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4 06:24:50| 人氣2,524| 回應23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書院》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院?太封建了吧!

你才太落伍了,如今兩岸正流行各式學堂,在全球中國風下,老共更在各國成立孔子書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486372/20070503065339

那些只是私塾或語言學校而已,正港的書院還得讀下《中國書院與傳統文化》(湖南教育,1992)《書院的社會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湖北教育,1996)。《中國書院史》(台北:文津,1995)

沒相關書者,可讀下網文:

中國古代書院

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一般爲著名學者私人創建或主持的高等學府。從唐中葉至清末,它對中國古代教育、學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都産生過重要的影響。
書院的名稱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書校書和藏書的場所,如麗正修書院(後改名爲集賢殿書院)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 (723),書院主管人員的職責是“掌刊輯古今之經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備顧問應對”,兼作皇帝的侍讀,“以質史籍疑義”。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讀書講學之所,也稱爲書院,如:皇書院,在江西吉水縣,唐通判劉慶霖建以講學;松州書院,在福建漳州府,唐陳與士民講學處;義門書院,在江西德安縣,唐義門陳袞即居左建立,聚書千卷,以資學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學;梧桐書院,在江西奉新縣, 唐羅靜、羅簡講學之處。
書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時期,由于連年戰亂,官學廢弛,教育事業多賴私人講學維持,宋初的統治者仍在忙于軍事征討,無暇顧及興學設教,于是私人講學的書院遂得以進一步發展,形成影響極大、特點突出的教育組織。宋呂祖謙在《白鹿洞書院記》中說:“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厄,學者尚寡。海內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閑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嶽麓、睢陽及是洞爲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書院,除公認的白鹿洞嶽麓睢陽(應天府)、嵩陽之外,還有茅山、石鼓等。這些書院一般是由私人隱居讀書發展爲置田建屋,聚書收徒,從事講學活動;設置地點多在山林僻靜處,後世認爲這是受了佛教禪林精舍的影響。
[嶽麓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北宋時期書院曾一度衰落,這是由于統治者爲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興辦官學,一方面推重科舉。讀書士子就學門路增多,而且非經科舉,難得入仕之途,因而不願長守山林,對書院失去了興趣,以至“書院至崇寧末乃盡廢”。然而北宋的官學很快變成科舉的附庸,日漸腐敗,因此,南宋時期興辦書院之風再起南宋書院發達同理學的盛行有密切關系。書院成爲研究和傳播理學的重要基地。朱熹對南宋書院的複興起了重要的作用,並對後世書院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他在淳熙六年(1179)守南康軍時,在廬山發現白鹿洞書院故址,申請興複,于次年告成。朱熹爲書院確定了條規,對書院的宗旨,爲學之序以及修身、處事、接物之要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名曰《白鹿洞書院學規》,後世書院大都仿此辦理,對中國封建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元朝的書院,據稱“幾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甚嚴,缺乏論辯爭鳴的氣氛。書院雖多,卻無書院講學的特點,幾乎與官學無大區別,這是書院官學化的開端。延至明初,依然如此。直到正德(1506~1521) 嘉靖(1522~1566)之際,書院講學論辯之風才又興盛起來。王守仁、湛若水和他們的弟子對明朝書院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王守仁講學,“流風所被,傾動朝野,于是紳之士,遺佚之老,聯講會,立書院,相望于遠近”。湛若水是著名學者陳獻章(白沙)的學生,他所到之處必建書院講學授徒40多年。這時的書院把學術研究和講學活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且不同學派各標其宗旨,各講其主張,往往超出書院講壇的範圍,發展成爲規模相當大的地區性的學術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書院“講會”制度。

[東林書院──明代影響最大的書院]
東林書院是明末影響最大特點最爲突出的書院據《無錫金匱縣志》載:“東林書院亦名龜山書院,在城東南隅,宋楊文靖(時)講學于此,後即其地爲書院”“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及弟允成始構成之。憲成歿,高攀龍、葉茂才相繼主其事,榜其門曰東林書院”,“當憲成、攀龍講學時,……遠近名賢,同聲相應,天下學者,鹹以東林爲歸”。可知東林書院名聲之大。東林書院的重要特點是積極參與當時的政治活動,致力于諷議朝政,裁量人物。爲此,它的名聲大振;但它也由此而遭到統治者的禁毀《明史?顧憲成傳》說: “其講習之余,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明末曾四毀書院: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禦史遊居敬上疏,指斥湛若水“倡其邪學,廣收無賴,私創書院”。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吏部尚書許贊以“官學不修,別起書院,耗財擾民”爲借口,“申毀天下書院”第三次是萬曆七年(1579)張居正爲了整頓吏治、整頓教育,遂以書院多無實學,且“科斂民財”爲理由,封閉全國書院。第四次就是天啓五年(1625)魏忠賢“拆毀天下書院,首及東林”。四毀書院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一項政治措施。

清初統治者鑒于明末書院“群聚黨徒”、“搖撼朝廷”的教訓,極力對書院采取抑制政策。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才允許在政府嚴密控制下創建書院。清朝書院數量甚大,但除少數仍保留著書院講學的傳統外,多數同官學無大差別。清朝末年,隨著封建制度的日漸瓦解,書院也江河日下雖有人采取多種變應措施力加挽救,終于收效甚微光緒二十七年(1901)諭令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
書院在中國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唐宋期間以私人創辦、私人講學爲主,元明時官方加強了控制,到了清代完全官學化,這是書院發展的總趨勢。書院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份珍貴遺産,值得認真加以總結。
第一,書院的組織機構比較精幹,一般只設山長(或稱洞主、主洞)總理其事,規模較大的書院增設副山長、助教、講書等協助山長工作。書院的主持人多數是書院的主講,脫離講學的管理人員很少。
第二,書院是教學機關,同時又是學術研究機構 書院的主持人或講學者多爲當時的著名學者,甚至是某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每個書院往往就是某一學派教學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第三,書院允許不同學派共同講學,重視學術的交流和論辯。特別是南宋以後書院盛行“講會”制度,成爲書院的重要教學形式,不僅師生共同參加學術爭辯,而且常與地方上的學術活動緊密結合,使書院成爲一個地區的教育和學術活動的中心。
第四,書院講學實行“門戶開放”,一個學者可以在幾個書院講學,聽講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常有慕名師而遠道前來者,書院熱情接待,並提供各種方便。
第五,書院比較重視生徒自學,提倡獨立研討,課程也較靈活,允許各人有所側重,發揮專長。一般都以自修、讀書爲主,輔以教師指導,質疑問難。成績考核多重平時表現,不僅視其學業,尤重人品與氣節的修養。
第六,書院內師生關系比較融洽,師生感情相當深厚。主講書院的名師學識淵博,品德過人,並且獻身教席,熱心育人,深受學生愛戴。學生是慕名師而來,能夠虛心求教,立志成人,尊重教師。因此,中國教育史上尊師愛生的優良傳統在書院教學中體現得十分突出。
第七,書院的經費多以自籌爲主,有較大的自主權,常常組織師生共同管理或監督各項開支。經費重點用于教學和學術活動,其他雜項費用所占比重甚低。
參考資料:
1.班書閣:《書院興廢考》、《書院主事考》等。盛朗西:《古代書院制度》。
2.陳元暉、尹德新、王炳照合編:《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81。章柳泉著:《中國書院史話》,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974.html

《中國書院》概論>2005-5-16 易文網

泱泱中華,教化綿長;煌煌天河,群星璀璨。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教育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書院,在中國教育史長河中則一度是滔滔主流,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書院之名,源于唐代。開元六年(718)專供皇家藏書、校書的“乾元院”更名爲“麗正修書院”;開元十三年,又更名爲“集賢殿書院”。此後,民間也出現了許多“書院”,《全唐詩》收有《南溪書院》、《宿沈彬進士書院》等,“書院”一詞,曾出現在十多首詩中。唐詩中所提書院,大多是私人讀書的地方。此時各地方志零星記載的書院中,如江西高安的桂岩書院、福建尤溪的松洲書院、湖南衡山的鄴侯書院等,已是私人所辦,並初具治學、講學、會文等功能的教不機構。上述數處,可視作中國書院作爲教育機構的肇始。
書院的全面興起在北宋。宋初,國家草創,朝廷尚元充足的力量興辦教育,于是,私人辦學應運而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的書院倍受青睞,成爲士子求學的主要途徑。據載,此時書院的規模、數量都達到了空前的興盛。最著名的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睢陽書院、白鹿洞書院以及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時有天下四大書院或六大書院之稱。一些辦得好的書院還受到朝廷的賞識,皇帝常以賜額、賜書、賜田産的方式,表示對這種民間教育形式的支持和欣賞。
南宋,大量士人隨朝廷南遷而流落江南。人才南聚,帶來了南方書院的興盛。一些名儒大家,爲發展儒家學說,或創辦或主持書院活動,在書院中提倡學秫爭鳴,開展學術交流。朱熹、張栻、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都爲南宋書院的興盛起了推進作用。朱熹畢其一生興辦書院,弘揚儒學,即使在從政的近十年中,也是每到一處,即辦書院,並親自講學。在這批鴻儒的努力下,書院的組織制度、基本規制和教育職能逐漸明確完善,最終成爲中國最重要的人文教育基地。
元代以降,書院仍呈發展之勢,不僅是南方的理學、書院承傳了宋代的傳統,而且北方受江南學術、教育風氣浸潤,也相繼設立書院,但由于元朝官方刻意控制其學術精神,辦學水平與宋代已無法相提並論。明初,朝廷提倡官學,但書院教育利于士人張揚個性,益于學術研究,儒家士大夫爲了追求獨立的學術思想和自由的講學弘道,仍持續創辦書院。此時,享有盛譽的明中葉王、湛的心學,推動著又一個新的書院發展的高潮,書院再次成爲新興學術思潮的大本營。明代後期的書院還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元錫東林書院即爲一例。由顧憲成重新建立的東林書院,重視學術研討,提倡自由講學的風氣,並兼顧實用的經世知識,在“明儒中別爲一系”。面對當時閹黨專權,他們把講學活動和政治鬥爭結合起來,“諷議朝政,裁量人物”,議論朝政得失,指摘朝臣長短,逐漸形成一個頗有影響的政治輿論中心。東林書院倡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最終角怒閹黨,遭到了統治者的迫害。天啓五年(1625),魏忠賢下令“刊黨籍,盡毀天下書院”,而首及東林。繼而又制造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迫害東林黨人的大案,受牽連者達300余人。由此事件可見,明代後期的書院,已不僅僅是讀書治學的地方,它還是士人們關心國事天下事、反對專制的發端地。
清代,書院因官方的支持,辦學的規模和數量達到全盛,書院制度普及于中華大地。但是,清廷的控制導致書院的官學化後果。同時,書院活動雖然還持續著,但在清政府閉關自守的腐敗統治下,書院亦難以承擔思想創造、文化更新的重任。19世紀下半葉,中國書院的母體--中華民族及其文化面臨嚴重的危機,社會變革、文化更新的嚴峻課題擺在每一個關懷民族命運的人面前。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書院亦成爲人們對舊制度批判、對舊文化反省的對象。于是,社會上出現了一股“爭毀書院”的潮流。人們紛紛指斥種種“書院之弊”;或者認爲它“空談講學”、“溺志辭章”,在國危民艱的危機之時無甚實用價值;或者是批評它教學廢弛、士習敗壞,到晚清積弊日益嚴重。經過1898年的維新運動和1901年的“新政”之後,曆時一千多年的中國書院終于被改制和廢止,中國傳統的書院制度最終被近代的學堂、學校所代替。值得一提的是,清後期出現了以講習西方科學技術爲主、中西合辦的書院,如上海格致書院。這類書院爲培養近代專業技術人士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千余年的曆程中,書院爲中國儒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所作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首先,它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文化英才。在曆代名師鴻儒的精心培養下,書院中人才輩出。以朱熹爲例,他創辦或主持白鹿洞書院、武夷書院,從事教育近50年,培養的弟子達數百人之多,他們活躍在南宋的政治、思想、教育等各個領域。嶽麓書院也培養了數代風雲人物,僅清一代,就有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劉坤一、唐才常、熊希齡、程潛等受教于此。這些人推動了中國曆史的發展,有些爲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次,書院倡導並形成了獨特的學風。書院反對爲科舉而學,強調人格培養,主張張揚獨立的人文精神;反對死守章句陳說,提倡學術創新,創造百家爭鳴自由的學術風氣;兼收各家之長,提倡開門辦學,形成尊重學術、尊重知識的良好風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倡尊師愛生的院風。在封建專制權力不斷強化並壓制個性發展的時期,這些獨特的學風如混沌之中的一股清新之氣,使埋頭于古籍的學子保持了健康的心理和向上的精神。這種學風,即便在今天也值得我們借鑒的。
書院作爲儒家士人接受教育、研究學問之所,創辦者總是擇清僻之所,選優美之地,將其建在幽雅寧靜的名勝地,如借一角廬山的鹿洞書院,取一脈湘江的嶽麓書院,攬田園風光之勝的尼山書院,得道觀清玄之氣的嵩陽書院等。幽僻的環境,利于戒躁戒欲,潛心研讀;優美的風景,有助于陶冶情操,啓迪心智;壯美秀麗的名山奇川,更直接孕育著士子們胸懷天下、視國運爲己任的宏偉志向……今天,縱觀曆代書院遺址,多數是名勝之地或重要曆史文物,受到人們的景仰。
書院建造之初,就嚴格地遵循綱常禮教秩序。這一秩序體現在書院建築上。書院的總體布局都有貫穿于整個建築群的中軸線,各個殿堂廳房所居的位置,甚至各建築的體積裝修等,都必須服從于這一秩序,使師生置身在濃重的儒家倫常的觀念和秩序中。現存的書院遺址的主體建築和布局,無一不是這種觀念秩序的體現。但儒家人格又有超脫的一面,這也體現在書院建築的特點上。很多書院建在山上水邊,又有很多書院借山借水建有園林。園林中的布局則是輕松活潑、自然多變。規正和活潑相對,倫理與自然相融,從書院的建築中,能看到儒家“禮”“樂”相和的特點,看到儒家士人對“進”“退”的人生態度。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2)後,全國省府州縣書院紛紛改爲學堂,也有少數改爲圖書館、紀念館等文化機構。曾經在曆史上鼎盛輝煌過的書院最終又成了曆史。但這個在中國教育文化中發揮過舉足輕重作用的書院成了一種文化象征,有志于複興儒學和弘揚傳統的學者,仍熱衷于興辦書院。20世紀30年代的梁漱溟、熊十力于四川創勉仁書院,50年代錢穆在香港創新亞書院,都可視作是中國書院在近、現代的延續。同時,作爲中國曆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書院現在仍是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人們從它的起源、發展、興衰中探究中國古代教育組織形式的結構,探究儒家學術思想發展的軌迹,探究教育培養人才的道路。作爲一種文化遺存,它更是中華悠久發達的文化教育曆史的見證。從存世的書院中,可看到中國由來已久的重教重文的傳統的遺痕,看到曆代鴻儒畢其一生培養人才的奉獻精神,看到書院對中華民族文化血脈延續的功績,看到書院所形成的教育制度、學術風氣、治學態度、人文精神對我們的昨天所産生過和對我們的明天仍將産生的久遠的影響。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86415&cid=223604

台長: 阿楨
人氣(2,524) | 回應(23)|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九品官人法考論》
此分類上一篇:《選舉社會及其終結》

書院博物館
台灣高僧星雲大師為中國書院博物館捐資一千萬元>07.04.16

  中新社長沙四月十六日電(記者 白祖偕 劉雙雙)台灣佛教界高僧星雲大師今天在此間參訪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時表示,自己將捐資一千萬元人民幣支援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書院博物館”。他說此舉僅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來支援和關注中華文化的傳播。
星雲大師是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長期以來宣揚“人間佛教”,具有深厚的佛學造詣和廣泛的影響力。去年三月,《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世界巡迴展》的大陸首站選定湖南長沙。三月十九日,星雲大師被邀請利用參展機會在岳麓書院開壇講學,與大陸之文化、學術、宗教界代表同談和諧文化。從此,湖南與星雲大師結下不解之緣。
今日故地重遊,讓已是八十高齡的星雲大師心情愉悅。在書院內的明倫堂裏,星雲大師與慕名而來的眾多師生談經論道,共論和諧文化的精髓,氣氛異常熱烈。
當得知在岳麓書院旁的“中國書院博物館”已經開始動工建設,星雲大師當即表示,自己願意捐資一千萬元,以儘自己綿薄之力支援弘揚歷史悠久的中國書院文化。
據悉,中國書院博物館是一座以反映中國書院文化為主線的教育類專題博物館。以岳麓書院為依託,在其右側建設一個四千五百餘平方米的陳列館。岳麓書院作為博物館的主體部分,向參觀者展示古代書院的讀書生活。陳列館將大量收藏各地書院的書院志、古籍、碑刻、匾額、山長手稿等,集中展現中國古代書院文化的精華。
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教授表示,中國書院博物館建成後將填補中國書院史和文化教育史專題博物館的一項空白,對世界學者了解、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史、教育史有極大的幫助。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tw/lajl/news/2007/04-16/916696.shtml
2008-04-15 07:20:01
淑女學堂
淑女學堂,又名複興私塾,2005年創辦于江南蘇州。章太炎先生關門弟子朱季海先生擔任名譽顧問,現已彙集民間學者十余人。學堂傳播經典,教授琴棋書畫,收女弟衆多,聞名海外,影響遠大。《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彙報》、《大公報》,中新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英國路透社、法國新聞社、日本《讀賣新聞》亦曾報道采訪。
淑女全能班(全日寄宿)全球限招12人
千載以來,美麗高雅、知書達禮、善良恭謙的女子便是東方最優美的姿勢和懷念!可歎的是,彈琴、圍棋、吟詩、作畫、刺繡,剪茶、焚香、護蘭、剪裁等等,這些古典淑女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今女性能爲者已經寥寥!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時代,我們尋找有古典情結的女性,來共同學習深度的中國文化。
學習內容:
【淑女禮儀課】家庭禮儀 社交禮儀 涉外禮儀
【秀才四藝課】古琴 圍棋 書法 國畫
【文學修養課】四書五經;詩詞、對聯格律等
【音樂修養課】古琴 古箏 琵琶 笛子 二胡(可選學)
【選修課】昆曲 茶道 插花 太極拳 中醫養生
學習方式:每班2至4人,采用口傳心授的傳統教學,每月不少于60課時
業余生活:遊山玩水賞園林,開展各種雅集,定期舉辦深度的中國文化講座
收費標准:每人每月3000元,解決住宿
備注:只招華人女弟子,參考年齡:90年代至70年代
中央二臺:淑女學堂的故事
地址:蘇州市平橋直街(十全街烏鵲橋北100米)南林苑
電話:0512 65117044 13814894405
網站:www.fxssh.com
2008-04-15 07:20:31
孔子學院
全球孔子學院已達一百九十多所
http://www.cdnews.com.tw07-11-10 閻光濤/整理

 中新社西安十一月九日電,記者從今天剛剛閉幕的歐亞經濟論壇上獲悉,目前中共已在全球建立了一百九十多所孔子學院(課堂),並計畫二0一0年前孔子學院的數量要達到五百所。
 中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曹國興在論壇上表示,從二00四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以來,目前中共已在全球建立了一百九十多所孔子學院(課堂),其中有一百一十五所已開始招生。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
 孔子學院的英文名稱為“Confucius Institute”, 是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基本任務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性機構。作為中共政府 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國家項目,孔子學院在漢語教學方面是最正規、最主要的管道。二00四年三月,中共設在海外的語言推廣機構被正式定名為“孔子學院”。二 00七年四月九日,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揭牌,標誌著孔子學院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二00七年以來,中共已派出漢語教師一千五百名,志願者兩千多名,分赴世界各地支持當地漢語教學和華文教育工作。有關人士稱,將本著“穩步發 展,保證品質”的方針,做好加大師資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測評體系、編輯出版一批高品質漢語教材等重點工作,為各國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人士提供支持和幫 助,促進孔子學院的發展。
 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以外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近四千萬,一百多個國家的兩千五百多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

對抗中文熱 日將設百所海外日語推廣中心07-12-22 中央社

日本「讀賣新聞」晚報報導,日本為了對抗中國近年來在全球掀起的中文學習熱,計劃今後三年之間在海外大設日語推廣中心,由目前的十所擴增為約一百所。初步規劃是,日本政府在明年度的預算案中編列兩億多日圓(約新台幣六千萬元),先增加七十所。
報導指出,為了對抗中國在全球各地陸續設學習中文的「孔子學院」,日本外務省(外交部)計劃今後三年內,將目前位於海外的十所日語推廣中心擴增為約一百所。
日本外務省新聞文化交流部官員表示,學習據點的名稱希望能取個讓人一看便知的名稱,譬如「紫式部日語講座」的名稱等。
報導說,到去年為止,在日本以外學習日語的國家有一百三十三國,約兩百九十八萬人。此數字與一九七九年時的數字相較,約是二十三倍,比起二零零三年,增加了約六十二萬人,但今後學日語人口似乎難見增長。
反觀中國在這兩年內,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設了一百八十八所「孔子學院」。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學中文熱逐漸擴大,日本外務省憂心現在學日語人口還算多的東南亞等地,未來會遭中文席捲。
除了中國以外,在本國以外設立語言講座的國家還有法國、德國。法國在海外設置九百五十所,德國的「哥德文教機構」將設一百零一所。
報導說,目前推廣日語的據點是由日本外務省外圍團體「國際交流基金」直接經營,在海外僅有十所。外務省計劃今後要改為類似便利超商的加盟方式,擴大學習據點。至於設有日語講座的大學、民間的日語補習班等,也將提供教科書或學習要領等,旨在以低預算推廣日語的學習。
此外,外務省也將派遣有能力介紹日本動畫、流行文化的日語講師至各日語推廣中心任教。明年度(明年四月一日起)將派遣三十人至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

全球小菁英 拼中文

‧商業周刊 2008/02/20 美國國防部聯手百大名校,正發動一場教育革命……這股力道,不同以往;規模,打破華裔圈,擴及白人黑人;從美國投資大亨之女到法國貧民窟小孩,都在學中文!學中文,已成為全球白領父母最有遠見的教育投資。/吳錦勳】
王建民有了新使命!今年五月新球季開始,他將在洋基球場教球迷說中文。到時候「全壘打」、「謝謝」等中文,將迴盪在這個美國職棒「聖殿中的聖殿」。
中文進入殿堂,不只在教育界。半年前,美國教育史上發生一件破天荒的事。
去年五月九日,第一次AP中文(Advanced Placement Chinese Program)檢定考試在全美國舉行。 「AP」課程是指高中生預修大學課程,通過考試者可以抵免大學學分。開辦第一年,立刻吸引三千三百五十多位美國高中生應考,遠遠超過AP義大利文、法文以及日文考生。
不只AP中文,事實上,這場溫水革命的發動層級遠高於此。這是一場美國總統、國防部,聯手百大名校校長發動的變革。
反恐踢到鐵板 催生美國半世紀來最大語言教育計畫
場景回到二○○六年一月五日,美國總統布希在國務院召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會。台下坐著國務卿萊斯、國防部長、情報局長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比較不尋常的是,台下還坐著來自全美史丹佛、杜克、柏克萊等百餘位大學校長。
這天,布希宣示規模空前的國家安全語言計畫(The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將中文、俄文、波斯語、阿拉伯語等外語,列為攸關國家安全的「戰略語言」。
計畫第一年間就提撥一億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七億元),由教育部、國務院、國防部、國家情報局各司其職,推動戰略外語訓練。「語言教育由國防部出錢,這是一件極不尋常的事,」主導戰略外語計畫的國防部國家安全教育計畫(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主任羅伯‧史雷特(Robert Slater)接受本刊專訪說。
這些戰略外語中,中文和印度屬於「金磚四國」,重要性自不待言。阿拉伯世界掌握油源,是「油元世紀」的要角。「戰略外語」等於重新定義美國眼中的新世界強權地圖。其中,中文和阿拉伯文最受重視,占所有經費的一半。而中文,更被視為重點中的重點。
中文,不僅成為國防安全意義下的戰略語言,又是戰略外語中唯一進入主流教育系統。在國務院、國防部與教育部,三方聯手之下,把中文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
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上未來世界最大的市場。兩者撞擊的火花,更由官方往下燒到民間去。兩位美國名人的動向驗證趨勢。
學中文成投資 惠特曼、羅傑斯為兒女打造中文環境
曾被《財星》雜誌選為全美最有權勢的女強人eBay執行長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早就把大兒子送到北京念中學,現在這位小夥子已經一口流利的中文。
量子基金創辦人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先為他的大女兒刻意找到一位中國北京來的保母後,現在,更舉家搬遷到新加坡,讓女兒更有機會浸淫在中文的環境裡。
高盛的九十九號報告「金磚四國」早有預言,中國的國內生產總額將於二○四一年超過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語言反射國力,兩年前,《紐約時報》一篇題為「二○四○年的中國」文章,更大膽預言:「到二○四○年,在世界各地召開的各類科學會議上隨處可以聽到中文,而美國國內音樂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
「學漢語吧!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內的機會和財富。」這是一則矗立於巴黎街頭的醒目廣告。要子女學中文,已成為美國白領菁英的教育投資,惠特曼與羅傑斯不是特例。
修中文中小學生 七年暴增九倍,去年已達五萬人
一月中旬的一個星期日,美國東部清冷無雪,陽光灑滿光禿禿的樹梢。九歲的美國小女孩柏安琪(Angela Boeke)和爸媽一家三口,連續三年,每逢週日,開車到馬里蘭州洛城中文學校學中文。週一到週五,她在小學每天半天用中文上課。另外,媽媽還幫她請了中文家教加強會話。
過去,學中文只局限在華裔圈子,學中文理由三代沒變(不外是孫子要和祖父母寫信、打電話),但現在越來越多白人學中文。據美國外語教學協會的統計,二○○○年時,全美中小學只有五千名學生學中文,二○○七年已增加到五萬人,暴增九倍。不只如此,去年底,美國現代語言協會發表最新調查報告,○二年到○六年,美國選修中文的大學生激增五一%,達五萬一千多人。
中文公認難學 所花時間比法語多出一倍半
二○○六年,美國國會下屬的審計總署(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將中文、阿拉伯文、日文、韓文列為所謂「超高難度語言」。國務院培訓外交官的對外事務研究所(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多年前統計,一個母語是英文的人,在同樣的學習條件下,要將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要學到高級進階級,約需七百二十小時、但對「超高難度」語種如中文、阿拉伯文,要學到同等級,卻需要一千八百小時。
因此,對母語是英語的人而言,學中文所花的時間,比學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多出一‧五倍!
學中文搶破頭 明星學校招生得用抽籤決定
星期一,我們來到柏安琪就讀的「御書苑」(College Garden E.S.)。這所明星小學位於「耶魯村、普林斯頓街」,從名字就嗅得出貴族感。它是一間「國際學校」,很多家長談起這所學校,立刻眼睛發亮。有人把房子搬到學區卡位,努力要把孩子擠進去,擠不進的便不甘示弱說:「我們一定要去爭取」(We got to fight!)有如台北市家長擠新生國小一樣。
副校長史黛西(Stacey Jones)正為教學評鑑忙碌,抽空受訪。她指出,幼稚園每年兩班,各招二十五位學生,還有一百位家長在排隊,不得已只好抽籤,「如果家裡已經擠進一個名額,第二個抽到還必須讓出來。」
中文教師正紅 在美國教中文幾乎可以光宗耀祖
未來幾年內,全美從小學到大學,中文開課需求越來越大,引爆嚴重的教師荒,合格中文教師地位水漲船高。
「在美國教中文十年,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師大華語教學研究所畢業的邱珍說。維吉尼亞大學梁新欣教授也回想,三十年前來美國教中文,別人一聽一定大叫「啊!什麼,教中文?」這不是個笑話嗎,那時留學生來美念商、念理工、念電腦,之後到IBM工作,才是發達正途。現在,她一手批改老外學生作文,一邊說:「我從來沒有想到中文會有今天的熱況,現在,在美國教中文簡直就是光宗耀祖的事。」
中文熱,說明了世界第一強權美國,對中國和中文力量的覺醒。柏安琪今年九歲,她爸爸布萊德雷早在布局未來:「我們之所以這麼鼓勵安琪學中文,我們真的希望她有競爭力,當她長大了,能成為世界的主要參與者。」掌握中文,才能取得未來世界舞台的第一張門票。
羅傑斯為了女兒搬到新加坡、 惠特曼把兒子送到北京讀中學,他們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當越來越多美國人說中文像吃漢堡一樣,稀鬆平常。或者,當你看到徵人啟事上,德國人開出月薪新台幣十九萬條件找教授中文的人、布吉納法索這樣的小國都願出月薪九萬五千元找中文教師……。住在台灣的你,擁有中文聽說讀寫能力的你,與這股全球趨勢畫上哪些關聯線?你的孩子的中文力,夠好嗎?
世界正在改變,需要無數的跨界橋樑。坐擁中、英文雙重優勢的中國通,將會成為重新定義世界的新貴。
2008-04-15 07:21:22
阿楨
如何算出孔子誕辰 程發軔特展 揭密 2013-9-4中國時報

 台灣師範大學日前舉行「師大大師程發軔教授暨教師節特展」開幕式,紀念該校前國文系主任,國學造詣精湛,精通古曆法,並主導推動9月28日為孔子誕辰與教師節的程發軔教授。
 據師大前副校長賴明德在《國文天地》雜誌發表專文稱,孔子誕辰推定就是根據程發軔運用古曆法完成的研究結論,經專家認可後,我國政府始於民國41年8月18日明令公布每年國曆9月28日為孔子誕辰及教師節。
 賴明德說,程發軔曾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他以古六曆、授時曆、時憲曆等多種曆法推算,得出孔子生於魯哀公22年庚戌歲周正10月27日,即夏正8月27日,換算為國曆當是9月28日。
 師大近年曾陸續通過遴選溥心畬、梁實秋、黃君璧、程發軔等為「師大大師」。師大並特地邀請來自武漢,程發軔的孫女程瓊、趙國慶夫婦、曾孫女程曉萱等來台出席紀念活動。

中國在116個國家建立了430多家孔子學院2013-9-3國際線上

  國際線上消息:據中新社電,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3日在天津表示,目前,中國在全世界116個國家建立了430多個孔子學院,還有650多個孔子課堂,成為漢語教學推廣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全球品牌和平臺。
  當日,2013年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研修班開班儀式在南開大學舉行。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34名孔子學院外方院長3日彙聚南開大學,開始為期10天的研修。
  王永利表示,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發佈了《孔子學院發展規劃2012——2020》,為孔子學院發展事業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點上孔子學院應當有新的發展,要讓孔子學院融入當地的大學和社區。王永利還表示,要全力推進“新漢學計畫”,培養一些未來的新一代漢學家;此外,計畫還支援當下社會各個方面對中國感興趣的一些傑出的領袖人物,讓他們通過該計畫到中國考察研究。

龍應台:台灣書院和孔子學院沒有競爭(楨:競不過之言!)

中評社台北2013-8-28電(記者 王宗銘)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25日抵達洛杉磯訪問,停留期間除視察“文化部”所屬洛杉磯台灣書院業務外,當地時間27日也參訪環球片廠,並與當地華文媒體茶敘。“文化部”今天下午發佈新聞稿指出,龍應台說,台灣書院從事“小而美”文化交流,和孔子學院沒有競爭,“橘子不必和蘋果比紅”,她希望讓台灣書院成為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文沙龍,吸引海外人士對台灣的重視。
2013-09-04 10:35:09
版主回應
為什麼要重拾華夏主義:單一孔子主義有重大缺陷 2013-9-27 葉自成

  中國崛起已經是正在進行時,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依然任重道遠。筆者認為,除了進行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之外,中國的當務之急還必須重建有影響力和凝集力的國家意識形態,重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民族的復興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復興。國家的崛起首先是思想的崛起。改革的成功首先是思想理論的正確。
  我們為什麼要重拾華夏主義?
  當前中國必須要做的思想任務,就是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之更有生命力、更有影響力、更有凝集力、更有感召力。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學習西方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流和大趨勢。今天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與我們學習西方的優秀成果是分不開的。但與此同時,從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時期的批林批孔,淡化、批判和否定歷史文化成了中國的文化基調,即使肯定法家也不知道何為法家真精神,大辦孔子學院也不知道何為孔子的真精神;什麼是歷史文化中的糟粕和精華,從來沒有全面系統地梳理過。沒有緊密自覺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相結合,這是我黨建國以後在思想文化建設方面的一個重大缺失。
  現在的路走起來步履艱難,老路走不得,回頭路不能走,蘇東改旗易幟的邪路不能走,西方式民主選舉的自毀中華的路也不能走,唯一能走的,就是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更緊密更自覺地結合,以後者補充、豐富、發展、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高度創新特色的、不同于蘇東之路的、不同于英美之路的人類文明的第三條路來。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有與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結合,才會越來越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口號,只有與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結合,才會有堅實的土壤和基石。
  華夏主義的精髓
  華夏主義就是在政治思想、核心價值觀念方面的優秀文化的集中表現,華夏主義就是老子道治、孔子德治、商鞅法治思想中精華的結合。
  華夏主義包含了許多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具有普世性的核心價值。一是老子道治思想的核心價值,包含可持續發展觀、自由主義、公平正義、民本主義、多元主義、和平主義、不干涉主義、順勢而為等內容。二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價值:人文主義、人道主義、民本主義、人才主義、中庸之道。三是商子思想中的核心價值:以法治國、富國強兵、制度創新、中央集權與國家統一。
  老子、孔子、商子的思想,分開來看,都有重大的價值缺陷,但如果把三家的精華合為一體,則會成為一個新的核心價值觀的有機體系:尊道而行所體現的高度的理想主義和普世價值,順勢而為體現的高度的現實主義,教育為先和選用賢能所體現的人才競爭、教育競爭,君子—人才主義所體現的重視人才作用的精神,以法治國所體現的一切依法辦事,以人為本和以民為本所體現的一切以實現民眾利益為國家政治好壞的評價標準,事功主義、民本主義,其中多數不僅是中國特色,而且也是能夠適用於其他國家的。
  華夏主義的現實意義
  以華夏主義豐富、發展、改革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會在以下五個方面產生重大的社會、政治和思想影響:
  一是有利於凝集全體國民的精神,形成更為廣泛的社會共識。華夏主義的老子精神、孔子思想在廣大民眾中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它可以產生比單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強大的影響力,形成不分黨派、宗教、階層、海內外的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意識形態和民族凝集力。
  二是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有體系和完整。
  三是有利於民眾理解和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官方的文件會議中高度突出,但在社會和民眾的宣傳上有時流於官方化、形式化、空洞化;如果能以華夏主義的內容充實和補充,就能與在民眾中有較大影響的老子、孔子等的思想融為一體,使之更生動、更有生命力,在民眾中更有影響力,加強民心的凝集力,避免時下相當多的民眾因信仰空虛而盲目崇拜西方思想和宗教的現象。
  四是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和更加突出。
  五是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西方的優秀文明有更多的交集和融合。華夏主義內容豐富,有相當一部分與西方的法治、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公平正義、自由等核心價值是重疊的,可以大大降低西方對中國社會主義的抵制和排斥,繞開西方意識形態的封鎖和藩籬,以西方較為熟悉的老子(《老子》一書是外國文本僅次於《聖經》的經典)、孔子(在多國有孔子學院)的思想進入西方社會,大大提高中國在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的話語權和文化影響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27/1506742372.html
2013-09-29 10:20:44
阿楨
大陸官民熱情擁抱孔子 2013-10-20中國時報 【謝劍】

 一度被冷落的孔子及其學說,近來在大陸被熱情擁抱,無論其學說、故居,乃至種種有關的遺跡都重新受到重視。
 這一興起固然主要出自民間,由於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引起有識之士覺醒,以之匡正社會不良風氣,但官方的幕後配合,卻令外人感到驚奇。最近美國《大西洋》雜誌就有作者賈菲(G. Jaffe)披文,列舉各種數據,令人省思。但他畢竟是外人,全文讀來,隔靴搔癢,筆者感觸良多,寫此文加以評述。
 按2012年,前往孔子故鄉山東曲阜的訪客,竟高達440萬人左右,該地紀念孔子的公園附建有一座三千座位劇院。近來新開的旅社甚多,包括五星級的香格里拉。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投資建設都是政府在推動,僅2010年官方就花費了380萬美元(下同) ,修繕曲阜孔廟及其墓地,另外還有座陳列與孔聖人有關文物的博物館。
 因工程浩大,一再延期開放,到2015年正式落成時花費要高達0.74億。目前已開始大作廣告,是一處「必遊的東方聖城」,而京滬高速鐵路也特別為曲阜設站,以方便遊客。
 眾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爆發,孔子及其後代首當其衝,孔府被破壞,其後人被掃地出門。問題是這一反孔狂潮逐漸消失之後,中共當局何時開始重新尊孔並重視其學說?賈菲認為30多年前就開始了,其實那時剛開始改革開放不久,還顧不到這一問題,直到1994年官方才一反過去作法,重新恢復尊孔儀式,於每年的9月28日即孔誕日舉行,並且從今年開始,正式這一天為教師節,與台灣相同。今年不僅行古禮,正式參與的人還著祭祀古裝,特別隆重。由山東省副省長擔任主祭官,並獻花環於孔子像前。
 更值得注意的是,尊孔不再只是一項國內的重大事件,大陸同時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作為一種「軟實力」發揮中國正面的影響力。其主要功能是教授漢語,並宣揚中國儒家立國精神,作為一位聖賢和腳踏實地的教育家,具有十足的象徵意義。
 曲阜的孔誕紀念活動為時長達一週,由當地政府主持頒發「孔子文化獎」及「聯合國文教組織孔子藝文獎」。以吸引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獲獎者除獎金外還授以孔子金像。禮成後由山東省的另一副省長發表談話,把孔子理想和中共中央一再宣揚的「中國夢」聯繫起來,說明紀念會的意義。
2013-10-20 11:07:12
圖博館
於聖明:現在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私塾”
就讀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2017-09-07

最近,教育部相關人士稱,某些“讓孩子退學上私塾”的行為可能違法,隨著這一表態的做出,一個堪稱中國教育界老生常談的問題又一次引發了熱烈討論:以教授所謂“國學”為主要授課內容的“私塾”是否有其作用?
  支持者認為將子女送進“私塾”而非接受常規的小學教育是讓下一代接受傳統文化熏陶,脫離“浮躁而物質的社會”乃至“獲得人生快樂幸福”的捷徑。反對者則認為,“私塾”實際上妨礙了青少年接受正常的義務教育,容易造成種種不良後果。那麼,我們在今天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私塾”教育呢?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智和全面地看待“私塾”教育。
  現代的“私塾”可以分為針對學齡兒童的教育型“私塾”和針對部分企業家等成年人的培訓型“國學班”,而前者又可以分為興趣班型的“私塾”和全日制的,代替學校教育的“私塾”。
  主要面向少年兒童的“私塾”的問題則嚴重得多,此次被教育部點名的“私塾”就是前文所述的“全日制”私塾,這種“全日制”私塾經常因其“課業與現代社會脫節”而遭受批評,事實確實如此。
  有人也許會辯稱,並非所有私塾都只教古文詩詞,有些也會同時提供數學等其他科目的教育。但私塾最嚴重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教授的內容,而在於其相對於正常義務教育的隨意性。
  我們都知道,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要經過教育部專家審定公佈並根據現實需要隨時修改的,具體的教學計劃也是經過學校內部的各位相關授課老師組成備課組集體討論才能確定的。這些經過層層審議的內容雖然經常受到“千篇一律,不能因材施教”的指責,但最基本的授課內容的平衡性、科學性與多樣性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
  加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教師都要經過一定年限的師範教育,授課者的教學能力也符合相關標準,其授課行為還能夠受到家校聯繫機制等一系列因素的監管,雖然不能完全杜絕諸如體罰等行為的發生,但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減少這類行為發生的風險。正規學校中的一系列相關設施和校工群體的存在則確保了學生在校學習時能夠擁有較好的學習環境。而所謂“私塾”則不然,......
  回應
 國學裡的大量糟粕現在又沉渣泛起,國學真又用的話,就不會被列強蹂躪近百年了!
 很多私塾的確有問題,存在師資不合格,炒作,曲解,商業化等問題,但是有的人因為這些問題就否定國學和傳統文化,那就是另一種極端了.
2017-09-09 10:57:50
圖博館
私塾教育質量只要不出大問題,只會比義務教育水平高,而且高得不止一個檔次。校園霸凌就不說了,對於大部分學生,義務教育本來的目標,其實都是失敗的。
看看大多數的高中畢業生吧。學了十二年語文,進了廠連個說明書都不會讀。學了十年英語,見個外國人不會說不會聽。十年時間啊,是頭豬,也能練得認出好幾個字母來。義務教育的特點就是,只有少數的精英都完整掌握義務教育的內容。私塾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什麼教封建糟粕,而是私塾小班,有成型的有實際影響力的人格培養體系(學校),比一般的私人學校上更強大,把義務教育碾得更遠,更加加劇教育精英-學渣的分裂。所以教育部門對私塾打壓,不是擔心私塾把孩子教壞了,而是擔心私塾做大後,把自己的質量低劣的底褲暴露了。義務教育,就是個工廠的工業化大生產,別指望太高的質量,和私塾這種精工作坊比質量,是要被碾壓的,所以只能利用官權以不給證來壓制。
 當然是好事了。私塾本來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教育方式,只是不適合低成本大規模推廣而已。私塾裡邊出來的學生,至少不是私立學校裡邊教出來的滿腦子西化利己思想的人,在經典影響下,至少是個民族主義者。加速不平等也不是壞事,早晚如此,私塾的加速,至少比義務教育自己的分化還要好。分化是沒辦法的事情,難道你還指望你自己家鄉的一般中學,和北京的重點中學爭資源?我寧要私塾生,也不要北京重點中學的學生,前者老老實實真認自己的祖宗,後邊的,出個國,留個學,拿著中國百姓交的稅,直接做外國人了。
 哦,了解了,幸虧您只能在網上指點江山
2017-09-09 10:59:05
圖博館
貝一明:比起模仿西方,中國智庫更應重視自己的傳統
韓國亞洲研究所所長2018-02-03觀察者網
......
許多中國學者似乎從開始就認為智庫本質上是西方的東西,因此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智庫之前,應當不遺餘力地對CSIS等華府智庫加以模仿。他們認為中國智庫需要不加分辨地從模仿西方智庫開始,隨時間推移,中國智庫日趨成熟、日漸完善,自然也就會擁有中國特色。
  但這是建立新一代中國智庫的最佳方法嗎?毫無疑問,倘若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先進的智庫只存在於西方,中國智庫必須以西方智庫為榜樣,那麼就會陷入一種等級觀念:中國落後於西方,將自己看作必須效仿發達國家的人群。
  中國智庫有自身的傳統,不應該認為中國智庫是全面落後的而需要完全採用西方智庫的習慣與模式。看看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的亂七八糟政策,中國的行政分明是走在前面,在國家治理方面,中國已經大大超越美國。
  明確中國的國家本質後,我們即可將西方智庫的方方面面去粗取精。倘若對中國的智庫傳統不甚了解,我們就很難判斷西方智庫各個方面孰優孰劣、是利是弊——儘管我們對“西方智庫”這一提法時有耳聞。如果我們不清楚中國的需要、中國的傳統,就很難評價西方智庫哪些是重要的,那些只是表面上很有名氣。
  中國智庫的傳統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沒有建立智庫的傳統。假如只是狹隘地根據美國模式來定義“智庫”,這種想法並沒有錯。然而,要是把智庫看作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於政府,同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政府、私營企業和其他部門合作,參與政策制訂與實施方面討論的組織,那麼我們可以說中國智庫的傳統十分悠久。
  至少唐朝的集賢殿書院就是可供參考的範例:這樣的組織,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員與學者都能參加,同時翰林學士還參與決策。其實始於唐、盛於宋、明、清的書院傳統也極具研究價值。我們不能將白鹿書院、徂徠書院等為當時的決策者與知識分子提供空間,探討國政、倫理、自我與下代學者培養問題的綜合性機構歸為封建迷信。
2018-02-07 10:56:34
圖博館
當時的書院,是有別於東亞古代教育制度的另一種形式,是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鄭州的嵩陽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了楊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
  這些都是可為我們指引方向而美國智庫所缺失的要素。當今的美國智庫愈發與企業類似,根本不關心道德與思想方面的內容。
  通過仔細研究唐朝以來的中國智庫傳統,我們可以梳理出涵蓋整個世界的新思路,從前人實踐中獲得啟迪、讓知識分子能夠參與政策制訂與教育方面的大小事務。這將使全球的決策者獲益良多。
  這一工程可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媲美。十六世紀,歐洲的知識分子對古羅馬與古希臘包括民主觀念在內的各種思想進行調查研究,並對其傳統精髓加以詮釋,為現代所用。如今不應該把宋朝與明清的思想當做源於封建時代的神秘言說,而應當從中獲得啟示,探求其種種思想體系未來得以發展的可能,使非洲與南美人民也能為之青睞。
  美國智庫系統的缺點
我們還需要考量美國智庫系統的缺點。必須認識到,美國智庫對金錢與企業資助的依賴頗深,且決定某智庫價值的並非其準確程度與社會意義,而是預算的多寡,這已經對其進行綜合性客觀調查的能力造成巨大損害。應出資方要求,許多課題已經成為禁區。保守的美國智庫對我們當今最嚴重的危機——氣候變化置若罔聞,卻對導彈防禦議題頗為關注,因為軍火製造商是它們的金主。這種做法足以讓我們相信,傳統基金會與CSIS根本不是什麼智庫,而是在扮演著公關公司的角色。
  建立自己的智庫評測與資助系統對中國至關重要。該系統應當更加客觀,不是簡單地以吸引資金的能力作為排名標準。但此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不該針對中國單獨打造,而應當開放化、國際化,使之具有廣泛的吸引力。
2018-02-07 10:57:36
圖博館
我們要用新成果來取代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o-to Think Tank)智庫排名系統。其排名結果堪稱權威,且可決定一個智庫的存亡。但面對這種壓力時,美國智庫的反應並不是鼓勵研究員走近群眾、通過科學分析來建立更好的世界。它們的管理人要么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飛,為獲得捐資而對富豪們阿諛奉承,要么為在SSCI期刊上發表文章而絞盡腦汁,而他們的論述其實對社會基本構不成影響。那麼這種更客觀、更有用的智庫排名系統是什麼樣子?當然,不排名最好。然而從人性的角度考慮,這根本就不可能,因此我們最好不要有這種幼稚的想法。
  中國可以開發出一種不著眼於吸金能力與運營規模的智庫評測系統。這樣的系統更具廣泛吸引力,而且基於其評測結果,中國與外國的智庫都能獲得其理應獲得的關注。“先進研究都是說英語的人做出來的”——也許應該首先摒棄這種思維模式。
  智庫評測應當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一、從評測對象的理智、誠實程度與研究的完整性出發。它們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否與普通大眾息息相關,是否能滿足時代的需要?研究目的是反映事實,還是為維護某群體的利益而宣揚某種觀點?其研究是遵循科學方法還是僅憑印像開展,甚至有誤導作用?
  二、調查是否涉及利益衝突?軍火製造商資助下開展的安全與軍事研究,以及石油公司出資開展的能源與氣候研究均屬此類。
  三、智庫是否關懷當地人群以及世界人民?其所重視的需求,是來自百姓還是企業CEO們?
  四、決定研究重點的過程是否透明,是否會考慮普通大眾的建議?關於某項政策,研究員是盡心調研,還是只聽從上面安排?
  最後一點,智庫是否致力於長期規劃,是否考慮今天的決策對子孫後代的影響?
  我們或許還會考慮智庫是否會在開展國際行動時使用多種語言,是否會促進全世界調查員們的通力合作。
  這樣的智庫評測系統將比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社會公民項目(Civil Society Program)確立的排名指數實用得多。他們的做法只對各個智庫增加預算、擴大規模、接近權貴有好處,忽略了利益衝突與研究完整性等問題。
2018-02-07 10:58:34
圖博館
發揮中國智庫在全球治理中獨特的作用
中國智庫還能為真正的、可以引領我們前進的全球治理注入新見解,原因很簡單。
  目前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所使用的“全球治理”觀點,可追溯至康德與黑格爾建立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基礎上的概念。該觀點先後成為海牙和平會議、國際聯盟與美國的邏輯。然而希臘傳統雖然充滿智慧,但只關注本民族理想政府的建立,與全球治理並無關係。西方對民族國家的痴迷便可溯源至這種早期的思想定位。
  中國早於歐洲首先建立共享普遍價值的跨地域文明,率先維護那些共享價值。繼聯合國的誕生後,在我們探尋建立地球村的下一步策略時,“天下”或“春秋”這樣的政治話語不是比西方傳統更實用、至少更值得考慮嗎?
  我並不想否認晚期帝制中國曾存在推行單邊主義等問題。我要說的是,在進行早期國際社會建設理論探討與實踐方面,中國擁有漫長而復雜的歷史。
  然而我看見中國媒體常常展示類似於晚清宮殿的建築,它們更像是慈禧太后及其奴才們的住所,而非宋明時期文人士大夫的居室。我想知道人們是否會在中國傳統的終極價值方面感到深深的疑惑。儘管中國的傳統建築與陳設十分精美,但將中國傳統的物質方面當作其中心內容實在是一種大大的、可悲的誤讀。也許中國人正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作某種物質文化來解讀。在人們眼中,傳統文化與廣告牌上的名表、名包與豪宅大致等同。
  然而,儘管在帝制末期經歷過短暫的墮落與沈溺,傳統中國絕非如此膚淺。在中國偉大的儒道釋傳統中,人類體驗最寶貴的方面超越視覺、無法觸摸。中華傳統重視對德孝仁等美德的追求,這種美德首先存在於人們的思想情感與行為方式之中,而非存在於物件之中。這種價值甚至無法在書中找到——儘管收集書籍十分有趣。終極價值蘊含在無影無形之中。
  如果要開拓中國智庫的新傳統,我們應當從尋回終極價值——這種並非由西方輸入、流失於東方的東西開始。
2018-02-07 10:59:20
圖博館
把北京打造成智庫中心
中國的民間智庫從無到有,有了長足的進步。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大國,與之相適應,中國智庫需要更上層樓,把北京打造成世界的智庫中心可以說迫在眉睫。
  中國需要的不是演繹已有的政策的能力,而是需要想像力,尤其是來自民間的想像力。民間智慧在互聯網上已然有所體現,互聯網所呈現的廣度與匯集的大數據本身就意味著“眾人之事”,這是需要去發掘的。民間智慧不可限量,民間智庫可以發揮出的建設力量不可小覷,全民創造力不可能僅僅依靠外力而被充分激發出來,只有在人們主動去思考、表達其主張的前提下,他們的創造力才能獲得釋放。他們的思考與聲音,可以說本身就是國情的體現。民間智庫可望將全民創造力的激發出來。因為他們的思考是從自身的狀況與需求出發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專家們的思考可以替代與覆蓋的。這裡,不妨借用一下市場經濟的概念,市場經濟觀念中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自由地主張並表達自己的權利,才能由此構成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專家們固然有知識與專業上的優勢,但他們可能不切實際,離題萬里,乃至背離常識與直覺。中國智慧當然指的是中國人的智慧,民間智慧的集中以及通過互聯網匯集的聲音,必將成為中國智庫重要的組成部分。
  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與治國理念,那麼北京的智庫群體能否成為國家治理(governance)創新的核心呢?能否在展示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發出中國聲音起到引領作用呢?若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邁出重要的幾步。
  首先,需要包容年輕人。如果你去參加智庫活動,你很難發現有40歲以下的年輕人。發言人一般是60—70歲。活動中的年輕人均為服務人員,對討論不起任何作用。年輕意味著活力與創造力,忽略年輕人的需求是十分嚴重的錯誤。
  此外,智庫需實現國際化,僅僅用英語開展研討會,並不表示實現國際化。研究小組中應包含外國人、包括女性、包括在國外的華人代表。需像國外智庫一樣,聘用外國人擔任高級研究員。
  智庫要做到“適度超前”,預判十分關鍵。好的出發點未必能導致好的結果,而是導致多種可能的結果,因此需要對此做出準確預判。影響不同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因此要目中有人,要搞清楚人們的合理需求。同時,歷史的經驗也值得注意。
2018-02-07 11:01:20
圖博館
新一代智庫需正面探討氣候變化等核心問題,同時需要發表令人敬畏的正直言論。技術變化對社會的影響也是重要議題。雖然我們還未正確認識這點,但技術正在令社會分化,並弱化了對社會問題的集中能力。智庫的作用是要讓我們關註一般人無法發現的深刻問題。如果只是搞形式主義那一套,像舉行儀式一樣向聽眾闡述陳舊的觀點將導致智庫的失敗。
  智庫還應該包括多種語言。除英語外,一般而言涉及哪個國家就應當使用哪個國家的語言,比如在亞洲問題上使用日語、韓語,在俄羅斯問題上使用俄語,在中東問題上使用阿拉伯語等等。這樣世界各國才更可能更加關注中國智庫發出的聲音,提升國家軟實力。
  若北京試圖成為世界智庫的中心,革新能力是核心。模仿存在局限性,需要綜合國內外研究和討論的網絡。這是為了對於氣候變化或“虛擬空間的未來”等非常綜合性的問題,能夠擔負起調整世界各國的新政策,開展國際項目的重任。
  同時也需要增進小型、大型智庫間的合作。大型智庫預算較多,更易接觸到世界級專家。小型智庫靈活性好,更了解人們的需求。若北京開發出在這些智庫間分享財力和知識的戰略,將迎來創新智庫群的誕生。
  智庫需要提出能夠吸引國際社會的主張,那樣的話,需要與更多國外智庫交流合作,相應擁有比較豐富的外文文獻。保守的智庫多數集中於國際金融或安全問題等與一般人需求無關的議題,未對青年崗位、環境破壞、貧富懸殊問題進行探討。
  回應
 要牢牢記得,救了中國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救了中國的是無產階級革命,救了中國的是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工業化,而不是早在1840年就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之乎者也道貌岸然的士大夫精神!
 前半段說的對,後半段不宜一刀切。沒有士大夫精神,恐怕毛與周成長的土壤就不存在了。時代淘汰了很多東西,卻也傳承了很多,對於士大夫精神,不宜厚古薄今,也不宜厚今薄古,而應揚長避短,對吧
2018-02-07 11:02:09
圖博館
算了吧,就這目前的國際環境下,大部分國家對中國都是這防那防,求求你們別整天詆毀,造謠,洗腦,軍事圍堵我們了,軍事上你們永遠不可能打敗我們,確天天窺視我們的土地,文化上更不可能靠你們的造假,詆毀,編故事就能忽悠我們中國人,中國要真帶頭成立什麼全球智庫,那還不得被你們天天說我們顏色革命你們呀,意識洗腦你們拉,我們經過你們各種坑蒙拐騙,最終還是撐住了,這就是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想管的時候就管管你們這些破事,可以出個主意,愛聽不聽,愛做不做,樹大旗之類,做老大愛誰誰。還有一點,你所說的以上幾個你認為的是智庫,我們中國人可不這麼認為,要指望他們出言劃策,早崩潰了,作者說現在的美國智庫受軍工資金的影響,當年東林幫何不是受賈商的影響,再說,你建議的這個問題,明顯有木馬病毒的基因植入,忽悠來忽悠去還是那一套,中國的高層在做政策決斷的時候要是都聽智庫的判斷,那就沒有今天,很簡單的道理,要不我們按你所說成立一個,我們先把美國和歐洲先批判一番,什麼人權拉,自由啦,種族歧視拉,制度落後啦,大屠殺拉之類的,先研究研究個3年5載的,你們要是悔過自新那好,我們就成立,別整天往我們中國身上扯,要扯先扯扯你們的,你們要是能受住就算通過考察期了,什麼時候成立智庫,成立什麼樣的智庫那要需要我們自己的國情決定,你一個老外總想帶節奏,現在外國專家的智商都這低了嗎?別整的以後我們中國人對你們外國有種智商優越感,看看你們的愚民教育吧。
2018-02-07 11:03:05
阿楨
有錢家長行賄幫子女進名校 耶魯、史丹福等都中招 2019-03-13 世界日報

美國聯邦司法部12日對50名大學教練及有錢家長控罪,指控這些教練接受來自包括知名美劇演員費莉希蒂•赫夫曼(Felicity Huffman)、蘿瑞羅夫林(Lori Loughlin)在內的家長賄賂,換得不計其子女能力,就能作為「體育生」進入菁英大學;史丹福大學、喬治城大學等名校均在列,這將是聯邦法庭史上規模最大的入學行賄案件。
檢方表示,這些有錢家長在2011年至2019年2月間,向一名入學顧問支付2500萬元美元,用來賄賂各名校教練及行政人員,將其子女標記為「已招募的運動員」,以增加錄取機會。涉案人員也為學生編造虛假運動員檔案,即便他們並不從事某項運動,也通過作假讓他們看起來更像強壯的高中運動員;顧問公司還賄賂主管大學錄取考試的行政官員,讓一名佛州男子代替學生考試,或在考試結束後,用他的答案替換學生的答案。
由於被告還包括出演「絕望主婦」(慾望師奶)而家喻戶曉的赫夫曼,以及出演熱播情境喜劇「歡樂滿屋」的路格林,此案更顯位高權重者透過犯罪來讓子女進入菁英大學的醜陋嘴臉。
羅夫林與時尚設計師的丈夫吉安諾裡被控行賄50萬元,以讓從未參與相關運動的兩名女兒,進入南加州大學賽艇隊。
赫夫曼則被控偽裝慈善捐款,向Key Worldwide Foundation基金會行賄1萬5000元,以便讓協力廠商修改大女兒的SAT考試成績;其大女兒的SAT成績為1420分,比早一年參加的PSAT考試高出400分;赫夫曼也想對小女兒「故技重施」,但未能得逞。
  回應
美國沒有大學聯考或會考。招生全由學校決定,有很大機會黑箱作業。美國大學是漢朝制度
還是聯考比較公平,多元入學=多錢入學+拚爹(媽)入學。聯考會有遺珠之憾,那就再加一部份的甄試。
民主的燈塔會有賄賂?人家是合法操作。你知道吧?嘿嘿嘿嘿嘿
公開的秘密.在美國,這還算是個事?
2019-03-13 10:59:14
阿楨
朱熹不是狀元 2015-08-12 文匯報

關於高考狀元的話題,可謂延綿不絕,高考則在廢除了科舉之後方才出現,此兩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人們還是樂此不疲,硬要將它們拉在一起,而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高考狀元,每個省有,每個市有,每個縣有,文科有文科的狀元,理科有理科的狀元。
自有科舉以來,金榜題名的狀元出過不少,狀元們之文治武功實有建樹或文章詩賦流芳千古的,實在不多。朱熹不是狀元,就像魏徵不是狀元,馬周不是狀元,李白不是狀元,陸游不是狀元一樣。
朱熹不是狀元,就連榜眼、探花都遠遠不是,這原因肯定很複雜,我們只能分析,只能推測:或許因為他沒有以科舉考試為目標去做學問,沒有去研究去琢磨科舉考試的路數,並千方百計去強求自己適應;或許因為他沒有太把諸如狀元、榜眼、探花之類的名次當一回事,沒有去猜測去揣摩可能出現的考題,去打聽試官的人選以便迎合試官的口味,只求如實訴說自己對於經史的見識以及對於現實的思考;或許因為試官只按常規閱卷,看不出朱熹的策論高在哪裡妙在何處,當然,也可能朱熹考前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複習,或者臨場失手作文偏題——我已經說了,這都只是分析與推測。只有一點是肯定的,“狀元”不能說明一切,不能預定一生。朱熹不是狀元,但與他同科的進士卻要因朱熹而得以留名後世,連狀元故里之石碑也要借朱熹之名,沾朱熹之光,豈不發人深省?
北大清華去外地招生,因為爭搶“高考狀元”而弄得紛紛揚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樂,可以理解。“搶天下英才而炫耀之”卻大煞風景。人生的道路很長,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個節點。是否“天下英才”,不是一次高考就能定論的。與其多搶幾個准“天下英才”進來,不如多教幾個日後真能成為“天下英才”的學生出去。不少市縣的一中,都是當地的名校,新生入校之時,都有一言代代相傳,叫做“今天我以一中為榮,明天一中以我為榮”。這是此類一中作為名校對于新生的鼓勵,也是此類名校教職員工對於自己的鞭策。在招生之時就想以“狀元”學生為榮,是否過於急功近利?
2019-07-08 08:35:13
阿楨
“SCI”神話早該破了!2020/02/26 瞭望智庫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SCI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通過統計大量引文得出期刊的影響因數等量化指標來對期刊進行排名。按目前的國際慣例,一般用學術期刊的影響因數值來測度期刊的學術水準和論文品質。庫叔觀察到,學術界普遍存在對影響因數的崇拜現象。
…..
  回應
那我問你,不靠SCI靠什麼評價科研水準?反對一件事卻提不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後把事情搞砸搞亂。
靠中國國內期刊?國內能好到哪裡去?
靠科研經濟轉化?那大家都去做賺錢的課題,請問那些不賺錢的基礎科研,你讓誰去做?
靠同行內部評價?都是圈內人,沆瀣一氣?甚至一個方向上只有一個團隊做,你讓誰去評價?
靠給學生上課?那教學成果怎麼評?你上的課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考90分,他上的課難,學生就算認真學都很難學好,最後成績60多,所以你教得就比他好?
最後一年教授名額就這麼多,一堆人爭,你說給誰?

論文門又有新爆料!?網看傻:出大事了! 2020/02/26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議題從選前燒到選後,資深媒體人彭文正的網路節目「政經關不了」中,不停揭露蔡英文論文祕密的神秘面紗,讓網友佩服不已,而這次又出現新的證據,讓人看傻了眼。
2020-02-28 08:28:29
阿楨
QS世界大學排名公佈:清華首進前15,中國內地6所高校進前100

2020-06-10,英國QS發佈了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9年第一,斯坦福和哈佛第二、三名。
清華從世界第16名上升到15名,在亞洲排名第三。北大23名,較去年降1名。復旦(34名)和上海交通(47名)也創下了各自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交大首次進入全球前50名。浙江大學(5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名)
今年亞洲大學表現強勁,但英美大學似乎展露出疲態,不少學校的排名都出現了下滑。
美國高校依舊佔據了排名前三的位置,在排名前30名的大學中也獲得了14席,位居全球之首。不過,美國153所參與本次排名的大學中有112所排名下降,而入圍前100名大學的數量也從三年前的32所降至27所。
英國,牛津(4名)、劍橋(7名)、帝國理工學院(8名)、倫敦大學(10名)躋身全球前10名。84所排名最高的英國院校中,有62所的排名出現了逐年下降的情況。不過,英國在前100名中依舊占了18席,這一數字近五年來始終保持不變。
今年,有26所亞洲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前兩名分別為新加坡大學(11名)和南洋理工大學(第13名)。
此外,本次共有83所中國高校入圍QS榜單,包括內地高校51所,香港高校7所(港大22名),澳門高校2所(澳門大學367名),臺灣高校23所(臺大66名)。
  和往年一樣,2021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共有6項:
(1)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回饋;
(2)雇主聲譽10%:根據超過44000名雇主;
(3)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4)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
(5)國際教師比例5%;
(6)國際學生比例5%: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榜單如下:
…….
  回應
前49名,德國一所大學都沒有,香港有3所大學,哈哈哈,這榜扯的
這個排名也就看個熱鬧。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都是主觀評價,更傾向於歷史印象,很難反映大學最新的發展。國際教師和國際學生的指標,基本是給英語系國家送分的,也難怪英美新港的排名普遍較高。
2020-06-11 07:05:11
阿楨
文科生太多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歷史的無知! 2021-04-16 任大剛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發表《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論文,得出: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中提到,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中國不重視理工科教育。
四位不知,中國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比重最小的國家:1949年33.1%,1953年14.9%,1957年剩8%。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地處熱帶,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易解,熱帶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更應發展旅遊度假等第三產業,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理工科生。
  回應
要辯駁四博士說法,需要看採用的資料和推論的邏輯是否合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否適用。
四博士說的是文、理科比例不太合適,文科比例偏大莫非文科能直接種出糧食、造出機器、建設成世界工廠?
中國古代科舉,100%文科生,還不是搞舊中國搞得GDP全球第一。

中國教育改革必須建立跨學科,才能克服文理分科的工匠體制 2021-04-17 陳平
  回應
沒有一個擅長的學科,跨十個都沒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2021-04-19 09:00:01
阿楨
丘成桐對於數學史應該是個門外漢,歐洲數學和希臘關係其實並不大 2022-06-30

這段是想討論數學家丘成桐關於“中國自古對數學並不重視”的帖子裡,
以前看過一個說法,叫“一個文明歷史上對π值的計算精度,可以視為該文明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數學水準的標杆”,然後我們按時間列一下圓周率的計算精度發展
古巴比倫認為圓周比是25比8,古埃及認為圓周比為16比9,中國《周髀算經》(成書於西元前1世紀)圓周比3比1,而古希臘阿基米德(元前287—212年)據說3.141851(這一紀錄其實是16世紀以後才普遍出現的),到西元1220年的義大利,整個歐洲在圓周率沒有任何進步。之後16世紀歐洲雖加速,但要到1523年才超過中國南北朝的數學水準,1596年才超過波斯人百年前的水準。而16世紀前後正好是歐洲大航海時代,是航海和殖民需求催生了歐洲數學的發展,不是什麼希臘。

中國傳統的私塾,有很多可取之處 2022-06-30

比如千字文,百家姓這些,利用了漢字的本身的特點,都是韻文。讓小朋友首先體會到漢字,漢語本身的美。裡面有糟粕,可以改正,不應該全盤否定。
中國教育講究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個沒啥問題。小學低年級階段就應該有朗朗書聲,就該把主要精力花在背誦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經典上。培養對漢字漢語的審美,灌輸中國傳統文化。高年級乃至中學,要進行海量閱讀。量一定要堆上去,而不是去磨那有限的幾篇課文。
現在的語文,你說傳統,傳統沒守住,去學習一些虛假的外國人的好人好事。潮流,潮流也沒跟上。從小學到大學,如果不是額外重視閱讀,怕是書也沒讀過幾本。這樣培養出來的所謂“人才”豈不是個笑話。
2022-07-02 08:43:36
阿楨
漢語英語哪個使用更方便?2020-10-13

  首先,漢字和英文從字形結構上講,漢字屬於二維碼,英文屬於條碼。二維碼天生就比條碼蘊含更多的資訊,例子很簡單,聯合國同一決議五大語種中漢語版決議列印頁數最少。
  第二,英語有複雜的語法,時態,詞性轉換,單複數,而漢語通通沒有,言為心聲怎麼想怎麼說。這種學習難度的增加是否帶來英語對於漢語特別的好處和優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成熟而完善的語言,都能夠準確清晰的表達其要表達的含義,不存在某種語言在交流傳播中明顯更精確更精准現象。至於網上很多文章指出歧義和準確性的問題,主要是使用者自身語言文字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例子還是聯合國決議,聯合國同一個決議不會出現不同文字版的決議內容不同的情況,各種語言都能精確精准表達同一個決議內容,不會存在差別和歧義。
  第三,漢字數量統計總共約9萬多,而英文單詞數量超過100萬。因為漢字發音為單音,而英語單詞發音絕大多數是多音,結果就是新詞彙漢語以組詞為主,英語以創造新單詞為主。
  舉一個簡單例子:豬pig,肉meat,漢語很簡單豬+肉組詞為豬肉;英語沒有選擇簡單組詞pig+meat為pig meat而是創造了一個新詞pork。因為豬肉是日常使用的常用詞,而pig meat要發四個音,非常不便於日常的語言交流,太囉嗦了,為了提高語言的交流效率,英國人不得不創造一個隻發兩個音的pork來代替pig meat。
  pig cattle sheep pork beef mutton 豬,牛,羊,豬肉,牛肉,羊肉,這就增加了英語學習記憶的難度,實際日常生活中文常用漢字3000個就可以覆蓋日常使用漢字的99%,而英語要做到這樣程度據說要2萬到3萬詞彙量。中國學生在小學就基本學完常用漢字,而英國學生甚至到大學還在學習單詞。
  第四,英語屬性拼音文字,在掌握拼讀規律後,一個陌生的單詞不知其含義也可以進行拼讀,而很多漢字看字面是看不出讀音的。
  另外個人認為在書寫方面,英文可以進行拼寫以及條碼的原因,應該比漢字更方便更簡單。在這兩點英語比漢語有優勢。
  綜上所述,漢語英語在使用中各有優勢,但漢語優勢更多,使用更方便。
  回應
雖然漢字不是表音文字,但漢字通過形聲字(占了多數)讓你也可以直接拼讀。
現在是電腦時代,書寫變成打字了。漢語與英語誰打字更快。
2022-10-14 08:25:28
阿楨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

【本文來自《中國人要是老早就反封建,至於封建社會長達1300多年?》評論區】
中國的科舉固然害人不少,卻是世界至今最“民主”的選賢制度!拿封建、獨裁、民主幾個由後來人發明的詞來定義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無異於盲人摸象!
科舉在唐宋確實是一個好制度,但到了明清明顯已經不夠用了,當然放在歐洲依然是好制度,現代公務員選拔制度,都是脫胎於科舉制度。
南宋或晚明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都被戰爭打斷了,晚晴資本主義又要發展了,結果還沒起來,帝國主義就進來了。
  回應
唐代科舉制度缺陷不少,文壇裡基本上誰出名誰就會中式,直到宋代中期把學子的名字遮蓋了,主考官不預知試題,批改試卷的官員和考官都是集中封閉的,這些措施才完善了科舉制度
我不這麼認為,明清不行了,不是因為考試內容有問題,而是皇權太過強大,文官集團毫無牽制力。
科舉一直是個好制度,問題出在考試內容上。
2022-10-14 08:32:54
阿楨
清華北大聲譽排名再上升 專家指美英正在失去優勢2024/02/14 旺報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公布的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顯示,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該排名榜首。同時中國大學排名也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發生變化,中國兩所領先的清華與北京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
據介紹,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是通過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邀請制學術問卷調查評選而出,根據發表過論文的資深學者意見,提供了全球最強大的200所大學品牌的最終名單。
據中新網引述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穩居第二位,史丹佛大學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三。整體看到美國有52所大學進入榜單,較2022年減少了4所。英國數量居次共20所大學入選,也同樣較2022年減少了4所。

同時中國大學聲譽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其中8所進入世界前100名,清華大學最新上升至一位到世界第8名。北京大學也上升兩位到第11名。
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在發生變化。雖然美國和英國可能仍然擁有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但中國兩所領先的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這對全球人才流動以及知識創造和創新的地緣政治具有真正的影響。
2024-02-15 02:55: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