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鎮 2001/12/26
聖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
萬神殿(Pantheon)與納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
許願泉(Fontana di Trevi)
西班牙台階(Scalinata di Trinita dei Monti )和康多提大道(Via Condotti)
聖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
天主教最大的教堂是聖彼得,就蓋在耶穌第一個門徒「彼得」的墓上。我們沿著梵蒂崗後門的出口步行到聖彼得的廣場。一到聖彼得,遂拿起肩上的相機,想要攝取整個都是白色的立面和列柱廊,還有兩個中心點是圓型的城牆,但卻困難重重。因為,相機袋裡只有標準和長鏡頭兩個鏡頭,而長鏡頭根本不夠用,整面牆得用攝影機站在原地繞著拍一圈方能入鏡。(參閱左圖圖示)設計師貝里尼(Bernini)把這環狀的列柱廊,解釋為兩個手臂擁抱著信徒的象徵,列柱上面一尊尊的人像,每一尊的長相及動作都不同,所以從動工到完成足足花了一百二十年的時間,當時工程的困難度可想而知。我試著從梵蒂崗買來的一本攝影集,找出教堂的「希臘十字」架構,果真在屋頂上看到一個大十字,十字的中心是個大圓頂,旁邊有許多個小圓圈,因為施工的年代久遠,反覆更動設計後,變成拉長型的「拉丁十字」,顯得比較實用。那時耶穌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把「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要他好好的保管,鑰匙後來成了彼得的象徵。以後如果在宗教畫,看到手上拿著一隻鑰匙的人,應該就是彼得了。所以進到這一個教堂,最有名的就是教堂左手邊的「天國之鑰」,以及米開朗基羅在25歲時所雕的「聖殤Pieta」(聖母抱著死去的耶穌),還有多位當時的教皇和一些名人的陵墓。
在羅馬、梵蒂岡的教堂內外,看到神父或是修女從我們周圍走過,感受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就像我們在台灣「武陵農場」旁七家灣溪上看到「櫻花鉤吻圭」一樣,偶爾看到國家級的國寶稀有動物,真是欣喜萬分有如如獲至寶,還特地到告解室去,告解室空無一人,只有門口還貼有一張輪值排班表,我還是對著空房間告解說:「神父!我有罪,赦免我吧!」
萬神殿(Pantheon)與納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
萬神殿在古代是相當偉大的建築,內部是一個巨型的半圓下面接著柱體的完形建築,最早是祭拜萬神的地方,像是月神、太陽神等等一星期的神像,拉斐爾(Raphael)也埋在此處。圓窗直徑足足有九公尺,有通風和採光的功能,可能因為高度的關係,當時站在下方覺得開口並不大。接近圓窗的周圍,都是四方連續的圖形逐漸往中央縮小,建造的時候為了減輕重量,還用空心磚的材料,使得開口的圓窗讓室內的人無論說話的迴音有多大聲,都不會有迴音。當天如果遇上好天氣,就可以看到陽光從天穹的頂端露出一道戲劇性的光線了。
這是第一次看到屋頂有開口的神殿,剛開始沒有注意,用台灣一般風景區的看法,以為神殿裡面年久失修所以會漏水,因廳內還有稍早下過的雨,在地板上正流向中央的排水溝。走出萬神殿天都快黑了,因為早上在梵蒂崗等候入城的時間實在比預計的時間延遲太多,這是沒有想到的。
導遊引覽我們要到納佛納廣場時,天色已晚,廣場中央仍舊有許多街頭畫家,在昏暗的天色繼續畫著,順便等待生意上門。四河之泉(Fontana dei Fiumi)噴泉的四個周圍,代表的有歐洲、亞洲、非洲和新大陸不同的雕刻。噴泉的水源和西班牙廣場的「破船之泉」及「許願泉」相同,都是羅馬時代建築的「少女水道」,是個典型巴洛克式的動感噴泉。
備註: 少女水道是古代一年乾旱時,士兵找不到水喝,突然出現一位少女指引水源
的傳說,故名。
當時廣場四周有很多位街頭藝人,有兩位藝人,一個打扮成小丑,一個是全身漆成銀色的武士,想要跟他們合影一張,只要投個兩千里拉的紙鈔,到他們正前方的罐子裡去,本來動也不動的小丑就馬上親切的獻上一個擁抱,臉部表情豐富的不用言語,就知道他想要表達的謝意。另一個銀色武士就沒這麼幸運,生意冷清許多,他老是動也不動的站在那兒,偶爾遇上遊客在他的錢箱投上里拉,他則深深的一鞠躬回報。
噴泉廣場的雕刻固然精采,對我們而言,自走出梵蒂崗的門後就免疫了。很快的,街頭藝人和四河噴泉被我們這些「食神」忘得一乾二淨,取代的是廣場旁一家冰淇淋店(Tartufo)。倘若不是看到有人手裡拿著用脆皮裝的冰淇淋,也不會想到央求導遊帶我們去找好吃又便宜的冰淇淋店。這家店薄利多銷生意之好,為了應付觀光客,櫃檯後面準備了數種語言的海報,可惜就是沒有中文版,我看著拼音瞎猜就知道有芒果、香瓜口味。大把的冰淇淋可以讓我們自己選口味,而且各種口味都有,兩個人合吃一支上面插有巧克力片薄片的冰還覺得太多,就不要說只有一個人了。我請當地的導遊翻譯,最後以三千五百塊里拉成交一支巨型冰淇淋。如果你看到這麼好吃的冰淇淋,這個時候不管年紀多大,都一律降階成低年級的小朋友,用很童稚的口吻跟老闆說:我也要~我也要~
我們邊走邊吃很是滿足的步出巷子,在路邊遇到兩位穿著軍裝的守衛,忘了手裡還握有冰淇淋,也暫且把淑女形象拋諸腦後,爭相邀請跟他們合影一張。因為他們在執行公務不能動,就請在旁已經交接的軍人幫我們詢問,我心裡在想,他們一定覺得,不知從哪來這一群手裡拿著冰淇淋的東方野鴨頭,所以就答應了。我看他們臉部強忍著高興得無以言喻的表情,兩個守衛的眼神還互別苗頭、互相競爭,一副自己人氣很旺的樣子,好有趣!
羅馬的新鮮事實在很多,我們繞過一個廣場,到一家成立有五五年歷史的咖啡豆專賣店,有人盤算著自己要帶多少咖啡豆回家,平常只有喝茶的人就在外頭乾等,然後繼續往許願泉前去。
許願泉(Fontana di Trevi)
在羅馬常可以看到設計師貝里尼的作品,縱使許願泉最後不是由他完成的,但仍保有他的設計風格。許願泉上面有許多充滿想像的人物,前方就有兩匹衝出門的馬,結合海豚的下半身,還有數個想不起名字的雕像,大部份是取材自希臘神話。來到這的夜晚,一樣的各色人種和情侶,有的人刁著煙坐在台階上,有的年輕夫妻帶了幼嬰兒還只顧著約會,這個時候耳際鳴響的是教堂的鐘聲,咚~咚~咚~的還有賣花郎「要不要買支紅色玫瑰花?」之類的話語。儘管如此,卻滿足了自己感官的享受,一點也不影響這兒的浪漫,在水池畔的燈光照耀下,底層波光粼粼的迴照著各種不同國度的硬幣,大家都想要在水池邊投兩個銅幣,然後許個願望。我的室友一個人背對著水池,眼睛閉著往自己的身後過肩拋,不知道她是不是許一個「我會再回來羅馬!」的願望。我沒有投硬幣,因為我想這些硬幣在大白天的時候,都會成了清掃這個水池的小費,在這裡願許願的人心想事成,打掃的人荷包滿滿,大家皆大歡喜。這時候心理突然浮出一個疑問,如果要跟許願泉作鄰居,不知道這裡的房價是如何?這樣想會不會有一點殺風景?
備註:截稿前剛好看到新聞報導播出,遊客在新年用「歐元」許願的鏡頭。
西班牙台階(Piazza di Spagna)和康多提大道(Via Condotti)
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跟西班牙沒有關係,而是法國人出資建造的。想跟著電影「羅馬假期」Audrey Hepburn 扮演出逃的公主,買隻冰淇淋俏皮的坐在階梯上面吃,當一下活動的臨時演員,不過沒有看到附近有賣冰的小販設攤而作罷。廣場前面有一個「破船之泉Barcaccia」,由當時教皇委託設計的,當時因為噴泉和水源仍然有些落差,正苦思不知道要如何因應的時候,剛好那時常淹水,而造了這艘有水滿溢出的破船噴泉。
義大利人對於店面的櫥窗擺設,總有他們獨到的一面,連商品的陳列角度都有經過設計,走在馬路上如果看到三三兩兩的突然停下來,注視櫥窗裡的商品實屬正常,但小心注視的時間可不要超過三分鐘,否則下一步會不自覺的把荷包掏出全數貢獻,可就後悔來不及,這可是我經過觀察精密計算的經驗。另外,店內的商品也是完全碰不得,喜歡的看看就好,完全不能把台灣的購買經驗用上。
羅馬既然不是一天就造成的,貪圖要在短時間內逛到精華真是難上加難,不是頭昏腦漲的記了一堆名詞,就是體力透支疲累,腳部起了個大水泡,最後還要靠毅力維持。如果是第一次在羅馬城,自己在街上閒逛可能會被滿城的帥哥給迷惑。在羅馬城觀光,請盡情伸展一身的優雅,左手邊和右手邊都是著名的世界名店,在此提醒要到羅馬的小鎮鎮民,在羅馬逛街要多注意衣著,特別是走在這條著名的名店街,可別像我一樣,肩上仍然是扛著單眼相機、傻瓜相機、攝影機,只有一身黑色防風大外套,還有一頭燙了離子燙還會打結的頭髮。
文/小鎮 2001/12/2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