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21 22:47:38| 人氣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市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華民國0年六月二十二日 星期六 發行總號第六七六五共三

公益社即時新聞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公益社新聞粉絲團(台灣民願怨之聲)公益新聞YouTube公益新聞頻道公民時報peopo公民時報公益新聞服務網中華民國總統府便民服務交通部中央天氣局預報全球法律資訊網pchome更多政府消息新聞安裝免費黃道吉日農民曆

台灣民願怨之聲:

公益新聞熱門文章;

台北市簡介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新北市報導】

台北市簡介

台北市長: 副市長: 副市長: 副市長: 

台北市議長:陳錦祥 副議長:葉林傳 

議員:

第一選區議員(士林區、北投區) 應選 13

張斯綱 林瑞圖 汪志冰 鍾佩玲 陳政忠 潘懷宗 侯漢廷 陳重文 

陳慈慧 楊靜宇 林世宗 黃郁芬 陳建銘 

第二選區議員(內湖區、南港區) 應選 9

高嘉瑜 黃珊珊 闕枚莎 李明賢 游淑慧 陳義洲 吳世正 江志銘 

李建昌 

第三選區議員(松山區、信義區) 應選 10

王鴻薇 徐巧芯 秦慧珠 許淑華 洪健益 戴錫欽 許家蓓 陳永德 

邱威傑 

第四選區議員(中山、大同) 應選 8

陳炳甫 王世堅 林亮君 葉林傳 梁文傑 王浩 陳怡君 林國成 

第五選區議員(中正區、萬華區) 應選 8

徐立信 鍾小平 吳沛憶 郭昭巖 應曉薇 吳志剛 劉耀仁 周威佑 

第六選區議員(大安區、文山區) 應選 13

羅智強 李柏毅 徐弘庭 鍾沛君 苗博雅 簡舒培 耿葳 陳錦祥 

李慶元 王閔生 王欣儀 林穎孟 阮昭雄 

第七選區議員(平地原住民) 應選 1  李芳儒

第八選區議員(山地原住民) 應選 1  李傅中武

臺北市概況

臺北行政區

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包含臺北盆地東北半部及鄰近的丘陵區。現劃分12行政區,以大安、松山及大同區人口較集中。臺北市民包含各大族群,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新移民與外籍人口,由於經濟建設開發進步,交通運輸完備,常有大型國際會議及活動展覽,較易吸引外國人在此就學、考察、經商及停留, 因此,臺北市成為族群融合的多元社會。

點選各區塊即可連結至各區公所網站

士林區公所 中山區公所 內湖區公所 大同區公所 松山區公所 萬華區公所 中正區公所 大安區公所 信義區公所 南港區公所 文山區公所

北投區長:陳銘國 副區長陳奕源 士林區長:江慶輝 副區長陳冠伶 

中山區長:李美麗 副區長于保雲 內湖區長:林秉宗 副區長:方越琦 

大同區長:林聰明 副區長: 

松山區長:薛秋火 副區長:施淑梨 萬華區長:詹天保 副區長: 

中正區長:廖雪如 副區長:大安區長:林明寬 副區長:李條凰 

信義區長:游竹萍 副區長:林純妃  南港區長:王先黎 副區長: 

文山區長:鄭裕峯 副區長:郭雅村 

歷史發展探源:

一、荷西及明鄭時期:明天啟2年(1622年)荷蘭人入據大員(今臺南安平),西班牙人遂於天啟6年(1626年)進占雞籠、淡水,建立城堡,從事宣教與貿易。明崇禎15年(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西班牙人,接收雞籠、淡水的西班牙人據點,展開貿易與傳教活動。明永曆15年(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登陸鹿耳門、圍攻熱蘭遮城;次年,驅逐荷蘭人,領有臺灣,設承天府,置萬年、天興二縣,此時的臺北即屬天興縣。鄭軍派遣勇衛黃安督水陸軍戍守淡水,其後並實施屯田制度,派兵溯淡水河入墾今關渡、北投地區。

二、清代的開發:臺北市早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漁獵場所。康熙36年(1697年)郁永河來臺進入臺北盆地,所看到的景象尚是一片汪洋,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康熙臺北湖。直至康熙48年(1709年)漢人所立陳賴章墾號入墾,始有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行為,後來更興修水利,擴大田園,導致人口大量增加,村莊陸續形成。而這些村莊最先形成市街的是艋舺,即今萬華。其後,陸續形成的市街尚有士林街、錫口街、大龍峒、 大稻埕與城內。

三、日據時期:明治38年(1905年),臺北廳發布市區改正計畫,目的在把臺北建成一個可以容納15萬人的都市。此階段最重要的都市建設就交通方面而言,為臺北城牆的拆除,並以廢棄的城基改建三線道路。此時臺北市的街道系統,以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為中心,稍呈放射狀發展。昭和7年(1932年),臺北州發布大臺北市區計畫,規劃臺北為60萬人口的都市。但此時期的城市發展結果,也出現一種臺、日人分離的二元都市現象。大部分的日人、官吏、軍人以及商人大多以城內為中心向四周地區擴散,遂逐漸形成一個日人毗鄰而居而與臺人在空間上形成隔離的現象。而且一切現代化設施,如新式醫院的設立、電燈的裝置以及文教與商業金融機構的設立等,大多以增進日人的利益為優先,而設立在日人集中區。至於工業的分布,主要在臺人街區內,如大稻埕的周緣地帶以鐵工業為主,而大稻埕街區內則以食品工業尤其是製茶業為多。另艋舺南邊一帶則以化學工業為主。

四、省轄、直轄市時期:戰後,民國34年(1945年),臺北市成為省轄市。民國38年(1949年),中央政府播遷來臺,臺北市成為臨時首都,地位益加重要。民國56年(1967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為配合整個都市發展需要,翌年將臺北縣之南港鎮、景美鎮、木柵鄉與內湖鄉四鄉鎮,及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士林二鎮併入臺北市。同時,並擬定容納250萬人的都市計畫。改制後,人口迅速成長,都市建設方面,重心也開始有向東轉移現象。政府為配合此種發展趨勢,同時也為利用東區可供開發之廣大空間,遂有信義副都心計畫之提出。民國79年(1990年)將臺北市的行政區由16區調整為12區,即松山、信義、大安、中山、中正、大同、萬華、文山、南港、內湖、士林與北投共12個行政區。

市徽 - 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兒

以毛筆寫意手法寫出北字,顏色從左至右分別為紅、黃、綠、藍四色,下方置黑色TAIPEI及灰字臺北之設計,紅色代表熱情,表現臺北市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創造力,並傳達臺北人的活潑與熱情;黃色代表溫暖,表現臺北人的友善、人情味,以及溫暖的包容力;綠色代表和平與希望,表現臺北市著重環保及樂活的綠色都會;藍色代表理性與自由,表現臺北市為國際科技化、智慧及創新的城市,並展現水岸城市的健康與清新。以紅、黃、綠、藍飛墨所組成的市徽,充分展現台北市熱情、溫暖、友善、自由、和平及健康之旺盛生命力,亦說明臺北市在文化、環保、科技的創造與堅持,並在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兼容並蓄,展現多元文化的豐富精神

臺北市市徽市旗設置自治條例第六條規定,市徽、市旗應設置於顯著、雅觀及大方的處所,並善加保護,不得有汙損、褻瀆或不敬之行為;不得擅自更改市徽、市旗之樣式,不得用於營利行為、作為商業上專用標記,或製為不莊嚴之用品。有關市徽圖檔可於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網站下載,開放市民及機關團體使用,請注意相關使用規定。

市鳥 - 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生活於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並發出鴉科鳥類慣有的沙啞叫聲。身長6465公分,翼長1821公分, 尾長約40公分。嘴腳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 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末端白色。

市樹 - 榕樹:臺桑科。有正榕、鳥榕、老公鬚、戲葉榕樹等別名。原產於日本、琉球、中國大陸、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臺灣。常綠大喬木,氣根多數,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 形,表面深綠色,隱花果,無柄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成熟時呈黃褐色、紅褐色或黑紫色。臺北市各處均有栽種。

市花 - 杜鵑花:杜鵑花的生命力超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溼,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長的淺分布的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
認識臺北:包羅萬象的臺北,具有不同的風貌,在歲月的洗禮下,蘊藏了豐厚紮實的內涵,有綠化保育休閒、社會人文藝術,而悠久的歷史古蹟文化,也在在顯示臺北的魅力,政治文教、商業經貿發展、外交友好聯繫,更是豐富著多元的臺北,認識你我的臺北就從現在開始,從發現臺北更熟悉臺北。

人口:

面積:約271.7997平方公里 氣候:臺北市地處亞熱帶氣候。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臺北市議會行動版

/1090622./

 

台北市地圖map.jpg




台長: Zhaolin
人氣(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政府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中華民國簡介
此分類上一篇:新北市簡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