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7 07:40:30| 人氣3,911| 回應7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家海上利益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立東的《國家海上利益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介紹了國家海上利益的基本內涵;冷戰後世界主要國家海上利益的變化;世界主要國家對海上利益的認識等內容。

沒啥特別嘛!頂多是前評《中國國家利益分析》《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的海上版?

王書是偏重於從國際尤其中國周邊各國的海洋戰略,來分析中國國家海上利益的重要性。

偏重海洋戰略啊!那我就補貼各方對中國海軍戰略之看法及影響:

另可參本臺<中國海軍>《海權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279024/2008033106392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2000041/20090205081327/

俄稱中國計劃未來20年建造113艘戰艦 2012-02-02 環球網微博

 資料圖:中國海軍052C級導彈驅逐艦
  據俄羅斯《國防》雜志2011年9月刊電子版報道,美國AMI國際海軍研究中心副總裁紐根特在新加坡“2011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上指出,亞太國家在采購新型海軍武器裝備方面已經處在僅次于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在發展壯大海軍實力方面,首當其沖的是中國和印度,之後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和其他國家。
  美國專家認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海軍大國,但是亞太地區新成員將會進入海軍大國俱樂部,明顯排擠歐洲國家和俄羅斯。全球海軍活動中心最終將由大西洋轉到太平洋。自2007年以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實力60年來首次超越大西洋艦隊就是一個有力證明。促成類似變化的因素主要是:第一,亞洲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從而能在不損害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本國軍力;第二,亞太地區集中了對全球經濟體系來說最爲重要的貿易通道、海峽、港口、貿易區,以及充足的人力、財力、生物和礦産資源;第三,無論是其他國家,還是非國際關系因素(海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對亞太國家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威脅不斷增加,從而決定了海軍在解決類似軍事和非軍事任務時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海軍還在越來越頻繁地參與消災減災救援行動;第四,亞太國家對曆史上形成的地區安全體系的信任度有所降低。這種體系由美國及其與夥伴國家締結的雙邊軍事政治條約保障。但是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美國企圖擺脫部分義務。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曾經公開聲稱,現在許多事務都能在美國海軍不參與的情況下得以解決,美方對此非常滿意。
  中國引領亞太海軍強盛之路
  俄媒稱,一些專家認爲中國作爲東亞大國,必將成爲地區和世界強國,成爲美國新的主要對手。中國經濟將近30年史無前例的高速增長使北京能夠推行更加積極的對外政策。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內部問題和矛盾衆多,經濟增長實際上就是生存問題。要想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必然要求更多的資源和貿易通道保障,這正是中國領導人日益重視海洋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東太平洋地區,存在大量懸而未決的海上邊界劃分和經濟資源開發問題。在東海,中國與日本、韓國存在一系列分歧。東海能源儲量豐富,預計爲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000億桶石油,最大爭端是釣魚島的主權歸屬。2010年秋,中國漁民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曾在釣魚島附近再次發生沖突。在南海,中國同樣面臨領土問題,與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文萊在專屬經濟區劃分,以及南沙和西沙群島歸屬上存在矛盾。但是,中國謀求資源和貿易通道的戰略利益遠遠超越了東太平洋地區,中國一直在努力鞏固自己在極其關鍵的非洲、亞洲、南美地區的存在,同時積極發展與緬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傳統友國之間的長期經濟、軍事和政治合作。
  俄媒稱,盡管對中國來說,經濟利益較爲關鍵,但是軍事政治因素同樣重要。中國之所以積極壯大海軍實力,還是因爲臺灣問題和美國在東亞的強大軍事優勢對中國國家利益構成了較爲現實的威脅。中國海軍戰略極爲重視美軍提出的島鏈封鎖理論,其實質是指美國海軍在東太平洋構築旨在遏制中國的防禦工事體系。其中第一島鏈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菲律賓;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南起小笠原諸島和馬紹爾群島;第三島鏈在夏威夷群島周圍,是美國的戰略後方。三個島鏈都是美國遏制中國、限制中國戰略機動空間的工具。最近20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也主要是出于非對稱對抗美軍、防止臺獨、阻止美軍介入臺海事務的戰略需要。
  美國專家曾經認爲,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和岸基反艦導彈對美軍的危險日益增加,但是中國海軍也存在缺乏有戰鬥力的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的戰略軟肋。不過,從上世紀末開始,這種局面開始變化。而在2010-2020年間,中國就有可能會對美軍在東太平洋的兵力構成現實威脅。2006年中國宣布自己已經成爲海上大國,必須建設強大的遠洋艦隊,這一聲明隨後在2008年美國國防白皮書中得到反應。2006年中國2萬噸級071型船塢登陸艦首艦下水,成爲中國首艘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船塢登陸艦。2010年首艘量産型071船塢登陸艦下水。中國共計劃建造6艘同類戰艦。中國海軍中裝備有1.4萬噸級920型醫療船。另有傳言稱,中國計劃建造6艘使用整體起飛甲板的通用登陸艦。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更複雜也更重要的任務是建造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自1985年以來,中國得到了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前蘇聯“基輔”號、“明斯克”號和“瓦良格”號4艘二手航母,其中“瓦良格”號在大連造船廠改裝後已經開始試航,極有可能在2015年前服役。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自主建造2艘5-6萬噸級新型非核動力國産航母,之後開始建造國産核動力航母。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裝備的研制同樣值得特別關注。未來中國航母配備的艦載殲擊機最初計劃爲俄羅斯蘇-33殲擊機,但是中俄在蘇-33供應問題上的談判破裂,中國隨即自主研制國産艦載殲擊機殲-15。它實際上是蘇-33,更准確的說,是從烏克蘭采購的蘇-33的驗證機T-10K-7的仿制品。盡管中國軍事領導人聲稱殲-15能與其他現代化艦載殲擊機同等競爭,但是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相2010年表示,殲-15在許多指標上都遜于蘇-33,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另外,中國還在俄羅斯卡-31的基礎上研制國産直-8艦載預警直升機,同時也在積極研制在許多方面與美國E-2“鷹眼”類似的國産艦載預警飛機。它是中國航母編隊形成穩定戰鬥力的重要條件,一旦獲得成功,將能使航母戰鬥群的視野擴展數百公裏。
  俄媒稱,除了發展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之外,中國還在繼續完善潛艇部隊、水面部隊和岸防導彈部隊,作爲有效應對美國海軍太平洋兵力的方案。不算輔助船只和小型艦艇,中國海軍現在約有200艘主力戰艦,但是這些主力戰艦大部分已經老舊,戰鬥力有限。但是中國海軍擁有非常現代化的水面戰艦和潛艇,既有從俄羅斯引進的,也有國産的。美國國防部一度認爲,中國海軍現代化裝備水平較低,在水面戰艦方面的比例爲25%,在潛艇方面爲55%。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艇並不少。在6艘“商”級核潛艇中至少有2艘較新;在54艘常規潛艇中有29艘較爲先進,包括俄羅斯“基洛”級和中國“宋”級、“元”級潛艇;在25艘驅逐艦中有13艘,包括俄羅斯“現代”級和中國國産“旅滬”級、“旅海”級、“旅洋I”級、“旅洋II”級、“旅洲”級。另外還有60多艘(有數據稱大約80艘)022型“侯北”級導彈艇,2艘071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總之,中國海軍現代化水面戰艦的比例要比五角大樓估計的數據高得多。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積極發展民用造船業。到2015年前,中國必將徹底超越韓國,成爲世界頭號造船大國。中國在軍事造船領域對外國産品的依賴也在穩步降低。而且,中國已成爲海軍武器裝備出口大國,馬來西亞海軍就對引進中國071型船塢登陸艦非常感興趣。今後20年中國計劃斥資240億美元建造113艘戰艦。
  中國臺灣不甘示弱
  俄媒稱,中國臺灣領導人對中國大陸軍力,特別是海軍實力的壯大非常不安。自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兩岸兵力對比明顯向大陸傾斜,現在即便不算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空軍、陸軍和二炮在內,僅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就已擁有對臺海軍的決定性優勢。臺灣海軍僅有不到30艘水面戰艦、4艘潛艇、50多艘登陸艦、掃雷艦,以及大約100艘巡邏艦。在驅逐艦和護衛艦方面,臺軍實力不足大陸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的1/2;在登陸艦方面,不足1/3;在常規潛艇方面,僅爲1/8。臺灣當局試圖在今後20年內斥資160億美元發展造船項目,以縮小與大陸的實力差距。臺灣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9艘新型潛艇,替換2艘服役年齡已經超過50年的老舊的“海獅”級潛艇。爲替換“諾克斯”級護衛艦,臺灣計劃建造8艘2000噸級“光華VII”型護衛艦。
  俄媒稱,中國大陸的目的是建設一支能夠迅速部署、遠程打擊的高效的現代化海軍,在網絡中心戰框架內行動,確保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確保地面兵力優勢。在美國不幹涉的情況下,一旦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沖突,臺灣海軍生存的實際幾率可能非常小。臺灣海軍的防空和反潛實力甚至不足以保證岸防需求。爲對抗大陸,臺灣把希望寄托在與美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上,特別是在采購潛艇、航空裝備和導彈武器上。但是類似合作必然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激烈反應。在近期前景內,爲了避免中美關系激化,美國可能不會擴大對臺軍售。
  印度力求成爲海軍大國
  俄媒稱,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地區軍事大國,對海軍實力的發展不是特別重視。但是這種局面在21世紀初發生急劇變化。今後不久印度就有可能成爲世界海軍大國之一,其影響力也將擴散到印度沿海以外。這是因爲:第一,和中國一樣,印度海軍實力的發展是本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結果。印度對資源和貿易通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印度和中國一樣,擁有十多億人口,面臨經濟快速發展難以爲繼和一系列國內社會經濟威脅,同時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與中國、美國和歐洲相比,對印度來說,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主要貿易通道的自由和安全對印度更爲重要;第二,印度受到中國經濟、社會、政治和海上拓展的影響,企圖對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長,開始與美國接近,以確保自己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利益;第三,對印度來說,非經濟和非軍事性質的問題具有更爲關鍵的意義,特別是21世紀初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導致22萬多人死亡,各國海軍迅速而堅決的行動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多少降低了災難的後果;2008年恐怖分子利用快艇在印度孟買實施一系列恐怖襲擊,造成將近1000人死亡;索馬裏沿岸和馬六甲海峽海盜猖獗,同樣令印度擔憂。
  俄媒稱,印度現在和中國一樣,積極發展與其他國家在海洋和海軍活動領域的夥伴關系。印度首先加強與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另外,印度的影響力還在向從馬達加斯加、南非共和國到巴西等地區擴散。印度海軍制訂了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准備在今後20年斥資近500億美元,建造上百艘艦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項目是從俄羅斯引進“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爲其配備強大的艦載機群。2010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署合同,采購第二批29架米格-29K艦載殲擊機,使其總采購數量增至近50架。現在印度海軍仍在繼續使用從英國采購的服役時間已超過50年的“維拉特”號航母。爲替代這艘老舊的航母,印度從2009年開始建造首艘國産航母“維克蘭特”號,排水量約4萬噸。最初計劃在2012年服役,因遭遇嚴重問題,列裝時間預計不會早于2013-2014年。印度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末再建造一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國産航母,使用彈射起飛裝置。預計印度海軍純粹象征性的航母艦隊(僅有1艘老舊航母)很快就將變成世界上最爲強大的艦隊之一,擁有3艘常規動力航母。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印度不太重視兩棲登陸艦。印度海軍唯一的大型登陸艦仍是從美國進口的1.7萬噸級“佳拉希瓦”號兩棲登陸艦。由于印軍領導人不把大型登陸艦和直升機母艦的研制和建造作爲優先發展方向,從而大幅降低了印度海軍的兵力投送和反潛防禦能力。
  俄媒稱,印度還試圖進入核潛艇大國精英俱樂部。2012年初,印度將得到從俄羅斯租借的K-152“海豹”號核潛艇,並將更名爲“查克拉”號,租期十年。1988-1991年印度海軍曾從蘇聯租賃過一艘670型核潛艇。利用租借蘇聯核潛艇的經驗,印度從1998年起開始研制國産核潛艇。最初計劃建造多用途核潛艇,後來最終決定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以便打造三位一體核力量。首艇“殲敵者”號本應在2011年底服役,因故推遲到2012年初。印軍計劃在2015-2020年間再建造3艘國産核潛艇。印度政府認爲本國海軍建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積極發展民族造船工業,拒絕大量進口海軍裝備。印度計劃在中期前景內自主建造大部分軍艦。但是這一計劃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且與中、日、韓不同,印度造船工業不夠發達。計劃在當前和今後十年建造的艦艇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印度海軍的需求。
  日本海軍在美國庇護下壯大
  俄媒稱,盡管日本憲法第9章明確規定放棄戰爭權和建軍權,但是日本今天實際上已經在美國的庇護下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科技實力最發達的海軍大國之一。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將近120艘戰艦,包括18艘常規潛艇和將近50艘驅逐艦,其中6艘配備美國“宙斯盾”反導系統的“愛宕”級和“金剛”級驅逐艦最爲先進。日本海軍還計劃在2015年前裝備4艘新型“蒼龍”級AIP柴電潛艇和4艘“秋月級”級新一代驅逐艦。除了強大的驅逐艦和潛艇部隊之外,日本還有兩艘1.8萬噸級“日向”級直升機反潛航母和3艘1.4萬噸級“大隅”級兩棲登陸艦。還計劃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22DDH型直升機驅逐艦。這些戰艦將會大幅提高日本的反潛和登陸作戰能力,而且還有可能配備F-35B艦載殲擊機。日本大部分軍艦相對較新,乘員訓練有素。總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明顯超過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後者僅有60-70艘戰艦、200-300架飛行器,編制人員4萬人,其中20艘軍艦,包括“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和“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常駐日本。
  俄媒稱,日本海軍也存在一系列戰略缺陷,其中最爲關鍵的是日軍艦艇類型繁多,大約有30種不同各類,而且輔助艦艇數量較少,人員補編困難。另外,日本、韓國和美國軍事同盟也有軟肋,主要是三國相互之間矛盾日益增多,而且日韓不願在中美一旦發生沖突時堅決站到美國身邊。
  韓國的海軍強國夢
  俄媒稱,韓國作爲世界造船大國,同樣力求成爲海軍強國。專家預計,韓國海軍在2020年後就將躋身世界海軍7強之列。韓國把朝鮮當作主要的安全威脅,天安艦沈沒、炮轟延平島事件,以及朝鮮核導項目,都迫使韓國認真考慮壯大本國海軍實力。對韓國海軍政策産生影響的還有地區反美情緒的增長,以及美國不願獨自承擔地區軍事安全保障負擔。韓國早在2001年就曾宣布計劃建設遠洋艦隊,不僅能遏制朝鮮,還能保護韓國在世界大洋的利益,參與全球維穩行動。
  俄媒稱,強大的造船工業使韓國能夠自主發展壯大本國海軍。最大的項目是建造“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首艦已于2007年服役,次艦在2011年服役。這種1.8萬噸級戰艦是韓國在打造真正的遠洋艦隊方面邁出的第一步。韓國計劃在2020-2025年前再建造另外兩艘3萬噸級通用兩棲攻擊艦,而未來的航母編隊則將會配備F-35艦載殲擊機。韓國第三艘,也是最後一艘1.1萬噸級KD-III“世宗大王”級驅逐艦艦應在2012年建成,它配備美國“宙斯盾”系統,是世界上最爲強大的水面戰艦之一。韓國計劃建造6艘5600噸級K-IIA級驅逐艦,同樣配備“宙斯盾”系統,確保對本國海軍兵團,以及沿海地區提供可靠的防空保護。韓國還計劃建造最多24艘3200噸級FFX反潛護衛艦、6艘1800噸級KSS-II潛艇(德國214型)和9艘3000噸級國産KSS-III潛艇。一些專家認爲,韓國還在研制國産核潛艇,可能會在2020年後開始建造。
  小結
  俄媒稱,在2010年世界軍費排行榜上,三個亞太國家躋身前十,其中中國位居第二,日本第六,印度第九。除了上述地區軍事大國特別重視壯大海軍實力之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同樣也在積極加強海軍建設,就連中國臺灣也不例外。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和海洋實力的迅猛增長,中國對外政治影響力可能會進一步擴大。2010-2011年間的地區事件表明,在美國的煽動下,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矛盾不斷激化,日俄和朝韓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突出,這些都是現在和將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2011年6月中國與菲律賓、越南之間的關系因南海問題而激化,美國煽動越、菲兩國與中國對抗。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中越關系激化,越美關系升溫,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信號。中國的地區政策可能會適當緩和。
  俄媒稱,亞太國家海軍實力持續壯大既有可能會對國際安全和穩定構成潛在的威脅,也是新的合作機遇。最爲重要的決策將會在中美對話框架內做出。不過,隨著印度和俄羅斯的作用日益提升,亞太地區的未來將會取決于中、美、印、俄等大國深思熟慮的外交政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0936681365_2.html

專家稱美國削減航母數量對全球掌控不降反升 北京新浪網 2012-01-29

  中廣網北京1月29日消息(記者徐佳慧)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奧巴馬頒布的新軍事戰略中,無論是中東還是亞洲,美國的軍事存在都依賴于強大的海軍艦隊。然而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載文稱,迫于經濟壓力,五角大樓正考慮將美國航母數量從11艘削減到9艘。那么,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戰略控制能力會因此下降嗎?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梁芳對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為應對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美國近期不得不從全球抽調3個航母戰鬥群趕赴阿拉伯海,似乎凸顯出美國海軍兵力不足的窘境。現在,美國又考慮削減航母數量,這是否會導致未來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戰略控制能力下降呢?觀察員梁芳認為,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掌控能力不僅不會降低,反而將會大幅提升。因為這種能力決定于航母的綜合戰鬥能力而非數量。
  梁芳:因為航母它是蒸汽彈射,蒸汽彈射儘管也能彈射很多的飛機,但是有一款飛機它不能彈射,那就是無人機,但是福特級航母采取了電磁彈射之後它卻能夠完成這樣的一個任務。未來美國的作戰很多要依賴于無人機,那么無人機將來上它的新型的福特級航母,我個人認為將來是成為一個趨勢,無人機作戰的能力,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說它一個是時間沒有限制,再一個減少人員的傷亡,再加上它一些新型的電子戰裝備,上艦的話都會對美國的航母編隊整體實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觀察員梁芳認為,美國自二戰以來在世界各地建立星羅棋布的軍事基地網,利用這些基地控制著世界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有力地支撐著美國的全球戰略。
  梁芳:我們看現在美國實際上從冷戰以後它在海外的基地做了大幅削減,那么削減了以後應該說海上基地更為集中也更為准確,現在對世界控制由面到點轉變,那么這個點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體現在世界一些非常重要的戰略通道上。
  美國通過這樣的一種手段控制世界的海洋戰略通道,來控制全球的經濟、全球的航線,包括對世界整體的這種大的操控。我想這裡面主要有這樣的几個特點,第一個就是美國通過利用控制海外基地來控制海上戰略通道,它的這些基地大多靠近海上戰略通道,比如東北亞基地群它主要控制著琉球群島,通向太平洋的整個戰略通道,它有東南亞經濟群控制著馬六甲海峽,在中東有巴林的基地整個控制著從印度洋到波斯灣整個海上航線,所以它的建設基地非常有選擇性。
  第二個就是它的基地建設大多都是靠近世界上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美國它的交通線從馬六甲海峽,從巴拿馬運河,從霍爾木茲海峽這些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交通線,它的海上基地離這些交通線都是非常的近,也就是說,它在這些地方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著世界上任何的重要的交通線。
  第三個是它的基地建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大多建在能源戰略集中地,我們看它的基地建設不是說隨便建的,它大多是建在哪兒呢?像中東、中亞、東南亞這些重要的產油區,主要是為了控制油源,通過這些手段就控制了世界上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那么控制了這些節點,也基本上對世界大洋的控制,完全控制在手,所以妳看現在發展戰爭,有的時候妳要是打它的能源中心,我們看這種戰爭並不是很多,但是更多的集中在它運輸通道上,可以說比進攻能源中心更為便捷,也更為有效,這是未來戰爭一個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

美專家稱美或以瀕海戰艦為主力建新亞洲艦隊 2012-02-02
 
資料圖:美國海軍獨立號瀕海戰鬥艦在進行海試。
    美國的新亞洲艦隊
  在美國拋出新軍事戰略後,1月1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格林納特在公開美國未來10到15年的全球海軍戰略布局時直言不諱地稱,將把海軍1/3戰艦轉移至西太平洋,這意味著,日後部署在西太平洋中國一側的美軍戰艦接近100艘,相當於美國海軍的半數兵力。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爾莫斯在《外交家》網站上撰文稱,如此看來,一支全新的亞洲艦隊即將誕生。從目前來看,這支艦隊的主力很可能是全新的瀕海戰鬥艦。
    新明星唱“主角”
  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2010年版美軍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提出,從目前的285艘戰艦數量提高到346艘,即便因為經費影響,最少數量也要達到313艘。這其中,最主要的增幅來自於五十多艘瀕海戰鬥艦,該型艦艇已經成為美國海軍的“新明星”。
  一直以來,許多專家並不贊同美國國防部向南海派遣一支瀕海戰鬥艦分隊,如今這一決定似乎將成為現實。美國海軍喬納森.格林納特將軍證實,數艘瀕海戰鬥艦一旦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就將立即前往新加坡。另一支艦艇分隊將有可能在菲律賓群島附近活動。
  在不久前舉行的美國海軍聯合會會議上,美國海軍水面戰裝備部主任托馬斯.勞登將軍對此作出詳細闡述。他談論的重點是瀕海戰鬥艦的數量,而不是他們的能力。美國海軍計劃採購55艘這種低端的、造價相對較低的戰艦。勞登支持“富有攻擊性地部署這些瀕海戰鬥艦,目的是彌補我們在亞太水面戰上至關重要的空缺”。
  事實上,瀕海戰鬥艦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些更引人注目的觀點。美國海軍為21世紀海權提出的合作性戰略是沿兩條軌道展開:第一,指引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保持卓越的戰鬥力,為可預知的未來做好準備;第二,同時在全世界的海洋上建立合作夥伴和同盟,以保衛海上安全。前一個計劃依賴於人們所熟悉的豪華艦隊,包括航空母艦、導彈巡洋艦和導彈驅逐艦,以及攻擊型潛艇。不過,高端的戰艦對於執行維護海上安全,打擊海盜、武器走私等任務來說,顯然是“殺雞用牛刀”。而在能力上稍差一點的水面戰艦,例如瀕海戰鬥艦,可以充分地以低成本來接管這些任務。
  美國海軍艦艇通常可執行多種任務,從防空戰到打擊岸上的目標。但是,與之不同的是,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單一任務艦艇。它在一段時間內主要負責執行一種任務。該艦艇在設計上搭載了各種不同的“任務模塊”,這使得其擁有一定的反水雷、水面反艦作戰、反潛艇戰等多種能力。如果這一技術獲得成功,瀕海戰鬥艦將能夠及時駛入海港,在數小時內,從一個任務模塊更換到另一任務模塊,重新配置裝備,執行下一個任務。 
  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瀕海戰鬥艦並不是一種為大規模水面戰爭建造的艦艇,瀕海戰鬥艦的支持者們也注意到艦艇排水量較小的問題。
  不久前華盛頓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份報告提到,要想在南海形成一個聯盟將面臨挑戰。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反對東亞國家之間的軍事同盟。北京一直採用雙邊外交的方式來解決與各國家的領海爭議,而不是通過多邊的手段,後者會將爭議上升到東盟層面。
  而且,中國一直認為,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存在是在貫徹“對華圍堵”的戰略。中國官方聲明和學者的文章都指出,美國的前沿部署戰略本身就體現出一種“長期存在的冷戰思維”。但是,北京將會發現,將一支瀕海戰鬥艦分隊描述成“華盛頓力圖打壓中國海上雄心的工具”,似乎很困難。那麼,瀕海戰鬥艦可能是最適合東南亞戰區的最佳戰艦,同時令中國不得不尋找新的應對之策。
  在某些方面,一支瀕海戰鬥艦艦隊可能會令美國亞洲艦隊的實力有所削減。從歷史上看,自二戰之前直到日本帝國海軍的崛起,美國的這支艦隊就一直存在於亞洲。亞洲艦隊是一支輕型部隊,並不是一支傳統的作戰艦隊。該艦隊的首要目的是外交。一艘重型巡洋艦被指定為旗艦,其他組成艦艇包括老式的輕型巡洋艦、驅逐艦、炮艇、潛艇和支援艦。就在二戰爆發前,亞洲艦隊的司令托馬斯.哈特將軍戲稱,他的艦艇“是公認最陳舊的”。艦隊的戰鬥力系數非常低,而且這一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
  不過,美軍部隊如今分別駐扎在離亞洲戰區更近的位置。一旦瀕海戰鬥艦部隊——新生的亞洲艦隊部署到位,部署在關島和日本的重型艦艇力量,比在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美國海軍可以更加有效地調遣、部署艦隊。
  美國試圖與澳大利亞一起,進一步擴大去年11月份簽署的基地協議。在澳大利亞北部沿岸的達爾文港部署一支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此舉的戰術作用非常大。這會讓美國海軍安全部隊在南海地區擁有一支“騎兵”,而且距離非常近,就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形成的南面弧線海域之外。
   “圍堵中國”的新旗手
  事實上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軍事重心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歐洲、大西洋,美國在歐洲部署的軍力也非常龐大。而現在卻將部署重心調整到太平洋地區,這種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反映出一個問題,太平洋恐怕不太平。而展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未來將展開由日本東京、沖繩、韓國釜山、新加坡至澳洲達爾文港的海軍基地線,通過與盟國加強合作,“保持南海局勢穩定及航道暢通”。
  如此一來,瀕海戰鬥艦可以充當美國在東南亞的最佳“旗手”,該艦隊的行動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美國的姿態。一支瀕海戰鬥艦部隊可以讓美國海軍在這一重要海上交通線上建立自己的合作夥伴,同時令中國注意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美國海軍在保存戰鬥部隊以備大規模衝突之時,還可以有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執行非傳統安全任務,而且還不會引來該地區國家的太多注意。這一調整會平息北京的疑慮嗎?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這很令人懷疑。不過,像瀕海戰鬥艦這樣主要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艦艇,起碼看上去並不是冷戰“圍堵戰略”的執行工具。
  那麼,在南海上中美海軍新較量中,應如何正確評估中美海軍戰力呢?根據一些西方專家的計算,目前解放軍海軍擁有各式艦艇共計1045艘,幾乎是美國海軍可用艦艇的兩倍。從海軍艦艇登記册數據來看,美國海軍目前共有287艘艦艇,其中257艘滿員,而且很好地處於戰備狀態。另外,美國還有163艘民用非戰鬥用船舶可供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調派(其中51艘運行狀態稍差)。兩兩相加,即美國決策者可調派艦艇總數為450艘。
  不過,通過這兩組數據來得出解放軍海軍戰力為美國海軍戰力的兩倍,顯然毫無意義。事實上,中國上千艘艦艇中包括監督船、海洋監測船以及拖船,更不用說其中還包括一些對現代海上作戰作用不大的老舊平底船。
但是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中國海軍依靠小型、靈活、火力強大的快速攻擊艇,防止敵方奪取大陸沿海地區制海權。排水量約為220噸的022型雙體導彈快艇,專門用於突襲大型戰艦。該級導彈快艇配備了遠程反艦巡航導彈,比起排水量來,其攻擊力要突出得多。在中國沿海附近活動的美國海軍力量,就必須得冒著被像022級這樣的快艇攻擊的危險。所以,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隨著瀕海戰鬥艦進入西太平洋地區,中美海軍較量進入了“以小對小”的時代。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2011-12-08 中央社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記者最近在台北專訪林中斌。今天在國際版刊出記者與林中斌的對談內容。
  針對最近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緊張關係,林中斌認為,看這個問題,要考慮到4項重點。
  第一,強硬的外交經常是為了向國內交代,2012年歐巴馬總統要尋求連任,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更迭。
 第二,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鄰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都不是出於自願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是基於自保。
 第三,美國不僅有經濟問題,政治也陷入僵局,所以,美國的軍事支出會大幅削減。也因此,可能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地位。
 第四,北京有一套細密的大戰略,有一部分可追溯到鄧小平。這一點常被忽略。鄧小平說過:「我們和美國人交涉立場非常強硬,但絕不會斷絕關係」。這正是北京目前的做法。它的戰略其他部分就是主宰全東亞不必用軍事手段。中國並沒有意圖超出這個範圍。
 他指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目的。武力則是這個戰略的支柱。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信條為:「隨時作好準備,但是儘可能不必動用。」這個觀念和一百年前美國羅斯褔總統提出的概念相似。羅斯褔的說法:「口氣要軟,不過要隨身帶根大棒,這樣就萬無一失。」  
  關於美國遏阻中國的戰略能否收效的問題,林中斌的看法是:就長期來看,未必有效;然而,仍是可以運用的手段,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可以挫大陸的銳氣。
 他強調不能錯誤地低估美國。當下的美國不同於以往,已有能力自省和自我批評。這一點也挽救了美國。雖然可能不再是第一大國,卻仍然是一個被信賴的外交強權。
 解讀一些中國軍事將領的武嚇作勢,林中斌說,中國軍方將領有分工,有些負責對外武嚇,有些負責策劃。一些常耀武揚威的將領,從一星升到兩星軍階後,立即封口。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解放軍早已是被拔了利齒的老虎。當年鄧小平僅晉升17位三星上將,江澤民時期卻有79位。被封官削權的將領們對內張口無牙,只能對外舞爪。
 他同意「標準報」記者的看法: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實施演習是對外武嚇。不過,他也提醒,在中國的戰略傳統,關鍵在於不讓對手看清虛實,並非威懾。西方國家會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對中國而言,卻無此必要。他特別引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評論稱美國將重返亞太中國要發展遠洋海軍應對 2011年10月29日

  新華網專稿: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之前進行的對外戰爭已經紛紛進入了收官階段:利比亞戰事告一段落、奧巴馬宣布將從伊拉克全面撤軍、駐阿富汗美軍撤回也是遲早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開始將更多的軍事關注點放在了亞太地區。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在出訪亞太地區時提到和強調了亞太地區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他表示,盡管美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不佳、軍費面臨削減,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不會變弱。同時,美國還參與了一系列的“國際會議”,尋求在亞太地區設立新的軍事立足點。
   因此,“美軍加緊亞太軍事布局”這個議題,已經成爲了國內外媒體熱炒的話題。
   美軍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目的
   從美國方面來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目的是什麽?是不是想要對中國實行“全面封堵”?目前從美軍軍事布局的形勢來看,真正實現對中國“全面封堵”並不現實。
   在和平時期,一個國家利用國際水道和國際海域進行交通、交流,包括軍事力量的正常航行都是很正常的。美軍在這些地區部署再多的基地,也不可能阻止中國海上力量正常通過國際水道和國際海域。實際上,美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更多的是爲戰事做准備。美國遠離亞太地區,一旦“有事”,它必須借助于在這一地區的基地,否則就無法完成兵力部署,無法完成作戰行動。因此,美國這一舉動,更多的還是著眼于戰事。
   那麽,進行這樣的前沿部署會不會對中國造成“全面封堵”呢?若是中美發生全面對抗,甚至是戰爭,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畢竟,這個兩個大國在經濟和貿易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將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美國的前沿部署和基地,就會處于對方遠程精確火力打擊的威脅之下。如果對方有著足夠強大遠程火力精確打擊武器,這些基地能否生存都是問題,如果不能生存,又談何“封鎖”呢?
   “被綁架”的亞太國家與地區
   其實,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並不像人們所說的,單純是“封堵”中國。首先,美國是通過這一舉動對中國施加壓力,實施威懾;另一方面,是保證其對亞太地區所有的國家産生足夠的影響力和威懾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待美國的軍事布局,還是該用一個平和、淡定的眼光來看待。
   從亞洲其他國家的角度來說,它們表面上或者短期內可能會從中獲得一些小的、局部的利益。但長遠來說,對這些國家也將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影響。
   不久前,澳大利亞的媒體就提出一個觀點:美國的軍力部署一旦形成中美對抗的話,澳大利亞將會處于“被綁架”的狀態。其實,澳大利亞媒體的這番觀點表達了所有亞太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問題。
   美國的軍事力量一旦進入這些國家的國土,這些國家就會成爲美國前沿軍事部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旦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發生軍事對抗,它們確實就要成爲交戰的一方,處于“被綁架”的狀態,對這些國家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時,美國的軍力部署進入到這些國家,勢必對這些國家的正常生活,甚至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外交造成巨大的影響。
   真正的賽場在哪裏?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我們應如何看待美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舉動呢?我認爲我們應該用一個更加平淡的心態去看待,過分的炒作反而有一點高喊“狼來了”的味道。
   有人說,今天的中國經濟,對于海上的貿易和交通有著很強的依賴性,能源的交通線幾乎全部來自于海上,美國的軍事布局會不會對我們的海上“生命線”造成威脅呢?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視野放得更大一些。
   我們海上交通線和海上能源真正的“軟肋”並不是在當面的沿海地區,因爲這些海上交通線有一個很長的延伸,遍及世界各地。而真正的防衛軟肋,在遠離大陸的海洋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軍事力量僅是保護自身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美國用前沿軍事部署的方式對中國施壓的手段也並不高明,它因此要付出更多的投資代價,這也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面對壓力,我們要做的始終是加強自身國防力量的建設,加緊自身反制手段的研發和裝備。而真正的戰場,則是隱藏在軍事力量背後的經濟、技術、外交、文化等領域,這些對于未來可能有著更重大的意義!
 更多新聞
 美國防長稱不會裁減駐韓美軍將加強亞太兵力 2011-10-28
日本稱中國將在亞太部署五艘航母 數量上超美軍 2011-07-24
 美軍重新審查亞太兵力部署應對中國軍力崛起 2011-06-19
美軍報告:中國打造戰略空軍作戰範圍將超亞太 2011-02-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0-29/1033671421.html

美國媒體猜測中國針對印度洋有第三島鏈戰略2010-01-08 環球時報

美国媒体猜测中国针对印度洋有第三岛链战略 图

資料圖:第一第二島鏈示意圖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第三島鏈”戰略 長期以來,分析人士一直在猜測,除公開宣稱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從日本延伸到印度尼西亞)戰略,中國海軍是否還有一個第三島鏈戰略。許多美國評論家認爲,這樣的戰略將涉及可直抵夏威夷美國基地的軍力投射。
  不過,中國近來的一連串海上活動,比如在非洲之角進行反海盜巡邏以及參與印度洋沿岸地區多個港口建設,已經引起印度防務圈懷疑第三島鏈就在印度洋,特別是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周邊海域。
  隨著對中東能源供應依賴的加深,中國日益關注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安全。考慮到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這種依賴性將會只增不減,從當前的40-50%上升到2025年的多達80%。毫無疑問,中國海軍爲此須提出一項能保障中國石油運輸線安全的戰略。考慮到地理位置的束縛,這個任務絕非輕松。
  正如解放軍將軍錢國良(音)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說,中國的威脅同時來自“一點和一線”。這裏的“點”指的是臺灣,而“線”則指中國油輪經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漫長的返航之旅。可以說,中國針對臺灣這一“點”的軍力打造已無大礙。但這條“線”仍是一大問題。
  一些觀察家認爲,盡管圍繞“第三島鏈”的軍事姿態明顯,但中國遠在斯裏蘭卡的漢班托特、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和也門的穆卡拉的珍珠鏈主要出于商貿考慮。照此推斷,中國希望與印度洋沿岸國家建立起穩固的經貿關系,從而編織起一張包圍印度的“軟實力網”。若印度在印度洋對中國利益采取行動,它將付出巨大的政治代價。
  不過,印度對此類舉動自然也是警惕以對,或許正由于此,印度才拒絕中國加入印度洋海軍論壇。這個由印度發起的包括印度洋周邊33個國家集團,尋求爲成員國設計共同的安全議程。
  不管怎樣,中國海軍顯然正在考慮在印度洋東部建常設基地,最突出的是中國一名退役海軍少將上周的一番評論。他指出,由于沒有港口停靠,中國海軍在反海盜巡邏時遇上後勤保障和海員健康方面的問題。
  至于印度,它已經獲得在阿曼的停靠權,可能還在馬達加斯加和馬爾代夫建軍事設施。這樣看來,新德裏也是有意要讓北京相信,保障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中國最好還是“合作”而非對抗。“第三島鏈”戰略是加劇亞洲這兩個新興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對抗,還是促進兩國關系的緩和,這就要看以後的事態發展了。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001/show1800831c32p1.html

印學者算計稱:中國沖入印度洋需在緬甸部署蘇-30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6日刊發印度學者Saurav Jha文章稱中國的第三島鏈很可能位于印度洋,爲了沖破第三島鏈,中國需在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及北印度洋部署大量核動力潛艇,還需要在緬甸建立軍事基地,並部署蘇-30MKK攻擊戰鬥機。
  文章稱,長期以來,分析家始終在思考解放軍除公開宣布的第一島鏈(以臺灣爲中心)及第二島鏈戰略之外是否還存在第三島鏈戰略的問題。許多美國評論家都認爲,這樣一個戰略將涉及可將兵力投射至美國夏威夷基地的能力。
  但中國最近的活上行動——例如其在非洲之角的反海盜巡邏、參與印度洋沿海港口建設項目(即“珍珠鏈”)——使印度防務圈懷疑解放軍海軍的第三條島鏈就位于印度洋,尤其是在印度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周圍水域。
  鑒于中國對中東能源資源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所以其對這些能源進口的海上交通道的保護工作也日漸重視。依各方面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來看,這種依賴只能會繼續提高,到2025年的時候,會從今天的40%至50%提高至80%。
  解放軍海軍自然擔負著制定可保中國石油海上交通道安全的戰略的重任,但鑒于地理環境的複雜性,這可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任務。
  正如解放軍錢國梁上將在2000年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面臨著同時源自“一點與一路(one point and one lane)”的威脅。對此,文章指出,當這個“點”是指臺灣的時候,“路”則暗指中國油輪途徑印度洋及馬六甲海峽返華的海路。
  可以這樣說,中國已建立了可抵這一“點”的軍事力量,臺灣不再是一個問題了。但是,這條“路”的問題則仍然存在。
中國有關公司負責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港口設施已經開始投入運營。
  文章指出,解放軍海軍最爲關注的地區就是位于印度大尼科巴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在這裏,中國的船舶尤其容易受到印度及其他勢力的攻擊。
  的確,印度海軍建設與增加駐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三軍聯合司令部資産的關鍵目的之一就是監視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不流血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印度的能力。由此可見,中國最近在中印邊境不斷挑釁印度可能意在使印度將精力集中在其陸空兩軍之上,忽視其初生的藍水海軍。
  就這一點而言,解放軍海軍還在設法通過建立諸如三亞潛艇基地等深水基地,來提高其南海力量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其三亞潛艇基地設計用于同時駐留攻擊與核彈道導彈攻擊潛艇,以及中國未來航母——首艘中國航母可能于2015年就位。
  然而,中國還需要再有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將其航母戰鬥群投射至印度洋,在不久的將來,“第三島鏈”的演變基本取決于中國在緬甸建立的核攻擊潛艇及空軍基地。
  文章稱,更具體地說,中國可能需要在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及北印度洋部署大量核動力潛艇,以證明其對試圖中斷中國能源供給線國家的“懲罰戰略。”
  中國還有可能在位于緬甸實兌的軍事基地部署蘇-30MKK攻擊戰鬥機,擴大其對該海域的空中打擊傘覆蓋範圍。
  即便是中國在“第三珍珠鏈”周邊擺出了這種軍事姿態,但一些觀察家認爲,從本質上看,其在諸如漢班托特(斯裏蘭卡)、吉大港(孟加拉國)、瓜達爾(巴基斯坦)以及Mukkala (也門)等更遙遠地方的“珍珠”仍屬商業投資。

建設初期的瓜達爾港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設藍圖

瓜達爾原本是位于卡拉奇附近的一座海濱小鎮,港口建成後將成爲中亞地區連接海洋的重要交通樞紐。

  斯裏蘭卡漢班托塔港口工程

漢班托塔港口發展項目包括四個階段。整個項目總造價達10億美元,預計將在15年內完成。最終年吞吐量達2000萬只貨運集裝箱。第一階段除疏浚港池航道、建造護岸及防波堤外,主要建造港灣入口處的3個大型碼頭。港口將刺激如船舶修理、造船業、燃料儲備、貨運補給、發電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與港口相配套,一個自由貿易區和大型煉油廠也將在漢班托特建造。除此之外,還將在港區建設一座發電廠。中國與斯裏蘭卡簽署協議。漢班托塔港口一期工程總造價3.6億美元,其中85%的資金爲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買方信貸,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承包。這是斯總統2007年初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過程中,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進行了關于要求中國政府對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特別磋商,中國政府予以允諾的。斯裏蘭卡港務局預測,港口建成後將直接提供6000個就業機會和5至10萬個的間接就業機會。當地民衆均期待中國興建的港口能幫助他們改變命運,走上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富裕之路。
  基于這種邏輯,中國希望與環印度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可在圍繞印度編織成一張“軟實力網絡”,這樣一來,印度要想對華在印度洋地區利益發動軍事行動,就不得不考慮其必需付出的政治代價。
  中國能源海上通道


然而,中國的這些舉動自然會引起印度方面的警惕,這可能就是其拒絕讓中國以觀察員或准會員的身份加入印度洋海軍研討會。印度洋海軍研討會包括33個環印度洋國家成員,由印度牽頭組建,旨在爲其成員國發展出一個通用安全議程。
  此外,中國也在努力確保其軍事姿態不會加劇中印在印度洋上的競爭。盡管最近中國南海發生了一些事件,但中國始終極力向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表明解放軍海軍建設的區域性特性。
  事實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基廷上將曾經透露稱,一位中國高官建議“在中國自己的航母艦隊下水後,中美劃分太平洋及印度洋。”
  文章稱,雖然基廷稱這一建議有開玩笑的意味,但解放軍海軍顯然已在考慮于東印度洋設立更多永久性基地,正如尹卓在其評論中所強調的那樣--當時,尹卓提到了中國海軍在反海盜巡邏過程中因缺乏可駐港口而遭遇了後勤及艦員健康等問題。
  最後,文章指出,印度已經獲得了在阿曼的駐泊權,可能會在馬達加斯加和馬爾代夫建立軍事設施。而且,新德裏似乎還希望北京可以了解到確保海上交通線的最佳方式是“聯合行動”,而不是對峙。
  只有時間才能夠證明“第三島鏈”戰略是會成爲加劇中印兩國地緣政治競爭的因素,還是會成爲中印兩國關系解凍前的“嚴寒”。
http://news.ifeng.com/mil/4/201001/0108_342_1503101.shtml

專家:美日圍堵“島鏈”鎖不住中國海軍

  中評社北京2010-8月9日電/今年7月24日,由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廣州”艦和“巢湖”艦組成的出訪編隊,經過約10小時航行,順利駛過蘇伊士運河。這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後首次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中國2015年將與美國發生海上激戰,最終中國海軍打敗美方‘華盛頓’號航母。”這是美國海軍中校詹姆斯.克拉斯卡今年初在美國外交雜誌《世界事務期刊》上撰寫的一段話。克拉斯卡的預言終歸只是主觀性的臆想,但它從本質上揭示了近幾年美國對中國海軍力量壯大的憂慮及恐慌。這種心理最直接的表現是,美國重拾冷戰時期的“島鏈說”,企圖把中國海軍封鎖在被美國視為“院門”的“第一島鏈”之內。 
  島鏈成為遏制中國的枷鎖 
  《世界新聞報》報道,中國軍事專家戴旭說:“冷戰結束後,美國構築的用來圍堵中國的島鏈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不斷加長,形成了海陸兩個層面的包圍態勢。”戴旭指出,美國現在對中國構成了“C形包圍”的態勢:海上包圍從日本到印度,陸上包圍從印度到中亞。“無論是‘第一島鏈’還是‘C形包圍’,都是美國在地緣戰略上遏制中國的枷鎖。” 
  中國突破島鏈讓美日驚恐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奉行排他性制海權的美國和日本,重拾“島鏈”概念,並將其視為中國海軍挑戰自身在西太平洋影響力的心理防線。而中國海軍的前進步伐也每每讓美日兩國感到不安。 
  今年4月,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在東海舉行了演習,共有10艘軍艦和潛艇參加。這些艦艇穿越了宮古海峽,來到位於西太平洋的衝鳥礁附近海域,並在此舉行了反潛演習。此前幾天,解放軍北海艦隊一支小型艦隊剛剛結束在南中國海的演習,並從相反方向穿越了宮古海峽。 
  中國海軍的系列海上演習引起了日美兩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最近的演習表明,中國海軍是一支能夠在‘第一島鏈’外開展行動的現代化海軍。”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文章稱,此次規模前所未有的演習似乎是對外宣稱中國已具備成熟的“藍水海軍”。  
  事實上,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的能力已不再是西方國家眼中的新聞,他們如今更關注的是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實力”。自2008年12月開始,中國一直向海盜猖獗的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派遣軍艦,執行護航任務。日本媒體曾經評論說:“在亞丁灣打擊海盜的行動有利於中國海軍積累遠洋作戰經驗。”而美國《洛杉磯時報》刊文稱,索馬里護航任務是不斷壯大的中國海軍“全面進軍海外的信號彈”。 
  中國海軍硬件不斷提升 
  美日等國試圖封鎖中國海軍的企圖,終究只是幻想。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中國國家利益的全球化,中國海軍羽翼漸豐只是遲早的事。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海軍的主力由“旅大”級驅逐艦、“江湖”級導彈護衛艦、033級常規潛艇等中小型艦艇構成,這些戰艦普遍存在噸位較小,遠航能力較差的缺點。水面主力戰艦缺少先進的防空導彈和雷達系統,需要岸基航空兵的掩護,才能有效發揮戰力。可以說,早期的中國海軍艦隊是一支處於航空兵羽翼下的近海作戰力量。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造船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中國海軍新式驅逐艦、護衛艦和大型船塢登陸艦等裝備已經完全擺脫了“蘇式風格”,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先進戰艦為中國海軍走向遠洋打下了基礎。 
  單在作戰艦艇方面,052C級“中華神盾”、051C“俄式神盾”等型號驅逐艦的相繼服役,使中國海軍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可為艦隊的遠洋部署提供“保護傘”;大批新式的“江凱”級護衛艦業已服役,並在亞丁灣反海盜行動中有上佳表現,該艦採用隱身化設計,裝備有可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先進的常規潛艇以及外界猜測中的新式核潛艇,都將提升中國海軍的水下威懾能力。目前,中國海軍的遠洋行動能力雖與美歐等海軍強國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已具備不錯的“筋骨”,想要成為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只需不斷填充“肌肉”。 
  名詞解析  “島鏈”為何物? 
  “島鏈”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產物。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封鎖當時的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提出了“島鏈”的概念。最先使用“島鏈”一詞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195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中國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嶼鏈。”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將戰略圍堵重點轉向中國,杜勒斯的“島鏈說”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衍生出美國遏制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的三條“島嶼封鎖鏈”。所謂“第一島鏈”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這一島鏈是美國和其軍事盟國(日韓等)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經南方群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里亞納群島,延至哈馬黑拉馬等島群,它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托。“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專家點評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 
  中國海軍強大是必然的 美國必須拋棄冷戰思維 
  北京晚報報道,中國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表示,美國必須調整戰略取向,拋棄冷戰思維與傳統海軍理念,因為中國海軍的強大“是必然的”,任何“島鏈”都不能鎖住。 
  楊毅少將提出,中美兩軍能否走出海上“安全困境”,是中美兩國關係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而中美兩軍要衝破海上“安全困境”,楊毅認為美國要多一些共同應對安全挑戰的合作安全觀,這對於兩軍良性互動與兩國整體關係發展都有利。他說:“任何圍困都無法阻擋中國海軍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拓展和為世界與地區的和平、安全、繁榮做貢獻而要邁出的步伐。” 
  楊毅少將也表示,中國不追求成為地區海上霸權或全球海上霸權,只要中美雙方有加強合作和避免兩敗俱傷的意願,兩國海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特別是在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內的合作方面,不但可以共同為地區與世界的和平做貢獻,還可以增進兩軍的戰略互信,消除誤解、防止戰略誤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 
  中國將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訪時分析說,幾年前美國一再要求中國參與維護太平洋地區的穩定與安全,但是當中國準備扮演這個角色時,美國又開始進行戰略調整。王湘穗說:“美國(要求中國參與維護太平洋安全)看起來是葉公好龍,現在中國更積極參與太平洋區域事務,推進東北亞的一體化,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搞十加三,美國不怎麼願意接受。” 
  王湘穗認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近關於南中國海問題的發言,就明示了美國的介入意圖。反之,中國外長楊潔篪7月30日在墨西哥答記者問時表態不認同“世界權力重心東移論”,則說明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地位,但與此同時中國不願意美國插手南中國海問題。王湘穗相信,長期而言美國在本區域的力量將“不情願”地萎縮,中國成為太平洋地區主導力量。不過,中國希望借由建立地區安全框架,通過睦鄰合作交流來維護地區安全,而不是重複歷史上的朝貢體制。

外國媒體稱解放軍投射能力發展快無需海外駐軍

  東方網2009年7月20日消息:《馬來西亞知情者》雜志17日刊載了孟加拉國外交顧問伊夫特卡爾?艾哈邁德?喬杜裏的文章,喬杜裏在文章中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進行了分析,稱雖然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會突然改變方向,但如果世界各國希望在未來幾十年內適應並利用中國的發展,那麽就必須了解中國的外交路線。喬杜裏還在文章中稱,鑒于中國海外投射軍力能力發展速度,所以其可能不需要在海外駐軍。
  喬杜裏稱,中國世界觀的連貫性是清晰可見的。盡管其近來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崛起,但其僅對戰略姿態進行了細微調整。在本世紀初,中國內部對是否需要需制定“和平崛起”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討論。到2004年年底的時候,中國已經確定了較爲緩和的“和平發展”路線。
  喬杜裏介紹說,毛澤東爲中國和平發展奠定了政策框架。他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余國家屬于第三世界。毛澤東認爲第一世界是“一切不穩定”的來源。1974年晚些時候,鄧小平宣布中國會加入“受壓迫的民族和國家”反對“壓迫者”的“正義鬥爭”。自此之後, 中國的言論開始變得低調起來,其戰術悄然變化。雖然如此,中國的行動仍然遵守這些原則。
  喬杜裏稱,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傅說,中國沒有在國外部署軍隊,也無意攻打任何人,除非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犯。喬杜裏指出,當時的中國的確沒有在外駐軍,但現在卻並非這樣。只有在認爲領土完整受到直接威脅的時候,中國才會發起敵對行動,如1962年中印戰爭與後來沿烏蘇裏江流域與蘇聯對峙。而在1965年印巴戰爭的時候,中國並沒有面對直接威脅,所以其並沒有將對堅定盟友巴基斯坦的口頭支持轉化爲軍事行動。然而,鑒于漢語的精妙,喬杜裏認爲不能從字面上直接理解毛澤東的話。他引用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話稱:中國的策略往往走在華盛頓前面。
  喬杜裏接著指出,隨著中國海外投射軍力能力的速度發展,其有可能真的不需要在海外駐軍。在中國武裝部隊中,海軍的發展速度尤其迅猛;而且,中國還有意在中期獲得4至6艘航母;中國當前的國防預算已達到700億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此外,中國的導彈還能夠瞄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喬杜裏還表示,雖然侵犯領土是中國的危險警戒線,如臺灣地區任何宣示獨立的舉動,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已經擴展到了包括其在非洲、中亞以及拉美的能源與其他資源在內的海外利益。
  喬杜裏稱,盡管蘇聯最終解體、歐洲的戰略地位也出現衰落,但中國和美國仍是世界上主要的領導者。當前金融危機期間,世界銀行預測稱,中國將會是首個經濟反彈的國家。按照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投資銀行的預測,中國將會在2041年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強國。而且,隨著當前全球政治的不斷發展,中國的一舉一動也變得越來越謹慎。中國雖改善了其同印度之間的關系,但是仍時刻保持著很高的警惕。此外,中國已經同潛在對手中有可能成爲朋友的國家建立聯系網絡,即所謂的“珍珠鏈戰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0/0931559522.html

專家:國家強大需要"大海軍",威脅論純屬無稽之談 08年1月25日

  編者按:最近,外媒一直在炒作中國軍力(參見外媒熱炒中國軍力),從陸海空到二炮,網絡,幾乎無孔不入。其中,《外刊:中國大海軍時代》一文中解釋了"大海軍"的三層意思:第一、具有遠洋作戰的能力,現代化程度高;第二,具有海上控制力;第三,具有強大的威懾力。中國海軍能否承受的起這個稱呼?它到底是怎麽個"大"法?新華軍事邀請著名軍事專家尹卓作客演播室,爲廣大網友解讀"大海軍"。
  專家簡介:尹卓,著名軍事專家,高級研究員,少將軍銜,長期從事海軍戰略、海軍發展戰略、海軍戰役、海軍裝備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對"大海軍"的理解,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我個人看來,一方面,這反映了中國海軍發展壯大的事實;另一方面,這可能是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炒作中國"大海軍",使中國威脅論向海上中國威脅論的輿論趨向的發展。

  國家強則海軍大

  首先,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防實力,特別是海洋防衛作戰能力,在不斷地增強。海洋防衛作戰能力,是國防實力的一個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方面。
  中國是個海洋國家,海岸線綿延一萬八千多公裏,海上島嶼六千五百多個,海上專署經濟區三百多萬平方公裏。這些都需要中國海軍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和外貿額不斷增加,海上利益迅速發展。比如,中國外貿額現在已經將近兩萬億美元,其中,有90%以上都要通過海陸運輸。也就是說,中國每年在海上有一萬八千億美元的物流,這一萬八千億美元的物流,需要海上力量去保衛它。在海上恐怖行動愈發猖獗的情況下,只有增強海洋防衛作戰能力,才能擔當起保衛祖國海防的重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進口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長,比如進口的石油、天然氣等等。過去,我國國內沒有戰略儲備,現在正在逐步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增加石油的進口量,這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會越來越重要。因此,保衛海上的外貿航線、石油航線,意義重大。

  海外有很多華僑、華人,以及派駐人員、勞務人員,需要國家來保護。

  由此可見,對中國海軍的保護國家海洋海外利益的需求不斷增長,根據國家利益的增長,軍事能力也要不斷增強,以保護國家利益。中國海軍是防衛型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圍繞著國家利益發展的,保衛國家的海洋利益、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
  另外,中國還有臺灣問題。我們必須保持一定的海上力量,遏制臺獨分子的猖獗活動,這是不得不做好准備的。因此基于這些因素,我們海軍在逐步發展壯大。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說中國正在建設一支大海軍,我覺得是合理的。
  除了外交利益、義務外,中國還有很多義務與責任。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很多國際義務要履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很多國家也希望中國對國際社會安全、穩定的貢獻更大。而隨著中國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的增加,中國向外投放軍事力量的能力也要相應地增加,才能滿足聯合國的需求。中國的海外維和部隊,曆來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裏總數派人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向國外派駐的維和人員、維穩人員人數,也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這需要我們有一支海上力量,對去支援、保障他們,保障這些維和、維穩的力量的安全,保障他們的後勤補劑等等。

  直擊“海上”中國威脅論

  但是這些力量的發展是在防衛範疇內的。中國不想掠奪人家的一寸土地,不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其他的一些矛盾,這是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的國防政策是防禦性的,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大海軍這個說法,它有一定程度上的曲解。
  過去說的大海軍,實際上是指一些霸權國家,包括區域霸權國家和全球霸權國家,依靠海軍力量去侵略別人,動輒使用武力去解決地區矛盾或者雙邊矛盾。中國不主張這個樣子,中國海軍的發展符合聯合國的要求。比如說,中國的維和部隊,是在聯合國旗幟下使用的。另外,在地區安全機制下,中國正常地使用和發展海軍力量。經過有關國家的協調,參加多邊的行動。比如,去年中國海軍參加新加坡聯合演習。因此我們跟這些強權不一樣,我們不會動輒用軍事實力、用大國去壓人,我們只是想幫助聯合國,幫助地區安全機制,去維和、維穩。
  中國海軍限于防衛型的力量,所以發展是有限度的。中國海軍,不管是否具有遠洋作戰能力、遠洋威懾能力、遠洋兵力投送能力,這些能力的建設都局限在防禦的範圍內。中國絕對不會超出防禦的需要,去建設一支不必要的、侵略別人的力量。這不符合社會主義性質,不符合黨和國家制訂的外交政策,也不符合中國的國防政策。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正在致力于發展大海軍,想去威脅別人"之類的說法是沒根據的。這一點很清楚,中國現在的國防費,海軍建設費用跟那些大國比起來,還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是相當低的。我們是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展我們的國防和海軍力量。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1/m/20080125/u1a3372704.html

中國海軍應該走向遠洋[組圖] 07年5月8日 艦船知識 作者:白馬

2日,《國際先驅導報》以“中國海權從屬於陸權應緩建航母”為題,發表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葉自成先生的文章。文章從“在大戰略中定位海權發展”,”晚清的教訓’“中國近海戰略與西方大國不同””海權還須服從軍事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論述了當今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以及裝備發展取向。文章發表後在網上引起了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廣泛討論,為此本期“藍色PK臺邀請了白馬先生就相關問題發表了個人的觀點。

  海軍是民族的財富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正是明朝初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為中國開闢了經東南亞通向非洲的商路,也為後來中國的瓷器和茶葉輸往東南亞、歐洲打開了方便之門,但是在明朝中期,雖然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由於缺乏正確的戰略指導,海軍迅速衰落。同樣是經過這條海上通道,清朝來年的列強入侵卻使中國陷入衰敗的困境。由此可見,海軍是整個民族的財富,海軍戰略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的巨大影響,不是一代人,一個政府,一個時期,而是持續幾百年漫長的時間。
  在中國和非洲國家積極尋求臺作發展的同時,從許多西方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那裏,也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他們甚至指責中國為。新殖民主義”。很顯然,中周在非洲的行動,觸動了一些西方國家的利益。眾所周知,在西方國家反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各種手段中,輿論攻勢是最溫和的一種。將來一旦有敵人封鎖海上能源通道和貿易通道,中國對外開放國策的安全保障又在哪呢?
  這些問題,正是今天中國的海軍戰略必須回答的。

  世界海軍戰略潮流

  海軍戰略是國家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戰略包括海軍建設與運用的戰略環境、戰略使命和任務、戰略力量及戰略運用方式。
  世界海軍的發展史上,出現過“大陸學派”、“巨艦大炮淪”、“海權論”、“核海軍論”、“軍事戰略海軍部分”、“由海向陸”等幾大戰略潮流。

  (1)“大陸學派”產生於19世紀的法國,當時的海軍仍處於風帆時代,法國是個大陸國家,但國土南北兩面臨大西洋和地中海,有漫長的海岸線和許多良港,具有發展一支強大海軍的良好的地理條件。但法國的戰略家們只把海上力量看做是陸上力量的輔助者,以巴隆《海戰論》為代表的“大陸學派”海軍理論認為,法國不應和英國艦隊進行大編隊的海戰,而應依託海岸,用小編隊直接打擊英國商船隊,這樣可以動搖英國的經濟根基,保障陸上作戰的勝利。
“襲商戰”思想成為法國此後一個多世紀的海軍戰略,雖然法國在財力和海軍技術上不遜於英國,1837年時,法國有23艘蒸汽戰艦,而英國只有21艘,螺旋槳、旋轉炮塔這些技術部是法國首先應用到戰列艦上的,但法國海軍卻重點發展了大量小型艦艇。由於錯誤的戰略指導,法國海軍無力維護本國海外利益,國運也從此走向衰敗。
  二戰中,德國海軍繼承了“大陸學派”的“襲商戰”理論、不但進行大規模潛艇戰,甚至連戰列艦和戰到巡洋艦也作為海上襲擊艦使用。雖然德國潛艇一度嚴重威脅英國的海上生命線,但最終在盟軍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的聯臺打擊下,潛艇戰徹底失敗。
  戰爭實踐證明.“襲商戰”只是海軍任務之一,不能把“襲商戰”作為海軍戰略。“大陸學派”的根本錯誤在於,把海軍作為陸軍的附屬,只強調海軍破壞性的一面,而忽視了海軍保護海上航線,促進國力增長的價值。
  (2)“巨艦大炮論”產生於19世紀末的英國,當時的海軍已經進入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當時的英國是世界頭號強國,擁有大量海外殖民地.而新興的工業國家德國,卻急於準備建立一支龐走的艇隊,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奪取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而英國則提出“兩強戰略”,要建立一文能同時壓倒兩個歐洲海軍大國的艦隊。“巨艦大炮論”主張建造堅甲重炮的巨型戰艦,通過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來奪取制海權。
  “巨艦大炮論”賦予了海軍和陸軍的平等地位,其缺點在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英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為此消耗了巨大的國力。
  (3)“海權論”誕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當歐洲列強進行造船競賽和艦隊決戰的時候,美國海軍的馬漢將軍提出了“海權論”。他把海軍建設上升到國家命運的高度。從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等大戰略角度認識海上力量。提出了“炮艦外交”、“海軍威懾作用”等觀點,認為海軍在戰時和平時具有“共同價值”。
  (4)“核海軍論”誕生於二戰結束後的蘇聯,當時人類戰爭史進入了核時代。在原子彈投入實戰之後,很多國家的理論界掀起了“海軍無用論”。特別是美國在太平洋上進行的比基尼核子試驗,證明了核彈對於潛艇和水面艦艇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就在美國海軍將領們極力維護海軍地位的同時,從1955年開始,由於蘇聯在彈道導彈技術上的突破性進展,蘇聯海軍卻在“導彈——核戰爭”軍事理論的指導下,推出了“核海軍”理論。並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建造了大量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動力潛艇。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為代表的蘇聯“核海軍”理論逐步完善。
  “核海軍”理論,突出了海軍對岸上目標打擊的作用(主要是核打擊)。把海軍的威力從海洋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核海軍”理論要求建造以水下核力量為主的均衡型遠洋海軍。蘇聯的“核海軍”理論吸收了大陸學派和海權論的部分內容,同時影響了英國、美國等老牌海上強國的海軍理論。
  “核海軍”理論實現了蘇聯海軍的跨越式發展,但局限性在於其靈活性不足,難以應付全面戰爭之外的常規局部軍事衝突。蘇聯解體後,“核海軍”理論下建立的蘇聯艦隊,在失去經濟支持的情況下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5)“軍事戰略海上部分”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已經走出了越戰失敗的陰影,1986年,美國提出。以實力威懾為基礎實施全球性海上進攻”的新戰略.準備建設一支“600艘艦艇”的龐大海軍。“軍事戰略海上部分”把海軍理論上升到國家軍事戰略的高度。
  (6)“由海向陸”誕生於冷戰結束後的美國,由於失去了蘇聯海軍這個強大的對手,1996年美國海軍提出“前沿存在,由海向陸”戰略構想。把美國海軍的作戰對手由海權國家轉變為陸權國家。把美國海軍主戰場,從遠洋轉移列陸權國家沿海地區。把主要作戰目標,由奪取制海權轉變為控制海岸和部分陸地。“由海向陸”的實質,是海權國家壓服陸權國家。
 
新中國海軍戰略

  (1)沿岸防禦,新中國建立初期,從1949年到1955年,中國海軍奉行“沿岸防禦”戰略,海軍主要任務是“保衛沿海沿江”,肅清海匪,收復沿海島嶼,突破海上封鎖。這一時期,海軍裝備主要來源是繳獲、購買和仿製。海軍初步建立了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岸防兵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武器裝備主要以“空、潛、快”為特徵。主要艦艇噸位小,續航力短。
  (2)近岸防禦,從1956年到1970年,中國海軍奉行“近岸防禦”戰略,海軍主要任務轉變為保衛海防。這時期,海軍裝備實現了從繳獲、購買、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轉變,海軍裝備了自主研製的核潛艇。海軍戰鬥力有了較大提高。海軍提出r海上破襲遊擊戰理論、海上獨立戰場理論和依託島岸作戰理論。
  (3)近海防禦,從1970年至今,中國海軍奉行“近海防禦”戰略,近海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戰略概念,包括我國全部的海洋國土。這一時期我國主要威脅由大國全面入侵,轉變為局部熱點衝突,特別是一些有爭議的近海經濟區。海軍的豐要任務,已經由協同陸軍、空軍進行反侵略戰爭,轉變為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上經濟利益,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面臨的新問題

  從二戰結束到蘇聯解體,世界一直處於美,蘇兩強爭霸的格局之下。而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必然會對中國的海軍戰略產生深刻影響。
  建國初期,雖然美國對中國進行封鎖,但新中國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與蘇聯的貿易和技術引進的大門始終足敞開的。在英國為了維護香港的特殊情況下,也不敢完全追隨美國對中國進行封鎖和禁運。國家以發展重工業為主要任務,對海外貿易的需求不大。儘管那時新中國海軍力量非常薄弱,但國防壓力主要由陸軍承擔(朝鮮戰爭)。海軍的任務也相對很輕,因此,“沿岸防禦”戰略基本適應當時的安全環境。
  改革開放初期,雖然中、蘇關係仍然緊張.但在1972年中美關係改善的基礎上,中國逐步打開和西方貿易和技術引進的大門。國家的改革開放戰略,對海外貿易的需求逐漸增加。儘管這時中國海軍力量仍然不夠強犬,但國防壓力仍主要由陸軍承擔(北方對峙)。海軍的任務也相對很輕,因此,“近海防禦”戰略基本適應當時的安全環境。
  蘇聯解體後,美、蘇互相牽制的格局不復存在,美國不再需要中國牽制蘇聯,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軍事威脅不斷增加。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發展,進口能源、原材料、出口產品的海上通道、已經成為中國的經濟命脈。而我國目前的海軍力量與外來威脅和安全需求相比,是不相適應的,由此產生一系列新問題。

  (1)在近海地區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中如何應對超級大國的武裝干涉?
  在中國近海的熱點地區,如釣魚島、南沙、台灣等,存在美、日軍事同盟,美、澳軍事同盟。最近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與日本首相安倍也將簽署聯合安保宣言,兩國將進行情報合作,日軍也可以在澳大利亞國土上進行聯合演習,儘管日澳安保宣言級別低於日美安保協定,但很大程度上將意味著兩國關係提升為一種“準同盟關係”。
  美、澳、日之間這種2+2軍事同盟的存在,使中國近海地區安全形勢複雜化,近海問題可能牽涉到超級大國,並波及範圍更大的地區,這一變化是中國近海防禦戰略需要面對的。
  (2)如何保證從中國通往波斯灣這條能源通道的安全?
  即使中國成功地避免或解決了近海地區的危機和軍事衝突,從發展的眼光看,仍然是不夠的。一旦超級大國或地區軍事強國對中國進行海上封鎖,一支為近海防禦而建設的海軍,如何維護中國通向波斯灣的石油航線的安全?
  (3)如何維護中國在非洲地區的經濟利益?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投資項目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非洲和中東地區。雖然中國對很多國家一向奉行友好政策,但由於各種複雜的利益衝突,也出現了由地方勢力.恐怖組織進行的綁架中國工人等現實威脅。應對這些低強度衝突與恐怖成脅,也是海軍戰略需要考慮的內容。

近海防禦與遠洋打擊

  綜上所述,中國海軍在近海防禦的基礎上,應該加強遠洋打擊能力。

  (1)通過國際合作,應對低強度衝突。在遠洋發生低強度衝突時,中國可通過和友好國家的國際合作,例如提供艦艇臨時停靠和補給,或多國海軍聯臺行動,例如科索沃戰爭時,希臘海軍曾幫助中國運輸僑民。同樣,中國海軍也需要幫助友好國家海軍處理發生在亞太地區的低強度衝突。
  (2)有限的遠洋打擊能力是對近海威脅的遏制。假如中國和周邊國家發生武裝衝突或局部戰爭,保持對敵方遠洋航線的有限打擊能力,是對戰爭升級有效的限制手段之一。增加戰爭成本,就是降低戰爭風險。
  (3)區域安全交換。假如中國和超級大國發生軍事衝突,中國海軍顯然沒有能力在遠洋和敵國進行艦隊決戰,但如果中國海軍能有效控制對敵方有重要價值的海區,則雙方可能達成默契,保證中國冊只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安全。當然區域安全交換,需要比有限打擊遠洋航線更強的遠洋作戰能力。
  (4)陸、海,空軍聯合進攻。假如中國和超級大國發生軍事衝突升級,中國海軍還可以在陸軍、空軍的幫助下,獲得前進基地,擴展打擊範圍。

  加強遠洋作戰能力的幾個問題

  中國海軍現有的裝備,是缺乏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多數為近海作戰設計的艦艇續航能力和自持力都不足以完成遠洋作戰任務。特別重要的是,艦隊脫離岸基航空兵保護時,缺乏奪取遠海制空權的能力。
  因此,發展航空母艦,是遠洋作戰的必然需要。但由於中國從未建造和使用過航空母艦,很多人對於航空母艦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1)發展航空母艦是對強國海權的挑戰嗎?
擁有3~4艘航空母艦是否有實戰價值?由於海軍建設的長期性和高投入的特點,從近代海軍史看,後起國家要直接挑戰海軍強國是非常困難的,德國和日本都曾經慘遭失敗。但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常常被忽視,這就是美國。美國根據其“海權論”發展起來的強大海軍,並沒有和英國“巨艦大炮”的艦隊進行決戰,就取代了英國的位置。
  美國海軍挑戰二流對手,打敗西班牙海軍,擴張自身實力,等到英國自敗,自然取代英國,因為頭號強國往往也是眾矢之的。問題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就是美國早期發展戰列艦的價值。
  孫子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2)近期戰略目標用不上就不搞嗎?
  海軍戰略研究應注重整體性,海軍建設需要長期連續的投入,艦艇的使用壽命往往超過某種海軍戰略的有效期。例如英國早期的戰列艦“君權”號,到了1945年,雖然其航速太慢無法用於海戰,但仍然可以擔負護航任務。長遠看,這是對軍費的節約。
  今天發展的新型航母,在未來的大規模遠洋艦隊中很可能擔任配角,但總比先後建設近海、遠洋兩支海軍成本低。
  (3)“導彈萬能論”與“航母消亡論”。
  在1945年原子彈爆炸之後,美軍內部就出現過航母消亡論,但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艦。軍事史上,此類唯武器論的錯誤觀點曾經多次出現。今天是精確制導武器的時代,西方國家海軍中有人把航空母艦稱為“導彈吸塵器”。雖然導彈技術已經有了極大發展,但導彈的出現並未使坦克和飛機消亡、更不可能使綜合防護能力更強的航母消亡。艦載機可以應對各種高低強度威脅,其任務多樣性是導彈無法代替的。假如有一種更先進的導彈出現,航母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作戰平臺,只能增加這種導彈的效能。
  綜上所述,海軍是民族的財富,海軍建設需要幾代人長期,連續的投入,海軍戰略是關係到一個民族幾百年盛衰的大事。對於奉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來說,中國海軍應該走向遠洋
http://61.129.65.8:82/gate/big5/mil.eastday.com/eastday/mil1/m/20070508/u1a2813825.html?index=3

中國海軍戰略正在轉變當中>鄭大誠

根據報導,中國海軍艦隊曾于今年四、五月兩度自東海出發通過日本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領海,並于臺灣東西兩邊海域分隊通過。筆者認爲,這次的艦隊巡弋不能只視爲單一事件,而必須由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對于中國海軍目前的實際作戰能力雖然也不能高估,但卻必須注意到中國海軍戰略已經慢慢在轉變的這個事實。
在今年《中國軍力報告》當中,美國國防部評論說,“中國目前在遠距離進行持續兵力的能力仍然有限。”的確,共軍這幾年雖然特別強調海、空軍的“兵力投射”,但其持續作戰的能力仍然是其軍力上的一大軟肋。國內外研究也多認爲,中國目前采取的應該仍是“反進入”(anti-access)以及“區域拒止”(area-denial)戰略,似乎並沒有發展出更進一步的“制海”(sea control)策略。
不過,美國國防部卻曾提出警告,如果中國海軍有以下發展的話,吾人恐怕就要注意其海軍戰略的改變了,這些情況包括:(一)建造航空母艦;(二)發展更強大的反潛戰力(ASW);(三)采購大量的攻擊潛艦;(四)發展區域性防空戰力(AAW);(五)發展有效的指管通情電監偵系統;(六)大幅增加公海上的海軍訓練。
以現有迹象看來,中國在建造航空母艦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秘密;反潛、防空、以及指管系統的改善雖然緩慢但在持續進行當中,新式的旅大、旅海級驅逐艦就配備有短程區域性防空飛彈HHQ-7C;在未來15年中國將會增加35艘各式潛艦;這一陣子的艦隊巡弋又算是公海上的訓練。對照美國的警告,或許中國海軍已經逐漸在將其戰略轉變爲更進一步對于“制海權”的掌握,傳統的“反進入”以及“區域拒止”可能已經不能滿足其戰略要求了。
西方人士一般認爲,中國海軍建軍的短期目標當然是要有解決臺海問題的軍事能力,包括飛彈與戰機攻擊、封鎖戰、兩棲作戰等等。不過由目前的發展看來,中國的戰略企圖已不限于此。中、長期來說,中國海軍的戰略目標將是突破第一島鏈、追求獲取區域軍事領導權、維護中國對于海上有糾紛領土的利益、以及保障海上交通線的暢通等等。可能就在不久的未來,整個東亞區域都必須具體面臨到“中國海軍威脅論”的問題,吾人必須密切注意其發展才是。
http://bbs.tiexue.net/post_2247153_1.html

 就海洋戰略觀點論中共遠洋海軍未來之發展

蔡振新上校,海軍官校正期70年班,海院正85年班,研究班85年班現任教國防大學海軍學部


提 要

一、海洋戰略是指一國如何使用其海權,以增進或確保國家利益,定義包括:一、是以海權為基礎,若無海權就不可能有海洋戰略;二、海洋戰略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就性質言,它具有總體性;三、海洋戰略是既非僅限於戰爭,也非僅限於軍事,然而海洋的運用卻為海洋戰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劉華清認為中共海軍應跳脫近岸的束縛,進出及控制-從中國海岸到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與大巽他群島的「第一島鏈」以西的全部海洋領土,將其防禦縱深從沿岸擴展至海上二○○海浬甚至一千海浬之距離,以確保沿岸經濟發展、維護海洋交通及突破美、日的圍堵。
三、中共發展遠洋海軍,尚有許多限制與挑戰必須克服,如:一、國防經費將不符需求;二、造艦技術與能力的克服;三、人員素質與訓練需再提昇。
 
壹、海權、海洋戰略與海軍之關係

    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書中,馬漢認為:「所謂海權乃指廣義而言,並非僅限於支配海洋全部或部分的軍事力量,必須包括平時的商業和航運」。海洋戰略是指一國如何使用其海權,以增進或確保國家利益,定義包括:一、是以海權為基礎,若無海權就不可能有海洋戰略,二、海洋戰略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就性質言,它具有總體性。三、海洋戰略是既非僅限於戰爭,也非僅限於軍事,然而海洋的運用卻為海洋戰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註一所以,海洋戰略是國家戰略及以上階層的戰略,其背景是以海洋為實質因素。
    海軍戰略是指導海軍的建軍備戰與動員準備,並對基地與海軍兵力作適切的部署,以達成海軍全般任務。所以我們可以歸納為:海洋戰略目的在發展、支持和增進一國之海權,以達到所望的政治目的;而海軍戰略則為海洋戰略之一部份」。

貳、中共海洋戰略之緣起

    中共自建政以來,承襲蘇聯的思想,國家戰略重點在於陸權的鞏固。而當蘇聯解體,來自北方的威脅減低促使其有餘力向海洋發展,因此,自八○年代起,發展海權已成為中共內部的共識,其國家戰略之重點亦由陸上轉向海洋。歸納其原因,概可分由經濟上、政治上及軍事上等三個因素來探討:

一、經濟因素:

  (一)海上交通的需求:

         中共在經濟改革開放下,遠洋貨運運輸的成長,使中共之外貿進出總額年年增長,使其在世界貿易的排名由一九七八年的三十二位,上升到十一位。註三對外貿易的激增也促使沿岸城市日趨繁榮,這些富庶地區經由海洋的連絡,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重心。因此,發展海洋策略,以維護海上交通、經貿的持續成長,其迫切性實屬必然。

  (二)海洋資源的需求:

         劉華清認為海上石油、南海的金屬開發、經濟魚類、潮汐等資源都是未來因經濟開發而相對吃緊的能源的最大的保障。尤其是中共原油蘊藏量,但因油田老化、生產成本升高、產地偏遠、運輸成本過大,已逐漸依賴進口原油。這種能源依賴的巨大壓力,促使中共必須積極尋求海洋中所蘊藏的資源。

二、政治因素:

  (一)民族主義的伸張:

         中共基於「民族主義」之論點下,積極主張擁有南海諸島,釣魚台及台灣之主權,據中共調查報告,除釣魚台外,南沙有二百三十多個島嶼、礁、灘,其中有三十一個島嶼幾乎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侵佔註四(南沙群島各國佔島示意圖如附圖一)。美國海軍少將大衛穆勒(Davld G Muller. Jr)在《中共之海權》一書中也指出:「在中共的行事曆中,下兩個國家目標與海洋因素有關:一為專屬海洋經濟區:第二個目標是臺灣和南海諸島」註五。因此對中共來說,這些地區不僅具有領海與領土的利益,更有政治上的重大意義。

  (二)美國「圍堵」政策的突破:

         當蘇聯瓦解,俄勢力逐漸從亞洲淡出,中共加速海、空軍現代化建設,以能立即填補此一地位。另以中共的看法:「美日安保聯盟的強化」註六顯示出是美國圍堵策略的延續。這對極欲取代蘇聯地位的中共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阻礙。為了突破「圍堵」政策,中共勢必藉由海上兵力的投射,進出印度洋、太平洋,以支持國家政策(如附圖二)。
美國的「扇形戰略」是以美國為中心所輻射出去,從日本—南韓—臺灣—菲律賓—澳洲等國家所構成之海洋弧形戰略線,更企圖將勢力進一步擴展至亞洲大陸。

三、軍事因素:

(一)日本及印度的威脅:(中共、日本、印度軍事武力比較如附表一)

中共體認到其經濟成長、國家安全、及對外局勢上,皆與海洋有密切關聯,廣大的海洋利益將成為諸國爭奪之所在,在這些國家之中又以日本與印度威脅最大。
    1、日本:冷戰後,日本國防經費的高漲,平均每年一百多億美元之預算加強海上自衛隊的投資,確保其東南和西南兩條各長達一千海浬的海上運輸及海洋開發的權益。註七據了解,日本已整建四艘配備神盾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及「大隅級」多用途運輸艦(未來兩型艦將各續建兩艘),除具備越洋運輸能力外,已具輕型航母的雛型。並擬將原「八八艦隊」擴編為「十九艦隊」,清楚勾勒出航母戰鬥群的雛型架構。註八此一建構,已威脅到中共海洋利益的安全。
    2、印度:據中共軍方的資料指出,印度的軍費預算逐年激增,註九其海軍長期以控制印度洋為戰略目標,進而朝向「遠海殲敵」,企圖掌控蘇伊士運河、保克海峽、荷姆茲海峽、麻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五大戰略水道,並將其活動範圍擴大到南中國海及太平洋邊緣、穿越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將兵力前伸到印度洋最南端,甚至繞過好望角遠達大西洋,註十研判為企圖掌握亞洲航運之腰帶。據專家估計,到二○一○年前後,印度海軍將擁有十七艘潛艇、八艘驅逐艦、十二艘護衛艦、二十八艘主要的小型艦艇;海軍總兵力將超過十萬人,而成為南亞舉足輕重的海上嚇阻力量,註十一將威脅中共之海上利益。

  (二)美國現代武器的影響:

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由於美軍機動、快速的兵力行動與海上武力的投射,中共學習到:
    1、海軍扮演保衛主權和海上權益重要角色:除未來海戰要有快速反應、遠距離打擊能力及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C4I)系統自動化外,並具海上的航行自由,才能支援國家海上權益。
    2、海軍應提升立體作戰能力:美國航母戰鬥群在聯合作戰中的作戰能力是不容忽視的。
    3、海軍必須由科學及技術建立「質量」:現代戰爭的趨勢,作戰效力不僅表現在即時與打擊,更多反映於武器科技性能及人員之素質。

參、中共海軍現況與未來發展

一、戰略思維

    海權的發展,多以建設海軍的目標,以為遂行海權的工具。當中共體認海洋所蘊含的海洋資源與利益,為其未來成長的寶庫,因此,在爭奪制海權的積極企圖中,海軍實力及嚇阻力量將是一重要指標。又因「近海防禦」的指導,劉華清認為中共海軍應跳脫近岸的束縛,進出及控制-從中國海岸到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與大巽他群島的「第一島鏈」以西的全部海洋領土,將其防禦縱深從沿岸擴展至海上二○○海浬甚至一千海浬之距離,以確保沿岸經濟發展、維護海洋交通及突破美、日的圍堵。為具有效的反擊力量,「海上多層縱深防禦」的設計即成為「近海防禦」戰略的核心。
所謂「海上多層縱深防禦」係將中國大陸沿岸至第一島鏈間的水域劃分為三層次,第一層次為由海岸線一五○浬以內海域,以雷達、飛彈及飛彈砲艇等大型海防艦隊擔任防衛;第二層次為五○至三○○海浬海域,由搭載多用途飛彈之護衛艦、飛彈巡防艦等擔任防衛;第三層次為連結朝鮮海峽、琉球群島、南沙群島之水域,由搭載先進飛彈之潛艇、海上攻擊機等擔任。因此「電子化、自動化、導彈化、核子化」的現代化海軍,亦成為建軍的目標。並以此基礎,視國力之發展由「近海作戰」漸次向「遠海作戰」發展,預二○五○年時將海軍建設成一支具「全球性」投射能力的海上武力。依上述思維,為達成未來「全方位、大縱深、遠距離」之目標,研判其未來為:

  (一)戰略發展:中共海軍戰略將由「近海防禦」的攻勢防禦,擴展至遠洋作戰的攻勢行動。
  (二)戰略目標:為配合發展,大型水面艦隊、戰略核子潛艦之研發將持續進行,雖暫時擱置籌建(購)航母,均明確顯示朝向遠洋發展的決心,以能獲得「四海」(渤、黃、東海及南海)的制海,並在爭奪「兩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制海。另以中共近年來積極進出南海之行動可看出其係以南海為中心,向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擴展,視將大幅調整兵力結構、並以南沙群島,緬甸莫貴群島為兩翼,指向南海和南亞諸國,並西望印度洋和中東,形成一完整的戰略規劃。其戰略目標有三:
    1、取得南中國海的制海權,確保該海域資源的佔有。
    2、在南中國海上島嶼和緬甸莫貴基地形成對西太平洋新經濟區的鉗形態勢。
    3、以鉗形基地為依托,掌握南海進而擴張至中東水域,以作為壓迫西方及日本,確立中共對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洋控制。

二、建立「遠洋海軍」戰略之企圖

    基於「近海防禦」的指導,與前瞻未來遠洋兵力投射能力。一九九二年年十月起,中共總書記兼軍委主席江澤民分別在中共「十四大」政治報告中、及解放軍海軍代表大會、「十五大」內部討論會議中明確指出:「今後軍隊的使命,將是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以及海洋權益。」「建設海上打擊能力為中共海軍建軍的重心,亦是面向二十一世紀國防戰略規劃的優先考量。」江澤民提及海洋權益,要求改變現行「近海防禦」戰略而轉向區域型「遠洋海軍」發展,註十五足見軍方對發展海軍以維護海洋經濟利益的重視程度。
    從海洋戰略的觀點來看,欲支持遠洋海軍的走向,中共海軍除強化現階段的建設,也同時應完成進入遠洋的準備,其具體的作法有下列幾點可證實:

  (一)海內外基地建設:

    1、海內部分:中共已完成大連、上海、湛江港口擴建,更在山東半島建造完成一座遠東最大的人工港口等硬體建設,均有利萬噸級艦船-航母或大型艦艇之靠泊。
    2、海外部份:
    (1)西、南沙群島上建立基地:永興島、南薰礁的碼頭、機場整建,配備防空與反艦飛彈,及永暑礁的海洋觀測站、碼頭,及油、水庫,積極構造一個具攻擊和補給能力的基地。
    (2)緬甸建造海軍基地:
           中共在安達曼海與孟加拉灣的緬甸大可可島建立一個監視站,並在亨濟島建立海軍基地,且擁有使用權,同時中共海軍亦派遣兵力在印度海岸附近的島嶼截收印度方面的通信,這顯示中共正積極在緬甸水域進行強而有力的部署。

  (二)遠航訓練:

         一九八六年以後,遠洋訓練成為中共海軍訓練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九九七年二月南海艦隊訪問美國、墨西哥、秘魯及智利;二○○二年五月十五日,中共北海艦隊之環球遠洋艦隊自青島出發,展開其海軍有史以來航程最遠、時間最久、範圍最廣的航行任務註十七(中共海軍遠洋訓練訪問統計如附表二),觀察其遠洋訓練,訓練海域已逐步擴至遠洋,並以「海空立體合成,遠中近全程協同」,參訓單位已由過去單一艦種、單一兵種逐步發展成為多艦種、多兵種的合成訓練,課目則由戰術單一訓練發展成為戰術背景複雜的多課題操演。

  (三)成立海上快速反應部隊:

         中共為應付在未來海上局部戰爭和突發事件,以海上機動打擊部隊與海上兩棲突擊部組建海上快速反應部隊,以立即對威脅或肇事海域展現快速反應(擊)能力。目前特別針對南海地區複雜情勢及因應該未來作戰需要,已將南海艦隊所轄之陸戰第一旅編成「快速機動打擊部隊」。這些活動均證明了中共走向遠洋的強烈企圖。

三、中共海軍發展現況

    中共海軍目前擁有北海、東海及南海三個艦隊,現有兵力約二十三萬人,兵力規模僅次於美國及俄國,居世界第三位。註十九(中共海軍兵力部署、各兵種戰力如附表三、四)。根據石雲生的說法,中共海軍必須具備(一)運用科技強化海軍戰力,拉近與各主要海軍強國間的差距(二)更多先進武器,包括戰艦、潛艦、飛機、飛彈、魚雷、艦砲與電子裝備(三)受過良好訓練與「更多合適」的人員等三項特點,方能滿足現今與未來的戰略需求。因此,指導重點為:
  (一)加強質量建設,以「縮小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提高海上綜合作戰能力,做好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海上局部準備」。「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二)加快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的調整改革。研製一批新型號的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潛艇、戰鬥機、飛彈、魚雷、艦砲和電子裝備等。
  (三)著眼於綜合作戰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做好武器裝備特別是主戰裝備的協調配套發展。
  (四)繼續調整改革編制體制,以提高綜合作戰能力為標準,壓縮規模,優化結構,提高效能,以「精兵、合成、高效」為中共海軍建軍的目標。

  (五)加緊培養高素質人才:中共海軍一九九九年九月開始,除了國防大學和海軍指揮學院等相關科系外,將原有的「海軍工程學院」、「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合組為「海軍工程大學」以培養高科技型的海軍指揮與工程方面的人才;同時海軍基礎人才,亦開始每年由地方高等院校招收一千名左右的大學生到艦艇或飛行部隊服務,以符合中共海軍現代化的人才需求。
  (六)在海上保障能力方面:中共海軍有鑑未來遠洋作戰需求,以往靠泊港岸的整補方式,已難滿足其遠洋作戰所需。因此近年來對加強後勤兵力整建甚為積極,除將二艘新建之大型快速戰鬥支援艦納入南海艦隊作戰序列外,並將其整補方式改為「跟隨整補」,並於青島基地組建「海上機動保障編隊」,多次進行停泊、定位,航行中橫向、縱向及直升機垂直補給等機動演練。在未來海軍戰略需求下,將持續增強後勤艦船兵力之整建。

伍、結論

    在中國大陸遼闊海域內,不僅有通航貿易之利,且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及礦物資源,因此,海洋利用、開發,海上貿易的發展,已成為其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共以政治環境、軍事戰略、經濟實力及安全和利益等方面需要,將其海軍戰略思想逐逐步向「遠程化」、「經略海洋」的目標邁進。雖然中共海軍有邁向遠洋的企圖,現階段在戰略及部署上雖具備初步跨海作戰的能力,然而要做到真正能掌控海洋,並與海上強權國家抗衡的地步,尚須一段時間,因為建立複雜的維修、供補與訓練能力,都是花費昂貴與不易學習的。中共遠洋海軍尚有限制與挑戰必須克服之處,如:

一、國防經費將不符需求:

    中共近年來雖極力提昇國防經費預算,二○○二年中共的國防經費增長率達到16.7%,其國防經費約為一六六億人民幣,但這種經額與美國相比,差距仍大,且在美、俄、日、中等亞太四大強權中是最低的。這對極欲提昇遠洋戰力的中共,在提高經濟成長與國防發展(含武器外購與自製)言,是一項極大的困境與挑戰。

二、造艦技術與能力的克服:

    中共目前有能力建造新式艦艇,但是一九九九年建造的艦艇使用的卻是一九六九年的技術,這些技術並非全然不具效率,但至少是保守落伍與不切實際的,尤其未來籌建(構)高科技、高預算和高度複雜管理的系統工程的航空母艦,以中共目前的造艦技術亦是一項挑戰。

三、人員素質與訓練需再提昇:

    當前人員的素質與訓練,亦是中共海軍在換裝高科技武器裝備時之另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中共海軍的武器裝備雖具質的成長,但人員的素質卻非一日可及。現今中共海軍的武器裝備由於人員素質、訓練操作,及軍事建構等作為,相對增加艦隊在訓練、管理與維修的複雜性。使得許多武器系統將難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因此,為縮短與先進國家兵員素質水準,軍事教育與訓練將再強化。

周邊海域航母密布 將壓縮中國海軍戰略範圍

【星島網訊】中國周邊海域近期頻頻傳來有巨型戰艦或航母的消息,《中國國防報》撰文稱,多國造航母數量不容小覰。分析認爲,隨著亞太地區越來越多的巨型戰艦下水,中國海軍的戰略範圍將會受到壓縮。

日本“打擦邊球”建直升機航母

  日本第一艘堪稱直升機航母的巨型驅逐艦將在8月23日下水,並將于2009年3月正式服役,成爲日海上自衛隊的主力軍艦。這艘編號爲16DDH的大型驅逐艦目前正在橫濱石川島播磨重工橫濱工廠建造,可搭載多達11架的直升機,並能同時讓4架直升機起降。
  分析人士指出,這艘驅逐艦之所以受到外界普遍關注,與其先進的性能分不開。首先,它不僅可以搭載反潛直升機,還能搭載4架超大型運輸直升機,承擔登陸和兩棲攻擊等任務。另外,由于情報搜集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大幅度增強,新艦還可作爲艦隊的旗艦使用,這是正常意義上的驅逐艦無法比擬的。同時由于它采用了隱形設計,雷達很難探測到它。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艘驅逐艦擁有先進的指揮通信機能,可在海上指揮航空作戰,堪稱是一艘“萬能”戰艦。
  另外,日本政府早在2005年就已經明確提出了下一步航母計劃:在2015年前建造兩艘4萬噸級航空母艦和兩艘4萬噸級醫療船。新航母設計要求不僅能夠搭載垂直或者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且可以搭載E-2C“鷹眼”預警機,成爲日本未來“十‧十”遠洋艦隊的主力。
  分析認爲,日本建造航母是爲將軍事幹預能力擴展至整個太平洋地區創造條件。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艦艇增多,海上自衛隊的活動範圍將不斷擴大,特別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大批“航母型”戰艦服役,將大大增強日本在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幹預能力。

俄羅斯要用六艘航母找回海軍形象

  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馬索林上將最近宣布,俄海軍將在今後二十年內組建六個“貨真價實”的航母攻擊群。這樣一來,俄羅斯海軍擁有的航母數量將超過蘇聯時期的水平。
  馬索林指出,海軍將來必須擁有多艘航母,而且應當是核動力航母。他說:“目前我們正在科研和工業領域專家的協助下研究設計一艘新航母。新航母的排水量約爲5萬噸,可停放30架戰機。新型航母還將配備強大的艦載武器系統,有效射擊高度可達2萬米,防空系統射程150公裏。我們不打算建造像美國海軍正在建造的那種可以停放100-130架戰機的龐然大物。”
  據悉,這六個攻擊群將分別配屬給俄海軍最重要的兩個艦隊——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這一計劃全面落實後,俄海軍將始終有兩艘航母處于戰鬥執勤狀態,還有兩艘處于戰備狀態,其余兩艘則可接受維護和升級改進。
  俄羅斯海軍計劃在2010年左右著手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在此之前,俄羅斯海軍將陸續裝備一批新型水面作戰艦艇,以便爲未來的航母提供護航,並執行防空和反潛等任

韓國借航母打造亞洲海軍強國

  韓國的“獨島”號輕型航母于7月正式列入戰鬥系列,韓國海軍計劃再建造2-3艘。這艘輕型航母的型號爲LPX,長200米,寬32米,排水量爲1.35萬噸,滿載排水量達1.9萬噸,最大航速43節,可搭載700名海軍陸戰隊員、10架以上CH-60“山貓”直升機、7輛水陸兩用裝甲車、10多輛坦克及2艘高速磁懸浮登陸艇。其雷達可偵探和跟蹤400公裏內的100多個目標。
  韓國海軍認爲,被譽爲“海上巨無霸”的現代航母及其艦載機攻防兼備,作戰能力強,能遂行各種戰役戰術任務,極具威懾力,是一個國家軍事、工業、科技水平與綜合國力的象征,更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海洋強國目標所不可或缺的利器。因此,自獨立以來,航母就成了韓國海軍孜孜追求的遠大目標。
  目前,韓國海軍正積極籌建以航母和“宙斯盾”驅逐艦爲核心的戰略機動艦隊,計劃于2010年成軍。爲此,韓國海軍計劃未來15年內再建造5艘“宙斯盾”驅逐艦,增加9艘小型驅逐艦、9艘護衛艦、32艘輕型護衛艦,並購買36艘柴電潛艇和16架P-3C反潛直升機。

印度三艘航母控制印度洋

  目前印度海軍也正在加緊研制自己設計的航母,並加速改造從俄羅斯購買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加上從英國購買的“維拉特”號輕型航母,印度海軍未來將同時擁有3個航母戰鬥群。
  印度政府早在1999年6月就宣布,准備建造“藍天衛士”號國産輕型航母,由16架米格-29K和20架直升機組成艦載機聯隊,預計在2011年形成戰鬥力。此外,“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也將于2008年服役,將搭載35架戰鬥機。加上“維拉特”號輕型航母上的“鷂”式戰鬥機,連同艦載直升機將超過百架飛機,可以構成可觀的海上機動航空打擊力量。
  幾十年來,印度把航母視爲海上軍事實力的首要標志。當年,印度從英國購買了“維克蘭特”號輕型航母,成爲戰後亞洲最先擁有航母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後期,印度進一步確立全面控制印度洋、維護海洋利益的“大國海洋戰略”,航母地位由此更加突出。在印度海軍看來,要“主導”印度洋,就必須擁有3艘航母,以控制印度東面的孟加拉灣和西部的阿拉伯灣;同時還要有第3艘航母作爲機動力量,以便快速支援或前往其他“利益攸關”的海域
http://www.singtaonet.com/glb_military/200708/t20070802_589046_1.html

另參本台<071、大隅與獨島><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463433/2007072506233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535103/2007072606141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390693/2007080706225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318585/2007080606342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252132/2007080506375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180731/2007080406235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106264/20070803061500

國家利益與海洋戰略>張向冰
  
  編者按 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日益發展和細化,國際鬥爭趨于綜合國力競爭,需要綜合運用政治、外交、經濟、科技、軍事等各種手段實施聯合行動,保障綜合安全。21世紀,由于我國海上安全問題的解決與國家安全戰略和對外政策的聯系日益密切,海上防衛政策與國家戰略和政策的總體協調性需求大大增加。近日,由中國海洋學會主辦的第二屆海洋強國論壇在青島召開。這次論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突出了海洋戰略與國家利益的戰略發展問題。其中,中科院劉光鼎院士、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崔戰利教授、軍事科學院羅援研究員、國防大學楊毅研究員先後在論壇上從現實角度分析並論證了“國家利益與海洋戰略”的深刻思想。現將其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劉光鼎院士是我國海上油氣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創始人,是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

  劉院士 認爲,未來戰爭是地球物理戰爭,而不是傳統的扔幾顆炸彈的戰爭形式。因此,從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之路,必須將現代科技與海洋強國戰略相結合。我國要建立強大的海洋科技人才隊伍,要培養和湧現出更多的領軍人物,要從宏觀和戰略上看待海洋強國。“産學研軍”要達到四位一體化,就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同時,還要下決心打破舊的發展體制。我國是海洋大國,但還不是海洋強國。海域劃界是主權之爭,主權的背後是資源問題。海底資源最重要的是石油,大約有940億立方米的石油儲藏量,需要從新生代向古生代海底發掘。但我國還沒有風險投資,這對研究和開采造成很大困難,而國外已經開始搞國際投資,有一定的集團優勢。我國三大石油公司也要從國家利益出發,形成合力。

  確保中國資源安全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國際關系教研室崔戰利教授 中國從資源總量上講堪稱豐裕國,但在人均資源上卻是貧困國。一般認爲,當一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達到20%~30%時,就面臨著較高的風險。據此判斷,中國將在未來5年~10年遭遇“資源安全”問題,未來10年~20年,這一問題會變得嚴重起來。20年後,若沒有充分准備,“資源安全”就極有可能成爲制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軟肋”。在全球化條件下,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必須參與國際資源市場的搏弈,而且參與搏弈是保障資源安全的最佳選擇。
  爲應對即將面臨的“資源安全”問題,中國除了要在國內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外,還必須綜合運用外交、科技、貿易、軍事等手段參與國際資源市場搏弈。針對21世紀將在陸地、海洋、太空全面展開的資源之爭,海洋資源爭奪將成爲其重中之重。因此,中國在應對“資源安全”的各項對策中,加快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應把確保“資源安全”列爲優先目標,並通過實施海洋科技強國戰略、海洋開發強國戰略、海洋貿易強國戰略等,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
  從“資源安全”角度考察,實施海洋科技強國戰略旨在爲開發海洋資源提供技術支持。與陸地資源開發相比,海洋資源開發需要更加密集的高新技術群,因此海洋科技強國戰略便成爲整個海洋戰略的先導。2500年前古希臘的先哲就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今天,對此完全可以加上一句:“誰掌握了海洋技術,誰就控制了海洋。”
  海洋開發戰略包括一系列海洋工程。從“資源安全”角度看,最具重要性的是深海礦産資源開發工程、海底油氣開發工程和海洋化學工程。海洋貿易強國戰略主要是指發展強大的海洋運輸能力。未來世界海洋資源開發高峰時期,我國所需石油資源的30%、鐵礦石資源的50%和貨物貿易的80%都需要從海上運輸。
  據預測,全球資源需求的高峰將出現在2020年,在此前將發生第三次能源危機。我國資源需求的高峰也將出現在2020年~2030年。兩者的疊加,要求我國加快實施包括海洋強國戰略在內的綜合對策,時不我待。建議有關部門建立定期(如2年~3年一次)的評估機制,以促進我國業已制定各項海洋發展戰略的實際進程。

  維護日益拓展的國家利益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研究員 目前,我國國家利益正在日益拓展,海洋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經濟發展需要的資源、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商品都主要通過海上來運輸。因此,保障戰略通道是國家戰略利益不斷拓展的客觀需要。
  在相當時期內,我國石油進口還要依賴海上。臺灣海峽、中國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拉伯海仍然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目前,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送的石油數量約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70%以上,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只近60%是中國船只。因此,保障戰略通道暢通是我國在新世紀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美國曆來重視對海上戰略通道的控制。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就把控制全球16條海上戰略通道作爲海軍戰略的重要內容,並不斷加強在戰略通道地區的軍事存在。日本自衛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明確提出,要保衛海上“千裏生命線”。印度海軍最近幾年提出了“遠海殲敵”的作戰思想,以實現“印度洋控制戰略”。
  面對這些,我們首先要有強烈的海洋意識和憂患意識。同時,我們還要站在國家總體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海洋戰略問題。建設海上力量要服從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的大局,防止對我國安全環境和安全態勢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防止陷入“安全困境”;要從有利于提高我軍威懾和實戰能力建設的整體戰略出發,科學、合理地分配資源,快速、有序地促進其發展。

  要強國必“經略海洋”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主任羅援研究員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也是中華民族全面複興的世紀。能否抓住這一曆史機遇,確保中國海洋利益和海上安全,將直接關系到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能否實現。因此,捍衛國家的海洋權益,維護海上安全,爲建設海洋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創造一個良好的海上安全環境,是新時期國家海洋戰略提出的安全需求。
  海上安全維系著國家未來重大的生存和發展利益,沒有海上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我國海上安全問題的整體性、綜合性特別強,必須依靠綜合國力並運用多種手段去解決。積極防禦是我國海上防衛政策的實質。20世紀70年代後期,當我國海上軍事力量爲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需要而由“沿岸”走向“近海”時,鄧小平同志就結合海上軍事鬥爭的形勢和任務,對我國海上防衛政策的性質作出了明確的闡述。他強調指出:“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20年後也是戰略防禦。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禦。”這一戰略思想,表明了我國海上軍事力量爲維護國家海洋利益、保衛國家安全和爲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務的立場和目的。
  我國海上防衛政策的性質,規定著我國建設和運用海上力量的根本目的只是爲了有效遏制和抵禦來自海上對我國的武裝入侵,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捍衛國家應有的尊嚴,爲國家發展戰略順利實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證,而不是爲了謀求海洋霸權,侵犯別國利益。
  國家利益是維護和處理國家之間關系的最高准則,也是國家軍事戰略使命的最高體現。制定國家海上防衛政策的根本依據,是我們國家的海上利益。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全方位開發、利用和保衛海洋,是一項建立在雄厚的物質基礎之上,需要依賴和運用多種物質手段的艱巨的戰略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海上綜合力量。
  曆史證明,沒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就不能保證海權,沒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就不能有效維護國家海洋利益和海洋權益,沒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禦來自海上的威脅。要強國,“必經略海洋”;要強軍,必振海軍雄風。(海洋報記者 張向冰
 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447

美21世紀海上武裝力量合作戰略強調“阻止戰爭”  2008-05-07  

美國海上部隊——包括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以前從來沒有走到一起來制定一個聯合海上戰略。這個戰略著重強調一個能夠整合美國海上力量、國家其他一些部門資源、以及我們夥伴國和盟友力量的途徑。
它描述了怎樣運用海上武裝力量在全球各地保護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怎樣跟其他友好國家一起保護和維護溝通相互之間聯繫的奠定我們繁榮的全球海運系統。我們所承擔的保護國土安全和贏得戰爭勝利這一義務跟擔負阻止戰爭爆發這一義務是相通的。
美國公民通過一系列的公眾論壇如“國民談話”等參與到這個戰略的發展中來。在這些討論的內容中有三條是最為突出的:我們的人民需要我們來保持永遠的強盛;要求我們時刻保護他們和我們國土的安全;要求我們跟世界上其他夥伴國家一起阻止戰爭的發生。這些議題跟嚴肅的學術研究、分析和辨論結果一起,促成了這個完整戰略的出爐以滿足美國人民的期待和需要。
《美國21世紀海上武裝力量合作戰略》這份戰略的推出使得我們海上武裝部隊之間有了比以往更為緊密的合作聯繫,一起來推動美國的繁榮與安全穩定。對不確定世界形勢的把握和對美國人民根本利益的維護正是我們所要做的。

前言

美國的安全,繁榮和重要利益正在跟其他國家之間變得越發的密切相關。只有培育一個在貿易,經濟,資訊,法律,民族和政府管理等方面有著相互交流聯繫的和平的全球環境,我們的國家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維護。
美國的繁榮得益於這個跟世界各國之間進行相互交往的環境,我們已經認識到這個全球交往的環境是極其脆弱的,各種各樣的破壞行為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及其串聯效應要遠遠的超過破壞行為本身所帶來的損失。大國戰爭、地區性衝突、恐怖主義、違法活動和自然災害,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潛在的能夠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和世界繁榮的主要因素。
海洋聯繫著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甚至是那些深處內陸的國家。海上運輸通道包括海洋、近海、海灣、江河入口、島嶼、海岸區、濱海區以及這些海域上方的空域承擔著世界上90%的貿易量,這是連接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全球生命線系統。佔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面積的海洋使得分佈各地的人們依水為鄰。海洋能使我們通過它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也使我們能夠在遠離海岸線的地方抵禦和擊敗外來侵略。
今天,美國和其夥伴國發現他們正處於一個全球環境不是很安全也不是充滿戰爭的時代中為各自的全球影響力而進行著競爭。我們的挑戰就是要使用我們的海上武裝力量來維護美國的利益並促進共同的安全,穩定和信任。由於在保衛國土安全和擊敗敵人的行動中無可爭議的證明了海上武裝力量的作用,所以在可以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時候,海上武裝力量就應該被更廣泛的使用。
我們堅信阻止戰爭的爆發遠比贏得戰爭的勝利要更為重要。在要求不間斷地介入維持和平行動和保持充分的訓練以應對下一場可能的戰爭之間存在著互斥的矛盾。海上武裝力量在確保必須贏得戰爭的同時,必須增強我們的實力以阻止戰爭的發生,贏得清除恐怖網路的長期鬥爭的勝利,以及消除災難的影響。
跟以往一樣,這些極為重要的任務將由我們的官兵們來執行,這在任何軍事戰略中都是勝利的關鍵。因此,我們為我們的人民提供了海軍水兵,陸戰隊員和海岸警衛隊員,並隊他們進行充分了訓練,培訓,提供了必要的裝備來確保我們能在可能的衝突中獲得勝利和恢復和平。
以《國家安全戰略》,《國家國防戰略》,《國家軍事戰略》和《國家海上安全戰略》等政策文件中規定的任務為導向,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將執行所有涉及到的軍事任務以保證美國的安全免受直接襲擊,保證海上戰略運輸的安全,維護全球的自由秩序,增進與既有和潛在盟友和夥伴國之間的關係,建立令人滿意的安全環境。
此外,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將通過跟各國展開安全合作來構建相互之間的信心與信任。這些合作主要致力於共同應對傳統威脅,在開放多極的框架下關注相互的利益,等等。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所有海上武裝力量之間進行空前水準的合作,並增強與國家其他相關部門和國際夥伴之間的合作。海上武裝力量將會是一支構建美好明天的統一的力量。
 
新時期的挑戰

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在過去的40年中,海上貿易總額增長了四倍:海上貿易的比重已經佔了世界貿易總量的90%,近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是通過海上運輸來實現的。海上運輸線和海港設施是現代全球經濟的生命線,也是依賴不斷擴展的都市沿海區之間自由運輸的現代全球物流系統最顯著最易受攻擊的標誌。
全球海運系統的發展繁榮了很多國家。然而他們實力持續的增長可能加劇為獲得資源和資本而跟其他經濟實體,跨國企業和國際組織之間的競爭。提高了的國際地位和為資源特別是資源短缺而增多的競爭,這些因素可能促使各個國家主張更多的海洋,水道和其他自然資源方面的主權要求,這些行為都是引起衝突的潛在因素。
技術正快速地在諸如:能源開發、資源開採和其他與海洋相關商業活動等海洋開發活動中得到越來越廣的應用。氣候的變化使得北極圈地區的水域正在逐漸成為一個開放之地,這不僅僅的體現在資源開採上,也體現在可能改變全球海運佈局的新航線的開拓使用上。由於這些開發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因此這也是為獲得便利航運和自然資源所引起的競爭和衝突的潛在來源。
全球化正對全球的移民,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引發了衝突。這些衝突越來越顯現出以下的一些特點:傳統戰術和非傳統戰術的混合應用,分散的策劃和執行,襲擊者來自各個國家並且擅長使用簡單和高新技術進行出其不意的襲擊,等等。政府的軟弱或則腐敗,被剝奪政治權利而引發的不滿,宗教極端主義,種族民族主義,非法移民,這些都會加劇局勢的緊張性和誘導衝突的發生。
當前,日益增長的跨國襲擊者和“無賴國家”,他們有能力從這個全球化的舞臺上能夠空前的獲取他們所需要的,也能夠策劃製造可以導致系統性破壞的事件來增加他們的實力和影響力。他們經常通過故意激起不同黨派之間的矛盾而引發衝突,他們的這些行為使得消除和減小地區衝突的努力變得異常的複雜。
武器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發展傳播增強了一些國家和跨國襲擊者挑戰海上運輸安全,躲避襲擊責任和操控公眾看法的能力。不對稱地使用技術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針對美國及其夥伴的襲擊。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國家和跨國襲擊者正在日益迫切的想獲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同時,針對法律,金融等領域的襲擊所造成的破壞,如果不大於得話,也至少等同於武器襲擊所造成的破壞。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居住在距離海岸數百英里的沿海地帶。日益擁擠的城市中社會的不穩定,而這些很多又位於世界上局勢不穩定的地區,往往有著造成地區嚴重分裂破壞的可能。氣候變化,例如:災難性的風暴、可耕種土地的減少、以及沿海的洪災等等,帶來的影響可能也加重了人類的遭難,這些都會導致人們死亡,繼而引發移民潮,社會的不穩定和地區局勢的惡化。
便利的通信更突出了人類遭受的災難,擁擠的人口將帶來史無前例的痛苦壓力和對他們所處環境更為脆弱的忍耐力。極端主義的意識將對那些處於失望和被剝奪了機會的人群有著更大的誘惑力。違法犯罪也加劇了這些社會的不穩定狀況。
這些條件綜合起來將帶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促使我們思考一個新的怎樣重新看待海上武裝力量的觀點。沒有一個國家擁有所要求的資源來保障整個海上運輸區域的安全。越來越多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和私人企業將為共同的利益打擊那些出現的襲擊而結成夥伴同盟。

海上戰略概念

這個戰略重申了使用海上武裝力量來影響在海上和岸上的行動和活動。海上武裝部隊具有的遠征部署和多功能能力給美國擴大或者收縮其在某些海上運輸受限或則中斷區域的軍事存在提供了不對稱的優勢。永久的或則延長我們武裝部隊在海外駐紮期限經常會引起無意的經濟、社會或政策方面的反響。海洋是一個廣闊的機動空間,在海洋中,海上部隊的存在可以隨著各種具體條件的變化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應對擴大部署、縮小部署和阻止衝突的靈活性。
海上武裝部隊部署的速度、靈活性、敏捷性和可評估性給聯合部隊或則合成部隊指揮官應對危機提供了一系列的選擇性。此外,聯合海上行動,包括在正式的聯盟框架內(例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則在非正式的組織框架內(例如全球海事夥伴組織“Global Maritime Partnership)的行動,能夠向潛在的破壞者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我們將跟其他力量一起確保共同的安全和繁榮。
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將在全球部署以確保我們的本土和公民免遭直接的襲擊,維護我們在全球的利益不受損害。由於我們的安全和繁榮不可避免的跟其他國家聯繫在一起,這就使得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將會被全球性的部署以保護和維持由相互依賴著的運輸、金融、資訊、法律、民族和政府等網路組成的和平的全球系統。
我們將通過美國海上武裝力量所擁有的全球到達,永久存在和靈活任務能力,實現6個關鍵的任務或則戰略命令。當哪局勢產生危機或則需要我們向盟友們表達我們的存在以履行我們應對安全和穩定方面義務的時候,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將作為聯合戰役行動的一部分,通過區域集結,前沿部署任務部隊與戰鬥力量等方式來約束區域衝突、阻止大規模的戰爭、和避免失敗為美國贏得戰爭勝利。此外,持久的以任務為導向的任務部隊將被全球性的分散部署以擴大國土防衛的縱深,培養和維持跟許多國際夥伴之間合作關係,預防或減輕危機和破壞。

區域集結,可靠的戰鬥力量

可靠的戰鬥力量將被持續地部署在西太平洋和阿拉伯海/印度洋上來保護我們生死攸關的利益,確保我們對朋友和盟友應有的維護地區安全的義務,阻止和勸阻潛在的對手和同等水準的競爭者。這個戰鬥力量將能夠做出選擇性的和快速的反應以滿足其他地方可能的需要。這些部隊將有著確定的編制,並部署以滿足能夠執行以下戰略命令:

通過前沿部署決定性的海上武裝力量限制地區衝突。

今天,地區衝突已經遠遠超出了發生衝突的地區範圍。人道主義危機,國境線上蔓延的暴力,全國性的危機,和至關重要資源的獲取中斷,這些都有可能在地區衝突發生時出現。雖然這個戰略主張廣泛分散網路化地部署海上武裝力量,我們仍然不能做到在任何地區出現,也不能做到緩減所有發生的地區衝突。
當哪發生的地區衝突危害到了全球海運系統和我們國家利益的時候,海上武裝部隊將做好準備,並跟國家其他部門以及多國力量一起,對這些衝突做出反應,為政治領導人的決策提供一系列選擇方案。持續存在並做好隨時戰鬥準備的海上武裝部隊為國家在受衝突影響而貿易量減少時提供了主要的武力介入選擇,這就跟他們為國家提供選擇應對其他危機的快速反應一樣。不管是在地平線之外還是在眼前目視範圍內,海上武裝部隊都能夠在維護全球秩序的行動中,阻止地區危機製造者的野心,確保朋友和盟友的安全,打通和維護海上運輸航線的暢通,以及保護我們的公民。
美國的關鍵在於維護一支強大的艦隊,包括戰艦、戰機、海軍陸戰隊、和近海艦隊,充分擁有自由控制相關海域,保護岸上力量和保護友好軍隊和平民免受襲擊的能力。

阻止大規模戰爭。

對全球穩定影響最為巨大的破壞性活動就是在主要軍事政治力量之間發生的戰爭。維持和擴大美國佔有優勢的海上武裝力量是阻止世界主要軍事政治勢力之間發生戰爭的關鍵所在。雖然跟另外一大勢力之間發生的戰爭中發生範圍廣泛的打擊行為已變得不怎麼可能,但是精確打擊所造成的嚴重破壞迫切需要我們動員所有的國家軍事力量來積極地阻止。海上武裝力量所具有的遠程特點——即打擊的致命性、全球到達、快速部署、持久維持、打通海上運輸航線的能力和行動的快捷等等,為聯合司令部提供了一系列用於威懾的選擇。我們將採取措施來阻止大規模戰爭的發生,通過可靠的隨時可以得到加強的能力採取傳統的或則非傳統的方式來阻止潛在的戰爭發動者的戰爭企圖。
贏得美國參戰戰爭的勝利。在戰爭時期,我們需要擁有控制局部海域、解決影響海上航運安全、武裝介入、保護和維護岸上部隊、使得海上武裝力量成為聯合部隊或合成部隊必不可缺組成部分等系列的能力。我們部隊的遠征優勢必須被保持,因為這為我們的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了機動自由。通過強大的海運能力來加強部隊,使得我們能夠更有效的集結和支援部隊,增強對海域的控制能力和對岸上戰役的支援和保護能力。

全球分散部署以任務為導向的海上武裝部隊

海上武裝部隊將通過分散部署的部隊來保持在全球的存在,這些分散部署的部隊是以任務來進行編組的,由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共同組成的。這種部隊的全球部署區域必須超越傳統的部署地區,所擔負的任務從執行人道主義任務到參與支援反恐戰爭和非傳統戰爭。美國的海上武裝力量將會被適當地編組以滿足特定的需要和適應在各種地形下執行任務的需要,還將經常與特種部隊以及其他部門的夥伴一起合作參與行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份戰略已經認識到在非洲大陸和西半球的和平行動變得越發的重要和需要。

擴展國土防衛的縱深。

海上武裝力量將盡可能的在遠離美國海岸線的地方就發現和遏制對美國的威脅。採取培養深化重要的海外關係,調查開往美國港口的船隻,快速應對逼近美國海岸的威脅等手段,美國國土防衛將通過與海事服務、聯合部隊、部門間合作、國際合作和與私人企業合作等諸多渠道盡最大可能的提供最高水準的安全保障。當接到命令後,海上武裝力量將迅速支援領導人應對海岸線上襲擊事件或則自然災害。
繼續發展和維持跟更多國際夥伴的合作關係。跟其他國家深化合作關係將有利於海上區域的安全和穩定,這對各方都是有利的。儘管美國軍隊在需要應對危險的時候能夠在短時間內動員,但信任與合作卻不能在短時間內建立。這些需要時間的考驗,因此鼓勵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同時,合作各方的戰略利益始終需要考慮的。
發展這一合作關係的關鍵在於要在美軍海軍水兵、海軍陸戰隊員、海岸警衛隊員中間加強各種文化、歷史和語言的學習和推廣以促進跟世界各地國際合作者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戰區安全合作機制建立和恢復這一合作關係需要在地位建立、人道主義援助、改進海事管理的地區框架、和在航運海域加強執法合作等諸多方面擴大關注焦點。
此外,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必須跟美國其他武裝力量與政府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增進參與國際合作的能力。最後,全球海上夥伴項目(Global Maritime Partnership)正在積極尋求一個海上安全方面的合作途徑,促進在遏制海盜、恐怖主義、武器擴散、毒品走私和其他犯罪活動方面的法律合作。

在造成嚴重全球影響之前阻止和壓制局部動亂。

美國海上武裝力量將跟其他力量一起在海上運輸水域保證適當的安全和知情程度。為了實現這一點,包括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海盜襲擊、非法偷渡、毒品走私、常規武器的擴散以及其他犯罪行為在內的傳統威脅都需要被認真地考慮應對。
通過前沿部署和跟地區或則全球合作夥伴構建互利互益的夥伴關係,海上武裝力量將致力於構建一個旨在提高安全程度的框架。當發生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災難時,我們的海上武裝部隊能夠跟相關部門以及非政府機構合作夥伴一起,提供人道主義的幫助與救濟。通過例行性地有預見性地參與由多方一起參加的合作活動,海上武裝部隊被定位於支援其他聯合部隊或者合成部隊來減輕和局部控制住破壞活動所造成的後果。

實現該戰略

為了成功地實現該戰略構想,海上武裝部隊必須集中地發展美國海上武裝力量的核心能力來達到一個雙重目標,即:同時具有和平時期的參與維護能力和戰時的執行任務能力。

發展核心能力

儘管海上部隊需要執行很多的任務,下面的六個能力組成了美國海上力量的核心能力,同時也反映他們更加看重這些旨在阻止戰爭和構建夥伴關係等方面的活動。

前沿迅速出現。

海上力量將被前沿部署,尤其在那些對國土安全存有威脅的地區。行動的前沿佈置能夠使得對當地的環境,以及當地居民的性格和行為習慣更為的熟悉。留心注意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在危機事件中這種做法對及時有效地作出行動反應非常有幫助。和平時期的任務應該要能過渡適用到戰爭中,海上部隊將加深和豐富對任務環境的理解和經驗,以快速地參與到戰鬥行動中去。當在某時某地需要進行行動,前沿部屬的海上武裝部隊最好是跟夥伴國家聯合行動,包圍恐怖分子,逮捕他們,消滅他們,摧毀他們的根基、資源以及隱藏地。
威懾。阻止戰爭的發生比打贏戰爭更可取。阻止侵略行為必須要從全球性的、地區性的和關係到多國的角度來區分看待,所採用的手段也要分成常規的、非常規的、和動用核力量的三種。有效的戰區安全合作活動是擴大威懾的一種形式,同時能提供安全,消除爆發衝突的誘因。海上彈道導彈防禦通過為前沿部屬的部隊和友好國家以及盟友們提供一個保護傘來增強威懾能力,同時該防禦項目也是旨在保護美國的一個更為龐大的防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太空中的優勢必須被保持並且要擴大這方面的優勢。我們將利用我們駐紮在前方基地裏的前沿部署的部隊,利用天基的軍事裝備,利用海基的戰略威懾能力和其他攻擊性能力來遏止那些對我們造成損害的勢力。

海上控制。

在海上自由地展開行動的能力是聯合軍事行動或則跨部門行動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實現對海上的控制需要具有包括太空和電腦虛擬空間在內的所有跟海洋相關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在我們演練如何進行海上控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挑戰,可能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挑戰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發展潛艇部隊,包括先進的柴電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潛艇。我們將在戰術、訓練和必要技術方面繼續加以優化,以壓制這種日益增大的威脅。我們絕不允許有任何可以妨礙或阻止我們海上武裝部隊進行自由機動、自由獲取的情況存在,我們也決不允許有任何一個能夠試圖通過掐斷生命攸關的海上商業交通運輸線來破壞全球供應鏈的敵人存在。我們將有能力對任何有必要的局部海域施加影響,最好能夠在夥伴國和盟國的支援下進行海上控制,但是我們必須要有能力來獨立執行這一任務。

掩護陸上部隊。

我們所擁有克服各種挑戰,來獲取補給、保護和維持登陸部隊的能力是我們作戰信心的基礎。我們將通過維護適當規模的部隊,採用創新技術,掌握對手實力和能力,聯合進行計劃制定和訓練高素質的水兵、陸戰隊員和海岸警衛隊隊員等方式來維持我們的優勢。我們將保持一個強大的戰略海上補給能力來快速地集結和維持部隊,組織聯合部隊和/或多國聯合部隊來發起戰役。這種戰略海上補給能力依賴於美國強大的海上商業運輸業和其重要的聯合運輸船隊。

海上安全。

營造和維護海上安全是減輕威脅縮短戰爭的基礎,包括海盜行為、恐怖主義、武器擴散、毒品運輸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打擊這些傳統和非傳統的威脅,能夠保護我們的國土安全,提高全球的穩定,和保護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的海上自由航行。我們的海上武裝部隊將根據已經制定的協議如:《海上行動威脅應對計劃》,在海上執行國內法和國際法。我們同時也向世界各地派遣海軍和海岸警衛隊來維持全球的公共秩序,抑制各種威脅的發生。
人道主義幫助與災難反應。我們將繼續領導跨部門和多國之間的合作通過事先預警與預先準備以及災難發生時及時反應來幫助遭受災害的人們減輕他們的損失。受災人們的遭遇促使我們採取救援行動,海上部隊所具有的遠征的性質使得他們成為唯一可以及時提供幫助的力量。我們執行快速持續非戰鬥撤離任務的能力對於安全受到威脅身處困境亟需救援的我國公民和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戰略實現的優先次序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海上部隊就需要變得更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團結性,來應對未來持續存在和不斷新出現的各種挑戰。用於實現這項戰略的具體計劃必須在海上武裝力量高級將領的定期得檢查和指導下,經過實驗、作戰模擬和反復進行的作戰行動等手段,來進行評估和測試。由於很多的計劃必須被實現以支援這項戰略,以下三個方面將是被優先考慮的:

提高整體性和協同作戰能力。

戰區司令官對以任務為導向部隊需要的持續增長,這就要求有一個更完整的方案來使用這三支海上部隊。
海軍陸戰隊將繼續作為一支執行空地任務的部隊從兩棲戰艦上出發執行各項任務,例如:力量投送。他們也可以被分拆,以特遣分隊的形式部署在各種各樣的船艇上來執行海上安全任務。海軍水兵、陸戰隊員和海岸警衛隊隊員,將被混合編組為各種各樣的作戰部隊、機動教導隊、建築工程營、醫療服務隊、法律援助隊以及民事部隊來執行安全合作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這種按照任務來進行混合編組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
國土防衛是要求各部隊之間提高整體性的一個最為顯著的例子。如果在一些不明確的地理責任邊界上死板地絕對區分海軍和海岸警衛隊之間的責任與權力,那就不足以稱之為國土防衛。因此,所有海上武裝部隊無論在何地方執行維護美國安全的任務時,都必須並且即將作為一個整體來採取行動。為了跟《國家艦隊政策》保持協調一致,海岸警衛隊必須能夠在遠離本土數千英里外,跟其他部隊(海軍)一起參與執行聯合作戰任務;而海軍部隊則相反,在需要出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時候必須具備在國門口執行任務的能力。各部隊之間的集成和相互協同能力是他們在執行任務時獲得勝利的關鍵,尤其要做到具有不同能力和任務的各軍兵種部隊要無縫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協同作戰,共同支援執行國土防衛、維護安全和人道主義任務。
更大範圍上的協同作戰那就是跟其他國家的海上武裝力量之間的配合,由於各個夥伴國海上部隊所有的技術參差不齊,因此這情況下就需要具有更強的協作能力。《全球海上夥伴》文件將像一個催化劑一樣,有力的促進各國之間的協作,共同維護海上安全。
要想達到所設想的整體性和協作水準,這就需要在各軍兵種司令部參謀人員之間有著很高的合作程度,來完成他們所負責的對部隊的調動、訓練和裝備任務。更進一步地,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區軍種指揮官和海岸警衛隊的任務指揮官將成為決定各海上部隊怎樣組織,怎樣部署和怎樣使用的核心角色。這個角色包括敲定執行戰區司令官下達命令,和明確怎樣把各軍兵種部隊所具有的不同能力創造性地整合起來以滿足那些需要。如果不能做到對各軍兵部隊進行完全整合的話,那麼他們之間緊密地協作是必須要具備的,這樣才能有效地執行那些任務。在整個指揮體系中,我們必須加強在共同擬定計劃、共同執行和共同評估方面的能力。

增強感知能力。

為了使得各項任務執行起來更為有效,提升海域感知(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MDA)能力,擴展情報、監視及偵查(ISR)能力,成為極為重要的必須要加強的工作。跟從事世界海上商業貿易的團體和多國參與的海上部隊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將能夠降低從事海上運輸的人員和船隻遭受不明攻擊的危險。按照這種設想,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國家海上安全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Maritime Security)中已經指出要進行更高水準的跨部門之間的協作來提升海上區域的感知能力。海上部隊將加強資訊共用,鞏固和增強把對國家的威脅遏制在遠離國土的地方能力方面做出貢獻。
實現增強感知能力所帶來便利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通過強有力的資訊安全保障手段來保護資訊不會被用於危及國家安全。這些安全保障措施將能夠增進國際夥伴之間的相互信任,因為被提供的資訊只會在那些他們願意與之共用的國家或組織之間相互共用。
敵對勢力不太可能只利用常規的軍隊與軍隊之間爆發衝突戰爭這一種衝突方式,也不太可能擁有公開挑戰美國海上武裝力量的能力,他們的計劃可以幾乎肯定地說,就是依賴偷襲、詭計等方式進行不對稱的出乎意料的襲擊。我們的情報、監視和偵查能力必須包括採用創新型的方法來戳穿敵人的詭計,掌握敵人的能力和弱點,來為各種軍事行動提供支援。我們必須確保不能讓敵人能夠先於我們前置部署的部隊而獲得主動權;同時也要確保我們能夠向決策者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情報資訊來挫敗敵人的攻擊,並積極考慮進一步鞏固強化在這些方面的領先優勢。

準備好足夠應對勢態的部隊。

因為我們的部隊需要被分散部署來執行這一戰略,因此我們必須相宜地準備足夠能夠勝任的海軍水兵、陸戰隊員和海岸警衛隊隊員來應對眼前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資訊快速交流的時期,我們正在打造一支在分佈式指揮體系下的分散部署的軍隊。海上武裝部隊未來也會像現在一樣的以一種非集中的方式進行軍事行動,低級指揮官們將被授予足夠高級別的權力與責任來執行戰略重點任務的重要方面。低級軍官們將被要求跟更多的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合作夥伴們進行交流和合作,他們所承擔的這種機會和責任遠比他們的前輩們所經歷的要多要重。專業技能培訓和部隊訓練的品質也要必須相應地得到提高。不同性質的部隊作為一個戰鬥的整體來參與執行軍事行動必須需要增進他們對不同戰術能力和戰術文化的相互理解,這需要通過進一步地對來自不同軍兵種的學員和教官,增加他們在一起進行訓練、教育和參謀協調的機會。
類似地,如果我們想跟相關國際社會能夠成功地進行配合採取行動,我們也必須通過深化訓練、教育和相互交流,來增進對相關地區和當地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更重要的是,該戰略在對相關指揮官進行授權和對分散行動的網路作用的理解兩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想法。這種類型的行動要求在更大程度上責任分配:現場指揮官負責在作戰行動中嚴格執行指揮官的作戰意圖,更高級的指揮官負責向下級指揮官下達作戰意圖和指導方針;分散部署部隊的上級部門負責保證作戰部隊擁有良好的訓練和精良的裝備,同時負責完善他們對即將執行任務的準備工作;最後,戰區司令官則負責敲定參與行動的部隊的組成和對該任務的準備情況。

總結

本戰略源於對國家安全要求的徹底評估。本戰略並不是為了針對假想的衝突,而是基於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即和平並不能靠其自身來維持。放眼看那廣闊的海洋,它要求一系列完整的核心能力來保護我們至關重要的利益,而這些能力都需要由我們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和服從指揮的海上武裝部隊的官兵們來實現。

該戰略關注機遇而不是威脅,強調的是樂觀而不是畏懼,所擁有的是信心而不是疑慮。它意識到在這個正在快速發生變化的時期,由於不確定的外界條件而帶來的諸多挑戰,因此有必要為21世紀的美國海上力量制定相應的戰略。
作為一個公開公佈的戰略,本戰略給海上武裝部隊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那就是上述個軍種部隊之間要發展具有更深程度的相互集成能力,來實現持久的國家戰略目標。進一步的試驗驗證,作戰經驗和理論分析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海上部隊實踐本戰略所提出的戰略思想所必須的。然而這個戰略並不單獨僅由海上武裝部隊來執行,廣大的跟海上運輸相關的各團體與組織必須被授權和支援,鼓勵他們參與到共同維護海上安全與繁榮的行動中去。
海上武裝部隊承諾在未來的時間內將繼續推進實現這個合作戰略。美國海上武裝力量是一支正義的力量,負責維護國家的切身利益,並跟其他國家一起共同促進全球的安全與繁榮。來源:美國國防部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5/07/content_15097386_5.htm

 
實力比越南強多少倍的中國不在南海用兵內幕
 
越南占據南中國海島嶼29個,不是搞軍演就是開采石油,其瘋狂掠奪情況,我們既憤怒,又無可奈何。南海島嶼我們只占四個,我們實力不知比越南強多少倍,但我們爲什麽一直按捺不動?越南是一個小國,雖然打過幾十年的仗,有一套打仗的經驗,但在中國這個大國的實力面前,還是大爲遜色,但兩個都靠陸軍“起家”、都沒多少海戰經驗的國家,要打起來,越南可以抵抗多久呢?
  在南海總問題上, 中國一昧地忍,不敢打。說實話,解放六十年來,時間已不算短了,中國雖研發了一些尖端核武器之類,但也只是起“震懾”作用的核武器,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一般常規戰爭用不上,相對發展常規海、空軍武器,海、空軍先進武器則欠賬太多。比如,超遠距離作戰的先進戰機、轟炸機、大型航空運輸機、遠洋作戰軍艦等等,都是捉膝見肘,近年來,中國“覺醒”後,雖有進很大進步,但要保衛遼闊的南中國海,已爲時稍晚。早知有今日,早些年在國家戰略上,重視海、空軍的發展,在南海上,也不至于出現這麽被動的局面了。
  世界上這麽多個國家,可以說,越南是比較了解中國的,他們敢在南中國海上躥下跳的,他們確實是知道中國的軟肋在那裏。
  南中國海離中國大陸遙遠,就是從海南島出發,艦艦到南海最快也要兩天左右,而越南相對則較近,半天內就可抵達,越南知道,在現在這個世界,國界海疆從來就沒什麽定論,誰先拿到手就是誰的,中國雖強大,但海、空軍遠程、遠航作戰能力差,自已雖沒什麽海戰經驗,但中國也一樣沒多少海戰經驗,若雙方打起來,也不完全吃虧,打不蠃可暫時讓中國軍隊占領島嶼,先轍回去,但中國要守則很困難,後勤保障難跟得上,越南離南海島嶼近,越南海、空軍可以三天兩日去偷襲、騷擾,拖跨拖累拖疲中國軍隊,讓中國駐守海軍日日不得安寧,從而再重新占回島嶼。
  中國與越南山水相依,中國一直奉行鄰國優先的外交政策,非常重視與鄰國搞好關系,萬不得已,中國一般是不會與鄰國翻臉的。中國處于曆史發展的最好時期,正致力于發展經濟。越南處于中國西南位置,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越南目前還未十分顯眼倒向那一個大國的懷裏,大國勢力還未真正滲透到這個國家,就是爭取不到越南,也不希望他們倒向任何一個大國的懷抱,尤其是美國。如果現在不忍,弄得不好,他們真的與美國度起蜜月來,中國的戰略利益損失就大了。東北亞有美軍駐守日本南韓,西南再有美軍駐守越南,那中國背腹受敵,到那時不用說搞經濟了,三天兩日叫你“招呼”美軍偵察飛機,也叫你忙得沒時間吃飯。越南就是打美國這張牌。
  早十多年前,蘇聯解體,蘇聯駐越南金蘭灣軍港的軍艦撤離回國,美國急忽忽向越南抛媚眼,想租金蘭灣做美國軍港,越南默不作聲,他知道中國急,但中國不作聲,中國知道越南不敢租金蘭灣給美國這份心的,他只想讓中國知道,他們可向中國打美國這張牌。 在中國、俄羅斯的壓力下,念及與昔日美國交戰的傷痛,越南這些年來,一直不出租金蘭灣給美國作軍港,越南要讓金蘭灣作籌碼,讓中國對越南不要太“過份”,否則,越南就聯美抗中。
  南中國海的巨大石油貯藏和重要的戰略位置,使越南這個打了幾十年仗的國家忘記了槍傷。在綜錯複雜的國際形勢下,越南的確有向中國叫板的條件,中國在處理南中國海問題上,既要注重與東盟的關系,又要防美國從中“作梗”、更要高速發展國內經濟。今日的南中國海問題,的確令中國頭痛
中國收回南海所有大小島嶼及海疆,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376-1-3.html
 
中國在南海的擱置爭議換來的卻是四面受敵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第十四屆政府間海洋委員會年會,通過了《全球海平面聯測計劃》,計劃在全球建立200個海洋觀測站,並委托中國建立5個海洋觀測站,其中大陸沿海3個,西沙、南沙各建1個,南沙群島的觀測站序號爲第74號海洋觀測站。
1988年1月18日至3月14日,中國海軍艦隊先後進駐南沙群島北端中業群礁西南的渚碧礁,南沙群島中部九章群礁邊緣的赤瓜礁和東門礁,鄭和群礁西南的南薰礁,南沙群島南端尹慶群礁中的華陽礁,以及永暑礁。中國政府經過近50天的考察後,決定在南沙群島中的永暑礁建立第74號海洋觀測站。在中國海軍軍艦的警戒和保衛下,中國施工部隊在永暑礁正式開工建設第74號海洋觀測站。
1988年3月14日,我海軍在赤瓜礁登上礁盤作業時,遭到越南海軍的騷擾和襲擊,結果爆發了3.14南沙海戰,我南海艦隊在東海艦隊的配合下擊沈越驅逐艦一艘,擊傷敵船四艘,斃、傷敵60余人,俘虜越軍40多人,其中中校軍官一人。我艦艇輕傷三艘、犧牲6人,傷18人,收回了南沙群島的永暑、華陽、東門、南薰、渚碧、赤瓜共6個島礁,填補了中國對南沙群島實際占領的空白點。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美濟礁長期被菲律賓非法控制,90年代初,曾多次發生中國漁民在美濟礁附近被菲軍警非法拘捕和殺害;90年代中期,菲由于政局動蕩,經濟萎靡,軍費緊張,于是撤出了美濟礁。1994年,在菲律賓撤出美濟礁之際,農業部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接受上級賦予在美濟礁建礁與守礁的使命。因此,美濟礁不屬于海軍南沙守備部隊管理,而是屬于中國漁政管理,即屬于農業部,這在建制上和其他6個島礁不同。但實際上,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其他6個島礁。
1988年4.13中越南沙海戰以後,我國收複了南沙群島中的永暑礁、華陽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等6個礁盤,94年從菲律賓手上收複了美濟礁,並在這些礁盤上建了礁堡,並派兵駐守,規模除永署礁稍大一點外,其它都是單體建築,雖然礁堡內的配套設施較完善,但規模還太小。讓我們非常遺憾的是當時我國政府沒有意識利用海戰勝利的勢頭,去收複越南或者菲律賓侵占的任何一個島嶼,使我國失去了收複南沙諸島的機會。使我們可憐的官兵只能孤零零地駐守在礁盤上的高腳屋,並處于四面受敵的局面。
我國政府提出的所謂“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及“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目的是爲了避免有關各方進一步采取可能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的行動,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確實是我國無奈之舉。但周邊各國卻蠻橫地無視我國的善意卻依然我行我素,不斷在所占的島礁上填海造島、大興土木、修建軍事實施;甚至爲了永久占領其所掠奪的島礁,依靠其在南沙海域盜采的數百口油氣井所帶來的滾滾財富瘋狂地擴充軍備,引進先進的戰艦、戰機,以及修建機場等,加快南海戰場建設步伐,不斷完善島礁上軍事設施。
因此,我們不能再堅持一廂情願的所謂“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及“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的原則,迅速行動起來,調動在湛江港的萬噸挖泥船,在我南沙群島的礁盤上填海造島,努力建設海空軍基地,爲收複南沙諸島創造條件。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335-1-7.html
 
簡氏:中國海軍著手構建四大海上機動打擊艦隊!
 
一、中國構建自己的機動打擊艦隊的條件日趨成熟。 
二、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海軍建設飛速發展,隨著進口俄式956EM“現代”級驅導彈驅逐艦、國産052C型“中華神盾”防空型導彈驅逐艦、中國組裝051C型“中華俄式神盾”防空型導彈驅逐艦、052B“中華現代”導彈驅逐艦和國産隱形054型導彈護衛艦、2211先進隱身導彈攻擊快艇的陸續建造和服役,加上093、094潛艇和“飛豹”、“空警2000”的建造和服役,加上半舊不新的旅大級改、“旅滬”級導彈驅逐艦和“旅海”級導彈驅逐艦,中國海軍基本形成了“防空艦+反潛+對艦+水下+空中突擊+空中預警機”的立體化中、遠岸海上打擊能力。因此,應及早著手構建類似于日本“八-八艦隊”的中國海上機動打擊艦隊。
   二、海軍舊的體制已成爲各類先進艦艇整體作戰的突出障礙。
    目前,中國海軍最大的問題是各種先進武器越來越多,打擊手段有了,但先進艦艇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調指揮上仍然受制于舊機制的“條塊分割”,相互之間處于相當分散甚至隔絕的狀態,好比十個指頭已經強壯有力,但還沒有握成一個強大的“鐵拳”。
    例如,擁有強大艦對艦打擊能力、但對空防衛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的4艘俄式956E/EM“現代”級驅逐艦全部配給了東海艦隊,而2艘有較強反潛能力、裝有可變深度聲納的052A型驅逐艦卻又分配給了北海艦隊,旅大級的168、169驅逐艦編在南海艦隊,而136、137艦又編在東海艦隊。這種布局方式的結果是: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相互搶資源,而各自的戰鬥力發展卻極不均衡。這也是爲何在多次南海艦隊組織的演練中,北海艦隊052A驅逐艦要千裏迢迢南下的原因――因爲南海艦隊沒有一艘水面艦艇具備052A型驅逐艦的反潛探測能力。
    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而又根本的問題:如何運用統籌學的理論,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集群優勢,提高作戰效能。其實,日本早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造艦狂潮的時候,也曾遇到過類似問題,經過研究,他們運用統籌學的原理,經過數學建模運算,最終得出建設“八-八艦隊”比較科學的結論,他們得出的基本結論是:要把各艦種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合理搭配,形成8艘艦艇、8架反潛機的若幹艦隊,各艦隊作戰能力基本相當,平時均衡部署與發展。具體來講,每個艦隊各部署一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二至三艘村雨級多用途驅逐艦、一艘旗風級導彈驅逐艦、兩艘朝霧級驅逐艦、一艘白根級或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通過這樣的均衡搭配,可以形成完整的反潛、防空、對艦打擊力量,使各艦隊的力量均衡,並靈活應對海上事端。
    三、關于構建中國海上機動打擊艦隊的構想
    要把中國先進的防空導彈驅逐艦、反潛導彈驅逐艦、多功能驅逐艦、新型護衛艦、反潛直升機和新型先進隱身導彈快艇有機地“整合”起來,彼此掩護、互爲依托,猶如一塊牢不可破的鋼板,需要做許多嚴密、細致的探討和論證。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各級艦艇均以4艘爲建造基數,最可行的是建設4大機動打擊艦隊:
    1、把原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的所有先進驅逐艦、護衛艦和攻擊型潛艇集中起來,打破編制,重新優化配置,破處原有的“屬地概念”,按照“防空+反潛+反艦+潛艇水下協同”的原則,重新編配爲4大機動打擊艦隊。海司專門設立“機動打擊艦隊聯合司令部”,平時直接指揮4大機動打擊艦隊的訓練和巡邏,戰時則交由交戰戰區的司令部直接指揮。這樣做,一是可以防止三大艦隊平時相互爭搶資源,造成資源分散不均和漏洞百出,給敵以可乘之機;二是戰時迅速移交戰區司令部指揮,可以更好地發揮前沿指揮的長處。
    2、四大機動打擊艦隊,內部編成爲第一機動打擊艦隊、第二機動打擊艦隊、第三機動打擊艦隊、第四機動打擊艦隊,簡稱“第X艦隊”,平時基本上保持“渤海黃海地區有1個機動艦隊遊弋待命、東海地區有2個機動艦隊遊弋待命、南海地區有1個機動艦隊遊弋待命”,這樣如果形勢需要,能夠保證從最近的海域迅速派往出事地點執行任務,但是各機動艦隊原則上並不固守某一區域,也就是說,只要周邊海域“有事”和中央軍委需要,4大機動打擊艦隊可以派遣到中國周邊各個海域,遂行作戰任務。例如,第一機動打擊艦隊可能正在渤海訓練和巡弋,突然接到命令,可迅速趕赴東海海域作戰。如果在執行任務中感到對方實力強勁,第二機動打擊艦隊也可以拉上去,和第一艦隊強強聯手,集中先進優勢兵力,達到最佳作戰效能。各機動打擊艦隊之間還可搞輪換,也可根據情況加強特定海域的防衛,如東海局勢平緩、南海局勢突然緊張,也可派2個以上的機動打擊艦隊前往警戒或作戰。總之,機動打擊艦隊應遵循“統一指揮、相互協同、集中優勢、快速反應、不斷升級”的作戰理念,以更好地應對海上任務的需要。
    3、原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的編制可以保留,但應轉變功能,建設成爲“三大海軍軍區”,主要職責是:負責近海防務,包括管理和指揮比較陳舊但是數量龐大的巡邏艇、運輸艦、登陸艦、補給艦和岸防炮等,管理沿岸的軍港、碼頭設施、倉庫、海軍裝備和軍需物資供應、戰備動員等軍政工作。一旦機動打擊艦隊進入本責任區,其停靠、後勤補給和一切人、財、物軍需保障,都應由該軍區全力保障,包括必要時動員和征調民間船只、調動地方公安邊防艦艇支援等。
    4、每個機動打擊艦隊下面都設4個機動打擊大隊,機動打擊大隊由2艘以上驅逐艦、護衛艦組成,每個大隊最少有2架直升機。機動大隊是組成機動艦隊的基礎,可以單獨擔負護航,參加中、小規模或低強度海上沖突任務。而整個機動打擊艦隊的功能和角色,則類似于日軍的“八八艦隊”或美軍的“航母特遣編隊”,主要用于機動作戰和參加中等規模以上、較高強度和烈度的海戰。機動打擊艦隊總司令爲海軍少將,各機動打擊大隊司令爲海軍大校或上校,具體設想如下:
    第1機動打擊艦隊:
    第11大隊:170號驅逐艦,525號護衛艦。
    第12大隊:168號驅逐艦,166號驅逐艦,564號護衛艦。
    第13大隊:112號驅逐艦,521護衛艦。522護衛艦。
    第14大隊:2-4艘進攻型潛艇,將來還可擴編4-8艘新型隱身導彈快艇等。
艦隊總體實力:防空驅逐艦2艘,反潛驅逐艦1艘,多用途驅逐艦1艘,護衛艦4艘。直升機8架。反艦導彈88枚,防空導彈176枚,攻擊潛艇2-4艘。和日本八八艦隊相比,反艦能力強于對手,潛艇作戰能力強于對手,防空能力相當,反潛能力稍差,總體上強于日本艦隊。
    第2機動打擊艦隊:
    第21大隊:171號驅逐艦,526號護衛艦。
    第22大隊:169號驅逐艦,165號驅逐艦,565號護衛艦。
    第23大隊:113號驅逐艦,523號護衛艦,524號護衛艦。
    另配備2-4艘進攻型潛艇,將來還可擴編4-8艘新型隱身導彈快艇等。
    艦隊總體實力:驅逐艦4艘,護衛艦4艘,直升機8架。反艦導彈88枚,防空導彈176枚,攻擊潛艇2-4艘。
    第3機動打擊艦隊:
    第31大隊:136號驅逐艦,137號驅逐艦。
    第32大隊:167號驅逐艦,566號護衛艦,567護衛艦。
    第33大隊:110號驅逐艦,541護衛艦,542號護衛艦。
    另配備2-4艘進攻型潛艇,將來還可擴編4-8艘新型隱身導彈快艇等。
    艦隊總體實力:驅逐艦4艘,護衛艦4艘,直升機8架。反艦導彈76枚,防空導彈164枚,攻擊潛艇2-4艘。
    第4機動打擊艦隊:
    第41大隊:109號驅逐艦,539護衛艦,540號護衛艦。
    第42大隊:136號驅逐艦,105號驅逐艦,527號護衛艦。
    第43大隊:137號驅逐艦,528號護衛艦。
    另配備2-4艘進攻型潛艇,將來還可擴編4-8艘新型隱身導彈快艇等。
    艦隊總體實力:驅逐艦4艘,護衛艦4艘,直升機8架。反艦導彈76枚,防空導彈164枚,攻擊潛艇2-4艘。
    結束語:機動打擊艦隊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1、將來,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機動打擊艦隊可逐步升級爲“航母特混艦隊”,在未來10-20年內中國航母建造和服役,中國可以分步驟給每個機動打擊艦隊增配1艘航母作爲艦隊核心艦艇,提供艦載截擊機、攻擊機、預警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等空中支持,至少提供半徑500公裏以上的海上突擊作戰任務,這樣機動打擊艦隊就能離開200海裏的近岸岸基空軍的掩護,依靠自身的空中掩護,前出到東海、南海邊緣和第一島鏈附近遂行警戒、威懾和作戰任務,同時新增的隱身導彈攻擊快艇還可加大水面突防能力。屆時,4個機動打擊艦隊就可升格爲海、空、潛立體化的戰役軍團,艦隊司令也可上升到海軍中將,作爲特殊海上作戰編隊遂行訓練和巡弋任務。
    2、將來的航母特混艦隊還可靈活組合,包括擴大到一個艦隊包括4-5個機動打擊大隊、1個潛艇艦隊、1個艦載海軍航空兵師、1個勤務艦隊、1個指揮艦隊等,必要時還可指揮營、團級以上的海軍陸戰隊登陸島嶼灘礁。
    3、如果美軍航母編隊再想耀武揚威,我甚至可派2-3個機動打擊艦隊前出夾擊,形成局部絕對優勢。
    4、根據任務需要,艦隊內的艦只還可用“分艦隊”的形式臨時編組,執行支線任務。例如,對付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落後的老舊艦只,整個機動艦隊沒有必要出動,可派1個機動打擊大隊前往監控和警戒,大部隊留在中、遠距離遂行觀察和支援,必要時出擊。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1042-1-6.html

小道消息:伊朗願租借一個小島給中國建海軍基地2009-9-4 08:57
 
一條軍事信息在國際軍界悄然流傳:中國近期可能在伊朗靠近波斯灣入口的某個小島上修建第一個海軍基地。最先爆出這一消息的是來自中國香港和德國的媒體,這些媒體聲稱,中國和伊朗的這一舉措,已經引起了國際戰略界的關注。消息來源還分析:之所以伊朗政府允許中國在伊朗波斯灣小島上修建軍事設施,除了美國及北約在波斯灣地區越來越咄咄逼人的軍事存在外,近來,歐洲大國法國近期與阿聯酋簽署法國在這個國家建立一個軍事基地的消息,也是促成伊朗政府做出這一重大戰略決定的一個主要因素。
  上述消息加上前幾年國際上流傳的中國在緬甸的可可群島(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西口)上、巴基斯坦的西南良港 -瓜達爾港、蘇丹的紅海小島上修建軍事設施這一系列令人振奮的傳聞,我們可以確信:中國人正在走出傳統狹隘的戰略誤區,爲了保障自己狹長而脆弱的海外能源和貿易通道,終于開始主動出擊,在這條通道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重點部署一些理論上的軍事存在。 
  從這些海外基地的位置和功能來看,這批基地大多是一些海軍輔助設施,基本都建在與大陸隔離的小島或者半島上,以便盡量減少所在國家和國際軍界的注意。從中國要建立基地的國家來看,他們都是一些和中國保持傳統友好關系的國家,中國從沒有以一個大國的氣勢打壓他們,更沒有逼迫他們接受中國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這些國家更願意接受的是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氣概和平等互利的合作夥伴國家關系,在與中國打交道中他們更能感受到自己作爲一個主權國家的尊嚴不被踐踏!所以,越來越多的這樣的國家,紛紛加入到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的行列裏來了!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經濟對海外能源和資源的依賴日甚一日。現如今中國外購的油氣資源(專指海路運輸的,從中亞和俄羅斯外購的屬于陸路運輸相對要安全一些)大多來自中東地區和東部非洲,具體就是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國家、紅海沿岸阿拉伯國家和東部非洲的一些國家;而中國外購的礦産資源大多來自西線的非洲國家和東線的南美國家-澳大利亞等地(這一線路因爲是美國極力控制的區域,故而極其敏感)。中國從西線國家購買的能源分別從上述三條海路運出後,在印度洋上彙合經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再抵達要靠泊的大陸沿海各港口。這當中要經過美國戰時必須控制的七大水道中的三個,即馬六甲海峽、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這些海域不但常年有美軍的航母艦隊例行巡邏,更有美軍常駐這一地區很多國家的大型海空軍基地,以及美軍部署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亞群島上的戰略打擊力量,也不能輕視印度將印度洋視作自己內海的南亞強大軍事力量。一旦發生戰爭,大量的(據稱航行在這些大洋上的船隊中中國貨輪約占30-40%)中國海運船隊就會面臨極其危險的處境。爲了確保中國能(資)源運輸通道的暢通,爲了確保中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不被外力所左右,中國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海外能源運輸安全保衛力量,這也是現代很多世界性大國的普遍做法,中國當然不能例外!這既不是什麽"中國威脅論"、也不是什麽"中國擴張論"的注腳,這是中國和平崛起和合法保護自己既有利益的正常舉動,也是中國作爲一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所應起的維護世界安全(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安全)的職責之一! 
  中國海外軍事基地的建設是從無到有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低調更不易張揚的試探性進程,因爲在目前情況下,中國還不具備全球出擊的能力,暫時更不具備與全球性大國進行更廣泛範圍內進行戰略競爭的能力!因此,中國以保衛自己的能源通道爲名,適度在某些關鍵戰略地域布建一些軍事節點,既能部分滿足本國的長遠軍事戰略需要,也能對全球的地緣軍事戰略平衡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國人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中國會根據本國的戰略需求,逐步在全世界布建更多符合自己利益的軍事基地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9926-1-7.html
 
另參本館: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中國海軍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軍力 中國軍工 中國軍費 中國軍售2   中國空軍  中國陸軍  共軍能阻美救台 賣台軍事家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調查船 反北京奧運  保釣再起? 馬國防外交兩岸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911) | 回應(7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臺灣軍事力量透析》
此分類上一篇:《海權論》

顯示全部74則回應

圖博館
非洲一國曾主動邀請中國建軍事基地為何遭中方婉拒2017.03.06新浪軍事

  在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有一個小國不為人知,但它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個小國就是塞舌爾,它不僅跟中國存在貿易往來,還對中國敞開旅遊大門,成為免籤的國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塞舌爾曾在2011年邀請中國在馬埃島設立軍事基地。中國當時給出的回复就是,根據護航行動和其他遠航任務需要,中方會考慮在塞舌爾和其他國家的合適港口進行補給或休整。這就相當於是“婉拒”了。
  軍事專家空軍世界介紹,塞舌爾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舌爾宣告獨立,成立塞舌爾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塞舌爾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其經濟不發達,工農業基礎也非常薄弱,一般人民以農漁為業,並養有許多家禽家畜。
  中國“婉拒”塞舌爾的邀請,主要是因為塞舌爾目前並不在中國經濟戰略“生命線”上,中國沒有那麼多的投入和精力去維護一個並不太重要的軍事基地,同時中國韜光養晦,還要考慮避免與人以“中國威脅論”的口實。
  2017年年底之前,中國在吉布提的海軍基地建成武器彈藥庫、軍艦碼頭和直升機停機坪。同時,解放軍到時要向海外基地派出人員,前期可能僅限於將人數不多的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人員調到非洲。”美國專家分析,未來10年中國還將建設數個軍事基地。阿曼是可能的候選地之一,中國軍艦經常在那裡休整,一些專家認為塞舌爾群島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未來“肯定”是中國未來的軍事基地。(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2017-03-07 09:43:52
圖博館
中國海軍開創新模式在印度洋建立“移動補給點”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亞丁灣海域開創的海外補給新模式,無異於在印度洋上有了一座移動的“補給點”。
  日前航經亞丁灣某海域的中國海軍參加中俄聯演艦艇編隊成功接受了海軍第26批護航編隊海上補給。匿名軍事專家2017.7.9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赴俄參加聯合演習的艦艇編隊航程遙遠,下一步還要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大西洋,北上直至波羅的海附近海域。“雖然艦艇編隊擁有排水量2萬噸的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但它攜帶補給數量畢竟有限,在自身需要消耗的同時,為編隊其他兩艘艦艇進行油、水等後勤補給的能力受限。借用第26批護航編隊進行油、水補給,提高了編隊後續保障能力,也提升了整個編隊連續機動能力。”該專家認為,此次“接力式補給”的成功完成,減少了編隊停靠他國港口補給的成本,也節約了航行時間。
  此次後勤補給方式的新模式,更深遠的意義在於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有了移動的後勤補給站,使中國海軍隨時能使用在亞丁灣上的護航兵力做為支撐,能有效地應對相關區域突發事件需要。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海軍要實現“大洋存在”的戰略目標,依舊有些短板需要補齊,高效、有力的後勤保障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此次中國海軍利用在亞丁灣海域的護航編隊為途經該海域的艦艇編隊進行'大洋前置補給'是一種有益探索,對日後諸如此類的遠洋行動有非常大的幫助。中國國家利益正向全球拓展,需要有隨時能用的遠洋艦艇編隊提供支撐,而能否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是決定這一目標可否實現的關鍵。中國海軍在大型作戰艦艇不斷建造和入列的同時,現代化、多功能的大型遠洋補給艦船和必要的海外後勤保障設施也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中。”
  回應
中國海軍將是海上航行自由的真正典範。
海軍應該來一次陸攻巡航導彈演習,為攻擊阿三做準備。
這又將使印度惶惶不可終日,如鯁在喉。我兔天朝正在改寫新的世界格局。
2017-07-11 10:02:48
圖博館
中國海外基地建成吉布提只是開始未來或建全球戰區

  2017.7.11日上午8時3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隊出征儀式在廣東湛江某軍港碼頭舉行。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宣讀駐吉布提保障基地組建命令並授予軍旗,海軍政治委員苗華致辭。儀式中,井岡山艦(弦號999)與東海島艦列隊鳴笛,在海軍司令員沈金龍的“出征”命令下,依次解下攬繩,緩緩起航!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第一個永久的海外基地!可以說吉布提海軍基地建成的意義不下於我國首艘航母服役!
  首先吉布提港的位置非常重要,拿下吉布提海軍基地等於在中東有了一個中轉站。我們攤開地圖便可以看到,吉布提是位於紅海出口的一個小國,國家雖然不大,但吉布提確實扼守著紅海的出海口。雖然對面的也門也是紅海出口的把關人,但顯然也門政府連自己的海岸都控制不了。除了中國以外,英國、美國甚至日本都在吉布提這個地方建立海軍基地,其中中國的基地與美國的基地相隔不遠,可以小小的吉布提內擠滿了各國的駐軍,據說美軍曾向吉布提政府抱怨中國的軍事基地與美國的基地相隔這麼近,我們的軍事機密很容易就被他們竊取。從他們的抱怨中,至少可以得出兩點信息。第一,美軍的基地很大程度上承擔著各種信息的處理與中轉;第二,軍事基地並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美國很忌憚中國在此建立軍事基地。而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吉布提的位置正好可以遠觀中東的戰火,又不至於趟入太深。
 中國駐吉布提海軍基地的具體位置
  其次,這個基地的主要職責是提供支援,保障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航行,很顯然這是所有基地都具備的能力。吉布提基地的建成不僅能夠支援我國在非洲、西亞乃至半個印度洋上的航行補給,還在軍事交流合作、聯合演習乃至撤僑護僑、應急救援等等任務上體現出重要的價值。美國人常常說他們的航母是移動的國土,每每局勢危急,議員們總是會問我們的航母在哪?但實際上遍布世界的超過200個基地才是美國把控局勢的關鍵,海外軍事基地的支援要遠比大使館穩固的多!
  吉布提海軍基地只是一個開始,它的意義不下於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服役。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雖然多,但也是隨著美國的崛起一點一點盤踞下來的。依托著這些軍事基地,美國的軍力才得以遍布全球。
2017-07-13 11:24:49
圖博館
雖然中國日後的軍事基地不會像美國那樣多,但是以吉布提為開頭,中國的軍事基地將會遍布我們的利益地區,保護中國在公海的航線,保護中國在外面的投資,最重要的是保護海外中國同胞的安全!夕日利比亞撤僑,我們國家保護國民的執著遠遠超過美國與歐洲。吉布提軍事基地雖小,但可以預見,隨之崛起的是我們國家的海軍力量!無論從哪方面去看,吉布提基地的意義都不下於我國第一艘航母的服役。(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12/doc-ifyhwefp0699717.shtml

習近平「大有作為」外交策略 藍水海軍之勢 銳不可擋
2017.7.13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首座海外軍事基地「吉布地基地」11日正式成立,這也是大陸首度在海外駐軍。這象徵著,隨著國力躍升,利益遍布全球,中國大陸已從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的外交策略。中國大陸建設「藍水海軍」之路勢不可擋,吉布地基地只是布局海外補給點的第一槍,下一個基地或許不久就會浮出水面,而最有可能的地點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
  吉布地位居印度洋通往紅海的戰略要衝,是通向蘇伊士運河水陸的門戶。在吉布地設軍事基地,是中國大陸擴大海外軍事影響力的重大一步。
  這與過去的做法有很大不同,1980年代末期,前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曾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策略。其後的領導人江澤民與胡錦濤都遵循韜光養晦方針,較重經貿合作,對領土爭端保持克制。
  然而現在中國大陸的情況已大大不同,在全球化的推進下,中國大陸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的利益也遍布全球。國力的強大,使得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上不再遮遮掩掩。
  習近平上台後,便明顯走向「有所作為」,甚至「大有作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直接在南海填海造島。由此可知,中國大陸外交的「韜光養晦」時代已然成為過去,為保護自身核心利益,中國大陸建設強大「藍水海軍」的行動已是離弦之箭,無法喊停。
  為此,中國大陸勢必在周圍海域設立一連串軍事基地補給點,吉布地只是第一個,下一處最有可能是大陸與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出海口的瓜達爾港,屆時中國、巴基斯坦、吉布地將連成一線,鞏固中國在印度洋的戰略利益。
2017-07-13 11:25:51
圖博館
中國艦隊完成遠洋演習 歷時34天航程10000海裡 2019-02-18 軍報記者

  今天上午,南部戰區海軍遠海聯合訓練編隊完成全部預定訓練課目後,返回湛江某軍港。
  本次遠海聯合訓練屬年度例行性軍事訓練,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編隊由導彈驅逐艦合肥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兩栖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綜合補給艦洪湖艦等組成,自1月16日啟航以來,在南海、西太平洋、中太平洋等海域進行遠海聯合訓練,歷時34天,總航程約10000海裡。
  聯合程度深、參訓兵種全、帶動兵力廣、全程注重實戰是這次遠海聯合訓練的突出特點。編隊指揮所由隨艦參訓的戰區機關、戰區海軍、空軍、火箭軍等組成,打造高效順暢的聯合指揮中樞。演練全程不提前發想定,不提前通報敵情,按實戰要求拉動部隊,按實際作戰流程參訓,確保訓練緊貼實戰。
  “演練中,編隊全程堅持聯戰聯訓、實戰實訓、體系練兵,進一步拓展了戰區聯合作戰實踐,深化了遠海大洋作戰體系構建,創新了遠海實戰化訓練方法路子,錘煉了部隊的實戰能力。”編隊指揮員告訴記者,此次訓練,是在全軍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組織的,是響應習主席新年度開訓動員令、大力加強練兵備戰的一次實際舉措,編隊按照“訓練一路、對抗一路,研究一路、實踐一路”的思路,先後完成了區域聯合防空、聯合兵力運用、武力營救、實彈射擊等20餘個課目訓練,積極探索打贏現代海上戰爭聯合作戰能力形成的方法路徑,檢驗主戰艦艇遠海作戰方案和戰法訓法,提升部隊遠海聯合作戰能力。(來源:南海艦隊)
  回應
回應美國的號召積極配合他們自由巡航夏威夷。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2-18/doc-ihqfskcp6203834.shtml
2019-02-19 09:49:38
阿楨
中共航艦遼寧號首度遠航 繞過菲律賓進入南海 2019-06-19 聯合報

中共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日前由東海穿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之後並未傳出返航東海的消息。消息指出,遼寧號以及護航編隊,經由西太平洋南下,先接近關島水域,然後繞經菲律賓南方,目前已進入南中國海,可能將造訪中共近年填海造陸的幾處南海人工島。
情報界人士指出,此次遼寧艦支隊穿過宮古海峽後,持續往東南方航行,航程最東已超過沖之鳥礁,距離關島不遠。隨後右轉改向西南,穿越菲律賓南部的蘇祿海,進入南海水域。由於遼寧號進入南海的位置在南沙群島附近,因此可能會接近大陸填海造陸的永暑、渚碧、美濟等三處人工島,或是西沙群島的永興島。這些島嶼的碼頭都不足以泊靠航空母艦,不排除遼寧號會派出艦載機降落當地機場,或由小艇搭載官兵登島,以達宣揚實力的示威效果。
近日的南海非常「熱鬧」:就在本月10至12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母艦「出雲」號、驅逐艦「村雨」、「曙」號,才與包括雷根號航艦在內的美國海軍進行共同操演,日艦隨後於14至17日訪問金蘭灣軍港,於17日離開越南。至於派赴西太平洋執行聯合國對北韓禁運檢查的加拿大巡防艦「裡賈納」號(HMCS Regina FFH334),13日曾與越南海軍進行聯合操演,隨後又與日艦進行戰術動作操演後,已經於昨天上午通過台灣海峽,進入東海。
2019-06-20 10:57:39
阿楨
美專家評中國075兩栖攻擊艦:建造速度令人驚歎 2019-09-27 環球時報

  美國軍事專家約瑟夫•特雷維西克(Joseph Trevithick)和泰勒•羅格威(Tyler Rogoway)在軍事網站《戰區》上撰文寫道,中國075型兩栖登陸艦在從看到正在鋪設龍骨的照片後僅五個月就下水了,“中國人的建造速度與這艘船的大小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CNN稱,據美國國防部在5月發佈的國會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中國一直在生產先進的驅逐艦和潛艇,它有一艘目前在海上試航狀態的國產航母,還有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航母。美國報告還指出,中國正在提高和完善兩栖作戰能力,並擴充海軍陸戰隊。
  相關新聞
大連船廠同時在建整支航母編隊
055萬噸大驅與遼寧艦共同出海執行任務(圖)
8艘1.0全現身陸要造2.0電磁055戰艦
  回應
中國造船技術的進步體現出“中國速度”,為我的祖國鼓掌歡呼!
說實話,這些都是美國逼的

075級兩栖攻擊艦首艦下水 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2019-09-27 觀察者網

  9月25日,075級兩栖攻擊艦一號艦下水。與071不同,這是全平直通甲板的兩栖攻擊艦,只有很小的右置艦島,在外觀上相當於縮小的航母。聯繫到美國“黃蜂”級、“美國”級可以搭載F-35B作為中型航母使用,連澳大利亞“坎培拉”級、日本“出雲”級等相似噸位和性質的艦艇都有計劃搭載F-35B,人們很自然地在問:中國的F-35B在哪裡?
  不管是從需求還是技術條件,都只能說: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
2019-09-28 07:40:11
阿楨
在高烈度戰爭中,兩栖攻擊艦充當中型航母只能搭大甲板超級航母的順風車,而難以成為獨立的作戰方向。
  在真正需要航母的地方,兩栖攻擊艦不夠用;在兩栖攻擊艦夠用的地方,其攻擊力未必必要。對於美國來說,把兩栖攻擊艦作為中型航母使用是出於陸戰隊的軍種虛榮,而不是真正的作戰效益。對日澳等國來說,情況有所不同,但不是本質的不同。對他們來說,兩栖攻擊艦改作中輕型航母使用是實現海上航空力量的唯一途徑,但依然只有與美國航母結伴作戰才有意義,實際上也是出於國家虛榮,而不是實質性的獨立作戰效益。
  今年以來,在伊朗地區的執勤任務,基本上是靠著“埃塞克斯”兩栖戒備大隊和“林肯”戰鬥群來完成的
  中國航母數量不足,兩栖攻擊艦也同樣不足。對中國來說,兩栖攻擊艦的作用遠遠超過兩栖作戰,加上兩栖作戰的本職,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玩兼職航母這樣的虛榮,因此也缺乏從這個角度推動“中國的F-35B”的動力。
  不過跳出艦載使用,F-35B在陸上使用的意義其實更大。作為島基打擊力量的一部分,F-35B不僅有強大的打擊力,更是自護航的ISR平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島鏈戰略”的核心環節。作為陸基空中力量,F-35B還有較少受到戰時跑道損壞影響的優越性。事實上,60年代各國大力發展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初衷不是為了艦載使用,而是為了在核大戰和主要空軍基地被毀後保持空中戰鬥力,但技術水準嚴重限制了這一設想的實現。“鷂”式不管在航電和武器上如何升級,基本氣動性能實在是低於門檻要求。F-35B完全改寫了這一章,所以義大利訂購的F-35B在空海軍裡對分,日本空自也有可能獲得部分新增訂購的F-35B。
  這樣的能力對中國也有用,但不是當務之急,技術上中國的問題更大。
  中國只有在研發新一代戰鬥機時“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連帶實現垂直-短距起落能力,而且戰鬥力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近,才會研發中國的F-35B。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這樣的前景。
  相關新聞
兩棲攻擊艦正夯 陸專家:提升戰力、推動出口
和日準航母比高下 陸075艦輸在
2019-09-28 07:45:41
阿楨
「像為多艘航母準備」 路透:中國航母製造廠基建擴充

路透2019-10-17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取得一批上個月攝得的中國江南造船公司的衛星影像,影像中出現中國第一艘全尺寸航空母艦和其他幾艘大型船艦。CSIS分析家說,影像中最讓人意外的是,長1公里的碼頭周邊基礎建設大幅擴充,為多艘航母或其他大型艦船準備的專門空間。這艘航母的船身應在12個月內完工,未來可能移往一個新建港口進行裝備。
  相關新聞
中國建造075兩栖艦塢內工期僅9個月:秘訣在滬東中華造船廠造艦已十分成熟,071型8號艦船塢施工週期已在了6個月以內(美國最新一艘“聖安東尼奧”級則長達2年6個月)。

陸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建 可容納5246乘客 2023年交付 2019-10-18 聯合報

與歐美國家成熟的郵輪產業體系相比,中國大陸郵輪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2006年,大陸開啟郵輪旅遊時代。十年間,郵輪乘客從不足1萬人猛增至2016年的212萬人,年均增速超過40%,到2035年將達1400萬人次,成為全球最大郵輪旅遊市場之一。
然而,目前全球大型郵輪建造產能略顯不足,歐洲7萬總噸以上郵輪年產能僅為8艘左右,且2025年前交付的郵輪建造船位基本已滿。此外,目前世界郵輪設計建造及配套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方與其合作侷限於郵輪產業下游低端、低利服務。
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船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正式簽訂合同,從芬坎蒂尼引進的設計圖紙及建造管理文件就達15萬頁、近2.1噸,整船由2500萬零件組成。在設計方面,外高橋造船引進了國際最新的三維設計軟件,投入大量設計人才以及IT輔助人員不斷進行軟件的二次開發。此外,在建造管理方面,升級原有資訊化系統整合開發SWSTIME系統,可實現大型郵輪2500萬個零件從設計、採購、生產建造、調試到交付的全時段追蹤。
  回應
造船業的最後一個皇冠。爭取白菜化,以後坐國產郵輪去玩玩。
當年十大建設完成百萬噸級造船廠,對岸甚麼都沒有。如今他已能造高層次高附加價值的郵輪,這是所謂民主和極權的對比,民主整天忙著搞選舉,搞分裂而不管民生建設的政府.而對岸是極權的政府,卻處處為富國安民而拼,你要選那一種?
2019-10-19 07:18:30
阿楨
雷根號被圍 美在南海當場換將 2019/10/23 旺報

據美國海軍指出,不久前第七艦隊「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和「拳師」號兩棲登陸艦隊,在南海先後進行了海上打擊、搜救、快速攻擊艇防禦、海上攔截、輕型武器射擊和武器實彈演習、防空和反潛作戰的大規模高水準軍事演習,並且進入了由大陸領海之內。據說「雷根」號航母指揮官還因此被撤換。
「雷根」號航母以「航行自由」的進入南海,但遭到解放軍艦艇包圍。美方的說法,「雷根」號至少遭遇到了7艘軍艦包圍監視,而提前結束了軍事演習,附近一架RC-135偵察機和1架P-8A海上巡邏機引導下離開了該海域。
  防止意外 雷根號急撤
美軍發現大陸在南海部分島嶼還部署以鷹擊-12岸基反艦飛彈在內的長程反艦飛彈與長程雷達,能夠有效控制整個南海海域。為防止意外發生,「雷根」號航母決定撤出該海域。
在被大陸海軍「圍觀」以後,9月29日,以「雷根」號航母為主力的第70特混編隊還在南海執行任務期間「當場換人」。喬治.威科夫少將接替此前被「圍觀」的卡爾.湯瑪斯少將,繼續指揮第70特混編隊。
美國擁有全球航母數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全是核動力,是稱霸全球大洋的重要依據,也是維持海上霸主的標誌。至於大陸所發展的鷹擊-12反艦飛彈的射程接近四百公里,而且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進行飽和攻擊,就是強如美軍,同樣忌憚。
  飽和攻擊 美航母難擋
航母不僅有重要的軍事意義,造價不菲。美國目前擁有11艘航母,都是核動力,其中2艘排水量達到10萬噸。進入南海海域的「雷根」號航母排水量10萬噸,艦上配置相關人員達5000多人,能夠搭載80到90架F-18艦載機。
2019-10-23 08:19:15
阿楨
路過而已!陸稱002艦跨區赴南海海試 2019/11/18 中時電子報

解放軍首艘自製航母002艦與3艘護衛艦組成編隊,17日由北向南,自東海航入並通過臺灣海峽,由於當天總統蔡英文宣佈,將與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搭檔競選連任,因此時機顯得相當敏感,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不過,解放軍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證實,17日002艦順利通過臺灣海峽,但主要是赴南海相關海域,進行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他強調,這次002艦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也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而國防部說,這次002艦通過台灣海峽,為日前海試後的第一次。台灣軍方指出,當天美日都派了軍艦尾隨002艦,美方派出「韋恩梅爾」號(USS Wayne E. Meyer,DDG 108)飛彈驅逐艦,而日本則出動了旗風型護衛艦「島風」號(DDG-172),至於我方海軍艦隊則派出軍機,還有成功級艦在海峽全程監控。
  中國大陸海軍專家李杰指出,002艦還沒正式服役,但先進行跨區海試的原因可能有3點:1、如今海試進入後期,透過過跨區海試,可測試航母的遠航能力;2、是需要南海這類水深更深、面積更大的海域,對相關系統進行測試;3、是跨區海試結束後,要交付南海艦隊。
  「還沒正式入列之前,就進行跨海區海試,還體現了我們對航母技術水準和狀態的信心,」李杰說,「此外,『遼寧』航母多次跨海區訓練和演習的經驗也功不可沒。」
  分析指出,隨著002艦海試次數逐漸接近「遼寧」艦,它的服役時間也益發引起關注。李杰認為,包括這次海試在內,002艦已經進行了9次海試,對航母各分系統基本上都進行了測試,已經邁入海試的後期階段,服役為期不遠。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今年8月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002艦在「遼寧」艦的基礎上更加優化,不僅艦島更小,新型雷達能覆蓋360度的搜索扇面,還可以至少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遠超過「遼寧」艦的24架。
  而002艦服役後,解放軍海軍將正式邁入雙航母時代,戰力進一步獲得提升。
  相關新聞
蘭寧利》別拿共軍航母嚇人民
2019-11-19 08:07:27
阿楨
殲-31宣傳片 陸展新制空實力 2019/11/29 旺報

FC 31戰機2.0版本結束驗證!接近服役!
大陸第二款隱形戰機殲-31「鶻鷹」,首飛時間僅晚殲-20一年,但卻一直沒裝備部隊。最近殲-31又發布最新宣傳片,新公佈的尺度非常大。
殲-31的2.0版座艙一覽無遺,擁有四塊顯示器,上半部分擁有三個顯示器,中間是大尺寸廣角衍射平視顯示器的觸控屏,大尺寸觸控屏能夠讓飛行員以更快的速度設定平視顯示器,而兩側則是兩塊稍小的三角形顯示器,能夠顯示導航資訊以及類比儀表、戰術地圖等等。下半部分則和F-35一樣,以一塊超大尺寸液晶顯示器為主,由於兩塊輔助顯示器能夠顯示部分內容,更加直觀也更簡潔,與F-35不相上下。
殲-31和殲-20一樣,採用最新的側桿操縱系統,能夠增加飛行員的舒適度,還能方便觀察顯示器資訊,避免中桿遮擋視線。能增加彈射座椅的後仰幅度,提升飛行員抗超載能力。
  多目標打擊更優秀
殲-31除了內置彈艙,還有6個翼下掛點,殲-31和殲-20內置彈艙一樣可搭載4枚霹靂-15長程空對空飛彈,還可以額外掛載4枚霹靂-15,載彈量反而超過殲-20。
殲-31內置彈艙可攜帶4枚500公斤導引炸彈,F-35B僅能攜帶兩枚1000磅導引炸彈,而F-22只能攜帶兩枚250公斤級炸彈。殲-31內置彈艙能夠掛載4枚中長程超音速空對地/海飛彈,攻擊力強大。
  相關新聞
專家:殲-31戰機未來有望上艦

艦載機50架 陸產航母擺脫蘇式巡洋艦設計拳頭多 2019/11/28 旺報

「遼寧艦」受制於蘇俄當初發展航母時的「載機巡洋艦」概念,比較重視導彈武器和單獨作戰能力,攜帶的艦載機數量,約為2個殲-15中隊、1到2個直8/18直升機中隊,不過40架。
而首艘國產航母「002」刪除大量艦載飛彈系統,重新規畫甲板和內部機庫空間,能攜帶3個中隊共36架殲-15,以及數十架直8/18/20反潛預警救援直升機, 50架左右。
但滑躍式甲板設計存在缺陷,遼寧艦和002航母即使2對1,也不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對手(4至5個F-18戰鬥機中隊、1個E-2預警機中隊、1個SH-60直升機反潛中隊、1個咆哮者電子戰機中隊和1個C-2後勤支援分隊),不過002三個中隊戰機數量,也是不可輕忽的海上戰力。

一張圖表讓美國網民驚呼:中共艦隊不只世界第二,更讓美國感受到威脅 2019/02/12 中時
  回應相關新聞
加長版052D全部換裝1130近防炮 配直20反潛能力更強
2019-11-29 10:34:36
阿楨
美海軍報告:陸艦艇大幅超越 威脅西太平洋美軍 2019/12/25 中時

《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刊發的美國國會報告指出,近年來共軍在遙遠的海域開展越來越多的軍事行動,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歐洲海域,它被視為美國海軍維持西太平洋海域控制權所面臨最重大的挑戰,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海軍首次面臨這種狀況。
此一對美軍重大挑戰來自於中共多項新式武器投入,這些軍事現代化成果包括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潛艇、水面艦艇、飛機、無人機平臺等。其中最重要的並應高度關注的是反艦彈道導彈,包括東風-21D和東風-26。此外,高超音速滑翔器,如果整合到反艦彈道導彈中,將更難攔截。
預計2020年中共將擁有65艘到70艘各類潛艇,包括最先進的元級常規潛艇、商級攻擊核潛艇與晉級戰略核潛艇。其中晉級戰略核潛艇可攜帶12枚巨浪-2潛射導彈,更先進的巨浪-3導彈也在研製中。
除了2012年服役的首艘航母遼寧艦與今年12月17日入列的國產航母山東艦外,第3艘航母正在建造中,第4艘亦將於2021年開建。目前它們都屬常規動力,但未來很可能發展核動力航母。此外如055大型驅逐艦、新型護衛艦和兩棲攻擊艦也都在快速發展。
中共海軍艦艇總數超過300艘。到2019年,共軍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50艘常規潛艇、1艘航母(未列入剛服役的山東艦)、33艘驅逐艦、54艘護衛艦、42艘巡邏艦、86艘近岸導彈艇、59艘兩棲艦艇,總數達335艘。這還不算軍輔船、保障艦艇以及隸屬海警的248艘艦艇。
相較之下,2019年美國海軍擁有286艘各類艦艇,其中包括支援保障艦船,但沒有統計巡邏艇,這個數字比中共海軍少了49艘。而在2005年,美國海軍艦艇總數比中共多出75艘。
對於讓五角大樓頭疼的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美國海軍將開發新的作戰概念,在未來幾年轉向更分散的艦隊架構,也就是大型艦艇數量減少,小型艦艇增多,並且充分使用更多的無人駕駛平臺加以應對。儘管美國海軍高層宣稱中共反艦彈道導彈可能並非「遊戲規則改變者」,但普遍承認它是美國海軍面臨的極大挑戰。
2019-12-26 08:38:54
阿楨
美國多處撤軍,恐愈撤愈窘 2019/12/25 文大教授 陳一新

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考慮大幅削減駐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美軍規模,目前駐西非的美軍可能全數撤離,以專心對付中、俄兩國。
美國目前在非洲仍有7000名部隊,從削減駐西非美軍開始,美國可能放棄一個最近才花費1.1億美元建成的尼日無人機基地。防務真空與反恐任務,將由法國主導的歐洲特種部隊接手。
其次,艾把駐伊拉克美軍人數從5000人裁減為2500人,並將駐阿富汗近1萬3000名美軍縮編為4000人。
美國大幅削減駐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美軍,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大考量。
首先,在美國進入大選年之前,川普覺得再不履行他的撤軍競選承諾,他的撤軍支票將會跳票。
其次,美國的反恐戰爭已經結束,應將任務調整為對付中、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
第三,川普認為反恐任務,該是歐洲的盟國接手的時候了。
不過,儘管軍事專家基本上同意川普在非洲、中東和拉美的撤軍計畫,但他們也擔心此一撤軍計畫可能難以持久。因為,一旦大部分美軍撤離中東,留下的權力真空可能讓俄羅斯、伊朗與敘利亞等國搶進。且一旦大多數美軍撤離非洲,則伊斯蘭國、蓋達與「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可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半數美軍撤離阿富汗,塔里班政權可能趁機坐大,與其他恐怖組織進行串連。
美國的戰略構想是從其他地區抽出兵力,專心對付中、俄兩國,但是中、俄兩國勢力龐大,非短期內所能奏功,然而半數以上美軍撤離非洲、中東和拉美,卻可能帶來烽火四處,讓美軍到處救火都來不及。
2019-12-26 08:46:01
阿楨
054B未來或成廉價遠洋護衛艦 僅安裝2面相控陣雷達 2020-02-23 新浪军事

  現在中國海軍的發展思路已經會越來越清晰,052c/d及055驅逐艦相當於正規軍,而新一代的054系列和056系列定為都是廉價多用途護衛艦,前者是遠洋,後者是近岸巡邏。
  不過,即便是強調廉價,本身的性能也需要進一步跟上。現如今,多國護衛艦都開始安裝新一代的相控陣雷達,其作戰性能比現今054系列護衛艦的平板縫隙雷達要強不少。054b的發展,也就提上了日程。為了節約資金,它的雷達系統改為2面相控陣雷達陣列取代過去382型雷達,該雷達採用旋轉體制,工作在s波段,具備較強的廣域探測和導彈引導的能力。雖然沒有專門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作為輔助,但是主動雷達導引的導彈越來越多,對火控的要求越來越低,所以這是可以允許的條件。
  另外,為了兼顧過去半主動雷達導引的導彈,054b可能還將繼續保留akj-16火控照射雷達。該雷達採用平板縫隙雷達體制,單個akj-16可以引導己方防空導彈打擊一個來襲目標,054b配備4座該雷達。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054b後部的直升機飛行甲板可能拉長,以相容直20直升機。(作者署名:小微鏡)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2/doc-iimxyqvz4999575.shtml
  相關新聞
不甩美 陸西沙七連嶼要連成片
美第七艦隊直指南海島礁群,跳島戰術演習直接模擬登島!南海艦隊直逼夏威夷,遠海聯合展開防空演練!白宮呼籲:冷靜!解放軍:我們也自由航行!
  回應
來而不往非禮也!自由航行也不是美國的專利.這次去夏威夷附近的是海軍161編隊,由161呼和浩特052D驅逐艦、987五指山071型船塢登陸艦、967查幹湖901型補給艦、857天樞星電子偵察船以及171海口052C型驅逐艦和500咸寧054A型護衛艦共計6艘主力戰艦組成。
2020-02-24 07:54:28
阿楨
我國“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成功進行萬米海試

2020-06-08,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在馬里亞納海溝,“海鬥一號”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10907米,再次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全球最深區域的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獲取了關鍵資料;並利用其搭載的全海深機械手完成了多次萬米深淵坐底作業、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標誌物布放等科考任務,為我國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0_06_08_553361.shtml
2020-06-09 07:54:00
阿楨
徘徊台海的解放軍"空中電子吸塵器" 威力究竟有多大

  據臺媒報導,追蹤軍機動態的“飛機定點”2020-09-0表示,不明型號的解放軍偵察機(高新8?無偵-8?),沿海峽中線南北飛行整個臺灣海峽後,返回福州。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採用一對銳利的三角翼,兩個垂直尾翼在主翼的兩側。採用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不需從外界獲得氧化劑,可飛得更高更快,更難被發現和打擊。無偵-8的“雙四”(飛高40000米,飛速4馬赫),比美國號稱從沒被擊落的“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和D-21無人偵察機的“雙三”更強。無偵-8的隱身與D-21相當,敵方防空系統難以探測到,即時發現,現役的防空導彈也很難威脅。
  無偵-8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敵方航母編隊準確的偵察定位資訊,而衛星,遠端雷達,以及有人電子偵察機,要麼存在距離太遠、探測精度差、即時探測能力不足的缺陷,要麼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攔截。
  運-9電子偵察機可能性更大
  無偵-8不會輕易暴露它的飛行軌跡。因此,此次可能是運-9電子偵察機(高新8),能夠對所經之處大半徑範圍內對方各種雷達、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發出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接收和定位,並且能夠進行儲存和分析,形成電子資訊資料庫,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空中電子吸塵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07/doc-iivhuipp2948444.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福布斯》2020-09-03稱,美國防部2020版《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或將反艦彈道導彈搬上055型驅逐艦

日本“准航母”進南海 沒逃過“天眼”

  日本也來刷存在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航向東北。
  此前密集發佈南海美軍動態引關注的北大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路,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2020-09-08 08:48:33
阿楨
美海軍擬組建第一艦隊對付中國 但受三大因素制約 2020-11-28 澎湃新聞

  美國是當今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家,其霸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對全球海洋的有效控制基礎上的。
  近日,美國海軍部長聲稱,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處的新加坡重新建立第一艦隊。
  中國國防部26日回應稱,這是美方一些人的老套路,先是製造敵人、炒作威脅,然後對內要錢要物、對外爭霸稱霸,完全是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典型表現。
  第一艦隊,確實存在於上世紀四十年代,負責西太平洋的戰爭行動。但在1973年後,就被第三艦隊取代。此次美國海軍成立第一艦隊是基於兩個大的背景。
  首先是大國關係。美國針對中俄的軍事動作有增無減。
  其次是地緣政治。美國後冷戰的地緣政治目標是控制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防止出現威脅美國霸權的國家或集團。在美國看來,中俄對美國霸權構成了潛在威脅與現實挑戰,尤其是中國。為此,美國出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以此在海洋方向圍堵中國。但隨著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步伐的加快,亞太再平衡已不能上圍堵中國,因此出臺了印太戰略,試圖在更大範圍內和戰略縱深地帶遏制中國。
  在上述兩個大前提下,美國開始謀劃建立第一艦隊。
  美國的算盤
首先是推進“印太戰略”的落地。
其次是加強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
最後是加大干預南海問題的力度。
  不是想建就能建成
  新加坡的態度非常關鍵。2000年4月20日,美新簽署協議,樟宜海軍基地為美軍第七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護服務。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就願意在美中的海權矛盾中選邊站,這對新來說是不可承受的戰略壓力。新加坡國防部11月18日聲明,美國國防部沒有提出在新增加部署艦艇的要求,新加坡也沒有同美方進行相關討論。
  印度的態度也非常重要。印度一直想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美國成立第一艦隊無疑會遭受印度的反對。
  自身資源的制約也是影響因素。美國如果重建第一艦隊,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然而,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日益高漲的霸權護持成本與與日俱減的資源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這也是特朗普頻頻退群並敲詐軍事盟友的直接原因。(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回應
和蘇聯一樣,用軍費拖死美國!
2020-11-30 07:53:03
阿楨
日媒:日本海自已大幅落後 實力將只有中國的一半

  日本《軍事研究》2020年1月號,通過對比日本和中國海上力量的變化,得出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已大幅落後中國海軍的觀點,並通過對日本現行艦艇更新政策的批判性評論說明日本不能安於現狀,建議日本政府改變政策,擴大艦隊規模以達到與中國海軍的制衡。
  過去日本海軍對中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而現在遠洋型水面艦艇數量上,中國擁有63艘,日本只有41艘,中國是日本的1.5倍。
  針對這種情況,日本決定積極推進護衛艦的列裝,計畫在性能上做出妥協,並以連續製造低成本的新型艦艇實現短期數量上的提升,以此緩和對中國的劣勢。
  日本假如持續實施當前的艦艇調整政策,相對於中國海軍的劣勢會越來越大。因為,日本即便接連列裝護衛艦,但只要艦隊規模不變,就永遠無法追上一直在擴大規模的中國海軍。
  逆轉開始於2015年,當年日本沒有新的遠洋型水面艦艇服役,而中國一年內就服役了6艘,日中海上力量對比變成了41比43。在此之後,這個差距急劇增大。
  中國以每年5艘左右的速度建造水面艦艇,而且是純增加,沒有退役艦艇。
  相對而言,日本每年只有1艘艦艇在建,並且是退役1艘,再服役1艘,以1年5艘的速度在急速落後。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會是日本的2倍以上。到2050年中國水面艦艇數量將達到132艘,另外,中國海軍的現代級、051C/D和052型驅逐艦在服役之後將近20年都在進行現代化升級,至少還能作為主要戰力服役10年,。
  相對而言,以現在的政策,2050年日本艦艇保有數量最多為61艘,在53艘的編制下加強8艘,因為海自編制數量是規定死的。
  當然,這只是基於推測的數量,並不準確。
  事實上中國未來新建艦艇數量可能會減少。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問題,且占國防預算很大一部分配額的航母艦載機、陸上預警機和反潛設備設施等專案落實之後,艦艇的新建速度會進一步降低。此外,正在邁向發達國家的中國,經濟增長率開始逐步放緩,相應的,國防預算相比過去,也沒有大幅增長。加之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引起的社會保障經費的增加,可以說中國新建艦艇的速度很有可能緩下來。
  在這方面,其實日本也一樣,並且日本還有其他問題。到2050年,日本人口數量將達到一個最低點,國家的社會保障也會成為一個重大負擔。日本要比中國更加難以保持艦艇建造速度,別說61艘了,能不能集齊53艘都是問題。
  相關新聞
日本造船業有多黑:造2艘盾艦相當於5艘中國055大驅 2020-11-28 新浪軍事
2020-12-02 10:21:09
阿楨
外媒:中國10年後將有4航母加20艘055 卻面臨一困境 2020-12-01 新浪軍事

  在美國海軍學院作者克里斯多夫•卡爾森計算了中國主要水面戰鬥艦艇和航空母艦的建造和大修方面的費用,在2018年這些船隻要投入2884萬工時(還不包括潛艇、支援艦和小型船隻)。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只是1138萬工時,這說明中國海軍的增長速度驚人。意味著在短短8年的時間裡,生產和維護工時就增加了153%。十年後保守的說,中國會有4艘航母(2艘裝有彈射器)、16-20艘055型巡洋艦、36-40艘052D/E型驅逐艦和40-50艘054A/B型護衛艦。
  中國的造船和大修工作量將在2026年達到峰值,大約需要4813萬工時。這是因為許多中國軍艦將在那時開始進行中期大修工作。不過這樣這樣的造船速度是不可持續的。因為經濟增長速度比以前放緩,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回應
按現在的生產力去算10年後的工作量,這是傻還是蠢?10年前蓋樓要2000工時,現在只需20工時。不過美人可能無法理解中國的發展速度。

忍痛砸近9億 美要廢了重殘兩棲攻擊艦 2020/12/01 中時

兩棲攻擊艦「好人理查」號(LHD-6)7月發生爆炸,又遭大火焚身超過4天,約60%毀損,傷勢慘重,恢復戰力需要花5-7年25-30億美元,拆除只需9個月3000萬美元。美國海軍決定,為了顧及成本效益,不打算修復這艘黃蜂級(Wasp-class)兩棲突擊艦,或是移作他用。
2020-12-02 10:23:25
阿楨
撞下去 陸造巨艦要老美少在東海南海擋路 2021/01/17 中時

仔細瞧瞧中方打造的龐大軍艦,或許會注意到一些不尋常的特徵。
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世上許多軍艦和海巡船兩側都有圓弧形傾斜面,但中方的055型驅逐艦,還有海巡艦船體卻都有平板狀斜面。美國海軍專家韓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指出,這平板斜面並非出自美學選擇,而是為了所謂的「碰撞驅艦」(shouldering),以迫使敵艦改變航道。
「我認為,中方特別設計了兩款軍艦,」韓德里克斯說,「在於迫使美國人不要擋路。」隨著解放軍在東海、南海加強驅離美國與盟友的艦隊,「碰撞驅艦」將成為中方所偏好的戰術。分析指出,北京想要這些資源豐富的水域,但未必想要為它們開戰。
韓德里克斯說,逼艦賽可能恰好符合北京的需求。「要是美國軍艦遇上這些船艦,中方軍艦真的會把老美逼離他們宣稱擁有的領海。」而「碰撞驅艦」能在不嚴重損及敵艦,不引發對方開火,甚至不冒險點燃全面戰爭的狀況下,迫使它們撤退。
而中方派白色的海巡船「碰撞驅艦」,要比出動灰色的戰艦更令對方難以辯稱,說是為了正當防衛,因此用對等,或甚至更強大的武力加以回應。韓德里克斯強調,中方出動白色執法船來對付灰色戰艦,這是美國人所沒有準備的。
例如,冷戰期間,北約和蘇聯戰艦彼此碰撞,以驅離對方。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1988年2月時,兩艘蘇聯巡防艦分別碰撞了美國「卡隆」號(USS Caron)驅逐艦,還有「約克鎮」號(USS Yorktown)巡洋艦。雖然損壞不大,但接下來幾星期,華府和莫斯科的外交戰卻打得熱鬧。
此外,2019年時,中方出動海警船,在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撞沉越南漁船。隨著中方「碰撞驅艦」戰術升級,如今打造的艦隊也經過特殊設計,讓它們在海上角力中更具優勢。韓德里克斯指出,無論是055型驅逐艦,或是「海巡09」新型海巡船排水量都超過萬噸,而誰個頭最大,誰就有優先通行權。
儘管美國多數軍艦都比它們小,但韓德里克斯認為,蒙特福特角級(Montford Point)轉運碼頭和遠征浮動基地艦排水量達6萬噸,擁有扁平船體,或許能使它們成為東海和南海上最大的霸王。由於它們沒有重型武器,在這方面就和海巡船扯平了。而靠龐大的體型衝撞敵方艦船,或許能避免引爆戰爭的風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17000030-260417?chdtv
2021-01-17 08:04:49
阿楨
南海制美 大陸建構沙長城 2021/01/27 旺報

儘管中美2020年於南海角力頻繁,但大陸已在南海完成8大人工軍事島嶼基地及堡壘,其中一個位於西沙群島、7個位於南沙群島,已成為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司令哈里斯所言的:「沙長城」。
  西沙的永興島跑道長3000公尺,已讓解放軍的殲-10、殲-11、殲轟-7、蘇-30MKK戰機、轟-6K、轟-6J、轟炸機及伊留申-76、運-20運輸機和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安全起降,並擁有可停靠5000噸位船艦的港口。
  南沙的7個軍事島礁,按戰略地理位置可以分為外三角及內三角。外三角由渚碧礁、美濟礁、永暑礁等三座擁有可起降各型戰機、停泊大型船艦的島礁所組成包圍整個南沙群島;內三角則由南薰礁、東門礁、赤瓜礁等,監控鄭和群礁及九章群礁內各國駐軍及太平島周邊海域異動;在南還有華陽礁監控越南的南海軍事中心南威島。
  美濟礁深水港 未來可停航母
  南沙美濟礁往東351公里即為菲律賓巴拉望島,吹填面積達約6平方公里,有一3000公尺跑道,及大型軍用永久機庫。美濟礁深水港,未來可供萬噸級甚至航母停泊。島上的高空飛艇相位陣列雷達,監視半徑約300多,主要是美軍使用的巴拉望島包蒂斯塔空軍基地。
  南沙渚碧礁4.3平方,3100公尺的跑道,可停20架戰機的機棚。面積16平方,未來還可繼續吹填。部署了可以偵測美軍B-2的反隱形雷達,偵測達距離400公里以上。
  南沙行政中心的永暑礁,面積達2.8平方, 3160公尺跑道,一座航站樓,20個機庫及2個直升機起降場。
  南薰礁處南沙中心,面積1.9平方,與太平島僅距22公里。島上有堡壘綜合式大樓、雷達、直升機坪、港口、太陽能發電板、風力發電機和港口等設施。主要任務是監控鄭和群礁,以防台灣棄守太平島及防止太平島、小南薰礁、中洲礁、安達礁遭周邊國家侵占。
2021-01-27 08:13:33
阿楨
赤瓜礁北部不遠即是越南控制的鬼喊礁和瓊礁。赤瓜礁面積0.13平方,有大型直升機停機坪及港口。島上的綜合堡壘大樓有8層樓高,其上裝有射控雷達、2個30毫米火砲支架、有2個76毫米火砲平台。
  東門礁位於赤瓜礁的東北,其西北則為南薰礁,三礁呈犄角之勢。東門礁約3平方,島上建有堡壘式綜合大樓、直升機起降場、小型港口、火炮及雷達。東門礁與華陽礁分別在一北一南,火力輻射及監控整個九章群礁的無人島及越南掌控島礁。
  華陽礁0.23平方,島上亦有堡壘式大樓、直升機坪、小型港口、火炮及雷達,還有一座50公尺高的燈塔。
  中沙黃岩島與西沙永興島、南沙渚碧礁形成大三角連線,但目前因與菲關係良好,及國際壓力,仍處於擱置開發的狀態。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已將2艘航母部署海南榆林基地 還有1艘075
2021-01-27 08:15:25
阿楨
陸獲海法港經營權 美要求海岸防衛隊檢查慘遭以國打臉 2021/02/06 中時

中企上海國際港務集團(SIPG),與以色列交通部於2015年簽署合約,同意SIPG自2021年起經營海法港25年。「Breaking Defense」3日報導,美國要求以國開放海法港讓海岸防衛隊進行檢查,卻遭以色列拒絕。美國國家安全猶太研究所(JINSA)分析,以色列已成為北京地緣經濟的剝削目標,以國應和美國擬定聯合戰略。
海法港為美國海軍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以色列海軍基地,基地內還停泊以色列裝備核武的潛艦。SIPG現已承諾投資逾20億美元,用於擴建與升級海法港。美國憂心,SIPG灑下銀彈進行基礎建設,並藉此架設監控系統以監視美海軍與以色列部隊行動。
2020年,美國嚴重警告特拉耶夫,留意大陸在以色列中部帕勒馬希姆(Palmachim)建造大型海水淡化廠的標案,最終大陸企業在競標中鎩羽。帕勒馬希姆鄰近以國重要飛彈測試與衛星發射設施。
如今,海法港的經營權對北京一帶一路計畫更是關鍵,未來將成為以國最大的貨櫃中心,以及地中海沿岸的鐵路主要樞紐。
JINSA指出,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在美國與以色列的同盟關係中落地生根,並製造緊張。目前最為人所知的合作項目,莫過於輕軌系統與海法港。
過去20年來,美國與以色列擁有共同的敵人;但如今,像以色列這樣的小國更難抵抗大陸銀彈投資的誘惑,恐讓華府與特拉耶夫矛盾漸生。
  相關新聞
外交開戰!美聯手台「赤道以北大掃蕩」:台灣台灣辦公室插旗蓋亞那. 蓋亞那外長:不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終止協議. (回應:台獨高潮了幾個小時,就打臉了,不過可怪中國打壓.)
金融時報2021-02-06美對陸「圍堵」策略不可行:中國是遠比前蘇聯更強力的對手且經濟雄厚,多數國家不願單選美而放棄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不應與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
2021-02-08 08:29:54
阿楨
第7艦隊點名中越台 美軍挺台變調 挑戰我南海主權 2021/02/20 中國時報

蔡英文總統農曆年前國安談話才肯定美軍機艦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當時國民黨副祕書長黃奎博就批評蔡總統發言不當,恐損及國格與國家權益。但尷尬的是,美軍第7艦隊前天卻發布新聞稿強調自由航行任務是「挑戰」中越台對無害航行施行的非法限制。由於美軍作法明顯與蔡總統談話不同調,內政、外交、國防部都不願發表評論。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說,黃奎博的說法不但明顯超譯,也可能造成國際社會有台灣「敵友不分」的錯誤認知。國民黨的說法,是不是與中國譴責美國自由航行任務是在煽動南海區域動亂,和干涉內部事務的說詞,相為呼應呢?
  相關新聞
保釣艦艇偷正名Taiwan?! 蔡英文挨轟"躲在總統府喊台灣價值"
  回應
 井底的儍瓜醒醒吧! 美國大腿抱了半天,又買超貴爛軍火,又送口罩。花大錢遊說及購買武器、美豬…,一面倒向美日,結果被人家把我國釣魚台送給日本,被人家侵入我國防空識別區還台灣海峽,現在連我國南海主權都要拿走了.....歷屆最賣台的政府就是你!丟臉無能心眼又壞的無恥小人
 倒底谁妨碍谁,南海离美国6千多英哩,有军舰去美国沿海吗?
 美國因為目前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才會在這裡喊軍艦「無害通過」他國領海。解放軍的軍艦總數量目前已經超過美軍,美國海軍在中國自己門戶地區的南海不是解放軍的對手,解放軍海軍軍艦也去會到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領海:關島,夏威夷,中途島,阿拉斯加沿岸,甚至美國西岸巡弋,以軍艦「無害通過」美國領海的方式遠洋巡弋。
2021-02-20 08:47:43
阿楨
【頭條開講】20210218 大陸海警、日本保安廳釣魚台對峙 民進黨只會在船上寫TAIW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RSo8jXs88
所以民進黨天天吹的”愛台灣”就是假的. 完全是為了政治操作,釣魚台主權不維護,不顧民眾反對進口萊豬,被全世界白嫖還送大禮,就只會天天造謠抹黑大陸,搞仇中,搞民粹
2021-02-20 09:23:31
阿楨
因墜毀事故台F-5E戰機2021-03-23悉數停飛,台政客又甩鍋解放軍,(路透社等外媒也指)解放軍的頻繁演訓,讓台軍備戰壓力大。而軍方卻聲稱這次事故是天氣原因視野欠佳,和機械因素無關,沒提及戰備壓力太大。解放軍軍機2021年累計進入台空域68天,共計176次。
  相關新聞
 印媒:因駐紮邊境壓力太大 印軍7年內近800人自殺
 印媒:中印邊境撤軍也沒用,中方加強重裝部隊快速部署與生存能力,能在衝突發生時迅速抵達前線。且增加於邊境的電子感測裝備,減少對第一線常駐兵力的需求。即使多數單位並未部署於第一線,戰力也不受影響。
 日累死了:2020去年東海攔截中戰機675次,中船艦現蹤釣魚台300多次!
 日本想出“中國奪島”的七種可能 若單挑日本必輸
 中國海警法允動武 日本強調不容違國際法
 中國南海研究所所長強調中國海警法並無違反國際法,妖魔化海警法無助地區和平穩定。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強調《海警法》對比各國相關法條,未見得特別強勢,只不過東京強辭奪理。其實台《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與大陸《海警法》都類似。
 中日釣魚島爭端升温 美日舉行防衛釣魚島奪島聯合軍演
 中國軍演強硬反擊美日狼狽為奸、干涉中國內政!習近平訪日行程磋商已暫停。將和俄聯合軍演
2021-03-24 10:23:58
阿楨
兩場本可以打贏的戰爭:鴉片戰爭與甲午海戰! 2021-07-07

提起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國人都會心痛,這兩場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的災難,其實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是有希望打贏的,但是國內還是有很多學者認為,大清王朝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是無法戰勝一個近現代化的工業強國英國的,無論從體制還是軍隊的素質武器裝備等等方面,清朝都遠遠落後大英帝國或者日本,所以清朝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果真如此嗎?我覺得清朝的失敗主要是統治階層的失敗,從慈禧太后帶著大清皇帝兩次逃命就可以看出,再往前推個兩百年,努爾哈赤哪次打仗不是親自帶隊,身上佈滿了傷痕,哪怕面對再強大的對手,也絕不退縮,努爾哈赤最後戰死疆場,皇太極也御駕親征過,那時清朝的實力遠不如明王朝,康熙也御駕親征過,相信如果是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面對英軍或日軍時,寧可戰死也絕不投降,當然打不打得過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種勇氣和戰鬥意志是絕對值得肯定的,但凡道光或慈禧有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那樣的血性,就算打不贏英軍日軍,中國的幾億人民堅強的戰鬥意志都會讓英軍和日軍膽寒和妥協的。
  回應
什麼叫本可以打贏?在當時的中國,打輸才是必然
戰爭打的都是綜合國力,覺得窩心就好好搞自己的專業,多努力為國家社會貢獻吧。
2021-07-17 06:09:25
阿楨
「全領域海上力量」抵禦中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前瞻 2021-07-28 全球防衛雜誌

美國2020年12月發布《重獲優勢:以整合式全領域海軍力量致勝》,2021年1月再公布《領航計畫》提出「全領域海上力量」概念,除了運用資訊戰、網路戰、特種作戰,以及各種水下、水面及空中發射的武器打擊對手之外,需要配備一支能執行全領域作戰的部隊。除了海軍的水面、水下艦艇及作戰飛機外,陸戰隊也可以提供額外的情監偵與指揮管制能力,以及岸基的反艦火力;海岸巡防隊則可以應付灰色地帶衝突,確保海上航道安全,以及維持海軍的運輸及後勤能力。
美國海軍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有效反制解放軍海軍,以及其「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必須全方位發展制海力量,有效分散海軍的作戰部署。美智庫蘭德等曾建議在第一島鏈部署岸基反艦飛彈,以扼控出海口阻止解放軍海軍。最近陸戰隊朝「以陸制海」以及「多領域作戰」概念下嘗試部署遠程打擊武器,可算是這些建議的實現。另外,美國空軍B-52等轟炸機均可配備AGM-158長程反艦飛彈,可協助海軍「以空制海」。
  陸戰隊改變兩棲作戰面貌
首先,陸戰隊要在西太平洋的作戰場景中,搶佔島嶼、防止敵人奪佔,並與海軍分散式殺傷部署密切結合;再者,在島上部署岸基反艦飛彈,或設置F-35B前進機場,避免大型基地遭到對手的彈道飛彈摧毀,並運用島鏈基地,形成火力屏障,控制關鍵水域如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掩護海軍航空母艦的部署,並拒止解放軍海軍進入西太平洋——這稱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陸戰隊已開始組建三個「濱海戰鬥團」(MLR),分別在夏威夷、關島及日本,進行為期三年的驗證。
MLR由一個步兵營及遠程反艦單位作為核心,搭配一個防空營及後勤營,將裁減或淘汰不符合新作戰的重型裝備如戰車、榴砲,以及短程無人機。且未來陸戰隊將只保留21個陸戰營,支持海上及聯合作戰需求,也要裁撤戰車連、砲兵連及兩棲突擊連,並裁撤三個保留五個CH-53K重型直升機中隊、再裁撤三個MV-22中型傾斜旋翼機中隊,因為步兵營及作戰支援任務減少,因此保留的MV-22即可滿足需要。
2021-07-29 09:36:35
阿楨
陸戰隊將運用更小、具匿蹤設計且更實用的小型兩棲登陸艦,以及其他分散式機動平台,增加火箭砲兵連,使用「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可配備射程300公里的「陸軍戰術飛彈」(ATACMS),或「精確打擊飛彈」(PrSM),可打擊500公里目標。這些飛彈未來會具備制海能力,陸戰隊也計畫運用大型無人卡車搭載海軍打擊飛彈(NSM),由雷神公司發展,稱為「海軍—陸戰隊遠征海上阻絕系統」(Navy-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 NMESIS),可部署在島嶼上瞰制出海口,嚇阻解放軍海軍的海上部署。
  回應
這本雜誌別吹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靜悄悄從琉球撤軍走人放棄第一島鏈!「全領域海上力量」是從大軍優勢火力轉變為海上遊擊隊流竄,以防被一擊全滅!

坦承涉台機密兵推慘敗 美要改採新戰術 2021/07/28 中時新聞網 楊幼蘭

據《防務一號》網2021/07/287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頓周一在美國國防工業協會成立新興技術研究所的儀式中說,「一點也不誇張,它整個慘敗。」美方得到的一個關鍵教訓,就是在一處集結軍艦,戰機和其他軍力,將使他們很容易遭受攻擊。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從去年10月起,就開始改採名為「擴散式機動」的作戰新概念。希望,美軍能在2030年以前,能在新的軍事行動概念下,運用現今的許多武器,戰機和戰艦執行作戰任務。
  回應
簡而言之,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美軍被擋在2000公里外!
什麼戰術都沒用,老共戰力翻倍的速度比你改戰術更快,你改完又得改。
新戰術就是把呆彎往前推呀~綠蛆崩潰了~

美專家:動員達200萬部隊 陸若攻台規模將超乎想像 2021/07/27

據《富比士》2021/07/26報導,華府智庫「2049計畫協會」軍事專家易思安(Ian Easton)在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解放軍為了讓足夠的重兵登陸台灣,並發揮充分的速度,以擊敗台灣的裝甲部隊,很可能需要完整攻佔至少一個當地海港。台灣只有14個小型海灘適合兩棲部隊登陸,而台灣軍方可以將它們每一個都變成殺戮地帶。分析指出,台灣雖是個棘手的硬目標,但中共似乎已打定主意,就算冒險,遲早也要「統一」。
  回應
太瞎了吧!什麼時代還動員200萬人?解放軍第一輪導彈/遠程火箭將台灣重要軍事機場、港口、電力、網路、雷達都打掉,任何地方登陸都可以.
2021-07-29 09:42:51
阿楨
陸控制全球63個戰略咽喉港口 駐外美軍深感威脅 2021/08/31 中時

中國近20年來在全球各地至少60餘國投資興建、收購或租賃的港口項目總計已多達101個,地點遍佈世界6大洲,其中一些處於海上貿易的關鍵地點,擁有極重要的戰略支配地位。其中部份軍民共用港口也具有軍事價值,甚至讓在全球戰略要地部署的美軍都感受到威脅,認為會影響美國海軍應對世界各地危機的能力。
據《美國之音》指出,全球80%貿易通過海運完成,港口則是海運重要節點,中國不但在本土坐擁世界10大港口中的7個,而且已在至少60多個國家有國有企業投資、興建援建或租賃港口。
報導指出,位於希臘愛琴海的比雷埃夫斯港於2016年被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收購港口管理權,另一個國際重要港口德國漢堡的收購談判也接近完成。大陸官方資料顯示,2000年陸企經營的海外港口不到10個,但是到2019年,中國在海外以收購、投資承建援建和租賃等形式完成的項目總計已多達101個,至少遍及63個國家。
在19世紀後半期美國開始崛起之際,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提出了「海權論」,被認為對此後大國全球爭霸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是當今最篤信馬漢《海權論》的國家。
報導說,中國2013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當年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計劃將中國沿海港口通過南海到印度洋、南太平洋、乃至歐洲的港口聯繫起來。
報導表示,由於商業港口被認為具有軍用和民用的雙重性,可以被升級用於軍事目的。軍事專家辛格爾頓說,中國擴張最終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中國所控港口附近限制美國海軍的活動。他說:「也能令中國具有影響美國海軍應對世界各地危機的能力。」
此外,中國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定於下個月開始經營以色列最大港口海法港,租期長達25年。美國近年來多次對中國接管美國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瀕臨地中海重要港口表示擔心,認為這可能會損害美以兩國的安全關係。
2021-09-01 09:12:21
阿楨
美媒:美國計畫提供好處,遊說赤道幾內亞拒絕中國

美媒頻繁炒作“中國建設軍事基地”,近期又將目光盯向了中非幾內亞。華爾街日報2022-02-11報導,拜登政府正在加緊遊說幾內亞,拒絕中國在其大西洋沿岸建立所謂將威脅到美國東海岸“軍事基地”的計畫。但所謂“大西洋軍事基地”並未得到任何證實,2021年12月已被幾內亞副總統曼格否認。
幾內亞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豐富,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1968年獨立,目前人口約140萬。目前,巴塔市建有一個中國投資興建的深水商業港口。
事實上,美國借所謂“軍事基地”渲染中國威脅並不罕見,2021年底,美國以暫停美國對阿價值230億美元F-35戰機的軍售計畫為威脅,迫使中國在阿聯酋的一處港口停工,但阿方明確表態“從未與中方達成協議,也未磋商容納任何形式的中國軍事基地或哨點”。
中國目前為止僅有一個海外保障基地,於2017年7月建成和投入使用,位於吉布地,並且在建成前兩年的2015年,中國便已對外公開了基地的相關資訊。

中國“潛艇外交”,各方不應誤讀

香港《亞洲時報》2022-02-13,有懷疑認為北京在印太打造“珍珠鏈”。但中國是通過一種更微妙的軍事策略來擴大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向印太國家出售潛艇,但中國追求的並不是永久基地,而是一個能夠支撐其在印度洋及更遠海域的艦隊的後勤保障網路。
2022-02-15 08:46:00
阿楨
中方南海休漁制度侵犯菲方管轄權?外交部:不接受無端指責

2022-06-01,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從5月1日起到8月16日在南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是保護中方管轄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的正常措施,也是履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義務的具體體現。中方不能接受菲律賓外交部的無端指責。我們希望菲方客觀正確看待,並切實履行南海沿岸國義務,共同促進南海漁業可持續發展。
  回應
菲收了美方什麼好處?又開放美軍基地又碰瓷中國休漁期。
菲反复横跳太正常了。菲被西方殖民几百年,二战前是米国殖民地,“独立”后也没有去殖民化,原宗主国对菲律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對菲的起伏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它什麼時候開始鬧騰,我們就在黃岩島填土造島!

台灣"勵進號"遭中國海警船跟蹤騷擾,菲律賓不滿召見中外交官抗議 2022-06-01 三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5IccDsa5Y
  回應
中國真的很離譜,處處生事
這是美國常說的自由航行,沒有違法任何國際法。日本也派船跟蹤寮寧號。菲有種,瞻敢擊沉中國海警執法船隻嗎?嘴泡而已。
釣魚台是台灣的?中華民國ROC的?
塔綠斑民進黨送釣魚臺給日本了
中華民國不捍衛南海,那就由大陸來捍衛吧。
應把中國海警船擊沉
嘴炮,都忘記2013年菲律賓射殺台灣漁民了,大陸船艦會保護台漁民
2022-06-02 08:20:36
阿楨
永續漁業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公視-我們的島1157集 2022-05-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c9ZjQf7Q
  回應
或許大環境氣候改變有影響,但是捕撈過度絕對是最大因素,漁民靠海維生,如果自己不重視這個問題,誰來幫忙都沒辦法解決。
明知數量越來越少,卻越抓越多,然後怪天怪海怪政府。就是不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近10多年中國漁業崛起,大量學習他國捕撈技術,中國向外擴張至全球掠奪,台韓日本都是苦主,捕撈影響不止鯖鰺在世界各魚區 秋刀魚.魷.鰹鮪..等
中國大陸在福建沿海已開始發展鯖鯵魚類的人工養殖了,而且他們每年休漁3~3.5個月,確實也意識到漁業資源枯竭與發展人工養殖的重要性!
枉費了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豐富的海洋生態卻被一些沒素質的漁民破壞濫捕濫抓的這麼嚴重,沒魚抓沒收入自作自受活該。
千萬不要去相信漁會所說的話。這幫人,無所做為,大都是在養老的。
台灣人短視近利,台灣漁船誰甩你,宜蘭會抓就跑台中寄船,台中會抓再跑別的地方,反正抓有魚就好,要靠多近就靠多近,網子卡住拉斷當海底垃圾就好,真的抓沒魚,再跟漁會哀一下又有補助可以領,誰甩你!報導又如何!
有廣大唯利是圖的漁民 自作自受 自作孽而已 可憐了台灣的環境生態
2022-06-02 08:24:17
阿楨
緬甸租借給中國的科科群島,為何讓印度恐懼,看看現在建設得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TzQdRw8oA
紐約時報:「太平洋爭奪戰,中國遙遙領先!」為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ZyLwFBaKE
  回應
美國文化是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而且美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強者有權利主宰一切,弱者只能順從。而中國文化強調以德服人,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亞洲,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中國從來沒有主動靠武力殖民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中國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靠被侵略,然後同化侵略者來擴張領土的國家。
  相關新聞
中國八大海外基地 看完恍然大悟 2016/02/25 環球新軍事

海外基地並不等於海軍基地:前者為軍/民兩用,作為中國在海外指定區域展開經貿,商務,文化,防務活動的集中性支撐點。也可用於保障武裝部隊給養,戰備補給,裝備保養維護,護航撤僑,甚至是軍事行動。優點,戰略定義廣泛,功能廣泛,進退遊刃有餘,可以從事外交,商貿,軍事等多方面活動,牽制敵對勢力,突破對華的封鎖。缺點,軍事支援能力不如美軍基地。
中國首個海外基地吉布地為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守紅海入印度洋的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擴大在非的影響力,與美在非的戰略部署進行抗衡,向東扼守著中東海灣地區。
一個吉布地遠遠不夠,可能成為中國的八大海外軍事基地:
一,緬甸科科群島科科群島, 30平方公里,北距中國只有1200公里,東南距馬六甲海峽數百公里。
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荷姆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 2001年中國參與這個深水港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中亞與該港口相連的公路與鐵路,中國有望開闢一條往新疆等西部地區輸送能源的通道。設立電子監聽站,可以監視從荷姆茲海峽到阿拉伯海之間的船行航行動態,以及印度洋上的美國迭戈加西亞軍事基地。
三,孟加拉吉大港。
四,柬埔寨苦克莫島。
五,中泰聯合基地。
六,索羅門群島:比卡齊克亞島
七,波里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
八,斯里蘭卡:漢班托塔
2022-06-04 07:58:11
阿楨
空拍照曝陸猛建設 南海人造島武裝大升級 2022/10/28 中時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10/27報導,華陽礁的近照顯示,在一連串逐步增高上的塔上有砲台,後面有雷達支援,而高聳的雷達可以有較好的瞄準線。島上看來裝設了730/1130型近迫武器系統(CIWS),以及H/PJ76 76mm多用途機砲,以防巡弋飛彈、戰機,無人機和接近人造島的艦艇威脅。
此外,島上還能看到裝在車載相控陣雷達,還有各式物體以迷彩防水帆布覆蓋。主建築有圓頂和天線,並有類似甲板的延伸部分,上面也有些被覆蓋的系統。
而有好幾張照片顯示,永暑礁上有完成的機場,而跑道兩側是機庫,以及一座頂部有天線罩的大塔。從兩張照片中可以看到,永暑礁的滑行道上停了1架經常在相關區域往來的空警-500預警與管制機,同時島上還有些較高大的機庫和一些較小型的戰機機庫。
至於在美濟礁上,則有全尺寸跑道與機場,而機庫內似乎停了運-9中程戰術運輸機,或是4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從這些照片看來,機場相當大,在緊急作戰時,可以容納從戰機到轟炸機等數十架軍機。而較廣的角度則顯示,美濟礁近端有一批建築物,而遠端則有另有大量雷達天線罩塔。
還有一張美濟礁的照片顯示,有兩艘22型紅稗級飛彈快艇,而最初傳出中方海軍在這部署22艇是在去年。這些快艇雖小,但卻能搭載多達8枚鷹擊83反艦飛彈,艦上還有H/PJ-13型6管30毫米艦砲。
  回應
關島,夏威夷沒武裝,沒造島?可見美國的造謠詆毀,空海航行是自由的。作賊心虛才成天誇大其實。
繼台海、朝鮮半島後,美國佬又想在南海挑事了……。
2022-10-29 08:25:31
阿楨
「閃電航艦」因應台海衝突 美司令:會比中國強得多 2022/12/09 中央社

先前美國官員就曾警告,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底前以武力奪台。
在美國海軍研究協會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0月的一場活動中,第7艦隊指揮官湯瑪斯揭露,今年整個夏天,美國海軍和陸戰隊(Marine Corps)都在測試「閃電航艦」的概念,可利用配備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取代航空母艦,如此就可以用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投放兵力。最多僅能搭載20架戰機,比可搭載超過50架戰機的艦隊航艦少。不過,輕型航艦不僅運作成本低得多,而且用途也更加廣泛。若採取「閃電航艦」配置,兩棲突擊艦的戰力將遠超過中國2艘現役航艦,殲-15和F-35B閃電II根本沒得比。
去年英國曾出動載有F-35B的航艦到太平洋執行任務;日本也正在改裝2艘直升機航艦,以讓F-35B可以在艦上部署。
  回應
口憐,堂堂號稱第一海軍司令竟要鬼吹雷給自己壯膽,也會窘迫到胡言亂語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一道防線就是預警機,沒有預警機 兩棲攻擊艦那裡都不敢去

F35抗陸超難用 專家痛批「最大錯誤」 力促澳要美退費 2022/12/08 中時

澳洲即將組建第4支F-35戰機中隊,澳洲砸下超過160億美元採購了76架。
然而,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和《歐亞時報》報導,澳洲最初採購的興奮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如今洛馬已交付54架F-35,不過,問題卻一一浮現。
首先是維修費。澳洲每架F-35在空中的時間,要比原先預計的少23%。而接下來3年,在地面待更多時間,也會提高維修和保管費。而到2053年,必須為維修F-35A支付110億美元。
更嚴峻的問題,是F-35根本不合用,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要到南海,必須加油,才能達到1,500 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隨行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目標。此外,由於F-35在戰鬥中,需要強制加速或減速,實際耗費的油量更多,因此實際航程只有500公里。
所謂的「超音速」巡航並未反映現實。事實上,F-35的1.6馬赫只能維持90秒。
  回應
民進黨這群垃圾狗官用F35單價買F16才更慘
2022-12-09 08:32:53
阿楨
不沉航母?美媒:中國南海人造島很強,76炮放樓上(圖) 2022-10-28 軍武雜談

中國在南海擁有數座島礁機場,能夠起降預警機、反潛機、轟炸機和重型戰鬥機等,最近美國網站《戰區》稱為中國的“不沉航母”。中國修建了“炮樓”,樓上架設76毫米和30毫米速射炮,並配火控設備,能攔截飛行器和巡航導彈,攻擊島礁的外來艦船。還可以看到車載相控陣雷達系統為陸基車載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提供目標的火控資料。

在二戰中,炮樓為何在歐洲戰場不常用(楨:? ),而亞洲戰場卻隨處可見?2022-08-02

二戰中歐洲戰場是有炮樓,而且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在冷兵器時代,炮樓一直都是相當有力的防禦工事,直到火炮的出現,炮樓的優勢越來越小了。發展到二戰之時,歐洲的炮樓就被發現便被炸坍。日軍在我國修建了幾千座炮樓,這是因為日軍看到了我國武器裝備短缺並且落後的劣勢。
  相關新聞資料
二戰期間德軍的炮樓到底有多麼強大?比日軍修建的更要堅固。 2019/06/07

二戰爆發之後,德軍裝甲部隊,在歐洲大陸上肆意橫行。作為反擊,會派遣轟炸機襲擊德國,德國修建了8座炮樓。雖少但卻很高大堅固,樓高35米牆厚2.5米。樓頂安裝4座105毫米高射炮,數門37毫米高射炮。炮可以360°旋轉,能構建全方位的防空網。
2022-12-12 08:38:32
阿楨
艦隊大就會贏!專家警告美要小心陸了 2023/01/17 中時

隨著中國持續壯大旗下世上規模最大的海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坦格雷迪(Sam Tangredi)警告美國軍事規劃人員:在海戰中,較大的艦隊幾乎總會贏。
據CNN新聞網16日報導,五角大廈領導階層已認定,中方是美軍「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然而,艦隊數目規模顯示,美軍跟不上中國海軍成長的步伐。約莫2020年時,中方海軍的艦隊規模已超過美國。而據五角大廈2022年11月公佈的中國軍力報告,如今解放軍約有340艘軍艦,預計在未來兩年,更將成長為400艘。另一方面,美軍艦隊卻不到300艘。而據美國海軍2022年夏公佈的「領航計畫」顯示,五角大廈的目標設定2045年以前,要有350艘載人艦,而這仍遠遠落後中國。
也因此,美國軍事領導人為了和中方競爭,只好依賴科技。計畫中說,世界正進入戰爭新時代,而在這時代中,整合了科技、概念,合作夥伴與系統,不是單靠艦隊規模就能在戰爭中定勝負。他從西元前500年的希波戰爭,到冷戰時期,共檢視了28場海戰,發現只有3次是靠較優越的技術擊敗為數較龐大的艦隊。以二次為例,最初日本皇軍技術優於美軍,但美國靠整體工業的實力,加上美軍艦隊,尤其是後勤和兩棲艦的規模,最後還是戰勝了日軍。
  回應相關新聞
美海軍作戰部長:下一代驅逐艦DDG(X)延宕到2030年
  回應
老美始終認為美國本土不會受到攻擊,這是天真的想法,老共潛艦已經開始在美國西海岸以及澳洲東部千里以外海域活動。到人家門前耀武揚威,還有嘴臉講別人是威脅?!真是無恥的海盜賤嘴國!
現在艦隊誰能先探測目標並發射導彈群,誰就可能贏
在臺海,中國大陸真的可以打區域總力戰,反觀美國只能靠各航空母艦上搭載的幾十架戰機(作戰半徑不長),以及附近美軍基地參戰,而南韓若想參戰會被北韓抑制,日本想參戰的話不只被俄羅斯牽制,還因為歷史仇恨導致中國大陸極有可能動用核武轟日。
2023-01-20 10:31:44
阿楨
中國在西沙群島加速修建機場軍事設施 恐與越南爆發衝突 2023/08/17 中時

外媒引述Planet Labs衛星照片指出,中國正在南海有主權爭議的中建島上修建簡易機場、碼頭與軍事設施。目前中國、越南和台灣都聲稱對該島嶼擁有主權。中國在1974年與越南海戰奪取了西沙群島的控制權。
中建島距離西沙群島最大的永興島178公里。目前規劃的跑道長度將超過600米,足以容納渦輪螺旋槳飛機和無人機,但不能容納噴氣式戰鬥機或轟炸機。
  回應
外媒的報導總是雙重標準,挑撥離間針對性很強,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只有108公里,石垣島距離臺灣270公里,西表島距離臺灣282公里,為何建有軍事設施。
釣魚台主權是中華民國的 假博士 不敢說 丟臉啊

中菲仁愛礁衝突之後 中國外長王毅呼籲菲律賓對話解決分歧 2023-08-12日

王毅表示,多年來在中國和東盟共同努力下,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而美國等一些勢力唯恐南海不亂,不斷在這一海域興風作浪。最近又借仁愛礁問題煽風點火,在中菲之間挑動是非。
  回應
美國就是一支攪屎棍,到處製造衝突緊張,是世界繁榮和平的破壞者!
小馬克思肯定有小辮子抓在美國手上
因為馬科斯家族財產被美國控制

鄧聿文觀點:中菲仁愛礁衝突或點燃美中南海危機 2023-08-17 德國之聲

今年年初小馬可仕訪問北京,同習近平相談甚歡,但轉眼間友誼的小船就擱淺了。
菲律賓這艘「坐灘」軍艦是1999年菲趁著美國炸中國駐南使館北京無暇他顧之際,將一艘美國退役的軍艦「擱淺」在仁愛礁附近的海灘,中國一直要求菲方將軍艦拖走,但馬尼拉虛於委蛇,中方只得允許菲方給駐守人員運送生活物資,但不同意運送用於維修加固的建築物資。
此次菲方的補給船遭中方海警船水炮攔截,並不意外。從菲方來看,今年菲美加強了軍事同盟關系,5月兩國進行了聯合巡航,年底還將在南海開展聯合執法巡航。中方也加強了對仁愛礁的警戒。警告菲律賓,不要因為有美國在背後撐腰,就不敢阻攔你;同時測試美國的反應。
客觀而言,中國水炮沒有直接射到菲補給船,還是不想讓事態升級。對此,很多中國網民非常不滿北京之所以克制,主要是為顧忌和東盟關系。此次中菲仁愛礁衝突考驗北京的耐心和意志力。如果馬尼拉執意要給這艘軍艦維修加固,在國內民族主義的壓力下,將它拖走不是沒有可能。
2023-08-18 08:42: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