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8 09:40:50| 人氣16,23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VAN GOGH-破解梵谷(下) 文/映彤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沒鬍子的自畫像   1887年 

(四)、自畫像

梵谷在他繪畫的過程中,畫了大量的自畫像,蔣勳說:「自畫像是梵谷留給世人的病歷表,他的焦慮、狂想、熱情、憤怒、激情與寧靜,都在自畫像中。

  

割耳的自畫像  1889年  51x45cm,此畫與伽賽醫生的肖像,表情相似,梵谷形容為時代的愁容。

 

梵谷說:「畫家若想提高技巧,最快、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畫人物。」

據統計梵谷的自畫像共有三十五幅,展示了畫家從傳純走向個人風格的歷程。人很難了解自己,為自己畫像也一樣困難,若仔細地觀察梵谷的每一幅自畫像,到底哪一幅才是畫家真正的自已呢?這些以臉孔為謎題的畫,是否能使世人更了解梵谷呢?


謎一般的臉孔

吃馬鈴薯的人    1885年4月   82x114cm

這幅作品談的是勞動,畫中人物用伸向盤子的雙手,挖掘土地而換取來的食物。

梵谷為了這幅畫,先畫了十幾幅整體和細部的速寫,還有三幅油畫。灰暗濃厚的色調、人物臉部的神情,和瘦骨嶙峋的雙手,呈現出貧窮家境的寒苦。一盞懸掛的油燈,是畫面的焦點,也是生命與希望的象徵;光的表現在梵谷這幅畫作中,深受荷蘭畫派的影響。

鞋子 1887年  45,7x55.2cm



鞋子 1888年  45.7x55.2cm

畫面上一雙看來破舊的鞋,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一雙沒有主人的鞋子;而梵谷的鞋子不只是鞋子!

有人說:畫中的鞋子讓我們感受到農夫在稻田裡那雙踩踏土地的腳,土地與雙腳接觸的質感,農夫在耕作時,從臉龐滴下的汗…。看似簡單,卻是一份悲憫、親近自然的象徵。

其實梵谷畫過好幾幅鞋子的題材,而畫中的鞋子,也有學者辯証是梵谷的工作鞋,不論如何,藝術品完成後,就任由人們去解讀想像。

 

梵谷的椅子 1888年    97x73.5cm

如果以寫詩來比擬,應該是意象的表現,甚於實物的描繪;雖然它並不抽象,但我在欣賞這類題材的時候,比較能聯想到畫外之意,下圖的椅子,也是一樣蔣動的解讀,認為椅子表示等待,我會想到人在世間的位子,或許並未觸及畫家心中真正的的意涵!

然而,美的定則放諸四海皆準,從一幅畫的色彩、線條和構圖上而言,上下兩幅畫有著不甚相同的心情,但它們仍不脫離為梵谷自畫像的另一種形式的表現!

 


日本版畫(局部)

雨中的橋  1887年   73x54cm

(五)阿爾時代的作品

1888年2月,梵谷到了法國南方的阿爾,找到他的天堂,這時的梵谷深受日本浮世繪畫風的影響,作品色彩明亮、透明是他在巴黎的風格。

梵谷對於浮世繪的喜愛,始於1885年,在特奧的信中,他寫道:「我的畫室還不錯,整個牆上貼滿了日本版畫,所以很快樂。」到巴黎後在坦吉老先生處,及賓格畫廊(當時巴黎的日本趣味中心),梵谷屢之前往觀賞,並熱心的一張張加以研究。

此幅〈雨中的橋〉,是日本江戶百景之一,上圖是日本的原畫,梵谷受日本版畫的影響最大的時期,還是在阿爾的時候。他模寫多幅的日本畫中,〈雨中的橋〉是個人較為喜愛的題材。

 

黃屋   1888年      76x94cm



晨光裡的原野  1889年    71x94.5cm


玉米田的絲柏 1889年  72.5x90.5cm

這兩幅普羅旺斯的風光,畫而的色彩豐富,感受怡人;為梵谷到聖米雷後的寫生作品,其中〈玉米田的絲柏〉,梵谷至少畫了七幅,他如此形容絲柏:「美麗...如埃及方尖碑...如同燦爛曠野上的一抹暗黑。」
此幅畫作中的天空,雲朵旋轉的生動感,非常醒目而美麗,這是梵谷最受世人歡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普羅旺斯絲柏系列畫中的最後一幅。



馬車通過的吊橋 1888年3月      54x65cm  

昂格拉橋  1888年5月  49.5x64cm

這幅〈昂格拉橋〉有四幅,除了油畫,還有素描、水彩畫;色彩清澄而明亮,天空一片青藍,波光粼粼,似乎感覺嗅到梵谷快樂明朗的氣息;河水的晶瑩透藍,洗衣的村婦和橋的倒影,使畫面的景色呈現出鄉間的寧靜感;也有些類似日本畫的風格。來畫家沉靜而耐性的筆觸,與梵谷其他阿爾時期的的畫,多了一份細緻入微的描繪。
大自然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然中的山水風景,總令人愉悅,滌盡心中的塵囂,梵谷在鄉間所感受到的自然力量,也感染了世人。
看得出來,此畫與浮世繪的摹寫,有相當的關連。這座橋曾在1935年拆毀,1962年重建完成。


奧維爾的教堂  1890年    94x74cm

(六)結論

   適值梵谷的畫作,目前正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而蔣勳的《破解梵谷》,所破解的觀點,我會偏向於知識性的了解,例如梵谷的生涯背景,畫風受到哪些影響?而對於畫作的感受,則是很個人主觀的美感;畫家與觀者之間的交集,不應受到專家的掠奪;藝術的美感,也與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素養,息息相關;在看畫的時候,個人習慣專注與畫面對話。為什麼畫家要畫這樣的題材?為什麼〈星月之夜〉和〈玉米田的絲柏〉的天空,畫家運用了旋轉的筆觸?畫家的風格該如何定位?

如果梵谷沒有到過巴黎,沒有認識印象派的畫家,他所接觸的是中國的水墨畫,而非日本版畫,他也不過是早年荷蘭傳統畫派的風格,如〈吃馬鈴薯的人〉〈鞋子〉那種為苦難貧窮發聲的題材;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後世認為這麼好的畫,卻在他在世時沒有受到世人的喜愛?

由於對宗教的熱忱,使他25歲才開始全心畫畫;1880~1882年之間,梵谷為了掌握精湛的畫技,很勤苦的作畫,短短的一生中,他畫了一千六百多幅的素描,這些作品都有其獨立的藝術價值;另外他的版畫作品也不亞於油畫。

從幅畫中的表現,梵谷受米勒的影響很大,早期的嚴謹含蓄到最後那種快速又富於靈感而不踰規矩的畫風是不同的。他隨心所欲而激烈的繪畫語言與世人在心靈思想上的差距,是他產生孤寂與痛苦的所在。

從〈奧維爾的教堂〉來說明,一座有彈性,而扭曲變形的教堂,使人害怕又著迷。畫中己不見阿爾時期的明黃,而是清冷的深青色、沉鬱的藏青色調為主。他一生中對社會的不理解而作的抗爭、矛盾、苦惱與歡樂,都在這樣的蔚藍裡.畫下他生命的句點。

麥田群鴉     1890年   50.5x100.5cm

〈麥田群鴉〉的筆觸己呈現狂亂,畫而上只流動著色彩和韻律,沒有一絲安寧,天地之間,如風旋湧動,波濤起伏,一種絕望不安空洞疲倦的感覺。

三十七歲的生命,雖然 短暫,卻留給世人豐富的心靈財富, 這就是藝術家追求真善美的使命感,然而梵谷最後的遺言-「痛苦就是人生。」藝術這條路對他而言是長還是短呢?

 

2010/2/12      閱讀梵谷


延伸閱讀:

1、梵谷/柏納(Bruce  Bernard)著,陳苓譯,貓頭鷹出版社。
2、新編近代世界名畫全集 光復書局
3、世界名畫與巨匠  -梵谷   光復書局
4、西洋繪畫2000年-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       錦繡出版社
5、巨匠美術週刊  錦繡出版社

台長: 四海先生

映彤--國內看展覽
到史博館看名畫展,會有想要逃離現場的感覺,往往,我會一開始或將結束前去觀賞,或是趁畫前沒人的空檔,跳躍式的欣賞。
通常我喜歡流連,反復地去看一場經典的展覽;當然是一個人較為自在,也助於思考。
記得有一次在晚間看安迪沃荷的展,中正紀念堂偌大的展場,燈光寧靜,一面牆或一整個空間,只放置一幅作品,而且觀眾也不多,我浸沉在美好的氣氛中,來來回回地與每一幅作品對話,直到熟悉一幅作品,仍感欲罷不能;
在台中美術館看展,則被它的建築分散了我對展品的注意力,再方面動線不熟,以致錯失了雙年展一些耐人咀嚼的作品!

觀賞藝術創作的原件真蹟,是一份難以言喻的感動,記憶最深刻的是在美國一所大學美術館,看到光影大師林布蘭的肖像畫展,五六十幅肖像畫的神情,栩栩如生;看過之後,才慬得經典的深義,它不只是品味,而是一種創作態度、思想深度,技巧的千錘百鍊,所呈現出來的形式之美。

近年來,有一些私人的畫廊,也慢慢有一些很經典的展覽,只是國人還是習慣免費看展覽,這樣很難提昇藝術創作的水準,另外,有些人也不慬得尊重智慧財產;
個人以為知名的畫家在世時,他的作品應受尊重,嚴禁擅自他人剽竊使用,展覽時也該買票參觀;而非死後才售票,讓他人得利!

以上個人看展心得,分享給大家~
祝各位新春假期愉快~~^^
2010-02-17 11:46:23
半畝先生
梵谷還沒去看...謝謝映彤的分享~~好幾年前曾經去看過馬諦斯,最近一次是去年還是前年的故宮大觀展..

斷章
2010-02-22 01:37:13
日本藤素
很不錯的分享~~!
2020-02-26 02:52: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