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6 07:28:26| 人氣5,321|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紅高梁》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覺得張藝謀1987年導演《紅高梁》的以下劇情(編自原著《紅高梁家族》的前二章,洪範,1988,p.499)和影音的魅力,比莫言小說原著錯亂的敘述和情節(「敘述跳躍,時間反覆顛倒」,p.505),更吸引人也易懂:詳參【圖博館】:張藝謀:名導演50 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

「《紅高梁》以第一人稱算敘事,影片描寫山東農村,抗戰初期,美麗姑娘九兒,被貪財的父親嫁給人稱有麻風病的燒酒坊主李大頭。燒酒坊夥計余占鼇,生來膽大,剛毅,勇敢,趁九兒回門,高梁地裡成了好事。他們終於成了夫妻,釀出了遠近聞名的高梁酒。日寇燒殺搶掠,激起燒酒坊的強烈仇恨。在高梁地裡,他們伏擊日軍,九兒和夥計們犧牲殆盡,只留下余占鼇和他九歲的兒子。」

那當然!要猤能獲獲1988年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顧長寧);獲1988第11屆「大眾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獲 1988年津巴布韋第5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藝謀)、故事片真實新疑獎;獲1988年澳大利亞第35屆中際電影節悉尼電影評論獎;獲 1988年摩洛哥首屆馬拉卡中際電影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

那可不!有人坦白「很遺憾,我沒有讀過莫言同志的《紅高梁》小說原作」,卻敢大論張藝謀導演的《紅高梁》不具民族性且不真實,他舉証例例地說:
「第一,影片開頭是一黑幕,沒有任何色彩的黑暗持續了數十秒,這其間都是畫外音在引導觀眾進入情境。黑色,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徵含義是死亡、莊嚴、往事、宗教 般的肅穆等等。而在中國文化中卻是和“喪氣十足”聯在一起。
第二,第一人稱的畫外音自述其祖父和祖母的陰私,並以披露這種陰私為快事、為藝術,這種作法,完全違背中國人的習俗與道德觀念,而與現代主義藝術中的種種故作驚人之筆的手段倒相一致。
第三,畫外音稱自己的父親為“野種”。雖然是借用轉述的口吻即村子裏的人如此說,但與中國人最晚在春秋時代即孔子時代以來就奉行的“為尊者諱”的傳統,是根本相悖的。
第四,影片充滿著一種以野蠻為美的“西方趣味”。這與美國的西部片的粗獷相似,而完全不同于中國人崇尚含蓄的“東方趣味”。美國電影《太陽浴血記》, 就描寫了類似的情境,其中印第安女人頭山的背景與我們的《紅高梁》地背景,都是一片暴力橫行之地。而《紅高梁》導演的理想,與美國詩人惠特曼對“帶電的肉體”之頌揚又是多麼酷似!
第五,更顯著的,影片的敍述方法和表達方式,更是完全現代化即西方化的,而沒有運用本應與“民族性”相一致的中國文學的敍事風格。
在這一點上,編導與演員都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意義。所以他們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說:“越是有民族風格的藝術品,才會越有國際性,只有把自 己民族最本質的精神,和最有鄉土氣息的生活表現出來,才能得到國際上別的民族的重視和承認。”這表明,他們確實不夠理解自己獲獎的原因之所在。 」
他雖沒讀過莫言的《紅高梁》小說原作,但「在中央電視臺組織的一次會議上,我遇見《紅高梁》的小說作者莫言先生,詢問他對電影《紅高梁》的印象。他坦率地告訴我:“不和小說相比,電影還是不錯的;若和小說相比,電影則有一些不足。”他反問我對電影的印象,我就講了前述的幾點看法,他聽後頗為贊同,並告訴我一個可以印證我的觀點的事情:張藝謀在構思電影《紅高梁》時,曾數度與莫言座談,他告訴莫言,他是受到德國哲學家尼采《悲劇的誕生》一書的影響,尤其是受到書中所描述的那種“酒神(狄奧尼索斯)精神”的感染,才立意要拍這部電影,以便宣洩類似的心情。」

是嗎?那莫言可比張藝謀更「不具民族性且不真實」了:

周夢娜的論文研究出:「莫言的小說中充滿了對於醜陋事物、人類非理性行為、絕望處境以及超現實圖景的荒誕敍述,這來源於他對西方現代文學對於荒謬理解的感悟,也是他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創造性繼承的結果。」

張清華卻解讀出:「莫言的小說創作推動並且完整地反映了當代新歷史主義敍事思潮的發展與演變過程。而且,這一思潮並非完全意義上的舶來品,中國傳統小說中的歷史敍事即有很多” 新”意,結構主義等理論對當代小說敍事觀念的影響早就表現在小說寫作中,<紅高粱家族>就明顯地反映了由”啟蒙歷史主義”到”新歷史主義 ”敍事的過渡,具有文化反思與啟蒙的雙重意義,因而又可以看成是”重返歷史主義”的敍事典範。」

不只在「民族性及真實性」上,莫言和張藝謀的小說電影隨人解釋,在性別議題上亦然:

劉志明認為:「莫言的”家族小說”由前期的男性神話的重構與消解走向後期的女性神話的膜拜,其轉型的原因是由亂倫禁忌和閹割情結引起的種族退化的憂患意識。」

章長城卻認為:「如果把莫言的小說置放於社會性別的視野中,便會發現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生命強力理念演繹下的空洞能指,難以擺脫被物化的宿命,並貫穿著看與被看這組經典的男權敍事。」

甚至連感性或理性也有得爭:
張獻榮認為:「莫言的小說存在著感覺崇拜傾向,在莫言筆下,感覺不僅是小說描繪的內容,也是作者完成敍事的手段,他注重感覺、崇拜感覺有著深刻的意識形態目的,就是要借感覺的相通來完成對歷史斷裂的彌補。」

宋劍華卻認為:「在中國現代文學運動發展史上,《紅高粱家族》(1987)出現具有審美轉型的深刻意義,作者用”虛構敍事”取代”親歷在場”,用”酒色財氣”顛覆”英雄崇拜”,用”靈魂救贖”挑戰”舊夢新知”,並以強烈的藝術理性精神,宣告了革命英雄傳奇神話的歷史終結。」

學者和評論者一樣都是靠嘴巴吃飯的,若不另立異論如何謀生?不像讀者和觀眾只管喜不喜歡、好不好看。
 
(楨:一般對張藝謀的藝術電影多有好評,但對商業電影尢其奧運會開幕式、印象系列、杜蘭朵公主等則多有壞評,這除了政治反中遷怒張之外,主因是不了解張式影音美學,以《滿城盡戴黃金甲》為例,如欣賞或了解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可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

《紅高粱》Red Sorghum (1987 )
導演:張藝謀
主演:姜文/鞏俐
  劇情解讀   
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熬所吸引。三天後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裏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的主持了釀酒廠,再趕走其他土匪之後,余占熬在酒缸裏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衆。余占熬帶領鄉人報複日軍,鄉人們全死了。癡呆的余占熬,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關于導演   
張藝謀1951年出生,陝西西安人。1968年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後在陝西鹹陽市棉八廠當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制片廠當攝影師。1984年擔任"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一個和八個》的攝影師,張藝謀開始受到電影界的注意。同年張藝謀獨立擔任影片《黃土地》的攝影,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6年張藝謀又擔任陳凱歌影片《大閱兵》的攝影。1987年張藝謀于一個偶然的機會出演影片《老井》,連獲日本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1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張藝謀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影片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而張藝謀也一躍成爲國際導演,開啓了他日後的衆多國際獎項的大門。
  關于演員    
 鞏俐1965年出生于沈陽,山東濟南人,1985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留校任話劇研究所演員。主演影片《代號美洲豹》,獲第12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主演與香港合拍《古今大戰秦俑情》、與日本合拍《菊豆》等。《秋菊打官司》獲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沃爾皮杯獎。1993年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攝影機獎(女明星榮譽獎)。演出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挂》、《畫魂》、《霸王別姬》、《活著》、《搖阿搖,搖到外婆橋》等。       
姜文(原名姜小軍)1963年出生于唐山。1984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主演的電影有《末代皇後》、《芙蓉鎮》、《花轎淚》、《紅高粱》、《春桃》、《有話好好說》、《宋家皇朝》、《本命年》、《秦頌》、《尋槍》、《綠茶》、《天地英雄》等。1993年,首次自編自導了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頗受好評,並入選威尼斯電影節。1998年,改編並導演新電影《鬼子來了》,影片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點評   
影片《紅高粱》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改編,充滿生命力的躍動和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以象征主義手法表現了西北高原的原始寓言,對中國文化一種創新的解釋,打動了當年的西柏林電影節的評委們,影片獲得當年的最佳影片金熊獎。影片中的"顛轎"、"野合"、"撒尿"、"剝皮"、"日食"等頗具原始狀態的情節,強烈震撼了當時的中國電影界,並引起隨後拍攝民俗電影的熱潮。影片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于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鮮活的呈現出來一種張揚生命的力量。
推薦   
影片對民俗文化的闡述帶有很強的虛構性,而突出的是影片那種生命力張揚的情欲和野性。在被壓抑了很久的中國電影,張藝謀一下把它發泄出來。作爲攝影出身的導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張藝謀所關注的。這部影片通過滿眼的紅高粱,以及人物對生命赤裸裸的欲求,把藝術和生命猛然間爆發出來。鞏俐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她的表演雖略嫌稚嫩,但顯示出良好的潛質,而隨著《紅高粱》的聲譽日隆,鞏俐也在海內外聲譽大震,並且成爲知名的國際影星。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7%BA%A2%E9%AB%98%E6%A2%81%E3%80%8B
 
酒.醜.文明——解析莫言小說《紅高梁 》
 
  《紅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揚生命個性、贊美生命的中國新時期小說,它曾被張藝謀改編爲電影並獲得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轟動中外。小說中所描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印象,散發的中國民族魂,無疑使這部作品具有了與以往“尋根小說”所表達的主題的相異性。小說展現出的一系列獨特意象:“顛轎”、“野合”、“敬酒神”等撼人心魄的情景,那方圓百畝隨風搖曳、舒展活潑且情感熱烈的棵棵高梁;那人迹罕至、充滿神奇色彩的十八裏坡;那血紅的太陽、血紅的天空與血紅的高梁……所有這一切,都能給我們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一、酒
  紅高梁是這一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用紅高梁釀制而成的紅高梁酒亦蘊含著濃烈的意味。當單扁郎死于“非命”後,羅漢大叔把用酒醮過的鑰匙交于“九兒”手中時,“九兒”得知酒能消毒,召集夥計們進行轟轟轟烈烈的“大掃毒”,凡是掌櫃這個有麻風病的“殘廢人”用過的東西,“能燒則燒,用紅高梁酒把整個院落牆角旮旯全部潑一遍”殺殺暗晦,清除昔日的陰郁,紅高梁酒在這一場“大清殺”活動充當主要載體,既是對“九兒”與“余占鼇”在紅高梁地裏野合的肯定與歡呼,又是對于他們野合之後的希望寄予無限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也是“九兒”在紅高梁地裏“野合”後辛酸痛苦的慰藉,“兩汪感激的淚水,徐徐湧上新月也似眼睛。她閉上眼,回味著如飲高梁酒一般醉人的幸福,憧憬著如紅高梁般籽粒飽滿的充實的未來。”
  以紅高梁酒作爲告別進去,告別壓抑反傳統倫理道德的自由野合的專制的這種方式,它是一種宣泄,是狂歡的悸動,抑是對封建禮教的叛逆。高梁酒所散發出的“酒神”與“九兒”的性格有種不謀而合的相似,酒因不依附于物質的紅高梁而顯示出另一番“靈性”,這種“靈性”因人而現。“九兒”的不屈于現實,敢愛敢恨,充滿生命張揚的個性,散發著酒的氣度,醇香、濃烈和奔放,擁有酒後男性的“亂性”勇氣。單莊主死後,她獨自扛起燒酒鍋的重擔,成了少掌櫃,底下的夥計是一群烏之衆,難免受其“調戲”這無形間要求她必須學會頂住外界的“輿論壓力”,這“關系學”還是要學的,如何與夥計們融洽相處,獲得人心,“九兒”卻以男性似的抑或是酒後“亂性”的豁達、堅韌、陽剛之氣,再加上她的直率獲得了她的夥計們——未被儒教馴化的“野蠻人”的尊敬。她去燒酒作坊“視察”燒酒過程,夥計們表現得異常“激動”猶如尋常百姓得見天子尊容似的。這裏,他們已然把“九兒”當作純潔無上的“神”敬仰,當然,不可置否的是九兒有著姣好的容貌,豐碩的體格,這是贏得衆人尊敬的前提條件。“物以稀爲貴”,有如此一“天鵝肉”在從“癩蛤蟆”中間生存著,使得他們“蓬蓽生輝”“金光沾盡”,無愛惜,保護,崇拜之心,乃怪也!而九兒身上所散發也的“酒氣”是真正吸引這些“野蠻人”的閃點。“野蠻人”因酒而變得更野蠻,文明人也因酒的力量回到自我原生狀態,即“酒後亂性”,性是真性情,真自我,“亂性”是回歸人類最蠻荒的原始心態。酒使得男性輕易獲得精神上超越女性的自豪感,使男人更男人,由此,酒恰似男性的“第二生命”是他們尋找精神放肆寄托的方式。九兒正好是他們“望眼欲醉”的高梁酒,九兒身上洋溢著酒氣似的的濃香、刺辣,大膽、爽朗,是非比尋常水中撈似的酒,其稀有可見一斑!
  在這裏,九兒象征著酒,酒也寄寓于九兒,同時,它並不意味著作爲女人一類代表的九兒束縛于酒,成爲酒的替代品。酒的釀者,享者都是有嘴有鼻有手的正常人,其中有男性與女性之分。男性建立在酒這個基礎上的對女性的鄙視並不等于說酒這個有“氣”無“力”不液體擁有鄙視女性的權力,女性在征服“酒”的過程,使她們更顯原生態的美,更顯“風流”(此風流非此彼風流)。“九兒喝了一口酒,在嘴裏含著覺得雙頰柔軟,一松喉,那口酒便滑溜地進肚裏去了,她連喝三大口。頓覺全身毛孔舒張,心裏出奇地快活。于是,抑起脖子,把一碗酒喝得點滴不剩,只見她面色愈加紅潤彎月似的眼睛越發明亮更顯得光彩奪目,靈氣逼人。”對于灑的征服,男性被固定在“必然性”的傳統模式,而女性卻束縛于有失婦道的法則裏,因而,男性與酒的關系顯得平靜,蒼白,女性與之卻是神秘而別致。
  在莫言看來,現代都市男女與酒有著墨守成規的“文明條約”,野性的內斂,華而不實的心靈成了都市文明中的“文明病”,壓抑真實自我,生活于沈重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雙重壓力下,使得他不得不把野性的回歸,生命的複蘇放到農村視野中。九兒身上留傳著濃厚的農村特有的純樸,野性氣息。九兒被無奈逼上花轎出嫁于非心所屬的麻風病人,她對生活,愛情,人生已然絕望,然而,她“絕處逢生”余占鼇的出現讓她重新看到希望的矚光,抑制于內心深處的野性一點點地展現出來,放著異樣的光彩。高梁地裏的野合,對父親的指斥與憤慨,跳出了、傳統婦女“三從”的禮教束縛,一聲“滾”驚醒了多少尚在做著美麗算盤的父母們,告誡父輩們,女人不是畜牲,任人宰割,女人也是人也有自我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這種“雷雨式”的吼叫把女人的反抗的野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醜
  小說中的某些意象有種非審美的醜。醜有兩層本質涵義,一層是倫理道德評價也就是惡的內涵,即“積極的惡”或稱爲醜惡;二是指審美外觀上不和諧的形式。非審美的醜是以積極的惡的形式對生活美粗暴的予以否定,表現道義上的惡和違反生活常態的疇形。在文章中對于醜的表現通過多種方式顯示,其中有恐怖的醜,在寫羅漢大叔被日本兵活剝的過程,極其撼人。先割下耳朵,再割下生殖器,然後從頭往下剝下完整無損的整張的人皮,最後羅漢成了“肉核”。這一過程了極具有濃厚的非審美的醜。此外,化美爲醜,這種形式或詩情畫意點染或不可思議的神奇。余占鼇“清亮的尿液滋到滿盈的灑簍裏,濺出一朵朵酒花”,日後竟成了芳香馥郁聞名遐邇的“十八裏紅”;槍斃後余大牙滾出眼框的一只眼球“像粒大葡萄”,泡爛的騾馬屍體“華麗的腸子,像花朵一樣溢出來”,癩蛤蟆“像個寶物一樣”。這些都是以醜爲美,以醜爲樂的非正態意象,讓人觸目驚心,視覺爲之一震。與我們的經驗印象形成截然相反的對比,充斥著整個想象空間,作爲與美相對立的“醜”,在小說的表現中它的醜並非是“醜”,它也是審美領域的一部分。若能從醜的負面來觀察它,也許會得出另一種感覺和印象。 
  三、文明
  文明壓抑機制和文明與生命力之間的沖突,在小說中集中體現于小孩豆官身上。豆官,十二三歲,倔強,粗野,機敏,生命力旺盛,而且愛搞惡作劇,他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尚未成熟,他沒有資格享受成人的權利,卻必須首先承受成人世界的生存痛苦,而且,可以說,他是那個時代苦難生活的最大受害者。然而對于像他這樣的一個兒童來說,更大的苦難尚不在于此,而是文明壓抑機制對兒童生命力的遏制。所謂的“文明”對于兒童而言,乃是父輩、成人的特權,在文明的“進化樹”上,兒童似乎是介于動物與人類之間(成人們時常稱他們爲“小蓄牲”),是有待于進化的“亞人類”,因而受到成人的“文明監督”。然而,這一監護首先意味著壓抑和懲戒甚至是必要的暴力手段,以便對兒童身上殘存的“動物”、“野性”加以馴化。這樣,在成人和兒童之間便存在著一個“權力結構”,“父/子”關系表現爲“施暴/與受暴”關系。在紅高梁中,余占鼇與豆官這對父子的關系是一種比較理想關系,即有較多的父愛成分的保護性關系。而在莫言同時期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中黑孩身上,這種不合理的關系卻達到殘酷程度。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3769_1.html
 
莫言>維基百科 

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許多學者認為,莫言是中國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強有力競爭者。2008年,莫言的長篇小說《四拾壹炮》(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7)入圍第7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入圍作品。 
語言風格
莫言的小說語言風格獨特,經常利用反義詞連續使用構建具有強大張力的敘述,比如說在《紅高粱》中對「我奶奶」的大串定語。莫言的小說也採用多種敘事角度,比如說在《檀香刑》中,每一章的敘事角度都不一樣,而每一章的語言風格隨著敘事者的身分地位的變更產生的變化,看得出莫言極力在模擬中國傳統戲劇與小說的敘述風格。 
人物風格
莫言的小說中從來不曾出現完美的「高大全,紅光亮」人物。小說中即便有英雄人物,也有著很明顯的人格缺陷(《紅高粱》的余占鰲等)。
簡歷
1955年2月 生於山東高密,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後因文革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
1976年 加入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
1981年 開始創作生涯,發表了《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作品。
1986年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91年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並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7年 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併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2000年 《紅高粱家族》獲亞洲周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1年 《檀香刑》獲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
2003年 《檀香刑》獲第1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5年 《四十一炮》獲第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005年 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6年 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2008年 《生死疲勞》獲第2屆紅樓夢獎首獎。  
主要作品,注:前為簡體原版/後為繁體版 
《紅高粱家族》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版/洪範1988年12月初版,
《食草家族》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麥田文化2000年11月初版
《酒國》(上、下)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9月版/洪範1992年9月初版
《檀香刑》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麥田文化2001年4月19日初版《透明的紅蘿蔔》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版/新地1996年8月15日初版
《四十一炮》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7月初版
《十三步》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10月版/洪範1990年1月初版
《牛》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會唱歌的牆》作家出版社2005年11月版/麥田文化2000年5月初版
《豐乳肥臀》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洪範1996年5月初版
《生死疲勞》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麥田文化2006年5月初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8%A8%80
 
莫言>百度百科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一個農民家庭。極左路線從50年代末期造成了農村社會的普遍貧困,他家是上中農成分,連領救濟糧的資格都沒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別人家討餃子。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歧視給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慘痛記憶,父親過于嚴厲的約束也使他備受壓抑。這種心理特征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小說創作。6歲進校讀書,曾因罵老師是“奴隸主”受警告處分。小學三年級時讀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學啓蒙。12歲時讀小學五年級,因“文革”爆發輟學回家,以放牛割草爲業,閑暇時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無書可讀時甚至讀《新華字典》。
  莫言在18歲時走後門到縣棉油廠幹臨時工。1976年8月參加解放軍來到渤海邊上,站崗之余依舊喂豬、種菜。1979年秋調至解放軍總參謀部,曆任保密員、政治教員、宣傳幹事。1981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處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85年發表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引起文壇注意。
  此後的創作明顯受到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被讀者推選爲《人民文學》1986年 “我最喜愛的作品”第一名。同年從軍藝畢業,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開始有報告文學作品問世。1989年秋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雖然早期被歸類爲“尋根派”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見稱,小說中總是充滿進攻型的語言。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裏,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但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其實正是演義著一段現代革命的曆史。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繪成一個把曆史、傳統、城鄉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
  在經曆《紅高粱》的寫作高峰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如《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後在臺灣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時間也在農村度過,莫言自謂一直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故鄉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創作的靈感泉源。小時在鄉下流傳的鬼怪故事的,也成爲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描寫一個人的“變身”,以華麗的語言帶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國》則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描寫,繪劃出一個盛産名酒地方的故事。《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歎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爲《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讀者評價:嗜血魔王莫言
  
  莫言,中國最好的小說家之一。我崇拜他痛恨他,所以給他樹碑立傳。 
  莫言主要作品有《紅高粱家族》、《生蹼的祖先們》、《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等,自從《紅高粱家族》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並獲了國際大獎,妖魔化中國人的風氣便一發不可收拾。
  《群像》第一篇寫誰,我考慮了很久,最後選擇了莫言,幻劍諸君誰想知道什麽叫暴力什麽叫血腥什麽叫變態什麽叫魔幻什麽叫妖魔橫行的世界,去看我老鄉莫言的大作,決不會失望。當然,假如您有心髒病,我勸你盡量離他遠點。
  莫言總喜歡把人寫成妖魔,下筆極其血腥殘忍,窮凶極惡屎尿橫流極盡渲染之能事,中國作家裏沒誰比他更擅長寫殺戮寫酷刑,他把變態升華成了美學,字裏行間透著血腥和瘋狂。
  莫言說他受日本文學影響很大,事實正是如此,作品裏總是影影綽綽閃動日本美學的魅影,相比之下,馬爾克斯的影響只是表面現象,看完他的小說總忍不住懷疑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嗜血魔王,是個恐怖的文字暴徒。他在《生蹼的祖先們》裏大肆叫囂“食草家族子孫拉得屎比進口香蕉漂亮爲什麽不能大聲贊美”,這已經不止是間離而是對讀者閱讀快感對傳統美學的赤裸裸的挑釁。
  莫言還喜歡描寫牛馬騾子之類的家畜,可是我實在不明白他爲什麽用曖昧的筆調來寫,仿佛那些東西不是畜生而是女人,讓人覺得文字背後藏著一雙戀獸色情狂的眼睛。
  莫言曾說文學是一種悲憤的抵抗,可是他的抵抗未免有些過火,抹煞了一切關懷和溫情,中國傳統文學裏的含蓄美被他全盤破壞,一切情緒全用魔鬼般的瘋狂來展現。
  莫言喜歡大篇幅寫景,寫景中肆無忌憚的使用通感,用混亂的色彩進行渲染,叫人看著觸目驚心。
  莫言從不具體寫性愛,《豐乳肥臀》被日本人當成黃書其實很冤枉,可是也不冤枉,他的書裏沒有赤裸裸的性描寫卻又遠比性描寫更刺激更可怕更邪惡的東西。
  不管《豐乳肥臀》還是莫言的其他作品,統統充滿了過于橫暴的力量,他是個精力充沛的家夥,他的作品同樣精力充沛並且過于充沛,大紅大綠大仇大恨大喜大悲被濃墨重彩塗抹的淋漓盡致,泛濫的激情淹沒了敘事,有足夠熱烈的愛和恨卻嚴重缺乏悲憫與溫情,這一點他還不如余華來得聰明。
  莫言還說純文學應該學習武俠小說的技法,這一點在他的創作實踐裏有明顯體現,《紅高粱家族》與《豐乳肥臀》裏都出現了日本兵殺人的描寫,那種鋼鐵般冷冽的筆法在我看來遠比任何武俠小說裏的打鬥場面更恐怖更真實,那是真正的殺人現場,相比之下,金庸小說中你來我往的過招算得上文質彬彬,古龍筆下的劍客刀客也委實有點藝術家的情調,只有莫言是真殺人,真把殺人與酷刑當成樂趣來享受,與之相比溫瑞安不過是小兒科。
  《紅高粱》剮了一個羅漢大爺,《二姑隨後就到》裏天、地兄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屠殺技巧,《豐乳肥臀》一開篇就對驢生騾子女兒臨産進行了血乎淋拉的自然主義的描寫,《檀香刑》幹脆就把酷刑作爲標題。有時候人不夠殺作者就拿畜生充數,狗和烏鴉是他筆下經常出現的犧牲品,殺法千奇百怪精彩絕倫。
  莫言受了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作品裏魔幻氣息很濃重,《生蹼的祖先們》裏表現的最突出,那個鬼魅橫行的紅色沼澤與紅樹林之間棲息著生蹼家族與食草家族,前者酷似恐怖電影裏的妖魔鬼怪,後者完全是土匪世家。同時來自拉美文學的影響還有結構主義理論,先是《紅高粱家族》被切的七零八碎,空缺無處不在,到了《豐乳肥臀》,第一卷用第三人稱敘事,第二卷則改成了第一人稱,並且這個“我”居然有著全知視角,可以在繈褓之中看到母親“第一眼就看到了我雙腿間那只蠶蛹般的小雞巴”,現實邏輯在他作品裏遭受了不屑一顧的待遇,與此同時,敘事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莫言是個創作精力旺盛的作家,可是他的作品裏也總是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我模仿,比如“XX在日本北海道深山老林”這一橋段,多次出現在他各個階段的作品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爲之。
  莫言筆下的世界只能是妖魔化的農村,他寫不出城市生活,他筆下的角色也很難出現可以被接受的知識分子,《紅蝗》裏那個“我”至少有大學以上學曆,昆蟲是他的專業,可是回到老家以後他居然買了一本關于蝗蟲的科普讀物,並且看得津津有味,行爲與經曆明顯不符,也許是受了福克納的影響,他筆下曾出現了無數瘋子傻子,這個身爲知識分子的“我”也有點神經病。我就奇怪,難道他寫不出一個正常人?
  每次讀完他的東西,我總感到他筆下的高密東北鄉跟我所在的山東不在一個地球上,那簡直是妖魔橫行的地獄。我這裏不好摘取作品原文,免得影響列位就餐。
  以上主要針對長篇,莫言的中短篇又是一種風格,與長篇差別很大。我喜歡《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讓我了解到嗜血魔王也有幽默的一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51704.htm
 
  

楨:相對於高行健的諾貝爾政治文學獎莫言得獎就文字藝術和魅力而論、實至名歸,可是反中者不會以文學文學獎,這不奇怪、連歐豬都可得和平獎了!詳參【圖博館】: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紅高梁》  歐豬四國  保釣再起?

 

陸媒熱烈報導 莫家人淡定 2012-10-12 中國時報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獲獎殊榮後,莫言的二哥被問及弟弟得獎時說,「高粱地裡出來的文章,都是平常東西,有啥可說的。」一家人表現得極度淡定。 

    莫言得獎後,新華社以快訊披露了新聞;央視則以電話專訪回到山東老家的莫言。大陸媒體對莫言得獎新聞的空前重視程度,與達賴喇嘛、高行健、劉曉波三位前諾貝爾獎得主仍被列為「敏感詞」,形成天壤之別。 

    大陸新華社昨天在第一時間以快訊報導莫言得獎消息後,網路微博上幾乎同步出現各種相關訊息。目前正在山東高密的莫言,晚間九時在高密鳳都國際酒店貴賓廳舉行記者會,發表得獎感言,微博即時在網路進行報導。莫言在晚間十時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岩松電話專訪。莫言說,不管獲不獲獎,他都要感謝這塊土地,「我是很幸運的,我頭腦很清楚,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我還是會按照我既定的方式,腳踏實地,從人的角度繼續寫作!」

 

陸媒評莫言獲獎:中國人等太久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人民網針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發表評論指出,「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這篇評論一開頭就指出,莫言是「第一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 

   評論表示,一個有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傳統文學大國,一個曾誕生過孔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文明古國,今天終於有「中國籍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冊上留下名字,「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評論說,「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其著作的高水準;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是「接納和融合」及「文明對話」的過程。中國文學要走出國門,也必須走出國門;中國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須走向世界。 

    這篇評論提到,只有一個莫言還不夠,中國不能只有一個莫言。每個作家都該捫心自問,自己的寫作能不能對得起這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只要作家敢直視內心,不辜負這個時代,只要創作環境不斷改善,有責任的作家必然會推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在莫言之前,同樣出身中國大陸、1980年代末定居法國的作家高行健,由於在六四事件後宣佈退出中共,並指有生之年絕不回到極權統治的大陸,2000年以法國籍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陸媒體曾批評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高行健是「大貶值」,並質疑公正性。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崇拜又怕傷害 百年糾結解開了 2012-10-12 旺報 林琮盛

 

    莫言終於一解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情結。1927年,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魯迅曾說:「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倘因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五大獎項之一,縱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亞洲作家不乏其人。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共有5位亞洲作家獲得了這一殊榮,分別是印度傑出作家泰戈爾,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格農,日本文學界泰斗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說家大江健三郎;莫言則是新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自諾獎1901年設立以來,全世界共有近800人獲得過該獎。但在整個20世紀,中國與此獎項無緣。 

    雖說無緣,也未盡全然如此。如流亡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和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都令大陸官方極為尷尬,不予承認;甚至成為中國和瑞典兩國交壞的「相罵本」。長期以來,諾獎在大陸人心中,總是五味雜陳,情何以堪。 

    直到莫言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作家獲得諾獎殊榮,才又燃起大陸民眾對於諾獎的瘋狂崇拜和朝聖心態。也讓莫言原本不太受民眾關注的作品,在諾獎震撼加持下,成為展翅高飛的鳳凰。 

    這種百感交集的心態,暗自反映出魯迅所說的「虛榮心」;大陸輿論還聲稱,這是民眾對國際獎項的「盲目崇拜」,道盡大陸人曲折微妙心理。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想要有中國主體性,又渴望西方肯定的糾葛情緒下,諾獎對大陸而言,可謂「特憋屈」。 

     然而,當莫言獲得諾獎殊榮後,中國人對諾獎的「百年糾結」也理應放下了。

 

莫言解了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 2012-10-12  旺報社評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昨晚揭曉,瑞典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這項殊榮,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也是繼高行建之後的第二位華人作家。獲獎結果公布後不到10分鐘,大陸微博上已有超過11000名網友轉發消息,祝賀之聲不絕,中國大陸的「諾貝爾獎情結」終於可以完美圓夢。 

    此前西方一家博彩公司預測莫言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迅速引發各界議論,並且在大陸掀起意識形態和泛政治化對立聲浪。一些人批評莫言是「紅色作家」沒有資格得獎,因為他曾抗議大陸異議人士戴晴出席法蘭克福書展,並且參與抄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大陸官媒則加入爭論,認為「莫言能否獲獎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不過,過去與中國有關的人士獲得諾貝爾獎,似乎都為中國大陸所抗議,包括達賴喇嘛、劉曉波,以及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但加入法國籍的華人作家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中國作協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聲稱「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瞭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將諾貝爾獎政治解讀的恰恰是大陸官媒,以至於大陸近年來有一股批判「諾貝爾獎情結」的力量。 

    無論是給莫言扣上「紅色作家」帽子的批評者,還是大陸官媒,在莫言獲獎之後,都應該回歸理性看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世界各國均以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自豪。事實上,莫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原名管謨業的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描寫家鄉高密東北鄉「傳奇」的鄉土作品而聞名,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他「把自己寫作的高密鄉成為中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2011年8月,其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文學界最高榮譽獎之一。 

    莫言早期的小說作品《紅高梁家族》由導演張藝謀拍成《紅高梁》,1998年即獲得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的殊榮,造成轟動;其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暖》,也曾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這些或許已經透露出在大量的中國優秀文學作品之中,莫言的作品元素較能夠被國際所青睞。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則是因「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兩位獲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莫言的作品來看,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標準是一貫的,政治性的解讀是庸人自擾。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莫言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莫言獲獎顯示中國大陸乃至華人不會自外於世界標準之外,其獨特文學風格也為世界文明、世界價值做出了貢獻,是華人之光。莫言同時也成為第一個有中國國籍,且被中國大陸認可的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在解了「諾貝爾獎情結」之餘,也應靜下來反思,中國的價值標準應不自外世界,可以和世界融通。

 

文學獎莫言:很多批評的人 沒看過我的書【聯合報 2012.1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陸作家莫言昨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獲獎後各種言論非常多,有祝賀的,有批評的,也有謾罵的,這讓他看到了不同的人心。對於外界的批評聲音,他表示,自己的作品是超越政治和階級界限,具有批判性。

 不過,莫言在記者會上提到「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的那段話,全被大陸媒體消音。

莫言面對媒體正面回答外界對他的批判,包括官方作家色彩與抄寫毛澤東延安講話的過往。莫言問道,「難道抄寫了一個毛澤東延安講話,就成為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嗎?」

莫言更反駁說:「我相信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他們看過我的書,就會明白我當時也是頂著很大的風險,冒著很大的壓力在寫作。」

莫言說,這是在網路炒了很久的問題,也是他挨很多罵的問題。他說,「延安講話是一歷史文獻,其產生有必然性,這一個文獻在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對推翻腐朽政權產生積極作用,今天來看這個講話,可以感受到講話有局限,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係,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文學的人性」。

談到抄寫毛澤東講話的過程,「我這個人是比較麻木,不像有些人有敏感的政治嗅覺。當時大家要出一本書,出版社編輯找了我,要我抄一段,我就抄了,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我發現這件事情鬧大了,有很多批評和辱罵的意見,超過我的預料,但我沒有後悔。」

對外界批評莫言與共產黨關係密切,莫言回答說,「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作家創作,是根據其文學特質和價值來給予獎項」。

閱讀秘書/延安講話

一九四二年毛澤東發表「延安文藝座談會談話」,這是他發起「整風」運動的重要一環。毛澤東提出,推動革命、戰勝敵人,不僅需要手上拿著槍的軍隊,還絕對需要有文化的軍隊,才能夠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因此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熟悉工農兵,轉變立足點,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回應

終於了解為什麼中國人跟民主自由無法共同並行。因為水準不夠,喜歡批評,也批評也沒有料。濫用言論自由。民主+自由+中國人=災難。

 

魏京生:莫言獲獎因瑞典學院企圖討好北京 2012-10-12 中廣新聞

 

   流亡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魏京生批評,瑞典學院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莫言,是討好北京。 

    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莫言是有文學才華的作家,但他與中共御用文人一起手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毛澤東歌功頌德,做法受到質疑。 

    魏京生表示,瑞典學院選擇莫言,是因為這樣做更容易得到中共政權的容忍。 

他指出,只要留意瑞典評委會宣布這個消息前後,中國政府對諾貝爾獎的興趣,就知道獎頒給莫言.是為了討好中共。

 回應 詳參【圖博館】:《天安門一九八九》

如果要討好中共直接頒獎給胡錦濤或溫家寶就好了,為啥要頒給莫言!?

是嗎?就算不滿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也不需要凡事為反對而反對吧!

這些所謂異見人士, 簡直是不知所謂

 

反駁外界「體制內」質疑 莫言: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 2012-10-13中國時報

 

    今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因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並曾抄寫毛澤東在延安對大陸文藝界的講話,獲獎消息公布後,遭大陸網民兩種極端評價。莫言昨會見新聞界時嚴肅強調,作家寫作不是為那一黨派服務的!在回應《法新社》問及他對劉曉波態度時,莫言答稱:「希望他早日獲得自由!」 

     莫言在回應有關中國創作環境是否完全自由時說:「當然不是。」他說,在一些創作過程,有關部門還是會通知出版社、印刷廠表達意見。但如比較六○年代公開出版書籍,會發現中國出版的寬度,已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對被視為「體制內」作家、不關心憲政等批評,莫言直率回應說,他的作品對黑暗面的批判是凌厲、嚴肅的,「僅以我沒有上大街喊口號、沒有在什麼聲明文件簽名,就說是沒有批判性的官方作家,毫無道理!」過去不太談政治的莫言,昨在老家高密會見記者時,似乎火力全開。 

     特別是有關劉曉波,他說,他看過劉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學批評作品,但在劉曉波將寫作焦點移往政治後,他就不了解了。他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可以繼續政治、社會課題研究。 

     對外界說他與共黨關係密切不應得獎,莫言反駁,密切與不密切有什麼衡量標準?「有些在網上批評我的人也是在共黨體制內工作,並獲得很大好處。我與共黨關係密切,他就不密切?這種批評莫名其妙!」 

     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莫言坦率說:「毛澤東在延安的講話,我抄了,我不後悔!但這與文學創作沒有矛盾!」瑞典把諾貝爾獎送給他,「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正確的勝利!」 

     莫言辯解說,延安講話是歷史文獻,對當年推翻腐朽政權曾產生作用,但今天看已有侷限性,即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關係,忽略文學的人性,「八○年代以來,我們的創作都在突破侷限,並冒著極大壓力與風險寫作的。」「批評我的人沒看過我的書。」 

     對於釣島紛爭,莫言也表示,爭端是客觀存在的,但難道要打一仗嗎?中國勝了,日本敗了,爭端就能解決?日本就會承認中國合法擁有主權?戰爭解決不了問題,最好還是按老一代領導人方法,「擱置爭議」。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莫言昨天火力四射,料對北京當局會帶來尷尬。昨訪談提到劉曉波一事,在大陸媒體及微博上就全面封禁。 

     昨不少作家表示,希望莫言十二月前往領獎時,「能將未帶回的獎項一起帶回來。」對於兩年前獲頒和平獎的劉曉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兩年前的決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堅決反對。」

 

諾獎中日戰爭 莫言打敗村上 2012-10-12  旺報

 

     中國大陸第一位本土培育的諾貝爾獎文學家昨日正式誕生。諾貝爾官方昨晚7點公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大陸的知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莫言也成為繼2000年高行健之後第2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給予莫言得獎的理由:「將魔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熔於一爐。」(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到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大江健三郎 推崇莫言 嫉妒村上 2012-10-12  中國時報

 

    中國作家莫言擠下在亞洲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九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說:「在我之後,亞洲若再有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我想應該是莫言吧!」 

    大江與莫言私交甚篤,大江幾度訪問中國都曾與莫言接觸。二○○二年農曆新年時,大江曾走訪中國。當時隨行的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指出,大江在莫言的安排之下,一起訪問了莫言的故鄉─山東省高密平安村。 

    莫言有一天突然要求大江陪同去見伯母,因為莫言想在自己的小說中寫伯母的故事,他的伯母是個退休婦產科醫師。這位個子高大的中國農村婦人,講著一口讓人難懂的方言,她就是莫言後來的小說《蛙》中的主角。《蛙》描寫中國政府推動一胎政策,婦產科醫師必須為許多女性墮胎的故事。 

    二○○六年九月大江第五度訪中,九月九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從絕望開始的希望」為題舉行演講。這個主題是取自魯迅的詩集《野草》中的詩句。大江在演講前,看到莫言坐在台下第一排,除上前去跟莫言握手外,演講還特別穿插著他與莫言去山東的事。 

     呼聲高的村上春樹再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但大江對村上在中國的影響力卻相當肯定。大江當時在演講中還說,「一輩子也沒有感覺到嫉妒的我,對於村上在中國的人氣,我感到很嫉妒。」 

    日本《每日新聞》指出,中國政府在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因擔憂此事會引起反體制派活躍而極度反彈。但這次針對莫言,則將其視為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今後勢必會借莫言發揚國威。

 

莫言長篇小說《蛙》摘錄 2012-10-12 旺報詳參【圖博館】:《丁莊夢》 《中國艾滋病調查》

 

     尊敬的杉谷義人先生: 

    分別近月,但與您在我的故鄉朝夕相處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您不顧年邁體弱,跨海越國,到這落後、偏遠的地方來與我和我故鄉的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年初二上午,在縣招待所禮堂,您為我們做的題為《文學與生命》的長篇報告,已經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們想在縣文聯的內部刊物《蛙鳴》上發表,使那天未能聽您演講的人們,也能領略您的語言風采並從中受到教益。 

    大年初一上午,我陪同您去拜訪了我的當了五十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雖然因為她的語速太快和鄉音濃重,使您沒有完全聽明白她說的話,但相信她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講中多次以我姑姑為例,來闡發您的文學觀念。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背著藥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個手托嬰兒、滿袖血汙、朗聲大笑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菸、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您說這些形象時而合為一體,時而又各自分開,彷彿是一個人的一組雕像。您鼓勵我們縣的文學愛好者們能以我姑姑為素材寫出感人的作品:小說、詩歌、戲劇。先生,創作的熱情被您鼓動起來了,很多人躍躍欲試。縣文化館一位文友,已經動筆寫作一部鄉村婦科醫生題材的小說。我不願與他撞車,儘管我對姑姑的事蹟瞭解得遠比他多,但我還是把小說讓給他寫。先生,我想寫一部以姑姑的一生為素材的話劇。初二日晚上在我家炕頭上促膝傾談時,您對法國作家薩特的話劇的高度評價和細緻入微、眼光獨到的分析,使我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要寫,寫出像《蒼蠅》、《髒手》那樣的優秀劇本,向偉大劇作家的目標勇猛奮進。我遵循著您的教導:不著急,慢慢來,像青蛙穩坐蓮葉等待昆蟲那樣耐心;想好了下筆,像青蛙躍起捕蟲那樣迅疾。 

    在青島機場,送您上飛機之前,您對我說,希望我用寫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訴您。姑姑的一生,雖然還沒結束,但已經可以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等大詞兒來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這封信要寫多長,那就請您原諒,請您允許,我信筆塗鴉,寫到哪裡算哪裡,能寫多長就寫多長吧。在電腦時代,用紙、筆寫信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當然也是樂趣,但願您讀我的信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古舊的樂趣。 

     順便告訴您,我父親打電話告訴我:正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家院子裡那株因樹形奇特而被您喻為「才華橫溢」的老梅,綻放了紅色的花朵。好多人都到我家去賞梅,我姑姑也去了。我父親說那天下著毛茸茸的大雪,梅花的香氣瀰漫在雪花中,嗅之令人頭腦清醒。 

     您的學生 蝌蚪

 

中方回應挪威曾給劉曉波諾獎:解鈴還須系鈴人2012-10-12 外交部網站

 

  2012年10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中方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有何評論?

  答:我們對莫言先生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表示祝賀。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感受優秀中國文學的魅力。

  問: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近兩周年,中挪關系近期是否可能轉圜?中方是否就今年諾和獎獲獎人選與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進行了溝通?

  答: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當然堅決反對。關于中挪關系,其困難是由于挪威政府支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錯誤決定造成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挪方應爲兩國關系恢複和發展做出切實努力。

  問:2010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中國政府曾批評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爲何卻持不同態度?

  答:正如我所說,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我們理所當然堅決反對。

 

莫言稱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批判社會黑暗淩厲嚴肅

 

  中新網2012年10月12日電 (劉歡)12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舉行記者見面會。見面會上,莫言表示,自己的獲獎是一場文學的勝利。同時他對媒體坦言,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

  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站在人的角度寫作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有人質疑莫言是官方作家,站在權力角度寫中國,不應得獎。莫言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爲,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作家作品的,並不是一個政治獎,這種質疑並沒有說服力。

  莫言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拿起筆來,我就非常明確一個觀點,我是站在人的角度,寫人的情感、人的命運,我的小說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的界限。

  莫言認爲,這次獲獎是文學的勝利,是因爲文學獲得這個獎項。“如果是讀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淩厲和嚴肅的。80年代寫的《天堂蒜苔之歌》、《酒國》、《十三步》、《豐乳肥臀》都是站在人的立場上,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談抄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莫言表示,抄寫《延安文藝講話》並不後悔,因爲抄《延安文藝講話》與自己的創作沒有矛盾。而自己的創作,一直在突破《講話》。

  莫言進一步解釋稱,《講話》是一個曆史文獻,它的産生有曆史的必然性。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它對推翻腐朽政權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今天再看,確實有巨大的局限,比如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了文學的人性。

  莫言表示,我們這一代的作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延安文藝講話》的局限,我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突破這個局限。

  莫言還說,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看過,就會發現,我的作品是冒著巨大的壓力來寫的,與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作品大不一樣。

  不希望引起莫言熱

  莫言在見面會上坦承,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盡快忘掉。”

  莫言同時表示,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他希望更多讀者讀書,希望作家更加努力地創作,寫出無愧于讀者、值得讀者閱讀的小說或者詩歌。

  出版自由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

  在就出版自由的有關問題上,莫言表示,在很多海外國家,涉及到宗教問題也會受到限制,經常會有一本書引起整個族群強烈抗議的事件。中國的小說寫作和出版自由,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釣魚島應擱置爭議

  在發布會上,莫言對釣魚島爭端也發表了看法。他說,爭端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解決爭端,打仗並不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在莫言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兩國領導人的措施,擱置爭端,大家先談友誼。

  不會出國定居

  在回答記者是否會選擇出國時,莫言幽默地表示,“我連高密都不想離開”,不會出國定居。

  莫言稱作家對故鄉的感覺,比普通人更爲強烈。“在這片土地上時感受不深,離開的時候就會魂牽夢繞,尤其是我這樣以鄉土爲主要風格的作家。”

  莫言表示,自己的小說確實寫了很多農村題材,但城市的影響已經在小說裏得到體現,現在寫的鄉土,已經是一個城鄉化、城鎮化的鄉土。“一直說我是個鄉土作家,不太能夠讓我服氣”,他說。

莫言表示,肯定會去瑞典領獎,但演講講什麽,還沒完全想好。

 

諾貝爾和平獎 得獎的是…歐盟 2012-10-13  中國時報

 

     由歐洲廿七個國家組成的政治與經濟聯盟「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歐盟)因長年協助維繫歐洲大陸的和平與穩定,十二日榮獲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歐盟此時獲獎令若干人大感訝異,因為歐洲的團結現正遭受數十年來最嚴苛的試煉,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南國家與以德國為首的歐北富裕國家裂痕極深,富國勉強伸援,債務國則不滿歐盟規定的撙節措施,雙方屢屢出現對立氣氛,此時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機異常微妙。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在奧斯陸宣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歐盟時說:「歐盟與其前身六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展歐洲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歐洲泰半地區由戰爭之陸轉化為和平之陸,歐盟居功厥偉。」 

    賈格蘭強調,歐盟現雖面臨嚴峻的經濟考驗與相當大的社會動盪,但其歷來的作為彰顯了「國家間的友愛與互助」。歐洲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分裂,賈格蘭盛讚歐盟與其前身擔起建構「新歐洲」的重任,並於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崩垮後,戮力散播和平與穩定。 

    他舉德國與法國化敵為友之例說,「循經立意良善的努力,再佐以建立互信,世仇也能變成密友」。而在一九八○年代,希臘、西班牙與葡萄牙入盟,也促進了三國的民主發展。「柏林圍牆倒塌,讓中歐及東歐數國得以入盟,開啟歐洲歷史新頁。在很大程度上,西方與東方的分裂告終;民主獲得強化;許多起因於族裔衝突的爭戰也告戢止。」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入圍者有二百卅一個,其中包括四十三個社會和國際組織,而以賈格蘭為首的五人評審委員會一致決議將桂冠頒授歐盟,表彰其貢獻。 

     歐盟膺此殊榮,支持歐洲統合的歐陸政要人人稱慶,認為實至名歸。歐盟主席范榮佩與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發表聯合聲明說,「歐盟本於尊重人性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與人權的價值,統合了因冷戰而分裂的歐陸」,歐盟所有成員國深以獲獎為榮,而榮耀應歸功於歐盟的五億公民。歐盟龍頭德國的總理梅克爾也讚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殊榮授予歐盟,是「極好的決定」,激勵她推動歐洲更深層的整合。 

   一九八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波蘭前總統華勒沙,則稱歐盟獲獎是「令人不快的驚訝」,他認為個人的犧牲奉獻才更值得表揚。 

 而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倒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廿萬元)的獎金又要歸於何處?

 

歐盟獲和平獎 歐豬群情激憤 2012-10-13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大爆冷門獲得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但反應卻是有褒有貶。由於歐元區經濟景氣低迷,歐債危機未滅,部分國家失業率甚至超過二○%,此時傳來歐盟獲獎的消息,有些人感覺格外諷刺。「歐豬」國家紛紛開炮,推特等社群網站更是罵聲震天。 

    埃及網友在推特上痛批:「讓我們忘記瑪拉拉和她的同儕,還有勇敢的社工和良心犯,把和平獎頒給歐盟吧。」十四歲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尤蘇芙札,努力為女性受教育權奔走,她在九日遭「塔里班」槍擊頭部重傷,引發全球怒火。 

    一位推友酸溜溜寫道:「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和法國都發生反緊縮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和貧窮。耶!歐盟獲獎實至名歸!」有網友好奇,一百廿萬美元獎金該如何分配。推友@jbarro搞笑道:「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ntlk則打趣:「我可以分杯羹嗎?我有歐洲雙重國籍,可以領兩分獎金嗎?」 

    反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獨立黨」黨魁法拉吉,大罵歐盟得獎簡直「丟人現眼…令諾貝爾獎蒙羞。」荷蘭極右派國會議員威爾德斯更是火力全開:「在全歐洲都要崩盤之際,頒諾貝爾獎給歐盟,那接下來咧?頒奧斯卡獎給(歐盟主席)范榮佩嗎?」 

    被歐盟主導的嚴苛緊縮措施,壓得喘不過氣的歐豬諸國則群情激憤。三天前剛失業的希臘美容師克莉絲拉說:「這是開玩笑嗎?歐盟看不起我們,它只會惹毛我們。」西班牙商人法蘭西斯柯一臉不解:「我看不出歐盟現在得獎有何道理可言,他們連自己內部都搞不定。」 

    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選,但在兩度公投均反對加入歐盟的挪威,對委員會的選擇並不買帳。該國反對加入歐盟組織的領導人歐拉烏森指出,這件事「荒唐至極,」他說:「這個聯盟,是個努力讓許多國家保持貧窮的貿易集團。」挪威總理史托騰柏格雖然恭賀歐盟獲獎,但重申該國仍無加入歐盟的計畫。

 

和平獎頒歐盟 有反彈有搞笑 2012-10-12 中央社

 

  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洲聯盟(EU)的決定,今天在推特(Twitter)引爆驚人反彈,許多人嘲笑這個決定,或感到憤怒,然而部分網友挺身而出,替這項決定辯護。 

  埃及網友@RawahBadrawi 說:「讓我們忘了尤沙夫賽與她的同儕,以及那些勇敢的社區社工和良心犯,和平獎竟然頒給歐盟。」

  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是14歲巴基斯坦少女,一直替婦女受教權奔走宣傳,她本週在巴基斯坦遭塔利班組織分子開槍擊中頭部,引起全球憤怒。

   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主席賈格蘭德(Thorbjoern Jagland)?明將和平獎頒給歐盟的緣由。他特別指出,法國與德國過去曾交戰3次,這在今天是「不可思議」的事。

  他說:「這顯示,透過目標明確的努力與建立互信,宿敵可以成為親密的夥伴。」他也表示,歐盟與其前身一直在促進民主與人權。 

   但是許多人在推特上質疑,為何和平獎要頒給目前飽受嚴重金融危機摧殘的歐盟。這項危機導致失業率愈來愈高,部份國家發生暴力示威。 

  網友@AnonOpGreece 在推特上說:「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與法國的反撙節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與貧窮。歐盟有資格獲獎?最好是啦。」

 然而有些網友跳出來替諾貝爾委員會辯護,包括馬爾地夫的網友。馬爾地夫1年來,飽受政治動盪與暴力示威蹂躪。 

  網友 @shafeeu說:「恭喜歐盟,你們以支持民主獲頒和平獎,實至名歸。希望這能讓你們加緊腳步,幫助馬爾地夫恢復民主政治。」

  另一位網友@jonashelseth 說:「當今的和平獎有能力改變人心。歐洲人或許記得,問題不止在經濟,笨蛋!(我無意冒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是模仿柯林頓與當時總統老布希競選時的知名精句,他告訴人民:問題就在經濟,笨蛋。

  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在推特上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和平獎,還有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要歸於何處。 

@jbarro說:「這筆獎金歸於歐盟?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 

 @ntlk 打趣說:「我可以分一杯羹嗎?還有,我現在是雙重歐洲國籍,可以領兩份嗎?」

 

台長: 阿楨
人氣(5,321) | 回應(8)|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活著》
此分類上一篇:《滾滾紅塵》

阿楨
文學歸文學 2012-10-15 中國時報短評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大陸作家莫言,抬高了莫言的「身價」,但不能貶抑或墊高莫言作品的「份量」,莫言還是莫言,莫言作品的「份量」,與所有文學家一樣,都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檢驗。倒是近幾年諾貝爾獎自己的「份量」遭到不少質疑。物理、醫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獎項不論,和平獎就曾頒給過美國總統歐巴馬。
 在冷戰時期,和平獎多頒給共產國家的政治異議分子。歐巴馬可不是異議分子,是總統,不同的是歐不是共產國家的總統,而是美國的總統,但歐巴馬得獎後,不但繼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而且介入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今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歐盟,而歐盟從冷戰以來一直是美國的幫凶。
 文學獎與和平獎一樣,是具有價值和意識型態的,在冷戰時期,多頒給共產國家的異議作家,如蘇聯的巴斯特納克、索忍尼辛等,還包括大陸的高行健;某種程度來說,諾貝爾文學獎往往內隱西方世界對非西方世界的文化戰略。
 今年文學獎頒給了莫言,莫言不是異議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審委會,從來沒有討好過中共,也沒有必要討好中共。莫言能獲獎與其說是審委會超越了西方文化戰略的考量,毋寧說是莫言的文學戰勝了政治偏見。我們期待,莫言的獲獎能使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真正的「文學獎」,政治歸政治,文學歸文學,讓文學得以滌清人類的心靈。
  回應
文學歸文學, 使得魏京生等所謂海外流亡人士有被出賣的感覺!他們一向唱衰低貶自己國家, 而且獲得西方的支持讚賞,他們認為像諾奬這樣西方頒發的獎項, 在頒給華人時, 應非他們莫屬,而且百多年來事實也真是如此。可是這一次真讓他們震驚得呆若木鶏,時代在變, 他們站錯邊了。

詳參【圖博館】:《紅高梁》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沒有主義》 《天安門一九八九》
2012-10-15 13:57:52
阿楨
諾貝爾桂冠得主批「莫言獲獎是災難」【聯合報2012.11.25

獲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表示,中國大陸作家莫言獲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場災難」,並指控莫言「稱讚審查制度」。
生於羅馬尼亞的慕勒接受瑞典「每日新聞」訪問時表示,得知莫言獲獎,她只想哭。她說:「中國人自稱,莫言的位階與(政府)部長相當。他贊成審查。這令人極其苦惱。」
慕勒指出,今年5月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百名作家抄寫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一書,莫言位列其中。毛澤東在這段談話中說,藝術與文化應該支持共產黨。
59歲的慕勒又說,現任中國大陸作協副主席的莫言獲獎,以及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至今仍然繫獄,兩相對照,「有如打了致力為民主與人權奔走者一巴掌」。
劉曉波因呼籲中共實施民主改革而被扣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刑11年,正在服刑。莫言得知自己獲獎後的次日表示,他希望劉曉波能夠「早日獲釋」。
慕勒說:「他(莫言)4年前就該這麼說了,至少也該在得獎之前的兩個星期說。」慕勒曾因拒當線民而遭共黨時期的羅馬尼亞秘密警察迫害,作品並遭到查禁,於1987年移民德國。
  回應
照她這麼說... 諾貝爾文學獎改名政治獎算了。只有政治正確的人才能拿獎??
笑死我 美國總統歐巴馬都能拿和平獎 這白吃 有抗議嗎?

好萊塢政治歸化 北韓代中成「壞蛋」 2012-11-25 旺報

 好萊塢新作──新版《赤色黎明》在美國上映,片中入侵美國的「壞蛋」,從中國人換成了北韓人。《紐約時報》稱是好萊塢對中國的「政治歸化」。《洛杉磯時報》認為已可看出中國對全球娛樂業巨大的影響力。
 《赤色黎明》是1984年美國上演的影片,講述蘇聯人和古巴人入侵美國的故事。2008年米高梅公司宣布重拍這部影片,片中入侵美國的主角換成中國人。但製片方最後修改了已拍完的電影,將片中「壞蛋」換成北韓人。美國媒體先質疑「一個導彈發射經常空中解體」的國家,如何能入侵美國?隨後探討為何將「壞蛋」從中國人換成北韓人。

詳參【圖博館】:《紅高梁》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沒有主義》 《天安門一九八九》 《當代好萊塢》
2012-11-25 12:01:51
阿楨
白棉花 (2000)

導演 : 李幼喬
編劇 : 莫言
主演 : 蘇有朋 / 寧靜 / 庹宗華
  白棉花的劇情簡介
  高密縣是中國小有名氣的產棉縣,一群姑娘、半大小子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天天背著沉重的噴霧器噴灑農藥。工作中的馬成功一邊噴著農藥,一邊不斷偷瞄方碧玉,滿心迷戀,但方碧玉和村長的兒子已有婚約。在工廠工作的知識青年李志高突出於眾人之上,引起方碧玉的注意,也成為馬成功欽佩的對象。李志高充滿理想的言論讓馬成功不由自主的跟著他,而李志高的目標,卻是和馬成功一起來工廠工作的同村女性方碧玉。棉花收成,工廠空地上滿滿堆著一堆堆的棉花垛,成了李志高與方碧玉偷情的地點。李志高高貴的情操在馬成功的心目中破滅,他暗暗替方碧玉擔心。陳倉暗渡的結果終於被揭發,引起方碧玉的未婚夫國忠良的強烈不滿,而此時李志高卻不敢吭聲,向另一勢力低頭。馬成功看著自己暗戀的方碧玉受到如此下場,暗暗抱屈,而方碧玉在決定離開前則對馬成功表明,早已知道馬成功對自己的心意,也願意對馬成功做些回報。
  白棉花的短評 •
愛情是美的~人性是醜的;一開始很搞笑~越看越麻木~
為了專業需要看的。。。不錯啦還能分析出很多這部電影的微言大義呢!青春愛情人性農村反抗當代史莫言名著改編等等等等~可是!有什麼意思呢?!
看了電影,真沒有感覺,呵呵。還是看原著比較好。原著裡對於棉花的描寫,對於心理的描寫,對於生活場景的描寫,那是相當有愛的。推薦看原著,電影沒有表現出來。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80245/
2014-09-05 18:35:01
圖博館
獲諾獎已5年,莫言在忙些什麼?2017.5.8金陵晚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5年,莫言最近在忙什麼?有何新作?近日,莫言在香港會展中心作了一場生動演講。語言幽默、娓娓道來的他,演講一開場便引來全場笑聲。
  講座中,莫言坦言,這5年內,基本沒寫東西,主要是在世界各地演講。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太多,有些無法推辭,有些不好拒絕。國內的邀請也不少,大學、機構這麼多,需求這麼大,“十個邀請中只選一個接受”,也讓他每個月都有好幾個活動,忙不過來。另一方面,得獎之後下筆更謹慎,有幾部作品,如果按過去的要求可以推出去發表,但現在總感覺不好,還在打磨與修改,希望能修改得好一點。
  近段時間,莫言也在整理以前的筆記與舊作。整理過程中,發現1984-1986年這兩年,當時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書的他,白天聽課,晚上寫作,兩年之內寫了十幾部中篇,共80多萬字作品,像《紅高粱》、《透明的紅蘿蔔》 都是在那個期間寫的。他感嘆那真是精力與創作力旺盛的一段時光。而現在的他,感覺兩年十分漫長,5年也是一晃而過。他透露,今年上半年開始拿起筆來寫,偶爾寫點小的東西,熱熱筆。寫了一個散文,回憶當年老教授講課的事,還寫了一篇《學書漫談》,關於朗讀與吶喊。
  莫言說,最近兩個月自己開了微信。他發現網絡上、微信上流傳著很多署名莫言的段子、文章與詩歌,大多數都很正能量,有些詩還寫得挺好,但其實都不是他寫的。這些看著沒有負面作用,自己也就默認了。
  在北京的一次飯局上,有一位非常優雅的女士說她是莫言的忠實粉絲,要給莫言朗讀一首他寫的詩《你若懂我該有多好》。她聲情並茂的朗讀結束之後,莫言笑著說,“要真是我寫的該多好!”
  莫言稱,網絡上藏龍臥虎,什麼樣的高人都有,有一些很美的詩歌,“真寫不出來,但用我的名字發表,也默認了,挺好!”
  他說自己也偷著寫詩,但不敢拿出來。寫詩是一種自我表達,有時候會寫一些打油詩。他認為打油詩這種文體其實很獨特,比如說要吹捧一個人,寫散文會感覺太肉麻了,但用打油詩的方式來寫,帶著戲謔與幽默的意味,所以打油詩是一種好文體。
 網絡作家背後有利潤的鞭子在抽
2017-05-11 12:05:49
圖博館
莫言笑稱對香港文學的認識很粗淺,對內地文學的認知很片面,對自己的寫作與文學認知很模糊。
  他的幽默、樂觀與自嘲,幾度引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與歡笑。莫言自稱是一個文學樂觀主義者,他並不認為現在文學處在凋零期。他說不管社會怎麼變化,文學總是會以自己的面目繼續下去。
  莫言表示,當年自己很反對用電腦寫作,因為電腦打字影響思維,思路會被打斷,不如用筆在稿紙上寫,那樣有快感與成就感。用稿紙寫,一天寫一摞,堆起來,感覺自己寫了很多,用電腦寫,關了機,感覺自己什麼也沒做。如果文件丟失了,更是有失落感,覺得一天工夫都白費了。但被環境逼迫著,現在自己也習慣了電腦寫作。
  他說,很多東西抗拒不了,就像互聯網。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網絡文學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力量。大量的網絡文學裡面,只要有那麼10部8部好作品,就必須承認它。很多網絡作家確實創造了巨大利潤,一個IP賣上億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他們寫作速度還非常之快。
  莫言說,“過去我一天寫一萬字,大家認為我是快手,但與今天的網絡作家比,這根本不算什麼。過去我寫50萬字,覺得已經是江河小說,很漫長,但我看很多網絡小說,動輒1500萬字,太驚人了。為研究,我也試圖在網上閱讀過一部反腐網絡小說,看到150章時,我覺得它該結束了,但往後看到250章,它還沒收尾。後來一看到了500章的時候,我就不讀了。”
  他說,網絡文學有自身的特點,你可以不在網絡寫作,但應該知道網絡文學作家寫的是什麼。流行文學,現在越來越細分、類型化,越來越技術化和專業化。
  莫言表示,網絡文學是想像力的煉金場,也是語言文字的狂歡場,擴展了我們的想像力,但也需要節制。他希望網絡文學作者能夠稍微沉靜一下,不要那麼快,把語言寫得精煉一點,故事設置得更加合理些,把人塑造得更加豐滿一點。
  他說這樣的願望,能不能實現很難說,因為網絡寫作,背後有一條鞭子在抽著作者,這就是利潤,“我也希望我們的網絡作家,背後戴上盾牌,不要怕抽,提高作品質量”。
2017-05-11 12:07:33
圖博館
莫言5年無新作諾獎成包袱了?
  莫大師坦言,五年來基本沒寫東西,主要是在世界各地演講。一方面各種各樣的活動太多; 另一方面,得獎之後下筆更謹慎,有幾部作品,如果按過去的要求可以推出去發表,但現在總感覺不好,還在打磨與修改,希望能修改得好一點。
  說真的,莫大師這番話讓人頓生好感。開天闢地的諾獎得主,敢於實話實說,誇網絡文學和段子手,否認了網上瘋傳的《你若懂我該有多好》是自己的作品,還說,“要真是我寫的該多好!”面子給得,簡直不要不要的!你見過如此低調、實在的諾獎得主嗎?可是這麼懂事的莫大師,如今下筆也謹慎了。
  可為啥一定要有新作?仔細一想,這個命題有點奇怪。莫言人如其名,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經年累月被生存磨去了棱角,但他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現實與虛幻、魔幻結合的手法,從早期《紅高粱》的熱情張揚,到後來《蛙》和《生死疲勞》的隱忍,用各種隱喻表達出生活的真實狀況。得獎是一次表彰,實至名歸,他開創了歷史,寫就了一代傳奇。再說,諾獎本來就是表彰他已有的文學成就,而不是他未來的創作潛力,更不是創作的數量和速度。即使他此後一篇不寫,就此收手,又有何妨?
  事實上,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一部經典作品的誕生,從來就不是隨隨便便的,倘又獲獎,除了作品本身,更多的是機緣巧合罷了。只不過,國內在經歷了對諾貝爾文學獎長久的渴望後,需要“消費”莫言,需要有一個值得追捧的文學偶像。置身於這樣一種喧囂的荒誕中,莫大師恐怕難以抽身,只能苦笑打趣了。就好比曾經的劉翔,110米欄成為了“世界第一人”之後,大家不願意接受他拿不到第一,不願意接受他退​​賽一樣。
2017-05-11 12:08:04
圖博館
對於人來說,最痛苦的不是從未得到,而是失去。特別是對本身顯得更安靜的文化圈子來說,榮譽是讀者對自己的肯定,而這份榮譽反過來也會為自己吸引來更多的讀者,所以榮譽加身下,會對自己提高要求,以期望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讀者。所以,或許並不是讀者給莫言了壓力,而是莫言自己給自己太多壓力,想寫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莫大師被更炫目的光環羈絆,大師再“大”,終究是肉體凡胎。
  不想成也諾獎,敗也諾獎,莫大師大可以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在諾貝爾獎這件事上患上失憶症,忘記它,回到從前,想寫就寫,寫不出拉倒。如果諾貝爾獎是個頂峰,到了頂峰,遲早是要下山的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不了,那麼就只能退了。要么乾脆學學金大俠,早早封筆,莫再多言了。
  回應
寫過書法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越想刻意寫好就越寫不好,反倒是隨意揮灑出精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這樣誕生的。願莫大師回歸從前,繼續寫出隨心所欲的,自然流暢的文字。
前面寫的挺好,後面總結的不好。莫言是個實在的人,寫作是他的事業,我想他肯定也是想寫下去。什麼封筆啥的,這不就是社會人給他的包袱嗎?寫的好壞,也不能抹去他過去的榮譽。沒有什麼退一步海闊天空,莫言先生本人也不是爭名逐利的性格。
莫言向來都很坦誠,不做作,這也是他大氣所在。
2017-05-11 12:09:10
阿楨
一部日本人盡皆知的國產文藝片《暖》內地票房僅600萬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y5llUoqus
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優秀導演獎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金麒麟獎(最佳影片獎)
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獎
第1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故事片
第53屆海德堡國際電影節 獨立電影業主獎
第10屆中國表演藝術學會獎 學會獎

《暖》,被消解的殘酷現實與人性 2020-05-24

霍建起的電影《暖》(2003),改編自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1984),如《那人那山那狗》《藍色愛情》一樣,《暖》仍舊是「霍氏美學」的見證,舒緩的節奏,唯美的畫面,悠遠的音樂,恰如一首散文詩,勾勒出一幅幅意境深遠的圖畫。

悲涼到溫情——《白狗秋千架》到《暖》中“暖”的形象差異 2014

影片與小說最大的差異在於對結尾的處理。小說以無言的結局告終,絕望又希望。暖對被白狗領到高粱地裡來的井河說“我要個會說話的孩子……你答應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應就是害死了我了。有一千條理由,有一萬個藉口,你都不要對我說。”小說結尾處戛然而止的處理手法,將暖的無望與掙扎彰顯無遺,也把井河推向了倫理與情感的兩難境地,增添了整個作品的思想深度與感染力。
而《暖》的結尾則比小說溫暖得多,正像導演霍建起所說,藝術未必要直面現實。他所追求的,是一種中庸、和諧, 禮樂相濟、人情融融的溫情美。原小說的殘酷在影片中被悄然化解。
差異原因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生產,生產的精神產品是為了給觀眾提供藝術的精神消費,但它畢竟是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具有商品性質,因此,導演在改編原著時必須考慮電影受眾的需求。
與此不同的是,語言是抽象的,並且不會把具體的形象直接地呈現出來,因而它給予受眾的形象是模糊的、間接的。這種間離效果使受眾在從語言中感知醜的事物時,就不會像面對圖像時那樣難以接受。因此,在《白狗秋千架》中暖可以瞎掉右眼,形象醜陋,舉止粗俗,但在電影《暖》中觀眾就無法接受這樣的視覺衝擊。
莫言說,小說跟電影、電視劇的關係, 我認為應該是各走各的路, 然後偶然地在某一點上契合, 生出一個作品。
2020-12-15 07:18: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