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腎病變在糖尿病人有20-40%會發生,而且是末期腎臟病(ESRD)最常見的病因。
(1) 維持最佳的血糖及血壓控制,可以減少或延緩腎病變的發生。
(2) 已有五年病史的T1DM,每年應檢測尿蛋白含量(參考表三);T2DM一診斷出來,就立即檢測尿蛋白含量。
(3) 無論蛋白尿多少與否,每年應檢測血清肌氨酸(serum creatinine)。若出現尿蛋白,應以血清肌氨酸估算其腎絲球過濾率,並藉以評估慢性腎病(CKD)(參考表四)的不同階段。
(4) 無懷孕之糖尿病患者出現微尿蛋白或臨床尿蛋白(micro-or macroalbuminuria),應該給予ACEI 或ARB。
(5) 目前雖無直接比較之療效研究,臨床使用結果建議以下之治療方式:
l 患有高血壓,任何程度的蛋白尿之T1DM病人,ACEI可以延緩腎病變的惡化。
l 患有高血壓,微蛋白尿之T2DM病人,ACEI及ARB可以延緩腎病變的惡化。
l 患有高血壓,臨床蛋白尿(macroalbuminuria),及腎功能不全(血清肌氨酸> 1.5 mg/dl)之T2DM病人,ARB可以延緩腎病變的惡化。
l 如果病人無法接受ACEI 或ARB之其中一種,可考慮互換使用。
(6) 減少蛋白質之攝取:
l 糖尿病患者應減至0.8-1.0公克(每天每公斤體重)
l 初期的CKD患者應減至0.8公克(每天每公斤體重)
(7) 如果使用ACEI、ARB、或者利尿劑時,應監測血清肌氨酸及血清鉀值,防止急性腎病或高血鉀症。
(8) 持續監測蛋白尿之變化程度,藉以評估療效及腎疾病之進展情況。
(9) 對於病因不明之腎病,難以處置的病況,或嚴重的腎疾病,應將病人轉診至腎臟專家治療。
糖尿腎病變在糖尿病人有20-40%會發生,而且是末期腎臟病(ESRD)最常見的病因。
持續出現的蛋白尿是糖尿腎病變的開始。微蛋白尿也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標記。如果微蛋白尿轉變成臨床蛋白尿(>300 mg/24 h),很容易惡化成末期腎臟病。
對於T2DM,如果積極的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亦可以延緩微蛋白尿轉變成臨床蛋白尿的惡化。
UKPDS的研究亦顯示良好的血壓控制可以減少腎病變的產生。
沒有蛋白尿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使用RAS抑制劑(ACEI 或ARB),可以延緩蛋白尿的發生。
ARB並無法將T2DM的微蛋白尿轉變成正常;但是可以延緩微蛋白尿轉變成臨床蛋白尿及ESRD的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ACEI及ARB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之腎功能流失。兩者合用,對於蛋白尿的降低,有增強效果,但長期使用之後,腎功能及心血管後果,仍然未知。
附註:
蛋白尿的分類
分類 | 些微取尿(μg/mg creatinine) |
正常 | <30 |
微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 | 30-299 |
臨床蛋白尿(macroabluminuria, clinical) | ≧300 |
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分類
Stage(期) | 描述 | GFR(ml/min/1.73m2) |
1 | 腎受損合併正常或GFR增加 | ≧90 |
2 | 腎受損合併輕度GFR降低 | 60-89 |
3 | 中度GFR降低 | 30-59 |
4 | 嚴重GFR降低 | 15-29 |
5 | 腎衰竭 | <15或 透析中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