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6-14 09:00:00| 人氣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14年統測作文練習:看國中孩子對人際邊界的各種思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14年統測寫作測驗,考題以200多字的引文,引導學生思考「人際邊界」的議題,不必訂題目。

      我們讓創作坊的國中生我看人際邊界,期許每一個重視同儕關係,卻又經常為同儕關係所苦的大孩子,細膩檢視自己與他人互動的生命經驗,試著深入提問與思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際邊界。

      而無論給出的答案為何,都只代表這個階段我們最需要的人我界線而已,未來必然會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事件,而再次校正、調整那邊界。現在提早思索的好處,正如傑克倫敦所說:「得到智慧的唯一辦法,就是用青春去買。」 一起欣賞孩子們的精彩作品吧!

     

★★〈我看人際邊界〉    七年級   楊宥萱

      人際邊界如用一把刀切水果,陌生的人就如放到軟硬剛好的果子,刀子切下能完美的拿捏好力道。而熟悉的人卻像放到熟透了的果實,下刀時太小力可能會因為水果太軟而切不下去,但太大力果子又有可能整顆糊爛,往往使人無法拿準分寸、摸不著頭緒。

    「啪----」一聲,我的背被人拍了一下,正當我想直接轉身走人的時候,那個站在我身後的人突然冒出一句:「你真的很冷淡耶!我們不是朋友嗎?」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瞬間愣住了,因為這句話已經在我耳邊出現過上千上百次了。那時的我開始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甚至開始懷疑,真的只有彼此打打鬧鬧、抱來抱去的人才能是朋友嗎?我對人際邊界的想法是真的有問題嗎?

      現在的我能堅決地告訴自己「不是!」只是每個人對待人的方法不一樣,而且不同的人也有不一樣的警戒範圍。我認為對待朋友應該要有一定的界線,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和對方黏在一起。畢竟我們是朋友,不是連體嬰,是在對方需要幫助或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陪伴的伙伴。對我而言面對家人的時候,才是比較能放鬆的時刻,且能玩能鬧,也比較不會有邊界感。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往往會過度的為所欲為或忘記家長是長輩而說出一些令人生氣的話。不過正因為我們是一個個的個體,想法一定會產生偏差,因此我們才需要時間慢慢磨合、適應,並且盡可能的做到尊重他人的想法,才能真正找到兩個人之間最平衡也最舒適的界線。

      我從「人際邊界」中看到自己被冒犯和自己冒犯別人的樣子,這都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和不同的人要如何適當的相處的方法,如何完美又不費力的切出美麗的果子。但我清楚知道這一定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可能做得好,我不需要過於緊張或糾結,凡事只要好好溝通,把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委婉告訴對方,不要勉強、假裝,也許會比較快結下如同知己般的朋友吧!

★★〈我看人際邊界〉   七年級    吳芷寧

      我十分清楚每個人的人際邊界是各不相同的,就連相處許久的朋友,常因不了解那模糊的邊界而伸手進來,引起我的不適和不受尊重感。人際邊界彷彿是兩塊不同顏色的黏土,不仔細搓和,很容易產生出色差,產生不和諧的視覺感受。交往久了,邊界就會越來越模糊,開始訴說一些詆毀他人外表的言語,跨入了我嚴守的人際界線裡。

       在我的界線裡,兩人不能違反了相處的基本尊重和禮貌,並不是交情深刻的,就能打破邊界。在國中生的地盤上,幾乎都是顏色相異的黏土聚集在一起,人們之間的裂痕,也越來越大。我跟朋友之間,似乎也有一道隱形的隔閡了!當我開始不綁頭髮時,她可能自以為交情夠久,可以什麼都批評,於是說了一句:「好醜喔!」這單單三各字,使我們之間有了一道深深的裂縫。

      在我嚴守的人際邊界中,我不希望有人可以自然而然的踏進來,若失去了基本的禮貌和態度而粗魯越線,那我們也會漸漸的疏遠。或許有人跟我的想法不盡相同,覺得朋友講話之間要很直接、很真實,不這麼做反而使兩人間顯得假惺惺的。但是每個人的界線本來就不一樣,又有什麼資格要我複製他人的人際邊界在我身上呢!即便是包裝過的話語,也藏著體貼人的心意,聽者必定也較舒適,裂縫也會隨著時間慢慢彌補。不同顏色的我們,一定會有混在一起的時候,但只要嚴守人際邊界,我們也會因為雙方的互相尊重使得格格不入的感覺越變越淡。

      人際邊界是每個人之間都該存在著的距離,而不是硬要跨進來的遊戲。存在距離,保有著自知的秘密,才會使彼此的感情長久。一如不同顏色的黏土,也會有節制、次序地混合在一起,變成更漂亮的顏色。

★★我看人際邊界       七年級  林呈嶧

      人際邊界是由人們的心坎構成的城牆上站著的那排士兵。當一個人的人際邊界受到觸犯,他們就開始攻擊,而邊界範圍越大的人,城牆上的士兵就拿著越先進的武器防禦。

      作為控制人際關係「領土」的我們,常因為無法控制士兵武器的先進程度而遇上麻煩。當武器變成了火箭砲,對他人的接觸反應顯得太敏感、激動﹔但是,我們「退化」了武器,只能丟石頭,又會對他人來者不拒。不過,這些邊界的距離在面對不同的人時,改變也很快。像是在國小時,大家如果彼此夠熟,我是願意讓他們借文具或衛生紙時,可以「先拿後奏」。但是,某次有位因衛生習慣不太受歡迎的同學也想趁機和我「裝熟」,當我質問他時,他反問我:「你也沒說不行,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卻例外?」讓我回答不出來。雖然要讓誰拿自己的物品不用像法律般公開公正,但是也因此造成人我心中的矛盾。

      我們的人際邊界在面對不同的人時,產生的伸縮區塊大小可能會造成「雙標」,就算面對的是一個很熟的人,和一個關係不太好的人都有偏差待遇了,而當我們面對同一個人時,在不同情緒下也可能有不同的應對反應。像是開心時,可能城牆上的士兵只會睜一隻眼閉一只眼看這個人有沒有太超過的舉動﹔不高興時,哪怕只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演變成槍林彈雨。雖然這些大量的變因造成防衛的城牆界線有所移動,不一定會勞民傷財,士兵們也不會因一直更換武器而導致雙手殘廢,但這些或大或小的變動,還是會對人際互動造成不可小看的「雙標」影響。

      人際邊界的改變無人能預期,甚至連自己都無法確切知道城牆現在究竟立在哪。因此我們在平常就要有一定程度的界線讓靠近的人知道,才不會造成一旦突然變動時,帶來嚴重後果。

★★〈我看人際邊界〉  七年級    董品妤

       人際邊界彷彿是個人專屬的隱形盔甲,有些人的盔甲很厚,而有的人卻薄的似乎沒穿在身上,但每個人一定都會有。而我,是屬於特別厚的那種。

      我認為和他人相處時,要保持一點距離,因為人相處久了,一定會有對對方不滿的地方,也可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唯有保持距離才能使任何一方都不會受到影響。其次,和對方有點神秘感的相處,也會有很特殊、好玩的效果,因為有點陌生又有點熱的感覺,會使雙方對彼此又多一點好奇。最後,這麼做可以不讓對方都踩到自己底線,一旦踩到底線後,相信即使日後和好了,也會使對方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我喜歡和同學保持點距離,我不需要和同學太熟,要是讓其他人知道我的事,我會很沒有安全感。比起和他人相處,我更喜歡沈浸在自己的世界。

      但嚴守人際邊界,對分組報告的我來說更是一大困難。這時我會使穿在身上的盔甲再薄一點,雖然一樣會有厚度,但我會讓自己肚量大一點,做好報告後再恢復成原本的厚度。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會沒朋友,但我覺得自己一個人也很好,因為我不需要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我想怎麼規劃全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見。我當然也會結交朋友,只是選擇適當的保持距離,在我眼中這是最舒服的人際連結方式。即使不像其他朋友好像都沒有人際邊界,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朋友,但我認爲在自己的世界中好好探索、認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人際邊界在我眼中是盔甲,有厚有薄,正因為每個人的底線不同,這副盔甲也更使我們可以了解他人,不踩到對方底線,也不會那麼容易有和他人吵架的可能,生活的爭吵也自然而然會減少許多,我們也將活得更優質、更自在。

◎◎我看人際邊界      八年級      賴以尊

      人際邊界這種會自己默默產生的存在對我來說就是體重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重,就像我跟每個人都有不同距離的人際邊界一樣。因為我們如此不同,有時候就會出現有關領土是否越線的糾紛。

      這種糾紛有兩種,一種是自認為跟別人很熟,但他不覺得﹔一種是別人自認為跟自己很熟,但我不覺得。記得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邊緣人,我同情他那麼可憐的處境,主動找他搭話,沒想到我們有了共同話題,我當時以為就只有今天他選擇跟我聊天,明天他還是會繼續當邊緣人。結果第二天一來到學校時,他彷彿是前來迎接我的老朋友一樣,無比熱情,反而帶給我困擾,他已把我當成他最好的朋友,但我沒有!我還有很多朋友等著我,後來可能他也知道我不喜歡這麼親近的距離,我們的關係也逐漸變淡了。

      我也發現有的人的人際邊界很極端,幸好的是我很少遇到這樣的人。除了主動避開這種人以免會陷入不必要的糾紛之外,我還有一個技巧可以減少人際邊界的糾紛,那就是先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邊界究竟畫在哪裡,是像大海那般寬闊,還是像一口井那般狹小。我們可以先觀察完,再決定要不要跟他建交,但這個方法也會有失敗的時候。這也讓我懂了誤以為別人是自己的好朋友的落差感受,有多令人受傷,那種感覺就跟被蜜蜂螫到一樣疼痛,且能持續很久。

      人際邊界的糾紛是無法避免的,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自主後退一步,保有一段互相尊重的距離,至少不要發動戰爭,才能減少對別人的創傷。

◎◎〈我看人際邊界〉    八年級      陳恩憫

      大家看到我都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冷靜、好相處的人,我也會保持形象,不希望自己完全被曝露出來。但成了朋友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人與人的相處一定要有邊界,有些心理的感覺,不需全部給對方知道。不同的朋友對我來說的邊界就不太一樣,畢竟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再好的朋友也不必將所有心裡的感受都講出來,有些事情藏在心裡的深處,自己知道就好。尤其我也不太喜歡有過多的身體接觸,就連家人我也不是很喜歡,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大家都是女生有什麼關係,但我從以前便不太喜歡這樣的相處模式,卻又不敢明確的表達,總讓自己受了許多委屈。但現在的我,會用委婉的方式,但又很明顯的拒絕,只希望這麼做不會讓彼此的感情有疏離。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讓別人知道我沒有很喜歡,但這一句話讓多年裡來的我都不知道要怎麼適當的表達才好,遲遲不敢說出口。一開始覺得只要突破心理的一小點糾結就好,之後遇到這種事就可以明確不失禮的表達,可是它就像一小段情境劇一樣,在腦海裡重播好幾百次,都宣告失敗,直到最後逼不得已才真正說出來。說出來的感覺,彷彿心裡那一顆沉重的石頭,已經被排出來了,下次再遇到這種情形時,心中的石頭就不會如想像中那麼巨大了。或許這就是練習無數次的成果!

      要表達一些自我真實感受的事情,必然會影響到一些人際關係,這使得我們會有非常多的顧慮。但,很多時候說不定只是我單方面的想法,對方可能根本不怎麼在意,只要我們勇於踏出捍衛人際邊界的第一步,這一步必定會讓我們成長許多。

◎◎⟨我看人際邊界     八年級     劉裕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線,就像一座座城池,都有一道城牆。當有人想進入時,會有在門口的守衛,把關和審理那個人與自己的關係和熟悉程度,這能使人活得有安全感,且保有私我世界。

      國一剛開學,我都還沒有認識同學,因此都與他們有段距離,尤其是異性。我的想法是該與異性要保有一段距離,不能靠太近,除非某位女生允許接觸,我才會放下警戒的心。畢竟我是一個「唯有雙方都接受,才能跨越這堵牆」的友善者。但就算接受,我也還是維持一小段距離,以防止意外發生,例如:萬一被同學惡作劇推了一把,只少我還有時間反應。對於同性之間,我就沒有這個條件顧慮了,只要是很熟的男同學,城池的門永遠為他們敞開,隨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來不會覺得反感。

      沒想到班上的一個男生,他勇於挑戰我對異性間應保有一段距離的想法。我的確認為沒有男生會有辦法在不被女生允許的前提下就觸碰她們,而且還不會被她們厭惡。而他就是一個能打破這道牆的人。他時不時就戳她們的腰,或是一些敏感的地方,當下的場景總讓我看到下巴差點掉下來。身旁的男生也和我有一樣的驚奇感受,但我們並沒有覺得羨慕和嫉妒,而是互相討論:這個同學究竟是如何通過那道門,竟能在門口沒有接受守衛檢查就直接進入?在一系列調查下,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只要一個人的行為不管處在異性還是同性之間,都能被大部分人們接受,又或是和對方持有相同理念,在對方眼裡便不會覺得奇怪,就能擁有「快速通關」的特權,直接跳過審理階段。只能說他不只幸運,還做足了調查的功課。

      此刻看來,我心中的想法不是一個永恆的事實,而是一個能輕易被駁倒的條件。但我直到現在還是以有一點距離的方式與女同學及陌生人相處,畢竟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方式,對不想把生活過得太複雜、太冒險的我而言,是比較安全和省力的。我城門上的守衛也都ㄧ直以這個基準為第一考量,使我至今都能過著自己還算喜歡的生活。

台長: 文學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