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九年級張育瑄的超軟萌「自娛娛人之作」第二彈。她貼心補充:「畫在作文簿上頭的全是電屬性神奇寶貝,因為他們的色系和創作坊的作文簿最搭啊!」
人們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而當這一句話一再被眾人使用、強調時,便容易流於「刻板」印象,彷彿「變化」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破壞「計畫」,再無其他可能。
創作坊老師常常提醒孩子,面對一個說起來越篤定、越不容質疑的句子,我們越有必要停下來檢視,進行「逆向思考」,反問自己:「難道,只有這樣一種解讀的可能嗎?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是我忽略的?」當心中浮起了問號,通往思辨的閘道便悄然開啟,寫作正是這樣的旅程,整理這一段由自己提問,隨即翻找過往的經驗進行檢視,且對未來展開各種推論和想像,試圖從中找到最能說服自己的答案的過程。
關於計畫與變化的關係,一起看看孩子們如何精彩詮釋吧!

圖說:作文題目出自學校段考考題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七年級 李雨紋
計畫與變化就像是兩個仇人,只要計畫好了,通常變化都會來毀掉計畫,導致計畫得重新擬定。但為了防止變化出現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完整的計畫更顯得特別的重要。
變化就像是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想防也防不住,無論是多麼精細的計畫,難免都會有漏洞,只是發現的時間早與晚而已。像是之前我們去露營時,天氣預報都說這幾天都是好天氣,無風無雨,但當我們一到營地,才剛搭好帳篷,馬上就開始颳風下雨,連飯都還沒吃的我們,只能立刻躲進帳篷裡,幾乎整晚都睡不著。早上起來,雨雖然停了,但帳篷的零件很多都不見了!有了這次的經驗,才真正讓我感受到炸彈的威力有多大,也更加的討厭這顆「壞蛋」。
而我們家所有的人觀點都與這位甲同學相似,但又不太一樣。我認為雖然計畫可以用來因應各種變化,但是換位思考一下,正因為有了變化,才讓計畫能更佳完整,正因為有變化的突擊,才使我們顧慮到了更多疏忽的細節,也才有機會在下一次執行計劃時,讓炸彈的規模縮小不少。看來仇人似乎也可以稱作戰友吧!吸取之前的慘敗經驗,也使得我們在下一次將破壞的力量降到最低,也能讓旅途不被外來的因素而攪局。
計畫與變化,可能是生活中最無法固定與預測的事,但周全的計畫可以讓我擁有美好的回憶,而變化雖然不討人喜歡,卻也是創造完美回憶的關鍵因素之一。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七年級 楊宥萱
計畫如同一座正要搭好的橋,而變化像是一顆突如其來的隕石從天而降,總是令人意想不到也來不及反應。但如果在橋下加以固定,便可以讓我們接住這個意外,即使事物已不像原本那麼完美,卻也不至於讓它整個坍方。
在國中開學的第一天,我前往學校的路上一直不斷地捏著餐袋的把手,緊張到牙齒都快被我磨平了,當時我腦中一片空白,完全忘了去學校的第一天要上台自我介紹。雖然我已做好準備,在幾天前也做好了心理建設,但對於我這個天生「I人」而言,在一堆陌生人面前說話還是有一點吃力的,更何況那時的我已經忘了有這麼一回事,整個人都像是被緊張的氣息籠罩,竟把前幾天都被好的稿子通通拋在腦後。上學途中,總有一種忘了什麼卻又不知道究竟忘了什麼的感覺糾纏著。
這一場由內心展開的突如其來的變化,令現在的我怎麼也想不明白。但我逐漸發現變化有時並不是外在因素導致,而是因為我自身的情緒把原本排練好的計畫過程全都打亂。雖然這稿子早已存在我腦海裡許久,不過因爲緊張的心理作祟,讓我在準備上台時,無法專心將這些記憶全部拼湊完整,才使我在台上時多了幾分尷尬和不安。雖然乍聽起來算是完整,但還是有一些的不足,讓老師補充了一些注意事項。不過在這次的教訓中,讓我意識到了計畫的重要性,假如我沒有做這次的準備,我內心的那座橋,早就已經坍塌成一片灰燼了。
計畫雖然確實趕不上變化,不過計畫也像是身處變化時給予自己的定心劑。既然變化隨時都會到來,有計畫撐持,做好一定的準備,在它降臨時也能使我們不會手足無措,能試著冷靜化解﹔即使變化不來,也能使我們安心,不去害怕和恐懼它「有可能」會到來。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七年級 周邦祐
如同迷宮的賣場中,決定好路線必能加快步行,和減少思考的時間。但若一台卡車衝進來並把我們的去路擋住,如同計畫和變化的衝撞,要不提前瞭解並解決,要不就是一開始便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兩者都是方法。
家其實離大潤發很近,賣場總是把大家會買的生鮮或生活用品放在深處,我常在賣場內迷路。迷路就是一種變化,我也心想假如一定會有巨大的變化發生,若一開始便沒有計劃,好像會比較輕鬆,也不會有一定要達成什麼的壓力。但代價正是每隔兩、三天就得去賣場光顧,還會經常沒買到自己真正想要買的,只能回家飲恨了。
這樣徒勞無功的賣場一遊,就變成了花錢吹冷氣,外加吵雜聲當背景音樂的無趣散步了。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發生,我出去的目標只會訂三個最好也最小的計畫,有時範圍太大便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或遺漏細部資訊,但小量的目標並不會有這些麻煩產生,反而讓人能更輕易達成任務。
計畫過程中有時難免會有盲點,但因簡單好記的少量目標容易達成。這麼一來,即使當變化如卡車般衝進來攪局時,也能視為正常的事了,我們比較不容易大驚小怪。試著把計畫做得簡單一點,其他則靠平日累積的應變力反應,人生也會簡單一點。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七年級 林呈嶧
計畫,是由經驗得來的參考值,它永遠只能對事件的未來走向做大致的推導,只能充當路障,擋住可能的突發事故。但是,我們永遠不知道,這種好似細菌的變化,會不會從天而降?
對於計畫,無論準備得多麼周全,都是來自以往的經驗,就如我以前參加科展,那時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像每天放學,甚至是寒暑假都要在學校研究和練習報告的日子,但至少也把老師要我們記得的事確實做到,例如:要對實驗過程、結果和預期的相符之處,和可能的原因有大概的了解。而在報告時盡量配合背板說明,我和同學都把這個看似天衣無縫的計畫記了下來。到了報告日,當大家介紹完作品時完全沒有出差錯,但是當評委問問題時,我下意識的「嗯」一聲,正準備按照老師教的配合背板說明時,沒想到只講了兩秒鐘,評委竟直接說:「你看,你也不知道嘛!」
在報告結束後,我開始抱怨這件事,做夢也沒想到「配合背板說明」這個方法,竟然會被評委認為是對實驗結果不熟悉才需要使用,我千算萬算都沒料中設了整條路的路障,沒擋住敵人,反而先把自己絆倒了。計劃再周全,以為可以擋住多少要讓自己破功的敵人,結果在面對敵人時,反而因誤判敵情,而把自己困死在這個戰場。
我們的計畫無論再周全,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化,甚至是利用計畫的死板處直接造成不攻自破的致命傷,什麼荒謬的事都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在計畫時不能直接概括整個行動,而是要設下留白的彈性空間,多一點觀察和思索,才能提防前所未有的變化突擊。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八年級 吳珮菱
變化與計畫就如同煮食一樣,不小心把糖加太多,那就把鹽也加多一點﹔不小心放太多辣椒,那就多倒點鮮奶調和。變化來得太快沒關係,計畫能夠適度因應調整轉變,才更為重要。
凡人皆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然而我認為是他們想得太過複雜,可能原始的計畫只需要再減少,或再加點思慮,也許便能將「不可能」化為可能。人人皆相信「墨菲定律」並不是毫無理由的,而我也正是信徒之一。身為漫迷的我,日日夜夜都想去一次動漫展,而夢想也在不久後實現了,於是我興奮地將一切事情安排妥當,期待著那一天的降臨。然而我疏忽了熱愛二次元的人潮是很驚人的,不僅在路途中車就塞到不行,連到了現場,我放眼望去看到的人頭就如同「黑海」一般,根本尋找不到我心心念念的門口。原本的我早已計畫好要去買些十分喜愛的海報,然而眼看漫長的排隊時間,肯定是進不去的狀態時,我額頭滿是汗水,開始挫敗想著等到我進去後,一切的商品必定被一掃而空。正當我垂頭喪氣時,我突然一個激靈,想起了遠在漫展裡等我的朋友,所幸,我將我所有想買的物品一一列出,並請求他幫我先買或者保留,事後的我也還是非常自豪地認為我聰明的頭腦拯救了自己。原來當計畫被變化打亂時,便是提醒我們再多想一點,或者是在所限範圍內,運用最有利於自己的武器,突破困局,才能東山再起。
適時調整雖然非常重要,但若變化太過巨大,又該如何是好?唯一辦法便是隨機應變,畢竟這比什麼都不做還好吧!就好似自己本該做的那一趟飛機,可能因事耽誤了,而此時自己正趕時間,唯一最有希望的辦法便是轉機,能為自己多爭取一絲絲的時間,去彌補變化帶來的困擾。深信所有人在重要的事遇到不同的或意想不到的變化時,必定也會竭盡所能去調整最初計劃,而非待在原地坐以待斃。
當然,變化也並非全是不好的,或許我本來要坐的飛機最後發生故障﹔或許我還未進到漫展之前,已有個非常隱密的小偷藏於人海之中等著下手。一切的事並非都能在事前安排周全,而是需要我們自己樂觀面對,適時調整心態面對每一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將所謂的變化轉為我們能夠掌握的計畫。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九年級 吳梓瑄
在屋內開心的準備要去露營的用具,才剛說完今天天氣很好,眼睛還看到戶外的大太陽光芒灑落在地上的樣子,但轉眼間打雷的聲音傳入我耳畔,剛剛看到的太陽也瞬間替換成了滂沱大雨。
看著窗外的大雨,再看看手上的行程表,畢竟我是做什麼事都想寫下來的人,做好計畫按部就班地去執行的人。但現在我手上的那張紙,似乎就像在戶外淋雨,字都看不清楚,已成了沒用的東西。我精心製作的計畫算是徹底泡湯了,這讓我覺得—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好像根本不用作計畫,畢竟大多事情都會有突如其來的變化。一看到再把物品從車上搬下來的爸媽畫面時,心更是涼冷了,那是我們努力一個早上的成果,而如今一場突然其來的天災就像一個大浪,而我們這些周全準備的卻是居住在村裡的村民,因一個巨大的浪撲打而來,在不到十分鐘之內,就把我們全都覆蓋、淹沒了。
計畫的確趕不上變化,但或許我們可以把變化變成「應對」態度的訓練。在事情已發生時,我們不能控制窗外的雨,我們也無法讓已濕透的紙再次回復原狀,這時我們不必再執著於眼前失敗的計畫,或許可以在迅速排定一個應變新計畫,在家裡開心的和家人玩樂,也可以彌補無法去露營的傷心感受。只要適當的轉換心情,不把心思花在無法改變的事物上持續浪費時間。既然我們難以預測到變化,那我們就順其自然,讓變化引領著我們前進。適當的轉換心情,想出因應問題的方法,在下次大浪來時建立一堵高牆,預防大浪的攻擊,做足心理調適和想好事情的解決辦法,這能讓我們在未來遇到計畫必須生變時,不再感到害怕和難過。
當計畫趕不上變化時,不要一直擔心,這樣反而讓自己更緊張和擔憂,也會做不好事情。試著順其自然吧!更何況如果一切都照計畫的話,那也活得太拘泥了,把變化當成計畫的潤滑劑,使計畫以新的面目活起來,才能讓我們在面對變化時能少點恐懼,多一點肯定自己應變得宜的自信。
★★⟨關於計畫與變化,我想說的是……⟩ 九年級 張育瑄
思想為根,而向上生長成樹幹名為計畫,後四面八方生長方為枝。計畫與變化是一體的,與思想同根生,潛伏於彼此之中,相輔相成,在日月共輝下同生共死。
自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各地藩王下場慘烈,後燕王朱棣奉天靖難,火燒宮殿,致使建文帝下落不明。其實朱元璋在世時曾問過朱允炆若各地藩王造反應如何應對,當時他給出了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以禮服人,以德相勸,實在不行才動武。可自從他上位開始,行為與諾言背道而馳,或許得到實權後,他便早想對他的叔叔們加大中央朝廷控制權,有了這樣的思想,便開始削藩計畫,把大多數的叔叔們都趕盡殺絕後,為了生存的朱棣便奉天靖難展開回擊,創造了逆天的變化。從一開始極端的思想便埋下禍根,後偏激的行爲在大明的土地上一齣一齣上演。人的屍骨化成養分,屍血澆灌土壤,一切死亡與生存壓力使樹幹茁壯。最後,潛藏於樹幹中的樹枝終於冒出,從此樹幹不再只是樹幹,而是為了供給樹枝生存的工具。有缺陷的思想構成了計畫,計畫埋藏著必須解決的問題卻不自知,等一切變化出現,才發現禍害始於思想,而計畫已不得不為了變化,繼續失控地供給,一切都息息相關。
如此,建文帝成就了朱棣,朱棣就是一棵必定通天的大樹,在靖難的過程中,樹枝足以蓋著日月,成為新的明土照蔭著。而朱允炆卻被自己種出來的大樹給驅除了,不知所蹤。計畫與變化,他們可以反噬一方,卻又成就一方。
計畫和變化是一起的,本身源於思想。一切是自己掌控,唯時世造化弄人,使大樹變質。看在這日月所照之下,誰為建文,誰為永樂。
文章定位: