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7 21:59:19| 人氣4,889| 回應10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五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Tilda Shalof著, 栗筱雯譯,《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台北:大塊文化,2006。
2. 丹尼斯.馬茲爾,鄭清榮譯,《新醫病對話》,台北:原水,2006。
3. 邁可‧柯林,《住院醫師夜未眠:梅約醫學中心魔鬼訓練全記錄》,台北:天
下文化,2006
4. 王溢嘉,《實習醫生手記》,台北市:野鵝,1989。
5. 于劍興,《醫者的容顏》,台北:原水,2006。

一、以上書籍請任選一本作報告。
二、字數:全篇報告至少1000字。
三、格式:一律A4橫式繕打,除封面外,字型可選新細明體、標楷體,字體大
小不得小於12級,行距勿小於12pt。
四、 封面應註明題目(如:《醫學神探》之讀書報告)、班級、姓名、座號。
五、 內容:1.作者簡介(100-200字)
2.作品簡介(100-200字)
3.佳句摘錄(至少10句,並註明章節頁碼)
4.他人評價(即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不超過200字)
5.讀後心得(不得少於500字)。
6. 版權頁之影印本。
六、繳交書面報告一份、電子檔一份(可選擇交磁片或張貼於教學部落格〈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五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之回應)
七、 教學網址﹝郭侑欣老師的教學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254090
八、 5月1日﹝四﹞前,遲交1日扣5分,以此類推。
九、 本篇報告佔學期總成績20﹪,請自重、勿抄襲(引用他人著作不可超過全文三分之一,且須著明來源,如網站名稱、網址等,否則即構成抄襲),抄襲者報告以0分計算!

台長:
人氣(4,889) | 回應(10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指定書目 |
此分類下一篇: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二專部資訊管理科國文期中報告
此分類上一篇: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五專部復健科二年級國文讀書報告書目

顯示全部101則回應

5N504 47號 柯萬
書名:實習醫生手記
壹、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敎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
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治人文與科學於ㄧ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貳、作品簡介: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是一位實習醫生在醫院的點點滴滴,作者是畢業於台大醫科,在放棄令人羨慕的醫業,轉而從事文化事業後,應某報之邀請,經由回憶以及反省所寫成的五十四篇文章。大致上來講這本書內容蠻不錯的,值得你來瞭解,呈獻了五十四個生死遭遇難題的故事,同時也紀錄他在當實習醫生期間的心路歷程,深刻感人而富含哲理,這個盜取生命奧秘的人,為什麼會獨自一人走上有風有雨,路的盡頭,在雲深不知處的旅程?
參、名言摘錄:
1、 尼采說:「有些人要在死從才出生」 P14
2、 一個人生命中的惡魔若要於此時奪去他的生命,是任何人都無法挽回的事。P28
3、 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兒始得開放,更何況是一個人類的生命? P49
4、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魘亦然。P101
5、 伊凡說:「世界上一切知識,也比不上孩子的眼淚」P114
6、 真正的選擇往往是或此或彼,無由規避的,且其後果必更為重大,而選擇乃是導致此後果的唯一因素,所以它才是痛苦的。P132
7、 人間至香(玉蘭花)與人間之至臭(肉瘤)血水交融在一起,這實在是一種奇怪的組合,我默默地看著它們,然後看看病人,他也正用一種我能即刻了解的眼光看著我,他身上漲著人間至醜的肉瘤,但他試圖以人間至美的方式去化解它。P140~141
8、 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它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P169
9、 人類的存在,包括病痛及死亡,終將是一種「奉獻」,正因為我們不明瞭它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更心懷敬謹。P176~177
10、「人饑己饑,人溺己溺」P208
肆、他人評價:
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書中還談到面對死亡的態度,對醫生而言,面臨病人的死亡是必然的,我實在難以相信醫生們有極大的勇氣,去面對這麼多人的死,甚至開刀不治死亡的患者,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尊重即將臨終的病人是最應有的態度,我更覺得身為親屬的人,更應該在這個時刻對他們說出真正的話,用真誠的言語代替嚎啕大哭,讓臨終者有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能以平靜的心踏上另一個路程!「死」是必然的,我們應該以健康的觀念去正視才對。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伍、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體諒到醫院裡面的白色巨塔,不管怎麼好的醫院也會有一些醫療問題
,剛開始覺得這本作者很笨,有這麼好的職業不做,怎麼會跑去寫小說,但是等看完書以後整個感想很不同,感覺她逃脫了,而在另外寫出一片天,這也是不錯的。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善意中隱藏著殘酷」,當一位醫生在面對一位癌症病患時,多麼希望告訴這個病人,但是基於家屬的希望,所以醫生不能像病人說出這個秘密,這一小篇的故事是述說一個罹患癌症病人,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知道她得了不治之症,只有病人不知情,可是當病人和醫生說:「如果我得的是癌症,請你們坦白告訴我,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假如我是這個醫生我當下的我一定會很想跟這個病人說:「你得的是癌症,要好好把我剩下的時間。」,我覺得當一個病人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的時候,有許多的病人是沒有辦法去承受去接受的,所以才會有許多的家屬會希望醫生不要告訴病人病情,可是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時,可以去接受去承受的時候,她多麼希望醫生在知道自己的病情時就立刻告訴自己,因為他一定有很多的心願想要去完成它,這對病人來說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但也隱藏殘酷,對我來說我會希望可以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許當下一時無法接受,不過至少我會有很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再實習的時候,我遇過一個肝硬化的病人,剛接觸的時候他還有說有笑的,可是隔沒兩天病人就肝昏迷了,後來一直讓他的氨指數可以下降一點,病人才有比較好了,不然病人的體溫還有血壓一直在下降中,家屬都希望不要在急救了,因為這樣病人也會很痛苦的,我想這個病人一定也有想要去完成的事情吧!
2008-05-05 20:48:39
5N504 23號 賴琪婷
書名:醫者的容顏
壹、作者簡介:
于劍興
1969年05月生於台灣嘉義
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三十歲以從事新聞工作,文字是一種批判的有利工具,敘述的是社會的畸形、人心的貪腐。走起來有些孤獨,因為就像是在一般看似不可逆的洪流中掙扎著;三十歲後,當自己走入一個未盡可知的佛教團體工作後,文字對我來說,成為探索生命的方式之一,在隻字片語中,彷彿多了幾許生命的力道,而所獲得的真摯回饋,是發現生命竟如此值得期待。
貳、作品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十八位熱愛生命、堅持理想、永不對病人說放棄的醫生,從不同背景、不同地方來到大林慈濟,在精湛的醫術之外,用他們的愛、醫病、醫痛、醫苦、醫心,讓人間,溢滿生命的花香!
從他們求學與成長的歷程,到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開啟了一個毫無保留的分享與對話空間。每位醫生的每一段成長過程,都可能會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
參、佳句摘錄:
1.面對苦痛,只有和顏悅色、用心貼切,才能拔苦與樂。(貼近你的心,P.03)
2.一生不需要轟轟烈烈,走了之後,值得別人懷念就夠了。(守候每次病人的甦醒,P.34)
3.因為溫柔,再冷的手術刀鋒也終將融解,化作治癒病苦的膚慰。(溫柔的刀鋒,P.37)
4.期許自己握著的是一把溫柔的手術刀,在刀鋒下常帶感情、多用心,付出更多的愛心。(溫柔的刀鋒,P.47)
5.人與人之間應該和樂相處,而不是那麼的你爭我奪。(爲病患創造奇蹟,P.55)
6.醫師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就像家人般膚慰著身心的痛處。(爲病患創造奇蹟,P.60)
7.聽病患娓娓道出生命的風景,適時傳遞給她們溫暖堅定的訊息。(伴病出幽谷,P.66)
8.唯有付出不求回報,才能感受出病人在自己手中甦醒的快樂。(在呼吸間與生命拔河,P.119)
9.生命只在呼吸之間的感觸,沉重地直擊心底。(在呼吸間與生命拔河,P.129)
10.悲欣心情交錯,用純潔的心再下一站,重新來過燦爛人生。(愛的傳教士,P.140)
11.看透了病苦表面的偽癥,才能直探根源,搶救生命於瞬息之間。(現代神農氏,P.149)
12.透過登山,更點燃了他對醫療的熱情,體會走向人群去付出的歡喜。(在雲端找回自我,P.209)
13.必須做些知識性的工作,畢竟那才是安身立命的保障。(在雲端找回自我,P.211)
14.未知,就是挑戰之所在,也是驚喜之源。(在雲端找回自我,P.219)
15.從苦中擺渡而來的體貼,在疾苦眾生中绽芬芳。(悲心相契膚蒼生,P.229)
肆、他人評價:
當醫師面對病人的病痛,卻只有看到「一個可以盡情揮灑的表演舞台」時,究竟,病人心裡頭真正的苦,有誰看到了呢?  
醫師與病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或代價的。
我覺得理想是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我看到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推介人:嚴秀文 http://www.ccss.edu.hk/timetb_info/reading/reading_main.asp?Bno2686
伍、讀後心得:
藉由這本「醫者的容顏」,記載著十八位醫師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讓我深刻了解到成為一位醫師不僅僅只是專業上的技能,適時給予病人、家屬支持與鼓勵更是件不可或缺的議題。然而,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與代價的。書裡面讓我為之印象深刻的就是每位醫師除了擁有一門專業外,秉持著一股將心比心、視病如親、不厭其煩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病人,從來沒有任一句怨言與不滿,運用最大的力量與耐心、負責來面對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患者,這樣偉大的精神可真是值得我們學習一般。
此外,於臨床上實習了一年,更讓我切身體會到,身為一位專業的醫護人員,除了給予病人們生理方面的療癒,運用同理心的感受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一切的事物,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與過往,哪怕一路千辛萬苦、挫敗連連,多一份努力,豈不是多一份收穫?又何必怨天尤人,而禁不起考驗,輸在最初的起跑點上呢!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每一段成長過程都可能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又動人的。
2008-05-05 21:47:35
5N504 30號 羅敏淇
一、 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敎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ㄧ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國中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 作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放棄令人豔羨的醫業,從事文化事業之後,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之邀,經由追憶與反省而寫成文章,呈現五十四個生命遭遇難關的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當實習醫師期間的心路歷程。迴腸盪氣,令人百讀不厭,長銷近二十年,是由醫學反觀人生的力作。
三、 佳句摘錄:
1. 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搏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仍必須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恣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p.28)
2. 有一個人,他與自己的生命如此脫節,竟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個晴朗的早晨,他醒來發現自己死了,而他卻從未面對或接觸過自己的存在。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3. 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而使得開放,更何況是一個人類的生命?(p.49)
4. 佛陀拈花示眾,而迦葉報以微笑一般。生命何價?能夠見花微笑,也值回票價了。(p.52)
5. 有些道理如果只瞭解一點點,譬如瞎子摸象,往往誤入歧途,除非自己能看到或了解大部分,否則還是由了解大部分的專家來代籌,而不要憑自己看到的那一點點去臆測,去發揮。(p.81)
6. 看到不幸的病人時,我亦常想:此亦人父也,此亦人母也,此亦人夫也,此亦人妻也。(p.84)
7. 俗語說:「事未亦察,理未亦明」,不曉得內情的人也許會妄下斷語,說這位老醫師「貪圖個人享受,不顧病人死活」哩!(p.85)
8. 我不殺伯仁,伯仁亦非因我而死,但他們卻在我的見證下告別人間,而且我從他們身上盜取了生命的奧秘,藉以豐富我的臨床經驗和人生經驗,我不禁有著類似劍客的感慨。(p.137)
9. 「斯文」也許是置身事外者很好的話題,但留住斯文並不能留住時間,也許也留不住生命。(p.161)
10. 萬物靜觀皆自得,你斷了一條腿也好,胃被割掉也好不能生育也好,不能小便也好,若能常忘此深,靜觀自得,有形的殘缺往往能導致無形的完美。(p.163)
11. 人類的存在,包括病痛及死亡,終將是一種「奉獻」,正因為我們不明瞭他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更心懷敬謹。(p.177)
12. 生命事無邪的,何不讓我們摒氣虛矯的尊嚴,美麗的謊言,而追求(保有)生命的圓滿?在這個塵世中,唯一能令我門激動的東西除了生命而外,還有什麼呢?(p.185)
四、 他人評價:
大學時讀到這本書,深受震撼。多年後,若你要我推薦一本書,我毫不遲疑的會告訴你:「實習醫生手記」在一篇篇簡短的故事中,敘說著「人性」,醫生的心境、病人的痛苦、社會的現實、人生的無奈與悲哀,直擊內心,讓人久久不能自己。我個人偏愛「肉瘤上的玉蘭花」和「一首家族的悲歌」,淡淡的文字,卻深深的刻印在讀者的心上。 這雖然不是一本快樂的書但也不是一本絕望的書。讀這本書時心情也許是沈重的但讀完這本書後內心的愛卻又是滿滿的唉~~我說不清楚這樣的感覺親自來讀讀您就明白我話裡的意思了。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50544422#store
五、 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讓我深深的發現醫生也是從實習醫生經過一番的磨練,教授在旁細心的指導自己抽空時間到研究室去不斷研究早出個案死亡的原因及不斷的學習才會有傑出的今天。也讓我想到在外面實習的那一年,在病房裡會遇到許多的生、離、死、別不同種類的個案或家屬,應做的治療技術要去學習,每個個案的程度不一也該如何與他們溝通說的能讓他們理解,因為必須去與他們做衛教及在溝通當中去發現個案的問題。我覺得我在實習的一年當中也過著每天都很有壓力的生活,我想這些實習醫生壓力是遠超過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壓力與責任。他們很有可能在病房做治療時個案發現他是實習醫師或是技術做不好把病人搞得非常疼痛時被個案趕出病房時,他下次該如何的去面對病人?第一次在臨床上遇到及將瀕死的個案,他該如何去調適他的心情這也都是他們需要去學習的。醫師在外科實習當中,每個人都必須要開過一位盲腸炎的患者這樣實習才可通過,往往很多東西都是要自己親手做過才知道會不會。不管在旁邊看了幾十次獲幾百次沒有親自動手永遠都不知自己哪裡不會,像書中提到的他在開之前教授也問他說你知道整個過程及如何下刀嗎?實習生點頭說知道但在他要下刀那一霎那,教授卻說你拿刀的方式錯誤。技術的東西一定要親自做過,並不像學理上的東西背一背就會了。
2008-05-05 21:50:29
5N504 22號 黃淳雨
一、作者簡介:
作者于劍興1965年5月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現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30歲以前作者是從事新聞工作,那時認為文字是一種批判的有利工具,敘述的是社會的畸形、人心的貪腐,直到30歲以後,當走入一個未盡可知的佛教團體工作後,文字對他來說,成為探索生活的方法之ㄧ,在隻字片語中,彷彿多了幾許生命的力道,而所獲得的真摯回饋,是發現生命竟如此值得期待。
二、作品簡介:
這一本書,是寫有關於於十八位醫師的故事。書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在此,這些醫生們沒有保留地開啟了一個分享與對話的空間。
你可以看到,一位醫師在養成時期歷經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每一段的成長過程都可能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而動人的。 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
三、佳句摘錄:
1、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推薦序,P3)
2、醫與病一同攜手度過人生的低潮,譜出的將是最美麗動人的生命詩篇。(第1章,P13)
3、要先去愛人,別人才會愛妳,而付出愛無所求才是最珍貴的。(第7章,P88)
4、告訴自己關於病患家屬的感受,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站在病人的角度來思考。(第9章,P117)
5、悲欣心情交錯,用純潔的心在下一站,重新來過燦爛人生。(第11章,P140)
6、醫病之間可以像是朋友,可以像是一家人。(第11章,P143)
7、看透了病苦表面的偽癥,才能直探根源,搶救生命於瞬息之間。(第12章,149)
8、認真去做!做該做的,做到好就對了。(第14章,P186)
9、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自己的理念,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發會自己的良能。(第15章,P193)
10、懷抱慈悲,滿穗低頭!從苦中擺渡而來的體貼,在疾苦眾生中綻芬芳。(第17章,229)
四、他人評價:
這本書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可以使你得到很多人生哲學,而且當一個人對於某件事感到無助、失落時,在閱讀完此本書之後,一定能體會到大風雨過後的天晴。
五、讀後心得:
原本在我印象裡的醫生都是高高在上的、嚴肅的,從小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等,這因該是很多人對醫生的刻板映吧!但在讀完此本書後,讓我對醫生的關感有大大的改變,原來他們求學過程也是經歷了許多挫折與磨練,才有如今的成就;除此之外也使我學習到了很多,如何運用耐心與愛心對待病患,這是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學習的到的,在這本書裡,他們無所顧忌的分享自己的經驗,說了一些醫生心理不為人知的一面,不管是在做人處事方面還是人生的經歷,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在看了好幾位醫師的故事後,最讓我映像深刻的是最後一篇,沈啟明醫師,他自小家境就不好,又因小兒麻痺,雙腳萎縮而礙於行走,便與世隔絕,他的父母爲了他的將來,將年紀小小的他送到了一家醫院的小兒麻痺中心,展開了長期復建,他有堅強的意志力,就是要靠著自己的雙腳走路,再國二那年,他第一次可以不用靠枴杖與任何東西走路,即使走的很慢,常常摔跤,但他仍想靠自己獨立行走;求學的路上,他遭遇了很多挫折,難免被同學譏笑與捉弄,但他沒有怨恨,只想盡量遠離他們,從自己努力考到大學,到後來他從市立醫師到完成自己開診所的夢想,雖然他們沒有健全的軀體,但他滿懷感恩的心,因為有父母才有他,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求學態度與理念。
2008-05-05 21:50:48
5N504 14號 林麗君
《新醫病對話》之讀書報告
一.作者簡介
 丹尼斯.馬茲爾是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的醫學教授,也擔任奧勒岡波特蘭退伍軍人事務醫學中心部門,負責「研究之承諾與保證辦公室」的「多元評估計劃」工作,並且為退伍軍人事務部,提供科學試驗和受試者保護措施領域的「退伍軍人整合服務網」顧問,更是機構人體實驗計劃審議委員會主持人。而在這個《新醫病對話》專欄中也提出了「醫療問題在法律和倫理方面的最新發展」。
與2008.5.1擷取於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539
二.作品簡介
本書是在說明隨著現代社會醫學資訊的進步,病患接觸到的醫學資訊越來越,在醫病對話中,新的資訊便是由病患帶入討論,這對每位醫生來說,無論在做任何侵入或非侵入性治療中醫病的關係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這時「溝通」就成為醫病之間的良好的建良橋樑,而取得病人對醫生的信任,這對每位病人來說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問題,安心的治療,得到最好的治療環境,對病人而言也比較不會有反效果,這對每位醫生來說是非常重要而且直得注意的。
三.佳句摘錄
1.「我們跟病患溝通真相時,應該讓他們對最好的狀況有所期 待,同時,也要幫助他們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P7~~~
2.長期以來,醫師一直被認為是對於法律範圍內的處方醫療產品(藥品和醫療器材)的「資訊媒介者」。 ~~~P16~~~
3.在醫療領域當中,我們希望將病患安全是為媒體、科學、醫師和病患之間的傳播倫理的重要焦點。 ~~~P19~~~
4.成功的溝通是只幫助病患了解他們所需要的資訊,而本書便是在探討媒體、科學、醫師和病患如何有效地扮演他們的角色。~~~P20~~
5.風險和利益的資訊溝通,其主要的理由,就是要讓人們在臨床照護的個案中自行判斷,並判斷個人所承擔的風險,以及社會從公共衛生個案中所獲得的利益。 ~~~P78~~~
6.一旦病情轉為無望時,我會建議病患趕快去拜訪老朋友和家人,原因是「見面總比來不及見面好,不會有遺憾。」 ~~~P120~~~
7.「理性人所關切的基本傷害,包括死亡、痛苦(心理的和身體的)、失能(精神的和身體的)、以及喪失自由或歡樂。」 ~~~P123~~~
8.諮商一開始,應先建立信任感、安全感與和諧關係,這是相當重要的。 ~~~P140~~~
9.在病患與醫療提供者之間日漸增加的種種限制之下,我們發現,要進入發展和實用的階段,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P227~~~
10.除非年輕的一代能持續關心如何達成最佳傳播資訊的問題,否則,消費者和病患將會永遠處在一個不完美、不公平的制度之下,茫然不知所措。 ~~~P227~~~
四.他人評價
醫病對話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病患有知的權利、醫學工作者有保密的義務」。在現代的醫療環境中,醫學工作者必須盡可能的避免事實與傳達資訊的個人偏見,也必須提供病患充分且多種類別的資訊,因為使用病患能理解的語言是避免誤解的最佳途徑;在未來的醫學領域裡,醫學工作者必修的課程除了專業的知識之外,學習保護病患的隱私是最重要的基本修養。
閱完本書後,可真正真了解對病患應盡的義務、與病患有良好的溝通及病患對我們信任,這些問題對於正在醫學院就讀的同學們更是必須深思的基本問題,也為現在與未來出必須充分深刻思考的。
擷取於P七.王治元醫師
五.讀書心得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下的產物也越來越多元,而這本書就是在討論媒體、科技、醫師和病患之間的相關問題。我覺得現在產於現在社會中的話題或是藥物總是推陳出新,新的事物是一直不斷增加,不過醫師對病患該有的專業,還是會努力去達成,而醫生對於事物不但要了解的很透徹,相對的推陳新的世代下,新的事物也是要十分的熟悉,這樣的話對於病患或者對於醫療方面,若有問題的人才步會損失他們應該的道的益處,至於是哪些部份,就是一些病症或者是藥品的專業回答,這樣病人得到的非但是正確的資訊,而且病人本身也得到很大的益處,但這些還是歸功於時代的進步,如果沒有那些科學家研究人員的幫助,我們這些需要了解專業資訊的人們,才能夠如此快速地得到相關的訊息,沒有你們生活在被受壓力的世代下哪裡能夠如此健康、如此快樂的生存在這個世界。
此外,在前頭我也有提到媒體與病患之間相關的問題,這些就是電視上或者網路上的傳播理論,譬如直接針對消費者的處方藥物廣告,也讓「資訊媒體介者」的醫師,增添許多的新負擔。醫師獲得關鍵性新資訊後應先和病患討論,而這類型廣告的出現,更讓醫師深感時間不夠用,因為醫師和病患討論的必要事項已經夠多了。因此我們在與媒體接觸前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被一些不好的事物矇蓋了你的眼。
2008-05-05 21:56:42
5N504 16號 趙靖瑋
《加護病房 死‧生‧病‧苦》之讀書報告
一、作者簡介
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
 資深護士,在加護病房任職超過二十年,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兼院長,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理事長。本書作者是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二十年的護理人員,自工作經驗中擷取精華,敘述加護病房醫護人員陪伴病患度過他們ㄧ生中最艱難、脆弱的時刻,以及醫師、護理人員、病人、家屬在病患照顧活動中的心靈煎熬。此外,這本書在悲傷中敘述著慈愛、在衝突中敘述著包容、在困境中敘述著智慧。
二、作品簡介
(病人身處命運的交叉路口;病魔與藥石在他的身體內外夾擊。這是一場戰爭;病房是雙方交戰區,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在本書中道出加護病房的所聞所見;包括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以及共事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堪稱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以悲憫而不失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力度,也不時省思護理工作所給予的衝擊與激勵。這是一個包含許多故事的故事。這是多年來我從同事與病人身上學到的心得。這是我學習戰勝自我以求服務他人的旅程。這是我對於護理工作,以及我所認識或有幸共事的護士所要表達的謝意。作者說,護士是「充滿痛苦和悲傷的行業」。不是每個病房都有溫馨、發人深省與充滿愛的故事。作者熱愛護理工作的挑戰性和救助難者的良善本質。她說,護理工作使她「精力充沛」。
三、佳句摘錄
1﹒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P11
2﹒(人生必有一死) 的情況下才學到的謙卑,信仰,希望,感恩,憐憫的教訓。P158
3﹒天使歌唱在高天,美妙歌聲片原野。P167
4﹒總是全力付出,遇到困難從不輕言放棄。P184
5﹒敞落這人與邪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P233
6﹒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P243
7﹒護理這一行裡,有不少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但很多事情我們只是因循前人、沿襲舊規。如果護理算是一門科學,我們行事便需要判斷力和基本原理。P390
8﹒護是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病人在最自然的情況下恢復健康,他提到營養,新鮮空氣,睡眠,光線,清潔,隱私,宜人,宜人的氣氛,以及和平,舒適,愉快的環境。P398
9﹒以前我總是量力付出,然而我不時會有空虛、怨憤、絕望的感受。如今我明白自己付出的是什麼,也學會加以珍惜。我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同時了解到,我得先在內心為自己的苦痛匿得一方空間,才有辦法對他人的苦痛產生同理心。P439
10﹒我相信,在我們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同時也運用了相當多的智慧。有一點我很確定的是,我們的智慧偶爾遲疑不定時,仍然懷著充分的同理心。這就是護理工作教給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同理心是最大的智慧。P450
四、他人評價
深藍/ 台灣台北2006.07.04
一面厚重的隔離門在世界廣大的空間中劃出一塊區域,這塊神聖的聖戰場是生與死的中繼站,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是生命為了生存所作的最後掙扎。如果這個地方有歡愉,那肯定是上天的悲憫、意外的賜福,然而事實是這裡裝滿著苦痛。
穿著隔離衣,用優碘洗手,藉以控制生菌數比例的措施;看著一床床插著各式導管的人,週遭環繞著一個個維生器具;躺在床上的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臉孔,如今感覺不到一絲生息的軀體。平和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像鐘擺似的規律聲響,像極了倒數計時般死神的催促;波濤洶湧時,那邊在吐血,這邊在作CPR;偶爾門外有人啜泣,偶爾一床蓋著白布由家屬從門內緩緩推出。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詭異?更哀痛?更悲絕?
如果做粗重的工作是最勞力的工作,那醫護的工作大概就是最勞心的工作了。除了得承受這樣高壓的工作壓力,還得調適滿懷的情緒,同時還得撫慰患者悲愴的心靈,這一切的一切,如何能夠一笑以置之?如何能在無盡的痛苦深淵中超脫呢?
本書敘述的不只是一件件發生的醫療事件,還包含著醫療的價直與意義、醫療政策在現今社會所發展出來的偏頗。它不只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以醫護為職志的從業人員心裏最真摯的心境。
引用於博客來書籍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
五、讀後心得
讀完此篇作者對護理的熱愛和想法,當初誤打誤撞成為了護士,就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負責,他所追求的目標,在於一般人也沒有辦法想像的心理戰,他所要克服的恐懼、焦慮、偏見、還有不能猶豫不決的個性,要先從自己照顧起,並且抬頭挺胸的等待著隨時來的戰場。她從加護病房及急重症的病人來敘訴,家人、病人、護理人員的心理與生理的煎熬、難過、傷心、希望等等。有人說護理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但作者就不這樣的認為,她說著我還是會把ICU聽成I See You,這個想法就是要讓護理觀察病人的生命,陪伴病患度過他們ㄧ生中最私密、艱難、脆弱的時候,我看完這本書後,對這句話的意義,有著很多不同的想法,當初,我也是在呼吸照護中心實習,在那的病人,都是使用呼吸器和插管的病人,有些甚至到很嚴重的地步,在那裡的護理人員,必須要很謹慎的觀察自己病人螢幕上出現的任何數字,其實,在照顧這樣的病人,都已經是變成臨終的護理,陪完他們最後的旅程和給予病人舒適陪伴是最重要的,護理人員也要隨時戒備著,隨時隨地都要CPR的可能,我還記得自己照顧的第一個病人,隨時隨地要輸血,他的藥物多到不行,每個時間都要給不同的藥物,看著他的足部,漸漸由腳底板往上壞死,瘦到不行的身體,好像一觸碰就會受傷的感覺,每天總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雖然,我不知道他是否聽的見,給我回應,但是,我總是摸摸他的手,對著他輕聲細語的說話,家屬來時,我也都是這樣跟著家屬聊天和對著病人加油打氣,那時的我,不知道可以為他做什麼,只是,了解到在這樣的環境下,所要面對的事情,除了護理人員一般都要做的評估及呼吸器的數值、藥物、診斷、一整天的病情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心理,藥物可以依好每個病,但心裡卻是最難治癒的病情,我不怕任何的疾病來考我或是要我做任何的技術,我最害怕的是生離死別的那刻,家屬、護理人員應該都是最捨不得這樣的悲劇場生,所謂沒有完全的平衡點,有希望必定有絕望,兩著不能平衡,也就產生在醫療人員及家屬心理最大的影響,其實,我實習到現在已經快畢業,我還是對那樣的環境感覺很親切和珍惜我在那學習的每件事情,那裡的病人,有的是很有意識的,還曾經看到這樣的病人,望著窗口看著外面,默默的掉眼淚,想回家,這時護士所帶給他們的溫暖,讓他們更有毅力的活下去,一個小小的安慰,可以給予病人很大的動力,護士是很偉大的工作,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護理這行業,但是若能跟作者一樣,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件事,或許做任何行業,都會覺得很自在很快樂。
2008-05-05 23:13:50
5N504 21號 李昭瑩
作者簡介
于劍興
1969.05生於台灣嘉義
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作品簡介
18位熱愛生命、堅持理想、永不對病人說放棄的醫生,從不同背景、不同地方來到大林慈濟,在精湛的醫術之外,用他們的愛,醫病、醫痛、醫苦、醫心,讓人間,滿溢生命的花香!
守護生命的朋友
  當醫師面對病人的病痛,卻只有看到「一個可以盡情揮灑的表演舞台」時,究竟,病人心裡頭真正的苦,有誰看到了呢?
  相對來說,當「醫療也是一種消費」的心態成為一種趨勢時,往往看到病人留連於一個又一個診間,無視於醫師養成過程的辛酸、更難以體會醫療背後的努力付出,此刻,他們又將白袍醫者的使命與尊嚴置於何處呢?
  其實,醫師與病人都該是舞台上的主角。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或代價的。
  回想你我曾經、或是正在面對的醫療處境,進一步思考,醫病之間除了專業、冷漠,甚至於對立,其實醫療應該有不同的選項!
  本著生命的歷程而激勵出來對醫療的思考,我們感興趣的是,對於醫師來說,究竟該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病人?而醫師心中對於病人的期待又是如何?身為一位醫師,該如何去突破橫在自己與病人間重重的有形的、無形的障礙,以及彼此的「陌生」?
  這一本書,是關於十八位醫師的故事。
  在大林這座人口數只有兩萬多人的純樸小鎮上,沒有百貨公司、電影院,沒有多彩多姿、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有的是綿延不盡的甘蔗園、鳳梨田,以及一張張真誠無染、歲月深深刻劃痕跡的和善面孔。
  而願意來到這座有待醫療拓荒醫院的醫師,他們究竟懷抱著什麼樣的願力與憧憬,來守護著這一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何不讓我們透過這本書,一一起來揭開這個「祕密」?
  書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在此,這些醫生們沒有保留地開啟了一個分享與對話的空間。你會發現醫師在表面的「風光」之下,其實是再平凡不過的人而已,跟你我相同,他們一樣要呼吸、吃飯,同樣有許多問題與病痛要面對。
  但你也可以看到,一位醫師在養成時期歷經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每一段的成長過程都可能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而動人的。
  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更期待,醫師與病人,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佳句摘錄
1.醫生不需要轟轟烈烈,走了之後,值得別人懷念就夠了。(p34)
2.在病人還沒認識我們之前,就要加倍努力,才能獲得大家的信賴。(p56)
3.人生免不了受苦,如果不能在受苦的當下去體察受苦的意義,那這些苦就白受了。(p71)
4.要先去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而付出愛無所求才是最珍貴的。(p88)
5.成功不會因為自己的心地善良而到來,它需要積極與努力,光靠人格特質更是不可能成功。(p125)
6.醫生要認同病人,給他時間講出自己心裡的話,試著去分擔他的苦。(p145)
7.做事是為了達到自己所嚮往的目標,而不是在乎別人怎麼想、賺多少錢。最重要的事,終於自己的理想。(p207)
8.其實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戰先輸的心。(p263)
9.因為難得為人,只有自己不放棄,才能堅強地活下去。(p263)
10.希望有一位導師,讓自己的心有所依歸。否則就像是一艘沒有舵的船,只能沒有方向地任意飄搖。(p265)
他 人 評 價
(1)叛逆°☆〃
作者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時蒐集了18位醫師的求學予成長的歷程,以及醫師們在院內服務時的態度、專業、技術等等...皆很完善使這本書達到一個完美的地步;內容裡的例子滿多的,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內容卻精簡許多,大多只敘述頭馬上又接結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讓我想去了解其大概的內容,或許作者這樣是為了讓身為讀者的我感到意猶未盡吧?!藉由此書也能讓自己去思考『醫病』2者之間的定位、心態等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293
(2)嚴秀文
當醫師面對病人的病痛,卻只有看到「一個可以盡情揮灑的表演舞台」時,究竟,病人心裡頭真正的苦,有誰看到了呢?
醫師與病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或代價的。
我覺得理想是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我看到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http://www.ccss.edu.hk/timetb_info/reading/reading_main.asp?Bno2686
讀 後 心 得
看完了作者敘述著18位醫師的故事,才知道原來在他們每位當醫師的背後都有個很大的故事,有些醫師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生活過的非常的清寒、貧困或是看到家裡的長輩生病,而有些醫師則是因為自己本身對醫學很有興趣,所以才會去當醫師,不管他們為什麼會去當醫師,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理念,就是當個良醫。他們覺得當醫師就是要救人,不管他們是不是癌症末期或是別間醫院已經都不收的病人,他們都很樂意去對待病人,即使自己已經筋疲力竭,都還是很細心及面帶微笑去面對每位病人,這真的是值得大家去敬佩的。
記得有些例子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像有位癌末的病人因為惡化而發燒時,醫師為了不讓病人又一直擔心著自己的病情,就用了『你今天真熱情』的口語,這樣病人就比較不會去想著自己的病情又惡化而心理一直感到不安了。還有一位醫師因為小時候發高燒而得了小兒麻痺,導致行動非常的不方便,而被同學欺負的一點尊嚴都沒有,他被人家踐踏的一點尊嚴都沒有實,心中卻沒有怨恨,真的很佩服他,要是我我很有可能就會怨天尤人吧!!但他卻沒放棄自己,反而更加的努力念書,所以他靠著堅強的意志終於當上了醫師。
其實這些醫師都有用心去體會每位病人生病的心情感受,因為每位病人最需要的是關心與耐心的陪伴,並真正去了解病人的苦痛,這才是最需要的。有些病人就因為了醫師的陪伴,而使疾病更加的好轉,而有些病人則是因為醫師不斷的關心陪伴,不再去害怕面對疾病帶來的威脅,反而還能夠去鼓勵跟自己一樣生病的其他病人,真的有了這些醫師的陪伴、關心,減輕了病人心理上的傷害,使他們對疾病不再是那麼的恐懼。
2008-05-06 10:42:11
5N504 24號 黃姷
一‧作者簡介:
王溢嘉,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
畢業不久,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爐的風格,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命之路。

二‧作品簡介:
一九七五年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又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兩個專欄都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轉欄的部分,集結成書。

三‧佳句摘錄:
1. 我撫玩著白衣口袋內的聽診器,看這四周共硯六年的伙伴,我們曾彼此相濡,也曾彼此疏離,而如今都籠罩在一身雪白中。P.13頁
2. 每天早上,我必須像澆花一樣在屍體的臉上身上澆水,像園丁觸摸花木一般觸摸它。P.14頁
3. 如果我必須做兇手,我願我是一名高尚而仁慈的兇手。P.15頁
4. 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越來越淡薄,因為我已慢慢了解到,他們所擁有的,是我即將失去的;而他們所失去的,正是我企圖去捕捉的。P.27頁
5. 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搏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仍然必須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恣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P.28頁
6. 當一個病人垂死時,當我試圖去捉牢他生命中的惡魔時,我可以感知與惡魔相抗衡的那種震顫,一個同類就要在我的手中離世而去,這是褐等狂亂的一刻?P.29頁
7. 這是什麼樣的人生呵?這裏沒有尊嚴,沒有聖潔,有的只是卑微而受苦的生命。P.32頁
8. 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頁
9. 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要太過匆促,有容納一朵花和一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頁
10. 人生的際遇是多麼不可思議,在同樣有著柔和藍色天空的清晨,我曾帶著一頁的沉重和菸臭,昏然倒在床上;也曾枯坐整夜做無謂的沉思,而於晨曦中走下某咖啡屋的臺階,當我抬頭望天,我從未想到在如此類似的清晨,我會握著一管死者的鮮血,仰望天色。P.148頁

四‧他人評價:
對醫生而言,面臨病人的死亡是必然的,我實在難以相信醫生們有極大的勇氣,去面對這麼多人的死,甚至開刀不治死亡的患者,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尊重即將臨終的病人是最應有的態度,我更覺得身為親屬的人,更應該在這個時刻對他們說出真正的話,用真誠的言語代替嚎啕大哭,讓臨終者有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能以平靜的心踏上另一個路程!「死」是必然的,我們應該以健康的觀念去正視才對。
德光女中─吳佩樽

五‧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想到了當初在實習的一些情況,雖然我們也是在實習需要跑上跑下的,但我們畢竟不是在幫人急救而是在幫老師或學姊拿東西,感覺就和實習的醫生差很多,因為實習醫生是在急救病人而我們只是在跑腿的感覺,雖然都是去實習感覺等級還是有差。但是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都認為醫生感覺上好像有點閒沒有什麼事好可以忙的,都覺得只有護士在忙,但看了這本書覺得醫生都忙到沒日沒夜的,只要一有緊急狀況的話就還需要趕到醫院急救,而且也不確定會急救到什麼時候。如果急救到出問題也會被病人的家屬懷疑醫生的能力,每天好像都必須過著很緊繃的日子。
每當我想實習醫生在幫大體解剖那時的感覺不知是怎麼樣的,想到這幕就讓我想到去看大體時的感覺,雖然必須感謝他們捐身體讓我們知道器官的一些部位在哪,但是在看大體時心裡都還是會有點不是很舒服,更何況是在解剖大體時,那時的感覺應該是用言語也無法解釋出來的吧!
而每次當我聽到家門外傳來救護車的聲音,心裡就會想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受傷的人應該會沒事吧!有時候會覺得人的生命真的很短暫,應該要好好的愛惜自己的身體,該做的是應該就要趕快的去完成,否則來不及的時候就會後悔一輩子,就會說早知道當初的一些來不及說的話。看了這本書真的讓我知道生命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好好的去珍惜它。
2008-05-06 11:00:24
5N504 7號 鄭碧雲
書名:醫者的容顏
一、作者簡介:
作者於西元1969年5月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作者自序:
嘗試書寫醫師,是源自於大林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的期待,不過,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個月的書寫進度僅有一位醫師,並將文稿刊載於《人醫心傳》月刊,前後用了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完成,不過,這一段時間也是自己最難忘懷的時光之一。從參與觀察到深度訪談,每一位醫師就像是自己的摯友般,嘗試著回憶、詮釋自己成長、學習、歡喜、沮喪、挫折的每一個片段,為了我這個「陌生」的人,又重新溫熱了深層的記憶。而我也享受這每一個生命的故事。
二、作品簡介:
這一本書,是關於十八位醫師的故事。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在此,這些醫生們沒有保留地開啟了一個分享與對話的空間。你會發現醫師在表面的「風光」之下,其實是在平凡不過的人而已,跟你我相同,他們一樣要呼吸、吃飯,同樣有許多問題與病痛要面對。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渍炙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更期待醫師與病人,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三、佳句摘錄:
1.面對苦痛,只有和顏悅色、用心貼近,才能拔苦與樂。P.3
2.敏銳的雙眼,快速洞悉病痛的癥由,那是解除病人憂慮的良方。P.15
3.生命該有更多承擔,他在無常生命中體會。而醫師與病人應該站再同一陣線。P.37
4.生命不須計較長短,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遺憾,留在永恆記憶的是,曾經共同攜手走過幽谷的真情。P.63
5.因為對病人身心渴求的體悟,無悔地付出,讓生命綻放出朵朵希望的花蕊。P.77
6.他努力地為每位病苦朋友點一盞燈,即使只能帶來一絲光明、些許溫暖。P.91
7.從病人的立場出發,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P.119
8.看透了病苦表面的偽癥,才能直探根源,搶救生命於瞬息之間。P.149
9.冷掉的延診餐吃來依舊美味,因為他們都像是自己的阿公阿嬤,在多的膚慰都嫌不夠。P.165
10.做為醫師,該放下手上的X光片,親自走進病人的心,成為病人一輩子的朋友。P.179
四、他人評價:
叛逆°☆〃/台灣台中
2008.03.07看叛逆°☆〃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4顆星
作者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時蒐集了18位醫師的求學予成長的歷程,以及醫師們在院內服務時的態度、專業、技術等等...皆很完善使這本書達到一個完美的地步;內容裡的例子滿多的,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內容卻精簡許\多,大多只敘述頭馬上又接結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讓我想去了解其大概的內容,或許\作者這樣是為了讓身為讀者的我感到意猶未盡吧?!藉由此書也能讓自己去思考\&quot醫\&quot\&quot病\&quot2者之間的定位、心態等等...好書值得大家觀閱\!推薦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293
五、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醫者的容顏的書之後,深深的發覺,在大林慈濟醫院的每位醫師都秉持著以病人為第一、安全和優先為考量,在這本書裡面的每位醫師都非常有醫德,也很有耐心與愛心,都會聆聽每位病人的抱怨與不適,且加以的關心病人的病痛,而不會像有些醫師會很嚴肅或者病人和醫生多抱怨個兩句,醫生就會出現不耐煩的表情和敷衍的態度,好像病人的病痛是個人的事,不是痛在他身上所以沒關係,就隨便的說好了、知道了,可以了去外面等打針或領藥,就這樣敷衍了事的態度與一付高高在上的感覺,讓病人難以接近的感覺,但在大林慈濟醫院裡的這十八位醫師,在他們身上,並不會看到這些情景,而且雖然他們個個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是這裡的每位醫師都是真正的在關心每位有病痛的病人,有的甚至的醫師也有本身就有疾病的,像是在裡面擔任的小兒科主治醫師的沈啟明醫師,他本身患有小兒麻痺,他雖然沒有健全的軀體,可是他並不放棄自己,儘管在求學的階段中有多少的挫折與病痛,甚至被同儕的欺壓,但他還是力求向上,每天在努力,完成他的夢想,這點真的是我們都要學習的地方,不能因為一點小事或挫折就因此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棄,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行為。我們應該都要學習像這十八位每位熱愛生命關心病人的苦痛為第一的醫師學習,這樣將來我們在職場上將會帶給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2008-05-06 13:20:43
5N504 40號羅于珊
書名:醫者的容顏
作者簡介

于劍興先生
1969年5月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位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這本書介紹18位熱愛生命堅持理想擁不對病人說放棄的醫師,從不同背景地方而來,再精湛的醫術之後用他們的愛,讓人間滿生命的花香,嘗試書寫醫師,是源治大林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期待,在美國行醫20多年的他,因證嚴上人的期許而提前回來台灣,位把苦與樂貢獻心力,而跟著他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的一群醫師們,捨棄了大都會樣樣發達的生活機能語五光十色。

使我映像深刻的名言佳句有如下幾位醫師:
何旭爵醫師 現任耳鼻喉科主任
『面對痛苦,只有和顏悅色,用心貼近,才能把苦與樂。』 P2

樊文雄醫師 現任眼科主任
『專業不在冷漠,眼裡不在只有疾病本身。換個角度去用心,看到將是病人的內心。』 P15
賴裕永醫師 現任麻醉科主任
『想到的是要趕快去做,事情一耽擱就可能會忘掉,當被人家提醒時,可能已經又過了一段時間了。』 P25

李維哲醫師 現任慈濟人醫會成員,曾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因為溫柔,在冷的手術刀,也將溶解化作治癒,病苦的膚慰。』 P37

劉耿彰醫師 現任骨科主治醫師
『只有當自己成為病人家屬,面臨生死攸關的當下時,才能真正同理家屬的心情。』 P49

陳世琦醫師 現任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豪不吝惜於向病人伸出雙臂,用溫暖環繞家屬。』 P63

尹文耀醫師 現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要先去愛人,別人才會愛你,而付出無所求,才是最珍貴的。』 P77

蘇裕傑醫師 現任血液腫瘤科主任
『我門應該把高度降到和躺著的病人一樣,同時和病人站在同一陣線,而非一時的駁斥反對。』 P91

諶大中醫師 現任心臟外科主任
『我心中始終認為,醫生對病人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因為拔除病苦只是開始而已。』 P105

李宜恭醫師 現任急診室主任
『身為守護生命開卡的急診醫師,唯有當機立斷,才能搶救生命於分秒之間。』 P119
他人評價:
一位醫師在養成時期歷經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每一段的成長過程都可能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而動人的。
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更期待,醫師與病人,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讀後心得:
在現今社會中,能不為圖利,有醫德的醫生已是少見了。要如何與病人談話才能讓病人安心的與他們倾吐事情,而且在當中還要克服與自己價值觀相衝突的事情來建設新的價值觀,是值得令大家學習的態度精神。何旭爵醫師能抱持一顆「同理心」,真正用心去體會病人心情,試著去體貼病人所受的苦,不厭煩地聽聽他們的想法,對於病人來說,可能就是最大的慰藉了。相對的,劉耿彰醫師將自身視同為病人家屬的同理心去看待任何病患,一心全力以赴不放棄的精神,將醫德發揮的淋漓盡致,都必受人景仰的榜樣。醫師的職責,除了治病外更要關懷體貼病人,培養灌輸他們醫師的愛心對病人是相當重要的,如同樊文雄醫師所說過的話,要去用心,更要了解病人的內心,要把病人當一整體看,而不要把病人當成床號看。進而體會醫者之所以令人尊敬,並非是高社經地位,而是長期的投入、深刻地反省與不斷地精進,贏得患者的信賴與託付。「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或代價的」。相對的如果是自己生病了或家人生病了去看醫生,也希望醫生能以親切的態度、不厭其煩的來為我們這些不了解的病人解說,並得到生心理上的滿足,但我想這應該是很少醫生能做得的吧!但讀了這本書,讓我覺得還是有這些醫德的醫生存在的!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tw/lookbooks/article.php?pbgid=43773&entryid=576820
2008-05-06 13:50:50
5N504 5號 王介宏
1. 作者簡介
1969.05生於台灣嘉義 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大學時的論文為「安寧療護醫療團隊的語藝視野建構-以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為例」。
作者在三十歲以前從事新聞工作,文字是一種批判的有利工具,敘述的是社會的畸形、人心的貪腐。走起來有些孤獨,因為就像是在一股看似不可逆的洪流中兀自地扎著;三十歲以後,當自己走入一個未盡可知的佛教團體工作後,文字對我來說,成為探索生命的方式之一,在隻字片語中,彷彿多了幾許生命的力道,兒所獲得的真摯回饋,是發現生命竟如此值得期待。
2. 作品簡介
嘗試書寫醫師,是源自於大林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的期待,在美國行醫二十多年的他,因為證嚴上人的期許而提前回來台灣,未拔苦與貢獻心力。
但興趣卻抵擋不住想當然爾的質疑。腦海中對醫師的刻板印象便不自主地浮現上來。「功課好」「品學兼優」「人中龍鳳」…………可能有數不盡的形容詞可以用在他們身上,因為功課好,當醫生就是理所當然的啊。而我更擔心寫到最後,是否只會流為歌功頌德、錦上添花的矯情虛無?
不過,這樣的多慮逐漸地在受訪醫師的真誠回應下釋懷了。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個月的書寫進度僅有一位醫師,前後用了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才完成。不過,這一段時間也是自己最難忘的時光之一。
3. 佳句摘錄
面對痛苦,只有和顏悅色、用心貼近,才能拔苦與樂 p3
專業不在冷漠,眼裡不再只有疾病本身。換個角度去用心,看到的將是病人的內心。 P15
彷彿隱身開刀的俠士,手持麻醉之體的利器,為了生命的再次旺盛復甦。P25
因為溫柔,在冷的手術刀鋒也終將溶解,化作治癒病苦的膚慰。P37
他不願意讓病人多等一秒鐘,只要有些許可能,就不放棄為生命所做的努力。P49
生命不須紀較長短,留在永恆記憶的是,曾經共同攜手走過幽谷的真情。P63
醫師對病人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因為拔除病苦只是開始而已。P105
唯有付出不求回報,才能感受出病人在自己手中甦醒的快樂。P119
他從病人身上學會不計較,但那可不是消極,而是更加把握當下,網理想邁進。P193
透過登山,點燃了他對醫療的熱情,體會走向人群去付出的歡喜。P209


4. 他人評價
這一本書,是關於十八位醫師的故事。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在此,這些醫生們沒有保留地開啟了一個分享與對話的空間。你會發現醫師在表面的『風光』下,其實是在平凡不過的人而已,跟你我相同,他們一樣要呼吸、吃飯,同樣有許多問題與病痛要面對。但你也可以看到,一位醫師在養成時期歷經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每一段的成長過程都可能畫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而動人的。
5. 讀後心得
讀完醫者的容顏這本書後讓我覺得要當一位好醫生不只要醫術好,對病人更是要有愛心與關心病人就像這本書裡面寫的十八位在大林慈濟醫院服務的醫生一樣。這十八位醫生每一個醫生都從不同背景與他們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不同地方而來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個小故事,而這十八位醫生他們所有的共通點就是熱愛生命、堅持好的理想、永不對病人說放棄的醫生有的醫生。裡面有幾位醫生是從小家裡貧困或是出生於其他國家,但他們總是努力向上不懈怠到最後當上了醫師這點是我要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看過了這本書以後也讓我對醫師有了不同的感觸,在我的認知裡醫生是很嚴肅的而且看診病人有的時候有時候看診的速度還非常的快速看完就說請下一位近來,或是跟藥商合作就有大把的鈔票送進口袋而在書本裡的這幾位醫生不但沒有醫生的架子而且還特別的親切,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總是仔細的叮嚀病人煙少抽一點、酒少喝一點、檳榔少吃一點不要太勞累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們他們都很清廉絕對不跟藥商有任何的接觸或是拿一些利益這點是我最欣賞這些醫師的第方,我覺得他們的這一種精神不管用在哪一種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把每一個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來看待一定會有很好的成果與回饋出現。
2008-05-06 15:53:12
5N504 5號 王介宏
書名是醫者的容顏
2008-05-06 16:00:04
5N504 12號 紀佩伶
住 院 醫 師 夜 未 眠
-梅約醫學中心魔鬼訓練全記錄
一.作者簡介:
․邁可‧柯林斯 著
曾擔任梅約醫學中心骨科總住院醫師,目前在芝加哥與人合開一家業務繁忙的外科院所。與妻子派蒂和十二名子女同住芝加哥。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蘇偉儀 譯
1980年出生於台北市,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系,現任台北榮總骨科住院醫師。酷愛自助旅行與結交新朋友,夢想著未來要與新婚妻子探遍世界每個角落。偶然間在美西翻到此書,如獲至寶,期盼與大家一起分享醫師光環下住院小醫師生活中真實的苦與樂。(譯本書第32~39,41~42章)
․楊慧莉 譯
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成歸國後,大半時間留守在出版界。曾任天下遠見出版公司資深編輯、商周出版副主編。中間曾轉任教育界,重溫兒時夢,過足老師癮。現專事文字工作。 文字工作者。平時喜歡閱讀、畫畫、寫作、看電影和逛菜市場。生命中的支柱:信仰、家人和朋友。人生最大樂趣:創作。最想分享的話:活著,真好! 譯有《住院醫師夜未眠》(合譯)、《阿諾的花園》、《三個小海盜故事書》、《就是愛畫畫》、《來去當海盜!》等書。
二.作品簡介:
本書是柯林斯醫師在梅約醫學中心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故事。他用幽默無比的筆調,生動刻畫出自己四年忙碌且混亂的生活:無止盡的超時工作、微薄的薪水、唸不完的書,努力兼差還有值班的夜晚,年年擴充的家庭成員、破車接二連三被拖吊到破銅爛鐵店……,在此同時,滿懷治癒病人渴望的他,在與一個又一個的病人相遇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極限與醫學的不完美。他想努力調和這之間的衝突矛盾,卻只能面對痛苦和死亡的現實。
將近一千五百個由生命、死亡、歡樂、痛苦和無眠夜晚交織而成的日子,構築成這段從生澀到成熟的醫師成長之旅。
三.佳句摘錄:
1. 雖然我念醫學院時非常優秀,但我對骨科的接觸卻甚少。聽到我的住院醫師同事出色的表現後,我懷疑自己的問題不單是經驗不足。跟其他人相較,我自覺患了無腦症,插頭拔掉就會腦死。我覺得自己好無知,要是那個提問人點到我,連他都會不好意思。整個骨科要是發現低能兒就在他們當中,一定嚇得發抖。(摘錄頁19)
2.尤其是柯文區醫師曾經因為一個外科醫師史丹的疏忽,居然開了沒病的那一邊,更嚴重地是史丹醫師連燈箱上的X光片都放反了,右邊成了左邊。
「老柯在手術準備就緒後進來。他剛切除大轉子,就發覺是有蹊蹺。他請一位護士檢查同意書,接著變發覺自己開錯邊了。謝天謝地,它還沒換關節,但它把沒病的轉子切掉了。」
這樣的錯誤,柯文區醫師並未推諉卸責,他只好關上傷口,重新開另外一邊的刀。術後,他出去跟家屬說明一切,並自己承擔責任。
「術後,史丹醫師跟老柯道歉,說願意辭職以示負責」
「老柯聽他說完,便說他確實犯了嚴重的錯誤。他要史丹別辭職,但也表示下次在犯同樣錯誤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柯文區醫師說了一句:「每個人都該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摘錄頁54)
3. 老柯對所有人說:「你們將發現,失敗比成功更能讓你認清自己。」
要是我曾經對走骨科有過任何疑惑,到了老柯的團隊後,這些疑惑都消失了。他讓我看到當個外科醫師,生命可以變得多麼有價值、多麼令人滿足。
我當初選了外科,沒選內科,是因為我想有所行動。內科醫師似乎常常只對發現的過程有興趣,只想知道診斷結果如何?致病原因是甚麼?永遠強調檢查和鑑別,而不是修復。(摘錄頁55)
4老柯讓我看到我們的任務是何等高尚,讓我看到要多麼的認真地扛起自己的責任,但更重要的是,他讓我見識到爲別人服務的感覺真好。(摘錄頁56)
5.老柯丟了一塊麵包屑給我:他讓我切開病人。在我之前,他也對無數的資淺住院醫師做過相同的事。不到一星期,他可能就把此刻忘的一乾二淨,但對我而言,這塊麵包屑卻是一頓美食。我已經握過手術刀,而且操過刀了。
我是外科醫師了!(摘錄頁61~62)
6.我以為既然自己的生命是這麼的重要,所有生命也同樣重要;既然自己的死亡將會使分悲愴,所有的死亡也會十分悲愴,沒了傑夫∙拉森,大家的人生繼續;沒了邁可‧柯林斯,世人的腳步也不會稍做停留。同樣的護士會嘆息,接著拔掉點滴;呼吸治療師會關掉氧氣;秘書會叫太平間的人員前來善後。是不是在醫學界獲知的一切真理都是這麼難以漠視?(摘錄頁75)
7.我順從的點點頭,一如住院醫師該有的表現。但我花了好一會兒功夫才瞭解維爾客醫師想告訴我的道理。外科醫師有可能太專注在手術上、太投入在他們為病人所做的機械化的事物上。病人到我們的病院來、讓我們動手術,並聽從我們的指示,我們難免會落入「病人的傷就是我們的傷」,以及「病人別來妨礙我們處理情緒問題」的陷阱。
維爾克醫師想告訴我,這件事跟自身的情緒問題無關、跟手術也無關,而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關,他需要的是我們的幫助,而不是論斷。(摘錄頁168)
8.有天我終於恍然大悟了。那些兄弟們需要的不是包紮、固定、清理傷口,而是有人關心他們,不是只在乎斷掉的腿、燒傷的皮或哪天能重回戰場,而是真正的在乎他們。這跟單純的包紮傷口可差遠了,就好比我們今晚所作的,只是管骨頭有沒有對回原為而已。(摘錄頁301)
9.專業的訓練使我成為一個技術高超的醫匠,但卻忘了當初進入醫學這一行的初衷是麼。不是修理骨折,更不是換人工關節,這些只是行醫的方法和工具。它們是過程,而我卻把它們當終點。(摘錄頁302)
10.不知不覺中,我把每天的工作變的制式、機械化,卻遺忘了身為醫師的使命與天職。實用主意引領著我,讓我失卻了那份感動。我太過專注在技術層面,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這份工作真正的目的,不在於縫合斷掉的金肉或矯正歪曲的骨頭,而是為了幫助病人,那些活生生在你面前,正在受苦的病人。剛才那位X光技師憑直覺就知道,最重要是讓小男孩感受到別人真的很在乎他,而我腦中唯一想到的就只有快快快,快把那隻手弄直弄正,然後趕快去忙其他事情。(摘錄頁302)
四.他人評價:
醫生的確看了太多死亡和病痛,同時也了解疾病的處置有何成效,對於這些事情看太多後,所以用太過平靜的神情來面對患者與家屬的擔憂,也因此讓人認為醫師沒有同理心或不親切。
醫學系教的是面對人體此一物件,但醫師面對的是人,這樣的調適在住院醫師身上是體驗最深,所以本書的人文氣息才能令人感動。
不同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內容差異甚大,本書主述骨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加插有急診室的外科訓練。從作者的敘述中,可清楚看到骨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內容和,最重要的,骨科醫師如何處理各種相關骨科疾病。對於須了解這些疾病的讀者,提供了最親近現場的資訊,而能更了解醫師對於你的疾病所要處理的程序,以及你要面對的預後問題。這些資訊都是很寶貴的,能讓你不會有面對無法預測的醫療處置而有的恐懼感。
瞭解了醫師的養成過程和骨科的相關醫療處理程序,你更能了解醫師心裡在想的東西,有助於醫病關係的改善,也能消除讀者在面對類似問題時的不安定、不確定所造成的恐懼。(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19665)
五.讀後心得:
這一次做這一份報告也沒有說完全不好,一開始因為說有指定書而找不到書而覺得很麻煩,而且會覺得開一本書很花時間,加上現在的課業壓力比較大,但是,當我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已經愛上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作者當住院醫師的辛酸史,裡面有他四年來的點點滴滴、生活的精華、歷練,還看到了他這四年的成長,在他剛進醫院當實習醫師時,他是一個一竅不通的醫師,但經過他的努力學習之後,漸漸得趕上其他同事的腳步。
讀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其時當醫師沒那麼的容易,在讀完醫學院就快30歲了,真的好辛苦喔!需要花大半輩子的心力在那邊,住院醫師也好窮喔,薪水很低,作者還要不斷的兼差才能夠養活家裡,作者實習的醫院是一個非常繁忙的地方,一開始作者因為覺得自己的程度不如別人,所以努力的讀書充實自己,一有時間就是看書,覺得作者有堅強的毅力,能在連續工作三四十個小時還能補充自己的知識,在那麼長的工作時間還能夠時時的補充自己,我覺得他這種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如果是我,我那麼累了絕對不可能還看書,作者也曾經在一個小男孩的死亡而發現其時自己是一個非常渺小的人,他覺得如果哪天他過是世了,也不會因為他是一個骨科醫師時間在他過世的剎那間而停止運轉,作者在兼差中也學到的很多的經驗,預到了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病人,使得作者越來越出色,所以辛苦也是有代價的,記得再一開始實習的時候也是神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也像作者一樣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是我卻很努力的去學習,別的同學不想做的技術我去完成他,久而久之我做得技術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純手,不再是一個拿著灌食空針手還會抖的實習生,而且第一次得到病人信任,病人放心的讓我為他做服務,我真的很高興,所以我深深的相信沒有學不會的最主要還是要多練習,所謂熟能生巧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吧!「不知不覺中,我把每天的工作變的制式、機械化,卻遺忘了身為醫師的使命與天職」。在這一句化中我發現到因為作者太繁忙,漸漸失去服務的熱誠,已經沒有一開始當骨科醫師的熱情了,但卻被一個放甚至了失給點醒了,發現自己錯了,或許作者是因為每天都過這很繁忙的生活而造成職業倦怠,所以作者漸漸的忘了理會病人的感受,只知道要趕快的將事情做完,才可以接這做下一件事情,而忽略了病人的感受,我想不當當只有這個作者忽略這件事情,現在有很多醫師也是這樣,有可能病人排隊排一二個小時才等到看診時間,但醫師往往只花了五分鐘就打發病人走了。
書中的作者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及度過四年不是人過的生活,在這四年的魔鬼訓練固然辛苦,但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不懈才有今天的成就,看到了他這是年如何熬過來、領悟到新的道理、如何從低潮中克服、學習到新的知識......等,我了解到住院醫師原來是那麼的辛苦,這本書也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會讓我想起以前得實習一開始也是一樣和他一樣熱誠,而我以後也會像作者一樣每天做機械化常規的工作,因為工作太忙而忘了了解病人的感受,忘了自己病人的長相,只知道要趕快完成事情,還是能成為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小護士呢?希望我在迷失自我的時候能夠有人提醒我,當然更希望自己能永保熱誠。
2008-05-06 16:48:35
5N504 44號 蔡國峰
〈一〉作者簡介
作者王溢嘉先生不會花俏地吹捧人世間可以多有趣,也不一味悲情地抱怨世態炎涼。他只是靜靜地以參與者的角色積極地經營並闡述他的存在。他當時“不過是”個實 習醫生卻已真知灼見地看到醫學的可能性及其有限性並直指出臨終關懷的不可取代性;年紀輕輕的他也體會出學習坦然地面對死亡是每個人都應自我挑戰的課題(關 於這一點,他可謂與J. K. Rowling有志一同)。
除了心靈上的洗滌,這本書對我個人而言還有一項層次頗低的啟發:我對經典文學的認識實在是過於淺薄,應該練習去閱讀些大師級的作品來多樣化自己觀察世界的面向。
〈二〉作品簡介
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搏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仍必須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恣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當一個病人垂死時,當我試圖去捉牢他生命中的惡魔時,我可以感知與惡魔相抗衡的那種震驚,一個同類就要在我手中離世而去,這是何等狂亂的一刻?但在經歷數十次,甚至數百次的震顫後,其中有一些就會化為容忍。
〈三〉佳句摘錄
1. 每天早上,我必須像澆花一樣在屍體的臉上身上澆水,像園丁觸摸花木一般觸摸它。P.14。
2. 在病人淨身時,我渡到窗口,但見窗外一輪明月高掛碧虛,古今共此明月他易於喚起人們的幽思。P.32。
3. 哲學家齊克果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與自己的生命如此脫節,竟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個晴朗的早晨,他醒來發現自己死了,而他卻從未面對或接觸過自己的存在。也許死亡的教訓太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4. 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要太過匆促,有容納一朵花和一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
5. 世界上一切知識,也比不上孩子眼淚。P114。
6. 在選擇之前,誰也不知道做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以成敗論對錯,但從中活過來的人,則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提昇了生命。P133。
7. 雖然人生如戲,在接近尾聲時總有高潮迭起,但對一個事先知道結居的旁觀者來說,這種高朝就顯得有點滑稽。P155。
8. 萬物靜觀皆自得,你斷了一條腿也好,胃被割掉也好不能生育也好,不能小便也好,若能常忘此身,靜觀自得,有形的殘缺往往能導致無形的完美。P163。
9. 生命是無邪的,何不讓我們摒棄虛嬌的尊嚴,美麗的謊言,而追求(保有)生命的圓滿?P185。
10. 千古艱難唯一死,很多人的確死的很艱難,但這種艱難不是有選擇性的艱難,而是一再因外在物質的力撐而使死變得非常艱難的艱難。P194。
〈四〉他人評價
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書中還談到面對死亡的態度,對醫生而言,面臨病人的死亡是必然的,我實在難以相信醫生們有極大的勇氣,去面對這麼多人的死,甚至開刀不治死亡的患者,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尊重即將臨終的病人是最應有的態度,我更覺得身為親屬的人,更應該在這個時刻對他們說出真正的話,用真誠的言語代替嚎啕大哭,讓臨終者有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能以平靜的心踏上另一個路程!「死」是必然的,我們應該以健康的觀念去正視才對。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五〉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想起了當初第一次出去實習的時候,雖然只是個實習生,但我在臨床上的表現總是比其他的實習生來的專業,實習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個恐懼了。
每種行業都有實習生,這本書提到的則是大家都尊敬的行業[醫生],實習醫生雖說是實習醫生,畢竟人家也是經過好幾年的訓練才出來實習的,但是其他的行業都可以失誤,例如當黑手的學徒,他們可以修錯、修壞,但並不會造成什麼重大的遺憾,醫生就不同了,他們掌握的是生命,他們的失誤即便造成一個生命的喪失,醫生背後所背負的壓力是無窮的巨大。
一個醫療團隊裡,並不是一個醫生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其他種類的醫療人員來相輔,醫生只是主軸,沒有了其他小螺絲,他就不能啟動了,所以,醫生跟護士的互動要很好,因為護士是最了解病人的,如果一個實習醫生連跟護士的互動都不好了,更別說要醫療病人。
實習醫生只要犯個小錯,就會讓家屬大發雷霆,例如會說:啊你這個醫生實習的,根本就不會,我要換個醫生。這些話對一個小小的實習醫生是很傷的,我對這種話非常的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是個實習生,雖說角色不同,但遭遇是相同的。
其實,仔細想想,現在的每個醫師都是實習醫師,只不過他們是有考上執照且經驗比較多的實習醫師,現在的每個醫師也是在不斷的學習,我們護士也是一樣,就算考上執照了,在醫院工作了也是要不斷的進修在職教育,例如醫院會請其他醫院的醫師來為我們講座,雖然這種上課很煩躁(對我來說啦),但這不就是很好的活到老學到老嗎?
2008-05-06 17:50:00
加選生 學號:91520063
1. 作者簡介: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付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敘。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再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的肯定。(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封面)

2. 作品簡介:一九七五年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又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兩個專欄都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轉欄的部分,集結成書。當時的自序裡只有短短幾個字‥所有文章都寫於我離開醫業,賣文、編雜誌維生的時候,這使我能像一個放逐者般與醫學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也使我對永遠不再的時光興起懷念母親子宮般的鄉愁。(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第3頁)

3. 佳句摘錄:

1.每個人所走的路都是一條去了解自我極限的道路(本書第29頁
最後一段第二行)
2.生命何價?能夠見微笑,也值回票價了。(本書第52頁最後一段
倒數二、三行)
3.母愛又豈是可以比較的呢?再說愛情可以比較嗎?友誼可以比較
嗎?生命可以比較嗎?(本書第72頁第二段最後兩行)
4.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饜亦然。(本
書第101頁最後一段)
5.在選擇生命之前,誰也不之作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
以成敗論對錯。(本書第133頁最後一段倒數二、三行)
6.我必須正視人間的「至醜」,然後才懂得去接納和珍惜那人間的
至美﹗(本書第141頁最後一段)
7.無情的不是醫病或醫院,而是時間和病痛。(本書第161頁最後
一段第一行)
8.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他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本書第169頁
最後一段第一行)
9.他們可以憑著一己的心力、智力和努力,去克服時時冒出來的
茫然和挫敗感。(本書第172頁最後一段第五、六行)
10.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何必在它面前如此卑屈呢?(本書第180頁
最後一段第三、四行)
4.他人評價: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當一個成功的醫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篇手記中有這樣一件記事,外科實習醫生都必須實際為急性盲腸炎的病患開刀,沒有成功的開完刀都不能算是合格醫生,作者某天就碰巧有機會替一位病患開刀,由於他平時在住院醫師身邊實習多時,對於開刀的步驟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他磨刀霍霍了好幾天,終於等到這天的到來。他握起手術刀,即將劃下去的一刻,卻被指證拿法錯誤,頓時間發現,平時眼熟能詳的開刀程序,今天卻是知易難行,瞬間!心開始顫抖,劃下刀的那一刻之後,開始為傷口劃的不夠深不夠大自責!我們生活中不也常常發生這種事嗎?就拿我燒菜來說,儘管我事先準備好適量的糖、鹽、醬、醋,看熟了食譜及過程,一陣油煙瀰漫之後,不難發現,沒有經驗的人有再好的食譜也是於事無補的,因為不懂得捏火侯、不懂得控制時間……「紙上談兵」不如實際操作,第一次總是容易失敗,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燒出來的菜也會色、香、味具全;而實習醫生們更是有成為正式醫生的一天。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5.讀後心得:讀完本書,讓我覺得人生無常,什麼時候會生病?什麼時候會發生哪些意外?都是個未知數,只有好好的珍惜及把握現在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書中作者以自己本身在醫院當實習醫生的過程,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醫院中所發生的人事物,呈現出生命的可貴,以及當實習醫生的種種過程,以及很多病人發生的心酸,他們所對抗疾病的過程,面對疾病的過程,甚至害怕疾病的過程,讓我映像深刻的一段是書中的那位病人說:我不是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我還有家人要照顧,這段話讓我體會到其實很多病人並不是真的害怕死亡,害怕的是未完成的事物,以及作者描寫當醫生的過程,讓我覺得當醫生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往往一般人只覺得當醫生當然好,薪水很高一個月幾十萬,地位高去到哪受人尊敬,但卻忽略了其實他們是很辛苦的,每當醫生穿上了白袍就必須拿著全力已赴精神去幫助病人對抗病魔,如釋重負,其實壓力發長的大,書中有提到要是有病人死亡,他們幾乎是睡不著的,讓我很佩服醫生,也感受到一件事,看事情不能只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也要看他努力的一面,才是正確的觀念,以及病人與病魔搏鬥的那種意志力,讓我覺得此時的生命更是無價,以及是需要韌性的,這樣的生命才會有光彩,這樣的生命才會堅強,也讓我回想起當初實習時,為何有些病人明知道怎麼復健都不可能會更好了,他為什麼還要每天來做復健,現在我終於了解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真的是很有感觸,且配合著回想起以前實習的往事,也發現到自己很多的不該應,這就是我閱讀後的心得。



1. 作者簡介: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付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敘。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再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的肯定。(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封面)

2. 作品簡介:一九七五年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又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兩個專欄都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轉欄的部分,集結成書。當時的自序裡只有短短幾個字‥所有文章都寫於我離開醫業,賣文、編雜誌維生的時候,這使我能像一個放逐者般與醫學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也使我對永遠不再的時光興起懷念母親子宮般的鄉愁。(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第3頁)

3. 佳句摘錄:

1.每個人所走的路都是一條去了解自我極限的道路(本書第29頁
最後一段第二行)
2.生命何價?能夠見微笑,也值回票價了。(本書第52頁最後一段
倒數二、三行)
3.母愛又豈是可以比較的呢?再說愛情可以比較嗎?友誼可以比較
嗎?生命可以比較嗎?(本書第72頁第二段最後兩行)
4.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饜亦然。(本
書第101頁最後一段)
5.在選擇生命之前,誰也不之作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
以成敗論對錯。(本書第133頁最後一段倒數二、三行)
6.我必須正視人間的「至醜」,然後才懂得去接納和珍惜那人間的
至美﹗(本書第141頁最後一段)
7.無情的不是醫病或醫院,而是時間和病痛。(本書第161頁最後
一段第一行)
8.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他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本書第169頁
最後一段第一行)
9.他們可以憑著一己的心力、智力和努力,去克服時時冒出來的
茫然和挫敗感。(本書第172頁最後一段第五、六行)
10.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何必在它面前如此卑屈呢?(本書第180頁
最後一段第三、四行)
4.他人評價: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當一個成功的醫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篇手記中有這樣一件記事,外科實習醫生都必須實際為急性盲腸炎的病患開刀,沒有成功的開完刀都不能算是合格醫生,作者某天就碰巧有機會替一位病患開刀,由於他平時在住院醫師身邊實習多時,對於開刀的步驟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他磨刀霍霍了好幾天,終於等到這天的到來。他握起手術刀,即將劃下去的一刻,卻被指證拿法錯誤,頓時間發現,平時眼熟能詳的開刀程序,今天卻是知易難行,瞬間!心開始顫抖,劃下刀的那一刻之後,開始為傷口劃的不夠深不夠大自責!我們生活中不也常常發生這種事嗎?就拿我燒菜來說,儘管我事先準備好適量的糖、鹽、醬、醋,看熟了食譜及過程,一陣油煙瀰漫之後,不難發現,沒有經驗的人有再好的食譜也是於事無補的,因為不懂得捏火侯、不懂得控制時間……「紙上談兵」不如實際操作,第一次總是容易失敗,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燒出來的菜也會色、香、味具全;而實習醫生們更是有成為正式醫生的一天。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5.讀後心得:讀完本書,讓我覺得人生無常,什麼時候會生病?什麼時候會發生哪些意外?都是個未知數,只有好好的珍惜及把握現在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書中作者以自己本身在醫院當實習醫生的過程,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醫院中所發生的人事物,呈現出生命的可貴,以及當實習醫生的種種過程,以及很多病人發生的心酸,他們所對抗疾病的過程,面對疾病的過程,甚至害怕疾病的過程,讓我映像深刻的一段是書中的那位病人說:我不是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我還有家人要照顧,這段話讓我體會到其實很多病人並不是真的害怕死亡,害怕的是未完成的事物,以及作者描寫當醫生的過程,讓我覺得當醫生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往往一般人只覺得當醫生當然好,薪水很高一個月幾十萬,地位高去到哪受人尊敬,但卻忽略了其實他們是很辛苦的,每當醫生穿上了白袍就必須拿著全力已赴精神去幫助病人對抗病魔,如釋重負,其實壓力發長的大,書中有提到要是有病人死亡,他們幾乎是睡不著的,讓我很佩服醫生,也感受到一件事,看事情不能只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也要看他努力的一面,才是正確的觀念,以及病人與病魔搏鬥的那種意志力,讓我覺得此時的生命更是無價,以及是需要韌性的,這樣的生命才會有光彩,這樣的生命才會堅強,也讓我回想起當初實習時,為何有些病人明知道怎麼復健都不可能會更好了,他為什麼還要每天來做復健,現在我終於了解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真的是很有感觸,且配合著回想起以前實習的往事,也發現到自己很多的不該應,這就是我閱讀後的心得。
2008-05-06 19:00:35
學號:91520063胡能翔
書名:實習醫生手記

1. 作者簡介: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付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敘。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再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的肯定。(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封面)

2. 作品簡介:一九七五年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又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兩個專欄都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轉欄的部分,集結成書。當時的自序裡只有短短幾個字‥所有文章都寫於我離開醫業,賣文、編雜誌維生的時候,這使我能像一個放逐者般與醫學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也使我對永遠不再的時光興起懷念母親子宮般的鄉愁。(參考本書實習醫生手記第3頁)

3. 佳句摘錄:

1.每個人所走的路都是一條去了解自我極限的道路(本書第29頁
最後一段第二行)
2.生命何價?能夠見微笑,也值回票價了。(本書第52頁最後一段
倒數二、三行)
3.母愛又豈是可以比較的呢?再說愛情可以比較嗎?友誼可以比較
嗎?生命可以比較嗎?(本書第72頁第二段最後兩行)
4.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饜亦然。(本
書第101頁最後一段)
5.在選擇生命之前,誰也不之作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
以成敗論對錯。(本書第133頁最後一段倒數二、三行)
6.我必須正視人間的「至醜」,然後才懂得去接納和珍惜那人間的
至美﹗(本書第141頁最後一段)
7.無情的不是醫病或醫院,而是時間和病痛。(本書第161頁最後
一段第一行)
8.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他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本書第169頁
最後一段第一行)
9.他們可以憑著一己的心力、智力和努力,去克服時時冒出來的
茫然和挫敗感。(本書第172頁最後一段第五、六行)
10.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何必在它面前如此卑屈呢?(本書第180頁
最後一段第三、四行)
4.他人評價: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當一個成功的醫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篇手記中有這樣一件記事,外科實習醫生都必須實際為急性盲腸炎的病患開刀,沒有成功的開完刀都不能算是合格醫生,作者某天就碰巧有機會替一位病患開刀,由於他平時在住院醫師身邊實習多時,對於開刀的步驟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他磨刀霍霍了好幾天,終於等到這天的到來。他握起手術刀,即將劃下去的一刻,卻被指證拿法錯誤,頓時間發現,平時眼熟能詳的開刀程序,今天卻是知易難行,瞬間!心開始顫抖,劃下刀的那一刻之後,開始為傷口劃的不夠深不夠大自責!我們生活中不也常常發生這種事嗎?就拿我燒菜來說,儘管我事先準備好適量的糖、鹽、醬、醋,看熟了食譜及過程,一陣油煙瀰漫之後,不難發現,沒有經驗的人有再好的食譜也是於事無補的,因為不懂得捏火侯、不懂得控制時間……「紙上談兵」不如實際操作,第一次總是容易失敗,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燒出來的菜也會色、香、味具全;而實習醫生們更是有成為正式醫生的一天。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5.讀後心得:讀完本書,讓我覺得人生無常,什麼時候會生病?什麼時候會發生哪些意外?都是個未知數,只有好好的珍惜及把握現在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書中作者以自己本身在醫院當實習醫生的過程,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醫院中所發生的人事物,呈現出生命的可貴,以及當實習醫生的種種過程,以及很多病人發生的心酸,他們所對抗疾病的過程,面對疾病的過程,甚至害怕疾病的過程,讓我映像深刻的一段是書中的那位病人說:我不是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我還有家人要照顧,這段話讓我體會到其實很多病人並不是真的害怕死亡,害怕的是未完成的事物,以及作者描寫當醫生的過程,讓我覺得當醫生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往往一般人只覺得當醫生當然好,薪水很高一個月幾十萬,地位高去到哪受人尊敬,但卻忽略了其實他們是很辛苦的,每當醫生穿上了白袍就必須拿著全力已赴精神去幫助病人對抗病魔,如釋重負,其實壓力發長的大,書中有提到要是有病人死亡,他們幾乎是睡不著的,讓我很佩服醫生,也感受到一件事,看事情不能只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也要看他努力的一面,才是正確的觀念,以及病人與病魔搏鬥的那種意志力,讓我覺得此時的生命更是無價,以及是需要韌性的,這樣的生命才會有光彩,這樣的生命才會堅強,也讓我回想起當初實習時,為何有些病人明知道怎麼復健都不可能會更好了,他為什麼還要每天來做復健,現在我終於了解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真的是很有感觸,且配合著回想起以前實習的往事,也發現到自己很多的不該應,這就是我閱讀後的心得。
2008-05-06 19:05:46
5R202 31號
1.作者簡介
尚一多明尼克˙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學,曾任記者數年。
1991年,出任法國Elle雜誌總編輯。
1995年12月8日,突然中風。
1997年3月9日,去世。
------------摘自書本封面
2.作品簡介
我真的是這裡新生活的新生。
這裡,在床、輪椅、走廊之間,有生命來來走走,生命都走了,但是都走不出這裡。我低聲哼著「袋鼠」這首小歌,這歌是用來測定我發音正步正確的:
「袋鼠跳過牆,動物園圍牆,天哪,好高哦,天哪,好美哦。」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摘自書本封面
3.佳句選錄
哪怕要受罪,我還是堅持在開司米龍裡做我自己。(30)
文學的祇何神經病理學的神知祇似平都決定其他的方式來治我。(63)
這些祝壽多得足以堆壘成成伊作宏偉的建築。(25)
全身穿的暖暖的,可以遊盪到夜晚,看太陽下山,燈塔的燈火接班,把希望的光照在四面八方。(44)
我們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我們讓它流走的幸福。(119)
我還會稍微把眼睛從書本挪開,讚美幾聲風景美麗。(78)
沒關西,在世界幕日來臨之前,總會有個護士來的。(96)
在這不著作裡,是主要的見證人是賽跑選手,而不是癱瘓。(65)
動作有點畏怯,帶一點溫柔,又帶著一點懼怕就好像她們面對的是一支不知道會怎麼反應的動物。(89)
還不知道晚上睡哪裡,也不知道走哪條路,到哪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必須要非常能協調才會有結論。(77)




4.他人評價
看完這部潛水鐘與蝴蝶的書以及電影,我腦中只有「價值」這件事。生病會令人價值降低嗎?寫書或拍成電影會讓價值升高? 不止一次,我接受到「人的價值不會隨著他人的評價而改變」,就如同百元鈔票在怎麼揉擰還是百元一樣,照理說,人即使一旦忽然生了病,還是擁有他原來的價值才對。 對一個全身癱瘓、患有全身閉鎖症候群的病人來說,他用僅剩的功能左眼來告訴世人,他的價值、存在的意義。況且,他清楚自己還有「想像力與記憶力」並未癱瘓,因此在他自主的意志寫下「他身如潛水鐘般不自由,想像力卻如蝴蝶般美麗」,他要留給孩子一些回憶,為他突然嘎然而止的生命寫下註解。 前ELLE時尚雜誌總編輯尚的親身故事,用左眼寫成書搬上大螢幕。此電影的藝術境界很高,更難得能將重病的內心世界演繹得如此細緻幻化,難得的好電影,得獎是應該的。 如果妳沒住過院也沒照顧過人,可以在這部片學習好的共處模式。

http://bslactioni.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6260023060013875209
5.讀書心得
腦幹喪失傳導功能,我才猛然了解他是我們頭腦運作的重要樞紐。這一句話令我感觸很深、很深,人的存活、活動,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心存感激的!沒有人在呼吸時感謝肺,沒有人在走路時感謝雙腳,人似乎常感到,理所當然,已然麻木的心,就如同不再飛舞的沉睡蝴蝶....或者!說是故障的潛水鐘,一直、一直往下沉有多少人的心靈能像作者一樣自由飛舞呢?凡人每天如是的步法、路程,對任何事不再擁有期待、希望,那照篇文章的作者該怎麼辦面對他只全身只剩下眼睛能動的身體他該怎麼辦?
作者只能以過去記憶來旅行各地、品嘗美食,甚至運用想像力來取悅自己,以常人眼光而言,會是什麼呢?大抵上會說,這只是畫餅充飢,不切實際!但是,殊不知這已然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作者卻樂天知命,不在乎是否真實,就像小孩子看天方夜譚一般,作者使自己早已死去的蝴蝶又活了過來,化人生絕境成了文學奇蹟!有人說,潛水鐘與蝴蝶不論出現在任何時代,都會是最傑出的回憶錄。
安卓‧魏爾醫生曾說此書是,看不見任何自憐及傷感。我才加以思考一會兒,就有了一個主觀的解答─他不明白這本書真正意含,或者!真正不明白的人是我!又是那頑皮的移情作用在搞怪!當我想像作者,望見兒子不能交談,口水流出不能吞嚥,遇見心愛女人而不能細聞其芳香,我的主觀告訴我,這是世上最令人心碎的事了。所以,這的的確確是本自憐、傷感的孤獨之書,是吧!?
作者在發病之後,也跟著被喚醒,醒來就沒有再沉睡,睡醒就表示一切的開始!他的蝴蝶可以使他一下是賽車冠軍,一下子又是直掃歐洲的拿破崙,一下子又成了鐵木真也是可以的!哪怕她想征服全世界,他沒有被囚禁,而是世上最自由的人!
這本書讓我體會到正常人和病人的不同,正常人都能夠自在的跑跑跳跳但書的作者卻只能躺在床上喳喳眼睛而已,真的很可憐,常常羨慕可以住院不用來學校上課的人,但這下看完這本書就不會這麼覺得了,剛開始看這本書覺得很黑暗好像是那種「遺書」之類的書但後來看一看覺得真的要好好想想了,想想看以後的生活該怎麼過!才會更充實生命的光彩!
2008-05-06 19:13:00
5R202 21號陳毅得
作者簡介
尚一多明尼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學,曾任記者數年。
1991年,出任法國Elle雜誌總編輯。
1995年12月8日,突然中風。
1997年3月9日,去世。
作品簡介
我真的是這裡新生活的新生。
這裡,在床、輪椅、走廊之間,有生命來來走走,生命都走了,但是都走不出這裡。
我低聲哼著「袋鼠」這首小歌,這歌是用來測定我發音正步正確的:
「袋鼠跳過牆,動物園圍牆,天哪,好高哦,天哪,好美哦。」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
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
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
佳句選錄
這裡,在床、輪椅、走廊之間,有生命來來走走,生命都走了,但是都走不出這裡。(167)
我想要讓你興奮起來……(148)
我們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我們讓它流走的幸福。(119)
恍如原子彈蔁狀雲依樣令人目眩。(21)
這些祝壽多得足以堆壘成成伊作宏偉的建築。(25)
在夢境的國度裡靠岸歇息,避開依竊的凶惡。(26)
我覺得以我目前的處竟,來回憶那段愉快的時光是非常殘酷的。(29)
哪怕要受罪,我還是堅持在開司米龍裡做我自己。(30)
全身穿的暖暖的,可以遊盪到夜晚,看太陽下山,燈塔的燈火接班,把希望的光照在四面八方。(44)
文學的祇何神經病理學的神知祇似平都決定其他的方式來治我。(63)
他人評價
潛水鐘與蝴蝶》改編自時裝雜誌【ELLE】總編輯Jean-Dominique Bauby的感動傳記,他於一次嚴重中風後甦醒過來,全身癱瘓,只能眨動一隻眼睛與他人溝通。Bauby卻沒有被命運作弄而死氣沉沉,相反,他決定注書...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0901231

讀書心得
鮑比是法國著名女性雜誌ELLE的總編,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突如其來的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使他陷入了一場無底的深淵,而堅強的鮑比,並不因此而擅自宣判自己死刑。他只剩左眼能眨動,於是一眨一眨地記下許多對人生的憧景與無奈,每一次的眨眼都透露著對生命無比的愛戀與不捨。不捨終歸於不捨,終究得成為一場空一場夢。鮑比把自己生病的軀體喻成潛水鐘,或許往後的人生都得禁錮在這銬鎖靈魂的地方,而又以蝴蝶自由自在的飛舞,鮑比由蝴蝶引領者慢慢地回憶過去,然後,領悟生命的喜悅與憂傷,是否來得及珍惜或許都是其次了,因為在這漫漫品味過去的旅程裡,所有的一切都將隨著時間的腳步,一點一點地失去。他很無奈,卻微笑以對,不輕易向命運低頭,這是一般人很難辦到的吧!我們或許過得太幸福了,一點點小小的挫折,便開始怨天尤人,責備別人的不是。可是鮑比遭遇此不幸時,反而更堅強,自暴自棄的。書中充滿著知足、感恩,也告訴人們必須好好地珍惜生命,為生命譜出一段完美的樂章。書中最後一段鮑比說了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應該要去其它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或許吧!鮑比是隨著蝴蝶去了,去了一個屬於他的極樂天堂,在那自由的國度正揮手等著他。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有句話說得很對生命的價值在於寬度不在於長度有些人活了大半年卻渾渾噩噩地一天過一天,沒有理想,沒有夢想,就算有滿腔的報負卻也沒努力實現,等到終老的那一刻,才知道,他以錯過了最美麗的人生,也許,再等又是好幾百年了,而有些人,能夠珍惜生命,可要把握當下,一步一腳印,努力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景,打造一個理想的人生,就算生命只是短短的十幾個寒暑,夫復何求。
2008-05-06 19:14:35
補上姓名
我是上上一個
姓名:劉迦男
2008-05-06 19:16:35
5N504 3號 余姵穎
書名:實習醫師手記
一、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間<人間副刊>、<時代週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治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己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作品簡介
這本書的內容是指作者放棄令人豔羨的醫業,從事文化事業之後,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之邀,經由追憶與反省而寫成的文章,呈現五十四個生命遭遇難題的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當實習醫師期間的心路歷程。迴腸盪氣,令人百讀不厭,長銷近二十年,是由醫師反觀人的力作。
三、佳句摘錄
1.在醫生面前,病人順從地赤裸著。誰有全能乳此坦然地檢視另一個同類的痛苦呢?我毋寧覺得我是缺乏這種權利的,但我卻被賦於這種權利,這就是我的劫難。 P15
2.一個人生命中的惡魔若於此時奪去它的靈魂,是任何人都無法挽回的事。P28
3.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顧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4.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潛意識裏仍殘留有誕生的創傷,不知是否也有「胎盤的記憶」,一種與冰箱和擁擠有關的記憶,如果有的話,也許只有醫生才有吧!。P86
5.醫學並非單純是「怕死的科學」,人生亦非如此簡單,否則怎能體會深夜獨坐「吸煙」的情趣呢?P97
6.什麼是真實的呢?我怎麼也看不見。這是不可能的,我是一個「正常」人,也許我的潛意識裏,有著飛人杜鵑窩,去擁抱那無邊無際的神秘世界的隱密可望吧?P100
7.人工呼吸器等類勉強維持病人生命的器械發明,讓醫師面臨了哲學上的問題,也許任何問題推到終極都屬於哲學問題,生命的終結站當然更是哲學問題。P108
8.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P145
9.無情的不是醫病或醫院,而是時間和病痛,再那麼短的時間內要解除那麼多的病痛,但留住斯文並不能留住時間,也許也留不住生命。P161
10.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他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而大部分的人會問:「為什麼要接受痛苦?」所以吃藥的人很多。P169
四、他人評價: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很多次從我國中的時候,這本書,就在我大哥的書架上 我相信,「醫者,父母心」是每個穿上白袍的人應有的使命感穿上白袍,便有權力探索他人隱私與痛苦每一個病患,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醫病關係,可以是深刻,可以是過眼雲煙 醫學與人性,是不可分割的交集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想進入醫學系的高中生也推薦給每一個醫學系的學生,還有每一個已穿上白袍的人。
網址: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50544422&actid=booksindex&Partner=yho&Owner=&Nid=&Page=&Uid=#author

五、心得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假如自己當上一位護士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病人,然後就如同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樣,當他是醫生的時候,也有提到他在醫院也有碰到各式各樣的病人,覺得在臨床上可能會碰到挫折沮喪,也會有讓你覺得高興的事情,不管會不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但這是人生必須要走過的經驗。然後我在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比較喜歡他在這本書當中有提到「無情的不是醫病或醫院,而是時間和病痛,再那麼短的時間內要解除那麼多的病痛」,「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我自己覺得這一句說的滿好的,因為現在有的病人或家屬,都不是很信任護士的,可能會用質疑的方式,來看待護士,然後有的病人對醫師可能是完全的信任,可能有的病人對醫師不會有完全的信任。可能到時發生問題後,家屬也就隨時準備要翻臉了。然後我覺得假如自己走了滿多站的臨床工作經驗,然後也可能遇到自己沒有看過的病人,從病人身上也可以學習到自己沒看過的技術,這樣經過慢慢的累積經驗,可以把他當成一本日記,寫上自己的臨床經驗或是有碰哪些趣事等等之類的,就像作者也是把他在臨床上所發生的事情,寫成像一本日記一樣,我覺得用這種方式也不錯。
2008-05-06 19:46:38
5N504 9號 藍苑慈
書名:實習醫生的手記
壹、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倫述。畢業不久,既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綴,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貳、作品簡介:
世上為何有醫生這個職業?醫生如何面對生命的難題?生命如何避開可怕的陷阱?病痛會讓每個人都懂得哲學?這是由醫學反觀人生的力作!作者用紀實的手法講述了自己在醫院期間遇到的各種真實場景,病痛的產生讓彼此更懂得珍惜!
参、佳句摘錄:
1.尼采說:「有些人要在死從才出生。」P.14。
2.我希望我的路中有霧、有雨、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路的終點藏在雲身不知之處。P.29。
3.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朵使得開放,更何況是一個人類的生命?P.49。
4.以前的「名醫」已不再了嗎?或者必須賦予一個新的定義?P.77。
5.俗話說:「事未易察,理未易明。」P.85。
6.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饜亦然。P.101。
7.死後原知萬是空,但是我門總得近點人力,嚐試去了解為什麼他會遭遇如此的天命?P.146。
8.「斯文」也許是置身事外者很好的話題,但留住斯文不能留駐時間,也許是也留不住生命。P.161。
9.非醫學問題,佛蘭克斯稱此為「存在的奉獻」。P.176。
10.令人深省的卻是藏在他們的「仁術」後面的那顆「仁心」。P.195。
肆、他人評價:
「當一個的醫生真的不是很一件容易的事」,裡面寫者有這樣一件事情,外科實習醫生都要實際為病患開刀,沒有成功開刀都不能算是合格醫生,某一天就碰巧有機會替一位病患開刀,他平時在住院醫師身邊實習,對於開刀的步驟可以說背的書還要清楚,直到終於等到這天的到來。他握起手術刀,即將劃下去的時候,頓時才發現,平時知道的開刀程序,今天卻手忙腳亂,開始手術時,劃下刀的那一刻之後,開始為傷口劃的不夠深不夠大大自責自己!我們生活中不也常發生這種事情嗎?
伍、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之後,在書中談到面對死亡的態度,對醫生而言,面臨病人的死亡是必須經歷過的事情,實在難以相信醫生們有極大的勇氣,去面對這麼多人的死,甚至開刀不治死亡的患者,在書中作者告訴我們,要尊重即將臨終的病人是最應有的態度,我更覺得身為親屬的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對他們說出真正的話,用真誠的言語代替嚎啕大哭,讓臨終者有個和諧安靜的環境才能以平靜的心踏上另一個路程!「死亡」是必然的,我們應該以健康的觀念去正視才對,像我們在實習的時候也遇過這樣的狀況,當時真的嚇到了,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絕得其他的同學也有遇過吧!總絕得醫生跟護士真的很難當,常遇到一些挫折就無法繼續下去,雖然這些都必須經過的歷程,就算怎麼辛苦,還是要為病人服務,我有看過一部電視,有一位醫生說了一句話,只要有病人生病,我們就要去伸出手來幫助他們,劇中有些醫生都認為病人都是奧客,明明沒有什麼事情卻來看病,但是現在有這種願意幫人看病的醫生已經很少了,拿了藥之後就回去,卻沒有完整的進行檢查,到最後才發現病人已經無法維持它的身體健康了,所以不管是做醫生還是護士都必須要認真的對待每個來看病的人,而且在實習裡就是要來學習,而不是要我們去做別件事情,實習就是在工作一樣,是一個即將要進入社會裡的社會人,將來要面對的事情還有很多,每件事情都要堅持到底才是。
2008-05-06 20:01:28
5N504 33號 葉欣
書名:加護病房
生死病苦-一位資深護士的真情記事


一、 作者簡介:
   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資深護士,在加護病房任職超過二十年,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
二、 作品簡介:
   病人身處命運的交叉路口;病魔與藥石在他的身體內外夾擊。這是一場戰爭;病房是雙方交戰區,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在本書中道出加護病房的所聞所見;包括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以及共事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堪稱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以悲憫而不失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力度,也不時省思護理工作所給予的衝擊與激勵。
佳句摘路:
1. 言語也可以成為良藥,發揮療癒、撫慰和鼓舞的效果,但不當的使用言語所可能造成的損傷,不亞於我所知道的某些嚴重錯誤。(P12)
2. 總是全力付出,遇到困難從不輕言放棄。(P98)
3. 這是一場戰爭。病房就是戰場,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P95)
4. 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P11)
5. 護士應當先做到自我尊重。在我們本身懷有自尊心以前,不能期望博得任何人的尊重。(P438)
6. 無論生死是否已經決定,都不能免除你們行義的責任。(P184)
7. 我們的確希望受人肯定,但我們要的不是感恩。我們要的是謝意,而不是蒙恩的心態;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P193)
8. 家屬要的不是南丁格爾。而是甜美親切、為病人著想、深情忠誠的泰瑞莎修女。(P346)
9. 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病人在最自然的情況下恢復健康。(P398)
10.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去從事熱愛工作,而是要熱愛你從事的工作(P40)
三、 他人評價:
   一面厚重的隔離門在世界廣大的空間中劃出一塊區域,這塊神聖的聖戰場是生與死的中繼站,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是生命為了生存所作的最後掙扎。如果這個地方有歡愉,那肯定是上天的悲憫、意外的賜福,然而事實是這裡裝滿著苦痛。
  穿著隔離衣,用優碘洗手,藉以控制生菌數比例的措施;看著一床床插著各式導管的人,週遭環繞著一個個維生器具;躺在床上的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臉孔,如今感覺不到一絲生息的軀體。平和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像鐘擺似的規律聲響,像極了倒數計時般死神的催促;波濤洶湧時,那邊在吐血,這邊在作CPR;偶爾門外有人啜泣,偶爾一床蓋著白布由家屬從門內緩緩推出。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詭異?更哀痛?更悲絕?
  如果做粗重的工作是最勞力的工作,那醫護的工作大概就是最勞心的工作了。除了得承受這樣高壓的工作壓力,還得調適滿懷的情緒,同時還得撫慰患者悲愴的心靈,這一切的一切,如何能夠一笑以置之?如何能在無盡的痛苦深淵中超脫呢?
  本書敘述的不只是一件件發生的醫療事件,還包含著醫療的價直與意義、醫療政策在現今社會所發展出來的偏頗。它不只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以醫護為職志的從業人員心裏最真摯的心境。 (博客來網路書店)
四、 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對加護病房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及感受。就像作者是一位加護病房ICU的資深護士,書中從她剛加入加護病房開始,描寫到如何調整自己的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的矛盾心態,並漸漸熱愛這份工作,到最後所有的困難都能克服,並有自己一套對護理的理念。
  雖然我經驗沒像作者那麼豐富,對護理也沒那麼專精,也沒待過加護病房,但在內科實習時就看到一個常客,護士都會開玩笑的說:「奶奶你又來了唷?」,她是一位七十幾歲的奶奶因為糖尿病昏倒進來的,前幾天看她好好的,跟我有說有笑還會跟我聊天,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身上多了一堆管子及呼吸器,我看到時傻眼,簡直不敢相信,在她惡化這幾天只有他的孫子會來看她,每天幫他奶奶換尿布擦大便,還一直問護士怎麼幫他奶奶在床上做運動,怎麼灌食,有一次印象最深刻,因為長期臥床的關係,奶奶有壓瘡,那個孫子還很緊張的跑來問這會不會怎樣還叫我們教他如何預防如何換藥;但奶奶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一直昏睡著;有一次奶奶的兒子好不容易"有空"來看奶奶,但她不是來照顧,而是來簽放棄治療同意書及辦出院的,還當著奶奶的面講:「住院很貴」「誰誰誰都沒有要照顧」「我已經簽放棄治療同意書」「臭死了,他又大便了,趕快叫護士來換,」…等,其實當時奶奶是醒過來的;在場的我能說什麼?我只是個護生,只能默默的看,默默的聽,默默的幫忙換。
  這件事讓我體驗很深不管是醫生、護士、家屬、病人及生命,站在奶奶的立場,我會想早知道會有這種兒子當初就把他掐死還養他那麼多年幹麻;但站在那位兒子的立場,有自己的事業在家裡又沒人會照顧;雙方都沒錯,只是出發點都是自私都是為自己著想的。最後還是很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很多。
2008-05-06 20:17:57
5N504 43號 余玉如
書名:實習醫生手記

壹. 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悔,期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敘。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
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選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談獨樹一識,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貳. 作品介紹
本書是作者放棄令人艷羨的醫業,從事文化事業之後,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之邀,經由追憶與反省而寫成的文章,呈現五十四個生命遭遇難題的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當實習醫生期間的心路歷程。迴腸盪氣,令人百讀不厭,長銷近二十年,是由醫學返觀人生的力作。
參. 佳句摘錄
1.設若你的生命完結,則一切的許諾都將成為謊言,所有的歡樂都變成泡沫。-P184
2.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而使得開放,更何況是一個人類的生命?-P49
3.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太過匆促,有容納一朵和一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
4.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魘亦然。-P101
5.為何當醫生?這個遲來的問題在我醫師誓言宣讀完畢後,已無由我再去細想,因為前面有太多苦難的人在等著我。-P16
6.哲學家齊克果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與自己的生命如此脫節,竟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個晴朗的早晨,他醒來發現自己死了,而他卻從未面對或接觸過自己的存在。也許死亡的教訓太怕了,所以人們總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7.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短暫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P145
8.一個人若不麻醉自我,他勢必承擔更多的痛苦。而大部分的人會問:「為什麼要接受痛苦?」所以吃藥的人很多。-P169
9.人類的存在,包括病痛及死亡,終將是一種「奉獻」,正因為我們不明瞭它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更心懷敬謹。-P176
10.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何必在它面前如此卑居呢?-P180
肆. 他人講評
我們一生當中難免會面臨死亡的陰影,作者身為一個實習醫師,經常要面臨一些病人的死亡,且身處在最靠近死亡的地方,使他對於生命有了深深的無奈感,因為不管醫術再多麼高明、科技再多麼進步,人終究還是會死。此書描述出人類對死亡的不可抗拒,以及生命的渺小,它是一本值得讓人低迴品味的好書。http://wwwlib.ltsh.ilc.edu.tw/wwwlib/lib2/netreadclub/8.htm
伍. 讀後心得
再完這一本實習醫生手記之後,發現在醫院裡,不管是年輕人、小孩、老人、中年人,他們都會去醫院裡看病,不管是什麼疾病,醫治的好,醫治的不好,醫生都要很努力的是醫治,而死亡在醫院裡是常常必須面對的,尊重即將臨終的病人是最應有的態度,讓臨終者有個和諧安靜的環境能以平靜的心踏上另一個路程!我們應該以健康的觀念去正視才對。其實當一個成功的醫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研讀醫學書籍還要實習,像書中作者,有提到進開刀房的情況,對於開刀的步驟也是要倒背如流,如果一個步驟錯誤了,可能就會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除了臨床經驗很重要,學理也是很重要的。而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要努力的排除萬難把困難克服,這種精神,我們很值得去學習,看到書中的作者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記得有些大醫院裡的主治醫生,旁邊都會跟著幾位實習醫生,實習醫生在病人及家屬之間,就會讓人覺得實習醫生是菜鳥,醫術不如醫生好,所以很害怕被實習醫生看診,如果不給實習醫生個機會,那實習醫生永遠都是實習醫生,怎麼會有進步呢?就像我們當初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有些家屬跟病人很喜歡我們,很多的實際操作都讓我們去親自的操作,不會覺得我們是實習生。當然,也是有一些家屬跟病人覺得我們只是個實習生,認為我們把他們只當作是實驗品,所以很不喜歡我們靠近他們,說真的,很感謝願意讓我們嘗試的家屬跟病人,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而在這本書裡,作者也有寫了很多,他在實習過程中,在手術室、家屬間,所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讓我們有所了解,真的很值得去學習這種精神。
2008-05-06 21:00:14
5N504 加選生 9152
《實習醫生手記》之讀書心得報告

作者簡介:
王溢嘉,男,臺灣省臺中市人,民國三十九年生。
在臺大讀書時,曾任「大學新聞社」總編輯及社長。民國六十四年自臺大醫學院畢業後,僅從醫兩個月,就轉而投入文化事業,任野鵝出版社社長。曾主編《心靈》雜誌。現在則專事寫作,並擔任《健康世界》雜誌總編輯。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芨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業文化工作。
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作己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作品簡介:
一九七五年,我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專欄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我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專欄之部分,結集出書。當時的(自序)裏只有短短幾個字:(所有文章都寫於我離開醫業,賣文、編雜誌為生的時候,這使我能像一個放逐者般與醫學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也使我對永遠不在的時光興起懷念母親子宮般的鄉愁。)
近日重讀這些舊作,醫院以及病人的種種,彷彿又回到眼前。時過境遷,物換心移,我本來想加以改寫,不是更動故事,而是修改我在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生命與病痛的觀點。
有人曾開玩笑地說:(看你寫的《實習醫生手記》,相信你當醫生的話,一定會是個好醫生。)但問題是,我當初若去當醫生的話,很可能久不會寫《實習醫生手記》。

佳句摘錄:
1.一個人生命中的惡魔若要於此時奪去她的魂魄,是任何人都無法挽回的事。P.28
2.賺錢其次,倒是生命要緊。P.39
3.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魘亦然。P.101
4.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這是生命關天的事情,不要和自己的生命開玩笑。P.128
5.我雖不殺伯仁,伯仁亦分因我而死。P.137
6.病人對醫生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逝世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P.145
7.醫學面臨著擴大其作用的使命,醫師絕對需要浸淫於哲學之中。P.177
8.生命是無邪的,何不讓我們摒棄虛矯的尊嚴。P.185
9.人世之不義,無辜幼兒的必然死亡,弱肉終遭強食。P.187~188
10.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P.201

他人評價:
『實習醫生手記』有著令人更沈靜的獨特魅力。
作 者王溢嘉先生不會花俏地吹捧人世間可以多有趣,也不一味悲情地抱怨世態炎涼。他只是靜靜地以參與者的角色積極地經營並闡述他的存在。他當時「不過是」個實 習醫生卻已真知灼見地看到醫學的可能性及其有限性並直指出臨終關懷的不可取代性;年紀輕輕的他也體會出學習坦然地面對死亡是每個人都應自我挑戰的課題(關 於這一點,他可謂與J. K. Rowling有志一同)。
除了心靈上的洗滌,這本書對我個人而言還有一項層次頗低的啟發:我對經典文學的認識實在是過於淺薄,應該練習去閱讀些大師級的作品來多樣化自己觀察世界的面向。
網站:http://mozartlin.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21.html

讀後心得:
讀完這篇書就會想到自己之前實習的感受,這本書裡面有一章節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之前就只不過因為當時在忙就叫另外一實習生幫忙,結果那個家屬就投訴說:我排斥她媽媽,不幫她媽媽復健。聽到整個就覺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之前說我們這些實習生不錯,可是到最後他們就跟我們翻臉,說我們這屆實習生的態度很差之類的話。醫師在外人的眼中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可是實際上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容易、簡單是一個很複雜的工作圈。為了一個病人忙到不眠不休,就算忙完了也已經是隔天的早上,也準備要去巡房或者去忙其他的病人,有時候真的覺得那些批評醫生的人為何換個角度想想,其實醫生也有醫生的無奈,並不是說醫生就是不好的人怎樣怎樣的。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想法,不是自己怎麼想就是這樣的,這樣反而會害到自己。
裡面有一段是說:醫生最不願意面對的是眼看病人受病痛或死亡的威脅,而自己切愛莫能助的場面。之前實習的時候遇到一些病人們受到痛苦有種想解脫的感覺,前幾天是一個很正常的人也是一個很健健康康的卻到今天是一個坐著輪椅,行動全部都是要其他人來幫忙完成的,那種病痛的威脅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最不願意看到的是自己的親人。像自己也有做個案她的症狀就像這本書的前面幾章,這本書的作者遇到的是一個公司高層的人物,而我遇到的是一個農夫,他說:他都是種田的人,不然就是到處找工作,現在很後悔之前不要那麼拼,聽家人的話好好的休息。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醫界也讓我更了解一個人的生命是那麼的脆弱,有機會就多關心自己的家人或著身邊的朋友們。
2008-05-06 21:02:07
上一個
5N504 91520214 加選生 連萬鈞
2008-05-06 21:03:14
5N504 11號 詹蘋蘋
書名:實習醫師手記
一.作者簡介: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敎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ㄧ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國中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作品簡介:本書是作者放棄令人豔羨的醫業,從事文化事業之後,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之邀,經由追憶與反省而寫成文章,呈現五十四個生命遭遇難關的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當實習醫師期間的心路歷程。迴腸盪氣,令人百讀不厭,長銷近二十年,是由醫學反觀人生的力作。

三.佳句摘錄:
1.哲學家齊克果曾講過ㄧ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與自己的生命如此脫節,竟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直到一個晴朗的早晨,他醒來發現自己死了,而他卻從未面對或接觸過自己的存在。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總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2.正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才能創造出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因為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凝煉精純的詩篇。P53
3.一個會寫詩的人,是不會因為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而抱怨說無法讓他盡情發揮的。P53
4.以前有兩個女孩子都因尿毒症而住院,剛好也是隔床,醫生建議他們換腎,結果其中一位女孩的母親答應捐一個腎給他女兒,而另一位母親卻不肯。沒有獲得捐腎的女孩,在這種比較之下,認為自己的母親不如別人的母親,而在病房裡啜泣,怎麼比呢?是不是每一個母親都必須將腎臟捐給女兒呢?母親又豈是可以比較的呢?再說愛情可以比較嗎?友誼可以比較嗎?生命可以比較嗎?P72
5.也許有人會認為一個教授看病怎能這麼草率?殊不知大部分皮膚科的病通常只要看「一眼」就能下診斷,如果一眼看不出來,看兩眼、三眼......甚至一百眼都看不出來。這就是經驗,經驗是用什麼都買不到的。P75
6.老醫生雖然老了,經過了人生的多少風浪,但他依然是個「人子」,他的心靈在受到誤解和摧殘時,仍然會陣陣抽痛的。俗話說:「事未易察,理未易明」,不曉得內情的人也許會妄下斷語,說這位老醫師「貪圖個人享受,不顧病人死活」哩!P85
7.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魘亦然。P101
8.在選擇之前,誰也不知作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以成敗論對錯,但從中活過來的人,則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提昇了生命。P133
9.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P145
10.病人是一個在事業及學問上都相當有成就的人,雖然死後原知萬事空,但所謂薪盡火傳,也許他有許多未盡之業,未了的心願,必須把握住這段最後的時光做詳細的交代。而這些都在所謂病人設想的善意謊言下,受到善意的阻延。但它雖然阻延一切,卻無法阻延死亡。P156

四.他人評價:看了,實習醫生手記這本書,這本書寫的就像是他的書名,手記,記錄著他在當實習醫生的所見所聞,不論各行各業、年齡、男女、貧富,醫生們總是很努力的救回每一個人,看似值得令人敬佩的醫生們,我想知道當他們選擇這行業時,是否因為自己心甘情願,還是因為當時選填志願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家裡的極力鼓譟。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z131420/3/1272891442/20060903005758/

五.讀後心得:看完這本書感觸很多,人,從一出生就開始經歷了病痛、老死,人往往不會把握住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一旦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後,往往會開始後悔自己還有許多事沒去做、沒去完成,人永遠沒辦法預知自己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何不在自己還健康的時候,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和自己還未完成的事呢!有一些剛出生的小孩子就患有先天性的疾病,但小小的身軀哪可能有辦法受得了疾病的侵襲和無數次的手術,煎熬著家人也更煎熬著小孩子,或許在有些旁觀者的眼裡看來這是種殘忍,會想說不如就讓他結束生命就不需要再那麼痛苦下去了,但只能說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是想盡辦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下去,就算小孩子已經死亡了,也還是存著一絲希望,希望醫師能夠把自己的小孩救活。大部分的病人、病人家屬對實習的醫護人員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當實習的醫護人員在做一些技術時會緊盯著看,怕稍不注意就會有任何的閃失,若第一次失敗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就越來越難彌補,或許下次就沒機會再接觸到這個病人了,但若第一次就成功了,也只不過是姑且、暫時的相信你的技術而已,只能說有許多東西都必須靠著不斷的練習和經驗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若沒有這些的練習和經驗,下一次同樣的事情還是一樣犯同樣的錯誤罷了。作者在書中提到許多自己親身體驗各種不同的人、事、物,這也讓我想起實習時,遇到各種不同的狀況,讓我更能感同身受,也值得我去醒思。
2008-05-06 21:46:33
5N504 48號 賴育萱
一、 作者簡介
作著
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
資深護士,在加護病房任職超過二十年,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
譯著
栗筱雯
1973年生於台北,1995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曾任報社編譯、現為自由譯者。著作有《女教授應召實錄》、《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審定著
桑潁潁
美國愛荷華大學護理碩士,曾任神經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及內外科加護病房護士。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督導長,及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兼任講師。
二、 作品簡介
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在本書中道出在加護病房中的經驗種種;包括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及共事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堪稱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以悲憫、不失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脆弱,也時時省思著護理工作所帶來的衝擊與激勵。
都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有時我還是會把ICU(加護病房)聽成I See You(我看見你)。這幾個字令我想到護理人員擁有一項特權:深入觀察病患的生命,陪伴病患度過他們一生中最私密、艱難、脆弱的時刻。
三、 佳句摘錄
1、 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P.11頁)
2、 言語也可以成為良藥,發揮療癒,撫慰和鼓舞的效果,但不當使用言語所可能造成的損傷,不亞於我所知道的某些嚴重錯誤。(P.12頁)
3、 重症的照護-是一個充滿痛苦和悲傷的行業,最終的結果如何?過程中還是得承擔很多苦難。(P.73頁)
4、 你曉得上帝跟醫師之間有什麼不同嗎?差別在上帝知道自己不是醫生!(P.87頁)
5、 這是一場戰爭。病房就是交戰區,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P.95頁)
6、 (人生必有一死)的情況下才學得到的謙卑,信仰,希望,感恩,憐憫的教訓呢?(P.158頁)
7、 天使歌唱在高天,美妙歌聲遍原野。(P.167頁)
8、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P.243頁)
9、 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P.245頁)
10、 護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病人在最自然的情況下恢復健康。提高營養、新鮮空氣、睡眠、光線、清潔、隱私、宜人的氣氛;以及和平、舒適、愉快的環境。(P.398頁)
四、 他人評價
芸芸/台灣台南/2006.10.14
身為一位護理人員,我想....這本加護病房真的是深深的感動了我,常常在工作的時候,會有的感動..無力感..快樂..失落..都在這本書中一一呈現,雖然,我不是加護病房內的Nurse,但是身在病房中的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他的震撼力!!!值得一讀~~唯一的缺點,應該就是字太小吧~看的眼睛還挺酸的呢!!
深藍/台灣台北/2006.07.04
一面厚重的隔離門在世界廣大的空間中劃出一塊區域,這塊神聖的聖戰場是生與死的中繼站,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是生命為了生存所作的最後掙扎。如果這個地方有歡愉,那肯定是上天的悲憫、意外的賜福,然而事實是這裡裝滿著苦痛
穿著隔離衣,用優碘洗手,藉以控制生菌數比例的措施;看著一床床插著各式導管的人,週遭環繞著一個個維生器具;躺在床上的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臉孔,如今感覺不到一絲生息的軀體。平和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像鐘擺似的規律聲響,像極了倒數計時般死神的催促;波濤洶湧時,那邊在吐血,這邊在作CPR;偶爾門外有人啜泣,偶爾一床蓋著白布由家屬從門內緩緩推出。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詭異?更哀痛?更悲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 博克來網路書店(資料來源)
五、 讀後心得
醫院裡常上演生命的悲歡離合,尤其以加護病房是最靠近死亡的地方。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士和醫師們,他們在工作上互相支援,他們在精神上彼此鼓舞,思辯有關於醫療的道德責任。
他們偶爾有爭執與忿忿不平,因為當政治人物及社會大眾往往都忽略或貶抑護理工作的價值。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Book2.aspx?bokno=1111MA058 (資料來源:大塊文化網路書局)
讀完這本書讓我回想到當初在基本護理實習中,那是”第一站”我們開始到醫院實習的地方,剛開始未經人事的我是充滿了緊張、不安及刺激(就像這本書的作者提到剛到加護病房的情形一樣),很快的要馬上適應著單位的步調,雖然短時間,但畢竟還是經驗。
到最後一禮拜,突然學姊問我的一句話-以後你還會回來這”看看我們”嗎?,當時的我並不懂的那句化的意思!直到問了指導老師才知道自己在學習中已有給學姊留下印象!當時回想著(我的第一步算踏出的成功嗎!?)。
之後返回學校上課遇到之前一位指導過我們的內外老師,她曾經跟我說”我們來做個約定,以後你一定要走加護病房唷!”(我們有做個約定的手勢),但因為再之後的過程裏我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難讓我有不想走護理的理念存在,但後來因為看了這本書讓我又再度燃起不可以放棄走護理的念頭。別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我不可以做到,別人所經歷過的事情,我一定也可以通過這些難關的。
在這本書我也讀到了這句話--言語也可以成為良藥,發揮療癒,撫慰和鼓舞的效果,但不當使用言語所可能造成的損傷,不亞於我所知道的某些嚴重錯誤。(P.12)
我常有語病得罪人的事情發生,在這本書也學到了如何改變自己說話方法,這本書直得推薦給其他喜愛閱讀的朋友看,假使看不懂醫學術語,但這本書的內容有鼓勵與勉勵他人的作用。
2008-05-06 21:49:53
5N504 10號
實 習 醫 師 手 記 之讀書報告

一.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期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選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治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書等的肯定。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作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放棄令人艷羨的醫業,從事文化事業之後,應聯合報及中國時報之邀,精由追憶與反省而寫成的文章,呈現五十四個生命遭遇難題的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他在當實習醫師期間的心路歷程。迴腸盪氣,令人百讀不厭,長銷近二十年,是由醫學反觀人生的力作。
三.佳句摘錄
1.有些人要在死從才出生。p14
2.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兒使的開放,更何 況是一個人類的生命?p49
3.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要太過匆促,有容納一朵花和一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
4.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p55
5.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像杜鵑窩一樣的夢靨亦然。p101
6.世界上一切知識,也比不上孩子眼淚。p114
7.真正的選擇往往是或此火彼,無由規避的,且其後果必更為重大,而選擇乃是導致此後果的唯一因素,所以它才是痛苦的。p132
8.在選擇之前,誰也不知做何種選擇才是「對」,事後也不能以成敗論對錯,但從中活過來的人,則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提昇了生命。p133
9.人類的存在,包括疼痛及死亡,終將是一種「奉獻」,正因為我們不明瞭它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心懷敬謹。P177
10.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何必在他面前如此卑居呢?p180
四.他人評價
在實習醫師手記中,作者王溢嘉先生以一篇篇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帶您走入其內心世界,因其無法只以冷硬的科學儀器來治療病患身體的病痛,而選擇離開醫界,卻也因而更能撫慰人們內心痛苦的心路歷程。看到這裡不禁讓人又想到最近十分熱門的話題:臥病在床的病患,需要的是不斷的放射治療吃藥打點滴……,還是醫護人員及親友的悉心照顧與呵護呢?
五.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醫師這個行業雖然外表很華麗,但其實做這個行業是要經歷很多的抉擇,和許多病人的生老病死,醫院裡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人,所以跟她們的相處模式也有所不同,我們做醫護人員的也是一樣,有時看病人痛苦也很想減輕他的痛苦,但只有大部分的痛苦能減輕,有些痛苦我們還是沒辦法解決,像之前出去全年實習時,去每一科不同病房,照顧不同類型的病人就給予不同的護理方式,而且也依每個病人的特性和需求來照護他,例如:外科病人是傷口疼痛就該給予他止痛,和傷口清潔避免感染;而內科慢性病人就該控制他的病情與復建,並且如果住院已有一段時間者,應給他心裡支持鼓勵他;兒科病人就依不同年紀給予他安全感,有些技術方面的東西只要多練習就會熟練,但有些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所以出去實習讓我們學習了很多之前只會死背不了解的東西,而書裡這位醫師之前當實習醫師時,也是經過了醫院的多重練習加自身的努力,之後才會有所收穫,但是病人本身也是一大重點,如果病人本身自己都放棄生命,那不管我們做奪多或許都只是一些小幫助而已,要病人本身自己有努力那我們的幫助就會更加的加倍,所以醫院裡病人我們都猶如是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他們,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和很好的心理支持他們,讓病人覺得像待在自己家裡一樣,這樣對於病情和心情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2008-05-06 23:15:57
5N504 26號 吳妮臻
作者簡介
作者於1969年5月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作者三十歲以前從事新聞工作,認為文字是一種批判的工具,敘述著社會畸形和人心貪腐的情景,三十歲以後進入未盡可知的佛教團體工作,文字成為探索生命的方式之一,在隻字片語中,像多了幾許生命的力道,發現生命如此值得期待。
作品簡介
這本〝醫者的容顏〞紀錄了在大林慈濟醫院十八位熱愛生命、堅持理想,永不對病人說放棄醫生,而每位醫生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的地方,求學的成長過程歷經了喜怒哀樂的漫長歲月,朝著目標前進,把每一段的成長過程烙印在自己心中,讓這些動力在行醫過程發揮自己的力量,利用精湛的醫術與他們無私的愛溫暖了大林這鄉鎮也溫暖了人間。
佳句摘錄
1.生命的抉擇,就在這樣的特殊的因緣之間,讓人難以思量!(第一章.P10)
2.「醫」與「病」一同攜手度過人生的低潮,譜出的將是最美麗動人的生命詩篇。(第一章.P13)
3.當經驗不斷累積,才驚覺很多做法未必是最正確的。(第二章.P20)
4.只要找對路,不怕路遙遠。(第二章.P23)
5.告訴孩子要懂得感恩,並非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錢換得。(第三章.P33)
6.一生不需要轟轟烈烈,走了之後,值得別人懷念就夠了!(第三章.P34)
7.累只是身體上的,但心理上的歡喜卻是難以言喻。(第四章.P45)
8.只有當自己成為病人家屬,面臨生死攸關的當下時,才能真正同理家屬的心情。(第五章.P49)
9.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一絲機會,因為無論如何都可能會有好轉的奇蹟出現。(第五章.P54)
10.人與人之間應該和樂相處,而不是那麼的你爭我奪。(第五章.P55)
11.要先去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而付出愛無所求才是最珍貴的。(第七章.P88)
12.成功不會因為自己的心地善良而到來,它需要積極與努力,光靠人格特質更是不可能成功。(第十章.P125)
13.作為一位醫師,最基本的就是要先學會做人!除了技術以外,用心比用力更加重要。(第十七章.P239)
14.其實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戰先輸的心。(第十八章.P263)
他人評價
  當醫師面對病人的病痛,卻只有看到「一個可以盡情揮灑的表演舞台」時,究竟,病人心裡頭真正的苦,有誰看到了呢?醫師與病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醫師因病人得以彰顯生命的價值,病人因醫師而能重享生命的喜悅;兩者的關係是超越任何實質的報酬或代價的。
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一位良醫的養成,需要許多的因 緣聚合,至於對於一位醫師,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呢?從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更期待,醫師與病人,可以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大林慈濟醫院-林俊龍院長推薦
讀後心得
我會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在某一年的寒假,那時我在嘉義的阿姨家,不小心生了一場重感冒,燒了又退,退了又燒,反反覆覆,阿姨無計可施之下就帶我去大林慈濟醫院掛急診,那裡的醫生真的像這本所寫的十八位熱愛生命、堅持理想,不對病人說放棄的醫生,在旁邊都可以感受到醫生無形給予的生命力,讓人受到心安的感覺,而這本書〝醫者的容顏〞是敘述十八位醫生在大林慈濟醫院發光發熱的故事,剛買回來時,就迫不及待的翻開閱讀,好奇那十八位醫生如何與慈濟醫院結緣,更好奇的是十八位醫生的心路歷程,結果一篇接著一篇,每一篇都可以感受的到醫生從無到有的成長過程都讓人為之動容,像最後一篇的〝醫師爸爸-沈啟明〞,我覺得這位醫生很勇敢也很熱愛自己的生命,雖然他沒有健全得的身體,但他永不向他自己的人生低頭,並且在挫折中追求成就,因為人生的道路總要靠自己走下去,就算遇到任何一項挫折,只要退一步或者轉換自己的想法,都可以海闊天空。在人生的道路凡事都要學習,也許我們也該學習面對任何境遇,不管是否困難或簡單,轉換自己的心境讓自己可以沉澱一下心情,在沉澱的過程中想一想自己哪裡錯了,哪裡該改進的地方,這樣就不會讓自己更煩雜,要不然一遇到挫折就想要逃避,逃避不是唯一選擇的方法,面對才是對自己最誠實的方法,這樣才會在挫折中學會成長。
2008-05-06 23:16:03
5N504 25號 張富嵋
一.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就讀醫學系,期間不斷的跨界涉及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並開始從是散文創作 、議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余文化工作。多年來他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經有三十餘種,期中融合了知性、感 性,在國內文壇獨樹ㄧ幟,更獲得中 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二.作品簡介:
「實習醫生手記」這本書,是王溢嘉在醫院當實習醫生時的ㄧ些片段故事,他的故事內容都不長和日記差不多,所以並不會讓人覺得像是 阿婆的裹腳布。
裡面的每一篇短篇故事雖然不長,但是卻能讓讀者很清楚的瞭解到作者那時的心情以及他所要隱喻的所要啟發的?什麼。

三.佳句摘錄:
1.老教授走在最前面,如同帶來福音的仁者,而我們則像一?使徒。(P26)
2.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越來越淡薄,因為我已慢慢了解到,他們所擁有的,是我即將是去的;而他們所失去的,正是我企圖去捕捉的。 (P27)
3.我希望我的路中有霧、有雨、有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路的終站藏在雲深不知之處。(P29)
4.這是什麼樣子的人生啊?這裡沒有尊嚴,沒有聖潔,有的只是卑微而受苦的生命。(P32)
5.也許死亡的教訓太可怕了,所以人們不願記取它所帶給我們的教訓。(P41)
6.生命何價?能夠是花微笑,也直回票價了。(P52)
7.正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才能創造出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因為五言絕句只有十二個字,所以能寫出那麼多凝煉精純的詩篇。 (P53)
8.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太過匆促,有容那一朵花和ㄧ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
9.ㄧ個會寫詩的人,是不會因為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而抱怨說無法讓他盡情發揮的。(P53)
10.我必須正視人間之「至醜」,然後才懂得去接納和珍惜那人間的至美。(P141)
11.伊凡說:「世界上一切知識,也比不上孩子的眼淚」。(P114)

四.他人評價:

個人書評 (2004-02-17)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很多次從我國中的時候,這本書,就在我大哥的書架上 我相信,「醫者,父母心」是每個穿上白袍的人應有的使命感穿上白袍,便有權力探索他人隱私與痛苦每一個病患,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醫病關係,可以是深刻,可以是過眼雲煙 醫學與人性,是不可分割的交集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想進入醫學系的高中生也推薦給每一個醫學系的學生,還有每一個已穿上白袍的人


個人書評 (2002-10-09)
大學時讀到這本書,深受震撼。多年後,若你要我推薦一本書,我毫不遲疑的會告訴你:「實習醫生手記」在一篇篇簡短的故事中,敘說著「人性」,醫生的心境、病人的痛苦、社會的現實、人生的無奈與悲哀,直擊內心,讓人久久不能自己。我個人偏愛「肉瘤上的玉蘭花」和「一首家族的悲歌」,淡淡的文字,卻深深的刻印在讀者的心上。 這雖然不是一本快樂的書但也不是一本絕望的書 讀這本書時心情也許是沈重的但讀完這本書後內心的愛卻又是滿滿的唉~~我說不清楚這樣的感覺親自來讀讀您就明白我話裡的意思了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50544422#store

五.讀後心得:
這本書讓我看見有別以往的視野角度,從沒想過身為醫護人員,在職業上在道德上也可以在分內的工作中表現出童心未泯、不失其真的感
覺,把ㄧ般人所認為醫生很崇高、難以親近的認知完完全全的瓦解,原來...在醫生的心裡也是會有OS的時候,也是會有疑惑以及五味雜
沉的心情。也許我們都快遺忘了醫生也是人,也是會有喜怒哀傷的,他們也許知識學問豐富,見多識廣,但...就背後的辛苦及壓力不見
得比我們少,也許在醫院裡,他們都好像高高在上,但回到家中醫生也是個愛家庭愛家人的普通人。
這本書是從他一個菜鳥實習醫生開始在實習的這段時間中ㄧ些斷斷續續的片段小故事,故事內容雖然都不長,但是那一篇篇的故事都讓人
覺得特別,除了像在述說故事一樣,也有許多很有趣的OS,那些的OS除了有趣外更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一面,讓我知道原來醫生也不是像每 個人所想像中的那麼偉大,也是許多醫生只是找不到其他出處,所以才乖乖的接受醫生這頭銜的,心裡明明不知道偷偷的罵過幾回,可是 ...還是得乖乖的就範當個&quot稱職的醫生&quot,也許這也算是一種可憐吧!!這本書裡有幾則小故事,讓我很有興趣,宣布死訊‧心如電轉、誰
來決定嬰兒的命運、肉瘤上的玉蘭花等。特別是對肉瘤上的玉蘭花最有特別的感覺,因為它讓我想起我第一次實習的時候照顧一位被山豬
咬的個案,我當時的心情和想法就是與作者一樣,所以對這篇文章有特別感覺,也讓我想起那一段非常特別的實習經驗,所以對這篇文章
有很深刻的印象。
2008-05-06 23:27:33
5N504 10號 蔣欣汝
2008-05-06 23:27:37
5N504 49號 林郁萱
住院醫師夜未眠 讀後感想
ㄧ、作者簡介
邁可‧柯林斯 。曾擔任梅約醫學中心骨科總住院醫師,目前在芝加哥與人合開一家業務繁忙的外科院所。與妻子派蒂和十二名子女同住芝加哥。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二、作品簡介
本書是柯林斯醫師在梅約醫學中心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故事。他用幽默無比的筆調,生動刻畫出自己四年忙碌且混亂的生活:無止盡的超時工作、微薄的薪水、唸不完的書,努力兼差還有值班的夜晚,年年擴充的家庭成員、破車接二連三被拖吊到破銅爛鐵店……,在此同時,滿懷治癒病人渴望的他,在與一個又一個的病人相遇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極限與醫學的不完美。他想努力調和這之間的衝突矛盾,卻只能面對痛苦和死亡的現實。

將近一千五百個由生命、死亡和無眠夜晚交織而成的日子,構築成這段從生澀到成熟的醫師成長之旅。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GH093

三、佳句摘錄
1.沒有人會再我第一天上陣就交付我ㄧ把手術刀,但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屆時我最好已經準備就緒。第3章P46
2.手術房裡所發生的每件事都是你的責任,手術台上躺了一個失去知覺又無助的病患,他全心全意的信任你,記住,不是每個住院醫師,也不是每個麻醉醫師,更不是醫院,而是你。第4章P54
3.每個人都該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第4章p54
4.失敗比成功更能讓你認清自己。第4章、P55
5.當你想學習當個既敏感又內省的人,就利用你的時間吧。第20張P199
6.我目光如豆,只看到我們拿掉了她的一條腿,卻不明白有些事是外科醫生和疾病拿不走的。. 第26章、p252
7.事情隻所以變的容易是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我非常喜歡看診、非常喜歡上刀。第28章p262
8.那些兄弟們需要的不是包紮、固定、清理傷口,而是有人關心他們,不是只在乎斷掉的腿、燒傷的皮或哪天能重回戰場。第32章P301
9. 住院醫師如果沒有練習開刀的機會,將永遠無法獨當ㄧ面,這道理每個人都曉得。第36章p335
10. 病人永遠是最重要的。第36章p335
四、他人評價
醫生的確看了太多死亡和病痛,同時也了解疾病的處置有何成效,對於這些事情看太多後,所以用太過平靜的神情來面對患者與家屬的擔憂,也因此讓人認為醫師沒有同理心或不親切。
醫學系教的是面對人體此一物件,但醫師面對的是人,這樣的調適在住院醫師身上是體驗最深,所以本書的人文氣息才能令人感動。
四年的梅約醫學中心魔鬼訓練,柯林斯醫師的蛻變:從一個對自己欠缺信心的實習醫師,到能體會病患的苦痛,再轉化跳脫自己對病人。病情的感情因素,完全理性的看待生命。有句話:醫者父母心~沒錯!從這本書裡我學習到越是關心越要能跳脫情感用理性面對失去了...就該坦然放手 擁有的...更要好好珍惜從人性的角度出發 對生命懷抱著一份尊敬 理性地看待回應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GH093
五、讀後心得
醫師 像來是人人羨慕的職業之一,我也不例外。當初在選擇書本來做題目時,我很猶豫是否要選擇這本書來閱讀,因為當時認為又不止只有住院醫師晚上沒得睡,也是有很多護理人員晚上也在工作,而且還要照顧病人,後來我還是抱著好奇的心,翻了翻這本書,發現書中內容非常生活化,且也讓我很吃驚,原來剛開始作者進入梅約醫院,也是有很多醫療方面不懂的事,就像我剛去實習時,因為常常被老師和學姊念,常常讓我越來越排斥於去實習的時段,讓我越來越恐懼於未來上班工作的日子,但作者卻可以很認真的看待他以後該走的路,進而努力上進。對於醫生而言,許多事情不像是我們再外表所看到那樣,我總是認為醫師每天只要來查查病歷,看看病人,了解病人狀況,每月薪水就可領到手。原來醫生在實習時候也遇過許多挫折,也是需要經過資深醫師的磨練、訓練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作者在微薄的薪水中,不僅要照顧她的家庭、事業、及讓自己的夢想自我實現,不斷的努力學習、排除困難,而最後讓它成為一位好的醫生。看了這本書,讓我理解做任何工作,若自己不願意多付出心力、及努力,很難會擁有自己所想要的ㄧ切。也許過程會很艱辛、很困苦,但只要有心,我想在困難也難不倒吧!!! 就像以前人常說只要你有心,沒有什麼不可能。
2008-05-06 23:50:39
5N504 34號 王瑜禎
一、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悔,期間並不斷跨界,涉足不輟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且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其文章融合知性與感性、治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 ,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二、作品介紹
一九七八年,作者將「實習醫生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專欄之部分,結集出書。這本書主要是在講作者在實習時所親生經歷的故事,裡面有作者實習時對生命與病痛的觀點,他保留了最接近於醫學時的心靈樣貌,是一個生命階段結束的感言。在這本書裡,有實習醫生的無奈與成長,面對各式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屬,接觸到病人的生死病苦,及每一個感人的小故事,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的。

三、佳句摘錄
1.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仍然必須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 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P.28)
2.世界必須陣痛,卑微的花兒使得開放,更何況是一個人的生命?(P.49)
3.在綠草如茵的遠處,有水塘和垂柳,近處有一叢色彩鮮豔的花朵,在午後凝滯的陽光下,隔窗望,給人一種靜謐的美感,但他卻依然掩不住痛苦與死
亡。(P.51)
4.正因為人生苦短,所以才能創造出那麼多可歌可頌的故;也正因為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所以才能寫出這麼多凝煉精純的詩篇。(P.53)
5.有極限是好的,只要不太過匆促,有容納一朵花和一個微笑的餘地,就是一種賜福。(P.53)
6.在選擇之前,誰有不知做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以成敗論對錯,但從中活過來的人,則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提昇了生命。(P.133)
7.人類的存在,包刮病痛及死亡,終將是一種「奉獻」,正因為我們不明瞭它的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更心懷敬謹。(P176.177)
8.設若你的生命完結,則一切的許諾都將成為謊言,所有的歡樂都變成泡沫。因此,有人寧可抖去高貴的外衣,燒掉美麗的金閣,也要活下去,為了一個卑微的意義活下去。(P.184)
9.苦難重的人快樂和痛苦通常來的較為強烈,也許他們是將一切都惑出去了,只剩下生命這一份最後的恩賜,所以他們能盡情的哭泣,盡情的歡唱。(P.185)
10.生命是無邪的,何不讓我們偋棄虛嬌的尊嚴,美麗的謊言,而追求(保有)生命的圓滿?在這個塵世中,唯一能令我們激動的東西除了生命而外,還有什麼呢?(P.185)


四、他人評價
作者王溢嘉先生不會花俏地吹捧人世間可以多有趣,也不一味悲情地抱怨世態炎涼。他只是靜靜地以參與者的角色積極地經營並闡述他的存在。他當時“不過是”個實習醫生卻已真知灼見地看到醫學的可能性及其有限性並直指出臨終關懷的不可取代性;年紀輕輕的他也體會出學習坦然地面對死亡是每個人都應自我挑戰的課題
http://blog.roodo.com/mozartlin/archives/3980921.html

五、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實習醫生手記,看到裡面那麼多的小故事,有難過的、溫馨的、可憐的,讓我知道很多事都是自己無法預料的,很多的意外、生老病死等等,有的是說來就來,根本沒有讓你有心理準備的時間,生理及心理的變化往往也無法適應,例如因為疾病的關係會喪失某些功能,可能必須依賴別人來幫你完成,但一時之前無法接受,我看到有一篇「童子何辜」,病童因為幫爸爸固攤子,後來爸爸給了他錢讓他去對面的攤子吃麵,在中途就被車子撞了,當爸爸親眼看到自己的小孩出事的那一幕,還有那種心急如焚的心情,從口袋裡拿出鈔票希望醫生一定要救活小孩,看到這我真的覺得很難過,可是還是無能為力救活他,很多的故事都是說在生命要走完的那一刻,那種心情是無法言喻的,我覺得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事物,珍惜每個愛你和你愛的人。
這本書的內容很淺顯易懂,簡單的小故事卻能讓人有深刻的感動,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可以學到很多,想法也會有一些改變,在裡面也說到了當實習醫生的辛苦與無奈,就像我們之前實習一樣,都會有不安的心情,剛開始會害怕疾病害怕病人,像故事裡有的家屬一看到是實習醫生就會抱持著不信任感,覺得沒經驗好像什麼都不會,也會讓人很挫折,但很多事情事只要經過努力就會收穫的。
2008-05-07 00:06:10
5N504-4號-陳秀梅
一.作者簡介
于劍興,1969年5月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目前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二.作品簡介
這一本書,是寫出關於十八位醫師,從不同的地方來到了大林慈濟,是如何的堅持理想、熱愛生命,和不對病人說放棄的故事。然而,對於醫師來說,究竟該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病人?而醫師心中對於病人的期待又是如何?裡面有他們從小到大、求學與成長的歷程,以及他們對於醫療的想法與自我生命的思考與實踐,再他們日常生活與行一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
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轉變成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既深刻而動人。

三.佳句摘錄
1.只要找對路,不怕路遙遠。_23頁
2.要去體會別人,並從自己做起。_32頁
3.累只是身體上的,但心理上的歡喜卻是難以言喻。_45頁
4.只要有些許可能,就不放棄為生命所做的努力。_49頁
5.人生就像一個圓形的跑道,起點就是終點,終點也是起點。_71頁
6.要先去愛人,別人才會愛你,而復出愛無所求才是最珍貴的。_88頁
7.不要凡事都要想要一條退路,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_112頁
8.成功不會因為自己的心地善良而到來,它需要積極與努力,光靠人格特質更是不可能成功。_125頁
9.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自己的理念,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發揮自己的良能。_193頁
10.做事是為了達到自己所嚮往的目標,而不是在乎別人怎麼想、賺多少錢。_207頁

四.他人評價
叛逆☆〃:
作者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時蒐集了18位醫師的求學予成長 的歷程,以及醫師們在院內服務時的態度、專業、技術等等...皆很完善使這本書達到一個完美的地步;內容裡的例子滿多的,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內容卻精簡許多,大多只敘述頭馬上又接結尾...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讓我想去了解其大概的內容,或許作者這樣是為了讓身為讀者的我感到意猶未盡吧?!藉由此書也能讓自己去思考&quot醫&quot&quot病&quot2者之間的定位、心態等等...好書值得大家觀閱!(推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293
五.讀後心得
在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有了一些改觀,以前認為醫師對病人並不是都是最真切的關心,而都只是在於利益的得取,不過看完這本書,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醫師會替病人著想和關心的;我覺得這十八位醫師,在成為醫師的背後也都是用很多努力和辛苦換來的,而且幾乎每一個成功的醫師背後仍有一為辛苦的角色;覺得這幾位醫師給我的感覺,他們都有很好和開闊的想法,除了技術的專業,給病人獲得最好的治療和照顧之外,在面對病人的時候,也會站在病人和家屬的那一方著想。像是我覺得點燈溫暖病苦心這單元的醫師,裡面有說到阿公教會他誠實,而讓他更要求自己誠實以對,那位醫師就說了一句話,「告知病情是醫師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藝術!不能把責任都丟給家屬。」我常常看到醫療相關的新聞,當然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推卸責任,為什麼有的問題不能解釋清楚就一句賠償就不了了之,如果可以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也許都是可以有商量的餘地。在實習的時候,有遇到有的醫師很站在病人的角度想,像是有觀察過,有些產科醫師很細心,孕婦做完超音波檢查,因為躺著肚子大大不太容易起來,醫師會協助孕婦起身,也許在別人有的動作看起來沒什麼,但是也許在孕婦眼裡可是很感動的。讀完這18篇醫師的故事,真的覺得好的醫師還是不少,當然為了利益的還是很多;也許多替病人著想,別人在生病的時候也能減輕不少痛苦。
2008-05-07 00:57:23
5N504 36號 顏嘉霈
書名:加護病房
一.作者簡介:
蒂妲‧夏洛芙(Tilda Shalof)資深護士,長期在加護病房工作,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
二.作品簡介:
醫院裡日日上演生命的悲喜劇,尤以加護病房是最靠近死亡的地方。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士和醫師們,是本書的主事者與旁觀者。他們在工作上互相支援,他們在精神上彼此鼓舞。他們思辯,關於醫療的道德責任(酗酒者是否有權接受肝臟移植?醫院可以拒絕救治死刑犯嗎?)。他們偶有爭執(當醫病雙方對治療對策意見不一時,醫師是否該擇善固執?),他們忿忿不平(當政者及社會大眾往往忽略或貶抑護理工作的價值)。他們在加護病房目睹一個個憂傷或美麗的人生故事,他們看到彼此對醫護工作的絕佳詮釋:護士艾倫總是在病人的男友前來探病前細心地為病人梳洗打扮,儘管病人早已昏迷多日。醫師戴瑞用充滿慈愛心意的言語,撫慰了病危的家屬。他們相信,良好的照護就和一張鋪得整齊舒爽的床一樣,是給病人的一份禮物。
三.佳句摘錄:
1.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P.11
2.言語可以成為良藥,發揮療癒、撫慰和鼓舞的效果,但不當使用言語可能造成損傷。P.12
3.一切早已決定,只是你仍必須為所應為。P.184
4..無論生死是否已經決定,都不能免除你們行義的責任。P.184
5.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將祝你度過這道難關。總是盡全力為公司付出,遇到困難從不輕言放棄。P.98
6.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未完成的事,都寫出來。P.245
7.探向枝椏,那裡才會有果實。P.251
8.同理心是最大的智慧。P.450
9.護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讓病人在最自然的情況下恢復健康。P.398
10.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P.233
四.他人評價:
一面厚重的隔離門在世界廣大的空間中劃出一塊區域,這塊神聖的聖戰場是生與死的中繼站,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是生命為了生存所作的最後掙扎。如果這個地方有歡愉,那肯定是上天的悲憫、意外的賜福,然而事實是這裡裝滿著苦痛。
穿著隔離衣,用優碘洗手,藉以控制生菌數比例的措施;看著一床床插著各式導管的人,週遭環繞著一個個維生器具;躺在床上的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臉孔,如今感覺不到一絲生息的軀體。平和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像鐘擺似的規律聲響,像極了倒數計時般死神的催促;波濤洶湧時,那邊在吐血,這邊在作CPR;偶爾門外有人啜泣,偶爾一床蓋著白布由家屬從門內緩緩推出。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詭異?更哀痛?更悲絕?
如果做粗重的工作是最勞力的工作,那醫護的工作大概就是最勞心的工作了。除了得承受這樣高壓的工作壓力,還得調適滿懷的情緒,同時還得撫慰患者悲愴的心靈,這一切的一切,如何能夠一笑以置之?如何能在無盡的痛苦深淵中超脫呢?
本書敘述的不只是一件件發生的醫療事件,還包含著醫療的價直與意義、醫療政策在現今社會所發展出來的偏頗。它不只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以醫護為職志的從業人員心裏最真摯的心境。引用自博客來書籍館深藍/台灣台北2006.07.0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
五.讀後心得:
看完了加護病房這本書讓我感觸良多,也從中更明白當護理人員的辛勞,也讓我很佩服此種耐操的毅力,看到大家都為了想要讓病人好起來的那種團隊合作的精神是我最崇拜的。醫院是個生死交接的場所,每天都必須迎接各種不同疾病的病人,裡面的每一個護理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復健師…都是如此的忙碌。在實習生活的記憶裡,雖然那是一段很辛苦的過程,但換來無數的寶貴經驗,記得在內科實習的時候,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的患者,才與他接觸兩天就過世了,才親眼看到醫生學姐在為他急救,當下心中突然覺得好捨不得,也感慨到人生真得很短暫。偶爾走在路上的時候,也會看到救護車正在出勤中,都會不一經意的在想是哪裡又發生了什麼事呢?選擇護理這條路我並不後悔,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也讓我對護理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自己算是個急性子的人,曾經也想過要去急診室或加護病房上班,這樣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挑戰自己一下嚕~大家都說護士是個白衣天使,他賦予著很神聖的責任,要盡心盡力的幫助大家,再怎麼樣在健康的人都會生病,生理機能都會自然的衰退,總是需要護士的照顧,如果大家更重視及尊敬護士,相信往後一定會遇到更多精力充沛、樂在工作的護士,他們會樂於做病人溫暖的依靠
2008-05-07 15:10:07
5N504 20號 蕭羽筑
壹、作者簡介:
王溢嘉,生長於台中市,後負笈北上,進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領受科學教誨,其間並不斷跨界,涉足社會人文、藝術、文學等領域, 並且開始從事散文創作、譯作及文化論述。畢業不久,即決定棄醫從文,專是文化工作。
多年來,他曾在《人間副刊》、《時代副刊》、《自由副刊》、《牛頓雜誌》、《張老師月刊》等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成書著作已有三十餘種,其融知性與感性、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風格,不僅在國內文壇獨樹一幟,更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的肯定。
閱讀、思考、觀察、創作不輟,如蜂釀蜜般書寫新篇章,已是他義無反顧的生命之路。
貳、作品簡介:
王溢嘉說:反盜取生命奧秘的人,必須為此付出許諾,但他為什麼會在台大醫科畢業後,放棄令人艷羨的醫業而獨自走上有風有雨,路的盡頭在雲深不知處的旅程?一九七五年自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七六年,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一九七七年,又開始在聯合報新闢的萬象版撰寫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兩個專欄都寫了一年多,一九七八年,將實習醫師手記專欄及楓林散記轉欄的部分,集結成書。世上為何有醫生這個職業?醫生如何面對生命的難題?生命如何避開可怕的陷阱?病痛會讓每個人都懂得哲學?這是由醫學反觀人生的力作!作者用紀實的手法講述了自己在醫院期間遇到的各種真實場景,病痛的產生讓彼此更懂得珍惜!
參、佳句摘錄:
1、 我覺得某些東西,對某些人來說並非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命運,你不得不受它驅策,而走上一條不知終點的路。P.4
2、 一個太過健全的人,是無法瞭解別人的痛苦和不幸的,他人的不幸和痛苦,屍體笨拙的姿勢、腐敗的氣味,均使我沉思且哀痛。P.15
3、 一個人皓首窮經,經其一生與生命中的惡魔搏鬥,當他接近那看似完美的極限時,他仍然必須黯然讓路,讓某些病魔恣意狂舞,和病人玉石俱焚。P.28
4、 如果我現在有救人的意願,那也是我在親睹眾多病人的苦難後,才得到的反省。P.96
5、 在選擇之前,誰也不知做何種選擇才算「對」,事後也不能以成敗論對錯,但從中活過來的人,則不僅挽回了生命,而且提升了生命。P.133
6、 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P.145
7、 也許病人在臨死的一剎那才曉得他是怎麼一回事,他想開口抗議,但死神是不會給他機會的!P.157
8、 生命是無邪的,何不讓我們屏棄虛矯的尊嚴,美麗的謊言,而追求生命的圓滿?P.185
9、 要認識人生,必得先認識死亡;對死亡的看法,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我想,這也許是很多醫生會譜出浮士德變奏曲的原因之一。P.199
10、 當你看到一個倒下去的路人,一個棄嬰時,只要你趨上前去施以援手,將有更多的人會繼你之後施以同樣的援手。P.208
肆、他人評價:
慘白色的醫院,遠遠的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加上陣陣撲鼻而來的藥味兒,更是令人走避不及!儘管如此,醫院卻給我一種神聖的感覺。更曾經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女醫生,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袍,穿梭在病房中看診,好不神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這本書後,方能更深一層的體會到一個醫生壓力,病人面臨生死關頭就在那一念之間,這一刀劃下之後的結果他們必須全然的接受。
「當一個成功的醫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篇手記中有這樣一件記事,外科實習醫生都必須實際為急性盲腸炎的病患開刀,沒有成功的開完刀都不能算是合格醫生,作者某天就碰巧有機會替一位病患開刀,由於他平時在住院醫師身邊實習多時,對於開刀的步驟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他磨刀霍霍了好幾天,終於等到這天的到來。他握起手術刀,即將劃下去的一刻,卻被指證拿法錯誤,頓時間發現,平時眼熟能詳的開刀程序,今天卻是知易難行,瞬間!心開始顫抖,劃下刀的那一刻之後,開始為傷口劃的不夠深不夠大自責!我們生活中不也常常發生這種事嗎?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1301152
伍、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了解一個醫生背後的辛苦故事,醫生是人們的期望和希望,因為當自己的親人生病時,我們是多麼的需要醫生的幫助,其實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好醫生,人生就是這麼的奇妙,我們不知道下一秒生命會變的如何?但是我們曾經努力過不是嗎?醫生也很努力的去救回每一個病人,不是嗎?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棄嬰談助人」,在這社會中,有多少人會伸出援手去幫助和自己不認識不相干的人呢?很少吧!因為在這社會中大家都會想說,不要為自己增添麻煩,假裝沒看到就好了呀!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當下我們救了他,他的人生就會過的不一樣了,可是當下我們若當作沒看到,那很有可能這個生命就會因此而消失了。在這社會中,已經發生過多次棄嬰事件,可是當路人又或者是自己走過的時候,遇到這些事,當下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會是伸出援手還是就當作沒看見呢?可是在我讀護理之後,我覺得當自己真的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這些雖然都不是自己的事,不過更應該伸出援手來幫助這些人,他會因此得到自己更美好的生命,雖然我和他是不相刊不認識的人,可是當自己有能力去救一個人的時候,心裡是不求回報而希望這個人的生命可以多活一點,可以過的更多采多姿的。
看完這一小篇的故事,讓我想到在現實生活中,會有許多人覺得遇到這些事是會造成自己的麻煩,自己的不便,更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衰,所以寧可不去管這些和自己不相干又或者裝做沒看到的事,可是對我而言當下如果我遇到這些事情,如果我有能力,我會盡自己的努力,伸出援手去救一個還很寶貴的生命,常常有人說:「生命是很可貴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珍惜每一個生命。」,假如當下我們伸出援手,這個生命就會有多采多姿的人生。而且幫助人應該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唷!大家要記得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唷!
2008-05-07 15:11:35
5N504 17號 周惠玲
加護病房閱讀心得
作者簡介:
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
  資深護士,在加護病房任職超過二十年,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為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寫下她在加護病房ICU的所聞所見─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以及共事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堪稱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以悲憫而不失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力度,也不時省思護理工作所給予的衝擊與激勵。
作品簡介:
  本書透過作者在加護病房的經驗,以真實病例作為陳述的主線,可以看出作者如何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護士,隨著經驗的累積及不斷的磨練進步,變成一個專業的護理人員,也透過了作者的描述,讓我們一窺平時神祕卻又緊急的ICU加護病房的種種,更能對護理從業人員產生同理心。
十大佳句精選:
财 遇上病人心臟停止的時候,首先應該做什麼?就是深呼吸。接著,測量脈搏,我是說,量你自己的脈搏,然後再量病人的脈搏。一樣一樣慢慢來,什麼都不要急,不要讓任何人、任何事使你亂了手腳。萬萬不可。
财 簡簡單單,不難。輕一點,不要太用力。慢慢來,不要趕。放輕鬆,別急躁。
财 這是一場戰爭,病房就是交戰區,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
财 如果你把死亡視為失敗,如果你把死亡視為最糟糕的結局,那麼的確是很令人絕望。
财 如果只是專有名詞,我們就不必管它;如果死掉的只有大腦,我們會照顧她大腦之
外的部分。
财 家屬在乎的是醫護人員有沒有那份心,對於病況詳情反倒是其次
财 為了使病情能夠在某種合理機率下好轉,忍受治療的痛苦是值得的。
财 我們渴望接下具有挑戰性的病例,渴望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妥善運用我們的知識
與專長。從事這種迷人、具挑戰性、鼓舞精神的工作,壓力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财 只要有能耐,護士是很喜歡解決問題的。
财 要感謝的不僅是諸位發揮的專精技術,還有諸位的慷慨相助與慈愛心腸

他人評價:
一面厚重的隔離門在世界廣大的空間中劃出一塊區域,這塊神聖的聖戰場是生與死的中 繼站,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是生命為了生存所作的最後掙扎。如果這個地方有歡愉,那肯定是上天的悲憫、意外的賜福,然而事實是這裡裝滿著苦痛。
穿著隔離衣,用優碘洗手,藉以控制生菌數比例的措施;看著一床床插著各式導管的人,週遭環繞著一個個維生器具;躺在床上的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臉孔,如今感覺不到一絲生息的軀體。平和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像鐘擺似的規律聲響,像極了倒數計時般死神的催促;波濤洶湧時,那邊在吐血,這邊在作CPR;偶爾門外有人啜泣,偶爾一床蓋著白布由家屬從門內緩緩推出。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詭異?更哀痛?更悲絕?
如果做粗重的工作是最勞力的工作,那醫護的工作大概就是最勞心的工作了。除了得承受這樣高壓的工作壓力,還得調適滿懷的情緒,同時還得撫慰患者悲愴的心靈,這一切的一切,如何能夠一笑以置之?如何能在無盡的痛苦深淵中超脫呢?
本書敘述的不只是一件件發生的醫療事件,還包含著醫療的價直與意義、醫療政策在現今社會所發展出來的偏頗。它不只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以醫護為職志的從業人員心裏最真摯的心境。
引用自博客來書籍館深藍/台灣台北2006.07.0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

閱讀心得:
對於即將投身於護理工作的我來說,看完了加護病房一書後,對於這個將來的職業,有了一番新的體悟。加護病房(ICU),或稱為加強護理單位,是專門為病況緊急或是病情嚴重的病患所專門設立的。在書中,透過了作者的文字,看到了在學校中沒辦法深刻了解的ICU急救現場,以及很多關於醫療救護現場的處理及應變措施,也看到一個護理人員成長和調適到最後勝任工作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個學習的典範,也是值得學習的精神。
  在書中有很多片段讓我印象深刻,首先要先提到作者對於ICU的解釋,她一直覺得ICU就是I SEE YOU的意思,的確,護理人員最大的特權(也只有他們能做到的)就是可以深入的觀察病患的生命,並且陪伴病患們度過可能是一生中最艱難、最私密也最脆弱的時刻,甚至是最後一段生命的時光,特別是在ICU的護理人員,最常面臨生命的無常。也因此,更讓人敬佩這些奉獻自己的護理人員。另外,ICU多是一些重症病患,在ICU的護理人員通常要承擔更多的精神壓力,還要分擔家屬的情緒甚至是痛苦,也因此,情緒管理變得十分重要,誠如作者所說的:『重症照護是一個充滿痛苦和悲傷的行業。就算最終的結果是好的,一路上還是得承擔很多苦難。』
  書中還有一個觀點,即針對和臨床脫節的護理主管及其管理方式,作者加以撻伐,說出了很多護理人員的心聲。近年來由於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加上健保制度影響了一圓的管理走向,對於護理人員人力和素質非常不重視,這樣受影響最大的,還是這些需要照料的病患們,所以這一點是很值得提出來討論的議題,希望有朝一日,台灣也能建立起良好的護理體系,不單是為相關從業人員、也能夠讓病患擁有好的照護品質。
  在這本書中,舉了許多真實病例,表達出病房中醫、病、護的互動情形,透過文字的描述,包括病人的臨床表現及其他急救過程、同僚之間的對話、病理解說、醫囑處理及安撫家屬……,讓人有身處於ICU病房的真實情境,等於是為將來的工作環境做了一個最簡單的暖身。此外,也巧妙的寫出很多專業的名詞,這些專有名詞或代稱若能夠迅速上手,在以後的臨床現場,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讀這本書一個額外的收穫。     
  最後,引用作者的一段話『我試著讓這份差事包含的所有矛盾在我心裡並存─尊重與不敬、幽默與悲傷、希望與絕望、同情與超然』期勉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感性與專業並重的護理人員。
2008-05-07 16:26:01
5N504 8號 傅緯治
書名:醫者的容顏
1. 作者簡介
作者:于劍興
1969年5月出生於台灣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大學時的論文為「安寧療護醫療團隊的語藝視野建構-以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為例」。
作者在三十歲以前從事新聞工作,文字是一種批判的有利工具,敘述的是社會的畸形、人心的貪腐。走起來有些孤獨,因為就像是在一股看似不可逆的洪流中兀自地扎著;三十歲以後,當自己走入一個未盡可知的佛教團體工作後,文字對我來說,成為探索生命的方式之一,在隻字片語中,彷彿多了幾許生命的力道,兒所獲得的真摯回饋,是發現生命竟如此值得期待。

2. 作品簡介
這一本書,是關於十八位醫師的故事。在大林這座人口數只有兩萬多人的純樸小鎮上,沒有百貨公司、電影院,沒有多彩多姿、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有的是綿延不盡的甘蔗園、鳳梨田,以及一張張真誠無染、歲月深深刻劃痕跡的和善面孔。
但你也可以看到,一位醫師在養成時期歷經酸甜苦辣的漫長歲月,每一段的成長過程都可能化作生命中的烙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行醫過程中發揮難以預期的力量。而因為有所承擔與期待,所以當這些力量呈現在醫療上的行為與觀念時,往往是既深刻而動人的。
理想需要堅持不懈,而專業也必須用心守護。在這一群醫師身上,正有著一股熾熱不退的情懷。

3. 佳句摘錄
1. 慈悲醫者的心,在表面的風光之下,卻有著內心最深刻的反省與沉澱。P-9
2. 不為病人設定答案的底線,卻提供開放式的問題,這讓生命有了更佳的選擇。P-9
3. 四月的嘉南平原陽光燦爛,一片生機蓬勃,但是生命的故事總是難有盡如人意的劇本。P-10
4. 「醫」與「病」一同攜手度過人生的低潮,譜出的將是最美麗動人的生命詩篇。P-13
5. 在開刀房衝鋒陷陣的麻醉科醫師,更有著細膩與慈悲的心腸,不只守護病人,也守護醫院的同人。P-29
6. 病患娓娓道出生命的風景,然後事時傳遞給他們溫暖堅定的訊息。P-66
7. 歷經一次又一次在成功與失敗一線間的等待之後,他仍選擇繼續等待生命綻放希望的喜悅。P-79
8. 他怒力地為每位病苦朋友點一盞燈,即使只能帶來一絲光明、些許溫暖。P-91
9. 悲欣心情交錯,用純潔的心在下一站,重新來過燦爛人生。P140
10. 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堅持自己的理念,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發揮自己的良能。P-193

4. 他人評價
叛逆°☆〃:作者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時蒐集了18位醫師的求學予成長的歷程,以及醫師們在院內服務時的態度、專業、技術等等...皆很完善使這本書達到一個完美的地步;內容裡的例子滿多的,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內容卻精簡許多,大多只敘述頭馬上又接結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讓我想去了解其大概的內容,或許作者這樣是為了讓身為讀者的我感到意猶未盡吧?!藉由此書也能讓自己去思考&quot醫&quot與&quot病&quot2者之間的定位、心態等等...好書值得大家觀閱!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293

5. 讀後心得
18位醫生有著不同的成長與經歷,雖然有些人因為出生環境不理想,但他們靠著後天不斷的努力與學習,以及多年的經驗,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上,雖然面對的病人不盡相同,但他們最終還是以最真誠的心去照顧每一位病人,視每位病人如同自己親人般,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很感動的地方,但相對的我心裡有些慚愧,我的出生既不富有也不算貧窮,但當機會來臨時我卻沒有好好把握,而這些醫生的學習精神以及經驗是值得我去學習的。在書中有一位醫生他以自己的身體親自去試病人所吃的藥,我心想現在怎麼可能有人會這麼做,不過這位醫生的舉動的確撼動了我,因為沒吃過藥的人,不知道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是讓人很難受的,所以他親身去試藥目的是為了要了解病人的不適,讓我覺得這位醫師的舉動讓人敬佩,他也讓我想到在我實習當中,有一位醫師他所教我們的事,當時是面對一位臨終的病人,可是病人的情況很不穩定,而在家屬趕來的同時,可以感覺的到病人很不舒服,醫師看到這種情況,他請護士準備了止痛針,在事後醫生跟我們說,我們給予止痛針是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而家屬方面看到病人時心裡也不會太難過,我事後回想,他所考慮到的不只是病人也包含了家屬在內,這也讓我在實習中上了一課,讓我體驗到了醫者父母心這句話。
2008-05-07 21:16:40
5N504 18號 曹譯云
書名:住院醫師夜未眠
作者簡介:
邁可.柯林斯(Michael J. Collins)
曾擔任梅約醫學中心骨科總住院醫師,目前在芝加哥與人合開一家業務繁忙的外科院所。與妻子派蒂和十二名子女同住芝加哥。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作品簡介:
本書是柯林斯醫師在梅約醫學中心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故事。他用幽默無比的筆調,生動刻畫出自己四年忙碌且混亂的生活:無止盡的超時工作、微薄的薪水、唸不完的書,努力兼差還有值班的夜晚,年年擴充的家庭成員、破車接二連三被拖吊到破銅爛鐵店……,在此同時,滿懷治癒病人渴望的他,在與一個又一個的病人相遇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極限與醫學的不完美。他想努力調和這之間的衝突矛盾,卻只能面對痛苦和死亡的現實。
將近一千五百個由生命、死亡和無眠夜晚交織而成的日子,構築成這段從生澀到成熟的醫師成長之旅。
佳句摘錄:
1.「每個人都該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54頁)
2.「失敗比成功更能讓你認清自己」(55頁)
3.「他只猶豫了一下下,接著懵然拿了ㄧ小杯的優碘潑灑在病患腹部,拿起一把手術刀。他劃下ㄧ次、兩次、三次、用手扒開寬而深的傷口,伸手進去,拉出一個手腳完整、足月的寶寶。他切掉、夾住臍帶,然後把小孩交給瑪莉。此刻ㄧ切為之改觀。瑪莉不再是站在人群後面一個不知名的旁觀者,她變成眾所矚目的焦點。」(81、82頁)
4.「他說我們很抱歉、我們心碎了、我們已經盡力;說我們竭盡所能,ㄧ切做得到的我們都做了。之後,這男人謝謝我們。他跟我們握手,甚至我的手,而我卻什麼事也沒做。這實在讓人難以承受,我從沒準備要讓人感謝。我想揍我自己或這個世界或哪個人。媽媽和寶寶怎麼可以死!」(83頁)
5. 「我還有工作要做,我跟自己說。我不會投降。我對死者的職責已了,但我對生者乃有責任。」(228頁)
6. 我們為什麼總以為加重別人的痛苦就能讓自己少受一點苦呢?
(229頁)
7. 「她當然傷心少了ㄧ條腿,但她說這讓她明白有很多東西她並未失去。她說這樣就好像有個百萬富翁掉了ㄧ千塊,雖然有點難過,但影響不大。」(252頁)

8.「專業訓練使我成為一個技術高超的醫匠,卻忘了當初進入醫學這一行的初衷是什麼?不是修理骨折更不是換人工關節,這些只是行醫的方法和工具。它們只是過程,而我卻把它們當成終點」。(302頁)
9.「不知不覺中,我把每天的工作變得制式、機械化,卻遺忘了身為醫師的使命與天職。實用主義引領著我,讓我失卻了那份感動。我太過專注在技術層面,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這份工作真正的目的,不在於縫合斷掉的筋肉或矯正歪曲的骨頭,而是為了幫助病人,那些活生生在你面前,正在受苦的病人。」(302頁)
10.「我的不安成了良師益友。它不斷激勵著我,在每次疲累或想偷懶的時候鞭策自己堅持下去。但是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可他也不輕鬆:我像著了魔似的,每天晚上都要唸書,因為我非得清楚手上每個病人的每一個問題不可。」 (326頁)
他人評價:
我認為作者在梅約學到最多的,不只是高超的技術,而是身為一個醫生的心態。由這些體認,讓作者真正了解到醫生這個職位的責任。跟隨柯文區醫師團隊時,柯文區藉由身教,讓住院醫師們認知到醫生這份工作的神聖使命:他們的一舉一動,足以影響到生命的去留。因此,身為醫生應該要永保戒慎恐懼,認真扛起自己的責任,全心全力為人服務。
讀後心得:
作者剛進梅約的時候,骨科方面的能力和同儕們落差一大截,雖然落後很多,但是他有著很強烈的學習動力:他對於自己的無知感到非常羞愧,而且他知道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將要交付在他手上,必須要為此努力。柯文醫師是一個知名的外科醫師,而他卻犯了嚴重的錯誤,而他選擇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在人生中也有許多的事情需要面對,而不必畏懼事情,也許你做錯了,但從中學習的會比你成功學習的更多。
接著是瑪莉給我的啟示,當狀況與問題出現時,我們常常只是說與旁觀,總是沒有在最佳時刻,做出對的決策與行動。當遇到狀況時,堅持做對的事情時,即刻的往前行,你將是大家眾所矚目的焦點,然而媽媽和寶寶死了,又有誰會責怪瑪莉呢?
在急救過程中也有許多的生離死別,但是面對死去的病人,內心也相當自責無法將他救活,而面對家屬態度也要保持著泰然自若,因為邁可醫師自知還有工作要做,並不能因此投降。對於死者的職責已經盡了,但對其他病人還是有責任的。
當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因病魔而失去了腿,而少女保持著樂觀的心看待眼前的事物,並不因殘缺而放棄自我。而我有著健康的身體是否更該積極的面對每一天與人生?
許多事情都擁有背後的故事,好比邁可醫師也厭倦上班,但他清楚了解為了幫助病人,那些活生生在面前,正在受苦的病人而奮鬥與學習,也許疲累不堪,但仍然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弄清楚病人的每一個問題不可。
2008-05-07 23:34:46
5N504 28號 王姿茜
書名:住院醫師夜未眠
作者介紹:
邁可‧柯林斯曾擔任梅約醫學中心骨科總住院醫師,目前在芝加哥與人合開一家業務繁忙的外科院所。與妻子派蒂和十二名子女同住芝加哥。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作品簡介:
本書是柯林斯醫師在梅約醫學中心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故事。他用幽默無比的筆調,生動刻畫出自己四年忙碌且混亂的生活:無止盡的超時工作、微薄的薪水、唸不完的書,努力兼差還有值班的夜晚,年年擴充的家庭成員、破車接二連三被拖吊到破銅爛鐵店……,在此同時,滿懷治癒病人渴望的他,在與一個又一個的病人相遇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極限與醫學的不完美。他想努力調和這之間的衝突矛盾,卻只能面對痛苦和死亡的現實。
佳句摘錄:
1. 雖然我念醫學院時非常優秀,但我對骨科的接觸卻甚少。P192.
2. 我比以前更用功了,部分原因視我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也瞭解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包在我身上。P453.
3. 我們對此也一無所知時,老天保佑,最好在他留意到這些事之前,我們已經找到問題的原因,或是著手處理了。P504.
4. 不到一星期,他可能就把此刻忘的一乾二淨,但對我而言,這塊麵包屑卻是一頓美食。P61
5. 我突然瞭解到,自己根本沒有十足的心理準備面對這一切。P88
讀後心得:
當我看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柯林斯醫生其實他的夢想一直都想成為醫生的,雖然他當過了計程車司機、建築工程,但是他的夢想還是實現了阿,書中有一段就是柯林斯醫師站在角落無法理解,為什麼這個小朋友寧願跟一個X光技師講話,卻連瞧都不瞧他一眼,最後他才曉得,那位X光技師憑直覺就知道,最重要的是讓那位小男孩感受的別人真的很在乎他,而他腦中唯一想到的就只有快快快,快把那隻手弄直弄正,然後趕快去忙其他的事情。多少醫生可以這樣子想的呢?其實柯林斯沒日沒夜的工作讓他幾乎敖不下去了,但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了解到每個苦難與折磨其實都是試煉。其實柯林斯他剛進梅約斯中心的時候,他是很緊張的,音樂他從來沒有做過醫師,剛開始巡房的時候,他是5點半就開始巡房了,結果在他巡房到一位老太太的時候他被誤認是變態,其實是因為它太緊張了,太早巡房了去到病房大家都還在睡,當人被吵起來會很不太高興,其實柯林斯可能太緊張了,但是之後就慢慢的可以適應了吧!說真的我覺得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得到了很多知識喔!我一定會在推薦別人看這一本喔!
2008-05-07 23:37:23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