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晚間報社打來了電話,希望筆者可以在2009年12月5日20:30前就此次選舉的意義趕篇稿件,待選情結果明朗的時候約莫已經19:00左右,寫稿趕稿交稿的壓力確實大了些......本篇學者專論為陳朝建,《民進黨正式揮別了扁案陰霾》,中國時報A10版學者專論,2009/12/06(內容是有關台灣在2009年底百里侯選戰即縣市長選戰的選後發展分析,至於筆者原先交給的標題則是《雙「英」交鋒,人仰「馬」翻? 》,這次報社修改了原標題)......
民進黨正式揮別了扁案陰霾
2009-12-06 中國時報 【陳朝建】
縣市長選舉揭曉了,這樣的結果,沒有人會說國民黨是贏的,因為它在後山宜蘭、花蓮、台東三縣,以及離島澎湖都有衰敗的跡象;尤其是該黨的總得票率明顯下降,桃園縣僅是小嬴,更是個警訊。相反的,民進黨不僅守住了雲林、嘉義縣、屏東,還光復了宜蘭,更差點在深藍執政的澎湖、台東有所突圍。此外,從藍軍分裂自行參選的傅崐萁也拿下縣長寶座,確實都讓國民黨或馬主席相當難堪。
選戰結果已讓蔡英文主席所領導的民進黨正式揮別了阿扁弊案的陰霾,讓她的綠軍霸主地位再度提升。但深究其實,倒不是民進黨已經重新被多數選民所肯定,而是「馬英九光環」真的褪色了。整體而言,此役不僅是地方菁英的相互對決、地方住民意見的具體表達,也是馬英九主席與蔡英文主席的正式雙「英」交鋒。更重要的是,此役對台灣政治發展而言,有以下的重要訊息必須加以關注:
首先,選舉鐘擺再度啟動了,台灣確實仍有為數不少的中間選民,值得國民兩黨警惕,而且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此役結果雖可解讀為民進黨走出了阿扁弊案低迷的陰霾,將不再一路挨打;反過來說,八八風災的救災不力、美國牛肉的開放進口等等事件,更是中間選民對馬英九政府所有反感的轉捩點,這使得身兼國民黨魁的馬總統,已經無法迴避選舉成敗或相關政策決定的輔選責任了。
影響所及,國民黨的黨務幹部不僅應該負起輔選成敗的政治責任,即連吳敦義所標榜的「庶民內閣」(實為「選舉內閣」)也勢將面臨改組的壓力;儘管吳揆在南投縣長、立委的輔選成效都頗具貢獻。此次選戰絕對也是馬總統連任之路的重要段考;加上,明後年的直轄市長選舉、立委選戰,更是重要的期中考。若國民黨沒有痛定思痛、有效止血的話,對該黨菁英或是馬總統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質言之,就算馬總統沒有因此辭去黨魁職務,他也必須認真思考何以民怨不斷高漲的主因。
再者,單一選區未必不利於在野黨,也請民進黨不要總以為自己就是前次立委選制單一選區的受害者了;儘管單一選區必然會有得票率、席次率的「過度代表」或「低度代表」的嚴重缺憾。但就得票率看,民進黨的得票率是大幅成長的,而且即使在深藍板塊為主的台東或澎湖等地已經有隨時翻盤的實力,深究其實,但只要該黨所推出的候選人夠清廉且又有能力的話,並非不能跨越藍、綠的既有藩籬,而可在往後另締造新的「綠色奇蹟」。
最後,百里侯選戰結束了,五都霸侯選戰似乎又已經悄悄開始擊鼓了。但令人擔心的是,未來五都十七縣市會不會走向「富都窮縣」的治理結構?如果答案肯定的話,國民兩黨必然就會有「重視直轄市、輕視縣市、無視鄉鎮市」的潛意識情結,導致此次四成人口比例的三合一選舉並沒有真正舉足輕重地位。那麼宣稱此役勝選的民進黨可別太高興呢,因為贏得窮縣、輸掉富都的話,根本不能算是「以地方包圍中央」;基此,此役百里侯的雙英交鋒,國民黨是否「人仰馬翻」,也還言之過早。(作者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
報社修正前的稿件:雙「英」交鋒,人仰「馬」翻?
陳朝建/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縣市長選情揭曉了,這樣的結果,沒有人會說國民黨是贏的,甚至還會說國民黨是輸的,因為它在後山宜蘭、花蓮、台東三縣,以及離島澎湖都有衰敗的跡象;尤其是,該黨的總得票率明顯下降,桃園縣僅是小嬴,更是個警訊!相反的,民進黨不僅守住了雲林、嘉義縣、屏東,還光復了宜蘭,更差點在深藍執政的澎湖、台東有所突圍。此外,從藍軍分裂自行參選的傅崐萁也拿下縣長寶座,確實都讓國民黨或馬總統(主席)相當難堪。
有趣的是,此役或可稱為雙「英」交鋒的百里侯之戰,選戰結果已讓蔡英文主席所領導的民進黨正式揮別了阿扁弊案的陰霾,更讓她的綠軍霸主地位再度提升(是繼雲林縣立委補選、澎湖博奕公投之後的再度勝利,尤其是綠軍得票率的增加顯著)。但冷靜思考之後,如深究其實,倒不是民進黨已經重新被多數選民所肯定,而是「馬英九光環」真的褪色了!
實際上,八八風災的土石流,既淹沒了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的四百條人命,也讓多數選民開始質疑馬政府的救災、重建能力,是不是過於牛步化?加上,馬政府頻頻就其六三三政見不斷跳票外,又對於美國牛肉採取開放的解禁作為,已再度讓全國人民生命陷入風險,連同MOU、ECFA等兩岸政策的利弊參半在內,中間選民當然會開始對馬政府所有狐疑甚或大表失望。
不僅如此,此次若干百里侯選區,也因為部分藍軍首長執政績效不彰、或因前次操作博奕公投的關係,甚或是進行派系買賣的交換行徑,都已經讓很多選民不以為然,而必須將其不滿情緒透過手中的選票宣洩出來,其實這就是國民黨之所以在宜蘭落敗,甚至差點也在澎湖、台東潰堤的關鍵主因之一,儘管該黨最後有驚無險的守住了澎湖與台東。但國民黨真的必須思考,為何很多選區都差點人仰「馬」翻?
又整體而言,此役百里侯之戰,不僅是地方精英的相互對決、地方住民意見的具體表達,也是馬英九總統與蔡英文主席的正式雙「英」交鋒。基本上,這樣的選戰結果,已可以被解讀為綠軍「英」挺、藍軍落「馬」的「英上馬下」。更重要的是,如就此役選後的台灣政治發展而言,另將有以下的重要訊息必須加以關注:
首先,選舉鐘擺再度啟動了,台灣確實仍有為數不少的中間選民,值得國民兩黨警惕,而且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誠如前述,此役結果雖可解讀為民進黨走出了阿扁弊案低迷的陰霾,將不再一路挨打;反過來說,八八風災的救災不力、美國牛肉的開放進口等等事件,更是中間選民對馬英九政府所有反感的轉戾點,這使得身兼國民黨魁的馬總統,已經無法迴避此役選舉成敗或相關政策決定的輔選責任了。
影響所及,國民黨的黨務幹部不僅應該負起輔選成敗的政治責任,即連吳敦義所標榜的「庶民內閣」(實為「選舉內閣」)也勢將面臨是否即刻改組的壓力;儘管吳揆在南投縣長、立委的輔選成效都頗具貢獻。然此次國民黨選情敗象已現,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壓力就足以讓馬總統思考內閣是否改組的問題了。更何況,此役選戰絕對是馬總統連任之路的重要段考;加上,明後年的直轄市長選舉、立委選戰,更是重要的期中考。若國民黨沒有在此役之後痛定思痛、有效止血的話,對該黨精英或是馬總統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質言之,就算馬總統沒有因此辭去黨魁職務,他也必須認真思考何以民怨不斷高漲的主因。
再者,單一選區未必不利於在野黨,也請民進黨不要總是以為自己就是前次立委選制單一選區的受害者了;儘管單一選區必然會有得票率、席次率的「過度代表」或「低度代表」的嚴重缺憾。但就得票率來看,民進黨的得票率是大幅成長的,而且即使在深藍板塊為主的台東或澎湖等地已經有隨時翻盤的實力,深究其實,但只要該黨所推出的候選人夠清廉且又有能力的話,並非不能跨越藍、綠的既有藩籬,而可以在往後另締造新「綠色奇蹟」。
最後,百里侯選戰結束了,五都霸侯選戰似乎又已經悄悄開始擊鼓了。但令人擔心的是,未來五都十七縣市會不會走向「富都窮縣」的治理結構?如果「是」的話,那麼國民兩黨必然就會有「重視直轄市、輕視縣市、無視鄉鎮市」的潛意識情結,導致此次四成人口比例的「三合一選舉」並沒有真正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宣稱此役勝選的民進黨可別太高興呢,因為贏得窮縣、輸掉富都的話,根本不能算是「以地方包圍中央」;基此,此役百里侯的雙「英」交鋒,國民黨真的算是人仰「馬」翻了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