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23 05:55:46| 人氣4,777| 回應7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潔勉的《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外交政策比較研究》(上海人民,2000)是本十平八穩之作,旣介紹了各式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更具體地詳述並比較了:中美外交政策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以及決策和執行外交的機構之異同。

可惜網上不易找到相適似論文,只能以下權充:

中國的外交政策

一、地位: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國的對外政策
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 1、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首要原則; 2、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宗旨;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5、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6、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http://baike.baidu.com/view/244491.html

美國的自由主義、保守主義與外交政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208598/20080423064903/


國際政治理論與美國外交政策理論

I、十三個與美國外交政策相關之理論

A. 攻擊-防衛理論(Robert Jervis)。此一理論有兩個衍生理論:
1. 衍生理論#1(威脅衍繹):國家面對的安全威脅越大,就越具侵略性。
「國家會尋求安全,且因為他們鞏固自身的努力,威脅到他國的安全而彼此衝突。」安全的尋求造成戰爭、帝國、干預、與武器競賽。
推論:「當征服是容易的時候,戰爭的可能性增加;征服困難時,可能性較低。」
2. 衍生理論#2(機會衍繹):越容易發動征服的國家,就越具侵略性。「國家在其力量所及的範圍內肆行侵奪;帝國隨著它核心力量的興衰而成長或內縮。」 一個相關的理念:「安全困局」

B. 結盟理論(Kenneth Waltz, Stephen Walt)
1. 「恐怖平衡」:「國家以結盟對抗最具威脅性的強權。」以力量、攻擊性、與不甘示弱的功能進行威脅(vs.「盛行中的」:「國家與威脅結盟」)
2. 「同類相聚」(vs.「同類相斥」):「共同意識形態→結盟」vs.「共同意識形態→為爭奪盟主地位而衝突。」

C. 國家主義(Carleton Hayes, Louis Snyder):「國家主義排除帝國主義;而且國家主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因此帝國時代結束了。」

D. 馬克思主義者理論:
1. Rosa Luxemburg的說法:「資本主義國家為生產過剩尋求帝國做為市場,並因而拯救經濟衰退。」能解釋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嗎?
2. Harry Magdoff的說法:「資本主義國家為保護其跨國公司而進行海外干預。」能解釋1954年中情局支持的瓜地馬拉政變嗎?

E. 和平的民主國家:「民主國家之間鮮少彼此戰爭;因此,一個由民主國家組成的世界會是和平的。」以及一個相關的理念‧‧‧

F. 文弱不堪的民主國家:「自私自利的民主大眾不會為了維持充足的武力而付出代價;自由社會不會容忍個人權利受到戰爭的侵害。」

G. 易開罐式的民主國家(Michael Beschloss):「美國政客在選舉期間,向選民兜售危險卻無法在就職後拋棄的外交政策立場,因而陷國家於不義。」
(Wildavsky):「組織追尋規模、財富、自治、和『本質』的維護(亦即,組織的任務不變)、墨守標準作業程序、無法進行自我評價。」

I. 心理學理論(Robert Jervis):
1. 「諉過理論」─國家傾向於將自己的行為歸因於環境,卻將他國的行為歸因於他們的本性。(因此,他們以基於需要為理由,而原諒自己的惡行,卻把他國的惡行視為無事生非。)
2. 一個相關的併發症:國家傾向於將他國的良行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卻把他們的惡行歸過於他們本性。
3. 信念的固執─國家惰於吸收與他們菁英份子現存信念衝突的新事實和現實。
4. 國家傾向於誇張資訊共有的特質,因此當他國的觀念與他們分歧的時候,他們經常不會注意。
5. 國家傾向於誇張他國行為的集中化、紀律化、和協調化的特質。

J. 「螺旋模式」vs.「嚇阻」(Robert Jervis):
1. 螺旋模式:「戰爭起因於國家為期望他國的順服而施以懲罰;不過,懲罰只會點燃一個衝突-螺旋而激起報復。」
2. 嚇阻:「戰爭起因於國家對攻擊者的安撫;這導致攻擊者期望更進一步的安撫,並且忽視了安撫終止時的警告。」

K. 性別理論:「男人比女人更具攻擊性;由男人制定的外交政策反應了男性特質。」
L. 信度理論(「嚇阻理論」─Thomas Schelling):「承諾雙方的信度是互相關聯的;一方的毀諾也摧毀了另一方的信度。」
M. 骨牌理論:「一個攻擊者對一個國家的征服,使它輕而易舉地征服鄰國。」

II. 十個理論/美國外交政策的理論族系(與衍繹)

A. 應用於美國的一般性理論:

1. 安全困境/地緣政治學:以安全威脅的消長與軍事機會解釋美國過往的行為。
2. 結盟理論:美國的締盟反應了(1)恐怖平衡以及/或(2)與國情相似的強權形成共同的訴求。
3. 錯誤認知下的結構:
對錯誤事實和理論的信念,使美國對環境的錯誤認知火上加油。
1. 誇張的安全困境:美國誇張了它的不安全感與對假威脅的反應。
2. 結盟理論:美國誇張了時興的趨勢與同類相聚的傾向;這兩個錯誤的認知都對假恐懼火上加油。
3. 國家主義:美國忽視了自己的無所不在和無所不能。
4. 螺旋模式vs.嚇阻:美國把各模式的處方誤用在對方掌管的情境中。
5. 骨牌理論、信度理論:美國給予這兩個理論過多的信任。
4. 馬克斯理論:它們能解釋美國在1898年的行為嗎?冷戰時的行為呢?
5. 組織的程序/官僚政治:美國外交政策反應出政府各官僚單位的利益和神經衰弱症,而非國家利益的理性追求。美國也低估了官僚在其他國家中能力。
6. 心理學的理論:菁英份子患了Jervis的認知併發症。

B. 為美國外交政策量身打造的理論:

1. 菁英文化:角色:

a. 外交決策中的大學預校/大企業文化─普林斯頓畢業生掌管美國外交政策→美國外交政策偏袒企業界,對海外的民主政治冷漠以對(註解與H5的假設衝突)
b. 國家安全體制與軍事世界觀的角色
c. 男人與他們的男性賀爾蒙→陽剛的外交政策
d. 菁英的世代性創傷(Roskin):「孤立主義者與干預主義者都因他國政策導致的災難而出現。」
e. 歷史的濫用:菁英份子選擇並且誤用著名的歷史類推。
f. 菁英份子對世界事務的無知,1900-1970年。
g. 「集體思考」─對內在歧議與政策評價的壓制。

2. 民意、流行文化、意識型態:

a. 政策的賣空:政策發展出自有的生命。
b. 大眾的無知→政策失誤vs.理念的自由市場→大眾的啟蒙→明智的政策。哪一個是真實的?大眾是無知的,還是啟蒙的?
c. 學術的失責,自掃門前雪的風氣盛行學術界→大眾是無知的。美國學術界是導致大眾無知的肇因。
d. 被操弄的新聞界→不追問艱鉅的問題,漏失關鍵事實→大眾是無知的。事關政府領域的新聞報導是大眾無知的肇因。
e. 美國的「自由傳統」→美國出口民主政治
f. 種族主義→美國的政策(從廣島到越南。)
3. 遊說團、利益團體:外國遊說團驅動美國外交政策。
4. 科技的理論:攝影機和CNN驅動美國外交政策議程,例如,拉高流行的人權議題,又例如,1900年代之索馬利亞與波士尼亞。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X_-kA_DxL8YJ:www.myoops.org/twocw/mit/NR/rdonlyres/Political-Science/17-40American-Foreign-Policy--Past--Present--and-FutureFall2002/F757CC7B-77AA-4C5F-8040-224D88FB540A/0/theories_tw.doc+%E7%BE%8E%E5%9C%8B%E5%A4%96%E4%BA%A4%E6%94%BF%E7%AD%96%E6%A8%A1%E5%BC%8F&hl=zh-TW&ct=clnk&cd=9&gl=tw

冷戰結束後中共對美國外交政策之轉變>唐仁俊

壹、前言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環境,以戰後從未見的速度出現令人目不暇給的變化。不論從宏觀的戰略發展,或微觀的戰術最為角度來看,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的崩潰,共產陣營的具體威脅消失,及美國國力的衰退,華府對亞洲地區積極干預的主要意願、客觀能力都受到了限制。然而,在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雖然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已經降低,但是區域性小規模的衝突卻依舊不斷。若從未來世局發展的趨勢觀察,在國際事務中,經貿影響力的提升與區域性意識的抬頭是其主要特質。
中共自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施經濟開放改革以來,中美兩國雖然政治制度上有所差異,但在經濟上的互賴則越來越高。中共如何在與美國政治制度的矛盾上,發展經濟上的雙邊關係,並抵抗來自美國的和平演變,皆為中共當局所注意的外交主題。冷戰結束後,世界局勢已經改變,以往中共與美國發展外交關係,除了經濟考量外,主要的還是在於「聯美制俄」的戰略顧慮,所以對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持贊成的態度。現在,蘇聯因素已然消失,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變成中共向外發展的阻力。中國大陸現今所面臨與美國的外交困境是,如何在不影響與美國經濟合作的前提下,順利填補蘇聯在亞太所遺留下來權力真空,以增加對亞太的影響力。在美國方面,中共的崛起將會影響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基於國家利益,美國並不願意見任何區域霸主的產生,成為霸權的潛在挑戰者。
從以上所言,中美雙方在國際立場對立的情況下,中共如何因應冷戰結束後的亞太新變局,發展對美國外交關係,對於中共未來及亞太局勢的發展,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本文將針對中共於冷戰時期因應當時國際環境在不同階段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方針作回顧。並分析冷戰結束後亞太的新局勢及中美兩國兩國在異中求同外交關係中,中共的因應之道,最後說明中共對美外交政策可能的發展。

貳、冷戰時期中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

在冷戰時期,因中、美、蘇三國的戰略需要,所以中共、美國及蘇聯三國間,外交政策制定息息相關,並且相互牽制。回顧中共於一九四九年政權建立到前蘇聯於一九九一年瓦解前,中、美、蘇之間的三角外交關係中,大約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1949-1960)

為一面導向蘇聯時期,此一階段因為中共的政權剛成立,一切國內 外事務皆有待整頓,蘇聯正可以給予中共各方面的援助。再加上與蘇聯的政治意識型態及反美的立場相同,一九五0年中共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然而中蘇蜜月期並沒有維持多久,至一九六0年六月,蘇聯突然對中共全面撤援為止。

二、第二階段(1960-1966)

為反美反蘇時期,約從一九六0年蘇聯對中共撤援至一九六六文化 大革命為止。在此階段中共的主要外交政策有二個特點,第一是中共與蘇聯關係持續惡化,同時中共與美國對峙也因美加入越戰而升高,第二是在反美反蘇的同時,中共轉而積極的與第三世界國家拉攏關係以達到反美反蘇之外交目的[2]。但是以中共的國力及國際地位皆不足以與美蘇兩大強權對抗,所以成果有限。

三、第三階段(1966-1969)

為造反外交時期,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大陸展開,導致中 共與外國正常的關係全部中斷,進入全面的鎖國階段,一直到一九六九年中蘇發生珍寶島軍事衝突,在內外交困難的情況下,中共的鎖國外交的政策也開始衍生變化,聯合美國來對抗蘇聯已成為當務之急。

四、第四階段(1969-1982)

為聯美反蘇時期,中共「聯美反蘇」階段從一九六九年中蘇發生邊境衝突迄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共宣佈「獨立自主」外交止。在這階段,中共主要外交政策的發展之一就是聯美,聯美不同於五0年代的聯蘇,前者意指聯合、後者意指聯盟關係。聯美包含三部曲,即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訪平,一九七九年元月,雙方正式建交,以及此後進而發展的戰略關係。中共外交政策發展之二即反蘇,主要原因是一九七0年代後蘇聯軍事威脅不斷升高,而蘇聯對中共威脅難以緩和是造成中共同資本主義頭號敵人美國聯合,且不斷發展關係的重要原因。在經濟方面,中共也因經濟改革的需要與美國關係更為緊密。

五、第五階段(1982-1991)

為同蘇聯再和解時期,此一階段是中共對美蘇政策的再度修正,從 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共「十二全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提出「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至前蘇聯政權瓦解止。同以往比較,中共在一九八二年以來同時與美蘇發展關係的獨立自主外交實踐,原因在於自一九七八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需要建立和平的周邊環境,一方面可降低與蘇聯的衝突,中共的國防預算亦可以降低,以便於全力發展經濟。如此,又可在中美蘇三角關係牽制美蘇並從中獲取利益。

六、冷戰時期影響中共對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之因素

從中共對美國外交政策的五個不同時期看來,冷戰時期,影響中美 外交的主要因素概括可分為以下二個因素:

(一)蘇聯因素

中共在冷戰時期每一階段對美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有其時代背景 的需要。從以上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來看,中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完全是視當時與蘇聯的關係而定。在世界兩大強權對抗中,中共周旋於美、蘇兩方。藉由美、蘇雙方極力想拉攏中共,以達到牽制對方的戰略考量下,來獲取本身所欲獲得的國家利益。如建國初期一面倒向蘇聯以對抗美帝;一九六九年於蘇聯發生珍寶島事件中共實行「聯美制俄」的外交政策,以抵抗來自蘇聯的威脅。一九七九年因應中共的經濟改革及蘇聯威脅並未解除而與美國建交。整體上來說,在冷戰時期,中共並未跳脫依附美、蘇兩大強權的外交範疇。而美蘇兩國也因要強化本身的實力而不得不與中共唱和。與蘇聯的關係成為中共訂定對美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經濟因素

中共自政權建立以來,即實行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推行 一連串的社會改革,如「土改」、「三反」、「五反」、「反右鬥爭」、「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以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和制度與剷除實現其政治目標的阻力。在一九七八年,經濟改革之前是政治掛帥的年代,常因政治的鬥爭,造成社會極大的動亂,每一次的政治改革就造成社會的大風暴,老百姓一窮二白,直接動搖了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中共當局也意識到再不改革,將會威脅到中共政權。況且經歷了這麼多次的政治風暴,老百姓對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也產生懷疑。老百姓不禁要問到何以由共產黨統治這麼多年,不但理想中之各儘其力,各取所需的太平共產世界未實現,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在如此的社會背景下,中共當局不得不改革,以因應社會的變局,經濟改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共歷史發展過程的重大轉折點。在這個會議上不僅檢討了「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討論了中共發展過程中的許多歷史問題。同時,在經濟層面上,更決定將工作的重點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強調應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加強科技發展,以及積極地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國外資金,大膽地進入國際市場。換言之,「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了這一時期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具有極深遠的時代意義。一九七八年中共實行經濟改革,以改善中國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推行四個現代化,美國顯然是援助中共經濟改革的重要夥伴,在中共缺少資金、技術的情況下,美國可以給予資金援助及技術指導。美國也因中共潛在的市場,而有近一步發展中美關係的必要,在雙方各取所需的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

簡言之,在冷戰結束之前,中美關係在軍事上,中共可藉由美國 來對蘇聯進行牽制,以減輕蘇聯在軍事上的威脅。在經濟上,中共經由與美國的各項經濟合作,可獲取美國在資金及技術上的援助,以推動經濟改革。即使在政治制度的理念上有所不同,仍能為獲取彼此的利益而成為合作的夥伴。由於經濟改革,中共的經濟起飛,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為了建立平和的周邊國際環境,以利經濟的發展。所以在冷戰末期,雖然中美蘇之三角戰略依然是三國的外交主軸,但中共已經朝不依附任何大國的「獨立外交」發展。

參、後冷戰時期的亞太局勢

冷戰結束後,蘇聯因共產勢力瓦解及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而自顧不暇,遂將其軍事力量從亞太撤出,而美國也因國內經濟問題無法負擔龐大軍事費用,而紛紛關閉其亞太的駐軍基地。由於美俄軍事勢力逐漸的淡出,使得亞太地區成為權力真空,原先美、俄及中共三角關係成為中共獨大的不平衡關係[7]。針對後冷戰時期的亞太局勢,各國皆作了調整,以下針對俄羅斯、日本、東協及中共作一簡單的探討:

一、俄羅斯

八0年代蘇聯與美國的核武競賽,拖垮了蘇聯的經濟,造成九一年 蘇聯瓦解的因素之一。蘇聯的瓦解結束了冷戰美、蘇的對抗,相對的也使亞太各國勢力重整。俄羅斯因為國內的經濟問題,短期之內,對亞太的局勢較無影響力。然而,冷戰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大批先進武器及科技人員,對亞太的穩定將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共就極力利用俄羅斯國內的經濟困境,向俄羅斯購買先進武器及加強兩國的合作生產計劃,以加速軍隊現代化的時間。就戰略地位言,俄羅斯位屬中國北方,對中共有一定的牽制作用。雖然俄羅斯國力大不如前,但是在中美的外交政策上,仍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二、日本

進入後冷戰時代,日本因美國在亞太勢力的減弱與中共此一大陸國 家的興起,必須在亞太海、陸局勢的變遷中,採取更為平衡的軍經發展策略。首先,日本藉著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首要的安全支柱,而大幅提升國防武力的同時,也設法改善與亞太各海洋國家的關係,另一方面,日本是積極尋求與中共關係的改善,試圖從美國與中共勢力消長的過程中,逐步實現作為一個「普通」國家自主的立場。

三、東協

冷戰後,中共和東協國家的關係潛伏著更多不穩定的因素,首先越 南不再作為雙方共同防禦的敵人,這樣就使彼此享有共同安全利益這點成為歷史。事實上,越南加盟東南亞國協反映了兩者共識中共為共同威脅的心態正形成。其次南沙問題曠日不決,會經常性地為中共與東協關係注入麻煩;再次,台灣與東協的良好關係是中共與東協關係中的又一不穩定因素,對此中共並無有效回應措施。然而就主流看,中共與多數東協國家的友好關係還會有進一步發展。現今中共欲更積極地推進其周邊戰略以達到三個目的:1.中共力圖緩解「中國威脅論」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2.中共會繼續視東南亞各國為其抵制西方人權壓力的盟友。3.中共將努力擴大和東協國家的經濟往來,以便其出口擴寬新的市場與渠道。總之,中共在東南亞的陣腳比較以前是鞏固了,這不能不歸因於中共對鄰邦外交政策的調整。

四、中共

冷戰結束,蘇聯瓦解,中共欲填補前蘇聯所遺留下的權力真空,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加上經濟改革的成功帶動軍事改革,因此,中共的國防預算自一九九0年開始便維持著高幅的年增率,其一九九一年至九六年間官方公開的國防預算編列情形如下表:(略)
前蘇聯的瓦解,北方邊界威脅已舒緩,再加上台灣問題及海南島主 權的爭紛,擁有遠洋作戰的現代化海軍及空軍,就成為中共軍方最迫切需要的。中共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自九0年代起,即積極將以陸戰為取向的軍事戰略與軍力結構,調整為以海洋戰爭為主的發展。當然,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中美國高科技戰力的展現,也是促使中共亟於提升海、空軍力的主因之一。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動作,不但引來亞太各國的恐慌,連帶的也使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利益及安全利益受到極大的衝擊。因此有中國威脅論的傳播,以達到圍堵中國成為亞太區域霸權甚至世界新霸權的目的。防止中國的崛起,避免與美國對抗,最符合美國的利益。中共也就繼冷戰時期蘇聯之後,成為美國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制定的主要考量國家。

肆、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

後冷戰時期,中共的快速經濟成長,對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產生了直接的威脅。而中共的軍事改革也引起亞太各國的恐慌。美國對中共強調人權外交,希望能藉由使中共民主化,減少中共的不穩定性,以整合到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規律來。對於美國的和平演變及散播中國威脅論的圍堵策略,中共也提出強略的抗議,並一再重申與各國和平共處五大外交原則,以消除國際間的疑慮。如此外交考量,皆在建立平和的國際環境,以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與美國建立和睦的外交關係,是發展經濟不可或缺的條件。因為美國的技術及資金對中共的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以下針對中

美關係中的矛盾點作簡略的分析:

一、軍事

冷戰結束後,中共雖然積極的改進軍事結構及軍事現代化,以增強 海洋作戰能力,並進而能在亞太站穩腳步。但是又因本身並未強大到足以與美國為敵。因此,對美國的各項圍堵策略也只能以較低的姿態對應,況且在經濟上還須美國的援助。故中共近來對美國態度漸漸軟化,八十六年十月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成功訪問美國,雙方並同意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雙方關係近一步加強。八十七年六月,美國總統柯林頓亦回訪中國大陸,兩國關係互有往來,極為熱絡。然而,美國對於中共在亞太的擴充感到憂心忡忡,尤其冷戰結束後,中共有鑒於波灣戰爭,美國高科技武器的展示場,讓中共體會到現代戰爭已不能像以往以量取勝的戰爭思想,而是必須朝以質取勝的高科技戰爭邁進,加上於蘇聯的軍事威脅已解除,軍事現代化也就成為中共目前的軍事改革方向。近年來,「中國威脅論」所以激起各國廣泛的注意與討論,一方面是因中共的經濟迅速成長,嚴然成為亞太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亞銀用語)後,不僅削弱亞太地區美日領銜之「雁飛型」經濟發展模式中雁飛型秩序的意義;更對亞太地區現存依雁飛模型所建構,並以美日為主導的地區經濟發展秩序,造成極大的重組壓力。另方面,中共因經濟供輸能力加強而大幅增加國防經費,特別是海、空軍戰力之際,美國由於經濟的衰退及蘇聯的垮台,開始大幅縮減國防經費與亞太駐軍。如此皆足以影響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
具體地說,前蘇聯的解體改變了中國在美國全球政策中的戰略地位, 直接給中美關係帶來了兩個重大的負面因素:首先,中國不再成為美國遏制蘇聯的戰略夥伴,中美關係對於美國不再具有冷戰時代那樣重要政治和軍事意義。其次,中美之間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變得突出起來,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對立的國家。中共與美關係的關係雖然有許多的矛盾點,但是彼此都了解,兩國關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對美國來說,中共有廣大的領土及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共經濟改革後更發揮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實力,邁入二十一世紀,將可預期是中(共)、美兩國爭霸的局勢。在經歷兩次大戰及核武的發展,使得各國對戰爭的可怕心有餘悸,因此,經濟已經取代軍事,成為各國影響世界及其地位的指標,中國大陸必定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美國也希望在邁入二十一世界後能繼續扮演主宰世界的角色,對於中共日漸壯大的既定事實,只有謀求相互合作,建立有利於兩國經濟發展的雙邊關係,並能藉由經濟的交流,達成「和平演變」的結果。如此,方能使中共對美國的威脅降到最低,達到互利共存及世界穩定的目的。
然而亞太地區還是有發生軍事衝突的潛在可能性,就中美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而言,亞太地區最有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的原因可分為以下三項:

(一)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

北韓擁有核武,必將引發亞太各國核武的競賽。日本與南韓在北韓擁有核武的情況下,勢必重新評估其現行的核武與傳統武器政策,以尋求戰略上的平衡,影響所及,中共與台灣也將修定其既定的核武政策,進而引發亞太地區核武的競賽。

(二)台灣海峽潛在的軍事衝突

自一九四九年後,台灣一直是中共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危機的發 火點,在三次的台海危機中,美國雖沒有直接的軍事接觸,但對台灣有給予間接的軍事援助。對臺海兩岸來說,皆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中共方面,如何在不放棄對台用武的承諾下,避免擦插槍走火與美國交戰,是中共當局值得注意的。以目前中共的國力,仍無足夠力量與美國交戰。在美國方面,如為台海問題與中共交戰,必引起國內人民反對聲浪,況且就算能夠打敗中共,美國也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但是美國如果在緊要關頭放棄台灣而不顧,必將引起國際與論的攻擊,美國的國際地位及亞太影響力必定大大降低。這也並非美國所樂意見到的情況,如何避免與中共發生軍事衝突,是美國對中共政策的一大課題。中共及於國家的利益考量亦不敢輕舉妄動。

(三)南海領土主權爭紛

南海領土主權爭紛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以資源的蘊藏量而言,南海地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各種 海洋礦藏,是區域內各國發展經濟重要的資源,尤其是,屬於基本能源的石油與天然氣更是各國經濟能否進階發展的關鍵,而這也正是引發各國因領土歸屬爭議、爆發軍事衝突直接的原因。
(2)就航線的安全而言,南海位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交界的區域,是連結太平洋與印度洋重要的海域,也是中東石油航線通往東亞必經之路,銜接歐、亞與北美三大航線中的兩大航線:「泛太平洋—歐洲主航線」經麻六角海峽;「泛太平洋—中東石油航線」經龍目海峽,都必須通過南海區域。這是美、日等海洋貿易大國一再宣稱必須確保航線暢通,甚至在必要時將以武力維持航行安全的理由,也是美國得以順理成章介入南海問題的憑藉。
綜觀中(共)美在亞太局勢中的衝突點上,在互有立場及以國家利 益為前提上,發生衝突並非不可能,這是中共與美國所不願意見到的情形,即將邁向二十一世紀,中共如何在經濟發展為優先的情況下,分階段配合經濟實力增加對亞太甚至是世界的影響力,是中共目前的國家發展策略。從中共自一九七八年經濟開放改革以來,經濟發展配合軍事的現代化,以厚植本身的國力。畢竟軍事力量仍是擠身強國之林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中共雖然提高國防預算,但是仍然一再宣稱以和平五大原則的睦鄰外交圍棋外交主軸,其用意是要建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平和環境,換句話說,中共目前還沒有強到足以與美國對抗,如能與美國維持良好的關係,有助於中共經濟發展。

二、政治

冷戰結束後,一般人都認為,民主自由已戰勝共產主義,僅剩的共產政權國家不久後也將崩潰,世界將邁向和平。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著歷史之終結一書,就認為民主自由可能成為「人類意識型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後形態」,也將構成「歷史的終結」。換言之,以前的統治形態有最後不得不崩潰的重大缺陷與非理性,自由民主也許沒有這基本的內在矛盾。但是冷戰結束後,並沒有如大家預期,因為前蘇聯的崩潰而出現世界和平的新世界,反而因為冷戰時期隱藏在世界兩大集團意識形態下的問題一一出現,中國的崛起被視為世界最大的威脅。美國政治學者杭停頓(Samuel P.Huntington)文明的衝突一書中就認為,在後冷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中國的崛起及回教的復興是對美國世界霸權的主要挑戰,唯有聯合文明與美國相同之西歐國家才有可能與之對抗,並獲得最後的勝利。雖然這是美國以自我利益本位來看世界局勢的一種說辭,主要目的是為美國在後冷戰時期東亞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相對於世界各國國力的衰退,尋找對策。使美國邁入二十一世紀後,仍能主宰國際事務,而不被新崛起的霸權取代。但是文化、制度上的差異仍是兩國急待解決的問題。
中共近年來在經濟軍事各方面的發展令美國的世界霸權受到威脅。加上中共政權建立以來幾乎與邊境的國家都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前例,在不能忽視中共是具有世界影響力及中共經濟市場具偶潛力的情況下,對美國而言,最佳的權力運用方式是,建構一套使他國必須且願意遵循的國際規範與制度。因此柯林頓政府上台後,即積極增強以自由民主及市場經濟為主之國際多編體制的功能,使美國成為國際間主流價值體系與遊戲規則的詮釋與界定者。在相同價值制度的交往中,不但可以與中共維持經濟的往來,解決美國面臨的經濟困境,減低美國國內的失業率,也可以減低亞太駐兵,降低國防的支出,又不至於影響美國的亞太利益。東西冷戰體系的瓦解、波灣戰爭爆發與蘇聯的解體等一波又一波的重大國際事件,雖使贏得冷戰勝利美國逐步成為全球唯一軍事霸權的地位。然而,在此同時,美國支撐此一軍事霸權的經濟基礎,卻在進入後冷戰之際因持續惡化的雙赤字(財政與國際收支)、長期低迷的景氣與龐大的債務壓力而受到動搖,而難以繼續獨立擔負巨額軍事支出。所以與中共的經濟合作是不可避免的,這可從美國在對中共人權、智慧財產權及環保等問題的處理一再讓步,並給予最惠國待遇看出,中共在美國心中的份量。中共也必須淡化軍事上及政治上與美國的對立,改進當前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厚實本身的實力。

伍、冷戰時期與後冷戰時期中美外交政策之比較

綜觀冷戰時期,中共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大致可以分為蘇聯因素及經濟因素。冷戰結束後,為因應蘇聯解體,及改變中的世界局勢,中、美兩國皆對世界新局勢做了一番調整:

一、美國方面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介入亞太事務以來,及試圖在戰後依 美國利益整編亞太的政經秩序;尤其是,將美國在亞太的經貿利益與軍事戰略部署,整合於自由民主意識形態之下,一直是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課題。美國雖先後在四0年代界調停中國內戰、五0年代參加朝鮮半島戰爭、六0年代大舉投入越戰,乃至七0年代自越南撤軍即聯中共以致蘇聯,以及八0年代改由強化美日關係來替代中美關係等政策,來落實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冷戰結束後,為了防止中共在亞太擴展太快,影響到美國在此的利益,美國於東亞太平洋地區的戰略中心目標包括促進政治穩定,保持對區域市場之接觸,確保航行自由,並防止任何敵意霸權之崛起。說得更明白點美國的中心目標應是確定,任一亞洲國家的經濟力量不致轉變為對美國採取敵意的軍事力量。

二、中共方面

(一)利用穩固的陸地局勢與中國大陸龐大的經貿誘因積極吸取海洋國家的經濟資源與利益,並以之作為介入整編海權國家利益與亞太秩序的憑藉,進而取得有利的戰略位高。
(二)藉由「睦鄰外交」達成與美、俄關係的和解,特別是增進與俄羅斯 的關係,一方面拉大因應海、陸局勢變遷陸地戰略的縱深,另方面,則積極由俄羅斯引進先進武器,強化其推展海洋戰略的軍事籌碼。透過操弄與亞太海洋國家間的利害關係,建立「多層次統一戰線」的架構,化解來自美國這一海洋霸權「和平演變」,甚至是,切割中國領土完整性的政經壓力。
比較冷戰時期及冷戰後中共對美國外交原則的改變,可以知道,影響目前中共對美外交政策的因素,已由冷戰時的蘇聯因素及經濟因素到現在以經濟發展為主軸,因此必須建立平和的國際環境,拓展「睦鄰外交」。

陸、結語

簡言之,中國當前對美的外交指導原則是鄧小平一九八九年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針。具體分析之,這兩句話包括了中共後冷戰時期的二個主要的外交戰略:前一句「搞好周邊以自重」是中共自九0年代初以來推行的睦鄰外交,或稱周邊戰略。後一句「借重多邊以制衡」,內涵著中共在冷戰後處理世界及亞太地區的其他大國關係的指導思想。也可稱之為大國戰略。這已經跳脫冷戰時期的外交模式,採取不依附任何大國,並與各國建立和睦關係,以利於發展經濟。中共一方面積極的與周邊各國建立平和之外交關係,創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周邊環境,使中國大陸成為一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另一方面從事軍事現代化,從原來內向型的戰略佈署,發展成外型的戰略佈署。如此方能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增加本身對國際世界的影響力。

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對中共而言,重大的威脅並不存在,差別在於,如何能從當前的國際格局中,獲取最大的利益,才是中共最關切的問題。雖然鄧小平以在一九九七年二月去世,但預料江澤民未來仍將繼承鄧小平生前所定下的路線,繼續發展,在內部方面,維持穩定繁榮,在對外方面,繼續努力「維持」和平的國際環境,盡量尋求作為「平衡者」的機會,聯合其它大國,以平衡美國的單方面領導,並且尋求成為地區性霸權。
http://www.cafa.edu.tw/emmy/10/%E8%AB%96%E6%96%87/emmy/ass5/%E8%AB%96%E6%96%87%E9%9B%86/%E5%86%B7%E6%88%B0%E7%B5%90%E6%9D%9F%E5%BE%8C%E4%B8%AD%E5%85%B1%E5%B0%8D%E7%BE%8E%E5%9C%8B%E5%A4%96%E4%BA%A4%E6%94%BF%E7%AD%96%E4%B9%8B%E8%BD%89%E8%AE%8A.htm

從相互依存的角度看冷戰後中美關係的發展>朱聽昌 黎 翔

  1991年,超級大國蘇聯崩潰與一旦,中美共同的戰略對手消失,致使兩國失去了基於安全考慮的戰略合作基礎,雙邊關係受到了巨大衝擊。而此時的世界,已打破冷戰樊籬的隔閡,擺脫東西對峙的束縛,走向全面的大融合。國與國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不斷加深,非國家行為主體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軍事因素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相對下降,經濟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主要議題。相互依存已成為國際關係領域的一種重要現象和顯著特徵,中美關係也深深印上了這一時代烙印。本文嘗試在吸收相互依存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再將國家視為一個鐵板一塊的整體,而是以冷戰後中美兩國迅速發展的經貿聯繫為切入點,對中美關係相互依存的新特點進行歸納總結,並對非國家行為體(國際組織、經濟利益集團、跨國公司等)和次國家行為者(政府官僚機構各部門)的互動和隨之而來的影響進行研究,還對國家外交戰略的選擇、國內決策過程以及政治與經濟的互動過程進行探索,最後提出作者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建議。

一、冷戰後中美經貿關係日趨加深

  1990年代初,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中美兩國深深地捲入了全球生產體系。中美本來就在資源條件、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以及消費水平等要素腽賦結構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加之世界市場經濟體系的連接和推動,兩國經濟逐漸成為一個密切聯動的有機整體。據中方統計,中美兩國貿易總額從1991年的142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804.9億美元,年均增長達到18%。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增長率平均為31.43%,進口年增長率平均為16.08%。按照美方統計,中美兩國貿易總額從1991年的252.7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215.1億美元,10年中平均增長率達到17.2%。另一方面,兩國雙邊貿易在本國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也增加了。1977年美國同中國的貿易在美國貿易總額中只佔0.1%,但到了1992年已佔到2.5%,中國成為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1996年又升為第四大貿易夥伴。1977年美國同中國的貿易在中國貿易總額中只佔2.2%,到1990年卻佔到了17.6%,成了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1996更是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日本。
  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主要進口美國高技術產品和先進設備。美國主要進口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製造業產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成本降低了鞋、服裝、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價格,緩解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使美國消費者得到實際好處。世界銀行1994年的分析報告指出,如果美國從中國以外的國家進口同樣的商品,美國消費者每年需要增加140億美元的支出。對於美國來說,中美經貿交流不僅使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直接獲利,而且對美國宏觀經濟增長也產生重要影響,有助於美國優化資源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美國大量進口相對廉價的日用消費品等,提高了國內的有效總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貨膨脹,為美國經濟實現低通脹下的增長創造了寬鬆的宏觀經濟環境。據估計,如果沒有中國的消費品,美國的物價指數將上升兩個百分點。
  通過與美國進行經濟交往,中國引入了先進的機制、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提高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與美國的經貿往來,促進了中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豐富了中國的國內市場,給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美國的廣闊市場還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在參與中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機會。鄧小平曾指出:經濟上互相幫助應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基礎。中美之間雖然存在著一些糾葛和分歧,但兩國在發展經濟、維護經濟利益方面有互補性。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也曾表示,「在失去共同的敵人之後,經濟貿易關係將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幾個基軸之一」。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加深使雙邊關係破裂的經濟代價愈來愈高昂,從而減緩了安全和政治領域的分歧給兩國關係帶來的衝擊, 成為中美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中美關係趨於相互依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相互依存產生聯帶作用使兩國政治關係也出現相互依存的趨勢。兩國政治關係雖然仍時起時落,但這種波動的周期明顯縮短。緊密的經濟聯繫拓寬了兩國交往的渠道,使其多樣化、多層次化;還加強了兩國具有共同利益的群體,這些群體對兩國關係的發展產生了日趨擴大和獨立的影響。中美關係逐漸趨於一種相互依存狀態:

  (一)非政府行為體的作用大大加強。

隨著經濟交往的加深,美國跨國公司與中國建立起直接的、日益緊密的聯繫,並且開始獨立地觀察或分析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法律體制、社會穩定等各種問題。由於跨國公司長期在中國投資和經營,對於中國的政經情勢與社會狀況都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成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制訂的重要參考來源。在中美關係發生波動時,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中美間進行疏通和調解,並經常創造一些非正式政治關係的個人接觸,為兩國領導人傳達信息、溝通思想提供了便利。中美兩國都希望利用美國跨國公司的政治經濟影響力來平衡兩國關係,增加權力運作的條件。中國以市場的經濟利益為杠杆,借著美國跨國公司對美國政府的影響力,在特定的議題中發揮游說、溝通作用,來增加中國對美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由於美國跨國公司與美國的依附關係,跨國公司成為美國謀求全球經濟霸權的有力工具,美國政府利用治外法權控制出口以約束海外子公司的行為,通過限制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來對中國施加壓力。
  由於中美貿易的不斷擴展,在中國本土也興起了一大批以對美出口為龍頭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具有發展快效益高的特點,對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企業要求一個穩定、開闊的美國市場,拿出大量經濟數據向中國高層表明維護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通過對經濟、貿易部門的官員施加壓力來直接推動特別是中美經貿關係;這些企業往往是中國地方當局主要的稅收來源,它們的發展與地方建設休戚相關。各地紛紛根據自身特點與美國地方建立直接聯繫,並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來吸引美國企業,盡可能為當地企業創造一個優於其他地區的發展環境。
  這些行為體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們所進行的活動促進兩國的交流,而且還在於它們所起的傳帶作用使兩國政府對彼此的政策更為敏感。政府國內活動範圍的擴大,再加上公司、銀行等做出具有跨國影響的決定,使兩國國內政策相互影響日益增加,各種跨國交往又加強了這種相互影響。

  (二)國家內部出現利益分化。

中美之間的交往對各種團體和組織產生不同影響,某些團體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而另一些團體則遭受了更大的損失,兩國國內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利益分化。在此情形之下,國家內部的各個機構將追求自己所關注的目標,儘管若干機構可能會就一些對他們全體都有影響的問題達成妥協,但是要經常維持一致的政策將變得困難。在美國,勞工、產業部門與國務院、財政部等部門對華態度就不一樣。勞工、產業部門試圖修築更堅實的壁壘以保護美國競爭力較弱的行業,而國務院、財政部等希望擴大與中國的交往,前者試圖通過接觸來謀求政治利益,後者則看重經濟利益。
  中國政府具有較高控制力,各部門在對外交往中保持了很強的一致性。但隨著中國與外界聯繫加深,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例如中國國內各部門在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中利益得失差別較大,對於中美在關係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問題專家江憶恩(Alastair I. Johnston)認為:
當中國從國際體制中得到利益並開始認同時,新的利益集團就會隨之出現。與國際體制協調一致將反映那些在國際體制範圍內進行運作而獲得好處的集團的利益。例如,中國的那些因自由貿易和開放國外市場獲利的團體,會熱衷於通過支持中國參加那些保護自由貿易的國際組織,以求保留自己進入國外市場的權利。
中國在1996年春天購買歐洲空中客車客機而不是波音客機的決定,是在否決了外交部美大司的建議後做出的。在這一決定中起關鍵性作用的行政部門是外經貿部,它希望報復美國對其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尖刻批評。中央和各部門各地方之間的關係也呈現多樣化趨勢,中美關係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利益的分配問題。例如,北京同意擴大市場准入的範圍,而許多地方政府卻可能採取變通的做法,保護自己的市場不受美國產品的競爭。北京保證堅決支持保護知識產權地,而地方政府卻可能為增加體地區的收入,積極支持剽竊知識產權。

  (三)兩國間議題多樣化。

與經濟利益相關的一系列議題取代政治關係和軍事鬥爭成為兩國關係的主軸。正如美國蘭德公司前政治研究部主任所羅門指出:貿易、金融和技術的流動變化將決定新時代的力量現實與政治,國家安全觀正從傳統的軍事實力均衡擴大到經濟領域,商業與技術力量同軍事力量一樣,都是國家實力與影響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一國的經濟狀況受到相關國家和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如該國經濟結構、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資源開發、國內分工、產品開發、外貿出口等。經濟力量強大的國家可利用市場、金融、科技和國際分工等手段來影響乃至控制別國政治、經濟甚至軍事政策的走向。而作為實現國家政治利益的手段,軍事力量的作用降低了,軍事手段的運用更加側重於威懾,更注重於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軍事部署和軍備建設著眼於加強旨在防止地區衝突的快速反應能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美兩國都意識到發展經濟的重要性,紛紛將資源投向經濟建設,將國家經濟利益的維護和擴展作為國家對外戰略的最主要出發點。中美打破國界限制、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展開了大範圍、多層次、高效率的經貿合作。兩國都根據國內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要求確定自己的國家利益,積極展開「經濟外交」,時而推動雙邊的經濟合作,展開技術交流,舉辦貿易洽談會,時而發動經貿戰、金融戰,實行進出口限制,設置關稅或非關稅壁壘。除了經濟議題之外,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同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在維護世界及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推動亞太區域合作,打擊販毒、國際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問題上;在加強雙邊經濟發展、貿易、法律、環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與合作以及兩國軍隊往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兩國在這些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協調和合作的同時也就人權問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問題、台灣和西藏問題及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等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三、相互依存對外交戰略的影響

  兩國經貿關係持續發展,給兩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同時也影響了彼此對對方的看法以及對利益的界定,促使兩國突破舊有的觀念和規則,在對外行為和決策中認可相依共存的現實前提,愈來愈重視在接觸中施加影響、在交往中尋求國家間的共同利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擴大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經濟往來,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二十多年的成功經驗使中國認識到 「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發展需求,美國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巨大的物質力量,兩國之間有著很強的經濟互補性。中國的潛在市場同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優勢結合起來,就能形成眾多的發展機遇和強大的發展活力。」。中國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壯大自己,才能有效地對美國以至整個世界施加影響,從而為自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國對世界的認知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再以打碎現存國際體系為目標,而是力圖融入國際體系,在參與國際博弈的過程中,對涉及人類前途和中國切身利益的決定或規則體系施加影響。中國正在以一種和諧的主體意識、主動的進取精神參與國際社會,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平等協商、友好交往,避免用武力等激烈的方式打破現存的國際關係秩序,避免提出過份的利益要求與表現出過度的擴張性,並設法消除他國對自己實力的增長而產生的疑慮,致力於構築一種務實的、靈活的中美關係,從而形成對雙方都比較有利、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雙贏局面。
  美國在華取得的巨大經濟利益,不僅使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直接獲利,而且對美國宏觀經濟增長也產生重要影響,使得美國開始以較客觀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發展,採取更務實、更靈活的方式來處理中美關係。特別是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使美國看到中國目前正在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參與國際社會,中國正朝積極地方向發展,是一個負責任的、可以合作的大國。美國學者內森(Andrew J. Nathan)和羅斯(Robert S. Ross)指出:中國「一直是支持維持現狀,致力於參加各種國際機制,而不是破壞這種機制」。 美國意識到中美在經濟發展上和安全環境的相互依賴程度明顯加深,只有保持彼此的溝通與合作才能促進自身利益的發展,而對抗和衝突則會給兩國帶來滅難性後果。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指出:「我們確實需要一個正常的經貿關係,這樣就有機會最終在某些對於美國乃至世界至關重要的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一致。」「如果美中商業關係惡化,中國在美國所關心的非經濟問題上進行合作的積極性就不會高。」美國認識到中國「將在下世紀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強國,中國勢必對全球工商、金融、政治發揮日益增長的深遠影響,二十一世紀時中美關係將具有首要的重要性」 ,「應鼓勵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一個全面而完全具有建設性的參與者」。美國對中國實施接觸戰略,日漸把中國作為地區與全球大國的崛起看成是一個進步現象,改變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消極看法,重建兩國間機制化的全面交往,盡可能多使中國參加國際組織,從而力促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使之能真正參與制訂並切實遵循有關國際規則。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提出 「接觸必須意味著不僅僅給中國以遵守規則的機會,它要求承認中國的利益並就符合美國和中國目標的解決方法進行談判」,此外,「接觸還要求與中國的利益進行多邊協作」。

四、相互依存對國內政治的影響

  中美雙邊關係全面而深入地發展使兩國各種利益交織愈來愈緊密和複雜,在交往過程中某些群體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而另一些群體則遭受了更大損失。在美國,對華政策有關的利益集團開始根據自身利益重新去界定中國問題的框架,並試圖通過不同途徑對美國對華決策施加影響來實現各自的目標。這些利益集團的活動使得許多國會議員「加大了將其有關中國的投票與熱門問題相連的趨勢」。而且眾多決策部門也從各自的角度和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立場出發,提出外交政策建議,「每個重要的部門似乎都能實施最符合自己優先考慮的各自的對華政策:商務部極力促進中國吸收美國的投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不斷揚言要就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實行懲罰性的貿易制裁;國防部促進軍方對軍方的接觸,國務院的一些部門則抨擊中國所謂的核擴散活動和侵犯人權的行為。」中美經貿關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在給美國工商界在帶來巨大出口和投資機遇的同時,也加劇了對某些勞動密集型行業的衝擊。經貿關係的發展擴大了兩國的共同利益,加強了支持穩定中美關係的利益集團的影響,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貿易不平衡、知識產權、市場准入等問題。
  在眾多問題之中,對華最惠國待遇問題最為突出。該問題屬於一種處於國內和國際事務之間的中介事務,涉及的利益也十分複雜,以美國工商業、進出口業、農業和零售業為主體的支持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利益集團和以人權、勞工和極右宗教組織為主體的反對派陣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反華利益集團利用北京政治風波後美國公眾對中國印象急劇惡化的大環境,通過新聞媒介大肆渲染中國所謂「破壞人權」的行為,並指責美國工商界缺乏道義感,要錢不要人權。他們的宣傳在很大程度上煽動了美國民眾對華逆反心理,給美國政府改善對華關係造成巨大阻力。人權組織還與政治保守派以及東南部紡織業州的議員同盟,合作提出取消對華最惠國待遇或對其附加條件的立法案。如1991年反華利益集團聯合部分國會議員炮製一系列要求限制中國出口的提案,藉口限制中國勞改產品出口,為兩國貿易設置種種障礙。以美國商務部、美國製造商協會、美國商會和美國外貿委員會等機構都認為中國是它們合作的夥伴,支持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美國商業集團或聯名公開致函克林頓總統和國會議員,或者發表聲明、在國會聽證會上陳述自己的立場。如1993年5月,美中貿易商界聯盟中的298家大公司和37個團體由美國緊急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卡爾曼.科恩發起共同聯名致函克林頓總統,要求無條件延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信中指出對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採取任何限制都將會引起適得其反的結果。在以美國商界為主導的對華積極派地推動下,美國政府擺脫了反對派的層層阻撓,每年都給與中國最惠國待遇,而且在2000年9月,美參院終於以83票對15票的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對華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議案,從而結束了美國對中國貿易地位年度審議所引起的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
  由於中國經濟與外界,特別是美國聯繫更緊密,中國努力將良好的國家政治關係轉化為實際經濟利益,防止國家政治關係的惡化過多地影響雙方的經濟關係。大量專業性人才,特別是熟悉國際金融和貿易的人才,進入重要的國家機構,他們致力於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際貿易。中國對美決策相對集中,但隨著相互依存關係的發展,雙方聯繫日益廣泛,與之有關的部門、領域和地方也有增多的趨勢。除了傳統的外貿、外宣部門外,對美決策還要涉及教育、文化、軍隊、法律、人民團體的非政府機構、公司企業和地方省市等。在對美關係決策相關單位增多之後,有效地控制管理和協調各種關係和利益成為中國對美關係決策進程中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22中國一般採取內部、學術討論和徵求意見等各種途徑充分展開討論。現在一些公開出版的書籍也會對中國的對美政策提出批評。現在中國的一些思想庫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國際戰略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等對關於中美關係的許多研究成果被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所採納。中國政府在重要政策出台前或是中美之間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後,愈來愈多召集有關學者參與商議。

五、中美相互依存關係的特點及對策

  在相互依存關係中,對等的依存關係和純粹的依附都是很少見的,不對稱相互依存是最常見的情形。中美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兩國之間的依存關係也是不對稱的,目前中國對美的依存程度要高於美國對中國的依存程度。
  從貿易額來看,根據2000年中方統計數據,2000年,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對美出口已超過對日本和香港的出口,達521億美元,佔中國出口總額的21%,加上從香港轉口的221億美元,比重高達31%。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為224億美元,僅佔美國出口總額的2%,中國只是美國的第11大出口市場。另外,中國對美貿易一直是順差,2000年為297億美元,而該年中國外貿順差總共才242億美元。不言而喻,如果沒有對美貿易的順差,則中國外貿就會出現逆差。
  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美國主要向中國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如飛機、動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器件、通訊設備和化肥等含有相當先進的技術的產品。中國對於動力設備、電子器件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的依賴要大於美國對於紡織品、服裝、玩具這些消費品的依賴。美國可以較輕易地從其他地方找到替代品,而中國則需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獲取不見得好的替代品。例如信息時代的基本元素個人電腦,它關鍵性硬件電腦芯片以及關鍵性的軟件操作系統的生產都處於美國的絕對控制之下。不僅如此,美國同西方國家的經濟聯繫、融合程度遠大於中國,美國具有選擇替代性市場的足夠空間以及操縱世界市場的經濟能力,這是中國所不能匹敵的。而且,美國作為全球軍事大國,在各個重要的戰略區域都有軍事存在,例如中東這一能源中心以及由中東經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到東亞的戰略通道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在情勢危急時,能源的控制可成為美國制約中國的重要手段。
  但是中國是一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國家,政府決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當某項決策作出以後,中國全國上下都能全力以赴承受政策改變所需付出的代價。中國政府處於強有力的地位,企業界和輿論界對於政府決策的干預非常有限。而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權力分散,相互制衡,決策過程十分繁瑣和複雜,其弱點是效率低下、缺乏連貫性。各種地方性的、行業性的組織和圍繞特殊問題形成的利益集團,特別是實力雄厚的大財團積極參與並影響著美國政府的決策。所以一旦中國政府下定決心為了適應新情況而改變政策,中國能夠付出所需代價並將政策按既定方針貫徹下去;而美國一項新政策要經過各方論證再通過繁瑣程序才能出台,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政策還會出現反覆。所以在脆弱性問題上,中國在政府意志方面較美國具有一定優勢。鑒於這種形勢,中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中美相互依存關係中,中國與美國總的力量對比處於弱勢,對美國有較大的依賴性,中國應當積極主動地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當兩國在影響中美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上產生激烈矛盾時,中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實施靈活的外交策略,在具體問題上根據力量的對比、利益的大小做出適當讓步。中國也應發揮自身長處,如在脆弱性、國家政策實施能力等方面較美國有一定優勢,謀求在中美相互依存關係中的利益最大化。
  (二)中國在參與美國佔主導地位的國際經濟體系的前提下,必須尋找和創造更為廣泛的經濟合作範圍和經濟增長點,減少中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性,爭取最大程度地避免中國的經濟發展受美國外交政策或經濟形勢的影響,同時也可以使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在高度重視中美關係的同時,要注意避免外事工作以美國中心的錯誤傾向,切實展開多邊外交,減少中國對美國政策調整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三)中國要更加重視非政府行為體在中美關係中的作用,特別是利益集團和大眾傳媒的影響,在交往中要適當照顧它們的利益,鼓勵和引導它們對中美關係產生正面影響。積極發展中美多渠道、多層次的交往,保持兩國信息傳遞的暢通,避免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四)中國要充分重視由於交往而帶來的利益分化,一方面認真分析美國政府內部的不同利益傾向,針對性地展開工作,積極發掘和利用美國政府對華決策中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注意本國各部門間、中央與地方的分歧,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對外要保持高度一致。
  (五)中國要建設性地參與國際制度建設,在尊重其現有規則的基礎上務實地提倡漸進式的改革從而使國際制度更加公平、合理,能夠充分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與此同時,在多邊體制中以相互有益的方式協調兩國關係,建立中美協商機制,推動中美關係不斷向制度化方向發展,以期加強溝通、增強互信使中美關係更加平穩地發展。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1208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4,777) | 回應(7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
此分類上一篇:《未實現的和解》

顯示全部79則回應

阿楨
陸新設16座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 美學者分析北京目的 2021/03/01 中時新聞網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的核武專家克里斯登森(Hans Kristensen)指出,衛星照顯示,已有18至20座洲際彈道飛彈(ICBM)地下發射掩體的中國,近日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大幅增建發射井,至少有16座發射井正建設中,彼此間隔為2.2至4.4公里,坐落於10×20公里內,足以確保美國無法在一次核打擊中全數摧毀。此舉目的包括增強大陸核打擊能力、提升大陸在美國先核打擊下的核報復存活能力,以及瓦解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等。
相較於原來使用液體燃料的飛彈,新的地下發射掩體反映出共軍正由液態燃料,過渡至能更快完成發射的固態燃料。從大小來看,不太適合東風5型使用,可能是供東風41型或較小型的ICBM(如東風31A)使用。雖然內蒙施工數,讓其擁有的體數量近翻倍。不過,美軍有450個,俄國130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228003957-260417?chdtv
2021-03-01 08:12:00
阿楨
澳媒懊惱:看看中國 西方在做什麼?!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021-02-28“西方應對新冠疫情的領導失敗,為中國充當領導助了一臂之力”稱,中國消滅了絕對貧困。(西方)人很容易將其視為宣傳,但中國扶貧確實成效顯著。30年裡,一個曾經幾乎無法養活自己的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並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經濟體。將窮人放在心上至關重要,這是黨合法性的來源。
  與此同時,十多年來,西方民主在全球範圍節節敗退。民主政體被煽動者和民粹主義者所劫持,民眾對政府機構失去信心。日益嚴重的不平等、腐敗和富者更富的自私精英階層對權力的壟斷,暴露了西方民主的虛偽。在與美鋒中,中國看起來更加穩定、更加安全。
  僅占世界人口20%的西方主導了全球政治秩序。但它是通過對別國國民進行殖民和剝奪、輸出暴政,以及使世界更加富裕來實現目標的。但這從來都是不可持續的,我們正在付出代價:環境退化、人際疏遠、社區空洞、青年失望和失業、看不到前途。
  聯合國警告說,世界正瀕臨大規模饑餓和饑荒,超過7億人沒有足夠食物。西方國家在別人忍饑挨餓之時卻浪費食物,同時還在囤積新冠疫苗,全球16%的人口購買了世界60%以上的疫苗供應。這種疫苗民族主義極不公平,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最大的道德考驗。反觀中國,正抓住機會向諸多國家——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出口疫苗。這促進了中國的軟實力,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
  從新冠疫情到氣候變化,再到國際貿易和全球化,北京領導人正著力將中國塑造成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大國。與此同時,中國宣佈戰勝絕對貧困,並在一個越來越不相信西方美好的世界中輸出日益增長的力量。如果中國真的奪走西方的全球秩序,那不一定是因為中國更好,而是因為西方做得最糟糕。
  相關新聞
2020年中對澳投資減少2/3
看習近平佈局中澳貿易戰 蔡英文還在徘徊 2020/12/05 中時社論
中國趁拜登就任前空窗期,先發制人,對自命「反中副警長」的澳洲報復,警告與中為敵的嚴重後果。台灣已絕緣RCEP,CPTPP要以開放日本核食為代價,開放美國萊豬,卻因川普落選,拜登無意簽署FTA,蔡對外政策全盤皆敗,台如何自處?
  相關新聞
不止鳳梨 蓮霧農:大陸貿易商叫停高雄蓮霧訂單
臺灣各蔬菜與水果的盛產季節表--成語新解:自食其果!
看來蠢老共終於清醒了!
台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1500億美元,大陸一項一項封,可以用3000次,台灣就會大量失業!
2021-03-02 08:53:03
阿楨
陸十四五 拚科技自立自強 2021/03/06 工商時報

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此次會議將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成當中重點,AI、量子資訊和半導體則被列重點。雖未列出GDP增速具體目標,但要求保持合理區間,研發經費年均增長7%以上,數位經濟增加值要占GDP一成、高價值專利比例成長一倍等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至6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內。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增長目標
外媒解讀李克強總理GDP “溫和”增速6%“保守”、“謹慎”,認為可能超過8%。外媒報導兩會,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美華裔學者獨排眾議做驚人預測 2021/03/05 中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對拜登政府的建議》中引用華裔學者易富賢的研究,表示中國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經濟成長也在同一年減速,不只2028年超越不了美國,反而會在2035年速低於美國。
歐日曾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由於落入老齡化陷阱,然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生育率1991年已低於美國,2000年比日德希葡義還低,所以,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50%。
  回應
美國人均GDP6萬7千美金,為何一般人過得那麼辛苦!
那可以叫美國不要整天像瘋狗一樣亂吠中國威脅論了嗎,別整天對中國沒事亂搞什麼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
本文只是多年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版,內容雖略有不同,但還是先畫靶再找理由,聽起來是很有理,但其實只是一種心靈毒湯自我安慰的幻想。
2021-03-06 09:30:03
阿楨
德國看待中國崛起的三種觀點 2021-03-26 環球時報

第一種是積極看待中國崛起,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是人類普遍文明的發展。讓8億多人脫離貧困,中國此次抗疫和疫後經濟復蘇,增強了人民對自己國家制度的信任和信心,也是對世界抗疫和經濟復蘇的貢獻。持這一看法的人中不乏接受過傳統人文主義思想教育,致力於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經濟學家。
第二種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對西方的“整體挑戰和威脅”。其主要理由是,在經濟和科技上,中國的生產和研發能力快速接近歐洲,甚至局部已開始領先,這是歐洲制度優越感的物質支撐;在政治上,中國改革發展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富強可以通過走“非西方的”道路實現,這動搖了以美國為首的歐美政治精英階層在二戰後開始構築、冷戰後盛行的價值霸權體系。這一體系給歐美在“人權高於主權”等口號下推行新的擴張與干涉提供了制度合理性支撐。
第三種“三元論”,即中國是德國和歐盟在經濟科技與全球問題中的夥伴、競爭者,制度層面上的對手。德國工業聯合會2019年1月的涉華報告稱,德國和歐洲要放棄“以貿易促改變”的對華政策,不要試圖改變中國。中國經過40多年發展已建立了融合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要素,有自己特色的政治、經濟、社會“混合模式”。中國是重要的夥伴,與中國“脫鉤”不符合歐洲企業的利益。
“三元論”在歐美產生了很大影響:形成了歐盟涉華新政的宣示,中國是歐盟戰略和制度對手的意義,強化了競爭性和對抗性;在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認同對華合作的必要性,但更強調中國對美國的“挑戰”,甚至是美國要全力對付的最大“威脅”。(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
2021-03-27 09:00:59
阿楨
環時拜登新聞失真遭批惡意誤導 多維網酸:欺負人們不懂英文? 2021/03/28 中時

《環球時報》3月26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首場記者會時,曾引用拜登說法「美國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被《多維新聞》指責存在明顯的誤導性翻譯,拜登先是表示「不尋求與中國對抗」(it’s not anti-Chinese),接著說,「中國有個整體目標,他們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我任內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也將持續增長和擴大。」
  回應
 拜登,「中國有個整體目標,他們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我任內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也將持續增長和擴大。」=但絕不允許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頭號強國 ==>結果是一樣
 台媒的新聞幾乎都是不如實報導,而有心扭曲。
 環球網根本沒有寫到"威脅"是《多維新聞》自己加上去的。環球網的"不允許",不見得是不准別人做什麼事,也有另一種解釋,是"米國的自我期許"之意。例如我不會允許別人超過我,這非旦不是不准別人,更不是"威脅"中國之意。
2021-03-29 07:51:43
阿楨
臺灣能教好美國人漢語嗎 2021-04-16 環球時報作者:吳啟訥

  美一些國會議員近日表示,為抗衡孔子學院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力,敦促拜登政府擴大美台教育倡議,以臺灣學院取代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項目。
  實際上美國的漢語教學一直與美國的政治需求密切連結。二戰之前,中在美政治無足輕重,對中國文化和語言也沒多大興趣。二戰期間,政治和戰爭需要推動了漢語教學特色:不同于學術層次的漢學研究對閱讀的極高要求,美國人重視口語,為此特別發明了最接近英語發音的漢字耶魯拼音系統。冷戰後,官方為大學漢語課程投注大量資源,到70年代中期,每年已有超過1萬名大學生學漢語,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也有顯著的增加。
  提到華人移民的漢語教學。清政府在20世紀初到美國設立中文學校。民國時期,由華僑設立,用以教育華裔子弟的中文學校數量增加到數十所,學生人數遠遠高於在大學的非華裔學生。以1965年移民法案為界,前期多數教師只能教廣東話,後期教授普通話的師資人數倍增。1994年之前,普通話師資都來自臺灣,但教學內容集中在口語和相對簡單的閱讀上文化背景、歷史知識,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常識層面,教學內容往往討好西人的東方主義想像,難以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層面。
  21世紀初,美國大學漢語教學規模快速擴大,並向中小學擴散。大陸國家漢辦的加入,使美國漢語教學有較大的提升。不過,面對中國發展,美國焦慮感陡增,於是從經政一系列打壓措施,要用臺灣的漢語教學取代孔子學院。
2021-04-16 09:19:43
阿楨
從技術層面上看,我美國做法是一種自我損害,冷戰時,來自臺灣的漢語教學師資,雖然沒有得到傳授深層中國文化的機會,尚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語音、詞彙和語法的傳授。到後冷戰,超過30年的去中國化運動,臺灣的教學師資在很多層面喪失了對於中國文化的基本瞭解。僅有幾所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士,能夠準確教授漢語語音和語法,派往世界的師資既不能使用中文拼音,也不能準確地教授漢語普通話。經過70年的分離,臺灣的漢語與大陸漢語詞彙出現了比較大的差異,如果美國學習者接受的語言竟然跟中國大陸現實出現鴻溝,那不僅是造成學習者的困境,更造成美國利益的損失了。(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

孔子學院列表-維基百科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正式在韓國首都首爾成立。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球已有162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
亞洲39國(地區),孔子學院135、孔子課堂115
非洲46國,孔子學院61、孔子課堂48
歐洲43國(地區),孔子學院187、孔子課堂346
美洲27國,孔子學院138、孔子課堂560
大洋洲7國,孔子學院20、孔子課堂101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2021-04-16 09:29:32
阿楨
拜登G7峰會踢鐵板 要盟友聯手抗陸太敏感斷網 2021/06/13 中時

拜登此趟歐洲行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向西方盟友展示「美國回來了」,不過現實世界總是有些複雜,今年沒了川普,但是白宮以為能說服G7其他盟友硬吞拜登的所有政策立場,似乎是有點太過自信了。
7國領袖達成共識,支持「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縮小開發中國家40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對抗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
不過拜登12日試圖說服盟友簽署共同聲明,直接對新疆強迫勞動問題批評北京,歐盟傾向中國合作,會議上的分歧更一度因為太過敏感而中斷會議室對外的所有網路連線。
法國總統馬克宏上周就率先警告華府,歐洲不會跟隨拜登希望回到冷戰思維,歐洲將保持獨立。

拜登拉攏G7盟友對抗覺醒巨龍 德媒:中國和7個小矮人 2021/06/13 中時

《德國之聲》評論文章《中國與七個小矮人》說,美國總統拜登希望通過一個全新的自由國家網路來束縛中國這個覺醒的巨人,拜登相信,在抗擊疫情期間,美國以及自由世界應該能提供的還是比獨裁的中國國家主席更好。習近平的看法則完全相反,自由國家的「混亂」正在以近乎科學的方式表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相關新聞
防北京當局竊聽!G7開會討論中國 會議室全面斷網 - 自由財經
三年後 美FBI探員在法庭承認誣陷華裔教授是中國間諜 2021-06-16
拜登:發起民主版「一帶一路」 抗衡大陸
德媒:B3W無具體計劃比中國差遠了
  回應
哈 驚訝!美國竟公然剽竊大陸一帶一路
唱衰了幾年,發現唱不衰,趕緊拿香跟拜。
中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美國除了印鈔票外, 還會三小!
阿共仔跟世界各國的貿易緊密依存,比美國能給多的多,美國的造價和工時都要中國的幾倍!
美國「一帶一路」肯定失敗。1. 「一帶一路」要花大錢投資給窮國搞基建。美國十分吝啬,一毛不拔。2. 美國的基礎建設破爛落後,拜登3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是要為美國,無力幫窮國搞基建。
美國版的只能叫「西方白人一炸一路」。
防北京竊聽? 美國自己幹過很多竊聽,所以比較神經質。
G7各國被美國竊聽,美國仍當歐盟成員國是早期的儍瓜?
2021-06-17 08:36:46
阿楨
相關新聞
馬克洪強調 G7非敵視中國俱樂部
美英加日想對華強硬 德法意“踩刹車”
美俄首腦峰會前 北約盟國反對在歐洲部署陸基核導彈
北約秘書長稱沒有與中國進行“新冷戰”
韓國:只部分參與了G7公報 不針對特定國家
王義桅:美國忽悠盟友的能力不可小覷
日澳:反對中國“經濟脅迫”
G7反對中國“脅迫外交”何等的虛偽、無恥和雙標!
BBC:G7重要嗎?峰會在履行新冠疫苗和氣候變化承諾令人失望,而在英國脫歐和中國問題上分歧重重!
美俄領導人峰會後十六日發表「戰略穩定」聯合聲明 強調降低戰爭衝突風險
烏總統:西方若不幫 烏克蘭將被迫發展出歐洲最強軍隊(回應:喜劇演員總統的年度最佳冷笑話)

人民幣升值後,美國開始通脹,白宮終於坐不住了!2021-06-03

由於疫情影響,全世界只有中美經濟運行基本正常,美國靠的是無限印鈔,中國是良好的疫情防控。但是現在,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
美聯儲一年之內印了10萬億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5月27日升破6.37創三年新高),導致中賣美商品價格大漲, 4月CPI物價指數4.2%,接下來兩個月,可能會漲到6%。一個美國人說:飛機票漲了9.6%、油價漲了11%、電器漲了15%、二手車漲了21%、玉米漲了44%、牛肉漲了100%。收入沒增加,再加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被激化,就連特朗普都趁機叫囂著8月份要重返白宮。
之前幾個月,美國一直不想和我們談經貿協議,但在5月12號和6月3日接連通話,並傳達出雙方已經恢復了正常經貿溝通的消息。
……..
原本美國的算盤打得很好,讓印度和東南亞逐漸取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整體佈局。
  回應
不宜將匯率升值作為應對通脹的政策選項。
我們已是世界工廠,剛好疫情,加上美元氾濫,所以是升值的機會。要讓通脹回到多印貨幣的國家去,沒道理讓14億中國人去承受。
2021-06-17 08:52:53
阿楨
走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無人能擋中國 2021-07-01 環球時報社評

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共百年慶祝大會吸引了全球的矚目,中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和中國的美好願景不斷加重一些西方精英的危機感。他們一邊唱衰中國,一邊因預感到中國發展不可阻擋而憂心忡忡。
首先是中共的領導力不斷提升,這是中國的最大政治優勢。
二是中國發展道路從實際出發。
第三,中美關係的陣形和形態也出現了變化,過去西方輿論機構很倡狂地在中國輿論場“帶節奏”,現在他們這樣做難多了,而且越來越多時候他們這樣幹會遭到中國公眾的無情抨擊和嘲笑。
第四,美國無法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相關新聞資料
習中國夢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71架戰鷹飛過天安門廣場 向党、祖國和人民致敬

2021年7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71架飛行編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通場而過。15架殲20戰鬥機三梯隊,71字樣由10架殲10組成,殲10C今年換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C公開亮相作戰部隊,這標誌著殲10已經正式進入了100%國產化狀態。
2021-07-02 07:48:53
阿楨
北京堅不示弱 美學者:美中僵局或持續到2023年 2021/08/07 中時

美國之音分析,自美國副國務卿雪蔓上周訪問中國以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不僅沒有絲毫緩和,反而顯示出進一步惡化的跡象。中方在此次會談上也效仿美國之前的做法向美方提交了兩份清單。一份是「糾錯清單」,包括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共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停止打壓孔子學院,取消將中國官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以及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另一份是「重點個案清單」,包括留學生簽證和所謂中國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等。
  8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過視頻出席由東盟主持的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時,指責中國政府對內踐踏人權,對外違反國際法、脅迫他國。已經發過言的中國外長王毅當場要求二次發言,強調,「這種惡劣行徑,你們來一次,我們就堅決批駁一次。」
  在軍事領域,繼美國8月份舉行兩場涵蓋南中國海和印太地區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後。解放軍也宣佈,將從8月6日至10日在南中國海演習,演習範圍超過10萬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官媒新華社8月4日罕見地一天連發兩篇萬字長文,抨擊美國及其盟友並挑撥美與盟國關係,直接點名抨擊拜登政府。
  在貿易領域,中國財政部和工業和資訊化部在5月悄悄發佈第551號檔中頒布了新的採購指南,其中要求包括X光機和磁共振成像設備在內的數百個項目產品的當地語系化率最高達到100%。
  《南華早報》8月2日稱,中方已經放棄了與美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理想,轉而承認美中關係的競爭本質。報導引述一名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認為應該丟棄美中關係能夠回到過去的幻想」。
  《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認為,拜登政府上任半年多來,其完全延續川普政府對華政策以及聯合盟友給中國施壓的做法,令中國上下感到失望。如果中美不在今年之內(可能是10月底G20峰會)達成一定的協議,到了2022年,自身國內的政治,美國的中期選舉和中共的二十大,都不可能對對方做出讓步,然後到2023年再說了」
  回應
非常荒唐的命題!別人要欺壓你,示弱有用嗎?最後和台灣一樣跪舔?
2021-08-08 08:04:44
阿楨
阿富汗「政權和平轉移」 阿富汗代理内政部長2021-08-15表示,政府與塔利班達成約定,塔利班組臨時政府。
  相關新聞
 阿富汗總統甘尼攜家帶眷 捲1.6億美元鉅款逃阿聯:出走是避免血流成河(回應:美國走狗,逃走就是逃走,棄底下一堆狗腿子不顧,講一堆屁話。) 阿總統逃亡車隊裝滿鈔票,直升機載不完遺落跑道上。阿政府軍為何迅速土崩瓦解? 前總統任內埋下隱患! 塔在阿富汗前副總統住所發現600萬美元現金。美凍結阿富汗央行95億美元資產。
 烏國防部:一架阿軍機非法越境被止後墜毀。
 塔利班09-03宣佈完控潘傑希爾 反塔領導人逃跑。
 阿前副總統薩利赫08-27總統加尼出逃是恥辱之舉 自封“臨時總統”率軍奪回潘傑希爾省首府:宣稱“戰鬥到底”。
 反塔武裝09-04宣佈大捷後,阿塔宣稱佔領爾省七個縣中的五個,並公佈大量繳獲重武器視頻,塔能打下潘傑希爾山谷嗎(回應:CIA匆忙湊數的反塔力量,能有多大戰鬥力呀,我賭阿塔贏!) 塔釋放潘俘虜:現場發錢每人5000阿富汗尼(約人民幣371元)。塔09-16向潘人道主義援助。
 塔09/06宣佈佔領反抗軍最後據點龐吉夏省長辦公室畫面曝光後,邀請中俄排除北約國家籌組臨時政府。龐吉夏河谷距離喀布爾不到五十公里,易守難攻,居民多半是塔吉克裔。1980年代前蘇聯紅軍至少六度攻打此地,結果傷亡慘重大敗退兵。1990年代神學士上次執政時,也沒有打下此地,沒想到這次靠塔利班巴基斯坦直升機無人機一夜之間空襲圍殲反抗勢力民族抵抗陣線(NRF)最後基地。印媒:巴用製虹-4無人機 ,塔否認。阿民眾09-07上街反巴 塔利班朝天開槍人群四散奔逃.
 美軍成了塔利班的“運輸大隊長”大批武器被繳獲。
 神學士宣佈建立伊斯蘭酋長國 美媒:北京將率先承認。
 塔07-09力邀中參與阿重建並保障安全。外長王毅07-28在天津會見塔政委巴拉達爾承諾,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領土危害中國。希望塔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高舉和談旗幟,確立和平目標,樹立正面形象,奉行包容政策。塔09-10很多東伊運已在警告下離開阿。
 美布林肯 中王毅通話討論阿富汗安全情勢。
 BBC:美國在世界舞台重挫 新華社:喀布爾陷落敲響美國霸權衰落的喪鐘。
 法新社揭露美軍在機場射殺平民,至少5死,阿媒至少10死,美否認.
 美C17運輸機134座擠871人。三名平民攀運輸機高空墜落亡,躲起落架遺體在空中擺動.
 美軍連狗都有座位卻沒帶走機場上的阿富汗人
 喀市區VS機場:一邊秩序恢復 一邊擁擠混亂
2021-09-30 08:15:39
阿楨
喀機場可能遭襲? 塔:消息是我們告訴北約的“過去20年裡,我們學到改變,不是反塔宣傳所描繪的那樣。”
 喀機場08-26自殺爆炸攻擊至少72死 ISIS-K坦承犯案. 傷患:爆炸後美軍向民眾射擊,造成更多傷亡阻恐攻. 拜登下令報復「讓兇手付出代價」(回應:打不過人,連跑都跑不過人? 黑道火拼,輸了之後竄逃時的狠話:你給我記住!) 喀布爾09-16遭數枚火箭彈襲擊。塔車09-18在阿東遭地雷襲擊3死20傷。
 撤退期限前的連環爆炸至少13名美軍170名阿富汗人死,川普痛批拜登無能下臺。
 美無人機報復ISIS-K名重要人物2死,拜登誓言追捕ISIS-K 恐陷另一場永遠的戰爭,空襲喀布爾十口之家賠命. 美軍承認喀布爾空襲誤殺10名平民包含7名兒童。
 阿爾巴尼亞與科索沃2021-08-15同意美請託 暫收容阿富汗難民。
 1.8萬為美國賣命多年的阿富汗人:不要拋棄我們! 美2021-05-02指望中亞收容,三國拒絕。卡塔爾阿富汗難民營衛生堪比人間地獄?美軍方:正在改善。
 各方憂恐怖主義重燃 塔首場記者會:赦免所有阿富汗人,不會報復前軍警和為西方工作的人員。尊重伊斯蘭教法架構下的女權,將允女性讀書工作與活躍於社會,籲女性加入政府工作。
 塔國際宣傳有高人(楨:王毅? )指點 網路輿論風向轉趨有利。
 不再殘暴的塔讓外媒覺得很不習慣。
 王毅08-21「聽其言並觀其行」,阿仍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塔政策具有不確定性。
 塔保證美軍撤離後外人仍能離境,承諾禁毒,女性可分班上大學.路透社09-07報導阿富汗大學複課有如回到20年前,男女分坐兩旁,中間垂簾相隔,女著長袍佩戴頭巾,09-05塔規定大學就讀的女性必須佩戴面紗。巴09-07有女性遊行,竟要求為戴頭巾立法(回應:這樣兼顧了女性受教權,這就是他們的文化。西方沒資格批評,西方要懂得尊重他國文化和制度。)  女記者報導抗議遭塔打,塔09-17致歉:但記者也有錯,因抗議是非法活動。塔09-18解救被綁架兒童後 4名綁架者橫屍街頭。
 航班復飛 電匯鬆綁 阿國經濟喘口氣。
 塔續挺中阿一帶一路 阿塔發言人09-04將中巴經濟走廊擴大“非常重要” 中亞多國:將助阿實現安全穩定和經濟重建。
 王毅:中09-08向阿汗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藥品的緊急援助。
 中國重要「鋁鐵盟友」幾內亞09-05政變,中國用西非鐵礦對抗澳洲佈局有麻煩了。
 幾內亞將組建過渡政府:禁止官員離境不會報復,承諾外國投資不會受到影響。
 幾軍政府09-08釋放政治犯 反對派領袖稱願加入過渡進程。
2021-09-30 08:17:13
阿楨
塔為尋求國際支持停種罌粟改種全球最貴的香料番紅花(Saffron)賺更大,1公斤視品質約阿富汗幣5-9萬(台幣1.9-3.4萬)年外銷約2700萬美元, 學者:塔利班得小心叛亂, 2017年阿鴉片9900噸佔世界80%以上,12萬農民14億美元佔阿GDP的7%。如把毒品運輸、當地消費和化學物質列入,高達66億美元,佔GDP的40%。塔年收入的60%來自毒品交易4億美元,塔曾禁卻引發強烈反彈。

美軍與盟軍撤出阿富汗之際,塔利班持續攻城掠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阿富汗淪陷引發國際社會對美國信譽的抱怨,強化了美國不會無限期支持盟友的看法,專家指出,不能指望美國的想法將更為強烈,尤其台灣、烏克蘭、菲律賓、印尼等的感受會特別強烈。
  相關新聞
 拜登:阿富汗要自己保衛人民
 阿富汗人聚集在白宮門前抗議美軍撤出阿富汗:拜登背叛 拜登要負責,拜登遭兩黨砲轟,拜登08-17民調滿意度7個月新低46%大減7%。
 台媒感歎“今日阿富汗 明日臺灣”
 美駁今日阿明日台灣類比,強調對台承諾堅實(回應:但美承諾就是為自己利益)
 川普:台灣恐發生壞事(回應:撤軍是2020年川普和塔利班的協議 冥進黨菜陰蚊政權817跟1450的靠山)
 川普批撤軍是美國史上最大失敗 轟拜登丟臉該下台 
 阿富汗淪陷大事記
  回應
 這又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以前的越南、緬甸,再遠一點的蔣介石,那個不是被老美利用完了當棄子?
 1450,817網軍怎麼不見了?說好的要用掃帚打解放軍的人呢?
 817跟1450不會相信美國爺爺會抛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美國死路一條。
 美國復仇911目標不只賓拉登,還包括滅亡阿富汗,用二十年花了二萬億美元還達不成!
 布朗大學研究: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約90多萬人喪生
  相關新聞
 38天前的拜登:阿富汗擁有30萬精銳 不會令西貢重演
 拜登批政府軍不願戰鬥致神學士迅速奪權(回應:拜登錯了!阿富汗人很聰明,沒受拜登的煽動! )
 紐約時報2021-08-16報導,今年六月底,美國情報單位還估計,就算神學士繼續攻城掠地,最快也要一年半後才可能攻進喀布爾,因為阿富汗政府軍人數卅萬,遠勝過神學士的七萬五千,政府軍有空軍,而神學士沒有,政府軍還有現代化的裝備且受過美國投入八百卅億美元廿年訓練。
 福山評美撤離阿富汗 “美國時代終結”早就到來了:美國霸權的巔峰時期持續不到20年——從1989年柏林牆倒塌到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前後 (回應: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福山的終結。)
2021-09-30 08:24:29
阿楨
習普2021/12/15視訊會議 聯手抗美意味濃

兩國元首將對明年關係做出頂層設計,並就重大國際及區域議題交換意見。由於剛落幕的美國「民主峰會」正在營造「天下圍中」的國際態勢,加上俄國與烏克蘭邊境戰雲密佈,預料這場「習普會」可望進一步確立中俄聯手抗美的基本戰略態勢。

美國最大的失誤, 是把俄羅斯當紙老虎而過度關注中國 (原載Foreign Affairs)

【導讀】本文分析,俄羅斯並非像一些政客所認為的那樣不堪一擊。俄經濟總量雖然停滯不前,但是體量依然十分龐大。雖然人口在不斷地減少,但是人口結構仍然在不斷改善,並且一直在積極地吸納優秀移民。在軍事力量方面,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革與資金投入,仍然具有強大實力,並對俄的傳統勢力範圍保持威懾。而且,寄希望於普京卸任後俄出現重大變革的想法也不現實。所以,作者認為美國必須重新調整戰略部署,拋棄俄日薄西山的迷夢。
  回應
作者的意圖是要挑撥離間中俄,現在美國最害怕的就是中俄的戰略夥伴關係,幸好俄羅斯人特別是普沒有作者這麼傻,他們十分清楚美歐的意圖!
  相關新聞
 俄美領袖2021-12-09會談,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跨越「紅線」,拜登警告普京前所未有經濟制裁:不派美軍保衞烏克蘭
 尼加拉瓜2021/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美國受打擊! 拜登民主峰會、抵制冬奧,習近平美後院開戰。路透社:痛擊美國! 日本產經新聞:潑民主峰會冷水!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國會牌、互訪牌、軍售牌、日本牌、歐洲牌、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的目的。而民進黨當局亦倚美謀獨。
2021-12-14 08:50:48
阿楨
民主指數榜中國名列第148 EIU分析中國挑戰 2022-02-11 德國之聲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數據,2021年只有45.7%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某種形式的民主國家中,比2020年49.4%下降3.7%,是2010年以來最大下降,也是自2006年調查以來的最差的結果。
2021年只有6.4% "完全民主",前一年6.8%。37.1%獨裁,比2020年增加。近年來,專制比例不斷上升。
挪威居榜首,第二是新西蘭、瑞典、芬蘭、冰島、丹麥、愛爾蘭和台灣。德國第15位,美國第26位。西班牙由於對法官任命引發的政治爭議,在司法獨立方面的得分降低,被降級為 "有缺陷的民主",排名第24位。
中國列為 "威權政權",並以20頁的篇幅分析了中國帶來的挑戰,"過去40年的中國經濟奇跡造就了美國的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美國作為全球霸主的地位正日益受到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質疑。因此,一個共識出現了,即西方的民主資本主義模式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挑戰。"
和西方分析家和政府所願相反,中國並沒有因為更富有而變得更加民主。相反,它變得更不自由。2021年民主指數總分從2006年的2.97分下降到2.21分(從0到10),排在第148位(共167)。。第一,沒有自由選舉或普選,也沒有多黨制。第二,沒有自由的印刷、廣播或社會媒體,沒有言論自由,互聯網受到限制,也沒自由的工會,沒獨立的司法機構,沒有宗教寬容,經常使用酷刑。第三,產權得不到保障:2021年,國家在 "共同繁榮 "運動中對企業家進行了打壓。中國公民唯一享有的公民自由是 "基本安全",以及學習、工作和旅行的自由。中國在 "政府運作 "方面的得分最高,為4.29,美國6.43而G7平均7.55。中國官僚機構效率低高,但缺乏民主治理的問責、制衡或透明機制,得分才低。
  中國模式的挑戰
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消除貧困政策和共同繁榮運動,成功遏制了新冠大流行。中國國內影響政治穩定的風險似乎很低,而領導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習近平的地位似乎也很穩固。
不過, "習在位時間越長,中國政治體制面臨的風險就越大",因為他這樣做可能會刺激敵手和派系主義,並且帶來更多的政治清洗。權力的集中化也會抑制機構建設。
報告指出,本世紀全球民主狀況穩步下降的趨勢表明,如果民主要在非民主的替代方案面前佔上風,必須需要進行徹底的變革。
  回應
台灣民主就是騙!
調查怎像對民主沒信心?既然天天叫喊中國專制註定天滅,又何必杞人憂天,站一邊看好戲不就行了。
2022-02-12 10:29:51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2022-02-21 06:41:17
阿楨
中國崛起與全球左派抬頭 2022/06/29 旺報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舉行前,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等「金磚五國」領導人視訊峰會先登場,西媒解讀,中俄兩國試圖拉攏金磚國家,以增加對抗西方的籌碼。重點在這5個總人口占全球40%、橫跨歐亞非美各大洲的國家,對世界秩序及未來全球發展路徑的看法。
  中國模式吸引金磚國家
俄烏戰爭僵持,金磚五國高峰會不免讓人聯想有替俄羅斯壯膽撐腰的味道。在美歐國家對俄羅斯嚴厲經濟制裁下,印度仍低價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巴西與南非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投票中棄權,在反制裁俄羅斯的立場上,金磚五國是一致的。但印度之前才參加在東京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而且這5國在地緣政治利益差異極大甚至對立,若說是形成對抗西方的集團勢力,未免誇大。
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時指出,要摒棄霸權主義、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除了呼應普丁日前所說,美國單極霸權時代的結束,也提醒西方國家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與金融武器化,正在反噬西方國家,同時也危害全球。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已凸顯,G7集團已經無法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而必須擴大參與國家,因而有G20的出現。當前全球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少了金磚五國的合作能否成事,很多國家都表示懷疑。
  拉丁美洲開啟粉紅浪潮
中國的成功經驗,即所謂的「中國模式」或「北京共識」將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有吸引力。最近哥倫比亞大選結果出爐,重視環保與社會正義的左派總統候選人佩特羅當選,這在長期右派執政的哥倫比亞意義非比尋常。它標誌著拉丁美洲新一輪「粉紅浪潮」(pink tide)的開始。而在西方國家,嚴重的通膨也開始在社會上發酵,英國鐵路工人發動3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要求加薪以應付高漲的物價,法國國會大選,左翼政黨以31.6%得票率成為第二大黨,馬克宏執政聯盟僅贏6.97個百分點。全球左派似有抬頭趨勢,這個世界可能不只是單極霸權走向消逝,依附在單極霸權上的意識形態也將改變。
2022-06-29 08:33:38
阿楨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美避孕藥生產商股價暴漲240%,商超限購

在美國最高法院2022-06-24裁定取消憲法規定的墮胎權,推翻1973年“羅伊訴韋德案”的裁決之後,美國緊急避孕藥需求激增,多家藥店實行緊急避孕藥限購。避孕凝膠生產商Evofem Biosciences的股價兩天暴漲了240%。
  回應
哈哈!資本家,真會玩…美利堅這個偽裝成國家的兩黨合資公司,不管出什麼樣的政策,都會讓一部分資本家撈一筆…過幾年換個執行總裁,又出個新政策,又讓別的資本家撈一筆…如此往復迴圈,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美媒《國會山報》承認:隨著社會分歧加深,美國已不再被視為世界燈塔2022-06-28觀察者網
  回應
不怕不怕,讓好萊塢多拍幾部美國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大片宣傳一下就好了
不會的,在中國公知的嘴裡,你們永遠是世界燈塔。
美國是什麼時候被視為世界燈塔的?
這是很多年前,美國的一個神棍自己吹自己說的
能吸到血的時候就是皿煮燈塔,茲油女神,吸不到血了就露出吸血鬼的原型。

“得州慘劇”背後:美國黨爭與千瘡百孔的美墨邊境

2022-06-27,美國警方在得州聖安東尼奧市郊區的一輛卡車內發現46具移民屍體,22名墨西哥人、7名瓜地馬拉人和2名洪都拉斯人。悲劇發生後,共和黨和民主黨互相指責。而事實上,美墨邊境也早就成為了兩黨黨爭的“戰場”,在政治博弈中千瘡百孔:執意建牆的特朗普下臺後,拜登上任首日就承諾全面改革移民法案,但受制於黨爭,至今沒什麼成效……
  回應
雖失去了生命,但得到了自由,周圍都是美國香甜的空氣。美國,永遠是你們值得以身相許的天堂!
2022-06-29 08:42:45
阿楨
西媒文章:北約全球地緣戰略遭遇五大挫敗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2022-06-27安德列斯•皮克拉斯的文章《北約走向全球》稱,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然而,盎撒軸心國和北約在至少五個主要戰略領域都出現了重大失誤。全文摘編如下:
  資本的文明危機陷入一個無可救藥的迴圈,導致資本系統迅速走向國家內部的社會戰爭和國家之間的渦輪帝國主義。於是,各種混亂的地緣戰略開始粉墨登場。而這同時也意味著,掌控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霸權國家正在進一步轉向全面戰爭。
  這是一場兼具混合、經濟、媒體、政治外交、認知、控制論和空間性質的戰爭,而系統性謊言則成為一件戰略武器。
  蘇聯解體後,美國覺得自己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一直忙於起草各種檔以設計其全球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
2022-07-02 08:34:39
阿楨
不爽安倍沒有理由 槍手供詞驚曝「下一位某宗教團體」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2-07-08現身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為自民黨候選人的參議院選舉造勢,遭41歲槍手山上徹也開了2槍身亡。警方隨即將他壓制上銬,以殺人未遂罪逮捕,據悉嫌犯供稱自己對安倍相當不滿,「早就想殺了他」,此外點名下一個目標為某個宗教團體。
槍手2002年服役於日本海上自衛隊,3年任期滿後退職,之後就一直過著遊手好閒的生活,網購零件製手槍。
  相關新聞
安倍晉三中兩槍身亡 拜登反華左右臂膀斷
  回應
 今天所謂民主制度,在日本前首相中槍身亡,和大英首相暗然下臺,下一個是誰?這個聯盟喪鐘已敲響,他們不去面對人類共同危機,必須付出代價!
 開槍者有民主自由人權表達訴求!呼籲將這位義士的牌位供奉到靖國神廁!
  相關新聞
 安倍三箭救經濟,學者:影響力最大的日相,專家:戰後日本政治最大事件。
 因病下台安倍經濟學失敗收場 2020-08-29 工商時報 (回應:日中對比:日2000年GDP爲4.89萬億美元,2020年5.05萬億(零成長) 。中2000年GDP爲1.21萬億,2020年14.72萬億(12倍)。安倍執政9年,三支箭就是騙人的把戲,他一心一意要修憲讓自衛隊出國作戰。)
 立憲民主黨眾議員小澤一郎稱:對自民黨選舉有利,日本修憲有望不當發言挨轟。
 安倍之死,日本政壇或重新進入震盪期,牽動東亞地緣政治風險。
 暗殺伊藤博文兇手行刺安倍: 8年前韓國小說家金正鉉曾《安重根向安倍開槍》時空穿越小說預言成真。安倍一門三首相,外公岸信介曾躲過刺殺。
 日駐台代表泉裕泰悼安倍:盼您與李登輝總統在天上守候日台(回應:拜託...李燈灰在十八層地獄好嘛...)
 史上最友台日首相倍晉三去世,台日關係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柱,綠營齊哀悼。
 最友台日相安倍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回應:安倍有把釣魚台還給台灣嗎?李登輝曾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李登輝2020-07-30逝世,日人關注:繼承者的指教...日本國家迷惘中的感情投射(回應:李是安倍老師! 李是日本魂的台灣人,鄙視中國人、也看不起台灣人,他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是優越的日本皇民。所以日本人崇拜強者的性格也同樣投射在李登輝身上 希望能從李的身上找到日本再起的典範。李善變,有反骨。他參加了共產黨,又退出;參加了國民黨,又背叛;組織台聯黨,又疏遠;搞兩國論,又否認;他,不是民進黨,又像民進黨的國父。)
2022-07-09 06:23:51
阿楨
俄烏戰事衝擊,德國30多年來首見貿易逆差 2022-07-05 中央社

俄烏戰爭導致能源進口成本大增,加上對中國貿易逆差攀升,德國5月出現30多年來首次貿易逆差,
出口較4月下跌0.5%,進口則上揚2.7%,導致10億歐元赤字;4月仍有31億順差,去年5月時順差更達134億歐元。德從俄進口同比增長54.5%,對俄出口則驟降29.8%。德5月從中進口較1月增長35%,德對中出口卻無變化。
  相關新聞
俄烏戰爭+能源價格衝擊,德IAB研究到2030年德國經濟損失估逾2600億歐元
烏克蘭戰爭餘波盪漾 德國8月消費者信心再創新低負30.6點。
從「拚經濟」到「送武器」,德國對俄烏戰爭態度180度轉變。
默克爾部下的局,被全毀了,德國成今年最大笑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LA5Whveko
梅克爾2022-06-07談俄烏戰爭:不後悔不讓烏加入北約,2008年烏克蘭與喬治亞要求加入北約時,普京就認定那是在宣戰,明斯克協議為烏贏得了緩衝時間。

德國的能源國防經濟政策改革 2022-08-17經濟學人

烏克蘭戰爭引發德國社會廣泛辯論是否需要擺脫陳舊的道路(儘管德國很繁榮:俄羅斯能源+中國市場),投入國防、能源、工業經濟的轉型。

俄烏戰爭改變了歐盟 2022/03/26 孔田平

俄烏戰爭改變了歐洲的地緣政治現實,是歐洲政治的分水嶺。俄烏戰爭後,預計歐盟成員國的防務合作將得到加強,歐盟與北約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將得到強化。

北約峰會以俄烏戰爭為主軸 新戰略概念首提中國 2022-06-29

在土耳其與芬蘭和瑞典達成協議,不再反對兩國加入北約後,北約明天將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此次峰會主軸除俄烏戰爭外,還包括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俄烏戰爭背景下,中俄東方2022聯合軍演,解放軍陸、海、空全下場 2022.08.31 新頭殼
  相關新聞
台製無人機助烏攻俄2022-08-30怒嗆:助中武統台牽制日本。
2022-09-01俄中13國軍演涵蓋日本北方領土,中俄艦隊繞行日本列島示警台灣有事。
日本自衛隊4退將2022-08-28出書談「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美國亞洲霸權面臨崩解 2022.06.20 郭正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TcjyxK7i8&t=3909s
俄烏戰爭 中美爭霸分水嶺 2022.08.29 郭正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bRQfC1zJY&t=4273s
中俄聯手改變亞洲局勢 2022.09.05 郭正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B7-1e5xQk
2022-09-06 06:34:24
阿楨
中美世紀大棋 帶路下得出彩 2022/09/22 時論廣場 石齊平

與一般棋局首先佈局然後再進入中盤不同,中美這盤世紀大棋,佈局與中盤幾乎同時進行,只是分別在兩個場域展開:一是地緣板塊,展開的是佈局;二是個別領域,一進入中盤,短兵相接。後者,已呈現激烈交鋒的具體看有五大領域,分別是經濟(含貿易與產業)、科技、貨幣、軍事及太空。
這五大領域,30年前、20年前或10年前多為美國領先或遙遙領先,近年來則被中國快速追趕,除貨幣外,其餘不是已被中國追近、或趕上、或甚至已被超前。貿易與產業,除了極少數高科技外,美國優勢幾已蕩然無存,只能被迫採取脫鉤等兩敗俱傷(最終還未必傷得了中國)的焦土策略。科技領域,哈佛劍橋報告指出,屬第四次科技革命範疇的AI、5G及量子資訊科學中國已超過美國;半導體、生物技術及綠色技術也將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美國被迫採取它曾批評中國的國家隊模式,但面對中國的舉國體制,未必能占上風。
  美國唯一仍居優勢的是貨幣與金融,但俄烏戰爭對美元霸權造成極大衝擊,「去美元化」風潮方興未艾,至於金融核彈SWIFT對俄羅斯都未起作用,何況中國。軍事領域雙方目前在第一島鏈交鋒,美國一方面已在進行戰略後撤(至第二島鏈),二方面強化台日軍事能力,採烏克蘭模式對耗中國,說明在西太平洋美國自忖已無軍事優勢。至於太空,這是21世紀五維戰爭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起步雖晚,但目前與美國已成平分秋色甚至還有後來居上之勢。
2022-09-23 08:43:53
阿楨
美國善打西洋拳善下西洋棋,都是直面交鋒,不善謀略與佈局。前述五個領域的短兵相接,已可見美國的吃力與勉強,可以想見在地緣板塊的另一個場域,博弈的陸權vs.海權的大戰略,不諳圍棋的美國將會面對多麼難堪與無奈的場景了。
  10年前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臺的習近平,就任未久就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地緣大戰略乘的就是他日後提到的「東升西降」大勢。東(中國)升早已無懸念;西(美、歐、日)降則漸趨明顯,於是過去10年,在這個大勢下倡議的一帶一路,在「亞歐非」這個大棋盤上的頻頻落子,現已可以看到的明顯棋勢與佈局是:一、包括中國及東協在內15個國家參與的RECP自今(2022)年開始運作;二、自2011年開始從中國出發以歐洲為終點的中歐班列,大大振興了亞歐大陸東西之間沉寂已久的陸上運輸;三、上合組織持續擴容,成員國已有9個,超過10個以上的國家等待加入;四、中老(寮國)鐵路開通,中吉烏鐵路即將開建;五、亞投行成員國已超過100個,上合開發銀行即將成立;六、北斗導航覆蓋全球;七、中俄、中伊(朗)建構準能源聯盟;八、人民幣區域化蓄勢待發…。麥金德1個多世紀前預言的「世界島」輪廓已現,整個過程中幾乎看不到任何美國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中國這盤世紀大棋下得十分出彩;而美國,猶在中盤纏鬥。
2022-09-24 06:52:08
阿楨
華爾街日報: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2022-09-24

9月23日發佈的報告《捲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位址的變化,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22%。
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並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2012至2022年已超80%破百萬,提高12%。
  相關新聞
美國司法部取消中國計畫 華人教授仍被調查 2022-09-12
“海歸”光環褪色 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光環褪色,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增長明顯放緩,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同比減少18%。
2022-09-25 09:00:09
阿楨
拉美“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

2022-10-30,巴西勞工党候選人、前總統盧拉打敗現任總統博索納羅,再次當選巴西總統。
從2018年開始,拉美掀起了拉美左轉的浪潮。
2018年墨西哥左翼候選人洛佩斯當選總統。
2019年阿根廷中左翼候選人費爾南德斯當選總統。
2020年玻利維亞左翼候選人路易士•阿爾塞當選總統。
2021年秘魯左翼候選人佩德羅•卡斯蒂略打敗藤森慶子當選總統。洪都拉斯左翼候選人希奧瑪拉•卡斯楚當選。智利左翼候選人加夫列爾•博裡奇當選總統。
美國急得上火。
歐洲也右轉不貼美國了。
2022年9月,義大利兄弟黨領袖梅洛尼贏得大選。同一個月,瑞典現任首相馬格達萊娜•安德森輸給了右翼烏爾夫•克裡斯特森,被迫辭職下臺。
匈牙利右翼候選人歐爾班從2010年以後,連續當選總理,以至於歐盟揚言要撤銷匈牙利的民主國家地位。
波蘭極右翼政黨“法律與正義黨”長期執政,也是歐洲極右翼政治的燈塔,在歐洲輸出極右翼革命,激起了法國和波蘭的外交風波。
2022年法國大選,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史無前例地殺入了第二輪,打破了第五共和國時期戴高樂中右翼和社會黨的雙頭政治。在第二輪,社會黨紛紛倒向中右翼,才幫助馬克龍險勝。但只要法國中左翼和中右翼陣營出現缺口,勒龐就可能捲土重來。
如果拉美左翼上臺,美國還動過干涉的念頭,要干涉歐洲的選舉,美國更是力不從心,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
  回應
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歐洲向右走,是因為白左是美國豢養的勢力;拉美向左走,是因為右翼都是親美反動的。民族主義在第三世界是左派,在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是右派,但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相關新聞
波索納洛未認敗選 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TVBS新聞
  回應
美國好榜樣
這就是民主丶選輸就賴丶巴西民進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4NDaesBbU
2022-11-02 08:39:28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2022-12-13 08:48:09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2022-12-13 08:57:30
阿楨
【亮點交鋒】2023國際十大預測 2023.01.02 郭正亮

1、俄烏戰爭56月份停戰
2、1季度大量國家會訪問中國
3、中俄深化經濟合作
4、中國建構國際新秩序
5、美國朝野惡鬥加劇
6、中美鬥爭持續惡化
7、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8、英國持續沒落、分裂
9、歐洲瀕臨分解
10、日本持續沒落、政經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ZwHDUNaI

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2年全球風險展望」

一、美中關係惡化,迫使全球經濟完全脫鉤。
二、貨幣政策意外快速緊縮,致美國股市崩盤。
三、中國房地產崩盤,致經濟巨幅趨緩。
四、國內與全球金融環境緊縮,拖垮新興市場復甦。
五、對疫苗有抗藥性的新型Covid-19病毒株現身。
六、社會躁動遍地開花,衝擊全球復甦。
七、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
八、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
九、嚴重乾旱引發飢荒。
十、國際網路戰爭,癱瘓主要經濟體基礎建設。
  回應
經濟巫師
2023-01-04 06:57:32
1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1 08:40:05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2023-02-23 07:28:53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2023-02-23 08:04:32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3 08:13:51
阿楨
美媒:西方媒體的反華言論已到離譜程度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23-02-21西方媒體的反華言論已到離譜程度 當今西方主流媒體的一大特點是不停地抨擊中國。這到了離譜的程度,也令人厭煩,往往都是些老生常談或虛構的事實,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其有關中國的冷酷言論。
首先是認為中國是世界的威脅,而且必須利用一切機會不停地強化這一觀念。
其次,凡是可能影響西方的全球性事件,都必須與中國有關。從疫情到俄烏衝突,再到碳排放——肯定有一個角度能夠用來妖魔化中國。
事實上,媒體正在重拾19世紀末的“黃禍論”。毫不掩飾地灌輸這樣的恐懼,而且往往是公然的種族主義——如今在西媒,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變得可以接受,而對白黑關係的描述卻非常謹慎。
最後,認為必須不擇手段地阻止中國的崛起,甚至是非法和不公平的手段。
有必要遏制中國的崛起,一個又一個頭條將這種觀點變得正常化。西方自以為有權催促,甚至脅迫其盟友,並拋出一個荒謬的問題:“對中國的崛起該做些什麼?”——仿佛中國無權在新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美國甚至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能在全球化經濟中邁出第一步是美國的恩賜,現在覺得美國當時對中國太好了。這種觀點暴露了西方帝國主義特徵,它們無法接受其他國家擁有發展壯大這一合法權利。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中國和非西方世界的人們必須認識到,就主流媒體運作而言,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在數位技術的驅動下,處於一場前所未有的宣傳戰。有人說西方媒體由公正的人管理,他們獨立自主、對權力只說真話。這是一種幻覺。西方記者是道德典範的想法也需要從受眾頭腦中去除。
下一步是瓦解西媒的主導地位。這也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西方主流媒體非常強大,近一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把控著在世界各地傳播新聞和觀點的權力。這些媒體是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將它們趕走需要投資。世界各地都有機會為此作出貢獻,不一定是建立大型媒體,而是投資於那些致力於公平和客觀分析的媒體公司。只有這樣,民眾才有更多選擇,不會被西方主流媒體的宣傳所淹沒。
2023-02-27 09:28:09
阿楨
人民教授金燦榮:美國已單方面對華發動“新冷戰”2023-08-16

筆者認為,以2023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誌,美國已經單方面對華開啟“新冷戰”。
新舊冷戰存在四個共性:
一是確立一個唯一的全球性對手,彼時是蘇聯,現在是中國。
二是展開配套的內外動員:對內表現為反華意識形態化,對華強硬成為“政治正確”,對華理性派、不斷被邊緣化。對外試圖構建亞太“小北約”;推動北約亞太化;逼迫中立國家選邊站,比如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4)等。
三是不留空隙地全方位對華施壓。
四是在全方位施壓的同時竭力避免熱戰。
中美雙向“新冷戰”並未開始
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拒絕“新冷戰”。
二是美國內外動員並不順利。美國主要大型企業在對華關係上普遍保持理性。“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對華政策上公開跟著美國跑,同時幾乎所有東盟國家明確反對選邊站,再加上俄烏衝突等牽制,導致美國對華“新冷戰”的動員和實施障礙重重。
美國對華為何越來越歇斯底里
二戰結束之初美國是民主國家“兵工廠” ,美國造船佔世界90%,製造業占一半。但今天的美國“造血能力”明顯減弱。筆者認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突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國經濟開始走向虛擬化、金融化,利潤較低的中低端製造業開始外移。因此,維持“一把手”位置在美國一些精英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利益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雖然中方多次強調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但美國的戰略焦慮仍然不斷積聚並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得越來越歇斯底里,直至單方面對華髮起“新冷戰”。
面對美國的新冷戰釁,中國不能再對中美關係心存幻想,關鍵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尤其是要以新舉國體制推動下的晶片、工業設計軟體和工業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穩步發展。在外交層面繼續以全球發展/安全/文明等“三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在此基礎上,面對美方對華“新冷戰”挑釁,可借鑒國共合作末期我們党應對國民黨反對派挑釁時的做法,我們可以繼續保持不主動挑釁和“後發制人”的總體戰略框架。
2023-08-16 09:20:48
阿楨
傻瓜才信:經濟學人唱衰中共 2023-08-29 銘傳大學副教授楊穎超

英國《經濟學人》近日發表「中國經濟何以救不起來」,指出,日益獨裁的中共政府正做出種種錯誤決定。這不是經濟學人首次唱衰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他們認為中共是「脆弱的強權」,甚至只是GDP成長率沒達到一定數字,社會就會開始動亂。
  回應
西方主導世界知識領域已超過200年,世人失去審辨真相的能力久矣。
可以說西方不了解中共,斬釘截鐵的結論出意外不意外.
以美為首的所謂民主世界都是靠抹黑、造謠來打擊對手
西方惡霸從中共改革開放一直唱衰到現在, 現在更糾集各方惡霸一起圍毆中國,台灣更是幸災樂禍, 真是無知到極點啦!

美歐為什麼不想學中文了?--經濟學人

2016年國際調查,當時選學中文的主要原因是讓就業的路更寬廣。過去十年,比起國際關係與安全學生,學中文的商學院學生減少了。西方國家的學生對於與中國生意往來的想法或許也走味了,新疆與香港人權問題經廣泛報導,富國對中國的負面觀點攀上最高點或逼近高點。同時,中國與西方國家也愈來愈緊張。不過,依然有許多西方國家政府表達,他們其實還是需要更多精通中文的人才。中央情報局(CIA)正尋求把中文人才增加一倍。
但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中文學習趨勢似乎是上揚的,2018年有超過8萬1000名非洲學生前往中國留學。中國的孔子學院也有幫助,既教導中文,也教導其他中國文化。
2023-09-01 08:02:49
阿楨
澳媒諷刺西方“雙標”中國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2023-09-19 我們可以忽略美國龐大的軍事預算、800個海外軍事基地、數不清的海外干預以及在澳大利亞協助下對華軍事包圍;但中國(只有一個海外補給基地)是侵略者。
我們增加軍費開支,完全是出於防禦目的;而中國的軍費開支如果不加控制,則會用於肆無忌憚的侵略。
我們有權在自認為合適的時候增加國防開支;而中國應該始終克制(增加)軍費開支。
我們(西方)的軍艦有義務參加南海航行自由演習;而中國在加勒比海或珊瑚海進行同樣的演習,則是不可容忍的挑釁。
南太平洋國家可自由地與我們達成貸款和安全協定;但它們不應接受與“不懷好意”的中國達成的此類協議。
我們負責任地使用自己的經濟實力;而中國卻為了自己的“邪惡”目的,利用自己的實力對弱國施加影響。
我們有權利甚至有義務批評中國“侵犯人權”行為;而中國卻沒有權利批評我們(西方)侵犯人權的行為。
我們應當關注中國的種種行為,而不是關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哥倫比亞或其他美國存在強大利益的地方。
我們絕不會為了與中國交往而損害西方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觀;而中國顯然可以拋棄自己的價值觀。
中國必須接受美國在臺灣地區部署導彈;但美國不會接受中國在古巴部署導彈,就像當年美國不接受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一樣,是不可接受的挑釁行為。
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是)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中國作為共產主義國家,卻試圖顛覆國際秩序。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鎮壓街頭示威;中國則必須始終滿足示威者的要求,尤其是在香港地區。
我們可以隨意入侵其他國家,如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中國必須對我們(西方)言聽計從,絕不能入侵他國。
我們對中國出口商品設置的壁壘很多,卻都是合法的;而中國對我們出口商品設置的壁壘雖然少,卻總是不合法的。(作者保羅•斯特魯廷斯基,曾任澳聯邦內閣部長媒體顧問、坎培拉政府官員和報紙專欄作家)
2023-09-20 08:50:11
阿楨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2023-09-28 07:06:22
阿楨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2023-09-28 07:19:57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04: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