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05 18:55:05| 人氣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禮記》劄記(八):〈內則〉、〈玉藻〉、〈明堂位〉、〈喪服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指的是閨門之內的家事不要拿去外面嚷嚷,也不要把家國大事帶入閨門。雖說此有古時的男女之別,但於今視之,仍可從公私分明來力守此一禮則。

此外提到父母有過,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悅則復諫。可以看出儒家特別細心地關照到人的情緒與情感,希望父母納諫的一個方式就是讓父母在情感上願意聽從 ,而非單純論理。不過父母若執意己見呢?〈內則〉認為,與其父母犯錯得罪於鄉黨,「寧孰諫」而得罪父母。這比《論語》所言「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無怨」積極多了。

談飲食調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應該似有箇中養生的道理吧。

《禮記》特重視「養老」的社會福利,敬老應該是社會珍重長者的人生閱歷與經驗,由此而論,一些瑣碎的禮制其實也不過是過來人的習慣與經驗 ,固然有其參考價值,但也未必就放諸四海皆準。

談到孺子的養育「皆居子室,他人無事不往」,在古人看來是小兒精氣微弱,恐怕驚觸。就現在醫學而言 ,應該小孩免疫系統不好、抵抗力弱,避免外人過多的接觸傳染。

〈玉藻〉有一段「古之君子必佩玉」的說明,「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聯想到《說文》「玉」字:「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明堂位〉頗似《逸周書》的〈明堂解〉,為此我還查了一下《逸周書》,對此書也頗為好奇。〈明堂位〉的結尾盛讚魯國為天下有道之國 ,「君臣未嘗相弒」,鄭玄便糾出謬誤,可見是魯國儒士之誇言。

〈喪服小記〉、〈大傳〉都提到了親親之殺:「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

這是在宗法制度中談論親情,由近而遠 ,感情自然愈益淡薄。真實的情感是禮制的根本,我們動用了與身俱來的情感(曰「仁」),同時也能夠依循著理智的判斷(即「義」)而追遠溯本。三者便形成了「禮-義-仁」的思考線索。這可以與勞思光論孔子「攝禮歸義」、「攝禮歸仁」相發明。

最後附記,可探索「刑」、「型」、「形」的字義聯繫。

台長: 陳伯軒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