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社音樂界校友名錄
李 明 家 大4 普 醫師 屏東縣衛生院院長
陳 清 忠 大5 普 大9 大英 純德女子中學校長
高 天 成 大10 中 醫學博士 台灣大學醫院院長
陳 溪 圳 大10 大神 馬偕紀念醫院董事長
蕭 瑞 安 昭2 中 高雄市鹽埕區 瑞安齒科
林 澄 沐 昭5 中 耳鼻喉科醫師 醫學博士
郭 頂 順 昭5 大經 台中兒童少年合唱團、中華少年管絃樂團創辦人 史惟亮紀念音樂基金會董事長
周 慶 淵 昭9 中 音樂家 作有『咱台灣美麗島』『長榮中學校歌』等無數動人心弦的歌曲
「音樂是基督教極其重要的一環」想必大家都會認同吧!宗教儀式裡面,音樂有著洗滌教化人心的宣教功能,特別是西方傳來的宗教尤甚。
早期在民智未開的一般台灣百姓生活裡,吹彈唱詠常被認為是一種討生活的工具,不僅不被贊同甚至還被壓抑著。日常的生活中,恐怕只有在人生的最後旅途,才讓親屬聽著肝腸寸斷聲調悽慘的旋律,因而要讓人們親近音樂,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基督教創校的同志社在數百年前,沒有著價格高昂的管風琴,有的也只是簡易踩踏的風琴來伴隨聖樂而已,不過在校友的腦海裡絕對是足以撼動人心的天籟。肅穆莊嚴、喜悅讚美的聖歌聖樂,迴盪在教堂或飄盪在天際,聽起來就相當容易親近,校友們受其感染,對於音樂的領受自然異於當時台灣的百姓,甚至在音樂方面有著不凡的表現,環境耳濡目染的功效不可謂不小!
不過有一些台灣的校友們,在尚未進入同志社之前,信奉宗教的緣故,對於彈奏樂器唱詠歌曲早已嫻熟。日後多位校友,在富有宗教音樂的園地創作詞曲彈奏樂器,影響擴及家庭子女,成為一代音樂家的亦有多位。
像是林茂生的兒子林宗義提過,他的父親剛進入同中就讀,在禮拜堂時職司風琴的人臨時缺席,皮膚黝黑尚留著辮子的他,自告奮勇上台彈奏起美妙的聖樂,讓在場所有的人嚇了一大跳,哪裡冒出來的野蠻人,竟然會這項才藝!原來他在台灣的教會,就已熟練了這一樂器呢!
李明家出生於虔誠的基督教家庭,在進入同志社中學之前,聚會禮拜都會聆聽聖樂甚至彈控樂器,在學時期不僅功課好運動棒,音樂更是拿手。他在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就讀時加入樂團,出了社會不僅本身喜好傳統的南管,也常聘請鹿港有名的南管樂團至家裡演奏,還能拉得一手好胡琴及三弦,並在屏東組成「曼陀林樂團」。
曼陀林(Mandoline)這種撥弦樂器,長度只有吉他的二分之一或更小,聲音高亢有力為其特色。同大的「曼陀林社團」極負盛名,在日本的比賽中多次獲獎,曾於昭和五年(1930年)來台訪問過。目前在日本演奏此項樂器的第一人者,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第一人者的井上泰信,即是同大文學部(平成9,1997年)畢業的校友.
由於李明家擅於將音樂融入家庭生活,他的家人也受其影響,尤其是他的三女李淑德,自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師大前身)音樂系畢業後,留學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獲得音樂碩士學位。歸國後培育了不少當今名聞海內外的小提琴家,如林昭亮、胡乃元、簡名彥、辛明峰、蘇顯達…等人,而有「台灣小提琴音樂之母」的美譽。
陳清忠在校期間不僅深好運動,音樂也極為拿手,文武兼資的他除了擔任橄欖球校隊選手,也是同志社大學男聲合唱團的靈魂人物。在台灣他發起組織了第一個男聲合唱團,唱的曲目以古典歌曲及聖樂為主,團員中還有陳溪圳校友。此個合唱團除了遍及台灣各地演唱外,1926年時他還率團前往日本、韓國等地演唱,對於合唱的推廣可說不餘餘力,陳清忠因而又得有「台灣合唱之父」的讚譽。
在日據時期台灣有兩場歷史性的巡迴音樂會,同志社的校友亦有諸多的著墨。這兩場的音樂會分別是:昭和九年(1934年)的「鄉土訪問音樂會」及昭和十年(1935年)的「震災義捐音樂會」。
第一次的音樂會,肇因於當時的留日台灣子弟人數已超過了兩千六百餘人,就有學生提議在日本組織「台灣同鄉會」以聯絡鄉誼,此個消息一傳出後得到很大的迴響,很快的台灣同鄉會就舉行成立大會。會中有一位台灣民族運動的先驅者楊肇嘉提議組成「暑期返鄉鄉土訪問音樂會」當場就得到大家熱烈的響應。
此一行深具文化活動意義的「鄉土訪問音樂團」巡迴台灣各大地方演出,成員都是在日本學有所成的音樂家,當中有同志社中學畢業唱男高音的林澄沐。他所演唱的招牌曲有:狂奧達『我所愛戀的姑娘呀!』、義大利拿波里民謠『歸來吧!蘇蘭多』、馬斯里『阿慰!瑪莉亞』。音樂會中的鋼琴演奏曲,還演奏了「同志社大學學歌」的作詞者北原白秋.作曲者山田耕筰.兩人共同的作品『枳殼花』其他的音樂家也演唱了他們共同的作品『黎明的天空』中的一節『青年之歌』高天成校友則擔任「播報曲目」的解說者。
此次的台籍音樂家史無前例的巡迴演出,各地的聽眾都是人山人海,他們的琴韻歌聲更陶醉了與會的每一位聽眾。
次年的「震災義捐音樂會」則是台灣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波及新竹、苗栗、台中等地,百姓死傷無數屋宇損毀慘重。當時的慘狀據清水故鄉的長輩回憶說:「哀嚎遍野損失凄慘,與921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個的機關團體都動員起來全力救災,音樂界的樂友們也沒置身度外,在台灣新民報的發動下籌劃「震災義捐音樂會」來配合民間展開的勸募捐助活動,此次林澄沐亦參加了演出。音樂會在全台三十六個鄉鎮舉行三十七次的演出,前後達五十餘日。此次的活動不僅達到募捐救濟的目的,另外在安慰以及鼓舞人心,甚至提高本地的音樂文化上也有其貢獻。
另外篤信基督教的高天成家族,在這兩次的音樂會中,他的兩位堂妹高慈美和高錦花也擔當鋼琴的演出。而他的弟弟高聰明醫師,後來在台南自費創立「三B兒童管弦樂團」這要比「榮星兒童合唱團」的創立早了好幾年,前面介紹的林昭亮、胡乃元也都是出自此樂團。在那個音樂還不普遍的年代,音樂為何會孕育茁壯在基督教家庭,從這裡可以得到的例證。
林澄沐為台南人士,長老教中學後負笈日本進入同志社中學(昭5,1930年 畢),再考入東洋音樂學校(東京音樂大學的前身)聲樂組就讀,在學期間兩度返台參加音樂會。後來他轉學昭和醫科大學,畢業的次年與茶商鉅富李春生的孫女李翼翼結婚。在東京的品川區從事醫生職業的他,並沒有忘情於音樂,32歲的那一年(1941年)參加了日本每日新聞與NHK廣播公司,共同舉辦的第12屆日本全國音樂比賽,榮獲男高音首選。對於醫術的專研,林澄沐亦如對於音樂投注的情熱一樣學無止境,在52歲的時候,取得順天堂醫科大學的博士學位,未幾因為心肌梗塞驟然去逝。
蕭瑞安的父親畢業於台南神學院,是基督教的傳道人,出身敬仰基督家庭的他,自同中畢業進入醫學校就讀,學成歸國後在高雄市的鹽埕區開設瑞安齒科,夫人為留日的鋼琴家,當時尚屬艱困的年代,全高雄市僅有的兩台鋼琴,蕭家即擁有一台。他不僅精通醫術也熱心會務,出任過改制前的高雄市牙醫公會,第一任至第三任的理事長(1951~1957年),多年融會宗教的心得,作有不少的歌詞。而最令人稱許的是,他栽培了以創造本土音樂為職志,廣受海、內外音樂界肯定的的台灣音樂家---蕭泰然老師。
深受家庭音樂啟蒙的蕭泰然,自小即展現音樂方面的天賦,原本期望兒子繼承衣缽懸壺濟世,經過長榮中學校長的說明與忠告,轉而支持深具音樂才情的兒子,同意蕭泰然往興趣志向的音樂之路發展,日後父子兩人還聯手合作,父親作詞兒子作曲,創作出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除了李明家李淑德父女、蕭瑞安蕭泰然父子,還有一對父女的音樂家---周慶淵周理俐,在這裡也向大家介紹。
周慶淵經同志社中學後,就讀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科,為該校的第一位台灣留學生,他的夫人是一位醫生,在台南市的忠義路開設周婦產科醫院。他作有許多著名的歌曲,像是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的歌曲『歡迎歌』用以歡迎國府的接收軍隊官員,沒想到這幫人是貪污腐敗、橫行霸道、作威作福,不久國府大員們賞給台灣同胞兩個大巴掌,發生了震驚的「二二八事件」,之後他雖然還創作了成功大學前身的『台灣省立工學院的校歌』但是對於祖國的失望心情可想而知!從而離開教席。周慶淵他也是台灣第一位的管風琴家,他的女兒周理俐教授繼承衣缽,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業的她任教於音樂名校台南家專(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的前身),擔任過該校音樂系的系主任多年,在南台灣培育過無數的音樂英才。
在這裡我們看到同志社的校友們,在宗教、醫學、音樂,彼此息息相關的環境氛圍裡,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音符,萌芽茁壯,竟然是如此的巧妙啊!
至於同志社大學的男聲合唱團Glee Club 成立於明治37年(1904年)以唱讚美聖歌為主的此社團,曾和前述的「曼陀林社團」同時連袂來台訪問過。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全同志社大學男聲和唱團」一行60名來台與「台灣大學合唱團」共同舉行過音樂會,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全同志社大學男聲合唱團」組成更龐大的陣容一行70名第三度來台,同「東吳大學音樂系女聲合唱團」齊開演唱會。當時極為感人的是,合唱團一行也到剛過世不久的陳溪圳校友的雙連教會,向同好合唱的大前輩陳溪圳靈前獻唱歌曲。還有在去年(2002年)的十一月再次來台,於雙連教會﹑松年大學﹑玉蘭莊﹑台北日本人學校做演唱旅行。
台灣政治大學的「振聲合唱團」則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至日本巡迴演唱的行程中,蒞臨同大的神學館禮拜堂,與同大的學生混聲合唱團合開過演唱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