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4 07:52:45| 人氣38,711| 回應18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雷射與電磁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空軍ALTB機載激光試驗機進行最後謝幕試飛(楨:下一個是電磁砲?)

空军世界 :: 美国空军机载激光反导弹系统 ABL 
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ALTB機載激光武器試驗平臺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了最後一次謝幕試飛。2011年12月下旬,美國國防部決定終止ABL機載激光器(Airborne Laser)研發項目。在此之前,該項目研發時間已經接近16年,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並且進行了數次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7_13754.html

美海軍成功試射電磁軌道炮 2012-03-03 中國時報(楨:重蹈激光試驗機?)

 美國海軍上周成功試射第一門武器級的原型「電磁軌道炮」,從「海軍研究處」發布的影片看來,這門軍艦用的新型火炮威力驚人,射程最遠可達一百八十公里。海軍希望從二○二○年開始,以電磁軌道炮取代傳統艦炮,不但可以更有效支援岸上任務,且能防禦敵軍飛彈。
 電磁軌道炮與傳統火炮最大分別,在於前者以火藥推進炮彈,後者則靠電磁產生的強大能量將炮彈拋出,初速可達七千至八千公里,約為音速七倍;射程在九十公里至一百八十公里之間,目前海軍的五寸炮射程只有廿公里。
 軍事專家指出,電磁軌道炮的優點包括速度快、射程遠、威力大,同時它的炮彈體積小,重量輕,可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現在的船艦一次只能攜帶七十枚導彈,電磁軌道炮一次可輕易裝載幾百枚炮彈,且其炮彈不會爆炸,只靠高速就能造成極大破壞。
 電磁軌道炮的發射成本也較傳統火炮經濟,目前這門原型炮一次發射可產生卅二兆焦耳(megajoules)的能量,每焦耳成本約僅○.一美元,傳統火炮產生一焦耳能量的成本需十美元。
 為了發展電磁軌道炮,美國早在一九七八年就成立專案研究小組,一九九一年由國防部成立「電磁軌道炮聯合委員會」,並交由BAE系統、General Atomics等公司研發,目前這門原型炮由BAE生產。四月起進行試射的原型炮則由General Atomics公司生產。
 過去七年,美國海軍都在對發展中的電磁軌道炮進行測試,現已結束第一階段,接下來五年進行第二階段,將測試冷卻系統以及可貯存能量的電池。海軍終極目標要使電磁軌道炮的射程達到四百公里。

中国公路机动电磁轨道炮(楨:?)


  052D艦的130mm艦炮射程真的可達120km?又是個「052D世界首創的垂射系統」1吧!
  120公里算啥?單靠底排火箭增程,155毫米52倍徑的中國SH-1/俄國2S35/南非G6-52L之射程都可達53/70/75公里了。若再加滑翔翼,中國155毫米52倍徑的WS-35火箭滑翔制導炮彈已可增程到的100公里,052D艦艦炮的口徑雖只有130毫米、但有倍徑70,就好比位居「美軍十大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榜首的DDG1000艦155毫米62倍徑艦炮之制導炮彈可增程到的150公里2,這也是中國萬噸級055艦的目標!052D艦和其它試圖將原是陸軍的155毫米炮弄上軍艦3、均因後座力及艦體結構之因而不現實!
  是嗎?那「以中國130毫米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最大射程120千米計算,完全可以滿足類似美國海軍海上火力支援任務這樣的要求,由4艘052D導彈驅逐艦可以在10分鐘內向距離海岸60千米外的敵目標發射100枚制導炮彈,壓制40個左右的目標,如果使用某型反裝甲散佈模組和子母彈藥,可以有效的壓制敵裝甲部隊,有效地提高我軍登陸部隊搶灘和鞏固登陸場的能力。」非虛言了!而不必搞華而不實的雷射與電磁砲4上軍艦。 
  相關資料
1. 以上詳參【圖博館】:052D世界首創的垂射系統? 052D
3. 以上詳參【圖博館】:軍艦上的陸軍火炮
4. 以上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

淺談中國新型130毫米艦炮用增程制導炮彈2014-4-25 新浪軍事 

  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緊跟世界發展潮流,開始火箭滑翔增程炮彈的研究,重點研製155毫米火箭滑翔增程炮彈,先後開展了總體方案、滑翔彈道、氣動控制機構、彈道探測及小型助推火箭發動機等方面的研究,同時,隨著我國在微電子、微機電領域的進步,也研製出用於該彈的GPS/INS制導系統。
  從近年曝光的我國155毫米WS-35出口型制導炮彈的相關情況看,其射程高達100千米,因此分析人士稱它應該就是我國新研製的火箭滑翔增程炮彈,據悉,這種增程長度達到1.6米,重達48至55千克,目前這種彈藥的發展型號已經裝備我軍PLZ05A型自行火炮和某型輪式155毫米火炮系統。我國從本世紀初開始研製155毫米火箭助推滑翔制導炮彈,先後攻克了總體技術、制導系統技術、助推火箭發動機、子彈藥拋撒技術等,這次展出的WS-35應該是就是具體的科研成果。
  應該說,我國首次公開國產火箭滑翔增程炮彈,表明這個彈種已經被中國完全掌握, 我國成為繼美、意、瑞典、法之後第五個掌握先進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的國家。不但標誌我國陸軍炮兵遠端打擊能力的提高,也表明我國在精確制導、彈藥增程武器研製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我國在炮射制導武器的研發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為這些技術移植到艦炮,加強我國海軍對岸打擊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相關報導,我國已經研製了新一代H/PJ38型130毫米大口徑艦炮系統,該炮於2005年初由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鄭州713研究所)立項研製,內蒙第二機械製造廠生產。此炮的設計估計部分借鑒了俄羅斯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的成熟技術,借鑒主要為艦炮機械設計上,這是我國艦炮領域較為薄弱的地方。而火炮電氣控制和瞄準隨動系統則全部採用國產化全新設計。
  而然由於陸基火炮的初速和超載要小於大口徑艦炮,這就對艦載火炮的器件生產和設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另外,我國現有的火箭滑翔增程炮彈和炮射制導導彈是按照陸軍155毫米口徑榴彈的基礎上研製的,其內部體積和空間比130毫米艦炮彈藥大得多,上述新型彈藥需要重新設計,這些都讓艦用增程制導炮彈的研製難度遠大于陸基火炮。美國研製的“神劍”155毫米制導炮彈早已研製成功並投入阿富汗反恐作戰,但美國在研製艦載火炮制導彈藥——ERGM的試驗卻屢戰屢敗,據外國媒體統計,ERGM的靶場測試成功率僅為14%,這個資料實在太低,以至於美國海軍於2008年停止了127毫米ERGM制導彈藥的研製,轉而研製以155毫米口徑為基礎的新型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項目,由此我國可以看到中國研製130毫米口徑海基增程制導炮彈的難度之大。
  據悉,我國目前正在研製的某型130毫米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的最大射程將達到空前的95至120千米,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我國海軍的對岸攻擊能力,可以使052D和055型導彈驅逐艦等艦艇在距離海岸較遠的地方對岸上目標進行射擊,即使受到對方岸艦導彈的反擊,也可以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有效防禦,以我國130毫米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最大射程120千米計算,完全可以滿足類似美國海軍海上火力支援任務這樣的要求,根據計算,由4艘052D導彈驅逐艦可以在10分鐘內向距離海岸60千米外的敵目標發射100枚制導炮彈,壓制40個左右的目標,如果使用某型反裝甲散佈模組和子母彈藥,可以有效的壓制敵裝甲部隊,有效地提高我軍登陸部隊搶灘和鞏固登陸場的能力。

美軍DDG-1000艦砲採用兩門先進艦炮系統(AGS),備彈600發,最大射程150公里。
解放軍052D艦130mm艦炮射程可達120km
新型155车载炮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壮观场景
SH-1發射底排火箭複合增程彈的場景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4-26說南非G6-52L式155毫米炮射程新紀錄75公里
預計2007年量産但未服役的俄羅斯雙管152毫米2S35聯盟自行火炮增程炮彈射程可達到70公里
 
解放軍的各型自行火炮對岸射擊:有122炮,155炮,122火箭炮
海上钢雨:中国海军300mm舰载远程火箭炮(图)
解放軍122毫米艦載火箭炮
海上钢雨:中国海军300mm舰载远程火箭炮(图)
解放軍300mm艦載遠程火箭炮
德國則PzH 2000自行榴彈炮炮塔安裝在F124護衛艦上進行試驗
美軍雷射砲  伯克級驅逐艦DDG-106號艦尾直升機平臺上美國首次安裝艦防空鐳射炮 2012-8-8 新浪軍事新型电磁轨道炮设施移交给美国海军作战中心
美軍電磁軌道炮3D
美海军测试高能电磁轨道炮射程可超过200海里
測試中的電磁軌道炮達到了創紀錄的10兆焦水準

雷射武器 维基百科
 
雷射武器就是用高能的雷射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或用於防禦飛彈等的武器,也稱為戰術高能雷射武器(THEL)。它的突出優點是反應時間短,可攔擊突然發現的低空目標。用雷射攔擊多目標時,能迅速變換射擊對象,靈活地對付多個目標。雷射武器的缺點是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1],且雷射發射系統屬精密光學系統,也受大氣影響嚴重,如大氣對能量的吸收、大氣擾動引起的能量衰減、熱暈效應、湍流以及光束抖動引起的衰減等。由於雷射武器需要大量的電能,在能量儲存設備難微型化(如高能電池)的問題解決前,比較難實現大規模應用。

伯克级驱逐舰DDG-106号舰尾直升机平台上美国首次安装舰防空激光炮 2012-8-8 新浪军事

 
美国海军的早期的密集阵激光炮由密集阵防空炮改装而来
 
 
陆基车载激光炮系统
 
美國空軍機載激光(ABL)(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美國空軍機載激光(以下簡稱ABL)試驗機YAL-1A改進自波音747-400F運輸機,裝載了最新研制的機載激光聚能武器,用于摧毀處于起飛助 推段狀態的戰術彈道導彈,將敵導彈消滅在敵領空/領土上。ABL是由空軍發展實驗室和ABL開發組(包含波音、諾斯洛普‧格魯門空間技術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研制開發。目前該機正在進行各種試驗工作。
波音公司負責項目管理、系統整合、作戰管理系統和波音747-400F的改裝工作。諾斯洛普魯門空間技術則制造激 光發射系統。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負責目標截獲系統和激光控制系統的研制。美國導彈防務處(原彈道導彈防禦組織)負責整個工程的管理,該處在新墨西哥中 部阿爾布魁克的科特蘭空軍基地實行執行權。
1996年,美國國防部撥給ABL開發組11億美元的項目經費用以開發實驗整套ABL武器系統。1998年在諾斯洛普格魯門空間技術的凱皮斯特蘭諾測試中心的試驗中,激光發射系統達到了比標准高10%的級別。2000年4月,ABL最終鑒定評審完成。
  ABL系統
ABL飛機搭載的系統有兆瓦級的化學氧碘激光器(COIL),紅外跟蹤/高速目標截獲系統和高精度激光目標跟蹤光柱控制系統。激光武器由三個激光發射系統 組成:一個威力凶猛的殺傷激光系統(主系統)、一個激光指示系統和一個激光照明系統。主激光系統由機身背部的兆瓦級的化學氧碘激光器産生,波長1.315 微米。大威力的激光光柱從貫穿飛機前部的管子中穿越,而管子則貫通分隔前後機艙的隔艙。然後激光光柱穿過光柱控制系統後射出。光柱的指示非常迅捷。 
  BILL
激光指示系統(BILL)已經由諾斯洛普?格魯門空間技術開發完成,這種千瓦級的輕型只是用來指示目標,並測試當時當地的大氣對激光的扭曲,並將扭曲的數據傳給築控制計算機,修正殺傷激光系統地發射。
  ARS
超高靈敏度跟蹤激光器(被動測距系統,ARS)的新型吊艙已經安裝到了ABL飛機上。機載激光器是一種機載的定向能武器系統,安裝在經過重大改進的747-400飛機上,依靠機載傳感器、激光器和複雜的光學器件來發現、跟蹤和摧毀處于助推段或發射段的彈道導彈。機載激光器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在2004年底之 前將系統投入使用。
ARS系統由二氧化碳激光器、主動和被動傳感器、光學系統、萬向節和各種靈敏的電子裝置組成。其功能是爲任務處理器提供數據,而後者利用這些信息對敵方的 彈道導彈進行跟蹤,並對它們進行排序,以便由ABL系統中兆瓦級的化學氧碘激光器(COIL)實施攻擊。COIL在導彈的金屬外殼上聚集足夠的能量,使其 裂開或變成碎片。
在跟蹤過程中,ARS可以爲ABL戰場管理系統提供5個組件狀態矢量。而這些數據將用來計算導彈的軌迹參數,比如估計導彈的發射點和預計彈著點。即使導彈 不宜采用ABL進行攻擊,也可以由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其它部分利用這些數據,在中段或末段攻擊目標。由于在2002年7月的首次飛行試驗中造成了嚴重的抖 動,此前的一個吊艙已經拆掉。此次吊艙並不包含真正的ARS傳感器,而僅僅是對ARS進行模擬。如果試驗成功,那麽ARS將安裝到飛機。  
  TILL
跟蹤照射激光器(TILL)。是首臺通過軍用飛機機載飛行認證的二極管激發鐿:釔鋁石榴石激光器。雷聲空間與機載系統公司的TILL將與光束轉換透鏡結合起來,用于ABL的光束控制/火力控制系統的終端對終端試驗。
TILL是光束控制/火力控制系統中一個完整的部分,用于發射高速、高能脈沖激光射向處于助推段的導彈,隨後激光被發射到一個非常敏感的照相機上。得到的反射激光數據被用來獲取導彈的速度和高度信息。
這個月,雷聲公司在一臺TILL系統的衍生型上開始了技術發展工作,以提高該系統的性能和精確度。同時,該公司還開始了系統備件的生産。
在2001年3月,雷聲公司的TILL成爲該公司高能激光中心4種臨界ABL固態激光器中首臺進行成功的發射試驗的激光器
ABL研究小組(包括波音公司、洛?馬公司和TRW公司)正在美國空軍和導彈防禦局的指導下開發革命性的機載助推段導彈防禦系統。ABL系統將把一臺兆瓦 級的化學激光器安裝在一架改進的747-400F飛機上,以摧毀處于助推段的導彈。波音公司是ABL研究小組的牽頭公司,負責監督戰鬥管理系統的開發、武 器系統綜合和提供改進的載機。TRW負責提供全套化學氧-碘激光器。洛?馬公司負責開發光束控制/火力控制系統,該系統用于獲取目標,然後精確的瞄准和發 射激光。
2001年11月10日,首架ABL在波音公司位于堪薩斯州威奇托的工廠首次飛行,但激光和波束控制系統還沒有安裝到該平臺上。450千克的隔艙已經安裝 的飛機上,隔艙是用于保持穩定性和確保飛機在攜帶激光系統飛行的時候保持必要的靈活性。此外,安裝紅外搜索和跟蹤傳感器所需的主要改進工作也已經完成,這 些傳感器用于最初發現正在接近的彈道導彈。在首次飛行之後,ABL小組將繼續進行地面檢驗的試驗。
飛機最初的飛行將是飛行資格試驗,主要關注的是飛機的性能。在進行大約5次這樣的飛行之後,飛行試驗的內容將增加作戰管理系統的內容。再然後是試驗發現和跟蹤由白沙導彈試驗場發射的“長矛”戰術導彈。這部分試驗將在最初飛行後的兩到三周後進行。
波音公司負責整個ABL項目的管理和系統的集成工作,還負責作戰管理系統的改進和飛機的改裝。TRW公司負責化學碘激光器的建造和地面支持子系統。洛克希 德馬丁公司負責波束控制/開火控制系統。此外,雷聲公司作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子承包商負責該系統中四個重要的激光器之—的ABL跟蹤照射激光器。
衆議院2002財年的國防法案中將ABL項目削減了1000萬美元。參議院在削減的13億美元的導彈防禦資金中削減該項目8000萬美元。但是後來的參議院法案中恢複了被削減的資金,由總統來決定該項目包括導彈防禦是否應該包括在反恐怖的預算中。
如果資金真的被削減,即使是1000萬美元,都將導致首架ABL飛機的研制和演示,這是因爲光學技術和工作至少需要提前三年。去年決定在2008年ABL 具有初始作戰能力,爲保證時間需要現在就開始進行工作。此外光學工作對于保持大量專門的廠商也很有必要,這些廠商可以爲ABL項目提供技術。
ABL項目官員反複地解決縮小的工業基礎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會妨礙項目的進行。ABL項目需要飛機上的非常專業的光學技術和用于飛機上的更小的激光系統,只有少數的公司有能力提供專業的光學技術和確保激光在發射後不會在激光器中燃燒。
盡管目前ABL小組中有很多公司,但是還會面臨一些挑戰。例如突然出現的爲激光器和波束控制部分增加塗層的問題。爲ABL的這些部分增加塗層將使工作無法按計劃完成,這可能需要幾個月,這將導致試驗工作的推遲。
空軍在今年夏天收到了用于ABL的1.53億美元,這是國會通過的2001財年補充撥款中的一部分。空軍已經警告如果收不到這筆資金將放慢ABL項目的進 行。這筆資金用于使系統的部分部件更輕和其他飛機集成問題。重量一直都是ABL中的重點,研制小組將充分利用所有的平臺以減輕重量。
BMDO爲了保證在2003年可以進行重要的演示,因此在2002財年預算中爲ABL項目申請了4億美元。同時,BMDO還將項目的管理權收回,這是因爲BMDO的官員們認爲空軍的管理水平很差,但是更多的原因是BMDO可以對導彈防禦結構保持“顯著的作用”。
2002年5月,飛機的改裝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包括激光轉塔的安裝、機鼻的改造以及控制計算機等硬件的安裝。這次交付的飛行轉塔是光速控制/火力控制系統 (BCFC)的心髒 ,采用全套陣列的鏡面和光學裝置對大氣影響和飛行擾動進行修正,使高能激光束對准、到達並聚集到助推階段的彈道導彈上。該飛行轉塔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空 間系統部研制,裝在飛機的頭部,由球形轉塔和滾轉外殼組成,轉塔內有大孔徑望遠鏡和高透過率共形窗口,提供任務所需的全部運動範圍。
2002年7月,改裝完成的飛機進行了第一次試飛,在經過飛行安全鑒定後,飛機轉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安裝光柱控制系統和激光發射器。2004年,ABL成功地摧毀了一枚試驗用的彈道導彈。
2004年10月,導彈防禦局(MDA)啓動幾項小規模的研究與發展計劃,目的是減輕機載激光器系統(ABL)重量和改善其性能。MDA的激光技術項目包 括多種針對在彈道導彈防禦中能夠使用定向能的小規模、三年計劃。如果獲得成功,在上述計劃中發展的技術將用于MDA的現行項目。上述計劃之一是能夠減輕 ABL使用的化學氧化碘激光器(COIL)重量的先進COIL技術。MDA正在同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聯合開發二級管抽運式液氧激光器。雖然這是一項長期研 究工作,但它最終能使ABL的重量減少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光束控制/火控系統的飛行試驗預計將持續到2005年。項目組將首先檢查ABL飛機的適航性,隨後將對縮比“海神”試驗機攜帶的目標進行跟蹤。
這種飛機計劃在2006到2008年間開始批量生産。最初將有3架ABL飛機在2006年服役,2008年服役飛機的總數將達到7架。
2007年7月,美國導彈防禦局(MDA)的機載激光(ABL)推進-上升階段導彈防禦計劃將于本周及下周于參議院2008財政年度國防預算授權法案武器系統審核 中扮演突出角色。當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SASC)戰略力量分會主席Bill Nelson 7月9日在參議院審議該法案過程中介紹其分委員會工作時,爲SASC從ABL項目預算申請中削減2億美元的建議作了辯解。他在吹捧計劃的潛在價值同時,將 削減36%預算描繪爲對一個成本不斷增長及進度滯後項目應有的謹慎。SASC在其法案的附件報告中稱;"委員會認識到自1996年立項時起ABL項目就存 在進度拖延和成本超支的曆史,委員會認爲很多技術挑戰、使用約束以及巨大的成本問題依然存在。"參議員們說,國防部先前告知國會該系統將于2003年具備 應急能力。但最新的時間表已將首次擊落驗證飛行測試延遲至2009年,即便一切順利,該系統也不太可能在2018年以前投入使用。而且,包括導彈防禦局在 內的ABL系統支持者已經警告稱國會削減開支提案將使首次擊落測試由2009年再次延後2年。ABL演示項目被預期從立項到首次擊落的成本爲50億美元。 但民主黨領導下的SASC稱,即便飛行測試正常,也不能證明系統能夠作戰有效,並補充說:"且系統是否具有經濟可承受性,目前還不清楚。"國會預算辦公室 已提供一份初步概算:由七架飛機組成的可運行的ABL系統總共可能需要360億美元。布什政府已申請5.488億美元用于下一財年ABL系統繼續研制的費 用。
2007 年7月,美國導彈防禦局(MDA)近期完成了機載激光器(ABL)的空中模擬攻擊試驗,通過跟蹤、瞄准和模擬攻擊空中目標,對機載激光器的戰場管理系統以及波束控制/火控系統的性能進行了演示驗證。試驗時,跟蹤照射激光器(TILL)和代替高能激光器的低能激光器均安裝在ABL飛機的機頭轉塔中,跟蹤照射 激光器對一架改裝過的NC-135運輸機實施照射,其回波主要用于測量大氣環境。NC-135運輸機上的攝像設備顯示,低能激光器最後准確命中了飛機上繪 制的導彈目標。據悉今年下半年,在開始將化學高能激光器安裝在ABL飛機上之前,還將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以評估機載激光器的性能。
2007 年7月,美國導彈防禦局日前宣布,機載激光器(ABL)項目在2007年7月24日取得了一項具有曆史意義的成果——傳播了信標照明激光(BILL),並使用反射激光補償了大氣幹擾。7月24日舉行的測試演示了機載激光器利用照明激光跟蹤模擬目標、對大氣幹擾進行補償,以及完成作戰序列(模擬向目標發射高 能激光)的能力。此外,激光在測試中的表現證明其更適用于摧毀彈道導彈。這使項目向第二個“低能量系統主動集成飛行測試知識點”邁出了重要一步,首個知識 點已經于本月、早些時候完成。測試包括探測“大烏鴉”(改進型NC-135飛機)目標飛機,利用跟蹤照明激光(TILL)進行跟蹤,利用BILL的目標反 射激光進行大氣補償,利用替代高能激光(SHEL)進行打擊。機載激光器將繼續進行飛機測試,對抗“大烏鴉”機載目標,以期今夏在愛德華空軍基地開始安裝 先進化學碘氧激光(COIL)器之前進一步確定機載激光器的性能。
http://www.airforceworld.com/others/abl.htm
 
美國空軍參謀長對空載雷射武器系統說「不」!
 
美國《科技日報(Daily Tech)》2月24日報導,美國空軍希望獲得固態雷射系統(Solid-State)而非化學雷射系統(Chemical Lasers)。
波音公司(Boeing)運作空載雷射武器測試平台(ALTB, Airborne Laser Testbed)已有一段時間,到目前為止該計畫可說是成功的,在2月11日空載雷射武器測試平台已有能力成功標定並摧毀1枚液態燃料短程彈道飛彈 ,該枚飛彈被高於百萬瓦級的高能量雷射所摧毀。下一項測試目標是1枚固態燃料飛彈,液態燃料飛彈在發射1小時後被摧毀,而固態燃料飛彈預期也將如此。
該計畫已推動多年時間並目前也證實在戰場上具有實際效果,許多人認為空軍將會十分渴求於建立一支飛彈殺手雷射機隊,但美國空軍參謀諾頓‧史瓦茲(Norton Schwartz)上將已撤銷建立空載雷射武器系統(ABL, Airborne Laser)機隊的構想。
根據《國防科技(Defense Tech)》報導指出,史瓦茲上將雖然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出席時表示空載雷射武器系統在2月11日的測試確實是「一項偉大的技術成就」,但他接著表示空載雷射武器系統「並不代表在作戰上完全可行」。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史瓦茲上將認為未來的趨勢將會是固態雷射系統,而非波音公司所開發的空載雷射武器系統計畫。
波音公司的系統於2006年10月準備首次飛試,原定於2008年對目標進行首次擊毀測試,2008年10月首次經由波音公司的雷射光束導向控制系統發射雷射光束。
根據英國《每日先驅報(Daily Herald)》報導指出,發展空載雷射武器系統的經費已高達82億美元。
  雷射武器 
1960 年,美國物理學家麥門(T.H. Maiman)在休斯公司首先利用光與共振腔製成了第ㄧ部紅寶石雷射。半年後,傑芬、班奈特及漢尼歐特(Javan、Bennett 及 Henniott)共同開發出第ㄧ部氦-氖氣體雷射。1962 年霍爾與芬拿(Hall 及 Fenner)研發出第ㄧ部半導體雷射。在邁向 21 世紀之際,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許多材質產生雷射,包括晶體、玻璃、半導體、原子氣體、分子氣體、離子氣體、染料等。
近 20 年來,由於雷射光束具有高亮度、準直性、方向性、同調性的特點,使得雷射技術迅速發展,並廣泛應用在許多方面,諸如雷射割切、加工、掃描,以及雷射位移計、雷射干涉、雷射醫療、雷射美容、雷射雷達、雷射武器等。雷射技術的應用不僅在民生上不斷發展,也在醫療、工業等各領域中日益擴大,而在軍事領域中,更是各國積極努力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  
  雷射的基本原理  
幾百年來,人類對「光」的本質一直非常好奇,不斷地透過各種方法嘗試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希望能夠掌握、控制與有效地運用它。在 16 世紀,牛頓認為光是粒子,運動時會沿直線前進,如光的反射、物體的陰影等,都可以用這樣的假設來解釋。但是對光的繞射、干涉等現象,郤無法合理解釋,另一位科學家惠更斯對這些現象提出他的看法,認為光是一種波動。
在原子中,處於較低能階的電子可以吸收某些特定頻率的外界光輻射場的能量(光子),而躍遷至較高的能階。較高能階上的電子則藉由向外界放射出特定頻率的光輻射(光子),躍遷回較低能階。若在激發與放射的過程中能掌握其中若干機制,便能夠產生雷射光。
雷射的發現
雷射(laser)的英文名稱是由描述其動作原理的 5 個英文字的字首結合而成(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它的含義是「藉著激發放射方式使得光子數目放大」,因此雷射又稱為激光。
雷射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科學「知而後行」具體實現的例子。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代,科學是處於一種「不知而行」的情況,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拿來測試,看看是否適合做為燈絲。當裝上鎢絲時,整個愛迪生電力試驗場足足明亮了 5 分鐘,全試驗場的科學家為之一致歡呼,而在這之前,他們對於鎢絲是否適合做為燈絲並無把握。然而雷射就不同了,在雷射系統尚未問世之前,科學家在理論上就已經預言,技術上可以產生這種高同調光束。
1950 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微波技術已頗發達,當時選定氨做為微波活性介質,進而發展出鎂射。然而鎂射實用價值較低,各界希望進一步研發能把可見光放大的裝置,終於導致 1960 年第ㄧ部紅寶石脈衝雷射的誕生。  
  光波與物質的基本作用 
雷射是一種光波,要了解雷射,就應先了解光的一些基本現象。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呢?過去一直困惑著科學家們。18 世紀末,馬克斯威爾(Maxwell)提出電磁波理論,認為光是電磁波的一種。他以隨時間交變的電磁場傳播現象說明光的波動性,並由電磁理論推導出光波的波動方程式。
20 世紀初,蒲朗克(Plank)、愛因斯坦(Einstein)分別提出光能量量子化與光子的概念,認為電磁波是以能包的形式傳播。所謂的能包就是光子,而一個光子擁有的能量是 E = hν,h 是蒲朗克常數,ν 是光的頻率。於是人們知道了光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即波粒二重性,自此不再爭論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例如光的干涉及繞射現象,其波動性較顯著(波長相對長的),就以波動性來解釋。至於光電效應,由於其粒子性較顯著(波長相對短的),便以粒子性來解釋。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是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即所謂的基態。當受到外界激勵時,原子中的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就有可能被激發到能量較高的狀態(激發態)。這些激發態一般是不穩定的,電子在激發態只能停留很短的時間,很快會把多餘的能量釋放出來而回到能量較低的狀態或基態。當這些多餘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來時,這個光子的頻率會滿足某些特定條件。量子力學可以進一步計算出原子從一個狀態躍遷到另一個狀態的機率大小,即躍遷機率。前述原子的能量呈現量子化,而這些分立的能量就是原子的能階。
雷射實際上就是利用物質與輻射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所謂物質是指原子或分子,輻射就是光子或電磁波。每一種原子(分子)都有特定的能階,當與電磁波發生交互作用時,會從一能階狀態躍遷到另一能階狀態,其躍遷過程是藉著電磁波的吸收或輻射來達成的。但並非所有的原子能階都可以互相躍遷,少部分能階間的躍遷是受到禁止的,它必須遵守某些選擇規則(selection rule)。
物質中處於較低能階的粒子,可以藉由吸收特定頻率的外界輻射而躍遷至較高的能階上,這種現象稱為受激吸收過程。其所獲得的能量必須恰好是兩能階間的能量差,否則不會吸收。
處於較高能階的粒子,可藉由兩種方式向外界放射特定頻率的光輻射(光子)而躍遷至低能階上。其中一種是不需外界激勵的自發性輻射,另一種是在受到某一特定頻率的入射光作用下放射出一同頻率的光子,這種過程稱為受激放射過程。經入射光照射,每單位時間內參與受激放射的原子數與在激發態的原子數成正比。在熱平衡下,吸收的躍遷速率等於放射的躍遷速率,各能階的原子濃度維持定值。
能產生雷射的激發放射,物質中高能階的原子居量一定要比低能階的原子居量高,這種狀況稱為居量反轉(population reversion)。當高能階的原子同時躍遷回低能階時,會放出強度高且性質相當一致的光子。  
  雷射武器的發展 
雷射武器早已在實戰中應用過,只不過擁有這類武器的國家不想大肆宣揚而已。1982 年英國和阿根廷的福島戰爭中,英國就祕密地使用剛剛研製出的雷射眩目瞄準具,照射攻擊英國軍艦的阿根廷飛機。
多年來科學家們先後研製出氣體動力學雷射器、氟化氘化學雷射器、氟化氫化學雷射器、氧化碘化學雷射器、釹玻璃固體雷射器、自由電子雷射器等不同材料與性質的高能量雷射器;發展自調適光學技術,解決高能雷射在大氣中的傳輸問題;研製精確雷射束定向系統,以及研究雷射與靶材的相互作用,在各方面都獲得了大量有用的數據。在雷射射擊實驗中,高能雷射光束曾成功地擊落了飛行的靶機、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等目標。這些研究工作的成功,證明了研製雷射武器的可行性。
目前世界各國正積極地把雷射武器運用於太空、空載、陸(海)基、以及單兵作戰上,部分研究發展已達實際驗證階段,甚至已經進入生產部署階段。主要的武器系統有以下幾種。
天基(太空)雷射:天基雷射武器主要著眼於攔截彈道飛彈。由於彈道飛彈本身結構極為脆弱,因此無法承受高能雷射的照射。部署在太空的高能量化學雷射,足以對飛行於 3 千公里以上的彈道飛彈投射有效的殺傷能量,加上可有效攔截推升階段的彈道飛彈,因此產生了把天基雷射與國家飛彈防禦相結合的思維,提高了把雷射武器部署在太空中的可能性。
這種武器的設計理念是,把雷射光束傳送至遠方時,仍然足以癱瘓所照射的目標,或有效地燒穿飛彈的表層結構。一直徑 10 公尺的末級反射聚焦鏡,配上氟化氫雷射,可產生 0.32 微弧度(「弧度」或「徑度」是角度的單位,一弧度約為 57 度)的聚焦角,這一角度可在 4 千公里外產生一面積為 1.3 平方公尺的雷射光點。
若把兩千萬瓦的能量會聚在這光點上,其能量流通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分 1,500 瓦。具備這種能量的雷射光點必須在目標表面持續照射 6.6 秒左右,才能產生每平方公分大約 1 萬焦耳的最低有效殺傷能量。對 2 千公里外的目標,僅需照射大約 1.7 秒就足以毀損飛彈的推升器。 
  天基雷射武器 
天基雷射武器的載臺是低軌道衛星,其運行軌道視威脅的性質而定。雷射武器的位置應盡可能讓它獲取較多的照射機會,以提升摧毀正處於推升階段的飛彈數量至最大數額。因此衛星必須位處適當的高度,使其能夠攔截可見最遠處正處於推升階段的飛彈,而不必在飛彈到達極近的距離後才進行接戰。其最佳的高度依飛彈推升段引擎燃盡的高度、雷射光束的強度,以及飛彈彈體的強度而定。最佳的部署方案,是把衛星置於某些與地球赤道形成大約70度切角的軌道面上。
1997 年 3 月,美國 TRW 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攜手完成首次的雷射地面測試,總共歷時 0.5 秒。1998 年 3 月,TRW 及波音公司合作成立團隊,受命規劃天基雷射戰備能量機具的初步設計並定義其規格。原預定在 2005 至 2006 年間完成布放,但可能展延至 2008 年。
天基雷射武器發展的目標,是具備在彈道飛彈上升至同溫層上層,約距地表 4 萬至 5 萬公尺高度,以及在太空飛行時加以攔截的能力。這類天基武器運行高度約為 1 千 3 百公里,有效殺傷範圍可達 4 千至 5 千公里,而一枚雷射衛星最大可單獨涵蓋十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因氫氟雷射會被大氣層內的水蒸氣吸收而減損,雷射無法有效穿透至地球表面,這一物理特性可避免衛星背負自太空向地面發射「死光武器」的污名。  
  空載雷射武器:
美國在 1970 年代籌設的空中雷射實驗室,於 1983 年停止作業,但其研究已展現空載雷射確已具備攔截空中目標,並可順利轉化為實質武器系統的潛能。當時已發展出功率 5 萬瓦級、角度數十微徑度的雷射光束,以及精確、安全的雷射控制能力。
基本上,空載雷射飛機由各種不同戰場監偵系統得知敵方發射飛彈時,就可進行攔截。該機機鼻裝有直徑 1.5 公尺的末級雷射聚焦鏡,其角度能夠旋轉,以便把功率數以十萬瓦計的化學雷射光束照射至飛彈上。
機上的 9 個紅外線搜索/跟蹤傳感器,可探測 360 度視場內的導彈尾煙。從機上轉塔發射的跟蹤/照明雷射,照亮導彈助推器頭部,並建立初始跟蹤。緊接著啟動信標/照明器,在導彈燃料艙上標出一個小光點,同時機載波前傳感器感知大氣所造成的波前變化狀況,送至可轉向反射鏡。機載可轉向反射鏡調整後,使殺傷性高能雷射光束發射後能在目標上聚焦,一舉摧毀目標。
空載雷射武器系統於 2004 年至 2008 年進行量產,在 2005 年至 2006 年間完成首批 3 架的戰力組合,預定於 2007 年至 2008 年達成 7 架的整體作戰兵力目標。
洛克馬丁公司設計的空載雷射,是採用化學氧化碘雷射,同時配置能把光點聚焦在飛彈表層的突破性透鏡,可從數百公里外把來襲飛彈擊成碎片。未來會持續在北韓等可能成為美國敵對國家的領空附近飛行,目的是偵測、追蹤彈道飛彈,並在飛彈釋出可能載有核生化武器的彈頭前把它擊落。  
  先進戰術雷射系統:
美國陸軍希望能夠發展可供特種部隊使用的空載戰術雷射系統。這種系統是把空載雷射武器使用的同型 30 萬瓦氧化碘雷射系統,安裝在 AC-130 武裝運輸機上做為致命性武器,以便擊毀低空反艦導彈、巡航導彈、近程火箭彈等。
系統重量約 4 千 5 百公斤到 6 千 8 百公斤,地對空射程是 1 萬公尺,空對空或空對地射程則是 2 萬公尺,可以在防區外把 10 公分的激光光點準確地照射在活動目標上。一旦發現目標,在 40 秒內可對一系列可能的目標進行攻擊。該系統採用封裝熱氣排放系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也已提供經費,用於發展相關科技及驗證測試機具。雖然波音公司對這項先進戰術雷射系統的研發已有顯著成果,但美國陸軍尚未決定是否繼續投注資金,完成研究計畫最初設定的目標。  
  戰術高能雷射武器:
鸚鵡螺計畫是美國與以色列兩國間的聯合研究計畫,由美國陸軍太空及飛彈防禦司令部主導,以色列國防研究發展處提供支援。這計畫是針對運用雷射做為戰術防空武器來反制敵方短程火箭的目標進行研究,1996 年 2 月在美國白沙導彈靶場成功擊毀了飛行中的 BM-21 火箭彈。
戰術高能雷射系統問世後,隨即引發了車載戰術高能雷射系統的發展。2000 年 6 月 6 日在白沙導彈靶場進行的試驗中,射程 15 公里的「卡猝殺」火箭彈被雷射武器系統成功地鎖定、跟蹤、摧毀,在實驗中總計擊落了 25 枚卡猝殺火箭彈。2002 年 11 月初還擊落了依既定彈道飛行的砲彈。
車載戰術高能雷射系統的體積,會比戰術高能雷射系統縮小 5 至 10 倍,未來以色列會選用較大型的系統,美國陸軍則會選用較低功率的小型系統。車載戰術高能雷射系統由3部機動車輛組成:整個雷射發射裝置裝在一部車上,另一部則裝設射控雷達,第三部車負責攜帶雷射燃料。  
  陸基雷射武器:
美國政府目前正祕密研發一種威力強大的陸基雷射武器,這種武器可發射集中光束,摧毀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威力強大的雷射光束可用來摧毀人造衛星,但大氣亂流會分散並減弱雷射光束。
目前美國研發的雷射武器是以光學技術為基礎,運用感應器、電腦與望遠鏡,由人造衛星發射較弱的雷射測量大氣亂流造成的折射角度,藉以修正雷射發射的方向。修正後,自地面發射的雷射光經望遠鏡反射後射往天際,在經過亂流時光束的方向不致偏離目標,強度不至於減弱,從而產生有威力、可摧毀敵方衛星的雷射光。
這項研究極具前瞻性,也有相當的技術挑戰,相關研究工作正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政府現有的「星火」實驗室進行。一名督導數項太空計畫的國防部高官說:「白宮希望我們研發太空防衛措施,首先是必須有能力保護我們在太空軌道上的資產。」但他表示,如經核准,這項研究的實際運用「也要在許多、許多年後才會實現」。  
  戰鬥機機載雷射武器:
機載雷射武器以電力為動力源,而且體積足夠小,適於空軍作戰使用。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制定的 5 年目標,是發展 100 千瓦的固體雷射器。空軍已經確定裝載固體雷射器的第一個可能載臺是 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戰鬥機的發動機除了產生推力外,還可以產生巨大的電力,因而是固體雷射器的理想載具。
這種戰鬥機機載雷射器的初型,主要用於致盲臨近的飛彈,特別是熱尋的或光學飛彈,也可以攻擊其他戰鬥機的易損部位,如燃料箱、飛彈、飛行控制系統,以及使飛機不能繼續作戰的部位。空軍研究實驗室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了協議,針對 F-35 戰鬥機安裝雷射武器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單兵雷射武器:
單兵用雷射步槍是一種能量較低的雷射裝置,由於外型如同一般常見的單兵武器,因此又稱為雷射槍。這種武器主要由「雷射器」、「激光器」、「擊發器」和「槍托」4 大部分組成,特性是體積小、重量輕、射擊時無聲響,殺傷距離約 1 千 5 百公尺,主要用於陸戰或反恐行動。戰鬥用雷射武器主要有致盲雷射槍及致僵雷射槍2種。
致盲雷射槍主要用來對付具光、電系統的戰甲砲車、指管通情蒐系統與其操作人員,強烈的光束可使這些武器裝備的電子元件燒毀,並導致操作人員眼睛失明。早在 1982 年英國和阿根廷的福島戰爭中,英國就祕密使用了剛剛研製出來的「雷射眩暈器」,用於攔截攻擊英國軍艦的阿根廷戰機,導致阿根廷飛行員失明而機毀人亡。美國也曾研製一種稱為「馬刀-203」的雷射武器,這種武器安裝在普通步槍的槍管下,可以發射在3百公尺內使人眼受傷的低能量雷射。
由於這些雷射武器是以人眼為目標,屬於雷射致盲武器,已被 1995 年通過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所禁止。但是,該公約並沒有明確禁止研發和使用暫時使敵方人員眼花的雷射武器。
美國新近研發一種非致命的雷射步槍,可使敵方人員眼花,但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這種武器稱為人員暫停和刺激反應雷射步槍。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處於樣品階段,投入戰場使用還有待時日,但是美國仍對其運用前景充滿期望。這款雷射步槍的兩個先導型成品,已送到德克薩斯和維吉尼亞的軍事基地接受進一步的檢測。它同時裝配有「眼睛安全距離探測器」,使得對目標距離的感應能夠更加精確,以符合國際公約的規範。
致僵雷射槍外型有長、短兩種,發射由紫外線激光器發出的光束,被擊中者全身肌肉神經會發生抽搐、痙攣,直至僵硬而喪失行動能力。由於身體外部組織的保護,被擊者的心臟等重要器官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不會危及生命。但電流超過 250 毫安後,會干擾被擊者心臟跳動的節律。調節雷射槍的發射波長,「致僵射線」還可以用來破壞微晶片,從而使裝有晶片的機器,包括飛機、坦克、汽車、艦船及其他武器系統失調,喪失戰鬥能力。據報導,這種雷射致僵武器已在實際應用中獲致良好的成效。  
  嶄新的里程碑  
當荷馬讚頌黑法斯托斯(Hephaistos)神為阿基里斯(Achilles)製造武器時,把阿基里斯在戰場上的成功歸因於科技。目前的趨勢是,科技不再單純只是戰士的助力,而是戰士的替代物。科技已經成為「當代戰爭的原動力」,因為它的目標不是解決紛爭,而是改變戰爭的形態。人不再是戰爭的主體,反而是機器使士兵變成多餘,逼使他們提早自戰場撤出。
當電腦繼續提供更快速更周詳的資訊時,人類的行動與生活較以往更屈就於機器,科技越演進,人類就越依賴它。顯然,雷射武器的出現將使得現代戰爭科技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然而雷射武器除了受尚未突破的科技因素限制之外,道德因素是現階段最大的問題。主張這項議題應基於人道考量,而非基於作戰考量的人士,目前居於上風。換言之,我們必須強調使用武力或使用某種武器,本身就是不恰當或不道德,無論使用者是誰。「停止戰鬥」必須優先於以戰爭手段所獲致的勝利,而決定這一優先順序的並非是武器,而是擁有武器的人類。唯有正義的一方享有明顯的軍事優勢,才可能具有追求和平的力量。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606&ctNode=439&mp=1

日本防衛省計劃研發強力激光擊落彈道導彈
 
日本防卫省计划研发强力激光击落弹道导弹(图)
 
中新網東京2007年5月13日電 日本《每日新聞》13日報道,日本防衛省計劃研發一種強力激光,用以擊落彈道導彈。
  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將在下個財政年度申請撥款,以研發這種可從地面擊落在半空的彈道導彈的激光。據報道,跟“愛國者”導彈不同,這種激光可在導彈發射後不久被擊落,其戰略性能和反擊能力方面要明顯強于“愛國者”導彈。
  報道還透露美國已經展開相關反導彈激光的研究工作。目前日本政府官員尚未就上述報道做出任何回應。
  另悉,日本《朝日新聞》當天還報道說,朝鮮閱兵式中展示的新型導彈使用上世紀60年代時前蘇聯的技術,射程估計在5000公裏左右。報道指出,美國研究認爲閱兵活動中出現了朝鮮新發展完成的導彈,並將這個消息通知了日本和韓國政府。
  報道說,目前沒有任何情報證實朝鮮已試射其新型導彈,但根據美軍專家推測,關島附近海域在朝鮮導彈射程範圍內。日本和美國已加強在軍事情報共享領域方面的合作。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5-13/1421443907.html
 
新型电磁轨道炮设施移交给美国海军作战中心
 
新型电磁轨道炮设施移交给美国海军作战中心
美军电磁轨道炮3D图
  2007年1月16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舉行儀式,以1發高速炮彈穿透儀式彩帶爲標志,將一種新型電磁發射裝置(EMLF)正式交付給NAVSEA海軍作戰中心(NSWC)Dahlgren分部。這種美國海軍最大的EMLF,能夠以7.4MJ初始動能使炮彈達2146米/秒的初速。
   艦載軌道炮具有6分鍾內將致命的超高速炮彈投射到200海裏以遠處的潛力,它被美國海軍認爲是提供飽和火力和關鍵時間打擊能力的一種轉型方案。
  艦載軌道炮具有全天候、GPS、精確和長時間飽和火力能力外,它有助于提高艦船生命力,由于艦艇不需要爆炸藥彈庫,爲簡化及其優化艦船結構提供了機會。
  電磁軌道炮(EMRG)項目目標是爲設計、試驗、研制並能于2020-2025年時間框架內在美國海軍艦艇上安裝64MJ 的EMRG開發和研究所需要的技術。現階段計劃結束時間2011年。
  目前,ONR電磁軌道炮項目正致力于發展發射裝置,其中,主要攻克在保證使用壽命和降低風險方面所面臨的一些技術壁壘。爲此,ONR正與NAVSEA和項目執行辦公室保持密切合作,以確保研究方向的一致性,以及到2016年完成研制試驗工作時能夠平穩地過渡到采辦階段。
  在ONR電磁軌道炮項目中,爲到2009財年時,實現32 MJ初能的目標,軌道炮試驗設備的貯能裝置、發射裝置、終端設備的尺寸將有所增大,它們是海軍戰術系統實現預想的64 MJ初能的第一步。
  軌道炮具有持續的攻擊火力投射能力,這些對導彈和戰術飛機來說是個補充。它爲海軍陸戰隊海上火力支援需求提供了一種效費比合理的方案,因爲,軌道炮具有3個主要戰技性能:遠射程、飛行時間短、高殺傷力。
 
美海軍測試高能電磁軌道炮 射程可超過200海裏
 
美海军测试高能电磁轨道炮射程可超过200海里
测试中的电磁轨道炮达到了创纪录的10兆焦水平
  美聯社2008年1月31日報道 美國海軍于周四測試了高能電磁軌道炮,測試中的電磁軌道炮達到了創紀錄的10兆焦水平。此前的電磁軌道炮的炮口動能僅接近9兆焦。(一秒鍾産生一瓦特電能的能量被定義爲一焦耳。)
  電磁軌道炮應用電磁能發射炮彈彈丸,其射程可以超過200海裏。由于電磁軌道炮應用電能發射彈丸而非傳統的火藥,因此可避免了艦炮炮彈在艦上爆炸的危險。
  美國海軍希望該電磁軌道炮最終能替代現在艦船上裝備的標准5英寸艦炮。該武器最早配置到海軍也要2020年之後。
  在周四的測試中,電磁軌道炮實際可能具備産生32兆焦能量的能力,但海軍要求在一系列的試驗測試中緩慢地攀升能級。隨著艦上電能需求的不斷增加,海軍表示具備足夠的發電能力將不會成爲問題。
  據海軍透露,電磁軌道炮研發完成之後,將有能力以5馬赫或3700英裏/小時或5953公裏/小時的速度發射固體炮彈彈丸。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汪磊)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01/0954483937.html
 
中國激光武器最起碼領先歐美十五年?(組圖)08-02-15

死光,光子魚雷和能夠令對手瞬間氣化于無形的武器,這些都是科幻影片中才能見到的玩意兒。但是,這些東西在不久前似乎還遙不可及,而現在正在逐漸變爲現實。當前,具各個情偵部門收集的信息資料表明中國軍方正在穩步推動電能武器計劃:讓高能激光器,高能微波武器,電磁軌道炮進入其規劃中的未來艦隊。可以預見,“光速”武器和“電能”武器將爲中國軍方從根本上改變海戰及從海上發起的作戰模式帶來了希望。
  發射即命中的光速武器 
  中國軍方研制的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微波射線發射器和粒子束加速器。與傳統常規武器用動能或化學能(或兩者兼有)摧毀目標不同,定向能武器破壞或摧毀目標是通過對目標施加能量——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的光子或粒子達到目的。目標躲避武器攻擊的能力在定向能武器面前顯著降低。當高能激光束的“飛行時間”以微秒計算時,一個以4倍音速運動的目標無論怎麽機動都沒有用。在激光束“發射”並擊中目標所用的時間內,目標移動的距離可能不超過10厘米。
  盡管高能激光武器受重力和大氣阻力的影響不明顯,但在海洋環境中,由于受到水蒸汽,灰塵和大氣渦流等因素的影響,激光束會産生發散和膨脹,爲此必須增大激光的輸出功率。據悉中國高級研究局研究了一種高能化學激光器。這是一個兆瓦級的中紅外高能化學激光器,截至目前,該機光氣持續功率輸出在世界所有激光器中是最高的。 
   無孔不入的脈沖武器 
   由于微波束武器不是像常規武器那樣靠彈頭和碎片的化學能和動能打擊目標,而是靠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進行的射頻電磁波能量打擊目標,因而又被稱爲“射頻武器”。微波對人員的影響可分爲“非熱效應”和“熱效應”兩類。較低強度的微波輻射會使人的肌膚出現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引起神經衰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衰退,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等。而強微波能量則會燒傷人體的皮膚及內部組織,使人眼因白內障而失明,甚至死亡。實驗表明,用能量密度爲 ***的微波照射*秒鍾,即會造成三度皮膚燒傷;而用能量密度爲***的微波照射1秒鍾,就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高能微波武器主要用于攻擊現代武器系統中的電子設備和電子元件,使之損壞或失效。研究表明:0.01~1微瓦/平方厘米的弱微波能量可以對相應頻段的雷達和通訊設備産生強電磁幹擾,使之不能正常工作。0.01~1瓦/平方厘米的微波能量輻射,可直接使對方通信,雷達,導航等系統的微波電子設備失效或燒毀。10~100瓦/平方厘米的強微波輻射形成的瞬變電磁場,會在各種金屬目標的表面産生感應電荷和感應電流,這些附加的感應電流可以通過天線,電源線,傳輸線和各種開關,縫隙等入口,進入被攔截目標的內部電路。感應電流比較小時,會改變電子線路中某些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導致電路功能紊亂,出現誤碼,控制失靈或邏輯混亂等現象;感應電流較大時,就會造成元器件的永久性損傷。強微波輻射還可直接使工作于微波波段的電子設備因過載而失效或燒毀。從遨遊太空的衛星到橫跨大洋的洲際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從飛機到通訊器材,雷達,武器的計算機系統及其它光電器材,只要處于強微波的覆蓋範圍內,都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此外,微波武器還可以對付隱形飛機,隱形導彈,隱形坦克,隱形艦船等在內的“隱形武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爲這些隱形武器主要是通過外殼采用吸波材料或塗抹吸波塗料層來吸收雷達波(微波)而達到隱形目的的,這就爲微波武器效能的發揮打開了方便之門。“隱形”武器的外殼一旦受到高功率的照射,便會因吸收過多的微波能量而受損,甚至燒毀。
  目前,除了對目標系統進行加固和覆蓋外,對微波武器的防禦還沒有有效的辦法。
 未來的軌道武器
  軌道武器是中國軍方正在加速研究的另一種重要的高速武器。這種武器能夠發射高超音速的精確制導彈丸,在數分鍾而不是數小時內就可以對數百公裏遠的目標進行打擊。
  電磁軌道炮的原理並不複雜,其最簡單的形式是由兩個通過絕緣體分開的平行導體(軌道)構成。電流沿著一條軌道,通過一個活動電軸自由沿軌道流動,和另一條軌道形成一個回路。一個短暫高功率的電子脈沖産生一個極其強大的電動力,沿著軌道驅動綜合發射裝置(ILP)——電樞,膛片和彈丸,“發射”彈丸。
  在彙總有關情報部門的信息後,據悉中國軍方在研的未來驅逐艦艦載軌道炮系統數據如下:彈丸發射重量(包括推進器和膛片)20公斤;飛行重量15公斤;初始速度2.5千米/秒;初始動能63兆焦;膛口動能150兆焦,炮管長度12米;發射速度6~12發/分鍾;系統功率需求15~30兆焦;彈丸攜帶量 2560發;最大射程360千米;作用于目標的能量爲17兆焦。在作戰中,15千克的動能(非化學能)殺傷彈丸能夠以8倍音速發射到外大氣層,攻擊遠至 360千米範圍內的目標,時間不超過3分鍾!
  電磁軌道炮除了在作戰上的好處外,對海軍後勤和艦船設計也將産生深刻影響。軌道炮的維護保養將明顯比傳統線膛化學能武器設備簡單,同時在同等情況下未來艦船將可以裝載更多的彈丸。由于每發彈丸/綜合發射裝置的體積更小而且不需要推進劑,每艘艦船裝載的綜合發射裝置將是傳統的10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6674601008afq.html

美承認2006年曾有間諜衛星被中國高能激光致盲

美國《防務新聞》2007年6月11日報道 中國1月份進行的反衛星試驗觸動了美國國會的神經,美國國會正在猛增國防部空間項目的開支。
  衆院決定將國防部2008財年作戰響應空間項目(ORSP)的經費增加1/3,即在申請的8700萬美元的基礎上增加3000萬美元。該項目意在研發可迅速發射、低成本的替換衛星,增強美國空間軍事作戰能力。參院武裝部隊委員會(SASC)將國防部空間態勢感知項目的經費增加了一倍多,即在國防部申請的2.15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了3億美元(衆院認爲該項目增加的經費應控制在1.3億美元,兩院的差異將在夏季晚些時候進行協調)。此外,衆院和參院打算增加1000萬美元,爲一些不爲人知的項目(如“空間柵欄”和“空間態勢自我感知”)提供經費。
  盡管經費的增長幅度很大,但實際上數額並不多。Teal顧問公司的空間分析家馬可•凱撒認爲,考慮到一顆衛星的綜合成本在3億美元左右,參、衆兩院增加的經費其實並不多。這也反映了國會關注對美國衛星威脅的同時,對過去的許多空間表現還是有所保留。凱撒說,“幾乎所有國防部衛星項目都超支並落後于進度。”
  衆院5月通過的《2008年國防授權法案》稱,中國在1月進行的反衛星試驗突顯了美國空間資産存在的缺陷。數年來,有些議員一直在關注重要軍事衛星可能遇到的威脅。這些衛星可能會被無線電波阻塞、被激光致盲、被欺騙等。2006年秋天,國家偵察辦公室就承認,美國的一顆間諜衛星所裝備的相機被中國高能激光致盲,但引起國會注意的還是中國從地面摧毀其氣象衛星的試驗。
  共和黨議員Terry Everett說,中國的此次試驗“明確地提醒我們,不能想當然地看待我們的空間資産”。在2008年國防授權法中,他和其他武裝部隊軍事戰略部隊小組委員會的成員們更強調衛星保護。參議員尼爾森擔心,在2010年前,中國就會有足夠多的反衛星導彈“完全可以擊落美國的低軌道衛星”。參院議員說,增加開支的目的是“表明對中國動能反衛試驗關注的上升”。在空軍和戰略司令部的推動下,參、衆兩院的議員們都增加了2008年“空間態勢感知”項目的開支。
  衆院增加的款項有:①高精度網絡決策系統,增加1000萬美元。用于增強態勢感知,減少空間碰撞。對于此項,國防部事先沒有申請撥款。②空間態勢感知自我感知項目(Self-Aware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增加2500萬美元。自我感知衛星擁有傳感器,可監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外在威脅。對于此項,國防部事先沒有申請撥款。③“空間柵欄”,在410萬美元申請的基礎上,增加到980萬美元。該柵欄由從加利福尼亞州到佐治亞州的一連串雷達組成,可跟蹤發射、衛星戰術機動以及空間物體的分解等情況。④空軍的秘密空間態勢感知項目,增加9500萬美元。
  參院出臺的法案內容還沒有公布。①據武裝部隊委員會披露,參院爲空基偵察系統增加了3500萬美元,該系統主要包括一顆偵察和跟蹤其他衛星或空間碎片的衛星。②參院還爲空間態勢感知項目增加1680萬美元,以配合衆院的“空間柵欄”項目,同時還爲快速攻擊識別、偵察和報告系統(RAIDRS)提供了1300萬美元。③參院也爲空間控制技術劃撥5000萬美元,用于提高空間保護和感知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1/0906450686.html

點評中國及世界最新型激光輕武器(組圖)2007年06月26日 少年科學畫報
点评中国及世界最新型激光轻武器(组图)
美制M26型泰瑟非致命手枪图文:激光武器可迅速使敌人致盲迷惑和疼痛
激光武器的作战特色在于利用发出的激光束迅速准确地使敌人致盲、迷惑和疼痛。图文:美国最新研制的PHASR非致命激光步枪
美国最新研制的PHASR非致命激光步枪
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简报(组图)
中国武警部队列装的新型激光枪
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简报(组图)
中国新型激光枪发射演示
图文:中国武警部队战士肩挎新型激光枪
中国武警部队战士肩挎新型激光枪 
图文:中国又一款激光眩目器
中国又一款激光眩目器 
组图:解放军已经列装手枪式激光发射器
解放军已经列装手枪式激光发射器 
  一束光的誘惑,沒有子彈出膛時劍拔弩張的氣勢,也沒有硝煙彌漫時戰場的血腥。然而,激光輕武器所發射的激光能滅人于無形,殺人于無聲。在這樣一個以速度戰勝時間,以武器的較量代替赤膊的肉博戰的時代,激光輕武器正成爲軍事強國新一輪爭奪的目標。而且,目前有些國家的軍隊已有部分裝備,如激光槍、激光致盲武器等…… 
  激光輕武器日益受到軍事家的重視 
  小米加步槍,人海戰術的戰略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坦克、核潛艇、航母等武器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威力日趨增強,激光技術在應用于軍用儀器的同時,作爲武器的殺傷力正逐漸被軍事家重視而得到發展。
  激光武器是隨著激光和光電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而産生的。它是一種定向能武器,具有傳輸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火力轉移迅速,抗電磁幹擾能力強等特點。與傳統的作戰武器比較,在工作原理、殺傷破壞機制以及作戰方式等方面有顯著的差異。激光武器從能量級別上分高能激光武器和低能激光武器兩類。高能激光武器又叫強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它是一種大型的或高效率的激光裝置,能發射極高的激光能量。主要用于摧毀敵方的衛星、導彈、飛機和坦克等威力較大的軍事目標或大型的武器裝置。低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輕武器或單兵激光武器。它所發射的激光能量,一般都不太高,是一種小型的激光裝置。它主要用于射擊單個敵人,使之失明、死亡或使其衣服著火而喪失戰鬥力。
  激光輕武器的作戰特色在于利用發出的激光束迅速准確地使敵方人員致盲,致人迷惑和疼痛,或使敵方武器的光電傳感器失靈,造成敵方人員和技術裝備失去戰鬥力。與常規的傳統武器相比,其優勢表現在:以光速出擊,使目標沒有規避時間;作爲一種無慣性射束,激光可隨時向任意方向射擊,機動靈活,也沒有普通槍炮的後座力;激光輕武器不僅火力強、速度快,而且無放射性危害、不易受電磁幹擾,且單發成本較低。 
  我國的激光輕武器規劃 
  目前,我國的激光輕武器研究與美俄等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激光輕武器的應用前景會越來越廣闊。我國主要的研制規劃包括:
  正在研制更加輕便靈活的單兵激光輕武器——激光槍,應用于特種部隊,以便于執行特種作戰任務。這種武器的主要特點就是像常規武器中的步槍一樣,單兵使用十分方便,操作簡單,十分容易形成戰鬥力,在將來的作戰行動中,將成爲一支新生的力量。同時,在這種武器的設計上要求,激光武器將采用波長更短的新一代激光器,使所需的殺傷能量及激光功率減小到普通型的1/25~1/50,從而獲得更高的能量效率。激光持續時間足夠阻止敵意的行動,但當他離開激光束後視力可慢慢恢複。它可采用雙波長的激光系統,可以對付能夠過濾一定波長激光的護目鏡,而達到更好的作戰效果。
  把激光武器像現在的常規武器一樣,裝在坦克或 機動車輛上,以適應“敵變我變”、機動靈活的閃電戰術。如車載激光武器與反坦克導彈及地面炮火密切配合,就能有效地摧毀蜂擁而來的敵坦克群的輪番進攻。車載激光武器則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靈活機動地轉移陣地,不易被敵跟蹤與捕獲。這種武器預計投入使用作用距離有望達到2千米。目前也正在開發更長距離及加特林機關炮的裝置,以能滿足多方向轉動射擊和多次發射的作戰需要。
  除作爲直接殺傷致盲敵人之外,破壞敵方武器系統的傳感器件方面,也在未來戰場上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這種以破壞敵方武器系統的傳感器件的激光武器,多爲機載,也可以船載或車載。機載激光武器主要是摧毀敵人防空設備上的傳感器,對抗敵人防空體系。艦船載激光武器主要用來保護戰船不受導彈和其他智能化炸彈的攻擊,應用在對敵海面掠行導彈、導彈或智能型炸彈上的微光電視傳感器、殲擊機和直升機等方面。而車載和陸基激光武器主要用作攻擊性武器,專門對抗敵方的激光裝置。其攻擊目標是敵人的坦克、戰車上的觀測儀、光學系統,以及光電傳感器。這些裝置可以與計算機系統綜合設置,做到自動跟蹤、瞄准、擊發,在瞬息萬變的戰場空間,牢牢把握主動權,取得先機,達到作戰的目的。
二戰後,處于冷戰狀態的美國與俄羅斯(前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就開始大力發展激光技術。他們有關的研發和實驗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在這裏收集精選了美、俄激光輕武器發展的相關訊息,以饗讀者。 
  美國 暫時致盲性激光槍 
  前些年,美國空軍實驗室研制了一種使人耀眼的低能激光武器——“佩乃’一203”。其小型激光裝置配置在M16步槍的槍管下面。使用時發射650毫米的激光束,可使人眼花繚亂、身感不適而停下腳步並丟下武器。
  2005年11月美國向外界公布,空軍研究實驗室研究成功一款實用型單兵攜帶的非致命激光槍,這種激光步槍可以利用它的能量來驅散人群和阻止敵人攻擊,並可自動感知與目標的距離,因而避免了對眼睛的永久性傷害或失明。這種武器稱爲“阻止人員和刺激響應”激光步槍。它的尺寸和重量與全負荷的M16步槍相似,但射出的子彈是低功率的激光束,使受光者瞬間就象直視太陽,強烈的眩光使其迷失方向。
  致人迷惑和疼痛的激光射彈
  前幾年,美國聯合非致命武器局透露,他們正在研究一種基于脈沖化學激光器的脈沖能量武器,這種武器的激光脈沖作用于固體目標時,會産生強烈的閃光、震耳的噪聲、巨大的沖擊和多種生物效應。利用其生物效應研制的非致命激光武器稱爲“脈沖能量射彈”(PEP)。這些生物效應包括無彈片的撞擊對皮膚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的刺激,因而會引起疼痛、短暫的麻痹、胸悶、迷惑等現象。2004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研究過“激光感生 等離子體”技術,並已開發了一種非致命定向能技術,用以研制阻止軍車行進和打暈人的裝置。
  2005年美國海軍研究局和佛羅裏達大學曾簽訂了一項“激光激勵電磁脈沖造成感官效應”的合同,一起研究致人疼痛的激光射彈。這些新研究的目的是要增大這種疼痛的效果,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實驗室培育的細胞和對人員的測試,在不損害人體組織的情況下,尋找觸發人體神經疼痛最大值但不致引起傷害或死亡的最佳脈沖參量。
致人強直的激光束武器
  加利福尼亞聖地亞哥HSV技術公司正在發展一種非致命激光束武器,利用發射的激光束無惡意地使在一定距離的人員固定原地不能動彈。這種武器的主要部件是一個紫外線光源,它産生兩束相幹的紫外輻射。波束照射到目標後,從發射源到目標路徑中的空氣分子被電離,在武器瞄准的沿途大氣回路就有了流通的電流。波束中的電流猶如是一種生理上神經電脈沖的複制品。通常這種神經電脈沖是控制人的橫紋肌肌肉組織的,它支配了人的行爲動作。激光束産生的擠兌與人原有的神經電脈沖十分相似,而它較強刺激了肌肉纖維,會使其原本各不相同的收縮變成單一的持續的收縮,因而使人照射後只能固定在一個狀態,不能自由活動。然而這種外來的神經電脈沖不是生物本身固有的神經電脈沖,所以對人是沒有感覺的,對人眼睛也不會引起傷害,因爲眼角膜吸收了武器使用波長的紫外輻射。而且波束很弱,不會導致角膜發炎。 
  俄羅斯 
  俄羅斯發展非致命武器的步伐並不落後于美國。上世紀70年代,他們利用剛研究成功的微波源,便開始研究其對各種靶子的作用。冷戰結束後也研制過一種致人失盲的激光束武器。1994年,俄衛星曾在軌道上裝了一面鏡子,鏡面反射在夜間掠過地球,從而使敵方失去夜幕的掩護,並改變了敵人的生物節律。
  2005年2月,在國際第七屆阿布紮比防務展覽會上,俄防務武器裝備出口公司展示了一種單兵可攜式非致命激光束武器。這種武器的激光束強度能夠迅速准確地導致敵方狙擊手暫時失明或武器的光電傳感器失靈,造成敵方士兵和技術裝備失去戰鬥力。該武器除了低能激光器外,還裝備了激光雷達、夜視器等測距跟蹤和自動調節的裝置,作戰時可自動搜索和鎖定目標。在對目標進行搜索時,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強度較強,波長爲0.86微米,對目標攻擊時,發射的激光束波長是0.53微米和1.06微米。這種武器的特點是不會致人死亡和失明,而且采用了特殊的算法進行目標識別,能有效識別玻璃、眼鏡和其它一些物體反射的光線,以避免系統做出錯誤反應。整套武器重56千克,爲了方便攜帶,可以背負,也可拆開分成兩個28千克的包袱,作用距離1.5千米,已用于城市反恐作戰。
  2005年4月,俄羅斯還研制了另一種非致命激光武器,名叫“溪流”,可供警察或安全部隊應付各種騷亂局勢和恐怖事件。理論上用“溪流”擊倒目標只需一秒時間,但不會致人死亡或失明。這種武器比一般的類似武器更爲小巧輕便,射程可達幾百米,重量僅300克,長爲15厘米。(據《國防科技》)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6/0732451406.html

外刊披露中國武警裝備新型非殺傷性武器(組圖)08年11月25日 名槍

外刊披露中国武警装备新型非杀伤性武器(组图)
國産發轉輪式榴彈發射器。采用了中間折疊式機構非常便于裝填榴彈。外刊披露中国武警装备新型非杀伤性武器(组图)
多管38毫米榴彈發射器。有6管和9管兩種,有效射程100-150米之間。旁邊是車載型單管
各種38毫米防暴用非殺傷性榴彈種類有催淚彈、閃光彈、油漆彈等
可發射重型榴彈、拘捕犯用人用粘貼劑、捕捉網等的防暴火箭筒。图文:装有10颗橡胶霰弹弹丸的橡胶弹
装有10颗橡胶霰弹弹丸的橡胶弹

2008-4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一家美国公司推出了一种音波防暴武器,这种装置控制距离达1000米,可以安装在镇暴车辆上,能够对暴乱骚动人群发出带来痛苦的噪音电波从而将其制服。据该公司称这种装置是世界上唯一非杀伤性音波镇暴设备。 

2009-5月19日開幕的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展:捕網器與快速致暈發射器
大型捕網器系統由捕網器、56式7.62MM空包彈和抓捕網組成。該系統通過56式空包彈發射抓捕網,可以在較遠距離內抓捕目標。大型捕網器捕捉網面積達到25平方米,可對15m內單個或多個目標進行抓捕。快速致暈發射器系統由發射器和快速致暈彈組成,該系統可實現對50米內人體或動物目標實施快速致暈的目的,使目標暫時失去反抗和行動能力。一般情況下,需結合解藥(速醒劑)對目標進行急救。 
 據日本媒體報道 1990年代初,解放軍向武器開發局提出了開發低初速非殺傷性榴彈發射器的要求。在此之前,解放軍裝備的是發射35毫米榴彈的QLL9l(形式與M79榴彈發射器相同),還有與美軍的M203榴彈發射器一樣,能挂在步槍下面的QLG91/A/B榴彈發射器等。由于QL系列的發射管內加工有膛線,因此無法發射防暴用催淚彈等非殺傷性榴彈。于是,以208武器研究所爲中心,開發出了口徑爲38毫米、有效射程在100~120米之間的新型單動滑膛防暴槍。接著又陸續開發出發射相同規格榴彈的轉輪式榴彈發射器,以及槍挂型、車載型多管榴彈發射器等,並開始裝備中國公安和武警的防暴部隊。
  據說發射激光束使暴徒暫時失明的先進光電武器也正存開發中。這種新型武器的尺寸與德國HK公司正在開發中的CAWS基本相同,重量約爲5千克。槍體采用r無托結構,用以代替彈匣安裝電池。命名爲“WJG一002”的武器發射激光束,能存50~100米的距離上使人的眼睛暫時失明。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5/0923531734.html
 
美國新型車載激光武器可精確攔截各種無人機09-02-12 東方網
 
 波音公司研制的“激光复仇者”系统
波音公司新研制出的“激光複仇者”系統 
 
測試中被“激光複仇者”系統擊中的無人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道,美國已研制出了一種先前只能在科幻小說中才能看到的新型武器--可安裝在“悍馬”吉普車上的高能激光武器。這種新型武器由波音公司研制,被稱爲“激光複仇者”。它不但可精確和高效地攔截各種飛行器,而且在攻擊時還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
  在不久前在新墨西哥州白沙試驗場進行的試驗中,“激光複仇者”系統准確擊落了數架無人駕駛飛機。《每日電訊》報道稱,這是首次將激光武器安裝到地面運輸工具上並用于攻擊飛行器。此次試驗使激光武器的運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系統可用于隱蔽且高效率地攔截敵方的無人駕駛攻擊機或是無人偵察機。
  《每日電訊》指出,傳統的防空武器很難對無人駕駛飛行器進行有效攔截。因此,正如波音公司一位發言人所說的,這種新型激光武器的出現將使得無人機在未來的戰場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
  與傳統的武器系統不同,“激光複仇者”在發射激光束時不會産生明顯的煙霧和聲響,因此不會將自己的位置暴露給敵人。波音公司發言人指出,使用這種武器攔截無人機,不會給己方部隊帶來額外的威脅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2/0837541889.html 
 
 美國先進機載戰術激光器從空中擊毀地面目標
 
  據美國《波音公司網站》2009年9月1日報道 8月30日,波音公司和美國空軍利用先進戰術激光器(ATL)飛機從空中擊中了一個地面目標,演示驗證了ATL與首個戰術代表性目標的空對地、高能量激光交戰。
  試驗期間,該C-130H飛機從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Kirtland空軍基地起飛,當飛行至白沙導彈靶場上空時,通過光束控制系統點火了其高能量化學激光器。在ATL的作戰管理系統指導下,光束控制系統截獲地面目標——一輛無人固定車輛,並制導激光束射向目標。激光束的能量最終擊毀了該車輛。
  波音公司導彈防禦系統副總裁兼總經理Greg Hyslop 稱:“這個裏程碑演示驗證了定向能武器系統將通過賦予作戰部隊一種光速的、超精確作戰能力,顯著降低附加破壞,從而轉化戰場空間和減少傷亡。”通過演示驗證這種能力,ATL團隊已經在武器系統研制曆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這次試驗距離6月13日的試驗不足三個月。在6月13日的試驗中,ATL首次成功地從空中發射了其激光,並擊中了地面上的一個目標板。ATL團隊計劃繼續開展一些試驗,進一步演示驗證該系統的軍事效用。這些演示驗證將支持那些執行戰場和城區作戰任務之系統的研制。
  波音導彈防禦系統定向能系統部門副總裁兼項目主管Gary Fitzmire稱:“ATL很好地發揮了作用。其各部分(高能量化學激光器、光束控制系統和戰場管理器)作爲一個集成的武器系統,産生有效的激光束能量,擊中地面目標。” ATL工業團隊還包括L-3通信/布拉希爾公司(制造激光器炮塔)、HYTEC公司(制造武器系統的各種構件)和J.B. 亨德森公司(提供機械集成支持)。
  波音公司爲包括美國空軍、陸軍和海軍的不同用戶研制、集成激光系統,除了ATL外,還包括機載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器、高能激光器技術驗證器和戰術級中繼鏡系統。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6/1517564935.html
 
美國機載激光反導武器模擬攔截靶彈試驗成功
 
  環球時報記者徐真君報道 2009年08月13日美國波音公司宣布,在8月10日成功進行了空基激光反導系統(ABL)的試驗,成功模擬攔截了一枚帶有試驗用傳感器的靶彈。這對ABL項目來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成功。
  在試驗中,波音747-400F載機從愛德華空軍基地起飛,用其紅外傳感器探測到了從加利福尼亞聖-尼古拉斯群島發射升空的靶彈。隨後載機對目標進行了跟蹤,並且指示跟蹤,火控系統的激光標定裝置發射了激光束對目標進行了照射跟蹤,並測算了大氣條件。隨後ABL對目標系統模擬發射了高能激光束,成功模擬了導彈攔截。導彈上的傳感器數據證實模擬高能激光擊中了目標。
  “試驗驗證了ABL系統的戰場控制系統與火控系統的實戰能力。”波音ABL項目指揮Michael Rinn表示,“照射並且聚焦激光束在一枚以上千公裏時速上升的導彈身上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ABL證明其可以做到這些。”
  在本次試驗之前,ABL系統進行了兩次對沒有安裝傳感器設備的導彈靶彈的交戰試驗。這兩次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協調,優化ABL系統的交戰程序。
  據報道,ABL系統將繼續經受一系列測試,並在今年進行使用高能激光束的首次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14/1423562562.html
 
美國稱中國激光反衛星武器可能部署在天山一帶
 
资料图:我军车载轻型激光器进行测试
我軍車載輕型激光器進行測試 
  東方網2009年11月6日消息:美國連線雜志網站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已加入爭奪太空潛在控制權的軍備競賽,並爲此潛心研制激光反衛星武器。文章還根據衛星拍下的圖片認爲,認爲中國的這類武器可能部署在合肥、綿陽和新疆三個地點。不過對于這種說法,美國一些軍事專家也給出了不同的判斷。
  中國激光武器研究始自上世紀60年代
  文章稱,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就對激光武器萌生了興趣。激光武器研究是中國早期反彈道導彈640工程的一部分。激光子工程“640-3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負責。640-3工程旨在研制大功率激光發生器,以攔截彈道導彈以及高空航天器。雖然中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取消了640項目,但到1979年的時候,其又再度重啓激光武器發展項目,並將之納入863高科技發展項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研究高能激光(HEL),並取得了兩項重大進展:自由電子激光(FEL)和化學氧碘激光(COIL),這符合反衛星武器系統的規格要求。同時,中國也在研制功率較低的激光系統,但據信這種激光系統無力攔截外大氣層物體。
  文章介紹說,1985年,自由電子激光發生器的研究項目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馬。中國首個自由電子激光器“曙光一號”于1993年研制成功,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流體物理研究所承擔設計工作。曾主持研究線性加速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于2003年或許更早,開始了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早開始了化學氧碘激光器的研究。1993年,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了化學氧碘激光器的測試,結果顯示受測激光器可擊殺140米之外的目標。
  文章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曾進行過自適應光學技術和變形反射鏡的研究。爲了實現衛星跟蹤目標,中國還上馬了數項激光測距項目。文章表示,事實上,激光武器的研究有利于中國彈道導彈項目的發展。目前,中國已開始研究滾轉彈道導彈的概念,以便縮短地基激光在彈體上的駐留時間,避免遭到破壞。
  稱新疆天山可能部署反衛星激光系統
  文章稱,中國在新疆天山一帶部署了反衛星激光系統,對該地區的分析考察確定了該裝置的可能位置。此外,對該址與中國其他高能激光相關基地關系的考察,進一步證實了該地有高能激光系統的可信性。
  文章指出,爲了建設軍用地基激光反衛星武器系統,中國需要發展激光和變形光學以及目標跟蹤系統。當前迹象表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設計的自由電子激光器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光學設備密切配合。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位于綿陽,而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位于合肥。而這些研究所都是與發展攻擊外大氣層目標相關的。很快我們將發現,設在新疆的研究所會與在合肥及綿陽的研究所相同。
  文章稱,僅是簡單的調查並不足以證明中國正爲執行反衛星任務積極推進其激光系統武器化。事實上,2006年間所發生的一些事或許可以提供所需的證據,從而描繪出整個事件。2006年8月及9日,美國政府曾表示,中國激光系統曾瞄准掠過中國領土的美國衛星。一些分析家表示,這些事件證明了中國在低強度展示其反衛星武器系統能力,而其他分析家則認爲這些可能只不過是用于精確劃分衛星軌道的激光測距儀。
  文章稱,鑒于中國通常會以成像衛星爲目標,所以這兩種可能性都值得注意。一方面,低強度展示反衛星能力可以使外界注意到中國的反衛星能力,而不必進行公開或破壞性測試;另一方面,精確測定成像衛星軌道有助于反介入或欺詐戰術的實施。精確位置數據還能夠爲反衛星武器網絡提供瞄准信息。所以,兩種答案都會使人們更相信中國正在研發反衛星武器。
  不過,文章認爲,更可能的情況是以上兩種說法的綜合。畢竟,中國的確運行著衆多用于跟蹤衛星的激光系統。因此,已被定位的衛星被新疆設施內定位或跟蹤激光瞄准是有可能的。
  美國軍事專家對此看法不一
  文章稱,值得注意的是,以激光爲基礎的反衛星武器並不一定要具備可滿足軍事用途的破壞力。其可被用來做下列三件之一:幹擾、致盲或摧毀一顆衛星。其中,摧毀衛星的情況最爲複雜,因爲它需要龐大的輸出功率、極高的精確性以及高精度可變形光學薄膜,以盡量減少大氣的影響——由于同一位置看到一顆衛星的時間僅爲100秒左右,所以這三種能力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目前,公開圖片及資料似乎已經證實中國已在新疆部署了一些激光反衛星系統。這些反衛星武器是否具備摧毀一顆衛星的功率尚不得而知,但已有迹象表明這種系統已經就位,而且這種系統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與自由電子激光設備頗爲相似。而且,美國《全球安全》網站總裁約翰?派克也認爲,天山山脈可能有用于爲更加常規的反衛星武器制導的激光設備。畢竟,“與使殺傷裝置具備紅外制導能力相比,爲其配備激光制導尋的器要簡單的多。”
  然而,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科學家Yousaf Butt卻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據天山山脈“存在任何高能破壞性激光反衛星武器設施”。憂思科學家聯盟勞拉?格瑞高也認爲當前情況還不值得憂慮,畢竟中國想要研制激光反衛星武器,需要“第一,跟蹤系統(以最低的一種現成的,現成型激光與小直徑加上鏡子),基本上就是一種激光測距系統;第二,高能激光;第三,將激光光束引導至衛星的高能可控鏡。”(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06/1023572796.html

美國炒作衛星被中國激光攻擊 爲空軍爭取經費2008-11-19  環球時報
 
美国太空司令部部署在太空的预警卫星
美國太空司令部部署在太空的預警衛星
  美軍對衛星的依賴程度是世界各國軍隊中獨一無二的,因此它也最爲重視衛星系統的安全性。美國《防務新聞》14日題爲“光靠威懾將不再能保護美國衛星”的文章稱,目前美國的太空威懾政策已不能確保其衛星免受攻擊,必須在衛星的防禦技術上加大投資,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衛星安全。
  用實際行動代替口頭威懾
  《防務新聞》的報道一開頭就提到,“沒有衛星的日子對美軍來說是可怕的。衛星在通信、導航、定位、情報收集、預警、氣象預報等方面至關重要。”美國空軍高級航空太空研究學院專家約翰•謝爾登表示,在過去的兩年已有2顆衛星分別被中國和美國擊落,而且“至少有一顆美國衛星被中國發射的激光致盲”。但“盡管中國擊毀衛星事件曾引起國會的高度關注,但這種關注主要停留在口頭上”,美軍在保護衛星安全領域始終“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另一名專家羅伯特•巴特沃斯則認爲,五角大樓把保護其衛星的希望都寄托在依靠“威懾”他國上,但對于太空系統而言,這可能並不起作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依賴太空資産。美國已經將太空系統與我們的戰區和全球軍事力量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最有實力的一面和特有的優勢。假如我們以擊毀中國或俄羅斯的衛星作爲反擊,我們不會對他們産生程度相近的效果,因此這樣的回應可能達不到阻遏他們攻擊我們衛星的目的。”此外要弄清到底誰發動了對衛星的攻擊行動非常困難,甚至辨明衛星是遭到了攻擊還是由于其他原因發生故障也不容易。因此美國現行的“威懾”戰略很難奏效。
  該報道認爲,美國將采取積極的實際手段保衛衛星安全。謝爾登表示,應該首先加強衛星針對電磁脈沖攻擊的防護能力,並且提高抗幹擾能力。美國軍方也開始發展“太空快速反應”等計劃,以備在衛星遭到攻擊時可以快速彌補損失。此外,空間態勢感知項目應該獲得最高優先權,這種能力“目前非常缺乏”。謝爾登表示,這類系統可以明確表明衛星是被攻擊還是遭到太空垃圾的撞擊,以確定攻擊的來源。
  美國衛星防禦計劃並不少
  事實上,美國“確保衛星安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提升衛星的防禦能力、發展快速發射能力、甚至主動襲擊對手反衛星武器發射場的計劃也早已制訂出來。
  如今美國在研的新一代衛星進行了抗電磁脈沖加固,並運用了大量抗幹擾技術。未來的美國衛星還將具備變軌能力,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它躲避攻擊的能力。美國還在研制讓敵方難以發現的“隱身衛星”和“納米衛星”,減小被發現和摧毀的概率。同時,美國也開始研究對付反衛星武器的手段。日前美軍提出,爲應對反衛星武器的威脅,將嚴密監視世界各國的導彈發射場,必要時要對其進行轟炸。美空軍計劃在2011年前部署名爲“快速攻擊識別探測報告系統Block 20”的太空監視系統,這將是第一種“專門用來幫助對抗反衛星導彈和其他威脅的太空監視系統”。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卡特賴甚至聲稱要使用核武器,對敵方反衛星武器發射場采取先發制人的攻擊。
  美國國防部還于2007年5月組建了衛星快速反應部隊,其目的就是准備在未來戰爭中,一旦美國的大型軍事衛星遭受敵方攻擊,能以快速的小衛星填補太空系統中出現的空白。爲此美軍還打算聯合北約盟國制訂“百星計劃”,但響應的國家並不多。
  爲爭取利益而鼓吹
  美國空軍及帶有相關背景的專家呼籲加強美衛星防禦能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簡氏防務周刊》就曾披露,美國空軍抱怨其太空設備存在巨大的安全弱點,並制訂了計劃,加強衛星對攻擊和幹擾的防禦能力。美國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太空武器化是必然趨勢,建議政府建立相關的研究力量。
  但分析人士認爲,這些專家和媒體炒作衛星安全議題的主要目的是爲美空軍爭取更多資金。目前,美國所有軍用太空系統的發展、部署、管理、保護都由美空軍集中負責。如今美國新任總統即將上任,大肆炒作“太空衛星安全”成爲美空軍爭奪撥款的得力手段。不過在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嚴重,預算緊張的情況下,美國新一屆政府是否支持這些花費巨大的項目還是個很大的問號。正如謝爾登本人所言,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下,“美國衛星系統的保護可能淪爲預算削減的犧牲品”。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9/0932530873.html
 
美軍高級顧問:美應研制激光裝備應對智能武器  2009年07月10日 新華網
 
资料图:美空军C-130H“大力士”运输机上机载战术激光发射
美空軍C-130H“大力士”運輸機上機載戰術激光發射
  新華網消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日前援引美國防部一位高級顧問的警告報道:美國在海外展示軍力的傳統方式正變得"越來越過時",其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設施在面對未來的威脅時也可能不起作用,就像防守嚴密的馬其諾防線在守衛法國抵禦納粹時那樣。該報5日就此刊發一篇題爲《五角大樓警告美武器可能過時》的文章,要點如下:
  安德魯?克雷皮內維奇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打擊叛亂戰略的主要設計者,他在向美國軍方領導人的呼籲中指出,五角大樓在那些可能在離開生産線之前就已經過時的武器上浪費數十億美元。
  克雷皮內維奇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說,和許多官僚機構一樣,軍方正處于"主觀臆斷"並忽視新挑戰的危險之中,這些挑戰包括精確制導武器的擴散和來自太空與網絡空間的威脅。上周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給了他一個在五角大樓國防政策委員會的席位,以獎賞他的預見。
  克雷皮內維奇在《外交》雜志7月號上撰文指出,航空母艦、驅逐艦、短程戰鬥機和太平洋的關島、沖繩等前哨基地,正越來越易受到美國對手開發的技術和戰略的攻擊。
  克雷皮內維奇聲稱,美國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用于前沿的納米衛星,以維系其在技術上的領先,還應該投資于導彈攔截和激光能量防禦,這些都能夠對抗來自對手"智能"武器的威脅。
  五角大樓正在准備其四年一度向國會遞交的國防回顧。克雷皮內維奇與退役中將保羅?範裏佩爾一起剛剛被批准加入由國防顧問組成的"紅隊",負責從敵人的角度思考並發現四年一度的國防回顧中存在的弱點。在克雷皮內維奇的文章中,他將注意力引向了2002年範裏佩爾領導的"紅隊"在演習中令人驚訝的勝利,"紅隊"當時代表的是某海灣國家--在現實中,就是伊朗。大量的伊朗自殺式艦船和巡航導彈對美國艦隊發起了突襲。半數以上的美方艦船在"自珍珠港事件以來最糟糕的海軍災難"中被擊沈或失去攻擊能力。
  範裏佩爾將其反雷達設備關閉,並使導彈發射裝置不斷移動,從而阻撓了美國對它們進行追蹤並摧毀的努力,並致使在伊朗登陸的美國地面部隊極易遭受攻擊。
  在未來戰爭中,"智能"火箭和導彈會被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的哈馬斯這些非國家力量輕易獲得,更不用說俄羅斯這樣的傳統大國,它們已經擁有了讓人願意購買的技術和能力。盡管如此,五角大樓還是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于需要從前沿基地起飛來執行任務的短程戰鬥機以及易受導彈、潛艇和無人駕駛飛機攻擊的航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10/1400558401.html
 
美國成功研制出固態激光炮 可裝備坦克與戰機
 
美军未来车载激光武器效果图 
美軍未來車載激光武器效果圖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出的高功率固体激光器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出的高功率固體激光器
  東方網2009年3月20日消息:據俄羅斯《紐帶》網報道,美國軍工業巨頭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近日宣布,其已成功研制出了一種功率約100千瓦的固態激光器,在建造使用激光武器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極爲重要的一步——如此功率的激光武器足以用來摧毀火箭彈、迫擊炮彈、炮彈、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等。此次研制成功的激光器所需的電力可由飛機或坦克的發動機供給。
  在接下了的研制工作中,諾?格公司將在野外條件下對這種新型固態激光器進行測試,以驗證其摧毀導彈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將考察其是否適合在極端的戰場條件下進行使用。
  相對于幾年前10千瓦級的固態激光器來說,100千瓦能量級的固態激光器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雖然化學激光器能夠産生能量更爲強大的激光束,但由于它們的體積通常都會非常龐大,因此限制了在軍事領域的用途。
  諾?格公司宇航系統部定向能系統計劃副總裁丹?維爾德指出:“我們研制的模塊化聯合高功率固體激光器設計可以根據激光武器系統的不同用途,直接爲其提供任務所需的能量水平,其中包括空中、海上和地面平臺的部隊防禦和精確打擊等任務。”
  他同時還表示:“這一成就非常重要,因爲傳統理論證明100千瓦是高能激光器進入武器級功率水平的一個閾值。事實上,很多軍事用途使用25千瓦或50千瓦的激光武器就可以實現,並且可以擁有到很好的光束質量,而我們的系統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這次裏程碑式的試驗之後,我們的能力已經大大超出了這些需求。”
  美國軍方激光武器計劃負責人布萊恩?斯特裏克蘭德表示,諾?羅公司的這一成果表明,借助電力産生的激光束現在已能夠在戰場上摧毀目標。專家們指出,在經過長達40余年的研制後,現在激光武器終于有可能用來裝備作戰飛機、坦克和軍艦。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0/0951546086.html
 
美國公司開始爲海軍開發機載超短脈沖激光器
 
  據美國《西部防務》2009年7月30日報道   7月29日,美國應用能量(Applied Energetics)公司宣布獲得了一份價值99.2萬美元的合同,將爲美國海軍設計、開發和交付一種超短脈沖(Ultra-Short Pulse,USP)激光器系統。該公司將生産一種演示系統,專門用于開發USP激光效應,並確定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機對USP激光器的需求。該系統預計將于12個月之後交付給海軍水面作戰中心。
  應用能量公司業務總裁喬•海頓(Joe Hayden)對這份合同評論說:“本公司非常樂于與軍方合作,繼續USP激光器的先進軍事用途研究工作。這種激光器在軍事用途方面很有潛力。我們的高電壓(High Voltage)技術已經在反簡易爆炸物上取得了成功,現在已經開始研究激光技術的類似用途。”
  作爲美國SAIC公司與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一份工程服務合同的分包合同,這種USP激光系統的開發和測試工作將在應用能量公司位于阿裏桑拿州圖克森(Tucson)市的工廠進行,之後將交付給美國海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03/0903561282.html
 
美國考慮爲未來艦船安裝激光自衛武器
 
  據英國簡氏公司網站2009年5月22日報道 美國海軍研究局(ONR)在四月中旬簽訂的兩項小型設計合同可能標志著艦船自衛武器系統開始走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波音公司負責定向能系統的業務部門以及雷神公司綜合防禦系統公司各獲得了價值690萬美元的合同,這些資金將用于支持100千瓦級自由電子激光器(FEL)試驗臺1A階段項目的初始設計活動,以減少風險並展示能夠適用于後續兆瓦級FEL武器系統的技術。
  以上合同的研究工作爲期12個月,能夠有效地促使ONR爲可擴展FEL武器能力而設定的創新海軍樣機路線圖走向成熟,同時這些研究內容還將基礎工作細分爲設計、研發、制造、集成與測試等方面,預計在2015年左右樣機試驗將達到頂點。
  美國海軍與海軍研究局將基于FEL的武器系統視爲潛在的“改變戰爭的因素”,因此其計劃在2010財年正式啓動的INP項目上投資超過1.6億美元。他們希望長期以來影響水上高功率激光武器效能的科技方面的障礙能夠被克服,並在本世紀20年代能夠部署于軍艦的激光武器系統可以開始服役。
  定向能武器系統多年以來已經引起了美國海軍的極大關注。但是隨著DDG-1000上集成電力系統開始了美國海軍對未來全電力艦船架構的期望,美國海軍已經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了由艦載電力系統驅動的高能傳感器及武器上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6/0745552960.html
 
美海軍成功試射電磁軌道炮 2012-03-03 中國時報(楨:重蹈激光試驗機?)
 
     美國海軍上周成功試射第一門武器級的原型「電磁軌道炮」,從「海軍研究處」發布的影片看來,這門軍艦用的新型火炮威力驚人,射程最遠可達一百八十公里。海軍希望從二○二○年開始,以電磁軌道炮取代傳統艦炮,不但可以更有效支援岸上任務,且能防禦敵軍飛彈。
     電磁軌道炮與傳統火炮最大分別,在於前者以火藥推進炮彈,後者則靠電磁產生的強大能量將炮彈拋出,初速可達七千至八千公里,約為音速七倍;射程在九十公里至一百八十公里之間,目前海軍的五寸炮射程只有廿公里。
     軍事專家指出,電磁軌道炮的優點包括速度快、射程遠、威力大,同時它的炮彈體積小,重量輕,可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現在的船艦一次只能攜帶七十枚導彈,電磁軌道炮一次可輕易裝載幾百枚炮彈,且其炮彈不會爆炸,只靠高速就能造成極大破壞。
     電磁軌道炮的發射成本也較傳統火炮經濟,目前這門原型炮一次發射可產生卅二兆焦耳(megajoules)的能量,每焦耳成本約僅○.一美元,傳統火炮產生一焦耳能量的成本需十美元。
     為了發展電磁軌道炮,美國早在一九七八年就成立專案研究小組,一九九一年由國防部成立「電磁軌道炮聯合委員會」,並交由BAE系統、General Atomics等公司研發,目前這門原型炮由BAE生產。四月起進行試射的原型炮則由General Atomics公司生產。
     過去七年,美國海軍都在對發展中的電磁軌道炮進行測試,現已結束第一階段,接下來五年進行第二階段,將測試冷卻系統以及可貯存能量的電池。海軍終極目標要使電磁軌道炮的射程達到四百公里。
 
美國空軍ALTB機載激光試驗機進行最後謝幕試飛(楨:下一個是電磁砲?)
 
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ALTB機載激光武器試驗平臺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了最後一次謝幕試飛。2011年12月下旬,美國國防部決定終止ABL機載激光器(Airborne Laser)研發項目。在此之前,該項目研發時間已經接近16年,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並且進行了數次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7_13754.html
 
美國空軍ALTB機載激光試驗機進行最後謝幕試飛 馬上就裝備了(楨:?)
 
盡管ABL項目已經被終止,但通過實施該項目,美國在激光器技術、能源制備和光束控制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大進展,這爲其新型機載激光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MDA)已經開始尋求可由高空無人機攜帶的新一代機載激光器。
ALTB機載激光試驗機戰績塗裝表明了該機成功進行了9次攔截試驗。其中,上面七枚爲靶彈,下面兩枚是真實彈道導彈目標,這兩枚導彈裏一枚是固體燃料導彈,一枚是液體燃料導彈。
 http://bbs.tiexue.net/post_5719912_1.html
 
俄稱成功試驗機載激光武器 以伊爾-76爲載機
 
  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俄羅斯國防工業消息人士的話說,俄正在研制用報道稱,激光裝置將被安裝在以伊爾-76運輸機爲基礎研制而成的A-60飛機上。目前,這種“已研制相當長時間”的系統已經成功地進行了幾次試驗。據悉,該新式武器將首先裝備俄軍,出口問題尚未提到議事日程之上。
  其實,早在2009年8月,俄工程科學院院士尤裏・紮伊采夫就首次披露了俄正在研制空基激光武器的消息。按他的話說,在俄聯邦軍事工業委員會科技理事會確定的裝備計劃中,有一些內容涉及到開展激光武器研制工作問題。他同時還指出,前蘇聯也曾進行過激光武器研制工作,其中包括1972年試驗“威力足夠強大的裝置”。
蘇聯在1965年開始研制激光武器,並在1973年組建了專門研究從事這方面研究的設計局。A-60作爲飛行試驗室于1981年首次升空,而到了1984年,A-60首次用激光成功摧毀了空中標靶。作戰激光的研制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完成,但是由于財政撥款大大減少,該項目被凍結。
http://bbs.tiexue.net/post_4433728_1.html
 
電磁軌道炮 

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制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于彈丸不同,軌道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自80年代初期以來,電磁軌道炮在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爲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定義
  軌道炮(Rail Gun):是電磁炮最常見的式樣。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制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于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自80年代初期以來,電磁炮在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爲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或譯:磁軌炮、導軌炮;軌道炮由兩條平行的導軌組成,彈丸夾在兩條導軌之間。兩軌接入電源,電流經一導軌流向彈丸再流向另一導軌産生強磁場,磁場與電流相互作用,産生強大的安培力推動彈丸,達到很高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軌道炮由法國人維勒魯伯于1920年發明。
  軌道炮曆史
  發明
  電磁軌道炮是法國人維勒魯伯于1920年發明。二戰中,德國漢斯勒博士開展了對電磁軌道炮的全面研究。到1944年,他研制出長2米、口徑20毫米的軌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圓柱體鋁彈丸加速到1.08千米/秒。1945年他又將2門軌道炮串聯起來,使炮彈初速度達到了1.21公裏/秒。二戰期間,日本研究感應加速式電磁炮,並把2千克的彈丸加速到335米/秒。二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內,因材料和電力等關鍵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致使電磁軌道炮研究中斷了很久。
發展
  從70年代起,隨著一些技術難題相繼被解決,使得電磁炮的研制得以東山再起。1970年德國的哈布和齊默爾曼用單極線圈炮把1.3克的金屬環加速到490米/秒。197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物理學家理查德?馬歇爾和約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長的導軌炮,以可供1.6兆安電流的550兆焦耳雙層單極發電機爲電源,取得了將質量3.3克的塑料彈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發射成功的突破性進展。澳大利亞的成功進展,給各國電磁炮研制者以巨大的鼓舞。1978年,美國國防部先後成立了電磁炮發展研究顧問委員會和技術工作組,開始評估電磁炮技術現狀及應用潛力,並建議集中和協調國家的資金來發展電磁炮。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委員會得出“未來高性能武器必然以電能爲基礎”的結論。1991年,美國防部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協調軍隊、能源部、國防原子能局及戰略防禦倡議機構分散進行的電炮研究工作。1992年,美國已把一門口徑90毫米、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炮的樣炮推到尤馬靶場進行試驗。
  突出優點
  電磁軌道炮有一些突出優點:一是彈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彈丸約能在6分鍾內飛行200海裏,初始速度達到2500米/秒,比普通槍彈的速度快2至3倍。帶有巨大動能的彈丸通過直接撞擊目標將其摧毀,威力極大。同時極高的飛行速度可以減少炮彈的飛行時間,使炮彈不易受到幹擾,保證了炮彈的精度。二是炮彈體積小,重量輕。電磁炮彈幾乎不使用推進劑,減少了裝藥量,所以炮彈的體積只是傳統120毫米火炮炮彈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這樣可顯著提高武器系統的攜彈量,減少後勤負擔。現在的艦船一次只能攜帶70枚制導導彈,而電磁軌道炮彈則能輕易地一次裝載幾百枚。三是生存能力強。炮彈幾乎不裝填炸藥,又可減少炮彈在制造、運輸、儲存方面的安全隱患。
  結構與原理
  電磁炮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它的結構和原理很簡單.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力代替火藥爆炸力來加速彈丸的電磁發射系統,它主要由電源、高速開關、加速裝置和炮彈四部分組成.目前,國外所研制的電磁炮,根據結構和原理的不同,可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一、線圈炮:
  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産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産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産生洛侖茲力,使彈丸加速運動並發射出去.
  二、軌道炮:
  軌道炮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射出去.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爲彈丸.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産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射原理.
  三、電熱炮:
  電熱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兩種電磁炮,其結構也有多種形式.最簡單的一種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內設置有接到等離子體燃燒器上的電極,燃燒器安裝在炮後膛的末端.當等離子體燃燒器兩極間加上高壓時,會産生一道電弧,使放在兩極間的等離子體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發.蒸發後的材料變成過熱的高壓等離子體,從而使彈丸加速.
  四、重接炮:
  重接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無接觸電磁發射裝置,沒有炮管,但要求彈丸在進入重接炮之前應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矩形線圈上下分置,之間有間隙.長方形的“炮彈”在兩個矩形線圈産生的磁場中受到強磁場力的作用,穿過間隙在其中加速前進.重接炮是電磁炮的最新發展形式.
  特點與用途
  特點
電磁炮與常規火炮相比,有以下特點:
   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所作的功作爲發射能量,不會産生強大的沖擊波和彌漫的煙霧,因而具有良好的隱蔽性.電磁炮可根據目標的性質和距離,調節、選擇適當的能量來調整彈丸的射程.
   電磁炮沒有圓形炮管,彈丸體積小,重量輕,使其在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很小,因而電磁炮的發射穩定性好,初速度高,射程遠.由于電磁炮的發射過程全部由計算機控制,彈頭又裝有激光制導或其他制導裝置,所以具有很高的射擊精度.
   從發射能量的成本來看,常規火炮的發射藥産生每兆焦耳能量需10美元,而電磁炮只需0.1美元.而且電磁炮還可以省去火炮的藥筒和發射裝置,故而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運輸以及後勤保障等方面更爲安全可靠和方便.
  用途
電磁炮作爲發展中的高技術兵器,其軍事用途十分廣泛.
   (一)用于天基反導系統:電磁炮由于初速度極高,可用于摧毀空間的低軌道衛星和導彈,還可以攔截由艦只和裝甲發射的導彈.因此,在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中,電磁軌道炮成爲一項主要研究的任務.
   (二)用于防空系統:美軍認爲可用電磁炮代替高射武器和防空導彈遂行防空任務.美國正在研制長7.5米、發射速度爲500發/分、射程達幾十千米的電磁炮,准備替代艦上的“火神——方陣防空系統”.用它不僅能打擊臨空的各種飛機,還能在遠距離攔截空對艦導彈.英國也正在積極研制用于裝甲車的防空電磁炮.
   (三)用于反裝甲武器:美國的打靶試驗證明,電磁炮是對付坦克裝甲的有效手段.發射質量爲50克、速度爲3km/s的炮彈,可穿透25.4mm厚的裝甲.有關資料還報道,用一種電磁炮做試驗,完全可以穿透模擬的T-72、T-80坦克的裝甲厚度.由此可見,電磁炮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是非常優良的反裝甲武器.
   (四)用于改裝常規火炮:隨著電磁發射技術的發展,在普通火炮的炮口加裝電磁加速系統,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程.美國利用這一技術,已將火炮射程加大到150km.
  美海軍研發
  應用實例
一艘大型驅逐艦獲得了300公裏外敵軍指揮部的位置坐標,不過它並沒有發射價值一百萬美元的戰斧巡航導彈來摧毀目標,而是從炮管的超導電磁軌道中發射出一枚長約1米,重約20千克的炮彈,這種炮彈的動力來源既非火藥,也不是燃料,而是來自軍艦發動機爲大炮注入的電能,炮彈以超過7倍音速的速度脫膛而出,飛出了地球大氣層,接著又在衛星的指引下重返大氣層,筆直沖向目標,它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使它擁有足夠的動能讓目標在瞬間灰飛煙滅。
   電磁軌道炮的炮管由兩條長約6米的平行導軌組成,之間通過一個光滑的轉子相連,電流從一條軌道流出,經過轉子後再由另一條軌道流回,這條回路産生磁場推動轉子,進而再推動位于轉子前方的炮彈飛出軌道。
   普通艦炮的射程只有20千米,而且准確度很差,巡航導彈的有效射程雖然超過了300千米,但它們造價昂貴,而且一艘艦艇最多只能攜帶70枚,由于無法在海上裝卸,補充時還必須返回港口。電磁軌道炮則以射程遠、成本低、運輸以及補充便利等多項優勢而被美國國防部寄予厚望。電磁軌道炮甚至還被美國陸軍看成是2020年後陸軍戰車主要武器的候選技術方案。
   不過電磁發射在技術上的研究工作可能還要持續20多年,因爲目前還沒有哪艘軍艦能産生並且儲存開炮所需的電能。在過去,驅逐艦上90%的能量都用于供給推進系統。除此之外,面臨的挑戰還包括:確保准確命中目標的高精度控制技術,炮彈對巨大加速度的承受能力等。由于距離目標超過了300千米,所以這種炮不能像普通槍管一樣去瞄准,而需要空氣動力學的校正,炮彈到了空中也必須由來自衛星的指令對其運行方向進行修正。同時,炮彈在出膛時的加速度會達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45000倍,炮彈上攜帶的電子器件必須經受得住這種加速度。此外,要使轉子在炮管中高速運動也很困難。
   目前,美國海軍正與英國國防部一道研制這種電磁軌道炮,他們准備把驅逐艦變成一個超長的機關槍,在一分鍾內就可以發射12發這種廉價的炮彈。位于英國柯爾庫布裏的一家工廠已經在2003年按1∶8的比例生産出了這種電磁軌道炮的樣品,並在試驗中射出了以6倍音速穩定飛行的炮彈。不過據美國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的羅傑?麥金尼斯上校估計,美國的電磁軌道炮最早也要到2015年才能交付使用。
  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用于電磁軌道炮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已經可以在軍事應用中進行實踐探索,並爲研究電磁軌道炮作戰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美國防部決定研究DDG-1000綜合電力系統艦,爲新一代電能武器系統包括軌道炮的研究打開方便之門。因爲軌道炮所需要的電力取決于發射彈丸的速率。綜合電力系統艦的額定電功率爲80兆瓦,具有足夠的電力維持15-30兆瓦的軌道炮6-12發/分鍾的速度發射彈丸。同時軌道炮不需要火藥和其它含能爆炸物,從而提高了艦只的安全,並減少後勤保障的費用。二是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推動電磁軌道炮的發展,美軍在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技術應用的增加爲發展體積更小、殺傷力更高且費用更小的彈丸提供了機會。這種趨勢僅從費用少、速度高的軌道炮的彈丸的發展中受益。三是炮管壽命的延長。德克薩斯大學先進技術學院爲美陸軍研究的炮管壽命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電樞與導軌接觸面受兩種磨損現象的影響,限制了炮管的壽命:一種是刨削現象,另一種是平移現象。目前美國的技術人員完全了解了導致高速刨削的物理原因,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材料。在炮口,當電樞從金屬與金屬的接觸轉變到電弧接觸時,相應的等離子會損壞軌道。目前德克薩斯大學高技術學院已經展示了成功處理平移問題的方法。   2001年11月,美海軍高技術研究所通過參數研究和建模活動取得了新型電磁軌道炮系統的主要性能參數:軌道炮是可以安裝在水面艦只上,其重量相當于爲155毫米高級火炮系統,能夠以63兆焦耳初始動能和2500米/秒(7.5馬赫)的初速度發射20公斤的彈丸。高速彈丸只需要6分鍾就達到200海裏以外的目標,並能以5馬赫的速度對目標實行動能碰撞。研究還估計了脈沖形成網絡(PFN)能夠産生彈丸所需要的初始動能和速度。
   隨著美海軍啓動DDG-1000的研究的深入,美海軍計劃把電磁炮安裝到該平臺上去,並于2003年授予BAE系統公司武器系統分部一份合同,進行爲期6個月的將軌道炮合成到新型驅逐艦上的研究。經過研究,BAE系統公司認爲,擁有81兆瓦電能的DDG-1000綜合電力系統艦可以爲兩門軌道炮提供足夠的電力。在艦只以10-18節的速度航行時,軌道炮可以每分鍾發射10-12發炮彈。軌道炮的重量和體積都適合于安裝在水面艦只上,目前合成工作面臨的主要工程問題只是軌道炮産生的熱能管理。
   軌道炮研究史上一個重大裏程碑是美海軍2003年4月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裏郡成功完成90毫米口徑電磁炮如何發射高超音速彈藥的海上演示驗證試驗。此次試驗是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與英國奎奈蒂克公司電磁炮工廠共同完成,試驗使用的系統是一臺只有未來原型機1/8大小的樣機,但是以2500公裏/秒以上初速度(確切的速度仍是機密的)發射了彈丸。包括美海軍艦隊司令羅伯特?耐特上將及海軍研究局局長傑伊?科恩少將在內的諸多美國海軍高級官員到場觀看了此項擁有廣闊前景的技術驗證試驗。此次試驗是爲海軍火力改革和轉變新一代艦炮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角色而發展的電能武器所邁出的關鍵一步。
   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將在庫爾克布裏的試驗結果提交到美海軍海上研究顧問委員會電磁炮技術研究小組。該小組在2004年2月公布了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認爲電磁炮是一種具有潛力的轉型武器,並建議海軍啓動一項風險減少研究計劃確保該種武器適用于未來驅逐艦計劃。該小組還認爲電磁炮是一種對200海裏以外目標實施致命打擊的革命性電磁炮作戰系統,並且同時具有增大彈藥儲量、提高發全、減少費用和後勤保障需求等優勢。放棄這項研究是一大錯誤。   2007年1月16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在弗吉尼亞州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舉行新型電磁裝置交付儀式。美海軍沒有采用剪刀剪彩這一傳統的做法,而是打破慣例,用一門90毫米口徑的試驗型電磁炮發射1發高速炮彈穿透了儀式彩帶。這發炮彈在炮口的初始動能達到7.4兆焦耳,初速度達2146米/秒。但意義更爲重大的是,這部新型電磁炮的交付再一次證實美海軍對高能電磁軌道炮充滿信心。美海軍將把這種電磁軌道炮作爲轉型武器方案,通過發射投放高速彈丸對遠距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來變革美海軍的海上攻擊行動。   達爾格倫分部的發射試驗裝置的交付僅是一個開端,美海軍的目標是研制能夠從離海岸300多海裏的戰艦上持續發射精確彈藥的戰術系統。盡管這種彈藥只含有少量或是幾乎不含有高爆材料,但通過彈丸的高速度碰撞能夠對目標造成毀壞。電磁軌道炮克服了常規大炮在射程短、飛行時間短和對殺傷力有限等方面的局限性。由于電磁炮彈沒有爆炸材料,從而消除了生産、運輸、處理和存儲炸藥的需求。此外,超遠的射程、極短的飛行時間和高殺傷性都極大地提升美海軍未來遠程作戰的攻擊力。通過使用極高電流産生強大的電磁力,美海軍未來的電磁軌道炮能以超過7馬赫的速度發射彈丸,彈丸首先迅速進入外大氣層空間,進行無阻力飛行,隨後再次進入大氣層以5馬赫以上的速度打擊目標。
  未來計劃
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努力推動電磁軌道炮的研究達到軍事使用階段,並計劃在2020-25年間裝備部隊。
   2005年8月,美海軍啓動一個名爲“創新海軍樣機”的項目,並希望通過對這個過渡項目的投資,獲得相對成熟的技術,以便在未來4至8年裏轉入軌道炮的全面研究和發展。“創新海軍樣機”項目比傳統武器裝備要“奇異”得多,並存在高度的風險,它還在根本上偏離了既定需求和作戰概念。因此,這項研究沒有美海軍的高級領導人的批准是不可能發展的。
   美海軍計劃對“創新海軍樣機”項目投入2.7億美元的資金,主要解決在四個方面的技術難題:發射裝置、彈丸、脈沖形成網絡和艦只合成。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在項目第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發射裝置和彈丸。研究的重點是先進密封發射裝置技術,以及電磁軌道炮系統的適合體積、重量,以便合成到艦只,同時經受發射時産生的巨大電磁沖力。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是將發射裝置和彈丸合成,形成一整套的系統。在第一階段,美海軍將研究一種能夠進行多次發射的炮管。這種炮管能夠保持軌道的斥力。美海軍還將解決熱能管理問題,將炮口初始動能從目前8兆焦耳提升到32兆焦耳,最後達到64兆焦耳。在彈丸方面,美海軍需要研究提高軌道炮發射生存力(因爲彈丸可能經受45000g的重力加速度,並且遇到潛在的電磁幹涉效應),解決高速制導飛行和殺傷力機制等問題。其它的重要研究項目還包括炮管幾何學、先進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密封技術和制造技術。
   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的電磁發射裝置是支持“創新海軍樣機”項目的關鍵技術裝置。該裝置安裝了100兆焦耳的電容器(由通用原子公司研究)和經過整修的、由麥克斯威爾技術公司根據國防威脅減少局的指令從1986至1999年間研制的“綠色農場電子炮研究和發展裝置”上的90毫米發射炮管。電磁發射裝置在2006年10月開始試驗並試運行,並在2007年1月正式啓用。
   爲了支持“創新海軍樣機”項目,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在2008財年底前將加大存儲的電能、改良發射裝置和終端區以裝配一門32兆焦耳的初始動能的軌道炮。BAE系統公司武器系統分部已經根據一份540萬美元的合同設計和整修32兆焦耳的實驗發射裝置。該發射裝置預計在2007年6月底在美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安裝完畢並進行試運行。據BAE系統公司稱,這個固定的實驗發射裝置的炮管采用層壓鋼板密封,用于炮管壽命的研究的。來自美國政府實驗室、工業部門和學術界的代表組成的一個委員會爲研究活動提供支持。
   美海軍研究辦公室計劃到2008財年第三季度末對32兆焦耳的軌道炮進行試驗。如果研究成果通過鑒定,研究將于2009年8月轉入第二階段,並計劃在2010財年底進行32兆焦耳發射裝置炮管的100發射擊展示和32兆焦耳先進炮管密封狀況展示。
   在評估BAE系統公司、通用原力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間進行的理論設計研究後,美海軍研究辦公室2006年6月選擇了BAE系統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對32焦耳軌道炮進行30個月的技術發展和初步設計的研究,爲實戰部署64兆焦耳動能的戰術系統做准備。BAE系統公司已經獲得了930萬美元的合同,負責電磁軌道炮的樣炮技術和初步設計。通用原子公司獲得了960萬美元的合同,協同波音公司、L-3通信公司、SPARTA複合材料公司和傑克森工程公司,共同研究和發展電磁軌道炮發射裝置所需技術。另外由波音公司和Draper公司共同研究彈丸和綜合發射包的理論,包括綜合發射包炮管的動力學、飛行彈體和空氣熱力學特征、殺傷力和發射生存力、制導和導航和控制。
   至于高級脈沖力量研究工作由美陸軍負責進行,計劃在08財年進行展示。其它的研究工作還包括高能密度電容器和多次發射活動的熱能管理。
   如果“創新海軍樣機”項目通過09年的評估,那麽第1階段的工作將于2011年結束,第2階段的工作將持續至2015財年。如果研究工作一切進展順利,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可以在2015財年對電磁軌道炮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發展。64兆焦耳的電磁軌道炮的戰術系統的海上展示將會在2016財年進行,並能在2020-26年裝備。
  原型試射
  2012年2月28日,美國軍方官員宣布,美海軍工程師在弗吉尼亞州的達爾格倫對地作戰中心成功試射第一部由軍工企業制造的電磁軌道炮原型,將開發這種具有超遠射程新型武器的工作推進了一步。根據海軍公布的信息,炮彈初速可達每小時7000公裏至8000公裏,能夠打擊90公裏至180公裏外的目標。
   電磁炮項目經理羅傑?埃利斯說,這次試射的主要目的是評估原型炮的炮管壽命和整體結構。他說,這將讓海軍距離未來的戰術武器系統更近一步。如果開發成熟,電磁炮將能大大加強海軍的多任務能力。其遠超普通艦載火炮的初速與射程意味著海軍可爲陸上軍事行動實施精確遠程火力支援,攔截來襲的敵方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以及攻擊敵方艦只等。
   由英國BAE軍械研制公司美國分部制造的這部動能爲32兆焦的電磁軌道炮“原型機”在一周內已經進行6次試射,試射拉開了爲期兩個月的評估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海軍方面將評估BAE制造的這部電磁炮原型與通用原子能系統公司制造的另一部電磁炮原型。通用原子能系統公司的原型炮預計將于4月完工。[1][2]
  參考資料
1 美國海軍測試首臺艦用電磁軌道炮“原型機”
http://www.cnr.cn/allnews/201202/t20120229_509222022.html
2 美軍成功試射電磁軌道炮 初速達8000公裏/時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2-02/2482252.html
 
 
另參本館: 
 《2020年的武器》 《未來戰爭》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美歐精確制導武器  手榴彈  地雷 氣象武器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台長: 阿楨
人氣(38,711) | 回應(18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美歐精確制導武器
此分類上一篇:衛星導航熱

顯示全部184則回應

阿楨
在二代半之後,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技術出現了分叉。
  一方是以西方為代表的國家,他們利用先進的熱成像元件研製了全新的圖像制導。在發射前,射手鎖定目標,導彈根據靶心圖表像自動飛向目標。其優點在於,射手只在發射前瞄準目標,發射後便可以轉移陣地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射手的安全性;另外由於不再需要什麼測量導彈與目標的角偏差什麼的,制導裝置可以做的很小,並且可以採用高飛俯衝彈道,直接打擊坦克的頂部,不用再強調戰鬥部威力,可以將更多的空間用來增加射程。紅箭-12便是此種類型。
  另一方是以俄為代表的國家,他們在熱成像元器件上的水準一般,他們走鐳射駕束制導導彈。鐳射駕束導彈在發射時一樣需要射手瞄準目標,在導彈發射後到導彈命中目標的過程中,射手需要全程用雷射光束照射目標,並將導彈引導到雷射光束中,導彈感應與波束軸線的偏差自動修正航向,整體價格要便宜很多。並且由於實現了自動修正偏差,導彈的速度可以做的很快,並且其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紅箭-11便是此類型。
  當然中國反坦克導彈的發展並沒有止步於此,據外媒分析,新一代的導彈將圖像制導導彈和雙向資料鏈融合在一起,不僅在更遠的距離上實現了射後不管,還可以實現人在回路,射後鎖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9-27/doc-iicezzrq8691580.shtml
2019-09-28 07:32:25
阿楨
繼航母轟炸機延遲 美核潛艦再延9個月交船 2019/10/29 中時電子報

最近美軍武器開發與製造進度像得了瘟疫似地一團混亂。繼福特號航母延後5年部署與新式B-21隱形轟炸機延期首飛之後,美國最新一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德拉瓦號(USS Delaware) 最近交付給海軍,也在預訂交付時程內2度拖延,總共延遲近9個月之久。

美F35B戰機傳感器數據 兩棲攻擊艦無法接收 2019/10/30 中時電子報

美國海軍與陸戰隊近期正積極行動,讓美軍十餘艘兩棲攻擊艦可以盡快部署最新式F-35B垂直起降戰機,這能使得兩棲攻擊艦發揮輕航母功能,補足目前美國航母不足的窘境。不過這個想法有個不小的問題,美國現役的兩棲攻擊艦無法接收它傳送的數據。
2019-10-30 07:55:07
阿楨
美國杜威號驅逐艦已安裝雷射砲 2019/11/10 中時電子報

軍事評論員米利肯(James Milliken)拍到一張照片顯示,美國伯克級神盾驅逐艦杜威號(USS Dewey,DDG-105),原本安裝近迫武器的砲位,似乎安裝了雷射砲系統。該圖片是最近在聖地亞哥港拍攝的。
TheDrive報導,這座雷射砲看起來最像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HELIOS」雷射系統,該系統原本就計畫安裝在這個砲位,但是原本的預計是至少要等上幾年,在2025年左右才會安裝,顯然雷射砲系統逐步成熟,超出了原本計劃的時間表。
其實,幾乎幾個美國軍工大廠,除了洛馬集團以外,通用原子、雷神,諾斯洛普格魯曼等集團都有都有自己的雷射砲計畫,就在上個月,就曾有人在晚間拍射到運往聖地牙哥港的巨大雷射砲,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固體雷射技術系統(SSL-TM),預計安裝在兩棲運輸艦波特蘭號(USS Portland ,CA-33)。
理論上,雷射武器可以燒毀來襲的飛彈與砲彈,甚至具有對岸上目標的精準打,但是,TheDrive認為,杜威號上的雷射武器,可能還不到那個燒毀目標的程度,最可能的答案是海軍光學眩目攔截器(ODIN)系統,該系統將於今年年底安裝在美軍驅逐艦上。
ODIN是一種低功率雷射,它不能直接燒毀目標,而是將通過以調整的的雷射「炫光」,使敵人的光電/紅外傳感系統因為過亮而失去作用,類似於閃光彈、熱焰彈系統。
TheDrive認為 ,低功率的炫光系統,與高能量系統都很重要,這兩雷射武器應該會結合在一起使用,這也洛克希德HELIOS計畫的概念。另一方面,雷射只能一次對準一個物體,因此隨著技術的小型化,可能在未來,軍艦上有多座雷射武器,以幫助應對多種同時發生的威脅。
2019-11-13 09:33:04
阿楨
美軍鐳射炮試裝上艦 比中國電磁炮實用發展潛力更大 2019-11-14 新浪軍事

  目前我國明顯更側重於電磁炮的研製,而美國則比較重視鐳射動能武器,中國電磁炮2018年2月就已上艦,美國的鐳射動能武器在近日也已被曝光實裝在美國海軍驅逐艦DDG-105“杜威”號上,究竟孰優孰劣呢?
  長期來看,電磁炮在技術上更勝一籌,而論實用性,鐳射動能武器無論是短期還是更遠的未來,潛力都要遠優於電磁炮。受地球曲率影響,再加上電磁炮極高的飛行速度和筆直的彈道,電磁炮的理論對海射程其實很難超過40公里。
  事實上,相較於射擊千里之外的海上目標,現在電磁炮更適合用於在近海打擊敵方堅固防禦工事,或者提高射速用於形成彈幕以攔截敵方來襲彈道導彈。不過想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尤其是第二個,特殊鋼材打造的高耐磨損,耐高溫的炮管是必不可少的,短期內無法研製出可多次承受7倍馬赫電磁炮彈連續射出的高強度炮管,可謂是美國目前擱置電磁炮專案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要知道,國內目前的特種鋼材水準距離美日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中國亦不太可能解決電磁炮炮管的磨損問題。
  與之對比的美國鐳射武器,明顯要更實用且更有發展潛力。早在2014年,美國就已經完成在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上進行了鐳射動能武器打無人機的測試,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5年之後實裝在DDG-105“杜威”號上的名為“奧丁”的鐳射動能武器不僅功率更大,有效射程也已提升8KM,理論上已經完全具備攔截燒毀一切亞音速導彈和2倍音速以下飛行器的能力。並且,美國同時還在為空軍、陸軍開發相應的鐳射武器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炮彈。可以說,中國若不及時開發相應的武器和隱形導彈,中國很快就會因為美國的鐳射武器,而處於戰術乃至於戰略上的被動。(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電磁炮是主炮,鐳射炮就是個近防,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鐳射炮技術不比美國差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4/doc-iihnzahi0783364.shtml
2019-11-16 06:36:01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0 14:14:40
阿楨
大幅落後中國 美海軍承認電磁砲研發過程一團糟 2019/02/11 中時

就在美國海軍宣佈以5億美元巨資全力投入電磁砲研究,至今尚未滿一年,美海軍部長理查遜(John Richardson)指出,這個十年前開始構思的武器系統,現在卻因為缺乏合適船舶進行戰術試驗而陷入困境,找不到一艘軍艦來安裝並試驗。現在中國已把電磁砲裝上海軍艦艇並進行試驗,美國大幅落於中國之後已成事實。
不過,《商業內幕》也曾引述海軍事務專家專家布萊恩.克拉克(Bryan Clark)的分析說,電磁砲技術在本質上存在一些問題,未來無論是誰首先研發成功,電磁砲本身可能在軍事上毫無用處。它既無法取代導彈,也無法取代砲彈,很可能到最後完全用不上。
  回應
 狗報含共吊含起來,電磁砲丟的是什麼?可能在軍事上毫無用處?美方知道自己的短處,能大方承認,並尋求改進,但中國呢?
 電磁炮上,美國人比較抑鬱的是,再也不能說大陸人在偷美國人的技術了。華為的5G超過美國,說偷的技術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就說是國家安全問題,一個針對全世界竊聽的國家說這種話,臉都不紅的.
2020-02-23 08:19:06
阿楨
偵測範圍10倍 陸造全球最強雷射雷達 2019/08/05 中時

據《南華早報》5日報導,這款雷達的偵測範圍可達1,000公里,為既有雷射的10倍,以研究大氣粒子,未來將形成地球的第一道防線,以防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等。這雷射雷達裝設的地點仍是機密,不過預料將可在4年內運作,以降低異常太陽活動的風險。到2025年時,擁有部份世界最強大雷達系統的子午工程雷達站將覆蓋南北極、南海、戈壁沙漠、中東,中亞和南美洲,遍及全球。

國防部回應美炒媒作鐳射照射:與事實不符,停止對中方無端抹黑 2020-03-06 觀察者網

2月17日,中國海軍編隊公海例行演練,美軍P-8A反潛機不顧中方多次警告,長時間、低高度繞飛偵察,中方艦艇的操作是安全、規範、專業的,符合有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
  回應
鐳射照一下又不會懷孕,真是的

戰爭革命!量子隱形雷達情資一把抓 2019/08/27 中時

隱形戰機或許已令人耳熟能詳,但如今將徹底改變戰爭的,卻是隱形雷達。數十年來,量子雷達似乎只是個概念,據《大眾機械》網26日報導,量子雷達能針對目標,提供遠比一般雷達更詳盡的資訊,但卻不必暴露所在位置。奧地利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人員利用糾纏微波,打造出世界第一套量子雷達系統。
現今的雷達雖能偵測目標,但除了目標的高度,方位與距離外,不過就是一團沒有特色的點。防空人員還必須靠識別雷達,或是從目標上取得的電磁訊號,才能分辨那究竟是敵方戰機、轟炸機,還是民航機。相對的,量子雷達則能根據物理特性,來辨識目標。例如,量子雷達只要掃過蘇-35的機翼,機頭與發動機,就能辨識出它是哪款戰機。另一個好處,就是散發的能量極少,反觀現代雷達,都需要發射電磁輻射才能偵測目標。然而,在偵測目標的同時,這些雷達也暴露了位置。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科學家實現500公里級光纖量子通信傳輸 2020-3-3 新浪網
2020-03-07 07:50:27
阿楨
中國軍艦鐳射照射美軍機?並非任性而是大有深意 2020-03-10 觀察者網

  美太平洋艦隊2月27日宣稱,一架P-8海上巡邏機,於2月17日在關島以西約620公里的公海上執行例行飛行時,遭到中國海軍052D級呼和浩特艦號(舷號161,2019年1月服役)的鐳射照射。鐳射在可見光頻譜之外,武器級的強鐳射可以傷害人眼和光電設備,中國海軍的做法“不專業、不安全”,也違反2014年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會議達成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和美中《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
  3月6日,中國國防部指出,美國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P-8抵近對中國艦隊實施長時間、低高度繞飛。
  用鐳射照射具有敵意但並不處在交戰狀態下的對方飛機甚至衛星並不罕見,美國早就為此指責過中國,那是在南海島礁和吉布地。蘇聯更是有冷戰時代用鐳射致盲美國衛星的記錄。但“呼和浩特”艦的鐳射可能不一般。
  中國在鐳射武器方面起步很早,但實際進展是保密的。“呼和浩特”艦上是否裝備了武器級的鐳射,現在還無法斷言。但武器級鐳射從失能到燒毀都算,實際上是很寬泛的概念,失能級的鐳射武器並不難實現。
…….
  光電系統在可見光頻段工作,容易受晝夜和氣候影響。紅外是可見光的延伸,可晝夜工作。近紅外已經大量使用,遠紅外具有更長的波長,受到氣候影響更小,探測距離也更遠。現代機載或者彈載遠紅外陣列可以探測30-40公里以外的目標,具有很高戰術意義,不僅用於空對空導彈,也用於防空反導導彈,最新動向則是反艦導彈。
  魚叉、飛魚這一代反艦導彈用高亞音速掠海飛行實現突防,但這已經很難突破現代艦隊防空的多層火力網了。俄羅斯改走超音速突防的技術路線,天頂攻擊和掠海攻擊相結合,盡可能壓縮艦隊防空的攔截視窗,依然難對付,但突防窗口也在縮小。全程超音速的重量和射程代價太大,改用亞超結合的辦法,只在末端實行超音速突防,中段飛行依然為更加節省燃料的高亞音速。
2020-03-11 08:38:55
阿楨
但LRASM反其道而行之,採用速度比魚叉更低的亞音速,加上高彈道,在飛行特性上似乎太容易攔截,但由於其隱身的特徵,雷達不容易遠端截獲,主動或者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也不易鎖定攔截,速度較慢和小推力渦噴發動機使得紅外特徵也較低,不易用紅外制導的防空導彈攔截。
  但LRASM還是有命門的,這就是它的紅外成像制導,但艦載雷達和紅外系統還是能捕獲LRASM的。用不規則頻閃甚至不斷改變強度的鐳射可以迷盲紅外成像制導,這是美國空軍一號、AC-130U、KC-46A等大型飛機的主要防禦手段,現在也成為艦船的主動防禦系統了,呼和浩特艦這樣的新一代戰艦上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紅外成像制導可以用捕獲的靶心圖表像與資料庫對照,確認目標,甚至在目標群中找出預定目標,並對準最致命點進行攻擊。在受到煙幕的不完全遮蓋和強光的不完全迷盲時,精確的靶心圖表像也是辨認剩餘特徵的關鍵。這需要大量精確的圖像資料。P-8估計就是在做這事,而呼和浩特艦正是在不讓P-8做這事。
….
  光電和紅外探測制導早已超過雷達制導的廉價替代的時代。雷達制導不僅有難以鎖定隱身目標的問題,更有主動輻射早早驚動對手的問題。主動輻射的雷達制導頭還可以成為對方反導導彈的信號源,拉姆導彈就是被動雷達制導的,專治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在克服探測距離和易受天氣影響的問題後,完全被動的光電和紅外正在成為新的主流探測和跟蹤手段,呼和浩特艦晃一下P-8不是任性,而是大有深意呢。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3-10/doc-iimxxstf7891528.shtml
2020-03-11 08:42:26
阿楨
美艦首次以高能雷射擊落無人機 2020/05/25

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兩棲登陸艦波特蘭號(LPD-27) ,在高能雷射武器的首次海上測試中,成功的擊落了一架無人駕駛飛機。
2018年中國編號936的072坦克登陸艦「海洋山號」裝置了全球首個電磁炮進行實驗,最新型055艦可能已裝置了電磁炮。

美機載雷射武器 遭國防高官打槍

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邁克•格裡芬(Mike Griffin)2020/05/25在華盛頓太空商業圓桌遠端視頻會議上指出。
多年來,美軍在小型固體雷射器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這種實驗性武器系統具有足夠的緊湊性,已經有一些固體雷射器安裝於直升機和地面車輛上,並擊落小型無人機、火箭彈等慢速目標。但要擊落較大的中程或洲際彈道飛彈則是另一回事。美國空軍和飛彈防禦局(MDA)試驗過名為YAL-1的機載雷射武器空中試驗系統,耗費數十億之後發現只能在極近距離,在彈道飛彈飛行的初始階段將其擊落。2011年該項目正式下馬。2015年以來,美國飛彈防禦局一直致力研製高空無人版YAL-1後繼器,用於助推階段飛彈防禦。該後繼計畫使用的是更先進、更緊湊的固態雷射器。格裡芬說,到目前為止,更先進的機載固態雷射器難以實現飛彈防禦。
雷射武器並非萬能,定向能是雷射武器的優點也是缺點,無法攻擊地平線之下的目標。現階段雷射武器只能當做近防武器使用。想突破定向能武器的攔截,就需要進一步壓縮其系統反應時間,同時盡可能縮小裝備體積。
2020-05-25 07:33:15
阿楨
1公里外狙擊 陸高能雷射槍準備量產 2018/07/02 中時

科幻已成為現實,中國發展出一款新型高能雷射槍,可從將近1公里外攻擊目標。
這款15毫米口徑雷射槍重3公斤,大小如AK-47,射程800公尺,可以裝在車、船與飛機上。如今它已進入準備量產階段,而率先使用的,很可能是中國武警旗下的反恐部隊。
據《南華早報》1日報導,這款名為ZKZM-500的突擊步槍雖不具致命性,但卻可以產生能穿透窗戶,讓人類皮膚與組織瞬間炭化,而肉眼卻看不到的能量射束。
而ZKZM-500是由西安中科中美鐳射科技公司所打造,由於擔心落入不當人士的手中,無論設計或製造都受到嚴密監控,並只賣給中國軍警。
萬一發生人質挾持事件,它能穿透可視門窗或車窗,遠距點燃織物,木材與橡膠等可燃物,並引爆爆炸物,讓綁匪暫時無法行動,以爭取搶救時間。此外,它也能用在秘密軍事行動中,由於擊發的射束夠強,因此足以燒穿油箱,並引燃軍用機場的燃料貯存設施。
由於雷射既無聲,肉眼又無法辨識,因此沒人知道攻擊來自何方,看來就像意外事故。
而這些雷射槍的動力來源,是類似智慧手機內的可充電鋰電池。它能發射超過1,000發「子彈」,但每次發射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兩秒。
此外,成都恒安公司也研發了一款雷射槍,它的射程為500公尺,可使犯罪份子皮膚瞬間碳化,感到劇烈疼痛,而照射衣服時,會導致瞬間自燃,令犯罪份子高度恐慌。它發射時沒有後座力,可直線攻擊目標,沒有彈道,精準度可達毫米。而一次充電,就能連續掃瞄發射數百個光脈衝,相當於發射數百發子彈,能連續制伏多個目標。
2020-06-01 07:55:15
阿楨
美軍輕戰車裝利器,長眼睛的火箭彈射程8公里,卻未必是山貓對手

  2020-06-01,BAE公司成功測試先進精密殺傷武器系統(APKWS)火箭。
  APKWS其實就是加了半主動鐳射制導的“九頭蛇”70mm空對地火箭彈。九頭蛇是美軍阿帕奇、眼鏡蛇等多種武裝直升機標配的武器,由於海爾法(地獄火)空對地導彈價格太貴,美軍委託BAE改進九頭蛇,8公里的射程可以和地獄火媲美,加裝半主動鐳射導引頭,CEP精度可達半米,變成了單價只有22000美元的廉價導彈(採用鐳射半主動制導的地獄火7萬以上,而使用“長弓”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的長弓海爾法更高達11萬), BAE已交付35000枚給美軍。
  陸地型APKWS的載車,是S-ATV輕型全地形突擊車。重2.8噸,CH-53、CH-47直升機都可以空運,整體上來看,和我國的“山貓”系列很類似。
  比起山貓,4輪驅動的S-ATV雖然速度更快,但在越野、兩栖性能上恐怕要差了不少,在拓展性上更是被山貓完爆,山貓衍生出了人員運輸、40mm新型埋頭彈、82mm速射迫擊炮、120mm迫榴炮在內十多種變形。
  帶有107mm火箭炮的山貓,在火力密度上遠遠超過APKWS。36枚107mm火箭彈,雖是60年代的武器,但射程8500米,8公斤的戰鬥部也比九頭蛇4公斤的大一倍,如裝上鐳射半主動或者簡易修正制導系統,那將是所向披靡。
  火箭彈制導化目前是很多國家廉價高效的精確打擊手段,以我們的軍工實力,將其“白菜化”完全不是問題。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930635561_19d191b2901900xzou.html

中國小口徑精確制導火箭彈-相關資料

我國產制導火箭彈BRM1已外銷 重量輕還便宜更適合無人機

  2018珠海航展展出了BRM1型90毫米精確制導火箭彈,它是在國產90毫米非制導火箭彈基礎上加裝控制面、半主動鐳射制導系統製成。
  國產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配備是藍箭-7、AR-1反坦克導彈,相當美國海爾法,這些導彈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但是成本和價格相對偏高。
  BRM1重15公斤,而藍箭-7重50公斤,藍箭-7彈徑0.17米,而BRM1只有0.09米。
2020-06-06 06:57:47
阿楨
國內相關單位還是非常關注輕微型精確制導武器發展,如天雷-2的大小、重量與BRM1相近,不過它採用了更加先進的制導系統,包括中繼慣性制導加半主動鐳射制導系統,這樣導彈不需要載機全程照射,只需要在彈道末段進行照射即可,降低協調作戰難度,提高抗干擾能力和載機生存能力,另外中國相關單位還研製了100公斤級、50公斤級甚至25公斤級精確制導炸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03/doc-ihmutuec5712185.shtml

簡氏:印尼軍方赴中國觀看WS-43巡飛彈演示 或撥款4500萬美元採購

印尼軍方2016-10-10宣佈,軍方高級代表日前赴中國,觀看由火箭助推的WS-43巡飛彈實彈射擊演示。WS-43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最大荷載20公斤,最遠飛行距離60公里,在命中目標前最長巡航時間為30分鐘。WS-43的飛行制導依靠的是慣性導航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而末端制導依靠的是紅外成像。該武器能追蹤及命中移動與靜止目標。
https://www.sohu.com/a/116145835_161623

CM-501G多用途戰術導彈_百度百科

CM-501G導彈武器系統。根據展板資料,該型導彈系統由CM-501G導彈、發射車、指控車和支援保障系統組成。發射車採用陝西汽車SX2190型6*6軍用越野卡車,分兩組發射器,每組3*3枚導彈,全車可以安裝18枚導彈。CM-501G採用X型佈置的大展弦比彈翼和尾舵,最大射程70千米,侵徹爆破戰鬥部重40千克,整彈重量在150千克以內。
2020-06-06 07:02:41
阿楨
中國電磁槍展示,輕鬆打穿9層木板

防衛世界2020-06-28報導,解放軍陸軍後勤大學開發,目前武器處於初期原型階段。
不同於使用火藥爆炸,產生大量高速氣體將子彈推出的常規槍支,電磁槍是利用電磁力來加速子彈,然後以更高的速度離槍管,這個原理不難,與磁浮列車是相同的。不過直到最近20年,才開始應用在軍事上。美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電磁彈射器,不過電磁軌道砲因預算用盡,暫停研發。
中國則持續在研發,希望003號航母艦就能用上電磁彈射器,的電磁軌道砲則安裝在「海洋山號」登陸艦上測試。
大多電磁武器都比較巨大,因為需要強力的供電系統,所以步槍型並不多見,在展示中,電磁槍雖然沒有步槍那麼大的威力,但也能輕鬆穿透多片木板和薄鋼板。一旦解決了能源問題,電磁槍可能會取代槍支。

解放軍電磁步槍亮相:造型科幻 子彈更細更長 2020-06-29

  近日,八一軍視網發佈了一則視頻,視頻中幾名戰士手持電磁步槍和電磁手槍,分別進行了氣球、多層木板和鋼板的射擊實驗,威力驚人。
  這種原理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早在19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就發現,磁場中的導線在通電時會受到一個力的推動,這就是洛侖茲力。而如果讓導線切割磁力線,導線上也會產生電流。
  1845年,查理斯•惠斯通製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電動機,並用它把金屬棒拋射到20米遠。
  1901年,挪威奧斯陸大學物理學教授伯克蘭正式提出電磁發射/電磁炮概念,並獲得了“電火炮”專利。
  一戰和二戰期間,在戰場需求的刺激下,各國都開始過電磁槍炮的研究,比如德國的漢斯萊曾將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戰後,這些技術資料也被搬到了美國。
  從二戰到現在,各國都沒有停止電磁槍械的研究,美國的口徑90毫米、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炮樣炮開始靶場試驗,而中國更是略勝一籌,已經開始了電磁炮的艦載實驗。
  電磁炮都有了,那麼採用同樣原理的電磁槍為什麼遲遲不見出來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不論是軌道式還是線圈式,都需要超短時間大電流放電技術,還要求有精密的電路設計,各種配套的優化電路和冷卻裝置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只為了驗證性能,是可以造出電磁槍的,只需要一個電池、線圈、供彈機構、控制電路、一支槍的外殼就夠了。畢竟我們只需要驗證是否可行,電池耐久度、散熱性能、耐惡劣環境性能都不用考慮。
2020-06-30 08:37:03
阿楨
此次亮相的解放軍電磁槍,類似美國大學ARCFLASH實驗室的EMG-01A驗證槍,它是陸軍勤務學院的幾個學員自己搗鼓出來的。EMG-01A槍口初速達到45米/秒,槍口動能為4.65焦耳,射速達每秒4發。使用0.25×0.75的銷釘子彈,彈夾容量為9發子彈,整槍重3公斤,充一次電可射擊100發
  回應
現在世界等電池技術的突破,如果更小型化更安全,無論對民用還是軍用領域都會是一場顛覆式的革命,,就如同當初內燃機取代蒸汽機.

美媒:中國039C潛艇已換裝鋰電池 水下戰力大幅提升 2020-06-29 新浪軍事

  近日1名美國海軍退役人員製作了有關中國039系列潛艇的視頻提到“中國039C型AIP潛艇可能採用了鋰電池”,水下作戰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鋰電池能量密度是鉛酸電池3倍,高速航行時的容量能達到後者2倍;低速經濟航行的能量也有後者的1.3倍左右,配備鋰電池之後,潛艇暴露概率可以下降2.5倍。日本蒼龍級已經換裝鋰電池,為此還拆掉了原來的斯特林AIP系統。德法等新一代常規潛艇也將配備鋰電池,不過仍保留了燃料電池AIP系統。
  美國海軍認為039C型潛艇換裝鋰電池基於這個一個事實,中國已成鋰電池第一大國,全球份額60%,寧德時代37%,已經進入特斯拉、賓士、寶馬等知名車企供應鏈。
  鋰電池在國產船舶上運用早就開展了,採用國產鋰電池客輪、遊輪已經投入使用。國產無人潛水器也運用了國產鋰電池,此前曾經有資料說國內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潛艇用鋰電池模組,並且進行了陸地和海上運行試驗。
  外界認為中國下一代常規潛艇可能會採用單殼潛艇。039C採用雙殼,噸位和體積偏大,已經突破4000噸,不利於在近海執行任務。採用單殼潛艇把噸位控制在3000噸左右。
2020-06-30 08:37:53
阿楨
美媒:中國建成五個雷射器基地 對美衛星威脅極大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2020-07-10,指出美國衛星越來越容易受到中國地面雷射器的攻擊。
  美國員已確定了五個中國雷射器基地。其中在新疆的一個基地有四棟主樓,一棟被認為是用於跟蹤衛星,而其他三座則可以使衛星感測器受到干擾或者失效。除這些基地外,中國還運營著數個衛星鐳射測距站。它們已經被用於確定衛星和空間碎片的軌道,但也可被用於損壞美國和盟友的衛星感測器。
  在全球50個衛星鐳射測距站中,有5個固定站位於上海,長春,北京,武漢和昆明。還有兩個中國衛星鐳射測距站是可以移動的。
  上海站的測距系統使用的鐳射平均功率較低,僅為2.8瓦。其他網站的功率很可能相同或更低。上海站的另一台60瓦雷射器通常被用來測量空間碎片。計算表明,一瓦的雷射器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對衛星感測器造成永久性損壞,而40瓦的雷射器則有兩倍的機會。
  美國估算對這些受鐳射保護的目標拍攝照片的風險和成本(即,美國衛星感測器損壞的可能性以及它們的維修或更換成本)和獲得這些照片的收益。這種分析可能會建議美國及其盟國:
  在和平時期盡可能拍攝照片,因為在危機中衛星感測器被損壞的可能性會更高。
  減少重複拍攝照片,因為更少的拍攝行程意味著更小的被擊中的機會。
  盡可能使用低解析度的圖像,因為與專用的軍事照相衛星相比,低解析度感測器及其衛星價格便宜且數量眾多.
  美國應該保證在和平時期,危機和戰爭時期以任何方式使用商業和專用軍事系統來獲取所有需要的照片,包括10釐米或更高的解析度。一旦擁有多元化的衛星照片來源,對美國的一些衛星感測器使用鐳射破壞將變得不那麼有價值,從而導致中國不會首先發起這種攻擊。
  最後,文章老調重彈地聲稱,美國應延長將於2021年2月到期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以繼續正式禁止干擾本國的技術驗證手段(包括攜帶感測器的衛星)。在一定程度上,華盛頓可以將中國帶入與俄羅斯進行的軍備談判,美國應該集中精力讓北京正式同意這一禁令。
  編者按:本文完全從維護美國的霸權出發,妄想維持美國對中國領土隨意拍攝高解析度衛星照片,而又不允許中國反制的特權,這樣的強盜邏輯顯而易見是站不住腳的,衛星因為偷窺而被打瞎也是自取其辱怪不得中國。
2020-07-14 07:26:20
阿楨
拿印度軍隊試驗 傳解放軍以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2020/11/16 中時

  多維新聞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的發言稱,中印兩軍在邊境對峙期間,印軍首先在班公湖南岸搶佔了兩個山頭,當時上級要求前線部隊奪回山頭,但不許開槍。前線部隊就此想到了「奇招」:用微波武器。他說,「在山底下放微波,把山頂變成了一個微波爐。」山頂上的印軍一刻鐘以後「全部開始嘔吐,站不起來,跑了」,最終解放軍將山頭奪回。
  微波武器又叫射頻武器或電磁脈衝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電磁波輻射去攻擊和毀傷目標的武器,可以用來殺傷人員,也可以用於摧毀電子設備。
  2014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專門研究海洋法的教授說,中國巡邏艇可能會使用這種隱密而不留痕跡的武器,對來自菲律賓、越南和其他國家的漁民進行威懾或襲擊。

漁船雷射攻擊 澳軍直升機南海迫降 2019/05/29 中時新聞網

澳洲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上軍用直升機5月在南海執行任務時、遭到雷射攻擊,迫使部份澳洲軍用直升機駕駛為了安全起見暫時降落。
北京近年在南海積極擴權,在當地運作漁船海上民兵,到2016年3年期間,當地漁民協助了超過250次海上執法行動。
而美軍官員也指出,從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間,東太平洋起碼發生了20次疑似中方雷射攻擊事件。
2020-11-17 08:31:05
阿楨
福特新航母入役3年後“老毛病”纏身 還不如舊航母

  據美國《大眾機械》2021-01-12報導,在加入美國海軍3年後,“福特”號航母的“老毛病”仍未得到解決,限制了這艘新航母出動艦載機的能力。
  該航母採用了新型電磁彈射裝置取代老式的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不僅可以讓航母在同一時間內彈射更多的艦載機,還可以安全彈射包括輕型無人機在內的新型戰機。但根據五角大樓負責該系統測試的主任羅伯特•貝勒的一份報告,電磁彈射器應當在平均彈射4166次時才會發生1次故障,但在實際測試中,每次故障之間彈射間隔平均只有181次,在2020年的兩次故障更是“導致彈射器停用了3天”。
  而該航母配備的新型攔阻著艦裝置也仍然存在問題。這種裝置的理論故障頻率應當是1/16500,但根據貝勒的報告,該攔阻裝置的在平均每隔48架著艦後就會出現故障。
  另外,“福特”號航母所配備的先進武器升降梯也仍然存在問題,這種電梯被認為可以更快地將彈藥從彈藥庫運送到武器管理人員的位置,運載能力比舊款電梯更強。在2017年“福特”號服役時,11部武器升降梯中只有2部能用。根據五角大樓的最新報告,現在有6部電梯能用,海軍計畫在今年4月才將11部電梯全部投入使用。
  報導認為,“福特”號的成敗可能會影響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的未來,美國海軍需要至少10艘新航母來取代“尼米茲”級航母,但是到目前為止,只下了4艘“福特”級的訂單。航空母艦高額的成本也迫使許多人考慮可行的替代方案,包括換用更輕、更便宜的航母,以及建造能發射更多導彈的潛艇。
2021-01-14 09:00:13
阿楨
一顆5年前發射的中國衛星在太空機動 美國人為何擔憂 2021-01-28 環球時報

  美國航太圖像分析企業AGI曾於2019年8月26日在官網,講中國在2016年發射的實踐17號衛星進入地球靜止軌道之後,繞著一顆退役的通信衛星中星5A,作出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展示了非常精細的軌道控制能力”。
  早在2016年11月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在官網公佈實踐17號所有使命,其中有: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間飛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碎片已有上千個,且還在日益增加,這對太空環境極為不利。
  實踐17號的技術,在美國人看來是有軍用潛力的。美軍很早就開始研發 “空間態勢感知”技術,就是用自己的衛星來接近其他國家的衛星,近距離觀察外觀、判斷用途、設計破壞方案。2014年,美國發射了第一批“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計畫”衛星,2016年發射了第二批。2017年9月,美軍公開宣佈第二批衛星已經形成初始運行能力。這種衛星曾經多次接近中國和俄羅斯的靜止軌道衛星進行窺探。
  實踐17號的飛行表明,美軍在“空間態勢感知”不但沒有拉開什麼代差,連“時差”也不過拉開了兩年而已,優勢蕩然無存了。
  美軍還在靜止軌道上部署了大量秘密情報衛星,包括導彈預警衛星、大天線電子偵察衛星、核戰指揮衛星……
  俄羅斯也掌握了類似的技術,曾經發射探測器接近美國衛星加以觀察。那麼,兩個美國陣營之外的國家竟然掌握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
2021-01-29 08:58:03
阿楨
外媒:美衛星超中國4倍 但中國反衛星武器威脅致命 2021-01-28

  印媒《經濟時報》報導,中國對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始於15年前,現在其可以威脅到使美國軍方擁有技術優勢的在軌衛星。中國可以發射先進的導彈摧毀衛星,也可以發射雷射光束使衛星上的精密感測器失明。
  中國從2005年開始進行反衛星試驗,在兩年內接連發射了兩枚導彈。在2007年,中國導彈摧毀了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2008年,美國也發射了一枚尖端導彈,擊落了自己的一顆衛星,這是一次旨在向中國展示武力的行動。
  中國共進行了十幾次反衛星試驗,包括打擊更高軌道的衛星試驗。一枚導彈可能需要飛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衛星軌道,這有可能使美軍有時間採取規避或報復行動。此外,攻擊衛星所產生的碎片可能會危及自己的航天器。因此,中國開始向衛星發射雷射光束,並研究其他定向能武器反衛星的方法。
  後來中國又有了新的方法。美國太空力量都是由強大的電腦在地面控制的。如果這些電腦被攻破,美國太空資產的大腦可能會退化或摧毀。
  奧巴馬的“抵消戰略”,利用美國的技術優勢應對中國和其他威脅。正如美國首先發展了龐大的核武庫,其次發展了智慧型武器一樣,這種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將通過研發機器人技術、高速武器等來獲得優勢。
  2018年,特朗普公佈了太空部隊。2020年3月,美太空部隊表示,他們已經擁有了第一件進攻性武器,。
  目前美國共有衛星1425顆,中國382顆,俄羅斯172顆。但中國正在大力推動航太領域的發展。中國連續三年太空發射任務居全球第一。中國現在是一股主導力量。這股熱潮不僅包括反衛星武器,還包括許多其他軍事和科學項目。
2021-01-29 09:02:18
阿楨
中國HPM武器獲重大進展比鐳射更成熟 可反導反衛星 2021-02-02 兵工科技

  事實上,目前中美俄等軍事大國都在積極研製微波武器。從目前公開的進展來看,美國的進展最為迅速,已經接近實用部署的邊緣,但中國也在很早前就展開了相關技術的研製,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微波武器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如近年來在警用裝備展上多次出現的定向能防暴拒止系統其實就是微波武器,這種系統採用的低能量波束,可以使人感到灼熱疼痛,但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就如同小型的鐳射眩目武器一樣,在真正的戰爭中發揮非常有限。
  真正意義上的微波武器指的是高功率微波武器技術。指頻率在100MHz-300MHz、峰值功率在100MW以上的強電磁輻射,基本原理是通過高增益天線定向輻射高功率微波,使微波能量聚集在很窄的波束內,形成功率高、能量集中且具有方向性的微波射束,以極高的強度照射目標。當微波能量密度達到0.01微瓦/平方釐米-1微瓦/平方釐米時,可使相應波段雷達癱瘓;達到10瓦/平方釐米--100瓦/平方釐米時,可燒毀任何此波段的電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用於攻擊各種武器裝備的電子系統,尤其是指揮通信樞紐、作戰聯絡網等重要的資訊戰的節點和部位。
  微波武器與鐳射、粒子束武器相比,其波束寬得多,作用距離更遠,受氣候影響更小;而且只需大致指向目標,不必像鐳射、粒子束武器那樣精確跟蹤、瞄準目標;它便於火力控制,從而使敵方對抗措施更加困難和複雜化。微波武器在某種意義上還將成為隱形飛機的剋星。隱形飛機對機載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更高,採用吸波材料和塗料,以便大量吸收雷達波能,當隱形飛機被微波武器的高能電磁波照射到時,機體會因為過量吸收微波能量而產生高溫,輕則導致機體強度降低而解體,重則直接被熔化。
  2017年,美國《外交學者》就稱,中國在高功率微波(HPM)武器取得了成功,將“軟硬”兩種殺傷能力結合起來。可能用於艦載反導武器,干擾乃至燒毀來襲敵方電子設備。作為反衛星(ASAT)武器,與導彈結合起來使用,以打破敵人的防空系統。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針對美國的“第三次抵消戰略”,解放軍加強了對這些“新概念武器”的研發,同時也對美國的定向能武器制定了相應的對策。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02/doc-ikftpnny3361751.shtml
2021-02-03 08:39:22
阿楨
兩超級殺器加持 朱瓦特驅逐艦功力大增 2021/03/07 中時

《大眾機械》網報導,原本3艘朱瓦特級驅逐艦是要用來對岸上目標發動精準攻擊,但海軍打算將它們改裝成新型「傳統快速打擊」(CPS)高超音速飛彈的試驗台。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射程1610公里,但時速近890公里,高超音速飛彈僅需15分鐘。
海軍已部署了好幾種雷射武器,用來對付無人機,或是破壞小型船隻或飛機都很有用。但朱瓦特級能製造78兆瓦功率電力,足以供給50,700戶美國家庭使用,能擊落來襲的反艦飛彈和彈道飛彈。
  回應
這麽好那就多建100艘,天下無敵囉!
一個毛病不斷的廢物,霉國又在唬爛了!如果真的這麼好,為什麼喊停,取消所有訂單?
2021-03-08 08:39:58
阿楨
美國最大燃油管道系統遭勒索攻擊…業者以加密貨幣支付「贖金」2021-05-15 聯合

消息透露Colonial Pipeline是透過加密貨幣支付近500萬美元「贖金」才順利取得解鎖工具。
先前美國聯邦調查局,證實DarkSide「黑暗面」位於俄羅斯或東歐國家地區。不過,俄總統發言人聲明,與俄沒有關連,而美國總統拜登隨後也表示此次攻擊應與俄政府無關。
  相關新聞
駭客攻擊美東輸油停擺拜登宣布緊急狀態
連美國都向DarkSide低頭!付500萬美元贖金? 拜登:無可奉告
數位俠盜的自白?DarkSide稱「盜亦有道...敝單位無意造成社會恐慌,我們要的『只是錢』。」
  相關新聞
委全國停電,美國威脅:下一步沒有馬杜羅
馬指責美國攻擊:委電力系統2020-03-09再次癱瘓引發抗議,但更多民眾譴責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蓄意破壞(回應:美人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把你的社會搞亂,委只有團結一心對抗美國才能度過難關但你們不可能. 敘利亞內戰前,反對派也是先破壞國內的電力網,製造恐怖氣氛。)
委請多國查網路攻擊電力戰 中:願提供技術支援
伊朗2020-06-24美國網路攻擊失敗:我們的防火牆去年阻絕了三千三百萬次攻擊,震網(Stuxnet)病毒由美以研發,曾於2007年入侵並破壞伊朗核設施,於2010年被發現。
伊朗2020-09-07開啟新型離心機,伊稱不違反伊核協議,聯合國人員仍能核查
伊朗核設施電網2021-04-12遭美以網路攻擊-伊朗揚言報復
2021-05-15 09:28:39
阿楨
英媒:哈馬斯新戰術能刺破“鐵穹”嗎?

  英國《每日電訊報》2021-05-12稱,專家指出,“鐵穹”90%的截率達雖然令人著迷,但也無情地提醒人們,這場衝突是不對稱的。哈馬斯的彈藥簡單而廉價,仍能偶爾突破美國資助建造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防禦系統。但以軍發言人稱,儘管火箭彈令以色列平民感到恐懼,其破壞力卻有限。
  報導稱,在5名以平民死于1000枚火箭彈襲擊後,面臨其“鐵穹”是否需要升級的問題。

美媒《福布斯》點出以色列鐵穹系統弱點 對哈馬斯無壓制性優勢 2021-05-14

  每個“鐵穹”發射單元配備了20枚導彈,導彈重約90公斤,射程超過40公里,每枚價格在2至10萬美元。
  而哈馬斯的火箭都是在當地生產的,彈體就是個鋼制或鋁制的管子,最初約1.8米長,重36公斤, 8公斤彈頭,射程只有3公里。而目前最大重達50多公斤,外形仍然很小,可由兩人安裝並發射,但射程已超30公里,成本只有幾百美元。它們精度非常差,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傷害。但影響主要是士氣方面,可以迫使以色列人在警報響起時中斷正常生活,並隱藏在掩體裡。
  回應
鐵穹攔截率還是可以,主要是成本高,就是效費比差了,進攻永遠是最好的防守

狂射火箭彈後 哈瑪斯猛放自殺無人機 2021/05/14 中時

雖然哈瑪斯說,「流星」(Shehab)完全是他們所研製,但外觀看來,類似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胡塞武裝的Qasef,還有伊朗「燕子-T」(Ababil-T)。不過,專家和觀察家已注意到,「流星」明顯要小得多。此外,它的機翼大小和形狀都與「青年運動」和伊朗無人機的設計不同,同時鼻錐也鈍得多。無論「流星」來源如何,都凸顯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低端,但充滿威脅的自殺無人機正不斷在中東擴散。
  回應
以色列咎由自取,以色列橫行霸道了六七十年,如今背後的流氓大哥正在衰敗,這個小弟囂張的時間也不多了
2021-05-15 09:30:59
阿楨
歷時16年,美國海軍電磁炮歸零,給全世界開了個玩笑 2021-06-03 新航空視界

美國海軍在21世紀不斷鬧尷尬,尤其是在戰略調整規劃上,LCS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LCS在2021年會有4艘的退役計畫,DDG1000僅有3艘的訂單規模。美國是世界的霸主,這是建立在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之上的結果,美國長期以來就是財大氣粗,敢於在各類的技術上砸鉅資(楨:FCS未來戰鬥系統/RAH-66直升機/EFV兩栖遠征戰車/F-35聯合攻擊機/...),在電磁炮領域,美國是再次點錯了科技樹,如今美國已經低頭服軟。
  回應
兔子的電磁炮可能也會擱淺了
你又知道了
美帝在新高科技領域接連折戟可以看出這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來的;而我兔卻能玩得得心應手全面開花,一切都說明兔子超鷹醬只是時間問題。
2021-06-04 07:41:37
阿楨
美指陸機器鯊魚趕不上美軍 陸媒反譏:別忘電磁炮剛吃了敗仗 2021/07/12 中時

2021年第7屆中國軍事智能裝備博覽會上,一款形狀類似鯊魚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因外形獨特引起熱議。美媒指出,這種仿生無人潛航器能以低聲學特徵高速運行,但中國相關技術還趕不上美國。陸媒則反唇相譏稱,「別忘了美國才在電磁軌道炮吃了敗仗」。
機器鯊魚以吸音材料製成,具有低聲學特徵效果,推進系統採用仿生尾鰭設計,而非傳統的螺旋槳。如此可以更加真實地模擬鯊魚、減少噪音,也具備功耗低、續航時間長、速度快、操控靈活等優點。
在實際操作上,中國海軍會先水下通信網路,母艇釋放水下潛航器以遠端收集情報,執行跟蹤、識別和攻擊敵方面艦艇。

殲-7雷達截面像F-16 陸老爺機對台用途大了

《南華早報》報導,自從解放軍2016年開始出動軍機繞台後,2022-06-17是殲-7首度參與這類任務。據中方媒體說,解放軍已將數千計包括殲-6/7在內的退役2代戰機改裝為無人(靶)機,因為它們的雷達截面類似台灣自製IDF和美製F-16,可擾亂台灣防空系統。
中方研究了2020年9月,亞美尼亞被耍,猛向亞塞拜然改裝成無人機的An-2雙翼螺旋槳飛機開火。解放軍從中效法,把殲-7當人無人誘餌,在區域可能的衝突中發揮壓制敵防空的效用。
  回應
噗,把舊殲7改成無人靶機,跟拿現用的靶機來比貴上幾十倍,毫無價值!嚇嚇那些不懂的人大外宣而已啦!
哎!中共早就造了殲6和殲7無人機,殲6數量驚人,改造費用也相對低,就加個慣導,無線電指令起飛後,矯正一下目標方向就可以不管了,你什麼電磁反制對我都沒用! 去好好讀一下1982年貝卡河谷空戰,誘敵開火暴露位置這是個大用處,四十年後的今天 誘導殘存雷達無人機戰術更加精進
2021-07-13 10:30:00
阿楨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尺寸足以容納整艘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該網站認為,這座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這座機庫位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斯騰湖以南約5英里(約8.05公里)處,與中國無人載具秘密測試場馬蘭基地隔湖相望。該機庫長1150英尺(約350.52公尺)、寬450英尺(約137.16公尺),高度也「非常高」,足以容納長332.8公尺、寬76.8公尺的美軍尼米鶿級航艦。
機庫前方跑道則出現了巨大的長方形托架,可能被用於在地面移動超大型飛艇;而機庫西北方的高塔,則有可能是飛艇起飛後的系泊設備。
中國首艘平流層飛艇「圓夢號」2015年已於內蒙古試飛。由於這類航空器能在氣象條件相對平穩的平流層高空長時間作業,其很可能被用於彈道飛彈防禦或共軍本身的飛彈測試,無視地形提供持續性的雷達探測;另外,在高空部署雷射武器能減輕大氣折射的影響,降低系統的電力需求;其他實體攔截系統也可降低射程需求。而這些武器只要稍做改動,同樣也能適用於反衛星任務。
2021-07-17 08:13:12
阿楨
陸磁浮列車技術引德媒眼紅 德政黨互批要為落後中國負責 2021/07/30 中時

中國大陸最新磁浮列車在青島下線試行後,其先進技術性能受德媒追捧,還引爆德國朝野政黨相互攻訐。
  回應
中國抄襲仿造還可以,但共産黨專制獨裁禁錮人民心靈無法創新,這是為什麼諾貝爾獎得主多是歐美民主國家….
誰發明的紙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只要做得比原創者要好,創新就在裡面, 而且諾貝爾本就是西方的….
百年前德國大學每年理工畢業人數世界第一,二戰後美國最多,今年中國約500萬人、佔世界半數!聯合國2018年專利申請,中1,542,002件,美597,141件,歐洲174,397件.
V2火箭是德國人發明的,後來呢?美國抄襲仿造
可憐的美國,拜登還在規劃高鐵項目,基建撥款仍然在國會噴口水。

諾獎得主指中國「霸凌科學界」 中駐美使館:無理指責 2021-07-30 德國之聲

聲明稱,4月26日會議疑遭網路攻擊,無論是否與中國大使館有關,我們都十分不滿中國政府試圖審查和霸凌科學界,企圖阻止兩位獲獎者(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及台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發言。
  回應
諾貝爾和平獎就是政治獎!
美國還霸凌及強佔全世界各行各業!
德國之聲跟台灣三民自都是製造假新聞的基地組織,呵呵!

又失敗 美極音速飛彈試射結果令人失望 2021/07/30 中時

美國空軍28日再度試射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原型,發動機無法點火, AGM-183A於4月首射,飛彈無法投出。
  回應
最大問題在美國理工人才缺乏!
老美的工業製造能力已經無法撐起一個強國。
要不要派CIA去中國偷技術?
2021-07-31 07:52:20
阿楨
中美雷射通訊戰開打!北斗NASA各顯神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wbMbAgRE8

中國首次展示雷射通信,北斗導航,20年太空布局成功 2019-11-22

雷射具有高指向性和極高帶寬的優點,雷射通信系統可以讓衛星通訊變得快捷順暢並且難以被監聽。而且,北斗導航,還可以進行信息傳遞。一旦北斗的通信帶寬不再成為問題,就可將原本用於星間通訊節省下來,增強對地面站的聯絡能力。中國兩架運-12運輸機之間,完成了144公里帶寬2.5Gbps的雷射通訊試驗,一分鐘傳輸一部1080P的高清電影。

中國兩架運-12144公里雷射通信 未來殲20能用它實現全靜默隱身攻擊 2017-01-16 無名高地

雷射通信容量大,而且保密性好。不過10公里以上,非常容易受到雲、雨、霧、雪的影響。再加上雙方的相對位置如果不確定,根本無法完成穩定的通訊流程。不過,這中國的APT技術由「捕獲體」-「指向」-「跟蹤」三個部分組成。簡單的講,先使用一束低功率雷射進行掃描,確定雙方的位置,隨後交給指向系統建立連接,最後由跟蹤系統完成通訊過程。這個特別考驗的是,研究方在精密光學、精加工、姿態控制和算法、雷射器等等諸多系統上的功底,中國現在已經攻克了相應的技術難點。
中國早在2000年,解放軍就裝備了大氣層內雷射通訊系統。隨著近年雷射通訊和量子通訊的結合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2012年,中國就完成了衛星和地面的雷射通訊測試網的組建,實現了500Mbps的通訊帶寬。歐洲2016年才發射雷射通訊衛星實驗平台,比中國落後了4年!
  相關新聞
美期待衛星裝雷射打造絕對可靠通訊網絡:中國公開一技術讓其夢醒 2016-06-28 麥田軍事
衛星雷射光通訊 營運商兵家必爭 2021/10/03 經濟日報
中5雷射器基地威脅美太空戰力
2021-12-09 08:50:22
阿楨
陸要以空前規格測試電磁砲 不甩老美熄火 2022/02/11 中時

《南華早報》2022/02/11報導,電磁砲是動能武器,能靠電磁力投出發射體,以音速7倍的速度,打擊超過200公里外的目標,射程為大砲一般射程的10倍以上。不過,這技術面臨了一項重大挑戰,那就是迅速移動的發射體和高壓電流可能導致砲管內壁或軌道無法修復的磨損,縮短砲管的壽命和準確度,大約射擊20次後,就需丟棄砲管。
而陝西省華陰市的中國華陰兵器試驗中心研究員汪笑鶴說,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近年想出了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不過,負責為中國部署新武器發鑑定書的中心要求,這些電磁砲還要通過進一步測試,以證明它們在未來戰爭中的潛在價值。
美國國防部去年7月宣佈,決定中止電磁砲專案,以釋出相關資源,好研製高超音速武器。
五角大廈為了對抗前蘇聯,1978年開始研製現代電磁砲。然而,五角大廈說,歷經數十年研究,並進行超過1,000輪測試後,儘管有效射程逾100海裡,發射體能以7倍音速飛行,但美國軍艦仍無法躲過敵方,尤其是如中國等有先進飛彈技術國家的砲火。
中國早在2018年時,已在艦上裝設電磁砲,首度在海上進行實彈測試。據《航空與航太》期刊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說,這電磁砲原型能將25公斤的砲彈加速到7.3馬赫,並擊中250 公里外的目標。此外,解放軍也在軍車上安裝電磁砲,測試過陸基版。
2022-02-12 10:16:39
阿楨
國產外貿激光炮大放異彩,一舉擊落13架無人機 2022-03-29

這兩天,沙特網路流傳,使用中國「寂靜獵手」激光炮,擊落葉門胡塞武裝13架無人機,這世界首次績。早在3月沙特防務展,就流傳寂靜獵手以1億美元出口沙特的消息。
沙特雖裝備了一大批毒刺、35mm厄利孔、愛國者等先進防空武器,但是對於隱蔽性極強小型的無人機則缺乏有效的探測和毀傷能力「寂靜獵手」可探測小型無人機。車載激光炮功率30千瓦,可在3000-4000米,燒穿胡賽武裝小型無人機的外殼和小攝像頭。
  相關新聞
中國軟硬(使用槍炮、捕網、雷射及微波)反無人機系統
中東土豪採購中國CR500金雕無人機,能帶8枚導彈,蜂群戰術夠摧毀一個師!
中國翼龍-2無人機2020年利比亞內戰擊毀土耳其旗手無人機TB-2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納卡衝突TB-2一戰成名
俄烏戰場屢建功土耳其TB-2無人機受矚目
俄道爾防空系統連打7架烏軍無人機
055艦將裝填紅旗19導彈,成功實現打衛星/導彈能力
俄官員喊話: 中國來買S-500, 這是對付F-35最強武器! 有必要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S4wKr2Blc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號稱可打擊大陸縱深 雄風-2E真身首次曝光 2021-09-22
雲峰飛彈直搗陸? 台海軍力仍失衡 2019/08/11 旺報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2022-04-11 07:11:54
阿楨
「雲峰飛彈」可打北京?國台辦痛批遊錫堃喪心病狂 2022-06-15 聯合報

針對立法院長遊錫堃日前在視訊演講時提及台灣研發的「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稱,中國有句古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他痛批,「遊錫堃這類『台獨』頑固分子的狂言囈語,再次暴露了他們喪心病狂的本質。如果膽敢以卵擊石,必將加速滅亡」。
在發言引發爭議後,遊昨天受訪時又改口稱,量產是他看媒體的報導,他講的主要訴求是和平,和平才能帶來幸福。
  回應
以前就講過打三峽大壩、現在還加碼談論打北京,真的是狂人政客的代表。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新聞
雲峰飛彈中程巡弋飛彈射程可達2000公里- 維琪百科
台獨揚言雲峰導彈打北京,兩天后改口,如何防禦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FoPte1Np4
中國國防部2022-06-19宣佈成功實施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遊錫堃妄稱雲峰導彈打北京? 不切實際! 2022-06-16

其一,無差別轟炸與攻擊之軍事行動已過時,相繼而來的是有限戰爭年代。其二,解放軍現已擁有多種強而有力之海上與陸上反制超音速巡弋導彈的防衛性武器,海軍有海紅旗-10/6等;陸軍則更多,紅旗-9/16等。此外,雷射與電磁炮,已部署於大型艦艇。其三,解放軍的先制打擊。面對解放軍武器日益進步的狀況下,臺灣想要以30年前李登輝時代所設定戰術,以導彈攻擊大陸,已越來越難。(國際軍務社長林宗達/《聯合報》)
2022-06-20 08:20:29
阿楨
福建艦的1130炮升級相控陣雷達,專剋隱形導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TgvfiUM30
  回應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資料
航空知識公佈的資料:彈射距離91米,勻加速度4G,推力140噸,起飛速度305公里。
尼米茲C13蒸汽數據:彈射距離98米,加速度3-5.8G,推力122噸,起飛速度270公里。長跑道版本,起飛速度307公里,用於起降預警機。我們的彈射器,3條全部可以起飛預警機。
1:電彈本身指標,加速度穩定,誤差比不超過1.05,由於穩定3.95-4.05g,起落架和機體不會因為高超載減少壽命,還能減少飛機冗餘重量。C13的3-5.8就必須按照6g設計,還磨損嚴重。單條蒸汽每次起飛要25人同時維護。單次大型維護時間18個小時。
2:電彈節約了7米的艦體長度,相當於節省近萬噸排水量,福建號315米長相當於322米,與尼米茲和福特的332米接近了,但它們多了2萬噸排水量。
3:由於沒有氣缸和各種蒸汽管道,電彈整體系統重量減少上千噸。
4:航母結構是甲板—彈射器層—機庫,尼米茲彈射器層高3米,福特彈射器層高1.5米。福建號不會超過1.5米,節約的艦體結構噸位至少上千噸。
5:尼米茲升降機提升高度是機庫8米+彈射器層3米,共11米,用時25秒,電機獨立供電。福建號應該與福特級相當,估計10米,用時22秒,綜合供電能節約幾百噸重量。且尼米茲是4個升降機只能單機升降,福建號2個升降機可以雙機升降,效率更高。
6:根據福特級公開資料,電彈效率是蒸汽的1.33倍,就是說3電彈=4蒸汽。而且蒸汽故障比電彈更高,福特電彈那麼差,美軍還用著真香。
綜上所述:我國的電彈間接節約了1-1.2萬噸排水量,彈射效率高於尼米茲級,升降戰機速度更快,在70架載機數量相同情況下,實際戰鬥力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略強。如果在西太平洋作戰,我軍剛出海的航母戰機妥善率100%(維護交給基地),兩個月內妥善率超過80%。美軍遠洋長期作戰,妥善率70-80%。尼米茲級與福建號實際能出動的飛機相當,勢均力敵
2022-06-27 07:33:40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2022-10-07 08:18:17
阿楨
中國反無人機體系亮相珠海航展,技術超越俄烏太多 2022-11-02

這套體系的外圈,是傳統的末端近程防空導彈和雷達引導的速射高炮,內圈則是「軟硬殺傷兼具」——既有單兵攜帶的微型導彈,也有鐳射/定向能武器,還有「無人機捕捉網」。不僅可以對抗傳統的中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也能對抗小型乃至微型民用無人機。
號稱「無人機大國」的美國,其反無人機能力仍在探索初期,雖然號稱要開發什麼「鐳射反無人機」、「微波反無人機」等硬殺傷武器,但其真正具備部署能力的,還是較為傳統的軟殺傷幹擾裝置。
俄烏衝突雙方都大量使用了無人機進行戰術攻擊,兩邊反無人機都依賴數量十分有限的強電磁幹擾系統和傳統防空系統。在俄軍無人機空襲基輔時,甚至有烏軍士兵試圖以步槍擊落無人機,可見其反無人機能力之匱乏。更好笑的是,雙方此前還進行了「無人機空戰」互相衝撞——假如有無人機捕捉網,那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

「天穹」綜合反無人機作戰體系亮相第十三屆珠海航展 2021-10-01

「天穹」是中國首套出口型綜合反無人機指揮系統,主要針對中小型旋翼/固定翼無人機及其集群、大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等目標,通過構建一體化的指揮體系架構,綜合運用雷達、光電、電子偵測等有源、無源探測手段和高能激光、微波、電子干擾、導航誘騙、高炮、防空導彈等軟/硬殺傷手段,快速形成針對城市安防、要地防護、邊海防禦、隨隊防護等不同場景的反無作戰能力。從發現無人機的那一刻起,到無人機被擊落,整個過程一般在15秒到20秒內。
2022-11-05 09:01:43
阿楨
沙特軍方重大宣佈:採購的鐳射武器獲擊落戰果,領先美國一步 2022-03-19

在剛剛開幕的沙特航展上,沙特購買的“寂靜狩獵者”鐳射防空系統已經在實戰條件下取得了第一個擊落戰果,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型在實戰中取得戰果的鐳射武器系統。“ “寂靜狩獵者”集成了搜索、跟蹤、打擊和毀傷評估,從而實現對目標的搜索捕獲、鎖定跟蹤以及擊落。該雷射器主要用途是攔截低空無人機,輸出功率為30千瓦,最大射程4000米,主其雷射器威力據稱可在800米距離擊穿5層2毫米厚的鋼板,或是在1000米距離可擊穿5毫米厚鋼板。
沙特前幾年買了翼龍無人機,炸的葉門胡塞武裝抱頭鼠竄,玩的是不亦樂乎!好景不長,胡塞武裝從黑市管道整來了土耳其的TB-2無人機和毒刺導彈,結果沙特公子兵玩不轉了,也被炸了個暈頭轉向。從這個資料看應該是打下葉門胡塞的攻擊無人機.要不知道沙特可被胡塞的攻擊無人機打慘了,首都,東部油田,煉油廠都被遠程攻擊過.也用過愛國者防空導彈攔截,有成功,更多是同時打二發攔截彈無任何戰果,要知道一個枚導彈要200-300萬美元,問題是人家一架無人機可能才幾萬美元,用以色列鐵穹打都虧.現在鐳射武器首開戰績,成本就電費,狗大戶怕不笑開花,可以買一排組建一個鐳射牆了.
2022-11-10 07:23:36
阿楨
中國取得反雷射技術的突破 2023/01/17

鐳射武器其實早就實用化了,只不過現在的鐳射武器基本上不足以擊毀,只能致盲,尤其是對紅外制導導彈致盲。鐳射致盲是機載紅外對抗的主要技術,從武直、運輸機到“空軍一號”,鐳射致盲得到廣泛應用,主要用於在起飛、著陸階段或者超低空飛行時壓制紅外制導的肩射防空導彈。實際上,鐳射致盲在坦克上也開始應用,用於壓制反坦克導彈的紅外光電火控系統。
鐳射致盲的原理不複雜:用強烈的光強使得紅外光電系統只能感受到一片炫光,喪失對目標的解析度。現代紅外光電一般有自動保護功能,一旦發現受到強光照射,立刻降低接受靈敏度,自我保護。更加複雜的鐳射致盲不是一味使用強光,而是用編碼的方式,貌似隨機地在強光和弱光之間迅速切換,使得對方無所適從,在忙於應對中錯失觀察和制導的時機。
鐳射致盲一般只能做到暫時的,停止照射後,對方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工作。
合肥的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前身為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的一個團隊研究出釩基薄膜,受到強光照射時會轉化成鏡子一樣,將90%的光強反射回去。成果在《電子測量和儀器》上發表。
對鐳射照射有保護作用的塗層早就有了,但陶瓷基的材料只有很窄的工作波長,要覆蓋較大的波長範圍,需要多層塗層,但這嚴重影響紅外光電系統的正常工作。
釩基薄膜也不是新的,但在電熱控制下,光致相變很慢,而且不可靠。合肥團隊改用釩膜蓋在氮化鎵基底上,氮化鎵可以迅速、精確地控制釩膜的穩定,控制迅速、精確的變色。這樣,在雷射光束照射的時候,只有光斑位置會相變成鏡面,其餘部位保持透光,紅外光電系統依然可以保持正常工作。雷射光束的光斑不大,這好比鏡頭上有一個斑點,對成像有影響,但不礙大事。
鐳射光斑增大到覆蓋整個鏡頭行嗎?那能量就平攤、耗散了,就不是鐳射了。能量耗散的鐳射和手電筒沒有什麼兩樣,更加不足懼。
釩膜技術對光電系統肯定是有大用的,但眼光放寬一點,這可能也是未來高能鐳射武器發展起來後,鐳射保護的基礎技術。在重要部份鋪設釩膜,受到鐳射武器照射時相變為鏡面,將大部分能量反射掉,能起到保護作用。
2023-01-17 09:40:22
阿楨
強化無人機反制能力 美陸軍斥資73億採購雷神Ku波段雷達與「郊狼」武器系統 2023年04月24日

美國國防巨擘雷神公司19日宣布,已獲得來自美國陸軍價值2.37億美元(約73億新台幣)的訂單,採購該公司研發的Ku波段雷達系統(KuRFS)以及「郊狼」(Coyote)武器系統,用來對抗與日俱增的無人機威脅,並將優先由美軍中央司令部部署。
雷神公司新聞稿指出,這筆合約包括屬於美國陸軍推動「低速、慢速、小型無人機綜合防禦系統」(M-LIDS)的一部分;包括採固定部署和移動式系統的組合以及一部分武器系統。雷達的部分是KuR波段的精確標定雷達;而武器系統的部分則採購「郊狼 Blk 2」(Coyote Blk 2)武器系統。並且還將跟諾格公司開發的「前沿區域防空指揮與管制」(FAAD C2)系統,以及Syracuse Research Corporation 的電戰系統進行整合;形成一款多用途、可重新部署或機動式,並延伸射程的無人機防禦體系。
雷神公司的雷達的部分,包括KuRFS精確標定雷達以及縮小的Ku720機動感測雷達,是一款以多套小型天線組成的主動電子相位陣列雷達,最初是作為反砲兵雷達系統,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用來防禦火箭、大砲以及迫擊砲的襲擊。
而「郊狼」武器系統被雷神原廠稱為「無人機」(用無人機攔截無人機);「郊狼」發射箱可以採固定陣地,也可以整合在機動載具的砲塔上,但從單從其無人機的外型上來看,實則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飛彈。
「郊狼」無人機配備先進的尋標頭和彈頭,能有效識別並攔截敵方無人機,甚至也能發射後編成「蜂群」,攔截敵方的「蜂群」無人機。
根據先前的報導,美國陸軍曾表示,M-LIDS僅會局部採購,交由美軍中央司令部單位操作;未來陸軍的反無人機主力,則是直接採用陸戰隊的「下一代機動無人機防禦系統」(L-MADIS)。
但在這筆訂單之前,美國陸軍去年10月10日曾授與雷神公司價值2.07億美元的合約,採購足以供2個師部署的M-LIDS系統。而作為M-LIDS主承包商的李奧納多公司則在IDEX 2023期間表示,美國陸軍希望能將現在分別部署在2台M-ATV上的系統,可以整合在M-ATV或史崔克八輪甲車底盤的單一車輛上。
2023-10-31 05:20:55
阿楨
超強微波武器來了 陸可從卡車發射壓制無人機軍機 2024/02/10 中時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由4具小型史特林發動機(Stirling Engine)驅動的高功率微波(HPM)武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這些發動機能將熱能有效轉化為機械能,發揮如反向熱泵般的功能,以助超導線圈產生強度高達4特斯拉(tesla)的磁場。接著利用它來驅動高頻電磁波,而這些電磁波的強度足以壓制無人機、軍機,甚至衛星。
這是世上第一個公開報導,以史特林發動機技術研製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它的連續穩態磁場強度達地球磁場的6.8萬倍,接近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所產生的磁場強度的一半。而在這武器系統中,史特林發動機能像冰箱般,發揮迅速降溫的關鍵作用。這種武器系統能輕鬆裝上卡車,而與現有技術相比,產生強大磁場的能量消耗顯著降低。
這款微波武器是由西安西北核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發。而領導專案研究的電子工程科學家徐策在《强激光與粒子束》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目前由強大磁場驅動的高功率微波武器有能耗大、體積大的缺點。根據專案團隊的初步測試,但新型微波武器所消耗的能量僅為現有方法所需的1/5,並能連續運作4小時而不會衰減。此外,就算卡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作業也不受劇烈振動影響,使敵人定位更難得多。
2024-02-11 02:47:36
阿楨
俄軍坦克「頂籠」升級 加裝電戰干擾器對抗無人機 2024/04/07 中時

為了抵抗防不勝防的無人機,俄羅斯坦克在砲塔頂上加裝「頂籠」,至少可以減少直接爆炸的威力。現在頂籠又出現升級,加裝偽裝網與電子戰系統,希望能在遠距離就將無人機干擾至故障。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幾張俄羅斯坦克的戰場照片( ,俄羅斯坦克變得愈來愈高大,因為在砲塔頂上還有防護無人機的「頂籠」,再其上又加上8面圓柱形天線,這些裝備的真正用途還不清楚,猜測可能是電子干擾設備,利用跳頻無線電來干擾來襲的無人機,只要讓無人機出現偏差,就能達到保護坦克的目的。
我們並不清楚這些電子干擾系統的來源和製造商,一些消息人士稱,這種新設備可以查覺1.5公里的範圍的無人機,並在1公里的範圍做出有效的關停與訊號干擾
然而,這種保護設計可能「捉襟見肘」,就算它能干擾無人機,但是如此高大卻也容易被發現,其他的反坦克飛彈、火箭彈武器仍然可以將其摧毀。報導稱,已經有配備了電子戰設備的T-90M坦克被摧毀的實例。
2024-04-09 01:38: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