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9 10:10:20| 人氣2,0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蝴蝶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不注意《蝴蝶夢》(遠景,1979)的著作年代是1938年,還會誤以為是出自英國伝統閨秀派女作家之手。

什麽閨秀派,別亂套台灣女作家的風格,人家英國女作家及小說女主角可都是邁出大門見過世面的…

的什麼?不是女家庭教師兼女傭、與古堡貴族男主人發生不倫之戀(如《咆哮山莊》),或夾在兄弟的爭風吃醋中(如《簡愛》),不然就是耍心機向上婚配吊金龜找終生飯票(如《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

你忘了還有充滿女性同志情愫的吳爾芙。

還不是自殺死了,她的一生拍成電影倒是很有賣點。

將咱女人當商品賣啊!前幾年不是有部改編自她小說的電影 《美麗佳人歐蘭朶》(春暉發行),很有男变女的變裝及變性之意味,尤其透過古典華麗的服裝道具,更能發揮影像之魅力。

不過一般女性還是本能地喜歡伝統閨秀派女作家的作品,《蝴蝶夢》的作者茱莉爾就是典型,不然都已廿世紀了,她怎會選擇伝統文風,並拒讀當代作品。

少拿女人來反女人,你是暗示女性持質是生物本能了?

這是妳說的,不過妳應看過《蝴蝶夢》電影吧,片子開始不久的一連串車行於幽暗夾道密林之鏡頭,妳不覺得很能反映上述女性面對即將到來的不倫之戀的忐忑不安和誘惑迷戀嗎?

還不夠,比起原著的簡潔有力,似嫌浪費了鏡頭,不信,我抄段給你看。

「素來就虎視眈眈的樹林,現在也勝利了,它們密集、黑暗而凌亂地阻礙那大路,山毛欅伸出白色赤裸的枝幹傾斜地相互勾結著,樹葉混合成奇異的擁抱,在我頭上所砌成的形像,恰似教堂尖端的圓拱。」(p.1)

「這條路盤旋得像一條毒蛇,有些地方又窄得不像一條路……路像一條緞帶,愈纏愈入那林中深處。」(p.63)

你的眼光倒很與眾不同,人家都是想急於了解女主角在古屋裡會有何奇遇,以解故事情節之懸疑與恐怖,你卻獨鍾來時路。

這叫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那套老掉牙的古堡艷遇有啥好看的,真不懂世人為何有眼無珠,明明是再熟悉不過的情節,却如肥皂泡沫般,寧可包在隨即會幻滅的泡泡中。

唉啊!你很有深度,嫌咱女人膚淺,那就別評咱呀?

余豈好評哉,余不忍見汝陷溺。

《淹死老公》也不用你管。

(古今中外大概少有其它動物像蝴蝶如此受到文藝界擬用,古之莊周化蝴和梁祝不說,在法國兒童電影《蝴蝶》(2002)叫好叫座前,以《情書》(1995)出名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便已拍過《燕尾蝶》(1996),《蝴蝶》(2002)之後各國更搶拍,先是加拿大《藍蝶飛舞》(2004) 與《蝴蝶》(2002)爭誰先開拍而非發片(還有中國蒙古童音《吉祥三寶》剽竊《蝴蝶》主題曲的主要旋律之爭),再來:美國電影《蝴蝶效應1》(2004)《蝴蝶效應2》(2006)《蝴蝶效應3》(《蝴蝶效應》)、德國電影《蝴蝶的眼淚》(2006)、美國/法國電影《潛水鐘與蝴蝶》(2007)、香港同性戀電影《蝴蝶》(2004)、大陸電影《鴛鴦蝴蝶》(2005)、香港愛情電影《蝴蝶飛》(2008)、臺灣電影張作驥《蝴蝶》(2008)。

  同是愛問為什麼,法《蝴蝶》比《囧男孩》更合小孩心智及口吻,《蝴蝶》的編/導/演俱佳,影音似淡但不著痕跡地呈現了老中小的自我,生命,文明與自然等之探索,而《囧男孩》則不合文藝之理地將雜亂問題及技法拼貼到一角色和影片上(這是台灣電影庸俗化後現代常見現象,《海角七號》《練習曲》亦然,對比於日片《情書》《鐵馬頑童》,更能突顯台片之困囧。另參本館:中國金馬獎

  同是治病,《藍蝶飛舞》費了太多影音與主題不太相干的雨林及土著文化之介紹(靠蝶靈治好小男孩腦癌也太牽强),而《蝴蝶的眼淚》少女終雖仍死於血癌,但片中的詩,音樂和愛之要/藥素,似不足於治癒片中人的自殺,遺棄,孤寂等之心疾。

  香港麥婉欣的《蝴蝶》與陳雪原著,均有本館前評陳雪《惡女書》所批:「在未透過細膩內心刻劃和角色互動等之文脈,誤以為將影像化的破碎片段之文字描述、剪接而成、就可」呈現同/異性戀與社會/政治的複雜關係。(《蝴蝶效應》的破碎化影音則足以反映精神妄想患者的內心世界)



《蝴蝶夢》Rebecca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又譯《麗貝卡》),是達夫妮?杜穆裏埃Daphne du Maurier的成名作,發表于1938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並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爵士主演男主角麥克西姆。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 
  達夫妮?杜穆裏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仆、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爲別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麥克西姆?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僞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爲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在這部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某些不足之處,如作品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狹窄,若幹描寫景色的段落有點拖遝,且時有重複等。
  作者簡介
  達夫妮?杜穆裏埃(1907--1989),英國著名女作家,《蝴蝶夢》是她的成名作。 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一生共寫了十七部長篇小說,由于深受十九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爲主要特點的奇特派小說的影響,她的不少作品情節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細膩,而且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這生命論色的感傷主義。
  書摘
  我確實是愛你的,”我說。“非常非常愛。你弄得我好苦。整個晚上我都在哭,因爲我想大概從此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說這話的時候,我記得,他笑了,並從餐桌那頭向我伸過手來。“爲此,願上帝保佑你,”他說。“你對我說過,做個三十五歲的神氣女人是你的抱負,到了那一天,我還要跟你提起此時此地的情景。當然,你一定不會相信我的話,但我要說,要是你不會變老多好!”
  這時,我已開始感到羞怯,並因爲他笑我而著惱。這麽說來,女人不該向男人作這樣的表白,這類事情,我還得好好學一學。
  “好,就這麽定了,行不行?”他一邊說,一邊繼續吃塗果醬的吐司。
  “你不再是範?霍珀夫人的伴侶,而是開始和我作伴。你的職責幾乎同以前完全一樣,我也愛讀圖書館新到的書報,也要人在客廳裏擺上鮮花;飯後我也愛玩玩貝西克,也需要有人替我斟茶。唯一的區別在于我不抽塔克索爾牌香煙,而喜歡伊諾公司的産品。另外,你得及時替我准備好我用慣的那種牙膏。”
  我用手指彈著桌面,弄不清自己和他是怎麽回事。他是不是在嘲弄我?也許這一切全是開個玩笑?他擡起頭來,看到我臉上焦慮的表情。“對你說來,我大概是個狠心的家夥,對嗎?”他說,“這種求婚方式大概不合你的理想。在你看來,我們應該在音樂院裏談這種事;你手執玫瑰,穿一件雪白的衣裳,遠遠傳來小提琴奏出的華爾茲舞曲。而我呢?我應該在一棵芭蕉樹後狂熱地向你求愛。這樣一來,也許你才覺得自己有了身價。可憐的小寶貝,不害臊嗎?不要緊,我帶你到威尼斯去度蜜月,手挽手去乘岡陀拉遊玩。不過我們不能呆太久,因爲我要帶你看看曼陀麗。”他要帶我看看曼陀麗……突然間,我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行將發生的真事!我將做他的妻子,我倆將在花園裏並肩散步,信步穿過幽谷小徑,向海濱沙灘走去。我想象著自己如何在早餐之後站在石級上,眺望天色,把面包殘屑向鳥群撒去;接著,我又如何戴上遮陽帽,手持大剪刀,走出屋子去剪專爲室內陳設使用的鮮花。我現在才明白童年時候爲什麽買下那張彩圖明信片。原來,那是一種預兆,是茫茫然之中向未來跨出的一步。
  他要帶我看看曼陀麗……我的思想自由自在地馳騁開了,眼前出現各種各樣的人物,一幕又一幕的情景。與此同時,他卻始終只管吃著蜜橘,時而給我遞上一片,看著我吃。我倆將被客人團團圍在中間,他把我介紹給大家:“各位大概還沒見到過我妻子吧。”德溫特夫人。我將成爲德溫特夫人。我反複掂量著這個名字。在 ……

【希區柯克1940年版電影蝴蝶夢】

  導演: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演員 :
  勞倫斯?奧利弗 Laurence Olivier .....George Fortescu Maximillian 'Maxim' de Winter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The Second Mrs. de Winter
  喬治?桑德斯 George Sanders .....Jack Favell
  電影概述
  《蝴蝶夢》是英國導演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赴美後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萊塢顯示自己獨特才能的見面禮,也是希區柯克的成名代表作,根據達夫妮?杜穆裏埃的同名小說改編。
  希西柯克善于制造懸念效果。它那高超的敘述手法,深深地吸引著觀衆,顯示了希區柯克深厚的藝術功底。 
  在《蝴蝶夢》中,他放棄了慣用的充滿緊張感的驚險樣式和剪輯技巧,著力刻畫人物的相互關系,通過運用移動攝影、小道具、畫外音及反應鏡頭制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個故事以緩緩的節奏展開,但常常插入奇筆,在場面調度上出其不意,嚇人一跳。例如丹佛斯太太的出場就是這樣處理,她所經過的路線從來不讓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令人害怕就在這裏,這就是懸念的魅力。影片采用了虛實相結合的方法,而虛寫占了很大的比重。呂蓓卡是一個核心人物,卻始終沒有出場,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出現。影片中的主人公"我"已經相當美了,而傳說呂蓓卡還要美,"我"無法與她相比。但是呂蓓卡究竟美到什麽程度,無從說起,影片就是讓觀衆去思索,去想象。
  呂蓓卡雖然死了一年,但"我"卻無時無刻不感到她的存在。雖然處處皆無她,而她又無所不在。觀衆欲見其真面目的願望也就不斷增強。這種似無卻有,似有卻無的神秘感,正是懸念産生的基本條件。試想,這個無影的人控制著一切,她的形象究竟如何?觀衆是迫切想見到的。也許,《蝴蝶夢》的片名也正有這方面的寓意吧。
  然而,虛寫畢竟無法充分地達到實感的效果。影片成功地借助了呂蓓卡曾經住過的房子,用過的每一件東西,包括隨處可見的醒目的R字,以及每一個同她打過交道的人。每當談起她時,所喚起的某種感情各異的面部表情,都使我們實實在在地感覺她的存在。陰險的丹佛斯太太是呂蓓卡的化身,從她的影子、笑聲中,觀衆仿佛感到呂蓓卡依然存在和強大。影片就是這樣以虛達到了實的目的。 
  呂蓓卡與德溫特的夫妻感情究竟怎樣?她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這個懸念是觀衆迫切所要知道的。在揭示這個影片的核心問題時,希區柯克運用巧妙的不露痕迹的手法把觀衆"欺騙"了。影片一開始,主人公"我"以及觀衆,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呂蓓卡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妻子,德溫特無時不在懷念著她;但當知道呂蓓卡是個"放蕩女人"的真相後,都無不爲之"震驚"。而再回過去想一想情節發展又是絲絲入扣,合情合理,這正是"懸念大師"的特長。
  影片基本上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術方法。借"我"的耳朵來聽的,鏡頭多取自"我"的視點,使觀衆有身臨其境之感。 
  《蝴蝶夢》榮獲了194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兩項獎,但希區柯克本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褒揚。他在好萊塢從影40載,一直沒當選過最佳導演,而僅僅只的提名。希區柯克不僅是個導演,而且也有著"出鏡"的嗜好,他常常在自己的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
  本片,呂蓓卡與表兄在打公用電話時,亭子旁邊站著一個又矮又胖的男子,此人就是導演希區柯克。 
  影片導演及大部分演員都是英國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紀初英國的莊園爲舞臺,因此影片充滿濃厚的英國色彩,風格典雅、莊重。希西柯克以後的創作以懸念片爲主,《蝴蝶夢》正是他從英國風格轉向美國風格的作品。在該年度的奧斯卡評選中,它幾乎囊括所有主要獎,計有十一項的提名,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獎。
  劇情簡介
  影片從夢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稱的'我'回憶往事開始。夜裏,我又夢回曼陀麗。面對這堆被焚的中世紀建築廢墟,我又想起很多過去…… 
  那是從法國開始的。做爲'陪伴'的我隨範霍夫太太來到蒙特卡洛。 
  一天,在海邊我看到一個在陡崖邊徘徊的男子。我以爲他要投海,就叫出了聲。他向我投來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錯了,他可真是一個怪人。 很巧,他竟同我們住在同一個飯店裏。從範霍夫太太那裏,我知道他是著名的曼陀麗莊園的主人德溫特先生。他的妻子——美麗的呂蓓卡去年劃船淹死了。也許這就是他這樣怪的原因吧。 
  因爲感冒,範霍夫太太又請了一位護士。我自由了,同德溫特先生見面也就多了。我們共進午餐,一起散步、跳舞。我告訴他我的一切,他卻淡淡地提起他的曼陀麗……多次的見面,多次的交談,我們彼此吸引著。愛就這樣萌發了! 
  可是,範霍夫太太卻要趕著去參加女兒的訂婚儀式。我立刻去找德溫特。 
  當我告訴他我是來告別的時候,他久久地望著我,向我求婚。就在我不知所措之中,我們離開了法國,作爲德溫特夫人回到曼德利莊園。 
  一進莊園,我好像處處看見呂蓓卡的身影。無論是屋裏的擺設還是家具上,都留下了'呂蓓卡'的名字。 
  管家丹佛斯太太又是那樣令人厭惡。冰冷的臉,冷酷的心,對于呂蓓卡她有一種可怕的崇敬,她每天整理呂蓓卡的房間,布置得和其生前一樣。似乎我在她眼裏只是一只醜小鴨,而呂蓓卡卻是天鵝。這事刺傷了我,使我惶惑。 
  德溫特卻又好像不願提起呂蓓卡,也許是他不願引起內心的懷念。我不願德溫特難過,也就不問。一天,無意間我找到了呂蓓卡海邊的小屋,他讓我別去,我問爲什麽。他竟粗暴地回答:'我痛恨那個地方。' 
  從管帳的弗蘭克先生那裏,我知道了那小屋是呂蓓卡常去的地方,去年她被淹死了,德溫特難過地把屍體認領回來。我決定用愛來幫助丈夫從不幸中擺脫出來。 
  爲了使德溫特高興,我決定舉行一次盛大的化妝舞會。當我正爲出席舞會的禮服發愁時,丹佛斯太太建議我用走廊上一幅畫像中少婦所穿禮服的樣式。當我身著禮服出現在客人們面前,大家失聲叫道“呂蓓卡!”德溫特以及他的姐姐驚呆了,他雙手捂著臉呵斥道:“快把這套衣服給我換掉。”我痛不欲生地跑回屋裏。 
  就在我喪魂落魄的時候,外面突然升起了兩顆信號彈。原來潛水員在海底發現了一條沈船,上面有一具女屍,有人認出那是呂蓓卡的小船。 
  第二天,德溫特不見了。我到處找,終于在海邊木屋裏找到了他。我爲昨天的事向他道歉,他卻痛苦地說:“晚了……太晚了。”然後他告訴我:呂蓓卡雖然美麗,卻放蕩成性,生活淫亂,勾引過許多男人,還跟表哥費爾發生過關系。結婚4天,他知道了呂蓓卡的一切,卻又爲了家族的榮譽、爲了年輕人的面子,表面上保持這種所謂的夫妻關系。一次德溫特終于無法容忍她在小屋裏同費弗爾幽會,到小屋裏找她。她一個人在那兒,告訴他她已經懷孕;還挑釁地問他是不是爲這個孩子要殺了她。德溫特大怒,正要打她,她卻被絆了一下,一頭倒了下去,死了。于是德溫特把屍體放在小木船上,將它沈入海底,又冒認了後來出現的一具女屍。
  真相大白了,我們的心相通了。 法庭上呂蓓卡的表哥費弗爾一定要置德溫特于死地爲決。決定要去找呂蓓卡的醫生貝克大夫,以證實德溫特是爲了呂蓓卡懷了別人的孩子而殺了她。 
  警長和德溫特等人來到貝克大夫那裏,證實了呂蓓卡是得了晚期的癌症而最後一次來看病的。費弗爾失敗了。 
  當我們快活地趕回家時,只見一片大火。丹佛斯太太發瘋了,放起火來,她不願看到她的偶像就這樣失敗了。 
  在大火前,我和德溫特擁抱在一起…… 
  幕後制作
  本片是塞爾茲尼克公司1940年出品的一部電影。應該說這部《蝴蝶夢》既是希區柯克中早期電影最典型、最傑出的代表,也是爲希區柯克帶來更光明前途的裏程碑式作品。全片氣氛詭異迷人,是懸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藝片,片中希區柯克出色地營造了陰暗壓抑的曼德利莊園景象,古堡廢墟一般荒寂的建築、開闊大廳裏的一條狗、幽靈般出沒面無表情的女管家,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永恒的記憶。該本于1980年和1997年兩度搬上電視屏幕。影片根據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達夫尼?杜?莫麗葉的暢銷懸疑小說《麗貝卡》改編而成,榮獲了1940年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大獎,也爲希區柯克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大師地位。他所執導的《電話謀殺案》、《精神病患者》、《39級臺階》 等影片都已成爲電影史上不可抹殺的經典。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勞倫斯?奧利弗和瓊?芳登也因此片雙雙榮獲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其中女主角瓊?芳登在希區柯克的指導下,以其敏感而微妙、毫不造作的演出,一舉登上明星寶座,後憑影片《深閨疑雲》榮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紐約電影評論家最佳女主角獎、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演技獎等多項大獎,成爲當時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後,更是惟一憑借希區柯克影片而獲得此等殊榮的演員。
  影片的男主角更是由英國集著名舞臺演員、電影明星、編劇、導演和制片人于一身的勞倫斯?奧利弗出演,他因飾演了一系列成功的莎劇角色,被人們稱爲“當代對莎士比亞作品貢獻最大的人”。不僅如此,他更是一位多次受到奧斯卡榮譽輝映的大明星,他曾11次被奧斯卡提名,1次獲獎。由于他對世界電影和舞臺的特殊貢獻,1944 年和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授予他奧斯卡特別獎,1947年,被封爲英國第一位演員騎士,1970年又賜封爲男爵,1978年4月9日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再次給他頒發了一個特別榮譽獎,以表彰他“畢生對電影藝術的貢獻”。1981年,英國女王又以個人名義向他授予榮譽勳章,使他成爲英國曆史上唯一的貴族影星。勞倫斯?奧利弗在影片《蝴蝶夢》中成功地扮演了被死去的妻子麗貝卡折磨的德文特的形象,他在片中的精彩演繹非常生動感人。
  花絮
  導演希區柯克在片中出現過一次,他從一個電話亭邊經過,當喬治?桑德斯在裏邊打了那個致使的電話之後。
  希區柯克多年以年就想要拍攝這部電影,但當時沒有足夠的錢支付小說的改編版權。
  這是希區柯克根據Daphne Du Maurier的小說改編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牙買加客棧 》(1933年)。
  爲了保持原著小說中的黑暗氣氛,希區柯克堅持把這部電影拍成黑白片。
  由于《蝴蝶夢》在西班牙上映取得的巨大成功,瓊?芳登在劇中穿過的那種短上衣被叫做了“麗貝卡”,“麗貝卡”這個詞在西班牙至今仍然被用來特指這種類型的衣服。
  穿幫鏡頭
  在吃飯那場戲中,德文特夫人敲擊一個花瓶,她的襯衣領口是松開的,但在緊接著的下?一個鏡頭,她的領口卻扣得很嚴實。
  從海灘上走回來的鏡頭中,背景明顯移動得比角色更快。
  在第二任德文特夫人與梅西結婚的時候,他給了她一大束鮮花。她重複著“太可愛了”,但當她說第二次的時候,她的嘴唇並沒有動。
  【元曲蝴蝶夢】
  《蝴蝶夢》元?關漢卿作。寫皇親葛彪無故打死王老漢,王氏兄弟三人爲報父仇也打死葛彪,因而被捕入獄。包拯夢見蝴蝶受到啓發,釋放三子。全劇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王氏三兄弟金和、鐵和、石和爲報父仇,一怒之下打死皇親葛彪,被判入獄抵罪。包拯複審此案時,王妻自願認罪,三子也爭相認罪。包拯只想判一人有罪,判金和、鐵和,王妻都不同意,卻讓幼子石和領罪。包拯懷疑石和非其親生,暗中觀察後才知王妻愛護前妻所生二子,而甘願犧牲親生子石和。包拯大受感動,恰好夢見三蝴蝶墜入蛛網,另一大蝶飛來救出二蝶卻置幼蝶于不顧,他受到啓發,心懷惻隱,暗中用另一死囚償命,將三子盡皆釋放。《蝴蝶夢》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現存版本有:《新續古名家雜劇》宮集本、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脈望館校《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丁集本、《元曲大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傳統戲劇大劈棺】(又名蝴蝶夢)
  莊子是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可是,他的妻子田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卻不大光彩。事情的起因在于莊子和妻子的一次閑聊。莊子說,婦人水性,丈夫死了之後是必定要急著改嫁的;田氏卻說未必,自己就是能守節的人。只因爲莊周還活著,兩人也分不出誰對誰錯。不想過了不久,莊周果然病重,一命嗚呼。田氏哭哭啼啼地守著孝。到了第七天上,忽然來了個少年秀士,自稱是楚國王孫,說是向年曾與莊周有約,欲拜在門下,今特地登門求教。見莊子已死,楚王孫不勝惋惜,提出在莊子家暫住百日,一來爲老師守孝,二來得觀者師遺著。田氏見楚王孫一表人才,産生了愛慕之情,一來二去,與他倉促成婚。合否之時,楚王孫忽然心疼難忍,說是必得要活人腦髓和著熱酒吞下方可治愈。平日裏犯病、總是楚王選一死囚來取腦髓。眼下無人可取,看看就要死去。田氏救王孫心切,聽說不出七七四十九天的死人腦髓也可以用,使拿著斧頭想劈開棺材,取莊周的腦髓爲楚王孫治病。這時,莊周突然複生,田氏羞愧難當,自盡而死。這個故事,由于傳統劇目《大劈棺》(又叫《蝴蝶夢》)的演出而廣爲流傳。京劇、微劇、漢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都有這個劇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14.html?tp=0_11
 
達夫妮杜穆裏埃>百度百科  
 



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裏埃(Daphne du Maurier 1907-1990)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一九六九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住在英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會習俗與風土人情爲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 達夫妮?杜穆裏埃受十九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爲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影響較深,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
  達夫妮?杜穆裏埃出身書香門第、藝術世家。祖父喬治?杜穆裏埃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家和小說家,父親傑拉德?杜穆裏埃爵士是英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和劇院經理。在這樣的家庭裏,杜穆裏埃自幼受到了藝術的熏陶。一九三一年她創作出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可愛的精神》。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她創作出了一系列極富魅力的作品。給她帶來國際聲譽的《蝴蝶夢》(另譯《呂貝卡》)即完成于一九三八年。《牙買加客棧》是她一九三五年的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她發表的一系列哥特式浪漫主義作品均以她的家鄉康沃爾郡海岸爲背景。她還寫過一部曆史小說和幾個劇本。《牙買加客棧》和《蝴蝶夢》分別于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O年被搬上銀幕。雖然《牙買加客棧》在英國上演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蝴蝶夢》的成功則更加輝煌。杜穆裏埃于一九六九年被授予英帝國女爵士勳位。 
  《蝴蝶夢》原名《呂貝卡》,是達夫妮?杜穆裏埃的成名作,發表于一九三八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並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爵士主演男主角。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 
  達夫妮?杜穆裏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仆、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爲別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僞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爲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在這部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某些不足之處,如作品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狹窄,若幹描寫景色的段落有點拖遝,且時有重複等。
  《牙買加客棧》作爲經典的浪漫主義哥特體懸疑小說,其主題也具有一定的經典性:一個孤女,父母雙亡,離鄉背井去投親,寄人籬下;在與命運的抗爭時,懲惡揚善,最終與心上人遠走高飛。然而,當作者將這一經典的主題打造在一個哥特式離奇的背景和情節結構之中,這一經典的主題便爆發出了一種強烈的震撼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373016.html?tp=0_10
 
希區柯克 詳參【圖博館】:希區考克:名導演33 )


  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在生前就被公認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卻從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雖然曾經獲6次提名。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裏菲斯獎。1979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終身成就獎。
  希區柯克所貢獻給電影藝術的,絕對不僅僅是純電影的技巧。就像他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樣,希區柯克的電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設計的技巧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在嚴厲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飽受壓抑的靈魂。希區柯克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是一首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他被稱爲“電影界的弗洛伊德”。
  【生平】
  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倫敦一戶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
  1920年,進入電影界。經曆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後,1926年,導演了他第一部懸疑電影《寄宿人》(這之前也導演過《快樂之園》等兩部電影),受到好評,從而建立了他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
  1934年的《擒凶記》,1935年的《三十九級臺階》在各國都很賣座,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
  1938年,希區柯克的《巴爾幹超特急》也成功賣座,引起好萊塢的注目,適逢二戰開始,希區柯克舉家前往美國,開始了他在好萊塢的工作。
  1940年,他的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便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緊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的《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的《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拍攝了這段時期總結性作品《美人計》,也是英格麗褒曼出演的最後一部希區柯克電影。她與羅賽裏尼的“私奔”給希區柯克不小的打擊。
  1950年代前期,希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制作了《電話謀殺案》等作品。其中代表作就是《後窗》了。從《後窗》開始,1950年代後期,希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同時高要求,拍出了《捉賊記》、《知道太多的人》、《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觫的《精神病患者》。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發展,低預算的黑白制作,使得這部電影成爲希電影生涯的一個裏程碑。
  隨後,1963年的《群鳥》和1964年的《瑪爾尼》都是不同的新嘗試,開創了恐怖、懸疑電影的新世界。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都或多或少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我們看當時的作品都會有所體會,而在特瑞夫和希區柯克的對談錄中更可以清楚看到。
  1972年,在倫敦首映的《狂凶記》讓觀衆看到希區柯克雄風依在,這部電影流暢圓潤,是希後期的佳作。
  1980年4月29日,希區柯克去世,他的一生,爲我們留下了53部電影作品。 
  希區柯克于1899年生于倫敦東部某小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9歲時被送到名爲聖?伊格納修斯公學的基督教學校上學,他在那裏接受的是一種將罪惡無處不在觀念和邏輯的嚴密性結合起來的混合式教育。有一部名爲《希區柯克和他的時代》的傳記,描繪了那所學校體罰學生的情景和學生們在接受懲罰時的微妙心理:違反校規的學生將遭到鞭打,但他可以自己選擇受罰時間,可以在早餐前、中午或晚上臨睡前。通常孩子們總是盡量把那個可怕的時刻向後推到晚上,在受罰前的一整天裏都處于焦慮、恐懼之中。這種心理體驗對希區柯克後來的導演風格産生了重要影響。他總是讓觀衆在恐懼、期待中等待凶殺場面的出現。在題爲《我爲何懼怕黑暗》的文章中,希區柯克認爲,在電影藝術形式中,營造懸念的關鍵在于激起觀衆強烈的好奇心,並知道如何在故事發展進程中,在導演和觀衆之間形成一種共謀。他把“驚駭”和“懸念”做了比較:驚駭可以使觀衆驚慌地跳起來,但懸念則使觀衆一直處于一種狐疑、焦慮的狀態。希區柯克曾就此對人作了進一步解釋:假設一個場景,我和你坐在房間裏漫無邊際地聊天,房間裏有一顆炸彈轟然爆炸,觀衆會大驚失色,但這種緊張或許只能持續15秒;現在換一種方法,還是在同樣的場景,插入一個炸彈的鏡頭,告訴觀衆炸彈放在那兒,並且肯定會在1點鍾爆炸,然後再插入一個挂在牆上的鍾的鏡頭,顯示現在是差10分1點,再切回到談話場面。我們仍在閑聊中,對面臨的危險渾然不覺,但觀衆卻在接下來的10分鍾裏一直處于緊張焦慮之中。 
  1914年,希區柯克的父親去世,他離開聖?伊格納修斯公學,去學習工程學,後來到一家制造公司的廣告部從事繪畫工作。1919年他投身電影界,加入英國的拉斯基影星公司,爲公司設計電影字幕卡。在那裏,他結識了女友阿爾瑪,並于1926年12月與阿爾瑪舉行了婚禮。 
  在拉斯基公司,希區柯克平生第一次有機會當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沒有引起任何反響的喜劇片《十三號》(1922年),後又拍攝了《經常告訴你的妻子》(1923年)。在這之後希區柯克又被英國的培根?薩維爾?弗雷德曼電影公司聘用,並導演了《樂園》(1925年)和《山鷹》(1926年)等。1926年他導演了《房客》,該片的情節設計有點類似貓捉老鼠的遊戲,這一點在希區柯克以後拍攝的《深閨疑雲》(1941年)和《疑影》(1943年)中也有所體現。 
  20世紀初,電影正處于無聲片時代。希區柯克初期拍攝的影片都是無聲片。他認爲,拍攝無聲影片,要通過巧妙地構圖、剪輯並適當地插入一些文字說明來敘述故事。拍攝無聲電影也使希區柯克在制造視覺效果方面的非凡才能得以充分展現。在影片《房客》中,他用了一張玻璃板,把攝影機放在玻璃板下面,拍攝演員行走時的腳底板,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氣氛;拍攝《輕浮的德行》時,他請了一位壁畫家來改進背景幕布。他曾說,背景幕布的妙處在于,它可以使你像上帝一樣無所不能。隨著對有聲電影的了解,希區柯克也開始在他的影片中刻意、謹慎地使用音響效果。1929年希區柯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訛詐》,獲得觀衆的喜愛和影評家的一致好評。 
  希區柯克在英國的導演生涯極爲成功,這期間他的主要作品有《知情太多的人》(1934年)、《三十九級臺階》(1935年)、《失蹤的女人》(1938年)等。 
  1938年,制片商大衛?塞爾茲尼克邀請希區柯克到好萊塢拍攝一部以沈船故事爲背景的影片《泰坦尼克號》,希區柯克于是偕妻子阿爾瑪和女兒帕特來到美國,從此定居洛杉磯並最終成爲美國公民。拍攝《泰坦尼克號》號的計劃因故擱淺,希區柯克轉而拍攝《蝴蝶夢》(1940年),這是一部由瓊?芳登和勞倫斯?奧立弗共同演繹的浪漫故事。在該片拍攝過程中,制片人塞爾茲尼克希望希區柯克能像當時好萊塢大多數導演那樣先拍攝各種鏡頭,然後再把這些鏡頭重新剪接。但是希區柯克則堅持嚴格按照劇本拍攝,並按他自己的意圖剪接。正如《希區柯克和他的時代》一書中寫的:“希區柯克(拍攝出來)的素材,就像一幅拼圖,只能用一種方法拼出來,那就是希區柯克的方法。”
【全部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陰謀
  - 1972 - Frenzy - 狂凶記
  - 1969 - Topaz - 黃寶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 1964 - Marnie - 瑪爾尼
  - 1963 - Birds, The - 群鳥 
  - 1960 - Psycho - 精神變態者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 眩暈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記)(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裏的麻煩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賊記
  - 1954 - Rear Window - 後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電話謀殺案
  - 1953 - I Confess - 懺情恨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車怪客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場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 1948 - Rope - 繩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計
  - 1945 - Spellbound - 愛德華大夫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馬達加斯加曆險記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
  - 1942 - Saboteur - 破壞分子
  - 1941 - Suspicion - 深閨疑雲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婦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員
  - 1940 - Rebecca - 蝴蝶夢 
  - 1939 - Jamaica Inn - 牙買加旅店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蹤的女人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輕與無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壞
  - 1936 - Secret Agent - 間諜末日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級臺階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擒凶記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維也納的華爾茲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號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的富翁
  - 1931 - Skin Game, The - 騙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爾斯屈裏的職業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諾與孔雀
  - 1930 - Murder! - 凶手
  - 1929 - Blackmail - 訛詐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檳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農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輕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環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鷹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樂之園
  - 1925 -The Prude's Fall-普魯特的墮落
  - 1925 -The Backguard -惡棍
  - 1925 -The White Shadow -白色陰影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遠告訴你的妻子
  - 1922 -Woman to Woman -女人對女人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號
【希區柯克經常在自己的電影中客串】

  希區柯克喜歡在自己電影裏客串,他說他是故意的,這樣做是爲了提醒觀衆這只是一部電影。
  影片以時間順序排列:
  1.Murder (1930):從凶殺案發的屋外走過。(第60分鍾)
  2.Young and innocent (1938):拿著一個相機,站在法院外面。(第15分鍾)
  3.The lady vanishes (1938):影片快結束時,在維多利亞車站,穿著一件黑大衣,抽著雪茄。(第90分鍾) 
  4.Rebecca (1940):George Sanders打完電話的時候,希區柯克從電話亭外走過。(第123分鍾)
  5.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電影開始沒有多久,Joel McCrea走出賓館之後,希區柯克出現在熒幕上,他正在看報紙。(第13分鍾)
  6.Mr. and Mr. Smith (1941):影片中間部分,和Robert Montgomery擦肩而過。(第41分鍾) 
  7.Suspicion (1941):在郵筒旁寄信。(第46分鍾)
  8.Saboteur (1942):當破壞份子的車停下來的時候,他站在那兒。(第60分鍾)
  9.Shadow of a Doubt (1943):在火車上,坐在Santa Rosa旁邊打牌。(第17分鍾)
  10.Lifeboat (1944):出現在Reduco Obesity Slayer的報紙廣告上,表現出用了Reduco減肥效果明顯。他老人家確實很合適這廣告~(第25分鍾) 
  11.Spellbound (1945):抽著雪茄,拿著小提琴箱,從帝國賓館的電梯裏面走出來。(第35分鍾)
  12.Notorious (1946):電影開始一個小時後,在Claude Rains的豪宅裏,參加一個大型聚會,喝完香檳之後很快就離開了。(第60分鍾) 
  13.The Paradine Case (1947):拿著一把大提琴下火車,走出Cumberland車站。(第36分鍾)
  14. Rope(1948):開頭演示工作人員後,在街上走的一個男人。
  15.Stage Fright (1950):轉身看Jane Wyman。意味深長。(第39分鍾)
  16.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影片開始沒多久,登上火車。(第10分鍾) 
  17.I confess (1953):片首字幕過後,從樓梯的平臺上走過。(第1分鍾)
  18.Dial M for Murder (1954): 出現在班級聚會的照片上,在照片的左側。這個很有趣(第13分鍾) 
  19.Rear Window (1954):在作曲家的公寓裏給鍾上發條。(第25分鍾)
  20.To Catch a Thief (1955):在公共汽車上,坐在Cary Grant的身邊。他們真的不認識?(第10分鍾)
  21.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電影開始20分鍾,走過一輛停著的豪華轎車。(第10分鍾) 
  22.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在市場上看雜技表演。(第25分鍾) 
  23.Vertigo (1958): 11分鍾的時候,穿著灰色的西服走在路上。(第10分鍾)
  24.North by Northwest (1959):影片剛開始,他錯過了一輛公共汽車。(第2分鍾
  25.Psycho (1960):Janet Leigh的窗外,他戴著一頂牛仔帽。(第6分鍾)
  26.The Birds (1963):影片剛開始,他牽著兩條狗走出寵物店,和女主角(第Tippi Hedren飾)擦肩而過。(第2分鍾)
  27.Marnie (1964):Tippi Hedren走過之後,他出現在賓館走廊的左側。(第5分鍾)
  28.Torn Curtain (1966):電影剛開始,他和一個金發嬰兒坐在賓館大廳。兩個人都很有愛。。。(第8分鍾)
  29.Topaz (1969):在機場,坐在輪椅上,然後站起來和一個人握手。很喜劇(第28分鍾)
  30.Frenzy (1972):在人群中間,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給演講者鼓掌的人。真是的。。。(第3分鍾) 
  31.Family Plot (1976):映在門上的黑色輪廓中。這個比較抽象(第38分鍾) 
  別的看了N遍也沒找到他的
  The Lodger (1926):在報刊閱覽室裏,後來又在人群中。(第3分鍾) 
  The 39 steps (1935):影片開始大約七分鍾的時候出現,而Robert Donat和Lucie Mannhei正從劇院跑出來。(第7分鍾)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穿著風衣走過。(第31分鍾) 
  希區柯克喜歡、他的影迷們也漸漸學會期待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作爲《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視專場》的主人,希區柯克成了美國人起居室中僅有的傳奇導演,他那酷似企鵝的側影成爲電視節目中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希區柯克電影十個關鍵詞】

  一、懸念 

  希區柯克認爲,駭人的東西不僅潛伏在陰影裏或者潛伏在只身獨處的時候,有時,當光天化日之下,我們和正常、友好的人在一起時,也會感到十分孤獨、險象環生和孤立無援。在希區柯克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一種絕望的感覺。當影片《破壞》初次放映時,希區柯克還特意在海報上加上了“當心背後有人”的副標題,以表現存在于潛意識中的恐懼。這種潛在的恐懼感被希區柯克當作懸念來發揮運用。 
  希區柯克有個著名的例子:兩個人走進一個屋子,坐下來談話,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彈爆炸了。--這個過程提供給觀衆驚奇。相反,如果在他們走進屋子前,觀衆首先看到一個凶手進屋子將炸彈藏在桌子,接著的兩個人走進屋子卻沒有發現炸彈,仍然坐下來談話。--那麽整個過程叫做懸念。所以,希區柯克一向都預先將答案告訴觀衆,最著名的是《迷魂記》中,朱迪與瑪德琳是同一個人的謎底在情節中間就被揭示--在當時曾引起過許多爭議,因爲原著中這個謎底是最後才被揭穿。然而預先告知答案後,觀衆自然而然將焦慮的心情對准了主人公的命運。同樣,《奪命狂凶》、《西北偏北》也都是將真相預先透露,然後將焦點集中在無辜者的命運與選擇上。 
  希區柯克最擅長的是利用時間的延展與空間的封閉來制造懸念氣氛。在《驚魂記》諾曼沈車一段,故意將車在泥潭中停留片刻;《奪命狂凶》中女秘書上樓發現屍體也特地讓尖叫聲延緩。《鳥》、《沖出鐵幕》、《西北偏北》幾個場景,都是利用分鏡頭逐步加重暗藏殺機的懸念。有時希區柯克懸念的結果超乎常理,比如《破壞》中將男孩炸死與《海角擒凶》裏破壞分子成功地將軍艦炸毀--如此打碎觀衆的期待,在銀幕上是非常罕見的。 

  二、“麥格芬”
 
  這是希區柯克作品最獨特的詞彙,這個字眼來自于他最愛說的一個故事:一列蘇格蘭火車上有個愛追根問底的人,他見隔壁的乘客帶著一個形狀奔奇特的包裹,就問那是什麽,乘客答:“麥格芬。”“什麽是麥格芬?”“是在蘇格蘭高地捉獅子用的。”“可是蘇格蘭高地沒有獅子啊。”“啊,這麽說,也就沒有麥格芬了。”--由此看出,麥格芬是個並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幹的事物,但它卻是談話、行動甚至整上故事的核心。 
  《三十九級臺階》是“麥格芬”得以流傳的開端,在整部影片裏都圍繞著“三十九級臺階”這個間諜組織展開,但關于這個間謀組織以及他産竊取的情報卻沒做什麽交待。在後期的力作《西北偏北》中,有一個最爲典型的“麥格芬”--那個叫做凱普林的間謀根本就不存在。在所有希區柯克的影片中或多或少都用到這個概念,他總是在影片中利用一個虛化的人物做主線,比如《房客》中的複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三、金發女郎情結 

  據說希區柯克七歲時,在他家附近曾發生過一起毒死金發女郎的案件,他對此事一直記憶猶新,但無法確定這對他的電影創作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對女演員有著固定的、獨特的審美趣味,使行“希區柯克女郎”成爲一個傳奇色彩很濃的名詞,而且從任何一方面看,都要比現在名氣更響的“邦德女郎”素質要高得多。“希區柯克女郎”有著統一的標准:美豔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樣的體型與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卻內心火熱、難以捉摸的神秘氣質,甚至垂在耳邊的發式,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都是金發!而且這些金發女郎在貴婦矜持的外表下面都掩飾著隱隱約約的撩人肉欲。
  在第一部真正的希區柯克作品默片《房客》中,希區柯克影片中充斥著金發女郎,首先是凶手一連殺死八個金發女郎,男主角的妹妹也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對牆壁上挂著的金發女郎的畫像深感恐懼,不過對同樣是金發女郎的女主角卻産生了愛慕之情。此後幾乎每一部影片,希區柯克都會起用金發女子作爲女一號。《豔賊》中蒂比?赫德倫的出場堪稱經典,影片開頭始終不見她的容顔,只見她一頭烏發,等她回到酒店住處洗頭時,我們才驚奇地看到水正漸漸變黑,而她--蒂比?赫德倫--希區柯克最後的一位尤物露出她美麗臉蛋的同時,也露出了她金黃色的秀發。
 
  四、罪孽轉移法

  在《房客》中,他首次運用了“罪孽轉移法”,雖然房客最終是無辜的,但整部影片將他完全塑造成一個古怪、詭秘的殺人犯形象,盡管如此,觀衆仍然始終希望他逃脫,而這種情緒完全來自希區柯克對畫面語言把握。像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而且希區柯克對觀衆陰暗心理的控制也越來越自如。在《美人計》的最後,觀衆大多同情起那個即將被同夥謀害的塞巴斯蒂安,盡管是他下毒想致美麗的褒曼于死地。《驚魂記》裏,諾曼在將汽車沈入河底時,希區柯克故意讓汽車停頓一會兒,從而令觀衆著實爲他揪了一把心。最過分的還是在《奪命狂凶》中,變態殺人狂羅斯克在尋找遺失的罪證那段過程中,觀衆幾乎一致希望他找到。 
  在“罪孽轉移”的同時,希區柯克也經常故意將反角塑造得風度翩翩、幽默有趣。《海外特派員》中的費希爾起初就是一位我們同情的和平主義者,後來發現他是個惡棍,但我們仍保留著對他的同情。在《間諜末日》裏,希區柯克甚至讓那個德國間諜比我們的主人公更可愛些。 

  五、樓梯與陰影

  如何運用畫面來制造懸疑與緊張的氣氛,是希區柯克最擅長的,而“樓梯”與“陰影”是他最常調用的元素。在拍攝《房客》時,希區柯克從德國表現主義那裏學習到了許多東西,包括他們認爲的:當人物走上樓梯、逐漸進入黑暗時,觀衆會陷入恐懼。所以《房客》中男主人公在深夜帶著白色手套從樓梯上走下時,顯得陰森恐怖,但希區柯克其實只是將鏡頭對准了樓梯扶手上慢慢滑下的手套而已。像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較著名的如在《訛詐》中,愛麗絲隨克勞上樓時,在樓梯間的牆壁上留下的不祥陰影就預示著悲劇的發生。最爲著名的三個樓梯鏡頭出現在《迷魂記》、《鳥》與《奪命狂凶》裏,《迷魂記》中教堂塔的旋轉樓梯顯得極高、令人目眩;《鳥》中的閣樓樓梯充滿致命的吸引力;《奪命狂凶》裏布蘭尼在深夜到羅斯克家中尋仇時,在上樓梯時,反複切換的特寫,幾乎令人窒息--因爲你無法了解將要發生的事情。

  六、窺視 

  有窺視傾向的人或者用窺視者的視角來拍攝,是希區柯克電影常常表現的一個方面。以前,我們可能會把窺視和窺視者當作是精神不正常的表現,就好像在《後窗》中格蕾絲?凱莉講的那樣,窺視者是要被判刑的。在希區柯克的電影當中,往往運用窺視的鏡頭角度來反映事件,從而隨著偷窺者的感覺一道進入他們的世界。
  《後窗》是希區柯克電影當中運用“偷窺”主題最爲極致的一部作品,他顯然認爲每個正常人都有偷窺他人穩私的欲望。在影片的一開始,觀衆就被處于一種窺視者的角度,因爲傑弗腿部的受傷,他只能每天坐在家中透過窗口來觀看他家對面的每一戶人家,鏡頭從傑弗瑞家對面的鄰居家窗口一一掃過。由此看來,窺視他人的穩私並不是一些刻板、蝟瑣的人們才會有的娛樂,許多正常人都會産生這樣的一種觀看情感。 
  在《驚魂記》中,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橫搖過燥熱午後了無生氣的城市全景,然後慢慢推進一扇半掩的窗戶內,我們的眼神偷偷潛入一家旅社,瑪莉安戴著胸罩半裸地躺在床上,看著沒穿上衣的男主角,男主角背對著觀衆,他們旁若無人般地談情說愛,希區柯克毫無保留地把男女之間的情欲放給我們,也讓我們不自覺的成爲了窺視者的角色。後來在貝茲汽車旅館裏,諾曼?貝茲偷窺更衣的瑪莉安,也是不動聲色就把赤裸裸的欲望表現了出來--甚至這種欲望是觀衆所有的。 

  七、線索道具

  利用情節來制造懸念時,道具必不可少。希區柯克在影片片常用道具來達到令影片中的人物“恍然大悟”或“大吃一驚”,並加重緊張的氣氛。比較虛化的是《蝴蝶夢》中有無處不在的“R”字圖案,以及《擒凶記》中的那個音符(希區柯克甚至將鏡頭對准五線譜來強化情境)。有時,希區柯克用物體的特寫來提示影片的核心場景,比如《美人計》中的酒瓶,早在片頭的酒會上,希區柯克就已經用畫面爲酒窖中那場驚心動魄的戲打下了伏筆。《鳥》中也是這樣,將開場安排在鳥店中。 
  《繩索》是運用道具最爲經典的影片,影片中的繩索是殺死大衛的工具,又被殺人犯用來捆綁書籍贈送給大衛的父母,以達到其尋求刺激的目的。繩索是重要道具,同時也包含著深刻寓意--扭曲的心理束縛著知識與道德。希區柯克用的片頭字幕也呈擰成一團的繩索狀。同樣,《奪命狂凶》的字幕也被設計成條紋領帶狀--那也是影片中用來殺人的工具,變態殺人狂羅斯克利用領帶殺人;而主人公布蘭尼相仿的領帶被利用誤導觀衆;警官奧斯福德的領帶其實也是一樣的,從深層次上將他們無法滿足的欲望等同在一起。當然《奪命狂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線索道具--羅斯克剔牙用的胸針。從一開始,鏡頭就耐心講解了羅斯克的這個習慣,最後這個道具引發了影片的高潮。 
  其它比較著名的道具有:《訛詐》中愛麗絲的手套、《心聲疑影》中查理舅舅送的戒指、《火車怪客》中海恩斯的打火機,以及《電話謀殺案》裏的絲襪與鑰匙--這些都在推動情節上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八、婚姻危機 

  希區柯克本人的婚姻似乎無可爭議的美滿,但他的作品裏的婚姻都籠罩著陰影。在他一九三二年的作品《奇怪的富翁》中,就開始對婚姻進行了全面的反諷;《破壞》裏面維洛克這對夫妻甚至彼此之間既不了解也沒有感情,最後妻子刺向丈夫的那一刀既爲她的弟弟報仇,也是向她的婚姻進行反抗。《蝴蝶夢》裏德溫特與麗貝卡的夫妻關系被刻劃得無比可怕,愛與恨的表現只在一線之間,而德溫特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因此蒙上陰影;《深閨疑雲》中瓊?芳登與加裏?格蘭特的婚姻就以欺詐爲開端,以後竟然逐漸升級到妻子懷疑丈夫要毒死自己的地步;而在《帕拉亭案件》、《電話謀殺案》、《後窗》以及《迷魂記》中夫妻之間的謀殺則成爲現實;《火車怪客》中海恩斯其實也是借布魯諾的手才除去妻子。 
  希區柯克式的婚姻似乎不是充滿了秘密就是充滿不幸,《美人計》、《懺情記》、《豔賊》中的婚姻狀態無不如此。在《帕拉亭案件》中希區柯克用兩條線索表露出對婚姻不堪一擊的看法。安東尼律師與妻子看似美滿面的婚姻,在帕拉亭夫人出現後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産生裂痕,而後者因爲婚姻的不幸福而殺死了丈夫。《哈裏的麻煩》中珍妮聽說丈夫的死訊竟然有些興高采烈。《伸冤記》中亨利?方達的婚姻是希區柯克影片中最爲堅貞的,在丈夫被懷疑有罪的期間,妻子也始終支持他,呈現出最令人感動的家庭場景--但即使是如此,生活的壓力最終令妻子精神崩潰,自責與埋怨起來。希區柯克以此來證明沒有一對夫妻是幸福的,就像在《農夫的妻子》裏說的:婚姻生活就像一個蒸汽壓路機,壓扁了男人的希望和女人的喜悅。 

  九、黑色幽默

  希區柯克的黑色幽默准確地說是一種“殘酷的幽默”,其中最殘酷的一次出現在《磁場命狂凶》中,羅斯克在土豆堆中與死屍搏鬥的情景,起初他被死屍“踹”了一腳,然後用來撬開死屍手指的刀被折斷--這組鏡頭竟然能讓你在毛骨悚然中,還能發出一絲笑來。 
  《鳥》中間也有一段讓人無法發笑的可笑場面,發生在小學遇到襲擊之後。可怕的逃亡後,米蘭妮來到小鎮酒吧,可是沒有人相信。大家在災難來臨時,還在大聲說笑。其實早在米蘭妮來到這個海邊小鎮前,她帶著的兩只愛情鳥在車上左搖右擺的模樣就十足的可笑,但誰會預料到不久之後,鳥類竟然發動了一起可怕的攻擊。 

  十、性虐待

  看希區柯克電影的表面,似乎跟“性虐待”這個詞有些不沾邊際,但去看看他的作品裏是如何對付那些自視高貴的金發女郎,你就發現在他和諧平靜的平常心下有著高度壓抑的欲望。《三十九級臺階》中的女政治家與《海角擒凶》中的女模特都被“殺人犯”拖來拖去,偏偏她們都打扮得時髦體面。 
  文字希區柯克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幾乎列一例外都有施虐與受虐傾向。《豔賊》裏馬克與瑪爾尼是最爲典型與明顯的一對,瑪爾尼因爲誤殺了水手嫖客,而終身背負性受虐感;而馬克則對這個女賊有著強烈的征服欲與占有欲。 
  《房客》中年輕美貌的黛西被房客所吸引,而他是一個極度恐怖的連環殺人案的疑凶。從此以後,希區柯克的金發女郎們便對危險人物樂此不疲,《愛德華大夫》裏英格麗?褒曼對格裏高利?派克的愛慕遠不止因爲後者英俊的面貌,而是從心理深處對危險(虐待)的渴求,就好像《鳥》中蒂比?赫德倫會無緣無故走上危險的閣樓一樣。 
  當你仔細去觀看希區柯克作品時,你就會發現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控制、女主角對男主角的屈服是非常明顯的,這是施虐與受虐最基本的表現。
【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

  《“修道院”裏的幽靈》《大理石裏的人》《幽靈猴》《醫生謀殺死人》《39級臺階》《願她的靈魂得以安息》《羅馬驚豔》《神秘飛船的降落》《罪惡的紙牌》《老宅鬧鬼記》《棺材的秘密》《猩猩的悲劇》《人類的天性》《金蟬脫殼》《印第安人的詛咒》《倒計時》
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3.html?tp=8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0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慾望街車》
此分類上一篇:《日安‧憂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