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想過有一天要帶著25公斤的家當流浪天涯,直到看了電影「消失的1945」 當年,希特勒嚴重迫害猶太人,發生了許多聞之落淚的故事。電影「消失的1945」這部紀錄片中,兩男三女輪流對著鏡頭敘述自身以往的遭遇,交叉史料影片播放以及他們重回舊地找家鄉人的感觸。
裡面一位尹妮,在母親被帶往毒氣室分開後,還穿著一件華麗的泳衣,握著母親唯一最重要的東西-鑽石,但是當時淋浴前德軍會檢查,所以她只好把那一只鑽石在每次沒有地方可以藏的時候,往自己的嘴裡吞,然後等到有機會上廁所的時候就可以在自己的糞便中找出,用草擦拭乾淨再找機會沖洗就行了!有一次在她還來不及擦拭的時候,因為情況危及,只好混著糞便又吞了下去,對她而言,這是她的母親交代給她的,她拼了命的再保護它。在這之後,她們有機會帶著自己的25公斤以內的家當,搭火車………
----------------------------
從小拎著背包寄居在親戚家,我的家當大部份是一只書局贈送的硬質塑膠袋,裡面有我心愛的紅色小皮包、一隻灰色的小熊、一盒12色彩色筆和簡單的盥洗用具,不需要換洗的衣物,就可以寄住到別人家了。印象中,有一段時間住在一間小廟寺的旁邊,每天清晨不到六點,隔著一道牆不到六十公分外的廟寺,會傳來尼姑早課時的木魚聲和音韻轉折不大的經文聲;有一段時間住在山上人煙稀少的外婆家,當時每戶人家間隔皆有一段距離,一整天下來沒見著什麼人,倒是晚上三合院外邊的青蛙哇哇聲、大型車輛路過時轉彎的煞車聲,似乎格外有印象。再不然,就是家裡店門口那座小型投幣式娃娃車唱歌的聲音了,常常不是唱著「伊比亞亞」就是「踏雪尋梅」之類耳熟的歌曲。
那個時候我們最喜歡去的就是「教會」,每個星期六下午兩點的時候,和隔壁鄰居相約一起去教會,目的沒有其他,就是為了每次聽完一個小時的耶穌故事之後,回答問題就有糖果可以吃,不需要當「伸手牌」跟父母伸手要錢買糖吃。一方面那時前不久,才剛和第第聯合偷錢到附近的麵包店買糖吃,麵包店的老闆見我們拿著當時一千元大鈔,買一匙塑膠湯匙一塊錢的米果巧克力,假裝大方的一口氣買了二十元裝了滿滿一袋,然後姊弟兩個急忙跑回家後,分別從不同的家門入口回家,想來個前後呼應沒有成功,而早就被麵包店老闆告密慘遭電線毒打。體罰的時候口裡說「下次再也不敢了!」,沒有多久又玩火柴盒,第第們把木製衣櫥引燃成功,家裡失火房間燒了一角,不然就是偷偷把貓帶回家,藏在電線堆中不小心又把貓給活活悶死事件,在在都顯示我這個豬頭大姊的無能。
小學畢業的時候,爸爸盡力的幫我安排學校就讀,選了在南部高雄有名的私立中學,聽鄰居說這所學校因為校規嚴格出名,爸爸和我跟著街上的鄰居遠征到市區去報名美術班參加入學考試,不過第二關學科測驗就慘遭滑鐵盧,到現在記憶猶新的三道美術班術科考題約略是這樣的……
1. 請問名畫「蒙娜麗沙的微笑」是誰畫的?
2. 請問2B鉛筆和HB鉛筆的硬度哪一個比較硬?
3. 請問八開和十六開的圖畫紙哪一個比較大張?
很幸運的!聽都沒聽過的我,當然這三題都不會寫,所以很自然的就跟名校無緣了,另外一家在南部台南的著名私立女中,某天早上九點要在學校舉行抽籤,只要被唱名的學生就有機會入學就讀,不過那一天又恰巧少帶了一張證明書,所以排了一個早上的隊伍被取消資格。
1988年的夏天到嘉義唸中學,帶著我的家當,那是幾件換洗衣物、一本相簿、一台隨身聽、一雙鞋、一件外套、一袋書、一本信封信紙和當時寶島歌王葉啟田「愛拼才會贏」的專輯。
1995年的夏天轉到台中唸大學,帶著我的家當,那是幾件換洗衣物、一本相簿、一雙鞋、一件外套、一袋書、一本信封信紙、一只吹風機、一件棉被。搬了幾次家的結果是家當變多了,為了要到台北,三個弟弟和堂哥及台北的同學都來幫我搬家,動用車子和貨運,才把宿舍清光,因為不知不覺多了電視、沙發、冰箱、洗衣機的家具,還有花錢買的書。
1999年的夏天到台北找工作,帶著我的家當,那是一皮箱的換洗衣物、一組電腦、一本相簿、好多雙鞋、好多袋書、一件棉被和枕頭。而現在的家當又增加許多了,一想起當時在艱苦困厄的童年中成長的猶太人,希特勒要他們只能帶著25公斤以內的家當遠行,就像以前猶太人出埃及記的時候,帶著家當大遷移!要帶的不會是重的要死的棉被、書或是沒有用的地契、存摺跟摳摳,還是可能會摔壞的硬碟吧!我在半夢半醒中,終於看完他們說的故事。除了生命尊嚴的信念、活著的歡愉,我開始常問我的朋友,有沒有自己重要的東西,如果有,是什麼呢?
後來,我列下了自己的「25公斤家當」清單!
文 /小鎮 2002/04/04
攝影/小鎮提供
備註:影片介紹
http://www.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1/TheLastDays/TheLastDays.html
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thelast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