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3 07:14:14| 人氣9,376| 回應74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林毅夫何德何能?怎可成胡溫體制的重要經濟智囊,只因林叛台逃中?

如果只因叛逃,那給個閒差便可。林可是有實才,1986年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回國任北大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對中國經濟改革有獨到見解,中共「十一‧五」計劃的農業經濟建設就是出自他的献策。

對!很厲害,据說林是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國呼聲最高的學者。

瞧你說地酸溜溜的,如以林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聯經,2000)的硑究理論和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証來看,林的確比其他人有見識,林在台灣版序說:

「大陸經濟學界關於國有企業的討論,從建議給企業放權讓利,賦予其自主經營的法人的地位出發,繼而強調產權或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直到最近關於建立現代公司制度的討論,具有逐步深化的特徵,也是與迄今為止企業改革進行的邏輯一致的。

然而,由於大多數學者沒有認識到國有企業體制形成的內在性,忽略了國有企業由於承担著一系列非經濟的戰略目標、社會職能和政策負担,和非國有企業不是處於公平的競爭條件之下,因而國家作為所有者無法利用國有企業的實際利潤水平作為經營績效的指標,以便克服企業經營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在這種情形下強調企業產權改革,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並不能解決責任不對等和激勵不相容的問題,產權改革只能使經營者更容易產生機會主義行為。

本書通過對國際範圍的歷史經驗及理論的考察,對『產權核心論』提出了質疑,認為從消除國有企業面臨的不對稱競爭條件入手,創造公平競爭條件以形成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充分信息,才能夠逐步形成和選擇出适宜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消除責任不對等的程度,最大限度地避免經營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實現所有者與經營者的激勵相容。」

林的確「通過對國際範圍的歷史經驗及理論的考察」,得出國有制未必是低效率、私有化未必能解決國有企業問題,林引「世界銀行的一項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研究報告,發現凡是取得成功的改革,都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同時、整體進行的改革,包括通過開放市場創造更多的競爭,放鬆對產業進入的限制…減少或取消直接或隱蔽性補貼、使信貸建立在商業化基礎上…凡是採取單一手段(如私有化)進行的改革,效果都不令人滿意…把沙蘭與其他前蘇聯及東歐國家(尤其中國)的改革方式和改革效果作一比較,有力地支持了上述判斷。」(P.140)


可惜只是眾所皆知的國與國之間的比較,缺乏對史上最大國有企業改革個案──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做一詳實的實証研究,比較只做產權改革和整體改革之間的改革成效。

那得要等中國這波大型國有企業改革,告一段落後才可能比較出。
 
國企改革備受關注且任重道遠 鉅亨網新聞2012-03-12
今年“兩會”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改革、反對行業壟斷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國企利潤該不該分紅?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建議,將國企未來兩年的利潤拿出來,向中國全體國民發放4萬億元“消費券”。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高級監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王永慶則表示,央企發展為經濟創造繁榮,但并不完全需要拿出錢“分紅”,國企去年納稅2.9萬億,約占總稅收1/3。若再從國企利潤中拿出部分直接給老百姓“分紅”,“不是非常現實”。而國資委也表示,現階段央企的主要任務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此外央企利潤總額并非“紅利”上繳的基數。
 對於這些建議,一些專家也拋出了自己的觀點,資深金融工作者余豐慧認為,不妨先選擇幾個央企作為試點國企利潤分紅,有效果就慢慢推開,否則,就選擇其他路徑改革。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若國企直接發放消費券將大大拉動內需。而也有人認為,“全民發錢”不如“全民減稅”。
 業內人士認為,壟斷利潤理應回饋於民。享受壟斷盛宴的國企,在分紅方面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1994年至2007年長達13年時間里,國企一分錢利潤沒有上繳。而2007年至2008年,央企共實現分紅584億元,除去再投資后分紅節余僅為12億元。2009年,央企上繳分紅僅為其利潤的10%。目前,按照國務院規定,上繳稅后利潤比例最高的中國煙草等企業,也不過為15%,還有很大上調空間。
 國企改革如何改?
 全國政協委員、光明集團副總裁葛俊杰建議,優化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產權結構,盡量減少國有獨資企業數量,競爭性的國有控股公司積極引入有話語權的戰略投資者(盡量避免形式上的“國有多元”、“體制內多元”),能夠上市的盡量整體上市。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認為國企是“灰頭土臉又悶聲發財,做了很好的事,名聲又不佳”。他建議將國企15%盈利無條件上交財政,將國有資產的部分盈利納入財政預算,讓全民共享國企發展成果,既可用於改善民生,也可用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也表示,國有資產改革之路需要不斷努力,需要不斷深化。當前最急迫的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如果沒有規範的董事會,國有企業不可能持久。
 國資委提案辦結率100%
每到“兩會”,代表委員們涉及國資改革的建議,內容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
 關於國有資產體制改革方面的建議和提案,主要是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和產權交易制度等方面;關於國有企業管理方面的建議和提案,主要是完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規範國有企業領導人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國有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體系等方面;關於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建議和提案,主要是規範國企改制、盡快完善國有企業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給予欠發達地區企業改革政策傾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等方面;關於繼續給予企業債轉股和破產政策的建議和提案;關於企業分離辦社會、主輔分離和廠辦集體企業改革建議和提案。
 但落實到行業與企業,有多少涉及國企改革方面的提案能夠辦結?
 記者從國資委發布的信息發現,近年來,國資委圓滿完成了提案辦理工作,辦結率100%;政協委員反饋的滿意率也達到100%。
 數據顯示,2009年,國資委共承辦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共113件,其中人大議案2件、人大建議75件、政協提案36件;2010年國資委承辦的人大議案和建議、政協提案共135件,其中人大議案2件、建議73件,政協提案60件。2011年,國資委承辦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99件。
 深化改革,國資領域任重道遠
“壟斷企業都是老大!”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天倫集團董事長張瀛岑直接“炮轟”壟斷企業。張瀛岑今年的兩個議案建議,都是反壟斷,一是打破石油、燃氣上中下全壟斷的局面,二是打破慈善的壟斷。
 就在3月8日,新奧和中石化聯合發布公告稱,有關收購中國燃氣事宜已經提交了系列審批申請,其中商務部正進行反壟斷審查。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環節,今年“兩會”也不乏有針對性的提案。
 據悉,去年全國有數百個城市出現了以“虧損”為名的漲價,涉及水、電、氣、暖等方面。據統計,我國行業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大多是壟斷性行業,包括通信服務業、金融證券業、電力供應業等。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認為,壟斷企業的員工享受的比其他行業多得多的福利和待遇,而商品和服務價格提高后,傷害的卻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
 而記者采訪專家也認為,打破壟斷,不能依靠自下而上的努力,這樣沒辦法排除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必須是自上而下來推動,此外,還需要對壟斷行業放開準入,必須要引進民間資本,有競爭才有效果。
期待新一輪國企改革順利起航  北京新浪網 2012-03-11
  今年,國企改革令人產生新的期待。
  據新華社報導,吳邦國委員長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將聽取審議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等工作情況的報告,將選擇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等開展專題詢問。
  在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議程中,國企改革議題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非常明顯地釋放出信號:新一輪國企改革即將啟動。
  中央提出,今年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啟動新一輪的國企改革,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應有之義,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時,也與民生息息相關。
  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國企改革與發展的議程安排,既是落實和推動中央的決策部署,也是對民意的響應。
  近年以來,國有企業在金融風暴中的表現,可以用“逆市飛揚”來形容。去年,中央企業實現凈利潤9173億元,全國商業銀行凈利潤為10412億元。這些成績固然可喜,不過,由於國企紅利上繳率偏低,廣大民眾並未明顯感受到分享了國企發展的成果,一些壟斷企業甚至與民爭利。這也成為今年兩會上的熱點議題。比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長黃奇帆就在會上建議,將國企15%盈利無條件上交財政。
  同時,與一些壟斷性國企的“好日子”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量民企在經營困境中苦苦掙扎,各類民間游資找不到出路,地下金融暗流洶涌,實體經濟堪憂。
  因而,去年以來,打破國企壟斷、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呼聲不斷高漲,而且也正在成為政府、民間以及學術機構的共識。前不久,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30年的中國》報告發布。報告建議,中國應縮減龐大的國企規模,要轉變政府職能,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關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研究推進鐵路、電力等行業改革。完善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壟斷,放寬准入。”
  國企在什么領域應該“退”,在什么領域應該“進”,政府如何重新界定與國企之間的關係,下一步國企如何發展,均取決于如何看待國企的性質、定位、功能。所以,接下來,還是需要新一輪國企改革與發展的方案,對這些問題作出系統性的回答。
  說新一輪國企改革“易”,而真正到了“怎么改”、“怎么發展”則“難”。這既需要有關方面用智慧和勇氣設計出完善、可行的改革方案,同時,也需要廣泛徵求意見,更需要人大的監督與制衡。期待,在各方合力之下,新一輪國企改革順利起航,2012年成為國企改革與發展的新紀年。(社論)
國企改革30年  by宋養琰 2008-09-09人民網-理論頻道
  國有企業(簡稱國企)是企業的一種特定的組織形式或制度。它的主要內涵是:企業所經營的資產歸國家所有,企業經營的成果完全由國家佔有、使用和支配。從歷史上看,國企由來已久,到了現代社會,國企才在許多國家得到長足的發展。二戰后,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特別是發達的國家)都相繼組建了相當數量的國企,其中,以社會主義國家為最,並視為立國之本。時隔不久,由於先天和后世的種種原因,導致國企經營效率低下,嚴重虧損,債台高筑,難以為繼,接著又幾乎在所有經濟發達的國家無不採取種種措施,改變或改造國企的這種不景氣狀態,其中,通過拍賣將國企改變成民企最為普遍。例如,英國和日本,將鐵路、公路、航空、軍工等許多大企業賣給私人。在上世紀60——70年代,私有化形成一股浪潮。
  在我國,雖然在建國之初, 國企在恢復生產和振興國民經濟中發揮力挽狂瀾的作用, 功不可沒,但時隔不久,也毫不例外地遇到了經營不善和嚴重虧損的問題,且越發嚴重,導致國民經濟停滯甚至倒退。 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進行改革。
  從1978年起步,至今已有30年了。回顧30年來的改革歷程,可清醒認識到:國企改革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革的成效或成敗,關系到整體經濟改革和國民經濟的命運。同時也看到,對國有企改革的道路是漫長的、曲折的和艱難的。
  如今,為了將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入下去,很有必要回過頭來,看看國企改革如何走過來的,並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利再戰。
  一、我國國企改革的歷程
  回顧我國國企改革30年來的歷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8—1986年,在這一階段上,主要是進行國企經營層面的改革。傳統的國企是政府壟斷企業的經營權和產品的支配權以及收益處置權,因而導致國企長期處於低效率的運行狀態。針對傳統國企政企不分的弊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文件,推動了國企經營權層面的改革。1979年4 月中央工作會議做出了擴大企業自主權的決定,同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擴大國營工業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若干規定》等五個管理體制改革文件,並在四川省進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根據中央政策,政府向企業讓渡了一定的生產自主權、原料選購權、勞動用工權和產品銷售權等十四項經營權。企業經營權的部分讓渡意味著企業的經營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產品的控制權和索取權。
  這一階段改革意在使國企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四自”經濟實體。
  從結果上看,雖然這一階段改革是淺層次的,採取了一些權宜之計的放權讓利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79年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稅比1978年增長了10。1%,高於1957—1978年的平均增長率。國家財政收支也從1978年的財政赤字10。17億元,轉為1979年的財政盈余135。41億元,職工實際工資比上年增長了7。5%。
  這一階段改革之所以取得成效,主要是因為:第一,它能使各利益主體在改革中獲得程度不同的利益,具有普惠性質,從而產生了較強的激勵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二,這種改革是在不改變原有產權框架內進行的,隻在政府和國企之間進行利益調整,這種調整並不涉及“姓公姓私”或“姓資姓社”的問題,因而阻力較小,改革能夠被全社會所接受,進行比較順利。第三,這種改革雖然表現為政府利益的部分損失,但國民經濟總量是增加的,中央政府收益的絕對量也是增加的﹔同時,又帶來社會成員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因此,以放權讓利為內容的國企經營權層面的改革是一種社會絕大多數成員都能接受並受益的帕雷托改進。
  第二階段是1987—1992年,主要是進行國企從經營權向所有權過渡的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企業的產權問題,使人感到不進行產權改革沒有出路,相應的也產生了兩種不同改革思路:
  一種思路是主張將國企改革仍限制在原有財產關系之內,進一步推進或深化經營權層面的改革。與這種認識相對應的制度選擇是企業承包制或租賃制。政府決策部門也傾向於這種改革思路,於是從1987到1992年,國有企業經歷了兩輪承包和租賃改革。
  承包和租賃推行伊始,確實調動起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推動了國有經濟的發展。1987和1988年我國工業增長速度分別為14。1%和20。7%,企業實現利潤1987年比1986年增長8。0%,1988年比1987 年增長18。2%,虧損面也逐年下降,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但在推行承包、租賃制期間,卻出現了企業增效、經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下降的狀況。在推行承包、租賃制的第一年,即1987年,伴隨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財政收入卻出現了低增長,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6年的20。8%,1987年驟降為18。4%,一年下降2。4個百分點,1988年又急劇降到15。8%,比1987年又下降2。6個百分點。
  承包、租賃帶來的后果招致了全國各界強烈的批評和反對。人們普遍認為,在承包、租賃過程中,國家和企業處在一種不完全的契約關系中,政府與企業一對一的談判成本很高,且無法對承包、租賃合同的細節逐一地加以規定, 企業經營者可憑借承包、租賃權合法或不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顧國家的利益。因而政府對企業約束仍然是軟的。企業隻負盈不負虧,不僅使國家財政收入下降,而且還造成了承包、租賃者的行為短期化和“機會主義行為”,有導致國企被掏空的危險。
  與承包制、租賃制的改革主張不同,國內理論界的一些學者提出了深化國企所有權層面改革的主張,與這種主張相對應的制度選擇是股份制。股份制改革是國企在所有權層面改革的一個重要推進。其根本目的是要改變由國家壟斷的企業財產制度,使國企內部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優化國企內部的治理結構,為實施對股東、董事會和經理層進行有效的激勵和制約,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
  從實踐上看,國企股份制改革的試點始於1986年,改革之初,大都在國有中小企業中試行。試點的影響面並不廣泛,主要問題在於當時非國有的財產主體介入不足,又找不到能夠作為非國有主體的普遍介入形式。在多元化主體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股份制試點往往在企業內部職工中展開。由於企業內部職工籌資能力的局限,股份制改革自然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而且因當時對股份制改革的理論准備不足,認識不清,管理人才匱乏,很多試點企業的職工股份演變成為一種工齡折股,內部借貸買股,或化公產為私股,最后使股份制難以推進下去。在這期間,由於承包、租賃所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以及股份制發育不足,致使國企改革一度處在搖擺、徘徊、迷惘之中。改革的效果並不理想,改革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第三階段是1993—2004年,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同時對國企布局不合理的結構進行調整。1993年,在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和步驟。1994年以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在國企中展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是要通過產權結構的改革,使國企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在現代企業產權結構的制約下,政府不能直接地控制和經營國企。政府可通過其代理人即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參與國企重大事宜的決策,但這個決策也要受所有者出資額即所持股份數額限制,不能一家說了算。當然,政府可在國企清算和轉讓時依據終極所有權來實施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在現代企業組織框架中,從發展上看,政府的意志是遞減的,是受限的,而股東的意願和權利可得到組織和制度的保証。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權利、責任和義務是由法律規定的。決策隻能由董事會成員討論后通過表決做出,這就可以避免長官意志和個人意志的獨斷專行,從而為企業的科學決策的實現提供組織基礎。
  在此期間,國企的現代化改革取得了明顯的績效:
  ——到2002年,15。9萬戶國有控股企業中的50%以上實行了公司制改革。從1998年到2002年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重組上市的有442家,累計籌集資金7436億元,其中境外籌資352億美元。
  ——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1997年至2002年,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內地企業由3家上升到11家,這些企業全部是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2003年中國企業聯合會推出的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共有368家,佔總數的73。6%,資產佔總數的96。4%,利潤佔總數的85。4%。但國企所有權層面的改革,不是一個簡易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仍然受到多方的限制。
  在這個階段上,伴隨著國企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從戰略上考慮,國家對國企的布局和結構進行大幅度調整,從一定意義上說,調整也是改革。調整的手段是多樣的。通過收購、兼並、重組、出售、關閉、破產等多種形式,國企布局和結構取得了積極進展,成效顯現:
  —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退出了市場。1994年到2002年,全國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3080個,涉及核銷銀行呆壞賬准備金1995。4億元,安置職工約530萬人。關閉破產政策的實施,不僅推動了國企布局和結構的調整,也促進了企業優勝劣汰機制的建立。
  ——放開搞活了一大批民有中小企業。1997年以來,各地通過改組、聯合、兼並、出售等多種形式,使地、市、縣級的國有小企業的60%左右轉為非國有企業,並給以信貸放寬的支持。同時,相應地也加大了對地、縣、市以下的國有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改革的力度,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吸引外資等方式,對國有小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改革,改革面達到80%左右。
  ——國有經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1995年到2002年,通過改組、聯合、兼並、出售等多種形式,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從7。76萬戶減少到4。19萬戶,下降了46%,中小企業戶數從24。5萬戶減少到14。9萬戶,下降了39。2%,1997年國有小企業盈虧相抵后,淨虧損額達502億元,2002年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86。9億元。但在實施對國企現代化改革過程中,問題還是存在的,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
  ——國有獨資公司仍在較大范圍內存在著。黨的十五大四中全會指出,在全部國企中,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外,都要積極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公司。到2001年,單一投資主體的獨資公司仍有14。5萬戶,佔全部國有工商企業總量的75。9%。獨資公司嚴格說來不是真正的公司,更不是現代企業制度。獨資公司的建立,不是改革而是改良。因為獨資公司根本不可能建立公司制所特有的制衡機制,產生不了公司制所特有的功能,發揮不了公司制應有的作用。獨資公司與傳統企業沒有什麼區別。
  ——-在行業分布上,除必須由國有控股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外,國有經濟還廣泛分布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在一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競爭比較激烈的加工工業和一般競爭性服務行業,國企的比重仍然偏高。
  ——在股權比重上,國有股權在許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中嚴重存在著“一股獨大”或的現象,據統計,到2000年,在3。2萬戶國有控股公司中,國有股佔總股本的63。5%。在上市公司中,“一股獨大”更為嚴重。在全國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幾乎全是國家股,佔總股本的70%以上,在經營決策和人事安排等方面,還是一家說了算,缺乏多股制衡機制,發揮不了股東會和董事會的作用。不利於很好地實現同股同權、同股同利的公司制的基本原則。
  ——在企業規模上,截止2002年底,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9436戶,淨資產52637。2億元,銷售收入56868。5億元,平均每戶企業淨資產5。58億元,銷售收入6。03億元,規模偏小。《財富》雜志公布的2002年世界500強中,美國有192家佔39%,西歐119家佔24%,日本88家佔18%,這三家合計佔81%。中國大陸隻有11家,僅佔2%。
  ——當改革進行到1997年,竟出現國企全行業淨虧損的局面。為了扭虧所付出的代價或成本是相當高昂的。據有關方面統計,三年之中,用去銀行呆壞帳准備金1500億元,技改貼息200億元,實施債轉股580戶,共用去4050億元,並於2000年4月1日停息,當年即減免企業利息支出195億元。幾項加總達5945億元。這就是說,三年解困,情況有所好轉,主要取決於黨和國家政策的優惠和照顧,而不是來自於國企改革的成效,或企業的創新能力的增強。
  ——在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中,有一個重大特色,即分拆上市,而不是整體上市,這種上市方式,容易發生利益轉移,很多作為子公司的上市公司,被母公司掏空。
  此外,還有一大批需要破產關閉的企業沒有退出市場。據初步調查,到場2002年,全國符合破產關閉條件的資源枯竭的礦山和國有大中型企業還有2500多戶,涉及職工近510萬人,涉及金融債權2400多億元。受核銷銀行呆壞帳准備金額度、政府財力及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約,這些企業一時難以退出市場。
  國企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國有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影響到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也影響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深化。到2002年底,我國國有資產總量達到11。83萬億元,其中經營性國有資產7。69萬億元,佔65%﹔非經營性國有資產4。14萬億元,佔35%。15。9萬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資產總額達18。02萬億元。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必須必須加快對國企的改革、調整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隻有繼續深化改革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才能進一步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進一步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才能進一步促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
  第四階段是2005年至現在,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在原有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深化對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內部的改革。這裡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內部產權分置制度的改革。
  中國股市自1990年起步至2005年以前,長期處於低迷狀態,不死不活。在此期間,雖然出現過幾度“牛市”,但都為時較短,總的狀況是“熊市”。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因為作為股市主體的國有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和股市本身在組織管理上存在的種種弊端,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主要功能錯位﹔股本權設置不合理,國有股不上市﹔國家控股公司組建過多﹔公司內“一股獨大”﹔証監會的功能定位有誤;仍奉行計劃經濟的人事任免制度,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無法形成;廣泛地用配股代替按股分紅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待深化改革來解決。但當務之急,是對股權分置制度的改革。
  從2005年起,股權分置制度的改革開始啟步,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出台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証監會2005年6月16日在公布《關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股權分置改革后增持社會公眾股份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股東大會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后,可通過二級市場把不上市的國有股變為上市的流通股。
  傳統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是分置的:國有股(包括國有的法人股, 法人股也大都是國有的)是非流通股,不能上市,隻有非國有股即公眾股才能上市,屬於流通股,這實質上在股市上形成了兩個市場,兩個價格 。這種情況的存在,帶來的的后患是嚴重的和無窮的,如尋租,價格信號失真,割裂的市場失去有效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等。股權分置改革,就是把原先由股權分置切割的兩個市場(一級和二級),兩個價格(一低一高),變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市場體系和價格體系。股票上市后呈現全流通狀態,真正實現了同股、同價、同交易。
  隻有這樣,才有利於有效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暴有利於資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於推動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在價值取向上的趨同,有利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有利於維護公司的形象,有利於股東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形成良好的預期。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也適度放寬中小板企業的上市標准,准許創新型的企業能夠通過上市實現快速發展。成熟的資本市場,除接納大型藍籌公司上市外,也要扶植新興企業成長,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當然,也應准許資本的自由退出。資本市場的有推有進,進退自如,給投資者的資產組合更多的選擇機會,促使資本市場有效運作。
  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了股市和股價的“雙軌制”,重塑了二級市場的游戲規則,反過來則將為一級市場提供優質的制度環境,必將全面地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和深入,股市逐步振興起來,主要表現是股價一反常態,有了生氣, 逐漸活躍起來,並呈現出上揚趨勢,再加其他因素的影響,股市一度成了脫?之馬,在較短的時間內,暴漲到驚人的程度,並形成一定的泡沫!隨后又急劇下跌,短短的幾個月,又跌到似乎難以收拾的程度。這種現象,對缺乏資本市場熏陶的中國股民來講,是很難適應的。本來,股市有漲有落,有大漲必有大落,應當說是常態,但在中國,難以為人們所接受。
  應當說,影響股市漲落的除制度和供求原因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諸如國際的和國內的,經濟的和政治的,自然的和社會的,歷史的和現實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等。所以在國企改革這一階段上的股市漲落,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如金融危機或戰爭)所引起的暴漲或暴落,應當說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在國企改革第四階段上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國有銀行體制改革。 銀行體制改革一個重要表現是國有銀行股份化,並紛紛上市,有的還在國外上市。
  在國企改革這一階段上,農村金融也在體制改革中發展和壯大。
  二、國企改革的難點
  30年來的國企改革,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我們改革的初衷還相去甚遠。 國企改革初衷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政企分離。 30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看, 政企分離了沒有呢?當然不能說一點沒有,但分離不大,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科學的公司理論認為,公司的規范化,必須建立科學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做到這一點,在公司內部,正確地確立股東和董事會的關系:股東是“自我”或“小我”,公司法人是“大我”。在公司范圍內,股東再大,大至國家,也是“小我”﹔公司再小,小至由幾個人所組成,也是“大我”。“小我”?意志是“自我意志”,“大我”的意志是“公意”。“公意”一旦產生,即具有法律效用,它不僅獨立於諸多的“自我”及其意志之外,而且又凌駕於諸多的“自我”及其意志之上,並使“自我意志”服從於“公意”,以此來維護公司這個有機體的運行和發展。這個朴素的道理,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裡,已經為人們普遍所認可,並使之成為公司運作和立法的主要根據。
  可是,在我國已建立的公司中,要做到這一點,難度是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政企難解難分。政企難解難分的根源究竟在哪裡?根子不在企業,而在政府。這裡我們從中看到一種令人困惑的現象:一方面政府要求企業走向市場,“不找市長,找市場”﹔另一方面,政府又不願放棄自己已經長期擁有的對企業可以任意干預並從中獲益的特權。現在看來,政企不分,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制度性障礙。
  為什麼政企分開如此困難?關鍵還是在兩個制度難以或不准碰撞上。
  第一是財產制度。按照市場要求,實現政企分開,決不是管理方式轉變的問題,而是財產制度的選擇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實現政與企分離,國家也採取一些措施,如設立國資局,組建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等,意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設置一道“隔離帶”,把政府與企業分開。還有就是1998年啟動的現在還在繼續的政府機構改革,撤消了一些專業部,如紡織部、輕工部、冶金工業部等,把原先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的職能移交給綜合部門,如經貿部、計經委、現在的計改委等,減少政府直接插手並干預企業。這樣做,實踐証明,其結果也都成效甚微。因為綜合部門也是政府機構,權利移交只是權利轉移,並沒有放鬆對企業的行政性管理。由此可見,政企不分是由國有制的性質決定的,不容改變,也不能改變。所謂“開明的婆婆”,只是適當的放鬆而已。
  第二是政治制度。中國與西方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西方國家大都是多黨制,多黨輪流執政。因此,在這種制度或體制下,國企隻能屬於國家,而不屬於任何政黨,哪怕是在執政期間,也不能用國企的錢,辦政黨的事,如果辦了,會被叫做“竊國”或“盜國”,要受到法律治裁。黨隻能用黨費,或是募捐,還可以自辦企業(即“黨營經濟”)賺錢。而我國不同,我們是共產黨執政,其他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所以我國是當代社會少有的“黨與國聯姻和合二為一的體制”。事實上,政府的企業也是黨的企業,黨、政、企是捆在一起的。其中黨是領導核心,政要對黨負責,企也要對黨、對政負責。現在要政企分開,首先的問題是黨政關系、黨企關系分開,這是很難辦到的,或者說根本辦不到的。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負責起草關於對國企實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的小組在起草過程中,首先碰到的就是這一個問題:黨委在企業裡干什麼?后來匯報給朱總理,他當時說了兩句話,一是:國有企業改造成股份制公司,不寫黨委不得了,中國這麼大,情況這麼復雜,怎麼保証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穩定性。二是:把黨委寫進去也不得了,黨的權力責任呢?從公司發展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所以沒有做任何批復。但他在導言裡面寫到:我們的國企改革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使之健康蓬勃的發展。所以在企業改革當中,現在多採用“交叉兼職”的辦法,比如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或總經理。這是一種探索。問題是,如果在企業中黨委起領導、核心、決策作用,還要董事會干什麼?董事會不起董事會的作用,還能叫現代企業制度嗎?
  在我國,實現政企分離,除上述兩點制度阻力外,還要一個慣性阻力。政企分離實際上是一場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革命,它每前進一步都勢必要遭到舊的、傳統勢力的頑強抵抗,這也成為政企難分難離的重要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清楚地看到“下”改“上”不改所發生的碰撞和磨擦,國企在解決諸多矛盾時所發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迷惘和焦慮,因而產生對改革與發展信心的動搖和內動力的不足。
  在這種制度和體制下,我們有許多領導干部,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是什麼不清楚,辦了許多政府不該辦的事情﹔而應該做的事情又沒有很好去辦。這種情況叫做政府的角色錯位。按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於企業應當當“保姆”,而不應當當“爹”,可是,制度決定了政府對於企業還得把當“爹”的角色繼續扮演下去。
  三、深化國企改革的道路
  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基本原理,叫做經濟人假定。假定中說,在經濟生活中,任何人都可稱之為經濟人,經濟人都是以贏利為目的的,都是利己主義者。利己主義者所追求的都是獲利最大化。為了要達到獲利最大化的目的,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一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率﹔二是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不講節約,隻講效率,三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節約又不講效率。比較地看,國有企業,對在其中工作的職工,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工人,就多數情況而言,是屬於上述的第三種情況。這是國企的痼疾,屬難治之症。承包制和租賃制,是屬於第二種情況,其后果我們已深有體會了。在承包和租賃年代,不計后果地加快或提前折舊,好多企業被掏空了。個體經濟、私營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勞者有其股)、職工持股的股份制,都是屬於第一種情況,即民有民營,即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率成效顯著。
  哈耶克曾說過,從一個好的假定出發,往往會產生一種壞的制度或體制,和制定一種壞的政策﹔相反,從一種不好、不太好的假定出發,又往往產生一種好的制度或體制,和制定出一種好的政策。正如上述,假定經濟人都是自私的,政府和企業都根據這些人的自私心理,想盡一切方法,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年所制、期權制,效益和工資挂鉤工資制,再加上制定各種有效的管理規章制度以及法律和法規等,來限制和克服人的自私心理的發展,其成效一定是顯著的。而我們過去按照儒家之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大都是公而忘私,因而大搞政治挂帥,平均主義,結果隻能在低水平上運轉,最終弄得缺吃少穿,人心不滿。由此看來,民企還是一部分國企改革的取向。
  ——國企必須從不實合自身存在的領域退出。1999年9月中央召開十五屆四中全會,就國企改革專門做出《決定》,裡面講了七條措施,很全面,也很有新意。其中最使人們關注的就是四個字:“有進有退”。“有進有退”比以往提出的“抓大放小”明確和科學多了,可操作性更強了。往哪裡“進”呢?《決定》明確指出:“三大行業”,“兩類企業”。三大行業是:國家安全行業﹔自然壟斷行業﹔提供公共產品的公益性事業。兩類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中少數幾家關鍵性的企業﹔支柱產業中的骨干企業。所謂“進”,就是要加強,增加投入,提高經濟效益。從發展上看,在這行業和企業中,經濟總量還會增加,還大有發展潛力和前景。除此之外,應當都在退的范圍之內。所謂“退”就是國有企業從那裡撤出來。有人擔心如果退大方了,就不是社會主義。馬克思從未說過,搞社會主義必須搞國有制。他隻說過:社會主義要以公有制為基礎。公有制有多種實現形式,如馬克思先后就說過:公有制、共有制、合作制和集體所有制。他還說過,股份制是對私有制的揚棄,以及要在生產資料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建個人所有制。實行全面國有制是蘇聯十月革命后為粉碎14個帝國主義的圍攻,鞏固蘇維埃政權,並掌握國民經濟而不得已採取的一項措施。現在看來,是否實行國有制和是否實行計劃經濟一樣,都隻能看作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隻能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更多的財富,更好地用來滿足人民最大限度的需要。
  現階段,就絕大部分企業而言,不是“進”的問題,而是“退”的問題。十五大五中全會提出了從戰略上調整國民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的任務,就是為了實現“有進有退”的目標。國企應從不佔優勢的領域中退出,為民營經濟騰出廣闊的發展的空間,有利於民營經濟按照“三個有利於”的原則,通過各種方式放開搞活和改制,而且越快越好,不要久拖不辦。大量實際情況告訴我們,晚退不如早退好,晚退隻好在困境中繼續掙扎,廣大職工跟著受苦,國家受罪。眼下,國企改革主要是思想障礙。有些人經常揮舞“私有化”、“一賣了之”、“國有資產流失”大棒嚇唬人,使一些地方或一些單位不敢進行國企改革,或偷偷摸摸地改。這樣改革自然就難以順暢進行了,速度也就慢下來了。如果讓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其后果不堪設想。
  ——減持國有股,擴大職工持股。股份制的特色是股權多元化。實現股權多元化主要途徑有增資擴股、國有股轉讓、合資合作、資產出售等。按新股東來分類,凡從公司內部引入新股東,包括經理在內的企業職工入股,統稱為“內部型股權多元化,又可稱“稀釋型股權多元化”在我國股份制改革實踐中,沒有能很好地推行職工持股制度,恐怕也是重要的缺陷,同時也是導致股份制未能收到很好成效的原因。
  職工持股制度簡稱ESOP,最早是美國經濟學家和律師路易斯?凱爾索(Louis Kelso)提出的。他的理論認為,人具有通過勞動和資本獲得收入的基本權利。據此,凱爾索及其追隨者設計了一套能使企業每個職工既獲得勞動收入又能獲得資本收入的計劃。其基本內容是:在企業內設立專門機構,幫助職工購買或通過其他方法取得本企業的股票,從而據此定期或不定期分得一定比例、一定數額的紅利。職工持股制度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在西方國家普遍推行,成為企業中一個重要的制度。在我國,職工持股是伴隨著國企股份制改造在80年代中期就出現了,但后來沒有很好地堅持下去。
  過去我們在對國企實行股份制改革時,盡管企業的產權關系這些年來已發生了一定變化,但在大多數企業中,職工在企業中的地位及其利益卻未得到充分重視和實現。其根本原因在於職工沒有在企業的產權結構中擁有一席之地,職工仍然只是勞動者而非所有者,他們只是用自身勞動換取工資,基本沒有獲得任何剩余價值索取權。而且隨著股東的日益外部化,職工的雇佣成份和性質也在增加。職工在企業的組織體系中是被看作被管理者和被監督者,因而處於消極和被動的地位,嚴重地影響了職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狀況顯然與國企改革的最終目的相左。實踐証明,這樣的改革邏輯已經影響了國企改革的進程與企業的經營績效。
  導致目前國企職工持股滯后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缺少一套切實可行的法律制度,因此制定和完善一套全國統一的關於職工持股制度的法律和法規就非常必要。首先是在公司法中補充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中職工持股的相關規定﹔其次,要根據股份制的新情況,作好公司法、勞動法和工會法等基本法律之間的銜接、配套和統一,提高制度運作的效率。
  根據國外的經驗,政府對於職工持股不僅在法律上予以鼓勵和肯定,而且在資金上予以扶持。我國政府也應當通過金融手段對職工持股給予必要的支持。比如鼓勵銀行以低息貸款的方式給予職工在購買企業股票時的支持,同時對實行職工持股制度的企業者,在取得銀行貸款時也能得到一定的優惠。特別是在當前擴大內需的政策前提下,讓銀行通過低息貸款支持職工持股,會起到增加貨幣供給,刺激投資的作用。
  國企的改革,事關國企興衰存亡。當代,根據世界范圍內和我國實踐的經驗,企業的運行有五條“死亡線”:一條是制度落后。制度決定體制,體制決定機制,機制決定效率。落后的制度,企業必死。二條是淘汰率低下。中低檔人員淘汰率在2%以下者,企業必死。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淘汰率都在10%以上。三是活工資在工資總額中佔據10%以下者,企業必死。四是高素質人才低於企業總人數的10%。高質量人才少,知識支撐不了企業的技術革新和先進管理作用,企業必死。五是信用危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企業也是這樣,企業無信必死。其中,制度落后是至關重要的,甚至起決定作用。
  在紀念國企改革30周年之際,可以歸納一句話:改革尚未成功, 國企仍需努力。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37/7876878.html
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因此內容標准要求“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改革的方向和方針
  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要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平衡發展的客觀進程,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老工業基地,把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爲國有企業跨世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改革目標
  到201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方針實施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
   (一)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産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三)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産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産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五)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産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並、規範破産、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八)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産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保證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企業增資減債、減輕負擔。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爲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十)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國有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社會背景
  工業革命以來近代經濟的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我們所稱的“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過程。當今西方的發達國家,在早期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由中世紀的封建經濟制度逐步過渡到近現代的市場經濟制度。在這個過程中,盡管不同的國家由于曆史背景不同呈現出過渡的差異,例如,由于國家介入程度的差別而有所謂的“美國式道路”和“德國式道路”的區分,但在總體上,自由企業制度和主張自由競爭、抵制國家過多幹預的意識形態占主流地位,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具有“自然發育”的特點。十月革命以後特別是二戰以後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批國家,在其初期則采取了計劃經濟體制。其中的一些國家,如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此前資本主義經濟曾經獲得過一定程度的發展,另一些國家如中國,整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只是在局部地區有所發展,更大範圍內則處在萌芽狀態。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初期和中期,這些國家曾有過工業和經濟的高度增長,但體制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終促使這些國家以不同的方式開始了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市場擴展需要
  在“自然發育”的國家,市場的擴展顯示了從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軌迹。   爲生産服務的金融制度雖然也在發展,但證券市場的興起和大規模發展則直接受到大量融資和企業間購並需求的刺激。而我們屬于“轉型”國家,已經基本建立了現代工業基礎,建立在有些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的水平,工廠制度不僅確立,而且具有較爲系統的管理制度。與“自然發育”不同的是,這些工廠不是在市場擴張的刺激下成長起來的,而主要依賴于政府的計劃安排。所以,它們是“工廠”而不是“企業”。在這樣一個起點上,如何實現這些工廠的市場化“轉型”,“轉型”中依據何種順序和邏輯,就成爲我們面對的問題。
  重要成果
  不論理論和政策上采取了何種“說法”,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從開始實際上就是“市場導向”的。改革之初,企業對生産什麽、生産多少、按什麽價格出售無法自主決定,國家計劃“管得過多,統得過死”,被當成是企業體制上的一大弊端而需要改變,因而要求企業“面對市場組織生産”。企業首先進入的是商品市場,在商品市場中則首先進入的是消費品市場。決非偶然的是,價格改革構成了80年代經濟改革的重點,首先得以放開的是大多數消費品價格,爾後通過“雙軌制”的調放結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放開了大多數投資品價格。中國國有企業首先經受了商品市場的競爭洗禮,産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明確並初步學會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産。   2、刺激了供給增加和買方市場的形成。   3、産品和企業的分化加快,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脫穎而出。   4、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湧現出一批企業家。
  改革的理由
  總之,商品市場的一個時期的發展,使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某些實質性變化,那種完全指靠國家吃飯過日子的企業已少見了(盡管不能說完全沒有)。對國有企業改革來說,商品市場所帶來的變化給資本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這裏我們關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場發展的順序問題。理論上可以假設資本市場先于商品市場發展,或者二者同步推進,但資本市場上的經營者很快將會發現企業不會按照市場需求生産和銷售産品,不知道那些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利,並成爲優勢企業,不知道企業重組中誰去兼並誰,也不知道哪些企業領導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能有什麽樣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
  改革矛盾
  在商品市場取得重要進展、解決了一些問題的同時,它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則越來越顯而易見。這些問題有些是根源于傳統體制的老問題,在新的形勢下趨于明朗和尖銳,有些是隨著商品市場發展而引出的新問題。概括地說,它們集中表現爲幾個重要矛盾。
  矛盾一
  第一個矛盾是國有企業“所有者虛置”與市場競爭對所有者作用要求提高之間的矛盾。所謂“所有者虛置”不是說沒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這樣的“所有者”不能切實負起應有的責任。這是傳統體制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但在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的新環境下,對所有者的要求提高了,所有者的“質量”不同,企業競爭的後果便會有大的差別。這一點經常被用來解釋國有企業經營不善、持續虧損等現象。分析近年來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原因,人們甚至有理由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是否存在明確的盈利動機表示很深的懷疑。這是一方面的情況。
  矛盾一擴展
  在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以及其他公有企業的治理結構、經營者的行爲呈現出複雜狀態。在企業擴權的背景下,相當多的企業,特別是從差到好的老企業,改革以來“從無到有”的“新國企”,高層經營者實際上掌握了大部分剩余控制權和部分剩余索取權。這些人已不同于改革前的企業經理人員,也不同于西方國家老一代企業家打下江山後雇傭的支薪經理,他們不同程度上具有創業者的性質,對他們掌握的剩余控制權和索取權,人們似乎多少持一種默認態度,認爲“人家搞起來的企業,應該有一份合法權益”。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經營者已是某種程度上的“風險承擔者”。但現有的正式經濟關系和法律關系並不全部承認並保護他們這種事實上的權利。與此同時,市場化過程使企業經營者損害法律上的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如職工)的利益,有了比計劃經濟時期大得多的空間,從在職消費到轉移資産都可能發生。于是,合理的不承認,非法的管不住,經營者行爲陷入了矛盾、扭曲的狀態,確實有人完全是“吃”、“挖”公有制,也有人是“正路”不通而走“邪路”的。公有制的所有權可能落不到實處,經營者作爲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的所有權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既有制度不承認、不保護它,它就會以與既有制度相沖突的方式表現出來。近年來一些知名企業家“出事”,以及普遍存在的“窮廟富和尚”現象,僅僅用個人品質顯然是無法解釋的。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內部人控制現象”,應有更切合實際的說明。無論如何,我們面臨著一個能否創造出有利于企業家穩定、長期發展的制度環境的問題。
  矛盾二
  第二個矛盾是國有資本事實上的部門、地區所有與生産社會化程度提高之間的矛盾。國有資本名義上或法律上歸國家所有,大多數實際上是部門、地區所有,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非市場化的環境中,國有資本要有運營的實際可能性,“條塊分割”是無法避免的選擇。對“條塊分割”的弊端,已有諸多分析,如人爲割斷生産經營內在聯系、重複建設和地區封鎖等。在企業規模擴大、分化加劇的新形勢下,“條塊所有”至少又帶來了兩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條條”和“塊塊”越來越難以對迅速擴張的優勢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特別是直接融資的支持,同時對在競爭中失敗的劣勢企業越來越難以在自己的行政勢力範圍內予以消化。二是“條條”和“塊塊”在自己的行政範圍內越來越難以提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稱職的企業家人才。撇開其他問題不論,這意味著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原有的所有者在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上都出現了“短缺”。如果說西方國家曾存在私人、家族及合夥人資本占有與生産社會化之間的矛盾的話,我們的經濟中目前也出現了明顯的“條塊所有”與生産和資本經營日益社會化之間的矛盾。這兩種情況雖然在具體國情和所有制性質上有很大差別,但所有制形式的封閉性和狹隘性上卻有類似之處。在西方國家,矛盾一定程度上通過企業股權結構的“公開化”、“社會化”,即通過對外擴股包括企業上市加以緩解的。我們所面臨的“條塊所有”所帶來的矛盾,也需要而且只能通過股權結構的開放和流動得到解決。
股權結構變化深層意義
  股權結構的這種變化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即爲政企分開問題的解決提供必要條件。對此依然可以從比較的角度得到理解。西方國家的所有者職能與部分經營者職能的分離,雖然不排除股權依然封閉狀態下雇傭職業經理的情況,但多數是在股權“公開化”以後出現的。“公開化”一方面使企業的股權不再等同于(一般應大于)原有所有者的股權,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多個所有者,使所有者(投資者)能夠相互競爭和流動,形成了資本市場,以及在資本市場上産生的便于所有者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基本信息。這些變化都使所有者和經營者職能的分離成爲可能。對我們所面對的政企分開問題而言,在堅持國有制的前提下,政府作爲事實上的所有者具有邏輯上的必然性,在政府之外尋找其他國有所有者是徒勞的。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只有一個作爲所有者的政府部門,而且這種隸屬關系有著很長的“曆史性”,要實現所有者與經營者職能分離意義上的政企分開將是很難的。積極的變化只有當引入了新的所有者,而且新老所有者具備了流動性,並且能夠以某種方式提供關于企業經營狀況信息時才能開始。
  矛盾三
  第三個矛盾是國有經濟戰線拉得過長與隨著市場競爭的擴展而出現的“市場失效”問題之間的矛盾。准確地說,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這個矛盾不可能突出,甚至不足以成爲問題,因爲當國有經濟一統天下時,不存在其“戰線過長”的問題,當市場經濟未得到大的發展時,也不可能存在“市場失效”的問題。這個矛盾一旦突出起來,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市場經濟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近來強調國有經濟縮短戰線、調整結構,就是以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資源配置中開始發生基礎性作用,特別是競爭性行業的市場競爭加劇爲背景的。在這一背景下,國有經濟在競爭性領域並無確定的優勢可言,雖然也可以找出具有競爭力、表現優秀的國有企業,但大多數企業卻陷入困境。在另一方面,僅靠市場力量管不了、管不好和不願管的事情大量增加,矛盾逐漸突出,如何把有限的國有經濟資源按照優先順序轉移到最需要從而也是最能發揮作用的領域去,就成爲緊迫的問題。
  戰略性調整
  國有經濟的這種戰略性調整所涉及的是國有經濟在新體制中的“定位”問題。近年來在國有經濟問題上存在著強調“産權改革”、強調經營者作用和強調建立競爭性環境等不同的觀察角度,彼此有一些爭論。在“産權改革”論那裏,或明或暗地遵循了“公家的東西不可能象私人的東西那樣受到關心和愛護”這樣一條簡單、樸實的邏輯,其結論的傾向性也是較爲清楚的。強調經營者作用的論者則考慮到近現代企業中職業經理階層出現且重要性上升的趨向,近來又受到人力資本理論和中國實踐經驗的支持。重視競爭性環境的觀點則認爲最重要的是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以獲得評價企業業績的充分信息。對同一問題從諸多角度開展討論,對問題本身的理解無疑是有益的,同時也表明了問題的複雜性。對強調産權改革者來說,需要對這樣一個事實提出解釋,即在最崇尚私人資本、最“自由放任”的國家,如美國,也都存在著一塊“國家資本”或“社會資本”。對強調經營者作用的論者來說,需要對國有企業經營者代理成本普遍高于非國有企業的現象作出解釋,而且將會發現重組後的國有經濟經營者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經營者。對強調競爭性環境者來說,也將會發現重組後的國有資本大部分並不處于競爭性領域。如果繼續用一般的産權和企業理論來分析國有經濟問題,將難以擺脫邏輯上的困境,因爲其隱含的前提是把國有企業仍然當成一般意義上的企業。顯然,對立足于解決“市場失效”問題、大部分將處于非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本來說,或者說實行戰略性重組的國有經濟來說,需要一組更切合實際的理論,其中包括國家理論、外部性理論、政府管制理論等,以對問題本身提出更好的說明。
  矛盾歸結問題
  上面述及的三個矛盾相互交織,不完全處于一個層次,但仍然可以由統一的邏輯加以解釋。不難理解,第三個矛盾是基本的,它需要通過國有經濟的職能轉換和戰略重心的大幅度調整才能解決,其結果很可能是多數或大多數國有資本將會轉入非競爭性領域。在理論上則要求擺脫把國有資本參與的企業看成一般企業的局限。對由于種種原因,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處在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本來說(盡管隨著時間推移這部分國有資本將呈現遞減趨勢),第一個和第二個矛盾是無法回避而且必須解決的,其基本途徑是在引入資本市場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企業産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現代化”,其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機制。
  深層特征
  其次,上述三個矛盾的出現和解決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或者說只有當轉軌“轉”的一定程度後才會發生。如果沒有商品市場的發展,這些矛盾或者缺少發生的依據,或者雖然存在但不會尖銳。也就是說,商品市場在解決了一些問題以後又提出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商品市場本身無法解決的,必須依賴于資本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這樣我們對前面提出的問題就有了答案:國有企業的市場化取向改革同樣遵循了由商品市場到資本市場的順序,這一點完全是由市場化進程的內在邏輯決定的。
  國企改革解決問題
  從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角度看,國企改革期待資本市場解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經濟收縮戰線
  第一,支持國有經濟收縮戰線,重點是從競爭性領域的退出。當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目標確定以後,也就是國有資本在某些領域“要不要退出”的問題確定以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退出”。我們不排除某些國有資本直接以實物形態上改變用途的方式“退出”,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資産專用性存在,首先要解決國有資本變現即由實物形態轉化爲價值形態的問題,否則仍然無法實現“退出”。例如,國有資本要從一個紡織廠退出,該廠的機器設備、廠房、存貨等顯然不適合國有資本新用途的需要,所以首先要適當的交易者,通過拍賣、股權轉讓等方式將國有資本變現,而且在變現的過程中應給出合理的價格,不能發生低估國有資本的問題,這就需要有一個資本市場,通過這個市場解決國有資本退出過程中的“尋找交易者”、“定價”、“變現”、“轉讓”等問題。
  企業組織結構合理化
  第二,推動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核心是大企業的成長和新分工協作體系的形成。近年來出現的産品和企業兩極分化,將導致兩個重要結果。一個結果是大企業的成長,特別是一批按照國際水准衡量的大企業的逐步形成。商品市場的競爭勝利,給企業“長大”在生産、技術、銷售、管理、品牌諸方面打下了一個初步基礎,但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企業擴展的速度將相對緩慢,有的企業可能就停滯于既有水准。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大都有良好的金融支持系統,比如幾乎都是上市公司。這一點也可解釋在發達國家上市公司通常只占公司總數的很小比例(如千分之一、二),但大公司卻很少不是上市公司的。另一個結果是占到企業總量多數的、在競爭中失敗或至少未占到優勢的企業,將與大企業之間有一個分工協作關系重新組合的過程。新的分工協作關系包括橫向關聯(如成爲大企業生産體系中的最終産品生産者)、縱向關聯(如原材料、另部件供應商,産品推銷商)以及混合關聯(如跨行業納入大企業多元化的經營結構)等。現在有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就是對中小企業持一種蔑視態度,認爲這些企業,沒有規模優勢,因而沒有競爭力和發展前途。其實,在合理的經濟體系中,大中小企業有適宜的比例關系,大多數企業仍然是中小企業。至于“規模經濟”問題,按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勒得到大量實證經驗支持的觀點,所有在競爭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都有其規模上的合理性。我們過去的問題主要並不在于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而在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率的聯系,如一個行業中大中小企業都生産最終産品。在這種狀況下,出路只能是通過收購、兼並、破産、托管等方式重建大中小企業間的分工協作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不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最具優勢的。
  企業産權制度
第三,有助于企業産權制度和內部治理結構中一系列基本問題的解決。現代企業制度作爲企業改革的目標已經明確,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注重組織結構的變化,追求組織形態上與國際經驗的相似性,如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級經理組成的企業治理結構,建立國有股本的持股機構等,而容易忽略作爲其基礎的資本市場的作用。然而,離開了資本市場,産權邊界的確定、股東作用的發揮、對經理階層的監督、經營業績的評價等都根本性的解決辦法。以人們談論很多的産權問題爲例,如果缺少資本市場上的“交易”,資産的價格將無從確定,産權的價值邊界也不可能清晰。其次,在存在市場交易的條件下,資産將向對其評價高的主體流動,進而産生資源配置效率改進的結果。如果不出現由于流動而産生的效率改進,所謂的“産權明晰”也不會有多大意義了。盡管我們無法斷言有了發育良好的資本市場,長期困擾我們的産權和企業組織結構方面的諸多難題一定能夠解決(可能需要其他條件的配合),但若沒有資本市場的作用,這些難題肯定是無法解決的。
   如果說十幾年來産品市場的發展使國企經濟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且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的確立,伴隨著資本市場的培育和發展而對前面分析過的諸多矛盾的解決,將使我國國企體制轉軌發生一個質的進步,從一定角度看,它將意味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基本確立。
http://baike.baidu.com/view/8075.htm
 
另參本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公營企業改革》 國營事業政治化

台長: 阿楨
人氣(9,376) | 回應(745)|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石油世紀》
此分類上一篇:《窮得有品味》

顯示全部745則回應

阿楨
一些政客和宗教領袖,早就開始鼓吹牛的排泄物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網上還有很多人建議要大力學習印度的免費醫療制度,說這是先進經驗。同樣的先進經驗還有印度的教育。教育與醫療情況差不多,公立學校收費低廉,但是政府投入很低,設備簡陋,教師奇缺,教學品質很差,特別是邊遠地區。印度五年級學生中,一半人看不懂二年級學生的課文,3/4不會除法。公立小學一年只收費幾十塊人民幣。但即便是這樣,也只有一半學生能畢業。輟學的,主要是因為家庭貧困。家裡稍微有點錢的,都不會讓孩子去公立小學。
  在印度很發力的高等教育上面,公立大學數量少,財政投入非常集中。私立大學非常多,絕大多數都是掛靠在正規學校下的學院,教學品質低下。印度的確出產了很多世界級企業的CEO,但是要注意,主要都是美國企業的CEO。精英學生畢業後第一件事就是出國,收入是在本國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精英不願回,不敢回,越不敢回越無法發展,這樣就產生惡性循環。如果要比較印度的教育品質,我們要看一個整體的數字,就是文盲率。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文盲人口,7歲以上人群裡,文盲率大概是26%,男性文盲率18%,女性35%。
  再來說說印度的街頭衛生。印度人,特別是男性,酷愛在公共場所小便。
  BBC的一名記者多年報導印度,說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可是為什麼廁所的問題就是解決不了?他冥思苦想了五年,得出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數量少,第二是公民意識低下,第三是公廁維護程度低,臭氣熏天。第四就是種姓制度,人們都指望著低種姓的人來清理廁所。後來他看到一面非常乾淨的牆,沒有任何便溺物,他非常驚訝,開始尋找這堵牆的特殊之處,然後他發現,牆上貼滿了神像。他說,阻止印度人當街小便的方法,看來也就是往牆上貼神像了。
  “印吹”現在總體來說是比較沒落的一個行業,我很尊重這些人,特別是欣賞他們的態度,就是不挑牌,再爛的一把牌,也會努力把它打好,這種精神我是非常欽佩。
  回應
主要是像貶低中國,只要能貶低中國,它們屎也能說成香的
你以為印吹、越吹之類的奇葩是真認為印度、越南好?黑中國才是它們的目的!
幾年前網上有一波節奏吹毛子的,什麼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年輕人結婚了免費送套房!總之毛子人民現在生活得比蘇聯時期好多了,潛臺詞無非是說中國也得跟蘇聯學!然後烏克蘭危機後立馬消失了,為啥?西方和毛子交惡了,再吹毛子豈不是跟 主 子唱反調?
2020-06-24 07:16:24
阿楨
瑜伽市場亂象:只要交錢,培訓四天就“變”教練

2020-06-21是國際瑜伽日。作為一種身心鍛煉修習法,瑜伽在世界各地受到不少練習者追捧,近些年在中國也發展迅速。但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大眾對“舶來品”瑜伽瞭解不多,加之一些培訓機構“花式賺錢”挖空心思,瑜伽領域不乏“連環套”“坑中坑”,有的經營活動形同“傳銷”,存在考證亂、師資差、噱頭多和功效虛的四大亂象。
考證,竟成了一些瑜伽館的“生意”
除了來歷不明的瑜伽證書之外,瑜伽還有一些常見的“坑”。
——巧立名目,誇大功效。瑜伽各種流派間很是不能相容,甚至互相詆毀。近年來,市場上瑜伽特色培訓更是名目繁多,肩頸理療、塑形瘦身、豐胸美胸等,還打出“七天瘦二十斤”“10天練就小蠻腰”等廣告語誇大功效。
——盲目追求高難度體式。瑜伽應以身心舒適為主,過分追求高難度體式,易傷到背、腰和頸部。韌帶拉傷、軟骨撕裂、關節炎症等都是常見的“瑜伽病”,一味追求拉伸扭擰,肌肉纖維可能會越來越松,對健康損害很大。
——“洋教練”受追捧,神秘主義抬頭。由於瑜伽來源於印度,不少膚色黝黑的“洋教練”成為瑜伽館的“招牌”。實際上大部分“印度老師”因語言不通,無法瞭解習練者基礎,上課效果並不好。為了提高“身價”,一些瑜伽館主喜歡標榜自己是印度某流派“某大師”的弟子,甚至搞莫名其妙的宗教儀式,在教練過程中宣揚神秘主義,對正確看待和習練瑜伽有害無益。
健身,瑜伽要反“邪道”倡“正軌”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成立了“全國瑜伽運動推廣委員會”,確定了中國化的瑜伽推廣模式——健身瑜伽。“健身瑜伽”去掉了印度傳統瑜伽體系中的宗教因素,考慮了體式的難度係數的普適性與安全性,同時,體育總局也開始對段位制、國家健身瑜伽教練員等級考評有了明確規定。
  回應
瑜伽對女性體型的保持很有效果,女性身體本來就比較柔軟。
瑜伽是印度流氓教的性功,是鍛煉性能力和技巧的功,根本不是鍛煉身體。
要鍛練身心,中國傳統健身方法最好,學那什麼瑜伽只不過是湊熱鬧而已。
2020-06-24 07:18:41
阿楨
張維為:這次疫情把中國公知虛構出來的美國打回原形 2020-07-06 觀察者網

  這次中美抗疫模式的最大差別就是,中國模式從一開始就明確,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用習主席的話說就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把疫情防控作為全黨全國頭等大事來抓,實行拉網排查,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相比之下,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國家的做法,都是經濟利益和商業利益高於一切,抗疫結果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次疫情大戰襲來,把中國公知們虛構出來的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一仗打回原形。美國不是所謂的“民主社會”嗎?不是最強調人權嗎?他們編出美國人命是世界上最值錢的,美國護照上印著:不管你到哪裡,美國政府和軍隊永遠保護你。
  回應
方方之流出來走兩步繼續對你祖宗美爹歌功頌德
公知,就是吃了美國狗糧的賣國賊
公知多少天都不敢出來說句話了

頻批習近平 清大教授許章潤被捕 友人:被官方誣為嫖娼(楨:?) 2020-07-06 中央社

中國知名自由派學者許章潤今天被警方帶走,引起外界關切。他的友人透露,許妻事後接到四川警方來電,指許是因為「在四川成都嫖娼」被捕,中國官方這種作法是「毫無下限的誣陷」。
過去3年來,許曾多次公開發表文章,點名抨擊中共乃至於總書記習近平。其中,他在2018年7月發表題為「我們當下的恐懼」的文章,批評習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讓中國向毛澤東時代倒退。2019年3月,許便遭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停職、停課。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久,許以「憤怒的人民不再恐懼」為題發表文章,直指中國處於「壟斷一切、定於一尊的組織性失序」,並直指習「疫癘猖獗當口,所謂『親自』云云,心口不一,無恥之尤」。
2020-07-07 10:16:24
阿楨
相關新聞
順我者昌、逆我者被嫖娼?中國警方公佈鄭文傑「嫖娼證據」
港版國安法7.1實施,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僱員獲英國政治庇護
"香港眾志"解散醜聞:黃之鋒等3人卷錢跑了
港媒爆料:黃之鋒曾謀劃卷款逃到美領館求庇護
  回應
人家都公佈錄影帶了,鄭還掰?無恥漢奸洋奴走狗
來台灣啦!在台灣嫖妓,817會讓你高票當選議員哦!

一不小心,《紐約時報》把美國政府反華陰謀給說漏了 2020-07-06 環球時報

  雖然咱們中國人都知道美國政府一直在保護和資助著許多年前被我們政府取締的邪教法X功,讓這個謀財害命的邪教組織給其充當反華宣傳的馬前卒,但一直缺少一些更充分的證據。
  不過,一貫反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紐約時報》,在其最近一篇攻擊特朗普政府的文章中,卻“不慎”將美國政府和這個邪教組織進行噁心交易的實錘給抖了出來…原來,在1個月前,特朗普給這個機構任命了一個新的領導人,而此人一上臺便開始對這個美國政府的“外宣喉舌”進行了“人事清洗”,將四個下屬部門的領導都給撤掉了。這四個部門中包括常年與美國多個反華勢力勾結,為美國政府進行反華宣傳的“自由X州電臺”;在中東和歐洲為美國政府進行宣傳工作的另外兩家電臺,以及一個名為“開放科技基金”的組織給了法X功840萬美元的政府經費。另外,“美國之音”這個同隸屬於“美國國際媒體署”的反華外宣喉舌,也發生了領導層的變動。
2020-07-07 10:18:28
阿楨
老梁怒懟金燦榮| 公知汙名化是社會反智現象的代表 2020-06-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SrFdJZDl0
  回應
金症痿真是無恥到極點!垃圾五毛狗!
金老師說著沒錯啊,公知之所以汙名化,主因是公知失去民心。
拿公知和明末東林黨比的人最無知
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公知從來沒有發揮過任何健康的作用。公知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幫人覺得自己代表知識,別人都無知,進而要求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利益,沒得到就覺得社會出問題了,那就是政府的錯,所以就恨共產黨。
老梁不懂什麼叫反智。所謂公知,是那些「專業能人,由於並不專心致志,擔心喪失職業頭銜,便自貼公知標籤來魚目混珠。平成以來,公知電視藝人化←知識異化,當職業來做。在利己驅動下,把大義名分與私心相雜交,借煽乎危機來攫名漁利,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境。」(「知識人とは何か」,《福田恒存全集》第六卷)。中國公知的“知識異化”比日本厲害,知識異化即反智。

崔永元2020-05-13我是公知。我永遠是公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A3sK9K0xI

公知崔永元的“愛國方式”

所謂的公知,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底蘊。這些公知在年輕時代,被美國所扶持的漢奸進行誘導和洗腦教育,最後被成功的培育成新一代的漢奸優等生。他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是在網路的各種平臺對新一代的學生和社會上的城市居民進行誘導和洗腦,宣揚美國優秀理念,以及國內哪哪都不行的思想。導致的後果就是廣大的線民對於中國的現狀越來越不滿,對於政府的政策越來越不擁護,對於民族的前途越來越沒有信心。到最終,這些公知所營造出來的令人絕望的黑暗氛圍會彌漫到整個互聯網上。被這樣氣氛籠罩的國人,在精神上會被徹底的摧毀。在精神上被瓦解的國人,在文化上又被拆掉了地基,這就是可怕的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的後果。而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中國公知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後公知時代”的中國輿論市場 2020-07-20

2009年時,新自由主義和恨國黨在網路上整體佔據上風,並隨著此後爆發的移動互聯網而一度蓬勃發展,甚至曾經形成了“政治正確”。
2020年一月份面對疫情初期的慌亂,曾經一度讓對中國制度貶低的有些人又興奮起來,又始談論“西方制度優勢”、“‘自由民主‘’面對疫情的優勢”。但令人沒想到,光環在身的西方世介面對疫情竟然能表現出這個樣子。官員竟然能這樣自私、無能、無恥,民眾竟然能這樣愚昧、反智、落後。
  原本以為是一次反擊,結果變成了迴光返照。
2020-07-23 08:07:34
阿楨
公知過去二十年為什麼能佔據輿論優勢,歸根到底是西方的實力優勢在中國輿論場上的映射。西方是神,公知就是傳教士,是具有對神諭做出解釋權的人。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得更多民眾也能親身接觸到“神的國度”,這導致公知對“神”的壟斷解釋權不復存在了,而近距離觀察所發現的“神”的醜陋和陰暗,更使得傳教士們的話語權和“道德高地”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潑皮無賴賤招,加上抗擊疫情和治國理政的無能、甩鍋、膚淺甚至滑稽的面孔,讓美國勉強表面維持的“神性”光環全無,即使拜登上臺,也很難重新建立起來了。
  世界充滿矛盾,矛盾無處不在,舊的矛盾消失往往意味著新的矛盾開始,或者原先的次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比如說公知的對立面裡,其實從“極左”到左,到右,到“極右”,各個政治光譜都是存在的。從最左邊的原教旨主義革命派,到最右邊的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諸如國家主義者、中華傳統文化捍衛者等等,彼此之間其實並不完全是一路人,而只是由於公知對整個民族、共和國歷史的否定,分別觸碰了這些人群中不同的厭惡點,因此使得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公知的話語權。
  對於民族主義者,他就意識到中華民族不比西方白人差;對於激進革命派,他也會覺得資本主義國家不是不可戰勝;對於部分毛派,他會覺得前三十年打下了基礎;對於國家主義者,他會覺得只有一個強大團結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這些厭惡點實際上不是完全一樣的。這使得一旦對立面消失或者式微,由主要矛盾蛻變為一般矛盾,那麼這些人內部的不同見解的衝突也會逐漸浮上水面。
  過去,當公知很容易,只要把“體制”、“專制”、“民主”、“自由”、“獨立思考”、“普世價值”等等幾個詞翻過來覆過去的排列組合,你就是“公共知識份子”了。無論你是高中畢業,還是教授博導,當起公知來,都是半斤八兩。
  回應
市場上的公知(茅於是、高曉松、袁騰飛等人)很容易辨別和提防,體制內的公知(張維迎、柴靜、方方之徒)才是更要警惕的。
  相關新聞
哈佛大學13年研究: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滿意度超過了93%
相比之下,蓋洛普2020年1月發佈報告稱,美國人對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僅38%。
2020-07-23 08:11:51
阿楨
「任大砲」任志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 2020/07/23 中時

因敢言而在大陸有「任大砲」之稱的任志強現年69歲,山東掖縣人,曾是北京市華遠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長,於2015年退休。他經常直言批評黨中央政策失當,退休之後仍經常在網上撰文批評時政,讓許多人為他捏把冷汗。早先於3月底傳出失聯消息,4月北京紀監委通報他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今日北京市西城區紀委區監委透過媒體公告稱:經查,任志強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公開發表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文章,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歪曲黨史、軍史,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公款吃喝,違規持有、使用公款購買的高爾夫球卡;在組織談話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將公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違規使用公款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長期無償使用社會商人提供的辦公場所及住房,通過關聯企業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獲取巨額利益;不正確履行職責給國有資產造成重大損失;家風敗壞,家教不嚴,夥同子女大肆斂財。
公告說,任志強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構成嚴重職務違法並涉嫌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犯罪。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有關規定,經西城區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給予任志強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回應
中共到現在還想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難怪台灣人不要和大陸統一。
言論自由? 任志強涉嫌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犯罪。中共太沒人情味了!在台灣,明文三百萬!記大過升將軍!
2020-07-24 07:50:56
阿楨
復旦教授張維為:美神話終結 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人了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國過去數十年波瀾壯闊的崛起,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走在世界前列,一部手機知曉世界,百姓獲得了更開闊的國際視野,民智大開,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多數人了。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據說多黨競爭更能產生為民服務的領導人,但怎麼就是選出那麼一些不上心的領導人,處理疫情更像任性的熊孩子或是冷酷的投機分子,跟著感覺走,而非跟著科學走,死多少人都不當一回事,這不是草菅人命嗎?
  據說言論自由可以讓吹哨人提前發出警報,但美國的情況表明你有10個20個吹哨人也沒有用,它叫你噤聲你就要噤聲,不管你是科學家,大夫還是航空母艦艦長。連美國疫情防控的首席專家福奇都驚呼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
  據說醫療市場化可以讓市場發揮作用,自動達到供需平衡,美國是醫療市場化最充分的西方國家,結果是數千萬人沒有醫保,輕症不看病,重了看病可能要破產,如此落後的醫療體系怎麼能夠應對新冠疫情大危機?
  據說歐美公民素質高,市民高度自律,但沒想到那麼多人根本就不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這次國人真正見識了西方社會反智的力量,從縱火焚燒5G基站、喝消毒水防疫,到相信上帝可以驅散病毒,無奇不有。許多“公民社會組織”忙的不是抗疫,而是上街抵制抗疫措施。
  據說美聯儲遵循經濟學原理,嚴格把控貨幣供應,但美國為了救股市,救富豪,救經濟,印錢毫無底線,拼命放水。
  據說美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節,可以避免權力尋租。據說美國還是法治國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總統居然可以強行要求中國的位元組跳動公司出售Tik Tok,總統還張口要“傭金”。
  據說美國有學術自由,但是當麥卡錫主義浪潮再次襲來,多少學者噤若寒蟬,客觀介紹中國都成為禁忌。
  據說美國尊重個人隱私,但美國邊境人員,無須事先申請搜查令,就可以檢查和扣留任何人的手機、通信記錄、電腦等電子設備。美國竟然還公佈“被制裁人員”的住址和身份資訊。
  中國“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90後、95後、00後為主的群體,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他們是真正地完全平視西方的一代,它帶來的將是國人思想的去美國化,它必將伴隨我們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整個進程!
  回應
忽悠永遠存在,擦亮眼睛!
2020-08-18 09:57:49
阿楨
美國消費者習慣中國製造,印度消費者離不開中國製造 2020-08-12 新浪網

  今年美國跟印度一直在搞動作,無端制裁中企,試圖找出中國商品的替代品,然而全球化已經到來,美印的想法不適用於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律,消費者最先關注的是商品的品質。
  美國政府一面排斥中企,可是對於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者在行動上並沒有說不,只有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對於產品的精心製作。
  而印度屬於口行不一,一邊轟轟烈烈地砸掉中國產品,一邊用著中國製造,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品質是不可代替的。
  回應
憑什麼說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貨
看看印度現實情況,離不開是真的

印度政策中心主席:為什麼中國人總在嘲笑我們?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印邊境衝突引發印度國內大肆規模抵制中國經濟影響,但是這些抵制一方面不切實際,另一方面甚至滑稽可笑。下面我就具體說說原因。
  首先,消費者自身有理性判斷:中國Oppo手機的價格僅為韓國三星….的一半,印度進口了約45%的手機零件。
  原產中國的商品占印度進口貨物的23%,按照貿易量的順序依次是電子產品、API(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件、傢俱和像鞋和家居用品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國。
  當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國暴發時,印度所有與汽車製造相關的活動都陷入停滯,全球產業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出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印度企業家不得不圍繞罷工等勞工問題與工會進行事無巨細的爭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印度IT服務出口額約為1000億美元,但不涉及任何實際製造業。中國出口的工業品在為其增加1200億美元附加值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而這意味著中國能夠更好的保障財富分配公平。
  在中國,有2.5億工人在正規部門就業,印度有4.1億勞工,但其中2億是農場工人,另有2億人受雇於中小微企業,其中多打1.5億是拿日薪的臨時工。
  中國幾乎什麼都不依賴印度。1990年,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相似。20年後印度GDP總量是2.5萬億美元,而中國已高達13萬億美元。直到1995年,我們還沒有真正從中國進口任何東西。然後,突然之間,我們開始從中國進口幾乎所有的東西。我們以前和當前能以8.5%的經濟增長率增長的原因之一正是中國——與其競爭,從其購買和向其學習。
2020-08-18 09:58:38
阿楨
現在印度政府頒佈的反華禁令沒有任何意義,近期,印度政府與新加坡的STEC公司簽訂了在Meerut-Dehradun路上修建隧道的合同。然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中國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的子公司。現在中國人看不起印度——現在他們或許正在嘲笑我們抵制中國貨的行為,因為這些抵制在實際上永遠不會實現。
  回應
蠢還不讓人笑了?


英媒:放棄與中國的貿易談何容易

英國廣播公司2020-08-16中國與貿易——打破談何容易,當中國(因疫情)採取封鎖和停工措施時,整個亞洲地區的供應鏈受到衝擊,企業無法獲得原材料和產品。
95%的受訪美國公司表示,他們會在中國和中國以外的地方推動供應多元化。但是,即便是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戰持續的情況下,約87%仍表示,中國大陸是他們的三大採購目的地之一。 “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與其他國家不同。他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消企業的疑慮,讓企業有信心復工。”
中國還是今年唯一可能增長的經濟體。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貿易一直由中國定義——這種狀況一時不會改變。

德媒:美國對華“脫鉤”將失敗的4個理由

德國《焦點》週刊2020-08-17:特朗普他無法贏得中美貿易戰的4大理由
首先: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更具抗震性。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但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大國。而美國將至少8%的負增長。
其二:特朗普每次推出反對中國的政策,常常引發美國股市下跌。自2019年1月4日以來,深圳成指已上漲85%,紐約工業指數只上漲了19%。
其三:中國國內市場擁有近14億消費者,是美國人口的4倍。
其四,美國再也無法阻止中國融入全球經濟。自1995年以來,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已從2%增加到16%。全球各地的出口商都熱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結論:美國不斷強調的所謂“西方”其實並不存在,中西經濟已經牢牢捆綁在一起,“脫鉤”不會成功。
2020-08-18 10:07:10
阿楨
美學者:對華“科技冷戰”暴露美國脆弱性來源 2020-08-17 中國日報網

美國對華為5G與TikTok的“圍獵“其實是是歷史的重複,是美國強取豪奪老故事的最新一章。
這就是為什麼微軟今天要收購TikTok,就像昨天購買諾基亞一樣。當估值下降時,資產會更便宜。
現在,中國公司和應用程式已經加入了全球領先創新者行列,而抄襲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新的遊戲規則。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並不能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只會起到破壞作用。美國想借助這些非經濟手段清除中國創新技術,註定會失敗。
  相關新聞
歐洲人:抖音無害 人們只是在上面發揮創造力 美打壓TikTok威脅全球市場
川普封殺微信 專家警告iPhone出貨恐減30%! 受影響的不只是蘋果,星巴克、肯德基、迪士尼、麥當勞等美企,都已高度依賴微信。
日媒:中企在12個品類全球市場份額居首
美媒:全球500強排行榜發佈 中國企業數首超美國

英媒:美無法改變中國 沒有哪個大國比中國更大更強

英國《一周》週刊網站2020-08-13《美國無法改變中國》的文章,面對中國,美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改革自身。由於美國四分五裂,讓政府以自由的名義與中國對抗的想法成為笑柄。中國的命運最終將掌握在中國人民的手中。
  回應
搞亂世界是美國的本性,只要世界不太平,美國才能把武器賣出去,所以有美國存在一天,世界就不太平一天,
2020-08-18 10:07:59
阿楨
經濟學人:不要小看習近平的新經濟模式

2020-08-15,英國《經濟學人》刊文評論“中國新經濟”。
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正在危險地升級。在過去一周,白宮宣佈它即將在美國禁用TikTok和微信,並已經開始制裁香港領導人,此前還派遣了一名內閣成員前往臺灣。壓力不斷升級部分出於競選需要,還鷹派意識形態一種臆想:只要施加足夠的壓力,中國的經濟就可能崩潰。
這個邏輯很簡單,但卻是錯誤的。美國關稅戰對中國經濟的傷害並沒有預期那麼大。中國經濟對新冠疫情的抵抗力也要強大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2020年將增長1%,而美國則是下降8%。深圳股票市場是今年全世界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而不是紐約。
中國的新經濟模式具有三個要素。首先,嚴格控制經濟週期和債務機制。大規模的財政和債務放水盛宴已經結束。與對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反應不同,這次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有所節制,放出的刺激措施金額約為其GDP的5%,不到美國的一半。
第二個要素是效率更高的國家行政機器,繁文縟節被抹去:現在在中國成立一家公司僅需9天。更加可預測的規則使得市場機制能夠更順利地運轉,從而提高了經濟生產率。
最後一個要素是模糊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的界限。國有企業被迫提升效益並允許私人投資者投資。同時,國家也通過在私營企業內部設立黨組織來加強自己對私營企業的戰略控制。失信黑名單制度會對那些行為不端的公司進行處罰。中國也不再實施粗放的產業政策,比如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而是將關注重點轉移到了如何打通供應鏈瓶頸,這些瓶頸或者是外國威脅下的中國薄弱環節或者是中國易在海外施加影響的節點。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在像半導體和電池這樣的關鍵技術領域提高自給自足能力。
美國希望一旦發生衝突中國就會屈膝投降的想法,遏制這條路是行不通的:與蘇聯不同,中國龐大的經濟精密複雜並與世界緊密相連。中國14萬億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實力雄厚,絕不是靠做白日夢就能抹去的。現在是時候丟掉這種幻想了。
2020-08-18 10:17:14
阿楨
林毅夫: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2020-09-21 央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雙迴圈”?
在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看來,面對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既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必須之舉,也是中國在現有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比較來看,越大的經濟體,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會有更多的是在國內消費。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
當前國民經濟迴圈中仍有一些“淤點、堵點”需要打通。比如,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向小微企業、農戶等的迴圈還不夠暢通;人才流動仍然受限於戶籍制度和房價等多重因素;而農村土地市場尚待完善。
這些淤點、堵點,它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坎兒。要解決這個坎兒的話,目標是有效的市場。但是要構建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為的政府來抓住它的痛點、難點在什麼地方,有些是要協調經濟當中的不同的企業、不同行業來共同發展,有些是需要政府來制定政策,落實這些政策。所以深化改革是大的方向,有效市場是大的方向,同時有為政府跟有效市場這兩隻手缺一不可。
2020-09-23 07:20:28
阿楨
北大國發院教授:諾獎再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 研究要多務實 2020-10-15 觀察者網

  2020年諾貝爾獎頒給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兩位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獎勵他們對拍賣理論做出的貢獻。
  今年與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強調了——市場設計理論和應用。
……..
  對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啟示
  中國擁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制度優勢和海量資料,理應有更強的設計市場的能力。然而,國內只有很少的經濟學家像“工程師”一樣注重將理論應用於具體市場。
  事實上,中國目前的市場交易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端,原因之一是我們對“什麼是市場”及“什麼是現代有效市場”缺乏認識,認為政府不干預市場就能自動有效,於是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回應
 什麼叫務實?諾貝爾評委員會從來就對中國有強烈偏見的,中國面對挑釁,一直是克制為主,拿不到和平獎;中國發展成為第二經濟大國,拿不到經濟獎;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做到了舉世矚目的輝煌勝利,拿不到醫學獎。但北大教授還在責難中國….
 屁,如果聽西方經濟學家的,自由市場理論,充分競爭理論,中國經濟早就崩潰了。
 今年是中國”公知“崩潰年,這幾個北大教授卻蹦出來裝逼,想告訴中國人什麼叫”務實“,怎麼越看越像小丑?
 清華、北大仰望西方的教授還是務實的移居美國吧!
 2020和平獎頒發給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
 務實?什麼經濟理論比得上讓世界1/5人口從貧困走上富足還務實?諾獎就是歧視性的獎!中國人想獲得這個獎,首先得是親西方的,或者抹黑/醜化中國的,否則對世界貢獻再大也沒用,比如說袁隆平!

西方對外援助了這麼多年,為何總失敗? 2020-10-15

10月9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糧食署的工作主要分為幾大方面,緊急援助、救濟與重建、發展援助和特別行動。他們活動於戰爭衝突和自然災害的一線,為受害者提供糧食援助。今年新冠疫情蔓延,糧食計畫署更是受到了挑戰。
 西方各國在二戰後,對於第三世界援助力度非常大,有糧食、有錢、有物、有教育、有建設,為什麼援助效果還是不明顯?
…….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5196&s=fwzxhfbt
2020-10-16 08:34:13
阿楨
五中全會未提GDP硬性指標,但暗含軟性目標引領經濟發展 2020-10-30 觀察者網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發佈《公報》的具體內容將如何指引中國實現所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並未設定具體的GDP指標。五年前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我國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但是,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根據全球一些機構的認定,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要達到4萬至6萬美元左右;高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要達到8萬美元左右;而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算是步入到發達國家行列的“最低標準”。如今,全球有約30個國家的人均GDP超2萬美元。據此推算,中國整體的GDP也要在15年內翻一倍。只要在未來15年內保持4%至5.5%的增速水準,那麼到2035年這一目標就能實現。
事實上,我國已具備了良好的開局和基礎。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的情況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中國也由此成為當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19年我國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中國(不計港澳臺)有14座城市跨過了人均GDP2萬美元這一門檻,覆蓋超1.4億人口,排名居首的深圳人均GDP正向3萬美元邁進。
  相關新聞
林毅夫:中國有8%的增長潛力 今年可實現5.3%目標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美股三連跌3日內跌去10%市值09-08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暴跌31.4%!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防疫封鎖緊箍咒 歐美股2020/10/28全倒!道瓊血崩943點 創7月底以來新低.
2020-10-31 11:19:35
阿楨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90後中國留學生發長文流露心聲 2020-11-22 中國日報

今年9月,北京姑娘欒奕從紐約回到她從小生活的城市,這也意味著她6年美國生活的結束。
我在紐約一共生活了6年:在紐約大學讀研2年,工作4年。2017年拿到美國工作簽證,原計劃在明後年完成綠卡申請。
讀書時做過很多兼職,工作後做過公立學校教師,自媒體博主,紐約知名餐飲品牌PR經理。就職期間幫公司三登《紐約時報》並獲得過近百篇主流媒體報導,個人也上過一些華人報紙。
對我來說,離開美國是一個幾乎要前功盡棄、成本極高的決定。
但我還是回來了。原因概括來說有四個:
➤ 美國疫情以來的行為,完全站在了它所宣揚的那些價值觀的反面。
➤ 在美國我無法獲得我所看重的共鳴共情與社會參與感。
➤ 美國綜合得分日益走低,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我有生之年甚至有可能實現反超。
➤ 同等條件和同等努力下,我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012年我開始準備出國的時候,美國宣傳的主流價值觀大概是這樣的:崇尚科學、人人平等、民主法治、自由多元。
對於一個有點人文情懷的文科生來說,這簡直就是“理想世界”的定義。
而在紐約這個“最不像美國”、最激進多元的地方,我曾經一度覺得世界真的還挺美好。
直到疫情、特朗普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這記組合拳,徹底打碎了所有的美國濾鏡。
她從三個角度寫了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
1.民主與法治:“看不見的手”突然看見了
美國政府對華為、Tiktok、微信明目張膽的制裁,“看不見的手”突然能看見了,還連扇了我們三個嘴巴。
這讓我對美國的民主法治和市場經濟屬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政治體制沒有優劣之分,哪個體制能讓自家國民踏實發展、國家穩步向前就是好的。國民幸福感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才是王道。任何拋開歷史階段和國情空談體制都是耍無賴。
2.反智與傲慢:“反疫苗”的美國人
這使我對美國人“崇尚科學”的濾鏡破滅了。
3.有條件的自由和開放
口罩這件事本質上是高度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和東亞文化圈的社會責任感的觀念區別。
我們都沒錯,只是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中國老百姓這種心照不宣的社會責任感,對我來說更加熟悉,也更加有安全感。
4.促使我做出回國決定的導火索,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
2020-11-23 08:52:41
阿楨
分數走低的美國
如果說多年前我出國的時候,美中就像是“100分”和“70分”。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現在的美國不僅面臨著內部的撕裂,還因為疫情期間的表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信用危機。它幾乎是釜底抽薪的移民政策也讓很多外國人才寒了心,無論是已經在美國的,還是曾經嚮往美國的。
失掉國際信用,失掉外來人才,美國的實力會被嚴重削減。
  回應
總結:在美國不好混了,所以我得去找個好混的地兒
哪裡好就往哪裡去,人之常情,這就是人性.

澳媒: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

2020-11-19,《今日西澳》報導,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即將離任的西澳大利亞州財長本•懷亞特(Ben Wyatt)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指責“一些評論員和民選代表”攻擊中國,是“毫無幫助”的,澳應與中建立相互尊重的聯繫,維護好雙方強勁的貿易關係。
“中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幾乎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懷亞特說。
在懷亞特看來,此前中澳關係是良性的,但近些年來變得不同了。在TikTok、華為5G、南海問題及貿易調查等問題上“找茬”,給中澳關係的發展製造出巨大雜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回應
土澳終於有人出來說了句人話嘞
因為要離任了……
2020-11-23 08:56:32
阿楨
美媒: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將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據美媒CNBC報導,惠譽2020-12-09發佈報告,預計中國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8%,高於9月預測的7.7%,遠超出惠譽對中國長期增長潛力(5.5%)的估計。這與中國抗疫成功是分不開的,新冠疫情於2019年底出現後,中國政府採取有力措施,3月下旬遏制了國內的傳播。過去幾個月中國消費量大幅回升,尤其是餐飲業和社交聚會活動。
  隨著更多人接種新疫苗,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收縮3.7%,略好于9月預測的4.4%,2021年將增長5.3%。
  相關新聞
中國名義GDP何時超越美國?日本經濟研究中心2020-12-10新預測:由於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復蘇速度不同,原預2036年提前2028年。
林毅夫:中國有8%的增長潛力今年可實現5.3%目標 2020-08-21
  回應
2012年林毅夫: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可達8%,結果是2012年以後沒有一年達到8%
2020-12-14 07:31:17
阿楨
國企科研單位名義上是8小時,但實際是專案制隨時要加班 2021/01/06

【本文來自《我弟在航太系統,他們碾壓美國同行還真不靠996,而是更高效的組織結構》評論區】

這個一看就是不接地氣的。
經常去航太九院的北京某所、西安某所出差的,他們加班一點不比我們電科少。
國企科研單位名義上是八小時,但實際是項目制,隨時要加班。
比如上個月我去和他們談方案。
……..
  回應
為國家和集體服務和為資本服務是不同的。
這是什麼鬼邏輯,所以國家和集體就該明目張膽的違反勞動法?
同學去年碩士畢業去了某晶片研究所,說是朝八晚五,其實直接887,這啥年代了,別拿情懷騙年輕人了行嗎?奴隸主一樣。好在明眼人多,一年不到跑了一半,都去外企了。
我所在的單位不允許加班,但許多人都是把活兒拿回家做,人問還百般否認。根本就在於績效考核機制,也有不少同事是拿錢幹活的觀念,到頭來就是一個普通職員崗位幹到退休。
吵完拼多多996,又來吵國家集體加班,資本主義的價格標籤已深入人心,人已被金錢化物化! 沒有“擼起袖子加油幹”,能等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嗎?我們莫非要學資本主義黴帝倒退回去嗎?
  相關新聞
矽穀的「996」工作制,讓58同城汗顏
新冠之下,矽谷開啟“逃亡模式”

拼多多年輕員工「996」加班後猝死 官方賬號「冷血」回復引發眾怒 2021/01/05

中國快速崛起的電商巨頭拼多多一名員工2020-12-29加班回家途中猝死事件發生後,再次引發網友們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中普遍存在的「996」工作制度(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抨擊。2019年,數以萬計的程序員們罕見發起了一場圍繞勞動權益的線上抗議,但並未改變這種極度疲勞的工作模式。
拼多多同時將其知乎官方賬號的回答歸咎於一名姓李的合作供應商員工錯誤地「用個人手機發佈」,「不代表任何拼多多的官方態度」。
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1月5日表示,已對該公司的勞動用工情況展開調查。
2021-01-07 08:20:54
阿楨
在軍工企業幹真的靠情懷,收入還不到互聯網的一半 2021-02-12 觀網

我從程式師做起,大體沿著程式師—工程實施經理—專案經理—專案管理部副經理—運營部經理 的路線發展,論帳面收入,因為項目獎金的關係專案經理時期收入最高,比部門經理時期還高。
問題是搞軍工專案你知道的,受工作環境限制作為專案經理自己掏錢的情況甚多,這些支出還未必走項目費用,比如我有過在系統聯調時把手機當對講機用結果花費爆掉超標報銷不了的;
也有下部隊做專案鑽山溝在各個單位跑自己雇車,結果車費的票據因為稅務章不合規全部報不了的(上市公司財務報銷制度很麻煩),所以要算細帳的話因為支出多項目經理時期也沒掙多少。
論工資收入,我14年走的,部門經理級別純工資收入7000+,我到互聯網醫療企業 1W5 13薪。
  回應
 差評!軍工企業怎麼能跟隔三差五就倒閉了互聯網企相比?當公務員的工資上限也沒互聯網企業高,你選了穩定還要高薪?太貪心了吧
 即使在美國這樣,軍工、媒體行業的收入,也是不可能和金融、高科技創業企業相提並論的嘛,這樣的行業收入能達到同類行業的社會中位數就不錯了
 軍企國企保證你有吃有喝有退休金,我敢說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都巴不上國企,何況軍企。你們在這裡抱怨收入問題,的確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了。希望不想幹的趕緊下海經商或混互聯網去吧——看看你們能不能有實力擠進去撈金?這個帖子讓我感覺很不舒服,貌似你們離開了軍企到處都能有好的工作似的,你們真有這實力?情懷我理解,任何正常接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會有情懷,我絕對相信會有更多底層百姓為了情懷填補你們的空白。你想收入高我也理解,所以勸你追求夢想,也給百姓留一個位置吧,謝謝!
 同感,我做過軍事記者,軍工企業也採訪過不少,後來也在互聯網公司做過銷售,我的二嬸,本科北航,研究生鋼院,八十年代開始就在某軍工企業幹,挺多年後下海出來的,這個群體我從小也接觸過不少,我就談幾個事情。……..
2021-02-15 07:55:21
阿楨
陸邁入老齡化社會 林毅夫:產業升級 人口紅利還會持續 2021/03/09 中時

針對大陸生育率崩跌、往老齡化社會發展,可能影響經濟成長,成為今年大陸人大、政協「兩會」上受關注議題。來自台灣的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現在中國農村勞動力達到總勞動力的30%左右,而發達國家在農業上的勞動力一般低於5%,也就是說我們還有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到製造業的空間,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還會持續下去。
「在其他國家,退休年齡一般在65歲甚至70歲,但是在中國的退休年齡,男性是在60歲,女性是在55歲。」因此,中國可以用延長退休年齡來增加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從深層來講,更重要的是人口品質。提高人口品質就是要提升教育、培訓水準,讓勞動者有更高的素質,這是克服人口老齡化最重要的措施。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增長目標
外媒解讀李克強總理GDP “溫和”增速6%“保守”、“謹慎”,認為可能超過8%。外媒報導兩會,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美華裔學者獨排眾議做驚人預測 2021/03/05 中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對拜登政府的建議》中引用華裔學者易富賢的研究,表示中國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經濟成長也在同一年減速,不只2028年超越不了美國,反而會在2035年速低於美國。
歐日曾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由於落入老齡化陷阱,然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生育率1991年已低於美國,2000年比日德希葡義還低,所以,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50%。
  回應
美國人均GDP6萬7千美金,為何一般人過得那麼辛苦!
那可以叫美國不要整天像瘋狗一樣亂吠中國威脅論了嗎,別整天對中國沒事亂搞什麼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
本文只是多年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版,內容雖略有不同,但還是先畫靶再找理由,聽起來是很有理,但其實只是一種心靈毒湯自我安慰的幻想。
2021-03-10 07:17:58
阿楨
陸半導體與造船優勢讓產業鏈大亮紅燈 美國會思對策 2021/03/12 中時

「Breaking Defense」10日報導,隨著華府愈來愈重視中國在諸如半導體、造船等數個關鍵領域的壟斷優勢,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涵蓋兩黨成員的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任務小組,正積極將研究報告寫入2022年國防預算中,以提高對國內產業供應鏈的支持。小組對於高科技與半導體製造中心,集中在台韓中,這次疫情讓美國產業鏈狂閃紅色警戒。2021年2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以審查美國在多個領域中的供應鏈,包括製藥、高能量電池與稀土。還要求國防部針對國防產業基地的潛在弱點,提供白宮研究報告,
  回應
中國壟斷半導體?是最大市場那是沒錯,但都是40奈米~的低階芯片。
軍用芯片可靠性要求很高,仍用40奈米以上高度可靠製程!除非大牌旗艦型手機,還是14奈米甚至更低階(中芯早已量產14奈米,N+1製程也已研發完成,只是被卡在被美國抵制而無法購入EUV光刻機)。筆電不論多新都還是12奈米甚至更低階,車用晶片不論多新是都還是40-50奈米。現在全世界都把晶片當成戰略物資,那麼大陸只能全力奉陪到底了,很快就可以追趕甚至超越台灣。大陸也有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和蝕刻機等半導體製程設備,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10多年前就已達90奈米(28奈米預計今年推出),台積電用的就是上海微電子的設備。
  相關新聞
美組科技民主聯盟 陸兩會反擊:十四五規劃科技自主與創新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想卡中國晶片脖子只會加速中國進步,讓自己加速失去競爭優勢。
2021-03-13 08:26:48
阿楨
如何評價徐靜波文章裡的日本? 2021-03-30 知乎

徐從早年開始,就在日本自稱是北京大學文學系畢業,當過中國教育新聞報記者。後被同胞揭露後,辯解說這些稱號都不是他自己說的,是別人亂給他按上去的,但這怎麼可能。
而對國內的宣傳,首先就是起了 “亞洲通訊社”,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人的公司,直到出名賺錢後才開始有員工。
聲稱自己是早稻田大學的特別講師,後來遭到了包含早大學友會在內的大量質疑,現在不太敢說了。包括他自稱的日本東海大學修士的說法也存疑。因他在1993-1996年在校身份是研究生預科,非正式的學生。
徐在日本創辦的《中國經濟新聞》發行量很少,在日知名度幾乎為0。並且內容是在拼湊日本國內新聞的一些內容,全部直接照抄。
他寫的東西很有煽動性和迷惑性,真真假假,虛實結合,很容易唬住人。比如“華為厲害是因為雇傭了日本人員工,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日本把不要的落後產業都丟給了中國,自己卻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等等。
他很多吹噓日本的文章,結尾都要昇華成“為了中國好,為了中國人好”,他真的是為了中國好麼?從他一貫的言行裡,我看未必。
我可不是什麼日黑,當然,更不是精日。只是在日本呆了快10年了,想多分享點真實的日本而已,更不想大家被一些錯誤的言論所蒙蔽,甚至誤導。
我們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就應該不卑不亢,既要謙卑學習日本的很多好的地方,躬身反省我們自己的不足,也要對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民族充滿自信,敢於回擊那些中傷和誹謗。
至於一直在跪舔、盲目崇拜美日等國,不斷噁心自己同胞民族和國家的人,還有那些瘋狂反美反日、極端民族主義的人,我們都不要與他們為伍,這種人的世界太過狹隘,更是無趣。
  回應
這就是個精日分子。
  相關新聞
徐靜波華為用日本技術的八大謬論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42370
中國武器出口數百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日本做不到的原因: 缺陷多/太貴/要看美國老大的臉色 2020-02-08 總結:日本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全方位的。近期陸續曝光一批日本產品造假門,籠罩在日本產品上的光環逐漸褪色。
2021-04-02 08:22:13
阿楨
馮瑋到B站開課和給書打差評被舉報到學校 2021-03-30 風聞

復旦大學歷史系的教授兼博士生導師馮瑋到B站開課。通過他的課和著作,大家驚訝的發現了他真實的水準。就相當於日本東京大學的一個老師到中國學習中國歷史,回到日本給大家講三國,然後課上把三國演義裡的草船借箭和諸葛亮三氣周瑜當作真實的歷史教給學生,說這些事情是真實發生過的。
  相關評析
 馮瑋不但在日本法西斯二戰罪行問題上搞煙霧彈,而且把當前日本右翼的既定戰略歸咎於“中國的刺激”,歸咎於中國鷹派的“強硬言論”和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更竭力淡化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威脅,客觀上充當了日本右翼的賣力宣傳人。還鼓吹上世紀30年代才是黃金期,歪曲歷史美化蔣介石,“暗示”共產黨出讓外蒙,呼籲中國搞憲政,挖空心思影射共產黨是“民族悲歌”。
 馮瑋歪曲歷史、言辭污穢,為何還沒被復旦開除?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真理當允許辯論
2021-04-02 08:26:28
阿楨
隨著中國的崛起,華盛頓正逐漸向類似中央計畫的模式轉型 2021-04-05 觀察者網

美國《連線》雜誌記者威爾•奈特:在過去數十年裡,美國政府一直放手讓自由市場和私營經濟部門自行其是,認為這樣做是鼓勵創新、推動國家進步的最好辦法,美國經濟將因此穩坐全球第一的位置。不過,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正在發生改變。華盛頓正在一小步一小步地逐漸向某種類似中央計畫的模式轉型,以便對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和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的技術進展加以激勵、引導和保護。
2021-04-08 08:10:46
阿楨
文科生太多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歷史的無知! 2021-04-16 任大剛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發表《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論文,得出: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中提到,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中國不重視理工科教育。
四位不知,中國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比重最小的國家:1949年33.1%,1953年14.9%,1957年剩8%。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地處熱帶,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易解,熱帶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更應發展旅遊度假等第三產業,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理工科生。
  回應
要辯駁四博士說法,需要看採用的資料和推論的邏輯是否合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否適用。
四博士說的是文、理科比例不太合適,文科比例偏大莫非文科能直接種出糧食、造出機器、建設成世界工廠?
中國古代科舉,100%文科生,還不是搞舊中國搞得GDP全球第一。

中國教育改革必須建立跨學科,才能克服文理分科的工匠體制 2021-04-17 陳平
  回應
沒有一個擅長的學科,跨十個都沒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2021-04-19 08:43:51
阿楨
德媒焦點:西方正複製中國模式 這是史上最悄無聲息的變革 2021-05-07 觀察者網

  文章從上到下依然對中國制度抱有偏見,卻也難掩西方觀察人士對現狀的焦慮。施泰因加特形容,中國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心臟起搏器。不論是否樂意,西方都需要從制度上做出回應。
  文章稱,德國自由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在社會穩定器支撐下的自由經濟秩序,但那個時代正在衰落。當今的制度競爭中,西方國家沒有拒絕,而是以自身的“國家資本主義”來回應中國模式(中國商務部已駁斥所謂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五個特徵。
  中央銀行所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央行的貨幣體系不僅支撐實體經濟,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將額外的資本推進市場迴圈。結果是,央行不僅可以刺激經濟,還可以擴大經濟(規模)。
  曾經的福利國家正在改頭換面。在德國,養老金、長期護理、醫保與失業保險一度被專門與國家福利體制分離,作為一種相互保險。但如今,政府開始主動設置福利標準,結果是國家補貼的增長。整個福利體制也變得政治化。
  國家正成為應對氣候問題,發展電動車、數位化的主要推手,比如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產業政策,通過激勵項目、法律要求與公共投資來扶持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其一方面也是因為,初創階段的企業創新實力不足。
  國家持續借貸。不僅為公司制定法規,自身也越來越多地扮演參與者的角色。美國拜登政府剛剛通過了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與教育計畫。2021年,美國國債規模預計達到29.3萬億美元,占GDP的133.64%。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西方正在學中國。這場無聲的制度變革背後的秘密榜樣,正是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加速創新的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速多年來超過美國,令拜登印象深刻。他在參眾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表示,在與中國的制度競爭這一領域,將佔據自二戰以來美國政府預算的最高比例。
  施稱,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社會市場經濟(sozialen Marktwirtschaft),再到“有亞洲特色的干預資本主義”,這是西方所經歷過的最無聲的制度變革。
2021-05-10 06:07:38
阿楨
馬修•羅簡斯基:為什麼美國智庫越來越不受尊重? 2021-06-09
【文/馬修•羅簡斯基 譯/觀察者網】

上個世紀,智庫被認為是一種能將科學原則和嚴謹規範引入政策制定過程的機制。各種各樣的智庫將相互挑戰,創造出一個競爭性的、甚至是對抗性的、但仍然是基於事實的政策審議過程,以開發政策理念。
智庫的所有這些職能直到今日仍在不同程度上發揮著作用。但現在已沒有一項智庫的職能可以真正反映出智庫的主要作用。事實上,智庫的商業模式已經在朝著令人不安的方向發展,一些智庫變成了遊說組織。政黨需要的是忠誠的宣傳者,而不是吹毛求疵、模棱兩可的學術跟班。潛在的捐贈者希望老練的神槍手們能在正確的時間將他們的政策子彈射向正確的目標。
《紐約時報》在2014-2017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智庫的商業模式令人不安地向出售准入權和影響力的方向漂移。這是一樁明目張膽的買賣,而且早就司空見慣了。過去30年來,隨著私營部門、富人、甚至外國政府求助於那些華盛頓的“旋轉門權力掮客”,以幫助他們在對自己重要的議題上購買影響力,華盛頓的遊說業務迎來了爆發期。
當一些機構無時無刻不在販賣影響力和搞遊說宣傳,而幾乎所有機構又都會在某一時刻從事這些活動時,那普通的民眾就不可能把誠實的智庫和不誠實的智庫區分開來。因此,政策圈就變成了一個大沼澤,在這個沼澤裡,影響力販子的胡說八道甚至能影響到最博學和最獨立的政策研究專家。這就是為什麼智庫存在一個形象問題。(譯自美國《外交政策》)

鄭永年:中國正在面臨西方的知識圍堵 2021-06-05

現在美國全方位圍堵中國,在政治、經濟、技術、軍事等等方面圍堵中國。但還有一個甚至更為重要的“圍堵”,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知識界對中國的知識圍堵。
最近西方尤其是美國利用新疆問題、宗教和民族問題詆毀和妖魔化中國,這對中國國際形象損害是非常大的。反華力量希望借此使越來越多國家的政治人物、社會組織參與抵制中國的冬奧會。歐盟也已經推遲表決中歐投資協定。臺灣問題上,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試圖把臺灣塑造成一個民主的形象,企圖用“民主臺灣”的名義讓臺灣成為一個實際上的主權體。
2021-06-10 08:11:03
阿楨
在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從武漢封城、湖北封省,很快就將疫情控制下來,控制下來以後我們復工複產,並且給很多國家提供醫療物資,到現在為止我們對將近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儘管西方污蔑我們是搞“疫苗外交”,但我們強調的是“人道主義外交”,對此很多國家都是非常正面的反應。但是,現在中國跟西方之間互相叫駡、互相妖魔化,各種民調都顯示中西方各自的軟力量都在下降,美國的軟力量在下降,中國的軟力量下降得更快。新冠疫情以來我們行動上做得非常好,但言論上做得不夠好,。我們辛辛苦苦從行動上得來的分都在這種互相對罵和妖魔化中被抹掉了。

鄭永年:假裝100%中立不可能, 做智庫的關鍵是說真話
(本文摘自2017年上觀新聞對鄭永年的採訪稿)

【導讀】近期,在中南海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等9位專家代表先後就中國“十四五”規劃編制等提出意見和建議。鄭永年提出:
其一,不盲目相信教科書,因為中國的現實和書上說的東西,相差太大。其二,在學術研究中,即使沒有政治影響,也會有文化差異,假裝100%中立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儘量爭取價值中立。其三,做智庫的關鍵是要說真話,否則就可能誤導決策,更重要的是自己不能是利益相關者,否則就會屁股指揮腦袋。其四,中國的大學有時比美國的還美國,我們的學術不能照搬西方,更不能比西方還西方,否則我們的學術研究就沒有自己的聲音了。其五,中國歸根到底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政治問題,事實上,探索好的政治體系,並不只有中國在做,西方也在探索制度重建。

鄭永年:我對中國所謂的智庫很悲觀 2017-01-31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其最新兩本著作《中國模式:經驗與挑戰》和《未來三十年:改革新常態下的關鍵問題》中,對中國學界的現狀及發展做了深入的探討。在談到智庫的時候,鄭永年認為,中國當然需要大量的智庫,而且現在有幾千家機構自稱為智庫,但對那些所謂的智庫他並不樂觀。鄭在2015年12月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談道:我最失望的就是知識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有沒有提出某種自己的思想。左派、右派整天照抄照搬西方的概念,有沒有自己的東西。
2021-06-10 08:17:47
阿楨
拜登G7峰會踢鐵板 要盟友聯手抗陸太敏感斷網 2021/06/13 中時

拜登此趟歐洲行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向西方盟友展示「美國回來了」,不過現實世界總是有些複雜,今年沒了川普,但是白宮以為能說服G7其他盟友硬吞拜登的所有政策立場,似乎是有點太過自信了。
7國領袖達成共識,支持「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縮小開發中國家40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對抗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
不過拜登12日試圖說服盟友簽署共同聲明,直接對新疆強迫勞動問題批評北京,歐盟傾向中國合作,會議上的分歧更一度因為太過敏感而中斷會議室對外的所有網路連線。
法國總統馬克宏上周就率先警告華府,歐洲不會跟隨拜登希望回到冷戰思維,歐洲將保持獨立。

拜登拉攏G7盟友對抗覺醒巨龍 德媒:中國和7個小矮人 2021/06/13 中時

《德國之聲》評論文章《中國與七個小矮人》說,美國總統拜登希望通過一個全新的自由國家網路來束縛中國這個覺醒的巨人,拜登相信,在抗擊疫情期間,美國以及自由世界應該能提供的還是比獨裁的中國國家主席更好。習近平的看法則完全相反,自由國家的「混亂」正在以近乎科學的方式表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相關新聞
防北京當局竊聽!G7開會討論中國 會議室全面斷網 - 自由財經
三年後 美FBI探員在法庭承認誣陷華裔教授是中國間諜 2021-06-16
拜登:發起民主版「一帶一路」 抗衡大陸
德媒:B3W無具體計劃比中國差遠了
  回應
哈 驚訝!美國竟公然剽竊大陸一帶一路
唱衰了幾年,發現唱不衰,趕緊拿香跟拜。
中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美國除了印鈔票外, 還會三小!
阿共仔跟世界各國的貿易緊密依存,比美國能給多的多,美國的造價和工時都要中國的幾倍!
美國「一帶一路」肯定失敗。1. 「一帶一路」要花大錢投資給窮國搞基建。美國十分吝啬,一毛不拔。2. 美國的基礎建設破爛落後,拜登3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是要為美國,無力幫窮國搞基建。
美國版的只能叫「西方白人一炸一路」。
防北京竊聽? 美國自己幹過很多竊聽,所以比較神經質。
G7各國被美國竊聽,美國仍當歐盟成員國是早期的儍瓜?
2021-06-17 08:34:51
阿楨
相關新聞
馬克洪強調 G7非敵視中國俱樂部
美英加日想對華強硬 德法意“踩刹車”
美俄首腦峰會前 北約盟國反對在歐洲部署陸基核導彈
北約秘書長稱沒有與中國進行“新冷戰”
韓國:只部分參與了G7公報 不針對特定國家
王義桅:美國忽悠盟友的能力不可小覷
日澳:反對中國“經濟脅迫”
G7反對中國“脅迫外交”何等的虛偽、無恥和雙標!
BBC:G7重要嗎?峰會在履行新冠疫苗和氣候變化承諾令人失望,而在英國脫歐和中國問題上分歧重重!
美俄領導人峰會後十六日發表「戰略穩定」聯合聲明 強調降低戰爭衝突風險
烏總統:西方若不幫 烏克蘭將被迫發展出歐洲最強軍隊(回應:喜劇演員總統的年度最佳冷笑話)

人民幣升值後,美國開始通脹,白宮終於坐不住了!2021-06-03

由於疫情影響,全世界只有中美經濟運行基本正常,美國靠的是無限印鈔,中國是良好的疫情防控。但是現在,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
美聯儲一年之內印了10萬億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5月27日升破6.37創三年新高),導致中賣美商品價格大漲, 4月CPI物價指數4.2%,接下來兩個月,可能會漲到6%。一個美國人說:飛機票漲了9.6%、油價漲了11%、電器漲了15%、二手車漲了21%、玉米漲了44%、牛肉漲了100%。收入沒增加,再加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被激化,就連特朗普都趁機叫囂著8月份要重返白宮。
之前幾個月,美國一直不想和我們談經貿協議,但在5月12號和6月3日接連通話,並傳達出雙方已經恢復了正常經貿溝通的消息。
……..
原本美國的算盤打得很好,讓印度和東南亞逐漸取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整體佈局。
  回應
不宜將匯率升值作為應對通脹的政策選項。
我們已是世界工廠,剛好疫情,加上美元氾濫,所以是升值的機會。要讓通脹回到多印貨幣的國家去,沒道理讓14億中國人去承受。
2021-06-17 08:54:53
阿楨
王文:中國智庫需要什麼樣的鬥爭性? 2022-12-17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導讀】王文在《智庫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1期發表《論中國智庫鬥爭性:以十問美國民主研究報告為例的實踐研究》一文,羅列美國智庫對“鬥爭性”的看法及中國智庫“鬥爭性”的建議。
第一,中國學者需要認識到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智庫“鬥爭性”與其霸權護持密切相關的客觀事實。
第二,中國學者需要吸取美國智庫為過度追求“鬥爭性”而導致美譽度與國際口碑急劇下降的慘痛教訓。
………
  回應
我從來不相信,那些在美國哈弗,耶魯大學喝了點社科洋墨水的人,回到中國就能解決中國本土問題。
中國智庫最好的鬥爭性就是自己敢於鬥爭,別一邊怕的要死,有什麼鬥爭性?只有投機性。
中國有智庫嗎?熱衷解讀、喊話、表決心的不是智庫...
2022-12-21 09:50:28
阿楨
非洲「738兆大寶藏」差點被大陸搶光!拜登緊急回防 2022/12/28 中時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成為未來一大趨勢,坐擁豐富鈷礦財富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成為美中在先進半導體領域之外的另一大戰場,幾十年來,大陸已經掌握剛果大部分主要礦源,反觀美國在該國影響力衰退,如今正極力的收復失土。
能源新聞網站「Oilprice.com」報導,鈷是手機、電腦和電動車等設備鋰電池的關鍵原物料,其中電動車銷量預估將從去年的650萬輛,成長至2040年的6600萬輛,展望未來爆發式的需求,佔全球約70%鈷產能的剛果也被稱為「電動車時代的沙烏地阿拉伯」。
除此之外,剛果也是非洲最大的銅生產國,並佔全球70%的鈳鉭鐵,亦對手機和電腦設備製造至關重要,估計剛果還有約24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38兆)的未開發礦產資源。
本月中旬,美國與剛果,以及銅、鈷生產大國的尚比亞簽署協議,為後兩者提供資金及技術上的支援,支援兩國發展電動車供應鏈。
在這十幾年來,大陸斥資數十億美元大量收購歐美礦商,以獲得該國19個主要鈷礦源中的15個。大陸有60%的鈷需求來自剛果,全球有約80%的鋰電池鈷加工在大陸作業,但來自政治上的壓力卻讓大陸採礦業遇到障礙。
報導指出,在美國的「鼓勵」下,剛果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稱,前總統與大陸礦業公司簽訂不平等合同,要求重新評估這些合同。而大陸則表示,該國協助剛果完成多項建設,增加稅收及創造就業機會,也投資許多道路、醫院等基礎設施項目。
西方長期批評大陸提供非洲國家貸款,目的是透過這些貸款扣押非洲的資產,但報導補充,非洲國家積欠西方的債務,實則是大陸的三倍之多。Paul H. Nitze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非研究計畫主任布羅蒂坎(Deborah Bräutigam)質疑西方說法,「我們研究表明,大陸銀行願意重組現有貸款條款,且從未扣押過任何國家的資產」。
  回應
歐美帝國殖民掠奪完跑了,不再販賣黑奴,鬧獨立後,沒油水可撈了!現在又發現好處,禿鷹又出現了!
2022-12-29 08:06:01
阿楨
《2022研究前沿》報告發佈:我國52個研究前沿世界領先

2022-12-27,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佈《2022研究前沿》報告和《2022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在11大學科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55個新興前沿中,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52個,穩居世界第二。
《2022研究前沿》報告遴選展示了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等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55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和重點研究問題。比如在臨床醫學領域,2022年入選的17個新興前沿研究中,有15個與新冠疫苗有效性、疫苗副作用、藥物治療和病毒快速檢測等研究主題相關。2022年生物科學領域的熱點前沿研究,強化了新型新冠疫苗、通用中和抗體和有效藥物的研製。在化學與材料學領域,熱點前沿主要分佈在催化、電池、新興交叉等方向。
《2022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在《2022研究前沿》基礎上,評估了不同國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現。報告顯示,2022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仍最為活躍,中國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分列第三和第四。在11大學科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55個新興前沿中,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52個,占將近三分之一。從科學領域具體熱度指數得分來看,中國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物理學領域這4個領域均排名第一。
  回應
現在頻繁的這種自我捧殺,反倒不如前些年埋頭苦幹來的讓人踏實。
這樣做是對的,在西方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比賽中,中國排第二已經不容易了,繼續努力吧。
既要幹也要宣傳,西方放個屁都要吹一吹,一幫人跟著跪舔,這是我們的弱項
2022-12-29 08:09:24
阿楨
印度要拯救全球鋼鐵行業?需求量1.2億噸僅中國13% 2022-12-28 觀察者網

印度再次“拯救世界”?印媒又自嗨了。2022-12-27,印度斯坦時報稱,全球鋼鐵需求低迷,在中美歐陷入恐慌之際,印度是“全球鋼鐵需求的救世主”。
  回應
一個河北唐山就幹倒阿三產量了,真不知道狂什麼

鋼企巨無霸 寶武鋼併中國中鋼 2022/12/22 工商時報

大陸政府為了提升產業整體實力與經營績效,近年加速推動國企整併,鋼鐵業是官方鎖定的重點行業。大陸國資委21日宣佈,寶武鋼鐵與中國中鋼集團進行重組。2020年10月,中國寶武對中國中鋼實施託管,寶武鋼產量達到1.15億噸,擊敗近20年裡排名世界第一的歐洲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 S.A.)。
今年5月以來,受俄烏戰爭與上海防疫封城衝擊的大陸鋼鐵市場,隨著防疫加快鬆綁與鋼市回神,寶鋼終於開出第一槍,12日開出的2023年1月內銷盤價全面調漲六大鋼品價格,每公噸調漲50~200元,是今年5月以來首度漲價,可望提振全球鋼市信心。
2022-12-29 08:21:17
阿楨
給日媒“帶話”的三個人,究竟是誰? 2023-01-03

過去幾天,你可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傳這樣一張圖,大大小小的中國媒體和自媒體帳號被層層疊疊排列,形成一個自媒體矩陣,這是日本經濟新聞最近通過“調查”微博上的中國媒體帳號所做的一篇報導——所謂“中國網路義勇軍”文中所製作的一張圖片。
日經列舉了包括“帝吧官微”“孤煙暮蟬”“地瓜熊老六”“兔主席”等在微博上有較大粉絲量的自媒體帳號,稱他們是所謂政府“精心策劃”下在網上作戰的“義勇軍”,在與官方媒體的相互聯動下,在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溯源、佩洛西竄台等一系列事件中,散佈“虛假消息”,頻繁操縱“辱華”話題,將“民族主義武器化”,是能夠讓“國際品牌屈服的力量”,“像野火一樣蔓延”,“玩弄民族主義者的怒火”,“惡化了中國與西方的關係”。
1,Grace Li(黎蓉):價值10萬美元的“高貴靈魂”
黎本科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香港大學讀了新聞學的碩士期間,曾給BBC和ABC兩家外媒打工。黎蓉因為“表現優異”,獲得了日經2019-2020年度10萬美元的獎學金,Grace Li在獲獎感謝。
2,Marrian Zhou(周夢媛):16歲移民美國的“自恨者”
周16歲從北京移民至洛杉磯,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2021年採訪數名美國學者,證明對亞裔的歧視並不存在。
3,Cissy Zhou(周衛):給德國綠黨基金會做過研究員的媒體人
周同樣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曾在德國綠党的御用智庫•伯爾基金會兼職研究員以NGO身份在中國運營“公知”。
日本外務省開設了一個新的頁面,鼓勵相關人士為其提供與日本在海外立場相左或誤解日本的相關資訊。例如:如果有人將日韓爭議島嶼稱作“獨島”,日本外務省將鼓勵向其“告密”。
  回應
三個居然都是女的,果然是女性容易成為皈依者狂熱分子嗎?
那倒不是,應該就是慈愛庵老套路,女性更容易隱藏攻擊性被大眾接受。
2023-01-05 08:02:11
阿楨
老外也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了 2023-01-06

近日,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議員麥克•加拉格爾,炮轟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稱之“非常容易上癮且有破壞性”,堪稱荼毒美國青少年的“電子芬太尼”。
而如果去各大英文網站轉轉,你會發現,怒駡短視頻害人的老外,絕不止議員麥克一人。
  回應
臥槽!你真毒品都合法化了,電子鴉片算個匹啊!
外網什麼極端言論沒有,也未見恐慌麼。估計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才是根本原因吧。
  相關新聞
給外媒“帶話”的中國NGO公知

外網討論:為什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普遍不好? 2023-01-07

大多數國家和"鄰居"的關係通常並不融洽,這是常態。特別是當中國更大時,通常,為了平衡這種"優勢",人們自然期望"大 "國應該自願犧牲自己,自願為"小"國提供利益。從歷史上看,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然而,近代中國由於自身的問題而衰落,失去了繼續這樣做的條件。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和自信,我們的大市場將使該地區更多國家受益。我仍然對中國解決與鄰國的分歧抱有良好期望。當然,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應
弱國無外交,強國無友鄰。
中國在干涉他國內政,文化洗腦,在外國扶持親華勢力的操作上,差了歐美俄日幾百年的水準了。孔子學院/魯班工坊/
  相關新聞
歐美日韓早和病毒共存了,為何怕放開的中國?(回應:總有一款抹黑等著中國!霸權只有種族主義,反共宣傳,政治操弄。) 東南亞不像歐美日韓對陸客強制新冠採檢成最大贏家。
2023-01-08 08:56:15
阿楨
央視網評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問題出在哪兒? 2023-02-09

近一段時間,一些專家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這些觀點,看似為年輕人好,實則惹年輕人厭。
“專家”作為一種身份,帶有“知識權威”屬性。專家之所以能讓年輕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共情心理和堅定的職業操守,他們的建議在客觀上起到了普及知識、彌合矛盾、引領輿論的作用。
但有的“專家”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健康壓力、就業焦慮和婚戀焦慮,每每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
專家群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包裝,戴著五花八門的頭銜,湧向互聯網平臺,冒充權威之聲,甚至“跨界”對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目的是為博知名度、最終實現“影響力變現”。還有個別專家,過度為商業利益代言。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不是讓專家閉口不言,而是希望專家“從年輕人的利益出發”,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人文關懷,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眾—專家”關係,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真知灼見。

問題是社交平臺以及媒體、自媒體
  回應
媒體和資訊的亂象,很大程度是媒體和自媒體過度追逐流量、製造焦慮,製造對立,以謀求生存。
媒體和自媒體是沒有匹配的能力從專業上進行吹毛求疵的,只能通過斷章取義甚至是歪曲和誤導才能引起爭議。其他包裝出來的“專家”,說話好聽,通俗易懂,或者語出驚人,能夠激發受眾的各種共鳴和情緒,這恰恰是媒體和大V的最愛。於是,所謂的“專家建議”,很多要麼是媒體加工出來吸引眼球的,要麼是包裝出來的“專家”。久而久之,專家已經被汙名化。
2023-02-10 09:04:51
阿楨
哈佛教授高爾丁 摘諾貝爾經濟學獎2023-10-10 聯合報

生於美國紐約的高爾丁現年七十七歲,一九九○年成為哈佛經濟系首位女性終身教授。她運用逾兩百年份的數據資料佐證,顯示儘管歷史上男女薪資差距可透過教育和職業選擇的差異解釋,但現今存在的性別薪資差距,卻主要發生在相同職位的男女間。高爾丁的發現提供全球決策者在採取各項作為解決這種狀況時的基礎。
  回應
經濟、文學、和平,是諾貝爾獎的三個盲區。
美國坐擁數十位經濟學諾獎獲得者,為何還有那麼多的經濟問題。這些獲獎者真的發現了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嗎?
這種破獎有啥意義?中國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就沒有一個來研究的。
在西方看來這就是“政治正確”。中國模式不能獲獎。

同工同酬的反對--維基百科

論資排輩系統比異性的另一名員工資歷更高的僱員可支付超過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資系統中的其他員工。
功績制。僱員可支付超過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差異是基於一個系統,客觀地衡量功績上的另一位僱員。
系統測量盈利的數量或生產質量。僱員可支付多於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另一名僱員,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測量有多少員工在系統上生產或什麼,他們生產的質量。

職場「同工同酬」落伍了?新類型工作更講求的是「同值同酬」原則
「同工同酬」是過往在討論職場薪資公平原則的重要觀念,但是隨著新型態的工作不斷出現,現在許多的產業在作業中很難訴求用「效率」來衡量一名勞工的價值,譬如時裝、電競、AI設計等工作,因此「同值同酬」成為一種新的薪資觀念。
  相關新聞資料
台灣2021年兩性薪資差距15.8%(2020年14.8%)對比美日韓等仍偏小。
2023-10-10 08:57:59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00: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