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30 23:10:41| 人氣111| 回應1 | 上一篇

創造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創造力是什麼?創造力真正的形態是「促使新東西存在」的一種過程。
創造力出現於一個「遭遇」(encounter)行動中。以世界知名畫家塞尚(Cezanne)為例,他看見一棵樹,他所經驗的是,他會毫無疑問的說:「我被這棵樹揪住了。」樹的弓狀彎曲所形成的宏偉外貌,枝葉在頂端身展開來的茂密,根部緊抓著土地,使整棵樹保持著優雅平衡—樹的這一切形象全部被他的知覺吸收進去,並在他的神經結構的每一個末梢都感受得到。在他所經驗的景觀中,這些只是一部分而已。這個景觀忽略了整個圖像的某些方面,強調了另一些方面,由此對其整體做重新安排。這不只是把這些因素組合起來而已,最主要的差異是,這個景觀不是一般的樹,而是「樹本身」;塞尚看見的那棵具體的樹,它的形式已經被融入樹的本質中。他所看見的景觀不論如何原創及不可重複,乃是由他與特定的這棵樹的「遭遇」所引發,再演變為對所有樹的一種景觀。
在一個人(塞尚)與一個客觀實物(這棵樹)之間的遭遇所衍生的那一幅畫,的確是新的、獨一無二的、原創的。新東西誕生了,出現了,它原來並未存在----這是對創造力最有效的定義。任何人只要全神貫注欣賞那幅畫,讓它對自己傾訴,就會看到那棵樹顯示了獨特而強勁的活力、它與風景之間親密的連結性,以及一種難以言諭的美感。在塞尚體驗並繪畫樹木之前,這些都確實為存在於我們與樹木之間。
創造活動就像前述所描寫的一樣,亦即是兩端的遭遇。所以創造活動包含三個要素:1.遭遇—與世界之相互關連。2.強度—具有一種知覺上的強度,一種高度集中的意識,亦即「熱情」。3.對象。麥克萊士(Archibald Macleish)在他的《詩與經驗》書中,以「有與非有」來稱呼這種遭遇的兩端。他引述一位中國詩人的話:「我們詩人與非有搏鬥,要強迫它產生有。我們向沉寂敲門,希望有回應的音樂。」藝術家或詩人所見的景觀,是主觀的一端(人)與客觀的一端(等待出現的世界)之間,作為中介的決定因素。它停留在非有中,直到詩人的搏鬥獲得了回應。一首詩或一幅畫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它描繪了所觀察獲所經驗的東西,而在於它描繪了藝術家或詩人所見到的景觀,這個景觀是由他與實物的遭遇所衍生而成的。因此,詩與畫都是獨特的、原創的,不可被複製的。
創作時的心情是「接受的」,但是想像力的運作卻不是被動的。明顯的是,任何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洞見,都會在我們放鬆的片刻浮現。但是,它們的出現並非漫無章法,而是針對著我們長期以來全力的投入,以及在清醒時全神貫注的那些特定的領域。這種高度的意識狀態是「遭遇」的特質,在其主觀經驗與客觀實物之間的分裂被克服了,新意義的象徵也隨之誕生。
另外,在遭遇出現時,焦慮常會伴隨「自我與世界的關係」發生動搖而出現。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覺受到威脅;世界不再是我們所經驗的那個樣子,並且由於自我與世界總是相互關連,「我們」也不再是以前的我們。過去、現在、未來形成一個新的「完形」(Gestalt)。事實是:有創造力的遭遇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感受的焦慮,是在一段時間中變得失去根源或失去方向:那是對虛無的焦慮。
有創造力的人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能與焦慮一起生活;他們甚ˋ志願役付出高代價,如身陷不安全感、過度敏感、無招架之力的困境,指為了獲得「神性的瘋狂」這項禮物。他們看到非有時,不會跑開,反而會上前去遭遇它,與它搏鬥,強迫它產生有。他們向沉寂敲門,要求得到回應的音樂;他們探討無意義狀態,直到他們能夠強迫它展現意義。

台長: yvonne
人氣(11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moeka0001
我來搶頭香喔
寫得很不錯
請繼續加油
2007-10-10 21:28: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