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7 06:10:31| 人氣3,961| 回應4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瀕危語言研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米係「瀕危語言」?我只聽過「瀕危動物」!

那你一定是真台灣人,才不知多處的客語和原語已瀕危了。可惜,汲汲於國語化的台語言學界少有邪者關心,倒是共匪的學者有二本專著:徐世璇,2001,《瀕危語言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戴慶夏等,2004,《中國瀕危語言個案研究》,民族出版社。

什麼?你不悅讀匪書!那我貼段維基百科「瀕危語言」如何?(其實也是參考上二書而寫的):

在語言學中並沒有形成對語言瀕危性鑑定的統一方法。判斷的標準有許多種,例如2000年2月在德國科隆召開的瀕危語言學會議,會員們一致通過將語言按現狀分爲7個等級,分別是:

安全的語言:前景非常樂觀,群體的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穩定但受到威脅的語言:群體內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但是總人數很少的語言。

受到侵蝕的語言:群體內部的一部分成員已經轉用了其他語言,而另一部份成員包括兒童仍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2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嚴重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4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和年輕人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滅絕的語言:只有少數的7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使用、而群體內幾乎所有其他的成員都已放棄使用的語言。

滅絕的語言:失去了所有使用者的語言。

中國的滿語就處於典型的瀕危狀態,因爲現在只有黑龍江省黑河市、富裕縣少數邊遠村屯大約100人能聽懂,約50位老人能說。有些語言,儘管使用的人數上萬,也仍然被鑑定為瀕危語言,因爲該語言只有越來越少的青少年和兒童把它作爲第一語言學習使用。例如漢語的個別弱勢方言。相比之下,處在文明邊緣的一些語言,即使使用人數不足百人,只要該語言的所有使用者(包括青少年和兒童)仍然把該語言作爲主要的(或唯一的)交流語言,那麼這門語言的前景就被認爲是樂觀的。

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語言外部的因素,例如使用人口少分佈雜、族群分化、民族融合、社會轉型等;也包括語言自身的因素,如弱勢語言或是沒有書寫系統的語言的使用者,往往會發現該語言的詞彙和語法功能無法滿足社會複雜交流的需要。在當今世界,信息的全球化和不恰當的語言政策更是加速了優勢語言的興旺和弱勢語言的式微。此外,語言的瀕危還牽涉到語言使用者對自己母語的忠誠度等問題,有些族群在母語受到強勢語言威脅時會採取強烈的反抗以爭取權利,而有些族群則自願放棄將母語傳遞給下一代。
 
瀕危語言>維基百科
 
在語言學中並沒有形成對語言瀕危性鑑定的統一方法。判斷的標準有許多種,例如2000年2月在德國科隆召開的瀕危語言學會議,會員們一致通過將語言按現狀分爲7個等級,分別是:
安全的語言:前景非常樂觀,群體的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穩定但受到威脅的語言:群體內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但是總人數很少的語言。
受到侵蝕的語言:群體內部的一部分成員已經轉用了其他語言,而另一部份成員包括兒童仍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2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嚴重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4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和年輕人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滅絕的語言:只有少數的7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使用、而群體內幾乎所有其他的成員都已放棄使用的語言。
滅絕的語言:失去了所有使用者的語言。
中國的滿語就處於典型的瀕危狀態,因爲現在只有黑龍江省黑河市、富裕縣少數邊遠村屯大約100人能聽懂,約50位老人能說。
有些語言,儘管使用的人數上萬,也仍然被鑑定為瀕危語言,因爲該語言只有越來越少的青少年和兒童把它作爲第一語言學習使用。例如漢語的個別弱勢方言。
相比之下,處在文明邊緣的一些語言,即使使用人數不足百人,只要該語言的所有使用者(包括青少年和兒童)仍然把該語言作爲主要的(或唯一的)交流語言,那麼這門語言的前景就被認爲是樂觀的。

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

一般而言,瀕危語言都是失去了國家形態的少數民族語言或區域語言。
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語言外部的因素,例如使用人口少分佈雜、族群分化、民族融合、社會轉型等;也包括語言自身的因素,如弱勢語言或是沒有書寫系統的語言的使用者,往往會發現該語言的詞彙和語法功能無法滿足社會複雜交流的需要。在當今世界,信息的全球化和不恰當的語言政策更是加速了優勢語言的興旺和弱勢語言的式微。此外,語言的瀕危還牽涉到語言使用者對自己母語的忠誠度等問題,有些族群在母語受到強勢語言威脅時會採取強烈的反抗以爭取權利,而有些族群則自願放棄將母語傳遞給下一代。
不同的瀕危語言,由於社會和歷史背景的不同,語言特點又有所差異,因而造成語言瀕危的因素也不盡相同。

語言多樣性的現狀
 
全球範圍

在全球範圍來看,已經有超過750種語言滅絕,還有許多語言也只有少數的使用者。聯合國估計,目前世界上現存語言中,有一半的語言只有不到一萬名使用者,四分之一的語言只有不到一千名使用者,並且,除非採取有效措施,否則在一個世紀之內這些語言(至少3000種)都要滅亡。

中國

目前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的多樣性正在遭受嚴峻的威脅。譬如塔塔爾族總人口5000餘人,但是塔塔爾語的使用人口不到1000人;赫哲語的使用者只有十幾位60歲以上的老人;仙島語(阿昌族一個支系使用的語言)的使用人數也僅為百人左右;此外瀕危的語言還有土家語、仫佬語等。據官方報導,中國有12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只有50多種語言有文字,而只有22種文字實際被使用。沒有文字的語言,使用人數都少於萬人,僅僅保留在老人的山歌、傳説等口頭語言形式中,實際上處在消亡的邊緣。而中國漢語方言中,由於80年代後龐大的流動人口的衝擊,相當多的方言已經處在瀕危的境地:比如南寧的粵方言,福州的閩方言,海口的瓊方言等等。

關於瀕危語言的辯論

對於語言多樣性的流失,人們持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爲瀕危語言的滅亡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拯救它們。這個觀點的理由包括:
這些即將消失的語言能夠為語言學家、認知科學家和哲學家研究人類的思維提供大量的寶貴資料。
本土語言是該地區的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唯一載體,是不可替代的。
語言能夠幫助人們了解人類的歷史。
而另一種觀點認爲,語言多樣性的消失不但不可惜,而且還應當被政策所鼓勵。這些人認爲語言多樣性是一種浪費,所有的語言都應當被一種或幾種強勢語言所取代。更少的語言意味著人們能夠更輕鬆、更徹底地交流,而且還可以省掉多語資源翻譯流通的昂貴費用。

復興瀕危語言

有兩種方法來補救瀕危語言,它們分別是語言檔案編制和語言復興。
語言檔案編制是指將該語言的語法、詞彙、句法以及一些民間文學形式按照語言學科學的方式完整記錄下來的過程。語言復興是指通過政治、媒體或教育的手段來增加某種瀕危語言的使用者數目的過程。

參見

語言檔案編制
語言復興
罕用語言
語言滅絕(Language death)
語言政策(Language policy)
瀕危語言基金會(Endangered Language Fund)
霍金斯研究室(Haskins Laboratories)
語言開放典藏社群(OLAC)(Open Language Archives Community)
 
參考書目

徐世璇,2001,《瀕危語言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戴慶夏等,2004,《中國瀕危語言個案研究》,民族出版社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0%95%E5%8D%B1%E8%AA%9E%E8%A8%8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新版世界瀕危語言圖譜
  新華網巴黎2009年2月19日電(記者尚栩)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日發布了第三版世界瀕危語言圖譜,對全球2498種瀕危語言按不安全、危險、瀕危、垂危和滅絕五個類別進行了分類。
  根據這份由30多位語言學家通力合作制成的圖譜,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種語言中,超過200種語言預計在50多年內滅絕,另有538種語言處于垂危狀態,502種語言處于瀕危狀態,632種語言處于危險狀態,還有607種語言處于不安全狀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負責人說,19日發布的世界瀕危語言圖譜為電子版,圖譜紙制版將於未來數月內推出。這位負責人強調,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推出電子版世界瀕危語言圖譜,希望能夠以此建立一個互動的工具,在呼籲保護語言多樣性的同時,與其他機構加強合作,對圖譜進行實時更新、補充或修改,達到跟蹤瀕危語言發展趨勢的目的。
  教科文組織指出,世界上各個地區都存在語言消失的現象。軍事、經濟、宗教、文化、教育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都會成為導致語言消失的因素。不過,教科文組織也指出,在一些語言消失的同時,也有一些語言在複蘇。對于語言保護最重要的事情是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促使人們使用並向下一代傳授瀕危語言。
http://news.sina.com/int/xinhuanet/105-103-102-105/2009-02-19/20223653263.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3,961) | 回應(4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命名與必然性》
此分類上一篇:《語言的故事》

顯示全部46則回應

孤舟蓑笠翁
我覺得語言是一種無價的文化資產,消失了就什麼都沒了,就跟什麼世界X大奇觀一樣可貴,應該要設法保留,並好好珍惜。我認為讓多數民族去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又能促進種族間的和諧,一舉二得。
2007-08-12 01:18:54
版主回應
總算有人有「語」保觀了
2007-08-12 09:38:42
兩周一死
每兩周 就有一種語言死亡

【聯合報╱編譯組╱美聯社華盛頓十八日電】 2007.09.20

語言學家十八日表示,全球目前約有七千種語言,每兩周有一種語言消失,其中有五個地區的語言瀕臨最大危險,包括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中國與日本這一區。
美國「現存口語瀕危語言研究所」及國家地理學會在十八日的簡報會上列出五大地區。
澳洲北部總共有一百五十三種語言瀕臨消失,包括Magati Ke和Yawuru,各只有三人會說,Amurdag則只有一個人會說。
包括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巴西和玻利維亞在內的中南美洲地區,有一百一十三種語言瀕臨消失。使用者極少、社會上較不重視的印第安語言,被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較強勢的印第安語言取代。
包括加拿大卑詩省、美國華盛頓州及俄勒岡州的北美太平洋沿岸高原,有五十四種語言瀕臨消失。在此地區的美國部分,會說瀕臨消失語言的最年輕者超過六十歲,其中Siletz Deeni只有一人會說,這是俄勒岡州Siletz印第安保留區原本通行之廿七種語言的最後一種。
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中國與日本共有廿三種語言有消失之虞。此地區的政府政策迫使少數民族使用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導致只剩幾個老人會說方言。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德州和新墨西哥州,共有四十種語言瀕臨危險。奧克拉荷馬是全美印第安語言種類最密集的州之一,該州奄奄一息的語言是Yuchi,可能與全球其他任何語言都沒有關聯。到二○○五年為止,Yuchi部落只有五名老人能以該語言流暢溝通。
語言學家指出,失去語言意味失去人類思想的累積,目前多達半數語言沒有書寫紀錄,也就是說,假如最後一個會說某種語言的人去世,該語言就隨著此人消失,因為沒有任何字典、文學或文字記錄這種語言。要使一種語言復活的關鍵,是設法讓新一代會說該語言。全球八成人口說目前通行最廣的八十三種語言,另有三千五百 種語言只有百分之零點二的人口會說,弱勢語言面臨的危險,甚至比動植物瀕臨絕種更加嚴重。

美三州 40種方言瀕危【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十八日電

語言學家18日表示,全球人口目前約說七千種語言,但是每兩周就有一種語言消失,其中有五個地區的語言瀕臨的危險最大,包括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及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中國與日本等地區。
Living Tongues Institute for Endangered Languages及國家地理學會在18日的簡報會上列出這五大地區:
●澳洲北部:153種語言瀕臨消失,包括Magati Ke和Yawuru各只有三人會說,Amurdag則只有一人會說。
●包括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巴西和玻利維亞的中美洲:113種語言瀕臨消失。很少人說、社會上較被輕視的印第安語言,被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較強勢的印第安語言取代。
●包括加拿大卑詩省和美國華盛頓州及俄勒岡州的太平洋西北部高原:54種語言瀕臨消失。在此地區的美國部分,會說瀕臨消失語言的最年輕者都超過60歲,其中Siletz Deeni只有一人會說,這是俄勒岡州Siletz印第安保留區原本通行之27種語言的最後一種。
●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中國、日本:23種語言瀕臨危險。此地區的政府政策迫使少數民族使用國家和地區官方語言,導致只剩幾個會說方言的老人。
●奧克拉荷馬州、德州和新墨西哥州:40種語言瀕臨危險。奧克拉荷馬是全美印第安語言最密集的州之一,該州奄奄一息的語言是Yuchi,可能與全球其他任何語言都沒有關聯。到2005年為止,Yuchi部落只有五名老人能以該語言流暢溝通。
語言學家指出,失去語言意味失去人類思想的累積,目前多達半數語言沒有文字紀錄,也就是說,假如最後一個會說某種語言的人去世,該語言就隨著此人消失,因為沒有任何字典、文學或文字。
當一團體認為語言是個阻礙時,語言便瀕臨危險。兒童了解通行更廣的語言更有用時,可能率先如此做。要使一個語言復活的關鍵,是設法讓新一代會說該語言。全球八成人口說通行最廣的83種語言,另有3500種語言只有0.2%人口會說。語言瀕臨的危險大於動植物。
2007-09-20 09:05:17
客語也瀕危
UNESCO:台灣原住民族語言 瀕臨滅絕之虞2009-02-20中央社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世界6000種語言中,約2500種瀕臨危機的語言,台灣現今14個原住民族群的語言,都被列入瀕臨滅絕危險。
教科文組織(UNESCO)昨天在巴黎發表電子版的世界瀕臨滅絕危險的語言的圖表。

從2000年開始,UNESCO訂每年的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並發表有關世界各地母語瀕臨滅絕危機的現況,今年拯救語言的調查計劃是由挪威給予財政支持。

UNESCO公佈的圖表依白色、黃色、橘色、紅色、黑色列出語言瀕臨滅絕危險的五個不同程度:脆弱、瀕危、嚴重危險、危急情況和1950年以來已滅絕流失的語言。

世界6000種語言中,200多種語言在過去三個世代滅絕,538種語言處於危急情況,502種已屆嚴重危險,瀕危的有632種,607種處於脆弱狀況。

今年的報告中,台灣有24種語言頻臨滅絕的危機,其中,馬賽(巴賽)語、龜崙語、洪雅語,以及凱達格蘭語、道卡斯語、巴布拉語、西拉雅語等七種語言,已被認定流失。

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原住民14族的定義,台灣現有的泰雅族、太魯閣族、阿美族、布農族、鄒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達悟族等語言,加上沙阿魯阿鄒語,在這份報告都被列入脆弱的範圍。賽夏語則在嚴重危險的程度。

語言學家表明,語言滅絕現象幾乎在所有地區和經濟條件不等區都會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有2000種語言,至少有10%在未來100年內可能消失。印度、美國、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這些有多樣語言的國家,也是最需致力保護語言的國家。

UNESCO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強調,消失的語言導致許多非物質形式的文化遺產的消失,特別是代表傳統和口語表達的寶貴遺產,如詩歌和寓言、諺語、笑話的消失。語言的損失也不利於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因為他們轉達了很多對自然和宇宙的認知。
2009-02-20 18:46:05
母語在生活裡
推動母語》母語在生活裡 不在教室裡【聯合報╱記者凌珮君09.03.13

「厚!你說台語,要罰錢!」在國民黨統治的威權時代,政府為推行國語,打壓本土方言,講方言要掛「牌子」示眾;如今屏東縣獅子鄉為挽救瀕臨消失的排灣族語,也製作「請說母語」牌子給學生掛,立意雖佳,但不免與人有時空錯亂之感。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據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調查,全世界六、七千種語言逐漸消失中。台灣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會,儘管全球化浪潮高漲,但近年來隨著本土意識覺醒,推動還我母語,讓多語族文化,豐富台灣文化的內涵。

在方言受打壓的年代,許多人還會說流利母語;如今各級學校都鼓吹母語,母語卻快速流失,問題在於未將母語當作生活語言,而當作是學習性的語言。

「生活處處有母語,才能學好母語。」曾大力推動客語認證的前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認為,推動母語必須走出課堂,讓下一代在日常生活中說母語。母語在那兒流失,就該從那裡找回來,找回母語最好的地方是家庭與社區。

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留學美國時,規定年幼兒女在家一定要說中文,只要說英語就罰站,因此史家子女即使在美國多年,也能說一口流利中文。

弱勢族群語言在強勢語言攻勢下,瀕臨消失是宿命,但只要各族群有心,能延緩消失,且豐沛自己族群文化的內涵。
2009-03-13 09:21:43
阿楨
英語獨尊 印度瀕危語言數量全球第一【中央社2009.10.23

據印度語言學家今天表示,由於經濟市場需求,印度人自小學習英語,一切也以英語為重,導致印度許多地方語言和方言消失,成為全球瀕危語言數量最多的國家。
印度國家藝術文化遺產信託基金會(Indian National Trust for 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ACH)今天在新德里國際中心舉行語言研討會,為期兩天,討論如何拯救印度瀕危語言時,許多與會的印度語言學家都做了上述表示。    INTACH的森古塔(Kamalini Sengupta) 教授表示,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今年世界瀕危語言圖譜顯示,印度瀕危語言有196 種,高居世界第一。他說,基金會決定將拯救印度瀕危語言的責任列為首要之務。
森古塔表示,印度官方在1962年統計,境內使用的語言約有400 種,如果方言也細分在內,則達1600種以上。但到2002年普查時,官方列表仍在使用的語言只剩下122種,另有500多種方言。
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轄下的部落語言中心研究員莎絲特蕾(Prasad Sastry)則表示,政府欠缺保存語言的意願,將會造成隨同語言產生的珍貴文化與遺產逐漸消失。他呼籲政府應認真看待語言喪失的問題。
印度語言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前院長烏達亞.辛赫(Udaya N. Singh) 也表示,造成地方語言消失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在政府的教育體制裡並沒有重視這些語言。
他說,除了這些語言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其他如受到地方基礎設施和資源缺乏,對外交通聯繫落後,也是導致地方語言和方言逐漸消失的因素。
歷經不同文化變遷的印度,由於人口眾多,種族複雜,語言紛歧,難以溝通,1950年印度憲法規定,英語為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是國語。其他還有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和古茶拉底語等15種使用較廣的地方語言,也定為公用語言。
不同於中華文化「書同文」只有一種文字的傳統,目前在印度紙鈔正面上,即標示著多達15種語言文字的名稱。2005年因政治因素,印度政府又新增三種地方語言為公用語言。或許不久的將來,印度鈔票上的說明將增為18種文字。
2009-10-23 09:45:58
阿楨
廣州人挺粵語 警方逮捕滋事者2010-08-02 中央社

 廣州昨日再出現「撐粵語」活動,警方出動大批警力維持秩序,並逮捕現場帶頭鬧事者,下午4時30分,聚會人群逐漸散去,現場秩序恢復正常。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廣州警方重申,對個別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的人員要依法懲處。
 昨日下午2時起先後有廣州市民在人民公園和北京路等地集會,由於該地區處於商業區,又是交通樞紐,再加上週日人流高峰時段,短時間內人員聚會引起大批民眾圍觀。
 報導說,廣州警方及時派出警察前往現場維持秩序,勸導聚集圍觀群眾離開。大部分人員聽從警察的勸導,自覺離開現場,但個別人員不但不聽,還繼續在現場帶頭鬧事,堵塞交通,嚴重影響公共秩序。
 警方隨即採取行動,逮捕不聽勸阻的滋事者並帶離現場。下午4時30分,聚會人群逐漸散去,現場秩序恢復正常。
 廣州市政府表示,針對近期有市民就「保護粵語」問題進行議論一事,廣州市委、市政府多次表明態度,「推普廢粵」根本不存在,純屬子虛烏有。
 專家、學者和網民表示,「推廣普通話、弘揚嶺南文化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但少數人不夠理智對待此事,個別人更是別有用心。
 在廣州舉行的「推廣普通話和弘揚嶺南文化」專家研討會上,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表示「粵語不會消失」。
 來自廣州文藝界、社科界、教育界的代表們在研討會上說,普通話和粵語並不對立;推廣普通話,弘揚嶺南文化都是廣東人的責任。
 上海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認為,從文化圈來說,廣東的文化與南洋文化關係更密切,成為海外華人與大陸溝通聯繫的大門和窗口,也是廣東建設文化強省的優勢所在。
 陳思和建議,廣東要建設文化強省,一定要加強跟海外的關係,以華人文化為著眼點,創造粵方言文化圈。

另參本館:《漢字的故事》書同文說同音 蝦米是「膏」 字同義 台羅拼音 客語文字化
2010-08-02 11:47:07
版主回應
粵普之爭/汪洋:我都在學廣東話 誰敢廢?【聯合報╱記者汪莉絹2010.08.06

連續兩個周末,廣州市鬧區都出現「撐粵語」遊行,鄰近香港也有遊行,「粵普之爭」愈演愈烈,情勢複雜。為避免事態擴大,廣東的「一把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出面滅火「我都在學廣東話,誰敢廢粵?」
汪洋前晚在廣東省迎接亞運會倒計時一百天的誓師動員大會上指出,「推普廢粵」是偽命題,子虛烏有,沒有去粵語化的問題存在。
廣東官方還特別借由官方媒體披露,汪洋到廣東工作後,有時在公開場合講上幾句廣東話,這是廣東民眾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鏡頭。他不但自己帶頭學習粵語,還經常叮囑剛剛來廣東工作的官員也要學講粵語。
汪洋親上火線說明沒有「去粵語化」的問題,與近來「粵普之爭」愈演愈烈有關。自從傳出廣州街頭出現「撐粵語」的遊行後,廣州市、廣東省官員一再出面澄清,但都無法平息相關傳言。
廣東省官員私下表示,他們懷疑「粵普之爭」背後的動機不單純,甚至認為有「境外反華勢力」的煽動,加上珠三角地區緊鄰香港,使情況變得相當複雜。
中新社引述廣東官方說法指出,最近一段時間,廣東社會流傳所謂的「推普去粵語化」,純粹是無中生有,個別人以此為藉口聚眾鬧事。
報導強調,粵語是廣東人的「母語」,一直受到尊重。在改革開放初期,有不少粵語的流行歌曲至今還被傳唱。許多到廣東任職的中央高官,例如李長春、張德江等人,都帶頭學習廣東話。

粵語>維基百科

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為區別江浙吳語地區的「越」,故兩廣今取「粵」為正字,特指南粵兩廣,因而越劇與粵劇並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粵」,也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兩廣分別稱為「兩粵」, 廣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並且海南島長期屬於廣東省下屬的行政單位,因此也包含在這個「粵」的歷史概念內。 到民國時期開始,「粵」才收窄範圍特指廣東省。 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粵」有廣義(兩廣及海南)和狹義(僅指廣東省)之分。「粵東」「粵西」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指代範圍也截然不同。粵語的起源,定型遠在宋代兩廣初分之前。 因此,在歷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粵語」應該理解為廣義上的「嶺南語」, 而非「廣東省語。」
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北方學者與一些兩廣及西方學者間存在分歧。一種說法是粵語是融合了古南越語的漢語;另一種則是古南越語融合了漢語成分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語言。前者出於文化和政治上的考慮,將粵語作為單一語言漢語的一種方言;而反對者,從嶺南地區的政治立塲出發,認為粵語是漢語族語言之一,是一門獨立的語言。兩者各有其語言學的依據。[3]
目錄
1 名稱
2 通行地域
3 歷史
3.1 秦漢時期
3.2 魏晉南北朝時期
3.3 唐宋時期
3.4 元明清初時期
3.5 清朝中末時期
3.6 近代
3.7 現狀
3.8 爭議
4 主要特點
4.1 音系特點
4.1.1 聲母
4.1.2 母音
4.1.3 韻尾
4.1.4 聲調系統
4.2 文白異讀
4.3 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
4.4 保留較多古南越語底層成份[11]
4.5 吸收了相當多的外來詞
4.6 出現新興用語
4.7 擁有大量與北方漢語不同的固有辭彙
4.8 粵語成語、俗語、歇後語
4.9 簡明原則
5 語法
5.1 倒裝
5.1.1 定語後置
5.1.2 狀語後置
5.1.3 同素逆序詞
5.1.4 倒裝句式
5.2 趨向動詞
5.3 並列動詞體
5.4 「有」+動詞
5.5 量詞特別用法
5.5.1 量詞用作定冠詞
5.5.2 量詞替代指屬助詞
5.6 副詞句
5.7 語氣助詞
5.7.1 單式
5.7.2 二覆疊式
5.7.3 三覆疊式
5.7.4 多覆疊式
6 書寫系統
7 粵語的方言
8 影響
9 粵語文學
10 粵語地位爭議
11 粵語面對的危機
12 參見
13 注釋
14 外部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2%A4%E8%AF%AD

客家人由何而來、往何而去?‧湯錦台 2010/08/05

作為一個長期住在國外的台灣客家人,一直以來面對客家人由何而來、往何而去的困惑,我在多年前就已經有了在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上,操筆寫出一本客家歷史通論以解答自己的疑惑的念頭。
……………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63286
2010-08-06 10:40:37
阿楨
別對「說文解字」斷章取義【聯合報╱戴定國 2011.05.25

本土社團組成的「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抗議教育部將九年一貫課程「台語課程」改為「閩南語課程」,並要求為使用閩南語這一「歧視稱呼」公開道歉。
本土社團認為,根據「說文解字」一書,「閩」字原是「蛇」的意思,具有對中國閩南地區先住民及其後代歧視的意味。其實,福建自古多蛇,人們敬畏蛇,把牠當作部落的象徵,就如排灣族以百步蛇為圖騰,並無歧視之意。
………
多數台灣人的祖先來自閩南,而本土社團竟說,稱台灣人為「閩南人」是欺負人。這是昧於歷史、族群事實的詭辯,是對地名起源的不瞭解,更是以政治偏見去解讀說文解字,斷章取義。
提遠古往事,自謂祖先是蛇種、野蠻民族,罵到的是自己。東南亞的華人也自稱閩南人、廣東人等等,為何不覺被欺負?今天的福建依舊簡稱「閩」,為何無人要求改名?

台語就是閩南話?【聯合報╱鍾貴任/大學生(高雄市) 2011.05.25

近日有些閩南語社團要求教育部應將「閩南語」一詞,改回「台語」。不免讓人聯想到去中國化的味道。
筆者出生高雄美濃,是客家人。從小講客家話,閩南話只聽得懂幾分,因此常被笑「台灣人不會講台灣話」。………這種作法造成非閩南語系族群的憤怒。他們要救援母語,卻不斷凌辱其他種族。
台語,不應該是選閩南話、客家話或原住民語言等其中某一種,稱作台語。在這島上,我們大家所說的,都是台灣的語言。它是一個概括的意思,代表著族群的融合,和共同甘苦的記憶。大家都有資格說他是台灣人,他講的母語就是台語。

另參本館:書同文說同音 字同義 臺羅拼音 客語文字化 《瀕危語言研究》
2011-05-25 10:16:47
版主回應
王道還:「母語」的演化【聯合報╱王道還2013.01.05

母語是個政治概念,與「國族」(或者「民族—國家」)一樣,都是歐洲現代史的產物。廿世紀以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是「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所謂風俗,包括語言。而大部分人類社會是父系社會,嫁、娶主要發生在村落之間。剛進門的新娘子除了洗手作羹湯,還必須學習夫家的語言,自不待言。好在過去流行早婚,加上娘家與婆家的空間距離不至於太大,新娘子不難克服語言適應的問題。
簡言之,傳統世界裡無所謂母語。一開始婆婆與媳婦言語不通,是常態。子女從小浸潤在父親、祖父的語言世界裡。這種父系社會有自然史根源:與人來自同一共祖的兩種非洲黑猩猩,雄性一生不離開出生的社群;雌性成年後必須出走、加入其他社群。換言之,黑猩猩社群中的成年雌性,彼此不是從小玩大的伴侶;她們必須結盟,才能抵抗雄性父子檔、兄弟檔的欺凌。
國族以民族概念為基礎。民族的要素雖然有三(血緣、文化、語言),卻以語言最顯著;何況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
不過,這個國族概念在現實世界中,根本禁不起考驗。首先,血緣難以稽考;而且人往往會以人事彌縫遺傳,如收養。其次,人有學習語言的天賦,出生在任何一個語言社群,都能學會當地的語言。再者,歷史、地理或共同利益可以創造超越民族定義的政治實體,如傳統邦國。此外,有些人文建制有強大的包容力,可將不同的語言社群結合在一起,如宗教。
無論如何,歐洲以國族為號召建立的國家,仍然依據民族定義創造了「國語」。對國境內大部分的村落,國語是與鄉音極不相同的語言。有趣的是,在國語的宣傳品中,往往把國語說成母語,也就是把母語當隱喻,重點不在「媽媽說的話」,而是血緣關係。國語政策貫徹實行之後,母語名符其實了,這個詞也就沒用了—直到新的政治動機為它找到新的政治意義。或者非政治意義。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公元兩千年起,每年二月廿一日都是國際母語日,提醒世人各國境內少數族群的權益,以促進人文多樣性、文化平等、共存共榮為理想。不過二月廿一日這個日子,仍然是政治選擇。原來是為了紀念一九五二年在孟加拉犧牲的幾位「語言烈士」。當時孟加拉還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那一天,達卡大學的學生示威抗議,要求將孟加拉地區的主要語言(與文字)列為官方語言。結果警察擊斃了幾名大學生。十九年後,孟加拉獨立。
倒是聯合晚報去年耶誕節刊出的一則國內新聞,令人有峰迴路轉的驚豔:「母語」不再是政治工具,成為表裡一致的人文概念。母語就是媽媽講的話,不多也不少。這是因為近廿年國人娶回來的外籍新娘不斷增加,她們的子女在小學學童中已超過百分之十。這些新娘在國內舉目無親、語言不通,無論自身的生活品質,甚至可能連累子女的受教品質。
新北市針對新住民設計的火炬計畫,由內政部推廣到全國,其中一個項目是母語學習營:讓子女學習母語,好與外籍母親談心。於是母語的內涵變得更豐富了:不專指母親對於子女的教育責任,而是子女為了親近母親而做的貼心努力。
源自生活的創意,才有動人的力量。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2013-01-05 10:31:29
阿楨
「台語」 讓人不安的稱呼 2011-05-26 中國時報 【羅肇錦】

 這幾天報紙上又開始炒「台語」,這個讓人不安的稱呼,標題上說「台語改稱閩南話是去台灣化」(自由時報五月二十四日),我直覺的感觸是「閩南話改稱台語是去客家化」。
 在學術界,「台語」(Tai language)本來是指今天的「傣語」,而民間所流行的ho/lo hue學術界都稱閩南方言或閩南話,譯成英文時則用Minan dialect。
 後來在台灣的大眾傳播,把「台灣的語言」簡稱為「台語」,而台語之中又以閩南語最流行,說這種話的人也最多,於是大家都不顧事實,把台語等同於閩南語,譯成Taiwan language,更有人就從Chinese對譯出Taiwanese。
 以「台語」或「台灣話」來代表閩南話,犯了以偏概全、以大吃小的謬誤。這個稱呼有兩個盲點:第一,內涵上並不符合台灣所有的語言,容易引起原住民、客語等族群的不滿;第二,對廣大的閩南話不利。因為使用台灣話來代表閩南話,就自外於其他地方的閩南話,如海外的閩南話,如福建各地的閩南話,他們不可能稱他們的閩南話為「台灣話」的。因此以台灣話代表閩南話,是自我減弱語族勢力,自我縮小語言疆域的矮化做法,殊不足取。
 放眼世界各地語言,向來稱呼從根據地搬移到別處的自己的語言時,都不另外取一個新的名稱的。如阿根廷、智利或墨西哥他們在當地說西班牙語的人數,遠超過西班牙本國,但一律稱他們說的話為西班牙語(Spanish),不另稱做阿根廷話或墨西哥話。又如在巴西說葡萄牙語的人口,有一億多,比起葡萄牙本國的一千多萬,簡直不成比例,但在巴西沒有人把巴西的葡萄牙語(Portuguese)改稱為「巴西話」。
 比較不同的是美國和台灣,美國因為國勢超強影響力大,所以把「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簡稱「美語」,讓國內各不同民族都認同這個自主稱呼。然而在台灣,只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閩南人,卻硬要把自己的「閩南話」改稱為「台語」,不但會引起其他族群的人不滿(客家人和原住民第一個反對),也因此削弱了「閩南話」的勢力,的確是非常不智的做法。
 非閩南語族群,看到「台語」兩字,很自然的認為是指在台灣所有常使用的語言都是台語,包括原住民語、北京語、閩南語、客語。這與中國話包括中國境內的漢語、阿爾泰語…,不能以漢語等同於中國話,也與國語不能只以北京話來替代一樣。
2011-05-26 14:10:08
版主回應
 但是目前有一種令人最難以接受的狀況是,很多人不能接受國語就是北京話,卻一再強調「台語」就是閩南話,這是很矛盾的認知。我們認為既然北京話不能等同於國語,那麼閩南話也不能等同於台語,免得被冠上「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的難堪。
 至於長遠以來福建簡稱「閩」,福建一帶的語言泛稱閩語。而閩南一帶的人所說的話就叫做「閩南話」。很清楚的,閩南話的名稱是純以所居住的地域來命名的,漢方言的名稱,基本上都是從居住的地方得名的,如:「吳語」在長江口,古吳國所在地。「粵語」在兩廣一帶,古為百越之地,後改稱「粵」。「贛語」在江西一帶,向來以贛江流域為代表,所以稱「贛」。
 唯獨「客語」不以居住地域來稱呼,原因是客語住地廣闊分散,無法以一個定點命名,只好以住地都是山區所以稱為「山客」(或稱山哈),「客」的原意是「山」,專指住在山上的人。因此,住在閩粵贛山區的人所說語言稱「客語」,地處閩之南的人所說的語言簡稱為「閩南語」,一點也不奇怪。
 「閩」「客」的稱呼由來已久,以本人涉獵所及,「客」的本義是彝緬語「哈」(音ha)的同音字,意指「山坡陀」,「閩」的本義是侗傣語「阪」的同音字(音ba:n),意指「村子」。如果這個說法研究底定,是以當地特色產生的稱呼,無關統獨無關褒貶,那麼沿用歷史及地域的稱呼,稱為「客語」「閩語」理所當然,何必危言聳聽惹出那麼多不安? (作者為台灣客家語文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所長)

留言:
又在咬文嚼字了,到民間找人問一問,有幾個人是稱閩南語,大家都嘛稱台語,就只會意識型態看事
在這邊詭辯台語是什麼鬼的根本是吃飽太閑,政府把台語改成閩南語更是他媽的浪費國家資源
給那些叫閩南語是「台語」的朋友 -當你走在廈門街上,滿街的廈門人都在講「台語」?你很奇怪他們怎麼會講「台語」?他們會認為你是肖ㄟ!台灣人有很大一部份的祖先是從閩南移居台灣的,他們把自己講的閩南語帶來台灣。同樣的語言,沒有在福建叫閩南語,在台灣卻叫「台語」這種事!英語就是英語,在英國叫英語,在澳大利亞也叫英語,在美國還是叫英語。我認為台灣人必須尊重閩南語的來源,不能擅自把閩南語改成「台語」。再舉個例子。香港人講的話還是叫廣東話,他們沒有把廣東話改成「香港話」或「香港語」。所以,我認為不宜把閩南語改成「台語」。
客家話稱閩南人為河洛人, 外省人為唐山人. 客家話裡沒有所謂的台灣人, 或台灣話. 只有河洛人, 河洛話. 客家人是從族群的平等為出發點, 但那些福佬沙文主義者總想霸佔台灣的一切. 方言文學之所以無法久傳或廣傳就是因為它的侷限性. 福佬沙文主義想自創文字推行福佬話, 就儘管做, 但根本出不了自己的小圈圈. 推行所謂的台語根本就是民進黨的政治意識
台灣自己各地的閩南語腔調都不同,哪一種算是台語?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也大都講閩南語, 他們沒來過台灣, 你們民進黨徒也要說台們是在講「台語」嗎?民進黨徒真的夜郎自大到了非常荒唐的地步! 什麼時代了蔡雜種和扁雜種以及牠的濫信徒還在玩正名真是一群狗雜種
國語,改成狗語如何?
那國語,國文是不是應改為北京語,北京文,才能表示對其他族群的尊重,真腦殘!寫文章須慎思
國語什麼時候成了北京話?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北京的方言,國語是滿清入關後創造出來的語言,本來就不屬任何一地的方言,一堆呆頑豬 DiewanYes 喝多了,全成了重度腦殘,專門鬼扯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52600403.html
2011-05-26 14:14:17
阿楨
蔣為文嗆可恥 黃春明激動想打人【聯合報2011.05.26(另參本館:福佬沙文主義 莎喲娜啦‧再見

作家黃春明前天在台南演講時,遭台下成大副教授蔣為文高舉大字報,罵他不用台語文寫作「可恥」;黃情緒激動兩度衝下台要打蔣,口出五字經、比中指,被工作人員拉開。
七十六歲的黃春明昨天受訪時情緒還無法平靜,指蔣為文「太不尊重人」、「如果不是被拉住,我真的會打他」。成大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表示,並沒有去鬧場,只是台語文推動不易,聽演講實在「聽不下去」,忍不住才會站起來抗議。
由文建會、趨勢文教基金會、文訊雜誌及聯經出版社等單位舉辦的「百年小說研討會」,前天邀請黃春明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包括凌煙、陳若曦、愛亞、楊照及李喬等多名作家參加,現場兩百多個座位擠得滿滿。
黃春明表示,語文的發展有背景因素,台灣過去使用漢文,日本占領後實施皇民化,有人改念日文,國民政府來了後又全面改國語,解嚴後台獨意識抬頭,台語文又跑出來,但他認為台語文在書寫與教育上有商榷之處,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版本,老師教得勉強、學生也學得痛苦。
他講到一半,蔣為文突然舉起事先準備好的大字報,上面寫著「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在現場引起騷動。
黃春明勸蔣「你等我說完,可以表達意見」,蔣仍高舉大字報,黃火大摔麥克風衝下台要與蔣理論,被工作人員拉開。
黃春明轉回台上,脫下上衣僅著白色內衣繼續演講,話題一轉,以「百年孤寂」一書作者馬奎斯也是用殖民者的語文西班牙文寫書,說明台灣人用中文寫作並不可恥。
「美國人獨立後仍使用英文,他們可恥嗎?」黃春明反駁蔣為文,認為語文本來就是「混種的」,台灣目前使用的國語與北京話已很不一樣,像是「凸槌」、「喬不攏」、「凍抹條」等,都已與台語混合。
蔣為文再次舉起海報,批黃春明不是台語文的專家,憑什麼否定台語文。黃春明衝下台,一邊飆五字經,一邊對蔣比出中指,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後來有人在現場鼓譟,「我們是來聽黃春明演講的,請你離開」,蔣才離開現場,演講也草草結束。
相 關 新 聞
台語文遭嗆 黃:成大怎有這種教授?
蔣為文:黃一再批評台語文 我才忍不住
陳芳明批:蔣為文窄化台灣文化
蔣為文學機械出身 嗆聲紀錄多
台文唯我獨尊 難道不算文化霸凌
台語文學創作 分三種(純漢字/純羅馬字/漢羅並用)
2011-05-26 14:22:19
版主回應
莊淇銘:鄉土語言將滅絕‧玉山周報 2011/06/10

近日來,「台語」的定義被炒得沸沸揚揚。有人問我意見,我主張別只注意定義,要在意的是鄉土語言快要滅絕了。
【作者/莊淇銘】
近日來,「台語」的定義被炒得沸沸揚揚。有人問我意見,我主張別只注意定義,要在意的是鄉土語言快要滅絕了。經常到學校,會看到有些學校在全校許多地方貼上「有時天光,有時月明」、「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或「橫柴拿入灶」等句子。當我看到了這些句子,就會問帶我進去演講的教師說:這是作什麼?老師會說這就是在推動鄉土語言教學啊。有時我會開玩笑說這種作法就是教育失敗的例子,現在鄉土語言的教學方向完全錯誤,所以,再不改變,鄉土語言將會滅絕。
開設鄉土語言課程會不會對鄉土語言保存產生重大影響,要評估其實很簡單。演講時問來賓家長:「我們的下一代母語能力如何?」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會答不好。這時候,我說:請想一想,我們小時候,有沒有鄉土語言課程?家長會說:沒有。我再說:我們會不會講鄉土語言?大家會回答:會。我接著說:現在有沒有鄉土語言課程?家長回答有!我說:小孩子會不會講鄉土語言?答案是,幾乎都不會!是以,很清楚的,鄉土語言的教學方式並沒有產生效果。
家長會問:為什麼會這樣?回說:因為推動鄉土語言的方式錯誤。試想,廣東有沒小學在教廣東話? 上海有沒有小學在教上海話?答案是:沒有!因為,學母語,不是在學校學,是在家裡學,是在環境中學。學母語不應該重心放在學校而在家庭及環境。然而由於錯誤的認為,在學校開設母語課程可以讓小孩學會母語。這造成往後的錯誤政策以及鄉土語言的傳承流失。
我做過多次調查,北部的大學生,大約只剩下1 成多會講鄉土語言。這也是為什麼河洛語流利的蘇貞昌選台北市長時,必須使用北京語演講的原因。鄉土語言流失,除了文化及語言的流失外。本土媒體的經營,將逐漸浮現困境。因為,以本土語言為主的廣播電台,將因為聽不懂鄉土語言的人數越來越多,而減少聽眾群。這又會造成本土主持人的困境,因為,聽懂的人越來越少,能傳達及影響的範圍日漸縮小。
2011-06-13 10:09:39
阿楨
英報告:全球化令1/4語言瀕臨消失2014年06月09日

全球化令世界各地聯繫日趨緊密,同時也在引發一些看不見的變化。據香港《文匯報》6月9日報導,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城市化及全球化步伐加速,加上大規模推行語言統一政策,全球近1/4語言正瀕臨滅絕,多種原始文化及知識也將失傳。
英國倫敦動物學學會研究員喬納森及澳洲喬治賴特學會研究員哈蒙共同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共約7000種語言中有1/4正瀕臨消失,而自1970年迄今已有近400種語言失傳。報告又稱,全球近半數語言只有不足一萬人使用,總人數加起來僅占全球人口0.1%,而400種較主流的語言使用人數卻占全球人口95%,這反映出非主流語言正逐漸被主流語言吞併。
語言消失速度與物種滅絕速度甚為相似,喬納森解釋,這是因為文化語言和物種都依賴相同的環境因素。城市化與全球化不斷侵蝕原住民居住地,迫使他們遷入城市,學習當地的主流語言,令地方語言使用人數不斷減少。
2014-06-10 10:26:33
圖博館
教育部:全國仍有約4億人不能用普通話交流2015-09-20

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今日上午舉行新學年系列發布會。據介紹,目前我國能用普通話交流的人數只有70%,而且大部分普通話水平不高,還有30%即4億多人口不能用普通話交流,尤其是在農村、邊遠地區和民族地區,推普任務仍十分繁重。
據介紹,今年9月第三周是第1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推普週的主題是:推廣普通話,共築中國夢。黨的十八今年9月第三周是第1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大報告指出,要“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大力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首要任務。
相關調查統計,目前我國能用普通話交流的人數只有70%,而且大部分普通話水平不高,還有30%即4億多人口不能用普通話交流,尤其是在農村、邊遠地區和民族地區,推普任務仍十分繁重。語言文字關係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繁榮,推普宣傳是統一認識,做好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前提。
推普周是由1997年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批准舉辦,從1998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目前全國推普週領導小組由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宣部、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國家公務員局、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等九部門組成,共同組織和指導全國推普週活動的開展。全國推普週領導小組將於9月11日與海南省政府在三亞市共同舉辦第16屆全國推普週開幕式,於9月17日與湖北省政府在恩施州共同舉辦推普週重點活動。
2015-09-21 11:19:21
圖博館
努爾哈赤以金朝後裔自居,為何不使用女真文字,卻自創滿文?2017-02-08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一代豪雄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顯然,努爾哈赤這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這個政權和歷史上曾經平遼滅宋的赫赫大金國是一脈相承的。
  在記述滿族歷史的權威史料《滿文老檔》裡,收錄有努爾哈赤寫給朝鮮國王的一封信,信中也說:“我大定汗曰:'我金國征趙徽宗、趙欽宗帝時,朝鮮王不助宋亦不助金,乃是公正大國也。'”
  毫無疑問,努爾哈赤是在以史上金朝直系後裔自居。
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大金帝國建立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已經命令完顏希尹和葉魯創造了女真文字,完顏希尹和葉魯也奉命“依仿漢人楷書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語,製女真字”而獲得了“女真倉頡”稱號,女真族也從此有了屬於本民族的文字。
  ▲女真文字
可是,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在遼東半島上興起時,卻面臨著沒有本國文字的尷尬,以至於其在與明朝、蒙古各部的交流和聯繫,不得不借助於蒙古文字。為此,努爾哈赤專門責令精通蒙古語言文字的官員額爾德尼和噶蓋仿照蒙古字創製本民族文字。
  額爾德尼和噶蓋勉為其難,參照蒙古字母,協合滿族語音,創制了滿文。
補充一下,額爾德尼和噶蓋所創制滿文字母數目及形體與蒙古文字母大致相同,很粗鄙。三十餘年後,即皇太極時代,皇太極讓文臣達海對這種粗鄙文字進行加工改進。達海利用在字母旁加圈加點、改變某些字母的形體、增加新字母等方法,規範了詞形,改進了拼寫方法,並表達了原來不能區分的語音。
  作為區分,後世把額爾德尼和噶蓋所創滿文稱為無圈點滿文,達海所改滿文稱有圈點滿文。
▲無圈點滿文
▲有圈點滿文
  不難看出,完顏阿骨打大金帝國所創制的女真文字主要來源於漢字和契丹字;而努爾哈赤後金所創制的滿文來源於傳統蒙古文。
▲左側滿文,右側蒙文
  漢字和契丹字屬於表意文字(其實,契丹字也來源於漢字),由此,女真文字的筆劃有橫、直、點、撇、捺,很像漢字。
  傳統蒙古文可追溯至古代回鶻文,用字母表音,所以,在蒙古文基礎上創制出來的滿文形如蝌蚪。
  努爾哈赤雖然自稱是金朝直系後裔,卻沒能秉承金朝國語女真文,這讓人對他的女真人身份很是生疑。
2017-02-10 10:43:54
圖博館
還有,儘管愛新覺羅們都口口聲聲說“愛新覺羅”就是“金子”的意思,但《金史》記載的女真姓氏裡,有姓完顏的、有姓烏古論的、有姓紇石烈的、有姓徒單的、有姓女奚的、有姓兀顏的……就是沒有姓愛新覺羅的。
  說起來,女真是生活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3000多年前稱“肅慎”,公元2至4世紀時期稱“挹婁”,公元5世紀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 ),公元6至7世紀稱“黑水靺鞨”,公元9世紀起始更名“女真”(遼代為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稱“女直”)。“女真”一詞來自古代女真語(jusen或julcen ),在音譯漢字時也寫作:“朱里真”、“珠申”、“諸申”等。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攻打下了遼國的北方首都上京,建立金國,定都會寧城。隨後,平遼滅宋,入主中原。
  於是乎,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傾巢南下,搶占了中原錦繡河山。
1234年,在蒙古人的持續打擊下,金國全盤崩潰,金國上上下下倉皇南逃。由於鐵木真有先祖死於金國木驢之上,宋有靖康之恥,蒙古人和漢人都對女真有切骨之恨,蒙宋對女真人殺戮極重。就這樣,在蒙宋的輪番輾壓下,女真或被蒙古各部吞併,或融入漢族,作為一個民族已經不復存在。
  這裡面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金國在亡國之際,只顧一路向南跑路,始終沒有作出過向北返回故鄉的打算。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自從女真全族南下,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長白山北部一帶便出現了真空。填補這個真空的,是來自更北的通古斯原始社會部落群。這些原始部落群不斷向東南遷移,融合當地未被女真吞併的靺鞨部落,成為了後來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
2017-02-10 10:48:01
圖博館
而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和金國女真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即完顏打骨打所操女真語與努爾哈赤所操滿語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語系,努爾哈赤的滿語沒法沿用完顏打骨打女真文字,那是理所當然了。有語言學家認為,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當然,也有人認為滿語是從滿-通古斯語族分離出來而成為阿爾泰語系中獨立的分支。
  隨著後金事業的壯大,1635年皇太極下令廢除女真舊稱,改族名為“滿洲”,下詔說:“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之後,一切人等,止稱我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
  1636年,皇太極更是摘掉了“金”字招牌,改國號為大清。這麼做,一方面是自信可以超越偽祖宗女真人,一方面是淡化漢人對自己的仇恨。
  《滿文老檔》裡載有皇太極寫給大凌河守將祖大壽的一封信,信中說:“金國汗致書與大將軍。前李喇嘛、方吉納等往來時,我誠心慾和,……而明君臣,惟以前宋帝為鑑,竟無一言回報。然大明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這一句“然大明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已經揭曉了事情的真相:此女真非彼女真,後金非先金之後!
2017-02-10 10:49:35
圖博館
你永遠猜不到,南方人在模仿北方人說話時,會把兒化音放哪個位置

  回應
 兒化音是為了滿足迎合北京人亂搞的,原來語音採樣的那個河北灤平縣就沒兒化音,兒化音是多此一舉,非常多餘的一個音難發音還不好聽,對外國人來說就更難,因為兒化音沒有實體的字來表示,誰知道應該加在哪裡?只有你從小就說習慣了才會知道
 兒化音本來就不是漢語原生的發音,是被游牧民族引入的發音方式,不值得提倡
 你這和粵語是正統有什麼區別。這有什麼提倡不提倡的,再說兒化音已經融入語言中了,兒化音不只是個發音,它也影響著一些詞的詞義。
 這有什麼好其奇怪兒的?美國話兒還不是在英語兒上亂加不少的兒,弄得考托福兒的非得去聽那些個兒兒。美式英語就是兒化音的英式英語
 我們從宋室南遷導致杭州話中帶有兒話音捲舌音來看,完全可以說明當時宋代中原正音具有大量的兒話音,因為只有在移民嘴裡出現頻率最的詞彙和發音才最容易讓土著注意和學會。我們還可以通過宋詞中帶有兒話音進一步證明,如李清照的《聲慢慢》中“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再如王荊公的《花瓣兒》等。“子”做詞尾的,在魏晉時就開始出現了,漢子、種子、日子帶有“子”詞尾在魏晉以後的文獻中彼彼皆是,唐代帶“子”的更多,可以說數不勝數,並出現了“兒”字詞尾,如唐詩中:“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不過唐代這些兒字尾並一定讀兒話音,從唐代“兒”字尾發展到宋代,北方地區就滿口兒話音了,成為中原正音的鮮明特點,並通過宋室南遷傳到了杭州城內,一直保留到現在,使得杭州話有別於周圍吳語區,現在依然與北方音隔海(吳方言海)保持著一致。“子”、“兒”字尾是唐代通用語和宋代中原正音的鮮明特徵,粵語閩語中一直不存在這兩個字,也沒有用“子”、“兒”做尾字,而這兩個字做為尾字,在唐代文獻上大量出現,是唐代通用語中的一大特徵。那麼,粵語或閩南話怎麼會被某些人稱之為唐代國語呢?連兒話音都沒有,又怎麼是宋代中原正音呢?又如何去讀宋詞中的兒話音呢?漢代楊雄在《方言》中說:“崽者,子也。湘沅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若東齊言子矣。”宋代《集韻》:“囝,閩人呼兒曰囝。” 事隔一二千年,依然如此。可惜,大家看不到這個,非要強詞奪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3_16_399109_2.shtml
2017-03-19 12:49:37
圖博館
什麼語言最難? 精通32種語言的歐盟翻譯官這樣說2017-03-27聯合新聞網

對許多人來說,除了母語以外,光是要學好第二外語可能就要耗費十幾年的時間,然而一名在歐盟擔任翻譯的官員竟能夠說好32種語言,驚人的語言能力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談到他學過最困難的語言是什麼,他毫不猶疑地說道:「中文最難!」
  這名在歐盟擔任翻譯的官員名叫羅安尼斯.伊柯諾謬(Ioannis Ikonomou),在他二十歲時就已經學會了十五種語言,後來來到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工作以後,為了工作上的需要又另外學了17種語言。談到學習語言的動機,他說道:「我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人,慢慢的我開始意識到了學好語言的訣竅。」
  他表示,學習語言不能只在家中鑽研,必須盡量外出旅行,跟不同國家的人相互對話交流,他也強調學習語言的竅門無他,就是要多多使用那個語言。即是到現在,每天他都會跟他的同事互相用各國語言對話,甚至就連在夢中,他腦海裡的聲音也都被設定成「多國語言模式」。談到學習語言的樂趣他表示:「透過學習語言,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
  最後當被問到學會多國語言的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什麼語言最難學」時,羅安尼斯也毫不猶豫地表示:「中文最難!」
  回應
 這翻譯官太笨了,美國爸爸的摩門教傳教士學中文幾個月就會中文對話了!
 其實中文很容易 ,起碼十幾億人都會 ,所以會被認為困難學 ,完全是因為與他的拼音母語不同呢
 32種? 其實就是5、6種語系 . 同一語系很相似
 很正常 歐語系民族, 語言思考邏輯和中文完全不同, 他們很容易學同是殴語系或拉丁語系語言
 語言世界之多窮一生也無法盡通,語言僅係雙方溝通的媒介,在科技日益進步的時代,花費太多的時間學習語言,對多數無語言天份者而言是時間的浪費,若能藉由科技提升語言快速並具即時精準翻譯功能,必可造福世界人們相互之有效溝通與深入了解,這是一門大生意,科技界應再加油與努力!
 最佳語言即時翻譯機,若能即時精準透過介面,將雙方相互所說之語言,立即以文字顯示在該介面上,則何必浪費時間學習語言,該語言翻譯機必大賣賺翻。
2017-03-28 11:53:43
圖博館
英媒:中國力求讓80%人口說普通話縮小地區差異

  英國廣播公司2017.4.4文章,原題:中國力求2020年前讓80%人口說普通話 中國政府表示,目前普通話使用者的比例是70%,因此仍然有4億人說其他方言和語言。中國政府希望在2020年前讓80%的中國公民能夠說普通話。
  報導稱,中國有大量地方方言,中國政府希望縮小地區和不同地區人群的差異。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方言,是聯合國官方工作語言之一。
  雖然中國大力推廣普通話,但統計顯示2014年30%的人口,也就是四億多人,仍然不會說普通話。
  在中國一些地方,一個鄉村里的村民可能不明白隔兩個村莊以外人的方言。
  中國政府希望改變目前的狀況。儘管在大城市的大部分人懂普通話,但在中國一些地方只有40%的人能夠說普通話。
  回應相關新聞
美媒:美大學用普通話解說籃球賽瘋狂球迷無國界2017-03-28
香港特區政府:公佈2016人口統計結果普通話更普及2017-02-28
外媒:蓋茨用普通話問候粉絲遭吐槽沒認真學漢語2017-02-14 09:49
外媒:習近平同特朗普通話對世界和平穩定意義重大2016-11-17
TVB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熱議受訪者:與粵語並行不悖2016-02-23
  回應
 是會說普通話,不是都說普通話好吧!
 又是一個自以為是的臆斷,我們普及普通話,你說我們在同化少數民族;我們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你又說我們普通話普及率不夠高!!福建也是一個地方方言很多的地區,我們這裡也是隔了個村方言就不一樣了,但是除了某些老年人以外,大家都是會講普通話的,一個人掌握幾種方言根本就不奇怪。
 應該稱漢語為華語,漢字為中文子,因為我們是多民族國家,從來就不止漢人說漢話用中文。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產。
 方言到底能決定什麼,曾經認為能決定智慧,因為發現說某方言的人普遍特別聰明,後來發現說同樣方言城市遠點的地方,都不明白自己做什麼事為什麼要做,智商差一大塊,因此方言決定智能,基本上可以否定。語言只要他表達的意思精準充分,到底是誰的方言根本不重要。更多的,方言成為一種排斥異類的工具和敵我的標識,人為地給人際交往增加阻力。可以把中國所有方言用文字錄音記錄下來,達到每個人想學就可以學會的程度,然後全中國消滅異種方言(?),統一普通話,讓中國人更團結。
2017-04-06 10:13:38
圖博館
客家妹總統 可知客庄人口語言流失?2017-04-10聯合報

受六都磁吸效應影響,彰化、南投、苗栗縣人口外移嚴重,苗栗縣兩年來人口流失超過九千人。不僅苗栗客家庄人口流失嚴重,高屏六堆同樣面臨此問題,《六堆鄉土誌總編纂》曾彩金悲觀地說,若不重視六堆客家人口、語言、文化的流失,他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的歷史名詞。
高雄縣市、台中縣市合併後,舊高雄縣的美濃、六龜、杉林,舊台中縣的東勢、新社、石岡都成都會邊陲,加速客庄人口往都會區遷徙;而屏東縣客家八鄉與高雄市相鄰,也受到影響。
  桃園縣早期「北閩南客」輪政,前幾屆縣長選舉閩客對峙尖銳,現族群融合,但隨著都市化,客語的流失,也加速客庄的「福佬化」。新竹縣市拜科學園區之賜,又有清大、交大名校加持,人口還能穩定成長,尤其竹北已成為人口增加最快,最具現代化的縣轄市,但隨著移民增加,竹北客庄也受「福佬化」衝擊。
  苗栗縣與新竹縣市相鄰,卻是兩樣情,縣長徐耀昌剛接任就發現縣庫「米缸沒半點米」,一度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更別談社會福利,致縣內竟出現縣民娶外縣市老婆,為領更優厚生育津貼,不敢把戶籍遷入,形成夫婦同住,戶籍卻不同戶的怪現象。
  筆者一個多月來為行銷拙作《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幾走遍全台客家庄,發現各客庄都有人口外移、語言流失的憂慮。曾彩金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歷史名詞,已故屏東縣長邱連輝的兒子邱子正則更悲觀地說,可能再過十五年,六堆就很難聽到客家話了。
  自稱「客家妹仔」的蔡英文總統,應知問題的嚴重性,她提出的客庄「浪漫台三線」計畫,也積極在推動,但在六都磁吸、客庄資源相對貧乏的不利環境下,如何創造客庄有力的生活條件,活化產業,才是當務之急。
  二○○一年中央成立客家委員會,並在中央、交通、聯合三所國立大學成立客家學院,就是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挽救快速流失的客家語言、文化,如今十六年快過去了,究竟成效如何?值得省思檢討,再對症下藥。
2017-04-10 10:40:24
圖博館
客委會電台惹議 學者:政府媒體再現?2017-04-10聯合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上月公告「公設電視事業設立許可辦法」草案,明定政府成立「公設電視台」申設條件,加上中廣音樂網、寶島網兩個收回的頻率,其中一個給了客委會的「講客廣播電台」,連續大動作,引來學者憂心「政府媒體」重出江湖?
  台師大大傳所教授陳炳宏說,講客電台由客委會申請,是政府電台。他認為,中廣兩頻率回收後,應交由公共電視基金會或公廣集團的客家電視台來經營,讓它具公共媒體性質,與政府維持「一臂之遙」。
  陳炳宏說,廣電法第五條明定「政府為特定目的,以政府名義所設立者,為公營廣播、電視事業」,客委會依「特定目的」可申請廣播電台,但這特定目的是想為客家族群鄉親服務,還是透過政府控制媒體?
  此外,NCC三月公告「公設電視事業設立許可辦法草案」,開放政府機關、行政法人或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可以申請經營電視頻道,經營目的須是「公共性或公益性」,也遭質疑可能讓政府的手再伸入媒體。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說,草案未明確定義「公共服務」原則,可能造就新的「政府媒體」。他建議,應把未來計畫設立的「公營」媒體整合進入公廣集團,透過現有制度規範,不用再另立他法。
  NCC發言人翁柏宗說,依廣電法,政府機關要成立電台或電視台,須有法律依據,且須具公益性或公共性,強調講客電台是依據客家基本法。
  客委會指出,正積極研擬客家公共傳播法制化事宜,目前客委會委託公共電視台製播的客家電視頻道與講客電台,將整合並依公共化模式經營。
2017-04-10 10:41:41
圖博館
為什麼台灣人把法國讀成 fà 國2017-06-29

因為這麼念是對的,「法」字的正確讀音就應該是四聲的fà。
  今天作為通用語的「國語」,所依據的標準讀音是傳統北京音。而在傳統北京音中,「法國」本就該讀作「fà 國」。
  讀作fà 的還不僅限於「法國」的「法」。1915年出生於北京的相聲大師劉寶瑞先生,在他錄製的單口相聲《鬥法》中,將所有出現的「法」字,包括「鬥法」這個題目以及諸如「法術」「法官」(指作法的法師)「法台」(施展法術的高台)等詞彙中的「法」字都一律讀作fà。
  為什麼老北京會選擇這麼讀?
要解釋這一點,就要提到一個漢語特有的語言現象:文白異讀。
  所謂「文白異讀」,指的是在漢語特別是漢語各方言中存在的同一個漢字的發音有著完全不同的「文讀音」和「白讀音」兩套語音體系的情況。
  其中,「文讀音」也叫做「讀書音」,是在朗讀書籍、官方文書、正式文件和「文言」詞彙時使用的「正音」,由歷代官方加以推廣並在官方學校與民間私塾中加以普及。
  宋代官修韻書《廣韻》的內頁,歷朝歷代官方出版了各種“韻書”來確立一套標準的漢字讀音系統
  與此同時,古老而分佈廣泛的漢語有著眾多「方言」。這些方言語音系統的形成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很多方言中還吸收了不少源於少數民族的詞彙或讀音。
  基於上述原因,這些方言中漢字的發音與不斷發展的官方讀音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更多地保留了更古老、更本地化的讀音,也就是「白讀音」。
  隨著方言語音和官方標準語音差異的加大,漢語各方言中的「文白異讀」體係也就逐漸形成。
  如在吳語的上海話中,「大」這個字的文讀音讀作dah 而白讀則讀作duh,在那句音似「港督」的上海罵人話中,使用的就是「大」字的白讀音。
  其實,fà 就是「法」字在北京音中的文讀音,而今天普通話中的讀音fǎ,則是這個字的白讀。
  自清代以來一直作為官方標準語讀音基礎的北京音,之所以也像其他方言一樣出現了文白異讀現象,其原因在於漢語中的另外一個語音現象:「入聲」。
  所謂漢語的「四聲」,其最初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普通話中的「一二三四」四個聲調並不相同。在古代漢語中,「四聲」指的是「平、上、去、入」四個聲調。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日本京都大慈寺藏明隆慶六年刻本《新編篇韻貫珠集》中所描述的中古漢語四聲的大概聽感。
2017-07-09 11:17:26
圖博館
古代漢語中的「入聲字」,指的是發音以-p, -t, -k三種輔音結尾的字。如「十」「八」「六」這三個數字在古漢語中的讀音分別是/d͡ʑiɪp̚/, /pˠɛt̚/和/lɨuk̚/。
  在大部分現代漢語方言中,「入聲」依舊得以或多或少的保留。只是在有的方言如粵語、閩南話、客家話中,-p, -t, -k三種輔音結尾被完整或接近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在諸如吳語、晉語、江淮官話和湘語中,入聲的三種輔音結尾統一變成了一個短促停頓的緊喉塞音甚至單獨的聲調。
  中國漢語言分佈圖
北京話屬於漢語中使用人數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官話方言」。「官話方言」中的入聲從宋代就開始出現退化,歷經元明兩朝,入聲逐漸變得微弱。
  到今天,除了上面提到的江淮官話以及西南官話中的一小部分以外,所有「官話」方言中的入聲都已經消失。
  但是,在從明代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官方標準語都是有著入聲字的、與中古漢語有一定傳承關係的、屬於江淮官話的南京話。
  南京話與北京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入聲字,這些入聲字在北京話中就產生出了「文白異讀」現象。
  而由於北京話中沒有入聲,南京話和古漢語中讀作入聲的字,其文讀也會變成其他音調,其聲母和韻母也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一般而言,大多數在古漢語讀音中以p, t, k, s等清輔音開頭的入聲字,往往會變成普通話中的四聲。同時,在北京話文讀讀書音中,也有將入聲字統一讀作的短促四聲(去聲)的做法,以求在聽感上更接近入聲的發音。
  比如「色」字,在古漢語中讀作/ʃɨk̚/,在今天的南京話中讀作/səʔ⁵/,在北京話中,則分別產生了文讀發音sè 與白讀發音shǎi。
  又如「黑」字,古漢語中讀作/hək/,今天的南京話中讀作/xəʔ⁵/,北京話中的文讀和白讀則分別是hè 和hēi。
   「法」字在古漢語中的讀音為/pɨɐp̚/,現代南京話中的讀音為/fɑʔ⁵/。遵照上面的規律,可以看出,對於以在古漢語和南京話中清輔音p 或f 開頭“法”字而言,四聲的fà 才應該是它的文讀「正音」。
  而無論中國大陸普通話中的標準讀音fǎ 還是北京話中的fá(如「想個法fá 子」)或fā(如「沒法fā兒看了」)都是“法”字的民間白讀音。
  因此,台灣人把法國讀成「fà 國」其實並沒有讀錯,反倒讀出了「法」字的正確讀音。
2017-07-09 11:18:21
圖博館
港媒:廣東長輩驚訝發現,要與小輩說普通話了

在廣州的大小角落,都可能聽到老人和孫子孫女講著口音濃重的普通話。年輕父母和孩子溝通時,也會從粵語切換成普通話。2018.3.12,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從經濟、學校等多方面探討了這一語言現象。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在廣州,還講粵語的兒童和青少年已不算多。出租車上客點、公交站、餐館和街角,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有可能聽到老人和小輩講著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他們和年輕父母們都發現,如今已不得不和小輩說普通話了。
  羅碧華(音譯,Luo Bihua)今年40歲,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文章援引羅碧華的話稱,“這說起來有些遺憾,但這麼做也有它的必要性。現在大多數孩子都不愛說粵語,即使他們在這兒土生土長。”
  這一現象引起了一些當地人以及粵語捍衛者的擔憂:廣州的中老年人或將不得不和孩子用普通話進行溝通。
  在他們看來,粵語全球使用人數超過6000萬,它在珠三角年輕群體中受歡迎程度迅速下降的原因非常複雜,與地區經濟變化息息相關。
  報導稱,因為學校不提倡學生在校園內說方言,方言在日常活動中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低。
  不過,廣州五羊小學去年推出了一本粵語教材,儘管之後已經停用,但還是讓當地粵語使用者和媒體為此喝彩了一把。教材涉及粵語語法、羅馬化、粵語的起源和歷史等基礎知識,旨在向全市其他學校推廣這一教材的使用。
  有學生家長表示,作為一名廣東人,她很樂意“讓孩子在學校學習廣東話”。
  此外,文章分析,上世紀70年代末,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和海外華人前來投資,為製造業的繁榮貢獻不少,而且他們大多說著粵語。
  如今,這一投資高峰期已經過去了。報導援引廣州一名商人的話分析道,這一變化也導致了粵語在內地影響力的下降。
  與此同時,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2000年後期,廣東吸納了數百萬來自內地省份的農民工。
  2000年後期,粵語在深圳青年群體中還很是流行。深圳一名現年36歲的徐(音譯,Jade Xu)姓老師回憶道,在那個時代,說粵語會讓他們覺得更加國際化,顯得和香港、紐約等國際城市有更多共同點。
  文章稱,現如今,深圳已經變得和香港一樣國際化,其經濟、技術發展方面甚至更加具有創新性和積極性。但徐老師的學生們已經不怎麼說粵語了。
2018-03-15 10:32:48
圖博館
除了廣東,香港似乎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去年的一份人口普查報告顯示,88.9%的香港居民經常在家說粵語,與2006年的90.9%相比有所下降。《南華早報》認為,講英語和普通話的香港人越來越多了。
  回應
 杭州上班,純粹的杭州話基本聽不懂,別人和我說我就當沒聽到。我也絲毫沒有學方言的意思。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方言千百種,在這個東奔西跑的年代,沒有一種統一的語言,就是雞同鴨講。方言還是到博物館裡去吧。
 車同軌,書同文,還要加上普通話。
 你真是個傻子,推廣普通話,但也不能讓方言消失,每個地方的方言都其歷史的傳承,國家應該保護那些方言。
 方言如果需要保護,那是在沒有存在的必要。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學英語?因為它是世界通用語言。為什麼全中國要學普通話?因為它是全國通用語言。自我封閉在地方小圈子中,就會落後啊!
 每個地方都應該保留方言,方言也是中國語言的一部分,與本地人說話用方言,與外地人說話用普通話,普通話是全國通用語,但不能因為推廣普通話,就把方言給消滅了。
每一種方言都應該保留!讓這些方言保留在博物館、保留在戲曲、曲藝裡面吧,日常生活裡就沒必要保留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強行保留是反歷史的!
 方言,文化的傳承,應該一直流傳下去,但是消亡卻又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時間的問題。事實就是這麼的無奈。
 語言無需保衛,有需求就會有人講。
2018-03-15 10:33:35
jsoujsou
廣州有小學禁講粵語 家長:長時間不講就沒人傳承 2018-11-04

廣州市廣雅小學的家長近日收到校方一則短訊:表示為推廣普通話,一律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方言交流。
引起家長不滿,向當地教育部門投訴。
對此,教育局表示:責令校方及要求整改,刪掉有關只用普通話的口號或通知,並指每個人都有使用方言的權利,指示校方“推普不廢粵”,允許學生課外用方言交流。
時事評論員韓志鵬表示:普通話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推廣是必須的。但是推普不等於要廢粵,粵語是我們的生活語言,還是我們優勢傳統文化的載體,怎能強迫不說呢?
他還說:如果每間學校都要求說普通話,粵語就有可能要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回應
 我大概眼瞎,在截圖裡沒看見有“一律禁止”之詞。我大概也是個杠精,因為個人覺得應該放進學校的是普通話而不是方言,課間交流當然無所謂,上課必須講普通話有問題?雲南十年前的農村中心小學都用普通話了,一個粵語到底是什麼金言玉音?尤其是某紫荊花地區,呵呵。
 每次B站看電影動畫什麼的,天天彈幕一群睿智刷“沒粵語不看”,聽到粵語就覺得高端、舒服,聽到普通話就覺得土鼈、刺耳,什麼時候一個方言都能有這麼強的優越感了,配音水準和所用語言有關係嗎?大概是內心覺得除了本地,其他都是貧困區這樣吧。
 啊?粵語就高大了,吳語越語沒人權啊?敢問南方哪家小學沒有“寫規範字,講普通話”的標牌?
 有關家長及教育局官員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在家及同鄉間說方言沒人會挑刺;在學校及公共場合講普通話也不要講怪活!再說,只有廣東有方言嗎?全中國各地方言種類多了去了,我們咋就覺得很正常還很好呢! 廣東話就特殊,就高人一等,就可以如此任性?
 看見一群人為了消滅粵語連什麼分裂國家都用上了,真是笑死個人。你來廣東看看有哪一個學校不是用普通話教學,香港早在16年就開始推進普通話普及你們還想怎樣,完全消滅粵語?新疆的分裂分子不用漢語用的維語回語你們敢對此呲牙?去上海不會上海話被上海人歧視的少見?壯獨分子用壯語復興運動推進壯獨思想傳播瞭解一下。滿語復興運動已經打通了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線。延邊地區真正的普通話早已是朝鮮話你們敢信?也就是有水軍一直引導攻擊粵語罷了.
 要說粵語回家說,在學校就應該說普通話,沒毛病,我經常廣州出差,廣州其他都好,就是滿大街男女老少都說粵語這點不好,這是其他城市沒有的現象,這不應該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應有的現象。
2018-11-05 13:30:29
jsoujsou
粵語是漢語的方言,維語藏語朝鮮語是嗎?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搞的是雙語教學,在廣東也要搞雙語教學嗎?口口聲聲要保護粵語,說粵語的人不是漢族嗎?你們要自立異族?粵語本來只是方言,只是語音有別,大家口頭交流有障礙,起碼可以書面溝通,現在生造出不著四六的縮減字元,大家書面也溝通不了。你們主動製造交流障礙,自命異族需要保護政策,你們不是在有意分裂國家又是在幹什麼?
 我是廣東人,從小在粵語圈子中長大,我來說說我的看法,我只解答一些不瞭解這個圈子的網友的一些問題以及我的一些建議:
1,學校使用粵語教學嗎?答:沒有,學校都是推廣普通話的,課堂上都一律使用普通話,即使是本地老師,主要都是用普通話教學,這個是有規定的,只是偶爾可能會穿插幾句方言,我想全國各地的情況都基本差不多,你們能體會理解的!
2,平時交流用粵語嗎?答:只有知道對方是會粵語的,才主動使用粵語交流,而面對一位元不認識的人,開口第一句基本上都是普通話!
3,說粵語的人多嗎?答:越來越少,而且減少是加速度的,包括一些本地人,他們的小孩甚至已經不怎麼會說粵語了,會說的口音也不正!普通話父母和我們這輩人幾乎都會說,只有極少數的一些老年人只會粵語不懂普通話的,其實很多能聽懂普通話但自己不曉得怎麼說而已了!
4,說粵語說出優越感嗎?答:這是某紫荊花地區才會說自己說粵語才有優越感的,而且還鄙視簡體字呢,甚至他們認為他們的粵語叫香港話而不叫廣東話呢!廣東人至少我從來沒聽說過身邊的人說粵語說出優越感出來了,反而還經常吐槽某某某普通話不標準丟臉!在網路上你們遇到的說粵語說出優越感出來的人要不就是真正的紫荊花地區的人,要不就是那種精神紫荊花地區的人,本地的廣東人很少這樣的,不騙你們,真的有很多精神紫荊花地區的人存在!
5,每個人對自己的方言都是很有感情的,也希望能傳承下去,我們也支持推廣普通話,所以也沒抱怨過學普通話就怎樣怎樣的!
6,有些人是要故意廢除粵語,這個才是我們極力反對的!
7,我是廣東的水上人,我這邊的水上話方言,懂我們這邊水上話的人可能少於40萬),不出幾十年,這個方言肯定會在地球上消滅掉,你們懂我的絕望嗎?
8,千萬別聽信什麼語言就一定有優越感的人說的話,這些人除了挑撥仇恨,就沒其他了!
9,感謝普通話教育,這讓我們大中華各族人民溝通無障礙!
2018-11-05 13:34:05
圖博館
養一個不會說上海話的小孩,和養塊紅燒肉有什麼區別? 2019-01-24 自媒體人脊樑

前兩年
這張《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數據圖流傳過一陣
阿拉上海人看看
大概只感受到了 “吳語雪崩”
和其他地區一比
包括上海話在內的吳語方言,的確慘兮兮
不僅是這樣的資料嚇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感受
日常生活裡聽到的上海話越來越少
不僅身邊上海小囡的上海話“剛伐裡氣”
還要把爺爺奶奶的輩的人
統統都帶成不三不四的“滬普”口音
……
最近,一直在做滬語配音視頻的平紀工作室,終於說出了大噶的心聲!
上海人不會說上海話到底是誰的鍋?
作為一個上海人
聽到最後競價環節裡的洋涇浜上海話
真實的哭了
想起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推廣普通話
上海話說的就相對少了
但也都還是習慣說上海話的
現在的學校,不推廣普通話了吧
小孩上個學回來
原來會講的那點上海話,也統統還給家長了
讓那些有心讓孩子講上海話的家長滿腦子問號?
  回應
 為什麼非要會上海話?上海人很高貴是嗎?
 上海話是吳語區代表方言,呼籲保留礙著你了?
 蘇州可是建城兩千多年了,上海到了明朝才有府城,說這話不臊得慌?
 做為一個民族語言必須流一,如果都強調地方的方言,怎麼相互交流,怎麼走出家門?方言是古代交通不發達,商品經濟人員往來不便造成的,只能逐漸淡化,而不是強化。現在台獨,港獨逐漸把方言向語言方向發展,這難道不引人深思嗎?上海孩子不會就不如紅燒肉,這種狹隘地方意識值得提倡嗎?
 就算全國統一都說標準普通話,但上海人還是上海人,北京人還是北京人,自卑的人就算跟他說再標準的普通話,他還是一樣覺得你的口氣充滿了傲慢,所以這一切跟方言有什麼關係呢?傳承方言跟想搞獨立或者看不起外地人完全沒有關係。我也同意全國要交流必須要有統一的語言,但不表示連各地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都必須統一吧?如果現在是方言當道,各地方人都不能交流,我也贊成大力推廣普通話,但現在已經相反了,現在普通話太過強勢,導致方言都快被滅絕了。
 講點道理,誰說要槍斃吳語了?但中國方言這麼多,除了吳語區和粵語區偶爾有點矯情外,其他沒有哪個方言區說過小孩不說本地方言不如紅燒肉吧?
2019-01-31 08:52:21
圖博館
美媒:普通話在港日益流行 反映了一個事實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9-02-14報導,自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由於與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普通話在這個特別行政區的重要性大大提高。鑒於內地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巨大的人口數量,會說普通話已經成為金融、貿易和旅遊業就業的必要條件。
  1996年香港有6.6萬名居民把普通話作為第一語言;20年後,2016年這個數字已升至13萬人,增加了99.4%。這已給香港教育部門造成了很多難題,父母們爭論不休:究竟該把孩子送到普通話學校還是粵語學校。
  目前,大約70%的香港小學使用普通話教學。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在香港普通話已逐漸被某些人視為比粵語更有用。
  今天,普通話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書面和口語語言。1909年清朝政府將官話——北京人說的方言——作為中國第一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使用這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
  可是,在這段時期,香港尚未回歸祖國,廣東方言——粵語在英國人治理下的香港使用更為廣泛。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由於香港武打片和李小龍與成龍這樣的文化偶像的關係,香港輸出了語言和文化,粵語知名度激增,但是如今已是時過境遷。此後,中國內地經濟騰飛,普通話在香港愈發重要。現在,中文即意味著普通話,它已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不過,粵語在香港也絕無消失的危險。自1996年以來,使用粵語的人口比例略有增長:從88.7%增至88.9%,香港使用粵語作為母語的實際人數也從519萬人增至626萬人。
  報導稱,今天,普通話在香港比過去更受歡迎,而且還會更加流行。這反映了一個事實:隨著時間推移,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隨著二者經濟繼續融合,普通話在香港的應用會更加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粵語會消亡,相反它將繼續與普通話一樣為人們所用。
  回應
中國有無數的方言,但是因為有普通話才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也有無數的方言,因為沒有普通印度語,成為發展的大障礙。歐洲也有各種語言,可以看成是方言,要想出現一個強大的歐洲就缺乏一個統一的語言。因此,統一的語言和文字是一個國家能夠強大起來的必要條件,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保持一同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文化的大一統!
2019-02-19 10:19:03
圖博館
港民主派:大灣區要消滅香港 特首:不同意「被規劃說」2019-02-19 聯合報

北京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讚彈之聲同現。在港府和機構的支持聲之外,香港民主派提出「被規劃」等質疑,甚至有議員直指透過大灣區要消滅香港的制度。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不同意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現香港「被規劃」的情況,強調香港政府有積極主動參與草擬綱要。
議會陣線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說,香港在大灣區是「被規劃」,綱要內容黑白顛倒、指鹿為馬,明明是侵害一國兩制,卻被指是豐富一國兩制的內涵。而大灣區規劃不止是中港融合,而是要將香港消失,到二○三五年大灣區落成後,消滅香港制度。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必須維持自身制度的獨特性,包括一國兩制和法治,才能發揮優勢。他擔心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會令外界視香港為大陸內地城市,最終得不償失。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說,林鄭月娥是態度上「被規劃」,要對她表示譴責,認為她愧對港人。胡志偉又說,林鄭月娥只是沉醉於大灣區發展的短期利益,無視大灣區發展可能令香港人才和機遇,轉移到大陸的後遺症,未來香港只能靠大陸餘蔭生存,猶如籠內金絲雀,成為中國大陸二三線城市。
  相關新聞
香港團體發起維護粵語教學運動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9-02-14報導:普通話在港日益流行,不過,粵語在香港也絕無消失的危險。自1996年以來,使用粵語的人口比例略有增長:從88.7%增至88.9%,香港使用粵語作為母語的實際人數也從519萬人增至626萬人。
  回應
反北京話的港獨
港民主派應該正名為港獨派!
2019-02-20 10:56:31
阿楨
書香北京 資助239家實體書店 2019/11/23 旺報

北京官方發布的《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截至今年9月,全北京市增加285家實體書店,其中有239家北京實體書店獲得2019年度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包括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近1億人民幣。北京制訂了明確的預算,保證實體書店補貼透明公開化。2019年全北京市實體書店獲得的房租補貼金額高達5300多萬,比2018年增加30%,共有143家書店獲得房租補貼,補貼金額佔書店的房租成本近60%,顯著減輕了書店經營者的負擔。
24小時書店專項補貼
今年北京的實體書店扶持計畫,主要規畫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推動書店提升文化服務品質,並提供多元文化產品,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此外,2019年特別針對「北京市24小時書店」給予專門項目補貼,有14家24小時書店得到資助,有效降低書店部分延長營運時間的成本,鼓勵更多不打烊書店點亮北京夜晚的星空。
特色、品牌書店發展快
今年入圍的85家北京特色書店主要特色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特色」,例如三聯書店、涵芬樓書店、團結書社、世知書店等;二是「服務特色」,例如PAGEONE北京坊店、三聯韜奮三裡屯店等。
其中入選「北京最美書店」的10家書店都是大陸知名的品牌書店,如三聯書店、鍾書閣、言幾又、中信書店等,以及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的優秀書店,例如全民暢讀書店、春風習習書店等。
2019-11-23 07:27:41
阿楨
耶和華見證人官網 語言版本突破1,000種 2019-11-22 經濟日報

外電報導,2019年11月4日,耶和華見證人官方網站jw.org來到翻譯史上的一個里程碑。JW.ORG網站提供的文章和影音內容,總共有1,000種語言,其中包括100種手語。
中央長老團的另一位成員,傑弗裡•傑克遜說:「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我們出版物的語言數目,在2013年1月達到508種。不過,短短七年之後,語言總數就差不多翻了一倍,從508種迅速攀升到1,000種。」
JW.ORG有1,000種語言的資料可以下載,其中821種語言,包括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台灣閩南語、客家語、阿美語、布農語和台灣手語等,在網站中也有首頁和其他頁面可以瀏覽。因此,這個網站是目前世界上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的網站。
《網站全球化報告》(The Web Globalization Report Card)作者約翰•尹克(John Yunker)說:「互聯網連繫電腦,但語言連繫人們。有些人使用的語言可能連「財富500強」的網站都不支援,但是JW.ORG網站對這些語言非常尊重。」
在更大的層面上,JW.ORG是遙遙領先的。就算是臉書,雖然支援100多種語言,但也只能說望塵莫及。不但這樣,由志願人員翻譯的JW.ORG也遠遠超越了維基百科網站。維基百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群眾外包網站,支援280多種語言。
艾紮克•馬雷在耶和華見證人美國紐約州沃威克的世界總部服務,他是翻譯服務部的監督。他說:「翻譯和出版這麼多種語言的書刊實在不容易……有時候,我們想為一種較少人使用的語言出版書刊,但那種語言沒有電腦字字元,所以我們需要繪製字元和設計字型。要在JW.ORG網站上提供這麼多種語言的出版物,我們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事實上,在這1000種語言中,很多語言就只有我們在網上提供出版物。」
早在1881年,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當時的名稱)開始籌備製作非英語的聖經書刊。傑克遜先生說:「當時一定沒有人會想到,我們翻譯的語言竟然會達到1,000種!」
2019全球總報告
•有耶和華見證人的國家地區總數:240個
•耶和華見證人總數:857萬9,909人
•耶和華見證人官方網站JW.ORG語言: 1,000種
•JW.ORG台灣地區網站語言: 14種
2019-11-23 07:38:13
阿楨
平心靜氣看繁簡之爭 2019/12/14 清大博士生林士清

不久前在北大、清華校園掀起一波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較量,主因乃因敢言而知名青年律師陳秋實,在公開的網路場合發表:我不是文盲,所以我學正體字。
是以,筆者花了一點時間來比較繁體字和簡體字的來龍去脈,回頭想想馬英九所謂「識正書簡」當時引發衛道文化界的強烈批判,但在實用性上,筆者認為馬英九的說法固然也有些許道理,起碼筆者在北京讀博這段時間,識正書簡的閱讀及撰寫的習慣逐漸養成。
  簡體字非共黨創造
華夏歷史長河下:繁體字與簡體字向來並存。
  繁簡之爭起源政治
此種文化驕傲卻引來一種偏見:台灣人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屢屢見到以「正體字」稱呼繁體中文,甚至以帶著貶意的「殘體字」來稱呼簡體中文,此種霸權式的驕傲作祟,添加了使用者對於語言的特定觀感,也就是語言學中所謂的語言態度。
首先,漢字一共有九萬多個,而被簡化的漢字只有2235個。其次,並不是先有繁體字才有簡體字,在文字演變中,繁體簡體一直同時存在,大部分的簡體字都有上千年的歷史,甚至許多簡體字比繁體字的歷史更長。第三,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筆畫最簡單;金文,延伸出更多的漢字;篆書,再次增加文字量;隸書,比今天的簡體字簡化更徹底;最後,使漢字穩定下來者,楷書可謂居功厥偉,楷書的撰寫方式是奠下繁體中文的基礎。
  近代簡體字運動的鼻祖──太平天國,總共使用一百多個簡體字,大部分被現代使用,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識字率。
  至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至1934年中華民國時期,先後有數百名學者提出漢字簡化,後遭到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而中止。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的《簡體字表》第一表,已收錄1700個簡體漢字,但是抗日戰爭爆發,此工作被迫停止。
  1949年兩岸分治後,台灣蔣介石提倡漢字簡化,後因大陸率先推廣簡化漢字,使這一問題政治化,蔣介石不再倡言漢字簡化,知識界人士誰再談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會被扣上溝通匪幫或隔海唱和的「紅帽子」。
2019-12-15 07:36:34
阿楨
簡體字挽救了漢字
當筆者前往北京負笈念書後,由於大陸地區琳瑯滿目的簡體字,基於課業的需要也得正確認知簡體字,發現下列心得:首先,簡體字並不是憑空捏造,它的創造、改進和使用,都是來自於由下而上的普通民眾,重點得讓一般老百姓能識字溝通;其次,繁體字雖說書寫美感,始終不如簡體字易於學習的方便,簡體字的推行掃清數億文盲;第三,容易推廣至國際化,外國人遠渡重洋來華人圈學習中文,簡易的簡體字較受到外國人士的青睞;第四,簡體字的成功推廣,徹底挽救了中國文字。清朝和民國以來,知識分子一度認為中國文字過於迂腐,廢除中國文字,才是唯一出路,而這個時候推廣簡體字,無疑挽救了漢字。
  珍惜漢字在儒家圈的無遠弗界。
每當聽聞有人辯論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優劣評比,筆者認為繁體字並不能單純地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的正統,要論正統,應該結合繁體和簡體,以及每個時代使用的文字,並深入到每個文字的本身,結合歷史發展的進程。再者,從近代漢字來說,沒有簡體字,就沒有漢字,簡體字代表了一種時代的精神與創新,它掃清了文盲,挽救了漢字,也使漢字越來越全球化。
  繁體字的文化象徵
簡體字擁護者最受不了說繁體字代表中華精神,認為繁體字不過就是一些遲早被淘汰「老字」。漢字簡化自始就有一個誤解,即是將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歸罪於傳統漢字「難認、難讀、難寫」,但事實上影響識字率的更多是社會經濟以及教育因素,而非字體難易程度。
除了繁體字與簡體字之爭外,漢字文化圈中尚有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有類似正體字的傳統漢字,我們應該要有更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文字留給後世的文化遺產。
2019-12-15 07:38:17
阿楨
為什麼有些語言難學?科學家發現關鍵基因 2020-10-26 環球科學

  當今世界上有7000多種語言,而這種豐富性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不同的語言在許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例如不同詞性的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有所不同,語調的改變意味著不同的意思等。而一個讓語言學家困惑的問題是,基因是否會使一些人傾向於使用某種特定的語調或語言。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表明,細微的DNA變化會影響一個人感知音調的能力。
  Wong等人並不是首先研究遺傳多樣性可能推動了語言進化的研究人員。2007年,研究人員究比較了存在於全球49個人群中的20多種語言特徵和近千種遺傳變異。發現,ASPM和MCPH1基因的突變與群體更有可能使用音調高低來變換詞義,存在一種重要的聯繫。這種形式的語言通產在中國、東南亞和中非等地區使用,至少佔據全球語種的一半。
  在新研究中,Wong等人對400多位以粵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了聽力測試,以確定他們區分粵語中6種音調的熟練程度,只有ASPM基因上的一個突變能預測參與者對音調的感知能力。被測試的70%)存在這種突變。
  Wong希望後續能對中國其他地區、東南亞和非洲等其他音調語言的使用者進行研究。
  這項新研究也提示了一些能用於治療語言障礙的可能的干預措施,任何形式的音樂訓練(包括兒童鋼琴課等簡單的音樂訓練)都能提高不攜帶ASPM基因突變(TT突變)的參與者的音調感知能力。
2020-10-28 09:09:39
阿楨
近十年香港地位下降後,有個微妙變化,很多人粵語又變回廣州音了 2020-12-15

【本文來自《別把粵語汙名化了,香港的事是複雜的分離主義,並不是粵語的鍋,只是被用來當刀子了!》評論區】
關於粵語和香港的分離主義,我覺得大家有點杞人憂天了。首先,廣東並非只有粵語,還有潮汕話、客家話、黎話等。其次,就算在珠三角,粵語其實也是在不同地區有很大區別的。
另外,語言也好文化也罷,這些其實都是上層建築,都是建基於經濟地位的。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典型的粵語應該是廣州音為准的,但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的經濟地位和媒體強勢影響下,很多人說的粵語就是香港音。然而近10年,香港地位下降了,很多人說的粵語又變回廣州音了。而實際上,由於國內媒體宣傳的強勢,反而現在廣東很多幼兒自己說不好粵語了。
  回應
 中國有八大主要方言區,北方官話雖然範圍最廣人數最多,但歷來沒有過強迫別人學自己方言的欲望。對於大部分北方人來說,普通話照樣需要學習。
 粵語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因為部分經濟先行地區,被境內外別有用心者,用糖衣炮彈設的局給愚弄了。中國其他地域的朋友,對某些粵語狂熱者的不爽,與其說是針對粵語,不如說是針對那些甘於被敵人愚弄的人。吵架的兩方都是受害者,都是被人挑唆的。
  相關新聞
被當重刑犯 黎智英2020-12-18轉赤柱監獄
援港只剩一張嘴 港生來台大塞車

拼音輸入才是漢字拉丁化符號化的最大問題! 2020-12-18

前天美國《洛杉磯時報》引用《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結果:2072名受訪者中的83%承認寫字有困難。
漢字是表意文字,而西方語言是拼音文字。當我們習慣使用拼音而不是字形結構來輸出文字的時候,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錯別字,比如的得地亂用、震與振、稍後和稍候不分等。
  回應
 對呀,我天天用拼音輸入法,漢字基本都不會寫了,悲哀啊
 確實筆劃輸入更合理,但多數人上網時這麼多話代替的是嘮嗑啊。
  相關新聞
中國傳統禮儀,跟繁體字等等一樣,是束縛中華文明進步的枷鎖嗎?
2020-12-21 09:02:37
阿楨
閩南話究竟是華夏正音,還是南蠻夷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H0gbf4mTA
  回應
北杂胡虏,南染夷越。都是混血的,別自吹自擂也不用貶低都是混血的,只剩誰保留了更多傳統都是混血的,客家保留比閩南好一點罷
2021-02-23 10:01:53
阿楨
“東南方言古漢語論”者那麼理直氣壯了麼? 2021-12-04

【本文來自《可以用粵語的發音念“下車”,為何非要用“落車”?》】
先秦兩漢語料裡面符合“上車”含義的詞有多種,如“登車”、“升車”、“上車”皆可。如: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登,上車也。”
《莊子》:“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
《論語》:“升車,必正立執綏。”
《莊子》:“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
然而先秦兩漢語料中符合“下車”含義的詞只有一種,即“下車”。如:
《莊子》:“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韓非子》:“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車過者,馬驚而不行,其子下車牽馬。”
顯然,“落車”從來都是俗語,“正確”的用詞一直都是“下車”。
  回應
古時候也是各地有各地的方言的,古時候關中和中原地區和嶺南地區方言也不一樣。閩粵客地區動不動喜歡拿移民來說事,但是重點是移民語言對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大還是土著語言對移民語言的影響大,至少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本人是福建人,從來沒有聽說文中所說東南方言是正統的話語。
我是一個福建人,在北方上的大學,大一的時候經常被人叫南蠻子,到了大二我就學會了他們的發言,這才沒人當我的面叫我南蠻子。
我在福建呆了8年,聽到這邊差不多40多50多歲的人很喜歡說閩南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的方言,喜歡拿閩南語與東南亞地區語音,日語來自閩南語,試圖證明他們的語言是起源于閩南語。福建人說閩南語最接近古中國語,我去廣東,廣東人又說粵語是最接近古中國語,兩者說話的發音天差地別(客家地區還沒去過),能不能先鬥出個一二三,咱們再討論方言和普通話。
2021-12-23 07:25:58
阿楨
論文風波未息 又傳出考試作弊立委施壓要成績 2022-08-16 聯合報

論文抄襲風波仍未止息,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蔣為文昨晚在臉書發文抱怨,指今年5月舉辦全民台語認證考試,發生補習班業者外洩考題、20多名考生集體作弊,但沒想到最近接到「 X黨」立委施壓關說,要求要給這些作弊考生成績「難道想繼論文抄襲風波後又有支持考試作弊的新聞焦點?」。
成大台語文中心與台灣羅馬字協會在5月28日共同舉辦春季全民台語認證,這是除了教育部的認證之外,由國立大學承辦的認證考試,兩者有相同的認證效力,不少學生與台語文老師都必須接受認證,以取得成績加分或教職。
但上個月中公佈考試成績時,卻傳出考試時有20多名學生集體作弊,台語文中心表示,主要是一名郭姓補習班業者涉嫌先進考場考試取得試題後,再利用網路群組傳送考題給下梯次的考生,中心依照侵害著作權報警處理。
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兼台灣文學系主任蔣為文昨天深夜在臉書發文抱怨,「竟然有X黨的立委替參加台語認證作弊的考生來向台灣語文測驗中心施壓討成績!乾脆請這位立委召開公聽會讓大家聽聽看什麼理由可以允許考試作弊!難道X黨不想選市長了?或許他們想繼論文抄襲風波後又有支持考試作弊的新聞焦點?」。
2022-08-17 06:22:34
阿楨
有博主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結果遭遇了這些歧視…2023/02/09

刷到一個視頻:因為有很多網友都說自己在香港講普通話遭遇歧視,於是這位博主想挑戰試試,看看自己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會遭遇怎樣的對待。
原本押金500的酒店,但是這位博主用普通話辦理入住,前臺收了1000的押金。
去買喝的,問有沒有人,明明聽到了卻沒搭理。
去逛香港最大的連鎖鞋店,博主的朋友試了幾雙鞋子,想讓店員幫忙把同一雙鞋子的兩個碼拿出來,結果店員說,“你先把地上你試的那些鞋擺回去,我再給你拿你要的碼”。博主的朋友買了其中一雙,付完款回來,那位店員卻還讓他把地上剩下的兩雙鞋裝回盒子裡,擺好再歸還。
對於這位博主的遭遇,許多內地網友表示憤怒,還有不少網友也講述了自己在香港的遭遇。
有沒有近期去過香港的朋友?在香港講普通話真的會被歧視嗎?
  回應
說一個發生我自己身上的事,和物件一起到香港酒店辦理入住,我說普通話,工作人員頭也沒抬叫我排隊,可前臺也就幾個客人也沒人排隊呀。對象立馬換成英文說要辦理入住,工作人員立馬抬頭,微笑,辦理手續,還叫來人幫我們般行李,熱心問我們要不要他幫忙換港幣,我們辦完手續,物件用普通話說了一句,謝謝,工作人員臉瞬間由睛轉陰。
幾年前在香港待過一小段時間,和朋友有個調侃:在香港買東西,說英語,打5折;粵語,8折;普通話,加價。因此,很多內地友人在買東西時,不說“這怎麼賣?”都問“how much”。確實,很多港人對說普通話的極不友好,有的即使聽得懂,也當聽不懂或者聽不見。在一些中高端商場,這情況還不那麼明顯,有的櫃姐、櫃哥態度非常之好,比港匯恒隆、靜安嘉裡的都要好太多;而在一些低端消費領域,比如普通飲食門店,這情況就很是常見了。香港一些飲食門店服務業的態度本來就差,聽到顧客說普通話,經常沒什麼好臉色。
2023-02-10 08:48:31
阿楨
學古文,只學譯文足矣,類比外文翻譯著作...
  回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任何人翻譯的白話文,都不可能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內涵與真諦。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自古至今,一百個大家就有一百種釋義和見解,相互之間各執己見,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唯有自己了悟了、參透了的東西,才有那種醍醐灌頂,一生受用的獲得感。
 這兩天連續在社區看到反對古文的評論,是有用心的,通篇都是漢字落後,英文先進,雖然沒有直說廢漢字,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和人辯論之前首先要確認對方的屁股,這種一看就知道別有用心之人,多說一句都是在給他存在感
 同樣的觀點,請發到外網去,請西方精英們廢除拉丁文/法語/義大利語/德語…..,扔掉拜倫、莎士比亞、狄更斯原文,因為他們都是用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寫的,早就沒有普通人看得懂了。一併扔掉荷馬、但丁、歌德、雨果、泰戈爾、托爾斯泰、高爾基們的原著,因為他們不值得一讀,看看英文的不好嗎?
2023-03-09 09:36:26
阿楨
4班百人僅1人聽懂 雙語教學雪崩 2023/09/04 中國時報

蔡政府推出「雙語政策」2年8個月以來,教師、家長與學生都反彈,甚至有老師說「4個班、逾百人,只有1人聽得懂英語上課」。教師團體要求立即停止實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不論2024誰當選總統,都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不要再以英語去教其他專業學科,否則將造成學生英語及學科都學不好的「雙貧乏」現象。
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畫「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和教育部推出「2021年至2024年雙語政策」。政策目標很宏大,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例如,目標之一是在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現僅培育出1001位。
  回應相關新聞
吹牛的政策 下一代賠上競爭力
英語焦慮 家長拚命送孩子去補習
雙語政策加劇學習落差
雙語50載 新加坡母語文化漸失傳

搶救台灣母語 民間團體怒吼

「搶救台灣母語!」關心台灣母語教學的民間社團發出怒吼,痛批民進黨政府漠視母語教學,讓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等台灣母語已經快要送進太平間,台灣母語教師協會等民間社團更號召全國民眾共同發聲,明天將發動陳情活動,要求教育部正視並挽救面臨生死關頭的母語教育。

陷入大台灣沙文主義的母語教學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多元文化成為社會追尋的典範,在此過程中,原先唯我獨尊的國語政策也逐漸被挑戰,過去幾年,原住民母語、客家、福佬話已經成為國小正式課程的一部份。但是
2023-09-06 06:54: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