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7 06:10:40| 人氣1,663|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鍵時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那麼多醫普書不評,為何挑上《關鍵時刻:急診醫病的溫馨故事》(原水,2007)?

當然是因在健保制度下,台灣各大醫院的急診室之擠且亂、病床簡直排滿走道。

如此不堪嗎?那為何網上盡是些無法反映實況的各大醫院急診醫學和急診室之簡介,和美化的【急診室的春天】。

你不懂民主政治資本主義下、無聊官僚與有趣娛樂之互補共生嗎:

近年來,許多以醫院為題材的影集或連續劇宛如娛樂史上的一顆新彗星,在世界各地播出後皆造成一股風潮。像是由香港影星吳啟華所演出的【妙手仁心】,台灣由侯文詠原著改編、王小隸執導的【大醫院小醫生】、日本偶像松島菜菜子主演的【急診室24小時】以及最近橫掃日本戲劇大賞的【黑傑克,請多多指教】,這些影集的「啟蒙者」,皆來自1994年於美國NBC電視網所播出的【急診室的春天】(ER),可見它承先啟後的地位。在新舊遞嬗的電視圈中,以醫界為題材的影集裡,【急診室的春天】迄今仍是N0. 1。
【急診室的春天】自1994年的秋季在美國NBC電視網開播以來就一直是全美最受歡迎的電視影集之一,數年來不僅收視率遙遙領先同時段的其他節目,更摘下艾美獎、金球獎等多項大獎,如今該影集即將邁入第十年了,在觀眾口味變化極為迅速的現代社會中,【急診室的春天】還能如此屹立不搖,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了!【急診室的春天】亦曾在台灣的無線、有線電視台播映過,但受限於本地觀眾對死亡議題的忌諱,影集的收視率並非十分的亮眼,但多年以來仍有許多死忠的觀眾默默地支持這部歷久不衰的電視極品,甚至還為該影集架設網站,讓影迷有園地與管道可以抒發對【急診室的春天】的熱愛。
【急診室的春天】故事的背景發生在芝加哥郡立教學醫院的急診室裡,劇情則圍繞著六名醫護人員發展。風流倜儻的羅斯是急診室裡的小兒科醫生(喬治庫隆尼飾),極富愛心與耐心的他則與護士長海瑟威(茱麗安娜馬奎利斯飾)有過一段情。但是愛情與事業皆得意的海瑟威卻選擇自殺來了斷自己的人生,這不僅讓急診室的夥伴們百思不解,也讓羅斯愧疚不已……。而住院醫生葛林與路易絲兩人則是無話不談的好友,葛林(安東尼愛德華飾)對工作的責任感導致他與妻子的感情越來越疏離,兩人的婚姻漸漸觸礁。而路易絲(莎莉史汀費爾德飾)常常受到許多強勢醫生的打壓,使得她在工作上並不順心。另外,路易絲與妹妹克洛伊相處上的磨擦,讓她在生活上有著更深重的負擔,然而她與葛林的友情卻也有摻雜著曖昧的情愫。急診室裡負責外科的班頓醫生有著極大的野心,他一心想成為出色的外科醫生。而卡特醫生則是新報到的實習醫生,他將在這個緊張刺激的急診室裡,展開他學習生涯……。
在喬治庫隆尼等多位優秀演員精湛的演出下,這六個性格鮮活的角色栩栩如生、充滿血肉。您能想見在1995年的艾美獎上,這六位演員都同時獲得提名嗎?如此光榮的戰績足見他們演技的精準與動人,其中飾演海瑟威的茱麗安娜馬奎利斯更脫穎而出拿下艾美獎戲劇類的最佳女配角。當然,除了這六位傑出的演員之外,演出病人的「特別來賓」都為這齣戲劇增添風采,像是已經過世的名爵士歌手蘿絲瑪莉克隆尼則在「回家」中演出患有失智症的女子,她在片中還引吭高歌,讓該集更加地精采,而這位出色的歌手更是喬治克隆尼的姑媽呢!而在【慾望城市】中演出夏綠蒂的克莉絲汀戴維斯亦曾在「幸運之籤」中演出勾引喬治克隆尼的未婚媽媽,十分有趣。
【急診室的春天】的原創來自於【侏儸紀公園】的劇作家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點子,並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旗下的安培林電視台擔任監製。【急診室的春天】自開播以來總共榮獲21座艾美獎,其中技術獎項尤其風光,像是1995年的艾美獎就榮獲最佳音效、最佳音效混音、最佳剪接、最佳攝影等獎項,這些優異的技術部門成就了這齣影集的偉大,也是許多影集仿效的對象。
然而這齣影集的轟動也要大半歸功於令人折服的導演群。集集高潮迭起,絕對抓住觀眾的目光,而導演群中後來又以躍上大銀幕指導【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咪咪雷德尤其受到矚目。另外,最近以【追殺比爾】一片受到影壇關注的昆汀倫提諾亦執導其中一集「為人母者」。當然,編導將愛滋、家暴、器官捐贈、虐兒等現代社會極具爭議的話題放進了影片中,為當代社會的樣貌作了最好的見證,但在這些嚴肅的議題中,編導又能適時地注入幽默感,同時讓觀眾體會人性的溫暖與光芒,這些英雄們的偉大情操,更能彰顯生命的脆弱與渺小。看完【急診室的春天】之後,您會對無常的人生感到唏噓,也對生命更加的珍惜,就像片中的一位病人所說,「我把每天醒來當成神的恩賜」。

在這些嚴肅的議題中,編導又能適時地注入幽默感,同時讓觀眾體會人性的溫暖與光芒,這些英雄們的偉大情操,更能彰顯生命的脆弱與渺小。
真的?我怎在現實的急診室中感受不到呢?

現實嘛?還是來了解急診求診步驟吧(還只能找到大陸的呢):

  1、病人求診,請先到“預診處”,出示身份證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辦理登記挂號手續。
2、當辦理完登記手續後,請拿著急診病例到“急診病人分診處”作初步檢查及處理。
3、當值的護理人員將會根據病者的病情(而不是根據登記先後次序)作專業的評估及分類,以判定診治的先後次序,確保病情危險或緊急者能盡快得到治理。至于病部穩定者,請在候診區安坐,等候醫護人員指示到指定的診斷室接受醫生診治。如有危險病人需要搶救,其他病人將會需要較長時間等候診治。
4、在診治期間,每位病人只准一位親友陪伴,敬請各位合作。
5、醫生首先根據病情爲每位病人進行臨床檢查,再應病情需要,或會另外進行多項檢查及治療,其中包括:X光檢查、心電圖、超聲波,血液及尿液化驗,藥物治療-服藥或注射後,或需觀察及等待醫生再判斷病情;創傷治療-例如消毒敷藥,傷口縫合,小手術及石膏固定等;專科會診-包括內外兒等各專科會診。每項平均所需時間十至六十分鍾。
病人經急診醫生診治後:
如醫生認爲病人情況穩定,將會作初步治療及安排病人回家服藥及休息。
如需要特殊醫學檢查,本部門員工將爲病者作適當的安排。懷孕的病人請預先告知醫護人員。病人如有佩戴金屬物品在身上如項鏈、發夾等應先除下交給家人保管。接受X光及CT檢查後,沖曬底片及X光報告將需要大約一小時。
如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需要進一步觀察,將安排到觀察病房休息,待醫生再判斷病情的進展。
如病人情況有需要轉到專科病房,急診醫生會寫入院證給病人並安排盡快收入本院住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如有疑問,請即查詢。
如病情有需要,醫生會寫檢查申請轉介病人接受其他治療和特殊檢查:如物理治療、介入治療等。
若病人需要急症科複診,本部門急診醫生會指定複診時間,屆時請依照指示同帶“急診病曆”到急診科挂號複診;如未能如期到診者,請盡早通知,以便安排另一複診日期。
住院治療
若病人經醫生診斷後而需要住院治療者,請持急診醫師開具的入院證、身份證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前往“入院處”,辦理入院手續。病重者由急診科工友使用推車或輪椅推送入院。
留觀察病房觀察
病人經初步診治後,如病情有需要,將會被安排在觀察病房內休息以作進一步的病情觀察及治療。急診科醫生將會定時再度替病人檢查及治療。觀察期一般爲數小時至兩、三天。若病情有好轉,醫生將給予病人處方取藥回家服用及休息;病情未見好轉者,醫生會安排病人進一步診治或入院治療。
離院指導
病人在離開本急診科前,敬請留意以下事項:
1、配藥、注射
病人經醫生診治後,如需要取藥回家服用,請留意藥房發藥人員的指導,如有疑問,請即查詢。進行注射治療後需休息數分鍾後方可離開。
2、病假及醫療評估證明
A)病人經醫生診治後,醫生會按病情的需要給予病假(最多三天)。
B)若病人只要“求診證明書”而非病假條,請先向醫生說明。
C)本急診科病情證明僅爲求診證明或病假證明,不具有判傷之法律效力。

http://ask.xiaoi.com/special/listSpecialComment.do?articleId=4323

台長: 阿楨
人氣(1,663)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自殺的權利》
此分類上一篇:《我家有隻麝香豬》

急診爆
大醫院急診爆 燈號亮到200號【聯合晚報李樹人08.01.04

天氣冷,年終歲末,各大醫院急診室幾乎是人滿為患,病床一位難球,部分醫院候床號碼都發到一兩百號,除了氣溫驟降引發相關疾病之外,不少規模較小的醫院「婉轉」拒收急診患者,也是原因之一。
健保點值一滿 小醫院拒病患
據了解,每逢年底,各醫院詳細統計該年健保給付點值,一旦超過點值,基於成本考量,就會想辦法拒收住院患者,通常會以「病情嚴重,該院無法治療」為由,並好心地轉介至其他醫院;台大醫院最近就接受不少類似個案,連尿路感染的病人也被轉至台大,等床的病患大排長龍。
事實上病患擠爆急診室的狀況不光只發生在台大醫院,這已經成為國內各大醫學中心的棘手難題,病床一位難求,急診室牆上數字燈號總是一兩百號,想要到大醫院住院的患者可得有心理準備。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邱德發表示,最近該院急診病患就增加了一兩成,平均每天暫留人數約150人左右,問題就出在健保點數及天氣寒冷等兩大因素。
各醫學中心 成了踢皮球對象
由於台大醫院、台北榮總、長庚醫院等醫學中心是不可以拒收患者,因此,只要到了年底,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就成了其他醫院踢皮球的對象。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石復元就表示,最近收治過多名罹患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的急診患者,明明治療難度不高,但還是被原本收治的醫院給轉診至台大。
「大醫院有大醫院的難處,小醫院也有自己苦衷!」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陳維恭表示,忽冷忽熱的天氣是造成急診室爆滿的主因,但健保點值確實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點值已滿 多收一個多賠一個
有些醫院眼看著健保局所給的點值已經滿了,如果沒有管制,多收一個病人,就多賠一個人的錢,看越多,就賠越多,當然就會想盡辦法將病人推到其他醫院。
以住院病患為例,如果住院時間超過兩三個星期,就會受到健保局的關切,甚至請專家來審議,很可能核刪部分費用,一般醫院哪受得了,此時,醫師就會明示或暗示病人,病人大都會識趣地轉院。
陳維恭強調,健保點值問題是全台醫院的共同問題,在現行保險制度之下,小醫院將「賠錢」病患轉走的情形,確實可能發生,不過,各醫院還是應該盡量提升醫療品質,而基層醫院也能服務更多的病人。

大醫院沒病床 心臟病老人已等24小時
 
從前天起,鄭先生就陪著老父在台大醫院急診室過夜,老父因為腸胃道症狀而住院,不曉得是因為化療所引起,或是腸胃道感染,還在進行檢查、檢驗,已經是台大老病患的鄭姓父子很有耐心的等候。
罹患心臟病的陳老先生昨天被家人送至急診室,到中午也超過了24個小時,在急診室守了一夜的兒子神情有些憔悴,他無奈地說,急診室病人太多了,總有依照先來後到的順序。
事實上,有些病患根本不知道自己成為急診室人球!一名年輕男子在手術後連續高燒一周,數次抽血檢驗都找不出感染病原,家屬焦急地詢問主治醫生的意見,而醫師建議將病患轉往醫學中心。
家屬說,當時很擔心醫學中心可能拒收不明原因持續發燒的感染病患,其他醫師也不見得願意收治,不過,當時醫師「好心」地解釋,已經連繫好即將轉院的醫學中心,並代為安排接手的醫師,一再保證與該醫師關係不錯,轉去之後,病人一定會受到妥適的照顧。
出院前,護理人員便拿出眾多的文件要求家屬簽名,家屬指稱,根本不懂出院、轉院手續的分別,印象中,曾經簽過一份出院後責任自負的文件。
家屬在辦理出院手續前,還拼命向醫師道謝,接著自行搭乘計程車前往醫學中心急診室,並向急診室護士表達,病患是從某醫院轉來,某醫生將會接手。
只見急診室人員無奈地笑了笑,請家屬辨理急診手續,過了好幾個小時之後,病人突然瞭解,原來自己被騙上當了,成了急診室人球,因為原來的醫師根本就沒打電話聯絡,只是迫切地想將他送走。

台大與長庚 塞爆成奇觀【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
 
冬天一向是急診室的大旺季,10月到2月之間,急診室唯一的形容詞就是爆、爆、爆,很多醫學中心的走廊上,甚至貼滿急診床的號碼牌,急診病患一一躺在走道上,待床時間竟長達12至20小時,堪稱另一種台灣奇蹟。
急診室推人往往被指向總額問題,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表示,總額精神為醫院自主管理,依據醫院申報的量,只要服務量不超過5%則免審,確實可能發生目標值達到就往外送的情況。
冬天的四個月就是急診室的旺季,若是發生流行性感冒疫情,急診室更是大爆滿。李丞華認為,既然急診室有淡旺季之分,建議醫院可更彈性調整病床,例如白內障、換關節、整形等沒有急迫性的手術,盡量排開,不要在冬天進行,便可以將手術室、病床空出。
在配套措施上,護理人員至少擁有二到三種的專科照護技巧,長庚醫療體系有不能拒絕病患的不成文規定,急診室滿得出名;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的急診室也是人滿為患。
馬偕急診室主任張文瀚說,冬天急診室病患較其他季節增加二成,是急診室旺季,待床情況比較緊湊,平常待床時間約6到8小時,在病房較滿的情況下,待床時間可能長達12到20小時,必須靈活調整,否則病患就會塞在急診室
2008-01-27 07:33:03
版主回應
健保局的專業是什麼?【聯合晚報社論2012.09.12(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的專業又是啥?亂罵!)

二代健保快上路了,補充保費新制還沒搞定,這幾天傳出利息所得由銀行扣繳保費的爭議。存款大眾忙著拆單是一客觀事實,顯示恐慌心理,也擺明了為規避繳費;所以這一政策結果,健保局勢必無法收到如預期估算的那麼多保費。另方面,銀行卻已白白增添龐大的交易成本,難怪業者痛罵「惡搞」、「難以理解」。
健保乃台灣之光,國人難得有共識「健保不能倒」。也所以,健保小組的財務規畫,民眾儘量支持,費率要漲就漲,補充保費要收就收。儘管醫改會等民間團體一再呼籲,健保財務要開源也要節流,但每次傳出的相關新聞,幾乎都是怎麼針對民眾的所得籌錢,卻少見回應藥價黑洞、減少醫療浪費、約束「財團醫院」擅長利潤的收支結構等問題。健保局的專業,到底是財政還是醫療呢?
對二代健保財源常發言的如前署長楊志良,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等,都是公衛的背景,不是財政的專業;但每發言幾乎都在論保費費率,論利息扣繳,乃至論「公平正義」,反駁起銀行公會的意見則是「想都沒想過」的高姿態。這樣「一言九鼎」,事涉老百姓所得「上繳」,連財政部、賦改會都不敢太過理所當然吧?
  回應
又在藥價黑洞了,到底有完沒完啊?減少醫療浪費,很好!​請問健保局敢不敢要求濫用醫療資源的民眾自費?
不行不行,醫療浪費是健保的必要之惡啊!!為了保障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到醫療照顧,所以我們要容忍醫療浪費,限制就醫或是提高收費,是排擠到民眾就醫權益,楊志良等等許​多健保專家都這樣說。
沒有官員有guts告訴台灣人-要馬跑又要馬不吃草是不可能辦到的,健保不漲價又可以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吃到飽醫療是不可能辦到的。
當一個實習醫師過勞昏死在宿舍,要使用葉克膜急救,事後健保局說"這是無效醫療,不可以用葉克膜";真的很想請問這些老是把醫療浪費藥價黑洞掛在嘴上不肯正視健保體質有問題的人,你們的解決之道是什麼?

三大退休基金 恐撐不了30年 2012-09-30 中國時報

 勞退基金財務缺口日益惡化,卅年內可能全數破產!立法院預算評估報告指出,勞保、退撫、國保三大退休保險基金財務缺口總額已逾八兆元,且正持續惡化當中;未來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保險制度若仍維持現在「高給付、低費率」設計,將導致收支不平衡及負債世代移轉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基金永續經營。
 預算評估報告指出,三大退休基金皆有責任準備提存金額不足的狀況,其中以勞保基金最為嚴重。勞保普通事故、老年、失能及死亡之給付估算現值約為六兆八千五百餘億元,但目前提存責任準備只有五千三百億元,占總額的八%,財務缺口高達六兆三千萬元。
 負責提撥政務官及軍公教退休金的退撫基金財務缺口也近八成,金額高達一兆九千億元。各種身分退休基金提存比例為政務人員八%、公務人員廿六%、教育人員十八%、軍職人員十%。國保基金精算之未來淨保險給付現值約二七九九億元,未提存準備約一三五七億元,安全準備提存比例也僅五十一%。
 報告認為,三大退休基金的最適費率與現行費率差距過大,導致財務收支難以平衡。例如勞保基金最適費率為廿三.八四%,但現行費率僅七.五%,即使依機制定期調整,法定費率上限也只有十二%,國保及退撫基金也有類似問題。預算評估報告預測,若收支方式未有制度面改善,公務人員基金及勞保基金恐將於民國一百廿年破產,而國保基金亦恐於一百卅五年破產。

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聯合報2012.10.04

忽略人口政策?高教健保將垮台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報告台灣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薛承泰針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提出警告。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指出,七○年代的十八趴、八○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九○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 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

(詳參【圖博館】:馬勞動政策 兩岸社會保險 末代健保 馬社福政策)
2012-10-08 13:28:10
M醫療
醫療出現M型化待遇 有關係才有床>中時07.12.24 

     看病也要拉關係、找特權?台灣雖然從民國八十四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學者卻批評,國內雖然解嚴廿年,但在醫病關係上仍存在「威權」體制,由於醫界在醫療照顧上未做到基本動作的堅持,病患同樣進入急診室,貧富差距立即顯現,出現M型化醫療。
     健保的實施原本用意在讓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基本醫療保障,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在醫學中心任職的王小姐表示,從她擔任院內對外聯絡人員後,發現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所謂「關說」電話,不是關說病床,希望縮短在急診室等待病床時間,就是關說要求醫師多「觀照」。
     至於哪些人在關說?王小姐說,由於該院急診室在高峰期常有人等病床一等就是七、八天,因她的職位之故,以透過媒體人員的關說最大宗,其次為各級民意代表,學者和來自企業界的雖然相對較少,但也不時會透過管道去「要病床」,等床時間立即大幅縮短。
     王小姐笑說,對於這種「有關係」的人當然還是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她私底下訂出個人「原則」,「有關係」通常代表較有錢或有社會地位,她會言明要求進入需自付差額的單人房,不要去佔用全由健保支出的健保病房,之所以如此,她坦言,「畢竟在心理上仍會有所掙扎」。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苙雲認為,貧富差距的擴大,導致貧富在醫療上也出現M型化待遇,台灣社會講求「關係」,即使在醫療環境中仍習慣藉由「關係」運作,對國家要建立健康平等、機會均等制度,存有負面影響,「想想看,有九成以上的人都找不到關係,就醫時又該怎麼辦」?
     這其中又牽涉「公與義」,張苙雲說,整個社會對貧富不均多會有所討論和著墨,卻對醫療上的不平等習以為常,也從不思考。如具有健康知能和就醫資訊的人,就可以獲得較好的醫療,而通常是富者較容易也較有管道取得。
     她進一步批評說,醫界對有些規範不僅要講究,而且要謹守,如一個病患進入急診室後,應該要得到基本的要求和醫療照顧,而這樣的基本功講究,需要時間和人力等合理搭配,但這些在健保制度下、在台灣醫療卻常是「空的」,甚至失去對望、聞、問、切等基本動作的「堅持」。
     當政府在推動國際觀光醫療時,張苙雲說,顯示國內醫療分眾觀念,亦即區隔性醫療市場已逐漸成形,這部分她並不反對,但政府應該做的是確保醫療專業照顧的底線,重視醫療基本功,才能讓所有進入醫院的人,都可以獲得根本的醫療保障,符合公與義的本質
2008-02-01 06:48:51
版主回應
誰想回到沒有健保的日子?【聯合晚報社論2012.10.04(楨:自作孽的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誰想要回到沒有健保的日子,民眾可能生不起病,一人生病就拖垮全家?應該沒有人願意失去健保吧!
  過去十數年台灣實質薪資沒有上漲,但別忘了,在這期間,台灣人獲得的醫療照護價值,大幅提升。如果全民健保破產了,瓦解了,誰受害?不會是有錢人,他們負擔得起昂貴的商業醫療保險。受害者將是中產階級,生活裡的不確定風險大大增加;是弱勢民眾,生病了無法得到合理的醫療照護。
  明明是一項讓多數人受惠的重要制度,然而面對健保,尤其是相關二代健保的種種改革,社會在目前景氣差和不滿政府的情緒下,卻出現各種批評,好像誰都不願意多付一點錢來支持健保,覺得多付保費就是吃虧。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幾乎每一項都引來反彈。但冷靜分析,反彈的程度是否有點誇大了?
  例如,銀行是否誇大了拆單的成本,硬是把從利息中抽取保費的作法,控訴為不顧民間疾苦的制度。很多人痛罵補充保費勞民傷財,卻不思考,過去只以薪資為保費基礎,不計其他收入來源的做法,根本不公平。
  如果每個人都不想多出錢,政府也不敢堅持立場,明知現在退讓只會出現難以彌補的財務缺口,卻還想做出討好的降費率之舉,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健保破產。如此明顯的災難,我們現在不理會,還要繼續逃避,逃避到一切都無法挽回的那一刻再來後悔、再來彼此指責嗎?
  正確的做法,當然是以維持健保「永續」為前提,多管齊下,讓健保擁有堅實的財務基礎。過去五年內,健保局已經七次降低支付藥價,大幅壓低藥廠利潤,盡量清查浪費和浮報情事;另外在降低健保行政流程造成的資源浪費上,也仍有進步空間。還有僑民、陸生、外籍人士等「非常態納稅人」的特殊身分者,應該要和一般納稅的國民區分,另行設計合乎保險精算、而非社福性質的方案,避免由納稅人補貼。這些都是該做、可以做的改革。
  回應
台灣的健保是共產主義,健保破產是遲早的事,台灣的健保的階級鬥爭會變的更激烈,健保只有死路一條.在台灣,有手有腳的人搶著當米蟲,不知羞恥的米蟲一堆,在台灣的米蟲搶錢是光榮,政府忙著搶錢給米蟲花,在台灣弱勢是神,在台灣弱勢是皇帝,台灣人真的無恥到極點了. 健保最大的問題是分不清楚,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如果是社會福利,應該由政府編預算,如果是保險,應該要廢除健保稅和改成保險費. 首先健保費要和所得脫勾,健保就根一般保險一樣,有分類,有獎勵和處罰,多用的人,保險費自然提高,少用的人,保險費自然降低. 至於人民要保不保,保貴
保便宜,人民自由選擇. 其次應該要把健保局,改成中央健保公司,並開放民營保險公司競爭,自由競爭,並由人民自由選擇保險公司,及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繳費公平,才可能永續經營.
  錢坑!倒了最好!有人一年看幾百次病,醫病勾結,整個醫療體糸爛到骨子裡。就是健保太方便,每天上萬人無事逛醫院,醫療浪費到極點!健保倒了最好!讓醫療資源回歸正常。倒!好!
  台灣的健保交給上帝管,我看上帝也瘋狂,不是健保破產,而是民主破產,眾人的事,要用集權才管的好
  我也建議廢除健保,我是醫生,但我不是為了賺錢而偽造文書的醫生,請樓上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只是覺得為了健保,你付我陽春麵的價格,要求吃牛肉麵是不可能的!我們正在等待五大皆空醫生跑光的那一天,讓你們大家以後享有健保卻找不到醫生看病!
  依照健保設立的要旨,健保應該是只有保重症、急症、長期慢性病、意外傷害等,造成家庭短期、長期負擔,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疾病傷害費用,而不是什麼都保的亂保,台灣的健保,應該正名為台灣亂保,而非台灣健保。至於中低收入,對於一些小疾病就醫無力的問題,應循公醫制度來轉診,由衛生所、衛生局、鄉鎮市署立醫院、地區醫院等等層層轉診,讓醫療資源用在該用的人身上,而不是一點小感冒就跑去各大醫院看,造成小診所沒病患,大型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那麼現在很多醫療問題,從何而來??當然是全世界最爛的健保制度而來,如醫師工作超時,護士工作量爆滿,這些等等的問題,全都是爛健保制度所造成的,爛健保制度給付的藥費標準造成惡果,讓小疾病在小診所沒辦法得到解決,大家自然往大型醫療院所跑。
2012-10-08 13:28:45
阿楨
精彩絕倫的醫療電影──白色榮光:急診室疑雲

 那個……其實我平常是很少看這種日劇型態的日本電影的。在百忙之中看了這部電影,還真的有點運氣的成份。
  我家附近的影碟出租店長期以來與威望國際有良好的合作關係,雖然我本身對這家電影公司的印象不是很良好﹝出租的問題,加上他們的一些廣告手法讓我很鄙視﹞,但這部電影是影碟出租店一個月一支的免費電影,加上我對海報上的三名演員都十分喜愛,所以也算是運氣好,這部電影沒有因為代理商的關係被我漏掉。
  本片的故事架構很直線,一些情節也不算難猜,但是在導演一些小地方的巧思,和整體對醫療體系的描述是本片的一大特點。
  雖然我對日本的醫療背景日劇接觸不多,但這部電影還是能馬上的抓住氣氛。從開場開始,電影就抓穩了緊湊且帶有戲劇張力的步調,不管是個性單純的田口委員長、態度高傲但觀察案件入微的厚生勞動省官員白鳥,和本片的核心人物:被稱為「紅將軍」的速水中心長,三名主角都帶有各自的角色魅力,本片適時的幽默和兩個小時卻緊湊的故事劇情,不斷的用新的發展來將故事往下推進,牽動觀眾的心情,讓我感覺十分精彩。
  加上本片細膩的劇情,和以一些角色的情達來表達醫療業的無奈,身為上位者時為顧全大局的犧牲與決斷,都為這部電影添注了靈魂和內涵。本片的配角與主要角色加起來大致上有十五人左右,每個角色都能各司其職,也讓這部電影的情節更有力量。幾個小小的配角更是讓電影的氣氛輕鬆許多,像是電影前段擔心胸口裂開的喜感大叔,和電影中間的表情猙獰猥褻到幾乎可以把佛萊迪傑森全部比下去的復健室醫生﹝他的笑容到現在我都還印象深刻﹞,每個小環節都讓這部電影更添生命力。
  電影尾端的大高潮,也就是紅將軍捲土重來的第二次指揮,激昂的配樂加上全體醫療人員上下一心,共同備戰的畫面,更讓人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其實說了這麼多好話,也都還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我覺得本片不管是看巨星魅力,或是看劇情的轉折,甚至極具魄力的內容都讓我感覺值回票價﹝只不過我好像是租免費的呀,哈哈﹞,總之,在這邊以個人的角度推薦這部電影。
  不要看到威望國際就不敢看呀,好片會難過的。
http://orangecat1027.pixnet.net/blog/post/25575781
2012-10-08 13:24:32
版主回應
無效醫療改革 邱文達:罕病癌症先討論【聯合報2011.04.17

為避免過多的「無效醫療」導致健保與醫療資源的浪費,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首波抑制無效醫療的改革方案,可能先討論罕見疾病與癌症治療。
立法院一月初已通過二代健保法首度增列拒絕無效醫療的相關條文。邱文達指出,不只針對急救無效、癌末等重大疾病者,進行無謂救治可能引起無效醫療爭議。藥品、醫療器材在臨床實驗上把關不嚴,無法給患者帶來最佳療效,「也是一種無效醫療」。
邱文達表示,這項改革方案應納入公衛、臨床醫療與社會倫理等多方意見討論,並考量社會觀感,才不致引起爭議。
邱文達強調,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醫療資源放棄,未來無效醫療的改革,除了衡量成本,還需納入社會觀感與社會責任。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建議,無效醫療定義涉專業的技術評估,應邀集科學、社會、人文等專家共同討論,再報請健保委員會決定。
中央健保局局長戴桂英表示,無效醫療定義,涉及專業判斷與醫學倫理問題及如何改善資源不當耗用,詳細實施日期還有待行政院公告。她認為,解決無效醫療缺失,不光只是為了替健保省錢;對於臨終患者,在不涉及倫理爭議的前提下,幫病人求「善終」,才是醫療真正目的。
相 關 新 聞
新聞辭典/無效醫療→搶救無益
人工延命30天 排擠五人住加護
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

(另參本館:《誰將生存?》 白色巨塔的謊言 醫政一家親 假癌症之名 《生死學》叢書 《生死一線間》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聯合報記者陳俐君2011.04.17

「醫師,你一定要救他!花多少錢、用什麼特效藥,盡量用,只要能救活他!」這不是連續劇場景,而是每天急診室上演的人性與理性的拔河。
台北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說,這類到院前死亡的傷病患,醫師還是會盡力的救治半小時。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建生,收治過一名五十歲男病患,工作時昏倒,到院前已無心跳呼吸。老母親要求強心針、心臟按摩,「肋骨都按壓到骨折、斷裂才放棄。」
張文瀚指出,患者若在廿至卅分鐘內急救無效,「就算救回,近半數也會變成植物人。」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觀察,家屬眼見親人瀕死當下,常會驚慌、不知所措,但若有完整參與急救過程,理解醫師已經盡力,多半會「放手」;少部分家屬則會要求繼續救,還會「罵救護車太慢、怪醫師不積極」,糾紛因此產生。
陳建生認為,醫師進行無效急救,撇除強心針、氧氣、電擊等機器資源耗損,「人力才是最大的消耗」。
張文瀚指出,若患者已死亡,卻應家屬要求「救下去」,對其他待救治患者不公平。
蔡維謀則表示,談「資源浪費」對患者家屬太沉重,建議給家屬一點時間,平撫親人辭世的衝擊,充分告知急救內容與結果,降低無效醫療,讓病人「好死」,協助患者家屬心裡「好過」,「婉轉說事實,給家屬時間」,才能有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聯合報記者張嘉芳2011.04.17

生命徵象停止,到底要不要繼續救?這個話題雖談論多年,但國人普遍存在「家屬為大、必須體諒」的心態,即使醫護人員知道病患「下場」會很慘,但沒人選擇當烏鴉,反正埋單的是家屬與健保局,造成國內每年的醫療浪費高達數百億元。
「別人做的,是浪費,自己做的,是必要。」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正是這種心態,所以面對無效醫療,當事人家屬往往覺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不過,若有一天親友或家屬出事,因無效醫療患者占床,加護病房沒病床,面臨生命危急關頭,才開始如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家人最重要,誰也不想讓出病床。
台大醫院五年前要求第二年住院醫師,必修八學分「急重症生命末期生死教育」課程,之後才能繼續第三年住院醫師訓練,醫師都踏出第一步,但民眾卻沒有機會上生命教育課程,往往親友一出事,就亂了手腳,因為不捨、沒做好心理準備,所以要求醫師一定要讓親人一直「活著」,即便沒有意識,只能靠呼吸器或體外維生系統延續生命。
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看著無法說話的親人,強心針、插管、洗腎…,自己看了都痛苦。擺盪在親情與理性間,也許該有更大愛的抉擇。
2012-10-08 13:29:36
阿楨
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 2012)

作者: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
編者: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彙編
  醜人有救,病人無醫!台灣醫療的大難民時代已經來臨?!
  需要動緊急手術卻只能枯等,因為排不到麻醉與執刀醫生。
  急診室沒有醫師可值班,所以不再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護理師一個人得照護二十幾床病人,點滴若是空了請自行處理。
  你以為這只是電影或是連續劇的劇情嗎?其實這是真實的醫療現場!
  當醫護人員身心的疲累已達使命與心的極限!最終,你也只能祈求上蒼保佑,自己永遠不會生病。
  據研究顯示,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住院醫師,發生嚴重診斷錯誤是其他醫師的五倍以上,其反應能力與醉漢無異!而台灣的醫療現況是:實習醫學生每周工時可能達112小時,住院醫師甚至是120到130小時。
  於是那些年,曾經是醫學院畢業生奮力追求的「四大科」(內外婦兒),如今已是四大皆空,全台婦產科苦找住院醫師,缺35個卻來不到10個,連醫療龍頭台大都只招到1名。反道是「五加皮當道」(五官科與皮膚科),不僅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資深外科醫師轉行,連年輕有為的新血也都紛紛放棄重症科別,改走「醫美」,從此「醜人有救,病人無醫」!而護理荒更是嚴重,就連加薪、加福利也無法挽回節節高昇的離職率,甚至部分醫院改採將病房暫時關閉或者減床來因應。
  醫療大難民時代來臨!是誰造成這樣的現況?
  .為什麼醫院明明有空床卻不願接收病人?
  .為什麼只是掛個門診卻要等上半天時間?
  .你說我或我的親友病情不急,但我就是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不能掛急診?或是明明掛了急診卻要等很久才能看診呢?
  .為什麼護理師寧願轉職去賣章魚燒、雞排,也不願作月薪4.6萬的護理工作?
  .<希波克拉底斯醫師誓詞>究竟是真心的誓言還是形式?
  .沒有醫護會惡意地害死病人,但善意的救助卻導致不好的結果,因此被告是應該的嗎?
  .所謂的「人球問題」到底是醫師真的束手無策?還是醫師冷血?還是制度殺人?
  .醫護的防衛性醫療作為是正確的嗎?犧牲病人的權益就可以有效增進醫護的權益嗎?
  你知道嗎?一句簡單的「謝謝」,就可以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2012-10-08 13:30:20
版主回應
  從邱小妹人球案,到最近被吵得沸沸揚揚的台大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從護理師荒到急診、重症乏人問津的今天,台灣的醫療現場已瀕臨全面崩潰。「醫療崩壞」的後果,絕對是眾人無法承受之痛。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醫護人員要掛冠求去,為什麼他們要走上街頭爭取醫護勞動權,以及這些事對可能成為患者的你,自身安危與權益的影響。
  本書將為您呈現醫療現場的嚴峻實況,讓你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現況與真心告白。別忘了,在醫療專業之下,醫護人員也僅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累、會難過、會發生失誤。這並不是說,就可以原諒已發生的一切錯誤,而是我們該就現況進行制度面上的改變,避免讓醫護工時過長、過勞;就醫病雙方心態上作調整,若「視病如親」是醫護人員的義務,那麼「視醫如親」是否也該是患者與患者家屬該有的體貼。你知道嗎?有時候你的一句謝謝,也能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提供當代「醫療倫理與法律」研究與教學的實用案例
  此外,本書也提供醫病雙方法律上的建議與現行制度應如何改善的策略,希冀透過本書可以讓台灣社會對於「醫療崩壞」一事有更正確且宏觀性的了解,避免被部分非專業的媒體操弄,一知半解或是忽視現況。一旦醫療體系真的澈底崩盤,未來醫生只救醜不救病,那麼這個社會將付出遠比現在斤斤計較的健保費用更高的代價。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萬一,我們生病了卻找不到醫生
序曲 美麗的天空掉了一塊又一塊!
  第一章 台灣醫療崩壞正在進行中,而你該怎麼辦?
實習醫師之死
醫德,在倒下之後
誰是醫療崩盤最無辜的受害者?
醫護荒、醫療難民即將層出不窮?
你知道,你受到的照顧品質正在流失嗎?
我們的媒體正在幹嘛呢?
邱文達:「請大家再給我一些時間。」
我們不要「醜人有救,病人無醫!」
像滲漏的水管般不斷流失的人才
老虎的眼淚
沒有醫療人權,哪來的病人安全?
有健保,沒醫生
醫療不是麥當勞的得來速
什麼是血汗健保?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史上最大的詐騙集團──我看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血汗健保,醫療崩壞加速中
醫療大崩壞前夕,如何力挽狂瀾?
患者的感謝,是醫護活力的泉源!
找回感動,真的很難嗎?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燭光
  第二章 從台大愛滋器官捐贈事件看病人安全
預防愛滋器捐事件中發生「伯仁之死」憾事
我是柯文哲的太太,我抗議
只要燒死女巫而已嗎?
怠忽職守的,是誰?
讓人生氣的政府
愛滋器捐與柯醫師彈劾事件
從愛滋器官誤植的彈劾案,看急重症崩壞的現在進行式
這個教案不只SOP問題?
請給移植團隊溫暖鼓勵,不要忘記苦苦等候移植的病患!
我也不是一個好爸爸!
不責難匿名調查制度之必要──我看台大愛滋器捐事件
提升病人安全,讓醫院救命不害命
  第三章 從邱小妹妹人球案到童綜合開腦名醫案
醫療的大難民時代來臨
我們為什麼輸了
開槍打死小鳥的,是誰?
醫療糾紛一定要這樣嗎?
值得讚揚的法官們
醫師不是殺人兇手
是恐龍法官?還是恐龍鑑定?醫醫相護?醫醫相害?
病人安全制度待建立
如何避免醫療崩盤?讓醫生救醜也救命?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醫療法制改革十大工程?
  第四章 以刑逼民!從台大無膽法官案看醫護為何要逃離?
那些年我們一起被割的那個膽囊──醫師執刀首要考量公眾利益
親愛的病人們,對不起,害你們受驚了
別為難醫師與氣象預報專家了
醫糾刑訴泛濫,醫師依法行醫!
鐵血法官何苦以刑逼民
毛骨悚然的沉默
下次我們還可以路邊救人嗎?
梅雨季目擊車禍救人記
不要再說醫療糾紛去刑化
搶救醫療崩盤,改革刑訴氾濫,諸法皆空行正義!
醫界殺手還有「健保黑箱審查大殺手」!
  第五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醫護不要過勞死!
給親愛的學姐及我最愛的另一半,周醫師
瑩瑩,對不起
我的醫生就這麼死了,我以後怎麼辦?
過勞,不僅傷神且害命
拜託大老們別再說我們愛錢了
以人為本處,就是天堂
請給我繼續與死神搏鬥的勇氣
破窗效應的醫療人力
醫療體系崩盤,錢不是關鍵!
醫師的健康是病人的幸福
「勞動人權」也是醫學教育失落的一塊
為何受僱醫師不能平等納入勞基法?
評鑑:在醫療雪地上又落下了冰雹
給同學、給健保制度下苦難的醫護醫事同仁、給自己
  終曲
醫生,我的女兒心臟流血了!
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時刻
醫學,幸福的所在
編後語 補破網
2012-10-08 13:30:45
圖博館
創可貼반 창 꼬 (20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D0z6jZ7xE

創可貼반 창 꼬 (2012)
導演 : 鄭基訓
又名: Love 911
  劇情簡介
  消防員與醫生,兩種不同的職業,性質卻是一樣的,都是救人於水火之中。但同樣的,身處這兩種職業的人們也需要被治愈,需要創口貼來癒合傷口。
  作為消防員的薑一(高修飾)整日穿梭於大街小巷,拯救他人生命,可卻挽救不了妻子的生命;大大咧咧,看似沒心沒肺的女醫生美秀(韓孝珠飾)內心卻因為一次醫療事故而封閉了自己。二位滿身傷口的人相遇於一次救助行動,美秀被薑一所吸引,大膽展開了追求,熊熊烈火,冰山也會漸漸融化。每日都與死亡打交道,但也見證生命的力量和奇蹟的誕生,讓二人更加體會到生存的意義和眼前人的珍貴,在一來一往中,互相撫慰了內心的傷痛,成為了彼此傷口的創口貼。
  獲獎情況( 全部 )
第49屆百想藝術大賞 電影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韓孝珠
  短評 ( 全部5801條 )
韓劇真的有點受夠了。開始做作了
沒有落入俗套,很清新。
  影評 ( 全部40 )
  大愛韓孝珠,治愈系愛情
“痞女”韓孝珠並不能算作一個有著驚人美貌的女星,讓我著迷的是孝珠飾演的美秀身上的那種“痞氣”。先是自......
  珍惜他人生命的人跟看輕他人生命的人能過到一起麼?
  你以為撒點血的泡菜就是高湯麼?
典型韓劇的節奏,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沒什麼創意。唯一說得上創意的應該只能說是劇情裡面一些笑點,悲劇的是這些笑點也是生搬硬套的,可以說韓孝珠是該片唯一的亮點,要不是她,我一定會把這部片定義是第一大爛片。......
  你是治愈我的創可貼
  請快樂的相愛吧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439235/

另詳參【圖博館】:來去都快的韓流 《關鍵時刻》 《我的野蠻女友》白色巨塔的謊言
2015-12-03 22:50:11
圖博館
24小時輕急診引進台灣 輕症半夜也能就醫2018-02-20 聯合報

醫學中心急診人氣強強滾,衛福部健保署去年調高急診輕症患者部分負擔費用,但分流效果有限。為疏散急診人潮,有醫師計畫引進新加坡「輕急診」制度,成立廿四小時診所,並由急診專科醫師進駐,收治發燒、嘔吐、車禍外傷等暫無致命危險急症患者,盼能有效紓解醫院急診人潮。
在健保開辦以前,民眾急症是去厝邊隔壁或村子診所敲門,小鎮醫師可能打開門讓媽媽抱著哇哇啼哭的娃娃進來,也可能提著大大的醫師包,直接到病家出診。現在健保就醫方便,急症患者不論輕重症都去醫院,醫學中心急診滿床是常態,甚至滿到走廊牆邊、柱子旁都有待床病人。
「醫學中心急診應該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和眾診所執行長李相台將在台北車站附近成立綜合診所,引進輕急診制度,收治檢傷分類三、四、五級的輕度急症患者,預定三月營運,透過開放方式平台邀請鄰近開業診所醫師輪班駐診,也提供X光等基礎檢驗項目,但比照醫院急診廿四小時服務。
李相台表示,急診醫病關係緊張時有所聞,急診患者太多,且依症狀嚴重程度看診,許多輕症患者不耐久候而大鬧急診室;他一直在思考,為何國內的分級醫療無法達到成效?除了家醫制度不夠完善,也缺乏更貼近民眾上下班時間的診療服務,使民眾身體不舒服就直奔醫院急診室。
李相台某次和新加坡醫師聊天發現,「輕急診診所」在當地行之有年,小小的新加坡就有將近廿家全方位輕急診診所,有助紓解醫院急診人潮。李相台認為,此制度將可解決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問題,除了計畫引進星國輕急診制度,也將請急診專科醫師進駐診所看診並協助培訓。
急診檢傷分類有五級,第一級和第二級為復甦急救和危急,健保去年調高檢傷分類第三、四、五級部分負擔。李相台表示,輕急診診所以後者為主要收治對象,未來將申請健保特約,收費照基層診所,未來也希望與附近台大醫院及周邊基層醫療院所合作,甚至垂直轉診,將重症患者轉至醫學中心,中度患者轉區域醫院,協助狀況較輕者返家休養。
2018-02-21 08:38:27
圖博館
衛福部支持「輕急診」 但醫界憂健保給付2018-02-20 聯合報

對於「輕急診」制度,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樂見醫師領頭號召開啟類似服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國內醫師計畫引進「輕急診」制度,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樂見醫師領頭號召開啟類似服務,若此模式運作順暢,未來政策上將支持擴大施行。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推動分級醫療是健保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今年計畫擴大雲端資料分享,方便民眾在診所就醫。
但相對於衛福部和健保署正面看待,基層醫師指出,目前健保不給付診所急診費用,診所醫師夜間看診也未獲加成,「輕急診」診所爭取健保給付恐有困難。另外,現在醫院與基層診所總額各自獨立,如果有診所因收治急診患者使基層健保點值被稀釋,推行輕急診可能會受到阻力。
石崇良表示,大醫院急診患者僅兩成需要住院,多數患者接受醫療處置後即可返家,英美等國已藉由類似制度分攤急診壅塞問題,一方面也讓夜間或假日沒有診所看急症的民眾多一個就醫選擇。
李伯璋指出,健保署希望加強民眾對於基層醫療的信任,從去年起大力推動雲端資料共享,讓診所醫師也能在診間看到患者的檢查、檢驗報告,希望民眾優先考慮到基層就醫。李伯璋也表示,輕急診診所挑戰性高,有關健保給付方式,未來可以討論。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詹前俊指出,許多國外醫院的急診收治兩種患者,其中一種是有生命危險的急症患者,但也有出現症狀,卻因沒有家庭醫師或無法約診,只好臨時求醫的患者,未必需要掛急診緊急處理。台灣若引進輕急診或稱為急門診制度,的確可以幫助這些患者,又疏散真正需要急診人潮。但台灣健保制度沒有急門診的給付制度,一般民眾仍然是把急診當門診看。
新北衛生局表示,「輕急診」診所似乎無法跟急診畫上等號,因為設置標準差一大截,「輕急診」診所如果是廿四小時營業的診所概念,依現行設置標準診所可廿四小時診療,但不能稱急診;至於後續健保要如何給付,則是要看衛福部如何訂定。
  相關新聞
急診常有「看似輕症 實則嚴重」患者
新春掛急診較往年多兩成 兒科「量多到嚇人」
2018-02-21 08:38:59
圖博館
從醫6年 醫生列6罪狀訴心裡話「我已對人性絕望」 2018-10-07 元氣網

醫療業是一個要求度高又壓力大的行業,醫護人員需要在高壓長時間下工作,並且面臨各種挑戰。即使是擁有高社經地位,也有醫生因不堪沈重壓力而感到倦怠,一名屬名goodyoneshoes的英國醫生在網路上寫下他從醫6年的心路歷程,並稱自己已喪失對人的信任。
1.首先我想說,急診的存在是為了給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滿足你想要的一切東西,醫療行業不是服務業!
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減少疼痛,並且決定你的病症要如何處理才最合適。我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2.你今天過得不順,或者感覺不舒服,並不能成為你對我們粗魯、放肆和頤指氣使的理由!
我們醫生的工作很辛苦,我們需要掌握很多知識,工作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為您服務的「殊榮」。
3. 人類有時候做出來的行為,真的可以非常殘忍和醜陋,我接觸到的很多來到急診室的病人,都是被虐待、騷擾、強姦甚至是更加糟糕的暴行所傷害的,人們可以對彼此做出這樣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孩子,或者是年長的老人也不能被倖免,這個世界真的很糟糕。
4.我每天工作中,有很多時間不得不跟那些癮君子打交道,我需要辨別出哪些人真正需要救治,哪些人只是想要從醫院搞點藥回家去嗑!
5.我們見過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而他們卻覺得醫院和醫生應該為他們的健康的負責。與其生病的時候求醫問藥,還不如好好照顧自己,你都想不到,有多少成年人在感冒發燒喉嚨痛之後,不是想到要先自己吃片布洛芬或者乙醯胺酚,而是急著來到急診室。
6.那些在急診室裡抱怨等候太久的患者,你們應該慶幸,因為你們不是整個急診室裡病的最重的人,如果醫生護士都衝向你的時候,那才是你情況最糟糕的時候。
2018-10-13 08:44:12
圖博館
還有,我需要澄清一下,我沒有對任何一個病人表現得粗魯,(因為,你懂的,職業精神)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病人表現得更耐心。
不過最近哪怕是裝裝樣子都有點難以做到了。
不管怎麼說,表演還得繼續啊!(我可能需要休假了)
這篇文章在網路引起廣大迴響,有網友表示:「醫生未必是最光鮮亮麗的職業」、「我以前是急診室的,現在在殯葬業工作,我覺得好多了!」、「病人很多就是想要來點麻醉藥或者一針見效的奇蹟治療,而不是診斷、治療、康復等等最終會治好疾病的東西」。
  回應
做該做的,做可以做的,人生百態,世人有百百種,只求無愧醫者之名,何必在乎結果
他在乎的又不是結果。他在乎的是大部分人都在浪費醫療資源。醫生不是機器人,他也會累,也會心寒,你到底懂不懂?一個連戲都演不下去的醫生,這樣的醫療是安全的嗎?

看病,需要「靠關係」嗎?名醫告訴你差別 2018-09-12劉秀枝(前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

只找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就好,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看病要靠關係嗎?華人社會一向認為「關係」很重要,買票、訂位、求職、做事要靠關係,政壇、商場要有人脈,就連掛號看病、住院開刀也講求關係,才能找到好醫師,得到好的治療。
是這樣嗎?
  過度關照,可能招致反效果
講求關係,其實有時候會給醫師帶來困擾。
有一次,我受朋友之託打電話去關心一位住院病人的病情,接電話的那位年輕醫師既無奈又委屈地說:「在你之前,已經有十幾通電話來關照,我都忙著向大家解釋病情,沒時間看病人了。」
醫師承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照,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反而減少,而且在壓力下,表現可能會不如預期,造成「VIP症候群」。就好比資深醫師盯著實習醫師替病人打點滴,囑咐他要好好打、要一針見血,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實習醫師因過度緊張而戳了好幾針,就是扎不進血管裡。
因此,如果住院不放心,要請人向醫師關照,只找一位看來最有影響力的人士就好了,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2018-10-13 08:45:56
圖博館
我的經驗
我以前看診時,難免會有親朋好友或同事介紹病人前來,我都告訴他們:「請先不要告訴我病人的名字,我記不住;就算記住了,在門診時一忙也會忘記。所以,請他本人到門診來時,主動告訴我是誰介紹的就好了。」其實,主要是病人覺得「有講有保佑」,轉介者和醫師也覺得盡力了,大家都心安。
另一方面,也有人對看病找關係很不以為然。多年前在門診的診間,有位女士的病情比較特殊,我隨口問:「你是有人介紹來的嗎?」
她回答:「是誰介紹的跟看病有關係嗎?」
我愣了一下,說:「要是介紹你的人問起你今天是否有來看診,我才容易聯想得起來啊。」
  醫病之間,有時也需要緣分
幸運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醫師朋友或與醫師相熟的朋友。那麼看病時,怎樣才能找對醫師?
一、找資料
可以透過親朋好友們口耳相傳,也可以請教自己平常看病的醫師,或者上醫院的官網、門診網路掛號系統,查詢醫師的專長。而且平常報章雜誌若有醫師團隊的專題報導,最好稍加留意。
二、做準備
看病前,先將病情和要詢問醫師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看診時才不會忘記。
三、重溝通
醫病關係不僅建立在雙方互信與充分溝通,也需要一點緣分。如果覺得溝通不良,不用勉強,可以改看其他的醫師,但是對第二位醫師要據實以告,如此不僅能增加醫師對病情的了解,也才不會重複檢查。
四、記症狀
有些疾病在剛剛發生時症狀不明顯,難以確診,後來症狀愈來愈清晰,診斷才會浮現,所以病症發展的「時間點」,是醫師診斷的重要關鍵。
醫師的本職是看病,每位醫師都希望盡心盡力地為病人醫治,或許說話方式和看病態度會有些許不同,但不會因為「有關係」或「沒關係」,而對病人有不同的診療方式。
  回應
有關係真的很重要,同一種病,健保局給的藥可能有數十種藥,病人哪裡知道其中的眉角。
沒關係連住院病房都沒有
2018-10-13 08:46:41
阿楨
為何家屬寧願送病人去安養機構也不願送去安寧病房? 2019-08-23

  一、資訊不對稱:哪裡有空床?
首先,我應該先介紹一個可以查詢各大醫院安寧病房空床的網站,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查詢就近醫院的狀況,這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的「安寧緩和病房空床查詢」,幾乎全台各大縣市的大醫院都有空床。
  二、費用多少?
安寧病床有健保給付的健保床,大部分為三人房,少數醫院的兩人房也是健保床,單人房必須支付差額,費用數千元不等。若醫院的兩人房非健保床時也要支付差額,另外,伙食費及部分健保不給付的部分也要自行支付。
  三、入住資格、居住天數限制、如果穩定了呢?
住院日數大於30天以上必須審查,大部分的病人大概都住15天上下。服務對象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由二位專科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癌症末期病人
八大非癌末期病人
1.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2.其他大腦變質
3.心臟衰竭
4.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
5.肺部其他疾病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
8.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若病況穩定後轉安寧居家療護,所以並非一住進去就要「死在裡面」。
  四、台灣人利用安寧病房的比率如何?
據監察院調查,截至去年底,全台74家醫院設804床安寧病床,全年平均占床率只有56.69%,且各家醫院落差大,有的百分百,有的不到百分之一。我在查詢空床的時候也訝異台灣人利用的比率竟如此低。
健保對安寧病房的給付不低,一天近七千元,但醫院一般病房的病床數與護理人力比率是二點五比一,安寧服務卻是一比一,想把安寧做好,勢必賺不了錢,加上有專業、有意願的安寧醫護人力不好找,都是品質低落的原因。若再對照各家醫院投注的人力差異狀況,如成大安寧居家療護團隊有十六名專任護理師,臺北大型醫院的總病床數是成大的三倍,安寧居家護理師卻只有一人,安寧醫療品質良莠不齊也是可預見的。因此,監委江綺雯建議,應該恢復原有的安寧服務專業評鑑,而不是放在醫院整體評鑑裡。
2019-08-24 07:52:56
阿楨
五、令人「恐懼」的安寧療護?
根據聯合報報導,新加坡連氏基金會2010年調查全球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調查,台灣排名第十四名、亞洲第一,2015年調查擴大到80個國家參與,台灣進步到第六名。但安寧之母趙可式揭露「其實是假像」,因為過去都是她帶領調查人員「只看好的樣版」。又如日本安寧病房裡甚至還設有吸菸室與酒吧,讓患者有「享受人生最後一根菸」的機會,而一般胃癌的病人也不可能喝酒,但日本會讓病人先吃嗎啡止痛再喝酒,宗旨就是讓病患過世前完成心願。如果看到相關投訴,那就更令人驚懼:
1. 高雄一名孫先生父親年邁癌末,家人希望轉到安寧病房卻遍尋不著,最後問出某醫院有15床,但平常只開3床,老父親生前大小便失禁,全身臭氣難聞,家人只想讓父親洗個澡,走得舒舒服服,但父親過世前,都沒能排進安寧病房用按摩浴缸洗澡。
2.北部某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按規定應設有洗澡機,但有末期病人住進去後,家屬想讓病人洗掉滿身屎尿髒汙,找了半天才發現洗澡機被塞在角落閒置,也有家屬申請宅服務的安寧居家照護,希望減輕長輩癌末痛苦,但護理師沒有協助處理,只會說「這是人死前必經過程,就順其自然吧」,家屬悲痛不已。
3.趙可式舉例,北部有家醫院的安寧病房,是由病房志工協助病患洗澡,而非護理人員,有病患因癌細胞侵蝕骨頭,非常脆弱,志工幫患者洗澡,撞來撞去竟把昏迷病人小腿骨頭撞斷。她也碰過遺體護理時的安寧護理師丟下尿布就走,家屬滿臉錯愕,她只好用手機開視訊,一步步教家屬處理。
4.到去年底,全台安寧病床共804床,但許多醫院不想經營,或找不到人手就關床、減床,甚至有醫院因做得不好沒病人,乾脆全部撤除。
趙可式表示,不少醫院裡的安寧病房排班表有兩套,一套應付評鑑用,一套是實際,很多病房平日沒有病人,有病人再亂抓人來服務,但是家屬多半覺得「人都過世了」,不會投訴醫療糾紛,卻讓更多醫院有恃無恐、亂搞一通。
  六、安養機構「勝過」安寧病房 嗎?
我去親眼看到的那個小型安養機構,其實並不新,也是一人照顧數人,他們對於住民若發生醫療狀況,則是立即叫救護車送到大醫院,我當時跟老友家屬建議,若是住安寧病房直接就有醫生,不是「更好」?但看到相關報導後,原來「內情並不單純」,實在「不要問!很恐怖!」…..
2019-08-24 07:54:25
持久液
2020-01-12 03:50:30
阿楨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2020-03-01 09:02:51
阿楨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2020-09-27 09:14:47
阿楨
陳信儒、陳亮甫/臺灣醫病關係惡化或改善?統計數據下「醫療暴力」的現狀

近幾年來,醫療暴力猖獗,醫病關係惡化總是難辭其咎,縱使屢次修法,體感上仍難遏止暴力橫行;主管機關固然認為,法規的演進促成暴力零容忍(表一),對醫療人員的保障持續提高,可是效果仍值得檢驗。
我們統計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全台地檢署偵結之醫療暴力案件與起訴率,發現偵結案件有穩定上升的趨勢(表二),起訴率則逐年下降(表三),但由2014年1月統計至2020年12月為止,我們可以發現法院判決有罪的案件數量逐年增加(表四)。
此外,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根據健保署所公佈的申報資料,無論門診、急診、住院之看診量皆較去年明顯下降由此可知,在醫療看診量下降的情況下,定罪的醫療暴力事件仍持續向上增加。
這樣的訊息似乎對醫護人員來說是個警訊,更加呼應了前面的恐懼氛圍,隨著醫病關係演變,醫療人員早已無法光靠國家公權力壓抑民眾的不滿,醫療暴力偵結案件、有罪判決皆逐年增多,意味著更多起暴力事件的生成,也給立法者們當初的理想打上大問號。處罰不一定真的能治百病,亂世也不一定只該用重典。
  相關新聞
中國頒新法律打擊「醫鬧」,保護醫護人員- BBC News 中文
暴力傷醫破壞醫療秩序犯罪案件連續兩年下降 2020-05-27 最高人民檢察院
急診室暴力多醫護人員要保險| 《現代保險》雜誌
美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及其启示
2021-03-28 05:02:19
阿楨
美調查:疫情期間 美國2/3急診醫生曾遭患者攻擊

美國合眾國際2022年社9月24日報導,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急診室頻發暴力事件,三分之二的急診醫生報告說,他們在過去一年中受到過患者的攻擊,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醫生說,他們曾不止一次受到攻擊。
美國急診醫師學會會長克裡斯說:“急診部門的暴力行為正在持續威脅和傷害急診醫生。在過去五年中,急診醫生經歷了襲擊事件的逐步增加,疫情使襲擊事件變得更糟。這份調查表明,針對美國急診醫生、護理團隊和工作人員的攻擊非常猖獗,必須予以解決。”克裡斯表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患者和護理團隊之間發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增加。
約三分之二的急診科醫生表示,他們認為疫情導致急診科暴力事件增加。約69%的人表示,疫情降低了患者和急診科工作人員之間的信任水準。由於等待時間增加,患者經常在沒有看醫生的情況下離開急診室。約87%的急診醫生表示,暴力行為導致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低,85%的急診醫生表示,他們的情緒受到了創傷,焦慮加劇。
  回應
醫鬧在那都一樣
2022-09-27 08:03: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