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愛‧團圓
2010/2/26 | 作者:李笠/文
連續兩天下雪,白雪皚皚遍大地。敷上重雪的樹間與草叢,顯得分外寒涼。我立在室內窗前,靜靜地看著外面的白雪世界,無聲無彩的世界,竟是如許寧靜。
潔白的雪地,因為天上的金光照射,漸次閃亮。然後不知在何時,居然聽到一聲聲輕脆的鳥鳴畫空而過。
雪的白亮,終究不同於日光的金亮。雪寒日熱,溫度讓人感受到愛、幸福與希望。
元宵節了,雖然生活在美國,傳統的節慶與習俗,依然緊緊扣住生命的節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彷彿就在慶祝節慶的歡樂中,體會過去日子以來的足跡。喜也罷,憂也好,趁時一起說聲「嗨!好久不見」,才能安心的道聲「Bye Bye」,迎向面前路。
因而,我依舊慢火燉熬渾圓軟甜的紅豆湯;照著食譜將糯米粉和水仔細混合均勻。確定沒有黏著顆粒,拿隻小湯匙,瓢起一小坨麵團,放在兩手心間,旋轉揉滾。手心漸漸感覺到糯米團圍攏成一個圓球,周圍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在兩手持續不停的搓揉中,形成圓潤的湯圓子。
另起一鍋,待熱水滾起,投擲下圓子。那真是個讓人欣喜的畫面。沉在鍋底的湯圓,一個個依次膨脹漂浮起來,占滿整個鍋面。望著那由無數個小圓組成的大圓,熱氣氤氳中,突然有種想哭的情緒,唉呀,畢竟成圓了啊!
大寒天裡,黏QQ的湯圓子,甜濃濃的紅豆。像這樣一家人圍坐,一口口喝著吃著,彼此相視著大叫說:「好燙!」沒多久又埋頭熱碗熱湯中,這樣的愛與幸福,不曉得人世間還有什麼可挑剔可替換的?
幾天前,CNN播放一個新聞。一位衣衫襤褸的七十多歲男子,時常在一家餐廳的垃圾桶裡揀食物果腹過冬。經理觀察了很久,覺得老人太可憐,於是想每星期招待他一次在餐廳用餐,沒想到老人拒絕了。經理顧全他的自尊,準備簡單的餐盒送到他用大箱紙盒組合成的家,他接受了。時常到餐廳用餐的一個年輕人,注意到這個頎瘦孤單又有點高傲的老人,用了很長的時間與老人聊天,終而打開他的心扉,知道他的名字與簡單過往。
有天,年輕人注意到Facebook上有個女孩在找她離家多年的爸爸,名字很巧的就跟那老人一樣。他想,就試試看聯絡女孩。確認再確認,老人與女孩,真的是父女!徵得老人同意後,女孩飛了大半個美國,見到了拋棄她們全家三十五年的父親。初見面,父女恍如陌生人。女孩的母親和兄姊不願見老人,身為家中老么的女孩,卻很想看看這個狠心的父親長什麼樣,而她心裡真正想的是,「當面叫他一聲爸爸」,那是她從懂事以來最大的心願。
老人滿懷慚愧當年酗酒、家暴和不務正業,把家庭丟給妻子,一走了之。年紀愈大愈想家,也愈後悔。他時常想著妻兒,卻發現竟然拼湊不出他們的長相。當小女兒提出要接他回家終老,他拒絕了。老人說,他不曾對家庭付出一個為人夫、為人父應盡的責任,他沒有資格在老年時安享天年。
故事還未結束。在充滿愧疚的老人心裡,再多的愛與原諒,無法彌補他對自己的譴責。他不聞不問荒誕的三十五年裡,是妻子和孩子艱苦的歲月。女孩呢,高興的計畫每月一次的會面。老人的生命將終,她要填補成長日子裡失去的愛,與被愛。
人一出生就具備愛人與被愛的本能。嬰兒用啼哭表達被愛的注意,用嚶嚶笑臉傳述愛的語言。人一出生也同時具備恐懼的本能,無時無刻以表情、言語、姿態來隱藏或威嚇。在愛與恐懼之間,其實充滿著無可預知的變數與希望,會靠向哪一邊,除了自己,身邊的所有也是重要因素。
愛,不是物質,不是機巧。愛,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能量,而恰恰是這能量,點亮了這世界的暗角,引導了恐懼與脆弱走向愛的圈圈裡。
元宵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月圓人圓。提著燈籠,擠在人潮洶湧的街道裡猜燈謎。有人陪著一起笑,一起走;有人牽著手走一段共同的路。這樣的團圓,千金難換,萬金難追。
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尋尋覓覓,思念的人,想望的人,想愛與被愛的人,就在近處。你看到了嗎?
雙手捧著熱騰騰的紅豆湯圓,我的心也澎湃著。一顆顆圓子,彷若一個個曾經相識與相失的人的影子。小圓,大圓,團團圓圓。不論在哪裡,祝福你們有一個充滿愛與幸福的團圓夜!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與他在燈火闌珊處的他與她,愛,團圓,沒有遺憾。
來源:人間福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