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1 15:44:31| 人氣1,5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葛麗亞嘉遜的的科學家傳記片經典--〔居禮夫人〕(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過當我特地去尋找居禮夫人的傳記來瞧時
才發現真實的她跟影片仍有些許差別
這是電影改編常有的現象
兩者基本架構上沒有過大差距 所以也無可厚非
下面就是歷史上的居禮夫人:

1867年11月7日 瑪莉.史克羅多絲卡誕生於波蘭首府華沙
她的父親是名中學物理/數學老師
母親也從事教職 並且是位出色的音樂家
在幼年時期 瑪莉的母親得到肺病 由於會傳染
史克羅多絲卡夫人只好忍痛不讓孩子太過親近她
9歲那年 小瑪莉的三姐因斑疹傷寒去世
兩年後 母親也撒手人寰
家中的變故讓她變得更早熟 也更敏感了

瑪莉自幼便對學惜相當勤勉 甚至因此忘掉吃飯與睡眠
15歲時 她以同年級第一名畢業
當時波蘭分別被俄羅斯 奧地利與普魯士佔領 華沙是由俄國看管
人民生活困苦 也沒言論自由
1863年春天波蘭反抗俄國統治失敗後 俄國採取了報復政策
女性無法進入正規大學就讀 除非到外國讀書
瑪莉中學畢業後 由於家中並不富裕 不可能供應她出國留學
於是便找了家庭女老師的工作 將所得儲蓄下來
瑪莉一邊工作 一方面也在華沙一間非法的飛翔大學進修
除了文學方面的書籍 她也涉獵了許多化學方面的專著
這時她得到一個在實驗室工作的機會 得與許多科學家共事
雖然實驗室設備簡陋 但瑪莉卻相當興奮
因為她終於可以將化學書籍中讀到的東西親手實驗了
每當下班或星期假日時 瑪莉常獨在待在實驗室研究
這段時光對居禮夫人未來走向科學之路有很大影響
晚年她曾對人說過“
“第一次在實驗室的工作 使我確信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興趣”

1891年 在定居法國的姐姐布朗妮絲拉娃金錢贊助下 瑪莉終於如願以償能到巴黎留學
她在學校附近找了間閣樓住了下來
那年冬天特別冷 早上她要到一樓取一盆洗臉水
可是等回到閣樓時 水已結成冰
每天放學回家後 瑪莉又要抱著一包煤上六樓取暖
但等煤燒完時 她又冷得直發抖
更可憐的是 有時瑪莉連買煤的錢也沒有
因為她必須在食物與取暖間擇一而選
在幾次貧血昏倒後 住在巴黎的姐姐 姐夫只好把她接到自己家
好好的食補一番

除了生活的飢寒交迫外 瑪莉在學業上也非一帆風順
她的法文不好 加上在波蘭受的教育無法應付法國學校的課程
尤其是物理學科所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
因此瑪莉先在塞維尼中學就讀 然後再到法國第一學府索邦大學修習物理與數學
她把所有的閒暇時間都花在圖書館念書
憑著精確的頭腦 清晰的思維以及堅強的毅力
1893年春天 瑪莉以大學部第一名畢業 得到物理碩士學位
一年後得到數學碩士
後來她又得到波蘭華沙政府為鼓勵海外留學生的<亞歷山大獎學金>
1903年 在伯克爾教授的指導下 她從ESPCI接受DSc
成為法國首位得到博士學位的女性 這是後話 暫且不提

瑪莉對學問的鑽研精神與本身羞怯優雅的特質 吸引了許多青年人的追求
不過真正讓她傾心的則是一位大她八歲的講師同事--皮耶居禮
皮耶是位出色的物理學家 個性內向木訥 不過對社會相當關懷
居理靜電計 居理天平 居理定律都是他發明的
這種對學術的投入與表現拉近彼此的距離
1895年初 兩個對物理 數學志同道合的人結為夫妻

居禮夫婦的婚禮相當簡樸 瑪莉甚至以親戚送的黑衫作為結婚禮服
因為她覺得這件衣服可在實驗室穿 而且不容易髒
婚後夫妻買了兩輛當時相當風行的腳踏車
利用兩年的時間到處旅行
瑪莉跟皮耶常把腳踏車帶上火車 以便到更遠的鄉下度假
不過度完假回來 就立刻回實驗室工作
此時居禮是理化教授 正在進行磁場論的研究
瑪莉則是他教學與實驗室的助手

1895年秋季 瑪莉生下了長女艾琳 不過她對理化仍興趣濃厚
這時她生活的目標是物理
瑪莉選中的主題是當時剛發現最熱門的X光射線
但研究對象卻是鮮為人知的鐳射線
皮耶幫妻子說服索邦大學的校長 在一間儲藏室成立了研究鐳射線的實驗室
從此夫婦兩人便跟一堆具有危險性的放射物質生活在一起了

瑪莉與皮耶省吃儉用 將大部份的時間與金錢都花在研究上
兩人一起研究放射性物質 特別是瀝青鈾--一種可以抽出鈾的礦物
他們發現某種奇怪的現象:瀝青鈾的幅射線比分離出來的純鈾更多
居禮夫婦先用酸液分解出研磨過的瀝青鈾礦
再用化學方法分離出一種比鈾更具放射性的”鉍”
爾後瑪莉又從沉澱物中發現一種比鈾的活性高上三百倍的新元素
瑪莉為紀念她的祖國波蘭 便命名為釙(polonium)

在發現釙後 瑪莉從瀝青鈾殘渣中 有感受到某種更強烈的放射性
(放射性 放射元素亦是居禮夫人命名的)
她認為這一定又是一項新元素的存在
瑪莉 皮耶兩人又積極投入研究 實驗了許多礦石
用各種辦法測量 分析 淘汰
這時一位科學家貝蒙也加入他們的研究行列
1998年 他們終於在溶液裡沈澱出這種放射性比鈾大九百倍的物質
雖然早有科學家發現鐳鹽具有放射性
但卻沒人能從任何物質找到它
也不曉得這種高放射能量的元素性質如何
瑪莉 皮耶 貝蒙的研究結果確定了它的存在 
1898年12月26日 瑪莉.史克羅多絲卡—居禮宣佈了這項事實
並把它命名為””鐳

不過提鍊純鐳與純釙須要大量資金 實驗器具與瀝青鈾
索邦大學並無法提供
他們在世界各國找人幫忙 最後得到奧地利政府與維也納學院的協助
以少數價錢買到數噸當時認為提煉出鈾後就沒用的瀝青鈾殘渣
在1898年到1902年間
瑪莉既是學者 也是苦力 更是技師
與這幾千公斤的瀝青殘渣奮鬥著

1902年 居禮夫婦終於分離出一公克的鐳
並測出原子量為225 使得歐洲掀起空前的放射線熱潮
著名的阿爾法射線 貝塔射線 咖瑪射線就是那時發現的
居禮夫婦的帶頭作用 不但對往後的物理放射線 癌症治療 化學研究有推波助瀾之功
也讓瑪莉順利取得物理博士的學位
1903年冬天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剛成立三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居禮夫婦與貝蒙三人
瑪莉成為世界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女性

只是三年後發生了一項慘痛的悲劇
1906年四月的一個下雨天
因為長期曝露在放射線下 導致身體相當虛弱的居禮先生
由於精神恍惚 在巴黎的一座橋上 撞上了一輛馬車
頭顱被車輪碾過 當場死亡
心碎的居禮夫人失去了丈夫 也失去了一個最佳的研究伙伴
不過堅強的她仍忍住悲慟 獨自撫養兩個女兒
並接替皮耶在巴黎大學的教授位置(這使她成為巴黎大學首位女性教授)
繼續為改革提煉鐳的方法而努力

居禮夫人從此便開始獨自研究生涯 不過她在放射學的成就卻越來越高
1911年冬季 她再度得到諾貝爾獎 不過這回是化學類
這項成就她成為第一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得主
也是首位在兩個範疇獲獎之人(到現在也只有另一位得主林納斯寶林有此成就)
目前居禮夫人仍是唯一擁有兩座諾貝爾獎的女性

在丈夫死後 據說瑪莉與另一位物理學家保羅朗吉文發展出一段戀情
朗吉文是位已婚 不過已離開妻子的男人
這引起一場媒體風波
瑪莉的學術界對手企圖以此來毀損她的聲名
僅管她是位為法國工作付出 備受尊敬的科學家
公眾對這項緋聞的態度逐漸轉化成對外國人的厭惡(瑪莉畢竟是波蘭人)
不過巧合的是保羅朗吉文的孫子麥克以後卻娶了居禮夫人的外孫女艾倫妮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 居禮夫人極力奔走 向各界籌措金錢
購買當時相當昂貴的X光機 送上戰場
並且前線醫院教導醫護人員使用的方法
許多軍醫與傷兵看到子彈在體內的位置
當獲救重生時 都相當感動

居禮夫人原本有很多發財的機會 不過都被她拒絕了
對於名利 她看得相當淡泊
在她獲得各項獎學金之前 瑪莉窮得連醫藥費都付不起
當發現鐳後 有人勸她申請專利 被她斷然拒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鐳漲到一公克十萬美金 居禮夫人仍毫無積蓄
當她成為世界名人後 常被各國政府機構邀請
不過卻連一件像樣的禮服也沒有
難怪愛因斯坦會這樣說:
“在所有名人中 居禮夫人是唯一一位不被榮譽腐蝕的人”

人們沒有更好的方法表揚居禮夫人的偉大
只好將後來一項發現的元素叫做“鋸”
並把放射線單位稱為“居禮”,以紀念她
而某些金屬在一定溫度時 磁性會改變 這種溫度稱為“居禮點”
則是為紀念居禮先生的

1921年 居禮夫人造訪美國 得到凱旋式的歡迎
她是為募捐研究放射物質的基金來新大陸的
瑪莉晚年對許多物理學家與化妝品製造者沒有防護措失便使用放射物質感到相當失望
因為這會對人體造成莫大危害

居禮夫人於1934年夏天去世 享年66歲半
死亡原因主要就是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故
瑪莉的工作多在一間沒經過安全性測試的小屋中完成
而那些未知名的放射性又相當強烈 
她將包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試管放在自己的口袋中以及儲放在桌子抽屜中
導致幅射線的大量暴露 也造成瑪莉身體的日漸虛弱

居禮夫人葬在索斯 皮耶也長眠於此
不過1995年時 為了表揚他們的事蹟
他們的骨灰被移送到法國帕德嫩國家先賢祠去

不過居禮一家真是科學奇才
長女艾琳後來也成為學者 1935年 更繼父母之後成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OK,這就是真實的居禮夫人生平
與電影被戲劇化的版本有幾處差異 譬如:
1-影片就忽略掉與他們一起研究放射物質的科學家貝蒙
即使三人是一起得到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的

2-居禮先生在得到諾貝爾獎後 又活了三年
並非像影片中隔年便身亡
此外他也不是為買妻子的首飾而精神恍惚的

3-在巴格達求學時 姐姐布朗妮絲拉娃對她有相當多助益
不過劇本很明顯將她忽略掉了

4-由於電影僅偏重於瑪莉與皮耶認識與研究鐳的部份
因此對居禮夫人在丈夫車禍身亡的成就與感情生活完全沒有著墨
或許將片名改為<居禮夫人與先生>會比較適合這部電影的主題

撇開這些細節不說 <居禮夫人>的確是部引人入勝的電影
這位歷史上著名的女性科學家在當時中男輕女的學術界能克服性別歧視
憑著自己的頭腦 決心與毅力在科學界創出一片天
不但把所有學識經驗教給了她的學生 也將熱誠貢獻給了大戰受傷的兵士
更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科學
儘管電影版與事實有不少異處
但我倒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對她有進一步的認識
有時電影就像踏板一樣 常常能改變我們對某些人事物的刻板看法
當然這也要影片改編得好 如果只是將某些史實胡亂掺雜在一起
這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讓人更想忘掉這部影片的相關記憶
<居禮夫人>雖然將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生命浪漫化了
不過既然她的親生女兒伊芙都不計較 反而寫信讚美好萊塢將其母親的精神誠懇的表現出來
那觀眾又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

台長: Daniel "Icicle" C.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