?為何能憑著一把西塔琴,將原本鮮為人知的北印度音樂送進西方樂迷的心底?
2008年他以近89歲的高齡進行歐洲巡迴表演。最後於9月1日抵達巴黎香榭大道旁最文人薈萃的普雷葉音樂廳(Salle Pleyel),當天吸引了爆滿的觀眾,隔天又罕見地公開舉行大師課程,這部影片就是在當時開始拍攝。它不但紀錄了音樂會、大師課程,更跟著拉維香卡回到印度新德里,貼身跟隨他的日常生活。這趟原定當年5月進行的巡迴表演,才因他的健康因素而延遲舉行。所有聽眾心裡都知道這可能是一次告別演出,而他自己一開始就說:「親愛的朋友!這很可能會是我最後一次表演 但我希望不是」。6歲時就以舞者的身分,初次跟著年長的哥哥踏上歐洲的表演舞台,當時最重要的表演場所就是香榭大道。彷彿是重遊兒時的回憶,回到第一次讓他感受到掌聲是表演動力的舞台。在另一個女兒、也是最重要的學生 Anoushka Shankar的陪伴下(當年6月底她才剛到台灣表演),他滿足、又自信地彈播著每一個音符。
2012-09-19 09:43:20
版主回應
西塔琴是一種長頸魯特琴,經由外地傳入,後來發展成北印度最重要撥弦樂器。它的音色帶有一種特殊的嗡鳴聲,油滑蜿蜒,聽時有種延長膨脹的時間感。拉維香卡24歲開始過著以推廣印度傳統音樂遊歷歐美的表演生活,最後在新德里建立音樂教學中心。從前一個音樂家需要早上四點半起床,練習十幾個小時,跟一個「教主」學習音樂、宗教、品德、人生道理…,幾十年後才能達到成熟的階段。你或許覺得他也會對學生很嚴苛?但他竟然認為現代人因為科技、人際關係與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的方式當然也會跟著改變。大師課程只是一個外表,音樂底下隱藏著人生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看到他將傳統印度音樂融入搖滾音樂、嬉皮文化、爵士音樂、古典音樂、現代樂(特別是極限音樂)的成就,不由得令人重新審視起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音為愛 SUCKSEED 2011

導演: 查揚諾布普拉寇
編劇: 查揚諾布普拉寇
演員: 帕查拉奇拉錫瓦特 娜塔夏
影片短評
青春+友情+愛情+歡樂+搖滾樂=音為愛
劇情簡介
小貝在念小學時,曾因在音樂課上唱歌五音不全而被同學取笑,儘管如此,同班女同學小恩的美妙歌聲,卻開啟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因此,小貝試著譜出樂曲要對小恩表露愛慕之情,沒想到小恩與父母卻已搬離清邁…。
當小貝已是高三的小帥哥時,小恩又再度出現成為他的同校同學,而此時小恩已成了個性十足的搖滾吉他妞,於是,仍對小恩有好感的小貝決心要改變一向害羞懦弱的自己,成為一個搖滾咖!
小空是小貝的好麻吉,個性開朗的他理應成為校園中人氣新星,然而事與願違,因為他的光芒被同校當紅樂團吉他手哥哥阿凱所掩蓋。所以,在畢業前夕,小空決定自行組樂團來吸引眾人的目光,於是強拉小貝入團,還找來對音樂一無所知的艾克,毫無音樂底子的三個人就這樣組成一個搖滾樂團「SuckSeed」(succeed的諧音)欲參加音樂比賽。
同時,小恩答應入團擔任吉他手,小貝認為這正是向小恩展現自己能力的絕佳時機,...於是,一場青春熱血又充滿音樂夢想的把妹大作戰就此展開!
2012-11-12 10:37:33
阿楨
大老闆下海飆搖滾 中年男子搖滾夢不死!

人到中年,許多夢想都隨著年齡漸長,而漸行漸遠嗎?為了鼓勵任何年齡都能逐夢,公視18日晚人生劇展將推出《不死搖滾夢》,並邀來民歌教父吳楚楚,以及陶傳正、張桂明原汁原味展現,「老男人」也能實現搖滾音樂夢。
為了讓劇中人物更真實,《不死搖滾夢》特別邀到現實生活中都已是老闆級的大人物,像是現任飛碟集團董事長吳楚楚、奇哥公司董事長陶傳正、曾擔任環球唱片總經理張桂明。三人雖位居老闆之職,私下卻從沒放棄對音樂的熱愛。
新秀導演邱浩洲表示,《不死夢》劇本需要具有人生歷練的前輩才能擔綱,好不容易得到吳楚楚應允答應演出,而這也是吳楚楚入行數十年以來,首部處女作,劇中他將下海到速食店打工、掃廁所,導演表示,吳楚楚能這樣配合演出,實屬不易!
身為超級音樂人,吳楚楚在片場十分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一場他看見老舊隨意放置客廳角落的吉他時,自己拿起吉他演唱的戲,感覺馬上變成另外一個人,導演誇獎:「吳大哥拿起吉他感覺就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將整個音樂的情緒放到那個場面中,非常有感覺。」擔綱主角的吳楚楚也表示,這是他演的第一部戲,大概也會是最後一部。
公視人生劇展《不死搖滾夢》,故事敘述退休後的阿三,瞞著家人到速食店打工。由於年輕時曾和朋友組樂團,但團員早已先後放棄音樂夢想。某日,一封遺書打亂阿三的生活,促使他決定完成去世老鼓手的遺願,找回團員在老鼓手女兒婚禮上演出。
阿三找來安養院裡的吉他手小唬(陶傳正飾),以及當歷史老師的貝斯手老周(張桂明飾),雖然遭遇許多挫折與阻礙,但這三個搖滾老頭,仍趁著人生的最後時光,追尋著
2012-09-25 06:00:28
版主回應
【來自天國的喝采】影評 (Cheers from Heaven)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都不要放棄夢想!
又是炎熱的夏季,大城陽(阿部寬 飾)在沖繩當地經營著一間小小的便當屋,卻為了素未謀面的高中生借錢一磚一瓦地親自為他們打造了一間練團室-「紫陽花音樂村」。大城讓學生們免費使用練團 室,只要能遵守「有禮貌、考試及格、學會將心比心」的規定,於是小小的練團室逐漸吸引了許多懷抱夢想的年輕學子,一個個音符串成了激勵人心的音樂。比親人 還要嚴厲的教育他們、用愛鼓勵他們的大城卻在音樂村即將要起步時被檢查出癌症復發…。
電影講述沖繩音樂村創辦人仲宗根陽的真實故事,改編自原著小說《我們的歌在便當屋誕生》。仲宗根陽在2005年音樂村正要起步時病倒,2009年與世長辭,享年42歲。NHK曾於2006年播出他的紀錄片,感動全日本無數觀眾
【電影 來自天國的喝采 資料由天馬行空電影公司提供】

其實這部電影,個人看得很有感觸,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能夠遇到幾個用真誠的心來對待毫無關係的人呢?更何況還要出錢出力,只站在後面,推動並成就他人的夢想,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完全無私呢?
  一個便當店的老板大城陽(阿部寬飾),也是每天為了三餐而忙碌,但是卻能為一群附近學校的學生們,出錢出力的蓋了一間音樂練團室,若說有閒錢來做這些事,也就罷了,但他卻還要四處借貸,借來的錢還僅能買材料,蓋房子,全都要自己一磚一瓦的堆疊著蓋起來,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他願意這麼做?當妻子問他時,他這麼回答:如果我們不幫忙,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來自大人的熱心與關懷,我不能想像,女兒長大後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原文不大記得了,大意是如此),妻子和母親,聽了也沒有阻止的理由,只能笑笑的幫著他。
  由自己一個人開始蓋練團室,到後來整個地方都是學生們在幫忙著,妻子看到了這麼多學生,笑笑的 說要多準備點便當了,一直到蓋好了,阿部寬說給大家免費使用,但只要求他們要有禮貌,雖然最後使用公約一條一條增加,但都是合理的要求與規範,學生的成績 不及格,要求學生們要把功課趕上,看著男學生近乎撒嬌的說,這題好難喔,真的讓我回到了中學時期,哈~
  只為了幫學生達成夢想,阿部寬到處向人鞠躬哈腰,有學生看見了,阿部寬也要求他別告訴其它人,然後,一回頭,再去向人鞠躬哈腰,我想,這個角色或許是因為自己在少年時期,並沒有支持過朋友去尋夢,而現在看著學生們有著共同的夢,而自己的時日也無多了,希望能在自己人生最後的這一程中,不要再留下遺撼,所以才會如此拚命的幫助他們吧!
  想來練團嗎?可以,但請遵守公約,阿部寬不旦讓他們練音樂,還要求他們要有禮貌,課業也要兼顧,當女主唱對著阿部寬的妻子說,大哥就像一個爸爸,我自己的爸爸只忙著工作賺錢,根本也不理我,但是大哥卻像爸爸一樣教我們,這一段真的很讓人感慨,家長是為了什麼拚命工作?可惜賺到了錢,卻賺不到幸福。當學生們一步步走向夢想時,阿部寬的病情也逐漸加重,而且漸漸露出疲態。
  終於有一天,他倒了下去,沒多久,就在醫院過世了,被推向舞台的這幾個學生,站在病床前送他,看到這裡只能說,他這一輩子沒有白活。看到這裡真的不禁讓我想到,以前的跆拳道教練,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找了我們這幾個學生去練習跆拳道,但我真的除了道服之外,沒有花過任何一毛學費,而我們還三天二頭去道 館,學習跆拳道之餘,教練也很注重禮儀,見了人一定要問好只是最基本的,在道館裡,我沒有見過有那一個學生走進來不先打招呼的,但是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生們, 每個都像是吃了啞巴藥一樣,進門出門都沒有聲音,就算張了口,聲音也只在口腔裡打轉,如果,他們能有幸遇到大城陽這類人的話,應該都可以改掉一些壞習性 吧。看著片尾的樂團,在台上哽咽的唱著歌,我想來自天國的,應該也只有喝采~~
  這一幕讓所有的人都笑了出來,阿部寬這回演出一個一本正經的人,不是《圈套》裡的怪教授,也不是《不能結婚的男人》裡的孤辟中年人,更不是《鬼壓床了沒》裡跳著怪怪交際舞的律師,而是很認真生活的便當店老板,所以看到他突然爬上柱,學著蟬叫這一幕時,真的全場都笑開了,呵~
http://www.monsterheart.com/2012/05/aglaialee-cheers-from-heaven.html
2012-11-12 10:39:58
阿楨
九把刀、柯震東為《第一次》背書

由Angelababy、趙又廷主演、新銳導演韓延執導的《第一次》,今天在台灣、香港及大陸地區同步上映。日前舉行的各大小試片後,紛紛有網友表示《第一次》是可以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春嬌與志明》等並列「最好看的愛情片」。而日前出席了《第一次》台北首映典禮的九把刀都大讚:「導演剪接功力很強悍、細膩,電影有非常可愛有趣的劇情。」柯震東也說:「趙又廷很棒,跟之前看過的趙又廷都不一樣。要看到最後才知道全部的劇情,是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不只台灣名人如此稱讚《第一次》,就連日本純愛大師岩井俊二導演看完片後都忍不住表示被電影深深打動,故事跟音樂都非常好。這樣的稱讚也讓導演韓延感動不已。
九把刀及柯震東日前於台北首映會現場驚喜現身為《第一次》打氣,會後兩人也進入影廳欣賞電影。映後九把刀大讚大讚《第一次》:「導演剪接功力很強悍、細膩,電影有非常可愛有趣的劇情,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而柯震東則說:「要看到最後才知道全部的劇情,是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對於趙又廷的演技,兩人讚嘆他有突破的表現,跟以往的印象非常不同。趙樹海和趙又廷的父子戲也是兩大淚點,趙又廷更是在戲中哭了七次,連原本哭戲較多的女主角Angelababy都被他比了下去,觀眾也表示趙又廷的哭戲十分打動人。趙又廷哭了七場的戲碼也讓九把刀、柯震東印象深刻。而對於女主角Angelababy,兩人更是不約而同的表示:「真是太可愛了。」
岩井俊二日前特意飛到北京支持導演韓延,兩人雖然最近才認識,但卻因共同的興趣而十分投緣。岩井俊二憑電影處女作《情書》蜚聲國際影壇,堪稱純愛影片的大師級人物。電影《第一次》也是一部純愛影片,以唯美浪漫的初戀為主題,岩井俊二特意飛到北京看片讓導演韓延十分緊張。放映結束後,岩井俊二表示很高興:「我被電影打動了。」並稱讚電影的音樂和故事都非常好。隨後與導演韓延一同共進午餐,期間向導演韓延表示希望能夠多看一次。得到純愛大師肯定,導演韓延十分驚喜。
《第一次》敘述從小與母親鄭青相依為命的宋詩喬(Angelababy飾),患有不能從事任何激烈運動的遺傳疾病。愛幻想但從未曾戀愛過的她,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對著錄音機說出心底的小秘密。鄭青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讓女兒體會愛情的美好,就在此時,詩喬巧遇了高中同學宮寧(趙又廷 飾),兩人迅速展開戀情… (本新聞由威視電影公司提供)
2012-12-20 10:49:29
版主回應
劇情簡介
一個絕症女孩與一個搖滾青年的浪漫初戀故事,楊穎(Angela baby)、趙又廷飾演甜蜜銀幕情侶,周杰倫、袁詠琳跨刀創作電影雙主題曲。
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宋詩喬(楊穎飾),患有不能從事任何激烈運動的遺傳疾病。愛幻想但從未戀愛過的她,每天最喜歡的就是對著錄音機說出心底的小秘密。
詩喬母親為了讓女兒體會愛情的美好,特意找來一位與詩喬高中同學宮寧長相相似的男孩(趙又廷飾),假扮宮寧與詩喬巧遇,讓她得以和長久以來心儀愛慕的對象相戀,這也是詩喬第一次感受愛情的美好。
然而假扮宮寧的男孩,也漸漸陷入與詩喬的甜美愛情裡,他鼓勵詩喬勇敢追尋她的跳舞夢。但這段因為善意謊言而展開的戀曲,最終也要面對真正的考驗…。
女主角楊穎在片中有不少跳舞的戲碼,為了詮釋舞者她每天練習吃足苦頭。而周杰倫師妹袁詠琳首登大銀幕,飾演趙又廷前女友,初次演出便讓導演十分滿意,此外她也為電影創作主題曲,由男主角趙又廷演唱。
趙樹海和兒子趙又廷將首度飾演父子,在電視影集《痞子英雄》兩人曾同台演出。以知性形象示人的趙樹海,這次顛覆既往形象,扮演酒鬼父親。

這個時代還有人拍這樣的電影,也算是服了他了 2012/6/15

說來很難為情,會去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看過電影”愛”後覺得趙又廷還蠻帥的(天啊!我不會變成師奶了吧!^_^),不過看過這部片後,很慶幸自己可以從師奶的名單中退位下來,還好,我還不會喜歡這種超級浪漫夢幻虛假到可怕的電影。
這部電影說實在不太值得為它多寫甚麼評論,看電影時還以為自己走進時光隧道,到了瓊瑤作品盛行的年代。其實如果真的像瓊瑤作品那樣通俗曲折催淚的劇情也算還好,這部片整個剪接雜亂、張力全無,連要灑狗血都灑得令觀眾看得哈欠連連。唯一有點意思的梗(男主角是女主角的媽媽請來冒充的),卻在影片的文字宣傳中早就寫得一清二楚。而且編劇好像一直怕劇情不夠令人意外、或不夠巧妙到令觀眾明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道理,不斷地穿插倒敘、回顧、重置觀點,最後已經到了跑字幕了,還要鍥而不捨地再神來一筆將劇中人作牽強的連接。真是像極了在看一篇拙劣的小說,慘不忍睹。
很不值得看的電影,完全沒有必要去浪費錢,影星們紅了之後接片真是要三思啊!
話說回來,最近許多陸片登台上映,是否因為文化差異與民情不同,造成台灣觀眾無法接受一些片中的思惟及內容,是值得持續觀察的現象。
回應
2F
這個導演 是國片 九降風 的導演 可能是風格有點不同吧!!但絕非內地片.只是在內地拍攝.至於觀感.就見仁見智了.
5F
導演明明是大陸人,關九降風林書宇屁事?這種類型的片子,還是台灣導演比較拿手,大陸導演不行 韓延 出生日期:1983年11月16日 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
7F
我無法認同你的觀點–你說這部片不值得看
剛開始前面3分之一的劇情內容 我也覺得這劇情好虛假 不真實
但是在之後 揭露一切都是女主角的媽媽安排的 並將之前3分之一劇情內遺漏的內容一一補足後 這部電影 就開始成功說服我繼續看下去---雖然我此時早已猜出女主角可能應該早知道宮寧是假扮的劇情發展。
但是這部電影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 在於女主角宋詩喬的愛心.包容與性格上的善解 貼心 善良與處處為人著想方面。---雖然女主角知道這一切都是媽媽的安排,卻能不點破,繼續扮演好她的角色,一方面照顧到母親的感受,又能幫男主角解開父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糾葛(為了男主角母親車禍去世這件事)
這讓我想到--或許我們有時會感慨這世界與人們太虛假 而想逃避與生起厭惡憎恨的念頭,但是如果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我們為何不在這虛假之中去創造出真實的東西來,如果當下我們的心是真實的 我們的愛是真實的,我們又何必去在乎原先的虛假呢? 我們人類是可以擺脫現實虛假的制約與束縛,但先決條件在於你必須擁有一顆真誠的心與永遠不會被虛假擊敗的熱忱真心。紅樓夢有句名言: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世界的真假與否? 其實一切都取決於你是以甚麼心態--正向或負向的心態與角度 來看這個現存世界。----女主角宋詩喬能在別人設計好的虛假世界中,以正向光明的善解態度去面對,活出真實 真正的自己,又能幫助她的母親與男友,我想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已經活出正向光明精彩的人生來。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8181
2012-12-20 10:49:47
阿楨
北京雜種 (199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NsVdI3WIw
導演: 張元
編劇: 唐大年/崔健
主演: 崔健/李委/臧天朔/俞飛鴻/唐大年/竇唯
  劇情簡介
  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古老的皇城北京也按捺不住那份躁動。人們來去匆匆,生活節奏陡然加快,躁動的搖滾樂和肆無忌憚的謾駡響徹夜空,看不到未來卻又為未來拼搏的年輕人們恣意宣洩著心中的憤懣。搖滾樂手卡子(李委 飾)的女友毛毛(喻飛鴻 飾)懷了孩子,兩人為要與不要的問題大吵一架。之後毛毛失蹤,裝作不在意的卡子又四處尋找女友;崔健(崔健 飾)與樂隊在搖滾樂之路上艱難前行,身無分文的他們交不起場地租金,被迫打起遊擊,樂隊的排練經常受到干擾;買書為生的黃耶魯被騙子袁紅海(武啦啦 飾)騙盡錢財,他和哥們好友四處尋找騙子,結果兄弟間反倒出了矛盾。滾滾洪流,這群不甘受縛的青年趁著韶華未盡,可勁兒燃燒、揮霍著他們這無望、困頓的青春……
  本片榮獲1993年洛迦諾電影節評委會獎特別提及。
  回應
  畫質太渣,電影灰暗,可能是時代變了,沒多大感覺。感覺像音樂資料片
  這片兒,哎~今天看來拍成這樣不得不拍張元一板兒磚!~
  啟蒙時代的迷茫、虛惘、無所適從.......
  那時候的老臧,真有點意思。我開始不能接受電影中的黑暗了
  這算是一部實驗性電影吧?恩,20年前的文藝搖滾青年~一口一句草~我覺得拍得很真實,如果當電影看我沒看懂,好在我把他當半部紀錄片。
  卯足了勁頂著雷宣洩對這個世界的苦大仇深,看了這片,我弄明白了張元為什麼後來會嗑藥。崔健、臧天朔、竇唯,算是聽了幾次地下小場。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10167/
2014-04-28 10:25:21
版主回應
再見 烏托邦 (20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JyQG8GLb8&list=PL260DC7F6F9C2F030
導演: 盛志民
主演: 竇唯/崔健/何勇/張楚
評價:
寫短評 寫影評 提問題 分享到
  劇情簡介
  本部紀錄片由三條線索組成,對中國搖滾十年做了一次大回顧。第一條線索由尋找小珂引出。這個曾經是“做夢”樂隊吉他手的漂亮男孩吳珂,曾在1990年北京轟動一時。可驚世駭俗的他,卻在1996年神秘的消失了。第二條線索是有關“魔岩三傑”的前世今生。這三位在大陸搖滾樂壇中舉足輕重的樂手,創造出了一個理想年代。第三條線索則是跟拍在錄音棚打工的男孩小暢。當大家跟隨鏡頭來到他的山東老家時,一群農村青年齊聲高唱Beyond的《真的愛你》。
  正如導演在開篇所言:由一無所有,到冷暖自知,到黑色夢中,大陸的第一代搖滾樂手創造出如流星閃耀的理想年代,旋即遇上MP3和商業主義的大環境,超女也來了,第一代也成為被背棄的一代。但崔健、竇唯、何勇、張楚這群孤獨的人一點也不可恥,經歷了理想破滅,過來人道出時代的精神狀貌;他們如今還是不折不扣完整的音樂家,走在上帝保佑吃飽了飯的人民之前。
  回應
爛片+裝逼導演
90年代的十年是最具理想主義氣質的十年,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戛然而止
真的 再見烏托邦。。。。
“文藝青年腦子都得有點。。。。“不正常”嗎?!
  何勇的精神狀況極不穩定,長期服藥,時不時仍需要入院就醫,前一年他總共只有三場演出,何勇有時候會想找滾石要點錢:“這麼多年唱片一直賣著,彩鈴什麼的,一分也沒給過。”
  我不怎麼喜歡盛志民的調調,我看過他的心心,看得很難受,儘管第一眼貌似是那種刻意營造出的似是而非的所謂感覺的文藝片,儘管被柏林電影節選中入圍,儘管這哥們給賈樟柯當過一陣製片。但是總體感覺,空。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629235/?from=subject-page

詳參【圖博館】:《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新烏托邦主義》
2014-04-28 10:26:25
圖博館
温暖的告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O2uLCMI_I

溫暖的告別뜨 거 운 안 녕 (2013)
導演 : 南澤秀
又名:一路好Rock(港) /我們的天國/溫暖的再見/火熱的問候/火熱的告別/ A Hot Goodbye / Rockin On Heaven's Door
  劇情簡介
  影片《火熱的問候》以臨終安養院為故事背景,講述了面對死亡,準備離別的一群人組成詭異的樂隊後而展開的幽默、感動故事,該片由FTIsland成員李洪基、馬東石、白珍熙、全敏書等人聯袂主演。
  在亞洲極受歡迎的男生組合FTIsland主唱李洪基將以《火熱的告別》首次觸電大銀幕,飾演因惹事被勒令到臨終安養院做慈善活動的問題少年忠義一角,通過該片展示其演技才能。
  影評 ( 全部16 )
  如果知道生活這麼美好,你應當去愛與被愛
很久沒能靜心看部電影,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推薦,是與《七號房間的禮物》並列推薦的。之前曾看過禮物,感受過其中的歡樂與溫馨,如此我想這部電影也必是不二之選。開場很創意活潑,奠定了全影的歡樂基調。我以為這將是一部搞笑的電影,但看到最後我發現我錯了。整個故事情節似乎沒有什麼動人的淚點,但電影的節奏卻始終控制著觀影人的情緒,隨著裡面故事的發展而哭笑苦樂。對......
  微笑面對,坦然接受
   那些燃燒的生命
   沒有浪費的理由
又是一個冬天的周末,我常會一個人窩在家裡看看電影。順便也把這個城市的寒冷和寂寞擋在門外。我喜歡自動篩選評分高的電影,或許是對網友的信任或許是懶得去找更或許是害怕失望,意識裡評分高的電影不論什麼題材,應該都值得一看。雖然偶爾也會撲空。但這部電影卻沒有讓人失望。首先它在優酷上評分為10分,我覺得是值的。我記得開篇是男主在做一個動作的MV拍攝畫面,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399271/

另詳參【圖博館】:來去都快的韓流 温暖的告别 《搖擺女孩》
2015-12-03 17:56:04
圖博館
紀子,去首爾吧(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57aK6cnX4w

紀子,去首爾吧(2011) 노리코, 서울에가다
導演 : 李喬旭
又名: Noriko Goes to Seoul
劇情簡介· · · · · ·
  居住在日本靜岡縣的家庭主婦紀子(高島禮子飾)年輕時熱愛唱歌,但為了老公和孩子她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業餘時間,紀子和主婦朋友們追捧日本歌手賢載,學習朝鮮語。她的女兒美雪失去生活的目標,自暴自棄。而此時紀子也被查出長有腫瘤。為了幫助女兒重塑信心,紀子決定飛赴韓國首爾,參加在那裡舉行了World Best歌手遴選大賽。在預賽時,她偶遇對音樂無比執著卻時常落選的俊朗青年金珉赫(李弘基飾)。為了能夠直達決賽,紀子拜託珉赫對其進行專業訓練。
  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就這樣相逢了,在短暫的日子裡,她們各自收穫了意外且彌足珍貴的東西……

紀子,去首爾吧~動人的日韓交流

  《紀子,去首爾吧》短短的90分鐘裡其實呈現了很多社會事實面,像是:日本大媽粉絲追星的狂熱程度一點都不輸年輕人,甚至造就裴勇俊迄今不敗的神格地位。還有韓國娛樂事業的蓬勃,娛樂經紀公司一大票,選秀活動的數量更是驚人,但是能不能在眾多的選秀當中脫穎而出,實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還是主辦單位的主觀審視,所以沒上可能只是運氣不好,如果能再繼續堅持,相信總能拿到進入演藝圈的入門票(僅是入門票而已,能不能嶄露頭角還是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還有運氣!)。
  本片的劇情其實設定的很好,在演藝娛樂的基礎上讓兩個國家的人們有了交集(紀子因為追星來到韓國選秀、珉河因為圓夢來到選秀),偶然的緣份更進一步發展成為亦師、亦友、亦母子的感人關係,讓人看到人與人微妙又單純的真心交流,也順勢的宣揚了韓國演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對於日韓的友好關係也有相當程度的貢獻!(笑)
  兩位主要演員高島禮子跟李弘基也在本劇中展現了不俗的演技,其中一段紀子為了捍衛珉河挺身而出跟勢利的韓國媽媽嗆聲的橋段,真的讓人深受感動!而兩人在劇中最後的碰面場景實在相當美好且感人!
http://anstand-mrt.blogspot.tw/2012/01/blog-post_10.html


另詳參【圖博館】:來去都快的韓流 《搖擺女孩》《恐怖偶像劇》
2015-12-03 19:47:56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05:50: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