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10 07:02:42| 人氣4,552|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古兵器》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接著前評《中西方戰術比較研究》,順便介紹「中國古兵器」,手邊有三本「中國古兵器」圖鑑:

段清波著《刀槍劍戟十八般》(偏重考古)(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劉旭編著《中國古代兵器圖冊》(偏重古文獻)(北京圖書館,1986);
蔣豐維著《中國兵器事典》(偏重現代仿古武俠兵器)(臺北:積木,2008)。

可惜找不到專門的古兵器圖鑑網站、以供無圖書者品賞,連下面二個兵器博物館也少圖:

道生中國兵器博物館
http://www.chang-hsiang.com/dao.html
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http://www.cam.org.tw/big5/museum03.asp?rowId=384

那就剪貼篇<中國古兵器>,了勝於無吧:

中國古兵器 - 簡介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防也。”自古以來,從氏族部落的爭鬥一直到現代國家的戰爭,任何國家都不能沒有國防,有國防自然就離不開武器。  

撇開偏離了軌道的核武器不談,世界上的兵器可分2冷、熱兩大類。熱兵器即火槍和火炮2代表的大多需借助火藥作2能源的武器,威力巨大,只要掌握操作就可使一個小孩變成“萬人敵”。但熱兵器發明較晚,其發展曆程更是曲折,所以直到近代才代替冷兵器作2兩軍對壘的主要作戰工具。在其前的數千,乃至上萬年間,冷兵器一直是唯一的作戰工具。質材從石頭獸骨直到加工金屬皆可使用,其種類變化之多端,使用之巧妙令人歎2觀止。

一般來講,中國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國古代從史前時期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2止這個曆史階段裏面,中國古代軍隊、民間使用的各種兵器和總的裝備情況。
  
中外研究古代兵器都把火藥用于兵器作2一個曆史的分期階段,即在火藥發明以前,軍隊裏使用的兵器我們稱它2冷兵器。火藥發明以後,出現了火藥制作的兵器,就是火器。這時候是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期。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史前時期,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
  
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這個時期的兵器2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2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到了北宋時期,火藥開始用于兵器。中國是火藥的故鄉,中國的軍隊是最早使用火藥武器的軍隊。在北宋的《武經總要》裏邊講了三種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火炮火藥法。當時用火藥做成了用漖蛨鰽o射的炮彈,漖蛨鰴怞酊漕洏峞A就是炮的出現可能在東周晚期。
  
南宋時候出現了竹筒火器,陳規的《守城錄》裏面講到,開始用竹筒,裏邊放上火藥能夠往外噴火,或者能燒傷敵人。還有就是把長矛下邊安上一個藥筒,也可以噴火,當時也叫火槍。就是說開始出現管形的火器,這是出現最早的火器。
  
火藥傳到西方以後,有一個極大的發展。所以當時荷蘭、西班牙這些商船到了中國,帶來了當時西方先進的槍炮過來,明軍開始引進西方的槍炮的制作技術。鴉片戰爭以後,清朝開始練新兵,袁世凱練新兵等等,開始引進新的西方的槍械以後,中國古代兵器的曆史就結束了。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是指十八種兵器。至于究竟是哪十八種,曆來說法不一,一般是指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鞭、'、錘、叉、鈀、戈。在這十八種兵器中,有的已被淘汰,像殳、戈;有的已經演變,像鉞,原是古代的一種大斧,現在卻變成一種小巧兵器,有刃有,雙手可各持一個,如子午鉞。
 
而中國武術中的兵器遠不止十八種,如果加上各種奇門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總數恐不下百種
 ………………

從元朝到明朝,在槍、炮獲得重要發展的同時,其他種類的火器也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這些豐碩成果在明朝後期的《兵錄》、《武備志》、《金湯借箸十二籌》等兵書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僅《武備志》就記載了火藥、火炮、火銃、火箭、火牌、噴筒、火毬、火獸、火器戰車、水戰火器、地雷等類火器共200多種,並繪有大量附圖。在火藥配制方面,明代後期除吸收外來火藥配方的特點而制成更適合新式槍炮用的發射藥外,還配制了各種專用的火藥,如引藥、炸藥、信號藥、發煙藥、致毒藥等,豐富了宋元以來的火藥品種。在噴筒和澻g火器方面,提高了燃燒、致毒、發煙、遮障等作戰功能。利用火藥反沖力推進的火箭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有單級火箭、二級火箭、多發齊射火箭、有翼火箭等。在爆炸性火器方面,有炸彈類、地雷類、水雷類共十幾種,一般用于投擲、事先埋設或沈放于水陸通衢,其引爆方式除直接點火外,已發展2拉發、絆發、觸發或機械式鋼輪發火。這些火器都以各自的特點,在作戰中同槍炮一起發揮殺傷和破壞作用。

  清朝以後,中國火器的發展逐漸由緩慢而至于停滯。清初由于戰事的需要,尚重視火器制造,重型火器以火炮2主,輕型火器以鳥槍2主。據《清文獻通考》記載,從康熙十三年到六十年(1674~1721),清中央政府所造的大小銅、鐵炮約900門,但炮的基本構造和性能並無大的改進。如康熙十五年(1676)鑄造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仍屬紅夷炮型,大者口徑達110毫米,全長248厘米,重1000千克,可發射 4千克重的鐵彈。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收複被沙俄侵占的雅克薩時,曾使用了這種火炮。鳥槍的種類較多,其中少數采用了燧石槍機,多數仍用火繩槍機。康熙年間,戴梓曾制出燧發連珠銃和蟠腸鳥槍,對鳥槍的結構有較大改進,但未被廣泛使用。至于部隊配置火器的狀況,與明末大致相同。康熙三十年(1691),在滿蒙八旗中設立火器營,抽調5000多人專門訓練使用鳥槍。雍正五年至十年(1727~1732),先後規定綠營的火器配備,鳥槍兵一般占40~50%,加上約占10%的炮兵,火器手約占60%左右。18世紀中葉以後,歐洲各國開始#業革命,機器工業逐漸代替工場手工業,火器的制造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這時中國仍處于封建社會,清政府由于腐敗的統治和嚴重的保守思想,根本不重視火器的發展,很少再造火器。對外又妄自尊大,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外國先進的火器及其制造技術也未能在中國傳播。因而中國火器的發展大大落後于西方。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清政府才匆忙下令在沿海各地制造火炮,加強海防,但是仍然抵擋不住外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使中國開始淪2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縱觀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曆經數千年而自成體系,這絕不是偶然的。它經曆了石兵器、青銅兵器、鐵兵器、火器等漫長的曆史過程,創造出適用于步戰、車戰、騎戰、水戰、攻守城戰等種類繁多的兵器,而其發展進程又一脈相承,各具特色。如冷兵器中的戈、矛、戟和弓弩、床弩等,都經曆了長期的繼承和發展。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火攻戰術,促使中國古代煉丹家們發明的火藥,很快應用于軍事,並發展成2北宋的火器。南宋的火槍發展成2元代的銅火銃,銅火銃又很快發展成2明初的大鐵炮。從而使中國古代兵器形成鮮明獨特的風格,成2世界兵器史上極2重要的體系之一。中國古代兵器的成就,對世界兵器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火藥和火器的發明,促使世界軍事技術發生了一次革命,2近代槍、炮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中國古代兵器的成就,是同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中國古代先進的技術成就,如冶鑄青銅合金的技術、百煉鋼技術,火藥的發明等,都是首先或大量地應用于軍事,促使中國古代兵器不斷創新,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但當西方國家經過16世紀的文藝複興運動,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各種新技術,把中國古代發明的火器發展成2西方資#階級打倒封建主的有力武器的時候,中國卻由于當時社會發展的緩慢帶來的科學技術發展的緩慢,使中國的火器落後于西方。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90.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4,552) | 回應(6)|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戰爭與國家》
此分類上一篇:《中西方戰術比較研究》

D’Artagnan
冷兵器雖已不再是戰爭主力,但仍有一定軍事價值(防身/暗殺)
2008-12-11 23:04:41
版主回應
故步槍仍配刺刀
2008-12-12 07:20:20
子逸
宋江陣就可見端倪 ^^

現代電影就比較惡搞~說什麼折凳可藏於民宅之中~隨手可取
是七大武器首~哈
2008-12-11 23:25:20
版主回應
宋江陣vs忍者
2008-12-12 07:21:33
子逸
啊~
那不是忍者

都是港片周星馳所自己編創出來的內容

見於電影&quot食神&quot之中
2008-12-12 22:04:41
版主回應
詩人又太執了

忍者武器以怪出名
2008-12-13 07:22:48
阿楨
如果宋朝傾盡全力發展了火槍火炮,蒙古還有機會崛起嗎?2022-06-19

【本文來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朝代。別的朝代都亡於內憂,而宋朝則亡於外患》評論區】
宋朝的精英,不善於利用火槍火炮這個新生事物,反而是宋朝的敵人——蒙古人重視火炮,蒙古西征軍一路打到維也納,把火炮帶到了歐洲。
907年,軍閥鄭幡用火藥“發機飛火”燒了南昌的城門。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馮繼升向宋朝政府獻上了做火箭的方法,宋朝政府還賜了他一些東西,作為獎勵,沒有下文。959年,後周的柴榮攻遼國,奪瀛州、莫州,漢族與北方的契丹已經有衝突了,火藥可以打仗,為什麼不重視?蒙古第一次威脅宋朝,是1230年,攻南宋的鳳翔寶雞潼關,從960年到1230年,宋朝有270年的時間視窗可以開發火槍火炮,遺憾啊。
如果宋朝傾盡全力發展了火槍火炮,蒙古還有機會崛起嗎?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火炮也是中國人發明的,最後清朝反而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割地賠款。左宗棠說:“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元軍最早的火炮,是漢族人郭侃發明的,研製的火炮能夠平射,也能曲射,平射能打半裡左右(即今250米),曲射能打二三十丈高(即100米左右),獻給了蒙哥和旭烈兀。1253年,郭侃隨旭烈兀西征,第一個攻擊目標是裡海以南的木刺夷(即現在的伊朗西部)。郭侃大半生跟隨蒙古軍隊西征,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當然,元軍滅南宋也用了火炮。
火炮鼻祖魏勝(1120年—1164年),是南宋的一名弓箭手,他發明的炮車,以火藥填鐵筒內,塞以碎石,置炮車上。遇敵引火發藥,碎石殺傷敵人。作戰時,戰車在外,炮車居中,陣門兩邊弩車,上置弓弩,可射數百步遠。炮車發火炮,擊出二百步外。兩軍相對,遠則使用弓弩箭炮,近則刀斧槍戟,戰鬥時,則出騎兵兩向掩擊,得勢則乘勝追擊,不利則避入陣中。
  回應
如果新生火炮的作用不如現役裝備的冷兵器,那就不太可能批量裝備,所以無法在大規模實戰中驗證並改進;只有在有對抗的情況下,某類裝備才會有不斷完善的需要。就猶如東線的坦克戰,如果沒有T34和KV系列,四號和老虎還不知道啥時能出世呢。更不用說鐵拳和坦克殺手,巴祖卡和RPG這些是因何而生的了。
2022-06-21 07:22:40
阿楨
沒有馬鐙就不能有大規模騎兵作戰? 202-07-20


馬鐙最早是匈奴發明的,但不是金屬,而是一種植物編織的的繩套,這種東西不可能有文物流傳下來。中國最遲是在西漢就有類似的布馬鐙,有壁畫為證。北魏墓中是金屬馬鐙,是貴族專用。不能把貴族的用品當成軍隊的常態。
衛青指揮了河西之戰,漢朝的騎砍裝備是環首刀,這個有文物為證,雙方都是幾萬匹馬對沖的硬核打法,你說雙方腳下有沒有借力的東西?
別以為沒有馬鐙就不能有大規模騎兵作戰,合適的馬鞍就能夠讓騎兵更穩定地騎乘,尤其是漢末發展出的高橋馬鞍。早期單鐙對穩定騎乘的貢獻並不算大,主要是方便上馬,後來的雙鐙最重要的作用實際上是讓騎手有可能在馬上“站”起來,能夠從腳底發力經腰部一直傳到手臂,類似在平地的發力方式,由此大規模的騎兵對沖才具備充分的可能性。西晉墓葬出土的馬俑有單蹬,鐙帶較短,鐙的位置高於騎士之腳,騎士的腳並不踏在鐙上。而到了東晉墓葬就出土了雙蹬。所謂雙蹬早已有之只是材料不易保存的說法不符合邏輯,因為既然早就有了雙蹬,沒必要在西晉還繼續用單蹬。
2022-07-23 08:47:25
阿楨
對於長城防禦體系的作用,不能用機械化部隊的角度來考量 2022-11-17

【本文來自《明長城能不能起到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作用?》評論區】
能!長城不只是一道牆,而是包括關城、墩台、屯兵城等在內的防禦體系。在冷兵器時代,提供了防禦支點、後勤支援、進攻出發地、屯兵地、制高點等等,易守難攻。我曾把北京境內的明代內長城都走了一遍,對此深有體會。

所謂長城無用論 2022-11-18

現在,很多所謂專家都在貶低長城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我有不同的看法。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中原王朝是不擅長遠程進攻作戰的,正是農業民族定居的根本特點,決定了以防禦為主。小到每家每戶有圍牆,村鎮有堡寨,每個城市有城牆護城河體系。大到整個國家來說,以農業定居生活和步兵防禦作戰為主的中原民族,因為要直面以遊牧生活騎兵流動性作戰為主的草原民族,故而北方邊界花費海量資源修築了萬里長城。如果沒有這道長城,黃河以北估計早都被草原民族佔據了。長期反復性的騎兵突襲,僅僅依靠農業社會散落的村寨和孤立的軍事堡壘是無法堅守的。歷史上長城邊塞被突破入侵固然並不罕見,甚至有些朝代是經常性事件,但是遊牧生活的草原民族是無法在長城內持續擴張的,最後不是選擇退出,就是定居被同化。
綜上所述,長城的作用不可低估,即使現代社會,很多國家邊界線還是以河流高山等自然障礙作為分界線,甚至美墨邊境為了阻止非法移民還要建造隔離牆。所以說,某些所謂專家的長城無用論,完全是不懂歷史軍事和政治。
2022-11-19 09:14: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